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09-14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我们思想的精华,优秀的作文只能是熟能生巧的结果。怎么样才能找到写好文章的灵感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后感,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1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提要:整本书中有好些篇章讲到了有关学***的重要性。有《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学***是学生学***的重要动因》

早在很早以前就知道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拜读了他的部分着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早在师范的时候就粗粗浏览过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印象也模糊了。放暑假了,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看点书了,今天又从书架上重拾这本教育名着,时过境迁,感觉大不一样。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我觉得如果纯粹的看书,不学会思考与反思,那对于一个人来说作用不大,也使得看书的效果大大缩减了。

感受一:阅读的重要性。

书中的前几条,苏霍姆林斯基就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如《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阅读是对“学***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等,《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中强调的也是说阅读对智力的重要性。“我所说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像**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激发他们去阅读,阅读是正是达到顺利学***重要的补救手段”、“字写得好坏,既取决于儿童阅读得怎样,也取决于他们阅读的数量”……这样的句子在整册书中随处可见。

《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对我的启发更大一些。上学期,我们学校开了一个读书节,但语文老师选的书大多是文学作品。我想从科学教师的角度给语文教师一点建议:

在选择课外读物时,要有一定数量的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因为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的阅读与早期观察能力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如果你不经常读科学书和科普书,你就不会对知识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我们不可能不断地在教学中添加新的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每天都在变化。因此,在现代学校中,阅读科学书刊已成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给语文老师提建议的同时,我也在思考。我也可以在我的科学课上进行这项活动。在适当的教学内容后,安排学生阅读一些相关内容,并在课前花5分钟时间进行检查和反馈。在此期间,我将熟悉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材,并找到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读物。

长期坚持,我想这样学生对学校里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更为清楚,同时知识在无形中会得到很大的扩充,而且也能培养学生一种学***惯。我还需要加强阅读,引导学生走进科学阅读的殿堂,否则,他们只会越来越落后。

感受二:基础的重要性。

《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一文中提到: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可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

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正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之中:他们在盖楼房,可是墙基在裂缝。

在《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在语文学习中,首先要注意基本的读写能力。

特别是2500个常用词和2500个常用词是学生掌握中高级知识的工具。在新课程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很好,但错字多,同义词、反义词等词的积累普遍薄弱。

我想每个老师都可以尝试一下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方法,效果会很好。每天让学生学习3个词语,让他们抄写在本子里,并且记住。使用游戏方法检查反馈,每天只需3到4分钟。

从长远来看,学生不仅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而且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数学的学习中,文中也强调指出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在计算方面要达到一个熟练的程度。如果一个学生在中、高年级要花心思做一些计算,如何保证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创造性地工作?

以上都是关语中国数学的,但我有没有想过,我要教给学生的科学知识,是否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最重要、最基本、最必要的?显然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总以为那是专家们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想的只是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顺利的教给学生这个层面上而已,虽然有时也会偶尔考虑到某些知识在整个知识框架中的位置,那也只是偶尔。

看到这里心中不免惭愧万分,我充其量只是一个“匠”而不是一个“师”。但我也肯定了我以前的想法,并有决心将它们转化为行动。我想熟悉一整套科学教材的知识体系,这是摆在我面前的、有待解决的问题。

因为这几年的科学教材在不断的更改、修改,有时候会出现不知道如何去把握某个知识点,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对整个科学教材体系的不熟悉。我要把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让学生准备一本专门的书,用来复制必须记住并牢牢记住的知识。

感受三:兴趣的重要性。

整本书中有许多章节是关于学习的重要性的。有《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学***是学生学***的重要动因》《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等等。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兴趣的秘密何在》一文中的一段话:

“如果你追求是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发真正的热爱。你应该努力让学生找到兴趣的**,让他们在发现的过程中体验自己的工作和成就——这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兴趣**之一。没有脑力劳动,就谈不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读了这段话,我反思我的科学教学。虽然我注重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发现,但我认为学生发现后的成就感肯定不强。

因为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我只能让部分学生来展示他们的发现、他们的研究成果,而且得到我鼓励性的评价也不多。我一直都在努力地尝试在改,但效果总是那么不尽人意。课堂上也有那么一部分让我苦恼和担忧的学生,苦恼担忧不是他们考试不及格,而是他们对待学***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

我要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唤起他们的学***呢?我想看了这几篇之后,我已经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下面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想法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实践了。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2

金相旺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就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从18岁起就是一名乡村教师。他把一生中最宝贵的35年献给了家乡的中小学教育。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正是因为这一颗对孩子的炽热之心,他从每个幼小的孩子身上都能发现其所具有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

正是因为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才能用心去观察和思考孩子,不仅用心灵,而且用心去了解他们,这才使本书中生动的事例、鲜明的观点、朴实的语言和激情的情感得以实现。让每一位老师读这几章,他们都会感同身受,引起一个微笑,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然后掩饰、反思自己,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大师的思想哪怕只是冰山一角,都会带给我们宝贵的启发p>

我觉得课上得有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趔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带着这种理念,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物流教学,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带着期望的、激动的心情去学习和思考,从而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呢?在每一节课上,看着学生渴望知识的眼睛,听着学生们积极大胆的演讲,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只追求表面的、明显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兴趣,那么你永远无法培养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你应该努力让学生找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发现的过程中体验自己的工作和成就。这件事是重要的利益**之一。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许多实实在在,经得起检验的理念、建议,这些建议就如一个睿智的长者,告诫教师一些最普通但又是我们极易疏忽的真理。他告诉我们要像爱最珍贵的宝藏一样爱这朵娇嫩的花。

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所谓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满的精神生活,这首先是意味着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孩子们信任你,因为你是老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

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儿童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

对于这一点,我也感同身受,你给学生多大的信任,学生会回报你多大的成就。我认为这是老师对他的信任。如果你给学生寄希望、关心和信任,他们会感受到老师的希望,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同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儿童对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也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的摧残死的。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为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我们教师如果在心中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给予他们,那将是一种多么相互尊重的美妙和谐!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所描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而且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有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平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3

有人说:“书籍就像你的朋友。”好的书能够帮助你,鼓励你。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就是这样一本书。自从学校发行这本书以来,我已仔细阅读了其中的一部分。虽然我还没完成,但我受益匪浅。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我现在只读了期中的一多半。

期中有许多度我帮助很大的有以下几条:

一·时间

我觉得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来?每天只有24小时,第三个建议是:教师的时间和教学阶段的相互依赖对我在这各阶段的帮助最大。

现在我最深的感觉是,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功课,改变作业,每天看孩子。总觉得时间就像口袋里的钱一样不够用。我一直认为备课应该实坐在那里,读课本,做练习,准备学生和备课。

可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时间不取决于它的长度取决于它的宽度,就像哪位历史老师说的那样“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

”我的时间从**来?我们不仅要依靠工作时间备课,还要把备课渗透到生活的空闲时间。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这节课。

我们每天都书、做题,特别是高考试题,在这些基础上,我们应该多思考如何教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敬爱的小学教师们,你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这直接影响着中年级和高年级教师的时间预算表。”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小学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无法改变已经成立的事实,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弥补。我们的学生大多是在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良好的学习基础。

初中甚至小学最基本的知识都抓不住。例如,我曾经带过一个学生,让他计算三分之一加四分之一等于少,他就这么做了。因为相同的分母是分子的和,所以相同的分子是分母的和得到七分之一。而且不知道这样做错在**了。

而且学生的读写能力也有很大问题。过去,我只是抱怨我想改变学生的现象,但我不知道从**开始。我总是尽力不取悦我的学生。我越来越仔细地给越来越多的学生打**,但我就是没能取得任何成绩。在我心里,我总觉得我得学生的知己不知道他们是否想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现在通过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我认识到一定要让学生在读写的同时会思考、会学习、会表达。不要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看到他们的进步,表扬他们的成功,鼓励他们每次都去尝试。

二·学困生如何教育

如果说时间是现阶段对我帮组最大的那么第十九条建议:阅读是多“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的重要手段和第五十一条要使知识“活起来”就是对我影响最深远的。在以往包括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我最感觉难办的,也是最想办到的就是怎么样让学困生能够进步?

以前没有看这本书的时候对这个问题总感觉束手无策,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该从**入手。学生们不记得知识总是抱怨他们不努力,不懒惰,不进取。

现在我对学生有了一些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己的好内容。虽然学生们在小学失踪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直失踪。学习困难学生的出现不在于学生本身,而在于他们的脑力劳动不够丰富,只有阅读才能提高。

在这里阅读并不是说,简单地说,课外阅读就是科学阅读应该集中在习题和科普读物上。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正是这一点(阅读)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阅读不仅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可以借助阅读发展学生的治理。”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在学校生活实践中,对后进生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工作重点是让学习不良的学生经过深思熟虑、有见地、有组织地阅读一些科普读物。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他教了五年的学生,名叫法贾。费佳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算术题和乘法表。在学习这些知识时。

费佳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他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他的思想刚刚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苏霍姆林斯基为孩子们编了一套特殊的习题。

习题集里约有200道应用题,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它们中的大多数不需要算术运算;要解决这种练习,我们需要先用大脑。我从《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里摘出了两道习题。

一。三个牧羊人,厌倦了炎热的天气,躺在树下休息,然后睡着了。那个调皮的牧羊助手用橡树枝上的炭灰把熟睡的人的额头涂黑了。三个人醒来时,都笑了。大家都以为另外两个人在互相嘲笑。

突然,一个牧羊人停止了笑。他猜他的额头发黑了。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2.古时候,在辽阔的乌克兰草原上,有两个相距不远的村庄——一个叫“真话村”,另一个叫“假话村”。“真话村”的居民都说真话,而“假话村”的居民总是说假话。假若我们当中有谁突然来到这两个古代村庄中的一个村庄,只允许向第一个碰到的当地居民提一个问题,打听自己来到的是哪个村庄,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提法?

刚开始,费佳只是简单地阅读这些练习,就像阅读有关鸟类、动物、昆虫和植物的有趣故事一样。过了一会儿,费佳明白了:这些故事都是练习。

孩子想了一个最简单的练习,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帮助下做了出来。这让费佳感到解题原来是这么普通的事,久而久之,费佳就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解题。

有时候我在想我对学生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我做到了别人都无法给予的关怀和帮助,看了这块内容后,我才明白任何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思考能力是学会学习的前提。然而,后进生的思维能力是隐性的,需要教师去发现。学生思考得越多,他们在周围世界看到的不理解的东西越多,他们拥有的知识越多

先进教师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只是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他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 而首先是不能用来获取新知识。由于教师的固有的、僵化的老思想造成只是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的智力兴趣。

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因此苏霍母林斯建议我们:应当努力做到,使知识既是最终目的,优势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或工具。

要是只是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活起来,在急速发展的、经常不断的精神财富的交流中活起来。

现在的学生对于成功的需求极其重要,很多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学习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在学习中没有收获乐趣,缺乏学习的动力,因为不愿意学习,不想学习甚至产生厌学、恨学的不良情绪。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

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三·如何将思考进入课堂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抱怨某某的学习成绩如何的不堪入目,教的我们老师发疯了,可他的成绩还是依然如故,甚至有的老师会拼了命似的给这帮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讲解,一题又一题的练习,希望从题海战术中给他们以印象,希望他们能从中受到一点点的启发。想想我自己又何尝不是用这种方法的,效果当然比不补课的要强多了,可是,整天把自己搞的愁眉苦脸,疲惫不堪的,还是没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一学期补上,终于可以好一点了,但下一学期还是要加大力度去补,为什么会这样的?对于后进生,我们一直以他们的智力水平不够好才学不好物理为理由,一次又一次的帮他们讲解,但我忽视了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本书的第六十五条建议: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中提到为什么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几乎不提出任何有重点的疑问呢?其实这是一种毫不足奇的现象,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节课自己对教材到底是懂了还是没懂,因为教师在讲课开始的时候就没有使学生明确认识到:

究竟什么是必须理解的,在学习该教材的过程中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总而言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进行最主动的脑力劳动——思考、。

我校现在进行的6+2新课改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其中导的阶段就是帮助学生弄清楚他们将要克服什么困难,让它们不仅把注意力而且还有意志力集中在这种克服困难上来。所谓详细讲解某一现象、事件或规律性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揭示教材的实质,而且要教会学生思考,使他们也能够独立的、依靠自己的努力做出同样详细的解释。要让学生的学习带有研究性,要让学生习惯思考。

在物理学科上学生的思考行为主要是将抽象的物理规律转化为具体的解题方法,将具体的物理现象总结成抽象的规律。在这中间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几乎全部依靠学生的这种自我的思考,带有目的性、研究性的学习。

看了这本书后,回想自己现任教的班级,我感到很惭愧,我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一般来说都是不太扎实的。那么怎么样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怎么样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我不能急功近利,为了短时间的成绩而放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为了短时间就对学生大量的压作业,课堂上应该给于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能让学生只是在读教材,做练习中度过一节课。

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参与讨论,学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4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苏霍姆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只是一直以来都没有时间去看,或者说自己没给自己挤出那样的时间来学习。这个学期刚一开始,教育局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有了这个规定,也就有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有了这样的压力也就有了学***力。

这学期我找到了这本早已听说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细读了我感兴趣的第2卷。这部文集,涉及内容很广,包含《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三部分内容。其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就将我的感受简单地说一下:

在阅读了这100条建议后,我发现,虽然目前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苏霍姆林光辉的教育思想对于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并不是过时的。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读后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

这本书充满了经验,涉及到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读书很亲切,很有启发性。读这本书,就像一个智者站在你面前,指引我,驱散我的烦恼,指引我,就像一个和蔼可亲、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我,让我充满信心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一个故事:一位女教师退休前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聚会。这位即将退休的女教师事际上相当年轻。她20岁开始工作,那时才45岁。

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要退休呢?大家都不理解。奇怪的是,这位女老师甚至不想再工作一天,就在她离开工作的那天,她在学校工作了25年。

她的告别讲话,消除了所有的疑问。她说:“亲爱的朋友们,我离开是因为学校工作不是我喜爱的事业。

我对这份工作不满意,它没有给我任何乐趣。这是我的不幸,是我生活的悲剧。每天我都盼望着下课。噪音很快就消失了。我可以一个人。

你很惊讶一位45岁的妇女辞职了,她的健康状况仍然很好。不,我的健康不好,已经受了内伤。受内伤是因为,工作没有给我乐趣。

我的心脏病很重。年轻人,我建议你们自己去测试一下。如果工作不能给你带来快乐,那就离开学校,在生活中正确地判断自己,找到一份心爱的职业。否则工作会使你们感到痛苦。

”思考一下这个悲伤的故事。健康、情感、充实的精神生活、创造性劳动的乐趣、热爱事业的满足感都是密切相关和相互制约的。如果对教育事业没有无限度热爱而强迫自己去做这份工作,不仅教育不好孩子,还会给自己带来身心的损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找不到半点的乐趣,那么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一份煎熬,一份折磨。

相反,如果一个热爱教育的老师在工作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发现自己的价值,这种生活就永远不会像那个女老师那样悲伤。这让我想起我曾经听过的一首歌:因为爱,所以爱。

在选择做一名教师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首先确定自己真的热爱这个职业,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中的困难。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5

姜屯镇马厂小学刘明

老实说,我一直有读书的习惯,但不喜欢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太无聊了。这次,如果学校不把书放在我面前,我还是不会打开。这一打开,竟爱不释手。刘德彬校长的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话都写出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感悟和自我警醒。

其中有一些话让我印象深刻。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刘校长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

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心门,仿佛一位素未谋面的好友与自己促膝谈心,没有板着面孔的故作高深的说教,有的只是时而会心的一笑,掩卷沉思,满口余香,受益匪浅,尤其是以下两条建议让我感触颇深:

一、教师要有静气

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我想刘总所说的这种静谧,是在摒弃了做工、庸俗、急躁之后,我们可以静下心来了解生活,专心工作。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只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想通一些东西,只有沉静下来,才能清晰的思考,才能沉淀自己的感情与思绪。

而一切与教育相关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沉静的心态,没有一种平稳的心绪,是无法有较缜密而全面的思考的,当然也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做好,做精。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代替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

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种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种景致。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

二、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

每个人都追求幸福,但每个人都追求不同的目标和方式。有些人追求物质生活,在笔者看来,物质生活是幸福的第一层。但物质生活只能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对物质生获得追求需要人们付出代价。

如果追求物质生活成为人们的惟一目的,人们就会迷失自我。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物质生活都有了保障,平时大家在一起诉苦的不是什么经济困难问题,而是做教师的工作压力问题。目前,学校领导、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工作要求很高,学生的教学难度越来越大。我们经常遭受这种痛苦。这时作者告诉我们要学会用艺术来“宣泄”,可以将**、美术、**、电影等作为自己人生的精神导师,通过欣赏艺术来获得幸福感,忘却暂时的烦恼。

其实,最快乐的是就是创造艺术。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自己的艺术眼光和艺术灵魂,更要把教学视为一种艺术创造。享受艺术生活就是作者所提出的幸福的第二层楼:“单纯的物质生活其实是一片沙漠,精神生活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使人永葆年轻之心。

”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巴尔扎克曾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作为教师我们思考更多的应是教育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的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要不断探索,经常学习书本和理论,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这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幸福的第三层楼。

用这样一个简单易懂的三层故事隐喻,笔者讲述了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所追求的人生目标。这个比喻也像一面镜子,让我对比一下自己,让我惭愧:我常常徘徊在第一

一、二层楼之间;也令我奋进:我不能再徘徊不前,我应努力登上第三层楼。

我终于明白,做为一名教师,我工作是因为我热爱事业,我教书是为了在追求事业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工作时间越长,我越应该理解幸福的含义。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这本书充满了精神,使它充满了善良、真诚和生命的精神。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启示,不是我一言半语所能说得完的。一句话: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读书!思考吧!!创造吧!!!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6

教育的导航仪

读《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2017年9月1日入职,成为一名人们教师,带着所有的教育梦想与未来职业规划,我走入了临沭街道西盘小学,至此工作接近两个月,我明显感觉到了我的工作模式出现先扬后抑的状态,于是,我拿出了那本《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从其中寻找教师应有的工作方法,寻找如何同班级各种孩子“抗争”的“法宝”。

事实上,我已经把这本书列入我的阅读计划很久了,但我总是以工作太忙为借口忽略它。现在,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这让我深深地感到:品味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交谈。

我首先读的是“教师的时间从**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我曾经认为时间总是不够的。我每天都备课,听课,上课,给学生做作业等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

那就是读书,每天不停地读书,和书交一辈子的朋友。他认为:阅读是节省教师时间的有效途径之一。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求知欲!他在书中还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开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格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我们应该抓住一切可用的时间来丰富我们的知识。

书中老师的例子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工作之初,我把班级孩子甚至看得比我的的孩子还重要,对他们的期望比自己的孩子还要高,我会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每一个问题,对于后进生更是精心细致,充满希望自己的努力会看到他们很大的进步,但是,慢慢地,我发现这太难了,这就像是得感冒一样,总是会反复,不好的预期总会卷土重来。我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从不补课。后来,费加赶上了她的学术成就,成为一名高技能的机床调整技师。

sukhomlinski的教育为她未来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也从中得到灵感。对于像费加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智力,促进他们在未来的不断学习。

比如,有些孩子上课不注意,比如说话、做小动作、无精打采。事实上,当我们抱怨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一些原因就在我自己身上。读完这本书,我仔细地反省自己。我的课准备好了吗?我们的教室是否激发了每个孩子探索知识的欲望?

是不是让每个孩子都动了起来?是不是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每天都这么想想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以,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就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我所设计的每一堂课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孩子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气氛热烈的、和谐积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

虽然要做到这些不容易,但是只要坚持努力,真正动脑筋来设计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抱怨声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少了很多。

多读书,读好书,常教学生给自己,不断寻求进取的力量!

马荣西盘小学

2017年10月20日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7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虽然不能全部领悟书中的内容,但在很多问题上给我很大启发。其中,“教师要爱护学生对你的信任”这一问题的让我很受触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建议你,年轻的朋友: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所谓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满的精神生活,这首先是意味着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

孩子们信任你,因为你是老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你必须严格地、坚持的关心儿童,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儿童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

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尤其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批评孩子,可能完全没顾及孩子的自尊,也许正是在这时,孩子失去了自信,也失去了对老师的信任。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掌握在教师手中,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爱,付出感情,才会赢得学生的爱与信任,学生才有可能将教师“纳为自己人”,才可能接受教师的善意批评,并努力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师的教学工作才可能做好。

我还记得一周前,我们班有一次语文基础考试,我看到几个孩子考得不好,试卷上还有很多空白。然后我在教室里生气,严厉地批评了几个学生。我能看到得出,他们很恐惧。现在我想后悔一点。我本可以感觉到孩子们仍然喜欢我,但当我批评他时,我变得冷漠无情,就像其他人一样。

其实那些孩子在看到自己做不上时,就已经很无奈了。好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及时提醒了我,我以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说到这里,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很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学生。然而,在教育中,虽然我们有时为他们的成长付出很多,但他们并不欣赏,甚至常常适得其反,收到相反的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我们教育我们的孩子时,我们不把他们当做一个平等的人。事实上,孩子们有自尊。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教学才能成为教育。从本质上讲,教育的核心师关爱学生。我们应该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觉得每一天都不是徒劳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8

每次用心去读书,书中被激发出来的力量也会让我受益匪浅。《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联教育名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这部名著是我第二次研究,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是作者几十年的经验。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

下面就选几个感受颇深的建议谈自己的收获吧!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和消极状态。“只要课堂上充满着师生间相互体谅的气氛,有了一种智力受到鼓舞的精神,那么每一个学生都在尽量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的。”

第二次担任美术教师,我曾想:又要上课了,希望时间过得快点儿。越是这样想,越是感到时间过得太慢。当时,我还在休母乳喂养假,对孩子的期望更高。

教同一年级的两个班,不同的学习方式让我思考很多。为了培养一个班的凝聚力,我用拍手的方法表扬全班同学。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全班的注意力大大提高,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他们的默契越来越好。

“师生间相互体谅的气氛”也就随之而生。

当学生感到积极、快乐时,他们可以以齐工作。这真神奇!由一个拍手六次都不整齐的班级,变成了一个拍手22次,节奏明快的班级,我喜欢上在这样的课堂上课的感觉,然而,这样的课堂是需要老师自己去营造的,哪怕这个老师是非班主任。

“如果学生在学***到一切都很容易,那么渐渐地就会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孩子都是乐于挑战困难的。科学学科课本看似简单,文字内容很少。

这就需要老师挖掘知识,教师只有备课合适,才能够调动学生学***奇心,也才能够激发学生学******。在课堂上,一旦发现学生懒于思考,我会反思我的课堂教学是否有任何不足。

第二,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注意力。“兴趣和注意力的问题在我们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孩子们拍完手之后,我笑了,同学们也笑了。

我说:“瞧!咱们班的水平多高啊!

22次啊,你们不仅拍得整齐,还十分的有节奏。不是单一的节奏,而是由慢到快的节奏。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啊!

我们的课堂不仅有凝聚力,而且还有宝贵的默契。太好了!”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班级凝聚力,未曾想收获更多——学生的学***,学***力,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三,非班主任教师要认同自己的价值。“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是青年的思想的主宰者。”学生在非班主任的课堂上,敢于信口开河,敢于破坏课堂纪律......

因为非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有时间限制,有教学模式限制。

个别的学生在课堂上窃窃私语。此时,教师需要重申课堂纪律的要求。放任不管,学生得寸进尺。

学生不必把影响课堂教学的所有工具都带来,这是非班主任最大的困惑。课程实施后,没有工具的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听和交流制作方法。对学生要进行一堂特别有意思的创意制作,让没有工具的学生体会不到其中的快乐。

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说:“同学们,老师真心的希望你们尽可能的带工具,不是为了为难你们,而是对有的学生难以体会到制作的快乐,而感到惋惜。”真诚的话语,在之后的课堂看到了效果。

学生听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漫不经心,老师上课的热情减之大半。那时候,逼迫自己看着曾经让老师惊奇、感动的学生,强调课堂纪律。以此,让学生在情感上予以触动。

否则,课程或许会越来越难上。我也尝试在这样的课堂上增加故事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方式。

班级中的“问题学生”,全校老师或许都非常清楚。非班主任老师要想方设法——抓住个别的学生予以管理,给学生以触动,调整学生学***度。

固执的学生需要老师创设情境,发自内心的表扬,改变学生对自己课堂的态度——热爱美术课,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当你在课堂上遇见他时,他高兴地向你打招呼,这意味着你成功地改变了他。

非班主任老师要与班中的“问题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三年级两个调皮的孩子, “你们两个,让老师觉得是不打不相识。通过你们两个的打闹,让老师认识你们,了解你们。

你们的活跃,正是美术课堂需要的态度。”这样一说,俩人每次带齐工具,用心制作,甚至创作两幅作品。让我从心底偷着乐。

当学生喜欢你的课时,在课堂上宣布纪律要求。原来的问题学生成为教师的支持者,其它学生也很容易感受到自己的变化,课堂气氛的营造也变得容易控制。

第四,学生的认可是教学中最美的花。“课上的有趣就是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当老师的付出有了反馈的时候,也是花开的幸福体验。

一个学生家长追着我说:“学校给我女儿一份任课教师评价表,女儿说,别忘了给科学老师一个好评,她教给我们学***法,上课的时候,让我们感到了一种快乐。”此时,孩子给予老师反思的机会显得更神圣了。

第五,任何教学细节都是教育的闪光点。“生命既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是无助的、极易受到损害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双冷漠的眼睛,足以撕开生命的细线。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知何故,自己不由地想起了这句话。我想用这句话来形容我的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有一个亲密的朋友是不容易的。朋友之间,能够无话不谈,能够经常的产生共鸣。

我们有雷同的观点,我们有相似的思想。处理事情,对待问题,我们有着相似的处理方法。可是,原来师生之间也是可以产生共鸣的。

一个班上非常聪明的学生遇到问题时也会陷入困境。他把所有应该解决的问题都视为已知条件。我判断他是思路不清晰造成的。于是,我点拨:

上衣88元、75元,下衣12元、8元、32元,最多、最少的题应该……当我讲完之后,他那明白的一点头的瞬间,眼睛中流露着喜悦。他像个研究学者。我认为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在仔细观察和反思中,学生们常常让老师的心有点震惊。

“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教师的教育随笔和反思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通过四年半经营博客,我学会了从更深层次,更广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善于思考问题,善于发现方法,善于积累文章,成为写作的素材。

通过积累和实践,提高了学生适应课堂环境的能力。在美术、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等方面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都有自己的积累。每次我接手一份新工作,我都需要努力学习。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9

磁涧小学苗素锋

最近,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收获不小。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提到了学会赞美,赏识。这不禁让我想到:赞美和欣赏他人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别人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完善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

在教育中,总是有一些**,比如顽皮的学生,老师的宽容和微笑,节日有办法;总有这样的画面:学生爱玩爱懒,老师坚持微笑,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

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赏识,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和赏识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教师要有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读着郑杰的这一百条新建议,我对自己的这一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完整的人”、“称职的员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职业”教师职业的这四重境界也将会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珍惜、道德、学会爱

——读《路遥全集》有感

作者:絮美娜

”对待社会,我们常说要向前看,对一个人来说,也要向前看。生活总是这样,不可能处处满足。但我们还是要热情的活下去。人的一生中有很多值得去爱的东西。不要因为你对某一方面不满意而灰心。”

——《路遥全集·人生》

读完了路遥的《人生》、《黄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你怎么也想不到》,让我在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

高加林对现状充满激情和不满,努力追求更好的东西。高明楼、刘立本这样的人在任何年代都会存在,他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宝和立足之地,有可批判之处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给了高加林最初的失败。高加林最沮丧的时候,巧珍是他生命中的一盏灯。

巧珍,对高加林爱的单纯、忘我而且深刻,她把自己最好的一切毫无保留的付出着。后来呢?高加林懂得”追求个人幸福是一个人的权力和自由”,他认真的践行了这句话。

他走了,他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我知道黄亚萍也爱他。她无私地爱着他。她克制任性。她的自私伤害了一直守护着她的凯南;她任性的伤害一直在破坏她对父母的爱。

她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是别人所不能拥有的。她在认真享受占有的同时,也在滋养着毁灭一切的孤独。高加林和黄亚萍在一起享受生活并感到幸福。也许那样的他或多或少带着一丝看似繁华的落寞、他还有内疚感,也许他已经完全丢掉了自己的心、爱上了那些刺激且耀眼的城市颜色。

那些平铺直叙的词汇让我无法感受他的内心。我想,他更爱繁华、更爱嘈杂、更爱自己”追求一切幸福与自由的权利”罢!无可厚非,这只是他自己的选择。

可是,他终究是没能打破这样认真又耿直的现实。生活给了他希望,给了他繁荣,生活也给了他跌宕起伏。最后,他失去了一切,只剩下残旧的大马河村和从未放弃对他的爱的朴实的村民。

当一切都失去的时候,他才明白爷爷高德顺的语重心长、才明白父亲高玉德的苦口婆心。他永远失去了一块金子——巧珍。巧珍这种性格,在现实中可能很难存在,甚至存在也极其珍贵。

她渴望心爱的人幸福,渴望付出一切的勇气,渴望在不需要的时后默默地祝福心爱的人。但这类人往往是最不快乐、最不快乐、最受伤、最难生活的人。**的最好的方式是——马栓。

我庆幸路遥给了这样的结局,这也许便是她最好的归宿:()既然可以无限的付出爱,也配得起得到无限的爱。这个故事里的人没有谁值得批判,没有谁对谁错,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这只是在最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最自然的一个故事。

我们总是在不断的追求,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更新自己,走进我们从未进入过的世界。我们一直认为进步就是救赎,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和充实的精神生活是我们的终生目标。而现实往往是我们已经拥有了最好的东西却浑然而不自知,反而要折腾、不断的折腾,让生活形式和人生剧情发生一些改变,也许就是平淡久了想要找点刺激吧。

但是,这样的选择正确吗?最后的最后,还是免不了要回到最初的轨道上去。幸运的是,回到原来,更懂得珍惜自己,喜欢刘丽英。

不够幸运的,就回不到过去了,像高家林。当然,两者之间也有,不知道是继续固执还是应该放下薛峰。

这本书也许很适合男生去读。他们总是在做决定,强调自己的责任,实现自己的愿望。尤其是在我们二十多岁的时候。

有点尴尬和困惑。我不知道该选什么,怎么选。纠结以后还是纠结,不满足于自己当下拥有的,贪心有余努力不足。(范_文_先_生_网)最后融入到社会中无法寻到自己的初心,当初的想法在现实社会里变得脆弱且不堪一击了,哪有力气丢掉尊严去捍卫那一直拥有的且玩腻了的生活?

所谓的想要的不平凡的人生只不过是给自己丢掉道德感和责任感所找的一个借口罢了。**还有梦想呢?**还有幸福呢?

当所有追求的东西只是为了自欺和虚荣服务的时候,我们还期待这些仪式感的东西如何去迎合内心需求、满足内心感受呢?

在图书馆里坐了一个下午,看完这本书,不知不觉中天黑了。我爱上了这种感觉。多么奢侈的享受!但我真的很满足很快乐,就像是重新爱了自己一遍,我要经常这样去珍惜每一个有阳光的午后、每一首动听的曲子、每一本让我学会去爱去感受生活的书、每一秒都在把握生活思考人生的自己。

道德。又回到了这个词。路遥的书,做一些简短的评价是:

谴责法律约束下的道德失范、失范。《人生》中的高家林、《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中的卢若华、《你怎么也想不到》中的薛峰,道德在他们眼中一开始是有的而且标准是极其崇高的。然而,当**与标准并列的时候,你是否能真的做出道德底线以上的选择,可怕的是他们降低了道德的标准甚至丧失了道德心。

相对比的是没有他们有抱负甚至没有他们有能力的女性角色刘巧珍、卢若琴、郑小芳,她们的感情一直是饱满的、立体的、富有深切热烈的爱的。人,不能磨灭了道德去追寻看似繁华却不值得拥有的东西、而应该去珍惜那些所拥有的最普通最平常蕴含着最丰满感情的生活细节和日常。

任何级别的人都有自己的运气和不幸,无所不能和无能为力。

踏踏实实的过自己的生活,在道德范围内学会珍惜,并且用力的去爱你所爱的,在爱你所爱的前提上加一条:首要学会爱你值得爱的。

永远珍惜,不忘道德,学会爱,也很美。

如果这样,生活多么美好。

生活,永远都需要爱。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一)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个人对这个浩瀚的世界来说都十非常渺小、脆弱和微不足道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悲欢离合,生死贫富,世事变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平凡的事情。

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这部伟大的作品,为我们诠释了平凡与苦难,诠释了人生的意义。这本书给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是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

是喜剧?悲剧?正剧?

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老师推荐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她是在搪塞我,因为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感觉,这里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让我感觉到他们都好像是发生在我的身边。然而,当我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觉得我的血液开始慢慢沸腾。

书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

我欣赏他的苦难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理解。

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啊?每到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我们可曾有过这样的认识?

就算是哪天放学是下了场雨,亦或是天气有些闷热而又停了电,我们往往会听到许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

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

”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管是谁,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命的人。对于这些人,孙少平给他们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话题。

”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在这一时期,对劳动的不同认识对产生这种差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正如我们考到大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差别。然而,经过三年的大学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如此之大。刘罗锅总理临终时对和绅说:

”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好好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劳动的。

孙少平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他是一个普通人,比普通农民多出几本书,对生活意义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他充分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

”……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首先,我们要自力更生,勇敢地面对陌生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我们能深刻理解苦难,它会带给人们一种崇高感。

……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必需要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

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些迷失在平凡生活中,熟悉眼前的平凡,甘于平庸思想,满足于生活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普通人。

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平凡,也有更高层次的伟大平凡。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太多的苦难,但我们的时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天都过着这种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演绎着平凡的戏剧场景。擦亮我们的眼睛,仔细瞧一瞧,那一位是孙少平呢?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二)

少平和少安兄弟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懈努力。喜王满银终于明白了家的价值,跑回家帮妻子做家务,分担农活。悲少平与晓霞的爱情不能圆满,被滔滔洪水所截断。

怜润走到前腿被压碎,才知道爱情的价值。

在这里我只想谈谈孙少平和田晓霞,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经历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少平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人,但却要被生活的枷锁束缚。从刚开始清贫的求学生活,就对他的思想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影响很大。

再加上郝红梅对他的背叛,使他始终在被动,无追求的状态下活了很久。直到田晓霞的出现,给了少平丝丝曙光,使得少平觉得晓霞如仙女一样神圣高贵,使得他离开村庄踏上去城里打工并最终在煤矿挖煤的生活道路。田晓霞是一个**的孩子,但她丝毫没有那些纨绔子弟的骄横与任性,从她对少平一次次的示爱,一次次的鼓励中可以看出来。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不分性别、种族、高贵、财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也许因为生活的不同,人们会在许多地方遇到坎坷和磨难,但是,只要认真面对生活,努力过好每一天,那么,在平凡的世界里,也会有不平凡的的人生。这就是我读完《平凡的世界》后最大的体会。

当初是我闲暇时打算以此书打消时光的,然而这部书却以非凡的魅力打动了我,吸引着我如饥似渴地读了下去,并且一口气把它读完了(两天内)。唇齿留香,读完后的我精神上从未有过如此的充实,书中的人物一个又一个地不断在我脑海中浮现……虽然书中所刻画的年代与我们的时代有了一段距离,然而,她与我们的生活是那么息息相关,意义是那么重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许久没有遇到过的好书。那她为何如此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呢?

我想不外乎两个字——真实。

”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这是作者路遥的原话。我想,没有认认真真体会过劳动的人是读不懂这句话的。

什么是劳动?劳动是热爱生活、创造幸福的过程。孙少安和孙少平,金波和田晓霞哪一个没有经历过劳动创造的幸福?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10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文书深刻的谈到“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个问题。注意是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因此,注意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人人注重教育的今天,要想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认知过程,而是伴随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一种属性。它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及有意后注意。作为第二语言,英语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对孩子讲话不要老是重复。有些教师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反复交待好几遍。这样的孩子入学以后常常忽视教师所讲的话。因为他已经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地听好多遍,当教师只讲一遍时,他便当作耳旁风,以为老师也会像父母一样重复几遍。漫不经心地听课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谈不上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第二、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学生来说,谁要是上课善于听,能理解并记住听过的东西,谁就占优势。因为学校里老师是以讲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要以通过听的途径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多听,只有不断的输入,才能有适当的输出。

第三、注意对作业的检查。“检查练习本吞没了我所有的空闲时间。”经常听到教师们反映。教师辛辛苦苦批改,学生看上一眼无动于衷。好多小时的劳动付之东流,岂不令人心寒。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解决方法首先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一个说错或者写错的词,不仅教师,而且学生听起来都会感到它的不协调,就好象一个具有高度音乐听觉的人,听到一个多物的音符时感到那么不入耳一样。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时时注意要求学生通过听读等手段来诊视英语词句的正确、纯洁和优美。而且我们还要就每一个单词跟学生一起编写作文。让词深入到学生的精神生活中,教他们学习用词来表达最微妙的感情,来反映从周围世界得来的印象。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从书本和思想引导到活动,再由活动引导到思维和词。应当尽可能让学生讲故事,发表议论,汇报他亲手做过的事情,讲述他所观察到的事物。应当布置一些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讲述、汇报和报告,把现有的知识“投入周转”,也就是说,使词成为进行创作的手段。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布置作业的问题上要多加考虑,如何让作业为教学服务,如何让每天的新知识“投入周转”得以巩固。

当然人自有惰性,学生的作业不是放任自流。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是定期抽查,不仅可以督促学生,也可发现问题及时补漏。

只有布置创造性的作业,用多种灵活的手段从改作业的海洋中摆脱出来,才可以使教师、学生更轻松,使教学更精彩且更有实效。

因此在英语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他们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11

书中对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都令人有所启迪。我从书中挑了印象较深的几点来说说。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短短的一行字,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理念:幼儿之间存在个差异。

套用一句俗语“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自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每个人身上都是存在不同的,智力的不同,能力的不同,思考方式的不同,行为***不同等等。所以,孩子没有优劣之分,有的只是教育方法的不同。

孔子很早就提出了人才教育的思想,这与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见,正确的理念可以通用至今。在教学活动和其他活动中,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教师要正确对待儿同的差异,尊重儿同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孩子,在教学中设置不同的困难,因人而异。

“教师的时间从**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一建议不仅反映了教师工作的繁忙,也反应了充分利用时间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师每天做很多事情,比如备课、教学、环境创新等等。通常我在教室里呆一天,却不知到时间是怎么过去的。作为班主任,要组织活动,注意孩子的安全,及时与家长沟通。

往往一天下来就感觉自己很忙,却连到底做了什么事情都说不清。这时候,一份行之有效的计划表是有用的。将自己要做的事情罗列下来,排好时间,在工作之余,也要安排时间提升自己,充实自己。

时间有限,抓不住,但如何安排时间,确实实我们可以控制的。不要让时间在平庸中流逝。让你的生活变得有趣。

“教给学生观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直接为孩子安排一切,最好给他们正确的方法,让他们可以自由使用。

观察,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每个人每天都会发生。但有些观察会变得很有意义,有些是看而忘,这与掌握观察方法有很大关系。教师要教孩子有目的地、连续地观察,并及时记录。

在这里,我们不应该提到观察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孩子们观察是界是他们的学习方式。每个孩子都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并在观察实验中创造新事物。

由此可见,观察的重要以及教给孩子观察的重要。

除了以上建议,还有很多建议让我感触和思考。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百条简单明了的建议,更多的是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思考。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