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读后感九篇

09-30

作品这本书当中一些感人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写读后感要深入理解文章,挖掘其中的深层次思想,以下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邓小平时代读后感”,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激发您更多的创意和想法!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篇1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以上是百度百科的介绍!最近的我还是爱看人物传记,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希望从伟人身上汲取营养!我读的这本书,基本上介绍了邓公的生平。再次领略了伟人的风采!

我最佩服的还是邓公的三起三落。

第一次“落起”是在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毛泽潭、谢唯俊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他们的“城市中心论”。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他的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也被撤销,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这一年邓小平只有29岁。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次“落起”才画上句号。

邓小平第二次“落起”,是全家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出来工作。毛主席在信上作了肯定的批示,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1975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

第三次“落起”是在1976年至1977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将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1987年后,邓小平曾两次与外宾谈到自己这段“落起”的历史。他说,“我是三落三起”呀,毛泽东曾对邓小平有过中肯的评价,说他:“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外国人称邓小平是“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

在这起落间,我认为邓的性格就是一个优秀的领导人的性格!

邓公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人的信仰是给人力量的,面对各种艰难困苦,都能乐观面对,人们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邓公是三次起落,说明面对环境变化的意志力是超强的!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性的水平是非常高的!我以前还在电影上看到邓公一直用冷水洗澡,在大冬天也是用冷水洗!常人是做不到的!

邓公具有确立适当的抱负。人奋斗都有一个目标,每个人生阶段的目标不一样!抱负水平过高,老是达不到,容易产生挫折感,邓公干好每一件党交给的任务,一心为公,一心为民!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都是这么做的!哪怕是下方的时候,还是会咬定青山不放松!

其实目前我们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更需要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努力发展,达到小康社会!这个时候,思念小平同志,因为他解放了生产力。思念小平同志,因为他时刻心中装着天下百姓。思念小平同志,因为他为中国设计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之路。(董赟)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篇2

几年前,资中筠老先生担忧道:我怕年轻人不知道当代史。我诧异,不至于如此严重吧,或过于焦虑了?随着资历与知识的丰富,自己越感无知,感触也更深了。

曾遇一位非洲友人,他对中国文化与历史有着浓厚兴趣。想让我帮忙排一下新中国建立后的国家主席名单,我瞬时沉默了。或许其认为,中国人说自己的国家主席和美国人说自己的总统类似吧,应能如数家珍。当时,我灵机一动,以中国集体领导搪塞过去,避免了政策解释和原委说明,当然这也我是做不到的。

近日草读《邓小平时代》,才大约借助一位外国友人的思路,明白了世界看待中国的视角。而惭愧的是,中国的历史需要一位外国人向我讲述,这倍显了我的无知。虽然很多书评,都在批评作者偏颇,或如何蓄意,或如何摆脱不了阶级出生。但是,我认为该书整体上还是客观的,或者作者朝这个方向努力了。

邓的阅历与胸怀,确非一般人能比,更何况我这个无能晚辈。建国后的领导人各有特长,恰似金庸小说中的大侠们,在那个时代意气风发,叱诧风云,令人充满敬意。更重要的是,该书从一位西方着名学者的视角,引述了若干过程与细节,从历史资料的角度讲,是弥足珍贵的。YjS21.com

虽说历史不会重演,但却也反反复复。应验的是今日之转发500条法规,这使我这个新博主忐忑不安。正因如此,我自己又打印了一份该书的香港中文大学版,准备认真研读,希望让资老能有些许安慰吧。当然,历史是前进的,我也相信新浪博客会迎来春天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篇3

前段时间读了《邓小平时代》一书,灯下掩卷,感慨颇深。邓小平是伟大的,他一生心系着人民,他一生为国家奋斗,他一生也充满曲折与挑战,其间值得我们学习的很多。我认为最值得我学习的是:邓小平同志对党坚定的信仰、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热爱和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邓小平同志对国家对党有无限的热爱。他的一生都在为着国家的独立、发展、富强而奋斗,在他一生的三起三落中从未动摇过对党的信仰,他曾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为最大光荣。这无不体现他的爱国爱党之心。我想这既是他对全国人民的期望,更是他一生追求的真实写照,他为中国事业奋斗终身,一切只为了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他从未想过要成为神一样的领导人,他想做的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而在这天,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我们要发扬这种爱国爱党精神,透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全面发展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邓小平同志是务实的。他是问题型的领导人:少谈主义,多解决问题。他一生中除了应对权力游戏之外,都是在一个又一个地解决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他提出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的做法。他曾说:不管是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当中国进行经济建设时,因为经验的不足,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即使这样,邓小平并没有退缩,而是摸索出一条贴合中国特色发展的经济道路。在经济建设中,他抓住了经济发展的本质,找出了正确的方法,更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沿海经济开发区,到沿海城市,再到内地,这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深刻的体现了邓小平用全面、发展的眼观看待问题的方法。正是因为有了邓小平明智的决定,宏伟的目光,才有了深圳的崛起,才有了沿边城市的繁荣,内地的发展。这也深深地启示了我们,要把实事求是作为认识事物的基础,要以务实的作风做好自己的每一件工作,对每一项工作和任务,不能只满足于发号召,造声势,作指示,听汇报,靠文件指导,靠电话布置;也不能把决心当行动,把口号当实绩;更不能说空话,鼓虚劲,办虚事,结虚果。而是把主要精力用于抓落实上,把决心、计划、措施付诸于实践中,在具体工作上见成效。

对工作抱有抓不出成效不撒手,不见效果不收兵的态度,从实际出发,从需求出发,不看来头,不赶浪头,不争彩头,不图形式,力求实效。

邓小平同志具有出类拔萃的创新精神。在建设中国的道路上,他以独特的洞察力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他曾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将停止,就要亡国亡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我们也要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思路,把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放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要创新方法,勇于突破原有的工作定势,探索实行开放式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的创造性;要创新机制,建立健全完整规范的工作程序和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勤奋敬业的精神,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邓小平是爱民的。他的一生都在为着人民的生活而顽强拼搏。为了让人们生活地更好。邓小平曾提出了:解决温饱问题,奔小康。针对这一决策,他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并带领全国人民朝着这个目标一步步挺进。他的所作所为无不体现一个为官者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也应善于针对工作中的疑点、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等问题开展深入地调查研究,广泛了解群众的反映,设身处地思考群众的诉求,坚持谋划工作站在群众立场,推进工作牢记群众观点,落实工作思考群众利益,检验工作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群众满意引领组织工作科学化发展。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篇4

建国后,邓小平因为强硬的外交风格获得认可,这种强硬不仅体现在对待前苏联和美国上,也体现在自己坚定的信念上,拒绝对自己不认可的东西表态,即便会为此而被调整。他对自己很严格,但是对那些曾经公开批评过他的下属却非常宽容,检讨信看也不看,说那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套话,他自己是坚决不要讲套话,所以伟人就是在很多地方都不一样,即便在革命初期那么多熠熠星光的伟人中,邓小平绝对是星光中的星光,因为他的性格得到了将领们和精英们的一致认可。这本书下了真功夫,值得好好看,越看越会明白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是如何在以邓小平为首的一群精英的领导者下慢慢发展起来的,他们选择的路径和步骤是什么,如何做的取舍,面对分歧的时候如何统一的思想。如何顶着内外不利条件发展壮大的。邓小平的自信和强硬根基是什么呢?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他是不是也有过怀疑,中国与西方日本差距那么大,能建设好嘛?经济可以腾飞吗?为什么他没有怀疑过,而是直接就投入进去了?这本书的扎实的研究方法已经突破了传统传记的高度,尽可能的还原当时多方利益主体的所思所想,可是我最想了解的,邓公和陈云那一批领导人到底怎么想的,他们的原动力到底是啥,貌似没有涉及到,稍有遗憾。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篇5

看完《邓小平时代》比较激动,随手记下几句感想。

《邓小平时代》这本书也不新了,是2013年大陆版问世。2013年,文学青年的我是硕士一年级,我去上当代文学老师开的课,进教室看到一群当代文学的研究生,那时候他们基本是此书人手一册,是当代文学的接头暗号一般,可见这本书又多么受重视。可惜我,一个现代文学的文艺嫩崽研究生,思想上还保留着初期学生专业上的楚河汉界观念,那时候为了论文拼命补《平凡的世界》、《创业史》之类,并没有想到还可以读读傅高义啊。7年以后我开始读这本书,开头三分之二我是看得比较懒散的,最后越读越兴奋,今晚终于赶完了最后三分之一的阅读。读完以后觉得自己的本行小说研究都不香了,当代史研究太好看了,当代史写成小说(写得好的情况下)真的完完全全是对当代小说平均水准的神之蔑视,哎我要是学历史的会不会更快乐呢?

我们学文学的年轻人,在学校里规整久了,容易不懂政治。傅高义不是野路子,他事实上也很学院,他分析问题,他史家立场严肃,他不大讲党史八卦,但是我觉得八十年代的起源和过程他都说的比较好了,历史的重点也抓到了。而对于我的启蒙则还是在于他讲一点政治,可以让书斋文学青年换换脑子。有一天,我还在看此书中邓与毛的过招时,我跟人说一个想法:我以为领导主要在治国理政,但似乎领导主要在处理人际关系,这个谈话对象回我一句,处理人际关系就是治国理政啊。于是我得一善。虽然政治小白不懂的还很多,但觉得党史真是大课堂,以后要好好揣摩一下的。

至于邓小平,我很钦佩,由衷钦佩,虽然历史唯物主义个人要顺应大的潮流,但是这个国家事在人为,他做得已经足够好足够多了,八十年代是邓小平居功至伟,我自己在阅读中也检视了一些自己的基本确信,我觉得我是很认同邓所开创的历史和原则的,也理解了一些历史泥沙俱下的运作中不得不面对的取舍和艰难。文学是一片很小很脆弱的地盘,虽然我也很相信文学的特殊的坚韧,但是大的社会历史的轴心力量还得抓,抓到了,可能也更知道文学是言之有物的。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篇6

邓小平时代就是一本邓小平的传记。作者是一位美国人,叫傅高义(EzraF.Vogel)。作者在序言里明确说了,这本书的写作对象是西方人,是为了让西方人能够全面的了解邓小平而写。作者为了写这本书,采访了非常多的人,参考了非常多的出版物和各种资料,这可以从作者前言里列出的长长的感谢对象的名单里看出来,也可以从书中列出的长长的参考书目引用里看出来。作者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所以在这方面做的应该是没有瑕疵。作者研究中国长达半个世纪,所以也可以相对客观的评价邓小平的功过得失。

总的来讲,一部传记性的作品主要在于史料的精当和选择。对于西方人来说,这本书讲了不少让人新奇的故事。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里面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相当熟悉的了,在国内各种报纸杂志书籍里对邓小平的介绍回忆可谓汗牛充栋,所以中国人看完本书的感觉多半是:这是一个西方人把中国的各类有关邓小平的文章综合了一下。所以对国人来说,本书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新鲜感,也不会有太多感想。

顺便说一下,我看的是香港出版的版本,所以可以看到一些国内版删节的部分。当然地球人也都知道这就是邓小平晚年的事情。本书作者并没有简单的采用西方的观点,而是也引用了国内很多的观点,比如典型的就是保证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奠定了这2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提到了西方媒体面对韩国光州惨案时候的舆论和中国事件时的舆论完全不同,但是作者并没有提到美国政府在光州惨案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和包庇放纵的态度。再看看美国以及西方对于现在正在发生的埃及的乱局的暧昧态度,其虚伪的本质再一次一目了然。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篇7

用了一周的时间,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美国傅高义教授的《邓小平时代》一书,感受颇深。

傅高义教授曾任美国著名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在中日关系研究方面享有盛誉。这本《邓小平时代》的大陆版共七百多页,通篇连贯流畅、可读性很强,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问题的根源、政策的起点等,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傅高义教授的中立、客观的观点和论述,特别适合普通中国人理性地看待当代历史。

作为一名中国的研究生,我认为选择阅读名人传记,是因为从中既可以丰富历史文学知识,又可汲取主人公成功的经验教训,以指导自身的学习生活;而这本《邓小平时代》确是名人传记中的上乘之作,全书客观全面地讲述了邓小平同志如何在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支撑下,以其出色的政治智慧、过人的胆识和人格魅力,领导中国走过艰难的改革路程,在中国创造了一个“20世纪人类社会最了不起的成就”——邓小平时代。在中国,人们总用《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来描绘赞美“邓小平时代”,读完《邓小平时代》,我确有如沐春风的感觉。1977年,邓小平同志回来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了基层群众经商的积极性,像春天一样充满希望。

如今,我在这时代的成果下幸福的学习,生活,享受这春风所带来的恩惠,我应当写下点什么。

这本书与其说描写的是“邓小平时代”,毋宁说是邓小平的个人传记——作者从邓的出生(1904年)一直写到他的“谢幕”(1997年)。书中重中之重的部分当然是“邓小平时代”。在近五分之四的文章中,作者着重研究和描述了1978年至1992年这二十年来,邓小平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所作的努力及其对中国、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发展进步的深远而巨大的推动和影响。

这些历史和资料虽然此前大多都曾阅读过,但今天读来仍令人心潮澎湃、击节感叹、思绪万端。

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得起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邓小平同毛泽东、周恩来一样,本能地忠于党和国家,对共产主义有坚定的信念,对维护党和国家利益有坚定的立场。1919年,14岁的他参加了五四青年运动的示威活动。

五年后,他去法国学习。他对分配给中国人的艰苦工作和学习前景的失败感到失望。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法国支部。“当邓小平在21岁那年离开法国时,他已经成了立场坚定、富有经验的革命领导人”。

此后几年,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邓小平同志生活的中心。邓小平聪明灵敏,大事当前喜欢独自一人静静思索。无论什么环境,他坚持每天读报读书。

他研读过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以及《二十四史》等书籍,书上面画着一道道红蓝条杠,写着一行行眉批。毛泽东称他为会走路的百科全书。他乐观冷静,刚毅坚韧。

战时戎马生涯,他养成了沉着冷静的处事风格;半个世纪的浮浮沉沉,他对自身处境已泰然自若。毛泽东曾说,邓小平是绵里藏针,外柔内刚。在指示接班人如何应对西方制裁时,小平讲: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我们应该冷静,冷静,再冷静,努力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

”他自信敢闯,机智强硬。1957年,邓小平陪同毛泽东访问莫斯科时,对苏共伟大理论家苏斯洛夫进行了有理的驳斥,苏斯洛夫给了毛泽东很大的奖励。1974年,邓小平代表中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第一次讲话,赢得了非凡而持久的掌声。

在邓小平访美期间,卡特总统形容邓小平聪明、坚韧、机智、坦率、勇敢、优雅、自信、友好。为了带领中国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道路,他团结了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时保持了既不谦虚也不专横的强硬姿态。

1978-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2倍,经济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12元跃居24565元,增长59倍,举世瞩目。邓小平时代的卓越成就,不仅取决于邓小平同志的个人魅力,还取决于他卓越的领导和管理能力。他高瞻远瞩,目标明确。

我国的改革开放尽管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在邓小平的心中,改革的大目标十分明确。邓小平明确把实现“四个现代化”表述为“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 改革之初,他高瞻远瞩地指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并说“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他不仅倡导全党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扎实科学的理论计出,而且明确提出了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设计了新经济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在他的带领下,全国人民艰苦奋斗,进入了一个充满春天的新时代。

他敢闯果断,善抓重点。他把改革比作一场场“试验”,强调“试验”必须要有一种敢冒风险、敢闯的精神。邓小平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992年“南巡”期间,邓小平针对改革争论果断地说:“不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谁不改革谁下台”。

他在处理问题时,总是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他的同事评价邓小平。他们思想清楚,组织严密。他们只关注重大问题,把具体工作留给别人。他强调管理,重视人才。

邓小平认为,组织一个高效的国民政府,关键是要给各级单位配备一个领导班子,赋予他们实权。在谈到领导如何开展工作时,他提出,只要能实现上级下达的目标,就应该给他们足够的活动空间。在中共十一大闭幕的背后,邓小平亲自把精力放在了科技教育上。他的计划是:

要从科技系统中选拔上千名拔尖人才,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专心研究工作。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因为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邓小平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要争取其他干部的配合。如果他不这样做,他将推迟采取坚定的立场,直到气氛变得更加有利。在李光耀看来,邓小平在面对令人不快的事实时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他坚持锻炼,精力充沛。

邓小平一直在锻炼身体。他从小养成了散步、冷水浴、爬山、游泳等健身的好习惯。后来,他喜欢打桥牌和台球。晚年行动不便,但仍坚持散步,每天在自家的院子里来回走18圈,大约2500米,伸伸臂踢踢腿,活动活动筋骨,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健康的体魄使他精力充沛,头脑敏捷,工作效率极高。

邓小平同志对国家对党有无限的热爱。他的一生都在为着国家的独立、发展、富强而奋斗,他曾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为最大光荣。

这无不体现他的爱国爱党之心。我想这既是他对全国人民的希望,更是他一生追求的真实写照,他为中国事业奋斗终身,一切只为了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而在今天,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我们要发扬这种爱国爱党精神,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全面发展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篇8

高义(EzraVogel)(1930—),哈佛大学亨利.福特二世社会学荣休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精通日文与中文。1958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1967年任哈佛大学教授。1969年出版其第一部中国专著《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东》(CantonUnderCommunism);二十年后,出版了第二部专著《先走一步:改革开放中的广东》(OneStepAheadinChina:GuangdongUnderReform),被认为是了解中国及其改革开放的重要著作。1979年他关于日本经济崛起的著作《日本第一:对美国的教训》(JapanasNumberOne:LessonsforAmerica)作为学术畅销书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

傅高义于1930年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哈佛大学的资深教授,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73年以后,他接替费正清先生任哈佛大学中国问题中心主任,从事中国问题研究历时50年之久,被称为哈佛的“中国先生”。在《邓小平时代》一书中,他表明要以客观立场,摆脱意识形态局限,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和思考,向世界介绍中国。

《邓小平时代》一书是傅高义倾尽十年的心力撰写的。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在首发式上感慨地说:“使我感动和敬佩的是他十年磨一剑,用十年时间写一本书,写一本大书的这种精神。回想我们当下,有的学者不是十年磨一剑,而是一年磨十剑,学术心态非常浮躁,更显得傅高义先生坚持精神的难能可贵。”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傅高义先生在70岁高龄时还坚持每天学习3个小时汉语,如今他已经能够讲得一口流利的汉语。他对《邓小平时代》中文版修订,则极为严格精细,书稿译成中文以后,他分别寄给国内的10余位专家和学者阅读。所谓阅读就是请同行提意见。然后他再参考这些中文意见修订英文原稿,同时又由译者将英文修订版再度翻译成最后的中译本。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篇9

1、关于民主集中制

其实这是精英治国的中国版本。是个人经验主义和至上而下的民主。统一思想,集中精力是主导。当政策得当,审时度势时,必是万众一心;但若是民心相悖,进取失据,岂不是失了人心!

人治的灵活性和法制的公平性,这是需要大智慧的政治家所要平衡的,邓公就是这样的人!

2、关于民主

很多中国人已经忘记了望文生义。看见这个词,便是讳言。何谓‘民主’,暨民意为主。古斯塔夫的乌合之众描述了民心的不可靠不可控。目前尚没有一种技术手段能实现解读人的心灵的功能。每个人都可能被偏见、演说所煽动。就像激情犯罪,代表了某一时间段多巴胺的极值,但这不是常态。代表理性的、全民的民主意见,这样的采集才是公正的。目前中国采用的是人民代表制度。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在制定政策之时的技术选择,暨无法采集所有人的意见,那就采集部分人的意见。但是如今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互联网的普及实现了广泛民主的基础,可以进行有效利用。

3、关于苏联和东欧的启示

邓公从78年复出后,做出了很多斩钉截铁的决定。看似不近人情,但从事后看,无疑都是正确的决定。就比如说对于十年浩劫的反思,如果这种反思耗日持久,且牵连甚广,甚至直接指责和否定毛公,必然会危机党统治的合法性,破坏基层的群众基础。中国借着别人的危机,自己不仅挺过来了,而且发展得很好。

4、关于外交

多交朋友少树敌。立足战略目标,寸土不让。外交无小事,但也可灵活处理。比如邓总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下一代人来解决,一国两制等。邓复出后,亲自进行外事访问,谈判直言不讳,划定底线,远交近攻,达成了所有的战略目标,真可谓是深谙外交之真理,值得学习。关于邓公人生,实在是有太多大书特书的地方。限于某些原因,不能太深入讨论。所以推荐大家看一看这本外国人写的《邓小平时代》。也了解下中国那些年走过的历史。

珍惜当下,放眼未来,区区百年,大有可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