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复习课件十四篇

09-27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设计教案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有请阅读“圆的复习课件”相关内容,这会为你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机会!

圆的复习课件【篇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百分数的整理与复习》“百分数”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总复习时,应将复习重点放在百分数的应用方面,同时要注重与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对比,分析百分数问题与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深化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通过总复习,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可借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芽率、合格率等。所以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才能轻松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基础上,经历体验问题的形成和解决过程,引发学生对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解题策略和规律的深层次思考,克服学生消极接受的惰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

本节课通过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集体交流,小结方法等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对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化”、“数学化”得到和谐统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百分数单元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

2、在百分数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中使学生经历一个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3、在百分数单元复习的过程提升数学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4、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经历百分数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乐学的情感。

重点:

1、掌握百分数的意义,以及与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找准量和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

(一)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谈话:我们上段时间学习的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百分数的整理与复习)

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2、判断:“4/5=80%,4/5米=80%米。请同学们说明理由。(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比,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相转化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简。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使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进行回顾,使学生把各类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性的建构知识。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让学生自己探索,再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根据信息,请同学们提出相关的百分数问题。

老师今年36岁,丁俊同学今年12岁。

问题:

1、老师的岁数是丁俊同学的百分之几?

2、丁俊同学的岁数是老师的百分之几?

3、老师的岁数比丁俊同学的大百分之几?

4、丁俊同学的岁数比老师的少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答,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结构,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复习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

我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问:

2、已知女生人数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3、已知男生人数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变式练习,运用对应思想,数行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让学生在“联”中求“变”,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与方法,达到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

2、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3、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值叫做利率。

问:什么是利息?如何计算利息?在计算利息时要注意什么?

4、计算:王叔叔2007年买了2000元国债,定期三年。三年国债的利率为5.4%。由于买国债可以免交5%的利息税,王叔叔可以免交利息税多少元?到期时,王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敏锐的数学眼光和灵活的数学思维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到训练和发展,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结构更加明晰,思路更具条理性,也再次突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1、方方说:“书价是30元,书店给打了九折。”毛毛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50%。”园园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3”丁丁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5倍。”请问他们各付了多少钱呢?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性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并让学生选择相关信息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对比,渗透了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不同层中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昨天我们班有2人请假了,大家能计算出昨天我们的出勤率吗?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新鲜感,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今后要用99%的努力+1%的灵感去创造100%的成功。

意义互化应用找准单位“1”

圆的复习课件【篇2】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难点和分化点;这部分知识系统性强,反应的规律突出,内容较多,历届中招考试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陕西20xx年中考试题中占 22分(约占总分值的44%)。出题一般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因此很有必要对酸碱盐进行专题复习。

本节课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复习了“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之后,设计了一些与之有关的初步运用,针对性练习、拓展练习,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使他们仿佛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①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②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

②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学会分析题意,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生活态度。

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讲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要求和条件,会分析题意,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四、学情分析:

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采用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辅助等,充分体现“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学法:

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交流等。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ppt展示教学目标以及复习重点,开门见山,直入正题。

活动一:

ppt展示“幸运课堂——猜猜他是谁?”引起学生注意,并进入复习。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对本专题所涉及的主要物质的性质有一个初步的回忆和了解。

活动二:

认识酸碱盐的定义,通过如下ppt展示常见的酸碱盐,让学生读写,并尝试复述酸碱盐的定义。然后通过对酸碱盐进行分类,强化学生对概念定义的理解。

活动三:

认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ppt展示如下生活或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反应,让学尝试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所写方程式,系统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544”。

通过如下ppt趣味性的展示出酸的化学性质,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在中考前长时间的复习,学生精神上有些倦怠,通过趣味性的题型设计能充分调动兴趣和积极性。另外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圆的复习课件【篇3】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 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重难点、关键: 1、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3、关键: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6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1课时 读数,写数…………………………………………………………………1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 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弄清数的组成。   2、难点: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3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首尾呼应)再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圆的复习课件【篇4】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评委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你们对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酸碱盐复习——酸碱盐化学性质》。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是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3.复习复分解反应,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1.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 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或者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思考的过程。 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让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出发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如:物质的鉴别、离子的共存问题。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思维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引入课题:

利用氢氧化钠遇酚酞变红的实验现象 营造春天延边地区金达莱花开的教学情景,由酸碱遇指示剂变色的知识点引入课题。

课件演示习题回忆所学的酸碱盐知识,将各物质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并组织学生讨论,找出能相互反应的并写出方程式,再进一步深入拓展归纳整理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总结完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复习常见离子反应,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问题,跟进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鉴别题,应用酸碱盐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基本知识点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知识点解题的意识。

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自我总结回顾,不但要弄明白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清楚?通过展示板书设计进行反思回顾,整理归纳,并通过精选的练习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将知识点和具体题目结合在一起,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由于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圆的复习课件【篇5】

9以内数的复习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内容:

9以内数的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复习9以内数的认识,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理解。

2、通过数学活动,复习9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通过数学活动,巩固对物体和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知分类和比较的意义。

4、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设计:

活动一:过桥

活动目标:通过过桥,复习9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活动过程:

口算:用手势比出桥上各算式的得数。

活动二:买门票

活动目标:通过说出机器人身上物体的名称及数一数这一活动,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活动过程:

1、说出机器人身上各种物体的名称。

2、数出机器人身上各种物体分别有几个。

活动三:野生动物园

活动目标:通过野生动物园,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掌握左右方位。

活动过程:

1、让学生看图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2、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基数和序数、左右方位的巩固练习。

活动四:买面包

活动目标:通过买面包的`活动,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活动过程:

1、分小组进行买面包活动。

2、小组汇报。

活动五:小兔玩游戏

活动目标:通过学生独立认真地观察小兔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小兔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认真观察小兔图。

2、小组讨论,对小兔进行分类。

3、小组汇报。

4、拓展题:把9只小兔关在三个一样大的房子里,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关法。

全课总结。

课外延伸:用学具盒里的图形拼一幅美丽的图画。

圆的复习课件【篇6】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3、关键: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NO:1   教学内容: 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3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首尾呼应)再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NO:2   教学内容: 读数、写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重点: 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个十和2个一组成(  ) (4)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教学例4。 (1)出示计数器。 十 位 个 位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   叫十位,并在计数器分别贴上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启发学生说出2捆铅笔表示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4枝铅笔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2、教学例5。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3、教学例6。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4、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游戏:接通电话(投影出现)。             NO:3   教学内容: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76、89、90、96、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1,十位、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新授。 1、教学例7。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已有的数字用彩色笔写)指定学生填写。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7提出的两个问题。 A、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B、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第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8。 (1)出示鸡蛋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个鸡蛋?右边有多少个鸡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  26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鸡蛋,哪边的多?(左边多)28和26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28和26相比较,28大,26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在28和26的中间板书“>”学生读式子两遍)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39○45,又问:“39和4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圆的复习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欧阳修的主要经历及其多方面的成就。

2、了解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娱情山水以排解抑郁的复杂思想感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3、学习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教学设想:

1、对文章字词的学习, 用自主参与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教师解疑释难,减少讲解和分析。

2、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3、通过线条串联法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背诵全文。

教师:同学们,我说一个古代的年号,看看你们能联想起哪一宗历史事件。

教师:非常正确。实际上,这次改革,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知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它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类似的文章有:《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桃花源记》等;类似的古文文体还有:铭(《陋室铭》)和说(《马说》、《爱莲说》)。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

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着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文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欧阳修不仅以散文着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

欧阳修称得上是位饱学之土。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教师范读文章,学生标示生僻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学生齐读一遍文章。

四、学生分四人小组疏通文字障碍(提醒学生利用课下注解和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

2、需重点掌握的句子。

①环滁皆山也。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④若夫日出……山间之朝暮也。

⑤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

⑥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⑦至于负者……往来而不绝者。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的情况和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并且疏通了字词障碍。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全文并且理解文章的写法和主旨。

二、播放《醉翁亭记》的朗诵录像,学生注意欣赏和模仿。

三、学生分段朗读。

1、学生齐声朗读文章的第一和第二段(教师事先标明朗读的节奏和生僻字的读音)。

2、教师简单点评学生齐声朗读的情况,并提出新的要求: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第三和第四段(难度加大,没有标明节奏和生僻字的读音)。

3、教师点评学生单独朗读的情况之后全班齐声朗读第三和第四段。

四、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写法(线条串联法)。

1、通过刚才的反复朗读,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呢?

明确:醉翁亭的地理环境和得名的原因、山间朝暮四时的景色、众人出游的情况、醉罢晚归的情景。

2、如果每一部分都与醉翁亭挂上钩的话,可以归纳为:点出亭亭外景亭中宴离亭归(此处为教师专门做出的范例)

3、那么我们能不能让每一部分都含有醉字呢?

4、如果要求大家每一部分都用含有乐字的短语来归纳,该怎样归纳呢?

5、能不能每一部分都含有醉翁和乐呢?

教师小结:这个环节我们通过线条的串联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不难发现贯穿全文的线索是醉和乐字。而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面现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那么作者想通过这种写法表达什么样的主旨呢?

五、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主旨。

1、请大家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两人小组讨论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

①作者自号醉翁。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实际上是借寄情山水来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

②在写太守宴之前先写滁人游,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的旨趣。作者被贬到滁州,由于自己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

③太守之乐其乐乃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2、知识拓展:文章告诉我们,作者此时的身份为滁州太守,他怎么能不务政事而整天游乐呢?

明确:作者虽然被贬谪,但并没有消沈,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滁州政通人和(滁人游、溪深鱼肥、山肴野蔌),是一种尽责之乐。

梁启超:尽责最乐;尽得大的责任,便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便得小快乐。>

无官一身轻(尽了责任后的最大放松)。(党的十六大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六、布置学生综合全文的内容设计文章的板书。

七、在设计板书的基础上理解性背诵全文。

圆的复习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 üe、特殊韵母er、整体认读音节yeyue及四声,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复韵母ie üe组成的音节,能熟练拼读。

3.能用音节组词说话,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声母和ieüe相拼的音节作为重点进行练习。

教学准备:

1.单韵母卡片、ai eiao ui iu的卡片、yuyi的卡片。

2.和课文配套的情景图。

3.画有四线三格的黑板一块。

4.录音机一只,语境歌的录音磁带。

1.唱读单韵母儿歌。

2.认读复韵母:ai eiao uiiu(学生读后问,刚才这些复韵母,你还记得它们的发音方法吗?)

1.引导看语境图。

谈话:前不久,我们刚过了一个愉快的中秋佳节。看,老师这里一幅图画的就是中秋节的夜晚(出示:图、ie )。

2.听语境歌。

老师读,学生欣赏:中秋夜,月儿明,妈妈讲故事,孩儿静静听。学生朗读一遍。

3.揭示目标:图上的复韵母就是汉语拼音12课要学习的内容,要两节课才学完。

⑴教师范读,学生看口型变化。

⑵学生说说发音方法。

⑶教师再次范读。

⑷学生用这种方法在小组里练习发音。

⑴出示ie的四声。

⑵学生在小组里练习。

1.谈话:复韵母ie 很喜欢和声母交朋友,当它和声母j、q、x碰在一起时,你会读吗?(出示j-ie-jieq-ie-qie x-ie-xie)⑴学生在小组里练习拼读。

⑵指名做小老师领读。

⑶老师读声母和韵母,学生读音节。

2.谈话:老师这里还有很多音节,请大家静下心来仔细看,并把它们暗暗地拼在心里。

⑴老师一张一张翻卡片,学生暗拼。(bie pie mie die tie nie lie)。⑵学生在小组里练习拼读。⑶听音取卡片。⑷做猜字游戏。

⑴指名认读。齐读。

⑴指名认读。男女生读。

⑵师:今天小朋友带来了橡皮泥,我们一起来捏一捏,边捏边跟着老师读:nie ,捏橡皮泥的nie 。

⑶学生捏橡皮泥。

⑷进行说话练习。

(师:你捏了什么?生:我捏了______。师:他捏了什么?你觉得怎么样?生:他捏了______。我觉得______。师:这个是谁捏的?你觉得怎样?生:这个苹果是他捏的。我认为______。)

5.谈话:你们的小手真巧,你们的小嘴真会说,下次劳动课上我们再来开展捏橡皮泥比赛,教学反思《韵母ie 、üe、特殊韵母er、整体认读音节ye yue及四声》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新本领。(出示:布鞋的音节及图)

⑴学生练习读音节。

⑵指名先读x-ié-xié,再读bù xié.

⑶会读的自己站起来读。齐读。

⑷指导用bùxié练习说话。

6.小结:刚才小朋友一起努力学习了复韵母ie 以及ie和声母的拼读。最棒的是还会给音节组词、说话。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拼音故事,想听赶快坐端正。

(老师讲述:在秋高气爽的一天早上,复韵母ie 到公园散步。走着走着,它累了就在一张长椅子上休息。这时,它的好朋友大y来了,有礼貌的小i忙把座位让给了大y,这样复韵母ie就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e。)

⑴齐读ye。

⑵出示ye的四声,学生认读。

⑶给ye的四声组词。(随机出示:椰子图及音节;野兔图及音节;树叶图及音节。)

2.读句子:xiǎo lì lizài xiě zì。

这节课上,小朋友学习了复韵母ie 和整体认读音节ye。大家积极开动脑筋,热烈发言,学得真棒!下面我们学习最后一个本领,正确书写复韵母ie 和整体认读音节ye。

1.完成《小状元》第一题中的ie 与ye的书写。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生学习复韵母ie üe、特殊韵母er、整体认读音节yeyue及四声中,学生都掌握得很好,我分几个环节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读准音(指导发准音,并注意发音部位和嘴型)——识记形——学会运用(拼读教学),先让学生观察后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图中的内容。结合看图练习说话,让学生发现“ie、üe、er”的读音。 “读准音,ie和 üe在发音较短,e响亮而长,老师先示范,学生跟着模仿,反复练习发音。

在卷舌音er的发音,用“耳”引入借助伸手平,四指上翘,表示卷舌的手势,帮助学生正确发音,在练习发音时,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形,要求把舌头卷起来,两个音一起发出来,另外还可以借助er的有关词语(儿童)、(耳朵)、(一二一),并告诉学生er是特殊韵母,只能单独做音节,不能和声母相拼,它的用法很特别,所以我们把它叫作“特殊复韵母。”识记字形:重点区分ie和ei的字形,我借助i和e两个单韵母的卡片,不断交换位置让学生认读,区分两个复韵母的字形。提醒学生注意借助读音分清字形,只要把复韵母的第一个读音读准,就可以很容易把这两个形近复韵母区分开来。

在整体认读音节ye和 yue的教学时:先对比复习单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i—yi、ü—yu,并提示学生i和ü不能自成音节,需要y来帮忙,然后借助熟字“月、乐”和韵母ie、üe引出整体音节。整体认读音节与复韵母的教学结合进行,注意区别比较,ie和ye的读音相同,ie是韵母,需要和声母相拼才能够组成音节;ye是整体认读音节,由y和üe组成,两个成音节的时候,ü上两点要省略。利用“字形变换歌”引导学生反复体会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不同。

在拼读教学时:先复习拼读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拼读,但j、q、x和üe相拼ü上两点一定要省略。但老师不用自己说出来,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 j、q、x和üe相拼ü上两点一定要省略,可以同桌互相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像玩游戏的形式进行朗读。通过这样教学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掌握得较快,教学的效果很好。

圆的复习课件【篇9】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15页第一、二个红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2.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3、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4、通过整理和练习,养成乐于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体会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动画导入:教师放映曹冲称象的故事。

2、谈话:看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呢?学生自由交流感受。

教师适时小结:曹冲能将复杂的事情与简单的事情相转化,从而巧妙的解决了问题。转化也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

以学生比较熟悉、感兴趣的动画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3、多媒体出示

⑴学生先独立计算并思考。

⑵小组内交流。

⑶师引导学生发现:

①小数乘法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

②小数除法可以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

③异分母分数加法可以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来计算。

④分数除法可以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

⑤发现:计算时经常用到转化的方法。

4、质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用到转化的策略,请同学们想一想,除了以上所说,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

①平面图形:

②立体图形:

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④解比例的问题:

⑤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小结:其实象这样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情况还有很多,转化”的策略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应积极使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先自行讨论,再进行交流)

预设:把新知识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旧知识,使问题更加容易解决。

【设计意图】

通过唤醒学生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已有经验,引入“转化”策略的学习,做好教学的衔接与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彼此帮助,共同完成“转化”策略的探究,师生进行小组评价。及时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体会“转化”策略的广泛应用,形成积极应用策略的情感。

5、教师多媒体展示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转化过程。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看来同学们对于转化的知识掌握的不错,赶快来检验一下吧: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1.25÷1/8(2)16-2.54-7.46

(3)9÷0.25(4)(5l×11×l9)÷(57×77×17)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怎样算比较快。

2、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友情提示:

此题在于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运用转化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转化方法的重要性,因此重点让学生说说转化过程。

3、你能用最快的方法写出它们的结果吗?

友情提示:

此题既考查学生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能力,又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看来刚才这几道题难不倒同学们,下面老师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友情提示:

把曲线转化成线段来进行测量周长。

2.求出下面图形的内角和。

友情提示: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转化为一个平角。

3、质疑:对于转化这一策略,现在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预设:运用转化这一策略可以将较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板书:复杂+简单)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你们刚才的表现真是棒极了!继续发挥你们的集体智慧,老师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计算1/2+1/4+1/3+1/16,你发现了什么?

友情提示:先让学生试算,然后出示图片。

质疑:你能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吗?

引导学生交流算法,明确把加法计算转化为减法计算的过程。

圆的复习课件【篇10】

定语从句,一个简单句跟在一名词或代词后(先行词)进行修饰限定,就叫做定语从句。

(1)语言目标:能用定语从句较自如地描述及谈论人和物。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听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力。

(2)情感目标:促进同学间积极合作交流,发展同学间的友谊 。

2.教学方法:多媒体的运用能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学生也很感兴趣,极大地鼓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呈现在课堂上能使教学更生活化,也更直观和具体。

以学生为主体,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归纳、总结、讨论等方式学习定语从句,由于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定语从句,要达到让学生初步掌握定语从句这一目的。

定语从句,起形容词的作用,在句中常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被修饰的词称为先行词,引导定语从句的词称为关系词, 关系词的作用一是放在先行词与定语从句中间起引导作用;二是在意义上代替先行词,并在从句中充当一个成分。其中关系代词:who, whom, whose, which, that, as;关系副词:when, where, why。

eg. She is the girl who sings best of all.

The pen which my uncle gave me is missing.

He lives in a house whose windows face south.

The factory where my father works is in the east of the city.

Perhaps the day will come when people will be able to breathe clean air in cities.

eg. He is a man( ) never leaves today’s work till tomorrow.

The boy ( ) is standing there is my cousin.

2. 先行词是人,作宾语,关系代词用 whom, who, that,

eg. Here is the man ( ) you’ve been expecting to meet.

The man ( ) you met yesterday is Mr. Smith.

eg . The train ( ) has just left is for Guangzhou.

Children like to read books ( ) have wonderful pictures.

4. 先行词是物,作宾语,关系代词用which, that,或省略

eg. The book ( ) you borrowed yesterday is really interesting.

The pen ( ) my uncle gave me is missing.

eg. He is the professor ( ) name was Jackson.

China, ( ) population is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 is developing very fast.

1.先行词是表示时间的名词,在定从中作时间状语,关系代词用when

eg. I can’t remember the date ( ) he went abroad.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 ) I joined the army.

2.先行词是表示地点的名词,在定从中作地点状语,关系代词用where; 其中注意表示抽象概念的地点名词,如,situation、stage、degree、point等表示方面或程度时,也需用where

eg. This is the village ( ) Uncle Wang once lived.

They have reached the point ( ) they have to separate with each other.

He’s got himself into a dangerous situation ( ) he is likely to lose control over the plane.

3. 先行词是reason,在定从中作原因状语,关系代词用why

eg. I don’t know the reason ( ) he was late.

None of us know the reason ( ) Tom was absent from the meeting.

4.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副词也可以用“适当介词 + which”来代替。

eg. October 1, 1949 was the day when ( = )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This is the factory where(= ) we worked a year ago.

I don’t believe the reason why (= ) he was late for school.

Ⅳ. 关系代词that & which的区别:

① 先行词为all, everything, anything, nothing, little, much等不定代词时。

eg. There is nothing ( ) can prevent him from doing it.

② 先行词被any, only, few, no, very, little 等修饰时。

eg. This is the very book ( ) I’m looking for.

③ 先行词被形容词最高级或序数词修饰时。

eg. The first place ( ) they visited in Guilin was Elephant Trunk Hill.

This is the best film ( ) I have ever seen.

④ 先行词既有人又有物时。

eg. He talked about things and persons ( ) they remembered in the school.

⑤ 先行词被the only, the very修饰时。

eg. Mr. Smith is the only foreigner ( ) he knows.

⑥ 句中已有who或which,为了避免重复时。

eg. Who is the man ( ) is standing beside Tom?

eg. He had failed in the maths exam , ( ) made his father very angry.

② 介词 + 关系代词。

eg. This is the room in( ) my father lived last year.

Ⅴ. as引导定语从句时的用法(as 相当于that & which)

① as引导限制性定语从句通常用于the same … as, such … as结构中。

eg. This is the same book ( ) I lent you.

Such machines ( ) are used in our workshop are made in China.

② as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既可放在主句之前,也可放在主句之后,位置灵活,用来修饰整个句子。通常用下列句型:as is known to all, as is said, as is reported, as is announced, as we all know, as I expect 等。

eg. ( ) I expected, he got the first place again in this mid-term examination.

Taiwan, ( ) we all know, belongs to China.

Ⅵ. 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主要区别:

限制性定语从句: 一般紧跟在先行词后面,不用逗号把从句与先行词分隔开来。使先行词的意思十分明确,成为特定的人或物,是句子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少了它句子就会失去意义不能成立,或意思不清楚,不能说明问题。通常译为定语。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通常由逗号与句子其他成分隔开。只是对先行词作进一步的说明,没有它句子仍能成立,意思仍很清楚。通常译为并列的句子。

eg. I was the only person in our office ( ) was invited.(去掉定语从句,意思就不完整)

Tom’s father, ( ) is over sixty, still works hard day and night.(整个句子可分成两句来翻译)

即先行词与关系代词、副词之间被介词短语,同位语,谓语等分隔开来。

此种定语从句,在选择关系词时,要注意找准先行词。

eg. There is an expression in his eyes ( )I can’t understand.

I was the only person in my office ( ) was invited to the important ball.

I suggest you choose someone I think ( ) is very kind and friendly.

课后反思:

提倡任务型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把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实现预定的任务目标并感受成功。我在这堂课的设计里要求自己新颖别致,突出故事的完整性,要有一气呵成的感觉,重点落实,定语从句自始至终贯穿每个环节,活而不乱,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气氛活跃。能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互动性和能动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课后感觉任务型教学有所体现,学生们积极性高,参与面广,训练量较大,能初步运用定语从句。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有个别学生基础太差,虽在课堂中他们也积极参与,但有时很盲目,甚至不知道老师和同学们在进行什么内容,从他们的目光和神态中,我了解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我暗自告诉自己,一定要帮助他们,这很难,但一定要坚持,决不放弃。

圆的复习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2、会用“四舍五入”取商的近似值。

3、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数。

4、培养学生分类学习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知识的归类与整理,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学习的基本内容

四人为小组交流上节课的作业:第二单元知识整理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知识图。

二、分类练习

1、复习小数除的计算方法。

(1)观察两列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43.5÷2928.6÷1.1

18.9÷2720.04÷0.24

1.35÷153.6÷1.08

(2)独立完成,做完后想一想你是怎么想?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4)总结:①小数除法中,都是将除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②在计算过程中要做到: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需要扩大几倍,被除数也要扩大相同的倍数,位数不够,用0补足。

2、复习循环小数。

(1)观察最后一题的商,你发现了什么?

除了循环小数,我们还学了哪几种小数?怎么样的小数是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你能举个例子吗?

(2)算一算,这些版式的商分别是什么小数?如果是循环小数,请用简便记法表示。

5.7÷97÷86.64÷3.3

(3)把下列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表示,再按要求取近似值。

1.02929…=()≈()0.018383…=()≈()

0.33333…=()≈()9.675675…=()≈()

3、复习用计算器求商和探索规律。

(1)用计算器计算:

48÷2.37.09÷0.52(保留一位小数)

1.3÷0.036.509÷0.27(精确到0.01)

45.5÷3826.37÷3.1(精确到千分位)

(2)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24÷8=

2244÷68=

222444÷668=

22224444÷6668=

()÷()=()

说说找到了什么规律。

4、复习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1)书36页第2题。

(2)练习七第4题。

先读题,独立解题。

全班汇报流,说一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5、拓展:练习七第6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我们不仅可以把所学知识通过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起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而且可以获得温故知新的效果。

圆的复习课件【篇12】

复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复习课的深度、广度和容量是新授课教学所难以达到的,它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好机会。以往的复习课,我很注重知识点的串讲和知识点的运用,但我发现学生只是习惯于做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复习效果不尽人意,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提高。我想只要改变这种以老师为主的复习方法,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本课学习目标是复习酸、碱、盐的性质,以及由性质引出来的酸、碱、盐的区别方法。

课前我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精心挑选了4组物质:

将每组物质在区别时可能涉及的物质名称和仪器列出名单,交给实验老师准备好实验用具。我想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设置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达到低起点、高要求的复习设想。

课堂上,我将事先设计的4组物质写在黑板上,问:“4组物质在类别上有什么共同点?”同学们都回答:“分别是酸、碱、盐的溶液。”我说:“你们能将它们区别出来吗?”学生开始分组讨论。

有的组的同学拿出小纸条将区别的试剂罗列出来,有的组的同学翻出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一一核实,有的组的同学时而大声分辩各抒己见,有的组的同学则各自思考……

当同学们讨论结束后,我让同学说出他们的方案:

a组的方案有:(1)CO2、Fe(2)CaCO3、CuSO4(3)BaCl2、CuSO4(4)Na2CO3(5)BaCl2、FeCl3(6)Fe、石蕊溶液(7)Mg(OH)2(8)Ba(OH)2(9)CO2、Ca(OH)2(10)CO2、BaCl2

b组的方案有:(1)看颜色、Na2CO3(2)CuSO4(3)Fe(4)测pH值(5)看颜色、FeCl3(6)看颜色、NH4NO3 (7)Ca(OH)2(8)大理石、看颜色或CO2(9)敞口放置,看质量变化(10)组内的物质反应

c组的方案有:(1)HCl、石蕊溶液(2)H2SO4、石蕊溶液、CO2(3)用组内物质两两反应(4)Na2CO3(5)大理石、酚酞溶液、H2SO4 (6)CO2、酚酞溶液(7)CO2、石蕊溶液(8)HCl、CO2(9)HCl、酚酞溶液(10)组内的物质反应

d组的方案有:(1)CuSO4、Ca(OH)2或 Ba(OH)2(2)Fe、BaCl2(3)Na2CO3、BaCl2(4)石蕊溶液(5)AgNO3、酚酞溶液(6)CuO、酚酞溶液(7)BaCl2、石蕊溶液(8)Na2CO3、CuSO4 (9)NH4NO3、BaCl2(10)BaCl2、AgNO3

我将同学们的方案写在黑板上,不加评论。只是说:“这些方案的`对与否,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检验一下。”同学们开始动手实验。

创设情景,再次探究,先动脑,再动手。有的同学边做实验,边发感慨:“这个方案简单,这个方案操作复杂,这个方案很妙,我没有想到……”也有的同学通过做实验对黑板上的方案提出了不同看法:例如a组中的(7);d组中的(5)……对于同学们提出的看法,我让他们说出理由,并再次质疑:“如何加以改正呢?”有了前面的讨论和实验,同学们很快说出了正确的方案。

实验结束后,我指着黑板上的方案,问:“每组的方案很多,大家能不能从诸方案中找出一个最佳方案?”学生本以为做完实验后就万事大吉,思维陷入一种停滞阶段。

再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掀起一个高潮。当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后,他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指出别人的不足,课堂辩论气氛热烈,一个好的方案引起全班鼓掌喝彩,一个繁复的方案让同学们修理得一目了然。

已经下课了,同学们的情绪仍然很兴奋,于是把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当成自主课后作业。本节课表面上没有复习罗列酸、碱、盐的性质,但学生学会了用酸、碱、盐的性质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化学复习课充满活力和智慧。

本节课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取创境设疑、诱思探究的策略,注重创设生动的情境,设置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由于实验分组太少(班上学生很多),有的学生没有动手实验,是这次探究活动的不足。

圆的复习课件【篇13】

一、学习目标:

1、巩固圆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灵活、全面地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

4、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前准备:

1、圆的教学模具

2.纸圆一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师:今天我们对圆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下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圆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忆整理。

1、师:老师在课前已经让大家翻阅了这部分内容,那么谁来说说,我们在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概念?

生1:圆心、半径、直径。

生2:圆的周长、圆周率、圆的面积、圆。

生3:扇形、圆心角,轴对称图形。

2.教师检查,提问背诵概念。

穿插判断:

(1)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

(2)在同一个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 )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 )

师问:本单元学了哪些公式?

生4:C=πd C=2πr d=C÷π r=C÷2π C(半圆)=πr+2r 生5:半周长=πr s=π S(半圆 )=?π S(圆环)=π( - ) 师问:圆的周长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是做实验得出的结论,在实验中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

是π,这样就得出了圆的周长公式C=πd.师:说得好!

师问:C=2πr又是怎么来的?

生:因为任意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π倍,在同一个圆中,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即d=2r,这样就得出了c=2πr.

师:真不错,你知道圆周率最早是谁发现的吗?

生:我们国家的祖冲之。

师:你有信心成为一个像祖冲之那样的大数学家吗?

师:乔老师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座的会产生一位像祖冲之那样的大数学家。

师:我们来看几道判断。

(1)π=3.14。 ( )

(2)圆周率就是圆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 ( )

(3)圆越大,圆周率就越大。 ( )

(4)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 )

(5)一个圆的直径越大,半径和周长就越大。( )

(6)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 )

(7)在同一个圆中,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是最长的。( )

2、师:同学们,在上面这些公式中,哪些在应用中感觉有困难?

生1:求半圆的周长,求半圆的面积。

师:有什么困难?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生2:在计算半圆周长的时候,有时候只算了圆的周长的一半,而忘记加上直径长度。

师:半圆的周长是指什么?

生3:圆的周长一半+它的直径长度。

师:很好!先想一想半圆这个图形,再把半圆周长公式在心里记上几遍,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师:计算半圆的面积有什么困难的?

生:有时候计算了圆的面积后,忘记除以2

师:半圆的面积比它的周长计算要简单,不难,在计算中要仔细才是,吴静玲同学,你认为呢?

师:一起来做两道题。赵晓宇和吴静玲这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来做。

(1)右图是一个半圆,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5.7厘米,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师:在应用半圆的周长=πr+2r时,要灵活,算出r后,计算出πr,2r直接应用图形中的数据。不需要再计算2r.4.师: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偶数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πr,长方形的宽是半径r,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即πr×r,所以圆的面积是πr×r,即π 。

师:说的`真好!我们给她鼓励!

师:哪个同学能用我这个圆模具说说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生:拼凑并用文字叙述。

师: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圆面积公式推导动画,右图)

师:观察刚才的展示,同学们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长方形的面积和圆面积相等。

师:为什么相等?

生:因为长方形是由圆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圆的面积,所以相等。

师:观察比较仔细。

师:同学们再观察,除了这个重要的信息,还能获得别的信息吗?

生:周长有变化。

师:周长怎么变化?

生:把圆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圆增加了2条半径的长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因为圆拼成近似长方形后,长方形的2条长的和等于圆的周长。长方形的两条宽就是比圆的周长多出的长度。

师:观察细致入微,张思源同学,如果围绕你刚才得出的结论出一道题,你能做吗?

生:试试看嘛!

师:将一个圆分成若干偶数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增加了10厘米,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板演并集体讲解。

师:我手里有一个铁丝圈,将它拉成一个长方形后,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周长不变。

师:你是怎么观察到的?

生:是把圆拉成长方形,所以周长不变。

师:慧眼识珠。

师:面积呢?

生:面积变小。

师:为什么?

生: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因为是把圆拉成长方形,所以面积变小。

师:同学们,把圆变成长方形有几种方式?

生:拼成和拉成。

师:两种方式得出的结论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圆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周长变大。

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师:从圆到长方形的变化,同学们一定要把题目看清楚,是怎样变化的,再根据变化的类型做题,一定要把题目看清楚!

师:好,今天的复习就到这里,同学们自觉完成长江第五单元检测题。

圆的复习课件【篇14】

一、导入  。

冬天到了,外面天寒地冻。可是北方独有的冰雪却为我们带了无穷的乐趣。今天让我们到滑雪胜地去感受滑雪带来的欢乐!

二、过程:

“火车五分钟之后就出发了,如果同学们能成功地填写完音节下面的汉字,就能乘上去滑雪场的火车了。可要加油啊!”

生写,同桌拼读,全班齐读,注意琴、已、休、再、候、猴等字的写法和重点笔画。

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好习惯。同时比赛的形式也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火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障碍,我们该怎么班呢?是后退还是继续前行呢?小组合作学习,看哪个小组先写完,哪组就是“小勇士队”。

(三)、勇闯三关,进入滑雪场。

“火车到了滑雪场,可是我们要通过三关才能进入,同学们有信心吗?”

3、反义词练习。

“成功闯过三关,我们可以进入滑雪场了!”

“终于到了我们盼望已久的滑雪比赛,谁能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查完下面的字,谁就是今天滑雪比赛的冠军,同学们努力啊!”

三、总结。

“今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愉快而有意义的滑雪比赛。同学们表现很出色。下课后,请同学把你的答题卡上交,让老师也来分享你们学习的快乐吧!”

喜欢《圆的复习课件十四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复习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