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灯笼日记(锦集12篇)

09-23

我们自己怎么写好周记呢?周记是将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通过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老师都有布置学生写周记的习惯,许多人喜欢将周记以表格的形式整理使数据更加清晰明了。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整理的“挂灯笼日记”相关的信息,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建议您咨询专业人士!

挂灯笼日记 篇1

元宵节就要到了,所以我和姐姐商量着做灯笼,我们俩每年都自己做灯笼。现在,元宵节,做灯笼,已经成了我们姐妹俩的习俗了。我们那了个不用的酒盒儿、一把剪刀、针、蜡烛,还有绳子和打火机。

东西都准备完后,我们就开始做了。我们先把纸盒儿两边用针扎成我们想要的图案,然后把蜡烛点燃,固定在酒盒儿的底部,就这么一步,我和姐姐安了几次,才安好的,再把酒盒儿两边再靠上一点的地方,分别扎了两个小孔,然后把绳子穿进去,打一个结,这样,一个灯笼就做好了。

我和姐姐都很高兴,燃着的蜡烛把我们的手照的暖暖的,热乎乎的,让我们浑身都觉得舒服!

挂灯笼日记 篇2

中秋节晚,我和小邹一起到楼下玩灯笼,赏月。我们先玩灯笼。日记日记300字

我带的是一个很多小鱼的灯笼,而小邹带的是一个很多小花的灯笼。我们走进了一条xia(第二声)窄的小路(平时我俩都喜欢这么做),借着灯笼的光,我们在小路里冒险。突然,有一点动静。我突然慌了,路中间有一条蛇!我马上帮小邹拿上灯笼,拉着小邹跑了出来!不过灯笼有点坏了,但能照亮。我们俩个有时一起拿着小灯笼在花园里散步,有时修修小灯笼,有时我们观察这两个可爱的小灯笼。就这样,这两个可爱的小灯笼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玩完灯笼,我让小邹到我家来赏月。啊,月亮真圆哪!我说:月亮像一个圆盘!小邹说:月亮像一个没打气的球!我又说:月亮像一个轮胎!小邹说:啊,月亮真美呀!哈哈,我俩在我房间里有说有笑,玩得非常开心。

中秋节,多么好玩;中秋节,一个惹人喜爱的节日;中秋节,我爱你!

挂灯笼日记 篇3

临近春节,街头小店、超市入口都摆满了红色的饰品,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我看着这些红彤彤的灯笼,也想让家里增添一些过年的热闹气氛,就提议全家一起动手做一个灯笼。

我和妈妈先在网上查找做灯笼的方法,看来看去,我们选中了名字叫做“六六大顺”的灯笼,它不仅外观漂亮、形状独特,而且它还有一帆风顺的寓意,十分适合春节的喜庆气氛。接着,我们就准备起制作灯笼的材料,当红纸、尺、订书机、中国结、挂坠都准备完毕,我们一家三口就齐动手了。

别看这灯笼的制作过程好像很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需要特别仔细小心。我和爸爸、妈妈分工协作。爸爸负责在红纸上画出三十六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只见他一手拿尺,一手拿笔,仔仔细细地把正方形画好,还时不时用三角板量一下角度,生怕有丝毫偏斜,然后用剪刀把它们端端正正剪下来。这时,我要发挥作用的时候到了,我把剪好的正方形对折,找到中心点,再把四个角都对着中心点叠成三角形,这样一个灯笼面就出现了。妈妈用订书机把我叠好的六个小正方形订在一起,一个小灯笼就完成了。就这样,我们一家三口各司其职,齐心协力,一个“六六大顺”灯笼就成形了,最后,我们又在灯笼顶和底分别装上了红色的中国结和挂坠,漂亮的灯笼就展现在我们眼前。

我欣喜地拎起灯笼,希望马年里我的家人都能像这灯笼的名字一样,事事如意!

挂灯笼日记 篇4

六年级有关过元宵节的日记:投灯笼

我的家乡在炭步华龄村。家乡的元宵节与其它地方的元宵节截然不同。他们是吃汤圆,而我们却是投灯笼。

元宵节真热闹啊!家家户户都赶着去饭堂吃饭,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过元宵节。下午六点,全村的人都会在新建的饭堂里吃饭,吃的是大盆菜,装菜的盆子大的可以装一个小孩。大盆菜里面有肉丸、蔬菜、芋头、莲藕、虾、鸡、冬菇色香味俱全。吃完饭后还会端来闵江芋头和龙眼糕。

吃完饭后便是高潮,村长胡带领一些人抬上十几盏形状不一的灯笼,有长方形的、有椭圆形的里面的图案也五花八门。有荷花盛开的图案、有金鱼嬉戏的图案、也有嫦娥奔月的图案在投灯笼之前,还会表演广东的代表剧种粤剧,表演的时候会有两个人用梆子腔、二黄腔、西皮腔、牌子曲各种段体,从不互相渗杂,一腔到底。

到八点整,就会开始投灯笼,每个灯笼的底价大约有一万左右。有村民里挑选自己喜欢的灯笼出钱,就像竞拍一些贵重的东西一样,出钱最多者可获得灯笼,每投到一个灯笼,还会放烟火。买灯笼的钱又来给慈善用的。

投完灯笼后,竞拍者便会抬着自己投到的灯笼游行整个村子,村民们也会跟着一起游行,还会放烟火直到游行结束为止。游行诗,还要舞狮,狮头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又窜到车上撒野起来,来到土地灶面前,还会拜三拜,在放鞭炮,在游行时会经过一条公路,往往这个时候都会有警察来维持交通。由此可以想到这场面很壮观!

我爱家乡的元宵节!

挂灯笼日记 篇5

昨天,大马画室搞了一项活动,做灯笼。这个也是要邀请好朋友的。

一开始,老师让我们用玻璃纸的正面花你想画的东西的轮廓,在反面涂颜色,到底画什么呢?我绞尽脑汁啊,冥思苦想啊,就是想不出来。对了,今年不是龙年吗,前几天李老师不刚教过我们怎样画龙吗?好吧,就想象着画一条龙吧!

结果,第一笔就画错了,经过不断地修改,前面画的还不错,就是眼睛不好画了。有句成语叫“画龙点睛”,可是我的眼睛是画的最不好看的地方,所以这个画龙点睛被我画成了画龙涂睛,后面画得一路顺风。然后,老师让我们把玻璃纸卷成卷,用双面胶粘上,再把玻璃纸卷的底部粘到已经被裁好的酒瓶盒下部,把玻璃纸卷的上部订到被裁好的酒瓶盒的中部,然后,进行装饰。玻璃纸卷上面的酒瓶盒是用红纸装饰的,把一个正方形的红纸一个角粘上胶,然后把对面的一个角给粘住,但是记住,一定要粘成直筒型,这样做20个,再把纸酒盒四周围上双面胶,再一个个粘到纸酒盒上,每面粘5个。但是记住,一定要把粘的地方在外边。

酒瓶盒下部是用皱纹纸装饰的,把皱纹纸围在酒瓶盒外边,然后用手撕出碎碎,再用亮片片装饰皱纹纸。老师再用亮片线穿好拎绳,一个灯笼就做好了。只要点一个蜡烛放里边,这个灯就能亮起来了。

老妈说:“这个元宵节不用买灯笼了。”

挂灯笼日记 篇6

快要过年了,我想要为家里添一点年味,于是打算做一盏灯笼。妈妈负责在网上买做灯笼的材料,我和爸爸负责组装。

我打算做一个六边形的灯笼。可是这么多材料,从哪里下手呢?爸爸说:“不急,慢慢来。”首先,爸爸和我一起把支架组装起来,然后把红色的布纸一块一块贴上去。接下来我把图案小心翼翼地贴了上去。哇!好多图案啊!有新年快乐,鲤鱼跳龙门,金鼠报喜······五彩缤纷,美丽极了。然后把装电子蜡烛的长纸条固定在灯笼下面。再把电子蜡烛贴在长纸条上。最后,把吊灯笼的绳子系好,灯笼就做好了。

看,一盏红彤彤的灯笼展现在眼前,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增添了一份节日的喜庆!

挂灯笼日记 篇7

今天我告诉大家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早在2000年钱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我知道这个故事后也吵着向姥爷要灯笼。

今天是大年初十我去姥爷家,老爷终于给我买了一个老虎灯,好不容易盼到天黑,我点着灯就下楼了。到楼下一看没一个点灯笼的,我骄傲得不得了。我还以为今天就是正月十五,我摇了摇灯笼,蜡烛被我摇灭了,我又点着了,我把灯笼横着看蜡烛,蜡烛把灯笼点着了,我发现了之后换了另一面,又被烧着了,蜡烛也烧完了,只好回家看电视

挂灯笼日记 篇8

今天星期六,下午爸爸送我到美术班画面。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牛抱灯笼,并告诉我们今天画画的内容叫做福牛灯笼。

第一步,准备工具和材料。工具有铅笔、橡皮、油性记号笔、双面胶,材料有颜料和水彩笔。

第二步,先用铅笔画一个扁扁的椭图形。在椭圆形的上面画一个半圆,在半圆的上面画一顶帽子,两边画出牛角和牛的耳朵。接下来画身子,用铅笔画出一个大的圆形,当作牛的身子。然后,勾画牛手。最后,再用铅笔,画出灯笼和平安符。

第三步,涂颜色。帽子涂上蓝色,牛头涂上棕色。身体画上蓝色的衣服,手涂成棕色,手里抱着一个红灯笼,在红灯笼上写上一个福字。最后,画一个平安符挂在灯笼下边。

回到家后,爸爸拿着画高兴地说:“今年是牛年,这幅画代表着牛气冲天、平平安安。”随后,爸爸把画挂在了客厅的墙上。

挂灯笼日记 篇9

关于灯笼的初二英语日记带翻译优秀范文

今天早上,舅舅、舅妈、妹妹到我家给我们送了两个灯笼,一个是红色的.圆灯笼是姐姐的、一个是红色的赛车灯笼是我的。

This morning, my uncle, aunt and sister came to my house and sent us two lanterns, one is the red round lantern of my sister, the other is the red racing lantern of mine.

我很喜欢红色赛车灯笼,一打开按钮赛车就动起来了,还有红色、蓝色、绿色的灯一闪一闪的,很漂亮。特别漂亮。

I like the red racing lantern very much. As soon as I turn on the button, the racing car starts to move. There are also red, blue and green lights flashing. They are very beautiful. It's very beautiful.

挂灯笼日记 篇10

那年冬天,正当人们购年货、贴对联、放鞭炮,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就要来临的时候,我被批准回家探亲了。

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啦!

参军入伍4年多,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无时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几回回梦里又踏上魂牵梦萦的那片土地,尽情地投入母亲的怀抱。这个愿望终于就要实现了。

当我提着大包小包心急火燎地赶到家乡的小村时,已经是夜里10点多钟了。农村到底比不上城市,没有灯火阑珊流光溢彩,更多的是一片寂寞和安静,除了偶尔有几声淡淡的鞭炮声外,再没有别的任何动静。

走进村口,穿过小街,一拐弯就到了我家的巷子口,大老远抬头一望,啊!只见长长的`巷子顶头,我家门口的上方,一盏红灯笼在闪着光亮,在那样黑黑的夜晚,越发显得耀眼生辉,那的确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那盏灯笼的照耀下,我心情高兴地走进家门,与等候了一天的父母亲人拥抱团聚,尽情地享受着难得的欢乐。

父亲从院子里拄着拐棍对我说:“孩子,我琢磨着你好几年没回家了,从南京回来那么远,到家准是晚上了,没个光亮怕你走错了门,挂一盏灯笼照照路吧。”

母亲也接着对我说:“你最爱吃大锅菜了,我炖了一大锅猪肉粉条白菜,快吃吧。”

我一掀开锅盖,就闻到了香喷喷的味道,那可真是久违了的家乡土菜啊!

这就是生我养我的父母,生我养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土地。

家是什么?此刻,我感觉到了那就是大门前给我照亮路口的红灯笼。

小时候,家里贫穷,爷爷、父母和我们兄弟姐妹共九口人,靠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吃饭。由于家里人多劳力少,加上山坡地干旱,庄稼收成不好,一年到头分不了多少粮食,因此常年累月就是靠吃红薯过日子。全家人住着三间土坯房,睡在两个土炕上,家里那个穷啊,用一贫如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即使是那样,我们家却是尊老爱幼,幸福美满,生活得其乐融融。

童年的记忆中,我经常是一进家就在院子里喊“妈,我渴了!”母亲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很快从屋中的水缸里盛了一碗水说:“来,儿子,慢慢喝。”

还有的时候,我放学回来,书包还没有放下就嚷:“妈,我饿了。”母亲马上起身登上木墩,从房梁上挂的干粮篮子里拿来一块红薯,递给我说:“剥剥皮儿,快吃吧。”

这就是我那贫穷简陋但却令人无限向往的家。

家,也有磕磕拌拌闹矛盾的时候。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一句话产生了误会,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甚至吵吵闹闹,但一解释一沟通也就烟消云散了,一家人还是一家人。

每当走进这个家门的时候,我都会非常怀念当年那些令人难忘的岁月。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父亲已经离世,母亲也近80岁高龄,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家,一个只有三口人的小家,却也继续演绎着温暖的故事。老一辈留下的好传统在发扬光大。

一进家门,就会看到对面墙壁上贴着大大的“福”字,红红火火,吉星高照,那是幸福的象征。

一进家门,就会闻到一股亲切、温馨、舒适的味道,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不管是现实中的,还是心理上的。

一进家门,就会感觉到一家人,欢天喜地,精神焕发,充满着团圆美满的气氛。

前几年,儿子参加工作,第一次出差回来,他连跑带跳地奔入家门,第一句话就感慨地说:“哎呀,外面千好万好,那也不如家里好!”

儿子每次出差回来,总不忘给我和爱人带点当地的土特产或小工艺品,那是儿子的一片心意。

现在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出门有汽车,居住的是楼房,门口再不用挂灯笼照明了。但是每次外出回来晚了,儿子准在门口迎接着我,递来一块毛巾,端来一杯热茶,让我感受着甜蜜幸福。

很多很多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感叹道:这个家好温暖哟!

挂灯笼日记 篇11

我曾看过一幅画,并且在心里将它认定为那个逝去的时代的象征。那画面上是小桥流水和浓浓的暮色,而在岸边的酒楼上挂着一串串红灯笼。你见过暮色,那是蓝的、暗的。可灯笼是红的、艳的!它在水上的投影衬出夜之将至时的静谧与幽暗,简直使人产生无限神往之情。这种奇妙的意象让我惊异于它的美,并且孜孜不倦地寻找它,或者说是寻找那个逝去的时代。出于对它的怀念,我到过许多可能有类似风景的地方,包括湘西凤凰,但在哪我都没有找到它。因此,我一度放弃了这种似乎是徒劳无功的寻找,感叹着这个时代的“进步”速度之快。

去年暑假,我去了云南丽江。踏上丽江的土地之前,我隐约感觉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期待之情。说不清是为什么,只觉得这里隐藏着太多的谜,等着我去一一解开。也许我能找到那些红灯笼,我想。

果不其然,当真的走进丽江古城的时候,我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如同虚幻的梦境。这真是我们生活的时代吗?我总算发现吸引我的那股奇异力量的源头,那就是如同使时间停滞般的、弥漫在古城每一个角落的古韵。

看看地图就会明白,丽江其实是处在一个群山环绕的山谷之中。玉河从雪山上流下,蜿蜒穿过古城时,它的无数条涓涓细流几乎是流淌过每一户居民的家门。人们在河中洗菜、洗衣、取饮用水,有时甚至引水冲洗街道,而这河水却依然透明如同玻璃。人们利用自然,同时也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然。可以说,在丽江,人们将自然一点也不露痕迹地镶入了城市的画框里。

在古城街上闲逛,两只眼睛根本不够。可看的东西是那么多:路旁精致的咖啡馆,里面播放着慵懒的爵士乐;门口挂着牛角的手工艺品作坊,店里的艺术品全是店主手工制成;街角处的小店似乎很不起眼,走进去才发现里面是非主流音乐的天堂。更别说屋檐下悬挂的鸟笼、客栈里怒放的茶花、随处可见的东巴文字和随风飘荡的布农铃!这里的一切都是独特的,充满了人们纯净的奇思妙想。诚然,这里也有炸鸡店,有阿迪达斯,然而这些现代文明的标志到了这里也入乡随俗——它们的墙上都涂满了用东巴文字写的宣传画!正因为如此,这城里才处处入画——没有一处不是景。就像在一条河里淘金,最后却发现整个河床闪闪的全是金子。

真美。

在城里流连忘返时,我发现越往深处走,时间停滞的感觉就越强烈。那青石板小路无限延伸,仿佛将人带入一个被岁月遗忘的角落。这里的人们都悠闲地活着,做做小生意,聊聊天,下下棋,望望门前流水,似乎无视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流光飞逝,只是安稳地过他们的日子。难道他们都是活庄子吗?……

我在丽江呆了三天。这期间我欣赏了的纳西古乐,亲眼看见了马帮,恍如听到了滇藏茶马古道上寂寞的马铃声,还将两包泡茶用的雪山玫瑰连同它的浓馥香气一同塞进了背包里……然而还有什么呢?我一直在寻找的,那让我从开始到现在都无法忘怀的东西呢?

对了,红灯笼。它被我找着了!在大石桥边,在木王府前,摇曳在夜幕初临的时候,在浓郁的蓝中点缀着柔和的红。那是直接从历史长河深处浮现的红色,长长圆圆的,旧时官宦人家用的那种纸糊的灯笼。夜上浓妆了……

曾有哪个外国人说过,中国最美的两座小城,一是湘西凤凰,一是福建长汀。我没去过长汀,料想那也是个好地方。可是在我心中,依旧固执地爱着丽江的影子。那种美是随着时间流逝慢慢积累的,它就像缓缓淌过小城的玉河水,不为时光的流转所动,仍然平稳地从过去延伸到现在,还要流入更远的将来。我想这暮色中的红灯笼的影像,也一定会深深印在我的心上,永远不会飞过忘川的那一头去。

挂灯笼日记 篇12

火红的灯笼-亲情作文

记得去年春节,我得到了两个工艺精细的火葫芦灯,每当看到它们,我就想起了舅舅。

还记得那天是大年初四,我、爸爸和妈妈很早就起程了,赶奔舅舅家。刚下公交车,舅舅就迎了上来,和我们打完招呼后,就坐上了舅舅的小轿车,来到了舅舅家。刚进舅舅家门,就看见有好多的男女老少在舅舅家做客,依次介绍之后,我才知道他们都是舅舅的亲戚。

刚坐下来,舅舅就马不停蹄地给我和三个小妹妹去买灯笼。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的午饭一直吃到了两点,可是还没有把舅舅盼回来。

三时整时,舅舅终于回来了,把三个电动灯给了三个小妹妹,把两个上面绣着长命富贵的火红的灯笼递给我。

又聊了一会儿天,我们就告别了。在公交车上,我不禁忍不住展开我的灯笼:灯罩是火红的尼龙布做的,用金色的线绣着长命富贵,支架是用亮闪闪的不锈钢制成,在我眼中它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

好不容易盼到了晚饭后,我迫不及待地跑下楼,把蜡烛放进灯笼,点起蜡烛。哇,再看我的火葫芦:烛光衬托着火红的绸子,显得格外的美丽,灯笼穗也被烛光映得金灿灿的。这时,妈妈对我说:舅舅为人老诚,今天上午为了给你买火葫芦,不惜花掉几个小时的时间,才选中了这个,给你带回来,要好好珍惜呀!

我联想到:舅舅是多么爱我呀,不惜花费那么多时间为我付出,我要珍惜这个灯笼!

火红的灯笼照亮了漆黑的四面,也照亮了我前方的路,每当提着我的火红的灯笼散步时,低头看见那火红的光亮,一阵浓浓的爱涌上心头

作文评语:

真是太好了!这篇文章写得真好!你很善于观察,写出了点燃蜡烛前后灯笼的样子,具体生动,特别出色!小小的灯笼,你却写出了爱,值得表扬!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