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周记汇编十篇

09-13

如何让自己的周记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呢?周记是我们自己用来记录身边事情的一种方式,大家接触到周记的频率是很高的,周记能够让我们记录生活中的健康习惯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我用心为您推荐一篇有思考价值的“阅读周记”文章,希望您能从我的经历中得到一些灵感!

阅读周记【篇1】

阅读,是一条小船,载着我徜徉于知识的海洋;阅读,是一对宽大的翅膀,带着我翱翔在真理的天空;阅读,是一盏路灯,为我扫除路上所有障碍。阅读,让生活更美好。

阅读是我快乐的源泉,每当作业多时,做得疲倦了,我便会拿出一本书来阅读。看得快乐,看得陶醉,看得仿佛自己就是主人公似的,和伙伴在冒险、玩游戏……每当看完书,我就快乐起来,就不再那么疲倦了,人也变得轻快了许多。

阅读不仅让我感到了快乐,同时还让我穿越了时空。每当我想去国外看巴黎铁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风景时,我便会拿出书来看;看看

阅读周记【篇2】

在见证奇迹的28天里,我养成了许多很好的习惯,其中最好的习惯,就是经常阅读。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我是怎么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的。

在这28天里,妈妈给我买了许多书,有《上下五千年》、《必背古诗八十首》、《三国志》等。刚开始我并不想看,妈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不强求我看,但是她看。慢慢的,受到妈妈的影响,我也开始看了。我先看了一本《三国演义》,它精彩的故事吸引了我,然后我又去看《上下五千年》、《树上的外婆》。

就这样,我看书上了瘾,也从不爱看书变成了超爱看书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家里看书。这时,我的朋友过来找我玩。

我说:“你在那儿等我一会儿,我看完书咱们就出去玩。”他问:“还有多少页才能看完?”我说:“不多,不多,就剩50页了。”“啊!还有这么多!”朋友惊叫到。因为我在看书,他只好一边玩我的玩具,一边等我。终于,他忍无可忍了,问道:“你看完了吗?”我说:“还没呢。”他正要抢我的书,突然被书里精彩的内容吸引住了,于是,我们在书中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

我要谢谢这28天,让我养成了许多好习惯。

阅读周记【篇3】

我读过的许多中外名着使我铭记在心:《小气财神》让我明白了做人要大度宽容;《鲁滨逊漂流记》让我学会了在野外生存的技巧和要拥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汤姆・索亚历险记》让我懂得了要勇敢、坚强和有冒险精神;《林家铺子》让我感受到了旧社会的罪恶和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西游记》让我看到了孙悟空在西天取经路上的坚强不屈,在打妖魔鬼怪时的英勇智慧,在保护唐僧时的坚定意志……

读书成就梦想。古代文学家司马迁正是因为翻阅了成千上万本书,受了很大的折磨,才实现了用《史记》记录历史的梦想;政治家毛泽东正是因为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才实现了建立新中国的梦想;当代文学家莫言正是因为经常徜徉在浩瀚的书海里,才实现了获得中国人从没有获得过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梦想。

读书成就梦想。这句话如果细细品味,会觉得这句话非常富有深意。《三字经》中有这么一句:“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意思大概是:在年少时不学习、不读书,等老了以后能干什么?读书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果小时候不好好读书,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不会干成大事,甚至一事无成。也许现在我们都不明白,但是在将来,我们总有一天会懂得:读书成就人才,读书成就信念,读书成就梦想。

阅读周记【篇4】

我的阅读趣事-周记200字

我在读书时的趣事多了去了,可以说是一件事就是一粒大米,就有上万粒大米,一件事如果是一件衣服,我就有上万件衣服。

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小说的时候,我找的是古典小说,我找出来的是与数学有关的小说,可俄把我急坏了,当时我可真想把电脑给摔了,急的

我跟热锅上的的蚂蚁没什么两样,把我急得大叫。这时,我表哥来了,让我把要找的书名告诉他,他三下五除二就找到了,说:林林,你怎么

这么笨啊,连找本书都不会,还自称电脑高手呢,还不如我,你可真笨啊,林林。

这一次哥哥告诉我怎么找以后,我以后就不会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了。

阅读周记【篇5】

炎炎夏日,暑气正浓的时节,是充满生气且活泼的,夏天时,我总爱徜徉在浩瀚的书海中,沐浴在智慧森林里,于我而言,这是夏天最棒的享受。图书馆是我的小天地,各式各样的书目,就像菜单一般,而我,是探究美食的饕客,每次总要求外带。

艳阳高挂的太阳,抵不过大树的浓荫,我喜欢带着丰富的行囊,在社区庭园的长椅上,细细咀嚼那些优雅的文学作品,每翻开一页,都是一次新的惊喜,永远也无法预知下一页的情节,会朝着哪个方向演变,这时的我,又像个好奇的探险家,对于未知的一切充满了无限想像与憧憬。不时会有昆虫小鸟帮我搭配伴奏,使纸上的文字跳出令人赞叹的舞步谱出动人的乐章。在字里行间,处处都是一簇美景,而每个景致,都别有一番风情,在夏日午后,会出现斜阳洒落一地的阳光,映照着我,使享受更添一丝美感。

阅读是我在夏天最棒的享受。

阅读周记【篇6】

我十分爱阅读,对我来说,书就是精神粮食,“可一日不食米,不可一日不读书”。

我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游遍世界,但是我有秘密武器---书。书可以带我去天涯海角。我可以一眨眼去到非洲和狮子嬉戏;下一秒又可以轻轻落在沙滩上,感受浪花拍打着海岸;一转眼,又飞到了清香四溢的荷花池畔……

我可能没有太多金钱去尝尽天下美食,书却可以让我感同身受。在书中,我可以到新疆摘下一串葡萄放到嘴里品尝它的甘甜,一转眼又跳到市集上拿起一枚酸酸甜甜的小西红柿,还可以和主人公一起一屁股坐到西餐厅的椅子上叉起一块牛排,感受肉汁在嘴里漫开……

别看我还小,以为我没有那么多阅历,每看一本书,我仿佛经历了别人的喜怒哀乐,在书中,我也经历了伟人们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好像可以直接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进行对话,我通过了解别人的人生来丰富我的世界……

看书常常让我忘记了时间,下课了,我迫不及待的拿出书包里带的《纸牌的秘密》,着急的想知道丑角牌在丑角宴上到底会怎么对待弗洛德,看着看着,我完全沉浸在书中,我都弄不清我自己是不是也是生活在别人创造的世界里面了,上课铃响了,教室里面的人走光了,我都不知道,体育班长走过来问我,是不是体育课请假了,我才突然意识到大家都上体育课去了,赶紧冲出教室……

我喜欢看书,书可以开阔眼界,世界就在书本里,我可以把世界捧在手心里。

阅读周记【篇7】

“阅读”是一个常见的话题,何为阅读?想必大多数人会说:“阅读不就是读书吗?”关于这个问题,《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可见,“阅读”不仅是读书,更是领悟。

因此,同样一本书,大人可能看得津津有味,小孩子却觉得枯燥无比,即“明明字都认识,凑成了句子却看不懂”,其中的缘由便是阅历不同。例如,书中的人情世故或重点人物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品质,大人们能理解,有些孩子却理解不了。所以,孩子们不能一开始就读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书籍,而是要从内容简单的书读起,例如绘本故事、科普书等。阅读需要循序渐进。

有时,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或方法来辅助阅读。例如,当读到《海底两万里》的尼摩艇长讲述鹦鹉螺号的构造时,我们应该画个简易的图来帮助理解。看《飘》时,我们要了解美国当时的时代背景。

不总结也不思考的阅读是毫无意义的。看完一本书后,我们要整理一下书中的内容。如《百作文年孤独》的人物关系较复杂,我们可以画人物关系表来理清思路,然后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作者会如何构思这本书,会取什么样的书名,如果我们的想法与原作者不同,就将自己的想法与作者的比较一下,这时,收获很大。

阅读可以使人更加谦虚。真正的智者不显山露水,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智慧的气息。虽然他们从不标榜自己学识渊博,但人们对他们尊敬有加。他们比常人更加谦逊有礼,身上会散发出一种由内而外的书卷气。所以说,一个人的素养不能只看他的毕业文凭,还可以从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动中看出来。越博学的人,越觉得自己无知;越无知的人,越会夜郎自大,然后更加无知。

阅读要讲究方式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质量,如果自己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可以与同学、朋友交流,博采众长。

“阅读”一词含义丰富,其中的乐趣需要我们花费一生时间去体悟。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让今天的我比昨天更好。

阅读周记【篇8】

阅读,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本文向您介绍有关《我爱阅读》的内容有人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就是读我们的未来,读我们的人生。

上幼儿园时,我总是缠着妈妈,借来绘本读给我听。我印象较深是《老爷爷一定有办法》和《猜猜我有多爱你》两本绘本,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这样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以及爱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东西,我们要学会感恩。

上了小学学了拼音后,我不再缠着妈妈读给我听了,而是每年暑假、寒假来到图书馆,泡在了那里,图书馆成了我的乐园。《森林报》、《杨红鹰小说集》、《爱的教育》等都是我的最爱。有时,一本书看不完,就把它藏在一个隐蔽的书柜上,等第二天再去看。

日子久了也就成了习惯,我几乎每周都会去图书馆一趟,把喜欢的书借回来看,一般三四天就可以看完一本。

总而言之,这些年我看了很多书,从这些书里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阅读周记【篇9】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筠州学记》“周衰,先王之迹熄”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筠州学记

曾巩

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馀,士学于百家之后。言道德者,矜高远而遗世用;语政理者,务卑近而非师古。当是时,能明先王之道者,扬雄而已。而雄之书,世未知好也。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其取与、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

自此至于魏、晋以来,其风俗之弊,人材之乏久矣。以迄于今,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世虽不能皆知其意,而往往好之。故习其说者,论道德之旨,而知应务之非近;议政理之体,而知法古之非迂。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其所知者若此,此汉之士所不能及。

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惇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其于贫富贵贱之地则养廉远耻之意少而偷合苟得之行多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所知有馀,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间,故不得不笃于自修;今之士选用于文章,故不得不笃于所学。至于循习之深,则得于心者,亦不自知其至也。由是观之,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岂非信欤!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先后之过乎?夫《大学》之道,将欲诚意正心修身以治其国家天下,而必本于先致其知,则知者固善之端,而人之所难至也。以今之士,于人所难至者既几矣,则上之施化,莫易于斯时,顾所以导之如何尔。

筠为州,在大江之西,其地僻绝。当庆历之初,诏天下立学,而独筠不能应诏,州之士以为病。至治平三年,盖二十有三年矣,始告于知州事、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董君乃与通判州事、国子博士郑君蒨,相州之东南,得亢爽之地,筑宫于其上。经始于其春,而落成于八月之望。既而来学者常数十百人。二君乃以书走京师,请记于予。

予谓二君之于政,可谓知所务矣。使筠之士,相与升降乎其中,讲先王之遗文,以致其知。其贤者超然自信而独立,其中材勉焉,以待上之教化。则是宫之作,非独使夫来者玩思于空言,以干世取禄而已。故为之著予之所闻者以为记,而使归刻焉。

(有删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蔽于传疏传疏:指解释儒家经籍的文字

B.故不得不笃于自修笃:专注

C.以干世取禄而已干:求取

D.岂非信欤信:相信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不乱于百家②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B.①人材之乏久矣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①顾所以导之如何尔②故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殆为此

D.①相与升降乎其中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标题为《袁州学记》,却从历史上对先王之道的继承、学习开始谈,肯定了杨雄通晓先王之道,也肯定了汉代人的教化风俗之美。

B.本文对当世的读书人研读典籍,效法古人,极力赞赏。而又觉得现实社会的淳朴之风已经衰微,养廉远耻之心不足,苟合鄙俗之行有余。

C.文章的第三段说,汉代的读书人是由乡里举荐出来的,他们比当今人读书多,自我修养高。如果使汉代和当今都开设学校,教化培养人才,那么读书人的学问品德,就没有彼此的偏差了。

D.文章最后两段选材详略得当,交代了筠州地僻,未能应诏建立学校。二十三年后,董、郑两先生才在此地选地建校舍,使学子们一起来上学。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惇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其于贫富贵贱之地则养廉远耻之意少而偷合苟得之行多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3分)

(2)以迄于今,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4分)

参考答案

16.(2分)D.真的

17.A.介词,被(B.取独代词,这些;C.所用来……的方式……的原因;D.介词,相当于“于”,在介词,比)

18.C. “汉代读书人比当今人读书多”有错。

19.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惇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其于贫富贵贱之地则养廉远耻之意少而偷合苟得之行多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

20.(3分)(1)但是出现在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他们都在保持自我操守上很着力,没有草率简略的思想。(然士之出于其时者,定语后置;苟简,草率简略马虎简略;语意通顺。各得1分)

(2)(4分)而到了当世,才有读书人从千年之外的典籍开始专研,阐明先王之道,来让后学之子觉悟。(迄,到;乃,才;寤,使……醒悟;语意通顺。各得1分)

参考译文

周王朝日渐衰微,先王们的遗存也就消亡了。到了汉代,六艺经传从秦朝焚书的余烬中复出,读书人于是可以跟着百家继续学习。谈道论德的人,自夸德行崇高远大而忘了为世所用;议论为政之道的人,力求卑下浅近而不去学习古人。在那个时候,能够通晓先王之道的人,只有杨雄而已。但是杨雄的文章,世人不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然而出现在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他们都在保持自我操守上很着力,没有草率简略的思想,他们对于物质上的索取与给予,官位上的提拔或废退,道义上的取舍,一定会从礼义方面来考虑。

从那时候到魏晋以来,社会风气低劣人才匮乏已经很久了。而到了当世,才有读书人从千年之外的典籍开始专研,阐明先王之道,来让后学之子觉悟。世人虽然不能全部了解那些的.思想,但是却常常喜欢它。所以学习那些道理的人,论及道德的主旨,知道应该不在近代追求它:议论政事治事理的规矩,知道效法古人不是绕远的。他们不被百家之言所扰乱,不被经传上的解释所蒙蔽。他们像这样的博学,这是汉代的读书人所不能比的。

然而能尊重而奉行的,就未必有那么多人了。所以像《乐》、《易》那样淳厚的风气已经衰微了,那种诡异欺骗浅薄丑陋的风习占了优势。他们不论处在贫富、贵贱的地位,培养廉洁、远离耻辱的心意就少,而苟且相合求得的行为就多。这习俗教化的美德,之所以赶不上汉代。(汉代的读书人)见闻有时很浅薄,但是他们的道义很高;见闻很渊博,但是他们的操守却不够,这是什么缘故呢?缘于汉代的读书人是从乡里被推举的,所以不能不专注于自我修养。现今是用文章来选用的,所以不能不专注于学习。至于那些学习深入的,理解到了内心深处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到了哪种境界。从这个现象看,那么朝廷喜欢的东西,朝野的人一定比之更厉害啊。难道不是真的吗?如果使汉代和今天都有教化开导的方法,都有学校培养成才的方法,那么读书人在学问品行方面,难道有彼此之间的偏差,先后的过失吗?《大学》中的道理,将想用诚意、正心、修身,来达到治理国家天下,而必定要先求得知识,那么有知识的人,本来就是为善的开端,而一般人们所难于达到的。今天的读书人,对于一般人所难于达到的知识境界,已经相差不远了。那么,在上位的人施行教化,没有比这时更容易的,看你所用来引导的办法怎样了。

筠州也算是个州,在大江之西,地理偏僻与世隔绝。在庆历初年,天子下诏设立学校,但是只有筠州不能呼应诏令,筠州的读书人认为是个弊端。到治平三年,大概有二十三,才有人报告知州事、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董君就和通判州事、国子博士郑君蒨察看州的东南,发现一块地势高旷之地,在上面建造了学舍。在治平三年的春天开始经营,而在八月十五日落成。不久来学习的人常有数十到数百人。两位贤君就带着报呈的文书去了京城,并嘱咐我写篇记。

我认为两位贤君对筠州的政事,真的是有所追求的。使筠州的读书人相互出入在学宫中,讲述先王的遗文,以求得知识。他们中有贤德的人能够超然自信而独立于世,那些中等资质的人得以自勉以等待上一位次的教育。那么这个学宫的兴造,不独使来学习的人品味思索一些空洞不实的言词,来求取禄位罢了。所以替他们写上我的见闻而成了这篇记,等他们回来之后刻石记录这件盛事吧。

阅读周记【篇10】

这个星期五,是我们朱棣文小学第一届阅读日。在这个阅读日里,没有作业,没有主课,只有阅读。我们在书香的海洋里遨游,尽情读书。

一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到了星期五,我们带着快要堆成一座小山的书来到了学校,有的书还没有看过,带来准备看完,有的书是看过的,准备下午在红领巾书市上卖掉。

轻松的上午过了,便是一个火红的下午。下午第二堂课,红领巾书市的活动便展开了起来。我们班的位置在博学楼下面。我们把各自的书拿出来,放在草坪上吆喝:快来买啊!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这一叫,还真的来人了。几个小同学问我,这本书几元,那本书几元?我连忙告诉他们价格,他们有的买,有的不买,不买的人在我的劝说下又买了。我暗暗得意,书终于卖完了。卖完之后,我走马观花,又到别的班级那儿去溜达了一会,买了几本书。有《冒险小虎队》、《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我买完之后,发现有的书我已经看过了,便捐给了贫困灾区的孩子们。我想:贫困灾区的孩子们舍不得买,我们捐一些书给他们增长知识,捐书不但灾区的孩子们受了益,我们自己的内心也会舒服。下午的书市活动,我卖掉了一些书,赚了大约三十元钱,还买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看,而且有益的书。

书市之后,我们用剩下的时间来阅读我们在书市上淘到的宝,并且记录家庭作业。

书香浸润心田,阅读成就未来。让我们热爱阅读吧!

阅读周记【篇11】

周五,我看到这样的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神力无边的石猴,因为胆大心细,成了美猴王。后来大闹天宫,威震四方,然而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终被观音菩萨点化,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成了他的大徒弟,取名孙悟空。

在鹰愁涧龙王三太子把唐僧的马给吃掉了,经菩萨点化,变成了唐僧的马,叫白龙马。

他们来到高老庄,见到了在此等候取经人的好吃懒做又贪色的猪八戒。悟空发现猪八戒是和他们一起去西天的人,于是唐僧带上了猪八戒,一同去西天。同样在流沙河,唐僧又收了沙僧做三徒弟。

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经历了千难万险,共九九八十一难。

盘丝洞里有七只蜘蛛精,见到唐僧就想吃唐僧肉。于是变成了七个女人,抓走了唐僧,但被悟空发现后,烧了他们的洞穴,救出唐僧。七只蜘蛛精逃到了黄花砚,里面有一只蜈蚣精,蜈蚣精在师徒四人的杯子里下毒。悟空眼尖,发现有毒,没喝,但其它人都毒翻了。没办法他只能去求助毗蓝婆菩萨降服妖怪。降服了妖怪解了毒之后,师徒四人继续西行。

再例如白骨精也很可怕。白骨精想吃唐僧的肉,于是先后变成一个女孩子,一个老婆婆和一个老公公。但是无论怎么变化都无法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孙悟空看出来后,就把白骨精给打死了,但唐僧不辨真假,说悟空误伤人,执意要赶悟空走,悟空没办法,只能回到花果山。幸好后来唐僧又遇到了磨难,并且知道了真相,才还了孙悟空的清白。

让人留下深刻记忆的故事很多,总之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然,勇敢无畏、武艺高强的大徒弟孙悟空最叫人喜欢。

好不容易到了西天,如来佛祖叫他取真经,给经人给的却是无字经,还说给东西才给有字经。这时把师徒四人给气的,直接告诉了如来佛祖。如来佛祖说什么东西都不给还想取经,只能给无字经。师徒四人没有办法,只好给了化缘的碗,才得到了真经。如来佛祖让他们去东土大唐,送回真经。

到了八百里通天河,还是那只老鳖来送过过河,老鳖问唐僧到了西天有没有帮它问什么时候可以修行成人?唐僧这时才记起这件事。老鳖非常生气,直接把唐僧丢到河里不管了。真经也湿了,后来师徒四人把真经晒在了一块石头上,结果掉了几页。幸好,真经上的字印在了石头上。

回到了大唐国土,男女老少都来向他贺喜。他们四人在那里待了几天,又回到了西天。如来佛祖封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封孙悟空为斗战胜佛,封猪八戒为净坛使者,封沙僧为金身罗汉,封白龙马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唐僧师徒四人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艰难的修成了金身正果,真是可喜可贺啊!

喜欢《阅读周记汇编十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阅读周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