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古镇作文集合14篇

09-01

请看下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搜集的有关“逛古镇作文”的资讯,作文是展示情感和思考的真实镜头,写作文就像档案馆保存着记忆的珍贵遗产。我们写作文要具体有内容,不要空泛,有没有优秀的作文给我们提供参考呢?

逛古镇作文 篇1

诸葛古镇并不大,但古朴典雅的建筑,错落有致的排列着,平整的石板路、整齐有序的青瓦房、木桥、庭院,形成了一种独特古风琴韵。

古镇与勉县武侯祠相连,即有武侯祠的古色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风格。一入古镇,给人第一印象便是步入了三国时期的文化走廊。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冷兵器博物馆,这里陈列着各个时期的刀、叉、剑、戟……战争是残酷的,这些在岁月中打磨的武器,虽然没有了从前的刀光剑影,却用峥嵘的锈迹创造了历史。

古镇的中央是一个人工湖,按照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建造了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及火烧赤壁时用铁链连在一起的`战船。三国的硝烟早已平复,但眼前却让我们如同置身于群雄争霸的年代,那哭天喊地、杀声四起的场景连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依然清晰可见。此时不禁让人想起骆文的诗句:“赤壁矶头古战场,金甲沦隐地下荒。风风雨雨春秋叶,还看今朝万里红。

再往里走,就是诸葛先生的丞相府,这是现代修建的仿古建筑,青瓦褐木四方院,门前写着:安天下羽扇纶巾经略巴蜀,存汉祚素履布衣纵横曹吴。旁边是七擒孟获后,孟获跪拜投降时的雕像,这是后人为纪念诸葛亮运筹帷幄、经韬伟略而铸的吧。

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莫过于空城计,诸葛先生带着两个书童,焚香操琴,独坐城楼之上,一副悠闲之态竟吓退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古镇自然少不了空城计中的城池,诸葛先生神情自若抚琴的雕塑,将他的睿智表现的淋漓尽致。而黑砖堆砌出来的城墙,仿佛还在嘲笑司马懿落荒而逃的狼狈之相,司马懿聪明一世,却因谨慎多疑的性格,错失了良机,正应了那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古语。

古色古香的小镇,将我们带回到三国的纷争,历史终极成为演绎,而我们也将成为岁月长河中的一粒砂石。那斑驳的城墙、檐角轻轻翘起的青瓦、褪色的红木和脚下的青石路,无论埋藏着多少秘密,它终将为后世诉说着古老而神奇的往事!

逛古镇作文 篇2

大年初二妈妈带着我和姥姥、姥爷开车前往暖泉古镇,它位于河北省蔚县西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古镇因有一年四季水温如一的泉水而名暖泉。古镇历史悠久,以泉水、集市、古建筑及民俗文化而闻名。

一路上还看到了墨绿色的山峦,和东北的白雪皑皑来说,看到了丝丝春天的头绪。山上的风车转的悠闲又有点寂寞。路上还是比较好走的,就是要穿好多隧道,很长有点小黑。

近几年暖泉古镇越来越出名,主要分为了北官堡,西古堡,卢家小堡。也是因为传统民俗--打树花表演。这,就是打树花了。很多人初次看到打树花,都是觉得很震撼的。如漫天星宇,挥挥洒洒的。打树花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技艺,到现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打树花被誉为是勇敢者的游戏,1600多度的铁水,表演者,拿着柳木勺子,用力挥洒到墙上,不仅考验表演者的技艺,更是考验表演者的体力。

到了暖泉古镇,看一场打树花,逛逛古镇,让自己沉浸在历史中,暂时,把身心安静下来,慢慢的,感受这段历史吧

逛古镇作文 篇3

燥热沉闷的一天终于结束。人们早早的洗漱完毕,躲进喘着粗气的电扇房间或发出蜂鸣的空调房里,等待着夜幕四合。

我习惯性的揿亮床头灯,继续赏读《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这是从村里“农家书屋”借来的,篇篇精华,字字珠玑,常使我爱不释手。晚间用电高峰,电灯红虾似的,有些瞅眼。浑浊浓稠的空气憋闷得我烦躁不安,冲洗过的身上不时有汗溢出。虽然努力的想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但压抑的心始终无法安静下来,只能借以打发这无聊的时光。

突然,一阵风把窗帘掀了起来,揭示着外面夜空的黑暗;窗玻璃也跟着抖动起来,我知道这是要下雨的前奏。是该下场雨了!田里的庄稼、菜园里的蔬菜、门前屋后的瓜果,蔫巴巴的,了无生机。即使不下雨,刮阵凉风也能驱散让人心烦的燥热。

一道刺眼的闪电把漆黑的`夜空撕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瞬间又幕合在一起,依然是墨一样的黑。一声让人不及掩耳的闷雷如同开山炸石,冲击得窗玻璃“哗哗”响,床铺也跟着颤了几颤,我为之一惊,耳朵便“叽叽”地响了起来。紧接着,雨点“噼噼啪啪”的砸了下来,声音脆响、干净。浓烈的尘土味裹挟着雨腥味挤进来,呛得我鼻子痒痒的。不多时,楼顶的下水管道“哗哗”的流水声盖住了雨点声。急促,密集,响亮,如在黄果树听瀑,天地间只是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这是入秋以来第二场降雨,不亚于今年夏天的那场“街道能行船、马路上可捉鱼”的强降雨。暴雨疯狂地、紧锣密鼓地下着,刺眼的闪电像银蛇一样在空中穿梭着,一次又一次地照亮了整个房间,轰隆隆的雷声震耳欲聋,好像要把任何东西粉碎。我无法去看外面宽大、厚实的雨帘,耳边只有“哗哗”的水声。

夏天那场雨是那样的突然而又凶猛。一会儿还骄阳似火,一会儿就乌云密布了,闷热的空气憋得人喘不过气来。暴风雨的前夕总是宁静得让人可怕。终于,那场暴雨在沉默之中爆发了,粗犷、不羁、任性。豆大的雨滴如脱缰的野马,从低沉的空中冲向地面,像在寻找什么目标,东一头西一头乱撞。又像从九天之上飞流直下的巨大的瀑布,击打着世间的万物,仿佛要吞噬掉地面上所有的东西。有谁能料到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呢?毫无准备的人们只能站在房檐下茫然的望着这场雨。各家楼上下水管瀑布般的飞流直下,地面起水了,汹涌着流向池塘、洼地,池塘顷刻间满了,浑浊的水连同枯草、落叶、杂物漫过堤坝,长期被困于一池浅水的鱼,得到新水欢腾了,随着水流逃了出来,想感受一下外面精彩的世界。刚才还躲在房檐下看雨的人们看到随波而出的大大小小的各种鱼,不管不顾的冲向雨中,各尽所能,展开一场捉鱼大战。雨声、水声、笑声、欢呼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虽时过多日,还声声在耳。

雨没有停歇的意思,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闪电和雷声不停的给暴雨助威。我真担心,疯狂的暴雨会造成水灾。想象着水灾过后的样子:那是1968年。是年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强降雨,酿成了建国以后最大的一次洪水,沿淮地区洪水淹没到房檐,淮滨至三河尖之间,行洪积水时间长达近30天,最大淹没深度5米。豫南沿淮地区近200万群众受灾,50余万群众家园被冲,倒塌房屋50多万间。那时我才七岁,记忆中有些模糊,只记得淮河水倒灌,石婆堰湾一片汪洋。洪水一直涌到我家宅后的塘埂下,站在塘埂上可以涮脚。

后来听老人说:“老天爷不睁眼地下了七天八夜。沟塘溃坝,洪水暴涨,淹了秋庄稼,冲走了沿淮居民的麦垛、房屋、来不及赶上岗的鸡、鸭、鹅、猪、牛、羊、猫、狗,也有人员伤亡……”我只记得仿佛一夜之间,我们生产队的打谷场上增加了大小30多条黄牛,还有跟着黄牛来的男女老少20多口人。他们是南京舟桥部队从大水窝里抢运过来的,他们几天几夜没有吃饭和睡觉,屋子接二连三的倒塌,倒塌以后他们只能爬到屋笆上,上面淋着雨,下面水泡着,何等的惊心动魄!惊魂未定的人们个个神情木然,破衣烂衫,都光着脚。接近吃早饭的时候,队长挨家挨户分配人和牛。从大人的交谈中得知,这是一批来自洪家湾“跑大水反”的。他们是生产队派到岗上来放牛的,只能临时派到各家吃住。我还记得上级安排在生产队的打谷场上插杆红旗,引导飞机有目标的投放食品。每天早上都有飞机“轰隆隆”的飞来,找准目标投下成麻袋的食品:有烙的饼、蒸的馒头、饼干、盒装罐头、八宝粥、矿泉水……然后队长按照各家被派住人员多少分发食品。这些食品不知从什么地方打包运过来的,饼和馒头分到各家时还热乎乎的。我也有幸跟着吃到从没吃过的饼干、罐头、八宝粥。当时我家分配一个老头和一个小女孩,他们是爷孙俩,放着两大一小三头牛。

这些“淹死也不上岗”的湾里人,也是被逼无奈。虽然吃着上级救济的食品,住着温暖的临时“家”里,拿着生产队的工分,家家像对待客人一样照顾着,但背井离乡的感觉还是让他们很不适应,他们时常长吁短叹,眼睛时不时漠然地望向北方——那里有他们名存实亡的家。汛期持续月余,大部分“跑大水反”的都与东家建立了感情:有乐不思蜀的、有与东家结成儿女亲家的、有成为长走朋友的……等到洪水退去后,新草长出来,他们陆续赶着牛恋恋不舍地回去了。因为还可以抢种荞麦、谷子、绿豆等迟作物,多少收点,不至于一冬一春闹饥荒。其实党与相关部门早把他们的温饱提上议事日程:灾后重建,救济衣物、粮食、煤炭……于是又有了“大水淹了洪家湾,照样鱼汤泡干饭”幸福生活。

1968年水灾以后,国家加大淮河治理力度,淮河大堤加固了,蓄洪库、低洼庄台加固了,抬高了,大部分的群众搬到安全庄台。从此以后,沿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了保障……

“咔嚓”一声霹雳把我拉回到现实中,风呼呼地刮着,雨“噼里啪啦”地下着。那震耳欲聋的雷鸣散成一阵阵霹雳的刹那间,不禁使人惊心动魄。雷声轰鸣,乌云在燃烧,喷着可怕的火焰。仿佛天空在颤抖,大地也在颤动。“哗哗”的流水声惊扰得我难以入眠,我默默祷告:但愿今夜的暴风雨肆虐之后,会迎来明天艳阳高照的美好!

逛古镇作文 篇4

对于江南的小镇总是向往着,粉黛黛瓦马头墙,一座弯弯石拱桥,远山烟雨蒙蒙。走进江南小镇,犹如时光穿梭,走进了悠远的历史。

三河古镇,位于合肥市肥西县南端,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在此汇合,三河由此得名而来。水万物之源,人们沿河集中而住,,渐渐地从一片荒凉成了一个商家云集的小镇。古人云,无徽不成镇。小镇上的房屋都是徽派建筑,斑驳的白墙,黛青色的翘檐静静地伸向天空,俯瞰千百年来的沧桑。青石板上的小径向远方伸展,从巷口望去,小巷的幽深一致消逝在地平线,。古镇也是代有人才江山出,抗日名将孙立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几千年来,这里曾是“雀岸之战”的发生地,还是太平军与清军交战过的地方,更难逃日军的烧杀掠夺。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古镇的繁华依然再现,现在的古镇散发着时代的气息,再现当年的繁华似锦。人们依山傍水,小桥庭院,过着自己悠闲自得的生活。

去一个地方走走、看看,似乎也是一种缘份的相聚。对于三河古镇的印象,最初是从同事的朋友圈看到的,那古色古香的民居,雕梁画栋,无不演绎着古风神韵,一下就吸引了我。于是,便想着要去那长长的青石板上走一走,走上那横跨两岸的石拱桥,站在桥面上看看河面的船只来来往往。似乎走进了一幅历史的长卷,自己也成了画中人。历史的过往一一翻开,那时,舟楫云集从桥下穿过那高高的桥洞,桥上或许正经过一个骑马而过的富家子弟,街上的叫卖声也是此起彼伏,香喷喷的米酒,软糯的团子,雪白的米饺,一个又一个的美味吸引着来往的行人,驻足停留。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桥边的杨柳温柔地抚摸着阑干,山水之间,古镇就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真正走进三河古镇,是今年的“五一”假期,和家人约好一起去古镇旅行,实现自己已久的`向往。古镇离省城合肥不是很远,有直达三河古镇的班车。那天天公也作美,热情不亚于我对古镇的喜爱,温度呼呼地升,虽未立夏,却也是夏日当头,热得汗流浃背。小镇一如既往的繁华热闹,熙熙攘攘,石板路两边的商家一个挨一个,鳞次栉比。牛角梳,剪纸、奶茶店,现代与古代,艺术与生活全都融合在一起。你若走的累了,不妨选择一辆人力车,包车50元,拉着绕古镇走一圈,上桥,下桥,你只管坐着,用眼睛欣赏两岸的风景即可。五一长假,自是游人如织,当走上那窄窄的青石板路,只能顺着人流的方向而去,若是要进店看看,则要赶紧侧身到店铺里去。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悬挂在门楣上,八角玲珑的挂灯挂在匾额的两侧,三角形的旗子上写着老字的番号,在风中飘扬,还以为自己穿越到了北宋,仿佛成了一会清明上河人。YjS21.coM

一个小镇,兜兜转转,大概半天时间也就行了,渴了就走进茶馆待一会儿,来一壶上好的黄山毛峰或碧螺春,日子被茶水洇渍着,舒适而又惬意,品茗,聊天,暂时放下手机,享一时心灵安静,岂不乐哉?

离开三河古镇,天色已渐晚,暮色四起,因要赶最后一趟回城里的车,也就没有时间欣赏这夜幕下的古镇了。白天的古镇是热闹的,想必夜幕下的古镇应该是多了一份宁静,没有了白天的喧嚣,暮色笼罩的小镇倒影在水面如镜的河中,隐约着,有些暗光闪烁着。能够听到墙角的虫儿鸣,从河面吹来的风卷起帘子的一角,星光在河面上闪闪烁烁。试问卷帘人,春色依旧。小镇上的人们渐渐入睡了,古镇也慢慢沉睡在静谧的夜色之中。

逛古镇作文 篇5

大家好,我叫龙门,是孙权的故里,现有2600多户人家,70000多人口。我这儿90%以上的人姓孙!他们在我这儿建了很多祠堂,有专门供奉孙权祖父孙钟的香火堂,有举行庆典活动的子孙堂祠堂建筑宏伟大气、造型优美,一副富贵人家的气派!

另外,我这儿还有一条街,长1000多米,当年的繁华可是你无法想象的哟!什么小吃店、面馆、印染店、老酒作坊,各种店面应有尽有,可不比现在差哟!总之一句话:别看我现在名气不大,可在明清时代那是响当当的好地方呀!

整个龙门是环绕着一个湖建造的,这个湖叫砚池,因为它的形状很像一个砚台。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假西湖,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从前有一个孝子,他母亲是个盲人,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去杭州西湖边走走。但这儿离杭州很远,要去的话需要走好几天,这个孝子又没有什么钱,就只好背着他母亲绕着砚池走了十来圈,骗他母亲说西湖到了。虽然此西湖为假,但故事多感人啊一一砚池的水也许迟早会干,但儿子对母亲的孝心却会永远流传!

下面就请你来子孙堂逛逛,这可是最值得我骄傲的地方。虽然它已经很破旧了,但它见证了孙家每一个孩子的生活和每一桩喜事。直到现在,人们还延续着一种习俗一一挂子孙灯。

我这儿还有很多古老而又神秘的景点:什么老街乡情、百步遗踪、溪畔人家当你不知疲倦地走在那条鹅卵石铺成的小道上,好奇地浏览着眼前的一切,内心深处时时为我曾经的辉煌而感叹时,那一片火红的夕阳已悄悄地把你的一天带走了

逛古镇作文 篇6

早晨,当太阳才露出半个笑脸时,我们全家就踏上了有古镇西塘一游途。

刚踏入古镇,我们就看见镇门口耸立着两棵翠绿的银杏树,一左一右一雌一雄,形成了天然的配绝。据说他们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他们是古镇的见证人,也是古镇的两个守神。

对于走惯了柏油马路城里人来说,走乡村的石板路、子弹路可真有一番情趣。

古镇的小河就像古镇的摇篮,伴随着古镇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我们乘着小木船顺流前进,只见一座座石桥横跨小河,有五福桥、乌龙桥······每一座桥都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小河西岸是明清时期的木板房,他们将被当做古镇的形象保存下来。

弯弯曲曲的小弄堂就像树枝一样散步在这古老的小镇上。最使我难忘的就是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石板弄堂,最狭窄的地方竟然连我弟弟也只能侧身而过。我想:这狭窄的弄堂一定有着不寻常的来历吧!

夕阳的余晖已经洒满了大地,我们踏着日落的余晖离开古镇西塘。

逛古镇作文 篇7

繁华看尽,往事如过眼云烟,浮华,云淡风清般散去。生活回归为最初的本源。那幽幽巷子里,飘来的一抹清新茶香,那春意渐浓的早晨怯生生溜进房间的几缕阳光,那寂静的午后,偶尔传来的几声虫唱,还有那墙角的屋檐下,眯着眼睛晒着太阳的老大娘??

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锦里的街道上,无数的诱惑让你应接不暇而又乐在其中;古今奇景、君臣合祠的武侯祠郁郁葱葱,向世人低声述说着历史的变迁和不死的轮回;那焕然一新的杜甫草堂里,你是否能寻觅到昔日被秋风所破的凄苦和不屈?青砖古瓦的宽窄巷子里,每一处都在低声叹吟,老成都,新成都,好几个世纪的时光居然在这里和谐共生,还有那美女云集春熙路、仙风道骨青城山、抵挡过几千年轮回的都江堰、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古镇?? 往事如姻,如烟往事,有生能来到这样一个地方,也算是人生一大快事! 市内景点

成都市内的景点相对较为集中,以天府广场为中心四面发散,市区一环内集中了武侯祠、锦里、宽窄巷子、人民公园、青羊宫、永陵、文殊坊等知名景点。二环有杜甫草堂、浣花溪公园、四川大学、望江楼公园等景点,金沙遗址、成都动物园、昭觉寺、欢乐谷等则在三环附近。

天府广场在市中心被成为成都的“脐孔”,往东可步行前往成都的购物圣地、打望圣地和美食集中地春熙路,春熙路有赖汤圆、钟水饺 、龙抄手等店,穿过总府路沿着旁边的小路就到了华兴正街,这里有盘飨市、雨田烧菜馆、白家肥肠、华兴煎蛋面、玉林串串香等众多苍蝇馆子,游客不妨前往饕餮一番。

逛古镇作文 篇8

梧桐、雨都是众多诗词作者们笔下的景吧?

谈到梧桐,大家都会想到寂寥的秋吧?那是一种凉凉的感觉,由内而外又仿佛是由外而内的。试过在晚春时节,淅淅沥沥的小雨,微微的风,嫩嫩的梧桐叶,没有了秋的寂寥,没有夏的炎热,亦没有冬的寒冷,就那样静静的在树下,听着雨落下的声音,那种怡然的感觉吗?

对于九零后的我们来说,能注意到自己生变得风景是有些难的,因为大多是不是沉迷网络游戏,就是在物质生活中消沉,还有什么心思去感受自然呢?即使有,那也是偶尔的附庸风雅。我们这一代人更愿意用一些大人们眼中的恶劣行径来掩饰自己的脆弱,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满,而不去在意身边一直有让我们可以安静下来的美。

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发现原来,我们也是可以抛弃那些我们自己并不喜欢却又沉陷于其中的东西,选择好好的聆听自然的音乐。

看了《变形计》以后,偶尔会反思,想想自己都在干些什么,虽然没有节目里面的主人公那样让父母心碎,当时也没少让他们操心的吧,再看看那些生活不好,但是过得依旧那么开心的孩子们,觉得惭愧,自己比他们年长却没他们懂事,没有他们的那份乐观,忽略了身边很多。然后开始留意身边的事和物,三月郁金香开,和朋友一起去看了,那天其实很累,但却觉得很满足,那是一种以前没有的感觉,而且觉得周围的物突然都美了。才恍然发现自己错过了多少。

上周末,天气不复前几天,有些阴沉,看着是要下雨的样子,果然,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不过没有持续太久。第二天又下着淅淅沥沥的下雨,带着点点微风,夹杂着花草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站在学校的两排梧桐树下,深吸一口气,清新的空气,凉凉的湿意扑面迎来。第一次觉得原来听雨也是一种享受,在春天里,梧桐下听雨,春天的万紫千红冲淡了梧桐的寂寥寓意,嫩嫩的新叶,带着朝气,细细的雨落在上面,是一种新的感觉。

每次看到别人写的`文,总有总羡慕的感觉,自己什么时候可以有这文笔呀?静静的想想,我用自己的文字表达自己心中的那些美,就好,一场雨,一次出游,一片梧桐树……带给我的不会是心灵上的假期,同时也给我了表达的勇气!

李清照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来表达自己当时的痛苦;虞世南用“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来表达所写物的高洁;《孔雀东南飞》中用“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来描写忠贞的爱情……而我觉得,淅沥细雨中的新叶,湿意的空气,能带给我的是春的鲜活朝气,是自然的音符,微风拂过,奏响了美妙的乐章,直击心灵,归入宁静。

心境带入自然,自然也可以给你一个好的心境。亲近自然,聆听自然的乐章,感受以前没有过的生活。

逛古镇作文 篇9

不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莫名的会热衷于一件东西或者是事务,就像是雨,从小就喜欢,是那种没有来由的喜欢,记得小时候只要是下雨就会偷着溜出去在雨中放肆的玩耍嬉戏,就算是只有自己也会玩的不亦乐乎。

淅沥的雨一直缠绵了一个整天,听着淡淡的音乐下楼,街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隐约可以听得到雨滴落到杨树叶清脆的声响,突然觉得此时的音乐与雨声相比成了一种噪音,一种让我恨不得可以瞬间摆脱掉的负担,拿掉耳机,将手机放入口袋,顿时觉得清爽了很多。

高大的杨树被雨水冲刷的清新碧绿,公交车里有着沙丁鱼般拥挤的人群,路上除了飞驰而过的车辆很少有路人,我就那样心无旁鹜的一头扎进了雨里,细小的雨滴打在裸露的肌肤上,瞬间就会有冰凉的感觉,喜欢这种彻底的清凉。浓密的树下会有大滴的雨突然滴落到脸上,有一点点顿挫的疼痛感,突如其来的这种感觉就像是某一天在某一个街角突然记起一些藏在心底的一些记忆,瞬间会在心里升腾起一种微痛,然后归于一种极致的平静。

忽然想去看看小路上那排盛放的.梧桐,匆匆的向那条小巷走去,路的拐角处一个人打着一把蓝色的小伞与我一样拐入那条小巷,她疑惑的看着我,就如同看一只稀有的动物般,不明白为什么在这样的一个雨天会有这样的一个女子优哉优哉的走在雨中。

经过了很多的纷杂才会明白做好自己就可以,不必在意别人的目光,喜欢就好,别人怎么看其实并不重要,即便是被认作疯子,其实在她的记忆里也只是在某一个傍晚的雨天有一个傻傻的女子悠闲的在雨中散步而已,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是这点影像也会在她的记忆里消失,我又何必在意。

雨打梧桐,花飘落,闻不到了梧桐的花香,地上满满的都是紫色的梧桐花瓣,心,莫名的一阵疼,仰望围墙内的梧桐,灰褐色的枝干,浓密硕大的叶子,稀疏的花朵,雨滴落到眼镜上,一切变得模糊,很想捡拾起飘落在地上的紫色花瓣,只是都早已经被小巷的泥水浸湿,安静的看着满地的残紫色,最终没有动手捡起任何的一片花瓣,哪怕是刚刚飘落下的。就如同过去的那些深锁在心海的记忆还有刚刚过去的一些清晰的片段,虽然从不曾忘记,但也不必刻意记起。

一个斑驳老旧的小巷,一个落寞的女子,满地的梧桐的花瓣,漫天飘散的小雨,独自行走着,在雨中,在风中,不需要谁的理解,不需要谁的接近,安静。淡然。孤独。恬淡。

想起公园里那满树的槐花,迅速的开始奔跑,喜欢那些散着浓郁芳香的白色槐花,纯洁犹如清纯的少女,又如儿时那些永不褐色的记忆。

雨中的公园空旷而寂远,没有一个人,只有我自己,放慢脚步依旧沿着湖边走,看雨滴落湖面泛起的数不清的涟淤,看湖边那些妖艳的月季,还有青翠的箭竹,不知名的开着蓝色小花的藤蔓,好像这一切都属于自己,没有孤独和寂寥,有的只有宁静。深远。

漫步过木质的小桥,两个小山之间有一条雪浪石堆砌而成的小路,路的那头有着很多槐花,急切的想看到那些满树的雪白,却早就想象到地下会有斑驳的带着泥水的残花,不知道会不会像那些梧桐一样也没有了一点清香,雪浪石因为雨水的洗涤变得滑而光,小心的走在上边,如同冬季的湖面,需要全身心投入。

浓郁的香甜伴着小雨迎面扑来,熟悉。温暖。顾不得脚下光滑的雪浪石甬道,急切的寻找着那一树树雪白,很少,很少,只有路边的几棵小树上挂着一串串白色的花束,但那香甜依然那样的浓烈,打落在地花瓣早就没有了那片洁白,被泥水染成了满地的灰色。

一时风雨起,落花满地碾为泥,香如故。静静的站在一树的洁白下面,深深的呼吸着浓浓的槐花香,仿佛进入了沉长而幽远的梦里,很香甜,不用思想,不用追忆,宁静,祥和。一只小猫悠的从花丛里蹿到树林里边,一晃而过,或许这只小猫跟我一样吧,喜欢独自行走在路上,喜欢安静,喜欢在雨中漫步。

九曲桥横跨在湖的中间,走在桥上,可以纵览整个公园,宽阔的湖面,红黄相间的摩天轮,碧绿的水草,藕荷色的小花,细密的雨丝,湖面泛起的无数的水泡,静默的走在桥上,沿着湖边慢慢的走在雨中,头发和衣服都已经淋湿,头开始有点疼,知道自己这次淋雨必定要感冒了,可是偏偏执着于这缠绵的雨,很想就像儿时一样痛快的在雨中嬉戏奔跑,但这世界上除了喜怒哀乐和忧郁悲愤,还有一种叫做无奈的情感,因为年前的一场病体质一直很差,就算是在这雨中散散步,也已经吃不消。生活就是这样,不变的发生着变化,变才是永恒的主题曲,有时候我也只能由着变化随波逐流,可是在不断变化中,我对文字的热爱却永远也不曾改变过,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喜欢,就如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难以割舍。

浓密的雨丝如同一张从天到地下的网,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或急或缓不断蔓延,继续着,就如同生活,无论遇到什么,我们都在时间织成的网里继续,继续。。。。。。直至如落花为泥之时方可停止。

听雨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听雨轩依窗听雨在竹林听雨听雨抚情寂夜听雨,相思无眠

逛古镇作文 篇10

今天我们还是去抚仙湖玩,不过今天是租船去湖上游玩。

我今天有点发烧,但是仍带病参战一起去了抚仙湖湿地公园。

我刚下楼时感觉头还是晕乎乎的,但是见到小伙伴时就像打了鸡血似的,不药而愈!大家一起有说有笑的来到了湖边。

刚到湖边我看见小詹拿着一块石头,往湖里扔,根据我们深厚的革命友谊,我马上明白了小詹要干什么原来小詹是想打水漂。

虽然我也不会打水漂,但是这点小事当然难不倒我,立刻召唤我的万能老爸,以他的智商这些都不是事。果然,他把武林绝学传授给了我和小詹。

欧哥小百科:想知道武林绝学吗?好,我告诉你。第一是找,先找一块比较扁平的石头。第二是扔,把石头看成刀片,想像着把水面削成一层薄片那样的角度扔出去。怎么样,很简单吧?快去试一试!

过足了水漂瘾之后,泷妈租了一条脚踏船,我们穿好救生衣后就迫不及待地冲了上去。我和郑喻泷抢先坐在了第一排,啊?第一排竟然要踩踏板。我今天可是带病参战诶!有没有搞错啊?我有点郁闷,不过为了看到湖上的美景,还是用力踩了起来。不一会,在微风的吹拂下,我的一点小郁闷就随风飘走,因为湖中风景优美,让人心旷神怡。我看了看和昨天截然不同的清澈水面,里面的海草实在是太美了!小新妈放了一首《海草舞》,我们的小船和水下的海草、耳边的海草,一起渐渐飘向远方。

逛古镇作文 篇11

去洛带之前,就听说过这里的凉粉出名,但不懂为什么取名“伤心凉粉”。凉粉是川西平原很家常、爽口的一种小吃,密布在街头巷尾的小店里,我去异乡之前,常常和友人一起吃得满面红光、喜笑颜开,难不成这次回乡访游到洛带,味道就变了?

从成都市中驱车东去约三十余里,就到了洛带古镇。古镇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二峨山麓,建于三国蜀汉时期,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我们去的那天阴雨,湿漉漉的古镇仿佛一幅着墨过多的'水墨画,沿街晚清与民国风格的古建筑旁星旗招展,商贾林立,踏着灰墙花窗、朱柱青瓦夹道的青石板路,伴着尺余宽的一沟从镇头流向镇尾的清流,我们看见“伤心凉粉”的招牌几乎遍布整个小镇的饭馆,找了家干净敞亮的店,我和伴行的友人坐下,等待“伤心凉粉”上桌的闲暇,友人看我,我看四周。

和友人阔别多年,怀念有时不如相见,所以要看就看吧。店正中的额匾上,木刻的白漆字让我眼前一亮,它正娓娓述说着“伤心凉粉”的由来。原来洛带古镇历史悠久,相传汉代即成街,名“万景街”。全镇85%以上都是客家移民的后裔,主要来自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乡愁笼罩中的客家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身累心苦,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凉粉被他们在思乡的情结中吃得涕泪交加。其实凉粉制作本就辛苦,先要将豌豆磨成浆,焙制成黄亮、柔嫩而化渣的粉,然后净锅掺水烧开后下粉搅匀,后又再次用温开水稀释搅匀的粉,不停的搅动约二十分钟左右,挑起牵丝才算基本成熟,接着立即舀入瓦缸内,冷却后才成凉粉。凉粉切成丝、条、片或小方块,加盐、蒜泥、酱油、味精淋上红椒油、花椒油后方成一道色泽鲜亮、细嫩绵实、滑爽利口的小吃,这么劳累做出的粉本该吃得欢天喜,却被浓浓的乡愁一浇,爽口不爽心,胃暖心不暖。客家人在川西一住就是几百年,时至今日,他们依然说客家话,过自己民族一年一度的“水龙节”、“火龙节”,可见入乡易,随俗难。

我和友人细细的品尝“伤心凉粉”的味道,这种味道大概只有曾居异乡多年的人才能深切的体会到,我不伤心,辣椒只是让我的额头出了点毛毛汗,但在这个镇里的标志性建筑“广东会馆”矗立着的“客家魂”石碑前,那幅:“云水苍茫,异地久栖巴子国;乡关迢递,归舟欲上粤王台”的楹联却让我看了又看。

逛古镇作文 篇12

今年暑假,我和比如世界的哥哥姐姐们坐飞机来到了贵阳市的青岩古镇。这天清晨,我们坐上大巴一路上欢歌笑语不断,很快,就不知不觉到达了目的地。

下了车,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灰色城楼,城楼的表面上有许许多多白色的斑点,显然已经是很古老了,我居然还发现在缝隙间还窜出一棵小草,在风中摆动,很是可爱。走进去,我抬眼看到了一面奇怪的墙,墙上“贴”着像石雕一样花朵,那些花朵婀娜多姿地绽放着,很是美丽。耳边听到导游阿姨说:“那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生物,形态像百合花一样,距今已有2.3亿年,他的名字就叫做海百合,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的化石。”原来它是海底的生物啊,我以为它是陆地的花呢,真是奇怪呀!

接着,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青石小路来到了一个街巷。街巷两边都是特色小铺,小铺的房屋都是仿古的灰色砖瓦建造的。我们一边走,一边看,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店铺:有卖“臭豆腐”的、有卖“鸡辣角”的,大家一定没吃过吧,我闻了一下,味道怪怪的。玫瑰麦芽糖,看着就很香甜。还有很多的小吃都是放了很多辣椒做的.,我可不敢吃。状元饼我一定要吃,据说吃了能当状元呢。卖“吉娃娃”的也很多(这可不是狗,是一种娃娃),银质的工艺品也很多……

我们边走边看,就来到了一个府邸,上面写着镶金大字“文魁”。听导游说,这是光绪年间文状元赵以炯的住处。走进去,来到了一个大厅,里边挂着他们的画像和字画,整体房间有一种古朴的感觉。继续往里走,里面居然有两口井,一个叫“状元井”、一个叫“聪明井”。怪不得他们家人都聪明,原来是喝这口井长大的呀。我们出了府门,又逛了周总理他爸爸的住处,也是很朴素的住宅。听导游阿姨讲这座青岩古镇住过许多多的老一辈革命家呢!

最后,我们登上了后城城楼,看到太阳都快要下山了,落日的余辉映在城墙上好像穿上了黄色的纱裙;照在每个人的脸上,使我们脸上印满了落日的齿痕。这时,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结束了这次愉快的旅行。

逛古镇作文 篇13

夜半,风从下午就一直刮着,到底是入了夏了,光听起来就强悍有力,让人感觉来头不小,是要好好的下场大雨了。

忽然窗户外面传了一阵急促的声音像是一车碎石头往地上猛砸一样,听起来就觉得让人觉得松了一口气一样,开始下雨了。

风依旧没有停,好奇驱使急忙跑到窗前,看着树顽强的顶着雨扛着风左右摇摆,似乎不一种折磨,是一场即将来到的酣畅豪饮,像是在沙漠中干涸了好久的河床遇到了流水,一口一口的吞咽声在耳旁此起彼伏,到底是好久没有下雨了。

风时不时的携着雨向我的脸扑来,惯有的动作,伸出一只手去感受它的力道和温度。我喜欢雨,喜欢那种从天而降的湿润,能浇灭人的浮躁,能带来泥土的味道,能罩住一方安静,能给予一种踏实。

没有了闪电和雷声感觉少了些狂野、惊吓、激情,但平淡无奇的流程似乎更能符合大多数人的.心态和预期,看,雨下了。看,雨停了。因为多数人的人生期待就是这样,不需要太大的波浪,能时不时泛起涟漪就足够了。

好听的雨莫过于在老家青瓦下面,能听出雨的疏密,能听出雨点的大小,能听出雨势的急慢,或者说能听出瓦的清脆,能听出来瓦的沉闷,能听出来瓦的无声。

在下雨的夜,重复而单调的雨声,洗刷过的空气,怡人的温度再加上惆怅的氛围想着几个略带伤感的问题,这一夜你是睡得那么的快、那么的香,以至于次早爬起来的你忘记了昨晚你想的问题。

下一场雨,你一起听吗?

逛古镇作文 篇14

和平古镇一直是我特别想去看看的地方,因朋友圈常有人晒古镇风貌。

前日,终于与这个在心上惦记多时的古镇相会了。先是粗粗环视了古镇外围视线能及处,初步给出的结论是,不如不久前刚到过的武夷山那边的下梅村给我的感觉好。不如的方面:一是人气不够,二是布局拥挤。但接下来导游的介绍让我对这古镇由心底地起了敬重……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很气势的大城门,这是全镇百姓一块块石板一个个鹅卵石肩扛背驼硬垒起来的,为抵抗外侵,他们齐心协力出钱出力。

古镇有九十多条巷子,经常是你以为走到疑无路时,拐角却柳岸花明又一巷。

古镇大夫第这种高大上的豪宅有五处这样,从开科取士以来,和平镇出了137名进士,有进士之乡的美誉。能出这么多进士这与当年的和平书院之功劳可是大大的。说到和平书院,那又有个必须大赞特赞的人,这个我想在下一组图介绍,我还是按图的顺序一张张回顾,注意到这房屋顶么,边上的翘沿是凤,龙却压在墙角,很明显是女权(慈禧)时代建造的凤在上龙在下。

相邻的人家高墙间都隔着巷子,这和平古镇巷弄都比较窄小,宽也都只有50——70公分,每条巷子都有名字。比如姻缘巷,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巷子两边是紧挨相邻二户人家,一家是有个男孩,另一家有个女孩,一天男孩在巷子巧遇邻家女子,当时女子端水往巷子泼水,不小心泼了男孩一身,俩人有些尴尬,有点害羞,相互表达歉意。不经意间,这窄小的弄巷年龄相仿的少年男女就擦出爱情的火花。当即,自报家门,原来男孩是准备考状元的.举子,女孩也是出自家教很好的邻家,男孩许愿:他日金榜提名,定回故里下聘迎娶女子。后来,果然金榜高中状元,他实现承诺把当初巷子偶遇的心仪女子娶为妻,这巷子也因此成就了一桩美好姻缘故而得名为"姻缘巷"。

因为它最窄小,只要二人从巷俩端走到相遇时,俩人都必须同时侧身,相互谦让才可通过。我突然有个想法,建议单身男女去这和平古镇的姻缘巷转转,说不定撞个桃花运。

图为:是和平书院边上的一个侧门。

和平书院的侧门,看上去像打开的书,设计时恐取开卷有益的寓意吧。和中间开的门一起看又像品字,意在多读书品自高气自华,中间门上方不安门楣,意在学无止尽,上不封顶。古代人呀可真够讲究,造个门还要安进有这么多层意思,好有内涵,他们要穿越到现代,单单斗心眼我们不一定斗得过。

图为:是古镇的戏园子。

古镇的戏园子蛮豪华的,我曾拍视屏发朋友圈。听说古镇至今还保留古时候好几种类戏,可惜没能一饱眼福,估计要吉庆节日或什么纪念日才会搞活动演出。反正我去的那天没看到,索性自己跑上台摆个亮相过戏瘾。

图为:钱眼。

这个钱眼是高大上的官宅院里院门口采用暗沟排水,水漏设计成銅钱状,且雕琢精细,蕴含肥水不流外人田。

图为:花格窗砖雕刻。

而花格窗砖雕刻蝙蝠,又是别开生面。蝠谐音福,寓意福禄吉祥。

总之,古代智者心里慎密。下一组图,你们就知,这和平古镇曾培养出的都不是一般的人。

拖了好些天了,之前我说过和平古镇古代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一一黄峭。

古镇建于唐朝,能保留下这么完整的古街巷和那么多气派的千年豪宅,自然少不了文化名人的贡献。在邵武和平黄峭是当地赞不绝口的能人,也是当地黄氏家族的鼻祖。他自小聪慧过人,十八岁考取进士,唐昭宗时,邵水灾频繁,蝗虫四起,加上地方军阀割据,盗匪出没,民不聊生啊!青年的黄峭毅然拿出自家的积贮,聚合乡邻,兴办义师,武装自卫,保一方安定。后陇西郡王看中黄峭才干招致麾下,因平乱有功,被封为工部尚书。后唐被灭后,他终日郁郁,见复唐无望,弃官归隐,次年,返回故里,并创办了和平书院。

进入书院大厅,必须登十三级台阶,前六级为努力读书打好基础,从第七级开始为七品往上至一品,寓意步步高升。黄峭创办书院初衷是为了自己子孙就读,因为黄峭娶有三房夫人,各为他生七子,这样就有二十一位儿子。他开创了宗族办学的先河,由此看出他是多么有远见卓识的人,后来邵武南部各宗氏竞相效仿。自宋后,和平书院逐渐成为了一所地方性的学校,吸引了一大批历史著名人物到学院讲课,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杨时,都曾到和平书院讲学过。

和平古镇历史上文化教育的发达,营造了和平千余年读书求学的氛围,文风炽盛。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英杰人才,才有了我前几日提到过古镇历史上培养出过一百三十余的进士,有进士之乡的美誉。和平书院可以说是造就我们闽北人才的摇篮,和平书院的一脉书香仍氤氲乡民衣袖间,儒学思想浸染进古镇的每一条街巷,绵延千年……

我望着有些寥落破旧的书院,和墙上黄峭这位伟大的先辈画像肃然起敬。

一个地方能有过这样的繁华文明,是因为有黄峭这样的开明先辈秉承"忠孝持家远,诗书处世长"。

下面我要讲的是黄峭的开明远见。

我们那天游和平古镇的美女导游,就是黄峭第三房太太生的后裔,与我一样同姓黄,应该和她合张照,说不定我们同宗呢。这是有可能哦,因为黄峭老先生在他八旬时,便匀分了所积储的财资。也就是每人一袋碎金,那个时候叫葵花籽金,样子像葵花籽,再发给一匹马,只留各房的长子在古镇守在父母跟前尽孝侍奉。其余的十八位儿子让他们骑着马各自谋生去,交代马骑到哪停下不想走,走不动了,就在哪安家,把他乡当故乡,入乡随俗。为不忘宗亲,各怀揣族谱游四方,并赠《遣子诗》要求代代熟背,以便他日宗亲相认,落脚安居成家后所生的第一子以地名为名,比如,到福州生的孩子叫黄福,延平生的叫黄延。

附《遣子诗》

信马登程往异方

任寻胜地振纲常

足离此境非吾境

身在他乡即故乡

朝暮莫忘亲嘱咐

春秋顺荐祖蒸尝

漫云富贵由天定

三七男儿当自强

这在当时应是很开明之举,现代也不见得有几人能做到,我们现代很多父母孩子都成年工作了,还是远远觉得不够,扶上马还要送了一程又一程。

我是不折不扣的吃货,到哪吃都是硬道理。只是肚子容量有限,我只尝了包糍、水煮油炸豆腐、盐焗土鸡蛋、卤猪血。包糍我是觉得像光泽的小吃“文子”,像这类如饺子类包的任何东西我都爱吃,除了因为好吃外,我觉得主要是它的包容性让我喜欢。我重点想介绍是那个豆腐,制作比较特别,是用陈浆作为酵母,当地有民谣唱:一块豆腐百年酵,一口咬下味百年。

油炸豆腐好吃得不要不要的。色泽金黄边软中不空,外韧内嫩久煮不烂,且越煮越香百吃不厌呢。

这个做豆腐的手艺,传男不传女,目前掌握此项工艺技术没几人,所以产量很有限,但也好,品质得到固守,它只能鲜活在游客食客记忆里。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