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08-21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推荐8篇)。

这篇文章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整理的关于“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的内容。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您带来实用的建议和方法。我们通常在闲暇时间观看一些影视剧,优秀的作品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我们思考完之后,想要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就需要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是一种将我们的情感与影片剧情进行整合和梳理的方法。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平凡的名字,我们将永远记住他!

我们这一代人是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毛泽东这个光荣的名子并不陌生,但我们对他的了解实在太少了。

1893年,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幼年的毛泽东就有了反抗意识,带着求知的愿望,他先后就读于南岸私塾和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青年的毛泽东和千千万万爱国学子一样,从小就看到中国因为贫穷与落后,人民愚昧与无知,外受列强的蹂躏,内部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所以他从小立志要解救中国,使中国强大起来。

革命之路是用荆棘铺成的。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把毛泽东“逼上梁山”。人民的疾苦,使一个从未想过要带兵作战的人,背负了人民的信任。

在2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策划了他的战略,最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山。他的前半生是革命的一半,是斗争的一半,是解放中国的不断努力的一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蓬勃发展,但毛泽东仍然过着革命时期那样艰苦朴素的生活。在电影中,毛泽东的办公室是一座简陋的房子,光线很暗。他床下只有三双鞋,一双饱经风霜的皮鞋,一双布鞋和一双破旧的拖鞋。

毛泽东的一生是一个坚强的人——爬过雪山,翻过草地,翻过风雪雨雪,最后登上天安门城楼。他的成就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坚信革命会成功,在胜利的时刻,他不会被成功压倒。

毛泽东的另一大优点是雄心勃勃。他从小就愿意救国救民,为自己的志愿军而战。曹操也说过:“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人需有大志,有大志,才能成大器。”试问,如毛泽东不想救国救民,他能成为伟大的革命领袖吗?

毛泽东同志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中华民族,他操劳公务常常是夜以继日。毛泽东同志参加辛亥革命以来,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工作。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国家和民族,为人民解放,日夜辛勤工作。毛泽东同志的一生充分体现了他的无私奉献。

毛泽东不但雄才大略,而且在文学方面才华横溢.他的草书豪迈传神,气势磅薄的风格,是一般书法家所不能达到的。他的诗篇气势豪迈,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作为一个伟人,他不屈不挠的个性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激励着我们前进。

毛泽东的一生是勤俭节约的一生。他的生活节俭而独特。从1953年到1962年,毛泽东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毛泽东还喜欢游泳,打乒乓球,听戏曲音乐等。

体现出一代伟人虽然身居高位,但时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和丰富多彩的闲暇生活。

毛泽东,一个我们中国几代人为之骄傲的伟人;一个为了民族和人民而拿起“枪杆子”的英雄好汉;一个建立以人民为核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功臣。是他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民强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为他,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的国家屹立在东方。

看完《走近毛泽东》,为他的深谋远虑,雄韬大略而折服,为他的英勇机智善于外交的风采而折服,也为他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而折服。

作为一代90后,我们真的应该以毛主席为榜样。首先,我们要像毛主席一样,树立自己的远大志向,为这个理想奋斗一辈子。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今天觉得这个挺好玩,明天又觉得那个不错。

同时,要培养一些高雅的兴趣爱好,如爬山、游泳,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陶冶情操。如今,青少年整天沉迷于网络,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自己的命运,也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

毛泽东在外交场合不拘小节,谈笑风生,给朋友们递烟送菜。但他坚持原则,无私帮助西哈努克,坚决抵制苏联的无理要求。

毛泽东,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毛泽东,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这就是走近之后看到的毛泽东。

走近毛泽东不仅给我带来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和我自己的信仰。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2

“在历史发生的时候,你站在那个点上是看不清的,时间是试金石。当你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事情的必然性,合理性,还有它在整个事件中所起的作用”。

我们也应该能想象“在历史发生的时候,你站在那个点上是看不清的”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应该要有一种宽容。

过去了的解毛主席的资料都是文字、**之类的静态的描述,更多的是毛主席在打仗时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重大历史时刻决策时的英明果敢等形象,绝少有生活场景的描述,在文字中对毛主席的描述也仅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诗人之类的很概念化的东西。在《走进毛主席》的纪录片中我看到了中大量生活场景和考察的画面,让我了解了另一个视角的毛主席,一个更生活化的毛主席,而不是神龛上的毛主席。他懂得自己的洒脱、幽默、坚忍不拔,被自己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亲切感。

影片中的一些场景也深深地打动我。

毛主席离开家乡时,他对父亲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那是怎样一种豪迈,一个17岁的少年背负着梦想出去闯荡,可能那时候的毛主席也不谁想到他的这个决定足以改变整个中国。

1959年毛主席重回韶山冲时写下“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毛主席三十二年重回故园,父母都已不在,独自面对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已经成为景点的家该是何等的心情啊,是否也会有古诗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悲凉的感受,这一走一回就是大半个人生。

毛主席在接见尼克松的女儿女婿的时候已经体力不支,不得不将头靠在沙发上;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因为腿疾无法起身,只好目送各位代表离场。在这些场景中,我看到了岁月的无奈和感慨,**为了人民,将离开我们一辈子。

毛主席的一生是为理想奋斗的一生,在前期,他和一批革命先烈为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而奋斗,后期一直领导全国人民做一个造天堂(著名学者李敖先生曾经将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和理想描述为“造天堂”的运动, 由于急于想看到天堂,为了想保住革命成果做了一些急于求成的事,但毛主席的一生始终朝着理想的方向迈进。

毛主席的一生是操劳的一生,从一开始参加革命,到革命的胜利,到建设新中国,毛主席一刻也没有停歇,始终用自己的热情在奋斗,尽管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实现“造天堂”的梦想。

毛主席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亲临战场而不惧,面对危机而不乱,凭着一支笔杆子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总揽全局,作出了“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赢的了农民,谁就回赢得全中国”的英明决断。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

影片不仅展现了毛主席的伟大才华和思想,也展现了他平凡的一面。它用珍贵的镜头再现了伟人的真情,用平凡的视角塑造了一个更加亲切的毛主席,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观众仰慕主席,崇敬一个真实可信的形象。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3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元帅。”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毛主席一直是我们心中的伟人。他耀眼的光环挡住了我们的视线,灼伤了我们的眼睛。

我们甚至会将他像神一样的崇拜。但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却无疑给了我一次细细品茗伟人之首先作为“人”的真实与感动。它不仅浑洒出伟大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

它用珍贵的镜头再现伟人的真情,用平凡的视角塑造毛泽东,让我作为观众,把对主席的仰慕变成对真实可信形象的崇敬。它描述了毛泽东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的生活经历,铺陈其在工作生活中可亲可爱的细节,将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主席呈现在了我眼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使我们切实认识了一个多角度的主席

片子一开始就出现了毛主席老年的画面,那般的头发斑白,步履蹒跚,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交谈时无力地倚靠着沙发,当时我感到无奈。我叹息着岁月无情不饶人,一生为国为民的他—一代天骄,曾经叱咤风云的他老去了!英雄垂暮,风华不再,总是让人感到格外惋惜吧。

可他说话却仍然语惊四座。一句“我长着一张大中华的脸”既体现了他一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也体现了他的豁达乐观。

他的感情也和常人一样。他的故乡是湖南韶山,对于故居他满是怀念。1959年回韶山时,他写道“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展现出了他对故乡深深地怀念。

他有登山的爱好,更有“往前走,绝不下山,不走回头路的个性”。当地村民给他做了一根拐杖,他把它当作宝贝。当有人提出要和他交换拐杖时,他礼貌地拒绝了,表示对人民的尊重。

正如毛主席曾宣称自己是:“有个性、有猴性、有虎性。”影片中毛主席的率真、无畏让我们印象深刻。

率真:他不仅是一位威严的领袖,还是一位坦率而可爱的长者,与我们的爷爷没什么不同:游泳之后光着膀子同群众见面,吃饭的时候也会“咂吧”嘴,给客人让烟、布菜,累了也会坐到土坎和铁轨上;无畏:

他不畏国民党,敢说“两个太阳”,不畏苏联,主权问题决不让步;不畏美国,“papertiger”既幽默又一语中的。一个连“咋不劈死毛泽东”都不放在心上的领袖,此等博大的胸怀古往今来又有哪位领导者能相提并论?听到农民吃苦就流泪,他又是何等的善良?

真实的情况是不论在解放前还是建国后,毛主席都是一位廉洁朴素,关心民众疾苦的人民公仆。

毛主席自少年便热爱读书,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励志诗句。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从经、史、子、集、到稗宫野史、笔记小说,他几乎无所不读,他这种孜孜不倦的求知欲,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在看到“他逝世前一天晚,手里还在拿着党刊阅读时”,我不禁泪下,对这位领袖,肃然起敬。

正是读书才让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有了后来的功绩。

《走近毛泽东》向我们展示了毛泽东不是神,他是人,是个普通人。他的成就令人惊叹的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如何学习、生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正如他对青少年所说: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很好,所以我们应该加倍努力,把握每一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利用好时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趁现在加倍努力,只有学得很扎实,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献出自己应尽的力量,这样祖国就能更加昌盛。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4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

他是战士,又是统帅;

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从未开过一枪。

他缔造任命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讲述了毛泽东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泽东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影片充满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巨大的人格魅力,以及过去和未来的高尚情操。

毛泽东喜欢游泳,而对于人生来说何尝不是在大江大河里逆流呢?只有不断的向前才能冲破逆境;更有无畏的精神才能、也才敢迎着重重困难前进;毛泽东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精神:“务实”。

这在他的军事战略上尤为体现;无论是在抗日战争中主张的以游击战为主导的军事战略上认识到自己的实力的薄弱,来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备厚积薄发,一举把敌人打倒;还是在之后的跟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较量上气势磅礴的大手笔。

毛泽东是一位善于创做豪放诗的诗人。他的思维放诗具有广阔天空的浪漫特征。他一旦有了相当的实力,就可以轻易地让思想自由驰骋,这反映在国民党后期辽沈、淮海、平津三次战役中。我还记得,三大战役胜利后,毛泽东的卫兵发现他头上有一头白发,就把它拔了出来,毛泽东拿在手里说:

“打了三场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毛泽东给今天的中国人留下了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有着重要工业基础和强大军事力量,因而具有相当国际地位的现代中国;但他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整套僵化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留下了许多因这套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及其由此产生的政治运动,或因传统断裂而形成的后遗症。当然,今天我们要了解毛泽东是如何通过五关,切断六位将军的。我们也要明白,像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会有走过麦城这样严重的历史悲剧。注意到毛泽东早年的成功和后来的错误,我不禁想:

一个人在困境的时候总会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因为知道自己的渺小和柔弱,不容许犯任何错误;因为犯任何错误都会使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是,当一个成功后就很可能得意忘形,听不进他人对自己错误的直言;没有那种小心翼翼我们就很容易犯错,而且当我们自己足够强大后别人对我们所犯的错误也不敢提出,生怕被打倒;而当真有人说出我们的错误的时候,我们也很有可能刚愎自用。

毛泽东在新中国建国后,这种情况尤为体现。彭德怀公开写信给毛泽东说,他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他被毛泽东打成右倾机会主义者。即使像王稼祥等人一样,按照党的组织原则,机智地提出不同于毛泽东既定政策的政策,毛泽东也会不留情面地站出来批评罢免。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战争时期的“群言堂”变成了“一言堂”,使本来可能避免的问题和错误不仅不可避免,而且会愈演愈烈,乃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

毛泽东虽然犯了错误,但他在我们心中仍然伟大,因为他在我们的土地上插上了五星红旗,使数以百万己的中国人站起来,成为自己的主人。毛泽东一生热爱红色。红色也是那一代人的象征,也是新中国的象征。正如电影结尾所说:

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他最大的创造,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他最艰辛的探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他最伟大的做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他是一个时代甚至一个国家的象征。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5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p>

前不久,毛概老师给我们看了影片《走近毛泽东》,看完之后,我颇有感触。这部影片用了短短90分钟的时间,将毛泽东伟大而又平凡的一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部电影也是毛泽东作位伟人和普通人的代表。

影片以毛泽东一生的点滴,展现了他追求革命真理的性格、人格魅力和人生历程。影片中有三个片段十分吸引我。

1973年基辛格访华时,毛泽东会见了他。突然基辛格问道:“我听说阁下正在学习英语。”。主席听后立即风趣地说,是呀,只会几个单词,比如“*****tiger”(纸老虎)之类,引得众人开怀大笑,其实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用*****tiger来形容国民党反动派,后来又用来指帝国主义。这一段不仅体现了毛泽东的幽默性格,也体现了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的充分展示。

片段二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下山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对随从的**们说:

“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继续前行。在革命道路上的毛泽东亦是如此,他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致力于为中国人民开辟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他的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和勇敢的精神最终成就了他的伟大人生。

第三节毛泽东喜欢游泳,想欣赏世界的河流。1954年夏天,毛泽东在北戴河游泳时遇到了大风。他不仅迎浪畅游,还对人说:

“七级台风,我在北戴河的大海里游泳很舒服。”他诗兴大发,在《浪淘沙-北戴河》词中写道:“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毛泽东这种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尽管晚年犯了大错,但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他是新中国最伟大的奠基人,对他的评价应该是辩证的。我记得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却不当大元帅。他就是毛泽东!”这的确是对毛泽东最精辟的概括。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6

毛泽东是一个笔杆,但在指挥战场和军事战略上,他不亚于战略家的称号,即所谓的枪杆子。从指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到指正左倾错误,反围剿,过雪山,渡河,走草地,长征。解放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有着高超的用兵之道,我想这应该也是源于年轻时博览群书,史记的结果吧!

在各种条件都不利的共产党员队伍中,在破旧的房子里,有全景,有命令书,每一句话都是革命战争胜利的座右铭。

毛泽东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反对一切权威,坚持从实际出发,打破教条主义,有勇气、有知识、有创新。这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它会迷惑敌人,使一切不符和中国的实际和国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在很多情况下,当我们都反对误解的时候,我们坚持正确的观点,走正确的道路,取得成功,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于成为世界第一,那种霸气是我们无法企及的。

毛泽东是个睿智的智者,在老年,正确的看待中国的国际情势,与多国建立有好的外交,幽默风趣,活泼开朗的性格,即使年老也保证着年轻的心态。在关键问题,在涉及中国国家主权的问题坚决不退让,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保全了国家的尊严。在处理国际问题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创造了条件。

总之,毛泽东的一生是伟大而传奇的一生。为此,我们的青年一代大学生要从自己做起,坚持艰苦奋斗,不怕苦,开拓视野,提高能力,立志成才,为社会发展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7

生活在21世纪,我们可能不得不佩服一位生活在19-20世纪的伟人。那就是仍然活在人们心中的毛泽东!

看了《走近毛泽东》,才发现原来毛主席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他的精神已载入史册,已成为史书里的一行行深刻的文字,一直潜行在我们的生活中,若隐若现。

那是1893年后的日子,毛泽东在家乡湖南开始念书,他白天劳作,晚上再等下夜读,很年轻时就有着与众不同的理想与抱负。他立志要“读奇书,交奇友,做奇人”,当时被称为“毛奇”的他,身边已聚集着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十七岁就离开家的他,从马日事件中悟出了“没有枪杆的悲哀与被动”,于是原本决心当个小学教员的他也不得不开始思考中国的革命道路,他开始领导农民运动,秋收歧义里漫步着他的足迹,正是这位被逼上梁山的年轻教员,走了别人不敢走的路,走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新中国!

这位位大的革命家的贡献是毋庸质疑的,他早期的军事战略技术是无与伦比的。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万里长征,彰显了这位伟大领袖的坚韧。

他曾说“打了三次打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他这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得不让人叹服!

而新中国成立后,他并没有忘记理解人民,而是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治国方针。在对外谈判方面,他很冷静,平易近人。他对所有非洲人的尊重赢得了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宝贵选票,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我们的新一代,享受着革命先烈们用血肉换来的幸福生活,难道我们不应该思考我们能为社会和祖国做些什么吗?前有古人为我们做好了榜样,作为后人我们更应该迎面而上,我们应该学习毛主席留给我们的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相信我们一定不负众望,能肩负起见着祖国的重任!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8

看了《走近毛泽东》系列**,让人不得不钦佩毛泽东的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朴实的生活作风以及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走近毛泽东》表现了毛泽东同志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写、所说、所作、所为。电影中的这样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们说:

“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一、学习毛泽东思想内涵

看了《走近毛泽东》有了深刻的了解,毛泽东对新知识、新思想认识,在曲折中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自我否定的精神。一步步走向成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毛泽东的很多思想,包括政治上、军事上的思想都是在实践中一点点积累,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产物,理论联系实践,他琢磨、**、思考、实践,终于超越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革命生涯生命几起几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历经多少风雨才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参与革命和社会实践的一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之后,从思想的本质和源头上得到了升华和充分发展。紧紧扣住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他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与目标,为中华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

毛泽东的生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关心人民,维护人民,实现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毛泽东以“实事求是”汲取中国文化中精神食粮,从中国的社会中寻找革命的力量,从自己的思索中不断摸索前进的方向,从中外博大的教育理论中吸收营养,勤思考、勤实践。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吸收了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军事战略。

他忧国忧民、不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使毛主席的一生焕然一新。

二、学习毛泽东求学的精神

通过**《走近毛泽东》,使我们找到了学习实践的道路。毛泽东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

为了在新的革命战争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革命能力,毛泽东带头读书学习。特别是在革命的关键时刻,他强调要努力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读书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了一生,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很多人不知道,毛泽东在年迈时期,仍然以极大的精力学习英语,这对一位日理万机的领袖,是需要多么大的学习热情和毅力啊!直到临走的前一天,他仍在读书。我们党员干部向毛泽东那样“活到老,学到老”!

党员干部应该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做一个积极思考的人。只有多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合格的党务工作者!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带头读书学习。他始终强调认真学习,提高理论修养。他除了工作,其它时间都是看书本,不断收获知识。

他光辉的一生和不懈的精神追求始终激励着我们学习,向毛泽东学习始终是不懈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毛泽东的学习精神。关键是要始终坚持不断学习的态度、反思的态度、进取的态度。

毛泽东是一个擅长思考、勤于思考的人。他老人家几乎是走到**就思考到**,是个不停地思索的人。毛泽东是实践的人,有奋斗的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始实现。

我们为今天的党员干部和青年树立了好榜样。毛泽东毕生所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那样,毛泽东用毕生的精力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从毛泽东的历史中学习,可以学到很多读他的奋斗历程,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迪和帮助。

毛泽东博学而有思想。他一生都爱读书,从小到大陪伴着他。毛泽东心中的人民思想,通过不断学习,加强了对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这就是伟大的毛泽东。

看《走近毛泽东》有一种很强的感触,特别是对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有这么大的促进作用,希望党员干部从书中吸取有利益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将深厚感情化成工作能量,充分发挥自己智慧,去影响和带动群众。党员和领导干部要继承毛泽东思想,学习毛泽东精神,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纯洁的人、聪明的人、爱国的人、有前途的人和对国家有用的人!看《走近毛泽东》以学习伟人思想,使党员干部受教育、受熏陶、受启迪的目的。

毛泽东酷爱读书,孜孜不倦地读书生活伴随着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在书山和书海中漫游。他学习马列著义著作、中外哲学著作和古今文史著作。他勤于思考,善于发现,不断从阅读中获的灵感,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的读书精神和读书方法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繁荣富强,他勤勉工作,废寝忘食,日理万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不辞辛劳,调查研究,勇于探索;为了人民的幸福,他殚精竭虑,无私奉献,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毛泽东倡导艰苦奋斗,毕生保持朴素节俭的生活作风。作为人民领袖,他一向严于律己,自私自利,从不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为亲友谋取私利。

他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永远激励着我们的后代。

毛泽东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赫赫战功和卓越政绩,为中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捍卫国防、为改善人民生活、为惩治腐败实现社会公正、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所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是共和国之父,是现代中国的灵魂。

小编推荐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15篇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些关于“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的知识点。看电影让我们轻松畅快,不同的人在观看同一部作品之后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在空闲的时候写一篇观后感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写观后感不光可以锻炼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思考能力。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写作品名的观后感很难呢?我相信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新的思路!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生活中,总有许多伟人给人们带来深深的触动和启示。而对我而言,最近一次意义非凡的体验就是走近毛泽东。通过参观毛泽东的故居和主要纪念馆,我对这位伟大的中国领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深深感受到他对中国的巨大贡献。

参观毛泽东故居的那一天,天空湛蓝,阳光明媚。进入故居后,仿佛穿越时空,我完全沉浸在毛泽东曾经生活的环境中。虽然许多陈列品已经因岁月的消逝而变得古朴,但它们依然能够传递出毛泽东生活的痕迹。我在故居的每一个房间,每一块色彩斑驳的墙壁上,都感受到了毛泽东的才华和刻苦努力。与此同时,导游也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毛泽东的一生和他的政治理念。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毛泽东凭借他伟大的智慧和领导力,在建立新中国和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观毛泽东纪念馆是另外一种体验。这座宏伟的建筑位于北京市中心,它既是一个博物馆,也是一个纪念堂。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簇拥在这里,表达对毛泽东的敬意。我在纪念馆中参观了许多展览,了解了毛泽东的生平和他所做出的决策。展览中的文字、图片和音频,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毛泽东的奋斗历程。他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推进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如土地革命和大跃进。我无法想象,在那个时代,毛泽东是如何处理如此巨大的责任和压力的。更重要的是,他赋予了中国人民自信和希望,鼓舞着他们为了国家的发展奋斗不息。

虽然毛泽东的执政也存在一些争议,但我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的政治决策归结为对与错。毛泽东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和国家前途的深深关切。他的诗歌使我感受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他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体现,更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真实写照。

通过走近毛泽东,我体验到了一个伟人的力量和魅力。毛泽东的一生是我们共和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贡献无法忽视。毛泽东并非完美的,但他的理念和领导才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相信,只有了解和尊重自己的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

走近毛泽东的这次体验让我备受启发和触动。他的坚韧精神和不凡才华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可以为国家和百姓做出多么巨大的贡献。我将永远缅怀毛泽东,并将他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为了实现个人与国家的美好未来,不断努力奋斗。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2

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名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打精神动力,将长期鼓励和指导我们前进。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和财产阶级理论家。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民族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在新军当兵半年。

1914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前,他与蔡和森一起组织革命团体新民会。五四运动前后,他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11月,他在湖南建立了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湖南区委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的工人运动。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执行委员,参加**领导工作。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

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宣传部**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动讲习所。1926年11月任中共农村运动委员会书记。

早年投身革命,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长期艰苦革命斗争的核心。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毛泽东同志等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面对着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广泛存在,又遭受着西方列强侵略和压迫的特殊国情,中国革命的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极为不同,要真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必须紧密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这是关系到中国革命成功与否的重大问题,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新问题。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的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缔造了一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战的人民军队、一个团结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统一战线。依靠这三宝,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顽强奋斗。最后,它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受侵略的黑暗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黑暗历史,彻底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黑暗历史。

从此,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中华民族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带领全国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外交工作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条件和人民实践催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导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在漫长而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毛泽东同志展现了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得心应手的战斗艺术和驾驭全局的领导能力。他是从人民中成长起来的伟大领袖,永远属于人民。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他的伟大品格具有感人的感染力,他的科学思想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他的名字、他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族人民,继续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毛泽东同志属于中国,属于世界。毛泽东同志永远住在我们中间。我们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工作,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我们党的骄傲,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永远珍视对毛泽东同志的深切尊重和爱戴!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归功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和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近代以来我们党领导的人民斗争史反复证明的事实。

只要我们继续沿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开辟的广阔道路前进,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风险和挑战都可以克服,我们一定能够到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广辉彼岸。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3

纪录片《走进毛泽东》讲述了毛泽东不平凡的一生,少年时代的朝气蓬勃,青年时代的特立独行,中年时代的艰苦斗争,老年时代的平静慈祥。全面的展现了一个去掉神的光环走进大众的毛泽东。让普通人有一个材料去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并向他们学习。

这部纪录片没有邀请特别演员或写剧本台词。它只是把一些关于毛主席的片间视频用一定的叙述方法连接起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他的声音、外貌、言行。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毛泽东,一个真诚而自然的毛泽东与中国人民永远在一起,让我对毛泽东感到亲切和熟悉。

片子开始即以一连串词语来形容毛泽东:“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毛泽东的人生志愿是当一名教员,然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无论做什么都会受到多方势力特别是当地军阀的打压,他不得不拿起手中的笔杆子和侵略者及反动派手中的枪杆子作斗争。

从此走上了以革命救国之路,一步一步缔造了新中国。毛泽东本人成长为伟大的诗人、革命家和国家最高领导人。

观看《走近毛泽东》,走进他作为一个卓越政治家、大诗人、书法家的天地,去细细品味与感受,我一次又一次震撼,心中涌起对他老人家无比的敬爱之情。“我生着一幅大中华的脸,”在会见美国前**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时,毛泽东语出惊人。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幽默、热爱和责任,感受到一代领导人的风采。

这部纪录片中,令我深为感到敬佩的是毛泽东的读书精神,“我有读不完的书,一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毛泽东与书卷结为伴,腹有诗书气自华。《资治通鉴》读了17遍,《红楼梦》读了5遍,通读了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一生沉湎于书香笔墨的世界。

他的诗书见解独到,他的字迹纵逸豪放,他的语言生动形象,他的讲话妙趣横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不仅读万卷书,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行万里路,这正是他的最大的奋斗目的。毛泽东以其独特的聪明才智和犀利的笔触,依靠最劳动人民带领红军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坚韧不拔地走过草原,攀登雪山,打败了国民党蒋介石八百万精兵强将。

革命胜利后,毛泽东经常鼓励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畏艰险。一天,他和几们工作人员登山,太阳快下山时,身边的一个人对他说:“主席,前面没路了,太阳也快落山了,我们回去吧!

”而毛主席对他说:“你累了吧,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只走到半山腰,怎么能半途而废呢!”从这件小事中也不难看出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性格。

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率先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看了《走近毛泽东》,我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根本基础。学习毛泽东思想一定对我们有很大好处。因此,学习这一伟大智慧结晶,是每一代中国人应该做的

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让我们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了解伟人的成长历程,我感受颇多,而这又岂是简单的言语所能描述,就且像伟人一样奋斗吧!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4

小时候,因为自己家以及很多邻居家的神龛上都挂着毛主席的画像,那时候就感觉这肯定是个很厉害的人。在自己逐渐长大并能够与长辈交流的时候,常常会听爷爷讲述毛主席,讲述那个逝去的时代,在爷爷的讲述中始终流露出对毛主席对那个时代的怀念与向往,这一点让我很不解,不管是物质生活条件还是精神文化生活,现在都远远超过从前,爷爷会什么还会怀念那个艰苦、动乱的年代呢?由此我越发地对毛主席感到神秘和好奇,他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俘获”几代人心。

后来,我有机会看到《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才对毛主席有了更深层次更全面的了解。

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的战斗经历,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全中国人民的重生,毛主席在半个多世纪充满荆棘的革命道路上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人格魅力。在这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毛主席的一句话是:

你们累了吧,不能累了就不干了,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往前走,决不下山,不走“回头路”。没错,路是人走出来的,如果没有人就没有了路,而且决不能走“回头路”。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不少人走过“回头路”,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记得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比较难的题,我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做的,但是做错了。过了一会,老师又出了同一类型的题给我们做。这时我还是按照自己原来的方法做。

还是错了。后来通过老师的指导后我终于会做了。当知道自己做错事时,就要立即纠正,下一次就不能再做错。

正如毛主席所说,不要走“回头路”,那样会害了自己的。所以看了这部影片,让我感触很深。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片中的许多细节,如毛泽东畅游长江和大海,毛泽东要骑马游昆仑山,毛泽东和基辛格夫妇以纸老虎和身高的主题逗趣,毛与非洲妇女会见时行屈膝礼的幽默场面,出席党代会时目送全体代表离席等细节情景,生动感人地表现了毛泽东的智慧、抱负、激情、幽默与自信,洋溢着鲜活而深刻的人民性。而且他视察工作的时候永远都是面带笑容的,让人感觉到无比的亲切,我感到毛泽东的形象真实又生动地展现在眼前,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说的一句话。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时刻,那个让人激动不已的时刻!

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领导中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未来,带领人民解放新中国,发展工农业。尽管他晚年范了一些错误,但他的成就是不可否认的。毛泽东,一代伟大的领袖。一个走出农村、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好主席,一个坚强的好计划者,为人民和工人阶级争取自由和利益。

他值得我们的尊敬和我爱戴。当看到他以专列作为自己的流动办公室,七十几岁还下基层体恤民情,给自己分配了生产任务时一位七十多岁患有疾病的领导人始终忘不了百姓,病情一好点就要求去看望百姓的生活,我想这样一位领导人是很难用语言去形容的p>

这部电影充满了毛主席思想的光辉,人格的巨大魅力,以及先辈和后人的高尚情操。有一次,会议结束时,毛主席被要求离开。毛主席的脚出了毛病,站不起来。这时,没有人想离开。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

“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使在座的委员们的心里都在流泪……从1953年到1962年,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劝他换件新衣服,他说:“我们国家穷,发的布票少,你不也穿着补丁的衣服吗?

我为什么就不能穿?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

”。毛泽东晚年对人说起过自己的人生志愿,那就是当一个普通教员。他一辈子都没用枪。他只是用笔来对付侵略者和反动派手中的枪。

这一点让我感怀颇深,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在民族危亡时起身革命,遭到反动派屠杀时才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这是被逼出来的,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把自己手中的笔杆子换成枪杆子。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大仁大爱"的境界吧。

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前言中这样说到,“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另一位历史学家也说过:“在历史发生的时候,你站在那个点上是看不清的,时间是试金石。

当你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事情的必然性,合理性,还有它在整个事件中所起的作用”。我认为毛主席的智慧在于他能够触摸时代脉搏,在动荡时代为中国指明方向。当大多数人看不清的时候,他能看清楚,带领人们为之奋斗。

他以其卓绝的才华,高瞻远瞩的目光,使纷飞的战火熄灭、使旧社会灭亡,使和平时代诞生、使新中国建立。他不畏艰险来到战场,面对危机不乱,拿着一支笔,果断指挥千军万马、战略家。总揽全局,作出了“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赢的了农民,谁就回赢得全中国”的英明决断。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主席的这首在中学时被我们反复背诵熟记于心的诗词中所显露的强大气场是他作为一代领袖的魄力,而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大家。

他不仅是领导,而且是我们的亲戚。他是同时代的伟人。他渊博的才智和学识与他年轻时的刻苦学习密不可分。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比以前好了,所以我们要加倍努力,把握每一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利用伟大的时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正如一首诗所说:一寸光阴,一寸黄金,一寸黄金是很难买到和节省时间的。

我们要真这宝贵的时间,不能虚度光阴。因为时间就像汩汩流淌的河水,是可以流出去却无法流回来的,人在青少年时期大脑最活跃,不论学什么,记得都特别快,而过了这个时期,就恰恰相反,不管怎么努力都比较难赶上去,所以我们应该趁现在加倍努力,只有学得很扎实,将来才可以像毛主席一样为祖国献出自己应尽的力量,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5

再次走进毛泽东

那部影片里有许多让我印象很深的画面,其中有毛泽东祭拜父母、畅游长江与大海、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的简朴生活、毛泽东给刘少奇点烟、毛泽东要骑马游昆仑山、毛泽东和基辛格夫妇逗趣、毛泽东与非洲妇女代表团会见的幽默场面、毛泽东出席党的代表大会时因腿疾目送全体代表离场等大量的珍贵镜头和生动细节,抒写了毛泽东的真性情、毛泽东的中国心、毛泽东的大智慧。

毛泽东的一生不仅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大本大源"。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之后,这一特点和思想来源得到了升华和充分发展。

他不满足于实事求事地解决问题,而是试图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普遍规律和基本方法,在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书中对理论问题的叙述和分析,由于紧扣住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显得既深刻又生动,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重要侧面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毛泽东对待人的生老病死是非常看得开的。闲暇时他同身边工作人员聊天说:“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

”他还嘱咐说:“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正如你所说,今天的会议是一次胜利的会议。毛泽东死了。让我们庆祝辩证法的胜利。

如果人不死,从孔子到现在,地球将无法容纳、新陈代谢。”

有一次,会议结束时,毛主席被要求离开。毛主席的脚出了毛病,站不起来。这时,没有人想离开。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

”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使在座的委员们的心里都在流泪……

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劝他换件新衣服,他说:“我们国家穷,发的布票少,你不也穿着补丁的衣服吗?我为什么就不能穿?

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其中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

这样的情景实在太多了,举不胜举。例如毛泽东祭拜父母、毛泽东畅游长江与大海、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白了头发、毛泽东给刘少奇点烟、毛泽东要骑马游昆仑山、毛泽东和基辛格夫妇逗趣、毛泽东与非洲妇女代表团会见的幽默场面不过仅仅从这几个镜头就可以看出,我们伟大的毛主席的真性情、毛主席的中国心、毛主席的大智慧。

1喜欢挑战的一生。毛泽东一生都在挑战自然、挑战对手、挑战社会、挑战世界。越是面临挑战,就越是冷静。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段脍炙人口的名句,就是他人生的写照。

2不循常规的性格。“有虎气也有猴气”,这是毛泽东对自己性格的评价。前者表现为权威、霸气、豪放、严厉、庄重,后者表现为即兴随意,浪漫洒脱,不拘成规,灵活多变。

正是因为他的性格,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如横渡赤水、迁往陕北、挺进大别山等

3重情重义的品行。毛泽东那块在重庆谈判时郭沫若送的一直戴到去世的手表,那首祭奠爱妻的《蝶恋花》词,那封致恩师徐特立的信,以及他那赶赴陈毅追悼会的匆匆身影,听到百姓受灾时流下的热泪,与斯诺和胡志明等国际友人真诚的交往……都记载着一位伟大而普通的领袖的喜怒哀乐、情深义长。

4文采纵横的才气。“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

”毛泽东一生与书卷为伴——毛主席幼年时期就在先生的引导下,开始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坚持看书学习,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他的诗书见解独到,他的字迹纵逸豪放,他的语言生动形象,他的讲话妙趣横生……

5旷达生死的精神。对于生老病死,毛泽东以一个唯物主义者的姿态旷达地对待它,“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我在世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

你对鱼说:鱼,毛泽东来补偿你了。他在有生之年吃了你。现在你吃了他。你吃脂肪是为了服务人民。这叫物质不灭定律。

”毛主席曾宣称自己是:“有个性、有猴性、有虎性。”影片中毛主席的率真、无畏不正和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吗?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平凡的名字,我们将永远记住他!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6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元帅。”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毛主席一直是我们心中的伟人。他耀眼的光环挡住了我们的视线,灼伤了我们的眼睛。

我们甚至会将他像神一样的崇拜。但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却无疑给了我一次细细品茗伟人之首先作为“人”的真实与感动。它不仅浑洒出伟大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

它用珍贵的镜头再现伟人的真情,用平凡的视角塑造毛泽东,让我作为观众,把对主席的仰慕变成对真实可信形象的崇敬。它描述了毛泽东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的生活经历,铺陈其在工作生活中可亲可爱的细节,将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主席呈现在了我眼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使我们切实认识了一个多角度的主席

片子一开始就出现了毛主席老年的画面,那般的头发斑白,步履蹒跚,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交谈时无力地倚靠着沙发,当时我感到无奈。我叹息着岁月无情不饶人,一生为国为民的他—一代天骄,曾经叱咤风云的他老去了!英雄垂暮,风华不再,总是让人感到格外惋惜吧。

可他说话却仍然语惊四座。一句“我长着一张大中华的脸”既体现了他一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也体现了他的豁达乐观。

他的感情也和常人一样。他的故乡是湖南韶山,对于故居他满是怀念。1959年回韶山时,他写道“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展现出了他对故乡深深地怀念。

他有登山的爱好,更有“往前走,绝不下山,不走回头路的个性”。当地村民给他做了一根拐杖,他把它当作宝贝。当有人提出要和他交换拐杖时,他礼貌地拒绝了,表示对人民的尊重。

正如毛主席曾宣称自己是:“有个性、有猴性、有虎性。”影片中毛主席的率真、无畏让我们印象深刻。

率真:他不仅是一位威严的领袖,还是一位坦率而可爱的长者,与我们的爷爷没什么不同:游泳之后光着膀子同群众见面,吃饭的时候也会“咂吧”嘴,给客人让烟、布菜,累了也会坐到土坎和铁轨上;无畏:

他不畏国民党,敢说“两个太阳”,不畏苏联,主权问题决不让步;不畏美国,“papertiger”既幽默又一语中的。一个连“咋不劈死毛泽东”都不放在心上的领袖,此等博大的胸怀古往今来又有哪位领导者能相提并论?听到农民吃苦就流泪,他又是何等的善良?

真实的情况是不论在解放前还是建国后,毛主席都是一位廉洁朴素,关心民众疾苦的人民公仆。

毛主席自少年便热爱读书,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励志诗句。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从经、史、子、集、到稗宫野史、笔记小说,他几乎无所不读,他这种孜孜不倦的求知欲,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在看到“他逝世前一天晚,手里还在拿着党刊阅读时”,我不禁泪下,对这位领袖,肃然起敬。

正是读书才让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有了后来的功绩。

《走近毛泽东》向我们展示了毛泽东不是神,他是人,是个普通人。他的成就令人惊叹的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如何学习、生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正如他对青少年所说: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很好,所以我们应该加倍努力,把握每一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利用好时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趁现在加倍努力,只有学得很扎实,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献出自己应尽的力量,这样祖国就能更加昌盛。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7

走进毛泽东》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元帅。”他就是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富强的毛泽东。

关于毛泽东的故事说不完道不尽,然而在**了《走进毛泽东》这个影片后我对毛主席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层,我想他对我是我影响的,至少在学***神上有积极的影响。

一是毛泽东对书籍的热爱和读书的好习惯。毛泽东八岁启蒙,对《四书》、《五经》不大感兴趣,反倒对当时比较进步的古典**颇感兴趣,表现出他与时俱进的思想。热爱阅读的他,床边床上放满了书,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阅读。

他说“不读书,不看报的领导就不是好领导。”再看看我们,一天到晚不知道在忙什么,是忙着写作业还是忙着应付各种考试?不管我们有什么理由,我们比毛主席还忙吗?

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知识,丰富我们的知识,改善我们的情绪。毛主席对读书的热爱和持之以恒的态度,确是值得学习。

二是他敢于超越,有眼观全局运、筹帷幄的战略胸怀。18岁时他读到一本十几年前出版的叫《盛世危言》的书,他开始知道一些发生在山外的当今中国的大事,感到中国不能守着老样子不变了。毛泽东也不愿再守着老样子不变了。

他今年18岁,足迹仅限于韶山冲和唐家沱。于是毛泽东决定离开封闭的韶山,离湘乡县东山学校50英里。临走前,他写了一首诗,每天都要读: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做事情有自己的想法,考虑问题不片面化,常常把问题的根本分析得很透彻,不片面看重眼前的利益而更重视局势的发展和整体的利益和计划。大局观是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的重要思想。毛泽东认为战略决策者或指导者要有统揽全局的意识,要具有区分和辨别与某一特定全局相联结的所有局部的意识,以及把握和驾驭全局,使全局和主要局部的发展朝着扩大我方优势方向发展的能力。

在实践中,毛泽东提倡学习“弹钢琴”,这是处理全局和局部关系的领导决策的重要艺术。这也是他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

三是他不求名利,不当元帅。有人问起:“主席不想当元帅吗?

”毛泽东的回答很干脆“帅、将、校统统不要。”他只是无私的奉献自己的一生,为了就是解决新中国。他的许多直系亲属也死于革命。

现在社会只奉献不求回报的人又有多少呢?就是他的这样一种精神,让中国得到了解放,得到了发展。

当这位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神明,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而他伟大的人格魅力却可以穿时空,在我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想念和崇敬。

相信他的精神会激励新一代中国青年继续为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我也希望我能崇拜他,同时脚踏实地,拾起我的青春梦想,扬帆远航。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8

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6周年,刚刚看完电影记录片《走近毛泽东》,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这篇观后感。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我们对于这个伟人的一生是极其的熟悉,他是老一辈最敬仰最崇敬的人,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来说又不是那么了解,对其生平不是了解得那么透彻。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年轻一辈又加深对毛泽东的了解,了解其生平与影响,经历的磨难与获得的荣耀赢得的成功。《走近毛泽东》讲述了毛泽东从出生到死去,是如何从一个从一个农村的学子走出大山登上历史的舞台,他的生命中的有着许许多多重要的人生经历,他的到来,对当时中国甚至世界所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和贡献……

影片讲述了毛泽东的少年、青年、中年、壮年和晚年五个时期的生活,不仅对历史中的毛泽东是如何在战场上,在指挥室里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影片还在许多地方描述毛泽东的日常生活,十分注重对其小事和细节上的刻画。例如,影片描述了毛泽东是如何考入师范学校和通过其他学校考试所取得了优异成绩;描述毛泽东是如何拒绝外国友人与其交换那一根他每次登山都随身带着的竹棍;描述其是如何回答记者采访和接见外国政要之间的谈话,等等。这些事例都反映了毛泽东严肃、朴实、幽默、随和的人生智慧、智慧和智慧。

毛泽东是怎么样对待生与死的态度的呢?影片是这样拍摄的:把毛泽东与人民交流相处,学***意见的时刻,甚至是深入群众当中,广泛调研讨论百姓对生死及交代后事的态度等,刻画出毛泽东所体现出的唯物主义的思想以及以百姓为基础的革命方针。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而且是自己的伟大诗人。两种身份相互重叠,两种气质相互渗透,使他的诗歌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大美形象,孤独地站在山顶上。影片在描述毛泽东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时,大量的展现了毛泽东的一些著名诗词,并且通过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世人评价,侧面烘托出毛泽东诗词文学艺术之高超以及其本人的雄才大略。

其诗歌特点一是豪迈气派。自信乐观的英雄主义和英雄主义,以及同情心。毛泽东虽然是一个在政治、军事舞台上独占鳌头的巨人,但他仍然没有忘记人民的苦难、国家的毁灭和拯救中华民族的责任。

有一种思念,在历史之后更加醇厚;有一种记忆,在时代的风雨中历久弥新。从毛泽东小时候上私塾时对教书先生管教的反抗,到后来在新中国刚刚诞生不到一年的时候毅然决定宣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勇气;从对革命形势的模糊到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时在确立马克思信仰;从无到有,毛泽东付出了他一生的时光,他这样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他毕生的追求。让我们再次缅怀毛泽东。他的名字,他的思想和他的风格将永远激励我们继续前进!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9

但由于这类电影本身的厚重感,历史感太强,怕物化的我们这一代亵渎了历经沧桑、饱含革命伟人血泪的革命精神。就读与伟人母校的我,在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在**《走近毛泽东》之后,自己的认识也得到升华。

第一次意义上接触关于毛泽东的影视作品是《恰同学少年》,但是在念中学的我将其定义为红色青春励志教育片,也正是这种感情,我成了恰剧的忠实粉丝,剧中的每一个任务形象,性格特征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经历,我都非常熟悉。特别是毛泽东,国家的英雄,新中国的奠基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文学家。他是中国人民心中的太阳,永远的巨人。

对于那些被从旧社会拯救出来的人来说,他是创造所有光明美丽的神的神。在当代中国人心中,他也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不会忘记那句话:翻身,不要忘记毛主席,致富,不要忘记邓小平。

它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努力接受先进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中国社会不断地追求和实践共产主义。从湖南韶山的毛家冲走出的少年到汉口“八七会议”上那位说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长衫青年,从秋收起义中那位谨慎敢为的领头人到延安窑洞里运筹帷幄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大胆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大胆行动“枪杆子里出政权”、他努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这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他努力实践中国共产党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和最高目标。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他喜欢游泳,想欣赏世界上的河流。他热爱祖国的山川,想探索黄河河长江。

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革命武装处于绝境时,总是冷静地判断形势,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在长征中,革命力量被削弱,但他从未放弃,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世界上一次重要而独特的战略转移。

在陕北干旱缺水地区,他仍然乐观地提出自给自足,最终实现了南泥湾的奇迹。在革命胜利后面对一片烂摊子时,在失去了苏联老大哥的支持时,在面对战后帝国主义的压迫时,他总是饱满,精神充满斗志地工作,终于使新中国自己摸索着获得了社会主义的胜利。这种不屈不挠的必胜信念感染了后代。

不同与其他的历史教育影片,《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的创作者用平民化、生活化的视角展现了毛泽东的人性、个性和革命意志。简化了一些过去人所共知的大场面、大事件,而是从“情”的角度,突出一个“情”字。这个“情”字即是领袖对人民的情,也是人民对领袖的情。

影片中运用的细节都非常具有冲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毛主席使用了多年的竹杖、毛主席的文房四宝、毛主席和亚非拉朋友们的关系、毛主席和人民的关系、毛主席的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等等。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镜头,展示了毛泽东的非传统品格、文学才华和性挑战。给我感受最深的细节是影片中毛泽东给别人让烟点烟,为了避免群众围观而不得不戴上大口罩等许多生平资料镜头,给人以一个宽广、丰富的视角以了解伟人的至性真情,自信风趣的人格魅力。

纪录片中最感人的一幕是,外宾来华访问时,毛主席亲切地于他们交谈,为他们包烟,帮他们端菜,陪着不喜欢喝酒的人。外宾走后,他一路走到门口,看着他们的车离开,一直站着挥手告别。

一位国家领导人能做到这样,真的太难得。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国人评论:中国两位领***大的不同是,蒋介石有宽敞豪华铺着红地毯的**府,而毛泽东只有在贫穷的西柏坡,用简陋的农舍当司令部;蒋介石可以乘坐高级直升飞机亲临各战场,而毛泽东只能用手写下电报机内容发布命令。

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和震撼,并不是来自传统电影中已经司空见惯的大场景和大背景,而是来自**中展现伟人日常生活的小画面。比如,该片中,主席在长江中畅游的情景,骑马游昆仑山的场景,还有主席挥拳打沙包及向非洲女客人行屈膝礼的画面,这些都向人们展示了伟人生活中鲜为人知的颇有情趣的一面。在硝烟和枪声的背后,还有更大的真相:

“伟人”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神”。因此,了解伟人也首先应该从“作为人”这个基本特性入手,这样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更有真实感,更能打动观众的心,更能让人接受。 此外,影片还披露了主席在听到洪区灾民与蛇争树而被毒蛇咬死而痛哭,以及在听到战胜血吸虫病的喜讯之后高兴的半夜起来写诗的细节,这一哭一笑的鲜明对比,更是展示了主席重情重义、关心人民生命感全的真实写照。

各种这样朴素自然的画面,使伟人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人性化。

看完**后,我们从过去仰视这位伟人变成了平视这位伟人,但却因平视而看到了他的内心,更体会了他的伟大与不凡。特别是在这四句令人难忘的结语之后,在灿烂的灯光下,人们看到,毛泽东虽然走了,但他的目标和理想正在一代一代地实现。我也为有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校友而自豪。

我们相信,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就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太阳!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0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湖南口音的天安门宣布新中国成立时,我想当时人们的心情是激动和澎湃的。中国人民终于等到了那一天,此后的日子开始好转。视频记录不但是回忆,而且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

以新世纪的目光来审视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作为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抓住每一分钟。时间在推移,环境在改善,科技在发展。

所以我们更应当“崇尚科学,抵制迷信”,努力学好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把自己培养成新世纪的四有新人,为祖国、为社会尽职尽责,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学习了毛泽东之后,我们又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毛泽东。“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了中华人名共和国,自己却不当大元帅。他是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人物,他是全中国的恩人。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1

影片中还有一些小细节,如:毛泽东给李少奇点烟、70多岁的毛泽东骑马欲游昆仑山、毛泽东逗趣来访的基辛格夫妇等,都是我从前从未听过的,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平易近人毛主席。

进入晚年的毛泽东,对于人的生老病死是非常旷达的。闲暇时他同身边工作人员聊天说:“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

”他还嘱咐说:“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正如你所说,今天的会议是一次胜利的会议。毛泽东死了。让我们庆祝辩证法的胜利。

如果人不死,从孔子到现在,地球将无法容纳、新陈代谢。” 毛泽东还形象地解释了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他曾经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活着的时候吃鱼比较多,我死后就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

你对鱼说:鱼,毛泽东来补偿你了。他在有生之年吃了你。现在你吃了他。你吃脂肪是为了服务人民。这叫物质不灭定律。

这些,都是一个伟人的另一面。影片从细节入手,以平实的叙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和蔼可亲的伟人毛泽东的形象。告诉了我们:

“伟人”,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他们作为人类也有一些有趣的一面,离我们不远。这个毛泽东,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一座丰碑,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民的儿子”。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片中多处表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智慧。毛泽东强调走群众路线,因此他第一个喊出了“人民万岁”,以“为人民服务”作为他本人乃至全党的行动宗旨,他也因此会对不能接触人民群众,调查时要戴口罩表现出无奈和孤独,他也才会作出“水中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的生动比喻。毛泽东强调独立自主,因此在“一边倒”时期对苏联的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果然拒绝。

影片中的种种情景,无不让我触动。我不仅了解了一个伟人的一生和艰苦卓绝的革命道路,电影也让我不再盲目仰望毛主席,而是开始学会平等地看待他,看到了他内心的伟大和非凡。

在政治上,他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领导,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解决前进道路上面对的一个又一个重大问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坚持州自己的路没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想理论遗产。

在军事上,毛泽东关于当代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始终指导着我们。其中包括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总原则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文化上,毛泽东的书法史是一朵奇葩,可以传承几千年。在诗词方面,著名诗人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尚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时间、人格和个性。

”数次回到家乡,跪拜父母,探望乡亲,他只是一个人民养育了的好儿子;接见外宾,风趣幽默,对待部下,关爱有加,他则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者;关键时刻,冷静果断,决战千里,运筹帷幄,他却又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亲送自己的孩子为人民冲锋陷阵,流血牺牲,他又是那样的大公无私,令人仰望。

毛泽东,这个伟人,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用实践向我们诠释了一代天骄的骄傲和非凡。任何赞美都不是赞美。毛主席永远活在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心中!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2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青年的毛泽东以此明鸿鹄之志,吟鲲鹏之情。书生意气,风华正茂。他立奇志,行奇事,交奇友。他特立独行,他锐意革新,他不甘平庸。他以一个年轻人独有的热情和信念去奋斗,去拼搏,去改变这落后的旧中国。他要的,是一个独立,富强,民主,和平的新中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壮年的毛泽东,这个慨然昂扬的男子,助中国共产党以薄弱的星星之火成不可遏制的燎原之势,领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导中华民族重新屹立,将“东亚病夫”的帽子摘下,狠狠地摔在帝国主义列强的脸上。

可岁月的风刀霜刻,年代的变化沧桑已使曾经的风华正茂,意气正盛的青衫少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戎装盛年变得苍老龙钟。只是,那一身英雄气概,三分首长风范,却丝毫未减。

岁月,可以在墙头上剥落曾经的繁盛豪华,也可以在人面上刻录如今的沟壑纵横,亦可以在石板上回荡千年的期望等待。只是,有些人,有些事,任是岁月也无法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去,从历史的变迁中抹去。有些情结,有些气概,亦是无法轻易随风而散,不会就像风前絮般,欢也零星,悲也零星,它会如陈年的女儿佳酿般,历久弥香。

滚滚长江的东逝水,浪花淘尽了几多英雄。多少风云惨淡湮没在历史长流中,单留下永不掉落的浪花演绎着快意恩仇,永不停息的江涛吟唱着成王败寇。只是,青山依旧在,夕阳也红了又红。白发渔樵,秋月春风,浊酒一壶,管他浪迹几何,我只要契阔谈宴,对酒当歌。

自古不乏壮志凌云几分愁,高堂明镜悲白发。烈士暮年,壮心虽不老,但已力不从心。岁月沉默,夕阳不走。昔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今日刀钝刃乏,发华鬓白。不过,纵流光容易把人抛又何如,起码,曾经,我黄沙百战穿金甲;起码,曾经,我有翠袖殷勤把酒呷。风沙侵蚀的是我行将就木的身体,却触不到我慨然铿锵的不灭豪气。浪花淘走的是我琐碎落魄的一生,却卷不掉我为苍生拔过的剑,受过的伤,流过的血。

侠骨雄心,笑看坚铠丛中逬万矢;孤怀统揽,曾经沧海慨平生。是非成败,且留后人去评判笑谈。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3

作为个人来讲,感性认知上,我们可以推崇领袖,伟人,但作为一国的公民来讲,面对过去的人民公仆,我们必须用理性的态度来看待他的政治生涯,以及政治成果,应该用无限挑剔的目光来审视他的施政方针!如若不是此种理性态度面对自己的公仆,那五千年前孔老夫子所推崇的周礼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没有在“五四运动”中得到完全的革除!

可惜的是即使在当代社会,我们中的许多人依然没有身为主人翁的政治觉悟,依旧通过颂扬某个人的功德来证明自己是鲁迅笔下的奴才!还乐在其中的不能自已!

影片中,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说:“要人们去克服三千年迷信皇帝的传统习惯是很困难的习惯,所谓四个伟大,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teacher这个词,就是教员!”37年过去,如今,许多人却依旧对毛泽东“伟大伟大”的称呼着,殊不知,在浸淫马列唯物主义一生的毛泽东看来,这准是贻笑大方的事情!

在**《走近毛泽东》之前,有幸**了斯皮尔伯格的传记大片《林肯》,其林肯的扮演者丹尼尔.戴.路易斯更是凭借此片中的传神演绎摘得了第85届金像奖的影帝桂冠!

两相比较,会发现,《走近毛泽东》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是一部合格的传记片,整个影片充满了导演的强烈个人主观意识,表现很明显的就是运用“有人说”的方式发表对毛泽东某一行为的评价!导演生生把一部100分钟的电影变成了一部纪念和赞扬毛泽东的艺术电影!纵使整部影片95%左右都是过去的影像资料(除去开头和结尾的改革开放后城市面貌的影像,顺便说一句,影片开头结尾选用这样的画面个人认为不合时宜,要知道这些变化都是曾经三次被打倒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带来的!

)正如开篇所说,如若作为个人来讲,在人生路上找一个偶像作为自己拼搏的目标,无可非议,正如导演想要表达的那样,毛泽东是一个成功的奋斗者,他少有壮志,并为此离家求学,留给父亲的是那首至今读来豪气迎面的言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他不只有豪志,更有执行力!

二十八画生的“立奇志,交奇友,读起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对于正处大好青春的我们来说,是十分值得学习鉴戒的!

但作为一国的公民来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讲,面对毛泽东的政治生涯,也许,邓小平对他的那句评价最为客观:“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 ”“三七开”的毛泽东留给我们太多的政治遗产:

毛泽东十分重视民生,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他说: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毛泽东对腐败的毫不留情,成为他被当代中国人怀念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政策上犯了许多错误,导致许多无辜的人为他的错误付出代价!这也是因为我们的制督权利过于集中,我们没有很好地行驶宪法赋予的监督权!

毛泽东生平的传奇让后人感触颇深,特别是他晚年的错误在新时期不断警示我们。权力越大,滥用权力就越危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丘吉尔虽然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却在选举中失利。在我看来,这是最好的结果!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克顿说:“权利是会腐蚀人的,绝对的权利就会造成绝对的腐蚀!”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4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p>

前不久,毛概老师给我们看了影片《走近毛泽东》,看完之后,我颇有感触。这部影片用了短短90分钟的时间,将毛泽东伟大而又平凡的一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部电影也是毛泽东作位伟人和普通人的代表。

影片以毛泽东一生的点滴,展现了他追求革命真理的性格、人格魅力和人生历程。影片中有三个片段十分吸引我。

1973年基辛格访华时,毛泽东会见了他。突然基辛格问道:“我听说阁下正在学习英语。”。主席听后立即风趣地说,是呀,只会几个单词,比如“*****tiger”(纸老虎)之类,引得众人开怀大笑,其实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用*****tiger来形容国民党反动派,后来又用来指帝国主义。这一段不仅体现了毛泽东的幽默性格,也体现了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的充分展示。

片段二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下山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对随从的**们说:

“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继续前行。在革命道路上的毛泽东亦是如此,他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致力于为中国人民开辟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他的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和勇敢的精神最终成就了他的伟大人生。

第三节毛泽东喜欢游泳,想欣赏世界的河流。1954年夏天,毛泽东在北戴河游泳时遇到了大风。他不仅迎浪畅游,还对人说:

“七级台风,我在北戴河的大海里游泳很舒服。”他诗兴大发,在《浪淘沙-北戴河》词中写道:“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毛泽东这种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尽管晚年犯了大错,但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他是新中国最伟大的奠基人,对他的评价应该是辩证的。我记得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却不当大元帅。他就是毛泽东!”这的确是对毛泽东最精辟的概括。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5

我看了这一系列关于毛泽东的故事,他的“做事果断,善于分析,目光长远,用兵如神”使我一直不能忘怀。想想自己,真是感到惭愧。

毛泽东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他喜欢看书直到死。毛泽东幼年时期就在先生的引导下,开始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泽东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生病时,他坚持读书、学习,真的时活到老学到老。可见毛泽东有多么坚忍不拔!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他拥有渊博的才学,这与他青年时期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热爱阅读的他,床边床上放满了书,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阅读。他说“不读书,不看报的领导就不是好领导。

”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读书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习的。如今我们的学习条件已经很好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把握哈每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利用现在的大好光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正像一首诗词那样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存光阴。

我们要真这宝贵的时间,不能虚度光阴。因为时间就像流动的水,可以流出但不能倒流。我们应该趁现在加倍努力。只有学得很好,才能像毛泽东一样,将来为祖国付出应有的力量,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汇集


观看完的以后,你会被作品描绘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写观后感,“观”是基础,“感”是重点,您对于作品名的观后感有哪些自己的看法?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提供了以下可能有用的“走近毛泽东观后感”,我们提供的建议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1】

前几天上历史课时历史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描写毛泽东的影片——《走近毛泽东》。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毛泽东主席这不平凡一生,他为了救百姓于水火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祖国的统一,他不惜牺牲自己一生的宝贵时光,带领着我们中华民族在革命道路奋勇前行,克服千难万险,最终成立了新中国,让人民成为了国家主人。

少年时期的毛泽东给我的印象就是有些叛逆却刻苦学习的有志之士.八岁进私塾,他并不认真听先生讲那些他认为无聊的四书五经,却偏爱读那些所谓的“禁书”《水浒传》、《盛世危言》之类的书,实在让人琢磨不透。13岁停学时,毛泽东白天工作,晚上自学。他每天只睡几个小时。读书真使他着迷。

十七岁的他便离开了家乡,以一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呐喊出心中之志。再反观如今的小孩,一些家庭的小孩抱着一个大ipad随意放纵玩乐,荒废了学业。难道哪一些家长不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他们的教育的方法吗p>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只身来到师范大学,当我看到他当时的人生志愿是“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时,我感叹道他是多么的与众不同。更让我惊奇地是毛主席在刻苦的学习之外还用那些特殊的方式来锻炼身体,在寒冬季节用学校水井的冷水擦身,在滂沱大雨的野外奔跑,去滔滔的江水中游泳搏击风浪。这些运动对于现代我们这温室花朵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也正是因为毛主席的行为之奇、胆识之奇和志向之奇,他的身边逐渐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的朋友,也才成立了一个人才汇集的新民学会社团,正是从这个社团里面出来了不少有名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看到这里更让当代的我们对此有些深感惭愧,我们有着比他们好千倍万倍的学习条件,然而我们有的人并没有好好利用现有的好条件,只是在空闲时间拘泥于寝室玩手机打游戏,整天游手好闲,浪费大把的青春好时光。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努力,把握每一分每秒,合理设定目标,珍惜伟大的梦想,利用好时机,学习我们应该学习的一切,努力使一切更加完美。

战争时期的毛泽东更是让我敬佩不已,他用他特有的聪明才智和他那犀利的笔杆子,依靠着最广大的劳动人民,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走过了草地,爬过了雪山,击退了不可一世的大日本帝国,战胜了国民党蒋介石的有精良武器装备的800万军队,成立了新中国。

作为一个革命家,他在战场上指挥着成千上万的军队,但他从来没有开枪,这实难以置信的。似乎他对战争形势了如指掌,总能在重大关头想出应对严峻挑战的绝招,这是出人意料的。比如著名的四渡赤水、迁陕北、挺进大别山等,都使成千上万的红军从似乎同中看到了希望,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当影片放到震惊中外三大战役,我当时更是惊讶到毛泽东是有多么强的指挥能力,他只是在一个叫西柏坡的农家小院用一根白发、一杆毛笔和一百九十多封作战电报就使国民党一百多万在其谈笑间灰飞烟灭,赢取了三大战役的胜利。

这也怪不得人们在总结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时感叹道:战争指挥艺术的高下关键是看指挥员有没有眼观全局运筹帷幄的战略胸怀。这些都不禁让我们感叹道毛泽东这种做事果断,善于分析,目光长远,用兵如神优点。

想到这里不自觉的感到惭愧,自己平时做事拖拖拉拉,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事,而丝毫不顾及以后的发展。在我们这个时代,难道我们不缺少能够洞察全局、胸有成竹的精英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许我们大家都认为老毛主席下半辈子应该在安乐度过,但结果恰恰相反,他不仅没有做到,反而更加忧国忧民,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当我看到毛主席毅然决然不要元帅称号,不穿那一套已经为他量身定做好的元帅军服时,他是多么的伟大,一个国家的主席、一个伟大的军事领袖居然一点也不在乎荣誉,这对今天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让人根本无法去拒绝的诱惑,可就是毛主席做到了,什么都不要。

毛主席勤俭节约的好品质更是令人赞叹,从1953年1962年,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劝他换件新衣服,但毛主席却说:“我们的国家穷,发的布票少,你不也穿着补丁的衣服吗?我为什么就不能穿, 因为我是主席?

我看还是应该节约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其中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胸前,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七十三个补丁。而我们现在衣服有补丁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我们生活在这么好条件的社会 , 有些人却不知足一味的铺张浪费, 不珍惜惜眼前的大好河山 , 为此我们不应该好好的反思过去,努力去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 实施可持续发展政策 , 去使我们的未来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毛主席不是天生就有这样的才干,这与他平时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他说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 “ 我每天都有读不完的书 , 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在辛勤工作之余 , 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 , 作诗赋词等 。

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坚持看书学习 ,真正地做到活到老 , 学到老他的诗书见解独到 , 他的字迹纵逸豪放他的语言生动形象 , 他的讲话妙趣横生……。有谁曾读过那一本繁杂冗长的二十四史 ,对于当代读过的学生那是微乎其微 ,但毛主席在晚年时期仍然空闲不下来,那部浩瀚的二十四史被他读了一遍又一遍,并且在上面做了许多重要的见解 。 那部二十四史也就自然而然成为我国的文化瑰宝 ,更是被作为礼物送给了哈佛大学 , 一部复印版的二十四史更是卖到了十六万高的价格 , 这是我们亿万中华儿女的骄傲,为此我们感到自豪。

晚年的毛泽东最让我敬佩的就是他那旷达生死的精神。对于生老病死,毛泽东以一个唯物主义者的姿态旷达地对待它,他曾这样说:“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我在世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

你对鱼说:鱼,毛泽东来补偿你了。他在有生之年吃了你。现在你吃了他。你吃脂肪是为了服务人民。这叫物质不灭定律。

”这句话看似幽默,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看淡生死,新陈代谢乃是正常规律。人总是要死的,这确实是不变的真理,但有的人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主席的死就是对重于泰山的最好诠释。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向毛泽东一样对人的生老病死不表现任何悲哀与不舍,还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恐怕找不出几人吧。

看完这部影片实在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上一个层次了解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从内心敬佩他,他是一个多么伟大而又平凡的人。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希望,新世纪的接班人,应该以新世纪的眼光去看待整个世界,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美好环境和条件,去更加努力的发奋学习,把握好大好青春的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合理的规划我们美好的人生,学好各方面知识。更要把毛主席作为我们的学习榜样,努力的向他看齐,全面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去做一个新世纪合格的接班人,践行好我们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更要为祖国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维护祖国的尊严与统一,争取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2】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

他是战士,又是统帅;

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从未开过一枪。

他缔造任命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讲述了毛泽东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泽东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影片充满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巨大的人格魅力,以及过去和未来的高尚情操。

毛泽东喜欢游泳,而对于人生来说何尝不是在大江大河里逆流呢?只有不断的向前才能冲破逆境;更有无畏的精神才能、也才敢迎着重重困难前进;毛泽东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精神:“务实”。

这在他的军事战略上尤为体现;无论是在抗日战争中主张的以游击战为主导的军事战略上认识到自己的实力的薄弱,来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备厚积薄发,一举把敌人打倒;还是在之后的跟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较量上气势磅礴的大手笔。

毛泽东是一位善于创做豪放诗的诗人。他的思维放诗具有广阔天空的浪漫特征。他一旦有了相当的实力,就可以轻易地让思想自由驰骋,这反映在国民党后期辽沈、淮海、平津三次战役中。我还记得,三大战役胜利后,毛泽东的卫兵发现他头上有一头白发,就把它拔了出来,毛泽东拿在手里说:

“打了三场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毛泽东给今天的中国人留下了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有着重要工业基础和强大军事力量,因而具有相当国际地位的现代中国;但他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整套僵化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留下了许多因这套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及其由此产生的政治运动,或因传统断裂而形成的后遗症。当然,今天我们要了解毛泽东是如何通过五关,切断六位将军的。我们也要明白,像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会有走过麦城这样严重的历史悲剧。注意到毛泽东早年的成功和后来的错误,我不禁想:

一个人在困境的时候总会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因为知道自己的渺小和柔弱,不容许犯任何错误;因为犯任何错误都会使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是,当一个成功后就很可能得意忘形,听不进他人对自己错误的直言;没有那种小心翼翼我们就很容易犯错,而且当我们自己足够强大后别人对我们所犯的错误也不敢提出,生怕被打倒;而当真有人说出我们的错误的时候,我们也很有可能刚愎自用。

毛泽东在新中国建国后,这种情况尤为体现。彭德怀公开写信给毛泽东说,他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他被毛泽东打成右倾机会主义者。即使像王稼祥等人一样,按照党的组织原则,机智地提出不同于毛泽东既定政策的政策,毛泽东也会不留情面地站出来批评罢免。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战争时期的“群言堂”变成了“一言堂”,使本来可能避免的问题和错误不仅不可避免,而且会愈演愈烈,乃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

毛泽东虽然犯了错误,但他在我们心中仍然伟大,因为他在我们的土地上插上了五星红旗,使数以百万己的中国人站起来,成为自己的主人。毛泽东一生热爱红色。红色也是那一代人的象征,也是新中国的象征。正如电影结尾所说:

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他最大的创造,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他最艰辛的探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他最伟大的做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他是一个时代甚至一个国家的象征。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3】

 看完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伟大的形象又变得那么可亲可爱。

毛泽东也是人,普通人,一位可爱喜欢跟老百姓混在一起谈笑风生的老人。只是时势造英雄,民族的屈辱,民族的衰亡,需要一位领袖,一位统帅一位舵手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毛泽东要“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作一个奇男子”;他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和自信;他勇于挑战,有挑战自然,挑战对手,挑战社会,挑战世界的雄心和壮志;他有阅万卷书,读百家言,融会贯通的智慧和远见;他又有“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乐观和豁达;正是有这样的豪情万丈和激志自信,是毛泽东适应了时势的要求,让他用笔杆子赶走了小日本,击败了反动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而毛泽东自己也成为了人民心中的神和永远的向导。

纪录片开题一段话: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却不当大元帅。他就是毛泽东。寥寥几十字,道出了毛泽东的辉煌功绩和做人的谦逊。其实褪去毛泽东的光坏,他就是一位仁义、智慧、慈爱、风趣,喜读书爱写作的平常老人。这就是现在又看毛泽东我的看法,对他本人又有了深一层本质上的了解。

毛泽东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带兵打仗,他的志向是做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用笔写尽天下文章,做一位诗人文学家,从来不想与人打仗,更何况是枪林弹雨的战争呢?一次记者问答的媒体采访会上,一位刁钻的记者问毛泽东为什么会想到去打仗夺权,毛泽东的回答仅有四个字:逼上梁山。是的,不是因为老蒋欺压太甚,不是因为无可选择,谁会愿意去打仗呢!这也是毛泽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可见毛泽东是一位有仁义爱的人,不得已时才会选择极端手段。

步入晚年后,毛泽东越发地回忆起自己当年的志向,越发地表现出自己平和幽默的一面。毛泽东喜爱青年,面对在苏联的中国留学生,他表现出了激励育人的一面:“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战争结束了,毛泽东也想回归自然,率真直爽让他的眼角里总是充满了慈爱、宽容与平和。毛泽东喜欢宴请朋友客人,请他们到家里吃饭,席间递烟夹菜,谈笑风生,充满了祥和的气氛。会见美国的基辛格夫妇是,毛泽东风趣的一语双关的说起了英文“paper tiger(纸老虎)”,请几次到访的斯诺夫妇登上天安门城楼观赏北京城,在会间造访的非洲妇女时,笑容可掬的学非洲屈膝礼以还礼。就是在这些严肃的外交场合,毛泽东也是一展率真幽默的自我,这是他的本性。

毛泽东是世界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国家领导人。因为他出身农民家庭,育之长之农民气息的土地上,他深信“谁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全中国”。最后毛泽东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他胜利了,人民胜利了。晚年的毛泽东更想靠近群众,倾听群众的声音,因为他本身的博爱之心,因为他深知“水中可以没有鱼,但鱼儿永远离不开水”,他喜欢走访调查全国各地,喜欢拉着老乡的手席坐田间地头,与之聊天。闻着农民的气息,毛泽东就神清气爽。后来,为了保护毛泽东的安全,中央决定,毛泽东外出时必须戴上口罩,这样一来人民群众就认不出他了,他因此也失去了与人民群众的密切接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如是说。毛泽东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在外调查各地,但是口罩然他远离了群众,毛泽东心里很不舒服,休息是,他独自瞭望远方,神情无奈黯淡。

毛泽东怀着仁爱之心,始终心系群众。他曾风趣的说:“我毛泽东喜欢吃鱼,活着吃了不少的鱼,等毛泽东死了,把他的骨灰洒在江水里,让鱼儿来吃,吃的肥肥壮壮,再更好的服务人民!”毛泽东就是这般的系天下系百姓,“为人民服务”是他叫道政府官员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

“人总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也会死的。我死了,大家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讲话,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毛泽东如是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讲。他伟大而又谦逊,可敬可爱可亲,正因如此,顺应时代的毛泽东才会被人民所膜拜至万世吧!

最后,谨以此片的结尾来表达我对毛泽东本人的崇敬吧!

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他最大的创造,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他最艰辛的探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4】

数风流人物,品沧海人生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在周五的近代史纲要这堂课上,我们**了《走近毛泽东》这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详细介绍了毛泽东的人生选择和战略思想,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毛泽东作为伟人的作风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片头就写了这样几句话“他是诗人,也是革命家;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从未开过一枪。”,对,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人物,他有着独特的人物性格和充满智慧的头脑。毛泽东就是像影片里所述的“用笔杆子打下来了天下”,

“他指挥过千军万马,身上却没有一个军衔”,这都是对毛泽东一生的准确概括。

毛泽东,一个在风风雨雨中奋斗了几十年的革命家,在充满荆棘的战斗之路上勇往直前,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部电影不仅讲述了毛泽东一生的传奇,而且讲述了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毛泽东经历。

毛泽东于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的一个农村,那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正所谓“乱世铸英雄”。毛泽东的童年经历与一般的农村孩子并无二异,也是帮家里的父母牧牛打草,收拾家务。然而,进入私塾后,毛泽东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遵循私塾五经,而是对当时的进步书籍充满了兴趣,这也为他后来的救国观和战略思想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就因为毛泽东比其他孩子的思想更进步,所以他选择了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学习。是的,毛泽东的青年理想是通过当老师来传播他的进步思想。在大学生活中,毛泽东也属于一批思想进步和志同道合的青年,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然而很快,毛泽东便发现了笔墨书刊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状,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再加上学***的改革经历,毛泽东发现了这又通过武力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才能真正的拯救社会于水火,这便是毛泽东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于是毛泽东首先在长沙发起了政变,然而几次失利以后毛泽东发现从城市里面进行武装起义并不符合当前情况,于是他又作出了事关中国共产党命运的的决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决定反映了毛泽东卓越的观察能力和战略能力。

与蒋介石的大城市控制论不同,毛泽东的理论是“只要赢得了中国的农民力量便控制了中国”,两个领导人不同的战略方针体现了两个不同的态度和思想。事实证明,毛泽东是对的。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毛泽东把根据地和重大战略区都放在了农村。

用笔杆子和与农民百姓的切身合作领导武装力量在艰难的境地下步步前进,爬雪山,过草地,用农民的武装力量对抗国民党的百万精兵。但正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正确,让工农革命军**,人力,财力都十分悬殊的战斗中打出了信心和士气,完成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毛泽东不仅军事能力突出,而且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毛泽东为人简朴大方,身上的衣服很少是新的,随行的都是一些简便的行李;他又心系大众,将自己本身并不富裕的口粮分给根据地的贫苦百姓吃;为受灾的人民百姓心痛万分;他又十分重情义,在一次登山途中,毛泽东的一个好友送给了他一根竹子做的拐杖,毛泽东带着这个拐杖从不离身,当外国首脑来中国拜访并想以交换拐杖来互相纪念的时候,毛泽东婉然谢绝了。毛泽东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他为人和善却不失原则,和基辛格夫妇以纸老虎和身高的主题逗趣,毛泽东与非洲妇女会见时行屈膝礼的幽默场面,出席党代会时目送全体代表离席等细节情景,生动感人地表现了毛泽东的激情、智慧、幽默与自信。

毛泽东又有着很多高雅的兴趣爱好,他喜欢和好友和同志们去游山玩水,“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便是他观景的经典之作。

毛泽东也喜欢读书,这是众所周知的。没有广泛的阅读,尤其是进步的书籍,他就不会有杰出的战略思想和远见卓识。影片中还用了大量篇幅来展现毛泽东对游泳的喜爱,从青年到晚年,无论是战乱时期还是建国之后,毛泽东都用游泳来缓解身心疲劳,游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能让毛泽东在百忙之中静下心来思考战术和人生。游泳不仅丰富了他的生活,而且升华了他的性格。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

”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

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当然,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国家领导人不仅要有战略思想,还要有足够的外交魅力。能够面对外宾,坚强礼貌,幽默稳重,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毛主席在与各国政要外交时,当谈及中国利益时,毛主席都强硬而不失风度。

晚年,**还以自己的爱好和生活经历缓和了气氛,为60年代中国的和平国际形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百余年近代史的历程中,诞生了无数风流人物,他们或有着独特的品格,或有着深邃的思想,但都没有创造如毛泽东般伟大的业绩。毛泽东曾在父亲的一个本子上写了一首改编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明确的表明了毛泽东立志报国和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决心。

同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冷水浴、野外露宿、长途步行都是他顽强锻炼身体的方式,他主张,一个人应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认为学校教育应德、智、体并重。其次,毛泽东还广交天下有志之士。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的求学期间,毛泽东贴出了很多交友**,遂结交了蔡和森等之后在中共早期都有杰出贡献的朋友,这也是毛泽东建功立业的根本。

同时,毛泽东敢于坚持自己的政策和路线,不被错误的指导方针所蒙蔽,遵义会议便是毛泽东坚持自我、拯救共产党的典例,同时坚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与众不同的革命路线也是毛泽东成功的根本。当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的成功肯定不是必然,其中肯定有很多的机缘巧合,但是毛泽东选择了在正确的时间干正确的事情,同时具备了天时、地利和人和,况且,毛泽东为了革命付出了太多,一家为革命牺牲了六个人,其中就有他的儿子和妻子,所以,这样的毛泽东,有太多的可能去获得成功。

一个外国人曾经问毛泽东这个问题:你是中国第一人还是共产党第一人?你首先是中国人还是共产党员?

毛泽东总是笑着回答:你的问题好像是先问父母还是先问儿子。我可以确切地告诉你,没有中华民族,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坚信,自己和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他总是说,任何政党只有为人民服务,才能长期存在。

一位名叫斯坦的外国记者曾经问毛泽东一个更实际的问题:你如何指导你的共产党和军队?毛泽东不假思索地回答:

凭人民的信任!正是人民的信任,使毛泽东冲向了对人民的无限责任。

毛泽东不仅毕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解放,而且把自己的感情和理想寄托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青年身上:未来将由未来的人民决定。从长远来看,年轻一代总是比我们知识渊博。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好比早晨**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当然,这样一个毛泽东也并不是没有犯错的时候,他在建国后陆续发动了“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农村和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至于后来的“*****”,带来十年动乱,十年的伤疤,用了几十年也没有完全医好。据此,有人意图对毛泽东做全面否定。早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里,毛泽东已经得到了客观的评价:

“他虽然在‘*****’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在其名著《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号称不朽,可能主要是由于他力图粉碎自古统治阶级的传统。他对特权和城市官僚的弊病有着深深而单纯的反感。

这种反感在中国人民心中敲响了警钟,触动了长期存在的感情;因为旧中国是上流社会少数民族统治世界多数的典型例子。”可以说,对理想的追求造就了毛泽东,一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泽东,一个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毛泽东,一个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毛泽东。

毛泽东的出现是中华民族的幸运和骄傲。邓小平曾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毛泽东的出现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大奇迹。没有毛泽东,20世纪的人类历史将是暗淡的。

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不能因为生活的安逸就放弃远大的志向,要做新世纪的主人,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5】

毛泽东一生都在挑战自然、挑战对手、挑战社会、挑战世界。越是面临挑战,就越是冷静。“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这段脍炙人口的名句,就是他人生的写照,然后毛泽东却还有着不循常规的性格。“有虎气也有猴气”,这是毛泽东对自己性格的评价。正是因为他的性格,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如四渡横渡赤水、迁往陕北、挺进大别山等。

“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毛泽东一生与书卷为伴,从幼时就喜欢读一些关于时政的书,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

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坚持看书学习,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他的诗书见解独到,他的字迹纵逸豪放,他的语言生动形象,他的讲话妙趣横生。

“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这种旷达生死的精神。对于生老病死,毛泽东以一个唯物主义者的姿态旷达地对待它,人总是要死的,这是不变的真理,但有的人的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与鸿毛,毛泽东的死就是重与泰山的最好写照。

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毛泽东”在印象中不甚清晰,而看完影片之后,这个模糊的印象越来越清晰,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人,现在生活环境改观了,学习条件也提高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学习,把握好每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把自己培养成新世纪的四有新人,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为祖国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毛泽东这个伟大而平凡的名字,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6】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元帅。”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毛主席一直是我们心中的伟人。他耀眼的光环挡住了我们的视线,灼伤了我们的眼睛。

我们甚至会将他像神一样的崇拜。但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却无疑给了我一次细细品茗伟人之首先作为“人”的真实与感动。它不仅浑洒出伟大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

它用珍贵的镜头再现伟人的真情,用平凡的视角塑造毛泽东,让我作为观众,把对主席的仰慕变成对真实可信形象的崇敬。它描述了毛泽东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的生活经历,铺陈其在工作生活中可亲可爱的细节,将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主席呈现在了我眼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使我们切实认识了一个多角度的主席

片子一开始就出现了毛主席老年的画面,那般的头发斑白,步履蹒跚,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交谈时无力地倚靠着沙发,当时我感到无奈。我叹息着岁月无情不饶人,一生为国为民的他—一代天骄,曾经叱咤风云的他老去了!英雄垂暮,风华不再,总是让人感到格外惋惜吧。

可他说话却仍然语惊四座。一句“我长着一张大中华的脸”既体现了他一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也体现了他的豁达乐观。

他的感情也和常人一样。他的故乡是湖南韶山,对于故居他满是怀念。1959年回韶山时,他写道“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展现出了他对故乡深深地怀念。

他有登山的爱好,更有“往前走,绝不下山,不走回头路的个性”。当地村民给他做了一根拐杖,他把它当作宝贝。当有人提出要和他交换拐杖时,他礼貌地拒绝了,表示对人民的尊重。

正如毛主席曾宣称自己是:“有个性、有猴性、有虎性。”影片中毛主席的率真、无畏让我们印象深刻。

率真:他不仅是一位威严的领袖,还是一位坦率而可爱的长者,与我们的爷爷没什么不同:游泳之后光着膀子同群众见面,吃饭的时候也会“咂吧”嘴,给客人让烟、布菜,累了也会坐到土坎和铁轨上;无畏:

他不畏国民党,敢说“两个太阳”,不畏苏联,主权问题决不让步;不畏美国,“papertiger”既幽默又一语中的。一个连“咋不劈死毛泽东”都不放在心上的领袖,此等博大的胸怀古往今来又有哪位领导者能相提并论?听到农民吃苦就流泪,他又是何等的善良?

真实的情况是不论在解放前还是建国后,毛主席都是一位廉洁朴素,关心民众疾苦的人民公仆。

毛主席自少年便热爱读书,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励志诗句。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从经、史、子、集、到稗宫野史、笔记小说,他几乎无所不读,他这种孜孜不倦的求知欲,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在看到“他逝世前一天晚,手里还在拿着党刊阅读时”,我不禁泪下,对这位领袖,肃然起敬。

正是读书才让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有了后来的功绩。

《走近毛泽东》向我们展示了毛泽东不是神,他是人,是个普通人。他的成就令人惊叹的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如何学习、生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正如他对青少年所说: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很好,所以我们应该加倍努力,把握每一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利用好时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趁现在加倍努力,只有学得很扎实,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献出自己应尽的力量,这样祖国就能更加昌盛。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7】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李克强、李成玉、王全书、陈全国、张建中、孔玉芳、李柏拴、张世军和省人民代表大会、省政府、省政协、省高级人民法院领导同志、担任副省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老同志、省委各部委负责同志、机关干部、崇敬之情,集体观看大型文献纪录片《接近毛泽东》,怀念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丰功伟绩,回顾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创造辉煌发展历史。

靠近毛泽东以毛泽东同志一生的革命经验为背景,立足于挖掘毛泽东同志与人民之间的感情交流,在历史中断的再生中,生动地展示了伟人的个人风貌和人格魅力,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好作品,是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历史教育的好教材。

看完电影后,许多同志说,在毛泽东同志诞生110周年之际,看《接近毛泽东》是有意义的。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为我党和军队的创立、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为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革命精神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他的伟大品格具有动人的感染力,他的科学思想具有非凡的号召力。有些老同志动情地说,毛泽东同志生前非常关心河南的建设和发展,相继去河南20多次,我们要永远记住他老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巨大贡献,深刻关心我省人民。李克强指出,围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我们组织了一系列活动,缅怀他的伟大成就,学习他的辉煌思想。目前,我们纪念毛泽东同志,最重要的是不断推进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六个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努力实现中原崛起。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学习、继承、发扬毛泽东同志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关心大众的痛苦,全心全意为人民寻求利益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记住两个必要,始终坚持党为公众、执政为民,始终保持与人民大众的血肉联系双节即将到来,各级领导干部在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今年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总是把大众的安危冷温挂在心上,有着深厚的感情,深入基层,深入大众,深入灾区,认真解决与大众有关的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确保全省人民度过快乐和平的节日。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8】

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6周年,刚刚看完电影记录片《走近毛泽东》,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这篇观后感。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我们对于这个伟人的一生是极其的熟悉,他是老一辈最敬仰最崇敬的人,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来说又不是那么了解,对其生平不是了解得那么透彻。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年轻一辈又加深对毛泽东的了解,了解其生平与影响,经历的磨难与获得的荣耀赢得的成功。《走近毛泽东》讲述了毛泽东从出生到死去,是如何从一个从一个农村的学子走出大山登上历史的舞台,他的生命中的有着许许多多重要的人生经历,他的到来,对当时中国甚至世界所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和贡献……

影片讲述了毛泽东的少年、青年、中年、壮年和晚年五个时期的生活,不仅对历史中的毛泽东是如何在战场上,在指挥室里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影片还在许多地方描述毛泽东的日常生活,十分注重对其小事和细节上的刻画。例如,影片描述了毛泽东是如何考入师范学校和通过其他学校考试所取得了优异成绩;描述毛泽东是如何拒绝外国友人与其交换那一根他每次登山都随身带着的竹棍;描述其是如何回答记者采访和接见外国政要之间的谈话,等等。这些事例都反映了毛泽东严肃、朴实、幽默、随和的人生智慧、智慧和智慧。

毛泽东是怎么样对待生与死的态度的呢?影片是这样拍摄的:把毛泽东与人民交流相处,学***意见的时刻,甚至是深入群众当中,广泛调研讨论百姓对生死及交代后事的态度等,刻画出毛泽东所体现出的唯物主义的思想以及以百姓为基础的革命方针。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而且是自己的伟大诗人。两种身份相互重叠,两种气质相互渗透,使他的诗歌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大美形象,孤独地站在山顶上。影片在描述毛泽东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时,大量的展现了毛泽东的一些著名诗词,并且通过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世人评价,侧面烘托出毛泽东诗词文学艺术之高超以及其本人的雄才大略。

其诗歌特点一是豪迈气派。自信乐观的英雄主义和英雄主义,以及同情心。毛泽东虽然是一个在政治、军事舞台上独占鳌头的巨人,但他仍然没有忘记人民的苦难、国家的毁灭和拯救中华民族的责任。

有一种思念,在历史之后更加醇厚;有一种记忆,在时代的风雨中历久弥新。从毛泽东小时候上私塾时对教书先生管教的反抗,到后来在新中国刚刚诞生不到一年的时候毅然决定宣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勇气;从对革命形势的模糊到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时在确立马克思信仰;从无到有,毛泽东付出了他一生的时光,他这样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他毕生的追求。让我们再次缅怀毛泽东。他的名字,他的思想和他的风格将永远激励我们继续前进!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9】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近期,我参观了一次关于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展览,我被毛泽东塑造的伟大形象所深深吸引。展览中从毛泽东的成长经历、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以及他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都让我对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以下是我个人的观后感。

毛泽东是充满魅力的领导者,他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享有盛名。展览中,我了解到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是充满磨难和艰辛的。他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但他不仅通过勤奋学习而成功考入了高中,还积极参与了革命活动。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实现了农民和劳动者的解放。无论是他的个人经历还是他对革命事业的奉献,都使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展览中,我特别留意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巨大贡献。毛泽东领导了中国共产党进行长征,这是一场极其艰苦和危险的远征。长征期间,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挑战,最终建立起对抗国民党的坚实根据地。他的战略和智慧让我深感震撼,毛泽东决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他更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

毛泽东对中国人民的关心与他的贡献同样令人难以忘怀。展览中,我了解到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改善人民的生活。这些政策包括土地改革、公共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他坚信要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就必须打破封建社会的枷锁,给予农民更多的土地权益和机会。在展览中,我看到了一幅幅农民们欢庆丰收的场景,这让我更加感受到了毛泽东对于中国农民的深深关怀。

毛泽东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展览中,我注意到他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交往和合作,特别是与苏联的友好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对中国的革命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当时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贡献。毛泽东在国际事务中的智慧和风范深深震撼了我,他既能维护中国的利益,又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展览,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毛泽东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战略智慧、为人民谋福祉以及国际事务中的贡献,都使我对他深感敬佩。我被毛泽东固执而又坚定的性格所吸引,他的毅力和智慧将中国共产党带向了胜利。毛泽东的故事是一个充满鼓舞和启示的传奇,他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中国历史上。

总而言之,通过参观这次毛泽东的展览,我对这位伟大领导者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的一生是对中国人民和世界的杰出贡献,他的故事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智慧和胆识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不断探索和前进。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10】

在课堂上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突然想到了很多关于毛主席的知识。不仅是课本上反复讲解的关于毛主席在中国的革命历程政治经济建设上做出的伟大贡献,也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的知识。

从政治上看,毛主席对中国革命进程和新中国建设的贡献是巨大的。我认为毛主席的智慧在于他能够触摸时代脉搏,在动荡时代为中国指明方向,当大多数人看不清的时候,他能够看到并带领人民为之奋斗,这就是他的伟大。以及文学方面,最先接触到的是他的《沁园春雪》这首诗,就深深地被诗中的景色和字里间豪迈的英雄气概所打动。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是有着怎样胸襟和抱负的人才能挥就这样的杰作!毛主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和政治家,而且是一位能够把军事政治融入诗歌的诗人。时势造英雄,毛主席正是站在时势顶峰的豪杰!

走近毛泽东,不仅给我带来崇拜,也让我更接近他的信仰,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信仰。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11】

纪录片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作文1

面对纪录片开头的一幕幕现代化景象,毛泽东——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印象确实在我们的历史中渐行渐远了,对于我们这一代对毛主席的认识,也仅仅是来自政治课的学习,老一辈的诉说和部分书籍,影片。但是这部纪录片,让毛爷爷成为了我们鲜活的记忆。

毛主席出生在湖南韶山的一户普通人家。幼年的他在母亲的熏陶之下,就关心贫困家庭的同学。青年时,他勤奋好学,立下雄心壮志,不甘愿沉浸在落后腐朽的封建文化中,他积极接受吸收新思想,不断参加各种社会运动。壮年时,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担当主要领导者的位置,留下了遵义会议的英明策略;领导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顾全大局促进国共合作;认真分析中国国情,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了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仰望天安门城楼,我们仿佛仍可以依稀听见那句铿锵有力的,昭告世界的话语,“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作为中国人民的领导者和中华民族建设复兴的领袖人物,他的功绩永远不可磨灭。

毛主席是一个思想家,他将中国国情第一次与马列主义相结合,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理论。作为政治家,他深刻分析战争中的中国,人民最需要什么,所以土地革命轰轰烈烈展开。他又深切明白中国要建立怎样的政权国家,只有权力属于人民,才可以使老百姓过上安心幸福的生活,所以他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将想要一权独裁的统治者赶出了中国大陆。作为一名军事家,他领导了多次起义,指挥了无数的战争,他拥有深明大义的军事谋略,却未曾开过一枪。

中国人民领导者的他,毛主席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豪情壮志,他的理想希望,都流露在那篇篇诗词和苍劲有力的毛笔字中。他博览群书,他宽厚和蔼,他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我们歌唱《东方红》来颂扬他,来铭记他。他说我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着希望。我们要牢记使命,学习毛主席的优秀精神品质,坚毅,勤奋,拼搏,团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学习中国的历史,现今的思想。用知识武装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那抹最亮的光,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的伟大使命。

《走近毛泽东》记录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一生的大部经历,为了革命,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毛主席付出了心血,即使后来面临许多历史错误的决断,我们还是应肯定毛主席的成就,以及为中华民族复兴做出的伟大贡献。

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会牢记历史,牢记使命和嘱托,认真学习思想理论,为民族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

纪录片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作文2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走进毛泽东》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的一幕幕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受到极大震憾。

毛泽东于1893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的韶山冲。他8岁入私孰。这就是他的起萌学习,在那时他就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尤其爱读古典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这些为他以后的革命斗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毛泽东17岁离天家乡告别父母到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在那里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用他特有的聪明才智和他那犀利的笔杆子,依靠最广大的劳动人民,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服常人难以想向的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走过了草地,爬过了雪山,战胜了国民党蒋介石有精良武器装备的800万军队。他不愧是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和政治家。革命胜利后,毛泽东常用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勉励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畏艰险,永住直前。一天,他和几们工作人员登山,太阳快下山时,身边的一个人对他说:“主席,前面没路了,太阳也快落山了,我们回去吧!”毛主席对他说:“你累了吧,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只走到半山腰,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听完这些话,他们羞愧的同时更明白了主席话中的深刻含义,他们奋力前进,直到顶点。从这些小事中也不难看出毛泽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毛泽东的精神教育了我,鼓舞着我。

毛泽东伟大的人格魅力,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奋勇前进;他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纪录片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作文3

平时,并不怎么喜欢看电视。今晚在收看《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节目后无意中浏览其它电视台节目时,发现中央电视台第六套正在播出纪实记录片《走近毛泽东》,感情和兴趣使然,我认真用心地看完了这个节目。

从内心出于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和敬仰,多年来越来越感到毛主席并没有离我们而去,而是觉得他的思想随着时代的推进,像黑夜中指路的明灯,越来越闪现出耀眼的光芒。我相信像我这样受过毛泽东思想教育的同年代或者更早一些的人都对毛主席怀着深深的感情。

虽然小的时候和后来看过和读过不少有关毛泽东同志生平的视听影像资料和书籍,但此片中的大量纪实镜头是我过去从未见过的。片中记录了毛主席从年轻到老年许多珍贵的工作片段,他的面容、表情和作风是那样的随和、本色、自然,丝毫没有做作和虚情假意的成分,这样的风格一直保持了一生。关键的一点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真正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忧国忧民的意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有这么一个画面,在一次开全国性大会会议结束的时候,几千名会议代表出于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希望他老人家先离开会场,而他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双腿不能站立,只能无奈的微笑着看着大家。多亏周急中生智,告诉大家说主席希望大家先走,要目送着大家离开会场。我看到那么多代表都回过头来带着关切和忧虑的表情依依不舍地望着自己的伟大领袖时,我的眼泪流出来了。我相信,在那个时代,群众对毛主席的感情是绝对真挚的,同样没有丝毫的虚情假意。

这是为什么?答案就是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只有赢得民心,中国共产党才能长期地存在下去,人民才能信任我们。毛泽东同志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正如片中最后的旁白:他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任何偏离毛泽东思想轨道的做法,任何置占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于不顾的政策,都是不得民心的。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人。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收藏


我们看过这部电影后,内心涌起了无尽的思绪。观后感是我们用感悟写出来的东西,它可以增强我们的表达准确性。您是否还困惑如何写出好的电影观后感呢?我推荐了一篇网络文章,主题为“走近毛泽东观后感”,它非常启发人。希望您通过本文能够受到启发,喜欢它!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1】

毛泽东一生都在挑战自然、挑战对手、挑战社会、挑战世界。越是面临挑战,就越是冷静。“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这段脍炙人口的名句,就是他人生的写照,然后毛泽东却还有着不循常规的性格。“有虎气也有猴气”,这是毛泽东对自己性格的评价。正是因为他的性格,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如四渡横渡赤水、迁往陕北、挺进大别山等。

“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毛泽东一生与书卷为伴,从幼时就喜欢读一些关于时政的书,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

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坚持看书学习,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他的诗书见解独到,他的字迹纵逸豪放,他的语言生动形象,他的讲话妙趣横生。

“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这种旷达生死的精神。对于生老病死,毛泽东以一个唯物主义者的姿态旷达地对待它,人总是要死的,这是不变的真理,但有的人的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与鸿毛,毛泽东的死就是重与泰山的最好写照。

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毛泽东”在印象中不甚清晰,而看完影片之后,这个模糊的印象越来越清晰,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人,现在生活环境改观了,学习条件也提高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学习,把握好每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把自己培养成新世纪的四有新人,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为祖国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毛泽东这个伟大而平凡的名字,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2】

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名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打精神动力,将长期鼓励和指导我们前进。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和财产阶级理论家。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民族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在新军当兵半年。

1914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前,他与蔡和森一起组织革命团体新民会。五四运动前后,他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11月,他在湖南建立了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湖南区委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的工人运动。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执行委员,参加**领导工作。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

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宣传部**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动讲习所。1926年11月任中共农村运动委员会书记。

早年投身革命,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长期艰苦革命斗争的核心。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毛泽东同志等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面对着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广泛存在,又遭受着西方列强侵略和压迫的特殊国情,中国革命的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极为不同,要真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必须紧密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这是关系到中国革命成功与否的重大问题,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新问题。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的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缔造了一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战的人民军队、一个团结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统一战线。依靠这三宝,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顽强奋斗。最后,它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受侵略的黑暗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黑暗历史,彻底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黑暗历史。

从此,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中华民族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带领全国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外交工作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条件和人民实践催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导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在漫长而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毛泽东同志展现了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得心应手的战斗艺术和驾驭全局的领导能力。他是从人民中成长起来的伟大领袖,永远属于人民。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他的伟大品格具有感人的感染力,他的科学思想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他的名字、他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族人民,继续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毛泽东同志属于中国,属于世界。毛泽东同志永远住在我们中间。我们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工作,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我们党的骄傲,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永远珍视对毛泽东同志的深切尊重和爱戴!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归功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和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近代以来我们党领导的人民斗争史反复证明的事实。

只要我们继续沿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开辟的广阔道路前进,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风险和挑战都可以克服,我们一定能够到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广辉彼岸。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3】

走进毛泽东》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元帅。”他就是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富强的毛泽东。

关于毛泽东的故事说不完道不尽,然而在**了《走进毛泽东》这个影片后我对毛主席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层,我想他对我是我影响的,至少在学***神上有积极的影响。

一是毛泽东对书籍的热爱和读书的好习惯。毛泽东八岁启蒙,对《四书》、《五经》不大感兴趣,反倒对当时比较进步的古典**颇感兴趣,表现出他与时俱进的思想。热爱阅读的他,床边床上放满了书,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阅读。

他说“不读书,不看报的领导就不是好领导。”再看看我们,一天到晚不知道在忙什么,是忙着写作业还是忙着应付各种考试?不管我们有什么理由,我们比毛主席还忙吗?

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知识,丰富我们的知识,改善我们的情绪。毛主席对读书的热爱和持之以恒的态度,确是值得学习。

二是他敢于超越,有眼观全局运、筹帷幄的战略胸怀。18岁时他读到一本十几年前出版的叫《盛世危言》的书,他开始知道一些发生在山外的当今中国的大事,感到中国不能守着老样子不变了。毛泽东也不愿再守着老样子不变了。

他今年18岁,足迹仅限于韶山冲和唐家沱。于是毛泽东决定离开封闭的韶山,离湘乡县东山学校50英里。临走前,他写了一首诗,每天都要读: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做事情有自己的想法,考虑问题不片面化,常常把问题的根本分析得很透彻,不片面看重眼前的利益而更重视局势的发展和整体的利益和计划。大局观是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的重要思想。毛泽东认为战略决策者或指导者要有统揽全局的意识,要具有区分和辨别与某一特定全局相联结的所有局部的意识,以及把握和驾驭全局,使全局和主要局部的发展朝着扩大我方优势方向发展的能力。

在实践中,毛泽东提倡学习“弹钢琴”,这是处理全局和局部关系的领导决策的重要艺术。这也是他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

三是他不求名利,不当元帅。有人问起:“主席不想当元帅吗?

”毛泽东的回答很干脆“帅、将、校统统不要。”他只是无私的奉献自己的一生,为了就是解决新中国。他的许多直系亲属也死于革命。

现在社会只奉献不求回报的人又有多少呢?就是他的这样一种精神,让中国得到了解放,得到了发展。

当这位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神明,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而他伟大的人格魅力却可以穿时空,在我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想念和崇敬。

相信他的精神会激励新一代中国青年继续为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我也希望我能崇拜他,同时脚踏实地,拾起我的青春梦想,扬帆远航。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4】

纪录片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作文1

面对纪录片开头的一幕幕现代化景象,毛泽东——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印象确实在我们的历史中渐行渐远了,对于我们这一代对毛主席的认识,也仅仅是来自政治课的学习,老一辈的诉说和部分书籍,影片。但是这部纪录片,让毛爷爷成为了我们鲜活的记忆。

毛主席出生在湖南韶山的一户普通人家。幼年的他在母亲的熏陶之下,就关心贫困家庭的同学。青年时,他勤奋好学,立下雄心壮志,不甘愿沉浸在落后腐朽的封建文化中,他积极接受吸收新思想,不断参加各种社会运动。壮年时,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担当主要领导者的位置,留下了遵义会议的英明策略;领导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顾全大局促进国共合作;认真分析中国国情,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了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仰望天安门城楼,我们仿佛仍可以依稀听见那句铿锵有力的,昭告世界的话语,“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作为中国人民的领导者和中华民族建设复兴的领袖人物,他的功绩永远不可磨灭。

毛主席是一个思想家,他将中国国情第一次与马列主义相结合,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理论。作为政治家,他深刻分析战争中的中国,人民最需要什么,所以土地革命轰轰烈烈展开。他又深切明白中国要建立怎样的政权国家,只有权力属于人民,才可以使老百姓过上安心幸福的生活,所以他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将想要一权独裁的统治者赶出了中国大陆。作为一名军事家,他领导了多次起义,指挥了无数的战争,他拥有深明大义的军事谋略,却未曾开过一枪。

中国人民领导者的他,毛主席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豪情壮志,他的理想希望,都流露在那篇篇诗词和苍劲有力的毛笔字中。他博览群书,他宽厚和蔼,他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我们歌唱《东方红》来颂扬他,来铭记他。他说我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着希望。我们要牢记使命,学习毛主席的优秀精神品质,坚毅,勤奋,拼搏,团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学习中国的历史,现今的思想。用知识武装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那抹最亮的光,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的伟大使命。

《走近毛泽东》记录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一生的大部经历,为了革命,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毛主席付出了心血,即使后来面临许多历史错误的决断,我们还是应肯定毛主席的成就,以及为中华民族复兴做出的伟大贡献。

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会牢记历史,牢记使命和嘱托,认真学习思想理论,为民族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

纪录片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作文2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走进毛泽东》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的一幕幕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受到极大震憾。

毛泽东于1893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的韶山冲。他8岁入私孰。这就是他的起萌学习,在那时他就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尤其爱读古典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这些为他以后的革命斗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毛泽东17岁离天家乡告别父母到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在那里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用他特有的聪明才智和他那犀利的笔杆子,依靠最广大的劳动人民,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服常人难以想向的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走过了草地,爬过了雪山,战胜了国民党蒋介石有精良武器装备的800万军队。他不愧是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和政治家。革命胜利后,毛泽东常用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勉励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畏艰险,永住直前。一天,他和几们工作人员登山,太阳快下山时,身边的一个人对他说:“主席,前面没路了,太阳也快落山了,我们回去吧!”毛主席对他说:“你累了吧,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只走到半山腰,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听完这些话,他们羞愧的同时更明白了主席话中的深刻含义,他们奋力前进,直到顶点。从这些小事中也不难看出毛泽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毛泽东的精神教育了我,鼓舞着我。

毛泽东伟大的人格魅力,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奋勇前进;他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纪录片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作文3

平时,并不怎么喜欢看电视。今晚在收看《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节目后无意中浏览其它电视台节目时,发现中央电视台第六套正在播出纪实记录片《走近毛泽东》,感情和兴趣使然,我认真用心地看完了这个节目。

从内心出于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和敬仰,多年来越来越感到毛主席并没有离我们而去,而是觉得他的思想随着时代的推进,像黑夜中指路的明灯,越来越闪现出耀眼的光芒。我相信像我这样受过毛泽东思想教育的同年代或者更早一些的人都对毛主席怀着深深的感情。

虽然小的时候和后来看过和读过不少有关毛泽东同志生平的视听影像资料和书籍,但此片中的大量纪实镜头是我过去从未见过的。片中记录了毛主席从年轻到老年许多珍贵的工作片段,他的面容、表情和作风是那样的随和、本色、自然,丝毫没有做作和虚情假意的成分,这样的风格一直保持了一生。关键的一点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真正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忧国忧民的意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有这么一个画面,在一次开全国性大会会议结束的时候,几千名会议代表出于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希望他老人家先离开会场,而他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双腿不能站立,只能无奈的微笑着看着大家。多亏周急中生智,告诉大家说主席希望大家先走,要目送着大家离开会场。我看到那么多代表都回过头来带着关切和忧虑的表情依依不舍地望着自己的伟大领袖时,我的眼泪流出来了。我相信,在那个时代,群众对毛主席的感情是绝对真挚的,同样没有丝毫的虚情假意。

这是为什么?答案就是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只有赢得民心,中国共产党才能长期地存在下去,人民才能信任我们。毛泽东同志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正如片中最后的旁白:他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任何偏离毛泽东思想轨道的做法,任何置占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于不顾的政策,都是不得民心的。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人。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5】

数风流人物,品沧海人生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在周五的近代史纲要这堂课上,我们**了《走近毛泽东》这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详细介绍了毛泽东的人生选择和战略思想,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毛泽东作为伟人的作风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片头就写了这样几句话“他是诗人,也是革命家;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从未开过一枪。”,对,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人物,他有着独特的人物性格和充满智慧的头脑。毛泽东就是像影片里所述的“用笔杆子打下来了天下”,

“他指挥过千军万马,身上却没有一个军衔”,这都是对毛泽东一生的准确概括。

毛泽东,一个在风风雨雨中奋斗了几十年的革命家,在充满荆棘的战斗之路上勇往直前,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部电影不仅讲述了毛泽东一生的传奇,而且讲述了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毛泽东经历。

毛泽东于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的一个农村,那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正所谓“乱世铸英雄”。毛泽东的童年经历与一般的农村孩子并无二异,也是帮家里的父母牧牛打草,收拾家务。然而,进入私塾后,毛泽东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遵循私塾五经,而是对当时的进步书籍充满了兴趣,这也为他后来的救国观和战略思想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就因为毛泽东比其他孩子的思想更进步,所以他选择了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学习。是的,毛泽东的青年理想是通过当老师来传播他的进步思想。在大学生活中,毛泽东也属于一批思想进步和志同道合的青年,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然而很快,毛泽东便发现了笔墨书刊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状,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再加上学***的改革经历,毛泽东发现了这又通过武力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才能真正的拯救社会于水火,这便是毛泽东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于是毛泽东首先在长沙发起了政变,然而几次失利以后毛泽东发现从城市里面进行武装起义并不符合当前情况,于是他又作出了事关中国共产党命运的的决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决定反映了毛泽东卓越的观察能力和战略能力。

与蒋介石的大城市控制论不同,毛泽东的理论是“只要赢得了中国的农民力量便控制了中国”,两个领导人不同的战略方针体现了两个不同的态度和思想。事实证明,毛泽东是对的。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毛泽东把根据地和重大战略区都放在了农村。

用笔杆子和与农民百姓的切身合作领导武装力量在艰难的境地下步步前进,爬雪山,过草地,用农民的武装力量对抗国民党的百万精兵。但正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正确,让工农革命军**,人力,财力都十分悬殊的战斗中打出了信心和士气,完成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毛泽东不仅军事能力突出,而且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毛泽东为人简朴大方,身上的衣服很少是新的,随行的都是一些简便的行李;他又心系大众,将自己本身并不富裕的口粮分给根据地的贫苦百姓吃;为受灾的人民百姓心痛万分;他又十分重情义,在一次登山途中,毛泽东的一个好友送给了他一根竹子做的拐杖,毛泽东带着这个拐杖从不离身,当外国首脑来中国拜访并想以交换拐杖来互相纪念的时候,毛泽东婉然谢绝了。毛泽东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他为人和善却不失原则,和基辛格夫妇以纸老虎和身高的主题逗趣,毛泽东与非洲妇女会见时行屈膝礼的幽默场面,出席党代会时目送全体代表离席等细节情景,生动感人地表现了毛泽东的激情、智慧、幽默与自信。

毛泽东又有着很多高雅的兴趣爱好,他喜欢和好友和同志们去游山玩水,“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便是他观景的经典之作。

毛泽东也喜欢读书,这是众所周知的。没有广泛的阅读,尤其是进步的书籍,他就不会有杰出的战略思想和远见卓识。影片中还用了大量篇幅来展现毛泽东对游泳的喜爱,从青年到晚年,无论是战乱时期还是建国之后,毛泽东都用游泳来缓解身心疲劳,游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能让毛泽东在百忙之中静下心来思考战术和人生。游泳不仅丰富了他的生活,而且升华了他的性格。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

”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

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当然,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国家领导人不仅要有战略思想,还要有足够的外交魅力。能够面对外宾,坚强礼貌,幽默稳重,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毛主席在与各国政要外交时,当谈及中国利益时,毛主席都强硬而不失风度。

晚年,**还以自己的爱好和生活经历缓和了气氛,为60年代中国的和平国际形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百余年近代史的历程中,诞生了无数风流人物,他们或有着独特的品格,或有着深邃的思想,但都没有创造如毛泽东般伟大的业绩。毛泽东曾在父亲的一个本子上写了一首改编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明确的表明了毛泽东立志报国和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决心。

同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冷水浴、野外露宿、长途步行都是他顽强锻炼身体的方式,他主张,一个人应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认为学校教育应德、智、体并重。其次,毛泽东还广交天下有志之士。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的求学期间,毛泽东贴出了很多交友**,遂结交了蔡和森等之后在中共早期都有杰出贡献的朋友,这也是毛泽东建功立业的根本。

同时,毛泽东敢于坚持自己的政策和路线,不被错误的指导方针所蒙蔽,遵义会议便是毛泽东坚持自我、拯救共产党的典例,同时坚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与众不同的革命路线也是毛泽东成功的根本。当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的成功肯定不是必然,其中肯定有很多的机缘巧合,但是毛泽东选择了在正确的时间干正确的事情,同时具备了天时、地利和人和,况且,毛泽东为了革命付出了太多,一家为革命牺牲了六个人,其中就有他的儿子和妻子,所以,这样的毛泽东,有太多的可能去获得成功。

一个外国人曾经问毛泽东这个问题:你是中国第一人还是共产党第一人?你首先是中国人还是共产党员?

毛泽东总是笑着回答:你的问题好像是先问父母还是先问儿子。我可以确切地告诉你,没有中华民族,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坚信,自己和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他总是说,任何政党只有为人民服务,才能长期存在。

一位名叫斯坦的外国记者曾经问毛泽东一个更实际的问题:你如何指导你的共产党和军队?毛泽东不假思索地回答:

凭人民的信任!正是人民的信任,使毛泽东冲向了对人民的无限责任。

毛泽东不仅毕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解放,而且把自己的感情和理想寄托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青年身上:未来将由未来的人民决定。从长远来看,年轻一代总是比我们知识渊博。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好比早晨**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当然,这样一个毛泽东也并不是没有犯错的时候,他在建国后陆续发动了“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农村和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至于后来的“*****”,带来十年动乱,十年的伤疤,用了几十年也没有完全医好。据此,有人意图对毛泽东做全面否定。早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里,毛泽东已经得到了客观的评价:

“他虽然在‘*****’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在其名著《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号称不朽,可能主要是由于他力图粉碎自古统治阶级的传统。他对特权和城市官僚的弊病有着深深而单纯的反感。

这种反感在中国人民心中敲响了警钟,触动了长期存在的感情;因为旧中国是上流社会少数民族统治世界多数的典型例子。”可以说,对理想的追求造就了毛泽东,一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泽东,一个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毛泽东,一个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毛泽东。

毛泽东的出现是中华民族的幸运和骄傲。邓小平曾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毛泽东的出现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大奇迹。没有毛泽东,20世纪的人类历史将是暗淡的。

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不能因为生活的安逸就放弃远大的志向,要做新世纪的主人,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通用12篇


看过的电影有时候比看过的书籍更为难忘,每当我们观赏完一部作品之后都会有不少心得。我们可能有很特别的丰富的感情包含在这个作品里面,我们可以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来,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看法和感受。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的“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相关内容,请继续浏览我们的网站以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1】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精选10篇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一):或许我们该多了解一些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主席有着一种文人情怀,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他说出了自己的一大心愿,他想去考察黄河、长江,他说我可以从黄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地质学家、文学家、生物学家,只准骑马,不能坐车,一直往昆仑山去,然后到猪八戒去过的那个通天河,翻过长江上游,再沿长江而下,从金沙江一直到崇明岛,我有这个志愿,很想学学明朝的徐霞客他一生很喜欢读书,所以不管是写著作还是作诗,他都很擅长,而现在的我们,可能因为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不想拿起书来看了。记得有一次老师问一个问题,阅读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吗?我认为读书确实可以给我们一个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机会。当苏联提出在中国建立基地,损害中国主权时,毛主席坚决拒绝。

柬埔寨国内发生政变的时候,中国使西哈努克度过了难关,西哈努克说中国不输出坦克和军火,输出的是尊严和别人的需要在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时,毛泽东说是非洲的穷朋友们把我们抬进去的。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的祖父母和爷爷奶奶那么尊敬毛主席。他就像邻居的爷爷,那么真实,真诚,平易近人,那么可爱,自然,友好。

我还了解到了中国原来经过了这么多的磨难,原来在我们的神州大地上,竟然有过吸血虫的肆虐。中国有那么多故事,毛主席有那么多故事。毛主席的好朋友**曾经问他,你认为年轻一代会怎么做?

他说,未来的事由未来的人决定,对青年人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就像早上**点钟的太阳是啊,我们的祖国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国内的、国外的。青年一代将是祖国的脊梁。我相信,伟大的中华民族一定会克服困难和障碍,繁荣昌盛!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二):走近毛泽东―一个伟大的人民公仆

在人们心中,毛泽东的名字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他是诗人,也是革命家,他是战士,也是大统帅。他是湖南韶山冲走出来的石三伢子,也是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开国元勋,他有思想,有志向,是他把人民群众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使他们免遭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他将祖国山川从分崩离析之中统一起来,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了依靠。

他是一位历史英雄,我们只能远远地观望。可是在跟随纪录片近距离地了解他的生活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他一点也不盛气凌人,相反,他是那么的和蔼可亲,那么的平易近人。他喜欢和人们交往。他说他和人民的关系就像鱼和水一样。水里不可能有鱼,但鱼离不开水。

他对人民群众有着浓厚的感情,始终关心着他们的生产生活。他会为自然灾害的灾民呐喊,为感染血吸虫病的无助家庭呼救,甚至把专列当成流动办公室,随时停下来贴近群众,观察民情。他将人民群众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始终不渝的信仰,以一个人民公仆的身份践行自己的承诺,那一句前无古人的人民万岁震撼了多少华夏儿女,可他却喊得那么铿锵有力。

在接待外国来宾时,他总是显得亲和有礼却又不失幽默风趣。他会用同样的屈膝礼来回应非洲来访者的敬意,也会向久违的老朋友谈起前往美国江河游泳的意愿,他会不论肤色、国籍给予所有人平等的关怀,这是他的立场,也是他的性格使然。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

他指挥过成千上万的军队,从来没有开过一枪;他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他不是大元帅。的确,毛泽东不喜欢摸枪杆子,相比于此,他更愿意也更胜任于使用文房四宝的力量,以英雄般的勇气和智者般的谋略挥斥方遒,而等到战争结束,他却选择了淡泊名利,帅、将、校统统都不要!多么豁达。

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伟大领袖。他的伟大之处在于政治权力从枪口中觉醒,在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思想。年轻的时候他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而现在他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他老了,站不起来了。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上,当全体代表起立鼓掌为他送行时,他的腿病又断了。但他不想让大家看到,所以他坐着一动不动。他说:“如果你不去,我就不去。”。如今,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下,中国正朝着伟大复兴的目标稳步前进,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沿海率先,人们说出的那句厉害了,我的国不正是表达身为国人的自豪之情吗?

我们看到巍巍华夏的雄风重振起来了,泱泱大国的威严又回来了,我想,这也是毛泽东想要看到的画面吧。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三):为了忘却的纪念

毛去世已经超过四十年了,他的影响依旧巨大深远,他的功过仍然众说纷纭,中国人从盲目崇拜到重新反思,四十年的改革让一向中庸的国人产生巨大的撕裂,他也许是革命导师,也许是帝国领袖,或者被纠着所谓的错误全盘否定,从他去世那一刻开始,无休止的争论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作为助力的还有官方的暧昧态度,明褒暗贬的语气,似有似无的忽视,毛已不再是那个太阳般地位的至尊了,他变成了每个人心中的样子。

很小的时候,我就从作为国企老工人的外公那里听说过他的故事,一个来自乡村的小伙子,只带着一本喜爱的书,坐在嘈杂喧嚷的城门口,对车水马龙的市景熟视无睹,一读上就是一整天,一个月来天天如此,最后终于成为《东方红》的主角,像太阳一样温暖寒冷贫瘠的土地。

除了外公的故事以外,我的第一印象全来自那个日渐衰败的工人村,带着沁园春雪和长沙的床板,窗户上暗淡的红纸星,石墙上斑驳陆离的革命标语,还有一件外公穿了几十年的铁道**。一个过去的旧时代若隐若现,它残存的遗迹陪伴着我的童年,我并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只以为那是老家的特有景象,那个在东方红里听过的大救星的名字,或许是外公的一个偶像罢。

后来啊,我在许多地方见过他的形象,长满青苔的搪瓷杯上,锈迹斑斑的铁质像章上,往昔盛大的游行集会里,甚至在外国群众的游行队伍中,在天安门广场的正**,一种文化甚至一种信仰,而不是一个偶像,取代了我原有的对他的概念。我在很多地方都发现过他,笑眯眯乐呵呵的古月,帝王气派十足的唐国强,又或者是还带着年轻人冲劲儿的刘烨、侯京健等,都很好,但都又似乎不是他,只是他的一个剪影,或者是别人对他的刻意定位。想想也是,那个穿上军装像战士,穿上布衣像教员,穿上中山装像领袖的人,那个五落五起矢志不渝,力挽狂澜却最后功过三七的人,又怎么会是带着枷锁舞蹈的演员所能完全表现的呢?

不能怪艺术家们,是这几十年太过漫长以致黑白颠倒,乾坤倾覆,才混淆了他的本来模样罢。

从电影里的叙事中,小时候感受到的氛围再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些已经逝去的情怀从我的心头一丝丝浮现出来,英雄般的勇气,智者般的谋略,史诗一样的慷慨叙事,还有一个令人着迷的领袖。一个掩埋在历史尘埃中的世界重现在我的眼前,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与黑暗和**的斗争,就像是一首此起彼伏永无尽头的进行曲,拥有着惊醒一切梦中人的力量,麻木逐渐褪去了,原来这世界不仅仅是官官相护、狼狈为奸的一片漆黑,就在不远的曾经,居然有这样一个人为蝼蚁般的我们而向整个官僚体系宣战,居然有人始终相信一群卑微、弱小的个体是创造历史的唯一动力,原来,世界还有另一个模样。那个世界并不完美,却令人熟悉充满希望。

就像听他多年前在黄土高原的演讲,激动的声音,飘扬的红旗,信仰的海洋。

我逐渐长大了,封建糟粕慢慢变成了优秀传统文化,资本家一点点变成了爱国企业家,还有的是愈发严格的**管制,早先我还没有发现,以为我们很快就可以迈向星辰大海的远大前程,认为一盘精妙绝伦的大棋正下的有声有色,我觉得这盛世一定是如他所愿的,伟大复兴一定是他早已策划好的。不知何时,直到我发现人民一词只剩下名义时,领导阶级连生存都要用尽全力时,滔天罪恶连掩饰都无需时,我才大梦初醒,发现我们丢掉的原来不仅仅只是所谓的偶像崇拜,还有更珍贵的东西。我们不仅把盆里的脏水倒掉了,连孩子们也倒掉了。

我的身边,只剩下沉浸在奶头乐中的同僚,网络**里,争论不休的议题依旧像数十年前的境况。不是在娱乐中荒废,就是在空谈里虚度,似乎这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并不属于任何一个人,而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纯粹概念,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当家作主的工农去了**?

社会主义的**人扛起大旗了么?一定要达到的目标实现了么?没有人再关心这些了,光是生活的重担就已经让人喘不过气来了,谁还会有余力把心思放在早已不切实际的所谓乌托邦中呢?

而我曾经的家乡呢:像许许多多的旧时代遗存那样,早已荒废倾颓,多年无人问津,连流浪汉都不屑于光顾,遍地的垃圾随意遮掩着楼宇的废墟,砖片瓦砾和枯枝败叶混合交织在一块儿,埋葬着所有专属于那个过去时代的光荣与梦想。连我的外公外婆都很少再谈起那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了,他们搬到了城市里,像普通的城市老人那样,和早已成家立业的子女住在一块,每天磕磕绊绊的生活。

那红色的海洋在影片中渐渐消失远去了,可我还记得那一声嘹亮的呼喊。人民万岁。在与人民群众并肩一块时,苍老的躯体仿佛重现了青春,你难以想象,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仍然像他年轻时那样充满了斗志,像一个古典英雄,像阿喀琉斯,像堂吉柯德,固执地反抗着历史的周期律毕竟,他却早已许下诺言,要带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挖开亘古不变的两座大山,要用最诚挚的努力感动共产党人的上帝。

在革命和建设中,他一如既往地坚持。为了坚持这条路线,他可以随时和同志们各奔东西。为了保卫革命,他一经做好了粉碎自己骨头的准备。哪怕是连站起来都做不到、众叛亲离的八十岁高龄,他也仍然微笑着目送工农兵代表离场,就仿佛依旧在瑞金在延安时那样,苏维埃主席,边区**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这一个职位似乎变为一种人格魅力,无论时间如何打磨着最初的理想,腐败着身边的同志。主席仍是主席,英雄会蜕变为庸者,他却一以贯之,像漫漫长夜中指引航程的灯塔,照亮了无边无际的广阔黑暗,为我们带来了温暖的希望,他耀眼的像冉冉升起太阳,却把自己当作了一块燃尽的木炭,那迸发出的星星之火,曾经多么热烈、多么激情地染红照亮了一个时代啊。

也许无论走到**,我都会想起这个充满力量的名字毛泽东,主席,我力量和希望的源泉,你从来都相信我,所以我也始终相信你,冬天最终会离去的,而温暖的太阳会再一次融化坚固的寒冰,我可能看不到了,但我希望自己能当一名普通的守夜人,守护微弱的小小火苗,终有一天,星火燎原的传奇故事将再一次上演。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2】

然而,光靠笔杆子终究无法把革命进行下去,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国共合作期间,蒋介石的单方面撕毁重庆条约,让共产党陷入了被动的局面,毛泽东**远瞩,决定用延安来换取中国,这是需要胆识与智慧的,这是舍与得之间的艺术。当前有太多人执迷与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没有从大局去看,往往为了一己私利而弃大局于不顾,这是我们需要为之警醒的。另一方面,战争就像一盘棋。棋手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解放战争中,相比于蒋介石的精良装备与庞大军队,毛泽东却在最艰苦的环境下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192封战报,向我们证明了只要有眼观全局,运筹帷幄的胸怀,哪怕差距悬殊,也可取得胜利,毛泽东用事实向我们展示了他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如此杰出的军事指挥家却不肯接受大元帅的称号,连一件元帅服都不想穿,这是魄力,这种伟人魅力,让如今多少追名逐利者汗颜。

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采用“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坚定站在社会主义立场上,即使中苏关系破灭后,也依然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清晰结识了中国的外交形势。此外,新中国对亚非拉各国都表示了足够的尊重和支持,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参考。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而在生活上,出生于农民家庭的毛泽东用极为勤俭,衣服缝缝补补,更是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听取民意,关心民苦,真真正正是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

生活方面,我最欣赏毛泽东的真诚与坦荡,即使在外交中,他也能谈吐自然毫无做作,给人以真诚感,也正是这份亲切,让中国与亚非拉各国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赢得了国际范围的尊重。毛泽东在外交上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名族尊严,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却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对身边人,总是予以关怀,对民生疾苦是他最放不下心的事。

即使看完整部影片,我也相信这只是毛泽东一生的一部分,但就是这一部分,也让我领略到了一代伟人的风采,真实,好学,亲切,睿智是我对毛泽东的评价,在他的身上有太多需要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比如“路是人走出来的”这样的坚持,“人民万岁”这样的胸襟,对于我们后人来说,毛泽东的一生可能只是一个传奇故事,但中国的现状告诉我们,中华名族不能止步不前,当前社会上总存在各种问题,其中自然有历史原因,但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缺失,我们正在逐渐失去那个时代的一些东西,或许有人会说时代在进步,可我一直相信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知识去改变世界。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3】

毛主席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从革命开始,到革命胜利,到新中国建设,毛主席从未停止过,始终以自己的热情战斗。

毛主席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亲临战场而不惧,面对危机而不乱,凭着一支笔杆子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总揽全局,作出了“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赢的了农民,谁就回赢得全中国”的英明决断。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

影片不仅展现了毛主席的伟大才华和思想,也展现了他平凡的一面。它用珍贵的镜头再现了伟人的真情,用平凡的视角塑造了一个更加亲切的毛主席,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观众仰慕主席,崇敬一个真实可信的形象。

观看了《走近毛泽东》之后,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毛泽东。“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了中华人名共和国,自己却不当大元帅。他是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人物,他是全中国的恩人, “毛泽东”这三个字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以他为榜样!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4】

看完《走近毛泽东》,一篇篇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

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

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11年,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11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认真学习党的科学理论,并且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做起,团结周围的同学,争取早日成为党组织的一员.我深知,我的目标很远,这就需要我从点滴做起,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说到了也要做到。这才能使自己拥有党员的品质,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努力!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5】

但由于这类电影本身的厚重感,历史感太强,怕物化的我们这一代亵渎了历经沧桑、饱含革命伟人血泪的革命精神。就读与伟人母校的我,在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在**《走近毛泽东》之后,自己的认识也得到升华。

第一次意义上接触关于毛泽东的影视作品是《恰同学少年》,但是在念中学的我将其定义为红色青春励志教育片,也正是这种感情,我成了恰剧的忠实粉丝,剧中的每一个任务形象,性格特征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经历,我都非常熟悉。特别是毛泽东,国家的英雄,新中国的奠基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文学家。他是中国人民心中的太阳,永远的巨人。

对于那些被从旧社会拯救出来的人来说,他是创造所有光明美丽的神的神。在当代中国人心中,他也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不会忘记那句话:翻身,不要忘记毛主席,致富,不要忘记邓小平。

它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努力接受先进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中国社会不断地追求和实践共产主义。从湖南韶山的毛家冲走出的少年到汉口“八七会议”上那位说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长衫青年,从秋收起义中那位谨慎敢为的领头人到延安窑洞里运筹帷幄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大胆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大胆行动“枪杆子里出政权”、他努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这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他努力实践中国共产党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和最高目标。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他喜欢游泳,想欣赏世界上的河流。他热爱祖国的山川,想探索黄河河长江。

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革命武装处于绝境时,总是冷静地判断形势,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在长征中,革命力量被削弱,但他从未放弃,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世界上一次重要而独特的战略转移。

在陕北干旱缺水地区,他仍然乐观地提出自给自足,最终实现了南泥湾的奇迹。在革命胜利后面对一片烂摊子时,在失去了苏联老大哥的支持时,在面对战后帝国主义的压迫时,他总是饱满,精神充满斗志地工作,终于使新中国自己摸索着获得了社会主义的胜利。这种不屈不挠的必胜信念感染了后代。

不同与其他的历史教育影片,《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的创作者用平民化、生活化的视角展现了毛泽东的人性、个性和革命意志。简化了一些过去人所共知的大场面、大事件,而是从“情”的角度,突出一个“情”字。这个“情”字即是领袖对人民的情,也是人民对领袖的情。

影片中运用的细节都非常具有冲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毛主席使用了多年的竹杖、毛主席的文房四宝、毛主席和亚非拉朋友们的关系、毛主席和人民的关系、毛主席的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等等。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镜头,展示了毛泽东的非传统品格、文学才华和性挑战。给我感受最深的细节是影片中毛泽东给别人让烟点烟,为了避免群众围观而不得不戴上大口罩等许多生平资料镜头,给人以一个宽广、丰富的视角以了解伟人的至性真情,自信风趣的人格魅力。

纪录片中最感人的一幕是,外宾来华访问时,毛主席亲切地于他们交谈,为他们包烟,帮他们端菜,陪着不喜欢喝酒的人。外宾走后,他一路走到门口,看着他们的车离开,一直站着挥手告别。

一位国家领导人能做到这样,真的太难得。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国人评论:中国两位领***大的不同是,蒋介石有宽敞豪华铺着红地毯的**府,而毛泽东只有在贫穷的西柏坡,用简陋的农舍当司令部;蒋介石可以乘坐高级直升飞机亲临各战场,而毛泽东只能用手写下电报机内容发布命令。

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和震撼,并不是来自传统电影中已经司空见惯的大场景和大背景,而是来自**中展现伟人日常生活的小画面。比如,该片中,主席在长江中畅游的情景,骑马游昆仑山的场景,还有主席挥拳打沙包及向非洲女客人行屈膝礼的画面,这些都向人们展示了伟人生活中鲜为人知的颇有情趣的一面。在硝烟和枪声的背后,还有更大的真相:

“伟人”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神”。因此,了解伟人也首先应该从“作为人”这个基本特性入手,这样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更有真实感,更能打动观众的心,更能让人接受。 此外,影片还披露了主席在听到洪区灾民与蛇争树而被毒蛇咬死而痛哭,以及在听到战胜血吸虫病的喜讯之后高兴的半夜起来写诗的细节,这一哭一笑的鲜明对比,更是展示了主席重情重义、关心人民生命感全的真实写照。

各种这样朴素自然的画面,使伟人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人性化。

看完**后,我们从过去仰视这位伟人变成了平视这位伟人,但却因平视而看到了他的内心,更体会了他的伟大与不凡。特别是在这四句令人难忘的结语之后,在灿烂的灯光下,人们看到,毛泽东虽然走了,但他的目标和理想正在一代一代地实现。我也为有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校友而自豪。

我们相信,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就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太阳!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6】

国家领袖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蓬勃发展,但毛泽东仍然过着革命时期那样艰苦朴素的生活。

历史总是给我们留下辉煌的一页,但我不知道留下了多少感人的事迹。在我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他总是有点敌意。他的中心确实伤害了许多名人,或多或少地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看完这个以后,那些不可原谅的也变得可能。

这部电影记录了毛主席一生中的点点滴滴。从生活中的这些小事中,我学到了很多。

毛泽东年轻时经常用特殊的方式锻炼身体。在寒冷的冬天,他用学校水井里的冷水擦身。大雨使他在野外奔跑;河水汹涌,他去游泳对抗风浪。他甚至想出了一套运动体操来增强自己的身体,并把它推广给朋友和同学。

青年时代在湘江中游泳的时候,差点被浪涛淹没,被同学救起来后,毛泽东写了一首诗,诗中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首诗后来佚失了,但他在晚年却常常对人谈起这两句。

喜欢游泳的毛泽东也渴望到国外的其他河流去游泳。

1960年,他和来访的尼泊尔总理柯腊莱谈到了在尼泊尔游泳的想法。毛泽东还说:我想在恒河里游泳,只要允许我游泳,我就去。

同样在1960年,毛泽东和来访的老朋友**谈论游泳。

**说:1936年在保安,您曾说过想到美国的江河去游泳,不知您现在还有没有这个兴趣。毛主席笑了笑回答:

我希望在我老之前能在密西西比河好好游泳。如果华盛顿同意的话,我几天后就可以去了,就像游泳一样,没有政治,只有密西西比河。

不仅是这些小事,生活中其他方面的细节无不反应了毛主席: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

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主席”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岁月不饶人,毛泽东老了。外貌变得憔悴,动作变得迟钝。无情的岁月已经让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风华不再,但他说话依然语惊四座,一起不拘一格,不事事循规蹈矩,刻刻板板地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接见各国外交**,不断改善我国的外交关系。

毛泽东,为国为民辛劳一辈子,他心系人民,老了还到全国各地视察,接见群众,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主席,是多么的伟大啊!

毛主席,一个我们中国几代人为之骄傲的伟人;一个为了民族和人民而拿起“枪杆子”的英雄好汉;一个建立以人民为核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功臣。是他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民强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为他,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的国家屹立在东方。

也许是时势造就英雄,战火纷飞的中国需要一位英雄来平息战乱,建立和平的国度,而毛主席,真是这一时势的最佳人选,他以其卓绝的才华,**远瞩的目光,使纷飞的战火熄灭,使和平时代诞生。岁月流逝,但伟人的身影依然清晰,毛主席依然活在我们心中。虽然我们和毛主席不在同一个时代,但他的勇气仍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激励着我们前进,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7】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青年的毛泽东以此明鸿鹄之志,吟鲲鹏之情。书生意气,风华正茂。他立奇志,行奇事,交奇友。他特立独行,他锐意革新,他不甘平庸。他以一个年轻人独有的热情和信念去奋斗,去拼搏,去改变这落后的旧中国。他要的,是一个独立,富强,民主,和平的新中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壮年的毛泽东,这个慨然昂扬的男子,助中国共产党以薄弱的星星之火成不可遏制的燎原之势,领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导中华民族重新屹立,将“东亚病夫”的帽子摘下,狠狠地摔在帝国主义列强的脸上。

可岁月的风刀霜刻,年代的变化沧桑已使曾经的风华正茂,意气正盛的青衫少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戎装盛年变得苍老龙钟。只是,那一身英雄气概,三分首长风范,却丝毫未减。

岁月,可以在墙头上剥落曾经的繁盛豪华,也可以在人面上刻录如今的沟壑纵横,亦可以在石板上回荡千年的期望等待。只是,有些人,有些事,任是岁月也无法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去,从历史的变迁中抹去。有些情结,有些气概,亦是无法轻易随风而散,不会就像风前絮般,欢也零星,悲也零星,它会如陈年的女儿佳酿般,历久弥香。

滚滚长江的东逝水,浪花淘尽了几多英雄。多少风云惨淡湮没在历史长流中,单留下永不掉落的浪花演绎着快意恩仇,永不停息的江涛吟唱着成王败寇。只是,青山依旧在,夕阳也红了又红。白发渔樵,秋月春风,浊酒一壶,管他浪迹几何,我只要契阔谈宴,对酒当歌。

自古不乏壮志凌云几分愁,高堂明镜悲白发。烈士暮年,壮心虽不老,但已力不从心。岁月沉默,夕阳不走。昔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今日刀钝刃乏,发华鬓白。不过,纵流光容易把人抛又何如,起码,曾经,我黄沙百战穿金甲;起码,曾经,我有翠袖殷勤把酒呷。风沙侵蚀的是我行将就木的身体,却触不到我慨然铿锵的不灭豪气。浪花淘走的是我琐碎落魄的一生,却卷不掉我为苍生拔过的剑,受过的伤,流过的血。

侠骨雄心,笑看坚铠丛中逬万矢;孤怀统揽,曾经沧海慨平生。是非成败,且留后人去评判笑谈。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8】

在毛泽东那个年代,社会环境固然恶劣,但他却依旧能克服社会环境带来的艰难,将农民的利益放在一切事务的最前面,坚持为人民谋福利,由艰辛求学路迈向困苦革命路让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榜意识,同样也警示了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应当不断提升自己,在困难中积极迎难向上,并创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

“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这是毛泽东自小立下的言志,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我们不怕在人生路上走得有多么辛苦,但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个真正值得我们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在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毛泽东首次回到故居湖南韶山,他指着那些农具,说他仍旧记得那些家里的农具,小时候他就用这些农具帮家里干活。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一个小孩子承担了家庭的一部分负担,这也为毛泽东将来的成就奠定了一定的精神基础。

毛泽东经常建议革命者要学会用笔和棍子,这对他来说也是一样的。抗日战争中,他写下了《论持久战》,引起了全球各界的轰动。当日毛泽东用笔杆子打下了整个中国这块土地,由此可知,一只笔杆子的力量是何等的无穷。

这些不得不让我们这些青年一代去深深思考。

在外交上,晚年的毛泽东一贯亲切地接纳外国嘉宾,“和”是他在外交上的首要考虑,在他心中一直相信外国朋友是我们国家不断前进的推动因素。此外,毛泽东特别羡慕街头工作。他常常羡慕街道工人能与群众打交道。与今天的一些共产党人相比,他们是极其丑陋的。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控制在人民和集体的利益之上。他们甚至利用职权收**赂,做一些有害的事情。

看完《走近毛泽东》这部纪录片后,我被毛泽东的生平事迹以及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所感动,所振奋。虽然毛泽东晚年也犯过严重的错误,但在他的一生中,他在中国革命中无可争辩的成就远远大于他的错误。他的成就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我们的尊敬。影片中他搏击风浪的场景,他戴口罩视察的场景,他撑着竹竿爬山的场景,他与人民群众一起唱歌的场景……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觉得我们要学***仅是他的乐观坚强,勤奋刻苦,还有他那平凡中的伟大。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9】

他是诗人,是革命家;他是军人,是总司令;他指挥千军万马,从不开枪;他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他不是大元帅。他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代伟人毛泽东。

毛泽东在世时,逐渐被奉为神龛,与人民的距离也逐渐拉大。毛泽东死后,历史形势逐渐消失,他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走近毛泽东》,正如片名所示,它缩短了我们和毛泽东的距离。

自看了《走近毛泽东》,影片通过生活的细节给我们展现了毛泽东平民化的人性、个性和革命意志。它表现的是一个真正的毛泽东,不是一个概念毛泽东,不是一个神化毛泽东。比如,毛主席用了多年的竹竿、毛主席的文房四宝、毛主席与亚非拉朋友的关系、毛主席与人民的关系、毛主席对生死的辩证唯物主义。

有人曾说毛泽东是一本大书。如果你了解他,你就会了解中国的近代史。

毛泽东八岁才在家乡的私塾启蒙读书。但他对私塾先生教的《四书》、《五经》兴趣不大,却喜欢读那些古典**和当时比较进步的书籍。毛泽东从小就不太“安分”。

渐渐长大的他也觉得自己生活太平静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17岁时,毛泽东离开家乡告别父母,到长沙第一师范学习,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成为他领导人民解放中国的指导思想。

影片中发现,毛泽东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有普通人的幽默,有普通人的许多行动。例如他吃饭的时候也会“咂吧”嘴,他见人就给人让烟,还给客人布菜,他还会游完泳以后光着膀子就跟老百姓坐在一起抽烟,他累了也会坐到土坎和铁轨上,他喜欢的竹杖想扔就扔,他也有着不受束缚的个性等等这些细节你都能看到他平凡的一面和普通的一面,你会发现他在平凡中显出伟大。

他既是一代伟人又是性情中人的一面呈现给广大观众。其中有毛泽东祭拜父母、毛泽东畅游长江与大海、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白了头发、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的简朴生活、毛泽东给刘少奇点烟、毛泽东要骑马游昆仑山、毛泽东和基辛格夫妇逗趣、毛泽东与非洲妇女代表团会见的幽默场面、毛泽东出席党的代表大会时因腿疾目送全体代表离场等大量的珍贵镜头和生动细节,抒写了毛泽东的真性情、毛泽东的中国心、毛泽东的大智慧。

人民,在毛泽东的心里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他始终不渝的信仰。在谈到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毛泽东常用这样的比喻—水里可以没有鱼,但是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外出视察时,经常得到群众的承认,这使群众看热闹。有关部门担心这会危害毛泽东的安全,所以规定毛泽东外出或公开场合必须戴口罩。

毛泽东尽管极不情愿,但只得妥协。他就这样带着口罩外出考察。如果你累了,在铁轨旁或土堤上休息一下,抽根烟。

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全得到了加强,但毛泽东感到了无法与人民接触的孤独。从他的神态中,可以看出他的无奈。毛泽东视察武汉一条街时,感慨地对居委会主任说:

“我真羡慕你们的工作,每天能跟群众打交道,最有意思。”

毛泽东对于普通人平易近人。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喜欢游泳,但他游泳的样子鲜为人知。《走近毛泽东》一片就展现了毛泽东游完泳身着泳裤与大家谈笑风生的珍贵镜头,那种深处群众之中的悠闲和自在一下子拉近了主席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其实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与普通人并无太大区别,他一样给客人让烟,一样给客人布菜,送别客人,他同样要看着客人的车离开视线才安下心来。

进入晚年的毛泽东,对于人的生老病死是非常旷达的。他还嘱咐说:“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

正如你所说,今天的会议是一次胜利的会议。毛泽东死了。让我们庆祝辩证法的胜利。如果人不死,从孔子到现在,地球将无法容纳、新陈代谢。”

发现毛泽东的魅力在于他的智慧,他的野心,他的激情,他的幽默,他的自信!《走近毛泽东》不是面面俱到的人物传记片、功勋片、成就片,而是以毛泽东一生所经历的革命历史事件作为背景,彰显了毛泽东喜欢挑战的一生;不循常规的性格;重情重义的品行;文采纵横的才气;旷达生死的精神。

有一次,毛泽东耀眼的光环挡住了我们的视线,灼伤了我们的眼睛,给我们带来的只是崇拜,却没有信仰。但《走近毛泽东》却无疑给了我们细品伟人之首先作为“人”的真实与感动。

《走近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也走近我自己的信仰。这就是走近之后看到的毛泽东。

历史要我们《走近毛泽东》!

2008级经济3班

邹珏娟学号:***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10】

毛泽东一生都在挑战自然、挑战对手、挑战社会、挑战世界。越是面临挑战,就越是冷静。“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这段脍炙人口的名句,就是他人生的写照,然后毛泽东却还有着不循常规的性格。“有虎气也有猴气”,这是毛泽东对自己性格的评价。正是因为他的性格,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如四渡横渡赤水、迁往陕北、挺进大别山等。

“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毛泽东一生与书卷为伴,从幼时就喜欢读一些关于时政的书,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

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坚持看书学习,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他的诗书见解独到,他的字迹纵逸豪放,他的语言生动形象,他的讲话妙趣横生。

“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这种旷达生死的精神。对于生老病死,毛泽东以一个唯物主义者的姿态旷达地对待它,人总是要死的,这是不变的真理,但有的人的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与鸿毛,毛泽东的死就是重与泰山的最好写照。

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毛泽东”在印象中不甚清晰,而看完影片之后,这个模糊的印象越来越清晰,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人,现在生活环境改观了,学习条件也提高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学习,把握好每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把自己培养成新世纪的四有新人,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为祖国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毛泽东这个伟大而平凡的名字,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11】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南海的毛泽东纪念堂。作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我对毛泽东主席身影早已通过教科书和传媒略有了解。然而,通过参观这座纪念堂,我更深刻地领略到了毛泽东主席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伟大的成就。

一进入纪念堂,我首先看到的是一尊高大威严的毛泽东主席立像。他面带微笑,目光坚定,似乎欣赏着我们这些前来参观的百姓。周围的墙壁上悬挂着毛泽东主席的言论和图片,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人们以敬畏的心情排着长队进入展厅,这个时刻,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激动与自豪。

展厅内,首先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块巨大的屏幕。屏幕上播放着毛泽东主席演讲的视频,他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使我为之震撼。我惊叹于他的演讲技巧和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他不仅能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复杂的问题概括清晰,还能够深入浅出地向人们解读国际形势和中国革命的背景。我深感毛泽东主席作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不仅有过人的智慧和见识,更以娴熟的演讲技巧影响着无数人。

在展厅的另一侧,墙上挂满了大量的珍贵图片。这些照片记录了毛泽东主席的活动场景、他主持的重要会议以及他与人民群众的亲密接触。我被一张张照片所吸引,看到了毛泽东主席在农村调研、军队覆盖草原、工地指导建设等一系列场景中的身影。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酷暑难耐的夏日,毛泽东主席总是与人民同甘共苦,奋发图强,为了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毫不松懈地工作!这些照片让我对毛泽东主席的伟大领导能力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

纪念堂内的最后一部分是生平展厅,展示着毛泽东主席的个人物品、手稿和书籍。我看到他的书桌、书柜、办公椅等用品,还有他亲笔写下的发言稿、文章手稿等。这些个人物品展示了毛泽东主席的朴素生活和卓越才华。看着这些珍贵的文物,我倍感亲切,仿佛在亲眼见证毛泽东主席伟大事业的光辉历程。

参观毛泽东纪念堂,让我对毛泽东主席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毛泽东主席以不凡的智慧和勇气,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同时,他也犯过错误,导致了一些错误的决策和行动。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作为一位杰出的领导者的卓越贡献。他勇敢地引领中国人民在经济、政治、外交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走出纪念堂,我心怀感慨。毛泽东主席的伟大是党和人民赐予的,同时也是他本人创造和努力的结果。他携带着无与伦比的智慧与胆识,书写了中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我们应当铭记毛泽东主席的伟大成就,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为了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继续努力奋斗!毛泽东主席是我们国家历史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和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12】

反观我们当代的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我们拥有着优越的条件,更应该加倍努力,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树立自己的志向,并且坚持不懈地去实现和完善它,为国家,为家庭,为自己去努力。

都说乱世出英雄,毛泽东就是一个在当时混乱的中国成就的一个英雄。他以他惊人的胆识和坚韧的精神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无产阶级人民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使中国重新成为一个主权国家;他率领解放军同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作战,解放了全中国;他成立了新的**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1921年,年仅28岁的毛泽东在上海和其他人一起创建了中国共产党,而后回到长沙又成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并以此奠定了革命的基础。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叛变革命,破坏北伐成果。一个国民党反动派的小军阀轻松地把轰轰烈烈的湖南农**动镇压了。

这件事对毛泽东打击特别大。他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枪革命的被动性和悲哀性。他要把农**动搞大,就必须让农民同农民一起夺取政权,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根本战略,体现了毛泽东坚毅果敢、强硬的性格,也正是这种性格,使得毛泽东能够实现革命成功,进而解放全中国。

作为革命家和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我认为毛泽东最大的魅力在于他的军事指挥能力。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毛泽东意识到战争的必要性。他在湘赣边界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领导农民起义反对国民党。

从没有领兵打仗的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攻打长沙,虽然计划不出意外的失败了,但是毛泽东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领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建立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开辟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作为抗日主力军,同日本侵略者作战。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主要负责敌后的游击工作。影片没有具体描述毛泽东这一时期的事迹。

1945年日本侵略者被驱逐后,中国面临着建设新中国的形势和两党如何共存的问题。与蒋介石谈判破裂后,毛泽东与国民党军爆发了解放战争。这一时期,毛泽东充分发挥了军事指挥员的能力。特别是在攻打锦州的战役中,毛泽东果断下令,蒋介石下令保卫锦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改变了整个战争的趋势,只有两党领导人的军事指挥才能作出决定。

作为国家元首,经历过多次战斗的毛泽东仍然随和。他在会见各国领导人和中国共产党时,往往是不拘小节的。所有见过毛泽东的外国共产党都觉得毛泽东平易近人,显示了他们真实的一面。我记得在影片中有一个场景,美国的基辛格携夫人再次访华,又见到了毛泽东。那时的毛泽东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但是从他的身上依然能看得出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所特有的活力。

毛泽东见到比基辛格高出一大截的基辛格夫人十分有趣,还对此调侃了他们一番,可见毛泽东的风趣幽默与平易近人。

作为军事统帅的毛泽东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毛泽东对于治理国家依然很有能力。他常常坐火车视各地,在火车上办公,事事亲力亲为,眼见为实,所以常有人说毛泽东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虽然毛泽东晚年犯了一些错误,犯了大跃进、*****等左派错误,但于他对中国人民的贡献相比,毛泽东仍然是新中国人民敬仰和尊敬的伟人,没有他就没有新中国。

就像邓小平说的:“如果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可见毛泽东为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个平凡的长着一张大中华的脸的人的不平凡的一生,他必然会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所铭记。我很庆幸能接触到这部影片,让我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全方位的了解毛泽东。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方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贡献。我不想叫毛泽东,但我希望用毛泽东的精神创造适合这个时代的才富。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集合12篇)


看影视剧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必备娱乐方式,其中那些离奇的故事情节总能吸引我们的眼球。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自己的看法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而要写出优秀的影片观后感就需要用简洁的句子表达自己最深刻的感受。本文将详细探讨“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的多个方面,我们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多相关内容,希望您能持续关注我们!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平凡的名字,我们将永远记住他!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小的时候,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被称为红太阳呢?为什么只有他才被称为太阳呢?”

我们这一代人是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毛泽东这个光荣的名子并不陌生,但我们对他的了解实在太少了。

当我开始接受教育时,我了解到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和伟大的爱国者。他发动了秋收起义;在三省交界开辟了革命根据地;领导四次反围剿;带领红军完成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他的领导下使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在日本侵华的八年期间,带领八路军、新四军抗击日寇,保卫祖国和人民;二战结束后,又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1949年10月1日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国后和全国人民一同建设祖国,把中国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的国家改造成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背后,我仍然不了解毛泽东。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性格?是什么样的环境塑造了他伟大的人格?他的伟大思想源于何处?毛泽东思想的精随又是什么?

原来,我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杨佐平先生的毛泽东思想课上回答。2005年11月16日,在每周一次的毛泽东思想课上,杨老师给我们放映了纪录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按照时间顺序,结合大量珍贵史料,影片再现了毛泽东伟大传奇的一生!

影片中的人物体态丰满,栩栩如生,史料详实,客观公正,叙事手法独特巧妙。处处散发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和他的人格魅力。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关于毛泽东生平的优秀纪录片,也是一部很好的爱国主义教科书。

1893年,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幼年的毛泽东就有了反抗意识,带着求知的愿望,他先后就读于南岸私塾和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青年的毛泽东和千千万万爱国学子一样,从小就看到中国因为贫穷与落后,人民愚昧与无知,外受列强的蹂躏,内部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所以他从小立志要解救中国,使中国强大起来。

革命之路是用荆棘铺成的。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把毛泽东“逼上梁山”。人民的疾苦,使一个从未想过要带兵作战的人,背负了人民的信任。

在2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策划了他的战略,最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山。他的前半生是革命的一半,是斗争的一半,是解放中国的不断努力的一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蓬勃发展,但毛泽东仍然过着革命时期那样艰苦朴素的生活。在电影中,毛泽东的办公室是一座简陋的房子,光线很暗。他床下只有三双鞋,一双饱经风霜的皮鞋,一双布鞋和一双破旧的拖鞋。

毛泽东的一生是一个坚强的人——爬过雪山,翻过草地,翻过风雪雨雪,最后登上天安门城楼。他的成就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坚信革命会成功,在胜利的时刻,他不会被成功压倒。

毛泽东的另一大优点是雄心勃勃。他从小就愿意救国救民,为自己的志愿军而战。曹操也说过:“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人需有大志,有大志,才能成大器。”试问,如毛泽东不想救国救民,他能成为伟大的革命领袖吗?

毛泽东同志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中华民族,他操劳公务常常是夜以继日。毛泽东同志参加辛亥革命以来,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工作。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国家和民族,为人民解放,日夜辛勤工作。毛泽东同志的一生充分体现了他的无私奉献。

毛泽东不但雄才大略,而且在文学方面才华横溢.他的草书豪迈传神,气势磅薄的风格,是一般书法家所不能达到的。他的诗篇气势豪迈,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作为一个伟人,他不屈不挠的个性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激励着我们前进。

毛泽东的一生是勤俭节约的一生。他的生活节俭而独特。从1953年到1962年,毛泽东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毛泽东还喜欢游泳,打乒乓球,听戏曲音乐等。

体现出一代伟人虽然身居高位,但时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和丰富多彩的闲暇生活。

毛泽东,一个我们中国几代人为之骄傲的伟人;一个为了民族和人民而拿起“枪杆子”的英雄好汉;一个建立以人民为核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功臣。是他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民强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为他,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的国家屹立在东方。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部电影,使我看到了毛泽东的伟大一生,我才深切地感受到毛泽东这位伟人的独特风采和他的伟大的人格魅力,心中对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敬佩之情又更加深了一层。这时,我真的明白了为什么老一辈人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谈论毛主席。我从心底感受到毛泽东的伟大。毛泽东真是个伟人!

他身上有许多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值得我们学习。毛泽东永远是我们学习和尊敬的人,他的思想永远向我们的方向闪耀。

我的心情好久不平静了。此时此刻,作为龙的后裔和中华民族的后裔,我感到无比激动。有这样一位歌颂革命的先辈,我深感自豪。毛泽东的高大形象和英雄气概,完全征服和占据了我的心。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我看到了伟人的光辉思想品格和中华民族的智慧。观影过程中,我总是在影片的镜头中捕捉着伟人的光和影,并慢慢品味着其中的那种精神境界。

那是一种全民族都应努力培养和发扬的精神。伟人的那颗时刻为人民着想的伟大的“心”,那种为民族为人民的搏大精神在毛泽东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这一代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党和人们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和优越的学习环境,我们要懂得这一切是来之多么不容易,懂得了这一点,才会懂得珍惜,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泓扬先辈的精神,更应该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服务。

毛泽东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毛泽东就像一个散发热光的太阳,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鼓舞着我们不断努力和进步。这时,我在心里不禁唱起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毛泽东……”

看过《走进毛泽东》这部纪录片以后,我对一代伟人毛泽东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更加尊敬和佩服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像我们这一代80后,已经对开国领袖了解的少之又少。因此,了解我们伟大领袖的一些事迹,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我们树立起远大的志向,更好的报效祖国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看完《走近毛泽东》以后,我觉得他的一生是辉煌而有意义的一生。究竟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吧!

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个毕生反对剥削压迫,为工农兵争名争利争自由的人.

他是一个历经二十八年艰难险阻,硬是把在水深火热之中当牛做马的亿万奴隶托为新主人而把骑在奴隶头上作威作福屙屎屙尿的“原主人”打翻在地的人。

他是一个造就千百万治党治军治国的英才,带领他们为理想而奋斗终身的人。

他是一个把火柴称为洋火,铁丝称为洋丝,棉布称为洋布,水果糖称为洋糖,却把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改变为能够制造两弹一星,工业门类齐全让世界刮目相看,令欧美又恨又怕的东方巨人。

他是一个手不释卷而又不唯书,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孜孜探索理想社会发展模式,为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人。

他是一个虽然在人们心中贵为天子却身穿补丁衣服补丁鞋的,以辣椒红烧肉为佳肴却又三年忌肉与人民共度艰难的人。

他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人。

看完《走近毛泽东》,为他的深谋远虑,雄韬大略而折服,为他的英勇机智善于外交的风采而折服,也为他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而折服。

作为80一代,我们的确应该把毛主席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首先,我们应该像毛主席一样,为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并为这个理想而奋斗一生。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今天觉得这个挺好玩,明天又觉得那个不错。

同时,我们应该培养一点高雅的兴趣,比如爬山,游泳,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能陶冶情操。当今时代,青少年整天沉迷于网络,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自己的人生命运,更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兴旺发达与繁荣昌盛。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向毛主席敬礼!

毛泽东,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毛泽东,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毛泽东,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这就是走近之后看到的毛泽东。

走近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走近自己的信仰。

当这位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可以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位伟大的领袖者一生经历坎坷,遇到过无数的困难和挫败,他在痛苦中挣扎过,萎缩过,但他的信念告诉他:成功就在下一次!

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也许美好的明天是在痛苦后出现的吧!毛泽东从一个贫苦的书生到一个中央委员,最后成为国家主席,这一步步走过来,他经历了多少痛苦,我们这些晚辈又怎能完全体会?他指挥作战,英明神武,果断自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全中国,他做了多少贡献,直到现在,人们还难以忘怀,而他自己呢?

却遭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妻子,儿女都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那一刻,从他脸颊上滚过热泪,我们看到一个热血男儿,他又重新站起来了,我们惊讶,但更佩服!

于是每当我们面对晶莹的珍珠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把孕育珍珠的蚌和毛主席联想到一起。当初一粒沙子不经意进入蚌的体内,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它鲜嫩的生命。它日复一日的痛苦中包容着那粒沙子,最终把沙子变成自己体内最灿烂的部分,因此它成了一只高贵的蚌。

每当面对鲜艳的花朵时,我便心不由己地像赞美鲜花一样赞美毛主席,毛主席是一朵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诧它开放时的艳丽,却不知道开放前它遇的痛苦,当它还是一颗种子时,被埋在土里的日子里,它在心里做着春天的梦,它努力舒展着生命,最终破土而出笑对蓝天。

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痛苦后的美好才是显得真实,试想:海伦凯勒如果没有经过种种痛苦,又怎会成为美国著名作家?

而保尔柯察金、张海迪、居里夫人……这些英雄人物如果没有反抗过痛苦的经历,又怎么能成为人们心中的崇拜者呢?毛泽东如果没有“万里长征”的创举,又怎么能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呢?

痛苦是生活中最厚重的底蕴,它能历练掉你太多的缺点和不足,使你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伟大的贡献。经霜历雪,松柏更为青翠,只因有一颗岁寒之心。在痛苦中抱怨,只能使痛苦加剧。

我们应该像蚌,把痛苦结晶成珍珠,我们应该像种子,把痛苦注释成反抗!

在痛苦中孕育美好,就像风雨后出现的彩虹一样的灿烂,就像黎明时看见的朝阳一样的夺目。毛主席对青年人有着殷切的希望“你们是早晨八九点种的太阳,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对!

正是毛主席的这种精神注入了我们的脑海。这,让我们更加相信自己,我们一定会鼓足勇气,在痛苦的边缘绽放出最美丽的人生。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2

观《走近毛泽东》感悟

姓名:王佳乐专业:物流工程学号:***

在看完《走近毛泽东》后,我总在想对于1893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的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来说,童年和一般孩子一样平凡无常,但是谁能想到若干年之后,世界的格局都因为他而改变,他就是--毛泽东。

年轻时代毛泽东的志愿就很远大,从小就在私塾读书的他不仅对四书五经感兴趣,对古典**等更有相当大的兴趣,这也为他日后的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不走回头路”更是他的个性。从此就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内心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正是他敢想敢做,才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样在当时语惊四座的名言,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在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当代中国的革命道路需要武装力量的必要性,作为一个文弱书生,毛泽东在看清了社会的黑暗,人民的惨状后,被逼上梁山,义无反顾穿着长衫指挥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这是一种勇气,饱含一颗诚挚的爱国之心,这也正是当代中国社会所缺乏的,当一个名族失去勇气,还如何屹立在世界之巅。在历史上,有人认为温家宝没有控制军队,但毛泽东用一个学者的身体来展示他独特的军事指挥艺术。

在指挥战斗的同时,毛泽东却从未放弃过读书,即使病魔缠身,笔都拿不稳,毛泽东依然坚持读书并批注,每每想到这就深感内疚,如今的生活条件较那时来说是天壤之别,按理说在如此优越的生存条件下,读书应当成为一种习惯,可事实是中国人的平均读书量在全球各个国家中是处于相当落后的位置,这不得不引人深思,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尤其是对学生来说,鲜有人对阅读还存在浓厚的兴趣,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社会的退步,知识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没有知识,何来的科技文明,何来的马列主义思想,历史上国人的愚昧与无知是血淋淋的教训,固步自封只会导致落后挨打,中国历史上那些令人发指的条约,血淋淋的教训无不告诫我们没有知识的后果,也因此国人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救运动,从《**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到洋务运动,再是戊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也渐渐为国人指明了一条道路。毛泽东所著的《新民主主义论》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是一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道路。

然而,光靠笔杆子终究无法把革命进行下去,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国共合作期间,蒋介石的单方面撕毁重庆条约,让共产党陷入了被动的局面,毛泽东**远瞩,决定用延安来换取中国,这是需要胆识与智慧的,这是舍与得之间的艺术。当前有太多人执迷与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没有从大局去看,往往为了一己私利而弃大局于不顾,这是我们需要为之警醒的。另一方面,战争就像一盘棋。棋手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解放战争中,相比于蒋介石的精良装备与庞大军队,毛泽东却在最艰苦的环境下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192封战报,向我们证明了只要有眼观全局,运筹帷幄的胸怀,哪怕差距悬殊,也可取得胜利,毛泽东用事实向我们展示了他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如此杰出的军事指挥家却不肯接受大元帅的称号,连一件元帅服都不想穿,这是魄力,这种伟人魅力,让如今多少追名逐利者汗颜。

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采用“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坚定站在社会主义立场上,即使中苏关系破灭后,也依然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清晰结识了中国的外交形势。此外,新中国对亚非拉各国都表示了足够的尊重和支持,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参考。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而在生活上,出生于农民家庭的毛泽东用极为勤俭,衣服缝缝补补,更是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听取民意,关心民苦,真真正正是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

生活方面,我最欣赏毛泽东的真诚与坦荡,即使在外交中,他也能谈吐自然毫无做作,给人以真诚感,也正是这份亲切,让中国与亚非拉各国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赢得了国际范围的尊重。毛泽东坚持外交原则,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但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总是关心身边的人,民生是他最困难的事情。

即使看完整部影片,我也相信这只是毛泽东一生的一部分,但就是这一部分,也让我领略到了一代伟人的风采,真实,好学,亲切,睿智是我对毛泽东的评价,在他的身上有太多需要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对于我们后人来说,毛泽东的一生可能只是一个传奇故事,但中国的现状告诉我们,中华名族不能止步不前,当前社会上总存在各种问题,其中自然有历史原因,但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缺失,我们正在逐渐失去那个时代的一些东西,或许有人会说时代在进步,可我一直相信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知识去改变世界。

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采用“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坚定站在社会主义立场上,即使中苏关系破灭后,也依然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清晰结识了中国的外交形势。此外,新中国对亚非拉各国都表示了足够的尊重和支持,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参考。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而在生活上,出生于农民家庭的毛泽东用极为勤俭,衣服缝缝补补,更是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听取民意,关心民苦,真真正正是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

生活方面,我最欣赏毛泽东的真诚与坦荡,即使在外交中,他也能谈吐自然毫无做作,给人以真诚感,也正是这份亲切,让中国与亚非拉各国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赢得了国际范围的尊重。毛泽东坚持外交原则,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但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总是关心身边的人,民生是他最困难的事情。

即使看完整部影片,我也相信这只是毛泽东一生的一部分,但就是这一部分,也让我领略到了一代伟人的风采,真实,好学,亲切,睿智是我对毛泽东的评价,在他的身上有太多需要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比如“路是人走出来的”这样的坚持,“人民万岁”这样的胸襟,对于我们后人来说,毛泽东的一生可能只是一个传奇故事,但中国的现状告诉我们,中华名族不能止步不前,当前社会上总存在各种问题,其中自然有历史原因,但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缺失,我们正在逐渐失去那个时代的一些东西,或许有人会说时代在进步,可我一直相信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知识去改变世界。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3

 看完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伟大的形象又变得那么可亲可爱。

毛泽东也是人,普通人,一位可爱喜欢跟老百姓混在一起谈笑风生的老人。只是时势造英雄,民族的屈辱,民族的衰亡,需要一位领袖,一位统帅一位舵手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毛泽东要“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作一个奇男子”;他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和自信;他勇于挑战,有挑战自然,挑战对手,挑战社会,挑战世界的雄心和壮志;他有阅万卷书,读百家言,融会贯通的智慧和远见;他又有“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乐观和豁达;正是有这样的豪情万丈和激志自信,是毛泽东适应了时势的要求,让他用笔杆子赶走了小日本,击败了反动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而毛泽东自己也成为了人民心中的神和永远的向导。

纪录片开题一段话: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却不当大元帅。他就是毛泽东。寥寥几十字,道出了毛泽东的辉煌功绩和做人的谦逊。其实褪去毛泽东的光坏,他就是一位仁义、智慧、慈爱、风趣,喜读书爱写作的平常老人。这就是现在又看毛泽东我的看法,对他本人又有了深一层本质上的了解。

毛泽东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带兵打仗,他的志向是做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用笔写尽天下文章,做一位诗人文学家,从来不想与人打仗,更何况是枪林弹雨的战争呢?一次记者问答的媒体采访会上,一位刁钻的记者问毛泽东为什么会想到去打仗夺权,毛泽东的回答仅有四个字:逼上梁山。是的,不是因为老蒋欺压太甚,不是因为无可选择,谁会愿意去打仗呢!这也是毛泽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可见毛泽东是一位有仁义爱的人,不得已时才会选择极端手段。

步入晚年后,毛泽东越发地回忆起自己当年的志向,越发地表现出自己平和幽默的一面。毛泽东喜爱青年,面对在苏联的中国留学生,他表现出了激励育人的一面:“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战争结束了,毛泽东也想回归自然,率真直爽让他的眼角里总是充满了慈爱、宽容与平和。毛泽东喜欢宴请朋友客人,请他们到家里吃饭,席间递烟夹菜,谈笑风生,充满了祥和的气氛。会见美国的基辛格夫妇是,毛泽东风趣的一语双关的说起了英文“paper tiger(纸老虎)”,请几次到访的斯诺夫妇登上天安门城楼观赏北京城,在会间造访的非洲妇女时,笑容可掬的学非洲屈膝礼以还礼。就是在这些严肃的外交场合,毛泽东也是一展率真幽默的自我,这是他的本性。

毛泽东是世界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国家领导人。因为他出身农民家庭,育之长之农民气息的土地上,他深信“谁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全中国”。最后毛泽东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他胜利了,人民胜利了。晚年的毛泽东更想靠近群众,倾听群众的声音,因为他本身的博爱之心,因为他深知“水中可以没有鱼,但鱼儿永远离不开水”,他喜欢走访调查全国各地,喜欢拉着老乡的手席坐田间地头,与之聊天。闻着农民的气息,毛泽东就神清气爽。后来,为了保护毛泽东的安全,中央决定,毛泽东外出时必须戴上口罩,这样一来人民群众就认不出他了,他因此也失去了与人民群众的密切接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如是说。毛泽东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在外调查各地,但是口罩然他远离了群众,毛泽东心里很不舒服,休息是,他独自瞭望远方,神情无奈黯淡。

毛泽东怀着仁爱之心,始终心系群众。他曾风趣的说:“我毛泽东喜欢吃鱼,活着吃了不少的鱼,等毛泽东死了,把他的骨灰洒在江水里,让鱼儿来吃,吃的肥肥壮壮,再更好的服务人民!”毛泽东就是这般的系天下系百姓,“为人民服务”是他叫道政府官员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

“人总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也会死的。我死了,大家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讲话,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毛泽东如是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讲。他伟大而又谦逊,可敬可爱可亲,正因如此,顺应时代的毛泽东才会被人民所膜拜至万世吧!

最后,谨以此片的结尾来表达我对毛泽东本人的崇敬吧!

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他最大的创造,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他最艰辛的探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4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湖南口音的天安门宣布新中国成立时,我想当时人们的心情是激动和澎湃的。中国人民终于等到了那一天,此后的日子开始好转。视频记录不但是回忆,而且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

以新世纪的目光来审视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作为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抓住每一分钟。时间在推移,环境在改善,科技在发展。

所以我们更应当“崇尚科学,抵制迷信”,努力学好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把自己培养成新世纪的四有新人,为祖国、为社会尽职尽责,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学习了毛泽东之后,我们又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毛泽东。“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了中华人名共和国,自己却不当大元帅。他是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人物,他是全中国的恩人。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5

看完这部影片,我感受到片中有很多例子, 诸如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父母坟前祭拜献花、与非洲妇女行曲膝礼、因腿疾目送代表退席、骑马昆仑、豁达生死等等鲜活的故事,让我们既钦佩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又体味到他的随和、幽默。此外,影片中的许多细节,特别是点烟、戴口罩等生活场景,都不拘限于形式的大胆运用,让人觉得领导人亲切可爱。毛主席的一生是辉煌而有意义的,我为他的深谋远虑、雄韬大略而折服,为他的英勇机智和善于外交的风采而折服,也为他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而折服。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13亿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像一部鲜活真实的人物“写真”,以平民化、生活化的视角对领袖的生活、工作等情况,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手法予以再现,还我们一个真实、亲切的伟人形象。看完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对毛主席的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和自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我们都应该把握住现在的光阴,好好学习。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6

在外国访问代表团问及毛泽东的革命经历时,他不紧不慢地回答:“逼上梁山”。成功在于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毛泽东通过详细地剖析中国社会的格局,认识到边远的农村是革命红军生长的适宜土壤,于是便以农村作为革命根据地,并不断往城市进攻,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取得了革命胜利。

对此我们不得不感叹在我们处理工作以及学***程中,我们应该有一个最重要的立足点,并不断把它坚持下去,就像毛泽东领略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个革命思想一样,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制定出有效的方案或计划来处理问题。

在毛泽东时代,虽然社会环境恶劣,但他仍然能够克服社会环境带来的困难,把农民的利益放在一切事务的首位,坚持人民的利益。然而,今天我们大学生比比皆是,却有那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更何况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较之以前富裕多了,个中缘由在于我们大学生没有一个真正向毛泽东那样不断向前看齐的决心与志气,没有向遇到的困难展翅搏击的勇气与毅力。

毛泽东由艰辛求学路迈向困苦革命路让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榜意识,同样也警示了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应当不断提升自己,在困难中积极迎难向上,并创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

“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这是毛泽东自小立下的言志,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我们不怕在人生路上走得有多么辛苦,但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个真正值得我们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在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毛泽东首次回到故居湖南韶山,他指着那些农具,说他仍旧记得那些家里的农具,小时候他就用这些农具帮家里干活。可见在那个年代一个小小的儿童就挑起了家里的一部分担子,这也为日后毛泽东的成就打下了一定的精神基础,他是一名农民的孩子,他与农民有一种深深的情结。

8岁时,毛泽东对私立学校教授的四书五经不感兴趣,但喜欢古典的**和更先进的书籍。后来,他年轻时不仅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还不断锻炼身体。在岳麓书院读书时,他在寒冷的冬天用学校水井的凉水擦身;大雨时,他在雨中不停地向前跑。要想达到成功的另一面,我们不仅需要惊人的能力,还需要强健的体魄。毛泽东在学习和革命的过程中,把锻炼作为娱乐和锻炼身体的第一选择。

在接见日本文化代表团时,毛泽东说:“我读的是师范学校,本来是要当教员的”。他要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他常常沉浸在书香笔墨的世界,那也伴随了他的一生,中南海卧室里的那张床记录了毛泽东别具一格的书香生活,他把那本二十四史从头到尾地读了一遍,并留下了大量的圈画与批注。

尽管病魔缠身,他还是用那双颤抖的手写下“1975年9月再阅”等字。最为重要的是他把“不读书、不看报”看成是国家党领****大缺点之一。与此同时,一次雷击事件中,一些农民的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毛泽东他的怒火,反而根据进一步调查,了解到了国家**在行政管理上的不合理。

这就是我走近之后看到的毛泽东。

毛泽东经常建议革命者要学会用笔和棍子,这对他来说也是一样的。抗日战争中,他写下了《论持久战》,引起了全球各界的轰动。回顾今日,太多的那些所谓“高材生”连一篇**自己都无法单独完成,却要在**上搜索摘抄。

当日毛泽东用笔杆子打下了整个中国这块土地,由此可知,一只笔杆子的力量是何等的无穷。这些不得不让我们这些青年一代去深深思考。有些大学生对自己写出的那些字迹一点也不在乎,却不知自己写的字还不及一名小学生。

“打了三场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在毛泽东的眼中,国家与人民是他一生的奋斗目标,为了国家、人民他呕心沥血。

在外交上,晚年的毛泽东一贯亲切地接纳外国嘉宾,在饭宴上他给客人夹菜;与非洲访问团会面时他行非洲礼节;送客人时他目送贵宾渐渐远去才肯离开……“和”是他在外交上的首要考虑,在他心中一直相信外国朋友是我们国家不断前进的推动因素。此外,毛泽东特别羡慕街头工作。他常常羡慕街道工人能与群众打交道。可见,毛泽东作为国家领导人,经常重视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国家事务的出发点。

与今天的一些共产党人相比,他们是极其丑陋的。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控制在人民和集体的利益之上。他们甚至利用职权收**赂,做一些有害的事情。这种进攻行为不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有的。

所以,我们要向毛泽东看齐,以他的优良精神作为我们的行动目标与指南,不断向前,加强自身修养,在没有路的荆棘中踩踏出一条光明大道,为我们国家、民族、人民做出贡献,积极学习、贯彻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理念。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7

我看了这一系列关于毛泽东的故事,他的“做事果断,善于分析,目光长远,用兵如神”使我一直不能忘怀。想想自己,真是感到惭愧。

毛泽东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他喜欢看书直到死。毛泽东幼年时期就在先生的引导下,开始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泽东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生病时,他坚持读书、学习,真的时活到老学到老。可见毛泽东有多么坚忍不拔!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他拥有渊博的才学,这与他青年时期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热爱阅读的他,床边床上放满了书,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阅读。他说“不读书,不看报的领导就不是好领导。

”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读书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习的。如今我们的学习条件已经很好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把握哈每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利用现在的大好光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正像一首诗词那样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存光阴。

我们要真这宝贵的时间,不能虚度光阴。因为时间就像流动的水,可以流出但不能倒流。我们应该趁现在加倍努力。只有学得很好,才能像毛泽东一样,将来为祖国付出应有的力量,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8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南海的毛泽东纪念堂。作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我对毛泽东主席身影早已通过教科书和传媒略有了解。然而,通过参观这座纪念堂,我更深刻地领略到了毛泽东主席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伟大的成就。

一进入纪念堂,我首先看到的是一尊高大威严的毛泽东主席立像。他面带微笑,目光坚定,似乎欣赏着我们这些前来参观的百姓。周围的墙壁上悬挂着毛泽东主席的言论和图片,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人们以敬畏的心情排着长队进入展厅,这个时刻,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激动与自豪。

展厅内,首先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块巨大的屏幕。屏幕上播放着毛泽东主席演讲的视频,他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使我为之震撼。我惊叹于他的演讲技巧和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他不仅能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复杂的问题概括清晰,还能够深入浅出地向人们解读国际形势和中国革命的背景。我深感毛泽东主席作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不仅有过人的智慧和见识,更以娴熟的演讲技巧影响着无数人。

在展厅的另一侧,墙上挂满了大量的珍贵图片。这些照片记录了毛泽东主席的活动场景、他主持的重要会议以及他与人民群众的亲密接触。我被一张张照片所吸引,看到了毛泽东主席在农村调研、军队覆盖草原、工地指导建设等一系列场景中的身影。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酷暑难耐的夏日,毛泽东主席总是与人民同甘共苦,奋发图强,为了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毫不松懈地工作!这些照片让我对毛泽东主席的伟大领导能力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

纪念堂内的最后一部分是生平展厅,展示着毛泽东主席的个人物品、手稿和书籍。我看到他的书桌、书柜、办公椅等用品,还有他亲笔写下的发言稿、文章手稿等。这些个人物品展示了毛泽东主席的朴素生活和卓越才华。看着这些珍贵的文物,我倍感亲切,仿佛在亲眼见证毛泽东主席伟大事业的光辉历程。

参观毛泽东纪念堂,让我对毛泽东主席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毛泽东主席以不凡的智慧和勇气,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同时,他也犯过错误,导致了一些错误的决策和行动。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作为一位杰出的领导者的卓越贡献。他勇敢地引领中国人民在经济、政治、外交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走出纪念堂,我心怀感慨。毛泽东主席的伟大是党和人民赐予的,同时也是他本人创造和努力的结果。他携带着无与伦比的智慧与胆识,书写了中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我们应当铭记毛泽东主席的伟大成就,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为了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继续努力奋斗!毛泽东主席是我们国家历史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和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9

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6周年,刚刚看完电影记录片《走近毛泽东》,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这篇观后感。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我们对于这个伟人的一生是极其的熟悉,他是老一辈最敬仰最崇敬的人,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来说又不是那么了解,对其生平不是了解得那么透彻。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年轻一辈又加深对毛泽东的了解,了解其生平与影响,经历的磨难与获得的荣耀赢得的成功。《走近毛泽东》讲述了毛泽东从出生到死去,是如何从一个从一个农村的学子走出大山登上历史的舞台,他的生命中的有着许许多多重要的人生经历,他的到来,对当时中国甚至世界所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和贡献……

影片讲述了毛泽东的少年、青年、中年、壮年和晚年五个时期的生活,不仅对历史中的毛泽东是如何在战场上,在指挥室里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影片还在许多地方描述毛泽东的日常生活,十分注重对其小事和细节上的刻画。例如,影片描述了毛泽东是如何考入师范学校和通过其他学校考试所取得了优异成绩;描述毛泽东是如何拒绝外国友人与其交换那一根他每次登山都随身带着的竹棍;描述其是如何回答记者采访和接见外国政要之间的谈话,等等。这些事例都反映了毛泽东严肃、朴实、幽默、随和的人生智慧、智慧和智慧。

毛泽东是怎么样对待生与死的态度的呢?影片是这样拍摄的:把毛泽东与人民交流相处,学***意见的时刻,甚至是深入群众当中,广泛调研讨论百姓对生死及交代后事的态度等,刻画出毛泽东所体现出的唯物主义的思想以及以百姓为基础的革命方针。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而且是自己的伟大诗人。两种身份相互重叠,两种气质相互渗透,使他的诗歌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大美形象,孤独地站在山顶上。影片在描述毛泽东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时,大量的展现了毛泽东的一些著名诗词,并且通过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世人评价,侧面烘托出毛泽东诗词文学艺术之高超以及其本人的雄才大略。

其诗歌特点一是豪迈气派。自信乐观的英雄主义和英雄主义,以及同情心。毛泽东虽然是一个在政治、军事舞台上独占鳌头的巨人,但他仍然没有忘记人民的苦难、国家的毁灭和拯救中华民族的责任。

有一种思念,在历史之后更加醇厚;有一种记忆,在时代的风雨中历久弥新。从毛泽东小时候上私塾时对教书先生管教的反抗,到后来在新中国刚刚诞生不到一年的时候毅然决定宣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勇气;从对革命形势的模糊到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时在确立马克思信仰;从无到有,毛泽东付出了他一生的时光,他这样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他毕生的追求。让我们再次缅怀毛泽东。他的名字,他的思想和他的风格将永远激励我们继续前进!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0

伟人永在,英魂长存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他,出门求学时写下过“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远大理想;他,曾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在各大高校广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带领着广大劳动人民轰轰烈烈闹革命,翻身做主人;他,是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国家领导人!他就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

不管时光如何流逝,时代如何进步,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纪念着这位伟人,无论是脍炙人口的红歌《东方红》,还是一个个毛主席的铜像,我们的毛主席永远都在我们身边。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是由主席在世时留下的****等文件剪辑成的,包括了毛泽东祭拜父母、毛泽东畅游长江与大海、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白了头发、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的简朴生活、毛泽东给刘少奇点烟、毛泽东要骑马游昆仑山、毛泽东和基辛格夫妇逗趣、毛泽东与非洲妇女代表团会见的幽默场面、毛泽东出席党的代表大会时因腿疾目送全体代表离场等大量的珍贵镜头和生动细节,抒写了毛泽东的真性情、毛泽东的中国心、毛泽东的大智慧。它为我们展现了我们不知道的另一个亲切的毛泽东,让我们在新中国成长的青少年们领略永恒的伟人风采!

一、远大抱负

毛泽东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有一个乳名叫“石三伢子”,然而让所有的人都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个出生在韶山冲里的“石三伢子”推翻了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用浓厚的湖南话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他没有显赫的家世,却有对改变中国命运的豪情万丈;他书生意气,却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凌云壮志。

在他17岁离家求学时就立下“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誓言。当他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广交朋友,成立了“新民学会”。大家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一起用新民主主义思想改造社会,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正是因为他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毕业后,他加入了蔡和森、萧子善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投身中国革命事业,最终成就了后来的毛泽东和最后的新中国。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局势中,毛泽东他们尚且如此,而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就更应利用好各种**信息关注周围的相关信息,了解国家大事,决不能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同时,要树立远大目标,努力实现远大目标。这样,生活才有意义和丰富多彩。

二、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毛泽东不仅自己革命,而且带领家人为革命事业而斗争。由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失去了6个家庭成员。除了妻子杨开慧和儿子毛岸英,他还有两个弟弟,一个表弟和一个侄子,他们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毕生致力于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为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在他的意见不被党**采纳的时候,他毫不气馁,继续学习革命理论,研究战略与战术;在党的方向错了时,他顶住压力,毅然决然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当著名的三大战役打响后,他熬白了头发。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胜利的贡献是显著的。

现在的社会也需要如毛泽东等革命伟人一样能为国家的建设无私奉献的人,能“舍小家,为大家”的人民公仆。只有大家从国家的角度出发,着眼大局,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三、热爱人民

毛泽东是把“人民万岁”作为口号喊出来的领袖,他说他是人民的儿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外出视察时,经常得到群众的承认,这使群众看热闹。有关部门担心这会危害毛泽东的安全,所以规定毛泽东外出或公开场合必须戴口罩。

毛泽东尽管极不情愿,但只得妥协。他就这样带着口罩外出考察。如果你累了,在铁轨旁或土堤上休息一下,抽根烟。

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全得到了加强,但毛泽东感到了无法与人民接触的孤独。从他的神态中,可以看出他的无奈。毛泽东视察武汉一条街时,感慨地对居委会主任说:

“我真羡慕你们的工作,每天能跟群众打交道,最有意思。”

他爱人民,总是把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1950年夏天,淮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毛泽东看到报道说,人们被蛇咬死时哭是为了躲避洪水。当得知江西省余江县已彻底消灭血吸虫病时,他激动得彻夜未眠,想象力丰富。

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就是他的心情指向标。

四、酷爱读书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也说过:

读史使人明智。毛泽东就酷爱读书,他说:“我有读不完的书。

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他一生与书卷为伴——《资治通鉴》读了17遍,《红楼梦》读了5遍,通读了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在他阅读过的每本书中都用笔在一旁写了读书心得和体会,有时甚至他写的读书笔记比书本原文字数还要多。在他的故居中还保存着当年借书的凭条。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他拥有渊博的才学,这与他青年时期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如今我们的学习条件已经很好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把握好每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利用现在的大好光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正像一首诗词那样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存光阴。

我们要珍惜这宝贵的时间,不能虚度光阴。因为时间就像流动的水,可以流出但不能倒流。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

“**有天才?我只是把咖啡时间花在工作上。”这句话时间都在提醒我们要刻苦学习。

据科学研究:,人在青少年时期大脑最活跃,不论学什么,记得都特别快,而过了这个时期,就恰恰相反,不管怎么努力都比较难赶上去,所以我们应该趁现在加倍努力,只有学得很扎实,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献出自己应尽的力量,这样祖国就能更加昌盛。

五、对生命的乐观态度

进入晚年的毛泽东,对于人的生老病死是非常旷达的。闲暇时他同身边工作人员聊天说:“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

”他还嘱咐说:“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正如你所说,今天的会议是一次胜利的会议。毛泽东死了。让我们庆祝辩证法的胜利。

如果人不死,从孔子到现在,地球将无法容纳、新陈代谢。”

对于生老病死,毛泽东以一个唯物主义者的姿态旷达地对待它,他幽默风趣地说:“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我在世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

你对鱼说:鱼,毛泽东来补偿你了。他在有生之年吃了你。现在你吃了他。你吃脂肪是为了服务人民。这叫物质不灭定律。

”他这些幽默的话体现出了浪漫洒脱,不拘成规的人物性格。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从多个角度为我们展现了毛泽东的不同方面,展现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毛泽东,一个平易近人的毛泽东,一个热爱人民的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生的伟人!毛泽东虽然去世了,但他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却永远保存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激励着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光芒将永远照亮每一个人!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1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近期,我参观了一次关于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展览,我被毛泽东塑造的伟大形象所深深吸引。展览中从毛泽东的成长经历、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以及他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都让我对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以下是我个人的观后感。

毛泽东是充满魅力的领导者,他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享有盛名。展览中,我了解到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是充满磨难和艰辛的。他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但他不仅通过勤奋学习而成功考入了高中,还积极参与了革命活动。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实现了农民和劳动者的解放。无论是他的个人经历还是他对革命事业的奉献,都使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展览中,我特别留意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巨大贡献。毛泽东领导了中国共产党进行长征,这是一场极其艰苦和危险的远征。长征期间,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挑战,最终建立起对抗国民党的坚实根据地。他的战略和智慧让我深感震撼,毛泽东决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他更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

毛泽东对中国人民的关心与他的贡献同样令人难以忘怀。展览中,我了解到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改善人民的生活。这些政策包括土地改革、公共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他坚信要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就必须打破封建社会的枷锁,给予农民更多的土地权益和机会。在展览中,我看到了一幅幅农民们欢庆丰收的场景,这让我更加感受到了毛泽东对于中国农民的深深关怀。

毛泽东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展览中,我注意到他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交往和合作,特别是与苏联的友好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对中国的革命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当时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贡献。毛泽东在国际事务中的智慧和风范深深震撼了我,他既能维护中国的利益,又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展览,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毛泽东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战略智慧、为人民谋福祉以及国际事务中的贡献,都使我对他深感敬佩。我被毛泽东固执而又坚定的性格所吸引,他的毅力和智慧将中国共产党带向了胜利。毛泽东的故事是一个充满鼓舞和启示的传奇,他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中国历史上。

总而言之,通过参观这次毛泽东的展览,我对这位伟大领导者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的一生是对中国人民和世界的杰出贡献,他的故事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智慧和胆识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不断探索和前进。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2

反观我们当代的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我们拥有着优越的条件,更应该加倍努力,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树立自己的志向,并且坚持不懈地去实现和完善它,为国家,为家庭,为自己去努力。

都说乱世出英雄,毛泽东就是一个在当时混乱的中国成就的一个英雄。他以他惊人的胆识和坚韧的精神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无产阶级人民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使中国重新成为一个主权国家;他率领解放军同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作战,解放了全中国;他成立了新的**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1921年,年仅28岁的毛泽东在上海和其他人一起创建了中国共产党,而后回到长沙又成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并以此奠定了革命的基础。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叛变革命,破坏北伐成果。一个国民党反动派的小军阀轻松地把轰轰烈烈的湖南农**动镇压了。

这件事对毛泽东打击特别大。他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枪革命的被动性和悲哀性。他要把农**动搞大,就必须让农民同农民一起夺取政权,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根本战略,体现了毛泽东坚毅果敢、强硬的性格,也正是这种性格,使得毛泽东能够实现革命成功,进而解放全中国。

作为革命家和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我认为毛泽东最大的魅力在于他的军事指挥能力。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毛泽东意识到战争的必要性。他在湘赣边界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领导农民起义反对国民党。

从没有领兵打仗的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攻打长沙,虽然计划不出意外的失败了,但是毛泽东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领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建立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开辟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作为抗日主力军,同日本侵略者作战。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主要负责敌后的游击工作。影片没有具体描述毛泽东这一时期的事迹。

1945年日本侵略者被驱逐后,中国面临着建设新中国的形势和两党如何共存的问题。与蒋介石谈判破裂后,毛泽东与国民党军爆发了解放战争。这一时期,毛泽东充分发挥了军事指挥员的能力。特别是在攻打锦州的战役中,毛泽东果断下令,蒋介石下令保卫锦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改变了整个战争的趋势,只有两党领导人的军事指挥才能作出决定。

作为国家元首,经历过多次战斗的毛泽东仍然随和。他在会见各国领导人和中国共产党时,往往是不拘小节的。所有见过毛泽东的外国共产党都觉得毛泽东平易近人,显示了他们真实的一面。我记得在影片中有一个场景,美国的基辛格携夫人再次访华,又见到了毛泽东。那时的毛泽东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但是从他的身上依然能看得出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所特有的活力。

毛泽东见到比基辛格高出一大截的基辛格夫人十分有趣,还对此调侃了他们一番,可见毛泽东的风趣幽默与平易近人。

作为军事统帅的毛泽东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毛泽东对于治理国家依然很有能力。他常常坐火车视各地,在火车上办公,事事亲力亲为,眼见为实,所以常有人说毛泽东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虽然毛泽东晚年犯了一些错误,犯了大跃进、*****等左派错误,但于他对中国人民的贡献相比,毛泽东仍然是新中国人民敬仰和尊敬的伟人,没有他就没有新中国。

就像邓小平说的:“如果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可见毛泽东为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个平凡的长着一张大中华的脸的人的不平凡的一生,他必然会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所铭记。我很庆幸能接触到这部影片,让我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全方位的了解毛泽东。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方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贡献。我不想叫毛泽东,但我希望用毛泽东的精神创造适合这个时代的才富。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