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课件热门5篇

09-27

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教学课件”将为您带来启示。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 设计优秀的课件能够增加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本文内容的目的是为您提供最实用的帮助信息帮助您解决问题!

大学教学课件 篇1

一、谈话导入:

板书:书

师:大家平时喜欢看书吗?(“喜欢”)

最喜欢看什么书?(学生畅所欲言)

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地爱读书。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读一本好书,就象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能带我们环游世界,能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今天,咱们要和一个叫川川的小朋友一起,去读一读《最大的“书”》。

二、初识生字,合作交流。

1、自己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如果碰上了不认识的生字宝宝,就作个记号,可以向身边的人求助。(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2、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在预习的时候已经标好了自然段,圈出了生字宝宝,学习习惯真不错!这样吧,把你已经认识的生字宝宝介绍给四人小组里的小伙伴,并且告诉他们,你是在哪里认识它的。(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识字情况。)

三、识记生字,游戏巩固。

刚才很多同学大声地介绍了自己已经认识的字宝宝,咱们现在把这些字宝宝请出来和全班同学见面好吗?你想请谁出来?大声地叫出它的名字!(根据学生的发言调整以下三个环节的顺序)

(一)形声字:

1、这一课还有哪些形声字呢?找一找。(教师板书形声字)

2、能读准确吗?开火车读卡片,扩词训练。

(二)会意字:

1、看见形声字宝宝和同学们见面了,有几个字宝宝呀,也想快点出来。(生字卡片一起出示会意字)认识它们吗?

2、(学生争相举手)这么多同学认识它们,那老师想来考考大家,请你根据每个字宝宝的样子,编一个小故事或者用形象记忆法让我们迅速地记住它们,能做到吗?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最会开动脑筋!(谁的办法好就给该组贴上一颗“智慧星”,星星上写着这个字。)

(三)陌生的字:

1、还有几个顽皮的字宝宝老是不肯出来见我们,平时它们也很少跟我们打招呼,是哪几个呢?我来叫它们的名字,请你在手中的生字卡片里面找出来,并且象我一样,把它读三遍。

2、全找出来了,真棒!用你手里这几张卡片,和你的同桌开火车读一读。

3、这些字宝宝跑到老师的转盘里躲起来了,想抓住它们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抓得准,在课文里找出它藏在哪个句子里,读出来。(读的好的组贴上一颗“朗读星”,星星上写着这个字)

这么多生字全都认对了,看来同学们识字的本领又提高了,咱们最后一次和他们打打招呼吧!(齐读一遍生字)

大学教学课件 篇2

一、教学理念分析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体验,自主阅读文本,在合作探究中领悟课文所蕴含的人生道理,与此同时,教师紧扣文本,创设开放性的,挑战性的和富有体验价值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与阅读材料展开对话,从而触摸作者的心灵,获得思想启迪,获取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文本内容分析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垃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文本重难点分析

(1)课文第3自然段中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此句虽短,却是想象的丰富点,以次为生成点启发学生推想;弟子会想什么?学生就会把自己当成文中弟子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丰富的想象,揣摩弟子的心理,感悟出弟子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但是犹豫不决,从而错失良机的同时为突破全文的难点,作好铺垫。

(2)课文的第7自然段写弟子们悟出的人生道理,比较抽象,特别是结尾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一句文本的重点与难点,更是学生感兴趣的疑点,教学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法引导学生,提不懂的问题,自主释疑,小组交流,集体汇报时,教师要以学定教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3)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你喜欢吗?请发表你独到的见解弟子怎样学习的?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是多元的,因为学生深入与课文对话时,可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受等。学生通过多觉度地与文本对话,从而触摸作者的心灵,获得思想启迪;a真理来自实践b深奥的道理要靠自己生活中感悟,社会是神秘的大课堂,生活是本无字之书,那里有广阔的天地,有丰富的知识。

三、教学步骤和策略

(一)选准切入点

(1)配乐故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怎么最后却两手空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文中的答案。

(策略:以故事形式讲述课文的1、2、3、4、5自然段,既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又为精读第3、7自然段创造了条件)

(二)抓住空白点

(1)学生读文中的有关句子回答问题。

(2)重点指导;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摇了头

(a)指名读、齐读

(b)就是这句话,如果老师再给你们读一遍,同学们能听出些什么吗?(读第一遍,突出强调词语摇了摇头,读第二遍突出强调词语又)

(3)弟子会想些什么?预设没有学生可能答案:弟子会想a前面还有更大的麦穗,这一株不要了。B后面有的是机会,何必现在就摘。C最大的还在前面,没有必要过早定夺

(策略:启发学生运用想象来填补课文空白处,突出弟子犹豫不决以至错失良机,到底弟子怎么想,学生的感悟基本合理既可这就给阅读活动留下个性化解读的空间)

(4)学生揣摩弟子的想法,练习有滋有味地朗读(个别读、指导读、齐读)

(5)小结:把自己当成文章中的弟子,揣摩他的想法,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读,有滋有味地朗读,就这么简单。

(策略1.学生在角色互换中自然地结合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进行阅读,使得阅读出现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的生动局面。2.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阅读教学既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又要学生自悟自创,各自的理解方法。因为知识点的掌握是单薄的,易逝的,只有方法才是后重的,久远的。)

(三)聚焦疑惑(困惑)点

1.过渡:弟子们真的无所获吗?

2.学生读第7的自然段,教师相机映示。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映示的内容。

4.学生默读发现并提出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说人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

(2)最大的麦穗指什么?

(3)颗粒饱满的麦穗中双引号表示什么意思?

(4)不失良机的摘下它摘下是什么意思?

(5)追求最大的在文中指什么?在生活中指什么?眼前的一穗在文中指什么?在生活中指什么?拿是什么意思?.

5.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随即点拨;哪些问题,书上没有答案?哪些问题有联系,哪些问题需要重点思考。

6.引导学生自主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并拿出笔圈圈、画画、写写。

(2)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3)各组代表汇报。(此时的教学无法再按预设的进行,而应依学定教,顺学而导。既学生汇报哪一个问题,教师就相机引导,这时课堂上呈现更多的是动态生成。)

(4)在随机汇报中重点引导理解。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是在在的。

a学生理解句中不懂的词语,哪些如何理解。

b你能联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c学生介绍(引导学生大范围,多角度地介绍;可在电视上、网络里、报纸上看到或听到的,也可以是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

(策略:朱熹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采用问题探究法严读重点段,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7良言一句三冬暖元旦既将来临,现在我们班召开送祝福活动,请大家互相曾送关于机会的名言或写一些自己的独到见解,语句要精炼得像格言。(可列举格言)

(策略:学生赠名言或格言,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的提升,一种激励,唤醒和鼓舞!一种自己对人生道理诠释。)

四、抓住创新点

1.读文如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欣赏《最大的麦穗》一课,比如大学者苏格垃低的教学你喜欢吗?为什么?弟子是这样学习的?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与课文对话、老师相信你们肯定回有许多发现的。

2.学生的潜心会文后发表看法。

3.补充苏格拉底的名言:教育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这样师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师生在似是而非的自我理解中寻找难题,在错综复杂的困惑中被迫去自我思考。

苏格拉低

(策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领悟文本,从而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才会频频闪现。)

板书:

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

(要抓住机遇)

大学教学课件 篇3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足迹、雨痕、波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 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生字

1、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本世界上最大的“书”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瞧,它们都藏进了岩石里,谁能把它们的名字喊出来。

2、小朋友会读生字不算厉害,会写才厉害呢!

根据老师说出的某个字的特征找出这个字并读出字音,如果正确就将苹果摘下。如:

力气很大──勘 山下有石──岩 厂里过日子──厚

包旁一把刀──刨 家里一块玉──宝

二、初读课文,感 知川川的刨根问底。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小朋友,他就是川川,请小朋友们快速地把课文读一遍,找出一个词语来完成这个填空题:( )的川川。

2、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说明川川是个爱刨根问底孩子。

根据回答,出示川川的六个个问题。

川川这样刨根问底有什么好处呢?让我们来读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吧!

3、师生分角色读课文1-4小节的对话。

4、认识岩石书,朗读指导。

(1)师:孩子们,想不想看到这本“岩石书”呀?

师:点击课件,出示岩石,这就是岩石书,多么神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指导:把“一层一层”、“厚厚”这两个词语放慢读,会更好,

(2)男女生分角色读。

三、二读对话,感知“书”的内容。

(一)读懂“字”

(1)是啊,孩子们,岩石就是“书”,让我们翻开这本岩石书,看看里面写了什么?下面就请两位孩子来读读5——8小节?愿意当叔叔的请举手?好,就请你,小手举得最高的孩子。谁来读川川的话?好,你来吧!生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研读“书”的内容。

师:你们俩读得真投入,孩子们,读了这本书,你知道了什么?

(师板:树叶、贝壳、小鱼 雨痕、波痕、矿物)。

(3)想象雨痕、波痕,认识雨痕、波痕。

师:孩子们,你们见过雨痕、波痕吗?

师:那你们想象一下,这雨痕、波痕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你们太会想象了,想知道你们想得对不对吗?老师请来了一位知识丰富的朋友蓝猫,就这三个问题请教他吧?谁来带大家请教?要有礼貌哦!(相机出示课件)

1、雨痕

图片、录音:小朋友,你们听说过滴水穿石的故事吗?一滴水如果经常滴在一个地方,它会把这块石头滴穿呢。在很久很久以前,每当下雨的时候,雨点儿常常敲打着石头,几千年,几万年以后就在这石头上留下了一个个小洞洞,这就是雨点留下的脚印------雨痕。

2、波痕

图片、录音:小朋友,你们看到过惊涛拍岸吗?那浪头的冲击力可比那雨点大多了,它们一次次涌上来拍打着岸边的岩石,经过无数年,这岩石上就有了一条条波纹,这就是波痕。

3、矿物

图片、录音:这矿物啊可都是宝贝,那黄色的就是金,黑色的是煤,红色的是铜,闪光的是水晶,透明的是钻石……还有很多很多呢。它们都深埋在地底下,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发现它,开发它,利用它呢。

师: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呢?

师:那请大家睁大眼睛,瞧!(师点击课件),这三幅图你能认出哪个是雨痕,哪个是波痕,哪个是矿物吗?

师:小眼睛,真亮,全找对了。你们看它们多有意思啊!谁来介绍一下他们呢?(师点击课件,出示句子)。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

4、指导朗读

下面谁来读读书中叔叔的话呢?师当川川认真地问:“这上面有字吗?”

(二)读懂图画

1、认认化石

师:岩石书上不仅有字,还有画呢?你们看,(出示课件)这岩石书上的画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树叶、小鱼、贝壳有什么不一样呢?

师:孩子们,这里的树叶、小鱼、贝壳,本来也有美的颜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像石头一样,这些叫什么呢?(“化石”)

师:你怎么知道的?

师:(出示句子),谁来介绍一下这些化石呢?

读“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师:你的图画介绍得可真有趣!谁再来介绍。

师:孩子们,其实像这样的图画,岩石书里还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些呢?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想不想看?

(师点击课件,出示恐龙、虾、恐龙蛋、乌龟的化石),你们认识这些有意思的东西吗?

2、仿说句子

师:对!这么有意思的东西,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介绍呢?(出示句式:你看,这儿有 ,有 ,那儿还有 哩!),先给大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生认真地准备。

师:现在你就是地质勘探队员,我来作川川,向你请教,谁来和我合作。师生对话表演。

师:这上面有图画吗?

生:有,你看,这儿有乌龟,有虾,那儿还有恐龙蛋哩!

师:谁如果能一边介绍一边加上动作就更好了!生边介绍边指着画面。 ……

(全班问,一生答,再同桌互相介绍)

(三)读懂说明了什么。

1、生分角色读课文5-10小节。

师:这些神奇的字、画,又能说明什么呢?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在脑子里出现一幅幅画面。(师配乐朗读第10节)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看到的可能是地震那一瞬间的情景。可是陆地变成大海,大海又变成高山,那是神奇的地壳运动,这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它要经过漫长的岁月,请大家读读课文中第10小节,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地壳运动要经过漫长的岁月。

生:“很久很久”,“很多很多万年”,“慢慢”。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让我们感受时间的漫长呢?

指导:哎哟,这时间可是成千上万年的,你如果读得慢些,声音稍微轻一些可能更好。

师:把这些词放回课文中,一定会读得更好,自由读,谁来读读第10小节?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地壳运动的过程。出示课件。

四、了解“书”的作用

1、地球真是个了不起的魔术师,读了这本书岩石有什么用呢?

课件出示句子。指导读。

这本岩石书的作用真大啊!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呦,这六个小圆点是什么?(省略号)还有哪些宝藏呢?

2.川川听了叔叔的话,会想些什么呢?指导读最后一小节。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那你知道川川以后长大想干什么呢? 你有什么话对他说?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岩石为什么称为书?为什么加引号?

五.拓展实践,课文延伸

1、小朋友们,不仅仅岩石是一本书,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藏着奥秘的书呢!你觉得还有什么也是书呢?

是啊!大自然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啊!你看:课件出示:这朵娇艳的蓝玫瑰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地下有铜矿;这片片高积云是书,它的出现预示着晴天的到来;这可爱的小狗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汗孔是长在舌头上的;这美丽的胡杨树林是书,顺着它的身子挖下去,就能找到地下水。孩子们,茫茫宇宙,万物生灵,书无时不有,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颗善于探究的心,我相信你们肯定能发现更多的秘密。在这些书里,藏着无穷的奥秘,让我们用心去观察,用眼睛去发现,多问一个为什么,学好眼前的这些书,长大了才能去读懂大自然中一本又一本的书!

2、学到这,你的脑海里还有什么问题吗?

3.这么多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你们也会刨根问底了!这许许多多的奥秘让我们课外再去探索,再去刨根问底,好吗?老师向你们推荐几个网站,今天课堂上老师用的资料很多就是从这两个网站中搜索到的。还可以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哦!

大学教学课件 篇4

设计理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倡导“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依据学情调节教学顺序,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时数:2课时。

设计思路:

本文以人物对话的方式构篇,其内容对小学生极富吸引力。教学本文宜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同时通过“读、演、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最大的“书”》,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标题上“书”字的双引号故意不写。)

2、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标题,看看黑板上的标题和课本上的标题有什么不同。

过渡:课文标题上的“书”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从中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用多媒体出示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开火车”读,齐读。

3、师生对读课文,教师读叙述语,男女生分别读地质勘探队员与川川的对话。读后思考:课文标题中的“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出示句子: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指名学生读,齐读。)(板书:岩石)

过渡:岩石除了样子像书外,还有哪些地方像书?下面我们继续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读中学。

(1)自由读。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了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和“叔叔”的对话。

(2)伙伴对读。同桌分角色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2、论中学。

(1)讨论交流:①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②岩石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雨痕、波痕、矿物”的图片和“树叶、贝壳、小鱼”的化石图片以及课文的相关句段,指导朗读、理解。(板书:雨痕 波痕 矿物 画 树叶 贝壳 小鱼 为国找宝藏)

3、看中悟。

用多媒体播放“地壳变迁、化石形成”等地质变化的录像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热情。

4、猜中想。

(1)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2)你能猜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四、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1、说说你从岩石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知识。

2、小结谈话,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最大的“书”》一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大自然的变迁,陆地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这本“书”里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去发现。同学们愿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走进大自然,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吗?

3、课堂交流。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岩石、化石方面的资料在班内交流一下。

五、课外延伸,推荐书目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要想了解这座宝库中更多的奥秘,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自然百科全书》和《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2、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再分段读一读。

二、实践活动:演一演

1、四人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虽然“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但要设计出相应的动作神态。

2、集体评一评哪个角色演得好。

三、识记字形

1、多媒体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字,“开火车”认读,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学生提出难记的字,老师指导记忆。

3、巩固练习:口头组词。

四、指导写字

1、多媒体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及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练习写字。要求:(1)写正确。“厚”字上面无点,“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王”。“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埋”字左边是土字旁,“理”字左边是王字旁。(2)写美观。在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 “册”字的两撇。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

五、积累运用

1、词语开花。

看看课文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发现规律,自主填字。

宝石——石头 化石——石英

高山——山岭 大山——山川

大地——地球 土地——地图

2、理解下面词语,选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话。

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刨根问底

六、布置作业

1、在汉语拼音本上抄写“我会写”中的字,每字写三遍。

2、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和句子,把自己喜欢的新词、句子抄写在“好词佳句积累本”上。

3、自编一份“奇妙的大自然”手抄报

大学教学课件 篇5

一、教材解读: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这部分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要的叙说方式,介绍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因此,本课在读好人物对话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他们能够在自由读文的基础上,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并结合重点的词句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了解到课文中的书的真正含义与加双引号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在各种形式的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当他们越读越感到有趣的时候,再揭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进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三、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快说说你们都喜欢读什么书?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你们想看吗?

(出示课题)生与师书空课题后齐读题目。问:课文题目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双引号呢?它是指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学生自由读文,同桌之间利用手中的工具书来解决生字问题。师:现在让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出示带有拼音的要求认识的字词,指生认读,然后再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读,加深认识,并在小组之间相互理解。

2、 同桌间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讲的主要内容。学生介绍。

(三)、深入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 师: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中的书指的是什么?(岩石)

2、师:那既然岩石不是书,为什么地质勘探队员却把岩石称为书呢?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到文中去找一找,看谁找的全,找的准。找到之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

(1)岩石就是书,岩石一层一层的就象一册厚厚的书。

(2)岩石上有字。

(3)岩石上有图画 老师让学生到文中找句子读一读,结合学生回答,老师出示网上搜集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适当板书。

4、结合板书,师问:以上这些,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齐读第十自然段。

5、师:哦,原来这本书里蕴涵着这么多知识,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为祖国找到无穷的宝藏)师板书

6、师:好问的川川通过发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简介课文主要内容)

7、师:川川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他高兴吗?从哪看出的?学生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师:你能猜出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和叔叔一样,做一名出色的地质勘探队员)

师:地质勘探队的叔叔真是了不起,他们不怕苦和累,为了给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不知要多辛苦,你们想对叔叔说些什么吗?(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师:你们喜欢文中的川川吗?为什么?(好学好问有理想)

8、 师: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让我们分角色朗读,怎么样?学生有感情分角色朗读,教师指导。

师:文中爸爸一句话都没有,你能设计一下爸爸的动作和神态吗?小组合作演一演。

9、 学生边读边表演。

(四)、总结师: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需要我们仔细去思考,认真去研究。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吸取营养,感受大自然那无穷的魅力所在。好吗?

板书: 一层一层的 19、最大的书(岩石)

有字:雨痕 波痕 矿物 无穷宝藏

有图画:树叶 贝壳 小鱼

教学资源:本节课用了实物投影仪,出示了在本节课中需要学生认识的生字词,反复的出示,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刻的记忆。然后又利用投影仪出示了在网上搜集到的与岩石相关的图片,一张张一层层的岩石、一幅幅被雨点波浪留下痕迹的岩石,仿佛使学生置身与课文中,好象正在与文中的川川一起聆听那有趣的知识,并一起到大自然这座知识宝库中遨游,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使他们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从而达到主动学习、探索的目的。

喜欢《大学教学课件热门5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学教学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