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心得感悟通用

08-07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参考资料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的提升。那么,关于幼师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长恨歌心得感悟通用。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1】

亲爱的,那不是爱情

原创: 李非吾教书那点事

01唐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寿王李瑁与15岁的官宦之女杨玉环一见钟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请求下,唐玄宗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婚后二人如胶似漆。

五年后,玄宗皇帝在宴会上首次遇见玉环,并被她的美丽吸引。 当时,她已与长寿之王李瑁结婚近五年。但唐玄宗却不管这么多,他设计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便下诏令杨玉环出家做道士,并赐道号“太真”,命令杨玉环搬出了寿王府,住进了太真宫。然后,他把大臣韦昭训的女儿许配给长寿王李瑁,并让她做了一个小妾来安抚他。

五年后,杨玉环的戒律期满,唐玄宗下诏,让杨玉环回归世俗,入宫。他被正式封为贵妃,并为自己占有了这一头衔。

02人教版高中教材选修课本第一单元有白居易的一篇作品《长恨歌》,讲述的就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故事。

他描述贵妃的美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首笑容,六宫粉无色。

他描述了后妃的恩惠:春夜苦,白昼短,从此国王不早。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有三千美人,有三千恋爱。

他描述贵妃死后玄宗的煎熬: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鸳鸯瓦寒霜华重,玉被寒谁带。

他描述贵妃与玄宗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透过白居易的诗句,两人神仙眷侣般的恩爱让人无不艳羡,两人矢志不渝的爱情无不叫人动容。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读来更是叫人泪目。

03但有一个无法绕开的坎,无法回避的事实就是——二人原本是公公与儿媳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类似于这样的“畸形之恋”并不在少数!就拿唐朝来说,玄宗之前也有个唐高宗李治,二者的区别也只在于高宗占了老子(李世民)的老婆(武则天),而其后代玄宗则占了儿子的老婆。有了这个先例,估计玄宗也有了一些心安。

而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属春秋时期卫宣公,卫宣公的儿子迎娶齐国女子宣姜,卫宣公半路上见此女长得标致,竟半路截留,占为己有并生下两个孩子。此等**之事有个专有的名词就叫“扒灰”。

《红楼梦》里第七回焦大被众小厮“掀翻捆倒”之后,他还乱嚷乱叫:我要往祠堂哭大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

每日家偷狗戏鸡,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焦大嘴里的”扒灰“说的就是宁国府家珍和儿媳秦可卿之间的**关系。

04话说这翁媳之间的男女之事也能叫爱情吗?也配叫爱情吗?尽管玄宗是一代之王,但也有国家法律和家规。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敢宣称翁媳妇是合法的。

自古以来,此等行为遭人鄙弃;为此之人皆被世人视同禽兽。越来越多的人吹嘘自由恋爱,爱不分年龄、国界,甚至性别。但一旦违反了道德规范,就会成为公众的攻击目标。

可见,爱情并不是可以放任自流,肆无忌惮,没有原则。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的有序必须要靠法律和道德来加以维护,否则无所谓”文明“。

所以如何看待《长恨歌》中李、杨之间的”风花雪月“,如何看待白居易标榜的二人之间感天动地的所谓”爱情“,尤其是那几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撩拨了多少痴男怨女的情思,骗取了多少无知少女的纯情眼泪,这估计是每个语文老师绕不开的坎!

我想,对于李、杨之”爱“,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坚决否定,坚定立场。但我们也要注意结合唐代的社会背景、社会风气和白居易作为封建士大夫的观点做一个实际的分析。重点应是抨击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借古讽今,至于李、杨之间的缠绵悱恻就纯当白居易的艳羡与意淫罢了!

- end -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2】

本书着述了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一位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王琦瑶从背着书包上学的青涩少女,到入选“上海小姐”一战成名变成家喻户晓的优雅标致的“沪上淑媛”,到退隐于歌会舞厅之外自力更生与市井之人把盏闲聊,再到生育之后并把女儿抚养嫁人,最终死于他杀,结束了四十多年的风月人生的故事

她微妙而复杂的友谊,爱和亲戚散布在其中。

上海,无论处于什么时期,它都以自己特立独行的姿态繁华着、喧闹着、闪耀着并快乐着,且不管那快乐是真心的还是流于表面的,毋庸置疑,上海总是华贵的。黄浦江畔,长江一岸,除去上海它光鲜亮丽的一面,其内在也曾发霉过的。说起上个世纪的上海,女人拎着小包,穿着旗袍的妖娆状态映入眼帘;那歌舞放荡、烟酒弥漫的“大世界”;古色古香的小巷和其中的流言蜚语;那穿梭里弄街巷之间的人力车;那目睹上海弄堂里发生的一切却视若罔闻的一群群白鸽。

是的,这就是王琦瑶曾生活着的上海,这也是曾一度生养她捧红她并摧毁她的上海。

王琦瑶,多美的名字,和她亦样美丽。花季的王琦瑶,待字闺中,腼腆依人,偶尔会向往神秘而又令她脸红的男女之情,小姊妹情怀也由衷,只是闺阁圈禁了她的梦。她的第一个好朋友是吴佩珍,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她准备为王琦瑶献身。

她对于王琦瑶的感情有点像一个少年对于一个少女,没有欲念的爱情,为她做什么都肯的,然而王琦瑶却对于越有吸引力的事就越要保持矜持,欲擒故从,这些小九九总是使吴佩珍煞费苦心,痛并快乐着。吴佩珍的真心始终对王琦瑶敞开着,但是却不得已地悄然退出王琦瑶的世界,那是王琦瑶的**登上《上海生活》封面之后的事了。

时间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每个人,王琦瑶逐渐变得平静。“沪上淑媛王琦瑶”的名字随风而散,她依然故我,安静地上课,耐心地生活。耐心是百折不挠的东西,无论于得于失,都是最有用的,以不变应万变,大概就是王琦瑶的魅力所在,也是她一贯的处事方式。

此时,王琦瑶的第二个好朋友将丽莉出现了,她以取代吴佩珍的姿态对王琦瑶奉献着自己的热诚,然而中间却夹着一程先生。程先生喜欢王琦耀,丽莉也喜欢程先生。这些都是王琦瑶看到的。

从参选“上海小姐”到变成“三小姐”,王琦瑶的生活充斥着灯红酒绿,晚宴和舞会接踵而至。直到李主任的出现,十九岁的王琦瑶便被这个四十岁的军政界大人物俘获,从开始的简单吃饭,到后来的约会,再到李主任紧紧拥住她的那一刻,王琦瑶深深明白,自己已经十九岁了,这一刻终究会来临。然而一切的希望和美好,都在李主任坠机身亡的那一刻香消玉损。

邬桥的月是明亮的,这里埋葬了王琦瑶的姐弟恋情,懵懂少年阿二的心。再次回到上海,王琦瑶的一辈子便被困在了平安里,固定的牌友,定期的下午茶,围炉夜话,与康明逊的风月情使她怀了孩子,而西伯利亚小伙萨沙成了孩子父亲;无论是亲生父亲还是冒名顶替者,都是程先生几十年来一直爱着王琦瑶照顾她的母女。

女儿嫁人后,王琦瑶这一生所剩的就只有沉淀下来的安静优雅的女人特质,她这辈子最不缺少的就是男人的爱,即使在她四十岁的时候,仍然有个跟自己女儿同龄的叫老克腊的小伙为她着迷,与她云雨。造化弄人,祸起萧墙,如此神话般的女人,竟然因为李主任留给自己的几块金条死于他杀,被一个每天跟自己话家常的男人活活掐死,她飘零的岁月也只有在此刻是静止的,并到此为止。

换言之,王琦瑶的名字是生命如夏花般灿烂。她一辈子都活在流言里,矫揉造作的流言里或多或少地带有羡慕或者嫉妒的成分。她的美不容置疑,然而在上海,意识不到自己的美倒罢了,一旦将美丽公之于众,即使再纯洁的人生也将风流地度过,最终回过头来悲哀地惋惜,嫣然一笑自己曾那么耀眼过;当她生命的尽头,在摇曳的黄色吊灯下,她还能静静地说,我叫王琦耀,我是上海巷堂的女儿。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3】

长恨歌,所恨为何?《长恨歌》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 “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谁的恨?白居易有恨?杨贵妃有恨?唐明皇有恨?爱情有恨?

古有“诗言志、诗传情”的说法。诗人或许是有恨的吧?他在那个压抑封闭的年代对初恋者湘灵的思念及不能与之结合的“绵绵之恨”成为其创作《长恨歌》的感情的原由,借对历史人物感情悲剧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也不无道理。

也许是诗人自身有过爱情悲剧的经历,有助于他对李杨二人爱情悲剧的体察和分析,使得《长恨歌》肌理细腻、情真意切、打动人心吧。

杨贵妃也是有恨的吧。“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只因自己的倾国容颜。仅是一个普通的女子,“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长生殿的誓语仍在耳畔回响,曾发誓生生世世相守的爱人呢?

造化弄人,岂能不恨?恨不能与君相守到白头,恨不能朝朝暮暮,恨红颜终究是薄命。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是他用情专一于杨氏的体现。处于明皇的地位,面对无数佳人却只为一人肝肠寸断,这是令人感动的。而在此诗中明皇的宠爱随句可见,然当相爱却不能相见时就会生恨,恨天、恨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只因自己无能力的保护,而痛失了爱人的玄宗必然最为悔恨自己:“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悲翠衾寒谁与共。

”这或许也是一种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吧。

《长恨歌》的想要表达的是讽刺唐玄宗痴迷女色导致国家动乱也好,还是讲述李、杨之间的纯粹的爱情也好,亦或是其它更深刻更复杂的内涵。这些都不是我想要去关心、了解、感受的,我所欣赏的喜欢的感悟的仅是这首诗的优美语句与它所表达的凄美爱情故事,还有那千古流传的不可磨灭的爱情的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4】

——“君黄舞,玉环飞燕皆尘土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一代明主李隆基对已逝爱妃的思念,如深秋浓雾久久挥散不去。孰不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也许天生丽质的杨家女——玉环自己也不曾想到会“一朝选在君王侧”。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在勾心斗角,明争暗夺的深宫后院,她艳压群芳,“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是其美貌的写照。

古来君王,几不好色?对这位绝世佳人,李隆基自然宠爱有加。“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春寒出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不仅如此,古往今来,多有“一人得道,鸡犬**”的现象,杨玉环

的得宠使杨家人直摇扶上,一路高升。白居易

形容之“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这般厚待无疑让很多人既羡慕又眼红,“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反生女”,由此可见,杨玉环在后宫所承思泽之程度。

但世事界是不可**的,帆的命运不会总是长久的风浪。“九重城阙烟尘土,千乘万骑西南行”,在乱世之中,红颜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面对国家危难,为了振奋军心历史上演了一幕“君王掩面救不得,因看血泪相和流”的悲剧。

绝世佳人香消玉殒,落得“花钿委地无人收”的悲惨境地,而最后得到了不是世人的同情与怜悯,却是“红颜涡水”的千古骂名。

今读玉环,不禁生出“自古红颜多薄命”的感慨。历史上成为牺牲品的女人又何止玉环一人啊?陈圆圆,李师师不都是吗?

在歌舞升平的年代,她们是君王的爱妃,一旦国家陷入危难,她们便成了战争的“祸端”,君王弃之如敝帚,百姓视之如灾星。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巨大鸿沟不能摧毁她们美丽的脸庞,却在她们心中留下深深的伤疤——很难合作。

这对她们似乎不公平,不是吗?她们只是一群柔弱的女人,没有武则天的野心,没有胡承华的恶毒,没有贾南风的霸道……她们是想有人宠,有人爱,因为她们是女人。也许一切都没有错,错只错在宠爱她们的人是君王而不是平民。

但那能怪她们吗?她们原本只是花园中的玫瑰,春天的时候,自然地尽情开放,无比娇艳。如果此时一个贵人路过于此。

她惊讶于玫瑰的美丽,终于伸出手去摘它。不小心被刺伤了,是玫瑰的错吗?它就应该为此而受到践踏吗?

不,不能!我们不能为贵族的伤害而责备玫瑰花,就像我们不能因朝代的衰落而责怪女人一样。因为有缘花开而无缘花谢的玫瑰才是整场“邂逅”中最大的受害者。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美人虽逝,但我想马嵬坡的上空,定有一缕香魂萦绕,诉说着无尽哀伤。“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对玉环来说,无绝期的是一腔幽怨。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长恨歌心得感悟精选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一般指代可供人们参考的信息知识等。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所以,你是否知晓幼师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长恨歌心得感悟精选"这样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1)

在悠闲的夏日时光里,我与王安忆相遇,走进上海,感受一场上海儿女的情与爱。

《长恨歌》里,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读来是风姿绰约的,如一个勾眉点唇身着淡雅旗袍的女子,走路是款款的,静静的,无争无求般,连电轨车的声响,都是细碎而温和的。她的家在波涛汹涌的暗夜深处,是花窗帘后的闺房。那里有性感的上海弄堂,还有迷雾般粗鄙而美丽的流言。

七八十年代的上海,身着绚丽霓裳,化着妖娆的妆容,满是一扫优雅浮出表面的粗鲁。这里聚集着许多“新”上海的热衷者,他们利用青春的资本挥霍,又像有目标可循般追逐着时尚的末端,蓬乱的头发,过高的鞋跟,满大街的奇装异服,粗俗的脾性,这就是他们推崇的美,属于“新上海”的摩登。他们是贪恋新东西的一群人,因为新东西给他们带来气氛与机会去滥于享受。

而无论是三四十年代还是七八十年代的上海,都有两个共同的存在,一个是爱情,一个是王琦瑶。

我似乎是喜欢王琦瑶的。这个平易近人又实则清高的上海女儿,有着专属女人的一点小聪明,有着足以令人注意赞叹而又不过的美,更因此做过风光无限的三小姐。但我也可怜她,可怜她这样一个高调存在于世人眼里的女人,尘埃落定,一切只是一场美丽而短暂的梦。那,便是她的爱情。

王琦瑶的爱情更是有着上海女儿的特征——以流言的形式半真半假的使众人皆知。第一段爱情里的王琦瑶,犯了所谓聪明的女人前赴后继地犯的一个错误,摒弃原地不动似乎已成为个人财产的追求者——程先生,新故事却旧情节地成为一个爱丽丝公寓里的“金丝雀”。她竟是连个名份也没有的,便收获第一次、短暂而不明就里的爱情与幸福。要说这程先生,她是一生也树着高傲的,这个可怜的衷心仰慕者是她在生活中被看扁在爱情里受伤后的`慰藉。她的结局是悲哀,却是一早下了断言的。因为他犯了闺阁大忌——欲望,“闺阁流光溢彩于人间,却转身即逝。”她便是这定律的又一验证者,而这断言她是隐隐约约知道的,只是被繁华消尽了平常心,刻意的看淡了。

平安里的第二段爱情来的淡然,爱意化作千丝万缕的带着威胁慢慢靠近,在无形间缠绕在康明逊有王琦瑶之间,以错觉的形式互相捉迷藏,因偏见而不令人接受。这段爱情里的流言是小范围的,亲近的人在猜测,而沉溺于爱情里的人更是小心翼翼,令王琦瑶痛苦又沉迷。

这两段同是分别的爱情,一个是因为一个生命(李主任)的死去,一个是因为一个生命(薇薇)的孕育。这个孩子结束了她的第二段爱情,但就像是上天给这个新时期的旧时人的礼物,从旧梦里唤醒了王琦瑶,接触到了令她最为纠结的第三段爱情。

在这段爱情里,王琦瑶的悲哀已经赤裸裸的展现了,她再也不是受人追捧的三小姐,再显年轻也并不年轻了。当老克腊接近她时,她又何尝不知这是一个易碎的梦境呢?又何尝不知这个男子于她并非爱情而是对旧人的同情与怜惜,只是她倦了,在爱情里吃尽了苦头,也无所顾忌了,即使离开时果然还会黯然掉泪,即使离开时带来的是更浓厚的孤独与倦意,也只能“此恨绵绵无绝期”了。

王琦瑶的死来的突然,这个一生在流言里的女子最终被流言深深打击,为了莫须有的大量金货,她的忧愁终于夭折。

读完这本书,就像看尽了一个女人的历史。全世界有无数个“上海”,上海有无数个“王琦瑶”。可是谁又知道是“上海”孕育了“王琦瑶”,亦或是“王琦瑶”们缔造了那些“上海”呢?

于是这本《长恨歌》,变成了无数女人的悲歌,令我惊异,细想后,却又只能无奈地掩卷沉思……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2)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全诗可以说是写的是李扬的爱情故事,由杨玉环进宫开始,受到唐明皇的专宠,在诗中的最后一节,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于是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来说,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莫置。《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谕,只要着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谕说教的面貌出现。

读完《长恨歌》,我们也不应陷溺于爱情至上主义的误区,除了对于李杨真爱故事的由衷景仰外,除了对于杨贵妃的不幸遭遇萌生些感触外,我们更应当对我们今天的爱情观念作一些理性的思考。我们无法去追慕这种帝王式的艳情故事,但是,我们依然会怀持着一种难抑的感动。是为真情本身,为真爱本身,可以浮云名利,可以生死相拥,可以天长地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真是挚爱之情。真爱只求一件事,那就是紧紧抓住对方的手,任沧海桑田,任尘世变换,也决不松开。我向往真正的爱情,爱情在我心中,有着太多的完美和理想主义,这也是我对“爱情说”感兴趣的原因。

当然,作为一名在校生,我们的经历毕竟还少,我们所追求的爱情大多是理想中的,无法与社会上行行色色的爱情相比,也没资格去评论。显示是残酷的,但只要坚信真爱的存在,灰暗也会尽显其白。总之一句话,爱情是圣洁的,长恨有歌,真爱无价。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3)

《长恨歌》,为着一份好奇心,我花了两天时间一目十行的读完了。从开初的漫不经心读起,读着,读着,竟然迷了进去,再读下去,开始夜不睡觉。为了看看故事的结尾,从书的中部起我就成了很为忠实的读者。

原来小说也可以写成这样。散文一样的笔法,处处带着作者的成见,一篇篇的相对独立的主题,连缀到一起,成了一部小说。时间跨度是一个人的一生,三重的时代,半个多世纪的回望。人物也是相对独立的成篇,随着女主人公王王琦遥的人生经历,渐渐的展现出来。立足地是上海,仿佛一个上海的繁华的旧梦。

处处看到了张爱玲的影子。流言、传奇还有旧式的繁华而落寂的生活。每一处的景色都写的带着上海的特色,每一处的繁华都是一场最终要收尾的梦。

看完小说,我还是没能明白,这部小说为何要叫《长恨歌》。因为它不过写了一个人的一生罢了,不过展现了上海的三个时代罢了,它为何要叫《长恨歌》?

无论为何这样叫法,我还是时时看到惊奇的语句,一丝小小的针刺,触动神经最深的角落,有所思却不知为何而叹。

不论是这个当年的'选美的上海小姐,做了芯子的人生,只是一个有权有势的李主任的情人,付出一生的等候的女主人公王小姐,还是那个与她曾经相识相遇并爱她一生而不得的程生生;还是那个处处都是有着面子的却独独没有情爱的严家师母;还有她的青春的女友的安排。全部都是不完满的人生。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4)

王安忆的《长恨歌》和张爱玲的文笔有些相像,都是繁华里的微尘,带着微凉和绵绵的恨。

四十年的故事都要从上海讲起。这里有着形形种种,声色各异的弄堂;有旁枝错节,如蜂般嗡嗡嘤嘤的流言;也有闺阁,满装的都是女儿的心思。鸽子从这片混沌不堪的世界里,从波涛连绵的屋顶飞上天空,穿云破雾。

从这一切里浮出的影子,就是王琦瑶。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就是上海,夜夜歌舞,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其实大喜总是难免虚张声势,再大的热闹也是一瞬间。从去片厂,照相,竞选上海小姐,王琦瑶平步青云,最终理所当然的在众人眼光中当了交际花。可一切终究过去,她失去了依靠,成了平安里的一名护士。又经几番纠缠,最终死于他杀。

王琦瑶原是白绢,后来就渐渐写上了字,字又连成了句,成了历史。和吴佩真在一起的日子是没有字的轻盈自由的日子,李主任则给她留下了浓重的墨迹,虽是华丽,却终究让她的一生走上了不归路。李主任的死,是将王琦瑶这段有关青春的历史剪下带走的,剩下的全是混乱不成章节。与康明逊虽是真心诚意,但不得不形同陌路,再从萨沙到老克腊,虽是咫尺之间,却遥如天各一方。

这历史是苦涩而回味无穷的,她爱过恨过,最终只落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在生命最后的几秒钟里,她的思维穿越时空隧道,在怨恨些什么呢?也许自己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只是风中飘散的柳絮,在时代的风中掉落。

王琦瑶是千千万万的。天生丽质的是爱丽公寓中的王小姐,长得好其实是骗人的,又骗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以为花好月好,便长聚不散了。等到人事皆非,梦醒了,才知道来不及了。想着过往,沧海巫山的,是曲终人散后没落的王琦瑶。古往今来,多少红颜变叹息。唐时杨贵妃的歌舞再美,最终成了马嵬坡下的空留恨。六朝如梦,鸟只空啼。

我想我渐渐懂了长恨歌的意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人生本是将错就错,台上的人依依啊啊,百转千回,台下的人欢呼喝彩,皆是逢场作戏。曲终人散,余声绕梁,只剩长恨不息。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5)

有人说,《长恨歌》是写政治的,抨击唐明皇的昏庸;又有人说,《长恨歌》是写爱情的,它歌颂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悲伤的爱情故事。而我读《长恨歌》,感受到的却是极力渲染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后面的白居易的悲伤。

古代男子,年纪很小就可以成婚,早婚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倾向,所谓“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按理说,在这种环境之下的白居易应该是很早就成婚了的,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他成为了当时社会上士族家庭很罕见的“大龄剩男”,三十多岁都还没有结婚。这个“某种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湘灵。白居易少年时住在符离,和东邻之女湘灵姑娘长期相爱,感情非常深厚,两个人私底下约定了终生。但是,白居易的母亲却反对他们的爱情,觉得湘灵的门户太低,不是白居易的良配,在“百事孝为先”的古代,一门婚姻没有了父母的首肯那是根本就行不通的,纵然很爱,白居易还是不得不听从了母亲的话。但是作为对母亲的抗议,他多年一直都没有结婚,最后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之下结了婚。而那个时候,他37岁了,湘灵姑娘则终生未嫁。

有句话说,在文学作品里,写别人就是写自己,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的剖析和情感的流露。那么在《长恨歌》里,白居易极力描写的,不只是唐明皇的爱情悲剧,更是他自己的爱情悲剧。唐明皇因为被军队的逼迫,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面对这一切,深情的君王却只能够“掩面就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在此时,白居易大概把自己当成那个悲痛无奈的唐明皇了吧,他的“军队”,就是他的母亲。唐明皇是君王,比爱情更重要的还有他的国家,所以即使心痛,他还是选择了牺牲杨贵妃;而白居易是人子,“百善孝为先”,在母亲与湘灵之间,他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爱情。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呢?在这首诗歌中,白居易以相当大的篇幅描写了杨贵妃死后唐明皇的痛苦与怀念,无论是春分桃花,秋雨落叶,双目所睹之物,没有一样不能够不够气他对那个心爱的女子的怀念。据说湘灵曾经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他终身都带在身边,“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写人写己,这种惆怅,只有爱过的人才能够懂吧。

爱情被现实打败了的白居易,苦闷无处可说,他多么想见到湘灵,对他倾诉自己的一切,但是他不能。现实是不能够解决的了,他最后只能寄托于神灵。在《长恨歌》里,他给唐明皇和杨贵妃安排了一次相会,“七月七日长神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并且表达了彼此的愿望,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无论人间还是天上,恩爱不觉。但是,他没有像唐明皇那么幸运,他没有能够帮助他的道客,只能够在半梦半醒间,在辗转反侧时,感叹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想,他应该是羡慕唐明皇的,他爱过,拥有过,轰轰烈烈过,即使杨贵妃是他的儿媳妇,但是为了爱情,他争取了也得到了,而自己呢?只能够在漫漫长夜,让思念一点一点把大脑吞噬,痛彻心扉。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这是白居易的《夜雨》,写于元和六年,时年白居易四十岁。读了《长恨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读到这句时我会有流泪的冲动,在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里,他到底失去了什么,此生,再也挽不回。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6)

唐朝曾是一个富有色彩的朝代,可是因为一场叛乱且都改变了模样!

唐朝的皇帝唐玄宗是个风流潇洒的皇帝,他治国有方他在位时唐朝十分的繁荣,正因此才有了开元盛世之说!

杨玉环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十分漂亮当她15岁时真是美若天仙,“一朝选在君王侧”两人落入了爱河,每日的欢歌笑语,饮酒作诗,霓裳羽衣曲拌着杨玉环依韵而舞,仿若天女散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玄宗怎能不迷恋她呀!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但是由于安禄山引起了一起叛乱---安史之乱,让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东奔西逃!

逃离的将士们十分痛恨杨家并且并且一再要求让皇帝赐死杨国忠和杨贵妃,这可让唐玄宗为难了,但如果不让杨贵妃死,将士们就不保唐玄宗出逃,在此压迫下 只好顺应形势赐死了杨玉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了唐玄宗的安全,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这美女的一生结束了,唐朝的繁荣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唐玄宗真是“回看血泪相和流”呀!见景思人,见物思人,还让从临邛来的道士把杨贵妃请到梦里来相见,是多么的思念她呀!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是人生的悲剧,也是一个朝代的悲剧!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7)

我十分的孤陋寡闻。最近才看到这本《长恨歌》。

光是喜欢喜剧的人,大概不会喜欢这本书。看完之后,一阵郁闷。深觉时光残酷,生命中很多东西竟是捉不住也留不住的。一切是那么现实,现实得难免令人失望。生活充满失望。

如果想在作品里找到一个理想的女人,十全十美,纯洁善良无暇的女人。那么恐怕是要失望的。里面有的,不过是一群现实的女人。作为女主角的王琦瑶,更是如此。

王琦瑶,一个弄堂里出来的上海小姐。她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人。特别之处,她是位美女。有很多人说那是情爱史,我不赞成。在她一的一生中,她所强调追求的,一直都不是爱情。她选择某大员,也不过想过一些平顺、舒服的日子。就连最后选择同女儿平辈的男人,也是因着寂寞。

令人遗憾的是,要求如此之低,也要失望。有些人一早对命运妥协,命运安排什么,就接受什么。从没想过争取和抗争。可仍然还是要为命运所捉弄。不由得让人怀疑,命运是不是欺软怕硬?像我们小时候跟老妈要钱。不要,就什么都没有,一要,还得要多点,即使失望,也不过是老妈少给了,一般不会不给。这是不是也是对付命运的方法?哈哈……

吃饭去。无论如何失望,生活却总要继续。这又是另一种失望了……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8)

我崇尚爱情,因为这个世界就是情与爱的交织,爱情可以帮助我们在心理上逐渐成熟,在爱情发展中,相互督促勉励,成为彼此成长的动力。它不是海誓山盟的大喜大悲,而是生活中的高山流水,轻风细雨。虽然,花前月下,玫瑰芬芳的爱情令人神往,但我认为爱是相知和理解,那些痴情的到徇情化蝶的故事,千古流芳百代长存的爱情更让人感动。因为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相爱之人互相分离。

幸福无过于相爱之人彼此相聚。而今日的人们之间缺少了真情,缺少了爱,让人不时地感到几许悲哀!今日的人们体会不到梁山泊与祝英台那种美丽的凄凉和悲壮,体会不到白蛇与许仙的痴情,体味不出用整整一生等待,相思一个人而不遇的失落,无奈;体味不到在人生的一个小站,两颗心偶然相遇撞出的火花时那一瞬间的幸福。而我,经常在细细品味,虽然有时为他们的爱情感动的泪流满面。

但也很难体味出他们为爱痴狂,为爱付出的代价,只希望爱情真的能是:“在天原做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

生活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也许这些坚贞的爱情已被人们忽视,也许爱情已成为物质交换的工具。但我个人在心灵深处,仍有一汪清澈的爱情之湖。因为我明白,人生短暂,真情可贵,瞬间消失后,千呼万唤也无法回头,只有珍惜此情,一切都会美好起来。我曾被林黛玉和贾宝钰的缠绵悱恻所感动;为牛郎、织女的深情,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痴情感动的泪流满面,因此,我相信爱是崇高的,伟大的,无私的!

我憧憬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种荡气回肠的感情,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为爱付出一切,我无怨无悔!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9)

本书着述了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一位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王琦瑶从背着书包上学的青涩少女,到入选“上海小姐”一战成名变成家喻户晓的优雅标致的“沪上淑媛”,到退隐于歌会舞厅之外自力更生与市井之人把盏闲聊,再到生育之后并把女儿抚养嫁人,最终死于他杀,结束了四十多年的风月人生的故事,其间穿插着她微妙复杂的友情、爱情和亲情。

上海,无论处于什么时期,它都以自己特立独行的姿态繁华着、喧闹着、闪耀着并快乐着,且不管那快乐是真心的还是流于表面的,毋庸置疑,上海总是华贵的。黄浦江畔,长江一岸,除去上海它光鲜亮丽的一面,其内在也曾发霉过的。说起上个世纪的上海,脑海便浮现出女人们手提小包,身着旗袍的妖娆之态;那歌舞放荡、烟酒弥漫的“大世界”;那古色古香的弄堂以及弄堂里的流言蜚语;那穿梭里弄街巷之间的人力车;那目睹上海弄堂里发生的一切却视若罔闻的一群群白鸽。是的,这就是王琦瑶曾生活着的上海,这也是曾一度生养她捧红她并摧毁她的上海。

王琦瑶,多么美丽的名字,而她亦是同样美丽的人。花季的王琦瑶,待字闺中,腼腆依人,偶尔会向往神秘而又令她脸红的男女之情,小姊妹情怀也由衷,只是闺阁圈禁了她的梦。她的第一个好朋友是吴佩珍,一个相貌平平却随时准备为王琦瑶奉献自己的热诚的女孩。她对于王琦瑶的感情有点像一个少年对于一个少女,没有欲念的爱情,为她做什么都肯的.,然而王琦瑶却对于越有吸引力的事就越要保持矜持,欲擒故从,这些小九九总是使吴佩珍煞费苦心,痛并快乐着。吴佩珍的真心始终对王琦瑶敞开着,但是却不得已地悄然退出王琦瑶的世界,那是王琦瑶的照片登上《上海生活》封面之后的事了。

时间不动声色地改变着每一个人,王琦瑶日渐变得从容了。“沪上淑媛王琦瑶”的名字随风而散,她依然故我,安静地上课,耐心地生活。耐心是百折不挠的东西,无论于得于失,都是最有用的,以不变应万变,大概就是王琦瑶的魅力所在,也是她一贯的处事方式。此时,王琦瑶的第二个好朋友将丽莉出现了,她以取代吴佩珍的姿态对王琦瑶奉献着自己的热诚,然而中间却夹着一程先生。程先生是喜欢王琦瑶的,而将丽莉对程先生也是有好感的,这些王琦瑶都看在眼里。

从参选“上海小姐”到变成“三小姐”,王琦瑶的生活充斥着灯红酒绿,晚宴和舞会接踵而至。直到李主任的出现,十九岁的王琦瑶便被这个四十岁的军政界大人物俘获,从开始的简单吃饭,到后来的约会,再到李主任紧紧拥住她的那一刻,王琦瑶深深明白,自己已经十九岁了,这一刻终究会来临。然而一切的希望和美好,都在李主任坠机身亡的那一刻香消玉损。

邬桥的月是明亮的,这里埋葬了王琦瑶的姐弟恋情,懵懂少年阿二的心。再次回到上海,王琦瑶的一辈子便被困在了平安里,固定的牌友,定期的下午茶,围炉夜话,与康明逊的风月情使她怀了孩子,而西伯利亚小伙萨沙成了孩子父亲;无论是亲生父亲还是冒名的,最终照顾王琦瑶母女的却是爱着她几十年的程先生。

女儿嫁人后,王琦瑶这一生所剩的就只有沉淀下来的安静优雅的女人特质,她这辈子最不缺少的就是男人的爱,即使在她四十岁的时候,仍然有个跟自己女儿同龄的叫老克腊的小伙为她着迷,与她云雨。造化弄人,祸起萧墙,如此神话般的女人,竟然因为李主任留给自己的几块金条死于他杀,被一个每天跟自己话家常的男人活活掐死,她飘零的岁月也只有在此刻是静止的,并到此为止。

王琦瑶这个名字,换句话来说,就是生如夏花之灿烂。她一辈子都活在流言里,矫揉造作的流言里或多或少地带有羡慕或者嫉妒的成分。她的美不容置疑,然而在上海,意识不到自己的美倒罢了,一旦将美丽公之于众,即使再纯洁的人生也将风流地度过,最终回过头来悲哀地惋惜,嫣然一笑自己曾那么耀眼过;当生命结束在昏黄摇曳的吊灯下,她依然可以安静地说,我叫王琦瑶,我是上海弄堂的女儿。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10)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是你,银河也是你。

愿我如星君如月,流光是你,皎洁也是你。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是你,春风也是你。

一诗一文,请不要再和真正的鉴赏擦肩而过。

车马颠簸,窗外如泣如诉的细雨已连绵了数日。蜀道两旁,山色青碧朦胧,氤氲在一团水雾中,叫人看不分明。侧耳细听,隐约有仙乐铃音自天而下,于这场淅沥相倚相和,仿佛那婴于心头丝丝缕缕的恨意,永无绝期。

倾国佳人玉殒马嵬,一代圣主柔肠寸断。

一曲《长恨歌》使得李杨二人间的爱情悲剧于行间字里与浅斟低唱中代代相传,遗后世一声声如杜鹃啼血般的恨叹。玄宗应知,自古江山与美人不可得兼,而他又最为不幸,曾四纪贵为天子,到头来却两手空空。

他恨。

他恨红颜薄命。彼时玉环初入宫,回眸一笑惊为天人。芙蓉帐中,翡翠衾下,美人肤如凝脂,容颜胜雪。玄宗一头扎进了软香温玉的迷梦里,从此日夜笙歌,无心朝政。如胶似漆的一对璧人,享尽了人世间极度的乐,殊不知,福兮祸之所伏。一舞霓裳未毕,竟被宫外惊雷所断。当亡命鸳鸯仓皇离京时,怕无人能料,在短短百余里后,即是天人永隔的死别。马嵬驿前,陈玄礼代六军请诛贵妃,面对滔天的愤怨,玄宗无奈妥协。断翼白蝶翩落之际,他曾于手中紧握着的十丈软红尘霎时灰飞烟灭。心头一空,他四顾而茫然。夜里辗转,雨打梧桐之声,声声入耳,化作一柄柄石锤,闷声击打在空荡寂寥的胸腔上,阵阵悲鸣平地而起。此刻难挨,极度的苦痛扼住他的咽喉,几近窒息。脑海中浮现的往日和乐,皆成为今昔最为致命的疮口。

他亲手葬送了爱情。

他恨保不住的江山。早年的玄宗励精图治,缔造了壮美的锦绣盛世。而步入中年,不再鲜衣怒马,亦不愿殚精竭虑。他累了,他似乎开始提前享受退休生活,俨然一副忘却自己身份的心大的样子。然,皇帝这份高危职业,一旦接手,放下边意味着死亡。渔阳鼙鼓窥视了数年后动地而来,他狼狈至入蜀避难。战乱平定,却又顶着太上皇的高帽返京。入宫不消片刻,即被变相软禁于甘露殿内,他帝王的尊严被人狠狠践踏。真龙一朝落难,再无回天之力。尽管仍享堂皇富丽,这大唐社稷,这表里河山,已然易主。

他拱手相让宝位。

爱情与政治的双重悲剧,将他重重扯下深渊。他应恨谁?他在恨谁?

恨苍天无眼?恨臣子反叛?恨奈何一桥阻隔阴?恨蓬莱一山收敛香魂?

其实,他的内心澄明一片。他深知:这一切悲剧的果,皆源于他这个悲剧承受者昔年亲手种下的因。他正当恨的是那个沉湎声色、虚掷光阴的李隆基。这一番自恨是他给自我鳞伤的躯体判下的又一道死缓。他被囚禁于天地、岁月的牢笼里,在悠悠经年中煎熬至生命的尽头。

逝者已矣,竟忍心弃生者之苟活于无穷无尽的折磨之下?也曾不羡鸳鸯不羡仙,在红尘的江山里肆意纵歌。而今朝,只徒留一时明月,一地花黄,一瓦冷霜。

夜凉如水,院中的锦衣人斜倚着石桌,脚旁散乱着几个空酒坛。清风拂起斑白的发丝,衣袂簌簌地响着。他的脸上水光一片。倏地又仰天大笑,笑着笑着,却渐渐嘶哑,如困兽呜咽。恍兮惚兮间,他喃喃着谁人的名字,于那双荒忽的醉眼深处,再复昔年两心初遇的模样。

长恨入曲,相思化弦,声声道不完物是与人非,泠泠诉不尽生离与死别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11)

公元806年,伟大诗人白居易创作了千古流传的《长恨歌》,它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曲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神话,就发生在盛唐时期骊山脚下的华清宫今天晚上,我们要去观赏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了,华清宫外车水马龙,观看场地人山人海,五彩的灯光在闪烁,忽然一片漆黑,演出开始了。

首先一股股彩色喷泉升了起来,它们在哗哗的弹琴,几朵荷花绽放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上,在粉色的荷花中间,有一个花容月貌的美女,她披着纱裙,犹如仙女慢慢的向水中央漂去,这就是杨玉环,很快又有一位男子出现,长长的胡须,大大的眼睛,他能歌善舞,这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位古代帝王不仅是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戏曲家、音乐家。他继位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但因为有了杨玉环的出现,从此,他懈怠朝政,整天把时间花费在研究艺术上,杨玉环是一个舞蹈家,因为他俩有着共同的爱好,总是恩恩爱爱,形影不离。这样过了十一年,公元755年有一位威武的将军走到了历史的前台,他就是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因为安禄山的造反,惊破了唐玄宗的春宵花梦,群山中,战火纷飞,皇宫里,丽人逃窜,熊熊烈火燃烧着李隆基的芙蓉帐,也燃烧了大唐王朝的天子之梦。从此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情爱不再,大唐盛世走向衰败。李隆基和杨玉环狼狈的逃到了马嵬坡,大家都认为这次的安史之乱是杨家参政造成的,所以逼迫杨玉环走向黄泉,杨玉环无奈,李隆基难舍难分,无情的白绫绕在贵妃身上,在惨淡的月光下贵妃凄美地死去。从巴蜀返回的李隆基支撑不住,就传位儿子,杨玉环死后,李隆基一直都很沮丧、悲伤,他在无限的惆怅与悲怜中梦回蓬莱,与爱妃在仙宫相会。这是多么动人的爱情故事呀!

演出的结尾无数白鸽凌空飞翔,表达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祝愿。

有关长恨歌心得感悟模板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中,常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师资料种类呢?或许"有关长恨歌心得感悟模板"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1】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全诗可以说是写的是李扬的爱情故事,由杨玉环进宫开始,受到唐明皇的专宠,在诗中的最后一节,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于是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来说,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莫置。《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谕,只要着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谕说教的面貌出现。

读完《长恨歌》,我们也不应陷溺于爱情至上主义的误区,除了对于李杨真爱故事的由衷景仰外,除了对于杨贵妃的不幸遭遇萌生些感触外,我们更应当对我们今天的爱情观念作一些理性的思考。我们无法去追慕这种帝王式的艳情故事,但是,我们依然会怀持着一种难抑的感动。是为真情本身,为真爱本身,可以浮云名利,可以生死相拥,可以天长地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真是挚爱之情。真爱只求一件事,那就是紧紧抓住对方的手,任沧海桑田,任尘世变换,也决不松开。我向往真正的爱情,爱情在我心中,有着太多的完美和理想主义,这也是我对“爱情说”感兴趣的原因。

当然,作为一名在校生,我们的经历毕竟还少,我们所追求的爱情大多是理想中的,无法与社会上行行色色的爱情相比,也没资格去评论。显示是残酷的,但只要坚信真爱的存在,灰暗也会尽显其白。总之一句话,爱情是圣洁的,长恨有歌,真爱无价。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2】

我崇尚爱情,因为这个世界就是情与爱的交织,爱情可以帮助我们在心理上逐渐成熟,在爱情发展中,相互督促勉励,成为彼此成长的动力。它不是海誓山盟的大喜大悲,而是生活中的高山流水,轻风细雨。虽然,花前月下,玫瑰芬芳的爱情令人神往,但我认为爱是相知和理解,那些痴情的到徇情化蝶的故事,千古流芳百代长存的爱情更让人感动。因为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相爱之人互相分离。

幸福无过于相爱之人彼此相聚。而今日的人们之间缺少了真情,缺少了爱,让人不时地感到几许悲哀!今日的人们体会不到梁山泊与祝英台那种美丽的凄凉和悲壮,体会不到白蛇与许仙的痴情,体味不出用整整一生等待,相思一个人而不遇的失落,无奈;体味不到在人生的一个小站,两颗心偶然相遇撞出的火花时那一瞬间的幸福。而我,经常在细细品味,虽然有时为他们的爱情感动的泪流满面。

但也很难体味出他们为爱痴狂,为爱付出的代价,只希望爱情真的能是:“在天原做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

生活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也许这些坚贞的爱情已被人们忽视,也许爱情已成为物质交换的工具。但我个人在心灵深处,仍有一汪清澈的爱情之湖。因为我明白,人生短暂,真情可贵,瞬间消失后,千呼万唤也无法回头,只有珍惜此情,一切都会美好起来。我曾被林黛玉和贾宝钰的缠绵悱恻所感动;为牛郎、织女的深情,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痴情感动的泪流满面,因此,我相信爱是崇高的,伟大的,无私的!

我憧憬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种荡气回肠的感情,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为爱付出一切,我无怨无悔!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3】

第一次遇见《长恨歌》,是在爸爸的《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里,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长的古诗。爸爸告诉我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可惜是个悲剧。我最喜欢其中的这几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二次遇见《长恨歌》,是在9月的一个周末,我们一家三口专门去临潼观看《长恨歌》歌舞剧。歌舞剧的舞台非常震撼,场地的中央有个水上表演台,舞台的后面就是骊山。这个歌舞剧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杨贵妃入宫、第二部分马嵬坡兵变、第三部分唐玄宗思念杨贵妃。

第一部分开场,骊山上繁星点点,月光照在杨贵妃的身上,她在空中翩翩起舞。她撑着一只小船,披着华丽的外衣,非常优雅。舞台上水幕突然升起,杨贵妃享受华清池最美的温泉,于是就有了那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第二部分开场,叛徒安禄山反动兵变。突然一声响,整个舞台变成了火红色,展示了安禄山他们民族好斗的个性。马嵬坡下,将士们逼迫唐玄宗处死杨贵妃,说的就是那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三部分开始,舞台灯光又变得柔和,唐玄宗在思念他们俩从前的生活。喜鹊为他们搭起了桥梁,使他们再次相聚。我想说的应该就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这就是我遇见的《长恨歌》,我很喜欢古诗词,每首古诗各有各的特点,希望大家都一起来了解古诗词。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4】

本书着述了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一位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王琦瑶从背着书包上学的青涩少女,到入选“上海小姐”一战成名变成家喻户晓的优雅标致的“沪上淑媛”,到退隐于歌会舞厅之外自力更生与市井之人把盏闲聊,再到生育之后并把女儿抚养嫁人,最终死于他杀,结束了四十多年的风月人生的故事,其间穿插着她微妙复杂的友情、爱情和亲情。

上海,无论处于什么时期,它都以自己特立独行的姿态繁华着、喧闹着、闪耀着并快乐着,且不管那快乐是真心的还是流于表面的,毋庸置疑,上海总是华贵的。黄浦江畔,长江一岸,除去上海它光鲜亮丽的一面,其内在也曾发霉过的。说起上个世纪的上海,脑海便浮现出女人们手提小包,身着旗袍的妖娆之态;那歌舞放荡、烟酒弥漫的“大世界”;那古色古香的弄堂以及弄堂里的流言蜚语;那穿梭里弄街巷之间的人力车;那目睹上海弄堂里发生的一切却视若罔闻的一群群白鸽。是的,这就是王琦瑶曾生活着的上海,这也是曾一度生养她捧红她并摧毁她的上海。

王琦瑶,多么美丽的名字,而她亦是同样美丽的人。花季的王琦瑶,待字闺中,腼腆依人,偶尔会向往神秘而又令她脸红的男女之情,小姊妹情怀也由衷,只是闺阁圈禁了她的梦。她的第一个好朋友是吴佩珍,一个相貌平平却随时准备为王琦瑶奉献自己的热诚的女孩。她对于王琦瑶的感情有点像一个少年对于一个少女,没有欲念的爱情,为她做什么都肯的.,然而王琦瑶却对于越有吸引力的事就越要保持矜持,欲擒故从,这些小九九总是使吴佩珍煞费苦心,痛并快乐着。吴佩珍的真心始终对王琦瑶敞开着,但是却不得已地悄然退出王琦瑶的世界,那是王琦瑶的照片登上《上海生活》封面之后的事了。

时间不动声色地改变着每一个人,王琦瑶日渐变得从容了。“沪上淑媛王琦瑶”的名字随风而散,她依然故我,安静地上课,耐心地生活。耐心是百折不挠的东西,无论于得于失,都是最有用的,以不变应万变,大概就是王琦瑶的魅力所在,也是她一贯的处事方式。此时,王琦瑶的第二个好朋友将丽莉出现了,她以取代吴佩珍的姿态对王琦瑶奉献着自己的热诚,然而中间却夹着一程先生。程先生是喜欢王琦瑶的,而将丽莉对程先生也是有好感的,这些王琦瑶都看在眼里。

从参选“上海小姐”到变成“三小姐”,王琦瑶的生活充斥着灯红酒绿,晚宴和舞会接踵而至。直到李主任的出现,十九岁的王琦瑶便被这个四十岁的军政界大人物俘获,从开始的简单吃饭,到后来的约会,再到李主任紧紧拥住她的那一刻,王琦瑶深深明白,自己已经十九岁了,这一刻终究会来临。然而一切的希望和美好,都在李主任坠机身亡的那一刻香消玉损。

邬桥的月是明亮的,这里埋葬了王琦瑶的姐弟恋情,懵懂少年阿二的心。再次回到上海,王琦瑶的一辈子便被困在了平安里,固定的牌友,定期的下午茶,围炉夜话,与康明逊的风月情使她怀了孩子,而西伯利亚小伙萨沙成了孩子父亲;无论是亲生父亲还是冒名的,最终照顾王琦瑶母女的却是爱着她几十年的程先生。

女儿嫁人后,王琦瑶这一生所剩的就只有沉淀下来的安静优雅的女人特质,她这辈子最不缺少的就是男人的爱,即使在她四十岁的时候,仍然有个跟自己女儿同龄的叫老克腊的小伙为她着迷,与她云雨。造化弄人,祸起萧墙,如此神话般的女人,竟然因为李主任留给自己的几块金条死于他杀,被一个每天跟自己话家常的男人活活掐死,她飘零的岁月也只有在此刻是静止的,并到此为止。

王琦瑶这个名字,换句话来说,就是生如夏花之灿烂。她一辈子都活在流言里,矫揉造作的流言里或多或少地带有羡慕或者嫉妒的成分。她的美不容置疑,然而在上海,意识不到自己的美倒罢了,一旦将美丽公之于众,即使再纯洁的人生也将风流地度过,最终回过头来悲哀地惋惜,嫣然一笑自己曾那么耀眼过;当生命结束在昏黄摇曳的吊灯下,她依然可以安静地说,我叫王琦瑶,我是上海弄堂的女儿。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5】

《长恨歌》这部长篇小说以庞大的空间建构及时间流程,丰富的人物活动叙述了上海的历史,刻画了上海的女性,审视了上海的文化。在这部小说中,王安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突破。看读者们如何书写他们在此书中内心的感悟,分享不同的心情与感受。

近日晚上闲来无事,也无心聊天。搜索历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读,被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这个名字吸引,又看了获奖作品的短评,决定就看这部了。小说刚开始是关于上海的弄堂、闺阁、留言、鸽子的描写,虽然文字细腻,描绘得像工笔画,我还是看不起兴趣来。这样的环境描写,粗略看起来啰嗦、冗长,看得人头皮发麻。仔细的体会,你就不得不佩服作者笔力深厚,驾驭文字的能力超强。作者不惜用几章文字来进行环境描写也只不过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以及悲剧的一生进行铺垫。

王琦瑶长得很美,偏偏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这样的女孩不甘心做一个平凡的女人,心性高,又有着上海女人的精明,懂得利用自己的美貌以及同学吴佩珍、蒋丽丽的社会关系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跻身上流社会,当选“上海小姐”以后,不惜给一位高官“李主任”做“金丝雀”。就是这一决定和短短一年的情妇生涯,为她此生的悲剧拉开了序幕。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短暂的生活,李主任给王琦瑶留下一个雕花箱子,里面装的金条成为王琦瑶在李主任死后物质上的依靠。王琦瑶和李主任之间没有爱情,他们互取所需。李主任看重王琦瑶的青春美貌和单纯,在王琦瑶这里他可以得到放松。王琦瑶看重李主任的权和钱,在这里她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上流社会的生活。李主任对王琦瑶虽然没有爱情,但是他却以自己的方式对王琦瑶承担着责任——他给她留下一箱金条,成为她以后活下去的一个依靠。

康明逊——这是王琦瑶唯一爱过的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二房所生,又是家中唯一的男丁,从小就看到生母受到大房的欺负,也因此学会了生存的技巧。他有生活情调,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却有着致命的弱点——软弱。王琦瑶和他同病相怜,日久生情。明知自己不能娶王琦瑶,康明逊还是与王琦瑶暧昧。得知王琦瑶怀了他的孩子之后,没有勇气与家庭决裂,甚至连陪王琦瑶上医院的勇气都没有。王琦瑶怕影响他的名誉,不惜抓有着苏联血统和共产党遗孤背景的萨沙来做替罪羊。为了这个男人,也为了给自己有个依靠,最终,王琦瑶生下了这个孩子,并将她抚养长大。从心底里王琦瑶不恨康明逊,因为她知道自己做过别人的情妇,没有资格正常的嫁做他人妻,也就没有资格怨恨。

与王琦瑶有情感瓜葛的还有一个男人——程先生,这个男人是真正的爱王琦瑶,也有担当。他最先发现王琦瑶的美,并尽力的发掘出这种美。他给她拍照片并推荐给杂志社,还鞍前马后的支持她竞选上海小姐。王琦瑶当选上海小姐之后,疏远了他,投入有权势的李主任的怀抱。李主任死后,王琦瑶怀了康明逊的孩子之后,生活陷入困境,他尽心尽力的照顾她。就是这样一个真心爱着王琦瑶的男人,王琦瑶对他只有感恩,没有爱。像程先生这样的男人,想要的并不仅仅是王琦瑶美丽的躯壳,他要的是王琦瑶的心。当他知道王琦瑶给不了他想要的东西之后,在服侍王琦瑶做完月子之后选择了离开。

在独自抚养女儿的艰难日子都过来之后,王琦瑶到晚年却爱上了一个有怀旧情结的年轻人——老克腊。这位老克腊爱上的是老上海的影子,王琦瑶身上正好有着老上海的影子。当王琦瑶提出用金条来换取老克腊陪她渡过余生时,老克腊选择了拒绝。这情形有点像当年李主任用金条来换王琦瑶的青春,可惜王琦瑶想错了,老克腊不是当年的王琦瑶,老克腊始终是一个要融入主流社会的男人,不会把自己的青春交给一位年老色衰的女人。于是,王琦瑶只能感叹:只有靠自己。想要有所依靠的王琦瑶,一生都没有什么依靠。亲情是隔膜的,在她最孤苦伶仃的时候,母亲对她也是一番刻毒的羞辱。辛辛苦苦养大了女儿,女儿对她也不贴心,从小就跟她作对,长大后随丈夫去了美国。或许,唯一看得见的依靠就是那一箱金条,这是支撑她活下去的一个念想和指望。到最后,长脚要抢夺她的金条时,她不顾力量对比悬殊,死死抓住不放,还想把长脚送进监狱,最终让长脚掐死了她。这个女人靠金条而活,最后又因金条而死。

纵观王琦瑶的一生,没过过几天好日子,一辈子活在寂寞与回忆当中。她的悲剧是由自身的依赖性和软弱性造成的,她本来可以找个下层小人物过着平淡的.生活,甚至她也可以和真心爱她的程先生结合。这些机会他放弃了,她一辈子都不放弃进入上流社会的机会,看看她后来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与她交往的男人都是些有小资情调却靠吃祖辈产业过日子的人,当然这些人身上也就少不了软弱性,她也看清了这一点,所以对他们没有过高的奢望,自然也知道这些男人都是靠不住的。想依靠男人这条路行不通,最终想用金条来换取一个男人的陪伴也不可得,悲剧也就到了极点。

小说取名《长恨歌》,可通篇看下来,没看出作者要表达的恨在哪里,或许作者是想通过一个女人四十年的人生经历来揭示社会的变迁对一个人的影响。王琦瑶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美丽女人的悲剧,也是这个时代的美丽女人的悲剧。女人长得不好,容貌上不占优势,自然也就不会依靠美貌来换取自己想要的锦衣玉食和歌舞升平的日子,这些女人相比而言更加容易接受平淡的日子,也就容易获得平凡人的幸福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人长得不好是悲剧,女人长得太好,又没有用对地方就是更大的悲剧。作者要表达的恨是什么?是王琦瑶的的不独立?还是男人的没有担当?或者是社会变革对一个女人的毁灭?说实话,我到现在都还没搞清楚。

个人感觉王琦瑶被长脚杀死这个结局有些仓促,也不够理想。对王琦瑶来说寂寞、孤苦的活着,靠回忆活着才是最大的悲哀,爱情梦破灭之后,死死守住金条不合情节的自然发展与推进。一些重要的配角最后的下落也没个交待,比如那个对王琦瑶付出一片纯情的乡村少年阿二和萨沙。在前面作者可是花了大气力来写这些配角的,就这样让这两个男人不明不白的失踪总是觉得有些缺憾。

有人这样说过,二十世纪写作中文的,有三位女性不得不提:张爱玲、王安忆和安妮宝贝。张爱玲是读过的,安妮也略晓一二,但将这三个人放在一起,总觉得似乎还是有些不妥。开始读王安忆的一些散文和短篇,就觉得这人写东西极其细腻,一读便知是个女人。即使写大历史也是用小女人的笔触,将那血腥味、硝烟味、浓烈得化不开的政治情结都融在细细的、实实在在的文字里。

读《长恨歌》前几部分时,有一种错觉:这是小说吗?莫不是散文吧。很少能在一部并非巨著的长篇里,看到作者对弄堂、流言甚至鸽子着如此之多的笔墨。但读后才体悟到,唯其如此,才能真真切切地融入到上海这个繁华之地,才能见识它的宽厚与封闭、高傲和孤独,才能循到王琦瑶们的生活轨迹。难怪她毫不吝惜地占用篇幅去写一件衣服的一针一线。

这部书是写给上海的,写给一个女人或千千万万个女人的。从闺房中普普通通的弄堂女儿,到名噪上海的“沪上淑媛”,再到令人艳羡的三小姐,一切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如果这样理所当然下去,恐怕就要与张恨水之流的鸳鸯戏文无异了。但命运不会如此地善意,他不会去同情一个不得不让人怜惜的女子,只会毫无偏颇地执行既定的规则。

一个女人,经历了两个时代,在不同的人生无奈地周旋几个男人之间。而她的悲哀在于,她永远是时尚的、不俗的、惹人怜惜的,然后结局便可想而知。阿二、萨沙、毛毛娘舅成了没有结局的结局,再也找寻不来;为她从一而终的程先生死去时不知是否带着一丝牵挂;而她临死看到的几十年前在片场的情景,仿佛是上天的先知先觉,抑或缘定因果。

尤其让我动容的,是王琦瑶四人约定的聚餐。这让我想起《红楼梦》。有人说小资情调太浓了,而恰恰是这以不稳定为大背景的温馨,更为不久的落幕抹上一色难以逃过的阴冷。无声无响,却让人窒息。张爱玲的《金锁记》或《半生缘》也会出现类似的场景,却不会让我联想到宝玉和他的姐姐妹妹们。

从头至尾,王琦瑶都没有老去。我们依稀看到,她依然穿着阴丹士林蓝的旗袍,默默地半倚在半新的沙发上,微卷的额发间露出满是落寞的眼神。用一个不算做传奇的传奇,讲述着她自己的故事,关于女人的,关于上海、繁华和命运的。

尘埃落定,繁华不老。

穷尽半生的情与爱的纠葛,王琦瑶,这个上海的女人,至终也没有实现作为女人那平凡美丽而简单的愿望。短暂的浮华褪尽,年轻时的繁花紧簇便都化为后半生的空虚寂寞。

十六岁的女中学生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第三名,此后便被人称为“三小姐”,而她的人生从此遍洒上了浓墨重彩。被李主任包养进爱丽丝公寓,她深爱着他,但李主任却意外失世。解放后王琦瑶一直靠做护士替人打针而营生。表面日子平平平淡,但内心却依然充满着对爱情的向往。三十岁时遇到了康明逊,明知不可能在一起,却不顾一切的生了孩子,做了单亲母亲。之后遇到了爱她对她无微不至关怀的程先生。但后来程先生被迫自杀,王琦瑶失去了最可靠的底线。女儿长大后,已是知天命的王琦瑶风韵犹存,很多年轻男子都与她很投缘。这时候她竟与女儿差不多大的男子发生了畸形恋。终于有一天,她被家里的小偷掐死,草草结束了外人眼里她悲惨的一生。

故事就以这样的悲惨结局收尾,书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自有人会慢慢的细细品味,我们每个人心里也都有一个标准,是对是错都有各自衡量的标准,但是作者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却是生动立体的,每个人物都活在我们的身体里。而我认为,王琦瑶的一生也只能用痛苦和难安来形容。

王琦瑶是上海的大家闺秀,更是一个美丽的弄堂女人。这就注定她的命运不会是平淡的。她的性格大致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对梦想和感情的追求,另一则是对生活的软弱和妥协。

王琦瑶的一生,不管世俗如何评价,她总是爱她所爱的,只要有爱就会花十二分力气去爱。虽然日子很艰难但她还是很自立的活着,到死,她都没有动过李主任留给她的那一盒金条。

从王琦瑶在片场的经历,房间的那盏灯,那张床和床上死去的女人,却有种莫名的熟悉,像是昨日重现,却想不起是何时何地的九经。是梦?是真?还是一种预示?直到王琦瑶住进爱丽丝公寓的那一刹那,看到房间里的那些布置,这情景就好像似曾相识,心里忽然有了一股陈年老事的感觉,是往下掉的。到这个时候她似乎对以前的虚幻意识有了清晰现实的认识,但究竟是真是幻,却还是莫名……

我着迷于王琦瑶,更确切地说是着迷于书中的无数细节,那一种典型的上海思维和上海审美令人为之动容。王琦瑶没有任何所谓的崇高理想,他的一生也无丝毫积极的意义,但就是这样,却令人无法忘怀。王琦瑶这类女子,本是教人怜惜的。她娴静温柔,知书达理,凡事总留有余地,仿佛,她是不是人间烟火的,是花瓶一样的,是教人捧在手心里的月牙泉,是写在纸上的无悔的诗,她有花落一样的安静,花开一样的美丽。

事实上,她就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的心也是完完全全上海弄堂的心。如果你想在她身上,或是《长恨歌》里看到纯粹的美,纯粹的爱,也许免不了的你会失望。《长恨歌》里一切都是现实的,而一切现实都是免不了会让人失望的。

《长恨歌》可以读为是王琦瑶的一段情史,也可以读为是在上海“弄堂文化”的熏陶下,以为远离了时代大潮的,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的人生命运史。作者惋叹的笔调中,对于这样一位魅力,善良,柔弱而又无辜的女性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文笔,作者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从一段易于忽略,被人遗忘的历史出发,涉足东方都市缓缓流淌的生活长河。其间包含着对于由历史和传统所形成的上海“弄堂文化”的思考与开掘,对于那些远离了时代主潮,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妇女与弱者深深的同情。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间情怀洋溢在字里行间,渐渐地浸润出了令人难以释怀的艺术的感染力。

秋去春来,花落花开,一代人的凋零换来了下一代的萌芽。上海,多愁善感的上海,较小惆怅的上海,一个神秘朦胧却不乏生命与希望的上海,这个城市充斥着无穷无尽的轮回。送走上一辈的遗憾,似乎又引来了新生代的烦恼。这或许就是旧时的上海,就像那些泛黄照片中的景物那样。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6】

《长恨歌》一本上海气息颇浓的书,欲说事,说人,却是先写景,写其他。说弄堂,说流言,说闺阁,若是没耐得下心来看,还以为这是本散文书。看小说一贯跳过景物描写直奔故事发展与人物对话,这本书大篇幅在述景,也难为看下去了。开篇讲述了上海的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王琦瑶,以小见大,用一条弄堂反映了整个上海。刚开始看时觉得这些描述有点多余冗杂,而后像是在描绘一幅画面,直到结束这本书时发现整个故事因这些而起也因这些而落。

她叫王琦瑶,一位从上海旧弄堂里走出来的选美小姐,王安忆用一支细腻的笔写出了她四十年的爱恨情仇,求而不得,得而复失,这一幕幕平淡如水的上海往事,谱写了一个女人的长恨歌,同时也成就了王安忆,此书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文笔可见非同一斑。

整个故事的基调是悲伤的,王琦瑶的前半生,美貌和虚荣让她迷失了自我。正如她外婆所说,她自己欺骗自己,旁人也和她合起伙来欺骗她,给了她一场虚幻的美梦。爱丽丝,奢华美丽的背后是多少孤独无望的心灵。王琦瑶的美貌给了她爱情的资本,却毁了她纯粹享受爱情的机会。李将军、康明逊都只是她人生的过客,没能与她相守。

王琦瑶的后半生,她稍稍看清了世界,看淡了很多事情。但她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她了,年代和衰老在她的身上留下了痕迹。爱情和亲情已不复存在,她老了,女儿也远去美国,最终悲惨地离开了世界。

看完后的心情既失落、悲伤,又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味。王琦瑶的人生悲剧是谁造成的?是时代,还是她自己?我认为,时代只是一部分,而她自己,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不要太过于依赖别人给予的生活,只有自己掌握了自己的经济和生活,日子也就过的踏实和安心。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7】

王安忆的《长恨歌》和张爱玲的文笔有些相像,都是繁华里的微尘,带着微凉和绵绵的恨。

四十年的故事都要从上海讲起。这里有着形形种种,声色各异的弄堂;有旁枝错节,如蜂般嗡嗡嘤嘤的流言;也有闺阁,满装的都是女儿的心思。鸽子从这片混沌不堪的世界里,从波涛连绵的屋顶飞上天空,穿云破雾。

从这一切里浮出的影子,就是王琦瑶。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就是上海,夜夜歌舞,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其实大喜总是难免虚张声势,再大的热闹也是一瞬间。从去片厂,照相,竞选上海小姐,王琦瑶平步青云,最终理所当然的在众人眼光中当了交际花。可一切终究过去,她失去了依靠,成了平安里的一名护士。又经几番纠缠,最终死于他杀。

王琦瑶原是白绢,后来就渐渐写上了字,字又连成了句,成了历史。和吴佩真在一起的日子是没有字的轻盈自由的日子,李主任则给她留下了浓重的墨迹,虽是华丽,却终究让她的一生走上了不归路。李主任的死,是将王琦瑶这段有关青春的历史剪下带走的,剩下的全是混乱不成章节。与康明逊虽是真心诚意,但不得不形同陌路,再从萨沙到老克腊,虽是咫尺之间,却遥如天各一方。

这历史是苦涩而回味无穷的,她爱过恨过,最终只落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在生命最后的几秒钟里,她的思维穿越时空隧道,在怨恨些什么呢?也许自己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只是风中飘散的柳絮,在时代的风中掉落。

王琦瑶是千千万万的。天生丽质的是爱丽公寓中的王小姐,长得好其实是骗人的,又骗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以为花好月好,便长聚不散了。等到人事皆非,梦醒了,才知道来不及了。想着过往,沧海巫山的,是曲终人散后没落的王琦瑶。古往今来,多少红颜变叹息。唐时杨贵妃的歌舞再美,最终成了马嵬坡下的空留恨。六朝如梦,鸟只空啼。

我想我渐渐懂了长恨歌的意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人生本是将错就错,台上的人依依啊啊,百转千回,台下的人欢呼喝彩,皆是逢场作戏。曲终人散,余声绕梁,只剩长恨不息。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8】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是你,银河也是你。

愿我如星君如月,流光是你,皎洁也是你。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是你,春风也是你。

一诗一文,请不要再和真正的鉴赏擦肩而过。

车马颠簸,窗外如泣如诉的细雨已连绵了数日。蜀道两旁,山色青碧朦胧,氤氲在一团水雾中,叫人看不分明。侧耳细听,隐约有仙乐铃音自天而下,于这场淅沥相倚相和,仿佛那婴于心头丝丝缕缕的恨意,永无绝期。

倾国佳人玉殒马嵬,一代圣主柔肠寸断。

一曲《长恨歌》使得李杨二人间的爱情悲剧于行间字里与浅斟低唱中代代相传,遗后世一声声如杜鹃啼血般的恨叹。玄宗应知,自古江山与美人不可得兼,而他又最为不幸,曾四纪贵为天子,到头来却两手空空。

他恨。

他恨红颜薄命。彼时玉环初入宫,回眸一笑惊为天人。芙蓉帐中,翡翠衾下,美人肤如凝脂,容颜胜雪。玄宗一头扎进了软香温玉的迷梦里,从此日夜笙歌,无心朝政。如胶似漆的一对璧人,享尽了人世间极度的乐,殊不知,福兮祸之所伏。一舞霓裳未毕,竟被宫外惊雷所断。当亡命鸳鸯仓皇离京时,怕无人能料,在短短百余里后,即是天人永隔的死别。马嵬驿前,陈玄礼代六军请诛贵妃,面对滔天的愤怨,玄宗无奈妥协。断翼白蝶翩落之际,他曾于手中紧握着的十丈软红尘霎时灰飞烟灭。心头一空,他四顾而茫然。夜里辗转,雨打梧桐之声,声声入耳,化作一柄柄石锤,闷声击打在空荡寂寥的胸腔上,阵阵悲鸣平地而起。此刻难挨,极度的苦痛扼住他的咽喉,几近窒息。脑海中浮现的往日和乐,皆成为今昔最为致命的疮口。

他亲手葬送了爱情。

他恨保不住的江山。早年的玄宗励精图治,缔造了壮美的锦绣盛世。而步入中年,不再鲜衣怒马,亦不愿殚精竭虑。他累了,他似乎开始提前享受退休生活,俨然一副忘却自己身份的心大的样子。然,皇帝这份高危职业,一旦接手,放下边意味着死亡。渔阳鼙鼓窥视了数年后动地而来,他狼狈至入蜀避难。战乱平定,却又顶着太上皇的高帽返京。入宫不消片刻,即被变相软禁于甘露殿内,他帝王的尊严被人狠狠践踏。真龙一朝落难,再无回天之力。尽管仍享堂皇富丽,这大唐社稷,这表里河山,已然易主。

他拱手相让宝位。

爱情与政治的双重悲剧,将他重重扯下深渊。他应恨谁?他在恨谁?

恨苍天无眼?恨臣子反叛?恨奈何一桥阻隔阴?恨蓬莱一山收敛香魂?

其实,他的内心澄明一片。他深知:这一切悲剧的果,皆源于他这个悲剧承受者昔年亲手种下的因。他正当恨的是那个沉湎声色、虚掷光阴的李隆基。这一番自恨是他给自我鳞伤的躯体判下的又一道死缓。他被囚禁于天地、岁月的牢笼里,在悠悠经年中煎熬至生命的尽头。

逝者已矣,竟忍心弃生者之苟活于无穷无尽的折磨之下?也曾不羡鸳鸯不羡仙,在红尘的江山里肆意纵歌。而今朝,只徒留一时明月,一地花黄,一瓦冷霜。

夜凉如水,院中的锦衣人斜倚着石桌,脚旁散乱着几个空酒坛。清风拂起斑白的发丝,衣袂簌簌地响着。他的脸上水光一片。倏地又仰天大笑,笑着笑着,却渐渐嘶哑,如困兽呜咽。恍兮惚兮间,他喃喃着谁人的名字,于那双荒忽的醉眼深处,再复昔年两心初遇的模样。

长恨入曲,相思化弦,声声道不完物是与人非,泠泠诉不尽生离与死别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9】

有一种信念,让人坚持;有一种执着,让人成长;更有一种拼搏,迸射出生命的火花。

轻轻的我翻开一本书――《成长的烦恼》,主人公刘亮从调皮,不务正业变成老师的骄傲。他六岁丧父,跟随母亲改嫁姓刘,在他成绩有所好转时他有失去了疼爱他的母亲。在双亲离世的双层打击下,在继母的冷酷虐待下,他不像命运屈服,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

在读书的前几章,我愤怒,我厌恶。

为什么刘亮这么调皮看,让人操心?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是一个无药可救的差生。我不由想到,现在有多少的学生也正如这时的刘亮一般,有母亲的爱,有家庭的温暖呵护,他们怎么就体验不到生活的艰辛,感受不到父母的优虑,操心?

之后,我怜惜,我难过。

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失去父母,失去家庭的温暖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面对无限的痛苦,他无法向谁倾诉,只有化痛苦为动力,发奋学习。但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孩子在经历与亲人的生离死别之后,就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醉生梦死。他们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没有了钱就四处乞讨,有时甚至成为亡命之徒,犯下滔天大罪行。为什么你们就不知道像刘亮一样的,勇敢的面对挫折?为什么你们就不知道发奋图强?为什么你们就愿意如此的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你们为何不搏一搏,忘记曾经有过的疼痛,成为生命的强者?

在读到刘亮初高中的学习经历后,我敬佩,我激昂。

刘亮生活贫困,但他却不甘落后,在打工赚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有多少次,他因疲劳过度,营养不良晕倒在工厂里。但他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我还行”。我为他的遭遇,为他的坚强流泪,感叹他的人生之苦。可是在我们身旁,还有部分学生下课追逐打闹,上课讲话,睡觉,顶撞老师成为他生活中的全部。真令人痛心!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努力学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

即使我们是一颗嫩芽,也要不为暴风雨的冲刷,毅然的探出脑袋张望这个世界。尽管有被摧残,被折断的危险。但是我们都应该坚持,执着,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追求。我们终将成为参天大树。

我爱《成长的疼痛》,刘亮的成长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活中的航灯,指引我的小船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10】

唐朝曾是一个富有色彩的朝代,可是因为一场叛乱且都改变了模样!

唐朝的皇帝唐玄宗是个风流潇洒的皇帝,他治国有方他在位时唐朝十分的繁荣,正因此才有了开元盛世之说!

杨玉环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十分漂亮当她15岁时真是美若天仙,“一朝选在君王侧”两人落入了爱河,每日的欢歌笑语,饮酒作诗,霓裳羽衣曲拌着杨玉环依韵而舞,仿若天女散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玄宗怎能不迷恋她呀!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但是由于安禄山引起了一起叛乱---安史之乱,让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东奔西逃!

逃离的将士们十分痛恨杨家并且并且一再要求让皇帝赐死杨国忠和杨贵妃,这可让唐玄宗为难了,但如果不让杨贵妃死,将士们就不保唐玄宗出逃,在此压迫下 只好顺应形势赐死了杨玉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了唐玄宗的安全,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这美女的一生结束了,唐朝的繁荣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唐玄宗真是“回看血泪相和流”呀!见景思人,见物思人,还让从临邛来的道士把杨贵妃请到梦里来相见,是多么的思念她呀!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是人生的悲剧,也是一个朝代的悲剧!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11】

书还没看完,不过对作者在长恨歌上的解读却有了不吐不快之感。

看了长恨歌的全部章节,感觉的出来作者是在赞美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真挚爱情,认为他们的爱情立场是平等的,不再是帝王和妃子的关系。以前我读过很多歌颂他们爱情的文字,其中对他们爱情走向悲剧的原因多是归于杨玉环单纯不识政治被人利用。而这本书中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将李隆基对杨家的恩宠解读为其对杨的爱的表示,至于那些奸佞小人的结党造势就在他的意料之外了,不该怪他了。

更甚者,“他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了,那又怎样?若不是后来的安史之乱生灵涂炭,若不为天下苍生计,谁也没有资格来指责他的不是。这天下是他打下来的……浩浩江山,谁及得上临淄王李隆基的功勋?”不知道言下之意是不是说安史不懂情趣打断了这一爱情佳话的续写?言下之意是江山是他李隆基打下的,所以他的对错别人没资格指责?还提到了天下苍生计,想当初浓情蜜意时怎么没腾个空想想自己的皇图霸业,天下苍生?

而且,“这种决裂是上天的旨意,不允许人弥补。”“命运伸出手来,把种子埋下,幽秘地笑着,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命运伸出手来,我们无能为力。”似乎都极力认定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天意弄人,命运使然,但真是这样吗?杨玉环一介女流或许真的不知,那作为帝王的李隆基也不懂吗?倘若如此,我真的该怀疑他是不是那个开创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了。

后来再从头看一遍,才发现作者是拿他和白居易在作对比,女人众多的白居易自是比不上李隆基的“专宠一人”了,正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是我提得太高了。那就暂且不提他的对错了。

一直以来,当国家因帝王沉溺女色而衰亡时,评政者总是归罪于“红颜祸水”,这当然是不公平的,毕竟治理国家的是男人,没道理要个女人来帮你揣摩利弊,真要那样男人肯定又要担心是不是又出来个武则天夺权了。

但是作为帝王,在拥有江山的时候去谈爱情,也许应该先权衡一下自己能否有两全的本事,否则就只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李隆基失了美人,国家也由盛而衰。

记得在网上看小说时,有一个由4个不同作家写的帝王爱情系列的言情小说,在读者讨论区里很多人都说其中结局写帝王放弃皇位和爱人远走的那本最好看最真实,甚至有读者断言帝王是不可能专爱一个女人的,那不现实。说的做皇帝的真那么可怜似的,不靠与女人的联姻就不能巩固自己的皇位。当然也不能说一点都不对,毕竟江山美人一般都只能选择其一,想要鱼与熊掌兼得那是很需要些能力的。

杨玉环三千宠爱于一生,在君恩薄如纸的后宫,无疑她是幸运的。同样的,她也更加地悲哀,作为她的三郎“最爱”的女人,到最后她心中的英雄却未能保住她的生命,最终为了“天下苍生”她成了牺牲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就不知道她恨的是谁了。

应该说杨玉环的早死也是她的一大幸事,至少她不会知道美人迟暮后她的三郎会不会自己变了心。也许就是因为早逝,成为遗憾,因为最终结局的不可知,他们才最终成就为佳话吧。

自始至终。我都认为,李隆基与杨玉环也不过是君王与妃子的一桩韵事罢了。

有关长恨歌心得感悟精选


摘抄自相关专家精彩谈话的文章“长恨歌心得感悟”我们推荐给您。 人们经常会在特别的场合写下感言,每当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或者重要的时刻。我们都会发自肺腑地去说一些感言,感言可以表达我们内心感受的语言。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1)

拨开书卷的苍凉,似乎每张扉页里都透着悲伤。

你着一衾长袍,撑着一把碎花小伞。你从上海滩的深处翩跹而至,你是上海小姐中的三小姐。

你是我心中那朵孤艳的王琦瑶,你开着,笑着。

我想,你给我留下的是什么呢?我竟会如此的想念你。是你在那个年代磨练出那颗看似坚强的心?还是你率性而活的生活方式?亦或者是你敢爱敢恨的无畏?皆有吧,我是从安忆阿姨的笔下看到了鲜活的你,看到了上海滩名噪一时的王琦瑶。凭借这本书,我见证了你的一生,你的风华绝代,甚至你的迟暮枯槁。你的结局令我唏嘘。啊!王琦瑶,命运对你是那样的青睐,却又是那样的不公。

幸运的是你的姿容能够被时代所赏识,从而造就了三小姐。令李主任向你抛出了橄榄枝。不幸的是这么多年,你身边的男人换了一拨一拨,可却没有一个人想要陪你厮守终老,没有人想陪你看云淡风轻、细水长流。

你是上海弄堂的女儿,你为弄堂而生也陨落在弄堂。

你是万紫千红中的一点芍药样的白;繁弦急管中的一曲清唱;高谈阔论里的一个无言。

他们说,王琦瑶是一个弱女子。我知道你骨子里那份傲劲要是显露出来,上海滩将不再有你的容身之所。

书名叫做《长恨歌》,写的是你的恨,可恨归恨,过后你还是要去接受这样的生活,因为有种东西叫做活着。这跟余华笔下的福贵又有不同,随同样都是从生活的巅峰甩落到了生命的谷底。可王琦瑶懂得不管怎样都要保持微笑。

我与她真是无法比的。中考的失利至今对我而言都是一道抹不平的伤痕。我曾以为那就是我人生的低谷,我曾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以为我的人生不会再有波澜,不会有阳光。只会成为永不能见日的蝼蚁苟且过活。

是你,王琦瑶。你用最轻柔的话语唤醒我,这一声却让我的整个身躯血液沸腾。你对我说,人生难免会有起伏。该来的总会来,不要去想别人怎么看,想想自己该怎么活。你让我看看你,我看着你遍布伤痕的心房。痛哭流涕。

我要为自己而活,为未来而闯。

洗净了铅华,你还是那样的美。

你是一朵孤艳的花,开在凡尘中,可你的艳又是那般的深赋蕴含。你受尽凡尘的.污秽,却依然洁白。

安忆阿姨真是为你耗尽了心血,不然你怎会那般的真。那么的不可替代!不用说过去的上海滩,在今天这个物质泛滥的社会背景下有谁愿意驻足去聆听你的故事,他们不懂你,你的真性情。

时代总是进步的,你的悲剧收场令人扼腕。身为一个女人,人生的美好年华都耗在了一个城市的变迁上,最终也是被时代所打败。我知道下一个时代还会出现许多如你一般孤艳的花。不管她们与你比如何,可我只记得你。

“鸽子从它们的巢里弹射上天空时,在她的窗帘上掠过矫健的身影。对面盆里的夹竹桃开花,花草的又一季枯荣拉开了序幕。”

你是一朵孤艳的花,罩你最喜欢的旗袍,向我的梦中走来。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2)

我十分的孤陋寡闻。最近才看到这本《长恨歌》。

光是喜欢喜剧的人,大概不会喜欢这本书。看完之后,一阵郁闷。深觉时光残酷,生命中很多东西竟是捉不住也留不住的。一切是那么现实,现实得难免令人失望。生活充满失望。

长恨歌这个名字,应该缘于白居易的那首唐诗。白居易的《长恨歌》说的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这一早就给王安忆的这部小说埋下了伏笔。悲剧原本注定。

如果想在作品里找到一个理想的女人,十全十美,纯洁善良无暇的女人。那么恐怕是要失望的。里面有的,不过是一群现实的女人。作为女主角的王琦瑶,更是如此。

王琦瑶,一个弄堂里出来的上海小姐。她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人。特别之处,她是位美女。有很多人说那是情爱史,我不赞成。在她一的一生中,她所强调追求的,一直都不是爱情。她选择某大员,也不过想过一些平顺、舒服的日子。就连最后选择同女儿平辈的男人,也是因着寂寞。

令人遗憾的是,要求如此之低,也要失望。有些人一早对命运妥协,命运安排什么,就接受什么。从没想过争取和抗争。可仍然还是要为命运所捉弄。不由得让人怀疑,命运是不是欺软怕硬?像我们小时候跟老妈要钱。不要,就什么都没有,一要,还得要多点,即使失望,也不过是老妈少给了,一般不会不给。这是不是也是对付命运的方法?哈哈……

吃饭去。无论如何失望,生活却总要继续。这又是另一种失望了……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3)

《长恨歌》这部长篇小说以庞大的空间建构及时间流程,丰富的人物活动叙述了上海的历史,刻画了上海的女性,审视了上海的文化。在这部小说中,王安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突破。看读者们如何书写他们在此书中内心的感悟,分享不同的心情与感受。

近日晚上闲来无事,也无心聊天。搜索历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读,被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这个名字吸引,又看了获奖作品的短评,决定就看这部了。小说刚开始是关于上海的弄堂、闺阁、留言、鸽子的描写,虽然文字细腻,描绘得像工笔画,我还是看不起兴趣来。这样的环境描写,粗略看起来啰嗦、冗长,看得人头皮发麻。仔细的体会,你就不得不佩服作者笔力深厚,驾驭文字的能力超强。作者不惜用几章文字来进行环境描写也只不过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以及悲剧的一生进行铺垫。

王琦瑶长得很美,偏偏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这样的女孩不甘心做一个平凡的女人,心性高,又有着上海女人的精明,懂得利用自己的美貌以及同学吴佩珍、蒋丽丽的社会关系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跻身上流社会,当选“上海小姐”以后,不惜给一位高官“李主任”做“金丝雀”。就是这一决定和短短一年的情妇生涯,为她此生的悲剧拉开了序幕。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短暂的生活,李主任给王琦瑶留下一个雕花箱子,里面装的金条成为王琦瑶在李主任死后物质上的依靠。王琦瑶和李主任之间没有爱情,他们互取所需。李主任看重王琦瑶的青春美貌和单纯,在王琦瑶这里他可以得到放松。王琦瑶看重李主任的权和钱,在这里她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上流社会的生活。李主任对王琦瑶虽然没有爱情,但是他却以自己的方式对王琦瑶承担着责任——他给她留下一箱金条,成为她以后活下去的一个依靠。

康明逊——这是王琦瑶唯一爱过的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二房所生,又是家中唯一的男丁,从小就看到生母受到大房的欺负,也因此学会了生存的技巧。他有生活情调,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却有着致命的弱点——软弱。王琦瑶和他同病相怜,日久生情。明知自己不能娶王琦瑶,康明逊还是与王琦瑶暧昧。得知王琦瑶怀了他的孩子之后,没有勇气与家庭决裂,甚至连陪王琦瑶上医院的勇气都没有。王琦瑶怕影响他的名誉,不惜抓有着苏联血统和共产党遗孤背景的萨沙来做替罪羊。为了这个男人,也为了给自己有个依靠,最终,王琦瑶生下了这个孩子,并将她抚养长大。从心底里王琦瑶不恨康明逊,因为她知道自己做过别人的情妇,没有资格正常的嫁做他人妻,也就没有资格怨恨。

与王琦瑶有情感瓜葛的还有一个男人——程先生,这个男人是真正的爱王琦瑶,也有担当。他最先发现王琦瑶的美,并尽力的发掘出这种美。他给她拍照片并推荐给杂志社,还鞍前马后的支持她竞选上海小姐。王琦瑶当选上海小姐之后,疏远了他,投入有权势的李主任的怀抱。李主任死后,王琦瑶怀了康明逊的孩子之后,生活陷入困境,他尽心尽力的照顾她。就是这样一个真心爱着王琦瑶的男人,王琦瑶对他只有感恩,没有爱。像程先生这样的男人,想要的并不仅仅是王琦瑶美丽的躯壳,他要的是王琦瑶的心。当他知道王琦瑶给不了他想要的东西之后,在服侍王琦瑶做完月子之后选择了离开。

在独自抚养女儿的艰难日子都过来之后,王琦瑶到晚年却爱上了一个有怀旧情结的年轻人——老克腊。这位老克腊爱上的是老上海的影子,王琦瑶身上正好有着老上海的影子。当王琦瑶提出用金条来换取老克腊陪她渡过余生时,老克腊选择了拒绝。这情形有点像当年李主任用金条来换王琦瑶的青春,可惜王琦瑶想错了,老克腊不是当年的王琦瑶,老克腊始终是一个要融入主流社会的男人,不会把自己的青春交给一位年老色衰的女人。于是,王琦瑶只能感叹:只有靠自己。想要有所依靠的王琦瑶,一生都没有什么依靠。亲情是隔膜的,在她最孤苦伶仃的时候,母亲对她也是一番刻毒的羞辱。辛辛苦苦养大了女儿,女儿对她也不贴心,从小就跟她作对,长大后随丈夫去了美国。或许,唯一看得见的依靠就是那一箱金条,这是支撑她活下去的一个念想和指望。到最后,长脚要抢夺她的金条时,她不顾力量对比悬殊,死死抓住不放,还想把长脚送进监狱,最终让长脚掐死了她。这个女人靠金条而活,最后又因金条而死。

纵观王琦瑶的一生,没过过几天好日子,一辈子活在寂寞与回忆当中。她的悲剧是由自身的依赖性和软弱性造成的,她本来可以找个下层小人物过着平淡的.生活,甚至她也可以和真心爱她的程先生结合。这些机会他放弃了,她一辈子都不放弃进入上流社会的机会,看看她后来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与她交往的男人都是些有小资情调却靠吃祖辈产业过日子的人,当然这些人身上也就少不了软弱性,她也看清了这一点,所以对他们没有过高的奢望,自然也知道这些男人都是靠不住的。想依靠男人这条路行不通,最终想用金条来换取一个男人的陪伴也不可得,悲剧也就到了极点。

小说取名《长恨歌》,可通篇看下来,没看出作者要表达的恨在哪里,或许作者是想通过一个女人四十年的人生经历来揭示社会的变迁对一个人的影响。王琦瑶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美丽女人的悲剧,也是这个时代的美丽女人的悲剧。女人长得不好,容貌上不占优势,自然也就不会依靠美貌来换取自己想要的锦衣玉食和歌舞升平的日子,这些女人相比而言更加容易接受平淡的日子,也就容易获得平凡人的幸福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人长得不好是悲剧,女人长得太好,又没有用对地方就是更大的悲剧。作者要表达的恨是什么?是王琦瑶的的不独立?还是男人的没有担当?或者是社会变革对一个女人的毁灭?说实话,我到现在都还没搞清楚。

个人感觉王琦瑶被长脚杀死这个结局有些仓促,也不够理想。对王琦瑶来说寂寞、孤苦的活着,靠回忆活着才是最大的悲哀,爱情梦破灭之后,死死守住金条不合情节的自然发展与推进。一些重要的配角最后的下落也没个交待,比如那个对王琦瑶付出一片纯情的乡村少年阿二和萨沙。在前面作者可是花了大气力来写这些配角的,就这样让这两个男人不明不白的失踪总是觉得有些缺憾。

有人这样说过,二十世纪写作中文的,有三位女性不得不提:张爱玲、王安忆和安妮宝贝。张爱玲是读过的,安妮也略晓一二,但将这三个人放在一起,总觉得似乎还是有些不妥。开始读王安忆的一些散文和短篇,就觉得这人写东西极其细腻,一读便知是个女人。即使写大历史也是用小女人的笔触,将那血腥味、硝烟味、浓烈得化不开的政治情结都融在细细的、实实在在的文字里。

读《长恨歌》前几部分时,有一种错觉:这是小说吗?莫不是散文吧。很少能在一部并非巨著的长篇里,看到作者对弄堂、流言甚至鸽子着如此之多的笔墨。但读后才体悟到,唯其如此,才能真真切切地融入到上海这个繁华之地,才能见识它的宽厚与封闭、高傲和孤独,才能循到王琦瑶们的生活轨迹。难怪她毫不吝惜地占用篇幅去写一件衣服的一针一线。

这部书是写给上海的,写给一个女人或千千万万个女人的。从闺房中普普通通的弄堂女儿,到名噪上海的“沪上淑媛”,再到令人艳羡的三小姐,一切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如果这样理所当然下去,恐怕就要与张恨水之流的鸳鸯戏文无异了。但命运不会如此地善意,他不会去同情一个不得不让人怜惜的女子,只会毫无偏颇地执行既定的规则。

一个女人,经历了两个时代,在不同的人生无奈地周旋几个男人之间。而她的悲哀在于,她永远是时尚的、不俗的、惹人怜惜的,然后结局便可想而知。阿二、萨沙、毛毛娘舅成了没有结局的结局,再也找寻不来;为她从一而终的程先生死去时不知是否带着一丝牵挂;而她临死看到的几十年前在片场的情景,仿佛是上天的先知先觉,抑或缘定因果。

尤其让我动容的,是王琦瑶四人约定的聚餐。这让我想起《红楼梦》。有人说小资情调太浓了,而恰恰是这以不稳定为大背景的温馨,更为不久的落幕抹上一色难以逃过的阴冷。无声无响,却让人窒息。张爱玲的《金锁记》或《半生缘》也会出现类似的场景,却不会让我联想到宝玉和他的姐姐妹妹们。

从头至尾,王琦瑶都没有老去。我们依稀看到,她依然穿着阴丹士林蓝的旗袍,默默地半倚在半新的沙发上,微卷的额发间露出满是落寞的眼神。用一个不算做传奇的传奇,讲述着她自己的故事,关于女人的,关于上海、繁华和命运的。

尘埃落定,繁华不老。

穷尽半生的情与爱的纠葛,王琦瑶,这个上海的女人,至终也没有实现作为女人那平凡美丽而简单的愿望。短暂的浮华褪尽,年轻时的繁花紧簇便都化为后半生的空虚寂寞。

十六岁的女中学生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第三名,此后便被人称为“三小姐”,而她的人生从此遍洒上了浓墨重彩。被李主任包养进爱丽丝公寓,她深爱着他,但李主任却意外失世。解放后王琦瑶一直靠做护士替人打针而营生。表面日子平平平淡,但内心却依然充满着对爱情的向往。三十岁时遇到了康明逊,明知不可能在一起,却不顾一切的生了孩子,做了单亲母亲。之后遇到了爱她对她无微不至关怀的程先生。但后来程先生被迫自杀,王琦瑶失去了最可靠的底线。女儿长大后,已是知天命的王琦瑶风韵犹存,很多年轻男子都与她很投缘。这时候她竟与女儿差不多大的男子发生了畸形恋。终于有一天,她被家里的小偷掐死,草草结束了外人眼里她悲惨的一生。

故事就以这样的悲惨结局收尾,书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自有人会慢慢的细细品味,我们每个人心里也都有一个标准,是对是错都有各自衡量的标准,但是作者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却是生动立体的,每个人物都活在我们的身体里。而我认为,王琦瑶的一生也只能用痛苦和难安来形容。

王琦瑶是上海的大家闺秀,更是一个美丽的弄堂女人。这就注定她的命运不会是平淡的。她的性格大致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对梦想和感情的追求,另一则是对生活的软弱和妥协。

王琦瑶的一生,不管世俗如何评价,她总是爱她所爱的,只要有爱就会花十二分力气去爱。虽然日子很艰难但她还是很自立的活着,到死,她都没有动过李主任留给她的那一盒金条。

从王琦瑶在片场的经历,房间的那盏灯,那张床和床上死去的女人,却有种莫名的熟悉,像是昨日重现,却想不起是何时何地的九经。是梦?是真?还是一种预示?直到王琦瑶住进爱丽丝公寓的那一刹那,看到房间里的那些布置,这情景就好像似曾相识,心里忽然有了一股陈年老事的感觉,是往下掉的。到这个时候她似乎对以前的虚幻意识有了清晰现实的认识,但究竟是真是幻,却还是莫名……

我着迷于王琦瑶,更确切地说是着迷于书中的无数细节,那一种典型的上海思维和上海审美令人为之动容。王琦瑶没有任何所谓的崇高理想,他的一生也无丝毫积极的意义,但就是这样,却令人无法忘怀。王琦瑶这类女子,本是教人怜惜的。她娴静温柔,知书达理,凡事总留有余地,仿佛,她是不是人间烟火的,是花瓶一样的,是教人捧在手心里的月牙泉,是写在纸上的无悔的诗,她有花落一样的安静,花开一样的美丽。

事实上,她就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的心也是完完全全上海弄堂的心。如果你想在她身上,或是《长恨歌》里看到纯粹的美,纯粹的爱,也许免不了的你会失望。《长恨歌》里一切都是现实的,而一切现实都是免不了会让人失望的。

《长恨歌》可以读为是王琦瑶的一段情史,也可以读为是在上海“弄堂文化”的熏陶下,以为远离了时代大潮的,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的人生命运史。作者惋叹的笔调中,对于这样一位魅力,善良,柔弱而又无辜的女性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文笔,作者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从一段易于忽略,被人遗忘的历史出发,涉足东方都市缓缓流淌的生活长河。其间包含着对于由历史和传统所形成的上海“弄堂文化”的思考与开掘,对于那些远离了时代主潮,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妇女与弱者深深的同情。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间情怀洋溢在字里行间,渐渐地浸润出了令人难以释怀的艺术的感染力。

秋去春来,花落花开,一代人的凋零换来了下一代的萌芽。上海,多愁善感的上海,较小惆怅的上海,一个神秘朦胧却不乏生命与希望的上海,这个城市充斥着无穷无尽的轮回。送走上一辈的遗憾,似乎又引来了新生代的烦恼。这或许就是旧时的上海,就像那些泛黄照片中的景物那样。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4)

公元806年,伟大诗人白居易创作了千古流传的《长恨歌》,它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曲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神话,就发生在盛唐时期骊山脚下的华清宫今天晚上,我们要去观赏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了,华清宫外车水马龙,观看场地人山人海,五彩的灯光在闪烁,忽然一片漆黑,演出开始了。

首先一股股彩色喷泉升了起来,它们在哗哗的弹琴,几朵荷花绽放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上,在粉色的荷花中间,有一个花容月貌的美女,她披着纱裙,犹如仙女慢慢的向水中央漂去,这就是杨玉环,很快又有一位男子出现,长长的胡须,大大的眼睛,他能歌善舞,这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位古代帝王不仅是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戏曲家、音乐家。他继位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但因为有了杨玉环的出现,从此,他懈怠朝政,整天把时间花费在研究艺术上,杨玉环是一个舞蹈家,因为他俩有着共同的爱好,总是恩恩爱爱,形影不离。这样过了十一年,公元755年有一位威武的将军走到了历史的前台,他就是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因为安禄山的造反,惊破了唐玄宗的春宵花梦,群山中,战火纷飞,皇宫里,丽人逃窜,熊熊烈火燃烧着李隆基的芙蓉帐,也燃烧了大唐王朝的天子之梦。从此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情爱不再,大唐盛世走向衰败。李隆基和杨玉环狼狈的逃到了马嵬坡,大家都认为这次的安史之乱是杨家参政造成的,所以逼迫杨玉环走向黄泉,杨玉环无奈,李隆基难舍难分,无情的白绫绕在贵妃身上,在惨淡的月光下贵妃凄美地死去。从巴蜀返回的李隆基支撑不住,就传位儿子,杨玉环死后,李隆基一直都很沮丧、悲伤,他在无限的惆怅与悲怜中梦回蓬莱,与爱妃在仙宫相会。这是多么动人的爱情故事呀!

演出的结尾无数白鸽凌空飞翔,表达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祝愿。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5)

疼痛。这是读完王安忆的《长恨歌》的感觉。即使是疼痛,也不是死去活来的痛,也不是痛彻心扉的痛。尽管是逝去的锦绣年华,也不是铺天盖地的锦绣,惊煞众人的锦绣。

王琦瑶,这个本略带点点疼痛的名字。正如书中说的,她的美是有些家常的,是在客堂间里供自己人欣赏的,是过日子的情调。而这种美,最入人心,不然就竞选上“三小姐”,被权倾一时的李主任看中了吗?

也正是因了她这点点滴滴的、乖的美,她也可以烘托这些美似的,有一种温顺得令人疼痛的性格。她是那么乖,以致不明就里就全心信任李主任。

我们平常人总会无端觉得,太美是不好的,似乎在真的有错一般。人美容易招祸,花美容易被折,被人欣赏也被人消耗。长得太好看――外婆在接待心上有伤的她时也这般怜惜地想。正是因为太好看,她那个青春的少女梦才碎得太早。

李主任殉难了,她却是不知的。到外婆家修整,遇上了阿二。那份情是真的、纯的,可正因了它的真、它的纯,而没什么发展。阿二很快路人一般远去了,像没有来过一般。

王琦瑶换了个地方,匿了那些过往。在护士学校学了三个月,干起给人打针的行当。新住进的平安里弄堂的人都当她是个年轻的寡妇。说媒的人上门,对象倒是没找到,严家师母成了王琦瑶的熟人,从她口中,又一次印证了王琦瑶的'好看。还是那种淡淡的耐看的好看。

也是因了严家师母,王琦瑶得以和康明逊时时幽会。可这相守也是短暂的,她爱他,愿意为他做一切,甚至怀了他的孩子。她深知不能和康明逊长长久久的,她还是个情妇。这无疑王琦瑶人生的又一败笔,可她怀着为败笔寻解脱的心思,与中俄混血儿萨沙欢好。

说来萨沙也是爱占女人便宜,罪有应得。他被王琦瑶欺骗是孩子的父亲,萨沙找了医院,带王琦瑶流产,这一计本是成了,可王琦瑶却兀自回来了,第一次流产不成,第二次去流产时萨沙已经逃去苏联了。王琦瑶独自去医院,走到半路女人天性里的温存爆发,折了路,回家。

王琦瑶又成了孤家寡人,怀着身孕去当铺,不料却遇到程先生。再次出现在王琦瑶生活圈里的程先生对怀有身孕的王琦瑶甚好。曾经的好友蒋丽莉也回到王琦瑶的生活圈,只是不多久就得癌症死去了。

微微作为王琦瑶的女儿欣欣然来到这个世界,命运还算好,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嫁了个名正言顺的夫君,去旧金山了。

女儿嫁走了,青春已逝的王琦瑶和一个老克腊勾搭上了。老克腊比她年轻很多,她只求这老克腊能多陪她几年,可仍是不现实的,老克蜡因那个雕花木盒里的财宝和王琦瑶起了间隙。

与老克蜡疏远了,长脚趁机插了进来。长脚总是来照应已是人老珠黄的王琦瑶,初开始王琦瑶还是好奇他何必这般殷勤,最后才晓得他不过是为了钱财。

为了夺雕花木盒里的财宝,长脚把王琦瑶杀害了。故事到此落幕,读者心里却是愤恨难消。死了,这么便死了,锦绣往事,旖旎过往,轻轻地合上了帷幕。追溯前尘,我不由得怨恨起那次“上海小姐”的竞选来,阴差阳错地,王琦瑶就报了名,折折腾腾,和不讨人喜欢的蒋丽莉形影不离,一举被选为“三小姐”,被有钱有权的军官看中,成了他的情妇。

在那个时代看来,当情妇,用军官的钱来填满首饰盒,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什么不该,没有什么亏欠。李主任给王琦瑶留下的雕花木盒,也够王琦瑶依托一生。王琦瑶的一生没有婚姻,与数个男人纠缠,不过比为娼好些罢了。从被李主任从背后擒抱住的那一刻起,这一生便毁了。

蒋丽莉不敢相信王琦瑶的选择――受过正规教育的王琦瑶怎么就愿意做了有钱人的情妇了?其实别无选择的,依李主任的权势,依国家的局势,依王琦瑶的性格,一切倒像顺其自然一般。王琦瑶只是无怨罢了,依她的聪颖,也是无悔的。

全书都笼罩在一种淡淡的伤感中,没有盛怒,没有嚎啕,正如王琦瑶每次的哭泣一样,不过怜人怜己罢了。作者只是个旁观者,连名字都是“王琦瑶”“王琦瑶”地叫,从不肯只称作“琦瑶”的。

那是上海大时代风潮中的一个人,是因温顺受时代俘虏的一个人,即便是死了,王琦瑶的魂灵也没有看透人心的绝望,没有离开尘世的不甘。那个灵魂是令人心中疼痛的灵魂,弱小、温顺、淡然。想必这才是传说中令人看一眼就有保护欲的深深内在吧。

个人简介:一个沉默了十九年的梦想家,一个躲在精神世界里的少女。一个不肯将自卑外化的骄傲者。一个功未成、名未就,小步向前的幸福者。倾尽才思遇见你。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6)

《长恨歌》,为着一份好奇心,我花了两天时间一目十行的读完了。从开初的漫不经心读起,读着,读着,竟然迷了进去,再读下去,开始夜不睡觉。为了看看故事的结尾,从书的中部起我就成了很为忠实的读者。

原来小说也可以写成这样。散文一样的笔法,处处带着作者的成见,一篇篇的相对独立的主题,连缀到一起,成了一部小说。时间跨度是一个人的一生,三重的时代,半个多世纪的回望。人物也是相对独立的成篇,随着女主人公王王琦遥的人生经历,渐渐的展现出来。立足地是上海,仿佛一个上海的繁华的旧梦。

处处看到了张爱玲的影子。流言、传奇还有旧式的繁华而落寂的生活。每一处的景色都写的带着上海的特色,每一处的繁华都是一场最终要收尾的梦。

看完小说,我还是没能明白,这部小说为何要叫《长恨歌》。因为它不过写了一个人的一生罢了,不过展现了上海的三个时代罢了,它为何要叫《长恨歌》?

无论为何这样叫法,我还是时时看到惊奇的语句,一丝小小的针刺,触动神经最深的角落,有所思却不知为何而叹。

不论是这个当年的'选美的上海小姐,做了芯子的人生,只是一个有权有势的李主任的情人,付出一生的等候的女主人公王小姐,还是那个与她曾经相识相遇并爱她一生而不得的程生生;还是那个处处都是有着面子的却独独没有情爱的严家师母;还有她的青春的女友的安排。全部都是不完满的人生。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7)

《长恨歌》一本上海气息颇浓的书,欲说事,说人,却是先写景,写其他。说弄堂,说流言,说闺阁,若是没耐得下心来看,还以为这是本散文书。看小说一贯跳过景物描写直奔故事发展与人物对话,这本书大篇幅在述景,也难为看下去了。开篇讲述了上海的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王琦瑶,以小见大,用一条弄堂反映了整个上海。刚开始看时觉得这些描述有点多余冗杂,而后像是在描绘一幅画面,直到结束这本书时发现整个故事因这些而起也因这些而落。

她叫王琦瑶,一位从上海旧弄堂里走出来的选美小姐,王安忆用一支细腻的笔写出了她四十年的爱恨情仇,求而不得,得而复失,这一幕幕平淡如水的上海往事,谱写了一个女人的长恨歌,同时也成就了王安忆,此书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文笔可见非同一斑。

整个故事的基调是悲伤的,王琦瑶的前半生,美貌和虚荣让她迷失了自我。正如她外婆所说,她自己欺骗自己,旁人也和她合起伙来欺骗她,给了她一场虚幻的美梦。爱丽丝,奢华美丽的背后是多少孤独无望的心灵。王琦瑶的美貌给了她爱情的资本,却毁了她纯粹享受爱情的机会。李将军、康明逊都只是她人生的过客,没能与她相守。

王琦瑶的后半生,她稍稍看清了世界,看淡了很多事情。但她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她了,年代和衰老在她的身上留下了痕迹。爱情和亲情已不复存在,她老了,女儿也远去美国,最终悲惨地离开了世界。

看完后的心情既失落、悲伤,又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味。王琦瑶的人生悲剧是谁造成的?是时代,还是她自己?我认为,时代只是一部分,而她自己,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不要太过于依赖别人给予的生活,只有自己掌握了自己的经济和生活,日子也就过的踏实和安心。

有关长恨歌心得感悟集锦


经过幼儿教师教育网反复的打磨和修改我们呈现了最新的“长恨歌心得感悟”,在毕业之际或者军训结束的这些重要时刻。我们都会有代表上去发表一下感言,感言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发达我们的情感,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写好一篇感言呢?请注意这篇文章仅提供参考信息。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1

我十分的孤陋寡闻。最近才看到这本《长恨歌》。

光是喜欢喜剧的人,大概不会喜欢这本书。看完之后,一阵郁闷。深觉时光残酷,生命中很多东西竟是捉不住也留不住的。一切是那么现实,现实得难免令人失望。生活充满失望。

如果想在作品里找到一个理想的女人,十全十美,纯洁善良无暇的女人。那么恐怕是要失望的。里面有的,不过是一群现实的女人。作为女主角的王琦瑶,更是如此。

王琦瑶,一个弄堂里出来的上海小姐。她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人。特别之处,她是位美女。有很多人说那是情爱史,我不赞成。在她一的一生中,她所强调追求的,一直都不是爱情。她选择某大员,也不过想过一些平顺、舒服的日子。就连最后选择同女儿平辈的男人,也是因着寂寞。

令人遗憾的是,要求如此之低,也要失望。有些人一早对命运妥协,命运安排什么,就接受什么。从没想过争取和抗争。可仍然还是要为命运所捉弄。不由得让人怀疑,命运是不是欺软怕硬?像我们小时候跟老妈要钱。不要,就什么都没有,一要,还得要多点,即使失望,也不过是老妈少给了,一般不会不给。这是不是也是对付命运的方法?哈哈……

吃饭去。无论如何失望,生活却总要继续。这又是另一种失望了……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2

我十分的孤陋寡闻。最近才看到这本《长恨歌》。

光是喜欢喜剧的人,大概不会喜欢这本书。看完之后,一阵郁闷。深觉时光残酷,生命中很多东西竟是捉不住也留不住的。一切是那么现实,现实得难免令人失望。生活充满失望。

长恨歌这个名字,应该缘于白居易的那首唐诗。白居易的《长恨歌》说的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这一早就给王安忆的这部小说埋下了伏笔。悲剧原本注定。

如果想在作品里找到一个理想的女人,十全十美,纯洁善良无暇的女人。那么恐怕是要失望的。里面有的,不过是一群现实的女人。作为女主角的王琦瑶,更是如此。

王琦瑶,一个弄堂里出来的上海小姐。她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人。特别之处,她是位美女。有很多人说那是情爱史,我不赞成。在她一的一生中,她所强调追求的,一直都不是爱情。她选择某大员,也不过想过一些平顺、舒服的日子。就连最后选择同女儿平辈的男人,也是因着寂寞。

令人遗憾的是,要求如此之低,也要失望。有些人一早对命运妥协,命运安排什么,就接受什么。从没想过争取和抗争。可仍然还是要为命运所捉弄。不由得让人怀疑,命运是不是欺软怕硬?像我们小时候跟老妈要钱。不要,就什么都没有,一要,还得要多点,即使失望,也不过是老妈少给了,一般不会不给。这是不是也是对付命运的方法?哈哈……

吃饭去。无论如何失望,生活却总要继续。这又是另一种失望了……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3

亲爱的,那不是爱情

原创: 李非吾教书那点事

01唐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寿王李瑁与15岁的官宦之女杨玉环一见钟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请求下,唐玄宗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婚后二人如胶似漆。

五年后,玄宗皇帝在宴会上首次遇见玉环,并被她的美丽吸引。 当时,她已与长寿之王李瑁结婚近五年。但唐玄宗却不管这么多,他设计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便下诏令杨玉环出家做道士,并赐道号“太真”,命令杨玉环搬出了寿王府,住进了太真宫。然后,他把大臣韦昭训的女儿许配给长寿王李瑁,并让她做了一个小妾来安抚他。

五年后,杨玉环的戒律期满,唐玄宗下诏,让杨玉环回归世俗,入宫。他被正式封为贵妃,并为自己占有了这一头衔。

02人教版高中教材选修课本第一单元有白居易的一篇作品《长恨歌》,讲述的就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故事。

他描述贵妃的美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首笑容,六宫粉无色。

他描述了后妃的恩惠:春夜苦,白昼短,从此国王不早。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有三千美人,有三千恋爱。

他描述贵妃死后玄宗的煎熬: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鸳鸯瓦寒霜华重,玉被寒谁带。

他描述贵妃与玄宗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透过白居易的诗句,两人神仙眷侣般的恩爱让人无不艳羡,两人矢志不渝的爱情无不叫人动容。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读来更是叫人泪目。

03但有一个无法绕开的坎,无法回避的事实就是——二人原本是公公与儿媳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类似于这样的“畸形之恋”并不在少数!就拿唐朝来说,玄宗之前也有个唐高宗李治,二者的区别也只在于高宗占了老子(李世民)的老婆(武则天),而其后代玄宗则占了儿子的老婆。有了这个先例,估计玄宗也有了一些心安。

而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属春秋时期卫宣公,卫宣公的儿子迎娶齐国女子宣姜,卫宣公半路上见此女长得标致,竟半路截留,占为己有并生下两个孩子。此等**之事有个专有的名词就叫“扒灰”。

《红楼梦》里第七回焦大被众小厮“掀翻捆倒”之后,他还乱嚷乱叫:我要往祠堂哭大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

每日家偷狗戏鸡,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焦大嘴里的”扒灰“说的就是宁国府家珍和儿媳秦可卿之间的**关系。

04话说这翁媳之间的男女之事也能叫爱情吗?也配叫爱情吗?尽管玄宗是一代之王,但也有国家法律和家规。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敢宣称翁媳妇是合法的。

自古以来,此等行为遭人鄙弃;为此之人皆被世人视同禽兽。越来越多的人吹嘘自由恋爱,爱不分年龄、国界,甚至性别。但一旦违反了道德规范,就会成为公众的攻击目标。

可见,爱情并不是可以放任自流,肆无忌惮,没有原则。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的有序必须要靠法律和道德来加以维护,否则无所谓”文明“。

所以如何看待《长恨歌》中李、杨之间的”风花雪月“,如何看待白居易标榜的二人之间感天动地的所谓”爱情“,尤其是那几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撩拨了多少痴男怨女的情思,骗取了多少无知少女的纯情眼泪,这估计是每个语文老师绕不开的坎!

我想,对于李、杨之”爱“,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坚决否定,坚定立场。但我们也要注意结合唐代的社会背景、社会风气和白居易作为封建士大夫的观点做一个实际的分析。重点应是抨击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借古讽今,至于李、杨之间的缠绵悱恻就纯当白居易的艳羡与意淫罢了!

- end -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4

而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属春秋时期卫宣公,卫宣公的儿子迎娶齐国女子宣姜,卫宣公半路上见此女长得标致,竟半路截留,占为己有并生下两个孩子。此等**之事有个专有的名词就叫“扒灰”。

《红楼梦》里第七回焦大被众小厮“掀翻捆倒”之后,他还乱嚷乱叫:我要往祠堂哭大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

每日家偷狗戏鸡,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焦大嘴里的”扒灰“说的就是宁国府家珍和儿媳秦可卿之间的**关系。

04话说这翁媳之间的男女之事也能叫爱情吗?也配叫爱情吗?尽管玄宗是一代之王,但也有国家法律和家规。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敢宣称翁媳妇是合法的。

自古以来,此等行为遭人鄙弃;为此之人皆被世人视同禽兽。越来越多的人吹嘘自由恋爱,爱不分年龄、国界,甚至性别。但一旦违反了道德规范,就会成为公众的攻击目标。

可见,爱情并不是可以放任自流,肆无忌惮,没有原则。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的有序必须要靠法律和道德来加以维护,否则无所谓”文明“。

所以如何看待《长恨歌》中李、杨之间的”风花雪月“,如何看待白居易标榜的二人之间感天动地的所谓”爱情“,尤其是那几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撩拨了多少痴男怨女的情思,骗取了多少无知少女的纯情眼泪,这估计是每个语文老师绕不开的坎!

我想,对于李、杨之”爱“,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坚决否定,坚定立场。但我们也要注意结合唐代的社会背景、社会风气和白居易作为封建士大夫的观点做一个实际的分析。重点应是抨击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借古讽今,至于李、杨之间的缠绵悱恻就纯当白居易的艳羡与意淫罢了!

- end -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5

作为一篇唐代长征诗,李白的《长恨歌》在描写历史、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读者,我们在阅读这篇诗歌的时候会有怎样的感受和心得呢?

首先,作为一首描写历史的诗歌,《长恨歌》生动地再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及其背后的唐朝盛衰荣辱。诗中通过对一系列事件的描述,如长安城的火灾、安史之乱、玄宗的失德,以及杨贵妃的美貌与才情等,突出了唐朝从盛极而衰的历史进程。作为读者,我们不禁会感慨历史的轮回和人世间无常,每个时代都会有兴盛和衰落,一切都蕴含着必然的因果和规律。

其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也极其生动鲜明。不论是唐玄宗的失态和苦闷、杨贵妃的美貌与才情、还是安禄山的野心和险恶,这些人物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虽然时间距离我们已经相当遥远,然而这些人物的情感和彼此间的互动,却不时引发着我们共鸣和思考。尤其是杨贵妃的形象,被赞美为唐朝历史上最美丽的女子,但她的一生却注定要沉沦在爱情的泥潭中,如何理解和面对爱情反复和婚姻的局限,这些都是我们当下所关注的焦点。

最后,《长恨歌》中所传递的情感,更是留给读者最深刻的印象。诗歌中流露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物的塑造,更是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家国、人性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宣泄。诗歌末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正是启示了我们人生的转折点,王谢两氏虽然历史地位高人一等,但是最终逃不过自然法则的安排,回归到了平凡人的生活之中,而我们普通人也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通过脚踏实地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非单单在外在的资产和影响力上追求个人价值和生存意义。

总之,《长恨歌》不论在文学的艺术水平还是对人性、人生的深刻思考都是独具特色和提高意义的。读完这篇诗歌,使我们既历史的感慨又人生的反思,促使我们对自己的价值观和内心生活做出更深入的思考,因此它也成为了诗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6

有一种信念,让人坚持;有一种执着,让人成长;更有一种拼搏,迸射出生命的火花。

轻轻的我翻开一本书――《成长的烦恼》,主人公刘亮从调皮,不务正业变成老师的骄傲。他六岁丧父,跟随母亲改嫁姓刘,在他成绩有所好转时他有失去了疼爱他的母亲。在双亲离世的双层打击下,在继母的冷酷虐待下,他不像命运屈服,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

在读书的前几章,我愤怒,我厌恶。

为什么刘亮这么调皮看,让人操心?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是一个无药可救的差生。我不由想到,现在有多少的学生也正如这时的刘亮一般,有母亲的爱,有家庭的温暖呵护,他们怎么就体验不到生活的艰辛,感受不到父母的优虑,操心?

之后,我怜惜,我难过。

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失去父母,失去家庭的温暖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面对无限的痛苦,他无法向谁倾诉,只有化痛苦为动力,发奋学习。但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孩子在经历与亲人的生离死别之后,就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醉生梦死。他们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没有了钱就四处乞讨,有时甚至成为亡命之徒,犯下滔天大罪行。为什么你们就不知道像刘亮一样的,勇敢的面对挫折?为什么你们就不知道发奋图强?为什么你们就愿意如此的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你们为何不搏一搏,忘记曾经有过的疼痛,成为生命的强者?

在读到刘亮初高中的学习经历后,我敬佩,我激昂。

刘亮生活贫困,但他却不甘落后,在打工赚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有多少次,他因疲劳过度,营养不良晕倒在工厂里。但他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我还行”。我为他的遭遇,为他的坚强流泪,感叹他的人生之苦。可是在我们身旁,还有部分学生下课追逐打闹,上课讲话,睡觉,顶撞老师成为他生活中的全部。真令人痛心!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努力学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

即使我们是一颗嫩芽,也要不为暴风雨的冲刷,毅然的探出脑袋张望这个世界。尽管有被摧残,被折断的危险。但是我们都应该坚持,执着,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追求。我们终将成为参天大树。

我爱《成长的疼痛》,刘亮的成长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活中的航灯,指引我的小船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7

为你疯,为你狂

如果未来的你可以像教授一样,永远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出现,那我就可以像千颂依那样,即使知道终有一天会分开,也要抛开一切和你在一起:如果未来的你可以像金叹那样对胆小的我勇敢的伸出手,要我跟你一起走,那我就可以像恩尚那样,即使清楚我们之间隔万重山,万重水,也要翻越世上所有的障碍来到你身旁,如果这一切你都不曾做到,那你也一定要想玄宗那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纵然不能真的白头到老,也要日也将我记牢。

读罢《长恨歌》,才明白什么叫“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才明白这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一句纯粹的空话,如果相爱的两个人不能在一起,那“在一起”又有什么含义,那那些所谓“在一起”的时光,究竟是时光开的玩笑。还是彼此的幻想。

自马嵬坡一别,从此阴阳两相隔,从此不见美人面,不见帝王像,没有双人情,只有单人泪,玉环为了玄宗可以“花冠不整”,可以“泪阑干”,玄宗为了玉环可以“孤灯挑尽未成眠”,为什么这样的爱情还要被世人唾弃,为什么这样的恋人还要被历史讽刺。当一段关系被记忆所锁住,被历史所封印,谁愿意打开那个王朝,去寻找那两个人。

无论结局是好是坏,都是人类的选择。如果结局早就知道了,那么生命中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也许我们总是在等,等待一个或许永远不会关的门,一段或许永远走不完的旅程,如果你打开那扇门,踏上那段旅程,你或许永远都不想回头,即使路人笑你,你也会笑着回击,用你的最炙热的心,你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拥有幸福的可能,你只需带上你的单纯,在这一条通往未知的道路上,越行越远,直到遇到那个愿意带你回家的人。

我可以不向往“星星”般的爱恋,也可以不向往“继承者”般的梦幻,但我一定向往杨李恋,即使伤透了心,也无所畏惧,因为我知道,终点始终有你,与我风雨同舟。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8

公元806年,伟大诗人白居易创作了千古流传的《长恨歌》,它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曲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神话,就发生在盛唐时期骊山脚下的华清宫今天晚上,我们要去观赏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了,华清宫外车水马龙,观看场地人山人海,五彩的灯光在闪烁,忽然一片漆黑,演出开始了。

首先一股股彩色喷泉升了起来,它们在哗哗的弹琴,几朵荷花绽放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上,在粉色的荷花中间,有一个花容月貌的美女,她披着纱裙,犹如仙女慢慢的向水中央漂去,这就是杨玉环,很快又有一位男子出现,长长的胡须,大大的眼睛,他能歌善舞,这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位古代帝王不仅是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戏曲家、音乐家。他继位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但因为有了杨玉环的出现,从此,他懈怠朝政,整天把时间花费在研究艺术上,杨玉环是一个舞蹈家,因为他俩有着共同的爱好,总是恩恩爱爱,形影不离。这样过了十一年,公元755年有一位威武的将军走到了历史的前台,他就是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因为安禄山的造反,惊破了唐玄宗的春宵花梦,群山中,战火纷飞,皇宫里,丽人逃窜,熊熊烈火燃烧着李隆基的芙蓉帐,也燃烧了大唐王朝的天子之梦。从此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情爱不再,大唐盛世走向衰败。李隆基和杨玉环狼狈的逃到了马嵬坡,大家都认为这次的安史之乱是杨家参政造成的,所以逼迫杨玉环走向黄泉,杨玉环无奈,李隆基难舍难分,无情的白绫绕在贵妃身上,在惨淡的月光下贵妃凄美地死去。从巴蜀返回的李隆基支撑不住,就传位儿子,杨玉环死后,李隆基一直都很沮丧、悲伤,他在无限的惆怅与悲怜中梦回蓬莱,与爱妃在仙宫相会。这是多么动人的爱情故事呀!

演出的结尾无数白鸽凌空飞翔,表达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祝愿。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9

长恨何时尽,绵绵无绝期

——读《长恨歌》有感

看《长恨歌》,是要关了大灯的,打开床头的台灯,沉浸在有点昏黄所以格外温暖的灯光里,也沉浸在昏黄而温暖的文字里。

一直以来都不太喜欢上海,总觉得这个城市有种浮华而糜烂的气息,其实要是追究一下这种感觉从何而来,结论丝毫不会让人奇怪——安妮宝贝们的文字,以及无数的追随她们脚步的后来者,把一个好端端的城市糟蹋得好像只剩下了奢侈的物质享受和空洞无味的呻吟,而现在的人们,管这叫小资,并不遗余力地追求着它。

直到看到《长恨歌》。

我想我正在经历一个真正的上海。这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温暖故事。从她的小巷进入她的秘密闺房,看看她小女儿的心。“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

每天早上,后弄的门一响,提着花书包出来的,就是王琦瑶;下午,跟着隔壁留声机哼唱《四季调》的,就是王琦瑶;结伴到电影院看费雯丽主演的《乱世佳人》,是一群王琦瑶;到照相馆去拍小相的,则是两个特别要好的王琦瑶。”每次咀嚼这些句子,眼前都会浮现出相应的充满温情的画面。是的,温情,若要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长恨歌》的文字,那便是温情。

其实故事本身并不像叙述它的文字那么柔软,相反,有时我甚至觉得这个故事有点残酷,然而用柔软而平静的文字将它娓娓道来,就无端端地显得有点惊心动魄,像是如王琦瑶一般温润如玉的女子在微笑着和你交谈,却不时在你心上轻轻割上几刀,心不会大动干戈地疼,只有隐隐的痛,连那痛,都来得很温情,又不会让你觉得有一点突兀与不和谐。不得不承认作者对语言的把握是如此得心应手,运用是如此游刃有余,一字一句,带着江南潮湿温润的气息,细雨一般沁入心脾,让我久久不能自拔。这样,我在这篇文章中体验到了上海的独特味道,改变了我对这座城市的一贯印象。

我想,一部好的作品,不仅仅是或曲折离奇或催人泪下的情节,不仅仅是或气势磅礴或别出心裁的结构,更不仅仅是或清新飘逸或华丽丰富的语言,好之所以好,最主要应该在于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与众不同的气质,让读者的心灵随之震颤,随之经历感情的每一次最细微的波动,体会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章的精髓。当然,如果有生动恰当的文字,体验会轻松得多。《长恨歌》就是如此,我惊讶于作者的用婉约的字句,流畅的语调,不动声色地述说一个波澜不惊却又让人满怀惆怅的故事,一个上海女子王琦瑶的故事,一个变迁的时代的故事,也是一个繁华而落寂的上海的故事。

作者经常用平行的方法,反复地,一遍长的句子水一般流出,融入上海女人的心情。这心情是要细细品,慢慢嚼的,匆匆一瞥绝对不适合,只有一字一句揣摩,才能恍然顿悟出藏在它背后的天机。这实际上减缓了阅读的速度,但也让整个过程充满了乐趣,与文字共舞的乐趣。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一再提到《长恨歌》的语言,一方面是因为它给我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这个故事让我想要分析却无从下笔。我喜欢着它,感叹着它,却始终只能静静看着它发生结束,那是一个不属于我的时代,不属于我的经历,我只能感叹,感它的三春过后诸芳尽,叹它的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我只能说它的语言,它的柔情,它的深邃,它的细腻,就像书中的上海女人,就像故事的核心气质。

《长恨歌》,长恨歌,真真让人唏嘘不已。读罢此书,我忽然有种冲动想要到上海去看看,看看王琦瑶们生活过的弄堂,走过的街道,小坐过的咖啡馆,一种亲近感,似乎在心中慢慢升腾。我或许再不能体会这个城市当年的风情,但我可以感受她今日的风采,想象如果王琦瑶活到如今,会不会又有点什么新的感悟,新的怅恨?

听黄浦江的潺潺流水声,外滩上吹过的风,是在一遍一遍低诉着那久远的长恨歌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有关长恨歌心得感悟如何写


如果你对“长恨歌心得感悟”感到好奇请看下面仔细准备的资料,欢迎你留存我的作品一起分享美好的创意世界。 真正有思想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言,我们在参加一些重要的活动或者仪式的时候。心中会产生不少的新的感想,非常有必要写一篇感言,感言可以抒发我们的热情和感情。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1

我十分的孤陋寡闻。最近才看到这本《长恨歌》。

光是喜欢喜剧的人,大概不会喜欢这本书。看完之后,一阵郁闷。深觉时光残酷,生命中很多东西竟是捉不住也留不住的。一切是那么现实,现实得难免令人失望。生活充满失望。

长恨歌这个名字,应该缘于白居易的那首唐诗。白居易的《长恨歌》说的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这一早就给王安忆的这部小说埋下了伏笔。悲剧原本注定。

如果想在作品里找到一个理想的女人,十全十美,纯洁善良无暇的女人。那么恐怕是要失望的。里面有的,不过是一群现实的女人。作为女主角的王琦瑶,更是如此。

王琦瑶,一个弄堂里出来的上海小姐。她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人。特别之处,她是位美女。有很多人说那是情爱史,我不赞成。在她一的一生中,她所强调追求的,一直都不是爱情。她选择某大员,也不过想过一些平顺、舒服的日子。就连最后选择同女儿平辈的男人,也是因着寂寞。

令人遗憾的是,要求如此之低,也要失望。有些人一早对命运妥协,命运安排什么,就接受什么。从没想过争取和抗争。可仍然还是要为命运所捉弄。不由得让人怀疑,命运是不是欺软怕硬?像我们小时候跟老妈要钱。不要,就什么都没有,一要,还得要多点,即使失望,也不过是老妈少给了,一般不会不给。这是不是也是对付命运的方法?哈哈……

吃饭去。无论如何失望,生活却总要继续。这又是另一种失望了……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2

我十分的孤陋寡闻。最近才看到这本《长恨歌》。

光是喜欢喜剧的人,大概不会喜欢这本书。看完之后,一阵郁闷。深觉时光残酷,生命中很多东西竟是捉不住也留不住的。一切是那么现实,现实得难免令人失望。生活充满失望。

如果想在作品里找到一个理想的女人,十全十美,纯洁善良无暇的女人。那么恐怕是要失望的。里面有的,不过是一群现实的女人。作为女主角的王琦瑶,更是如此。

王琦瑶,一个弄堂里出来的上海小姐。她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人。特别之处,她是位美女。有很多人说那是情爱史,我不赞成。在她一的一生中,她所强调追求的,一直都不是爱情。她选择某大员,也不过想过一些平顺、舒服的日子。就连最后选择同女儿平辈的男人,也是因着寂寞。

令人遗憾的是,要求如此之低,也要失望。有些人一早对命运妥协,命运安排什么,就接受什么。从没想过争取和抗争。可仍然还是要为命运所捉弄。不由得让人怀疑,命运是不是欺软怕硬?像我们小时候跟老妈要钱。不要,就什么都没有,一要,还得要多点,即使失望,也不过是老妈少给了,一般不会不给。这是不是也是对付命运的方法?哈哈……

吃饭去。无论如何失望,生活却总要继续。这又是另一种失望了……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3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是你,银河也是你。

愿我如星君如月,流光是你,皎洁也是你。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是你,春风也是你。

一诗一文,请不要再和真正的鉴赏擦肩而过。

车马颠簸,窗外如泣如诉的细雨已连绵了数日。蜀道两旁,山色青碧朦胧,氤氲在一团水雾中,叫人看不分明。侧耳细听,隐约有仙乐铃音自天而下,于这场淅沥相倚相和,仿佛那婴于心头丝丝缕缕的恨意,永无绝期。

倾国佳人玉殒马嵬,一代圣主柔肠寸断。

一曲《长恨歌》使得李杨二人间的爱情悲剧于行间字里与浅斟低唱中代代相传,遗后世一声声如杜鹃啼血般的恨叹。玄宗应知,自古江山与美人不可得兼,而他又最为不幸,曾四纪贵为天子,到头来却两手空空。

他恨。

他恨红颜薄命。彼时玉环初入宫,回眸一笑惊为天人。芙蓉帐中,翡翠衾下,美人肤如凝脂,容颜胜雪。玄宗一头扎进了软香温玉的迷梦里,从此日夜笙歌,无心朝政。如胶似漆的一对璧人,享尽了人世间极度的乐,殊不知,福兮祸之所伏。一舞霓裳未毕,竟被宫外惊雷所断。当亡命鸳鸯仓皇离京时,怕无人能料,在短短百余里后,即是天人永隔的死别。马嵬驿前,陈玄礼代六军请诛贵妃,面对滔天的愤怨,玄宗无奈妥协。断翼白蝶翩落之际,他曾于手中紧握着的十丈软红尘霎时灰飞烟灭。心头一空,他四顾而茫然。夜里辗转,雨打梧桐之声,声声入耳,化作一柄柄石锤,闷声击打在空荡寂寥的胸腔上,阵阵悲鸣平地而起。此刻难挨,极度的苦痛扼住他的咽喉,几近窒息。脑海中浮现的往日和乐,皆成为今昔最为致命的疮口。

他亲手葬送了爱情。

他恨保不住的江山。早年的玄宗励精图治,缔造了壮美的锦绣盛世。而步入中年,不再鲜衣怒马,亦不愿殚精竭虑。他累了,他似乎开始提前享受退休生活,俨然一副忘却自己身份的心大的样子。然,皇帝这份高危职业,一旦接手,放下边意味着死亡。渔阳鼙鼓窥视了数年后动地而来,他狼狈至入蜀避难。战乱平定,却又顶着太上皇的高帽返京。入宫不消片刻,即被变相软禁于甘露殿内,他帝王的尊严被人狠狠践踏。真龙一朝落难,再无回天之力。尽管仍享堂皇富丽,这大唐社稷,这表里河山,已然易主。

他拱手相让宝位。

爱情与政治的双重悲剧,将他重重扯下深渊。他应恨谁?他在恨谁?

恨苍天无眼?恨臣子反叛?恨奈何一桥阻隔阴?恨蓬莱一山收敛香魂?

其实,他的内心澄明一片。他深知:这一切悲剧的果,皆源于他这个悲剧承受者昔年亲手种下的因。他正当恨的是那个沉湎声色、虚掷光阴的李隆基。这一番自恨是他给自我鳞伤的躯体判下的又一道死缓。他被囚禁于天地、岁月的牢笼里,在悠悠经年中煎熬至生命的尽头。

逝者已矣,竟忍心弃生者之苟活于无穷无尽的折磨之下?也曾不羡鸳鸯不羡仙,在红尘的江山里肆意纵歌。而今朝,只徒留一时明月,一地花黄,一瓦冷霜。

夜凉如水,院中的锦衣人斜倚着石桌,脚旁散乱着几个空酒坛。清风拂起斑白的发丝,衣袂簌簌地响着。他的脸上水光一片。倏地又仰天大笑,笑着笑着,却渐渐嘶哑,如困兽呜咽。恍兮惚兮间,他喃喃着谁人的名字,于那双荒忽的醉眼深处,再复昔年两心初遇的模样。

长恨入曲,相思化弦,声声道不完物是与人非,泠泠诉不尽生离与死别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4

一生长恨,一曲哀歌。

昔日的“沪上淑媛”,曾经的上海“三小姐”,那荣光与华美的乐章才起了个高亢的初调,竟然就急转直下,戛然而止。那余音似乎还在耳畔,那句号就已画在纸上。一口气读完王琦瑶的一生,心头只觉感慨万千。

王琦瑶的美是特别的,所以前有程先生和李主任,又有阿二和康明逊,最后还有个老克腊,都甘心沉迷其中。王琦瑶的心是骄傲的,所以她让老上海记住了她这个“三小姐”,即使平安里的巷弄再阴暗,她依然固守风雅,让那砖墙掩不住她温和却坚定的光芒。但王琦瑶的命又是凄凉的,所以她成了“爱丽丝”公寓的金丝雀,成了动荡时局下的牺牲品,成了别人口中的谈资,最终成了一缕含恨而终的冤魂。

然而却无法因此对她升起什么同情,人们初时的选择终会铺向最后的归途,也只能说是她自己慢慢种下的因,最后结出了那样的果。她虽然有她的处世智慧,但没有一颗足够坚韧的心,一直都像美丽的藤蔓一样缠绕着其他的树木而活,那么风雨降临时,自然免不了飘摇凋零的命运。

但王琦瑶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品质,她的谦逊,她的细致,她的不贪不求,她的安之若素,即便时代变迁,依然可以成为一个女孩子身上美好的一部分。若她有来生,我愿那是一曲欢乐颂。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5

疼痛。这是读完王安忆的《长恨歌》的感觉。即使是疼痛,也不是死去活来的痛,也不是痛彻心扉的痛。尽管是逝去的锦绣年华,也不是铺天盖地的锦绣,惊煞众人的锦绣。

王琦瑶,这个本略带点点疼痛的名字。正如书中说的,她的美是有些家常的,是在客堂间里供自己人欣赏的,是过日子的情调。而这种美,最入人心,不然就竞选上“三小姐”,被权倾一时的李主任看中了吗?

也正是因了她这点点滴滴的、乖的美,她也可以烘托这些美似的,有一种温顺得令人疼痛的性格。她是那么乖,以致不明就里就全心信任李主任。

我们平常人总会无端觉得,太美是不好的,似乎在真的有错一般。人美容易招祸,花美容易被折,被人欣赏也被人消耗。长得太好看――外婆在接待心上有伤的她时也这般怜惜地想。正是因为太好看,她那个青春的少女梦才碎得太早。

李主任殉难了,她却是不知的。到外婆家修整,遇上了阿二。那份情是真的、纯的,可正因了它的真、它的纯,而没什么发展。阿二很快路人一般远去了,像没有来过一般。

王琦瑶换了个地方,匿了那些过往。在护士学校学了三个月,干起给人打针的行当。新住进的平安里弄堂的人都当她是个年轻的寡妇。说媒的人上门,对象倒是没找到,严家师母成了王琦瑶的熟人,从她口中,又一次印证了王琦瑶的'好看。还是那种淡淡的耐看的好看。

也是因了严家师母,王琦瑶得以和康明逊时时幽会。可这相守也是短暂的,她爱他,愿意为他做一切,甚至怀了他的孩子。她深知不能和康明逊长长久久的,她还是个情妇。这无疑王琦瑶人生的又一败笔,可她怀着为败笔寻解脱的心思,与中俄混血儿萨沙欢好。

说来萨沙也是爱占女人便宜,罪有应得。他被王琦瑶欺骗是孩子的父亲,萨沙找了医院,带王琦瑶流产,这一计本是成了,可王琦瑶却兀自回来了,第一次流产不成,第二次去流产时萨沙已经逃去苏联了。王琦瑶独自去医院,走到半路女人天性里的温存爆发,折了路,回家。

王琦瑶又成了孤家寡人,怀着身孕去当铺,不料却遇到程先生。再次出现在王琦瑶生活圈里的程先生对怀有身孕的王琦瑶甚好。曾经的好友蒋丽莉也回到王琦瑶的生活圈,只是不多久就得癌症死去了。

微微作为王琦瑶的女儿欣欣然来到这个世界,命运还算好,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嫁了个名正言顺的夫君,去旧金山了。

女儿嫁走了,青春已逝的王琦瑶和一个老克腊勾搭上了。老克腊比她年轻很多,她只求这老克腊能多陪她几年,可仍是不现实的,老克蜡因那个雕花木盒里的财宝和王琦瑶起了间隙。

与老克蜡疏远了,长脚趁机插了进来。长脚总是来照应已是人老珠黄的王琦瑶,初开始王琦瑶还是好奇他何必这般殷勤,最后才晓得他不过是为了钱财。

为了夺雕花木盒里的财宝,长脚把王琦瑶杀害了。故事到此落幕,读者心里却是愤恨难消。死了,这么便死了,锦绣往事,旖旎过往,轻轻地合上了帷幕。追溯前尘,我不由得怨恨起那次“上海小姐”的竞选来,阴差阳错地,王琦瑶就报了名,折折腾腾,和不讨人喜欢的蒋丽莉形影不离,一举被选为“三小姐”,被有钱有权的军官看中,成了他的情妇。

在那个时代看来,当情妇,用军官的钱来填满首饰盒,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什么不该,没有什么亏欠。李主任给王琦瑶留下的雕花木盒,也够王琦瑶依托一生。王琦瑶的一生没有婚姻,与数个男人纠缠,不过比为娼好些罢了。从被李主任从背后擒抱住的那一刻起,这一生便毁了。

蒋丽莉不敢相信王琦瑶的选择――受过正规教育的王琦瑶怎么就愿意做了有钱人的情妇了?其实别无选择的,依李主任的权势,依国家的局势,依王琦瑶的性格,一切倒像顺其自然一般。王琦瑶只是无怨罢了,依她的聪颖,也是无悔的。

全书都笼罩在一种淡淡的伤感中,没有盛怒,没有嚎啕,正如王琦瑶每次的哭泣一样,不过怜人怜己罢了。作者只是个旁观者,连名字都是“王琦瑶”“王琦瑶”地叫,从不肯只称作“琦瑶”的。

那是上海大时代风潮中的一个人,是因温顺受时代俘虏的一个人,即便是死了,王琦瑶的魂灵也没有看透人心的绝望,没有离开尘世的不甘。那个灵魂是令人心中疼痛的灵魂,弱小、温顺、淡然。想必这才是传说中令人看一眼就有保护欲的深深内在吧。

个人简介:一个沉默了十九年的梦想家,一个躲在精神世界里的少女。一个不肯将自卑外化的骄傲者。一个功未成、名未就,小步向前的幸福者。倾尽才思遇见你。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6

我崇尚爱情,因为这个世界就是情与爱的交织,爱情可以帮助我们在心理上逐渐成熟,在爱情发展中,相互督促勉励,成为彼此成长的动力。它不是海誓山盟的大喜大悲,而是生活中的高山流水,轻风细雨。虽然,花前月下,玫瑰芬芳的爱情令人神往,但我认为爱是相知和理解,那些痴情的到徇情化蝶的故事,千古流芳百代长存的爱情更让人感动。因为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相爱之人互相分离。

幸福无过于相爱之人彼此相聚。而今日的人们之间缺少了真情,缺少了爱,让人不时地感到几许悲哀!今日的人们体会不到梁山泊与祝英台那种美丽的凄凉和悲壮,体会不到白蛇与许仙的痴情,体味不出用整整一生等待,相思一个人而不遇的失落,无奈;体味不到在人生的一个小站,两颗心偶然相遇撞出的火花时那一瞬间的幸福。而我,经常在细细品味,虽然有时为他们的爱情感动的泪流满面。

但也很难体味出他们为爱痴狂,为爱付出的代价,只希望爱情真的能是:“在天原做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

生活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也许这些坚贞的爱情已被人们忽视,也许爱情已成为物质交换的工具。但我个人在心灵深处,仍有一汪清澈的爱情之湖。因为我明白,人生短暂,真情可贵,瞬间消失后,千呼万唤也无法回头,只有珍惜此情,一切都会美好起来。我曾被林黛玉和贾宝钰的缠绵悱恻所感动;为牛郎、织女的深情,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痴情感动的泪流满面,因此,我相信爱是崇高的,伟大的,无私的!

我憧憬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种荡气回肠的感情,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为爱付出一切,我无怨无悔!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7

本书着述了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一位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王琦瑶从背着书包上学的青涩少女,到入选“上海小姐”一战成名变成家喻户晓的优雅标致的“沪上淑媛”,到退隐于歌会舞厅之外自力更生与市井之人把盏闲聊,再到生育之后并把女儿抚养嫁人,最终死于他杀,结束了四十多年的风月人生的故事,其间穿插着她微妙复杂的友情、爱情和亲情。

上海,无论处于什么时期,它都以自己特立独行的姿态繁华着、喧闹着、闪耀着并快乐着,且不管那快乐是真心的还是流于表面的,毋庸置疑,上海总是华贵的。黄浦江畔,长江一岸,除去上海它光鲜亮丽的一面,其内在也曾发霉过的。说起上个世纪的上海,脑海便浮现出女人们手提小包,身着旗袍的妖娆之态;那歌舞放荡、烟酒弥漫的“大世界”;那古色古香的弄堂以及弄堂里的流言蜚语;那穿梭里弄街巷之间的人力车;那目睹上海弄堂里发生的一切却视若罔闻的一群群白鸽。是的,这就是王琦瑶曾生活着的上海,这也是曾一度生养她捧红她并摧毁她的上海。

王琦瑶,多么美丽的名字,而她亦是同样美丽的人。花季的王琦瑶,待字闺中,腼腆依人,偶尔会向往神秘而又令她脸红的男女之情,小姊妹情怀也由衷,只是闺阁圈禁了她的梦。她的第一个好朋友是吴佩珍,一个相貌平平却随时准备为王琦瑶奉献自己的热诚的女孩。她对于王琦瑶的感情有点像一个少年对于一个少女,没有欲念的爱情,为她做什么都肯的.,然而王琦瑶却对于越有吸引力的事就越要保持矜持,欲擒故从,这些小九九总是使吴佩珍煞费苦心,痛并快乐着。吴佩珍的真心始终对王琦瑶敞开着,但是却不得已地悄然退出王琦瑶的世界,那是王琦瑶的照片登上《上海生活》封面之后的事了。

时间不动声色地改变着每一个人,王琦瑶日渐变得从容了。“沪上淑媛王琦瑶”的名字随风而散,她依然故我,安静地上课,耐心地生活。耐心是百折不挠的东西,无论于得于失,都是最有用的,以不变应万变,大概就是王琦瑶的魅力所在,也是她一贯的处事方式。此时,王琦瑶的第二个好朋友将丽莉出现了,她以取代吴佩珍的姿态对王琦瑶奉献着自己的热诚,然而中间却夹着一程先生。程先生是喜欢王琦瑶的,而将丽莉对程先生也是有好感的,这些王琦瑶都看在眼里。

从参选“上海小姐”到变成“三小姐”,王琦瑶的生活充斥着灯红酒绿,晚宴和舞会接踵而至。直到李主任的出现,十九岁的王琦瑶便被这个四十岁的军政界大人物俘获,从开始的简单吃饭,到后来的约会,再到李主任紧紧拥住她的那一刻,王琦瑶深深明白,自己已经十九岁了,这一刻终究会来临。然而一切的希望和美好,都在李主任坠机身亡的那一刻香消玉损。

邬桥的月是明亮的,这里埋葬了王琦瑶的姐弟恋情,懵懂少年阿二的心。再次回到上海,王琦瑶的一辈子便被困在了平安里,固定的牌友,定期的下午茶,围炉夜话,与康明逊的风月情使她怀了孩子,而西伯利亚小伙萨沙成了孩子父亲;无论是亲生父亲还是冒名的,最终照顾王琦瑶母女的却是爱着她几十年的程先生。

女儿嫁人后,王琦瑶这一生所剩的就只有沉淀下来的安静优雅的女人特质,她这辈子最不缺少的就是男人的爱,即使在她四十岁的时候,仍然有个跟自己女儿同龄的叫老克腊的小伙为她着迷,与她云雨。造化弄人,祸起萧墙,如此神话般的女人,竟然因为李主任留给自己的几块金条死于他杀,被一个每天跟自己话家常的男人活活掐死,她飘零的岁月也只有在此刻是静止的,并到此为止。

王琦瑶这个名字,换句话来说,就是生如夏花之灿烂。她一辈子都活在流言里,矫揉造作的流言里或多或少地带有羡慕或者嫉妒的成分。她的美不容置疑,然而在上海,意识不到自己的美倒罢了,一旦将美丽公之于众,即使再纯洁的人生也将风流地度过,最终回过头来悲哀地惋惜,嫣然一笑自己曾那么耀眼过;当生命结束在昏黄摇曳的吊灯下,她依然可以安静地说,我叫王琦瑶,我是上海弄堂的女儿。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8

在悠闲的夏日时光里,我与王安忆相遇,走进上海,感受一场上海儿女的情与爱。

《长恨歌》里,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读来是风姿绰约的,如一个勾眉点唇身着淡雅旗袍的女子,走路是款款的,静静的,无争无求般,连电轨车的声响,都是细碎而温和的。她的家在波涛汹涌的暗夜深处,是花窗帘后的闺房。那里有性感的上海弄堂,还有迷雾般粗鄙而美丽的流言。

七八十年代的上海,身着绚丽霓裳,化着妖娆的妆容,满是一扫优雅浮出表面的粗鲁。这里聚集着许多“新”上海的热衷者,他们利用青春的资本挥霍,又像有目标可循般追逐着时尚的末端,蓬乱的头发,过高的鞋跟,满大街的奇装异服,粗俗的脾性,这就是他们推崇的美,属于“新上海”的摩登。他们是贪恋新东西的一群人,因为新东西给他们带来气氛与机会去滥于享受。

而无论是三四十年代还是七八十年代的上海,都有两个共同的存在,一个是爱情,一个是王琦瑶。

我似乎是喜欢王琦瑶的。这个平易近人又实则清高的上海女儿,有着专属女人的一点小聪明,有着足以令人注意赞叹而又不过的美,更因此做过风光无限的三小姐。但我也可怜她,可怜她这样一个高调存在于世人眼里的女人,尘埃落定,一切只是一场美丽而短暂的梦。那,便是她的爱情。

王琦瑶的爱情更是有着上海女儿的特征——以流言的形式半真半假的使众人皆知。第一段爱情里的王琦瑶,犯了所谓聪明的女人前赴后继地犯的一个错误,摒弃原地不动似乎已成为个人财产的追求者——程先生,新故事却旧情节地成为一个爱丽丝公寓里的“金丝雀”。她竟是连个名份也没有的,便收获第一次、短暂而不明就里的爱情与幸福。要说这程先生,她是一生也树着高傲的,这个可怜的衷心仰慕者是她在生活中被看扁在爱情里受伤后的`慰藉。她的结局是悲哀,却是一早下了断言的。因为他犯了闺阁大忌——欲望,“闺阁流光溢彩于人间,却转身即逝。”她便是这定律的又一验证者,而这断言她是隐隐约约知道的,只是被繁华消尽了平常心,刻意的看淡了。

平安里的第二段爱情来的淡然,爱意化作千丝万缕的带着威胁慢慢靠近,在无形间缠绕在康明逊有王琦瑶之间,以错觉的形式互相捉迷藏,因偏见而不令人接受。这段爱情里的流言是小范围的,亲近的人在猜测,而沉溺于爱情里的人更是小心翼翼,令王琦瑶痛苦又沉迷。

这两段同是分别的爱情,一个是因为一个生命(李主任)的死去,一个是因为一个生命(薇薇)的孕育。这个孩子结束了她的第二段爱情,但就像是上天给这个新时期的旧时人的礼物,从旧梦里唤醒了王琦瑶,接触到了令她最为纠结的第三段爱情。

在这段爱情里,王琦瑶的悲哀已经赤裸裸的展现了,她再也不是受人追捧的三小姐,再显年轻也并不年轻了。当老克腊接近她时,她又何尝不知这是一个易碎的梦境呢?又何尝不知这个男子于她并非爱情而是对旧人的同情与怜惜,只是她倦了,在爱情里吃尽了苦头,也无所顾忌了,即使离开时果然还会黯然掉泪,即使离开时带来的是更浓厚的孤独与倦意,也只能“此恨绵绵无绝期”了。

王琦瑶的死来的突然,这个一生在流言里的女子最终被流言深深打击,为了莫须有的大量金货,她的忧愁终于夭折。

读完这本书,就像看尽了一个女人的历史。全世界有无数个“上海”,上海有无数个“王琦瑶”。可是谁又知道是“上海”孕育了“王琦瑶”,亦或是“王琦瑶”们缔造了那些“上海”呢?

于是这本《长恨歌》,变成了无数女人的悲歌,令我惊异,细想后,却又只能无奈地掩卷沉思……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9

第一次遇见《长恨歌》,是在爸爸的《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里,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长的古诗。爸爸告诉我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可惜是个悲剧。我最喜欢其中的这几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二次遇见《长恨歌》,是在9月的一个周末,我们一家三口专门去临潼观看《长恨歌》歌舞剧。歌舞剧的舞台非常震撼,场地的中央有个水上表演台,舞台的后面就是骊山。这个歌舞剧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杨贵妃入宫、第二部分马嵬坡兵变、第三部分唐玄宗思念杨贵妃。

第一部分开场,骊山上繁星点点,月光照在杨贵妃的身上,她在空中翩翩起舞。她撑着一只小船,披着华丽的外衣,非常优雅。舞台上水幕突然升起,杨贵妃享受华清池最美的温泉,于是就有了那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第二部分开场,叛徒安禄山反动兵变。突然一声响,整个舞台变成了火红色,展示了安禄山他们民族好斗的个性。马嵬坡下,将士们逼迫唐玄宗处死杨贵妃,说的就是那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三部分开始,舞台灯光又变得柔和,唐玄宗在思念他们俩从前的生活。喜鹊为他们搭起了桥梁,使他们再次相聚。我想说的应该就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这就是我遇见的《长恨歌》,我很喜欢古诗词,每首古诗各有各的特点,希望大家都一起来了解古诗词。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10

《长恨歌》这部长篇小说以庞大的空间建构及时间流程,丰富的人物活动叙述了上海的历史,刻画了上海的女性,审视了上海的文化。在这部小说中,王安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突破。看读者们如何书写他们在此书中内心的感悟,分享不同的心情与感受。

近日晚上闲来无事,也无心聊天。搜索历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读,被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这个名字吸引,又看了获奖作品的短评,决定就看这部了。小说刚开始是关于上海的弄堂、闺阁、留言、鸽子的描写,虽然文字细腻,描绘得像工笔画,我还是看不起兴趣来。这样的环境描写,粗略看起来啰嗦、冗长,看得人头皮发麻。仔细的体会,你就不得不佩服作者笔力深厚,驾驭文字的能力超强。作者不惜用几章文字来进行环境描写也只不过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以及悲剧的一生进行铺垫。

王琦瑶长得很美,偏偏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这样的女孩不甘心做一个平凡的女人,心性高,又有着上海女人的精明,懂得利用自己的美貌以及同学吴佩珍、蒋丽丽的社会关系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跻身上流社会,当选“上海小姐”以后,不惜给一位高官“李主任”做“金丝雀”。就是这一决定和短短一年的情妇生涯,为她此生的悲剧拉开了序幕。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短暂的生活,李主任给王琦瑶留下一个雕花箱子,里面装的金条成为王琦瑶在李主任死后物质上的依靠。王琦瑶和李主任之间没有爱情,他们互取所需。李主任看重王琦瑶的青春美貌和单纯,在王琦瑶这里他可以得到放松。王琦瑶看重李主任的权和钱,在这里她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上流社会的生活。李主任对王琦瑶虽然没有爱情,但是他却以自己的方式对王琦瑶承担着责任——他给她留下一箱金条,成为她以后活下去的一个依靠。

康明逊——这是王琦瑶唯一爱过的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二房所生,又是家中唯一的男丁,从小就看到生母受到大房的欺负,也因此学会了生存的技巧。他有生活情调,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却有着致命的弱点——软弱。王琦瑶和他同病相怜,日久生情。明知自己不能娶王琦瑶,康明逊还是与王琦瑶暧昧。得知王琦瑶怀了他的孩子之后,没有勇气与家庭决裂,甚至连陪王琦瑶上医院的勇气都没有。王琦瑶怕影响他的名誉,不惜抓有着苏联血统和共产党遗孤背景的萨沙来做替罪羊。为了这个男人,也为了给自己有个依靠,最终,王琦瑶生下了这个孩子,并将她抚养长大。从心底里王琦瑶不恨康明逊,因为她知道自己做过别人的情妇,没有资格正常的嫁做他人妻,也就没有资格怨恨。

与王琦瑶有情感瓜葛的还有一个男人——程先生,这个男人是真正的爱王琦瑶,也有担当。他最先发现王琦瑶的美,并尽力的发掘出这种美。他给她拍照片并推荐给杂志社,还鞍前马后的支持她竞选上海小姐。王琦瑶当选上海小姐之后,疏远了他,投入有权势的李主任的怀抱。李主任死后,王琦瑶怀了康明逊的孩子之后,生活陷入困境,他尽心尽力的照顾她。就是这样一个真心爱着王琦瑶的男人,王琦瑶对他只有感恩,没有爱。像程先生这样的男人,想要的并不仅仅是王琦瑶美丽的躯壳,他要的是王琦瑶的心。当他知道王琦瑶给不了他想要的东西之后,在服侍王琦瑶做完月子之后选择了离开。

在独自抚养女儿的艰难日子都过来之后,王琦瑶到晚年却爱上了一个有怀旧情结的年轻人——老克腊。这位老克腊爱上的是老上海的影子,王琦瑶身上正好有着老上海的影子。当王琦瑶提出用金条来换取老克腊陪她渡过余生时,老克腊选择了拒绝。这情形有点像当年李主任用金条来换王琦瑶的青春,可惜王琦瑶想错了,老克腊不是当年的王琦瑶,老克腊始终是一个要融入主流社会的男人,不会把自己的青春交给一位年老色衰的女人。于是,王琦瑶只能感叹:只有靠自己。想要有所依靠的王琦瑶,一生都没有什么依靠。亲情是隔膜的,在她最孤苦伶仃的时候,母亲对她也是一番刻毒的羞辱。辛辛苦苦养大了女儿,女儿对她也不贴心,从小就跟她作对,长大后随丈夫去了美国。或许,唯一看得见的依靠就是那一箱金条,这是支撑她活下去的一个念想和指望。到最后,长脚要抢夺她的金条时,她不顾力量对比悬殊,死死抓住不放,还想把长脚送进监狱,最终让长脚掐死了她。这个女人靠金条而活,最后又因金条而死。

纵观王琦瑶的一生,没过过几天好日子,一辈子活在寂寞与回忆当中。她的悲剧是由自身的依赖性和软弱性造成的,她本来可以找个下层小人物过着平淡的.生活,甚至她也可以和真心爱她的程先生结合。这些机会他放弃了,她一辈子都不放弃进入上流社会的机会,看看她后来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与她交往的男人都是些有小资情调却靠吃祖辈产业过日子的人,当然这些人身上也就少不了软弱性,她也看清了这一点,所以对他们没有过高的奢望,自然也知道这些男人都是靠不住的。想依靠男人这条路行不通,最终想用金条来换取一个男人的陪伴也不可得,悲剧也就到了极点。

小说取名《长恨歌》,可通篇看下来,没看出作者要表达的恨在哪里,或许作者是想通过一个女人四十年的人生经历来揭示社会的变迁对一个人的影响。王琦瑶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美丽女人的悲剧,也是这个时代的美丽女人的悲剧。女人长得不好,容貌上不占优势,自然也就不会依靠美貌来换取自己想要的锦衣玉食和歌舞升平的日子,这些女人相比而言更加容易接受平淡的日子,也就容易获得平凡人的幸福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人长得不好是悲剧,女人长得太好,又没有用对地方就是更大的悲剧。作者要表达的恨是什么?是王琦瑶的的不独立?还是男人的没有担当?或者是社会变革对一个女人的毁灭?说实话,我到现在都还没搞清楚。

个人感觉王琦瑶被长脚杀死这个结局有些仓促,也不够理想。对王琦瑶来说寂寞、孤苦的活着,靠回忆活着才是最大的悲哀,爱情梦破灭之后,死死守住金条不合情节的自然发展与推进。一些重要的配角最后的下落也没个交待,比如那个对王琦瑶付出一片纯情的乡村少年阿二和萨沙。在前面作者可是花了大气力来写这些配角的,就这样让这两个男人不明不白的失踪总是觉得有些缺憾。

有人这样说过,二十世纪写作中文的,有三位女性不得不提:张爱玲、王安忆和安妮宝贝。张爱玲是读过的,安妮也略晓一二,但将这三个人放在一起,总觉得似乎还是有些不妥。开始读王安忆的一些散文和短篇,就觉得这人写东西极其细腻,一读便知是个女人。即使写大历史也是用小女人的笔触,将那血腥味、硝烟味、浓烈得化不开的政治情结都融在细细的、实实在在的文字里。

读《长恨歌》前几部分时,有一种错觉:这是小说吗?莫不是散文吧。很少能在一部并非巨著的长篇里,看到作者对弄堂、流言甚至鸽子着如此之多的笔墨。但读后才体悟到,唯其如此,才能真真切切地融入到上海这个繁华之地,才能见识它的宽厚与封闭、高傲和孤独,才能循到王琦瑶们的生活轨迹。难怪她毫不吝惜地占用篇幅去写一件衣服的一针一线。

这部书是写给上海的,写给一个女人或千千万万个女人的。从闺房中普普通通的弄堂女儿,到名噪上海的“沪上淑媛”,再到令人艳羡的三小姐,一切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如果这样理所当然下去,恐怕就要与张恨水之流的鸳鸯戏文无异了。但命运不会如此地善意,他不会去同情一个不得不让人怜惜的女子,只会毫无偏颇地执行既定的规则。

一个女人,经历了两个时代,在不同的人生无奈地周旋几个男人之间。而她的悲哀在于,她永远是时尚的、不俗的、惹人怜惜的,然后结局便可想而知。阿二、萨沙、毛毛娘舅成了没有结局的结局,再也找寻不来;为她从一而终的程先生死去时不知是否带着一丝牵挂;而她临死看到的几十年前在片场的情景,仿佛是上天的先知先觉,抑或缘定因果。

尤其让我动容的,是王琦瑶四人约定的聚餐。这让我想起《红楼梦》。有人说小资情调太浓了,而恰恰是这以不稳定为大背景的温馨,更为不久的落幕抹上一色难以逃过的阴冷。无声无响,却让人窒息。张爱玲的《金锁记》或《半生缘》也会出现类似的场景,却不会让我联想到宝玉和他的姐姐妹妹们。

从头至尾,王琦瑶都没有老去。我们依稀看到,她依然穿着阴丹士林蓝的旗袍,默默地半倚在半新的沙发上,微卷的额发间露出满是落寞的眼神。用一个不算做传奇的传奇,讲述着她自己的故事,关于女人的,关于上海、繁华和命运的。

尘埃落定,繁华不老。

穷尽半生的情与爱的纠葛,王琦瑶,这个上海的女人,至终也没有实现作为女人那平凡美丽而简单的愿望。短暂的浮华褪尽,年轻时的繁花紧簇便都化为后半生的空虚寂寞。

十六岁的女中学生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第三名,此后便被人称为“三小姐”,而她的人生从此遍洒上了浓墨重彩。被李主任包养进爱丽丝公寓,她深爱着他,但李主任却意外失世。解放后王琦瑶一直靠做护士替人打针而营生。表面日子平平平淡,但内心却依然充满着对爱情的向往。三十岁时遇到了康明逊,明知不可能在一起,却不顾一切的生了孩子,做了单亲母亲。之后遇到了爱她对她无微不至关怀的程先生。但后来程先生被迫自杀,王琦瑶失去了最可靠的底线。女儿长大后,已是知天命的王琦瑶风韵犹存,很多年轻男子都与她很投缘。这时候她竟与女儿差不多大的男子发生了畸形恋。终于有一天,她被家里的小偷掐死,草草结束了外人眼里她悲惨的一生。

故事就以这样的悲惨结局收尾,书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自有人会慢慢的细细品味,我们每个人心里也都有一个标准,是对是错都有各自衡量的标准,但是作者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却是生动立体的,每个人物都活在我们的身体里。而我认为,王琦瑶的一生也只能用痛苦和难安来形容。

王琦瑶是上海的大家闺秀,更是一个美丽的弄堂女人。这就注定她的命运不会是平淡的。她的性格大致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对梦想和感情的追求,另一则是对生活的软弱和妥协。

王琦瑶的一生,不管世俗如何评价,她总是爱她所爱的,只要有爱就会花十二分力气去爱。虽然日子很艰难但她还是很自立的活着,到死,她都没有动过李主任留给她的那一盒金条。

从王琦瑶在片场的经历,房间的那盏灯,那张床和床上死去的女人,却有种莫名的熟悉,像是昨日重现,却想不起是何时何地的九经。是梦?是真?还是一种预示?直到王琦瑶住进爱丽丝公寓的那一刹那,看到房间里的那些布置,这情景就好像似曾相识,心里忽然有了一股陈年老事的感觉,是往下掉的。到这个时候她似乎对以前的虚幻意识有了清晰现实的认识,但究竟是真是幻,却还是莫名……

我着迷于王琦瑶,更确切地说是着迷于书中的无数细节,那一种典型的上海思维和上海审美令人为之动容。王琦瑶没有任何所谓的崇高理想,他的一生也无丝毫积极的意义,但就是这样,却令人无法忘怀。王琦瑶这类女子,本是教人怜惜的。她娴静温柔,知书达理,凡事总留有余地,仿佛,她是不是人间烟火的,是花瓶一样的,是教人捧在手心里的月牙泉,是写在纸上的无悔的诗,她有花落一样的安静,花开一样的美丽。

事实上,她就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的心也是完完全全上海弄堂的心。如果你想在她身上,或是《长恨歌》里看到纯粹的美,纯粹的爱,也许免不了的你会失望。《长恨歌》里一切都是现实的,而一切现实都是免不了会让人失望的。

《长恨歌》可以读为是王琦瑶的一段情史,也可以读为是在上海“弄堂文化”的熏陶下,以为远离了时代大潮的,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的人生命运史。作者惋叹的笔调中,对于这样一位魅力,善良,柔弱而又无辜的女性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文笔,作者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从一段易于忽略,被人遗忘的历史出发,涉足东方都市缓缓流淌的生活长河。其间包含着对于由历史和传统所形成的上海“弄堂文化”的思考与开掘,对于那些远离了时代主潮,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妇女与弱者深深的同情。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间情怀洋溢在字里行间,渐渐地浸润出了令人难以释怀的艺术的感染力。

秋去春来,花落花开,一代人的凋零换来了下一代的萌芽。上海,多愁善感的上海,较小惆怅的上海,一个神秘朦胧却不乏生命与希望的上海,这个城市充斥着无穷无尽的轮回。送走上一辈的遗憾,似乎又引来了新生代的烦恼。这或许就是旧时的上海,就像那些泛黄照片中的景物那样。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长恨歌心得感悟通用》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长恨歌心得感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