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读后感(系列6篇)

08-23

无论再忙,我们都不能忘记读书,人的思维和想法不同,阅读作品时感悟到的内容也有所不同。这时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表达我们的真实想法。发现您关心的内容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信息:“曹禺读后感”,以下仅为参考资料请大家详细阅读!

曹禺读后感 篇1

原野》背后的复仇观

《原野》的故事是在一连串血海深仇的背景下展开的:仇虎的父亲,被当过军阀连长的恶霸地主焦阎王活埋,仇家的土地被抢占,房屋被烧毁,仇虎的妹妹被送进妓院而惨死,未婚妻金子也被焦家的儿子焦大星强占,做了“填房”,而他自己也被投进了监狱。

无论是谁,看了仇虎这般遭遇,也忍不住同情这个人。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对邱虎的同情逐渐转为对他的担心。担忧他的安全?

不!一个瞎了眼的老婆子,窝囊废的焦大星,一个渴望从焦家这个牢笼逃离的曾经的自己的未婚妻——金子,一个在原野里放羊的白痴——狗蛋,这些人丝毫不会对一个能从牢狱中逃出的被仇恨充斥的人造成威胁。既然如此,让人忍不住为他担忧,想要阻止他复仇的原因是什么?

当他逃出牢狱,找到仇家时,作为罪魁祸首的焦阎王早已死去,仇虎转而把仇恨对准了无辜的焦母和焦大星。“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不是一方的完全毁灭,复仇本就是一个因果循环的过程。

在复仇准备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个角色正处于困惑、困惑和痛苦的两难境地。杀人,为亲人报仇;不杀,却不愿让自己的亲人枉死。仇虎心中仍有善念,所以当“父债子偿”的观念占据上风时,他仍旧不忍心对大星下手。

所以,他才会拿金子和自己的事羞辱大星,想让他在羞辱之下先动手,表明自己是出于防卫才痛下杀手。“他先动手,就怪不得我了。”尽管他知道,他身上的罪恶并不会因此而有所减轻。

正如他在杀死大明星后,**让他洗掉手上的血时所说的:不要洗,手上的血洗不干净。

所谓“父债子偿”的理所应当,就让仇虎如此犹豫不决。可以想象,当穿着襁褓的黑孩子因自己的过错被砸死时,邱虎心中的悔恨和恐惧。自己本是复仇者,如今却又背了仇债。

自己本是前来惩罚罪人的,如今却成了罪人。

作为一个无辜之人,作者赋予他逃犯的身份,本就是给予了一份怜悯和希望,只不过是他选错了路。所以,当新一轮的罪被他打开时,希望之门就对他关闭了。曾向金子信誓旦旦表示能带她从黑暗的林子中逃出,乘上奔向希望的火车的仇虎,却一次次在丛林中迷失了方向。

最终仇虎的人也是必然。

曹禺读后感 篇2

读完了曹禺的四幕话剧《日出》。

读这部话剧觉得感受不是太深,下面就简单地把我的一点感受写下来。

这部话剧揭露了大城市中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不论是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还是朋友之间,无不是以金钱建立起来的关系。

在这部话剧中,主要人物陈白露、方达生。陈白露是一个贪于享乐的女性形象,她想拥有金钱,又大量挥霍金钱,不惜借债、赊欠,不惜出卖自己的笑脸来换取金钱。她的丈夫已经死去,她厌倦了爱情,这其实是她的丈夫在生前给她在感情上留下的伤痕,其实她也是同样对待她的丈夫的,也同样给她的丈夫留下了感情上的伤痕。陈白露其实是在用挥霍金钱来派遣自己心中的愁苦,她说过:结婚后最可怕的事情不是穷,不是嫉妒,不是打架,而是平淡、无聊、厌怕。她爱她的丈夫,即使离婚之后。

剧中刻画的剥削者、阴谋者的形象最大的是潘月亭,他的银行亏空,无钱来支付取款,一心想用债券来取得高额回报,但他想不到的是他却被金八玩弄于鼓掌之中,最后弄了个破产。他对他的雇员是那样的苛刻,他银行的一个书记每月的工资竟只有十二元五角,最后竟逼死了这个可怜的小书记黄省三及其几个孩子,黄的妻子也离开他和孩子而去,这样的悲剧都是潘月亭造成的,他残酷的压榨每个人,无论是朋友、雇员,还是顾客,都是他压迫的对象,包括那些为他盖楼的民工们。潘月亭在剧中代表了最大的剥削者的形象,是社会中这类人的缩影。

还有一个李石清,他不甘受压迫,勇于盗窃经济情报,偷看潘月亭的抵押合同,但是他又是一个极残酷的人,他看不起黄省三,他不顾妻子,也不顾孩子,一心想弄钱,钱是他的生命,是他的朋友,是他的妻子,是他的孩子,是他的一切。李石清即使再阴险,他最后也没有从他的老板哪里弄到钱,他的金钱梦也随着潘月亭的破产而宣告破灭,这也许就是恶人终有恶报吧。最让热痛恨的是他对待黄省三的残暴,他对黄简直是不留一点情面,其实他应该去同情一位几乎同他在同一地位上的同样受剥削者,虽然他是银行的秘书,但他不应该去残暴地对待这样一位黄省三,这样可以看出,他如若真的成为一位像潘月亭一样富有的人,他依然是一个剥削者,一残酷的剥削者。

最让我看不起的是剧中的王福升,那位旅馆的茶房。在我看来,王福升是一个阴险而毒辣的刽子手,他表面上逢迎着他的主子们,但背地里却在反对着他们,他和金八一伙又有勾结。他虽然是一个地位十分低下的茶房,但是他并看不起像他一样的人黄省三、小东西等人。当黄省三到旅店时,是他在不断地赶走他们,侮辱他们,威胁他们。对黄省三,王福升是一个处于同等地位的欺凌者,王福升以为他在豪华旅馆中伺候着这些富贵的人,他就有了资本,他就有了看不起别人的资本了;对小东西,王福升是杀害她的间接的刽子手,他为了摆脱责任,也为了讨好金八的人黑三。在这部话剧中,王福升实在算不上是一个最阴毒的人了吧,他做的都是属于叛徒一类人做的事。

整个四幕话剧中,在第四幕中的插叙让那个人豁然开朗,陈白露为什么落到这种境地,是因为她婚姻不如意离婚,却深爱着她的丈夫,使其沦落到这一步。在第四幕所有的疑团都让人明了了,在第一幕中她为什么有即使怎样憧憬着在情爱里伟大的牺牲,也难以飞出自己的生活的狭之笼。因为她试验过,她曾经如一个未经世故的傻孩子,带着如望万花筒那样的惊奇,和一个画儿似的男人飞出这笼的感受,到第四幕终于由主人公自己吐了出来,让人们明了了。

还有从第一幕就出现的《日出》这部小说始终贯穿着全剧,这部小说是她丈夫写的,这是她深爱着她丈夫的见证,因为她读,天天读这部书,她始终在念: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最后,她陈白露,就在这样一个太阳升起的早晨死去。

曹禺读后感 篇3

曹禺的《日出》在安排故事的矛盾和斗争上,沿袭了《雷雨》的风格,在最后一幕把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一起,引起强烈的戏剧冲突。

在《雷雨》的四幕剧中,作者十分成功的把观众的感情一点、一点的推向最后的高潮。尤其是最后一幕中周朴圆的出现之后到结束的那一段,现在回味起来,都余音绕梁。

再看《日出》

剧本里的矛盾冲突有两个:一个是最后潘月亭的破产,它直接导致了陈白露的自杀,另一个是方达生在经历过后,觉醒意识的萌生。

第二条线索作者完成的很成功,但第一条线索值得推敲。

从整个故事的情节看,随着潘月亭在买卖债券的交易中生意的好坏左右了情节的起伏,但这不能成为左右陈白露生活的理由,换句话说,潘月亭的生活好坏并不能直接影响到她的生死!风月无边,理论上说,一个美女没必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嘛!这么写,未免有些死板?

作者在文中也提到陈白露照镜子时的自言自语:生得不算太难看吧,人不算太老吧。这么年轻,这么美。这说明,在风月场上,陈白露还是有资本的,并不至于要到山穷水尽要自尽的地步,好歹她在风月场中混迹了这么久,不至于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潘月亭身上吧,除非有一个解释,她是爱潘潘的,当然这不太可能。所以,安排陈白露的死是不应该的,更是不合理的。

另外,我觉得,要是安排她最后被方达生感化,进而两人共赴革命,这个结果倒未尝不可?毕竟白露救了小东西,可以看出,她的本性是善良的;并且同时,她的内心深处也是爱恋着方达生的,她说过:难道想想我们以往的情感,就没有一点留恋么?既然她有留恋,那除了选择奔赴极乐,是还可以有其他的路走的,尽管现实生活中,方达生养不起她,但方达生敢跟金八爷斗,敢向恶势力挑战,如此血气方刚的男人,她怎么就能矜持得不动心?我主观的说,不可能!因为我们相信爱的力量的伟大!

当然,这仅仅是以现时的观点去笑谈旧时的故事,这张新船票登不上回归历史的旧客船啦

所以,我的观点有失偏颇不足为奇,仅此而已。

曹禺读后感 篇4

M.YJS21.Com

《曹禺精选集》读后感400字!

我要谈一谈曹禺,我关于曹禺的东西接触了也算不少了。

很多人都指出了有关曹禺戏剧中的命运轮回的问题,比如父债子偿,比如相同代际遭遇等,当然了,这必然不是曹禺的独创,这是他深受古希腊以降的西方戏剧以及儿时随小姨(即其后母)所常看的中国古典戏曲的影响。

关于曹禺,我能说得实在是太多了。这里,先暂且撇开我自己的《红楼》不谈,我谈两个先。

一个是,曹禺创作的艺术原动力是什么?万方:“痛苦是他的心门的一个钥匙,到了他老年的时候,他自己经常把这个钥匙用来抚摸却不敢打开,打开门后可能是空的,也可能有很多东西”;黄维若:“我们后来的艺术创作道路其实是不适合他的”…

也有网友直接了当地指出——曹禺是一个抑郁症患者。

如果按照抑郁的标准来看的话,那么他是的,至于他后来为什么写不好命题作文了?我们可以理解为他的病好了,一个是这命题作文本身治他的病,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现实生活过于美好地充实,所以病情无法复发了。

曹禺读后感 篇5

在第一幕中,文清曾经痛苦的说过:“我不是处处听了你的话吗?你还要怎样?

”这样直白的话,软弱无能的同时也是他心中无奈的呐喊,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他被牢牢地钉死在封建礼教之中,沉没在绝望的之中。他害怕曾思懿的辛酸和封建法制。

他曾经有过生命的希望,是他的表弟——愫芳,他们相爱,但他们无法为幸福而战,只有更痛苦的挣扎。在愫芳的鼓励下,文清也曾说过“要成一个人,死也不回来。” 然而这也只是他的一次逃避,在新旧文化交替的社会中根本就没有他这样一个麻木的,懦弱的人的位置。

从根本上说,曾文清出生在这样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具有悲剧性。而这个悲剧也是旧社会的悲剧。

在整部剧作中曾文清都在面对无形的桎梏,他只是忍,无限量的忍耐使他变得彷徨、犹豫、懒散、遇事不自信,当忍耐到无法忍耐时,曾文清并没有像愫方那样勇敢地与封建桎梏搏斗,而是采取逃避的态度。寒冷的现实使他一次又一次失去希望,他的死亡自然是他在极度痛苦中的必然选择。这也正是曹禺的《北京人》所想揭示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内外在因素共同刺激导致旧社会的人由人变成生命的空壳的过程。

这些值得我们深思。

曹禺读后感 篇6

钱谷融先生在《雷雨人物谈》中,谈到周冲时说:象我们这些从旧社会生活过来的人,在孩子时代,谁没有做过周冲式的美梦呢?谁没有受过梦境破灭后的悲哀呢?在这个人物身上,寄寓着青年曹禺最纯真的理想,最深挚的憧憬;寄寓着他对真善美的乌托邦世界的无限渴望和对丑恶的现实社会的极端憎恶

《雷雨》中的八个主要人物,能让我大概读得懂的,也就只有周冲了吧。

他身体很小,却有着大的心,也有着一切孩子似的空想。他年轻,才十七岁,他已经幻想过许多不可能的事实,他是在美的梦里活着的

他就像现在高中生的小情侣们般,向往着那绵绵不尽的爱。同时他也爱着他的父亲。在他看来,父亲一定会理解自己,甚至理解自己的梦想;相信父亲会允许他把自己的教育费分一半给四凤上学。但他似乎还是个懵懂的孩子呵,他没能完全了解透他的父亲,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作为封建意识极其浓厚的一家之长,父亲的权威是绝对的。当他父亲当着他和哥哥的面逼着蘩漪立即将苦药喝下去,就是为贯彻自己的意志,确立一种命令与服从的秩序。直到喝药这一场景,他才真正认识了父亲,认识了父亲的威权笼罩下的家庭。父亲的专制,击碎了少年对父亲的崇敬、对父亲的爱,才真正相信了母亲的话:你父亲一句话,就把你所有的梦打破了。

在他心里,他有着一个聪慧而慈祥的母亲。他把母亲当作自己最知心的朋友,甚至向母亲透露了心中最隐秘最纯洁的情感。他会跟母亲说,他爱四凤,他会在父亲逼母亲喝药的时候为母亲求情。在周冲心里,蘩漪不是平常的母亲:你最大胆、最有想象,又最同情我的思想。在喝药的场景中,为母亲痛苦流泪,身体发抖。他也爱他的母亲,同样的却也不了解她。不了解她的自私、阴鸷,和被疯狂情欲燃烧着的不安定的灵魂。当母亲利用他来阻止四凤与周萍出奔的时候,他亲眼看到自己心中最慈爱的母亲为了自己的情欲失去母性地歇斯底里的喊叫,他难过,心痛而痛极:

妈,我最爱的妈,您这是怎么回事?

周冲还爱着四凤。不,准确的说,是爱着爱,爱着梦。在这爱恋中,周冲寄托着自己的憧憬。在他有限的人生阅历中,他发现了四凤这个处在社会底层的需要被拯救的人,希望通过他的爱情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与其说周冲爱四凤,不如说周冲爱自己的理想,爱自己的梦。抓住周冲心灵的并不是四凤,而是他的青春与梦想。周冲渴望生活在一个公平合理、充满爱的真世界,并力图身体力行去改变现实社会。他以平等的人的身份与四凤相处,在周冲心里,四凤是个单纯的女孩,不是小姐堆里娇生惯养出来的人,她懂得劳动的意义,她是个聪明有感情的人并且她懂得我。他尊重四凤,从不把她当作自家没有地位没有身份的底层人物;他真诚地帮助四凤,希望四凤能获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他渴望能与四凤一起奔向梦想中的真世界:一个真干净、快乐的地方,海天船光明快乐那里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直到四凤与周萍即将出走不得已说破了自己的事的时候,他才发现四凤也不是能与他在冬天的早晨明亮的海空乘着白帆船向着天边的理想航驶去的伴侣,才发现,他的梦想是那么脆弱,那么渺茫

我忽然发现我觉得我,我,我大概是胡闹。他是那样慷慨的放手啊,但却不像一个爱人在申说,而是一个梦幻者探寻着自己。

在这个封建色彩极浓的资产阶级大家庭中,周冲是个不调和的谐音,他热情、浪漫,恨讲强权的人,恨不平等的社会,而周朴园就是讲强权的人,周家就是不平等社会的缩影。他错爱了强权的父亲,错爱了被情欲蒙蔽的母亲,错爱了不爱他的四凤,错爱了一个在当时社会上的一个不了能实现的而又美好的梦一个青春旺季的少年啊,要在这些各种错爱中逝去,何等可惜!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