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作文系列

10-03

编辑为您搜寻并整理了“袁隆平作文”的相关内容,请您下方查阅。作文是一种有情感与故事主导、注重文化内涵和人生理念的创新性表达方式。写作,是一个能让人们体验到快乐和自由的过程。而一篇精彩的作文,总会让人读完还想再读。相信您在阅读后,一定能获得不少启发!

袁隆平作文【篇1】

袁隆平,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公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股”,中国股市惟一的一支以人名为名的绩优股。然而,我们第一眼看见我们的这位校友,第一印象是:这个人太普通了,普通得有点儿像从某个山村里走出来的一个农民!你看他肤色是那么的黝黑,身材是那么的精瘦,皱纹是那么的深刻。

记得有一次,一家画报刊登他的照片,编辑先生竟在照片下面给误配了“农民获得丰收后的喜悦”的文字。这虽然是出版界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故,但也说明:袁隆平,他太像一个农民了。他走在大街上,的确是属于很快会被淹没在人海中的那种人。

“谈杂交水稻”,这是袁隆平来母校为我们所作报告的题目。这个题目似乎也十分普通,没有什么修辞的运用,更没有任何学术的卖弄。但我们深深地知道,在这个看似普通的题目的背后,有着太多的不普通。

我们手捧着鲜花簇拥着袁隆平,并一齐涌向他主讲的报告厅,我们如此热情,一点也不比我们追逐心目中最红的明星差。我们知道,我们也许并不能完全听懂他所要讲的“杂交水稻”,但我们会用我们的心去感悟大师所说的每一句话。

够了,我们哪怕听懂的只有这一句话,就已经够了!我们从袁隆平身上,懂得了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袁隆平作文【篇2】

国之大者稻作文化和粮食安全论坛将于9月22日下午举行,届时将邀请全国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产业的多名院士,以及包括湖南在内的13个粮食主产省、自治区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同志及专家参加,就我国粮食安全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粮食全产业链构建与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体系构建与保障、可持续的粮食生产体系与技术体系等10个方面进行共同探讨。

您的一生,是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不懈奋斗的一生;您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一颗种子如何改变了一个世界。如今,您带着梦想的种子去了远方,但您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我们将会用心培育好这棵种子,使其生根、发芽,最终茁壮成长。

您走了,在远方,但永远活在我们的课本中,饭桌上,田野里!

袁隆平作文【篇3】

今天下午,马宝爷爷要来给我们上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叮铃铃,上课啦,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了马宝爷爷。马宝爷爷之所以要来给我们上课,是因为我们刚刚上了读本《稻田里的发现》。马宝爷爷手里拿了一捆稻谷,发给我们一人一株,还教了我们怎样种海水稻,给我们讲述了水稻的苗期,发棵期,抽穗期,成熟期。到了家,我连忙用碗装了水,把它浸在里面。过了两三天,稻谷已经露出了一颗白色的小尖头,我把它拿出来放在了湿透的餐巾纸里。又过了几天,他已经露出了绿色的小芽儿。我通过袁隆平爷爷的故事和马宝爷爷的讲述,知道了种粮食的艰辛和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粮食。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袁隆平作文【篇4】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20xx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老,看到您逝世的'消息,我眼泪瞬间就下来了,虽然我们素未相识,但一想到您以一己之力让中国人填饱了肚子,也让世界减少了饥饿。您太伟大了,向您致敬。看新闻才知道一直到今年年初您还带着团队在海南三亚发展科研,您和团队一直在刷新水稻产量记录。您的真是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我从小就在课本中看到您,到现在在视频中看到您一直都是那么的和蔼可亲,您有农民的质朴无华。第一次觉得名人其实离我们那么近,就像一颗星星,即使滑落,也有长长的踪迹,但是袁老,以您命名的星星那颗星星一直挂在天上,一直亮着光芒。

古话说的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看到全国上下在为您送行,为您致哀。您的恩情重于泰山,值得我们永远悼念和铭记。

您曾经说过“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我有一个梦,叫“禾下乘凉梦”,我们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看着好高兴,坐到稻穗下乘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饱食者当常忆袁公致敬袁老,国士无双人间播种子,天上洒甘霖。袁老,“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的孜孜追求。

稻香阵阵,感恩斯人!袁爷爷,一路走好!

缅怀袁隆平爷爷作文(集锦5篇)

缅怀袁隆平作文合集14篇

写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集锦15篇

发言稿袁隆平

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袁隆平作文【篇5】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从未见过袁老先生,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袁爷爷,不会忘记他的贡献他的精神。我们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繁衍至今,靠的就是一个又一个像袁爷爷这样的明星指引护航。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五谷杂粮,在我们国家人们常吃的主食就是水稻了,也就是大米。袁隆平爷爷不分白天和黑夜,都在辛苦的研究杂交水稻的种植,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穿着水鞋在湿漉漉的.水稻田里亲自插秧,培育水稻。

袁隆平爷爷为了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经过上千次上万次的失败,流了多少辛苦的汗水都没有放弃,最后终于成功了,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都种上了袁隆平爷爷培育的杂交水稻,增加了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贡献啊!

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的时候,就会想起让人类摆脱饥饿,让天下人民都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他是我们国家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所以如果想要纪念袁隆平爷爷,最好的方式,我想就是不要浪费,一粒粮食都不要浪费!

袁隆平作文【篇6】

暑假里,爸爸给我买了很多本书,其中一本是描写袁隆平爷爷平凡的一生,他为国家做出了很多不平凡的贡献。这本书的名字就叫《袁隆平》。

袁爷爷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魔术师”。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用了六十年的时间研究水稻技术,让我们国家十几亿人口能吃饱饭,为农业发展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称为东方“稻神”。

书里讲了很多关于他的事迹,我也是被书里的内容所深深地吸引。当他还是年轻教师时,学校旁的一块空地是属于他的实验田,每当有时间或放假的时候,袁爷爷就会到实验田观察他的禾苗生长情况。为了攻破科学实验中的难题,袁爷爷每天到田里,要在成千上万株稻穗中寻找与众不同的一株,甚至将每颗谷穗上的谷粒一一数出来,并认真做好每项记录。有一年夏天,袁爷爷就是因为在实验田里站久了而中暑,过很长时间才缓过劲来。袁爷爷每天在田里工作都非常辛苦,还经常废寝忘食,直到90岁高龄,他仍然奔走在田间继续做他的实验工作,而且他从不享受特殊待遇,每天都和工作人员一起吃一起住。

正是袁爷爷的苦心钻研,发明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摆脱了饥饿,要不然我们现在还饿着肚子呢!虽然袁爷爷现在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袁爷爷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成就,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读完这本书对我感触很大,我们现在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从没想过粮食是怎么来的。有时候吃饭吃不完就直接倒掉了,每当这时妈妈总是要制止并批评我:浪费就是可耻!现在我终于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了。我决定从现在开始,好好吃饭,珍惜粮食,不浪费每一粒米,就是对袁爷爷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我们将永远的怀念他!yjs21.COm

袁隆平作文【篇7】

2021年5月22日的下午,打开新闻,一片黑白色的照片映入眼帘,一副老农民般的面孔上满是饱经风霜留下的一条条沟壑。新闻标题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时07分,袁隆平爷爷永远地沉睡了过去,他面色安详,去世时还面带着笑容。在去世之前,他就算于病危之际仍在关心稻子的长势。袁隆平,最终于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利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但却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脚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他以这番贡献,先后获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学术和职务。

他曾拉着身上的衣服说:“这是我买的最贵的一件T恤,七十元。一般我买的都是三、四十元。在香港,一百元我买了六条领带,人家都说好。”不论袁爷爷有多少钱,地位多高,他仍只是种水稻的人,一个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而无私贡献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禾下乘凉梦,不悔是初心”是他一生的最好证明。

袁隆平作文【篇8】

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题记

一片土地,一把稻米。一片颗粒无收的土地,哭声直上千云霄。一把稻米,那会是几十人,乃至百余人的生命。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一片土地,1100公斤。夏日的风吹过稻田,小小的稻苗随风摆动,似乎是一片夏日的悠闲。可小小的稻苗永远也不会知道,一位老人不再会开着小车在田间,小心地培育它们。

小苗们会努力长的很高,长的很大,要像高粱一样高,穗子要像笤帚那么长,结出的稻米要像花生米一样大不会再有人为饥饿所迫,因为我的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我们害怕伟人的离去,我们害怕后来的人们不记得他们,害怕他们真的变成课本上的一行文字。最可怕的事情,是遗忘。我们害怕他们只知道假大空的概念和意义,不知道他们真正的付出了多少,真正的为什么值得我们记住。我们真的不会忘记。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粥一饭思来之不易!

一位老爷爷,笑的那么和蔼,那么开心,开着他的小车,行驶在田埂上。田里的稻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稻米像花生一样大。爷爷笑着,我们跑去告诉他,超级稻长遍了全球各地,他还是笑着,笑的那么和蔼,那么开心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