飘观后感(范例五篇)

08-08

如何抓住原作的精髓来写作品名观后感呢?有没有好的作品名观后感模板呢,小编浏览了很多文章发现“飘观后感”最为惊艳,希望你阅读完本文后能够将其收藏起来!

飘观后感 篇1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的作品,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不可否认,《飘》的确是一本好书,仅“南北战争”这个特殊的题材,就已经使《飘》拥有了过人的魅力。刚开始读这部书时,我觉得自己无法看完这么厚厚的一本名著,可后来我却被它的内容,它的深度,它的思考深深的吸引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女主角斯佳丽了,我不能说很喜欢这个人物,因为她的有些做法我无法赞同,但我还是很佩服她的冷静,她的与众不同!对于斯佳丽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是讨厌却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礼,那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来是辜负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子——阿希礼。她只是把自己爱的特点认为是阿希礼,她只是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阿希礼穿上,而后爱上他。而事实是,她爱的只是那件衣服。

她为了她的追求不断努力,作出了许多在那个时代所不能让人理解的事情!

对于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她生命有几个灵魂,一个是她的母亲。她的母亲是一位非常能干、温柔的典型贵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亲为了救人而被传染伤寒,去世了。另一个,是她十几年来最爱的人——阿希礼。她能在逆境中站起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礼。她对阿希礼是异常执着的。还有一个,就是玫兰妮。在一起奋斗的十几年里,玫兰妮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斯佳丽爱的是阿希礼,可是,阿希礼却不要她。就像瑞特说的,阿希礼是个君子,只是生在了一个和他格格不入的时代。他还是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生活,只会撞得一鼻子灰。斯佳丽不了解阿希礼,所以她爱他,想尽一切办法得到他,而当她认清他时,她再也不爱他了。

这一切就像是一场游戏,但谁都输给了这个时代…

飘观后感 篇2

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一段离奇的情感经历,一个耐人寻味的悲剧结局,是我看了几遍《飘》的大致感受。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一部小说。这是一本文字优美、跌宕起伏、情节扣人心弦的好书,值得反复品味。对于斯佳丽,我的感觉是矛盾的,我恨她但又不得不佩服她。我钦佩她的力量,她在土地上的坚持,她放下以前的教育和在那个中心环境的领域工作的能力,以及她不顾社会言论开始自己事业的能力。她漂亮任性,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她会耍花招,但她坚强热情,是个活泼可爱的女人。她喜欢幸福丰富的生活,一直在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爱情。但是缘分没那么简单。她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她一生中爱过两个男人,但一个也不认识。如果她认识艾希礼,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认识瑞德,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让瑞德失望。她只是在梦里一直追求着王子——阿希礼。她只是觉得艾希礼有她爱情的特点。她只是做了一件华丽的礼服给阿什莉穿,然后就爱上了他。事实是,她只喜欢那件衣服。

斯佳丽一生有几个灵魂。一个是她妈妈。她妈妈是个很有能力很温柔的典型淑女,她最欣赏。然而,我母亲为了救人,死于伤寒。另一个是她喜欢了十几年的人,——阿希礼。她能在逆境中挺身而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阿什莉。她对阿什莉极其执着。还有一个是梅兰妮。十几年来,梅兰妮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整个故事中,西方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战斗精神的人。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希望会成为我们的动力。这一希望将促进文化和技术的发展。失望的时候,我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的。我最欣赏的是她的那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永远充满希望,充满斗志,永不放弃,永不绝望。这种精神最值得学习。所以,每当我遇到困难,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想起这句话。虽然会有很多困难和争议,但我们不应该放弃自己的愿望和追求。正如赫斯卡利特所说,“今天我累了,不能思考。明天再想!”我们可以休息,但我们绝不能放弃。

飘观后感 篇3

《飘》是米切尔奉献给世界的一部经典爱情小说。故事以南北战争为背景,郝思嘉是“乱世佳人”,白瑞德可谓“乱世英雄”,但他们的爱情却诞生在战争的废墟之上,跟苍凉的大地一样凄婉哀伤,仿佛那血雨腥风中娇艳而苍白的小花。

郝思嘉最动人心神之处就在于她的真实。她是个多面人物,有时让人觉得亲切熟悉,仿佛身边一个任性的朋友;有时又让人感到别扭甚至无法理喻,她的贪婪冷酷似乎超出了人们对女性的 一惯理解。然而她始终给我以真实感,是真正的“这一个”。

从道德意义上讲,她是纯粹的叛逆者,她抛弃了南方的淑女美德,为了摆脱贫困,振兴家业,她可以把爱情与婚姻做为交易。但从审美意义上说,郝思嘉就像她动人的外貌与舞姿一样魅力四射。她是一个真正的行动者,决不沉溺与哀伤,也不甘于被动。她纤巧的身躯上顶着颗盲目而勇敢的头颅。她对南方传统习俗的背叛使她被排除在旧南方的圈子之外,但也正是她,帮助卫希礼,媚兰这些典型的旧南方人度过战争中及战后最艰难的时光。

这本书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是白瑞德与郝思嘉的爱情。郝思嘉尽管是社交的宠儿,是“勾引”人的高手,却正如白瑞德所说,是爱情的白痴。最初征服卫希礼的失败蒙蔽了她的眼睛,她像个孩子似的把的不到的东西奉为珍宝。直到最后,她才发现自己不过是虚构了一份对卫希礼的爱,整个青春的爱竟是虚梦一场。与她相比,外表粗犷的瑞德爱得真实,爱得细腻,爱得痛苦又爱得旷日持久。

只有他真正了解 郝思嘉,他珍爱她,欣赏她,也只有他真正同情她遭遇的一切,赞赏她的勇气,直率与真实,他对她的爱中包含怜惜,他希望卸下思嘉身上沉重的担子,希望他做个无忧无虑自由嬉戏的孩子。他忍受了一个恋人,一个丈夫不能容忍的一切。他在煎熬中等待思嘉幡然醒悟的一天。但是白瑞德也有他的骄傲和固执。他把那份爱深藏在心底,而当这一切,可用于言直接表达的时候,他已经爱得太疲倦,已不愿再继续。

全书情节生动,几度离合,几度悲欢,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飘观后感 篇4

每每去图书馆借书,总不会去看《飘》,它很显眼但让我很害怕,因为它的厚度。第一次决定让《飘》离开书架是在观看了电影《乱世佳人》之后,近4个小时的电影正如其近千页的著书,只要你开始迈入,开始欣赏,其长度或者说厚度便让你的胆怯之情消失殆尽。我向来最怕看外国名著,难记的人名、多线的人物关系以及复杂的故事情节,总是让自己放弃接受外围著作熏陶的机会。不过,《飘》是除《巴黎圣母院》之外,又一本让我喜欢上的外国文学。

说《飘》“厚实”,一点也不为过。不仅是指它的页数多,更是指其覆盖面的广——政治、经济、道德、爱情等诸多方面都有涉及。《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也是唯一的作品。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庄园主小姐Scarlett(斯嘉丽)与几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的纠缠为主线,伴随战争发生后的各种变迁,奏响一曲人类爱情的绝唱。其堪称有史以来最经典的爱情巨著之一,由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主演的影片亦成为影史上“不可逾越的”的最著名的爱情片经典。

相对于《飘》,它有个更为熟悉的名字——《乱世佳人》,不过,后者的命名过于直白,且直指主人公斯嘉丽;而前者更具内涵,更富想象力。无论爱情、梦想,还是一种文明,乃至一个生命,都终有随风而飘、而消失的一天。

主人公斯嘉丽的前两段婚姻,一个是出于妒恨,抢先嫁给了Melanie(梅兰妮)的弟弟查尔斯,查尔斯很快就在战争中死去了,斯嘉丽成了寡妇。另一段是为了重振破产的家业,由此骗取本来要迎娶她妹妹的暴发户弗兰克和自己结婚。这两段婚姻中,斯嘉丽都是不幸福的,因为她的心里一直都藏着一个人—Ash—ley(艾希礼)。尽管艾希礼已经与梅兰妮结婚,斯嘉丽还是抱着“艾希礼是爱我”的幻想,导致真正爱她的和她所爱的Rhett(瑞德)离她而去。小说中艾希礼的爱对于斯嘉丽来说,就像一个“逝者”,已经飘远,远得那么缥缈、虚幻、不真实,却一直被斯嘉丽追随,空虚地缅怀爱情。她感情的悲剧,提示我们:总说逝者如斯,当不舍昼夜地来到的那么一天——梦想被现实打破,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梦想;抑或是爱情面临抉择,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仔细掂量和权衡;抑或是突然发现原来死亡离我们那么近,我们不得不思考人生的意义的时候。我们是选择看清一切然后悲观空虚不知所以地活下去?还是抛开死亡这一终端,“盲目”地积极活下去?面对“逝者”,是在缅怀中活下去?还是抛弃过去,重新上路?

或许,这就是《飘》这本著作,除去爱情、政治、社会、道德之外,更深层的思考。

小说塑造的斯嘉丽是刚强的、坚韧的、虚荣的、贪婪的、残忍的、自私的女人,但时代的变迁,让我们看到了她的成长。她勇于承担责任,她敢爱敢恨,让我实在佩服玛格丽特·米切尔女士能将她塑造得那么鲜活,那么有血有肉,不愧是十年磨一剑的作品。

小说结尾写道:“……无论如何,明天总已换了一天了。”在开头,斯嘉丽的父亲曾经对她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所有的爱,所有的恨,很可能只需一缕阳光就可以消融,也很可能像平行线永不相交。所以,我们能做的,唯有珍惜拥有的人,因为我们总是并不确切知道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太多的人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去珍惜。泰戈尔有一句诗说:“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历尽沧桑,才学会忽略过去,因为——“Tomorrow is another day”。

《飘》实在值得一看,每看一次,就会有新的感慨。

飘观后感 篇5

在困境之中,人类必须找到精神支柱。在我这刚满13年的人生中,文字带给我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那段时间,那段心灵狠狠被霸凌的时间,我开始寻找生活的意义,寻找着生命的理由,寻找着能抚触我心的事物。很幸运地,我找到了一本属于我爱的经典,这本来自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著作——《飘》。

从小就对这本书印象颇深。在我还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喜欢钻到在读书的妈妈的怀里。那时候,妈妈很钟爱的一本书就是《飘》。在她读英文原著的时候,我就在一边静静地听着——虽然我当时是听不懂英文原著的,但是还是很喜欢里边的抑扬顿挫、重复出现的主角的名字,在妈不在的时候,我就偷偷地打开书柜去碰触那本好看的封皮。

后来我长大了一点,母亲在一个年夜,把一本中文译本送给我。厚厚的泛黄纸张摞在一起,是20多年前——1997年妈妈的朋友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打开那本书,我安安静静地开始读起来。这本80多万字的,相当于3本《傲慢与偏见》的巨著,就这样被幼小的我揭开了面纱。

初开始读的时候,我被原作者玛格丽特的文笔深深折服,傅东华老先生的译作惟妙惟肖,我很快就被带入了故事情节。当时的我就像战火还未波及的塔拉庄园——是一个笃信“人间皆美”的小女孩。放学后的傍晚我总会在脑海中认真构思18世纪美国南部的模样——一片一片的棉花田,小姑娘穿着弹簧箍撑起的长裙,遍地是枣红色的骏马……很美好吧?我兀自想着。

很快北方的战火点燃了起来,我的人生轨迹也像苟延残喘的战争一样急速下落。那些从学校归家后以泪洗面的日子,麻木地让我停止反抗,沉默不语。不甘和愤怒被我强压,我开始怀疑自己——我是不是真的是值得被这样对待?我开始习惯独来独往的生活,开始在厕所泣不成声,开始捧着书本麻痹自己——书中的郝思嘉也是这样……战争让她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挚爱,失去了家园。那些日子,我呆坐在沙发上,一页一页地翻着书,眼泪簌簌落下——我和主人公一起同样脆弱同样悲伤,但是我突然发现:

郝思嘉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因为她从来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

从一个富庶农庄的千金小姐,到一个为了家园开始操起黑奴职务的千金小姐,她开始顶着太阳收割棉花,开始负伤却仍旧坚强地骑马跑长途,开始拿起枪杆决绝地直面扫荡的北方军人,开始为了整个家庭的责任拼命赚钱……她从一个娇滴滴的十六岁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变为了一个坚强勇敢的独立女性,战争结束,继续热爱着自己的南方……

她没有让我失望。她像是有一双翅膀。

我知道,我也需要改变。我也想拥有一双翅膀。

我开始学着和自己和解,学着克制自己的脾气,学着努力接近排挤我的同学,学着放下以前和老师的恩怨,努力打破老师对我的原本成见。我是为了我自己活着,Imust。

晚归回家之后,我仍旧继续读《飘》,尽管已经看了几十遍,那些优美的文字,熟悉的情节,已经深深印在我的脑海,我甚至可以从随机翻开的那一页开始看,然后一直一直地读下去,读到整本结束。很快“我”就归来了——可能连班主任老师都没想到,在竞选礼仪少年的时候,我的票数超过了当年的班长,半数多的同学选择开始支持我,我从人生的底谷爬了出来。我的生活成功地、又洒进了阳光,我找到了我的那双翅膀。

毫无疑问,我是幸运的,在我遇到人生旅途的一个小挫折的时候,我翻开了一本世界名著,汲取了重新站起来的力量,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回首看往事,那本《飘》告诉我,要有一双坚强的翅膀。

飘观后感 篇6

不经意间的惊鸿一瞥,《飘》便轻而易举的融入了我的心扉。从此,那片生长着大片大片棉花的红色土壤便成了梦中最美的风景,羡慕那个叫斯佳丽。奥哈拉的少女,得天独厚的将父亲的刚毅和母亲的绝美完美的糅合在一起的宠儿。生活于她,原本幸福。丰足。宁静。但是,有人曾说性格决定命运,因此一个如此倔强,执着的女子也许注定会演绎传奇…

故事开始于一个美丽的黄昏,当归来的塔尔顿兄弟神秘的把斯佳丽的梦中情人——阿希礼即将结婚的消息告诉她时,年轻的斯佳丽的明净天空飘过第一块阴霾,这也由此酿成了斯佳丽一生的情感悲剧。阿希礼是特别的,他的神秘与含蓄引发了斯佳丽强烈的好奇,只是年轻的时候我们往往不懂得,让自己迷惑的人,注定是与你生活在不同世界里的人。阿希礼是明智,所以“懦弱”的选择了回避……很多年以后,斯佳丽依旧割舍不断对阿希礼的情愫,才会一而再的忽略现实中的真爱。与许,有很多的人,原本我们已经不爱了,只是可是曾经的那份美好感觉却在心中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

美国南北战争的到来将斯佳丽的生活拦腰截断,从此昔日的美好已成往事,战争将痛苦。瘟疫。伤痛。饥饿等一切不幸降临到南部州每一个人的身上。在最初那些母亲去世,父亲痴呆的日子里。曾经的那个十七岁的青涩少女逐渐成长为塔拉庄园的新主人,生活将巨大的落差横亘在她的面前,简单而勇敢的斯佳丽学会了忘记回忆,面对生活的苦难,她总是告诉自己“等有时间再想”。她唯一想做的事就是摆脱饥饿和噩梦的折磨。那时的斯佳丽是孤单的,一个人去方丹老太太家;一个人前往十二橡树庄园持瓜果蔬菜;一个人应对塔拉的危机;忘了玫兰妮的友谊和瑞特的爱。所以才会一个人在浓雾弥漫的梦境中狂奔不止,只是她的孤独她并未知晓。在现实的世界中,斯佳丽一直生活在现在,而在情感的世界中,她一直生活在过去…这不能不说是她的悲剧。

一直很喜欢《飘》中瑞特的这个角色,欣赏他的矛盾型的人格:貌似很花心,其实很专一;所以才会一直割舍不下那个抓起杯子砸门的斯佳丽。貌似很坚强,其实很脆弱;所以才不能忍受斯佳丽的虚情假意和欺骗。貌似很勇敢,其实很脆弱,所以才会强压下深沉的爱意…如果说,斯佳丽是一个任性。执拗。勇敢的公主,在不期而遇的乱世中,饱受惊吓却依然昂扬,那么瑞特和玫兰妮则是她的守护神,一个用温厚的大手牵她走出了死气沉沉的寡妇生活,教会了她乱世中的生存法则,用无尽的爱和包容呵护着她,而玫兰妮呢?她一直“固执”的相信斯佳丽是个善良而勇敢的人,就算世人都唾弃斯佳丽的时候,就算阿希里和斯佳丽的秘密被公开的时候,她依旧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用她弱小的身躯庇护斯佳丽躲过了人生一次又一次责难,只是这些,年轻的斯佳丽并未发觉,不想去过多的嗟叹斯佳丽的愚昧,只是滚滚红尘中又有几人能逃得出这样的悲剧轮回,很多的人很多的事往往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故事的最后,玫兰妮去世了,斯佳丽一生唯一的女朋友去世了,恍惚中斯佳丽忽然忆起,当年她杀死那个北佬的时候,弱小的玫兰妮举着军刀站在她的身后的情景,原来这样的玫兰妮一直存在,默默地站在斯佳丽的身后,给她勇气和力量,而自己傻傻的从未发觉…最后的最后,大雾弥漫的梦境出现在玫兰妮离去的那个晚上,斯佳丽痛苦的不能自已的在迷雾中狂奔,又迷茫有害怕,直到家的那边从瑞特的房间传来温暖的灯光,一直不明白自己在梦中到底要奔向何方,原来是在寻觅一个温暖的港湾…

或许《飘》在很多人的眼里是一部爱情名著,但我却认为它是一部关于人生情感的小说,因为在这部小说中和爱情一样动人的还有友情和亲情。主人翁斯佳丽的一生是充满缺憾的,正如很多人一样,我们往往信奉“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殊不知曾经的那些美好感觉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而同样斯佳丽坚持想要挽回的只是自己年少时受挫的骄傲和虚荣。“痴”一个字,“悔”一个字,活在自己坚持中的人往往会错失人生中更加美丽的风景。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她的一生又是完美的。最温厚的亲情,最绵长的友情,最刻骨铭心的爱情,她一样都不缺,而且她也是兴高采烈的接受了,只是一颗心被过去所累,来不及珍惜,来不及回馈,来不及也给他们同样厚重的情意……

飘观后感 篇7

思嘉就是这样的女人,这样愚蠢,骄傲,顽固,残忍的女人。明明看到瑞德时她会心跳却还要佯装镇定,明明遇到困难时第一个会想到他却不肯示弱,明明喜欢他的吻却还是要说讨厌,明明爱上了他却还是固执地不肯承认……只因为她是郝思嘉,每个男孩心中最完美的情人,只因为她从来都以为自己喜欢的是艾希里……得不到的永远是最美的。思嘉对艾希里便是如此。

每个少女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初恋。都希望有一个像艾希里那样英俊,温柔,风度翩翩的白马王子来呵护她,思嘉亦如此而已。其实,我们都忘记了一句话:“有个懂你的人,才是最大的幸福。”这个人,不一定十全十美,但他能读懂你,能走进你的心灵深处,能看懂你心里的一切。最懂你的人,总是会一直的在你身边,默默守护你,不让你受一点点的委屈。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说许多爱你的话,却会做许多爱你事。如同瑞德对思嘉这般……

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残花乱流年,愁肠攒心痛…试着用微笑看完他们的邂逅,却发现伤痛占满了全世界,而被捏碎的故事,还欠我一个结局。倾听着欢快的音乐,想尽量使自己的心能愉快些,然而被耳根过滤之后却奏出了如泣如诉的缕缕哀音,又像是一场暴风雨过后,留下的满目疮痍、备显凄冷…黑夜倾吐着满幕的悲凉,独与我成伤,但有几人能看?

月光哭诉着漫天的清冷,独与我成眠,又有几人能懂?谁又能了解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无奈?淡淡笔墨,浅浅细语,挥不尽点滴离人泪,诉不完几许苦寒愁,月淡银河,落叶纷纷雨,饮一杯浊酒,断尽愁人肠,谁为谁痴谁轻狂,此情此景此时休。

为什么别人的故事,最后悲伤的,总是我?也许直到瑞德转身的那刻,思嘉才明白原来这世上真的没有后悔药。不知她是否也明白了这样一句话: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累了把心靠岸;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痛了才享受生活,伤了才明白坚强;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绚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

飘观后感 篇8

有一部电影,名叫《乱世佳人》,这部影片一举夺得10项奥斯卡大奖,成为电影史上经典名片之首。而这部驰名中外的影片,就是根据《飘》这本小说改编的。

《飘》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她出生于亚特兰大市,曾获文学博士学位。1937年获普利策奖,1939年获纽约南方协会金质奖章。《飘》是她短暂的一生中唯一一部作品。

《飘》这本书成功地塑造了赫思嘉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佐治亚州种植园主的社会圈子里的美女赫思嘉,听说自己的意中人卫希礼即将和媚兰结婚,倍受打击。一气之下,她答应了媚兰的哥哥查理的求婚。但不到两个月,查理就在军中病故。不久,亚特兰大市被北军包围,赫思嘉带着刚生了孩子的媚兰逃回了老家。可是老家遭到北军洗劫,田园荒芜,母亲去世,父亲精神失常。

思嘉为了筹到300美元的地产税款,不惜与亲妹妹的未婚夫甘扶澜结婚。后来,一个黑人抢劫了思嘉,甘扶澜同其他的三K党人聚在一起要为她报仇,北军派兵镇压,多亏船长白瑞德带他们转移才脱身,但甘扶澜却被打死了。思嘉第二次做了寡妇,白瑞德来向她求婚。婚后,赫思嘉仍念念不忘卫希礼。她的三次婚姻没有一次出于真心她把爱情和婚姻作为交易。后来她才明白卫希礼儒弱无能,根本不能适应时代天翻地覆的变化,倒是白瑞德更值得她去爱。等她明白这些,白瑞德已离她而去。赫思嘉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白瑞德找出来,因为此时她才26岁,仍然年轻美丽。

倔强的赫思嘉是南北战争发生后美国精神的象征。面对被战火毁灭的家园,她坚定不屈,毫不妥协;面对亲人的死亡,她擦干眼泪,努力振作;面对爱人的离去,她毫不气馁,重头再来。她爱土地,并像土地一样承受苦难,饱含激情……

《飘》这本书谱写了一部壮美动人的史诗,令看过这本书的每一个人都被思嘉及这本书的魅力深深吸引。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