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汇集12篇

08-26

想要更全面地了解“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特别为您推荐这篇文章,拜读过作品后,我们内心一定也有许多想法。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文章的重点和亮点,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还请您收藏并关注我们!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

习惯了一切,便觉平凡无奇,却忘却了初见时,那一抹眼底的璀璨。

——题记

“叮!你收到了一封来信。”一封没有署名的信。来自一个不知名的国家。没有邮戳,也不没有其它的一切。

信的背面,只余几个端正的字迹,“请转交给苏菲。”一个等待着哲学课的女孩,亦或者,一个不存在的女孩。

这,便是苏菲的世界,一个充满智慧的地方,也是一个,梦的世界。

两个女孩并肩而坐,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身世,两人,恍若孪生姐妹。只是,这本该触手可得的距离,却分外遥远。不经意间,命运的齿轮缓缓转动,她们的生命有了交集。

“你好,我叫苏菲。”“我是席德。”

她,只是个书中的人,一个属于席德的书中的人,只是一份生日礼物罢了。却给席德,也给苏菲,领入一个新世界,哲学,缓缓出现。

我不知道多年前的自己究竟是如何,是也如苏菲一般,对这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探寻。过去年幼的记忆似乎只是一闪而过,便再也不见踪影。

或许多年以前,也曾有人询问,“你是谁?”那时脱口而出,不加以任何思索的回答,如今却在嘴边,说不出口。自己究竟是谁,似乎已无从回答。名字、身份,世界上的人千千万万,也总有人与你相似,只是,或许一生也不会有交集,却不能否认其存在。

对此问题,刚开始总觉一切似乎理所当然,可几经踌躇,却愈发迷惘。可能多年后的自己,会突然醒悟,跑到镜子前,望着镜中的自己,却再也回不去年少轻狂,对一切,对这个不答案也不再觉重要。

这或许,便是书中的言,一个哲学家,要有的便是那好奇心。无疑,涉世未深的孩童,比一切成人,都可有成为哲学家的希望。

大人们想找回儿时的自己,已经很难,尝了人间百态的他们,渐渐收起了最初的`好奇心,掩藏起自己的情绪,敛起锋芒,不加犹豫地掐灭脑海中的胡思乱想,就如掐死一只牛蝇一般果断。慢慢地,他们的眼睛蒙上了一层灰纱,一切尽显平淡无奇,仿佛它们的存在也只是理所当然。可,世界的存在也怎是必然?只是他们在这喧嚣浮华的世界中,失了自己的本愿,越陷越深。

想起以前的时候,和父母母亲一同散步,大人的步伐沉稳矫健,在微风之中,不急不慢地走着。我却总学不来他们的波澜不惊。我,路的那边有初开的雏菊,路的这边还有嬉戏的游鱼,想要把一切尽收眼底,可又似乎看也看不够。总会虔诚地捧起一朵花,静静地想着,它何时才会绽放,又会是何等娇嫩模样?眼底,恍若婴儿一般对降临的世界,充满着好奇与探究。

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因为世间的一切都吸引他们去发现真相。大人,若找回自己的初心,再看这世界,也总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这个世界的存在,也非理所当然,正如我们的存在,总有着自己的价值。若是觉得,世界枯燥了,乏味了,也无了自己的落脚地,请坚信,它曾给过你那么一刹那的惊艳,给过你无数探求真理的机会。

故然,每个孩子也都会走向成人,摆脱了稚嫩,迈向了成熟命运,是无法逃避的,只愿每一个孩童,都能保留着最初的好奇心,哪怕只有一丝一缕。

苏菲的故事,一直不会结束,这条道,更是没有尽头。

哪一天,蓦然回首,眼底重闪过那一抹惊艳。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2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人类文明的通史纵会眼底.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卫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它反衬着个人生命的短暂,无不倍觉珍惜与伤感.”我思故我在”!?可我茫然要问,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实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的去看这个世界了,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3

龙岩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

院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班级: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班

学号:***

姓名:陈丽云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自第一次识得“哲学”这个词,便觉得这个词让人感觉有种美妙的感觉,就像浪漫一词那样的美好,可是从未为它的真正含义去有所深入研究。后来逐渐通过一些课程的学习,我对哲学有了断断续续的了解,但我始终认为哲学是那些有钱人和闲人一直在思考的一个复杂问题。但是,这学期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前几章的学习,愈加产生了兴趣。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这是我读《苏菲的世界》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说令我今后都会铭记的一句话,苏格拉底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智者”即博学或聪明,还很谦虚的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但是按现代人对“智者”的定义,说他是“智者”完全不是高抬。

在他认为人应当知道自己无知。他的世界里还有无尽的知识需要学习,所以自己谈不上如“智者”一样博学。我想他的哲学论就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求知、求知,而不是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我感叹的是,我们中的一些人现在对苏格拉底的求知欲,或者说对他自己的理解。正如《苏菲的世界》中所致的两个问题:

所以现在我们面临两种可能:一种是假装我们拥有欺骗自己的全部知识。另一个是闭上眼睛,永远不要****迄今所取得的成就。

就这方面而言,人类的意见并不一致。

这使我想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依撑就是世界是物质的。

(1)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2) 精神与物质之间是否存在同一性,即人们能否理界和改造世界。如果不解决这个基本问题,那它后面的都不成立了。

目前,一些人的主观意识,即精神方面,觉得自己学得太多,停滞不前,不再急于学习,就不会改变现实的物质状况。当然,在这一点上我倾向于唯心主义,因为我总认为人的意志决定人的行为,而行为会改变真实的物质。

在《苏菲的世界》的讲述下,同样让我敬佩的另一位哲学家就是苏格拉底的徒弟——柏拉图。柏拉图在哲学方面是苏格拉底哲学的继承,更有创新,柏拉图他为自己老师在死前苏格拉底对陪审团的陈情内容出版《自辩》一书,为苏格拉底的哲学留下仅有的参考文字。但是,在老师对哲学的热爱的影响下,柏拉图关心的是永恒不变的事物与“流动”事物之间的关系。

他不仅关心自然界中永恒的事物,也关心与人类道德和社会相关的永恒事物。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说,世界物质的统一: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柏拉图式哲学: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所以世间才没有不会分解的“物质”。属于“物质世界”中的每一样东西必然是由某种物质做成。

这种物质会受时间侵蚀,但做成这些东西的“模子”或“形式”却是永恒不变的。马克思主义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的思想与柏拉图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我看来,物质永恒不变在于人们脑子里对它最初的定形,尽管随着时间的变化,它们的实际形态会发生改变,但当下次我们再看到脑子里那种形态的事物的时候,我们还是会说“对,这个就是那啥的!

”终于知道为什么人们会说“柏拉图式”的爱情了,因为人们对爱情一开始的定义就是永恒的,尽管会有分分合合,但是那过程中美好是永恒留在心中,是永恒的回忆。

《苏菲的世界》让我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接受哲学思想,既不乏味又如梦幻般。如知名作家南方朔对这本书的评价一样:“《苏菲的世界》的小说部分,苏菲的主体自觉过程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哲学加侦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观,它让人心胸开阔,这不正是哲学爱智最古典的定义吗?

”或许一个人也就该从较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哲学思想,因为那时的我们对事物没有很多特定的定义,更能让我们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去探索周围的一切,以更开阔的眼界看待这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4

第一次看《苏菲的世界》是在高二的阅读课上,稀里糊涂的看完了这本书,只觉得这本书看不懂,一知半解,好几天都陷入“世界是魔术师帽子里拉出的兔子?我是兔子身上的虫子?”的纠结中。即使在政治课本上已经学过一些关于哲学的内容,对于这本书还是很困惑。再看《苏菲的世界》,收获颇多。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穿插着哲学。神秘的哲学导师艾伯特,向女孩苏菲讲解哲学知识,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再到黑格尔,艾伯特用神奇的方式来告诉苏菲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开启苏菲对哲学的认知。读这本书,跟随着艾伯特,仿佛我便是苏菲,在艾伯特生动丰富的讲解中,一步步的走向哲学。从最基本的“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探寻人生命的意义,事物存在的源头,认识哲学是什么,到了解历代哲学家们的思想主张,不断提出看似荒诞无关紧要,却深刻的问题,在哲学家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对于生命、生活有不同的见解,改变思维与行为。

《苏菲的世界》是艾伯特少校写给女儿席德的哲学书,书中的苏菲其实就是席德,哲学导师艾伯特就是艾伯特少校。艾伯特少校用生动有趣的小说来向席德介绍哲学,而书中的人物艾伯特和苏菲因为哲学,对世界有深刻不同常人的认识,得以逃出少校的书,来到现实世界,见到真正的艾伯特与席德。小说结尾的离奇的结局,让人匪夷所思,很好奇哲学导师艾伯特和苏菲离开书后的生活,少校和席德是否会发现他们。可书戛然而止,故事的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错综复杂、真真假假的故事中,对于哲学,对于世界观,我们学到了什么。

《苏菲的世界》是哲学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想象的世界,在苏菲的世界中,对于生命、宇宙、人生意义,我们有了好奇和深刻认识,书的离奇荒诞让我们更加去深思,去探寻。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5

暑假在家闲着,以前学校买书要整理,发现有很多书没好好读过,都听老师说要看买什么书,结果就是随便翻几页扔到那里。心里实在有点过意不去,就决定在这个假期里好好弥补一下。《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

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

她的文艺复兴知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腾堡的出版社它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和许多其他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着这样的作品,让我看到全人类的文明。

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完它,我不仅学到了一些东西,而且还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我思故我在” 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

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很多年后,一切都会湮灭,我会存在吗?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

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其他人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种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

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要解决的问题是没有用科学方法证明的问题,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

我不认为哲学是科学,因为它没有精确的计算和测量公式。哲学是对未知或未知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先驱。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

科学给我们知识,但只有哲学给我们知慧。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6

我花了几个晚上看完了《苏菲的世界》,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较系统全面的接触哲学。原先我是抱着有点被动的心态去看这本书的,可是当我翻开第一页时我就发现这本要讲哲学的书的语言竟是这么的亲切,平易近人。我的兴趣马上就来了。

我非常感谢作者乔斯坦贾德。感谢他以如此简单和容易接受的方式带我进入哲学教会。他将深邃的哲理融入小说情境,以简洁明快的风格,增加了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对于我这么一个初学者来说这是最好的方式。

这本书以苏菲收到一封陌生人寄来的神秘来信作为开篇,一开始就吊足我的胃口。无论是信中的问题,寄件人还是索菲寄给席德的明信片,都让我好奇,并引导我继续阅读。并且我把自己当成书外面的另一个苏菲,和苏菲一起从信箱和汉密士那里拿信,一起接受哲学家艾伯特的讲课。

作者借阿尔伯特的话告诉我哲学是每个人都感兴趣的东西。不像看报纸、打球、集邮等爱好。在人生理上的基本需求满足后,人们还需要的东西就是明白我们是谁、为何会在这里这些关于哲学的提问和思考。哲学家追求真理的过程就像侦探小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而且永无止境。很多人对这个世界有着不可思议的感觉,就像我们看到魔术师突然从空帽子里变兔子一样。阿尔伯特还生动地将小白兔比作宇宙,我们人类是生活在兔子皮毛深处的微型蠕虫。

但是哲学家们总是试图爬上兔子的细毛看清楚魔术师。

你是谁?这是哲学家的第一个问题,它引导我思考并打开了哲学的大门。我是谁?

我的名字只是一个头衔,换个名字还是我,那我就得回答我是一个人,而什么是一个人?人死后还会有生命吗?哲学家每次讲课前都会先布置作业,提出几个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才意识到自己真的就是太习惯这个世界了,已经磨光了自己孩提时候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才会对身边的所有事情都习以为常。

我觉得我开始向温暖舒适的皮毛爬去,但被哲学家们拦住了。我开始意识到我应该爬到皮毛的顶端。每次哲学家给完题目都会给我思考的时间然后才讲课。我也像苏菲一样做这些作业,一样的思考。

有时候我的答案和索菲的不同,我觉得索菲就像一个同学,可以互相讨论。

通过艾伯特的信件和光盘我读了从笛卡儿、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一连串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当我还来不及抒发心中的崇敬之情,启蒙运动的先驱便闯进了历史的大舞台。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车轮驶入了新的轨道;时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学巨人。黑格尔、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兰西人的浪漫发挥到了及至。

而后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三位伟人、三部巨著掀起了三个领域的革命巨浪,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阐述了书中的哲学之后,我们必须给出生动的例子,书中有书,故事中有故事。感觉又有趣又像在穿迷宫。作者的构思很特别,书的开始几章,虽有伏笔但还算正常,但越往下读,越觉得诡异,仿佛作者也有预料不到的结尾似的。

尤其是哲学宴会,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和一个奇怪的想法。这奇怪的是苏菲和艾伯特竟然渐渐察觉到了少校和席德的存在,而这种察觉又是通过少校的笔写出来的,这种角色的反抗,一边是虚幻的,因为它和角色一样,存在于少校的内心;一边又是真实的,因为它是苏菲和艾伯特的真实情感,脱离了少校的控制,最终获得了成功。被创照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创造出的世界,同时也逃出了创造者的安排,这个小小的扭结,使人有一种糊涂的感觉,真实其实就是虚幻,二者无法分开。

小说原本是虚幻的,就必须用心去承认小说里所谓的现实世界,唯有这样去读才能把自己融入道小说中,体会书中任务的喜怒哀乐,激起共鸣,最大显得地去体会作者地原创动机。然而,当我把小说中的世界作为一个现实时,作者转过身来,发现了原来的世界,这也是一个虚幻的现实。在那一刻,冲击在心间的感觉竟是昨天已成虚幻,一切事情在我脑海中好像都变得千奇百怪。

就像是午夜的梦,穿来穿去。一时让人怀疑起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难道连自己是否存在都需要证明呢…….一点惶恐一点迷思,这书逼着人发疯的思考。

这本书是哲学史,但也有科学。最好读一下人类文明的通史。在历史文明发展得好瀚历史中,人体如此渺小,生命如此短暂。要理解这一点,悲伤是不可避免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学会珍惜它。

纵观古今中外哲学家的观点,我发现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制约下,每个哲学家的思想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们的观点不能完全否定。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错误的观点被慢慢地筛选出来,正确的观点被用来筑砌真理的长城,成为其中的砖瓦。哲学的发展史漫长而悠远,从无到有,从幼稚到成熟。

而它今后的发展还赖于我们这些后人,先人把一部又一部经典的传世佳品赐予我们,同时也把一个又一个不解的哲学命题留给了我们。激励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

现在的社会因其安定,以及人们都在经济的时代里奔走,渐渐无暇顾及哲学的思考。人们用固有的思维方式去想问题,去生活生产。早已没有去思考世界、颠覆传统的思想。

我认为读《苏菲的世界》于我最大的益处就是给我打了个清醒剂,唤回一点我原有的却已不见多时的好奇心。我看到了哲学的光辉,它应该永远在云层中延续下去。我想我应该学会思考,习惯思考。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7

我为什么而生

马乐萍 把题目定为读后感似乎并不怎么贴切,可是事情的发生确实又是读了这本书的缘故,所以也只能这么称呼了。我本来也是个爱书的人,《苏菲的世界》是一个朋友送我的生日礼物,那位朋友年长于我,对我有过关照,懂的自然也比我多。我当时也没有深究他送我这本书有什么深意,只当是礼物,就腆着脸收下了,现在想想,后来发生的事他也许早就料到了。

起初我只是将这本书放在枕边(相信大家都有这样做过,拿一本闲书放着,睡不着时就看看,做催眠用),偶尔翻几页,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有时干脆从中间翻开,随意欣赏。也许你会说这样看能看的懂吗,不急,我的本意也不是要看懂这本书,所以不太在意。不过正是这种读书法后来帮了我不少忙,当然,在那时我自然是不知道的。

看的多了,虽然只是些片段,也足以推测出故事的整个概况: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

“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带领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世界起源的面纱已经层层揭开,但新的怀疑又来了。

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

故事看完,似乎也与我不甚相关,我已不是十四的少女,哲学思想也接触过一些,多年的学习生涯,我也早不再执着于研究“我是谁”的问题。所以直到整本书看完,也就当做看过了。

直到有一天,很偶然的翻看幼年的日记,有几个字让我刹那间愣了愣,“为什么是我”脑海里顿时翻腾起来,像抓住了什么重要线索。有句话说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这不太合适。孩子们不会失去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好奇心,而哲学家有比好奇心更多的工具和方法。但我们怎么能不这么说呢?孩子总是出人意料的。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为何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感到惊奇,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

问题在我心中又开始萌发出来,排解不开。我为什么而生,父亲母亲或者是整个人类,整个世界在我身上倾注了什么(当然,每个人的出生都是有理由的,这不像“我是谁”,那样令人难以回答),也就是说,每个人在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被赋予了使命,可是照这么说来,每个人的出生都是注定的了,那么决定这一切的是什么样的存在呢?我当然是不会选择相信神明的,可是,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出生,一切都太突然了,以我的知识能解决的问题真是屈指可数。

我立刻又想起了那本书,我以为我读完了。孩童时的好奇心已不复存在,我竟然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尽然以为自己已经看完了它,能看完的只是纸和字的组合。仔细阅读,你读得越多,你就越困惑。一本书渐渐变成了一片森林,一片迷雾。

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不知道我会知道什么,我不知道我会发现什么,但我知道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我开始不再执着于作者写的东西。我抛开者写话,充分发挥我剩余的想象力。如果说世界上真的存在一种决定人类出生死亡的力量,那么人是这个世界上被动的存在,也就没有生活的意义了,可是,恰恰相反,人活着,不但很有意义,而且活得丰富多彩,一点不像被画好了生命轨迹的样子。这样想来,人,真是一种有趣的生物,明知道结局只有一个,却丝毫没有退却。

这正是人类的品性吧。

我开始思考人类的历史。如果每个人的出生都是确定的,那么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应该发生什么是确定的。也就是说,历史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写的,但记录清楚地发生在历史之后,这是非常有趣的。人类在更新,思想在传承,人的出生理由变得不是理由了,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只是活在作者笔下的角色呢,是不是作家心血来潮,就让一个角色诞生了,又大笔一挥,让角色走了呢?

当然,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会有一些缺陷,所以会有那么多角色来去匆匆。如果是,我们有出路吗?答案是肯定的。

当人类意识到自己不能只是被摆布的时候,他们便要学会反抗,像苏菲、艾伯特那样,知道了自己是一个角色后,便偷偷的反抗了,他们要逃出书本的命运,走自己的路。确实,这是特别的。那么,我们要反抗吗?

我们又该怎么反抗呢?这都不是问题,当把《苏菲的世界》想明白后,一切就变得简单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每个人的命运都不是他们想要的。然而,人们总是可以抗拒。人们有抵抗的能力和智慧,这是无限的。

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有时我会想起我走过的路。这真的是我走过的路吗?事实上,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所以生命这样出色。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8

读后感《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他将唤起每个人对生命的深切敬佩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关注和好奇。

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写满哲学历史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样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哲学,探寻谜团的真相,但事实真相却超出人类的想象,苏飞与艾伯特的世界仅仅是少校艾勃特送给女儿席德的十五岁的生日礼物——《苏菲的世界》一本书。索菲和阿尔伯特就是书中的人物。这个专业借用了阿尔伯特写给索菲的哲学和历史,以教育和激励他的女儿席德。

整篇文章是从最新颖、最令人惊讶的角度构思的,以不同的方式向我们灌输了最深刻、最易懂的历史哲学知识。超乎寻常,近乎令人为之惊叹的结尾,令人意味深长。当我们阅读《苏菲的世界》,哲学知识像是听有趣的故事样的一点一点深入大脑加深映象。

整本书中的故事和哲理不断呈现,内容交错,激发了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

读完这本书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好奇,更加开拓了我人生的视野。

习惯养成日记

1月15日星期日天气晴

今天是我训练恶魔的最后一天。我不知道我损失了多少斤肉。顺便说一句,我说的魔鬼训练就是每天早上吃一块面包,在社区里跑四圈,定期8天。

1月7日的跑步是被我妈妈拖走的。被拖的效果不好。只绕了半圈我就受不了汗水了。

1月8日,我成功地走了半圈,跑了半圈。我的体力有点透支,心情不好。

1月9日,我精力充沛。我跑了一圈。虽然我很累,但我还是朝着目标前进。快点!

从1月10日到15日,由于圈数逐渐增加,体力和精神一天比一天好。看来特殊训练有特殊效果。虽然特训结束了,但我依然会每天跑步,增强体力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9

上学期闲着的时候没事,就向朋友借了本书《苏菲的世界》来看看这样一部作品,没想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智慧的结晶。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完它,我不仅学到了一些东西,而且还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这本书以**的形式,通过一位哲学导师向一位名叫索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过程,揭示了西方哲学的发展。从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思想都被作者生动地写在纸上,用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阐释,令人着迷。批评者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来说,这本书是最合适的入门书,对于那些刚刚忘记过去读过一些哲学的人来说,它也可以起到借鉴过去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来?” 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索菲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开始思考古希腊至康德、祁克果至弗洛伊德等大师的根本问题。

她利用女孩天生的理解力和获得的知识来揭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远比她想想的要离奇和离奇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唤起每个人对生命的深切敬佩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关注和好奇。

哲学要解决的问题是没有用科学方法证明的问题,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我不认为哲学是科学,因为它没有精确的计算和测量公式。哲学是对未知或未知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先驱。

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我们知识,但只有哲学给我们知慧。

尽管我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0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其主要内容是: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世界、自然等的形成和发展,以苏菲一位神秘人的来信告诉人们,人类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世界。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

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古罗马到近代,在每一个不同的时期,哪些哲学家对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主要讨论话题是什么,以及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详细地解释了他们,就好像整个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已经发展了一样。内容广泛,但不乱。这本书有许多章节。每一节的标题都指出了本章内容的中心,或是深奥或巧妙;每一节都会阐述几个问题。

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

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让我感觉最深刻的是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公元前340年左右,出现了一个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

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神和腐蚀年轻人”,并被判处死刑。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

但他没有,因为他珍视良心和真理,直到他生命的尽头都是为了真理。他为真理奋斗、为真理牺牲的精神值得学习。他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死轻于羽,死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二)我们身边处处是哲学,却只有少数人有会发现的慧眼,不断去探索。

外星人是什么样的,我想,让大家画出来的话,也许大家都会画出类似人类一样的生物,即使不是这样,也会画出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如果狗会画画的话,也许会把它画成狗的摸样呢。我认为世界上没有明确的对错。这只是我们自己的感觉。我们做任何事都是按照整个地球的标准。在一个没有明确对错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在宇宙的世界里,有一个想象力被局限的星球,我们早已熟悉这个世界,觉得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好比我们人类是哪儿来的,对于是某种生物进化来的回答,一点也不吃惊,而我不能确定一定是这样的,就算是这样,这种生物又从哪来?创造它的又是谁?创造宇宙的又是谁?

创造宇宙的又是从何而来?

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当我们失去好奇心时,我们就失去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生活是如此神秘。世界就像一只戴着魔术师帽子的白兔。所有的生物都生在兔子的细毛上。他们一开始对这个不可思议的把戏感到惊讶。

但年龄越大,他们就越能深入兔子的皮毛并留下来。他们觉得那里很舒服,所以他们不想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部。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一段惊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

在哲学的世界里,我们周围的一切都会不同。人们为什么说话?鱼为什么有尾巴?都是有趣的,而我们无法理解,无法表达。

《苏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1

我们究竟是生活在梦中还是生活在真实世界中?是否我们也正如苏菲一样是生活在心灵包围的世界中?这一系列的疑问正是需要哲学来回答。人类认知觉醒的那一刻应是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否则当下的我们也正如万千生命一样处于无意识界。哲学是一种思维游戏,是人类意识的最高表达,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征就是当意识诞生于人的身体后,它不仅仅是用来体验情绪和知觉,它还能进行思考和想象,正是这种特性人类才走上生物链的顶端,才创造出如此丰富的文明。

物质与意识问题

作为一个唯物论者,我理所当然的认为物质先于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无法凭空出现,但意识可以把对客观世界反映进行拼接组合创造出虚构的事物,意识的能动性也能促使人通过对物质的改造创造出一些想象的事物。

批判性思维

哲学带给我最大的好处就是教会我要用批判性思维来认知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和适度的怀疑精神是认知进步的前提,这也是科学精神的本质,在我看来当今世界科学超越宗教的根本法宝就是科学允许怀疑甚至否定自身,而宗教很难有这样的觉悟和宽容。

宗教存在的意义

人是一种追求安全感和确定性的动物,当对自然中发生的各种奇妙事情无法知道原因的时候就总有恐惧的无力感,这时就迫切需要一些解释来消除这种无法掌控的无力感,于是神、鬼、灵乃至宗教便应运而生,且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历史变迁。我并不否定宗教信仰,从宽泛的宗教定义来说,即便是我自己信奉的人文主义也是一种宗教,信仰即宗教,人的存在无法离开离开信仰当然也就无法脱离宗教,只不过你的宗教未必也是别人的宗教。宗教的存在意义就是给人的心灵找寻一片净土,收获一生坦然。

人性善与恶

人之初性善还是性恶的讨论至今没有定论,任何一方都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这里不做争辩,因为“屁股决定脑袋”,观点来源于立场,争论本身意义无法超越观点实践的意义,不论本性善恶,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人人向善。“向善”一词很值得玩味,既然善需要向,那本来可能就是不善的,我们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邪恶”的想法,为什么邪恶要打引号呢?因为我是以当今的文明道德标准来衡量这些想法的,在人类意识懵懂的时代,这些我们所谓的邪恶想法对他们来说是很自然的,这是动物生存本能,一只狮子吃掉一只羚羊,你无法定义谁对谁错。但有一点我们惊醒,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善恶只是一种评判规则,对本能驾驭能力的强弱才是人分三六九等的隐性准绳。

哲学

哲学并不是一种高级智商活动,而是自己与自己的一场倾心交谈,哲学家保有孩童的好奇心和对无知的敬畏。他们是站在兔子的毛尖处努力的睁大眼睛希望看看这魔术师的样貌,他们是一群孤独者,是精神的离群索居者,当别人平凡又窘迫的过完这一生时,哲学家在精神的海洋中快乐自由的过了好几辈子!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2

接触到这本书也算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大二第一学期开设了《马克思主意基本原理》这门课,在课上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适合初学哲学的人,并且要求我们读完后写一写自己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就说说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感想吧。

这本书是挪威作家约斯坦·贾德的作品。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14岁的女孩索菲。作者运用巧妙的叙事手法,让读者在苏菲的领导下学习哲学,理解哲学。这本书讲的是苏菲有一天放学回家,发现一封神秘的信。信上说到:

你是谁?世界从**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索菲开始思考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大师的根本问题。

她对文艺复兴的理解涉及到艺术、科学等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以及马克思的哲学思想都有探索。这使我,一个以前从未接触过哲学的人,在索菲的领导下,了解什么是哲学,它研究什么问题,对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问题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读这本书,从一开始,你就会有一种神秘的感觉。你会和索菲思考同样的问题并和她一起探索。无论索菲走到**,文明的精髓无处不在。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远比她想象的更怪异、更抽象。这也让我感觉到哲学是多么深刻。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慢慢实现。

还有,印象很深刻的是作者的构思.书的开始几章,不觉得有什么异常,但越往下读,越觉得诡异,仿佛作者也有预料不到的结尾似的;尤其是那个哲学宴会,真是个悲惨的结局,也真是个奇怪的想法.这奇怪的是苏菲和艾伯特竟然渐渐察觉到了少校和席德的存在,而这种察觉又是通过少校的笔写出来的,这种角色的反抗,一边是虚幻的,因为它和角色一样,存在于少校的内心;一边又是真实的,因为它是苏菲和艾伯特的真实情感,脱离了少校的控制,最终获得了成功.

被创照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创造出的世界,同时也逃出了创造者的安排,这个小小的扭结,使人有一种糊涂的感觉,真实其实就是虚幻,二者无法分开.**原本是虚幻的,就必须用心去承认**里所谓的现实世界,唯有这样去读才能把自己融入道**中,体会书中任务的喜怒哀乐,激起共鸣,最大显得地去体会作者地原创动机.可是当我把**中的世界当成是真实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竟然搞出了原来的世界也是虚幻的现实.

在那一刻,冲击在心间的感觉竟是昨天已成虚幻,一切事情在我脑海中好像都变得千奇百怪,一个又一个的版本在脑海中浮现,到底那个版本是真?这好似看美国的恐怖片,总会给人惊耸的感觉.刹那间,我不知道自己是谁,谁又该是我,最可怕的是连自己是否存在都需要证明呢。

我不知道别人读完此书后是什么样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荒谬的心灵体验.”马克思是最伟大的哲学家”我觉得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过份,纵观此书的各个哲学伟人,各个哲学流派,马克思无疑是最伟大的.书中并未对他们进行任何的评价,这是值得学习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贡献,他在这个领域,他在那个领域,这些本来就不能相提并论的.

谁能说,他们的思想不是受时代和环境的限制?谁能说,他们那一个不是用尽了心智和头脑.苛求古人是愚蠢的,更是不道德的,没有古人的失败与缪误,又何来今天的成功与真理,这些都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对生命的深深敬佩,唤醒了人们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关注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实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的去看这个世界了,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

所以我会珍惜学习这门课程的机会,感受哲学的深邃,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想学了哲学以后,我的视野会开阔得多。

问题:书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于“马”和“马的名称”怎样论述,如何用马克思的物质概念理论分析。

答:柏拉图他指出,世间是先有“马”的理型,然后才有感官世界里所有的马匹,它们就像洞壁上的影子一般达达前进。因此“鸡”的理型要先于鸡,也先于蛋。

亚理士多德认为柏拉图颠倒了整个思想。他,认为一匹特定的马是“流动”的,没有一匹马可以长生不死,他也认为马的形式是永恒不变的。但他认为马的“理型”是我们人类在看到若干匹马后形成的概念。

因此马的“理型”或“形式” 本身是不存在的。对于亚理斯多德而言,马的“理型”或“形式”就是马的特征,后者定义了我们今天所称的马这个“种类”。 更精确地说,亚理斯多德所谓马的“形式”乃是指所有马匹都共有的特征。

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它标志着客观性的存在。这种客观性是人类通过情感来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和存在。它被我们的感觉复制、拍摄和反映。因此,对马的定义是客观的、现实的。它与人类意识是对立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首先,它义来于物质并于物质发生反应,所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马的讨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