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观后感

10-08

那些令人赞叹的作品观后感有什么共性呢?观影的过程中,我们总能有所启发,称之为深远的领悟。当我们欣赏完一部作品后,内心总会浮现出别样的感慨。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吧。每一次写作观后感都能让我们从作品中吸取新的知识和经验。在这篇“西柏坡观后感”中,栏目小编找到了许多有益的提示和建议,希望您能与您的朋友们一起分享这篇文章,让大家共同分享知识!

西柏坡观后感 篇1

第三个场景是:当资本家头头乘车逃跑时,马宝山与耿涛同志发生了立场上的碰撞,谁也不让谁,在真理与友情面前,我们的耿涛同志选择了真理。让我们看到,面对压迫,中国共产党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相信真理。

其实,情节的发展都是围绕着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改造方法是:一是以和平赎罪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二是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家形态,由低级向高级转变;三是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自给自足的社会主义工人。

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功改造,让我们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道路是正确的,更让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会过得更好,全国最后真的能达到共同富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会国家。

两个完全相反的形象,一个冲动,一个稳定;一个对,一个错。相反,在我们的生活中,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时刻提醒自己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坏的,所以我们需要有自省的能力。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挫折。在课堂上工作时,我看不到同学们的真实想法。因为身高太冷,同学们没有及时给我反馈他们的信息,所以难免出错。

在缺乏有用的信息交流的情况下,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夸大,失去人力、财力和物力。马宝山同志的错误是我们最好的警钟。因此,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精神,保持清醒的头脑,然后再往前走。

西柏坡观后感 篇2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它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山下一个非常普通的村庄。这个不起眼此文**于文秘写作网村落,在那叱咤风云、瞬息变迁此文**于文秘写作网战争岁月,一下成为全国和世界瞩目地方。

走出西柏坡观后感1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无疑是幸福的一代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飞速发展,满足了我们生存和精神的需要,而这一切都是由于革命先辈们的代代努力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条路充满荆棘和坎坷。革命先辈们一步步热泪盈眶地走出来,为我们的后续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走出西柏坡》这部革命历史影片再现了50年前的风云际会,使我们看到了革命先烈们在从战争向经济建设这一重大转折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看到了革命先烈中在城市建设中,克服重重困难所做的不懈探索及努力,以及最后七届二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耿涛和马宝山,两位共产党人。尤其是耿涛和马宝山两个形象的鲜明对比,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城市经济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建设中充满了重重困难,如在当时情况下城市建设人才的严重缺乏,革命人士在城市建设中思想的保守死板,革命人士的无组织无纪律行为,以及资产阶级的无形**等等。

影片中,我们将对战斗英雄马宝山的最终结局感到深深的悲痛和无奈,这是中国城市建设中一大部分革命者生活的缩影。看过影片我们难道能说马宝山同志不热爱祖国吗?不热爱劳苦大众吗?

不是一位革命英雄吗?不容置疑的是马宝山是一位当真无愧的革命英雄。在沈阳面临敌军袭击时,为了沈阳,马宝山等人浴血奋战,不惧**的危险将油罐车推离沈阳发电厂,拯救了整个沈阳;在攻打天津时,不把自己的枪伤放在心上;在面对一批批剥削工人的资本家时,马宝山严厉痛斥资本家,为工人们出头;最后为了弥补所犯下的错误,击杀背叛者,在牢里深深忏悔等等。

从这里面的每一个点,我们都可以看到马宝山是一个为国为民的革命党人。但我们不能否认,马宝山有很多缺点。一方面是无组织、无纪律。

影片开头,我们可以看到,马宝山抢劫沈阳电厂的粮食,是因为士兵两天不吃饭,不顾后果,这充分体现了马宝山的组织混乱和违纪。用电影中的原话他就是一个“军痞”。另一方面,他们鲁莽行事,违反原则,信任敌人。

致使自己被宋学仁的二姨太张淑芬的**,着了张淑芬的道,最终害死了队友,丢了贷款,铸成了大错。

而耿涛却恰恰和马宝山相反。耿涛是毛主席身边的一名警官,他后来接受了一些训练,受到毛主席的影响。可以说,耿涛是一位博学、豁达的建设型人才。在攻打天津后,耿涛接到了建设天津城市的任务,但在城市建设中却面临着怎样对待资本家,如何快速进行城市建设等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指导下,耿涛制定了“养鸡生蛋”的方针,打算与资本家进行合作,然而在投票表决方面受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

但他并未妥帖,最后落实对民族资本家的政策,使得天津快速恢复建设,最后在面对恩人大哥马宝山的事情,耿涛也顿悟了,并没有向毛主席求情,坚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原则和立场。通过二者的鲜明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以马宝山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虽然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献血,却站在全国人民的立场上做事。但是城市建设并不是攻打城市那样简单,只需扛着枪向前冲,城市建设需要像耿涛那样的城市建设人才,坚持党的领导,遵守组织纪律,冷静自持,同时拥有头脑灵活,敢于突破传统思想,在城市建设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在影片的最后,毛主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意味深长地说的那句话“我们的许多同志在枪林弹雨中走了过来,却被敌人的用糖衣裹着的炮弹击倒了”在当今社会也有着极其深刻教育和借鉴意义。在当今社会建设中,**腐败现象频频出现,他们忘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忘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中饱私囊,损害人民,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且还败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了**腐败之分。作为一个诚实的共产党员,我们要坚定信念,遵守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加强党性休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宝贵。

走出西柏坡后,我感觉到了天色渐暗的时刻。荧屏上,激情的序幕掀开了西柏坡战役的纱布。虽然我们离那兵荒马乱已六十年有余了,谈论老革命的光辉历史似乎也不能有身临其境的彻头彻尾的深刻,但是此次学校组织的**红***却让我们经历了思想上的洗礼心灵上铭刻。那些忠言警句依旧留在脑海,在未来的路上时刻指导着我,要继续保持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心态,去开创生活去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影《走出西柏坡》刻画的是七届二中全会前后革命战场上的情景。进入西柏坡,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河北天津战争的血腥场面。当农村转向城市时,这市时兵和敌人之间的顽强对抗。新中国成立前夕,我们党面临抉择考验,是一个艰苦的国成。共产党就是在一场又一场残酷的战争中奋力拼搏夺取胜利的果实,走近历史,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当时革命前辈们的昂扬斗志,战略智慧,更多的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从中学到血的教训,领略了颇多处事道理,对党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

#p#分页标题#e#电影里印象最深的是临危不乱关爱百姓忠于爱情的耿涛同志,他与毛主席关系甚好,正值农村转向城市的阶段他被派于接管城市管理工作,可是当时的资本家奸商勾结,百姓苦不堪言。为了保证人民的保暖,他开了先例拿**的钱给资本家经营工厂。他公私分明,好友马宝山被糖衣炮弹打到他依据军纪处分毫不留情,但他有情有义,在马大哥戴功立罪后替他求情。

他和恋人小兰的爱情值得我们钦佩,即使分开两地多年见面那瞬间依旧萌动开怀热泪盈眶,为了人民的利益他置生命于不顾,救人民于危难之中。为人民"焦头烂额,夜不能寐",可见中国共产党能有今日辉煌当年该有多少个耿涛的鲜血铺成啊!他正直爽朗机智稳重,不失为栋梁之才。

再说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马宝山,同样是为国抗战,他是前线的英雄却总是粗心大意,当然他的坚韧也是可歌可泣的,与敌人厮杀时不留余力拼死留守阵地,可惜这位意志坚强之夫却被糖衣炮弹给击中失去判断力,急于求成而失去纪律,差点酿成大错。这也是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警示讲话。我们不应该被敌人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党是有纪律有组织的党,任何人犯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处分,这在影片中也是有目共睹的。

走出西柏坡观后感3我不是经常看战争题材或者历史题材的人,但这一次这部《走出西柏坡》还是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一些历史书中出现的人物当活灵活现地演出来时,那种感觉比读生硬的文字更让人印象深刻。

首先,来看下整部电影的情节。解放前夕,毛主席身边的保安耿涛被派到天津接管天津。他认识了他的恩人马宝山,并和他一起共作。马宝山是一位老战斗英雄,虽然曾经在长期的战斗生涯中屡建奇功,但是在进入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城市之后,在“糖衣炮弹”面前,忘记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被美色和假象所欺骗,最终付出了血的代价。

而耿涛尽管是来自**领导身边的人,但他牢记毛主席的叮嘱,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顽强进取、百折不挠的战斗作风,终于在城市建设中克服重重困难,赢得了大家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圆满完成了任务。

耿涛和马宝山都是战场上的勇士,但在那之后,他们完全不同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两个典型的形象。尤其是耿涛,这让我们对他有一种崇敬。耿涛在全片中有几幕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以至于现在在写的时候都会很清晰地放映在我的脑海中。

一幕是在冰天雪地里,为了找到在工厂丢失的机械设备零件开始,耿涛跳进了冰里。在那一刻,我想我很震惊。这是我们现在的人民可能不理解的奉献精神。耿涛不仅仅是为了党,更是为了人民。

第二幕是马宝山与耿涛发生了立场上的冲突,但耿涛最后毅然决定站在真理的这一边。可能现在的我们,会讲究人情世故,会处事圆滑,会为了一些利益去打友情牌去违背真理。但是,那个时候的共产党员,正是如耿涛般刚正不阿,无论是面对压迫还是友谊,都坚决地站在了真理的这一边。

这两个场景体现了共产党员的若干优秀品质和正派形象。那么,在另一边,马宝山呢?其实,马宝山虽然在革命途中犯了一些错误,但是他最后仍然清醒了过来,知错就改,从**跌倒了就从**站了起来,这也正体现了共产党知错能改的精神。

犯错的确是很不好的行为,但是最重要的便是去改正它。在面对利益**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失去了正确的方向而误入歧途,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被一时的**蒙蔽了双眼。

无论再艰苦,再险阻,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止共产党前进的脚步。无论哪个根据地,每一处都有过革命家们为人民的解放所奋斗过的身影。每一部为战斗题材拍摄的影片,当然不只是娱乐如此简单,更多的是让现代的人去了解过去那段峥嵘岁月,并纪念那段岁月,过去虽已经过去,但这些历史都是我们前行之路上的借鉴并会作为一种激励更好地促进党的发展。

西柏坡观后感 篇3

参观了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后,我们来到离这里不远的西柏坡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纪念馆门口的一组五大书记的雕像,望着那高大的领袖群体塑像,我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进入纪念馆,依次参观了每一个展厅,首先是序厅:

“光荣的平山”。这里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平山的光荣历史;然后是

一、二展厅:“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摘要介绍了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工作会议、领导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军事生产和经济建设等重大活动

“决战前夕”。介绍了大决战前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形势;

四、五、六展厅:“大决战”。介绍了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场及人民支前情况。

无疑,正是辽沈、淮海、平津的大决战以及无数为建立新中国的献身者,才奠定了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的高高飘扬。七展厅:“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八展厅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介绍了党中央毛主席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的情况;九展厅:“难忘的岁月”。

展出了当年领袖和工作人员的一些工作和生活照片;十展厅:“历史不会忘记”。展示了各级党政军领导和社会名流参观西柏坡的历史照片。

告别西柏坡我们不由被那种神圣的革命精神折服。西柏坡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一个驿站,既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见证,也是中国人民革命历史的永恒记录。

西柏坡观后感 篇4

——英雄王二小

10月16日下午,全校师生在礼堂共同观看了动画电影《西柏坡:英雄王二小》。

出生在南岗龙村的王二小是少年团的团长。他很聪明。但是不幸发生了。1941年的一天,残暴野蛮的日本鬼魂对二小村进行了疯狂的扫荡。他们杀了二小的奶奶和其他村民。

失去奶奶的二小伤心不已,最终在枣花、核桃与儿童团其他成员中找回了自我。

王二小带领伙伴们用自己的智慧打败了汉奸,他又独自一人送情报给梅花村长,中途却险入“狼”口。与枣花一起回家时,二小发现日本鬼子打算提前进山,他决定让枣花通报梅花村长,自己去引开日本鬼子,待乡亲们安全了再用鸟语告诉他。

机智的王二小故意暴露自己,在日本鬼子面前装疯卖傻,称自己“傻小子”。第二小学在带路时,特别选择陡峭的山路和茂密的树林行走。那些不熟悉生活地点的日本鬼子要么从悬崖上掉下来,要么被死木头缠住。太君和汉奸气极败坏,对二小又踢又打。

剩下的时间,太君和汉奸们试着考第二小,但聪明的第二小并没有掉以轻心,而是巧妙地扭转了局面。他还用蛇捉弄叛徒。最后,熟悉的鸟鸣声响起,二小按照原计划将鬼魂带进了鬼魂的悲伤中,然后趁机除掉鬼魂。可当他好不容易脱险,得知平山团的战士们在二道泉埋伏打鬼子时,二话不说又冲进了鬼见愁。

王二小又被魔鬼抓住了。魔鬼开始怀疑二小不会带路。二小让牛儿带着魔鬼穿过石头来到二道泉。路到了尽头,前面便是悬崖,鬼子意识到不对,太君用尖锐的刺刀夺走了二小的生命。他将二小推下悬崖,摔死在大石头上。

埋伏的战士们见到此幕满是心疼。他们愤怒地用子弹“回敬”鬼子,在枪林弹雨中鬼子无处可逃,被打得落花流水。遗憾的是,可怜的英雄王二小再也看不到了。

《西柏坡:英雄王二小》这部动画电影令我感慨万千。当日本鬼子火烧王奶奶时,我替失去相依为命奶奶的二小伤心;当二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打败汉奸时,我因二小的鬼灵精怪而开心;当二小险些被狼吃掉时,我为二小的生死存亡感到紧张;当二小决定独自引开鬼子时,我被二小的勇气所折服;当二小被活活地刺死摔在大石头上时,我因二小的英年早逝而流泪。

王二小,一位13岁的少年,却有如此的勇气,如此的智慧,如此的胸襟,面对日本鬼子,他又怎会输?王二苗,南宫龙村为你骄傲,西柏坡为你骄傲,全中国人民为你骄傲!

西柏坡观后感 篇5

范文一:

最近,我们学校组织看了一本红***,名字叫《西柏坡》。

这部电影主要描写:西柏坡有一个儿童团体,这个团体里的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天,村子里招兵,儿童团团长核桃听说了,就带小伙伴们去报名,可是战士们都说他们都太小了不能参加。

但是小伙伴们不死心,悄悄地商量要不要偷偷的上前线。

他正要离开时,突然想到村里的田地一定要有人看守,就留下几个矮个子队员,带着三只小动物(鹿、鸡和田鼠)上路。

走了很久,他们快要到前线的时候,看到了一片树林,发现了三个敌人,他们是来偷袭西柏坡。

我们一定要让战士们提前知道,不然村子就要遭殃了。儿童团团长核桃说。

核桃让小朋友先走,他们和小动物远离敌人。士兵们事先做好了准备,敌人进攻西柏坡的阴谋无法得逞。

影片赞扬了少年团团长胡桃的勇敢和智慧,并与小动物们共同努力,最终赶走了敌人。核桃的心,是多么善良啊!我们一定要向他好好学习。

范文二: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动画片《西柏坡》。

解放前,一个叫西柏坡的地方成立了一个儿童团体。少年团团长胡桃带着枣子、大金瓜和一群小动物去参军。他们是瞒着大人走的。

走了两天,我看见路上有三个敌人。他们是在讨论如合轰炸西柏坡指挥所时被敌人发现的,胡桃想报告。儿童团就穿过了银河洞、柏坡岭、神龙山。敌人追赶她们,核桃把她们带走,枣花和大金瓜成功地寄出了信,但核桃被杀了。

在这部电影里,我知道核桃,大金瓜和枣花。他们勇敢而聪明。我想学习“兴”的精神。YjS21.coM

范文三:

今天下午,我们去华西大学电影院看了一部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电影。

它的内容是:一些热血沸腾的西柏坡小朋友们想去参军,可是由于年龄太小,负责报名参军的大柱子哥哥不让他们参军。其中三位想自己去前线,在中途,他们遇见了三个坏蛋,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把重要的情报送回了西柏坡。

最后,他们还把坏蛋炸死了呢!这时,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因为敌人手里有枪,他们不停地开枪,打死孩子们该怎么办?而留在西柏坡的小朋友认为他们的领袖已经死了,所以他们伤心了好几天。

然而,奇迹发生了,他们的领袖回来了!他们又是拥抱,又是亲吻,可热闹了!

看完后,我想: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许多革命先烈的生活!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西柏坡观后感 篇6

4月27日,在镇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我们感受至深,受教育之深,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鼓舞。

新中国从此而来,记录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辈的工作和生活。记载了那个历史时代革命工作的辉煌。

走进每一个展区,那一幅画面,都渐渐有了生活、工作用品,我们带入了那个艰苦卓绝的革命时代。毛主席周总理忙碌的身影浮现眼前。他们的眼睛充满了血丝,又是一整夜没有休息。

刘少奇和朱老总也围坐在作战图一旁。他们正在为前方的战役筹谋划策,发报声滴答滴答连续不断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捷报传来,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外国朋友后来参观了我们的作战室后,塔楼的大门感觉不可思议。一个小小的房间里只摆得下三张办公桌,而且是三个课时同时工作,条件可想而知是多么的简陋艰苦。然而,在这里,我们面前只有成千上万的军队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这应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迹。

有人说在那个时期党中央转移西柏坡,那是因为西柏坡它具备了独有的条件,天时地利人和。在现在看那段历史这句话是正确的。西柏坡具有的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易守难攻,物产丰富。劳动者的辛勤劳动为今后的战斗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由此而来,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胜利迎来了中过的曙光,党中央进入了北平。

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毛泽东的两个务必经传承至今“务必使同志们据需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据需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的竟是永远传承不息,是我党京师之灵魂之精髓。

西柏坡不再只是一个小山村。他是我们的革命根据地,是现代青年教育学习的基地,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亲临西柏坡,感受西柏坡革命时代的独特氛围,学习西柏坡精神,用报纸的声音、纺车的嗡嗡声、发电机的转动,展现革命时代干部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在我耳边萦绕。回到现代社会,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精神,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下一代社会作出贡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