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钱学森观后感热门

08-28

一份优秀的观后感需要我们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产生新的感受。通过观后感观众能够为作品提供意见和建议,写作技巧的进步通常可以在写剧本时得到体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影钱学森观后感”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建议您将本页加入收藏方便随时阅读!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篇1

种“苹果”的钱学森

12月14日,一个普通的周五下午,却让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这一天我们全体党员观看了有关钱学森先生生平的电影《钱学森》,了解到了钱学森的热爱祖国,一心报国的精神和在科学的道路上永无止境,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

钱学森,1911年12月出生,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8月,钱学森乘坐美国邮递公司的轮船离开上海。1936年加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所,在空气动力学硕师冯·卡门的指导下学习,成为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创室人之一。

获得博士学位后,与导师冯.卡门共同创立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为早期飞机克服热障、声障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此,钱学森闻名世界。

钱学森还加入了一个著名的火箭研究团体。1943年,美国情报部门得知希特勒正在德国建设一个大型火箭发射基地,于是迅速出资建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的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此外,钱学森还参加了“曼哈顿计划”。

二战结束后,钱学森成为美国空军高级顾问,被授予上校军衔。

20世纪50年代初是美国的“红色恐慌时代”,1950年,麦卡锡分子指控钱学森是共产主义者,并对其进行秘密调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钱学森一直想回到中国。所以他向美国当局申请回国。不料,根据五角大楼的指示,美国海关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和书籍,移民局通知他不要离开。

他的导师问他:“回到中国这个农耕社会,你能做什么”,先生认真回答:“就算是让我种苹果,我也愿意”。

美国海军部长极力想把钱学森留在美国,他说:“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后虽将钱学森释放,却仍对他进行监视,在被软禁的日子里,钱学森先生不畏恐吓,不被金钱地位利诱,一再拒绝了美国开出的各种条件,一心只想报效祖国。

后来,钱学森在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中,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信件转到了周恩来总理手上。1955年8月,中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国要求美国不要阻挠钱学森等人回国,并释放了11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

9月17日钱学森带着妻儿终于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启程回国。

回到中国后,钱学森致力于新的工作,成为中国导弹计划的实际领导人。回国不到一年,钱学森就提交了发展中国自己弹道导弹系统的提案草案。这项提议很快获得批准,1956年底,他被任命为该计划的首席执行官。

之后,钱学森设计了东风系列导弹的蓝图并成功发射。后来,他研制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1999年,钱学森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2年,中国在钱学森研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基础上,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003年10月,中国终于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3名航天员成功升空,并在舱外开展活动。现在,就在2012年6月16日,中国第四艘载人飞船神舟九号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的对接将开始。

这些一件件中国航天发展的壮举,令全世界华夏儿女为之自豪的进步,都离不开像钱学森先生这样孜孜不倦、勤勤恳恳,一心为国家发展奉献的前辈们。

钱学森先生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的航空人。要看书,要不断的学习,要不断的创新,要有为祖国种“苹果”的精神。今天的航空人需要这种为祖国事业奉献和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就是要提醒全体党员用科学头脑武装自己,用创新意识激励自己,用奉献精神激励自己。

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舍小家,为大家。最后,向钱学森先生,致敬!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篇2

2018年9月10日,第34个教师节,沈阳药科大学在南校区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了2017——2018年“三育人”先进表彰大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副书记、副校长全员参加,并为获得“三育人”标兵、“三育人” 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老师颁奖。这充分体现了学校领导对“三育人”工作的高度重视!我有幸荣获了“三育人”标兵荣誉,并受到了李炜芳校长的颁奖。

那一刻,倍感荣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特别是会后组织**了电影《钱学森》,这更促使了我要把这种感受写出来,积极投身于学校“不忘初心振精神,解放思想谋发展”教育实践活动中,为学校快速发展、建设国内一流药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时,钱学森夫妇商量尽快回国报效祖国。直到1955年10月1日才回到祖国,这期间他受到美国**各种阻挠、关进监狱、没收行李、书籍和笔记本,是在中国**积极努力下,钱学森才如愿回国为祖国效力。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钱学森的国家意识特别强,他强烈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他说“回到我的祖国,我总是能做些什么,也许,我还能够种苹果。”为国家做贡献,即便是种苹果,他也心甘情愿!学校在这个时刻组织我们**这部电影,我觉得不仅仅是告诉我们爱国,更要爱校!

在中国共产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紧紧团结在以中国共产党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周围,在学校党政领导下,积极寻求学校创新发展的好政策,敢于担当。作为期刊编辑部的负责人,我要积极推动期刊编辑部的创新发展,全面提高期刊在国内外的质量和影响力,努力进取。

我是2012年4月1日那天来到期刊编辑部的,主管副校长程卯生教授的话语至今还在耳畔:学校主办期刊是反映学校科研水平的窗口,学校安排你到期刊编辑部当主任,你就要带领编辑部全体同志,充分发挥各杂志主编、编委的力量,办好学校主办的期刊,扩大学校国内外影响力。尤其是对于英文期刊,他强调了进入sci的重要性。

从那时起,我牢记校长嘱托,日以继夜地投入工作,先是对期刊的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学习、了解和掌握。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版式规范,提高编辑出版质量。积极宣传和申请中国科协项目,使校办期刊尽快进入国家项目平台。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篇3

这部影片,简单明了的阐述了钱学森爷爷光辉的一生。解放前,他在美国求学。学习成功后,我在国外过着富裕舒适的生活。

当他得知了中华人民成立的消息时,这位热爱自己祖国的海外赤子,强烈的爱国之心驱使他一定要重返自己的祖国,准备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尽一份力。

然而,由于钱学森爷爷当时已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在空间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美国**采取各种手段阻止钱学森爷爷回国并将其投入监狱。在留居美国的科学界人士鼎力相救下,他才获得自由但是还是不允许他回国。从此,他更加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回到祖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带回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在他四十四岁那年,中国**历经周折,他才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钱学森爷爷回国后,他对太空的研究丝毫没有松懈。他还争取时间做科学研究。当时的中国科技很很落后,科学家也很稀少,他一边进行科研一边从事教学,手把手教学生。

为祖国培养了许多科技人才。

经过他带领众科学家的一致努力,在1960年发**中国的第一颗导弹“东风一号”,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两单合一”也顺利的完成。那一刻起,中国人终于可以昂起头,挺起胸对着外国人高喊:“我们是中国人,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在钱学森爷爷是个很乐观的人,东风一号发射成功,东风二号却不幸发射失败。当时,大家都有些灰心丧气。钱学森爷爷却安慰战士们说:

“不就是天上掉下来一个‘东二’吗,今天它掉下来,明天咱就给它射上去。”在钱学森爷爷的鼓励和带领下,战士们积极努力工作,我们国家的航天科研事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国家,由科技贫瘠逐渐变成了科技强大的国家。

影片结尾,钱学森爷爷和蒋英奶奶的对话更是感人。钱爷爷对蒋奶奶说:“如果你不是嫁给了我,将会成为一位著名的歌唱家。

”而蒋英奶奶坚定的回答:“在中国,可以没有蒋英这样的歌唱家,但不可以没有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

看了这部影片,我的感触很深。钱爷爷的爱国行为让我感动;他忽视个人得失的行为让我钦佩;他对祖国航天事业的奉献让我震惊。他不仅有着爱国的精神,还有着高尚的品德。

他毅然放弃了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回到了当时落后的祖国。他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虽然当时祖国的科研条件很落后,生活水平很差,但他从不抱怨。

因为他心里装的是祖国的航天事业,他想得是如何使自己的祖国强大,他想为祖国科技建设和腾飞,竭尽自己的全力。

钱学森爷爷一生致力于祖国和祖国的科学研究。他写下了一生热爱祖国的英雄篇章。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了,但他的行为和他的精神,正在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中国“科技人”,不畏艰险、奋发图强的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强大尽心尽力,推动着我们新一代的“航天人”,向着更高的科技高峰努力攀登。

看完《钱学森》这部影片后脑袋里出现了一个词——震撼。

钱学森,留美博士,在美国生活了20年,曾任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在美国有着很高的名气和优越的生活条件,然而在祖国建设的召唤面前,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样优越的待遇,并且通过了美国**的重重险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当时,原子弹、氢弹和导弹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象征。如果国防力量强大,这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就会有自己的位置。否则,它只会成为一个军事大国的附庸。在新中国,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没有试验数据,他们会自己计算;没有试验设备,他们会去垃圾站寻找,自己制造;没有科技人才,他们会自我培养

从东风二号的发射失败开始,钱学森带着愧疚离开了他的妻子和儿女,但是,他的妻子和儿女对他理解,也正是这样,他圆满地完成了东风三号的发射。

从钱学森的身上,我可以看到一种中国人民久违的爱国之心、献身之心、舍生取义的精神。

在中国那段走向崛起的道路上有多少像钱学森这样的人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献身,为中国之富强而牺牲许多的仁人志士,是他们用精神、躯体搭成走向富强的道路的地基,正是因为有了这 “地基”才使得后来人能向更高的台阶走去。

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年的“地基”才开创了现在美好的生活。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要学习热爱祖国、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在钱学森精神的光辉下勇敢前进!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篇4

班级:11模具设计与制造2班

姓名:谭秀成

学号:***

也许在这个时代,我们并不熟悉钱学森这位为新中国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师。就在上周六,学校组织我们观看《钱学森》这部影片,期间充满了各种感动,各种鼓舞,心情澎湃。同时也让我们对钱学森肃然起敬。

对钱学森的爱国精神,令我感动。35岁时,他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他在美国有房子、汽车、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和幸福的家庭。他的生活该是多么优裕。

更重要的是,他在那里有他的事业。他在美国军事和科学界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当得知他回国后,他的老师冯·卡门先生和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先生敦促他留下来,为美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辞恳切。

我们回中国后能做什么?当时,中国的航天科技是一片空白。在以农耕社会为基础的新生的新中国,他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你在那儿种苹果吗?”这一个看似幽默的诘问其实何尝不是当时的事实,相信勤于了解祖国新闻的钱学森不会不知道。

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么也做不了,愿意种苹果树。”钱学森的报国情怀是多么的真挚,他回国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决,哪怕是忍痛割爱离开了他挚爱的科技事业,被美国移民局软禁了五年之后,都没有动摇回国的信念。

我想钱学森年轻时一定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他的祖父或父亲一定把爱国主义中国最传统、最优秀的文化知识搬到了骨子里。否则,他的意志就不会那么坚定,他宁死也不投降。这是胸怀坦荡、高风亮节、宁折不弯、誓死报国的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品格在钱学森身上的映现。

回顾这几年电视报纸上的报道,它说,许多在华留学的优秀人才在完成学业后不愿回国。据说中国有这样那样那样的劣势,他们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说白了,都是借口。他们只不过是贪图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不愿意为报效祖国而承受一点委屈。如果让他们面对钱学森,肯定无语。

更重要的是,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有几个受过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骨子里就没有中国文化的血液,让他们怎么发自内心的爱国?

看完影片,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一些情节的设计不仅让人兴奋,也让人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比如钱学森被指控是共产党,被关进监狱,蒋英去探监那一段,看守的人说你们只有五分钟的时间,蒋英见到丈夫之后一直问“你还好吗?

”“他们打你了吗?”钱学森却一句话都没说。旁边的人说“请讲英语!

”而蒋英回应的却很犀利,“难道你没看出来吗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像外国人问我们一句:“where are you from?

”我们能昂首挺胸,理直气壮地提高声音的分贝,告诉他们:“i’m chinese,i’m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就像钱学森要离开的时候,杜布里奇校长很不解地问他:“你回去能做什么呢?”钱学森回答:“回到我的祖国,我总是能做些什么,也许,我还可以种苹果。”

就像登机的时候,一个中国的记者问钱学森:“你为什么不回台湾而选择去大陆呢?”钱学森不回答,中国记者追问,钱学森说:“中国人对中国人提问要用中文而不是英语,我不想回答你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后,仍然面临随时被外国侵略的危险。为了增强我们的国防,也为了争取勇气,为了证明中国人不必是穷洋人,钱学森出国时的雄心壮志就是把最先进的外国东西交给社会,然后带到中国来,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这种高尚的情怀,是作为莘莘学子的我们所应该学习的,我想起了周恩来总理说过的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觉得读书人是应该有这样的一种气魄和理想的吧。

如果说我从看这部电影中学到了什么,那就是这个,雄心壮志,进取心,研究力,勤奋和奉献!为了祖国!

一个人毕生致力于他想做的事,最后成功了。他叫钱学森。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篇5

看完了电影《钱学森》我感触最深的是,钱先生在回国初期面对一切都侵蚀在贫穷落后的环境时,他没有做过任何放弃,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积极地克服困难,改观现状。然而,现在的我们在做一件事时,经常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困难、挫折就放弃;现在的我主观能动性很差,特别是在进入大学以后,我经常会因为自己的懒惰而逃避一些事,我没有很努力地去学习,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想想这都是我对父母的不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我应该对自己更加严格,克服自己的惰性。

钱先生的爱国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认为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把我们的爱国主义奉献给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中华民族,特别是那些知识渊博的人。他们是我们国家的智囊。只有他们无私的奉献,才能使我们的国家真正强大。感谢所有像钱老一样为祖国做出如此贡献的人们!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篇6

今天,我和会计二支部的其他同学共同观看了由陈坤、张雨绮主演的电影《钱学森》,虽然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电影了,但仍被钱学森的爱国热情、执着以及不怕之苦、勇于创新的精神所感动。

建国前,钱学森等一大批高级知识分子出国深造。他们虽在国外,但始终关心国家动态,随时准备回国报效祖国。他们在美国的生活是如此优越,但当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毅然放弃,尽力回到祖国。美国的朋友劝他,“回国能干什么,回去种苹果吗?

”他说,如果种苹果是一种报效祖国的方式,他也义不容辞。在经受了美国的监禁、软禁之后,他要回到祖国的怀抱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过,可见他的赤胆忠心。在美国软禁5年后,他终于乘客轮回国。这时,他会心地笑了。

回国后,各种考验都会随之而来。建国初期,我国需要发展,航天技术基本为零。此外,我们缺乏这方面的尖端人才。依靠自己的努力很难尽快实现导弹发射。初苏联政府派技术人员前来指导,但他发现苏联方面

都是用已淘汰的设备来指导我们的技术人员,要发展还得靠自己,于是他加班加点的为我们的技术人员进行讲解,当他知道他讲的东西大家根本都没听明白时,他没有失去信心,耐心的又为大家讲了一遍。他舍小家、顾大家,把自己的精力、时间几乎全部投入到了国家航天技术的发展中,你可知道,研究导弹是国家机密,不能和任何人讲起包括他的家人,也就是说,钱学森一走几年的话,他的家人会没有他的任何消息,为了国家,他顾不了这些啦。

在他们研究导弹期间,碰上了国家的三年困难时期,缺吃少粮,他们一大批工作人员,在漫天黄沙的酒泉基地,忍受饥饿坚持研究,有些人因为营养不良出现了不良反应,就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信心坚定,甚至在经历失败之后,他也没有动摇过,他还鼓励大家“没事、没事”。在你们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第一枚导弹在钱学森的指导下成功发射。之后又研究成功了原子弹以及氢弹。

观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后,我为钱学森的精神所感动,我想钱学森代表了无数为国家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他们无私无畏,勇于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即使不为人所知也怨无悔,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虽能力有限,但我们可以发扬他们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从小事做起,争取将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篇7

关于钱学森的事迹小时候就听过,电视上也时常播放一些关于他的事迹的资料,但自己确实不是了解很多,所以想详细的了解一下关于他的故事,就观看了这部电影。总的来说还是深深的触动了我。

电影的开始是他和妻子蒋英美丽爱情的开始。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将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在那里他的才华将受到老师们的称赞。原本他可以在那有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以搞他的科研,有美丽端庄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孩子,可后来的一份来自祖国的电报使他觉定要放弃这一切,回到自己的祖国,要将自己学的知识报效国家。

然而事情并非如人所愿,美国政府以为他知道国家军事机密,指控他有罪,坚决阻止他返国回乡,想尽一切办法阻挠,可又实在找不出证据证明,只好将他软禁起来,他的心情也一度失落,可是在朋友的鼓励,妻子的支持下,他还是没有气馁,在美国严格的监视下,他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另一项研究上,让他们看不出自己有什么不对,最终,美国政府拿他没办法,只好将他放回,经历了一段艰苦的斗争后,钱学森一家终于登上了返国的航船。

回国后的境况可想而知,中国刚刚新中国成立,如果没有有利的武器,那么祖国的命运将还是会在风雨飘摇中,祖国还是在世界上没有说话的权利,所以两位领导对钱学森的期望也很大,希望他能研制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导弹,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在新中国人才高度缺乏的条件下,耐心的为士兵讲解,一边又一边····

最终,当导弹研制出来的时候,他已十分憔悴,可是看得出来,他很欣慰。

我仍记得电影的最后钱老在病床上说的那句话:“人不仅要会科学技术,还要懂文化艺术跟音乐。”我想这句话不仅对我们大学生有所教诲,其中也包含着他对妻子的爱与歉意吧。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他的妻子,本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歌手,但她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因为钱学森值得她这样做。。。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懂得品味生活,享受生活··

我在想,我们虽不能成为钱学森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他是时代造就的,但他也造就了时代,我们活着一辈子总要对我们的国家或者社会做出点贡献,那这个人的一生才叫有意义吧,我们不能一味的向社会索取什么,而是能为这个社会带来什么?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上永远不能忘了自己是谁!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篇8

近日,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人物传记电影《钱学森》。影片生动再现了钱学森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观看电影前,我对于钱学森的了解只有“中国导弹之父”,看完电影后,各种感动、敬仰充满脑海,让我对这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肃然起敬。

电影《钱学森》讲述了从钱学森归国受阻,在美国遭受尽迫害开始,新中国领导人营救钱学森,再到他历尽千辛回到祖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中的感人故事。在人们的心目中,因为“两弹一星”事业的神秘性,钱学森的形象是高大的,宏伟的,近乎神的,而这部影片,却赋予了钱学森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他儒雅、安静、耀眼、淡然、无私、坦荡、纯粹。更重要的,是他完美的诠释了“爱国”两个字的深刻含义。M.Yjs21.cOM

钱学森1934年考取公费留学生,次年9月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之后留在加州理工学院工作。在坚实的基础和先进的科研条件下,他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决然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环境,立志要为当时百废待兴的祖国做贡献。

由于钱学森参与了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美国政府对这位科学巨匠的回国路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不惜对他进行迫害。电影中有一个场景,他在询问移民局后,不顾吵醒孩子和敲打损坏家具的极端心态,展现了钱老复杂的心情。1955年,在周恩来总理等领导的不懈努力下,钱学森终于冲破种重障碍,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钱学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是一个新的战场。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行业等方面的差距,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从无到有,逐步按照现有技术和条件进行研究和改进,为中国的导弹打下基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试验。随后,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了两枚核弹的对接,并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了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

影片的开始与后面的接应的那一画面,也同样是卫星的发射成功,也同样是震撼人心的时刻,在所有人为之狂欢的时刻,却惟独他一人现出深邃的眼眸,在我看来,他是在为自己种的“苹果”感到欣慰。

影片中不得不提到的还有钱学森与妻子蒋英的爱情。蒋英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音乐天才。她和钱学森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尤其是在钱学森被困美国的时候,蒋英表现出的冷静和冷静,以及在回国后对家人的全力照顾和无条件支持丈夫事业的责任和责任,让我对这位女士充满了敬意。

在钱学森遗体告别会上,蒋英一行面对面的场面感动了许多人。这种爱是伟大的,难忘的,不能用语言表达。

短短100分钟的电影带给我无限的思考。首先是通篇洋溢着的爱国主义情怀。钱学森决心用毕生的学识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但我们仍然有责任。作为一名党员,我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应该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其次是钱老渊博的学识和淡泊名利的心态。

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所有的荣誉集于一身,却又被他抛之脑后。作为一名学生,特别是作为中科院的研究生,我应该学习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来为祖国服务。最后,钱学森说,科学、艺术和音乐应该结合起来,这是他毕生的见解。同时,他鼓励我们注重思维的培养,提高品位,全面发展。

爱国主义是一个新的话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摆脱了贫困。200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8年,它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这些骄人的成绩,表明我国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大踏步前进。然而,近30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与世界的不断融合,一大批崇尚个人自由主义的思想也进入了中国,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

如何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选择自己前进的道路?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深刻思索的问题。爱国科学家钱学森,以自己历经的道路,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钱学森式的爱国者。只有关注和思考钱学森,才能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现实主义、奉献精神的良好氛围。今天的中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需要更多像钱学森这样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和部门利益置上的人,才能实现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钱学森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爱国精神将传承千年,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