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观后感经典

08-27

这篇“变脸观后感”的文章充满着灵感与智慧肯定是值得你收藏的。观看经典影片对于成长的帮助不亚于读书,伴随着观看的过程积累了更多的心得与感悟。为了及时保存这些好的想法,回去后一定要写一篇观后感,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有目的地观看电影。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启发和提示!

变脸观后感 篇1

英国新闻教科书上有这样的一句话:”show, don’t tell”新闻记者的工作就是记录整个事实而结论由读者去做,这样无疑是记者明哲保身最好的办法,既把事实公诸于众又不至于遭受**的口水,但是就我自身来说,如果可以,专业与道德我都希望能做到完美,但是一旦两者冲突,我肯定是做到道德至上,就算是记者也不能把灾难缩小成一批冰冷的数字,把百姓的痛苦和挣扎当做是炒作的噱头,更不能踩在受害者的身上追求商业利益。

从我选择新闻专业的那一刻起,就有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铁肩担道义,辣笔著文章”这本身就是一个记者该做的事情,然而大多时候,记者只是一个职业的代名词,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是看了这本书,我深信,只要踮起脚尖,就能更靠近梦想,随着我们慢慢的成长,我越来越看到“在一个号称社会主义的地方实际上是生活在一个非常原始的资本主义角落里”这个社会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是只要我们敢写就能被改变的,“变脸”里的王军说当记者恐怕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像一个外星人,看这个地球上人的生存状态是什么;第二,历史就像一出戏。我们是站在前排的观众。看这出戏很愉快。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细节;第三种状态,就像是《皇帝的新衣》里那个说真话的小孩儿。做一个记者这三种境界都要有,既不能只旁观,又不能只说话,虽然记者不是故事的主角,但是他们同样是历史的创造者,如果一次努力能改变一种命运,我们为什么不去试一试?

近20年是中国**人觉醒的时代,写报道不再是跟写判决书一样生硬,但同时**的市场化运作,让**出现了很多的不正之风,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新**人长江后浪推前浪般得涌现,让像我一样对记者行业充满期待的学生有了更加坚定的目标,当今社会,记者不再是无冕之王,甚至还会遭到社会某些人的歧视,有人说:别人无中生有的把你说成魔鬼,然后你必然变成魔鬼。这句话说的很对,我们要做的就是紧追“变脸”的风潮向世人证明,我们不是魔鬼,我也想起了《变脸》里最打动我一个人——马寅。

他伴随辽小虎一路的成长,他在记者行业里的不加修饰,他争取采访机会的真诚,他如何让女排看到“记者不是魔鬼”如何从走进女排的工作到走进他们的生活,,他的努力感动了我,我想这一路的回忆胜于那些世人给予你的名誉。

变脸观后感 篇2

淡化分数还我快乐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教改实验校编写的《分数大变脸》一书,让我倍感欣喜。“不以分数论英雄”的大幕已经拉开,素质教育的主线从而也显得更清晰可见,我们有理由相信淡化分数、多元评价定会给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带来更多彰显个性,拓展能力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学习和活动中找到自信,发展主体性、唤醒智慧潜能中享受学习的快乐,绽放童年的幸福和光彩。

细细回想当前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策略,虽有不同形式,但是以分数考评学生已成为一种定律和习惯,考试分数的高低也已慢慢的从评价孩子的一个方面变成了一个孩子的全部标志。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绝大多数学生从中得到的不是肯定,而是巨大的压力,随之蔓延的因为分数导致的体罚学生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矛盾激化引起的恶性事件或悲剧已屡见不鲜。作为一线教师,我觉得真的很可怜,很可悲,很气人!

现在“无分数评价”的出现对我们当前的教育评价现状是一个大胆的改革,无论是课堂检测还是单元检测,无论是作业批改还是期中、期末各类测试,无论是口试、笔试还是其他考核、考评,一律不出现分数,取代分数的是等级和各类标志。把学生从分数考试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卸掉了分数的压力,让他们从关注自己的分数逐渐转移到关注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心态、学习方法上来,从长远意义上来说对学生是非常有益的,对他们的心理和行动都起到了一个正面的引导。另外,我觉得“无分数评价”真的是对教育评价中分数至上的一种有力矫正,它把着眼点放在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上,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改进功能,引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断超越,使评价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很有利于学校、学生、家庭确立从考试优秀到成长优秀的教育观念。

当然,这种没有分数的评估使我感到高兴,但也让我感到仍有许多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思考的问题。

低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如果只是考试不分,会不会一点都不提拔他们?

制度在改革,对老师的评价制度不改革,用分数来评价老师,学生的压力没有了,但是老师的压力仍在,谁又敢保证老师不再会因为想自己高分而对学生实施知识和考试内容的反复机械性训练呢?

高考的“一卷定终身”让家长和老师不得不把分数挂在嘴边,以至于小学阶段的家长们也开始从娃娃抓起,看中分数的高低。如果“分数论英雄”的指挥棒一日岿然不动,素质教育、无分数评价是不是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呢?

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我谈点自己的想法,我们在进行“无分数评价”改革的同时应该明白无分数并不意味着不考试,既然要对学生做综合评价、多元评价,那为何不对考试内容也进行适当的调整呢,变“为考试而学”为“为选才而考”。考试不能再过于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测试,而是对综合素质的考查,不能让学生感觉“学习是为了考试”,一定要选拔出“背多分”。则应该使题目内容进一步贴近时代、社会和学生的实际,更科学地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自然也要更加灵活丰富才好。

最后我想说的是,即便“无分数评价”在我们目前实践阶段会有很多要不断思索和**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放眼长远,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事实,在细节问题上深入思考,不断探索,相信“无分数评价”一定会还学生一段充满阳光的快乐学习时光,一定会给教育带来一片勃勃生机!

变脸观后感 篇3

暑假期间我读了河南安阳市殷都区教改实验校编写的《分数大变脸》,让我感慨万千。书中用大量的事实阐述了“无分数评价”,即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最大的亮点不仅在于分数,更在于如何从操作层面评价学生。

经过阅读,我认为殷都实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什么是“无分数评价” 。

从观念上,淡化分数;从操作上,等级取代分数。无论是课堂检测还是单元检测,无论是作业批改还是期中、期末各类测试,无论是口试、笔试还是其他考核、考评,一律不出现分数,取代分数的是等级和各类标志。通过一系列配套的评价措施和方案,可以全面、定期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

二、“无分数评价”的主要内容。

整个评价体系由考核、评价和评价三部分组成。“考试”在这里是“大考试观”,泛指一切测试、关注平时、关注过程。

一般来说,是指主要科目的笔试,如课堂测试、家庭作业练习、单元测试、期末测试等。期末学科测试试卷,用星级、激励性评语等来展示。“考核”一般指无法或不便于书面考试的单项考核,比如语文学科的普通话、朗读等。

“考评”一般指无法或不便于量化的考查评定,除考试、考核内容之外的情商素养,即非智力因素,包括学***、学***、学***、学***四项内容。

三、教师课堂的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采用“五率”评价:精力流失率、学生参与率、流程落实率、黑板利用率、目标达成率。

四、围绕考试的“四清”。

“四清”指:堂堂清、作业清、单元清、期末清。“堂堂清”:

(1)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导学案中的学***和检测题;(2)对于堂内确实“清”不了的学困生,只要尽力了,允许有学不会的,但要做到心中有数。“作业清”:主要从作业的改革方面进行,减少刚性作业、增加***业;减少书面作业、增加实践作业;减少课后作业、增加课前准备;减少课本作业、增加课外读看作业。

“单元清”:单元检测+单元知识数。单元检测允许学生重考。

“期末清”:诚信考试+密封反馈+亲子互动;命题权力下放学校、下放班组。成绩不理想,允许学生再考。

总之,它从操作层面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方法。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以后还会再读。

变脸观后感 篇4

面对后进生,要学会“变脸”

读《今天怎样管学生》有感

自古以来,教育一直被视为一项神圣的事业,教师肩负着这一神圣事业的重要责任。作为一名教育家,他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承受着社会的压力。面对社会的压力,教师该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这就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只有以专业的态度管理学生,教师才能赢得更多的尊重。

《今天怎样管学生》这本书就以一种专业的角度给教师提供了数百个“管”学生的使用方法,它教会教师如何在学生面前学会“变脸”,为教师管理学生指明了方向。对于我,进入工作岗位时间不长的新教师来说有更多的帮助,真可为是一个实用的工具箱。

在一个班级中,总有几个让教师头疼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大部分教师总是严厉处之,其实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对于后进生来说,一直用严格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久而久之,就不再管用了。《今天怎么管学生》告诉我们,对于这些学生,管用的秘诀是喜欢他。

用心去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这样才能喜欢后进生。《今天怎么管学生》书中写到:“当你真正在他身上发现能让你喜欢的一点,哪怕只有一点,你就把它记在心上,在合适的时候真诚地向他表示你的欣赏,你们的关系将从此不同。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教师用心去发现,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这个学期的开学初,我在第一堂语文课上让学生写一写“新学期的心愿”,每个学生都写下了自己新学期的心愿。在整理学生写的心愿时,我发现一位后进生写下的“新学期的心愿”是:

我想让四川的孩子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个小小的愿望让我看到了后进生的爱。这种爱是他身上的闪光点,值得其他同学学习。因此,在下一节语文课,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读了后进生的新学期心愿,并把他的心愿评为“最有爱心的心愿”。

当这位后进生听说自己的愿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称赞,脸上露出了笑容。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后进生开始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从这个事例可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欣赏后进生的闪光点,呵护他们的每一次与众不同,让后进生在我们的赏识中快乐成长,让他们的心灵感受爱的教育。

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言语表扬后进生。后进生一旦从欣赏中感受到老师的爱、信任和期待,欣赏就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他会记住老师对生命的关心、爱和欣赏,并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要是我们在教学中用同一把尺,将学生一刀切,那么留给大部分孩子的恐怕就只有失望与无助。而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可能会让后进生转变为好学生。因此,教学中我们应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的语气表露对后进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

用“瞧,你有进步啦。” “还差一点点,加油呀!”“哇,你有很大的进步!

真是好样的。”这类语句使后进生感觉到老师在时时关注着他,从而使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学习中。如果后进生的努力得不到反馈和肯定,那么孩子最初的进步火焰就会被扑灭一点。

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培养他们,为后进生设定小目标,让他们通过努力才能实现。例如:对于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学生可以设定每天减少错误的目标,这是普通学生可以实现的。

就能产生成功的喜悦。我们对这些后进生的评价也要放低标准,只要有进步就要及时给予鼓励,错一题两题还打“优”,这样不致于挫败后进生的积极性。只有在学生们付出自己的劳动之后,成功才是快乐和诱吸引力的,而这种学习才会变成自愿的。

用态度影响后进生的自卑情结,从而喜欢后进生。如果一个老师因为学生的过错而生气,就很难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为这种方式太普遍了。正如斯霞老师所说,她之所以对犯错误的学生不生气,是因为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

犯错误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们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多替他们想想,用母爱去包容他们,他们才能在一次次跌倒之后又一次次站起。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浮躁往往代替了他们的耐心,在功利思想的驱动下,使有些后进生失去了对他们而言原来是公平的教育机会。有些教师对后进生缺乏信任,怀疑他们的能力,不相信他们的进步。

教师只有用信任,用善解人意的态度,才能感化后进生的自卑感,才能唤起学生的自尊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并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在倡导个性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注重发掘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势。所以,教师必须在自己的育人实践中自如地“变脸”,大胆地张扬自己的个性魅力,给后进生一个完整、真实的自我。

变脸观后感 篇5

《变脸》又名《夺面双雄》是一部叫人难以忘怀的影片,甚至可以称它为?经典?,尽管它并没有获得什么奖项,但在当年因它而引起的轰动和研究讨论却在影坛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变脸电影观后感1凭借“暴力美学”所积攒的声誉和市场,吴宇森获得了执导真正的好莱坞大制作的机会。拍过好莱坞**的华人导演不少,陈凯歌不用提了,于仁泰剑走偏锋,徐克反响几乎没有。除了李安确实是华人之光,凭《断背山》的一座最佳导演小金人奠定了其真正大师的地位。

但一来他的电影生涯完全植根美国,不能算狭义的华人导演,二来也毕竟没拍过如《变脸》这样大卡司大制作的商业大片。

之所以只有吴宇森在好莱坞商业大片中如鱼得水,几部**票房口碑都不错,还得从他发家的“暴力美学”说起。简单说,暴力美学就是枪战场面的风格化:血浆共子弹一色,玻璃与鸽子起飞。

加上慢镜、教堂圣像的空镜头,还要有双雄的举枪对峙。说起来似乎很简单,大家都找的到他的套路。但创造一种风格,成为一个经典,真是天才。

其实吴宇森本质上是个极度浪漫的人,看一看他对满镜几乎到了滥用的程度,就知道这种浪漫有多纯情。这种纯情的浪漫植入“江湖”这一载体,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暴力美学。事实上,这跟武侠**的风骨是最接近的,因而这种暴力美学其实最对少年的胃口——萌动的荷尔蒙在倾泻的子弹和刺激中得到了释放,而唯美的画面也是最符合纯情少年的口味的。

当然这种唯美要用暴力来包装,因为少年们不好意思直接纯情,就像他们鄙视女同桌看琼瑶**,自己偷偷一看却泪流满面——行走江湖,最重要的是面子。你看《此间的少年》多敏锐,就是把武侠**的言情内核抽出来,男生没有不喜欢的。

这种纯真的情感自然地反映在叙事层面。人物往往生动到一定程度,主人公是英雄,成长过程往往在故事中完成。善良的人必须非常正直,同时对爱情毫无保留,甘愿牺牲。背叛了兄弟的人一定会变成最坏的人。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理想化的。当然,这也是对纯情少年最有胃口的。

这种纯粹的浪漫,在江湖格局中,以暴力美学的画面风格表现出来,可以说具有武侠**的意味。但一但到了更大的格局,就显得有些幼稚、孩子气。比如那部《喋血街头》,暴力美学的风格没丢,人物设定和走向也很经典,但他追求了宏大的叙事,结果就显得有点情怀太弱。

说回这部《变脸》,我认为这是吴氏电影的最高峰。导演的最高成就和其他作品一样。除了自己的努力,巧合也很重要。而《变脸》就是机缘巧合之下的好结果:

首先两大一线男星的精彩表演,使得经典的“双雄”套路得以完成。吴宇森的暴力美学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证,甚至更像是水中的鱼:好莱坞的专业技术使枪战场面更加流行和美丽,象征性的教堂也有在西方语境中找到语义的真正迹象。

超越其他吴宗宪作品的关键在于剧本本身的水平。吴宇森抱怨说,在好莱坞当导演有很多限制。这无疑是把双刃剑。抑制导演的创造力是不好的,但也有助于更多人的智慧。

《变脸》的剧本一方面给足了吴宇森发挥的空间,另一方剧本本身的张力也促使吴宇森跳出了自己的小格局。变脸这一身份互换所造成的荒谬感,以及“身份”对人本质的影响,剧本都有着力刻画。肖恩身份的丧失所带来的巨大张力,是其他吴宇森电影所没有的。

在商业电影的层面上,这样的**足够深邃,而且相当清新有力。这跳出了吴宇森电影中传统的英雄主义模式,触及了更深层次的生活话题。这就使得浪漫纯真的感觉在一个层次上,浪漫的同时又带点深邃。

当然,结局的甜蜜还是暴露了吴宇森纯洁爱情的本质。但在以编剧为首的一大帮专业而睿智的电影人的协助下,吴宇森一方面能够保持并完善着自己的风格,还能在他们的帮持下跳出自己的小天地,暂时收敛的纯情无碍浪漫,但用姜文的话来说,整了回稍稍“高级”的电影。

最后说句题外话,影片一开始就是travolta的儿子被杀,他悲痛不已的场面。而在戏外,他的爱子jet也在xx年他们一家度假时猝死了。戏中的悲剧照进了现实,不知道travolta要多久才能抹去心头的那道疤。

我很少看动作片,但有一个人的作品例外,那就是中国制造的吴宇森!

之所以说极致,因为《变脸》是迄今为止吴宇森在好莱坞最成功、也是在最举足轻重的一部作品。这部电影在艺术和票房上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十年过后,我在重温这部经典依然感慨万分。

提到吴宇森,我们不能不谈他的“暴力美学”。迄今为止,虽然我找不到对“暴力美学”的明确解释,暴力与美,看似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让吴宇森把他们发挥到了极致。在他的电影中,暴力占了大量的戏剧点,但正是这一个个或惊心动魄、或柔情动人的场景,让我们获得了充分的视觉享受!

特拉沃塔杀不杀凯奇已经无关紧要,是否能换会自己的脸也无足重轻。我们在影片里,更多的看到人性的复杂,与凄美。凯奇看上去是一个穷凶极恶的魔鬼,可是在平时玩世不恭的他看着自己唯一的亲人从高空上坠落,自己的眼眶也湿润了。

毕竟,他也是一个人。也许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在不由自主地工作。

而真情也总是在枪火中不合时宜的涌上心头,如同《无间道》陈永仁看见黄警官坠楼惨死一样,他们不痛苦吗?也许在下一秒,这种情感就会淹没在似乎注定的命运之中。

凯奇在变脸后,为“妻子”准备了烛光晚餐,这是多么浪漫的事呀,我们想象,凯奇知道什么是家吗?他渴望,但命运不能给他这个机会,也不能让他有这个机会,可怜的男人,终于在一个平安的夜晚,和他心爱的妻子,一起进入了一个甜蜜的梦。

对年情的亚当来说,本应是阳光彩虹的童年被暴力无情地抹去了。特拉沃塔在此时,挺身而出,抱住了亚当,冲了出去,那一刻,他们超越了人性的隔膜,特拉沃塔的父爱战胜了fbi的子弹。

其实,电影里的每一个人物,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与生死与共的道德。而这恰恰是当今社会所不具有的。也许正是这个电影,让无数人记住了凯奇那忧郁的眼神,记住了亚当那可爱的微笑,记住了世界上那最美的东西!

变脸电影观后感3这是一部老**了,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听上去是那么的久远了。就是在这一年,我们伟大的华人导演吴宇森,在好莱坞碌碌无为了几年后,终于带着他的《变脸》横空出世,以曾经震撼所有华人的吴氏暴力美学震撼了全世界。我承认我曾经是个很落伍的人,请不要震惊于我是在不久前才完整的看了这部影片;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绝世好片,以至于观后良久我都不知道从何下笔,但又觉得如果不写点什么有些对不起这么一部佳作;希望本文能够换回大家对这部经典的点滴回忆,毕竟这是华人导演征战好莱坞最成功的代表作,应该引以为荣。

故事的情节是那么的耳熟能详:为了破解一起严重的**事件,警察和恐*分子互换了面容,于是善与恶互换了角色,坏人堂而皇之的坐上了正义的宝座,好人则从此被打入了人间地狱。好在最终如公理一般正义战胜**,风雨洗礼后的大团圆结局。

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人们渐忘了那种种扣人心弦的情节,让我这个还留着清晰的带着余温的回忆的人一一道来吧。

影片的开场是一场埋伏在游乐场的暗杀,具体原因不明也无所谓,但有所谓的是这一切发生在明媚的游乐园。约翰·特拉沃尔塔扮演的fbi警官肖恩·阿切尔,正在和他可爱的小儿子麦克在华丽的旋转木马上享受温馨的天伦之乐,要知道这一幕被导演着意刻画得无比美好,以至于当我们看到远处潜伏着的杀手坎斯·特洛伊,那种画面对比带给人们的冲击是多么强烈。

在这场戏中,凯奇对这个冷血杀手的刻画是经得起推敲的:显然他并不想胡乱的杀生,至少当时他不希望杀害这个无辜的小孩子。所以他一再犹豫寻找机会射杀肖恩警官,可惜的是最终子弹偏偏击中了孩子的头。

在那一刻,小迈克的安静,肖恩的痛苦和坎斯的震惊,在背景**不遗余力的烘托下,显得那么的震撼。

时间转瞬六年过去了,两个主人公再一次以自己的方式登场,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两个人迥异的作风,如同说书人一样为我们勾勒了这二位的肖像:

肖恩是个死板正直的fbi高级警官,尽管周围的人都肯定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但实际上,下属的抱怨,妻子的失望和女儿的叛逆都说明这个主人公的生活充满着问题,加之六年之前的丧子之痛仿佛始终折磨这个人到中年的警探。

比起肖恩的平凡黯淡出场,坎斯的出场是那么的戏剧化:身着黑色牧师长袍,很有吴氏暴力的讽刺味道,当**以最大的善良示人,这种善与恶的辩证本身就是很刺激的。哈利路亚下的疯狂舞蹈和近乎无理头的**少女,这个大恶人的**和玩世不恭被第一次清晰的勾勒出来。

而紧接着的坎斯的第二次出场则是真正扣人心弦的,充满着周润发式的**会浪漫主义。这一段的几个重要镜头都是给人留下很深印象的。先是坎斯从汽车中走下,一改之前的牧师形象,黑色风衣在风中飞舞,绝对是种极端的审美,让人不禁感叹,为什么坏人总是要更帅一些?

风衣退去,腰间两把金色**一看就知道是吴导特意为凯奇打造,还是一个字:帅!另外想说一句:这套枣红色的行头我也很欣赏哦!

然后他俯下身去帮弟弟系上鞋带,我不禁想问,这是怎样的一种兄弟情深?恐怕也是带着些许偏执心理的**行为吧,至少作为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人来说。不过两个人的鞋子对比起来看还挺有效果的。

然后是和黑帮谈判的细节,说实话,如果当真**会的都这么气派和潇洒,也不怪乎那么多天真女孩只爱坏男人了,呵呵。

其实这一段总时长不管几分钟而已,却是处处出彩的。毕竟从全篇来看,尼古拉斯·凯奇所饰演的坏人也不过只有影片开场的一小段而已。所以说凯奇先生真的演技了得,无论是演坏人时的嚣张跋扈,还是演好人时的痛苦无助,都给人留下来极深的印象,可以说是极夸张又真实。

当然还有和女乘务员乖张调情的表演。

紧接着是一段精彩的机场大战,充斥着港产枪战片的火药味。还是周润发式的轻功和枪战,还真是让当时的美国佬们大开了眼界呢;还有追逐和碰撞,神勇的警探和神勇的杀手,在十年前的当年真的算是少有的经典了。

火拼的结局是大恶人终有天谴,这是一个**片的结局又是一个科幻片的开局,注意凯奇作为坎斯·特洛伊的最后一个出色的眼神!

其实变脸的故事现在才刚刚开始,你一定会问为什么我或者吴导要费那么多口舌来交代故事的前情呢?因为只有让大家深刻的记住了两个主人公的面貌和性格,变脸之后的故事才更加好看。不过变脸本身的原因和方法都明显过于牵强,好在这个变脸的创意实在是难得。

因为从波利的口中得知在此前安装的炸弹已经开始倒计时,而这个略显偏执的弟弟一定要看到自己的哥哥才肯说出真相,无奈之下,有人提出个大胆的创意,给阿切尔警官换上已经成为植物人的坏蛋的脸。而整个变脸的过程应该可以成为世界电影史的一个里程碑了,居然是把人的整张脸切下来放到另一个脑袋上,而为了不让这个脑袋长出二皮脸,要把原来那张脸放在冰水里冷藏起来。天啊,听我的描述是不是感觉更加无厘头了,更何况这两个人根本就是不同的血型,好了,反正电影本来也不需要那么严谨的。

不过这一段还真的做的够真,够狠,特别是医生调整脸皮的时候,看得我很揪心。

从此以后凯奇先生变成了肖恩警官,于是他所最拿手的戏份到来了,失望,痛苦,绝望与无助,当种种挣扎的表情聚集在这位影帝的脸上,观众再看到这张脸时可能会更加舒服一些。

在监狱里的一段段描写肖恩内心痛苦和**的桥段都体现了凯奇先生精湛的演技,暴力和挣扎,看得让人心疼这个正义的警官。窃以为凯奇还是更适合演些人格**或者思想混乱的角色。

监狱外面,特洛伊从昏迷中的突然坐起着实吓了我们一跳,很快他凭借一个恶棍超人的才华弄懂了一切,并且为自己换上了一张新脸。在监狱那一场会面是本片的一个高潮,特拉沃尔塔的演坏人的天赋远远超越了他饰演好人时的笨拙,正是因为演技的出色,让观众在两人的对视中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变脸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所有知道内情的人统统被杀掉了,肖恩顷刻间跌入无底深渊,想知道一个人坠入地狱的痛苦与绝望么?看看当时尼古拉斯·凯奇的脸就知道了。越狱!

除了越狱以外还有其他活路么?这个时候,波利已经被坎斯救出监狱,坎斯更是成功解除了炸弹,这个人们眼中的阿切尔警官已经俨然成了警戒风云人物,市民心中的反恐英雄!而对于真正的被困在天牢里的肖恩,不逃出去就是死路一条!

肖恩越狱一段拍得极为好看,我比较欣赏的是人物内心的刻画:肖恩说服犯人杜巴时的攻心术,还有不得已对狱警出手的无奈,逃脱到天台时无助和绝望,不得不说一个好人的越狱比恶贯满盈的坏人更加艰难,好在最后他得以逃生,否则就这样死了实在太冤。

其实这个恶人扮演的fbi大神探除了工作业绩显著以外,在很多方面都比正牌货更加优秀,不但捕获了太太伊芙的芳心,还一语道破女儿想念弟弟的心理阴影,并像个真正的父亲一样狠狠教训了想要欺负女儿的小**。不禁让人假想抛开杀人犯的原始身份,这个改头换面的新阿切尔警官是不是个全新的好丈夫和好父亲呢?也许他只是演戏演得征开心罢了。

这把小刀是特洛伊用来教给女儿如何对付**用的,没想到最后时刻反而被用在了自己身上。

而那个原来的肖恩探长呢?在这个没有人相信他的城市里,他也只能很不情愿做起一个全新的杀手坎斯·特洛伊。他回到同伙的身边需求帮助,希望这些道上的兄弟帮他对付现在的肖恩探长。

以下一段很温情的对话发生在**会分子的驻地实在很奇怪和搞笑:

“我不是你知道的原来的我,我对以前的我对你的所做所为表示抱歉。”

“……”

“这衣服很好看!”

“这是你的!”

“这孩子也很可爱。”

“这也是你的。”

看着这个仇人的五岁的小孩,肖恩脆弱的心灵完全失去控制,当他抱住亚当失声痛哭大叫麦克的名字,观众的心顿时被撕裂了。

就在此时,冒牌的肖恩探长带着大部队来剿匪了!此时他的心狠手辣显露无遗,当亲手干掉了当年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好兄弟时,他要找到这个长着自己面容的老朋友算算账了……

这就是最经典的对决,镜子两侧的仇人对着镜子中自己的/仇人的脸,同时叩响扳机。被无数人追捧到无以复加的镜头,内心的奇妙感受。

还有一个细节我忘记了,带着耳机的小男孩,一曲咏叹调伴奏的枪杀场面,吴宇森的暴力美学,总结出来就是最暴力的最**的,搭配上最纯洁的最美妙的:游乐场,牧师,白鸽,等等,其实都是一样的手法。只是反复的刺激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到最后换来的是观众朋友的雷鸣掌声。

关于教堂那段因为写得人太多,我不想再重提,相信大家也都不会忘记。

这就是影片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好人与坏人互换了面容,随之互换了生活,一个打起领带扮演起好好先生,另一个穿上皮衣混进了**会,他们像对方一样生活着,一个得意,一个痛苦。让人想到王菲的歌词:“如果你是假的,思想灵魂住在别的身体,我还爱不爱你?

”关于灵魂和肉体的讨论,应该是哲学家的课题,而一个香港枪战片导演却用他特有的方式讨论着这个永恒的话题。在这种灵魂归属的错乱中,我们更欣喜的看到两个优秀演员的精湛演技,虽然电影最终还是免不了以枪战结局,人们还是不禁要竖起大拇指,为自己刚刚经历过的乘坐过山车一般的心灵经历表示赞叹。

变脸观后感 篇6

观戏剧《变脸》有感

“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不该生在穷乡里!不该遇上大水灾!

被人拐,被人卖,被人骑,被人踩……只见人人良心坏!鞭打牲口爬悬崖。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

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热贴胸怀。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断这般爱!

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好雁鹅,快飞来”不错,这句是《变脸》 中狗娃的悲苦人生,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人生。

电影版的《变脸》,我老早有耳闻,并没有看过,而这部由电影改编的戏剧《变脸》,我从开始就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与打动了,并随着剧情的发展或舒眉而笑或黯然落泪。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我只能说我的心。加上我最近看过一部叫《沙漠之花》的电影,它们两者让我感触最大的是那些腐朽的重男轻女的思想。

首先,《变脸》主要说的是:水上漂身怀“变脸”绝技,只身驾舟,浪迹江湖。观音会上,结识“活观音”男旦梁素兰,又从人贩子手中买下狗娃,爷孙俩相依为命,其乐融融。

后来,水漂发现狗娃是个假小子,很失望,不忍心开车离开,于是把她换成了小帮手,暂时留在她身边。狗娃生性好奇,偷看“老板”变脸秘密,酿成大祸,不得己跳船逃走。川江某城,梁素兰主演《舍身岩》,玩友师长率部捧场,戏园内外人声鼎沸,十分闹热,人贩子从人群中“请”走高家孙少爷天赐,又抓回狗娃严加看守。

狗娃却身背天赐逃出虎口,暗中送给水上漂认作孙儿,惹出一桩绑票案,给水上漂带来杀身之祸。但是后来狗娃在 “活观音”的帮助下将水上漂救下。此时水上漂已奄奄一息,临死前将变脸艺术传给狗娃

回顾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众所周知,在中国,男人对女人的偏爱并不少见。在**的旧社会,妇女被用作家庭的工具。生男还是生女,那是天与地的差别。

很多女婴被贩卖或遗弃。改革开放后,此类现象还是随处可见。现在,我们已进入21世纪,虽然越来越多人已经改变或者正在改变这种腐朽的观念,但对于中国人民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依旧存在很多地方存在着这种我们束手无策的思想。

特别是在农村,重男轻女现象尤为严重。在农村老人心中,女儿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儿子才是可以为家里延续香火的,老了也应该住儿子家才是名正言顺的,所以他们认为没有儿子老了也就没有了依靠。这也导致很多农村人不生儿子就不会放弃。

不止如此,大部分人更认为儿子是越多越好,便导致超生屡禁不止,计划生育根本无法确切实施。女婴经常被遗弃,很多孕妇会做b超来确认婴儿是男是女。如果是女性,很可能是诱发性的,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男女之间的严重失衡。为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计划生育、b超禁止婴儿严格性行为、关爱女孩等,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超生游击队,弃婴的声音也经常听到。

就如电影《沙漠之花》的“割礼”实例来说,据统计,非洲割礼的***有4000多年历史。据联合国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仍有50个国家流行包皮环切术。有1.3亿妇女接受过割礼。现在每天约有6000名女孩遭受刀伤之苦。在非洲,女子行割礼十分普遍。

在一些地区,割礼很普遍,而在其他地区,如埃及和肯尼亚,一半的女孩接受了割礼。在塞内加尔和坦桑尼亚,15%的女孩接受了割礼。 如此恐怖的世界都是这些思想所造成的。

男女不平等、重视男权是一种观念。女性被定义为男性的附属物,她们发展个人才能的机会有限。由于男性生理和社会性的自然优势,通过对儿子和女儿的平等关注,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回报。在资源有限甚至缺乏的情况下,这也构成了父母偏爱男孩而不是女孩的经济原因。

在很多有重男轻女思想地方,一些重男轻女的家庭,为了生男孩而不顾自己负担能力不断生育,如果生的是女孩,就一直生,直至生出男孩为止。有些人通过b超知道性别。如果她们是女性,她们会被引产;如果她们是男孩,她们会被引产。有些重男轻女观念较深的家庭里,生了女儿会被送人,甚至溺死或遗弃。

即使是重男轻女观念并不是很深的,大多也会认为女孩子长大后要嫁人,不需要读太多书,于是不顾子女的意愿,要女儿辍学工作赚钱供她们的兄弟读书 ,即使女儿成绩很好,儿子无心向学,这些父母也照样如此。平时也会对儿子和女儿有不同待遇,例如有些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优先考虑给儿子,却要女儿做较多的家务。极端的情况甚至是把儿子视为宝贝,在家里有如小皇帝,女儿则被视为奴仆看待,也常被打骂。

我查找了下资料发现重男轻女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很多,就比如:

1 男女比例总失调

男女失衡将影响未来社会的健康稳定运行,影响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尤其是婚姻的稳定。

进入21世纪后,中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即男女比例失调。主要表现为:男女比例分布严重失衡,男女配偶年龄差距加大,高基数非配偶选择人群比例偏高,出生人口减少。

2 计划生育难实施

事实上,虽然计划生育已经事实多年,但国家也非常重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但是在我国农村,计划生育的实施仍然受到很大的阻碍。有许多超生游击队。事实上,农村的育儿养老观念根深蒂固。

有些人即使有儿子也不满足。一个不够两个,两个不够,三个差不多。也不想想家里的经济实力养不养得起。正是这些愚蠢的思想使计划生育工作难以开展。

说到底,重男轻女是根源!

戏剧《变脸》中的狗娃虽然人生悲苦,但是她的结局至少还是获得了爷爷的认可,而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女孩呢?被送人,被奴役,还是被自己的亲人淹死,她们的运气远没有狗娃好,她们也许到死了的那天还在承受着重男轻女思想的**。这是一种破坏人的精神和身体的思想。我们都应该承担这个时代的责任。

这就是我看完戏剧《变脸》的感想。

化工1002

***邱小珍

变脸观后感 篇7

暑假期间,我读了《分数大变脸》一书,感慨万千。殷都实验学校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评价模式,在学生评价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书中提出的“无分数评价”操作很具体我们都知道,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评价制度的改革是风向标,是领航的旗舰。书中通过大量的事实具体阐述了“无分数评价”,即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是不唯分数,并且从操作层面详细解说了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从观念上,淡化分数;从操作上,等级取代分数。无论是课堂检测还是单元检测,无论是作业批改还是期中、期末各类测试,无论是口试、笔试还是其他考核、考评,一律不出现分数,取代分数的是a、b、c、d、e等级评价和各类标志。通过一系列配套的评价措施和方案,可以全面、定期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

学校的整体评价体系由考核、评价和评价三部分组成。“考试”在这里是“大考试观”,泛指一切测试,关注平时、关注过程。

一般指主要学科的书面测试,比如语、数、外的课堂检测、作业练习、单元检测、期末测试等。期末学科测试试卷,用星级、均差、研究错题、激励性评语来展示。“考核”一般指无法或不便于书面考试的单项考核,比如语文学科的普通话、朗读等。

“考评”一般指无法或不便于量化的考查评定,除考试、考核内容之外的情商素养,即非智力因素,包括学***、学***、学***、学***四项内容。

二、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四清”有弹性“四清”指:堂堂清、作业清、单元清、期末清。“堂堂清”:

(1)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导学案中的学***和检测题;(2)对于堂内确实“清”不了的学困生,只要尽力了,允许有学不会的,但要做到心中有数。“作业清”:主要从作业的改革方面进行,减少刚性作业、增加***业;减少书面作业、增加实践作业;减少课后作业、增加课前准备;减少课本作业、增加课外读看作业。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注意不同层次,根据每个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设计合理的作业,避免单一的作业设计形式

1、 内容枯燥、容量巨大的现象,不能磨杀学生的学习,抑制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业中的问题,特别是错误的问题,必须通过评语让学生了解错误的原因,并彻底解决。“单元清”:

单元检测+单元知识数。单元检测允许学生重考。“期末清”:

诚信考试+密封反馈+亲子互动;命题权力下放学校、下放班组。成绩不理想,允许学生再考。在考核方面,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所学内容设置单项过关卡、各学科单项绝活、发放各种喜报。

既激发学生学***,又以点滴进步增强学生学***。

三、书中有两种评价模式值得借鉴。一是较为自由的学分制,只要考满一定的学分就可以认定你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业,这样才能真正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学生,其特长才有可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可以避免考了80分还想90分的弊端。二是较为统一的标准式。

即按我们的《课程标准》,把学校开设的学科分为基础科、选修科、特长科。基础科只需达到标准,选修科和专业课就可以充分发挥潜力。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它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学生的自由发展成为可能。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学校在学生评价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心里还是有一些问题。一。这本书很少提到对教师的评价。如果对教师的评价没有变化,其他的评价都是徒劳的。2。以前的考试评价制度有哪些错误?是不是分数制约了学生素质是全面发展?

取消分数就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了吗?那么,不计分评价和计分评价有什么区别呢?这能减轻老师和学生的压力吗?

考a等的和考d等的比,考d等级的同学依然会感觉不如别人,自尊心会受到打击。如果学生想保持成绩,他们必须努力学习。重点中学的招生仍将按级别择优录取。

这又如何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一些地方的实践证明,评分制度比评分制度更残酷。有分数评价也有它的合理性。

当一个同学考试得了40分时,老师鼓励他努力学习,不要放弃。下次,试着考50分。这是同样的不及格分数,但这两个分数显示了学生的进步。给老师、家长以明确的学***信息。

如果你这次给一个学生40分的不及格分数,然后让他下一次及格,似乎要求太高了。因此,分数评价比不分数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3.

无论有无评分**,教师的课堂评价和随机评价也非常重要。教师应使用丰富、鼓励和发展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例如,和蔼可亲、鼓舞人心的表情、微妙有效的行动、热情的表扬语言,都能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

“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老师的“没关系,老师想你是不小心说错了。”“仔细想,你一定会说出来的,老师相信你。

”“你是很棒的。”……都能让学生感到别人对他的尊重,从而诱发学***。如“你真行”、“你大胆发言,积极动脑,一定会成功”、“这样下去你会越来越优秀”等,或用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抚摸等肢体语言表达对学生的肯定与赞赏,改变过去不加思考、脱口而出,随意性无效夸奖,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当然,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必须认真指出,客观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如何合理有效地评价学生,为学生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但万变不离其宗,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评价孩子,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深思和研究。

变脸观后感 篇8

朱珍霞“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在我国如今的教育阶段,分数及考试已变成教育的根本目的。试是上,记分本上没有错。考试是中国先民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是一种社会公平的评价。错误在于对考试和分数的态度。正像名利没有错一样,错误就在于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

由分数引发的学生体罚现象屡见不鲜,因为由分数引发的自杀案件几乎每年都有发生。一位分数差的学生给父母的“遗书”里写道:我死了,可以给你们省下几万元的借读费,也不会再给班里拖后腿了……一位成绩不好的学生家长给老师跪下求老师让孩子跟班就读,仍被老师用种种手段撵走了,怕影响班里、学校的声誉!

由于过分追求,分数从手段变为目标,从孩子的一个方面变为孩子的一切迹象。而这,已经是教育一个永远的痛,将是一个永远无法**的顽症。

事实上,教育是一项良心活!然而,教学十多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十的急功近利正在侵蚀着教育的良知!让师德蒙尘,让教育失去自身的光辉!

教育是明天的事业。教育关系到国家和儿童的未来。教育不能只关注当下,而应只关注对教育的无知和错误评价。健全人格比优秀学业更重要,优秀品质、健康身体、创新思维比单纯的分数更珍贵;尊重教育规律,善待学生的童心,呵护学生的爱心,“让学生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比涸泽而渔式提升分数,扭曲学生心灵,为分数心灵**、麻木、冷漠更有良心;呵护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品质,保护学生哪怕荒诞的想法,让他们更有自信心,比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思维模式化,提升所谓质量(分数),泯灭兴趣,失去童真更良心;回归教育本质,关注每个个体的成长,不鼓励学生与比自己分数高的学生只比分数,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鼓励学生进步,帮助学生找到自信,比让所有学生都瞄准分数,追求单一的卷面能力更良心;善待各方面都不怎样的学生,让他也健康地成长为一棵健康的“小草”,比冷嘲热讽甚至想办法撵走他以提高班级的分数更良心;让学生学会自学,掌握学***,静静地等待花开比强行灌输,强加给学生更良心;还孩子一份儿快乐比让孩子的童年随风而逝更良心;注重过程比只注重分数结果更良心……所以,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在姚文俊先生的领导下,开始实施“少年儿童主体多元发展教育”,如今还是实验阶段,但已经渗入到课堂了,而主体多元高效课堂建设已经拉开了序幕。金耀林先生正带领中国小屯教育集团(小屯小学、铁西路小学、高楼庄小学)和刚二路小学、洹滨小学、段邵村小学尝试着走出分数的桎梏,给学生和老师探索一条更愉快的学***活的道路。

虽不能亲临殷都区的学校亲身体验“无分数评价”的模式,但这个假期我有幸看到了由姚文俊与金耀林所撰写的《分数大变脸》,让我感慨万千。书中用大量的事实阐述了“无分数评价”,即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最大的亮点不仅在于分数,更在于如何从操作层面评价学生。

一、什么是“无分数评价”

从观念上,淡化分数;从操作上,等级取代分数。无论是课堂检测还是单元检测,无论是作业批改还是期中、期末各类测试,无论是口试、笔试还是其他考核、考评,一律不出现分数,取代分数的是等级和各类标志。“无分数”不是绝对的无分数,这种评价倡导的是学***中的多元激励,采用激励性点评、多样化等级评估、成长档案记录袋、各式喜报、才艺展示台、各种证书状元等多种形式,从学生成长的多个方面、多个层次进行评价,激励学生成长和发展。

二、“无分数评价”的主要内容

整个评价体系由考核、评价和评价三部分组成。“考试”在这里是“大考试观”,泛指一切测试、关注平时、关注过程。

一般指主要学科的书面测试,比如语、数、外的课堂检测、作业练习、单元检测、期末测试等。期末学科测试试卷,用星级、均差、研究错题、激励性评语来展示。“考核”一般指无法或不便于书面考试的单项考核,比如语文学科的普通话、朗读等。

“考评”一般指无法或不便于量化的考查评定,除考试、考核内容之外的情商素养,即非智力因素,包括学***、学***、学***、学***四项内容。

三、教师课堂的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采用“五率”评价:精力流失率、学生参与率、流程落实率、黑板利用率、目标达成率。

四、围绕考试的“四清”

“四清”指:堂堂清、作业清、单元清、期末清。“堂堂清”:

(1)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导学案中的学***和检测题;(2)对于堂内确实“清”不了的学困生,只要尽力了,允许有学不会的,但要做到心中有数。“作业清”:主要从作业的改革方面进行,减少刚性作业、增加***业;减少书面作业、增加实践作业;减少课后作业、增加课前准备;减少课本作业、增加课外读看作业。

“单元清”:单元检测+单元知识数。单元检测允许学生重考。

“期末清”:诚信考试+密封反馈+亲子互动;命题权力下放学校、下放班组。成绩不理想,允许学生再考。

五、“考核”的主要内容

各学科单项过关卡、各学科单项绝活、发放各种喜报。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心潮澎湃,更有想要实施的冲动。可想法是美好的,探索是艰难的,实施更是难上加难。如今的殷都区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教育之路,并非易事,它是和领导的决策、各位老师的齐心协力分不开的。

可对于我来说呢?凭我一己之力,谈何容易?!可我不想放弃,虽不能都运用,可我觉得我可以学***的“评价方式” 。

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我可以尝试从课堂测试、作业练习、单元测试、期末测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期末学科测试试卷上,可以用星级、均差、研究错题、激励性评语来展示。

我想,在实施的初期阶段,学生的分数暂时会“瘦”一些,可我觉得学生心态的健康要比胖更重要。追求教育的本质,保护我们的灵魂,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无分数评价”,我来啦!

变脸观后感 篇9

川剧《变脸》教学总结

刘东强这是我上小学的第三个学期。这学期,我严格遵守活动中心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热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本学期川剧变脸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在这个时代长大的90后,大多数人可能不像我一样了解中国戏曲文化。通过歌剧教学,我发现它们对我们也有很大的魅力。川剧《变脸》,其情节同样波折感人,意味深长。

川剧《变脸》不是单单讲述中国变脸绝技的戏剧,而是更侧重于情节、人物情感、内涵的表达,更蕴涵层层深刻的变脸含义。本剧主要讲述了身怀变脸绝技、只身驾舟、浪迹江湖的艺人水上漂的一段波折经历。水上漂老年膝下无子,孤单一人,在观音会上,偶然结识“活观音”男旦梁素兰(人称活观音),活观音目睹了水上漂的变脸绝活,恳请他投身梨园,被他婉然拒绝,但俩人诚投意恳的交谈,使水上漂萌芽了收留后代以传绝活的念头。

渴望绵延子嗣,传承技艺的水上漂又从人贩子手中花大价钱买下狗娃,狗娃聪明伶俐、孝敬长辈,爷孙俩相依为命,其乐融融。后来,水上漂发现狗娃是个假小子,不禁大失所望,又不忍心将其赶走,便将她改作小帮工,狗娃则以‘老板’代替爷爷,留在水上漂身边,依旧相依为命。

好景不长,狗娃勤奋努力,***变脸外的所有技艺,但生性好奇、对水上漂的重男轻女不服气的狗娃,暗中偷看“老板”变脸秘密,不小心引发出一场火灾,酿成大祸,不得已内疚跳船逃走。川江某城,梁素兰主演〈舍身岩〉,玩友师长率部捧场,戏园内外人声鼎沸,十分闹热。人贩子在人群拥挤的时候,从高家的孙子那里绑架礼物,而狗娃在流浪乞讨的过程中落入人贩子手中。

在人贩子破旧的阁楼上。她结识了三岁男孩天赐,并身背天赐逃出虎口,暗中送给水上漂认作孙儿,不料水上漂反惹出一桩绑票案,狗娃的报恩之举给水上漂带来杀身之祸。水上漂被以“拐卖儿童罪”锒铛入狱,拒绝**保释后,警察局便把本县十几起未结的儿童案全算在他头上,他被判以死刑。

狗娃闻讯痛悔不已,去找梁素兰帮忙,恳请他去救爷爷,梁素兰求告护**师长,却断然遭到拒绝,狗娃情急之中在护**师长寿宴上亲身上演了一出〈舍身岩〉,为了为爷爷洗刷冤屈,纵身跳崖,感动了军部师长,水上漂得以昭雪,但此刻狗娃却要永久的告别爷爷了。

我们不禁联想到‘变脸’的深刻含义。通过这部戏,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官场的混乱。水上没有伸张正义的地方,人们想过河。那样的年代,心术不正的**不上演着一出出变色龙的戏份,他们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逮着机会就像百姓伸出贪婪的双手,只可怜了那些被冤枉的穷人。

水上漂这样一个年迈艺人便是那个时代挣扎在底层民众的一个缩影,**的保释金缴付不起便被不分青红皂白地冠以各种罪名。像吸血鬼一样,反复无常的贪婪者压迫劳动群众,保护**,把老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水上漂的情感变化也可说成是另一种“变脸”:

一开始以为狗娃是男孩时,娇宠万分,一则自己有了后嗣,二则变脸绝活后继有人;但发现其为女孩时,大失所望,更断绝祖孙关系,要将其逐出‘家门’,当狗娃为其送来天赐时,原本就已思念狗娃的水上漂更加感激万分,然而到最后,狗娃为救爷爷纵身跳崖,爷爷为此深深忏悔、抱着狗娃紧紧不放,水上漂情感的变化又何尝不是一种变脸呢?

在表演过程中穿插了慈航观音为救父命而在舍身崖前割断绳索跳崖的情节,也许一开始我们以为这是为了接下来发展天赐在戏院丢失的剧情而铺垫的,但到最后,我们明白,这是为了讴歌狗娃——这个十岁左右、生性善良的小女孩如观音一般。小女孩狗娃虽然被爷爷赶出家门,但仍时时刻刻牵挂爷爷,再又一次被人贩子关起来时,想到天赐正符合爷爷的希望,便攀爬着、经过重重困难将天赐送给爷爷,又默默的离开。后来,狗娃帮爷爷收拾冤屈,从悬崖上跳下来,只想改变爷爷的清白。最后,我们高兴地看到,人性的真善美最终将克服狭隘落后的传统观念。

这样的舍身精神堪比观音救父。因此,该剧在安排《观音救父》的情节时,将小女孩与《观音》相提并论。

也许在这个富裕的时代,我们无法让自己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困难。

变脸观后感 篇10

又是魏明伦编剧。这个九岁失学投奔梨园,号称“巴蜀鬼才”的四川才子。曾经看过他的《中国公主杜兰朵》,也就是改编自著名的图兰朵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世界各国有很多个版本,但是魏的川剧版本最令人称奇,传统的川剧和中国公主就这样被他和交响乐意大利串在一起了,看完之后不得不令人惊叹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的思想不墨守陈规,张扬,一些毫无相关甚至完全不能联系到一块的东西就这样被他浓缩到了一个舞台展现在同一个时空之中,感染力和表现力及其富有张力。

但是,如果是单纯冲着变脸而来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又让他失望了,因为此剧名曰川剧变脸,实则更像一出现代舞台话剧,除了开头和结尾有变脸绝技功夫以外,更多则是围绕变脸这个主体讲述了一个深切感人的故事。

川剧《变脸》描写了身怀变脸绝技,只身驾舟,浪迹江湖的艺人水上漂。在观音会上,结识“活观音”男旦梁素兰,又从人贩子手中买下狗娃,爷孙俩相依为命,其乐融融。后来,水漂发现狗娃是个假小子,很失望,不忍心把她赶走,于是他把她换成了小帮手,暂时留在她身边。

狗娃生性好奇,暗中偷看“老板”变脸秘密,酿成大祸,不得已跳船逃走。川江某城,梁素兰主演〈舍身岩〉,玩友师长率部捧场,戏园内外人声鼎沸,十分闹热。人贩子从人群中“请走”高家孙少爷天赐,又抓回狗娃严加看管。

狗娃却身背天赐逃出虎口,暗中送给水上漂认作孙儿,不料反惹出一桩绑票案,给水上漂带来杀身之祸。而最终狗娃鸣冤跳崖以亲身上演了一出〈舍身岩〉,感动了军部师长,水上漂得以昭雪,弃以男女之见,将绝迹传授,变脸绝技从此得以发扬光大。

要说剧情,可能实在是很俗,中国从来就不缺乏这样悲悲怯怯的故事,而此剧出彩的地方,除了真挚的情感表达,演绎出一部催人泪下的人性悲歌之外,可能就是在舞台呈现中,突破了传统镜框式舞台模式,扩大表演区域,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深化情感沟通,加强了悲剧的震撼性,好几次都看见“狗娃”跑到人群当中,在跳舍身崖那一幕,当狗娃的声音从二楼传来的时候,大家都探出了脑袋搜寻狗娃的影子,虚虚实实,以至于分不清**是戏,**是人;而作为后台的乐队和唱高腔的人,也不时站出来,加重了真实感与角色感,故事性和画面感都极强。

另一个亮点是剧中强烈的巴蜀风格。川剧比不上京剧的规章制度,昆曲的华丽、典雅、柔美、动人。但是,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氛围,不拘限于传统。巴蜀文化本来就在中原正统文化之外,它创造了四川人奔放的想象力,而这出戏的想象力更是诡异而富有感染力。

舞台背景中,气势磅礴的三峡,充满了浓郁民间风情的巴蜀小镇,高低起伏的青石板,山寨门;甚至还有最后出场的纤夫和川江号子!流露出川东地区豪迈的感觉,更有民间唱堂会和袍哥等川江码头文化的影子,更注定了本剧的世俗化,言语中不时透露的可能不算很文雅的“格老子”、还有三场之后一直围绕在耳边的“茶壶嘴嘴儿”,无一不显示出了语言的生动和幽默,包括狗娃临死前吐出的一句“能看到变脸,格老子的死了也值得”,不知道是为了讨好观众还是增加感染力,让人看了反而觉得不是滋味。剧中出彩的地方还有川剧中的高腔,记得不知道多少的日子,总是在睡午觉的时候,不时被楼下老年活动中心咿咿呀呀哭魂般的女声高腔和锣鼓给震醒,以至于对该声音保持警惕畏惧感,但是此次发现原来高腔也可以如此动听和富有感染力。

总体来说,剧情相当完整,重点也相当到位,没有任何负担。比如三公主跳崖这出戏与后来狗娃跳崖的前后呼应,让我之后仍然能反复回味。“你若不为我夫昭雪,我就割断这绳索,随父而去了~”总是萦绕在耳边,颇有些霸王别姬中程蝶衣“我本是男儿身,又不是女娇娥”所带来的震撼。

在狗娃是女儿的水漂中,多次想把狗娃赶走,多次反复,演员们表现出的复杂情绪矛盾心理焦点也可圈可点。

遗憾也有的,比如最后一场戏,总觉得处理的不够眩烂。“像夏花一样绚烂的死去”,是我希望看到的结果,然而,虽然有多人的变脸和锣鼓的助阵,然后最后这场戏仍然显得不够绚烂,原本可以处理得更加煽情一些,这样也许可以减少一些我们对狗娃死去的悲哀。

最后就是要赞以下剧中一老一少两个演员了,剧中大部分的唱词和表演都由这一老一少包办了,实属不易。我能听到那个十几岁的小女孩最后嗓子哑了。yjs21.com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