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主题阅读推荐:“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初中教案”。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为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三章电子表格第四节“函数的使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编写的目的就是通过Excel电子表格实例中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值和求最小值四个函数的使用,让学生能够利用函数独立完成简单表格的数据计算。本节在Excel这一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Excel的核心内容之一。函数是进行表格数据计算最方便、有效的工具,也是学习Excel的最终目的之一。因此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知识目标:
1、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结构。
2、学生掌握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值、求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管理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情感。
教学重点:求和、求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函数的使用。
教学难点:函数通用格式及单元格范围的选定。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在讲授过程中,如果仅讲授理论知识和例子中的操作,不可避免地会使学生觉得过于沉闷、无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解决与自己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表格,让学生通过表格功能来解决身边的问题。因此,我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以演示教学法、合作练习法、提问引入法为辅组织教学,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生成知识、形成技能、达到课堂活动目的,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中函数的使用方法。
三、学法指导: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文字处理基础,但是对于表格的处理可以说还比较陌生。我们的职责并不仅仅要讲授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要教会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我针对学生都比较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引导学生使用函数对本班“期中考试成绩表”的进行相关计算。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学生合作交流,计算自己的考试成绩这一学习过程,再加上其它一些课堂练习,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从感性上认识到了电子表格中函数的用途。
四、教学流程
1、导入课题
“期中考试结束了,同学们想知道自己的成绩吗?成绩表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利用这一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出示“期中考试成绩表”,让同学们利用刚学过的公式法来计算自己成绩的总分,同学们的积极性一定很高!都会忙着去算!但此问题用公式去做会让学生感觉到比较麻烦。利用这一点,教师总结:对于这个问题如果用公式去做,写起来比较麻烦,并且容易出错,引出利用Excel提供的函数完成计算,可以避免这样的麻烦。由此引出课题——函数的使用。
2、新课
提出函数之后,简单描述函数的概念,主要强调一下函数的结构:例如“=SUM(nuber1:nuber2)”,并进行解释。同时让学生注意:(参数的格式要严格;符号要用英文符号,以避免出错。)
活动一(SUM):向同学演示一下求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布置任务:让学生用这个函数去计算一下自己的成绩!并和公式法比较一下哪一个更简单。(教师巡视)
完成之后教师提问:这么多同学的成绩能不能利用自动填充功能简化重复的求和操作?
有些学生会想到利用填充柄进行相对引用填充!这样复习一下EXCEL中的重要工具——填充柄。
活动二(自动求和与粘贴函数): 问题:不用手写能否求和呢?学生可能感到很惊呀?这时教师提出用EXCEL中的自动求和与粘贴函数求和更方便快捷。同时给同学们演示使用方法,然后让同学们去体验一下。(教师巡视)通过实践和比较,同学们切身感受到自动求和与粘贴函数的使用方法更方便快捷。
活动三(AVERAGE):教师介绍学生操作,求平均值函数是AVERAGE,它的使用方法与SUM函数完全相同。并布置任务;打开“期中考试成绩表”请在工作表下面加入“科目总分”及“科目平均分”两项,并且用刚学到的SUM和AVERAGE求出来!也可使用粘贴函数,但要提醒学生注意选择数据区域的问题。让学生去体验AVERAGE的用法同SUM函数一样,同学之间可以交流,看计算结果是否相同,学生操作时教师到下面巡视。
操作中一些同学在用AVERAGE求学科平均时,可能把总分也包括进去。
教师小结: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强调如何更正,并给学生们演示。这样,纠正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同时学生们会认识到区域选择的重要性。然后让同学们把自己的错误改正,让他们体验自己错在了哪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方法。
活动四(MAM与MIN):教师介绍最大值和最小值函数分别是MAX和MIN。并布置任务:在“期中考试成绩表”下面添加“最高分”、“最低分”,然后利用两个函数求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这次学生在实践计算过程中会吸取上一次的教训,注意到区域的正确选择,计算出最高分和最低分。从而掌握求最大值函数和求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方法。
3、课堂练习。
让学生打开准备好的“第一次月考成绩表”,让学生观察并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所有同学的总分、平均分、学科最高分。看谁算的最快!算出成绩之后同刚才计算的期中考试成绩表比较一下!你的成绩进步了吗?
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到常用的几个函数的使用方法。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4、能力提高
教师展示“期中考试成绩表”,并提问:
(1)你能按同学的总分排序吗?
(2)你能根据示例算出其他科目的及格人数和优生人数吗?
你能解决上述问题吗?组织同学们讨论。
之后教师演示解决办法。
教师寄语:Excel给我们提供了十几类不同计算类型的内部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不同的数据计算,对于更多的函数要想学精,还需要专业的学习,初中阶段我们就学到这里,希望有兴趣的同学今后深入学习。
5、小结及作业
回顾本课所学 讨论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通过这两次成绩的计算、分析、比较,你有什么打算?
教师总结并布置任务: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四个函数的使用方法,关键是函数的结构的数据区域的选择一定要正确。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利用学过的知识帮助老师完成成绩表的输入、格式化及计算等工作。为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 函数的使用
一、求和函数
1、函数格式:=函数(nuber1:nuber2)
2、使用SUM函数
3、使用自动求和粘贴函数
二、求平均值函数
三、求最大值、求最小值函数
六、教学评价
Excel函数的使用内容较多,比较抽象,操作比较复杂,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接受还比较困难。但只要把学生身边的事情联系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多使用就能掌握熟练,上课时与学生亲切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会为每节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这方面还要注意,要发自内心的去表扬学生,要真情流露,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画笔中绘画工具箱中的涂色工具的用法;
2、进一步掌握调色板中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设置方法;
3、培养学生绘画兴趣,提高绘画能力等。
教学重点:
涂色工具的应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绘画中学会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调配方法以及对封闭图形涂色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2、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画笔进入的方法和步骤。
(1)双击“学生电脑”图标,指导第一种打开程序的方法——最小化。
(2)指导第二种进入方法,(投影出示)双击快捷菜单“画图”图标。
(3)双击快捷菜单“画图”图标,使其最大化。
2、复习绘画工具箱中各种工具的名称。
点击任务栏中“学生电脑”使其弹出,指导学生操作。
二、教学新课
1、调色板的应用。
(1)教学前景色的操作。
打开画笔以后,前景色和背景色在计算机中默认为黑色和白色。
指导操作:先用鼠标点击一下前景色,再按回车键。
(2)练习操作一下。前景色设置为绿色、红色等。
点击任务栏中“学生电脑”图标使其弹出。
(3)教学背景色的操作。
先用鼠标点击一下背景色,再按回车键。
(4)练习:背景色设置为绿色、红色等。
2、涂色工具的教学。
用左键单击—用前景色涂色。
用右键单击—用背景色涂色。
3、开文件。
点击任务栏中“学生电脑”图标使其弹出。指导操作——最小化
4、打开文件“房子”。
5、练习涂色。
三、学生练习、交流
做练一练(1)。
打开文件:图形涂色。绘画P73页“试一试”。
课后记:
这个内容其实不难的,而且学生很感兴趣,所以安排学生多上机操作,有利于学生掌握涂色工具的用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涂色不正确,左击和右击会操作相反导致前景色和背景色对调。所以特别提醒要注意。
一、说教材
《节约用水算水价》是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4课内容。是前几节的延伸与深化,也是VB接触的第一个语句IF语句,在本单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IF语句的分支结构对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语句基本就是英语语意本身,它能根据条件的成立与否,做出不同的选择,实现智能化处理。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合理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
(1)了解流程图的使用方法,了解一般编程过程
(2)了解变量、数据类型,能定义实型变量和整形变量
(3)学会对变量进行赋值
技能目标:
(1)学会使用IF条件选择语句,解决简单的问题
(2)学会使用算术运算符进行四则运算代码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代码编写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完成程序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按钮的代码设计
难点:灵活运用IF语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说学生
学情分析:
开始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
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很多学生中途就退出、放弃了,有畏难的情绪。
遇到问题张嘴就是具体语句,不知道先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
程序学习喜欢背具体的程序,比较机械,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说教法
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通过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等部分,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特别留意他们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积极探究。同时,教师适时地对典型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和指导,对常见的错误做出纠正,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次,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水平,我用分组教学的方法,让基础好的同学当组长,成为老师的“小助手”这样既是对能力强的学生的鼓励,能力相对差的学生又有了榜样,使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教学中我还采用了“活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单兵作战的话时间有些紧张。所以我实行了分组教学,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教学习惯。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讨论和思考,小组互相竞争,成员互相合作。通过这种上课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尊重他人、相互欣赏的素质。
四、说思路:
教学过程课堂活动活动目的
新课的引入:
看谁算得快?内容:1户居民的水费
成员:全体同学P老师
结果:学生刚开始,老师已经结束。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准确、快捷!让学生感觉到惊讶、好奇,导出新课
问题一:
你想用这个程序检验一下吗?当学生们输入一个用水量,它会快速、准确地计算水费,太神奇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激发学生编制程序的兴趣。
问题二:
程序是如何命令计算机为人类服务的呢?总结:
程序是在用一种计算机能够听的懂的语言很详细地对计算机述说着做一件事情的基本的做法和流程!计算机能根据人类的指挥来完成特定的任务
问题三:
你也想编制这样的程序吗?大家都通过努力,制作了自己满意的能正常运行的程序 程序,那种豁然开朗, 成功的喜悦让同学们体会到编程的乐趣。在勇敢尝试、亲身实践中,大家克服了畏难情绪,拥有了强烈的挑战欲望,养成了良好的编程习惯。
问题四:
你想过用计算机程序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吗?回归生活,学以致用:先从数学角度分析,然后用流程图描述你的思考过程,再选择必要的控件合理布局程序界面,并合理地设置属性,最后认真地设计代码。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程序设计的例子,从而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
五、说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上课之初我和同学们谈论了激动人心的奥运会,借着同学们争强好胜的心理,我们师生间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比赛:看谁算得快,比赛内容是计算一户居民的水费,由于水费是按课本“阅读与思考”中的标准进行阶梯式收取的,特别是用水量超过12吨的时候,计算起来有点麻烦。学生们手忙脚乱有的用笔算,有的用计算器,而我不到一秒钟,任务轻松完成,同学们一下傻了眼!巨大的反差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同学心里都想:莫非老师会速算?
(二)新课的教学
问题一:你想用这个程序检验一下吗?
看时机已到,我神秘地向大家介绍:是这个不起眼的小程序帮了我的忙,并通过广播教学向大家演示收取水费的程序。简单介绍这个程序的用法后用程序解决问题的优越性立刻呈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全神贯注地听,但还是感觉不可思议!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又笑着告诉学生“其实这个程序我提前发送到你们的桌面了,你不想试试吗?” 迫不及待的学生积极参与后不由得羡慕地说“这个程序真是太厉害了,他怎么算得这么快的呢?”
问题二:程序是如何命令计算机为人类服务的呢?
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自然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我只是点拨学生“大家都是数学高手,不妨从数学角度分析。”这一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聪明的学生很快就根据用水量写出分段函数解析式,
2.85×x (0≤x≤12)
= 12×2.85+ (x-12) ×2.85×2 (x>12)
更让人意外的是有的学生还发现用水量应该控制在12吨这个分段点以内,这样既节约用水也节约开支。我惊喜地夸奖到“想不到平时毛手毛脚的你们分析起问题来还这么透彻!那第一单元学的流程图更不在话下了,怎么样,能画出这个分析过程的流程图吗?”
学生们早已等不及了指手划脚地讨论开了,果然同学们能画出大致的结构,只是在画分支结构时出现了个别问题。我形象地引入了丁字路口,左边是餐厅,右边是教室,早晨起床后如想就餐就向左走,否则就向右走。
师生总结: 程序是在用一种计算机能够听的懂的语言很详细地对计算机述说着做一件事情的基本的做法和流程!学生不由的感叹 “原来编程一点都不难,我也想编一个这样的程序呢!”
问题三:你也想编制这样的程序吗?
面对跃跃欲试的学生,我高兴地宣布“既然大家都迫切地希望操作一下,那我们就一起踏上愉快的编程之旅吧!”。
创设界面
首先,让大家观察一下这个程序要用到哪些控件,需要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如何设置其属性?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小组长发挥榜样的作用。
设置属性
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完全按课本操作,但仍有部分学生融入了自己的审美观点,如设置了文字、背景颜色;也有学生改变了Lable2和Lable3的位置;更为可喜的是有个同学没有照抄课本把Lable3的Captin属性设置为空,而是直接输入了说明部分,只是没有分行,完全挤在一起。我提示他,可以在需要换行的地方多输入几个空格,试验之后果然凑效,学生脸上立刻露出成功的喜悦,再试一试,又把第二行和第三行也分开了,比编代码简单多了。
还有个学生问我,为什么Lable2的属性要设置为True呢?我是这样简释的:你想想用水量确定之后,水费是不是就确定了呢?所以水费是由用水量确定的,当然不能更改了,他们是一一对应的。
编辑代码
属性设置完之后,运行程序才发现并不能执行,我又向学生解释道:VB作为应用程序设计工具,通过属性的设置只能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大部分还要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更为复杂的应用。其中“退出”按钮和“清空”按钮的Clic事件代码在前几节多次用过,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而“计算”按钮的Clic事件代码代码较多,需要老师的讲解,于是我按照代码的顺序与学生边分析边解释如:
为什么要定义x,为实型变量而不是不是整型或长整型?因为实型能够保存小数,而整型和长整型适用于整数。这样无形中就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数据类型的认识。
其次赋值语句是程序中的基本语句,主要用于将一个表达式的值送给一个变量或一个控件的某个属性。强调:要赋的值有可能是数值、变量、由数值与变量构成的表达式。而Val语句虽然等同于赋值语句,但它是先把字符型转化成数值以后再进行赋。.
IF语句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要特别强调IF语句的基本格式,让学生认识并掌握这个语句。
对于窗体的Lad代码,虽然可以借鉴前面那个同学的做法,即直接通过属性进行设置,但是作为编程人员,还要养成尽量用代码设计的习惯。
字符串连接符≈,虽然它的功能类似于“+”(如第3课P51就是用“+”连接的)。但由于用“+”来连接字符串时容易导致歧义,(如我写“1+2”,问学生这个语句是什么意思?结果是什么,学生都说成“1加2等于3”,正好上了我的当,因为这个语句是把1和2连接起来的意思,结果是12。)所以良好的的编程习惯是用“≈”来连接字符串,最好让学生看一下第5课P62“谜语”按钮的代码中也是用的“≈”来连接字符串。
至于换行符号 “ vbCrlf ”在第3课已经接触过,功能类似回车符但他与“ vbCr ”也不同,前者既适合Lable又适合Text ,后者只适合Lable在Text时起不到换行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这个符号的认识,我让学生边连续用2次甚至3次,看看有什么变化,原来这个符号用几次就会换几行,印象深刻了,自然对它的功能记得更牢固了。
运行程序
看学生掌握的差不多的时候,我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展示有特色的学生作品在动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要引导学生分析错在哪?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错例的分析、解决过程已经在无形中成为学习的资源,给其他同学提了个醒,避免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
不断的分析交流之后,大家都在自己的努力下编制出了自己满意的能正常运行的程序,那种豁然开朗的心情以及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们体会到编程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欲望。
问题四:你想过用计算机程序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吗?
为了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效果,我又问学生“既然大家都能编出收取水费的程序,那以后你就可以根据你们家的用水费,方便快捷地计算出水费了。可是以前只知道交水费都不知道用了多少水,你能不能编个程序反过来计算一个用水量呢?”一个简单的反例,调足了学生的胃口,引起学生再次编程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程序设计的例子,从而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在勇敢尝试、亲身实践中,大家克服了畏难情绪,养成了良好的编程习惯。
六、说反思
很多老师都认为VB教学枯燥乏味,但我认为只要跟实际问题相联系,学生就愿意学,而且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因为新知识的出现不是突然的,无端的,所创设的问题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缩短了知识与应用之间的距离,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愿意学习(具有学习的动力)、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通过与同伴、教师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不断地反思,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七、说资源
VB知识学无止境,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我还给学生特提供了一些动态的VB站,让学生课外参考。
大家好!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学会使用鼠标》,这节课选自《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系列教材》,第一单元,第六节,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这节课讲的是鼠标的基本操作,在WINDOWS XP中,可以不使用键盘(输入汉字除外)通过操作鼠标就能够完成绝大部分工作,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这为以后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因此,这一节课在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学会使用鼠标》这一课是在玩中学,在寓教于乐中获得知识,掌握新技能,为了讲好本课,针对计算机学科特点,我注重挖掘教材内涵,认真研究大纲、教材,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我确定以下四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鼠标的由来、组成和握法。
②掌握鼠标的`三种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
③通过对纸牌游戏的学习,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思想目标:
④通过对鼠标的操作,提高同学们对信息课学习的兴趣。
情感目标:
⑤引导全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根据新大纲、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玩纸牌游戏中熟练的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4、教材处理: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幻灯片和上机实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演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演示中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幻灯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操作为主,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规程能力,让全部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实践操作中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形成良好的品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采用适合本课的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这一指导思想上来。
教学手段:
利用幻灯片和教师的演示,让学生能够充分、直观的看到鼠标的基本操作,利用上机实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建构者。
三、学法: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演示后,让学生装自己体验一下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实践中熟练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的用键盘打开和关闭一个应用程序,从而引出计算机另一种输入设备——鼠标器.
2、研习新课
在全成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利用幻灯片掌握的握法,组成和基本使用方法。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直观系统地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3、巩固知识掌握技能
让学生上机操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4、全面总结
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办法既总结了学习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5、布置作业:
把本节课的内容系统的看一遍,并预习基本窗口操作。
6、板书设计 鼠标(MOUSE)
单击 纸牌:
基本操作 双击 规则
拖动
7、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
本节课通过上述方法的教学之后,预计全班同学有95%以上的同学能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有个别同学有待于进一步辅导,并加强上机练习。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这节课我本着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设计并实施教学。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Flash软件制作形状补间动画和动画补间动画,并能说出两种动画的区别。
2.通过观察教师演示、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过程,完成补间动画的制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3.通过补间动画的制作,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造作品的乐趣,体会创建动画片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形状补间动画和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难点】形状补间动画和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小活动,教师和学生分别绘制一个蜻蜓飞翔动画,完成后探究以下问题:
(1)学生是如何制作蜻蜓飞翔动画的?【利用逐帧动画制作的】
(2)通过观察教师的作品,教师与学生的作品之间有什么不同?【教师的作品只有首尾关键帧】
教师总结:逐帧动画几乎可以表现任何想表现的内容,但是如果逐帧动画的帧数很多,制作就会非常繁琐,而补间动画只要绘制首尾关键帧,即可自动生成动画。那么如何制作补间动画呢?本节课围绕苹果园动画以及下落苹果动画为例展开本课教学。
(二)新课讲授
1.形状补间动画
教师讲解:补间动画包含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首先来学习形状补间动画。
教师播放由三个橙色圆的图形变成苹果园3个红色字的动画,提出问题:动画中有什么变化?【动画中颜色改变、形状变化成文字】
布置任务:限时3分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补间动画的概念是什么?【确认第一帧和最后一帧后,中间的画面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生成中间帧过渡画面的过程称为补间,生成的动画称为补间动画】
(2)补间动画的首帧、尾帧中,对象属性有什么特点?【形状、位置、颜色、大小等属性可以不同】
教师巡视指导,指导要点:首帧的内容是橙色的圆,尾帧的内容是红色的苹字。
教师演示制作形状补间动画,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在Flash软件中建立第1帧和第30帧的内容?【无色笔触橙色填充,在第1帧画圆;右击第30帧中插入空白关键帧,在第30帧写红色苹字】
(2)在制作补间动画时,如果使用图形元件、按钮、文字则必须打散再变形,打散的操作步骤是什么?【选定苹单击修改(M)中的分离(K),将苹打散】
教师总结:形状补间动画只能对矢量图对象进行设置,矢量图对象被选中时,对象上会出现白色的均匀的小点,如果使用图形元件、按钮、文字则必须打散(分离)再变形。
2.动画补间动画
教师讲解:接下来探究动画补间动画的特点。
布置任务:限时5分钟,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师展示的下落苹果的动画以及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讨论并思考以下问题:
(1)动画中的苹果有什么变化?【苹果边旋转边下落,位置和角度属性有变化】
(2)如何制作下落苹果动画?【选定第1帧,将苹果图形元件拖到上部合适处右击第40帧,插入关键帧并将苹果图形元件移至下部合适位置单击第1帧,在帧属性面板中设置补间动画】
教师总结:动画补间动画的首尾关键帧上都不能是矢量图对象。非矢量图对象被选择时会出现蓝色或灰色的外框。对象一定是要组合在一起的,千万不能打散。
(三)巩固提高
完善苹果园的形状补间动画和下落苹果的动画补间动画后,请学生对比两个动画,并观察时间轴的区别。
【形状补间是淡绿色背景+长箭头,动画补间是淡紫色背景+长箭头】
教师进行评价,评价要点:善于发现、总结,表述得非常清楚等。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形状补间和动画补间的区别,学生说出区别在时间轴和首尾帧对象属性。
作业:制作蛋糕变形成生日快乐文字的形状补间动画。
四、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声会影界面组成及制作片头的操作步骤。
【难点】制作片头的操作步骤。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请学生看几个关于家庭影片的精美小视频,并思考:经过视频编辑之后的小视频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拍的小视频相比有哪些优点。学生回答:经过编辑的小视频更具有观赏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影片进行编辑的主要目的就是呈现精彩、提高影片的观赏度。而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影片制作精彩的片头,进而引入新课《制作片头画面》。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运行制作软件
教师提问:制作一个完整的片头需要什么软件,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回答出是使用会声会影11。请学生运用之前学过打开软件的方法自主操作打开会声会影11:开始所有程序Ulead VideoStudio11Ulead VideoStudio11命令。
任务二:认识软件界面
请学生根据之前对窗口的认识,说出知道的界面组成。【菜单栏、导航面板、选项面板】教师补充还有预览窗口、素材库、时间轴这3个部分。请学生合作探究时间轴和预览窗口的功能。【在预览窗口可以预览我们设置片头后的效果;在时间轴面板里可以将素材拖到时间轴上进行编辑】教师可以点评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很强。之后使用多媒体展示软件的界面,用手指出请学生快速回答出是哪一部分。
任务三:插入片头图像
为了制作出一个精美的片头,缺少不了的是片头图像。教师演示片头图像的插入:右击时间轴区域单击插入图像找到存放图像的文件夹路径单击要插入的片头图像单击打开。然后请学生按照步骤自主在电脑上操作。
任务四:设置片头画面
教师布置任务请学生以同桌两人为单位五分钟时间完成设置片头画面的操作,之后学生总结出操作步骤。【第一步,设置片头播放时间为10秒;第二步选择调到项目大小,将片头画面调整为充满预览窗口】教师补充: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重新采样的选项:保持高度比或调到项目大小。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根据自己做的视频内容,制作一个属于自己风格的片头(婉约、清新等),最后选择优秀作品在大屏幕上展示,并分享如何制作符合视频特点的精美的片头。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的形式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制作片头画面的步骤。
作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制作片头的方式,下节课分享。
四、板书设计
一、 设计理念:
1、 以信息的处理过程为教学主线,以培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教学核心,塑造终身学习的价值观成为本课题的教学宏观目标。
2、 学科整合,多元发展。本课整合了信息技术、思想品德等多类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结合。
3、 尊重主体,转变方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 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5、 在体验感受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发展个性和与人合作,以及在失败中找到成功,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由董玉琦和解月光老师主编的《信息技术》,本节课是第七章第一节,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PowerPoint创作、编辑的能力,可以说这节课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使静态的演示作品变为动态的,即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另外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新课标以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以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为主线进行标准的描述。所以根据以上的分析及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掌握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设置的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助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点评,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
让学生会恰当的表达思想,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中实现资源共享。
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良好习惯,塑造学生终身学习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1) 自定义动画效果的设置;
2) 动画幻灯片对象顺序的调整。
2、难点:自定义动画效果的设置。(原因:是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较容易出错)
五、 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赏识教育法”等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
六、 学法:
由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创作静态幻灯片的能力,为本课打下基础。再加上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所以,我设计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互评”。
七、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1、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本课以介绍同桌为主线,在活动中驱动学习自定义动画效果设置的方法。由于在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制作了静态的介绍同桌的幻灯片,我事先对本班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修改,设置了动画效果,进行演示,从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学习环境,设计一个介绍同桌的活动,以学生身边生活为例,借助学生之间的美好友情,从而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始学习。
2、 协作探究、因势利导
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大部分学生在家庭中也接受了或多或少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所以在教学动画效果如何设置时,以左右相邻的共三台机器进行分组协作探究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如果发现哪个小组中的学生已经会了,可以让他当小老师,教其他组成员,这样可以树立学习榜样。如果没有,教师给予启发性的示范。
3、 由扶到放,学会学习
由于在上一个环节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画效果的设置,所以在教学调整动画顺序时,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在小组内尝试探索,体会探索成功的惊喜。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
4、 创作交流,多元发展
当各个小组完成作品以后,安排了展示交流、汇报心得的环节。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审美能力。让学生得以情感上的体验,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
5、 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要点。课外延伸到用所学的知识教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已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八、 教学评价
1、 本节课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了师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通过这几种方式达到了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
2、 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IE浏览器自主浏览网页,并且能够打印网页。
2.通过自主探究、教师演示等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会使用IE浏览器,体会资源共享的便利之处,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网页的浏览和打印。
【难点】IE浏览器的灵活使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个网页,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浏览哪些网页。进一步引导学生,因特网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存储着海量信息,浏览器是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最主要工具,通过浏览器我们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的资源,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讲授
1.了解浏览器工具按钮
教师讲解浏览网页时与浏览文档的方式类似,可以通过滚动条来控制所显示的区域,还可以通过使用按钮让浏览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接下来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IE工具栏主要按钮功能表,并解释熟练使用这些按钮会使网上冲浪更加轻松愉快,组织学生自主尝试使用这些按钮。
2.设置启动主页
教师演示启动浏览器,让学生观察自动加载的页面是什么。百度主页。教师解释自动加载的页面称为主页,用户可以自定义设置。组织学生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5分钟时间,尝试设置自己喜欢的主页,操作完成后小组代表总结操作步骤。【点击工具、Internet选项,出现Internet选项对话框。在对话框的常规标签下的主页地址中输入网址】教师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强,操作步骤完全正确,并总结在选项中除了可以设置主页,也可以设置临时文件夹的一些参数,还可以设置历史记录的时间等,组织学生自主尝试。
3.浏览网页和打印网页
教师讲解地址栏中输入网站的地址,就可以浏览网站的网页。
接下来教师询问学生这样漂亮的网页是否可以把他打印出来?教师演示打印网页的方法,组织学生在教师演示过程中认真观看,稍后学生总结步骤。【单击文件选择打印命令,根据需要设置页面范围和份数等选项,单击打印按钮即可打印网页】教师评价学生观察非常认真,并解释只要计算机连接上打印机,就可以打印成功。
(三)巩固提高
在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之后,布置一个课堂任务:在小太阳网站中找到包含辽宁旅游信息的页面,将该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回答。教师可夸赞学生听课认真,学习能力很强,知识点总结的很全面。
作业:将自己收藏的辽宁旅游网页打印出来,下节课在课堂上分享。
四、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教资笔试备考干货送给你70套全真模拟卷、25套考前模拟卷、4套历年考题+6小时视频讲解、125道必背简答题、17套各学科白皮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评价Word文字作品的基本方法。
【难点】合理对Word文字作品做出评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利用Word做好的电子板报作品、个人简介作品、美文作品,请学生对作品予以评价,预设学生会在不同角度做出不同的评价。教师顺势引导:大家对作品的评价有自己的看法,都带有个人主观想法,如果想做出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就需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那么同学们是否想做一个专业的作品评价师呢?预设学生对于上述提问有积极的响应,进而导入本节课。
(二)新课讲授
1.页面设置
教师出示分别用A4和B5大小纸张制作的请假条,请学生来评价哪一个更好。预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B5的更好。教师顺势引出在用Word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页面进行不同的设置,并且提供素材请学生利用Word自主制作A4大小的演讲稿和为一段文字设置10cm*10cm大小的纸张。学生结合教材和前面的学习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自主设置。学生操作完成之后,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还能对页面进行哪些设置。学生自主尝试操作并且做出回答【还可以对纸张方向,页边距进行调整】,教师对学生回答做出评价,动手迁移能力非常强。教师讲解示范对页边距的调整还可以通过鼠标拖动水平标尺上蓝白交界线来改变,学生模仿操作。
2.文字格式
教师讲解:文章的基本单位是文字,Word可以对文字的格式进行操作,正式文稿对文字格式是有一定要求的。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一些正式文稿对字体格式的要求(商业合同标题用二号宋体,正文用三号仿宋体;新闻稿标题用二号华文仿宋,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并且提供相关合同,新闻稿材料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文字格式。教师巡视。教师根据前面提供的材料顺势讲解,材料中有的段落最后一行只有一个字,影响了文档美观与可读性,因此可以通过字符间距来进行设置。学生结合教材自主操作。
3.段落格式
教师在前面新闻稿材料的基础上,给学生10分钟时间,以同桌为单位,为材料标题设置居中、每个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并且对内容有重叠的段落调整行距。预设学生操作过程中标题没有设置首行缩进,段落空两个字符是用2个全角空格实现的。教师予以纠正并且点评学生虽然有错误,但是都积极参与其中,相信下次可以做的更好。教师对行距部分补充讲解:Word默认行距是单倍行距,在默认情况下Word会自动调整行距以容纳当前段落中的最大对象。如果设置为固定值,可能会出现显示不全的情况,因此,如果段落中包含有图片等元素,行距最好不要设置为固定值。
(三)巩固提高
在学生掌握了评价Word的基本方法之后,出示一些作品,请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对作品进行评价,并且提出改进意见。教师可以点评学生实践运用能力非常强,能将知识融会贯通。
(四)小结作业
小结: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回顾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可以点评同学们听课很认真。
作业:以我的爱好为主题,做一个Word文字作品,并且以同桌为单位互相评价写出评语。
四、板书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装饰你的“桌面”――“显示”属性的设置》,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对这节课的整体设计。
一、说教材
《“显示”属性的设置》这节课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初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学习Windows 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通过学习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控制面版”中有关计算机硬件功能设置的含义,从而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
二、说学情
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但实践操作少;求知欲强,但能力弱。 尽管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但他们在信息技术课上的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存在差异。
三、说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桌面背景、显示分辨率等概念的含义;了解“显示属性”对话框中的各项设置的功能。
【技能目标】熟练操作“显示属性”对话框中的各项设置。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设置屏幕保护程序的等待时间及密码。
教学难点:设置显示器的分辨率和颜色位数。
四、说流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首先请学生欣赏一组精美的图片。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一些他们熟悉的明星偶像、卡通图片等。在学生欣赏完图片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想不想与自己喜欢的人物、动物、风景朝夕相处呢?得到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时我对他们说:“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的愿望可以达成。”这个环节我采用情境启发教学策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二)探究操作
这时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我就以兴趣为驱动,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对课堂内容的探究中来。这一环节,我是分两个层次完成的:
1、自主探究。
鉴于教材对基本操作标示出了清晰的操作步骤,所以我为学生创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安排学生认真读书,按照书本上的实例和步骤去操作、尝试,完成以下几个任务:⑴设置桌面背景;⑵设置一个屏幕保护程序;⑶试着调整显示器的分辨率和颜色位数。
2、协作学习。
⑴设置桌面背景。
这个问题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以解决,但针对学生在认知水平、操作技能方面存在的差异,我想这样来处理,我会问学生:你是怎样把自己喜欢的图片设置成桌面背景的呢?请给大家操作演示一下。学生根据自己的读书所得,利用广播教学软件为大家示范,有的用已有的墙纸作背景,有的从网上搜集自己心仪的图片作背景,有的用自己绘制的作品作背景。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没用过的方法进行桌面设置,以达到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目的。此时,学生会急于想表达他们成功的喜悦,所以我安排了展示评价环节。大家请看,这就是学生的作品,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当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时,他们的个性,他们的学习成就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⑵、设置屏保程序。
我通过谈话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场景:同学们,当我们需要离开电脑一段时间,怎样做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显示器呢?引出设置屏幕保护程序这一教学重点。学生在自主探索、尝试练习之后,部分学生可以知道如何设置屏保以及等待时间和密码。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展开协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操作练习,鼓励操作技能较好的同学担任小老师,为组内同学答疑解难,示范讲解。在此基础上,由各学习小组推荐一名“屏保”高手进行演示。为了规范学生的操作,我特意录制了一段设置屏保程序的视频教程,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建构。在突破这一教学重点以后,我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自己的电脑设置一个有趣的屏幕保护程序并设置好等待时间和密码。诸位请看,这是学生编辑的滚动字幕屏保,这是学生从网上下载的热带鱼屏保和青藏铁路屏保。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所学内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产生学习迁移。
⑶、设置显示器的分辨率和颜色位数。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向学生提问:你对显示器的桌面分辨率和颜色设置知识了解多少?从知识层面上了解学生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完成一个尝试性任务:对显示器的桌面分辨率分别进行不同区域的设置,比较其不同之处。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明白了并不是数值越大就越好,只有合适的分辨率和颜色位数才更适合自己的显示器。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也恰恰凸显了计算机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
(三)总结构建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信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和意识。由于本课知识点较细碎,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下梳理是很有必要的。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进行归纳小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我想这样更利于反馈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四)拓展延伸
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树立一种发展观,让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这节课的最后,我建议学生运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在课后熟练操作“显示属性”对话框中的其它各项设置。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在实践操作中提高自身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整节课,我利用自主探究、相互协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让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xx信息说课稿xx》。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四大方面展开说课,请各位领导、专家多多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xx是选自xx人民教育出版社X年级X册《信息技术》教材中第X单元第X课的内容。而本套教材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材。本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进行编写,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来安排教材内容,编写时强调系统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同时本套教材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主要认知工具,在动手和动脑紧密结合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今后高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任务驱动、学得有趣、教的轻松”是本套教材的突出特点,教材内容以“活动”为主导,以任务作驱动,注重学习方法的策略引导,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指导学生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学习其他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发现和提出新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本教材在整个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①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如何xxxxX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能熟练运用。
②学习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实践动手操作,体验和感悟学习的乐趣。
③情感价值目标:让学生通过在xxxx操作的过程中体验xxxx的功能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
经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难点是:我将采用教师示范和讲解的方法来突出重点,用活动任务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4、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十三四岁的学生,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这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不够专注,可能会影响学习效果,针对此种可能性,在教学
中我一方面根据教材内容安排一系列的小任务、小活动来引起学生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能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适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说教法
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xxxxX,主要目的是要让学会xxxx的操作方法,属于实践技能课,为了更直观的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来开展课堂教学,并以讲解演示法、讨论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三、说学法
前面我已说到信息技术课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要掌握学习方法。因此通过上述教法,本节课还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为辅的方法展开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上一节课的布置的活动任务,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的方法来导入新课。
2、新课讲解、演示
结合导入新课时所讨论的问题,向学生展示出一个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习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进行观察分析,看能否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直接做出一样的作品,如果不能,那应该怎么做?这时,可以先简单的讲解下制作这个作品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然后再利用教学控制软件将刚才讲解的制作方法在电脑上给学生现场进行演示,演示的节奏要放缓,让学生能观察更仔细。最后,根据作品和演示过程给学生安排本节课的活动任务,让学生自己先尝试操作。
3、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根据教师刚才的示范操作,再结合本环节安排的活动任务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练习,完全掌握后再自己单独或与其他同学合作一起去探究其他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不断巡视观察并随时进行指导。
4、展示交流
经过前一个环节的实践操作,教师抽几名学生在教学控制展示平台上进行展示操作,其他学生观察其操作方法和步骤,然后再进行交流讨论,指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
5、评价反馈
这个环节其实和上一环节是紧扣的,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交流后的结果,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做出评价。尤其是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着重点评,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理解。
6、小结
简要的总结下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及操作技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7、课后活动
根据本节课学到的技能,结合日常生活,适当给学生安排几个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取和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而这个就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根据您的要求我们编辑了“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以满足您的需求,为了方便查看还请您收藏本网页地址。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制定好教案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课时]:
1节课
[教学内容]:
版报的交流与评价。
[教学目标]:
掌握版报的评价方法,促进同学审美能力和版报制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同学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版报的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版报的评价方法。
[教学准备]:
同学上节课保管的小版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把你们上节课制作的小板报打开来,互相来评价评价。
2.师:没有掌握一定的评价方法,评价起来不客观也不全面。我们来看看课本中是怎样教我们评价的。
二、学习评价方法
1.让同学阅读课本P55-56的评价方法局部,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内容主题:读者定位明确;内容围绕主题。
②版面布局:整齐、层次分明;色彩风格统一。
③制作技术:文字、图片的格式合理;自选图形应用合理有效。
2.师:大家现在能告诉老师怎样评价一个版报作品了吗?(鼓励同学回答,小结评价方法。)
三、练习
1.师:你来评下面三组小版报,看看你的评价是不是准确。(教师让同学来完成课本P56-57的`做一做。)
2.让同学汇报做一做的结果。教师给予讲评。
3.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怎样评价一个版报作品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你们就把你们上节课完成的小版报拿出来给大家观赏观赏,评价评价。(分小组讨论评价各个组员的版报作品,完成课本P58的活动二)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评价一个版报作品的方法呢?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电子表格的功能及特点。
(2)学会启动和退出Excel。
(3)掌握数据输入的基本方法。
(4)认识Excel窗口,区分工作表和工件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数据输入。
(2)难点:区分工作表与工作薄。
[教学准备]
电子教室程序、络硬件与软件、板书内容的贴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Office套件的三个主要部分,我们学习了Word和Powerpoint,还有就是这个电子表格软件Excel,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二、教学新课
1、认识新朋友Excel0
启动Excel0,有几种方法。开始——程序——MicrosoftExcel;双击桌面上Excel快捷方式;打开一个Excel文档。
2、认识窗口
启动Excel后,界面分为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编辑栏、名称框、编辑区、工作表区,状态条、工作表标签、滚动条、滚动按钮等。
3、工作薄与工作表
一个Excel文档叫做工作薄,在一个工作薄中可以包含很多工作表。Sheet1、sheet2等都代表一个工作表。
知识点:单击工作表标签,可以在工作表之间切换。当工作表过多而无法在第一页显示其标签时,可以单击标签滚动按钮,调整标签显示。
4、数据的输入
①单击A1单元格,输入标题“五年级运动员统计表”,敲一下回车键或↓键,A2单元格变成当前单元格。
②输入“运动员号码”后敲→键。
③依次输入“姓名”、“班级”、“比赛项目”、“比赛成绩”,输入一项后敲→键。
④单击A3单元格,输入“”后,敲→键,B3变成当前单元格。
⑤依次输入“姓名”、“班级”、“比赛项目”、“比赛成绩”的具体数据,输入一项后敲→键。
提示:①敲方向键时粗黑线边框会自动移动互方向指向的行或列。
②输入的文字超出列宽时,会在右边相邻的单元格中继续显示。
③工作表中最大行号是65536,最大列号是IV。因此,一个工作表最多有256列,65536行,共计256_65536=16777216个单元格。一个工作薄最多可以建立256个工作表。
教师演示操作要领
学生上级实践操作
讨论交流出现的问题
师生
三、综合练习激励
练一练:
课本39页实践与创新。
小组推选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展示。
师生共同作品
四、延伸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想一想生活学习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电子表格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电子表格,通过教师演示与学生操作体验,学生初步掌握了表格的组成启动与退出工作表与工作簿的关系,学会了间的数据处理。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数据的输入速度慢,再教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打字习惯,能快速输入文字。
教学目标:
1、学会插入自选图形。
2、掌握应用多媒体素材的基本方法。
3、学会制作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重点:
插入自选图形,应用多媒体素材的基本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机、幻灯片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引入:在幻灯片中插入多媒体素材,会使幻灯片内容更加丰富多采。展示相关幻灯片。
一、插入剪贴画。
教师:方法与在WORD中插入剪贴画的方法一样。
[动手做]:制作第一张幻灯片。
师生操作:选空白版式-插入艺术字:骆驼和羊的故事—插入剪贴画—调整画的位置与大小。
二、插入文本框。
[动手做]:插入文本框。
师生操作:空白版式——竖排文本框——拖动虚框——输入汉字并做适当调整——设置文本框的背景色。
三、插入自选图形。
[动手做]:插入图片和自选图形。
学生操作:插入——图片——来自文件。绘图工具栏——自选图形——标注……
教师指导。
四、插入声音。
[动手做]:录制声音。
学生操作:插入——影片和声音——录制声音
教师指导。
教师引导[探究]:插入——影片和声音。
五、小结: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插入自选图形、用多媒体素材的基本方法、制作多媒体幻灯片。
学生自我评价:[我的收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熟悉邮箱的界面;
过程与方法:
会编写电子邮件及发送邮件,能在邮件中插入贺卡。
教学重点:
会编写电子邮件及发送邮件,能在邮件中插入贺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电子邮件而且也拥有了自己的邮箱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编写电子邮件。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写一封电子邮件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并尝试按步骤给老师写一封电子邮件,把你的电子邮箱地址告诉老师,老师的邮箱地址是:xx,老师期待收到大家的邮件。
生:实践操作,师巡视知道。
师:老师已经收到了许多同学的邮件了,真为大家感到骄傲,这么快就掌握了,下面请大家再写一封邮件给你们的好朋友,互相交换一下邮箱地址。
生:实践操作。
活动二:在电子邮件中添加附件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电子邮件不仅能传送文字信息,同时还能发送图片、声音等,大家想不想学?具体是怎么做的,首先请同学们自学习活动二,并动手做一做。
生:实践操作
活动三:保存电子邮件
师:大家都已经掌握了编写电子邮件的方法,这里老师还有一些使用技巧,如果邮件写完之后暂时不想发送可以先存入草稿箱,当然邮件还没有写好,也可以暂时存在草稿箱里,等有时间再写,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生:实践操作、交流反馈。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四、作业
完成课本“试一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收藏网页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收藏夹管理所捕获的信息;
情感目标:能够根据需求甄别、捕获信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在生活学习中,如果发现有价值的资料时,大家是怎么收藏的?
生:摘录在本子上(剪下来,直接保存整本书……)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说明我们的同学平时都有注意观察和积累,从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在因特网上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值得收藏的网站和资料,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保存网页》。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收藏网页
师:我们先来学习“活动一”,首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活动一”。
生:交流收获
师:是的,可以采用IE的收藏功能来收藏网页,请同学们想动手试一试!
生:实践操作
活动二:整理收藏夹
师:因特网是一个知识的海洋,在这个海洋里遨游的时候,大家要学会判断、甄别,要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收藏,不能看到什么就收藏什么?否则,时间久了就会像老师这台电脑的收藏夹一样混乱。(展示教师机的收藏夹,该收藏夹里收藏了几十个各种各样的网站)
生:惊叹……
师:是啊,这样不仅很乱,浏览时也很麻烦,所以我们平时不仅要学会选择有价值的网站,同时还要经常整理收藏夹,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学一学如何整理收藏夹?并动手做一做。
生:自学并动手
活动三:保存网页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因特网上的资料更新频率非常高,为了能在日后更好地使用查找到的网页信息,仅用收藏的方法显然是不够的,此时,我们可以将网页保存下来,这种方法可以把组成网页的文字、突破等都保存下来,这样就不要担心因网站更新而导致自己需要的信息丢失。那要如何保存网页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首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活动三,并动手操作,会的同学帮一下不会的同学!
生:实践操作
师:同学们的接受能力真好,这么快就掌握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试一试”
生:实践操作
三、总结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回家把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页中常用的几种图片格式。
能力目标
学会插入图片;掌握设置图片的大小和对齐方式的方法;学会设置页面背景颜色和背景图片。
情感目标
通过制作“蝉”页,培养对大自然深入探究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置图片的大小和对齐方式;设置页面背景颜色和背景图片。
教学准备
页素材“蝉”图片多张。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
1、学生欣赏“蝉”的图片,并说出图片相对于文字的优点。
2、如何让自己的页变的生动形象?
3、揭示课题—图文并茂的页。
自主探究
交流分享
一、插入图片
1、任务:新建页“chan.html”,页标题为“蝉”,插入桌面图片“蝉.jpg”。
2、学生自学课本,探究完成任务。
3、找2名学生汇报演示操作。
二、设置图片的大小和对齐方式
1、任务:适当的调整图片的大小,然后输入课本上的文章,并使图片在最右边。
2、学生探究操作。
3、学生演示汇报。
三、设置页的页面背景
1、任务:设置页的页边背景为黄绿色,背景图像为“bg01.gif”。
2、学生尝试操作。
3、学生汇报演示。
合作学习
释疑解难
1、学生提出问题。
2、教师补充问题:(1)、插入图片时,选择了图片单击插入以后出现的对话框是要进行什么操作的?(2)、图片的对齐方式修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设置页背景要注意什么?
3、学生小组研究问题。
4、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实践创作
展示
1、搜集螳螂素材,制作页“tanglang.html”,让页变得更美观。
2、小组评比推选优秀作品。
3、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作品。
梳理
拓展延伸
1、学生说本节课收获。
2、同学们都做的很好,希望你们以后用这些知识把自己的页变得更漂亮。
一、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教育科书五年级上册,制作演示文稿第二节制作第一张幻灯片——标题幻灯片的第一小节:输入标题幻灯片中的文字。本节介绍怎样制作标题幻灯片。在第二节内容中,标题幻灯片相当于一本书的封面,它使人们对于演示文稿产生第一印象,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标题幻灯片是演示文稿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会制作标题幻灯片,要求学生通过向幻灯片中输入文字,了解文本框的概念,掌握插入文本框及设置文字格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是插入文本框、输入文字并对文字进行设置。教学的难点内容是文本框的概念和怎样插入文本框。
二、 学情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必须达到多高的程度,而是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利用和整合、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习惯。本次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好动,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和探索实践能力。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基本了解了PwerPint2003程序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兴趣,他们可能迫不及待地想要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漂亮的幻灯片,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
三、 教学内容
1.认识文本框,学会在幻灯片中添加文本框。
2.学会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
3.学会设置文字的格式。
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文本框,通过教师的演示及学生的操作向幻灯片中输入文字,了解文本框的概念。
2.学会在幻灯片中添加文本框,并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学会设置文字的格式。
3.通过师生操作演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进一步体验并掌握插入文本框及设置文字格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4.通过对幻灯片标题文字的编辑,学生在创造美、欣赏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 教学重点
插入文本框、输入文字并对文字进行设置。
六、 教学难点
文本框的概念和怎样插入文本框。
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广播教室系统、教学演示文稿。
八、 教学策略
(1)主要教法、学法的设计
以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塞上新五宝为主题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安排大量尝试性、探索性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中尽量体现学生主体的作用,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法。
掌握文本框的概念是本节教学要解决的第一个难点,设计采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与用“写字板”程序编辑的文档不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学习标题幻灯片中输入文字时,采用演练法,增强学生对输入文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怎样插入文本框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难点,学生在理解了文本框的概念后,学习难度适当降低。教材中第18页的“知识窗”对插入文本框的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教师通过具体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与认识。
(2)关于教学流程和活动流程的设计
导入:回顾、对比。
在回顾导入中让学生认识到标题幻灯片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实用价值,体会到学习制作标题幻灯片的意义及重要性;通过对比让学生在发现美的同时有创作美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讲解、演示、自学、交流、尝试、再演示、练习、讨论、小结。
在介绍中帮学生初步认识文本框,并在演示中体会文本框的作用,很直观地揭示,做到教学难点处教师及时指导。通过自学学生初步领会了演示文稿幻灯片一般的制作步骤,产生了试一试的操作欲望后,教师顺势让学生尝试,关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接下来学生的展示性演示、教师的指导性演示充分照顾到了学习中的弱势群体,进一步使学生掌握了操作方法及步骤,进而在基本练习中达到能正确操作。组织学生对比讨论,进一步认识文本框,明确文本框在演示文稿中的作用,从而在小结中进行提炼,提高学生的认识。
巩固练习: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总结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考查学生在练习中参与学习活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表现。
九、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演示文稿有了初步的认识。谁来说一说演示文稿主要用来做什么?
生:演示、宣传、展示、广告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教师展示下图所示的两个作品。
教师: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过渡:演示文稿由许多张幻灯片组成,第一张幻灯片称为标题幻灯片或封面幻灯片,演示文稿中标题幻灯片非常重要。要包含主标题、副标题及作者的基本信息。当播放演示文稿时,从第一张幻灯片开始就对观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教师: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制作美观大方的标题幻灯片。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作品的对比,有颜色的作品吸引住了学生,使学生对新知识点的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2)新授
教师:现在启动PwerPint程序。在启动PwerPint程序后,系统会自动创建一个默认的标题幻灯片,幻灯片上两个用虚线围住的框是用来输入文字的,它们叫做文本框,根据框中的提示我们可以在其中输入演示文稿的标题和副标题。
教师进行演示操作,在文本框中输入标题和副标题的文字。
教师:为了使幻灯片更美观,可以对文字的格式进行适当的设置,设置方法和“写字板”中的操作类似,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先选中有关文字内容后再进行设置。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15页上“做一做”的第1步到第5步操作,谁来简单说一说操作步骤?
试着完成第xx页上“做一做”的第x步到第x步操作。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自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尤其是利用教材进行自学的习惯,说一说步骤有利于后期操作实践。]
教师:老师这里的幻灯片上不小心把副标题文字删除了,谁能帮帮老师快速找回来?
生:用“撤消”
[设计意图:把要学习的知识点,采用情景问题提出来,学生会非常愉快的接受,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牢固。]
师:第17页“金钥匙”的内容,就教给了我们最好的方法。
教师:在演示文稿制作到一定阶段后,要及时将操作结果用文件形式保存到磁盘中,以免出现失误时,丢失成果。同学们在学习“画图”、“写字板”等软件时已经学习过保存操作了,演示文稿中的保存操作和它们几乎完全相同。请同学们按照第xx页第x、x步的叙述进行操作,将结果保存到E盘五
(4)班的文件夹中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标题幻灯片还缺些什么?
学生回答:没有作者的基本信息。
教师:要在幻灯片中加入作者基本信息的文字,要在幻灯片中加入新的文字内容,就必须先插入文本框。
教师:请同学们按第xx页上“试试看”的要求,练习插入文本框的操作,然后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参照18页“知识窗”里的方法。
请完成的同学演示操作步骤。
教师小结演示:插入文本框的操作,强调两种插入文本框的方法:
①执行“插入”菜单->“文本框”项->“横向”(或“竖向”)菜单命令。
②单击工具栏“文本框“按钮。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请完成得好的同学进行示范演示。
讨论: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在POWERPOINT窗口中输入文字的方法,与在“写字板”窗口中输入文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写字板中插入文字不用插入文本框就可以,演示文稿中插入文字要先插入文本框才可以。
十、教学后记
这节课我以几篇修饰精美的幻灯片为情景引导学生尝试探究新知识,知识内容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紧紧地抓住学生,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上能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动手和探究,在不断的成功过程中,总有新的任务等待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在知识巩固提高上,我选择了综合性很强的习题,有学生基础能力的检查,又有新知识点的再次巩固,还有难点知识的再训练,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又一次获得了新的知识,获得了实际应用的能力,它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整节课学生们情绪高,乐于操作,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网页中常用的几种图片格式。
能力目标
学会插入图片;掌握设置图片的大小和对齐方式的方法;学会设置页面背景颜色和背景图片。
情感目标
通过制作“蝉”网页,培养对大自然深入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设置图片的大小和对齐方式;设置页面背景颜色和背景图片。
教学准备
网页素材“蝉”图片多张。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
1、学生欣赏“蝉”的图片,并说出图片相对于文字的优点。
2、如何让自己的网页变的生动形象?
3、揭示课题—图文并茂的网页。
自主探究
交流分享
一、插入图片
1、任务:新建网页“chan.html”,网页标题为“蝉”,插入桌面图片“蝉.jpg”。
2、学生自学课本,探究完成任务。
3、找2名学生汇报演示操作。
二、设置图片的大小和对齐方式
1、任务:适当的调整图片的大小,然后输入课本上的文章,并使图片在最右边。
2、学生探究操作。
3、学生演示汇报。
三、设置网页的页面背景
1、任务:设置网页的页边背景为黄绿色,背景图像为“bg01.gif”。
2、学生尝试操作。
3、学生汇报演示。
合作学习
释疑解难
1、学生提出问题。
2、教师补充问题:
(1)、插入图片时,选择了图片单击插入以后出现的对话框是要进行什么操作的?
(2)、图片的对齐方式修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设置网页背景要注意什么?
3、学生小组研究问题。
4、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实践创作
展示评价
1、搜集螳螂素材,制作网页“tanglang.html”,让网页变得更美观。
2、小组评比推选优秀作品。
3、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评价作品。
梳理总结
拓展延伸
1、学生说本节课收获。
2、同学们都做的很好,希望你们以后用这些知识把自己的网页变得更漂亮。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教案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工具。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强烈推荐一篇非常有价值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给大家,我相信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新的思路!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一般特征的基础上,本节课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历史,以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
二、教学对象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新生,该年级的学生至少初中三年都接触过信息技术课,大多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接受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身边的信息技术的发掘和对信息技术的历史的探索,让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应用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七、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节。首先,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本节课开头的一则资料回答问题:材料说明了什么?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在游客生命处于危机的时刻,他们利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得到救助?
学生1:手机。
学生2:利用手机的微弱信号,发出求救信息才得以脱险。
师生一起总结:这段材料说明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只选择两点来讲解,其余的在下节课通
过因特网、学生间互助、探究来学习)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教师活动: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实际上是从操作系统这个成面上来讲的。讲解DOS和WINDOWS的区别。(简单介绍)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WINDOWS:用的是GUI——鼠标/图形用户界面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找并运行QQ20xx.exe。
WINDOWS如何实现(指定学生演示通过鼠标/图形界面操作)
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c:回车c:>dirc:>cdProgramFilesc:>ProgramFiles>dirc:>ProgramFiles>cdTencentc:>Tencent
c:>Tencent>dirc:>Tencent>qq20xx.exe
通过讲解、分析,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从DOS到WINDOWS是越来越好的人机界面。
(1)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2)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3)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可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相关概念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个性化手机个性化的电视节目选择
学生活动:看书上第九页资料1—3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8bit=1B;1KB=210B;1MB=210KB;1GB=210MB;1TB=210GB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十页的表1-3。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上的表
教师活动:从本张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师生小结:
年份越近的,性能越来越来好,价格越来越来低。
教师活动:由于书中列举的是20xx年以前的普通家用计算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和价格,可以为学生列举近几年的配置让学生了解。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学生活动: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教师活动: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要客观认识、扬长避短、合理而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网络犯罪形式:
1)通过互联网末经许可便进入他人的计算机设施,破解他人密码,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
2)通过网络向他人计算机系统散布计算机病毒;进行间谍活动,窃取、篡改或者删除国家机密信息;
3)进行商业间谍活动,窃取、篡改或者删除企事业单位存储的商业秘密和计算机程序;
4)非法转移资金;盗窃银行中他人存款,进行各种金融犯罪等。
5)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对他人进行诽谤、谩骂、恐吓,制造谣言,传播假新闻,扰乱社会秩序,传播暴力、恐怖、迷信作品,毒害青少年;亵渎宗教,破坏民族团结;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活动等。
教师活动:一起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内容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主要是五次革命)和趋势(人性化和大众化),也掌握了如何合理、科学和健康的使用信息技术。
板书设计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1)语言的使用
(2)文字的创造
(3)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和发明和普及
(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4、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避免沉迷于网络和游戏
五、课后任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课后准备下面的材料以备下节课用
1、利用因特网查找“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有关资料。
2、利用因特网,查找有关“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资料,并进行随堂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一般特征的基础上,本节课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历史,以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新生,该年级的学生至少初中三年都接触过信息技术课,大多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接受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身边的信息技术的发掘和对信息技术的历史的探索,让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应用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习惯。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节。首先,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本节课开头的一则资料回答问题:材料说明了什么?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在游客生命处于危机的时刻,他们利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得到救助?
学生2:利用手机的微弱信号,发出求救信息才得以脱险。
师生一起总结:这段材料说明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2.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
3.知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1. 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迎来了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当然了,我们在课堂上所讲的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对相关的方面进行深入的钻研,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也可以互相讨论。
1.说了这么半天的信息技术,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信息。
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那么什么又叫消息呢。在电子通信中,信息以电子方式从一个装置传输到另外一个信息单位叫一个消息。
而在习惯中,消息是一种新闻的体裁。明白载体的含义。
而在计算机的学习经常要用到的数据的含义则是:数据是用来描述对象、概念、条件、状况、关系等的文字、数字、符号、图形或声音的集合体。
当数据出现在上下文中能被人们解释和理解它的意义的时候,数据就成了信息。
2.明白了信息的含义后,我们来学习一下信息技术的含义,所谓的信息技术就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获取信息就是指通过那些途径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处理信息就是指我们如何来对所收集到的众多的信息进行加工,找出对我们有用的部分。
存储信息就是指对我们所处理好的信息进行储存,写在纸上、使用计算机存储还是使用别的方法进行存储。
传输信息就是指如何和他人或都在另外的地点使用信息。
在信息技术的课程中,我们主要讲解从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在有目的的进行信息的搜集和获取,并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保存和传输。
1.远古时代,人们是通过感观来收集和处理信息。
2.近代,电报、电话的发明扩大了人们处理信息的时间,缩短了空间。
3.当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人们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讨论:1、每个同学举出你身边是信息的案例;反过来找出一些承运信息的载体。
2、找出信息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差异。
2.什么是信息技术?
3.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搜索引擎作者:跳跃的心灵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及提炼关键词的方法;
2、掌握使用标签进行分类查找的方法;
3、了解逻辑词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形式上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并适当穿插教师的演示讲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正确认识网络的便利和信息化社会对于网络服务的使用要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努力掌握提炼关键字的技巧,自觉培养提炼能力。突出重点的方法及教学环节分组竞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突破难点的方法及教学环节自主、协作完成关于多关键词及标签页运用的习题。
苏东波的关于西湖和杭洲的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是杭州。”
1、放假了,我计划去游览一下杭州的西湖,去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西湖的情况。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这些方法中最快最方便的是哪一种?
二、“搜索比赛”活动。
2、找一则关于“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新闻;
3、找出一幅北京奥运吉祥物的图片;
4、找出一首杜德伟的MP3音乐,歌名是“情人”;
5、compsognathus是什么意思?
6、查找《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flash;
2“沙龙”源于哪国语言?
3、查NATO详细介绍。
4、中国是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吗?
5、电视剧“家有儿女”中胖婶的扮演者是谁?
6、“度尽劫波兄弟在”中的兄弟原指什么?
二、“搜索奇兵”软件特点介绍:(1)整合各搜索引擎资源。(2)可以对结果进行筛选
选一名学生当主持人,主持抢答竞赛。
根据教师启示,学习下载的.方法。
运用诗来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的提高。
总结:
搜索引擎:它实际就是方便我们进行网上搜索的一种网站。在搜索引擎中我们经常用到的就是关键词搜索,关键词搜索的核心在于关键词的提炼。要提高搜索效率,做到三最:用最少的关键字,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结果。帮助学生归纳本课的主旨,有助于学生的提高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显示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人口超过100万的语言有140多种,其中汉语的使用人口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语言是英语、俄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有些语言则只为几千乃至几百人使用,如美洲的土著印第安语,中国的鄂伦春语、赫哲语。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诞生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语言的起源,距今至少有上百万年,人类最早的文字诞生到今天,最多也不过五六千年。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
我国是印刷术的发源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印刷术,都是在我国印刷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印刷术和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它的发明和推广应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称为「文明之母」。
电报:1844年5月24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19“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后,发出电报“SOS,速来,我们撞上了冰山。”几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号客轮本应能够救起数百条生命,但是这条船上的报务员不值班,因此没有收到这条信息。从此以后,所有的轮船都开始了全天候的无线电信号监听。
电话:1892年纽约芝加哥的电话线路开通。电话发明人贝尔第一个试音:“喂,芝加哥”,这一历史性声音被记录下来。
电视: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和无数次失败之后,贝尔德终于用电信号将人的形象搬上了屏幕。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允许贝尔德公司开展公共电视广播业务。30年代以后,贝尔德又转向了彩色电视的研究,并有所成就。
⑴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⑵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要客观认识、扬长避短、合理而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1.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都推动了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2.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3.不只有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它随着时代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有新事物的产生。
1.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哪四个阶段?
2.计算机的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
3.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我们服务?
一.说教材:
《跳动的小球》是重大版小学第四册六年级第10课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初步认识和掌握了简单的Flash动画制作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会在Flash5中建立引导线图层,能熟练绘制引导线,掌握制作有引导线动画的技巧,学会在帧面板中设置动画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引导线来实现小球有意识的跳动,培养学生的Flash动画制作意识。
2、能选择一定的工具进行动画设计是Flah动画设计制作的必要性。
3、进一步认识和进行简单的Flash动画制作,并完成相应的动画作品;能根据教材作品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进行自己独特的小球跳动路线的设计。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验小球跳动的全过程,从中提高学生对Flash动画的制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动画制作活动中,逐步养成会独立思考,并善于与同伴交流想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建立引导线图层,设制引导线动画。
二、说教法:
根据直观性原则,我把本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小动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制作多媒体课件,呈现实例中的内容,充分运用引导法,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呈现"跳动小球"的有关信息时,补充了不同跳动路线的小球动画和不成功的跳动小球的动画等情况。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贯彻"自学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明确本课的创作要求,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不同的引导线进行小球跳动制作,合作完成"跳动的小球"Flash动画。在课堂上,既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意信息的反馈、交流,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评价的落实。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三、说学法:
《跳动的小球》这部分内容,包括一个图层制作、一个引导层制作和1个课堂发散活动。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教授的制作方法进行独自创作。由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相对来说比教材中的制作步骤显得复杂一些,但是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氛围。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首先出示教材的动画效果图,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球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意识来跳动吗?适时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然后出示有引导线的动画效果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球是根据这条线在运动"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对答如流,这时教师再问通过以前所学习的Flash知识可以进行这个动画制作吗?学生可能就无法回答了,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对引导线制作的心理需要。
这时就顺势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让学生观察Flash5.0窗口上共有几个图层。教师强调一共有两个图层,其中一个是"引导线图层",这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重点掌握内容--"引导线图层的建立"。(依据"自学讨论式"课堂教学研究的要求,给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本课习的目的。)
二、新课教学。
1.通过四个步骤的教学演示,让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知识和本课的新功能组合键"ctrl G"的学习来制作图层1--小球动画。
2.再通过后面五个步骤的教学演示,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本课重难点内容--引导层的制作。
3.最后教师教授通过三个步骤来对小球的跳动做快慢的设置,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
4.本课的扩展学习内容的教授,教师演示如何让引导线出现在动画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进行这部分的学习创作。
五、全课小结:
教学过程中没能及时通过多媒体系统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也缺少及时的对制作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教学过程中对后进生的及时辅导不够,从而使得有一部分学生的作品未能成功制作。
【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教学对象分析】
上一节课,学生已经了解了信息的基本特征,对信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却很模糊,一般把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一个重点。在体验信息技术发展这项教学内容中,重点让学生体验“语音技术”,其它几项只做简单介绍。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善意对待信息技术、健康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重、难点】
从五个方面看待信息技术发展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越势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室
【教学策略】
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并通过排出现象、探讨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信息技术(it:tnformation technology)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从人类社会发展史角度看,信息技术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1)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3)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计算机;
第二代:1958-19XX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第三代:19XX-1970年,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1971-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五代:至今,智能化计算机。
二、信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还将向人性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即信息技术越来越符号人的需求和使用习惯。
大众化的具体表现: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a、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人机界面装置——扩音器、按键式电话、方向盘、磁卡、交通指挥灯、crt、遥控器、液晶显示器、条形码扫描器、鼠标/图形用户界面(gui);
b、dos操作界面与gui操作界面:人性化界面、个性化设计;
c、虚拟现实技术(产生时间:20世纪末);
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受交互技术、高分辨显示技术
“3i”特点:强烈的“身临其境”沉浸感;友好亲切的人机交互性;激发人想像的刺激性。
分类:虚拟实景技术(如:虚拟游览故宫博物院)、虚拟虚景技术(如:虚拟现实环境生成、虚拟设计的波音777飞机)。
d、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asr)——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
语音合成技术(tts)——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语音技术的应用可划分为三个方面:桌面应用、网络/电话系统应用和信息家电应用。
e、智能代理技术:通常可以主动地根据人的需要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主要用于信息的自动栓索和过滤。如:搜索引擎中的“机器人”或“*”程序。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3)越来越来高的性能价格比
如计算机内存条大小的变化,从刚开始的1mb开始,慢慢的出现32mb、64mb、128mb、512mb等。(mb代表计算机中存储容量的单位)。计算机的存储容量是以字节为单位计算的。
计算机中常用的表示容量的单位还有:字节(b)、千字节(kb),兆字节(mb),千兆字节(gb)。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8bit=1b;1kb=210b;1mb=210kb;1gb=210mb;1tb=210gb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要客观认识、扬长避短、合理而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网络犯罪形式:
1)通过互联网末经许可便进入他人的计算机设施,破解他人密码,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
2)通过网络向他人计算机系统散布计算机病毒;进行间谍活动,窃取、篡改或者删除国家机密信息;
3)进行商业间谍活动,窃取、篡改或者删除企事业单位存储的商业秘密和计算机程序;
4)非法转移资金;盗窃银行中他人存款,进行各种金融犯罪等。
5)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对他人进行诽谤、谩骂、恐吓,制造谣言,传播假新闻,扰乱社会秩序,传播**、暴力、恐怖、迷信作品,毒害青少年;亵渎宗教,破坏民族团结;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活动等。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上课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知识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教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有了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课件教案系列(7篇),带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梦想秀——图层蒙版的使用》。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大连理工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图层蒙版的使用》。
“图层蒙版”属于photoshop应用程序中的高级应用知识,它难以理解,但操作简单。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图层蒙版”的原理和作用,再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使用方法和技巧,通过使用“图层蒙版”显示或隐藏图层的某些部分,实现特殊的图层叠加效果。
二、说学生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photoshop中的选择工具、魔棒工具、移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图层的基本操作,已经能完成一般的图像设计,但对于复杂的图形图像,却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如果掌握了“图层蒙版”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学生完全可以制作出更加精美的作品。初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本课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意义的主题——梦想,同时为他们提供有趣的、美观的素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热情。
基于上述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图层蒙版的原理和作用;
(2)能运用图层蒙版显示或隐藏图层的某些部分,从而实现特殊的图层叠加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物教学、观察对比,深入理解图层蒙版的原理和作用;
(2)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帮助他人完成梦想,憧憬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
(2)通过制作环保宣传画,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3)通过自主选材,自主创作,增强创新意识,提高鉴赏与审美能力。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由于“图层蒙版”本身操作简单,但难以理解,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而将教学难点设定为“图层蒙版的原理和作用”。
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使用了如下教学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采用任务驱动策略——以帮助小女孩实现“梦想”为主线,学习利用图层蒙版进行图像的拼合。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学生示范、实物教学,教师示范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图层蒙版的作用和使用。
为落实本课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以实现小女孩的“梦想”为主线,学习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主要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本课的主题“梦想秀”,教师通过演示寻找小女孩的四个梦想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图层蒙版;然后请学生根据学案提示添加蒙版并找到自己需要完成的是哪个梦想,从而初步体会蒙版的神奇之处;此时学生会很想知道它如此神奇的原因,因此接下来会利用实物讲解蒙蔽的原理和作用,突破难点;在学生制作作品时,先让学生尝试——操作——纠错——再完善,将教学重点内容层层推进,从而进一步掌握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在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最后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拓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进行演示讲解使用的素材和学生自己创作使用的素材完全不同但又关系紧密,都是在“找梦想”和“实现梦想”,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机械的模仿老师,而是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散思维,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根据这一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六个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前播放歌曲《梦想》,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梦想秀。随后打开图像文件“我的梦想.psd”,在这个素材文件中将小女孩的梦想“文字图层”放到了“星空图层”下面,并在“星空图层”中添加了图层蒙版。
分别在普通图层窗口和图层蒙版中使用黑色画笔进行涂抹,对比产生的效果,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图层蒙版”,感受它的神奇作用,同时把操作结果:梦想的具体内容作为本课任务布置给学生。
(二)讲授新知
全班分为成四个小组,在课前分别为各组分发不同的素材文件。在学生回答小女孩一共有四个梦想后,提示学生每组需要帮助小女孩完成一
个梦想,但具体要完成的是哪个梦想需要学生自己找到。因为添加图层蒙版操作比较简单,所以这部分知识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提示尝试自己完成。
为保证所有的学生均能掌握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找一名操作熟练到教师机进行演示。先通过“我来说,你来做”活动,让其示范删除图层蒙版的方法。之后请这位同学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如何添加蒙版并找到小女孩的梦想。
根据学案中的操作提示,加上学生示范操作,学生们通过图层蒙版的操作找出本课的具体任务。
在全体学生都找到梦想后,请各组汇报本组需要完成的梦想。然后通过填写学案中的“练一练”,初步总结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
(三)实物讲解
通过讲授新知部分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也领略了其神奇之处。此时学生必然想知道图层蒙版如此神奇的原因。因此在下一部分中我着重介绍图层蒙版的工作原理。
由于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我采用实物教学的方法:用打印出来的星空图片表示星空图层,用梦想图片代表文字图层,用透明纸表示图层蒙版,用黑色小纸片表示用黑色画笔涂抹。
利用实物讲解,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蒙版的原理和作用。然后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来验证利用图层蒙版可以安全方便地拼合图片。
(四)作品制作
下面就到了作品制作环节。在这部分中,首先让学生在学案中简单描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接下来学生尝试制作作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然后进行纠错,即与学生共同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讨论解决办法,最后让学生继续完善作品。
由于学生创作作品时必然会出现快慢不一的情况,因此这部分需要分层次教学。我在学案中设置了“技能挑战”部分,做的较快的学生可以利用这部分提示设计出更加精美的作品。
(五)作品展示评价
这部分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欣赏、表达、学习和交流,正确评价他人的作品,以评促学。
(六)总结拓展
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原则,学习不会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终止,因此设计了拓展环节。
在这部分中,首先由师生共同总结图层蒙版的作用,巩固本课的知识点。
然后展示利用图层蒙版创作的精美作品,从而拓展学生创作思路,激发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欲望。
在整堂课的最后对本课的主题——“梦想”进行升华,让学生憧憬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兴趣盎然,教学目标达成良好,他们的作品让我吃惊、让我感动。不仅如此,我自己也在成长,也在收获:第一是关于素材的使用。整堂课教师使用的素材和学生使用的素材完全不同又联系紧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机械的模仿老师,而是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散思维,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第二是利用实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图层蒙版的原理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直接在电脑上演示会很抽象,因此我想到利用实物模拟讲解。从学习效果看,学生对于难点的理解比较到位。
追求优质教学的脚步永远不能停止,在作品展示和评价环节,我有一些困惑,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仁能给予指导和帮助。
1.在各组展示作品时应该由学生来推选还是教师来指定;
2.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展示作品的学生进行作品介绍;
3.利用教学广播软件中的“电子表决功能”请学生评价作品是否合适。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双分支结构》。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一课第一课时的内容《双分支结构》。本课主要内容是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学会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通过学习本节课本为下面学习多分支结构奠定了基础,因为程序对于初中生的学生来说,一直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应该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去编写程序,这样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说学情
初中的学生对程序不算熟悉比较陌生,学习起来也是比较枯燥,难懂,但是初中的学生有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讨论意识,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多思考,多多讨论,所以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知道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学会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大量实际的操作过程,知道控件的属性以及属性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程序,生活中的实例可以用程序进行书写,信息技术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我将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和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熟练应用双分支条件语句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温故知新的导入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我会提出问题: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顺序程序,顺序程序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顺序程序是依次执行各种代码行规定的操作,我会再次提出问题: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果处理的实际问题有多种情况的时候,应该怎么办?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产生疑问,不知道问题的答案进而引入课题——《双分支结构》
本节课的知识与前几课的内容息息相关,通过知识的迁移,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引发新知识,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page]
(二)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会从两个知识点进行入手,首先我会在多媒体演示“身份验证”的程序,在演示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我在输入密码的时候,显示的效果是否一样?学生认真观看举手回答:输入密码时,不会显示真正的密码,而是用*号代替,单击“确定”会显示“你好!欢迎加入!”输入不相应的密码,会显示“对不起,你的密码有误,请重试”的程序,之后我会在多媒体上直接呈现程序,通过具体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猜测哪一个语句为条件判断语句?学生认真思考,随机回答,if后面的语句,之后我介绍“if”、“then”、“else”的含义,并讲解条件表达式,提出问题: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本段程序的含义?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点名回答:如果条件表达式txtPassword.Text=“123456”成立,就执行代码行MsgBox(“你好!欢迎加入!”);否则执行下一句,之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我会提问“试一试”的问题,学生动手操作,把语句中相应的语言进行修改。而且我在讲授程序时,我会讲解用流程图表示程序会更加的清晰,菱形框表示判断操作,矩形表示计算、赋值处理操作,带箭头的直线是流程图。提出问题:分支结构的流程图是什么结构,请同学们画出,学生动手操作,并点名让学生把流程图画在黑板上,并进行讲解含义。待学生了解之后,我会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仿照“身份验证”程序的结构和相应的思路,编一个“登录”程序吗?并总结编写程序的步骤,因为这个知识点比较难,所以我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之后点名回答,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给予提示,首先要知道程序的大致思路,并选用合适的属性进行编写,并总结编写程序步骤的过程为:(1)问题分析;(2)绘制窗口界面;(3)编写代码。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讲解程中的主要内容,之后学生根据内容自己阐述程序的主要含义,提升了学生地思维能力。并采用同桌交流的方式进行,在探讨中总结问题,自己得出具体结论,采用小比赛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的氛围更加浓厚,高中的学生接近成熟,采用小比赛也增强学生的自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提升
为了完成教学,我设置了巩固提升,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双分支结构编写的程序,请尝试编写?学生举出例子九点之前上班,正常;九点之后上班,迟到;分数在60分以上,合格;在60分以下,不合格。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本节课内容,激发兴趣。
(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打算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教师补充的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
我的作业是:情况复杂的语句,应该怎么编写,例如:“列车时刻表”的程序。
七、说板书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的用法。
教学重点:
的各个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的双击操作及拖动。
课前准备:计算机、网络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同学们看到过老鼠吗?那么老鼠长得是怎样的呢?
那么我们看一看电脑上的哪个东西最像老鼠?哪些地方像?
那我们知道有什么用吗?可以操作电脑,那么到底怎么用,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讲,如果认真的学的好的同学?老师还会奖励他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2、新课教学
(一)教师讲解
大家来看,上有两个长得有点像小老鼠耳朵的两个键:左边的一个我们把它叫做左键;那么右边的一个我们把它叫做的右键。能记住吗?
1、握的基本姿势
手握,不要太紧,就像把手放在自己的膝盖上一样,使的后半部分恰好在掌下,食指和中指分别轻放在左右按键上,拇指和无名指轻夹两侧。(先请一个同学试一下。再请另外一个同学也试一下)。
2、用移动光标
在桌面上移动,您会看到,显示屏上有个箭头也在移动,你把往左移动,箭头就往左移动;你把往右移动,箭头就会往右移动;你把箭头往前移动,箭头就会往上移动;你把箭头往后移动,箭头就会往下移动,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够通过来控制显示屏上箭头的位置。
3、单击动作
用食指快速地按一下左键,马上松开,请注意观察,你会不会?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
单击左键
4、双击动作
不要移动,用食指快速地按两下左键,马上松开。
双击左键
5、拖动动作先移动光标到对准对象,按下左键不要松开,通过移动将对象移到预定位置,然后松开左键,这样您可以将一个对象由一处移动到另一处。
(二)学生自由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全课总结(略)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快速建立秩序册》,不足之处敬请予以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快速建立秩序册》一节是学习电子表格的基本内容,在这节课使学生了解二维数据表格的基本结构,并能够利用各种输入技巧熟练将特征信息制作成精美的二维表格,为将来的数据处理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内容,学好此节内容为以后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各种处理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维数据表格的基本结构,能够熟练的制作出精美、实用的二维数据表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建立该活动的秩序册,归纳电子表格的设计和处理方法,根据需求,设计出合适的电子表格方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趣味运动会活动,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科学的价值观。并通过设计电子表格,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电子表格的输入技巧与美化方法。
难点是数据的输入技巧。
二、说教法、学法
1、 教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讨论法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设立任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法——通过回顾旧知识,启发学生解答不同的输入方法及美化与修饰方法,掌握各种输入技巧与修饰技巧。
3. 学法:通过创设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在实践中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手段
利用网络教室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探索性学习。
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Excel、LanStarVCxp纯软件多媒体教学网系统、电子学习档案袋。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启发、引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应用软件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旨在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及挖掘他们的开拓创新能力。
2.新课引入
教师提出电子表格作品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呢?
为了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并能迅速地处理数据。
为做好趣味运动会的报名和组织工作,根据同学们的报名参赛情况设计班级竞赛的秩序册,用电子表格形式制作出精美实用的.作品。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双分支结构》。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一课第一课时的内容《双分支结构》。本课主要内容是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学会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通过学习本节课本为下面学习多分支结构奠定了基础,因为程序对于初中生的学生来说,一直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应该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去编写程序,这样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说学情
初中的学生对程序不算熟悉比较陌生,学习起来也是比较枯燥,难懂,但是初中的学生有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讨论意识,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多思考,多多讨论,所以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知道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学会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大量实际的操作过程,知道控件的属性以及属性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程序,生活中的实例可以用程序进行书写,信息技术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我将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和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熟练应用双分支条件语句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温故知新的导入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我会提出问题: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顺序程序,顺序程序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顺序程序是依次执行各种代码行规定的操作,我会再次提出问题: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果处理的实际问题有多种情况的时候,应该怎么办?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产生疑问,不知道问题的答案进而引入课题——《双分支结构》
本节课的知识与前几课的内容息息相关,通过知识的迁移,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引发新知识,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page]
(二)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会从两个知识点进行入手,首先我会在多媒体演示“身份验证”的程序,在演示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我在输入密码的时候,显示的`效果是否一样?学生认真观看举手回答:输入密码时,不会显示真正的密码,而是用*号代替,单击“确定”会显示“你好!欢迎加入!”输入不相应的密码,会显示“对不起,你的密码有误,请重试”的程序,之后我会在多媒体上直接呈现程序,通过具体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猜测哪一个语句为条件判断语句?学生认真思考,随机回答,if后面的语句,之后我介绍“if”、“then”、“else”的含义,并讲解条件表达式,提出问题: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本段程序的含义?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点名回答:如果条件表达式txtPassword.Text=“123456”成立,就执行代码行MsgBox(“你好!欢迎加入!”);否则执行下一句,之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我会提问“试一试”的问题,学生动手操作,把语句中相应的语言进行修改。而且我在讲授程序时,我会讲解用流程图表示程序会更加的清晰,菱形框表示判断操作,矩形表示计算、赋值处理操作,带箭头的直线是流程图。提出问题:分支结构的流程图是什么结构,请同学们画出,学生动手操作,并点名让学生把流程图画在黑板上,并进行讲解含义。待学生了解之后,我会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仿照“身份验证”程序的结构和相应的思路,编一个“登录”程序吗?并总结编写程序的步骤,因为这个知识点比较难,所以我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之后点名回答,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给予提示,首先要知道程序的大致思路,并选用合适的属性进行编写,并总结编写程序步骤的过程为:(1)问题分析;(2)绘制窗口界面;(3)编写代码。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讲解程中的主要内容,之后学生根据内容自己阐述程序的主要含义,提升了学生地思维能力。并采用同桌交流的方式进行,在探讨中总结问题,自己得出具体结论,采用小比赛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的氛围更加浓厚,高中的学生接近成熟,采用小比赛也增强学生的自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提升
为了完成教学,我设置了巩固提升,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双分支结构编写的程序,请尝试编写?学生举出例子九点之前上班,正常;九点之后上班,迟到;分数在60分以上,合格;在60分以下,不合格。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本节课内容,激发兴趣。
(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打算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教师补充的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
我的作业是:情况复杂的语句,应该怎么编写,例如:“列车时刻表”的程序。
七、说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演示文稿间的切换
教学目的:
学会调整多张演示文稿顺序的方法,能使用演示文稿间的切换增强表现效果。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有时为了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仅用一张演示文稿是不够的,往往需要制作多张演示文稿,如何安排和在文稿中切换就是一个问题了,现在我们就来讲一讲。
1、演示文稿间的顺序安排
在powerpoint中每一张幻灯片的顺序是可以调整的,由于演示文稿有不同的视图模式,所以存在不同的调整方法。
①、在普通视图模式下,其调整方法是在大纲编辑窗格中,以调整幻灯片图标顺序的方法,来改变演示文稿的播放顺序。
②、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调整演示文稿的播放顺序,其方法是:在这种浏览模式下,可以看见演示文稿的小样,调整时直接用鼠标把选中的演示文稿拖到适当的位置就可以了。
2、演示文稿间的切换:
一张演示文稿的内容播放完后转换到下一张演示文稿进行播放的过程就叫切换。
在浏览视图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出现菜单—选幻灯片切换—弹出切换对话框—在其中可以选择效果、换页方式并可以给换页配上声音。
演示文稿使用了切换效果,能使整体表现能力大大增强,使它变得更生动、更精彩、更活泼。
三、小结:
演示文稿间的顺序安排和切换的方法,产生的效果。
四、练习:
1、怎样改变幻灯片的播放效果?
2、如何实现幻灯片间的切换?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掌握知识窗中输入数值型数据的规律;
(2)巩固数据录入方法。
2.技能目标:
通过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掌握excel窗口中数值录入的规律的基本操作。
3.情感目标:
(1)通过阅读书本习惯的培养,逐步增强学生利用书本获取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对比、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3)利用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数值型数据的规律
【教学方法】
对比法、任务驱动法
【课前准备】
软件excel
【教学设计】
(广播):打开上节课输入的“初一(5)班学生信息表”点评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于书本中的知识理解和不看课本现象:
p20小博士:光标键、回车键、tab键、esc键的功能与作用;可以减少你既抓鼠标又敲键盘的忙乱,那么使用键盘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加快输入。
p20金钥匙:它会告诉你“为什么要按列输入?”的原因,减少你频繁切换输入法,也是加快录入速度的一种办法。
p21小博士:讲到了使用“填充柄”填充的方法,快速录入的又一方法。
p23小博士:它告诉你“输入的内容较长时怎么办”困惑?
还有大家细心度不够,当你的工作表比较多时,可以通过工作表名了解表中的内容,大家没有更名。
因此大家在今后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课本的知识一定要认真看书,搞明白后,观察好后再动手,不要埋头苦干、蛮干,要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在文本型输入时,“出生日期”列上出“######”现象,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不停改,还是原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数值型数据的输入。
任务一:大家打开课本p26的“知识窗”了解原因,并验证知识窗内的规律。
学生动手实践……
练习一:完成下列数据的录入
+12364 -235 12345678000 0.023% 1/8 $34000 ¥1234560000
点评练习:
1.深入体会文本型与数值型的数据的区别:
数值型:12364 -64 完成计算结果:12300
文本型:+12364 -64 不能进行计算
2.明白生活中财会数据的分隔:12345678000 应12,345,678,000
3.理解计算机语言的表达形式:
输入:1/8 结果是1月8日
课本中表达“0 1/8”:0后应是空格 输入后才为1/8
4.录入时键盘技巧:¥ $这两个符号用插入特殊符号可解决,键盘更快些。
在中文输入法中 中文标点符号状态下(shift+4键)结果是¥
英文标点符号状态下(shift+4键)结果是 $
5.科学计数法在数学领域与计算机领域中的不同表达方式:
1×104 1e+4
1×10-4 1e-4
6.出现“####”是列宽不够,可以改变列宽。
任务二:结合课本p25方法完成p24的成绩表,注意录入的技巧。
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出现问题:“数学”这一列输入后是日期型,可告诉学生原因以及方法。
学生小结本节课中的小知识点……
教后记:
当我发现上节学生为了“#####”现象频繁地更改单元格内的数据时,学生的心理上感到困惑比较大。
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来,我上本节课成功之处:
1.以练习促学:布置练习完成单元格及工作表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在积极看书或互相交流,没有看到学生“等着吃”的现象,这种积极的心态也感染了我,同时在处理练习时学生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如练习4中的地址,他地址输入到相应的单元格中,既直观又好理解;在练习7中的操作使用多种不同方法是我没有料想到的。这是我尝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的一种,我认为比较成功,今后也可以推广的方法。
2.设置问题障碍:使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情趣高、效果比较好,知识牵移比较巧妙。
3.区别与拓展:对“信息”与“数据”知识的拓展比较满意,扩大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4.通过找不同学习excel窗口时,随机说了几道题如234+548=256*652=的计算题让学生找不同并用它解决这个计算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发现很容易记住“编辑公式=”的用法,这对今后数据处理有很大的用处。
5.内容衔接比较紧凑。
不足之处:
1.“信息与数据”知识的拓展时间掌握不好会影响下面知识的进展速度。
2.“了解excel窗口,并区别与word窗口不同处”学生实践区别完成后,学生讲解与展示时间太长也影响进度,在另一个班我进行对比区别,让学生和我的进行比较,注意自己没有发现的,这样效果比较好。
喜欢《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范例4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