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古迹作文

08-10

想看一篇好文章吗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您去看“名胜古迹作文”,麻烦您立即收藏本页以便日后再次查看。作文是一种探索和发现自我表现个性的方式可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更愉悦地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我们脑海的写作材料越充足,写作速度就越快。

名胜古迹作文 篇1

今天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这里正在进行五十年的大修,前一段时间太和殿刚刚修缮完毕。

现在文物修缮都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在故宫,这一原则更是被遵循。如在太和殿正吻得安装时,每块吻件之间的接触面都要用捉麻刀灰,这是一个传统的做法。通过其他一系列的修复,如去除殿内上世纪五十年代错误涂饰的彩绘,从而恢复历史原貌等措施,是故宫太和殿真正还原。由此看出,文物修复应尽量使用原有材料、原有物件、原有工艺。通过这些“原有”来恢复其原有风貌。在现在,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伪造文物的风潮,即借用历史上的某个事件或人物,在当地新建一批所谓文物,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这实际上恰恰违背了历史文物保护的初衷。真正的文物保护应像保护故宫一样,在原有文物基础上,通过一些“原有”措施,是文物存在更长时间。

在参观故宫的书画展厅时,我发现,这里都设置有恒温恒湿控制的机器。这也是保护古旧书画、古旧档案的一个现代化的做法。

名胜古迹作文 篇2

来到青街,到处都是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溪水清清的,我想这就是“青街”这个名字的由来吧。

我们走在青石小路上,两边是一条条裂痕爬上布满灰尘的古老墙壁,就像一位老人脸上布满的皱纹。乌黑的瓦片,上百年了依旧垂挂在屋顶上,好像跟我在诉说着古今变迁的故事。

走过青石板路,我们来到了古廊桥。廊桥柱子上的红漆早已经脱落,一副斑驳的样子。走到双合殿,里面是娘娘宫和天后宫,它们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又走过溪中的石碇,一条条红鲤鱼在水里欢快地摇着尾巴。

走进李氏大屋,院里两个大水缸,就像守卫着大屋的胖卫兵。大屋的主厅天花板上,有着两个燕子窝,里面的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似乎在呼唤着它们的妈妈。燕子窝下卧着一条金毛大狗。当我们靠近时,它就站立起来向我们摇晃着尾巴,让院子里增添了许多生气。

大屋里的老人已经九十七岁,满头白发,穿着一件白背心在里屋缝衣裳。他看起来精神很好,可就是耳朵听不清。二楼围廊的美人靠,仿佛让我回到了清代,好像能够看见身穿粉色旗袍的少女依靠着围廊,埋首专注地做着女红。

名胜古迹作文 篇3

在我的印象中,唐朝之前除了皇宫、寺庙、宝塔、楼阁之外,几乎是没有两层楼的民居的。如果汉唐题材的影视上出现两层楼的民居,基本上可以断定那是一个错误。没想到,眼前这件陶器,却颠覆了我的记忆。

这是一座陶屋,脸上尽是沧桑。它像一个目光呆滞、身体羸弱、动作迟缓的老人,带给人许多联想。

1988年,在零陵古城的鹞子岭建设工地,发现了一批西汉和新莽时期的古墓。当时的零陵地区文物工作队和县级永州市文物工作队获悉,开展了联合发掘。考古人员在一座新莽古墓中,出土了一批以陶器为主的明器,其中就包括这件新莽陶屋。

这是一座支离破碎的陶屋,破碎得让人心疼。大约是在出土时被建筑施工者不慎挖坏,尽管文物专家对它进行了修复,但依然难以掩饰它破碎的身心,似乎还能听到它低低的呻吟。我真担心它的定力,哪怕一股风,似乎也能将它吹倒。

明器是考古界的专业术语,也就是冥器,是指那些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秦朝之前的早期随葬品,多是用活人与实物随葬同死者一起埋藏。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觉悟逐渐提高,人们开始用模型来代替实物进行随葬,这些模型被称作明器,多为模仿现实生活中实物,但会存在一定的夸张或艺术加工。汉代流行厚葬之风,以至于统治者不得不屡下禁止诏书。这些禁令,一方面刹住了埋葬的奢靡之风,另一方面导致一些死者生前不可能拥有的东西被做成明器来随葬。

至于新莽王朝,又称新朝,因为帝王叫王莽而得名。它介于西汉与东汉四百年历史中间,从公元9年1月15日成立,到公元23年10月6日被废止,历时仅十五年,是一个短命王朝。在我看来,它更像中国历史上的一朵昙花,存在的时间几乎可以让人忘了它的存在。但是,因为介于两个王朝之间,它为后世留下的文物倒还不少。

永州对新莽的记忆,就藏在那个时代的一些古墓里。1963年2月底,零陵李家园发现一座新莽古墓,出土器物计有生产工具、货币、生活用具和模型等。1988年和1998年,零陵鹞子岭两次发现一批新莽古墓,出土大量以陶器为主的明器。这件陶屋就是1988年发掘出来的,它通长24厘米,通宽26.5厘米,通高28厘米,总质量7.515千克。

看见它的一刹那,我脑海里就闪过一念:如果把它放大一百倍,是否就是现代社会城市近郊的别墅,而令人充满向往之情呢?

可是,我们真的很难想象,早在2000年前,中国或者说我们永州(那时候叫泉陵侯国,属零陵郡)就有两层的房子了。

在我的印象中,古代民居之所以大多建一层,是因为有三大原因:一是古代没有建多层或者高层住宅的需要。土地在古代不是稀缺资源,单层民居结构简单、自重小、木材加工技术简单、取材容易,内部空间较大,采光通风较好,作为民居,平民百姓没有必要在高度上为难自己。况且多层木构建筑成本较高,使用率偏低;二是古人偏爱院落,没有院称不上宅子,而多层建筑不能满足对于院落的需求,所以相比在层数上做文章,古代的居民更愿意选择在自己的门头、牌坊,以及内部装饰上花钱做文章;三是中国古代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高度和建筑颜色也可以代表权威,普通的居民不愿意去挑战权威,怕受到惩罚。

其实,两汉期间的民居规模均不甚大。考古发掘的洛阳西部之西汉早期住房,平面方形,每面长13.3米,围以厚1.15米之土墙。南墙西及西墙北端各开一扇宽2米的门,室内西墙下有一土坑。应该说,这只是比较小的住房。若论当时的中型住宅,四川成都出土的一幅画像砖刻,所描绘的中型住宅布局大致分为东、西二区,而以西区为主。其大门置于南垣西端,入内有前院,经内门达后庭。庭中建有三开间之抬梁式悬山建筑一座,室内二人东西对坐,当系宅中主要厅堂。东区之北辟庭院,院中建木结构三层楼阁。南端则为厨房与杂屋,并有水井一口。至于两汉期间的大型住宅,可从《后汉书梁统传》对东汉大将军梁冀之宅第的记载中一窥全豹:冀乃大起第舍殚极土木堂寝皆有阴阳奥室,连房洞户,柱壁雕镂,加以铜漆,窗牖皆有绮疏青琐,图以云气仙灵。台阁周通,更相临望;飞梁石磴,凌跨水道。金玉珠玑,异方珍怪,克积藏室。你看,多么气派的庭院!只是有一点,汉代的大型建筑极少在城内,大多出现在城郊。

那么,有人会问:古代的零陵(包括后来改称的永州)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怎么会出现两层的民居呢?

说实话,我最初也存在同样的疑问。后来,经过研究便渐渐明白了。

我想说的是,这件陶屋,未必是民居,很可能是新莽时期零陵郡治或泉陵侯国里面某个官员或大户人家的房屋。否则,无论从财力来讲,还是从政治等级来讲,常人没有能力和资格来烧制缩小的明器和安葬成较大规模的墓。至于以前的零陵交通和经济状况,按照常人的推测,应该是十分闭塞和落后的。事实上呢?有可能恰恰相反:零陵在秦汉时期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且一度建设得相当繁荣!

据张泽槐先生著作《永州史话》记载:汉武帝征服南越以后,为了加强对南越地区的统治,随即在这一带建立起西汉中央政府领导的地方政权。元鼎六年(公元前1xx)汉武帝置零陵郡,郡治设在零陵县(今广西全州咸水)。下辖7个县和4个县级侯国:零陵县、营道县、泠道县、始安县、营浦县、洮阳县、钟武县、泉陵侯国、都梁侯国、夫夷侯国、舂陵侯国。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起短暂的新莽王朝。王莽为了笼络人心,自称虞舜后裔,以舜为远祖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居摄元年(公元6年),王莽绞尽脑汁在九疑山下修建了一座虞帝园,以祭祀舜。之后,又将零陵郡改名九疑郡,可见用心良苦。只是他万万没想到,封于今宁远柏家坪的舂陵王刘买的第五代孙刘秀,起兵推翻了新莽王朝,建立起东汉政权。零陵郡及所属各县,也随之恢复原来的名称。由于当时泉陵县的经济已相当发达,加上泉陵县治南峙九疑,北镇衡岳,潇湘汇流,形成天然屏障,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故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25-55),将零陵郡治由零陵县移至泉陵县。从此,泉陵成为零陵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西汉时期,零陵郡的面积约占今湖南境内当时四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但总户数和总人数的比重均排在四郡之末。到了东汉永和五年(140),湖南境内建制郡仍为四个,总人口为2813266人。其中,零陵郡人口增至1001578人,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占当时湖南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35.6%,排位升至第二。

要知道,古代交通是以水路为主的,而零陵位于潇湘二水交汇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想当年,秦始皇修筑灵渠,也是为了方便运输军队和粮草。秦军借助峤道和灵渠之便,征服了越族,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汉武帝对南越作战的胜利,也得益于水上运输。可以想象,秦汉时期,在零陵境内的湘江段,一定时舟楫往来、百千帆影的。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更何况有零陵郡治和泉陵县(曾为泉陵侯国)并存的基础,零陵焉得不出富贵人家?焉得不留下名门后裔?既然有富贵人家和名门后裔,他们去世后,焉得不成大墓?因此,说这件新莽陶屋是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的一个缩影,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仔细观察这件新莽陶屋,我感觉它像一个遭遇交通事故而导致骨折、碰落了门牙的老人,让人充满爱怜。这是一座庭院与干栏相结合的建筑,主要表现在它的屋顶是硬山顶,整座房子为前屋后院式结构,且大门安置在两侧,属于对称式进入。我们知道,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常用的屋顶就是硬山顶,它的风格表现在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这种风格在中国延绵了数千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永州之野的一些农村,还在建设这类的房子。如果大家观察这件陶屋,不难发现它的屋顶前后坡度基本均匀,显然属于硬山顶风格。再仔细看,屋子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居家之用,中间为堂屋,两侧各有两间房子。其中,左边的房子上有五个长方形竖孔窗,每个窗孔像是少砌了两三块汉砖。五孔窗下,有刻画的菱形花纹,这恰恰就成了右边房间的窗户。对比起来,左边房间显得有些含蓄,右边房间显得相对开放,且通风条件更好。中间是虚掩的门,敞开两三分,门的上方居中有花纹,似有今天百姓人家门上贴福字的痕迹。下层的上面有两个长方形窗孔,下面有五个正方形窗孔,看起来为储存物品、关养牲口家禽或方便之处。侧面上面有双线,勾勒出房间的位置与柱子所在。屋脊下还有两个小窗孔,似乎通风之用。下面有一大一小两道门,左边向前的门较小,右边居中的门较大,似居家之人的进出口。后院居中有一处上盖与前屋的堂屋相连,廊屋底有穿孔,应该是上楼的阶梯和如厕所在。按照建筑学家的归类,这种陶屋属于曲尺形式房屋,在西汉晚期到东汉后期时曾广泛流行。此类房屋的出现,扩展了人们的居住空间,凸显了房屋功能分化。

应该说,这件建筑明器无论从设计风格、装饰特点还是制作工艺都很具代表性,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经济生活状态,同时也体现了潇湘地区汉代建筑的特点。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瓦曾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主要用于屋面防水,它的使用始于西周早期,到春秋末战国初,瓦的使用增多。而秦汉时期是瓦的发展兴盛阶段,由于制瓦技术的改进,生产规模也日益扩大,使得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在江南水乡,鱼鳞瓦映着粼粼波光,成为中国古代乡愁的典型标志,也是中国水墨画的主要素材。而干栏建筑曾经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的土著流行建筑形式,永州之野的瑶族吊脚楼也属于这类建筑。它的出现与早期土著居民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干栏式建筑的主要作用有两种:一是避潮湿障气,二是防止野兽毒虫的攻击。可以想象,在大瑶山深处,瑶民的祖先借助树木在其上筑屋来居住,最初目的就是避开地湿瘴病的侵害,并防止野兽毒虫的攻击,这就是后来干栏建筑的前身。后来,人们砍伐树木埋于地面作为桩子,在其面搭盖住所,将巢居移至地面上,形成吊脚楼(干栏式建筑之中的一种)。而庭院式建筑,通常为皇室和富贵人家所拥有,主要是通过楼台亭榭和池水绿化来营造一种诗意环境。这件新莽陶屋的屋顶是瓦片,下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又有些许楼阁和庭院之感,所以,我认为可以从中看出两汉时期建筑风格的演变,它是干栏式建筑和庭院式建筑的有机融合。

明器是生活实景的微缩。零陵鹞子岭新莽古墓能出土这样的陶屋,可以肯定,在零陵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确实存在后这样的建筑。它之所以由令人艳羡的建筑变为令人赞赏的明器,主要是由于两汉时期儒家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的流行。那时候的人们认为,人的灵魂是不灭的,人死后只是到了另一个世界,死人有知,与生人无异,因而今生所需要的也是来世所必需的。正如《荀子礼论》所言: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始一也。所以,人们不惜花费巨资,多埋一些随葬器物,为死去的亲人营造舒适的死后世界。这便导致汉墓中随葬品种类愈加丰富,且形成生活化的趋势。

于电脑上反复欣赏这件新莽陶屋的照片,我眼前似乎复活了一个家庭的生活场面:一个在零陵郡或泉陵县下班后的官员,踏着落日余晖散步回到城外的别墅,他看见迎面奔来的小狗,蹲下身子将它搂入怀中,抱着它走进自己的房子,把它放进隔出来的狗窝,又看了看旁边的鸡圈,抓了一把谷子喂了喂鸡,然后从后面的楼梯走上二楼。而他的妻子,此刻正在辅导孩子读《诗经》《楚辞》,见他回来,赶紧去为他切茶,然后开始忙着做饭菜。而他坐在儿子对面,代替妻子继续辅导孩子学习。一股南风从菱形窗孔吹来,桌上的帛书轻轻抖动了一下,孩子用手按住,并对父亲发出一阵天真无邪的笑声

是的,这是一个家庭幸福生活的剪影,点点滴滴,充满了温馨。

而站在陶屋外观望的我,仿佛成了站在两汉交叉路口的平民百姓,我艳羡屋内的幸福,想通过窗孔了解更多,而窗口却吹来那时暖的风。

名胜古迹作文 篇4

在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都是精美的艺术珍品。谁明白它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呢对,就是20000平方米,大概有50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兵马俑不仅仅规模宏大,并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你们看,那些身材魁梧,头带鹤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是什么俑他就是将军俑。那神态自若的样貌,一看就明白他们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身的领军人物了!

大家跟我来。那些身高1.8米什么俑,体格健壮,体形匀称,身穿战袍,披挂铠甲,手持兵器的是什么俑对,就是武士俑。

谁明白身着短甲,下穿紧口裤,左手握弓箭,右手执缰绳的又是什么俑错了,是骑兵俑。你们看,每一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术珍品。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惟妙惟肖,走近他们身边,似乎还能感受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呢!

秦兵马俑真不愧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名胜古迹作文 篇5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西安的名胜古迹和小吃,这里名胜古迹众多,还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美食小吃!

我先介绍大雁塔吧,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大慈恩寺内,它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唐代七层塔,这里曾经存放着玄奘法师从印度取来的佛教经文,玄奘也曾在这里念经学佛。

秦兵马俑坑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兵马俑坑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皇帝陵墓的陪葬坑,他由7000件仿真人的陶制兵马俑和100余量木质战车组成,规模宏大,闻名遐迩,是必去的名胜古迹。

西安的小吃丰富多彩,有羊肉泡馍、肉夹馍、裤带面、还有热米皮。羊肉泡馍里有鲜美的牛羊肉、还有香喷喷的汤汁,味道美极了。肉夹馍有很多种,如:猪肉的、牛肉的,饼子烤的松软香甜,肉多汁香。裤带面又分辣子油泼的、肉菜干拌等好多种。西安米皮的特点是热的,而且调料丰富,吃起来回味无穷。

我喜欢西安的名胜古迹和小吃,欢迎大家来西安作客。

名胜古迹作文 篇6

来到青街,到处都是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溪水清清的,我想这就是“青街”这个名字的由来吧。

我们走在青石小路上,两边是一条条裂痕爬上布满灰尘的古老墙壁,就像一位老人脸上布满的皱纹。乌黑的瓦片,上百年了依旧垂挂在屋顶上,好像跟我在诉说着古今变迁的故事。

走过青石板路,我们来到了古廊桥。廊桥柱子上的红漆早已经脱落,一副斑驳的样子。走到双合殿,里面是娘娘宫和天后宫,它们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又走过溪中的石碇,一条条红鲤鱼在水里欢快地摇着尾巴。

走进李氏大屋,院里两个大水缸,就像守卫着大屋的胖卫兵。大屋的主厅天花板上,有着两个燕子窝,里面的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似乎在呼唤着它们的妈妈。燕子窝下卧着一条金毛大狗。当我们靠近时,它就站立起来向我们摇晃着尾巴,让院子里增添了许多生气。

大屋里的老人已经九十七岁,满头白发,穿着一件白背心在里屋缝衣裳。他看起来精神很好,可就是耳朵听不清。二楼围廊的美人靠,仿佛让我回到了清代,好像能够看见身穿粉色旗袍的少女依靠着围廊,埋首专注地做着女红。

名胜古迹作文 篇7

美丽的栈桥位于市南区海滨,青岛湾的北侧,它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市内的中山路,连成一条直线,从海边伸向海里,素有“长虹远引”的美誉。

鸟瞰栈桥

让我们追溯一下栈桥的历史吧!栈桥光绪十八年,是青岛最早的码头。后来栈桥失去了作为港口的使用价值,几经改建后,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这碧海银波之上。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时常有层层巨浪澎湃涌来,拍打着堤坝,击起层层浪花,蔚为壮观。堤内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两层八角亭,名为“回澜阁”。倘若进入阁内,你会发现可以沿螺旋楼梯等到楼上,四周全是宽敞明亮的小窗户,放眼望去,真是另一番怡人风景。不过,现在它已是一个小型的展览馆,经常举办一些美术、摄影和其它艺术展览。桥的西侧有许多华灯,一到晚上便灯火通明,游人如织。远处还有高楼林立,美不胜收,好一幅醉人的画面!桥北沿岸是“栈桥公园”,园子里夏季百花争艳,冬季青松挺拔。另外,还有很多供游人小憩,观赏海天景色的石椅。桥身全长400多米,宽大约8米。许多游人经常穿梭于此,欣赏海上美景,还有人乘坐旅游船身临其境这美丽的大海。

美丽壮观的栈桥

栈桥最吸引人的是要数秋天涨潮了,这时西部岸堤景色尤为迷人,巨浪滔天,数十米高的浪花响彻云霄,令人叹为观止。退潮后,海水后退一百米,礁岸沙滩上赶海挖哈喇的游人络绎不绝。风平浪静的时候,成千上万的海鸥在海面上飞来飞去,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漫步栈桥之上,青岛湾的醉人风景可尽收眼底。青岛栈桥欢迎你!

名胜古迹作文 篇8

在山东省的西南部,有一个孔姓人口占1/5的县级市,她就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圣城”_曲阜。“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于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5月8日,济宁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西与孔庙为邻,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现在,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中路以内宅为界,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大堂、二堂、三堂,管勾厅、百户厅、知印厅、掌书厅、典籍厅、司乐厅);后为内宅,设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最后是孔府的花园,是历代衍圣公及其家属游赏之所。

大堂是衍圣公的公堂,内有八宝暖阁、虎皮大圈椅、红漆公案、公案上有公府大印、令旗令箭、惊堂木、文房四宝等。两侧是仪仗,气象森严可畏。七十二代衍圣公孔令贻的住宅和房内陈设保存完整。府内所藏历史文物十分丰富。其中最著者为“商周十器”,亦称“十供”,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清高宗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墒赐孔府。坐落在曲阜城内,其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为我国最大的祭孔要地。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