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编制方案八篇

10-09

幼儿园时不时地举办一次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很好的实践教育功能,在家长也在现场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家长与孩子的距离更近。为了让活动完美开始与收场,我们需要提前做好活动方案。那么,哪些幼儿活动方案写的不错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规划编制方案八篇”,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规划编制方案【篇1】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科学制定和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是关系我县未来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圆满完成规划编制任务,根据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xxxx”战略,深入实施“xxx”战略体系,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坚持开拓创新,加强战略研究和系统谋划,明确“十四五”发展的战略思路、任务和布局,全力破解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我县“十四五”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xx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时间跨度为两年左右,主要形成三项工作成果,即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课题系列研究报告、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二、总体安排

根据规划编制程序,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分为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拟定纲要框架、纲要(草案)形成和审议四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一)前期研究阶段(2019年x月至2019年xx月)

x月中旬,启动“十四五”规划“六个重大”(重大产业、重大平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谋划工作,于x月底前形成阶段性成果,按要求及时向上报我县希望纳入省以上“十四五”基本思路重点内容的基本考虑。x月中旬,县政府印发xx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x月下旬,经县政府同意,由县发改局印发“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计划;

x-xx月,形成一批前期课题研究成果。xx月,形成“十四五”课题研究汇编。

(二)形成基本思路阶段(2019年xx月至2019年底)

xx月,启动“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起草工作;

11月,起草形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初稿),召开各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老同志和乡镇、部门“十四五”规划座谈会,听取对全县“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的建议;

xx月,组织申报县级“十四五”专项规划,完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并报送县委县政府研究。

(三)拟定规划纲要框架阶段(2020年x月至2020年x月)

x-x月,制定县级“十四五”规划编制目录;

x-x月,成立“十四五”规划纲要起草组,为县委提供支撑材料,配合起草“十四五”规划建议;

x月,起草形成“十四五”规划纲要框架,组织开展公众为“十四五”规划纲要建言献策活动。

(四)纲要(草案)形成和审议阶段(2020年x月至2021年初)

x-x月,根据县委建议,起草形成纲要(征求意见稿),同步完成县级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起草工作;

xx-xx月,召开乡镇、县级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求意见会和专家论证会,修改形成纲要(草案);

xx月,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汇报“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修改形成纲要人代会审议稿;

2021年初,“十四五”规划纲要提交县人代会审议。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各规划思路研究及专项规划承担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领导机构,主要领导要主动承担“十四五”规划编制总牵头人的责任,层层抓好落实。

(二)强化工作保障。各规划思路研究及专项规划承担部门要进一步充实规划工作队伍,选好配好工作专班,加强向上对接汇报和横向联系,力争在国家及省级层面体现更多xx元素。县财政负责保障规划编制工作所需经费。

(三)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开门编制规划,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规划编制手段。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县委书记

副组长县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x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县财政局xxx(兼)、县资规局x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xxx、县发改局xxx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

规划编制方案【篇2】

2 篇“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篇一

“十四五”时期(2022~2025 年),是 xx 县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 xx 县抢抓发展机遇,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五年。为切实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准确研判未来一个时期 xx 县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阶段特征,科学合理的提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编制工作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五个扎实”要求,注重规划统筹衔接,突出问题导向,认真总结分析 xx 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短板、弱项和优势,准确把握好“十四五”期间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任务,使“十四五”规划更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符合 xx 发展实际,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规划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目标导向。

立足我县发展实际,谋划好“十四五”期间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从我县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打好发展基础。

((二))坚持统筹协调。

在规划编制中,要进一步厘清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注重规划衔接,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

((三))坚持务实管用。

在规划编制中,对规划编制目录进行严格遴选,确保规划接地气、可操作。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规划的内容要明确思路方向、重点任务、空间布局,既要加强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又要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约束力,做到可操作、能落实、易评估。

((四))坚持民主开放。

扩大规划编制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平台,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深、研究透,广开言路、问计于民,使规划编制过程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

三、规划体系

((一))总体规划编制。

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县委、县政府对未来五年的战略部署和安排,是全县各级各单位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由县政府组织编制,县发改局牵头,县级各有关部门、各镇全力配合、共同完成。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实施,并报市政府备案。

((二))空间规划编制。

空间规划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细化落实发展规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由县政府组织编制,县自然资源局牵头组织起草。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按程序报批。

((三))专项规划编制。

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该领域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由县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专项规划报审前须送县发改局、自然资源局,与总体规划和空间规划进行衔接,编制完成后,按程序报县政府审定并发布。未纳入重点专项规划但是需要编制的行业专项规划,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并实施,报县发改局备案。

((四))区域规划编制。

区域规划是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各镇政府组织编制本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县总体规划在各镇的细化和落实,是指导各镇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区域规划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前,应报送县发改局与总体规划衔接,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实施,并报县政府备案。

四、进度安排

为确保按期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任务,根据我县实际,规划编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重大项目谋划及重大问题前期 研究阶段9(2019 年 年 X X 月0 ~2020 年 年 X X 月))

2019 年 9 月份,县发改局启动了“十四五”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目前已征集到“十四五”项目 x 个,总投资 x 亿元。各镇、县级各部门要对拟列入“十四五”规划的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进行再梳理、再论证,尤其是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投资及社会投资新方向,谋划上报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带动力强的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重点围绕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旅游、通讯等领域谋划项目,要加强项目的前期研究论证及手续办理工作,为做深做实“十四五”规划编制打好基础。同时着手开展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本行业领域对“十三五”规划实施情

况进行评估,找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县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实施举措等建议。2020年 x 月 x 日前,将各自研究成果、基础设施工程、重大项目汇总表,经主要领导审签后及时报送“十四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重大项目基础设施专班办公室,各单位报送质量将是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重要支撑。承担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任务的部门和单位 4 月底前要将各自“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初稿一并报送。

((二))拟定纲要框架阶段0(2020 年 年 x x 月0 ~2020 年 年 x x 月))

2020 年 x 月底前,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研究课题和各专项规划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形成全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报县委、县政府审核。全县各规划承担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县级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并做好与中省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衔接,形成空间、专项、区域规划初稿,并报送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就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初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将重要的内容纳入到县“十四五”规划纲要。2020 年 x月底前,根据中央和全省、全市关于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建议,结合 xx 实际情况,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研究起草,形成纲要框架,并与中省市发展规划、有关专项规划相衔接。

((三))纲要起草审定阶段0(2020 年 年 x x 月0 ~2020 年 年 x x 月))

在 2022 年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形成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听取各镇、县级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代表意见,修订后报县委、县政府审定,提请县人大审议。县“十四五”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原则上与规划纲要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2022 年 x 月前全部出台。

五、保障措施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保障规划工作有序推进和顺利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主要职责是负责统筹协调“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具体工作。各专项规划由县级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同时为了做好“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县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工作专班。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主要职责是负责统筹协调“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谋划申报等各项具体工作。各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及时成立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班子,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并确定联络员与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联络和协调,同步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各镇、各部门联络员名单及联系方式于文件下发 2 日内,报送县发局。

((二))组建专家委员会。

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组成“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参与规划编制咨询和研究,对规划重大课题组织评审验收,对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进行评审论证。

((三))落实经费保障。

规划编制经费由县发改局向县政府专项申请,专项规划的编制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以确保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六、编制要求

一要加强谋划,突出项目。全县各镇、县级各部门要认真梳理“十三五”期间项目进展情况,依据“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中省市战略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认真梳理提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突出政府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等领域履行公共职责的作用,力争更多的项目纳入中央、全省、全市相关规划之中。

二要积极对接,有效衔接。要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使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增强规划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县发改局要协调好总体规划与上级规划的衔接,各镇、各部门要主动做好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衔接工作。专项规划须在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审议批准后公布。

三要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统筹力量、形成合力,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各项工作任务。县级财政做好配套保障,保证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篇二 “十四五”规划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起止时间 2022-2025 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这个时间正值中华民族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拐点,中国正从旧常态跃迁到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更是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我国文化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绿维文旅认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要先解决好文旅融合发展的问题。

一 一.《 《“ 十四五” 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意义重大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承前启后的规划。《“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成为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将开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征程,既要巩固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成果,又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在文化旅游领域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统筹发展的规划。应紧密结合新时代背景,符合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文旅和旅游领域的重大课题,找出重大问题的矛盾症结,提出管用实用的对策措施,让《“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中的重大工程项目统筹到国土空间规划中。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融合发展的规划。文化不等于旅游,文化价值不等于旅游价值,但文化资源、需求与旅游产品、活动密不可分,文旅融合发展不能仅仅依托传统渗透,而是要着眼于产业一体化,以实现两个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应该是融合发展的规划,既要认清文化和旅游的差异,也要通过规划实现文化和旅游的乘数效应。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创新引领的规划。旅游与文化一直以来都是融合发展,旅游强调文化为魂,文化界非常在意如何有效地与旅游结合,从而落地文化价值。因此,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重点不在于它们是否融合,而在于如何运用创新理念引领融合。《“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应该是创新理念引领的规划,目前文旅融合的创新型开发还远远不够,更多是块状结合,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还不多。

二、《“ 十四五” 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文化和旅游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但是,以往的融合一般属于自发性融合,缺乏系统和科学的理论指导,融合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要指导文旅融合发展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文化旅游融合须进一步深化。一方面是目前的文旅产品结合仅停留在文化表层,融合内容浅薄,形式单一,游客体验内容单调乏味。另一方面是我国的文旅产品的设计总体上还处于简单融合、模仿的阶段,缺乏对现代元素、创意 IP 等内容的应用,产品创新性不足。

二是文化旅游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差距影响,我国旅游业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点。文化旅游的开发顺应了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发达的区域,文旅融合程度较高,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尚未形成大规模性的文化旅游产品聚集。因为区域差异,文化旅游发展要找准发展重点区域,树立典型示范项目。

三是文旅融合方法论体系尚未健全。在文旅融合的发展和研究中,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大多只停留在分析融合现状的基础上,对产业融合的思路、方式、结构等方法论体系没有进行深入分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本身主动融合的层面很多,但两者在产业发展模式和架构上存在很多不同,需要探索科学系统的融合方式,实现产业间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四是文旅品牌仍需持续培育。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大国,但是文化输出较弱,更是缺乏文化旅游方面的世界品牌。《“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应该加强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扶持龙头企业,让中国文化旅游更多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带动中国文化旅游发展的标杆。

三、《“ 十四五” 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重点 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已经完成“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正在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专题调研等工作,并且统筹确定了 25 个“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组织各司局结合本领域工作开展前期研究,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支撑。

在《“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新梳理文旅资源与现状 目前我国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是在传统观光旅游发展阶段形成的,很难满足体验旅游时代的游客需求。我国地域广阔、人文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多种公共资源,均可与旅游资源进行融合,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旅融合专项规划编制应突破传统的资源分析框架,挖掘能够充分代表自身文化特质、对客源市场有吸引力、整合后能在具有充分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建立“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文化”的旅游资源分析框架,深挖文化旅游资源内涵,建立完整的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筛选出对规划区最具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

首先,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内涵需挖掘。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具有较大重合性,但传统旅游资源的边界在延伸,文化旅游资源不再是单一的某个景点或具象的吸引物,它可以是一种城市气质,也可以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对应的规划编制中要将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解读,充分挖掘地方的资源价值;吸引更多旅游者,实现产业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双赢。

其次,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资源内容在扩充。除了传统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外,以现代文化为支撑的城市创意图书馆、博物馆、音乐节、小剧场等都成为热门的旅游资源。

略(二)明确文旅融合发展目标与战略 坚持“以文强旅、以旅兴文”,结合当地文旅资源等级和分布,明确各地文化旅游发展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产品,在此基础上明确规划区的文旅融合总体发展目标,并且明确产业增值、区域布局合理性、产业结构优化、产品与服务提升等具体目标。

在充分了解当地文旅资源、市场环境、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分析出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明确地区发展目标和文化定位,完成当地文旅发展的结构调整和重构,制定出文旅产业发展的详细战略和实施方案,培育形成文旅创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进组建跨界、跨域融

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形成旅游、文化、体育、娱乐、康复、餐饮、传媒等融合的产业体系。

(三)制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对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原生文化等优秀地域文化及遗址遗迹进行保护和修复,保护和培养传承人,通过文旅保护与利用专题明确保护范围、规划目标、功能分区、建立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保障措施等,实现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利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需要在分析历史遗存、民族服饰、特色民居、民间工艺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利用分析民间习俗、节庆活动、仪式、语言、书法、舞蹈、音乐、戏曲、杂技、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现状,构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为核心的开发利用体系。

(四)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该成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通过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科技创新等多种创新手段,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布局。其中,注重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发展,明确文创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领域,完成当地文创产业发展的结构调整和重构,制定出文创产业发展的详细战略和实施方案。要挖掘文旅消费的新动

能,构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建设文旅融合创新业态系统。对于重点产业项目,应该确定行动目标,分解行动任务,保证重点项目的先行突破和落地。

(五)明确重大项目及其空间布局 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对国土空间进行统一部署,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性规划融合,推进“多规合一”。所以,《“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需要明确重大项目及其空间布局。使国土空间规划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这也是《“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环节。

(六)针对重点领域明确战略导向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要明确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要区域,找准突破发展的切入点、解决核心问题,发挥战略导向作用,确保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针对重点领域和重要区域要有针对性的明确战略导向,挖掘其发展价值,准确把握其发展特色,并使其成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尖刀,形成突破发展的结构。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应该以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为切入点和创新点,明确发展目标,理顺发展逻辑,使其真正成为引领文化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编制方案【篇3】

2021--5 2025 年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和 某领导 在全州“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议讲话 稿合编

2021--5 2025 年 某 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0 3480 字文

“十四五”时期(2021~2025 年),是 XX 县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 XX 县抢抓发展机遇,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五年。为切实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准确研判未来一个时期 XX 县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阶段特征,科学合理的提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编制工作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五个扎实”要求,注重规划统筹衔接,突出问题导向,认真总结分析 XX 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短板、弱项和优势,准确把握好“十四五”期间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任务,使“十四五”规划更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符合 XX 发展实际,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规划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目标导向。立足我县发展实际,谋划好“十四五”期间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从我县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打好发展基础。

(二)坚持统筹协调。在规划编制中,要进一步厘清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注重规划衔接,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

(三)坚持务实管用。在规划编制中,对规划编制目录进行严格遴选,确保规划接地气、可操作。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规划的内容要明确思路方向、重点任务、空间布局,既要加强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又要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约束力,做到可操作、能落实、易评估。

(四)坚持民主开放。扩大规划编制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平台,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深、研究透,广开言路、问计于民,使规划编制过程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

三、规划体系

(一)总体规划编制。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县委、县政府对未来五年的战略部署和安排,是全县各级各单位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全县“十四五”规划纲

要由县政府组织编制,县发改局牵头,县级各有关部门、各镇全力配合、共同完成。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实施,并报市政府备案。

(二)空间规划编制。空间规划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细化落实发展规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由县政府组织编制,县自然资源局牵头组织起草。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按程序报批。

(三)专项规划编制。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该领域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由县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专项规划报审前须送县发改局、自然资源局,与总体规划和空间规划进行衔接,编制完成后,按程序报县政府审定并发布。未纳入重点专项规划但是需要编制的行业专项规划,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并实施,报县发改局备案。

(四)区域规划编制。区域规划是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各镇政府组织编制本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县总体规划在各镇的细化和落实,是指导各镇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区域规划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前,应报送县发改局与总体规划衔接,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实施,并报县政府备案。

四、进度安排

为确保按期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任务,根据我县实际,规划编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重大项目谋划及重大问题前期研究阶段(2019 年 X 月~2020年 X 月)

2019 年 9 月份,县发改局启动了“十四五”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目前已征集到“十四五”项目 X 个,总投资 X 亿元。各镇、县级各部门要对拟列入“十四五”规划的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进行再梳理、再论证,尤其是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投资及社会投资新方向,谋划上报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带动力强的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重点围绕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旅游、通讯等领域谋划项目,要加强项目的前期研究论证及手续办理工作,为做深做实“十四五”规划编制打好基础。同时着手开展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本行业领域对“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找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县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实施举措等建议。2020 年 X 月 X 日前,将各自研究成果、基础设施工程、重大项目汇总表,经主要领导审签后及时报送“十四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重大项目基础设施专班办公室,各单位报送质量将是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重要支撑。承担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任务的部门和单位 4 月底前要将各自“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初稿一并报送。

(二)拟定纲要框架阶段(2020 年 X 月~2020 年 X 月)

2020 年 X 月底前,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研究课题和各专项规划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形成全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报县委、县政府审核。全县各规划承担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县级空间

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并做好与中省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衔接,形成空间、专项、区域规划初稿,并报送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就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初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将重要的内容纳入到县“十四五”规划纲要。2020 年 X 月底前,根据中央和全省、全市关于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建议,结合 XX 实际情况,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研究起草,形成纲要框架,并与中省市发展规划、有关专项规划相衔接。

(三)纲要起草审定阶段(2020 年 X 月~2020 年 X 月)

在 2021 年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形成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听取各镇、县级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代表意见,修订后报县委、县政府审定,提请县人大审议。县“十四五”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原则上与规划纲要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2021 年 X 月前全部出台。

五、保障措施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保障规划工作有序推进和顺利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主要职责是负责统筹协调“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具体工作。各专项规划由县级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同时为了做好“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县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级有关

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工作专班。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主要职责是负责统筹协调“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谋划申报等各项具体工作。各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及时成立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班子,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并确定联络员与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联络和协调,同步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各镇、各部门联络员名单及联系方式于文件下发 2 日内,报送县发局。

(二)组建专家委员会。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组成“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参与规划编制咨询和研究,对规划重大课题组织评审验收,对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进行评审论证。

(三)落实经费保障。规划编制经费由县发改局向县政府专项申请,专项规划的编制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以确保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六、编制要求

一要加强谋划,突出项目。全县各镇、县级各部门要认真梳理“十三五”期间项目进展情况,依据“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中省市战略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认真梳理提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突出政府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等领域履行公共职责的作用,力争更多的项目纳入中央、全省、全市相关规划之中。

二要积极对接,有效衔接。要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使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增强规划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县发改局要协调好总体规划与上级规划的衔接,各镇、各部门要主动做好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衔接工作。专项规划须在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审议批准后公布。

三要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统筹力量、形成合力,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各项工作任务。县级财政做好配套保障,保证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某领导 在全州“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0 6140 字范文

同志们:

刚才,州发展改革委通报了目前全州“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XX 市、XX 县和州工业和信息化局、教育体育局、交通运输局分别作了发言。可以看出,年初州委、州政府召开规划编制座谈会后,各级各部门按照部署要求,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工作卓有成效,体现了责任担当。当前,规划编制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候,大家要紧张起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把握好各个时间节点,以负责任的态度确保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力冲刺目标任务,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全州“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资源环境 4 个方面 27 项主要指标,根据终期评估初步分析,27 项指标中有 7 项指标已经提前完成目标,有 16 项指标预计能顺利完成,但有 4 项指标完成有较大困难,分别是:一是城镇化率。这项指标中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指标预计可以完成,但户籍城镇化率指标预计到 2020 年底只能达到 18.8%,与预期目标相差近10 个百分点。二是互联网普及率。这项指标中的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指标预计可以完成,但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指标预计到 2020 年底只能达到 76%,与预期目标相差 9 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收入。今年受疫情影响,预计到年底,全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 35241 元,与预期目标相差 3159 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 12247元,与预期目标相差 1453 元。四是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全州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预计到 2020 年底可达到 80%,比 2015 年底提高 22 个百分点,但与预期目标相差 10 个百分点。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 4 个指标,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拿出具体措施,努力推进目标进度。对其余指标要保持密切监测,算细算准支撑指标,确保各项指标高质量圆满完成。发展改革部门要认真总结“十三五”期间各项规划指标推进执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办法,同时汲取教训,深刻剖析指标在规划编制、实施机制等深层次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症结所在、创新办法举措,避免在“十四五”规划编

制工作中出现同样的问题,确保“十四五”规划纲要设置的指标更加符合实际,做到内涵清晰、导向明确、易于评估、操作性强,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二、准确把握形势任务,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且深刻的变化,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大局意识和全局思维,在深刻把握州情的基础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自觉把 XX 的发展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中去思考,放到我国发展重要机遇期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特征中去谋划,积极顺应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找准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引领好 XX 未来五年的发展。

第一,要准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从国际上来看,国际地缘政治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外部环境的恶化正由过去以贸易壁垒、关税提升、投资受阻为特点的逆全球化浪潮,不断扩散至外交、科技、教育、文化、产业链、供应链、旅行、媒体舆论、民众心理等更广的范围和领域,国际交往将比过去更加困难。特别是疫情之后,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各国将谋求更多的“经济主权”,把生产部门掌握在自己手里,过去复杂的全球供应链将会变得简化、短链化。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受到疫情影响,叠加国内经济放缓趋势,未来几年经济发展

有很多不确定性,经济目标将会进一步弱化,民生与社会目标将不断强化,保民生、保就业、保基层运行、保脱贫成果等工作的重要性将愈加凸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贡献将会加强,发展服务业、加强公共服务、改善营商环境将变得更加重要,“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任务更加繁重。特别是受逆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这给我们推动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第二,要牢牢把握 XX 的发展定位。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既深刻阐明了事关全省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又进一步为新时代云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发展目标、赋予了重大使命。XX 州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就是要围绕把 XX 打造成为“全省发展新增长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石漠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示范区、云南连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枢纽”四个定位并全力推进落实。实践证明,这一目标契合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三大定位”要求,符合 XX 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全州各级各部门要树牢“一盘棋”思想,进一步深化州情认识,准确把握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摸清全州区位、资源、自然条件等情况,对各方面工作进行再审视、再谋划、再部署,深入研究国家、省的重大政策和战略举措,结合各县(市)各部门的工作实际,聚焦如何推动 XX 发展定位落实落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拓展发展空间,找准工作着力点,编制好“十四五”规划。

第三,要着力构建完善的发展体系。疫情发生以来,总书记多次提到,要善于化危为机,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加快发展。疫情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对我们编制“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将这些短板在“十四五”期间逐步补齐补强,着力构建完善的发展支撑体系。一要着力构建完善的经济体系。这次疫情充分暴露出经济体系不完善的一面,比如整个云南省只有一家生产口罩的企业,全省的医用品都要从省外采购。这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视合作和保护产业链的完整稳定,切实增强经济内循环和体循环的能力。要在突出抓好四大重点产业发展的同时,推进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统筹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协调发展,处理好新产业新业态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构建产业多元、门类齐全、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尤其要注重产业链安全、保持供应链弹性,确保产业不因“黑天鹅”式风险而陷入供应链断裂,或导致自身产业链外移。同时要研究建立产业间的高效协同机制,以备特别时期的物资供给,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二要着力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突出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规划,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着力补齐全州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保护、教育卫生等突出短板,特别要建立安全、可靠的应急基础设施体系,将各类灾害防治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空间总体规划体系,制定交通物流、市政能源、通讯保障等生命线工程的应急方案和可替代预案,确保满足交通、能源、通讯、垃圾处理等应急需求。三要着力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更加重视以人的生命健康为中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要突出基本生活物资、教育、医疗、就业、能源等满足生存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做好基础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力度,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此外,要建立遭遇冲击后能够快速响应的灵活、完善的救助机制,支持民生和就业,提供强有力的劳动力政策支持和基本社会保障。四要着力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要认真学习领会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要突出推进自然生态系统建设、发展绿色产业、加大污染防治等重点,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城市空间及基础设施规划中应留有余地,确保灾害来临后能够自我承受、消化、适应,实现再造和复苏,提升城市自然资产及生态环境应对外部自然灾害的能力。五要着力构建完善的应急体系。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要求,围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重点,加强基础设施、物资储备、队伍建设等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要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行政决策的信息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要健全基层治理体系,鼓励公众和民间团体有序治理社会,形成治理合力,提升治理水平。六要着力构建完善的数字 XX 建设体系。积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和社会治理集成融合,加快信息技术、大数据、智慧治理向工业、服务、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渗透,破解信息流动障碍,加速资源要素跨产业、跨区域合理有效流动,为产业转型、经济转型、社会治理提供支持。要以“新基建”布局为抓手,推动云计算、5G、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夯实数字 XX 发展基础,助推数字经济、智慧社会、数字 XX 进程。

第四,要全力做好项目谋划工作。要坚持“进入国家和省规划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围绕“两重一新”重大项目,科学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抓紧做好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规划。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研究国家和省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紧扣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围绕政策导向、需求潜力、资源禀赋、区域优势等方面,精准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在“十四五”期间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审核批准一批、开工实施一批、投产见效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为全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要重点围绕综合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谋划项目,特别要围绕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 5G 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等方面来谋划项目;要按照布局大产业的要求,聚焦四大重点产业,统筹其他产业发展来谋划项目;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来谋划项目;要围绕新型城镇

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完善城市功能和增强承载能力来谋划项目。目前,全州已经初步谋划了近十万亿的储备项目。下一步,要将这些项目与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储备项目结合起来,进行动态滚动管理,选择部分重点项目纳入省、州重大前期工作项目推进计划,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建设条件,形成一批“对上能争资、对外能招商、对内能推动”的“十四五”发展项目储备,争取谋划的项目都能落地实施。

第五,要科学设定目标任务。“十四五”时期作为重要的时间点,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积极应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要对标党的十九大明确的“分两步走”的阶段任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纲”和“魂”,坚持用创新发展解决动力问题、用协调发展解决不平衡问题、用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用开放发展解决内联外动问题、用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深入分析我们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充分考虑现实与可能的关系,科学设置目标任务,通过《规划》实施推动 XX 高质量发展。

三、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十四五”规划编制的质量事关全州长远发展,科学编制规划对做好今后各项工作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关键性的作用。规划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各县(市)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取决于对形势和政策的理解把握,取决于对工作研究的深入程度。各县(市)各部门要切实扛起规划编制的政治责任,科学编制引领 XX 高质量发展、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高水平五年规划。

一要落实责任,真抓实干。“十四五”规划编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工作要求高,每项重点任务都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必须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形成合力。州政府领导成员要亲自组织研究,统筹抓好分管领域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各县(市)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组建工作专班负责规划编制工作,按照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安排,明确各自职责,把握时间节点,加强重大问题研究,落实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州规划办要及时了解规划编制进展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矛盾,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督导,确保整个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意义,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为今年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主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一把手带头认真研究部署,严格督促检查,确保按时限节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明确路子、定好调子、绘好蓝图。

二要集思广益,开门规划。规划的过程,既是一个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过程,又是一个民主参与、集聚民智的过程。在规划编制过

程中,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提高社会各界的参与程度,汇集各方智慧,搞开放式规划,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要重视发挥专家、科研机构的作用,充分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通过广开言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规划编制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州规划办组织的培训班要尽快开展起来,要让参与编制规划的人员准确掌握国家和省州的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向,学习了解“十四五”时期工作的新动向、新特点和新要求,以及规划咨询编制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增强结合全州实际主动谋划的能力,为高质量做好规划编制提供保障。

三要强化协调,无缝对接。纵向上,州规划办和州直各部门要加强向上汇报对接,在与国家、省同步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同时,主动争取上级对口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使我州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开放举措、重大政策意见建议、重大工程尽可能纳入国家和省的“十四五”发展思路中。要将上级的要求、意见和建议,以及相关的政策、发展重点、最新最好的成果信息,及时地融入到规划当中。省发展改革委就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战略任务已经征求了两轮意见,州规划办要及时跟进,其他部门也要就本领域的重要事项做到常汇报常请示,与上级行业主管部门保持信息畅通。《XX 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出来后,要将重大事项分解到州直有关部门,与省级有关部门进行逐项汇报对接。各县(市)在做好本县(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还要配合州里做好相关的编制工作和项目谋划。州规划办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县

(市)编制工作的指导,确保“十四五”规划既与国家保持高度一致,又能充分反映全州各族人民共同愿景。横向上,州级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好专项规划、空间规划、区域规划的相互衔接,使规划纲要与各专项规划融为一体,互相支撑,确保规划纲要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专项规划对相关领域、相关行业的指导性更加具体,建立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要避免出现部分规划缺失、规划内容滞后、规划主管机构过多、规划编制分散、不同规划相互分割,功能重复或交叉,各自为政的现象。尤其是今年国土空间规划也要编制完成,要注意几个规划的衔接,首先国土空间规划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大战略布局及协调发展策略上要保持与“十四五”规划相统一,其次要确保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规划项目都有空间保障予以落地。

规划编制方案【篇4】

今年是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的关键一年。“十四五”和未来的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将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挑战因素不断增多,国际贸易和投资也可能受到从未有过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长更依赖创新累积形成的新动能。

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如何寻找科学合理的出路,保持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持续增长和繁荣现状?

一、合理确定未来增长预期

(一)从供给侧宏观增长模型看趋势

按照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描述,经济增速是由技术进步增速、资本投入增速和劳动力投入增速共同决定的。

从我国目前趋势看,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超过18%,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接近15%,在上海等超大城市,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30%以上。

由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集中影响,这一比例还在快速上升。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以上,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接近18%。

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直接后果是储蓄率逐渐下降。事实上,我国总储蓄率过去几年已经由51%左右下降到了48%左右,虽然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属较高之列,但下降速度比较明显。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总体储蓄率会进一步下降至40%左右。

储蓄资源增速下降,加之资本产出率增速也在下降,使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近几年逐渐下降,由过去较长时的两位数增长下降到6%左右的个位数增长。

从劳动力供给看,老龄化毫无疑问会降低劳动力供给增速。事实上,过去几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60岁)平均每年净减少200万-300万人。

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明显变化,使得我国过去十年劳动力成本年均提高约12%左右,迫使不少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退出或转移到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

不仅如此,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速也开始下降,由过去10年年均增长9%左右下降到过去5年年均增长5%左右。

从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看,也存在下降的趋势。

(二)从供给侧部门模型看趋势

从增长的供给侧部门模型看,GDP是由各部门国内生产增加值+净出口构成的。各部门增加值的增速及其权重共同决定了GDP的增速。

从不同产业门类变动看,考虑到制造业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并未真正实现市场出清,制造业传统部门和农业生产增速会比较稳定甚至有所下降。

在制造业众多门类中,过去五年实现两位数以上年均增速的只有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和通信类电子产品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和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与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应用相关新兴部门或新经济部门增速也相对较高,甚至超过两位数增速。但由于对同一领域的传统模式具有替代效应,未必会产生对整体行业增速的实质性提升。

服务业表现出高于制造业和农业的增速,特别是服务业中文化娱乐、信息服务、体育健康等部门增加值增速超过两位数。

增长的收入弹性很高,具有持续稳定的扩张性,这与居民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比重提高的升级趋势是一致的。比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过去五年的年均增速超过了18%。

(三)从需求侧宏观模型看趋势

经济学教科书描述的宏观模型十分简单,GDP=C+I+(_-M),其中C为消费,I为投资, _为出口,M为进口。这说明支撑GDP增速的是所谓“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增速。

从目前态势看,我国国内消费增速逐年下降,已经由过去10%以上两位数增长下降到8%左右的个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由高点期30%左右的增速,下降至如今6%左右的增速。

由于投资收益总体上趋于下降,市场投资增速难以出现新动力。净出口因贸易环境和贸易条件恶化,面临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总体呈下降趋势。

再加上世界经济在未来几年仍有较大概率出现周期性回落,恐难有大的作为。

制造业景气的逐渐收缩会逐步蔓延至服务领域,从而导致就业增速的进一步转弱,失业人数可能会有所增加,会使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下降,并进而使消费变得更加谨慎保守。

因此,未来支撑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似乎也在进入弱化的通道。

总体结论:综合上述多重因素、相关约束条件的变动趋势,得出的基本推论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具有下降趋势。

如果我们假定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速基本稳定,综合考虑我国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变动趋势,未来5-1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会下降至5%-6%的区间内。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客观接受在未来10年,我国经济只能取得6%以下的年均增速。

国家五年规划预期增长目标的选择是否合理,对各地设定各自的五年规划预期目标具有重大导向性影响。

从过去的经验看,过高的预期目标一般会使各级地方规划预期目标跟随性加码提高,最终会导致因整体目标过高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不必要的刺激性政策,产生杠杆攀升、违约增多、产能过剩、泡沫加大等副产品,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二、稳定经济中长期增速的主要出路和举措

既然未来潜在增长率已经落入5%-6%的区间,如何更多向6%左右靠近,稳定并延长经济增长平台期,是制定新的五年规划时需要认真考虑的政策和改革重点。

从中国目前的基础条件看,我们有较大空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更长时间的经济稳定增长,并通过更好的创新激励,延缓因要素红利逐步减弱、外部环境更加恶化导致的降速压力。

(一)以全方位创新为核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规划明确的发展主线,这一任务不可能在五年内完成历史使命,需要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深入推进。应该在一下几个领域采取措施,深度发力。

1、 努力稳定劳动力供求关系。

化解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这是很多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减轻社保支出压力的通行做法,我国也到了采取类似做法的时候;

二是让进城农民工和城市间流动就业人口落户,我国有2.7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各类城市就业,近1亿在城市间流动就业的城镇人口,他们大多数人没有就业所在地户口,农业转移人口一般在男50岁、女40岁左右就离开工作岗位回到老家并逐渐退出劳动力队伍,如果能让这批人获得就业所在地户口,一般能延长劳动年限5-10年,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的劳动力供给;

三是让体制内退休官员和科技人员更好发挥作用,我国现行制度对退休官员特别是高级退休官员再就业有严格的限定,不允许他们退休后被企业等有关机构有偿聘用,这导致很多有很强专业能力和专业经验积淀的政府精英人才,也包括部分体制内高级科研人才被闲置浪费。这些措施从反腐角度看似乎有合理性,但制度设计过于粗暴简单,如果对相关制度进行细化完善,允许他们在符合一定条件下被企业或相关机构有偿聘用,而不是一刀切地被禁止,完全可以增加我国的高素质劳动力供给;

四是在一对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政策基础上,尽快实施自主生育政策,必要时视情况采取措施鼓励年轻人多生育,以扭转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国家人口结构失衡问题。

2、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质量。

应对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另一个有效措施是提高劳动力素质,以质量提高弥补数量不足。这需要强化实用型技术教育和培训投入,为更多劳动力提供更高质量的免费技术培训和技术教育,通过更专业的技术培训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题。

应该给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教育能够针对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员工教育和培训服务,并强化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缓解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导致的人才浪费。

要全面提倡专业精神,减少教育的功利性,真正培养个人专业兴趣,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能人文化。

提高各领域专业人员、技术工人的社会待遇和认可度,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认可度,使不同专业技术岗位的专家和工人都能成为更受尊敬和尊重的职业人士。

3、强化全方位科学技术创新。

以研发投入规模和专利申请数量看,我国算得上一个研发大国,我国也是一个产业体系门类齐全的大国,但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来说还远不是强国。

从创新效果看,我国虽然专利数量虽然名列前茅,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大致只有1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40%左右的平均水平。

从产业体系看,我们很多产品和服务在品质上不能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和消费多样性、精细化的需求,很多领域不具备与海外先进技术、产品和服务竞争的能力,一些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还完全不能自主研发并生产,必须高度依赖进口。

在自由贸易环境下,通过互通有无和比较优势形成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产业链,这原本不是问题,况且我国还属于贸易顺差国。

但不幸的是,我国还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国家安全保障、意识形态差异、制度体制差异、获得竞争优势等为借口的高技术封锁和禁运且这一和平时期不应该出现的美国主导的技术禁运还在进一步强化。

在外部压力遏制下,任何对全球化产业链和技术链抱有期待和幻想的技术和产业政策政治上都不容易被接受。

我们还不得不在关键领域继续采取以进口替代为目标的产业政策,加强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国内研发和进口替代,以摆脱对进口产品和技术的严重依赖。

鉴于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体系,强化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更多投入资源用于研究开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激励,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

与此同时,我们依然需要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更好利用国际上最优秀的研发资源,形成更具激励性的产业技术创新和研发环境,以及推进研发成果商业化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环境。

4、深度推进全面对外开放。

过去中国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对外开放,未来的发展依然离不开对外开放。但是,今后的外部国际环境对中国可能会带来诸多挑战。

这些新挑战可能要求我们的对外开放不能仅限于货物与服务市场的扩大开放和准入,可能还涉及体制机制的与国际接轨。

这是因为更开放的中国经济需要中国企业更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贸易投资往来,这涉及到跨国间基于规则的公平竞争和对参与主体法律保护的一致性。

这可能会颠覆我们过去一些传统的习惯思维。比如,我们过去常说制定产业政策是一国主权,不容别人说三道四。

这一听起来合理的论断在新环境下可能恰恰是不尊重国际规则的表现,因为一国在使用产业政策工具时,所使用的政策手段特别是政府补贴等手段,极可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反补贴协议,使受补贴企业相对于不接受类似补贴的企业形成不公平的贸易竞争优势。

所以,在一个开放环境下,如果尊重国际规则,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权基于国际规则对他国可能扭曲贸易的国内政策说三道四。

因此,从产业政策角度看,出于对国际规则的尊重和提高政策手段实际成效的考虑,我们需要更好发挥竞争机制对市场主体的激励作用,而不是简单利用政府补贴予以支持,避免给别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或反补贴、反倾销措施留下话柄。

在服务领域,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通过国外先进和高品质服务模式的引进,促进国内服务业市场的高水平竞争,通过竞争尽快提高国内服务业的服务品质和服务能力。

在城市开放发展方面,中国需要加快沿海城市群和重要都市圈的全方位开放,特别是改善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以更好吸引国外创新性资源和高品质企业参与中国城市的发展,培育形成几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都市。

5、优化能源结构并强化节能。

能源是现代经济增长发动机的燃料,能源革命和创新对中国的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但能源资源的人均自然禀赋明显不足。

目前,我国人均能源消费为3吨标准煤左右,与美国人均11吨标准煤、俄罗斯13吨标准煤的水平有很大差距,只相当于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日本和德国人均消费水平的一半。

随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行为会进一步向发达国家居民消费行为趋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也会趋同。

我们不能向美国和俄罗斯趋同,但即便是向日本和德国趋同,我国人均能源消费还将提高约1倍,但前提是达到日本和德国的能效水平。

这也意味着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最终会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这将给中国带来能源安全和减排方面的双重挑战和压力。

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46190.1万吨,总金额15881.7 亿人民币;天然气9039万吨,2551.8亿元,总价值约3000亿美元。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45%,而且还在进一步上升。

相对于粮食安全而言,中国的能源安全更具有风险敞口的特点。解决能源问题和挑战的出路只有两条。

一是全方位加大节能力度,特别是在建筑领域和制造领域加大节能力度,用更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类用能主体加大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国家整体能效水平。

二是优化能源结构,重点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特别是要加快推动电气化和电动化,减轻对原油和天然气的持续上升的进口依赖,降低进口依存度。这是因为我国在风能、太阳能、核能发电方面,还有较大空间通过技术创新和开发模式创新扩大电力供给能力。这一替代不仅是绿色低碳的,还具有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提高能源自主安全保障能力的长远战略意义。

6、深化市场化和法治化改革。

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核心最关键最复杂的内容。

一是更好依法保护各类产权特别是私有产权,我国民用经济占比已经大大超过半壁江山,民营经济对就业、创新的贡献日益显著,都达到了70%左右。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阶段后,民营经济和企业家的作用将变得更加重要,通过加强产权保护和产权激励,可以稳定私营部门企业家的长期预期,更好激励民营企业和研发人员投入创新、投资未来。在实体经济并为资本市场造就更多面向未来、创新驱动、依法经营,更具创新动力和竞争力的百年老店。

二是要创新性化解主流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我国经济基础的民营比重还在继续提高,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发行主体越来越多是民营企业,但由于主流意识形态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且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共产主义的理解依然是传统的最终要革资本家的命,这使得部分民营企业家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对未来的信心。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选择海外上市,或在国内上市后变现部分资产转移出境,是这类担忧的一种表现。

过去,执政党创造性提出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部分民营企业家的顾虑,缓解了主流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化解这个矛盾。对这一结构性矛盾,需要执政党进一步予以重视并实事求是、创新性地加以探索解决。这是一个十分敏感但又不容忽视、无法回避的历史性话题,值得立足长远、认真研究,找到可行的根本出路,否则我国资本市场的微观基础是不稳固的,以资本市场作为资产配置场所的资产安全也是不可靠的。

三是强化统一市场制度建设,扫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内要素自由流动、企业公平竞争的任何不合理规定和做法,规范地方政府补贴招商引资的不合理竞争行为,废除各类地方政府实施的地方保护和区域分割行为,使我国具备的大国经济统一大市场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

四是依法行使政府治理和管制,减少政府决策、监管和管制过程中的不透明性和随意性,减少政府对微观主体市场经营行为的随意干预,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真正改善基于规则和法治的可预见的政府监管,促进形成更加便利可靠的营商环境。

(二)如何更有效促进内外需增长

从需求侧提高内外需对增长的贡献度,发力点不见得就在需求侧,也不在于简单增加消费补贴和扩大政府支出,很多功夫实际上在供给侧,与供给侧的改革、开放、创新密切相关。

1、基于就业和收入预期稳定的内需扩大。

国内需求总体上是就业和收入的函数。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根本措施是保持就业的持续稳定增长,而稳就业的根本措施在于在制度上放水养鱼,养活更多的企业。

这需要不断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和创业就业环境,特别是城市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环境。

在中国,尤其要注重发挥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规模经济带来的创业和就业效应,一些城市试图通过赶人的做法控制城市规模,实际上扼杀的是城市内生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从企业税费负担来看,在前期降低企业税负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研究降低企业社保和公积金负担,并通过更多划拨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以更好地通过稳定就业、优化保障来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减少居民扩大消费需求的后顾之忧。

从长远财税制度建设和财税制度国际竞争角度看,应该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税收结构,改变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结构,逐步向以直接税为主的税收结构过渡,使企业税费负担具有国际竞争力。

为了使降税具有可持续性并不对政府民生支出形成挤压,需要进一步优化并精简政府支出项目,削减不必要的政府支出。

特别是削减那些锦上添花的政府支出项目、面子工程和政府自身的行政管理开支,逐步降低预算内经济建设支出比例,提高民生福利支出的比例,政府要带头勒紧裤带过紧日子。

2、基于深度城市化的城乡融合发展。

我国较大的城乡收入和福利差距、明显的农业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依然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从国际国内经验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于2倍后,城市化动力才减弱并趋于稳定。

我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还在2.7倍左右,落后地区城市人均收入与发达地区城市人均收入的差距更大,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差距还十分明显。

这说明我国还远未到逆城市化的阶段,需要继续消除城市化的体制障碍,为城市化的自然发展创造条件。

以人为核心推进深度城市化本质上属于供给侧改革和创新的内容,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差距,还具有扩大国内需求的积极效应。

我国现有统计制度下的城市化水平并不能真实反映城市化实际水平,很多城市常住人口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应该采取措施允许2.7亿进城农民工和近1以亿城市间流动就业的城镇人口自主选择获得就业居住所在地户籍并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

政府相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多用于进城落户人口的城市保障房建设和公共服务支出。

这有利于稳定预期,扩大消费支出,形成政府支出与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效应要强于简单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对社会结构的改善和公平正义的维护也具有积极作用。

考虑到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服务业就业机会都在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应该完善城市社会治理模式,禁止城市政府采取限制外地人流入或是以疏散为名驱赶外地人的错误做法,还城市社会应有的开放包容姿态。

这在经济减速、失业增加时显得格外重要。在深度城市化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用地供地机制和农村建设用地的高效配置机制。

使建设用地特别是住宅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城市常住人口特别是落户人口的增加相适应,使进城落户农民工的农村闲置宅基地有更好的入市变现通道和市场化权益价值实现机制。

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也要与人口流入地的人口流入规模特别是流入人口落户规模相适应,形成对吸纳转移就业人口落户的正向激励机制。

在城市房地产调控模式方面,要改变目前通过行政管制限购限价的扭曲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信号的不合理做法,通过税收手段调控抑制不合理炒作行为,使正常的房地产需求得到有效释放。

3、基于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我国未来城市化率将达到80%以上,主要城镇人口将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20个左右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地区,这主要是由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的。

如果城市群和都市圈内部的协调发展做好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就形成了。

以往以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的四大板块区域战略,加上点菜单式的碎片化区域政策,经过20年左右的实施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也留下了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考虑到任何一个板块内部不同省区市之间的较大差异,延续如此大尺度的区域战略或过于碎片化的区域规划和政策指导,实际操作性、指导精准性和市场统一性都面临挑战,最后极有可能沦为不同板块之间争相寻求中央优惠政策的政治借口。

我国作为一个单一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区域差距甚至远远大于许多市场经济国家,这本身就有值得检讨的制度原因。

事实上,从他国以及我国部分地区的经验看,真正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恰恰是市场机制,因为市场机制会允许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并产生要素报酬均等化的趋同效应。

而我国最大的不同就是户口制度制约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和公共服务的平等配置。因此,区域战略和政策应该基于统一市场下的要素自由流动和要素聚集机制,做顺势而为的引导而不是逆势而为的干预。

因此,应该根据人口流动的趋势,将原有的以四大板块为主要构架的区域战略和政策,转变为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空间单元的城市化空间格局优化战略,通过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基础设施网络共建、生态环境协作补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机制。

促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内部不同规模城市和城镇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会实现真正有市场效率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在要素分布和经济分布空间协调基础上实现区域人均收入差距的收敛,而区域人均收入差距的缩小最终会有利于内需的稳定扩大。

从大的城市群格局看,中国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城市群主要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大湾区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这些城市群中,只有环渤海大湾区城市群(京津冀地区、辽宁沿海地区、山东半岛地区)未纳入国家规划视野。

这个行政区经济总量达到18.7万亿元,占全国的21%,值得在"十四五"时期作为国家战略,像"十三五"时期谋划粤港澳大湾区那样来予以认真研究、全面谋划。

在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持续加大的背景下,环渤海大湾区可能是中国北方地区基础条件最好、创新能力最强、集聚效应最显著、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

这一地区有北京、天津等超大城市,还有大连、沈阳、青岛、济南、滨海新区等知名中心城市和新区,以及众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如果在这一地区结合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实施深度对外开放,将是缩小国内南北发展差距最值得发力并取得成功的地区,具有缩小区域差距和南北差距的全局性战略意义。

4、基于宏观审慎的财政货币政策优化。

在面临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导致的外部需求剧烈萎缩时,为了避免对经济增长的实质性强烈冲击,可考虑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对冲外部冲击导致的明显波动。

但在考虑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时,依然需要顾及我国经济的货币累计发行量偏大、债务杠杆率偏高的隐患,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中让财政政策扮演更积极的主导作用。

货币政策主要是在流动性供给方面保持适度宽松的配合,使债务工具的发行利率保持在合理较低水平,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到期债务置换创造条件。

要避免过于宽松的货币放水导致地方政府、企业、居民杠杆率的再度攀升。

在金融监管和金融工具为实体经济服务方面,一方面要通过强化监管防范可能出现的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还要细化优化金融监管举措,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服务。

特别是提供有利于降低债务杠杆率的股权融资服务,为各类股权投资机构的市场化募资和投资运营提供更好的发展和激励环境。

要进一步优化政府支出结构,将更多支出用于与深度城市化相关的大城市住房保障、城市地铁网络、城市群都市圈快轨、生态环保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依据区域人口密度完善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和建设,减少在偏远地区和人口稀少地区的不合理基础设施投入和浪费,减少锦上添花类基础设施项目。

5、基于深化开放的出口稳定增长。

深度对外开放不仅是对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放开,还包括国内有可能导致贸易和投资行为扭曲的制度改进并与国际规则接轨。

这有利于为企业的全球化经营营造稳定友好、安全可靠的外部营商环境。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扩大出口规模,是企业国际化经营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努力方向和职责。

对政府来说,更重要的是努力为企业营造公平稳定友好的贸易环境。面对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新变化,中国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多边、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和投资体制的建设,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和经营创造更加稳定可预期的公平竞争环境。

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国内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进一步降低产品关税、扩大服务业对外资的市场准入,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相关格局。

要认真研究主要贸易伙伴对我国贸易和产业政策的重点关切,基于国际规则做出相应调整和改革,以提高产业政策实效为出发点,避免对我国产业和贸易政策的“重商主义”指控或不对等开放的指控。

有了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出口企业才能更好地专心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提升,稳定外部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结语

总的来看,“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可能会难于以往,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复杂国内外环境。从国内条件看,今后甚至更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呈现潜在增长率下降趋势。

这需要我们不满足于近三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阶段性成果,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与短期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配合,形成供需两侧更有利的增长支撑。

从国际看,我国经济的开放度和信息化世界的形成,使得我们即便是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也离不开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我们需要以更开放的心态努力维护友好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自由贸易体系。

尽管如此,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包括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在内的全方位创新,来更好激发国内微观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增长能力,进一步改善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更平缓并延续更长的增长平台期。

因此,相对于“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十四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涵应转变为全方位创新,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全方位创新实现上述目标情景,中国就可以用10年左右的时间,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稳步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人民生活质量都会有新的提高,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规划编制方案【篇5】

0 2020 年 某 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 和 “十四五”初步规划方案 稿两套合编

0 2020 年 某 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0 3410 字范文

为贯彻落实全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切实组织做好我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现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总书记对 XX 工作的重要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战略思维,统一规划体系,提高规划质量,更好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为全面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 XX、共绘新时代 XX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新画卷提供可靠的规划保障和科学的政策指引。

(二)编制原则。

1.坚持全面谋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既要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各领域各方面,推动全省整体发展,又要适应所处发展阶段的特殊需求,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整合资源,集中攻关。

2.坚持战略性与操作性相统一。既要加强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增强规划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又要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约束力,做到可操作、能落实、易评估。

3.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既要发挥好政府部门编制规划的主导作用,又要坚持开门搞规划,充分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提高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围绕建立全省“十四五”规划体系,协调组织和统筹推进省市县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一)编制省发展规划 (规划纲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入手,明确“十四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战略任务、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省发展规划是全省各级各类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配合)

(二)编制专项规划。围绕细化和落实省发展规划对特定领域提出的战略任务,在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且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市场失灵领域编制一批省级“十四五”专项规划。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编制目录清单,报省政府审定后实施。(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综合协调)

(三)编制区域规划。以省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区、跨行政区且经济社会活动联系紧密的连片区域以及承担重大战略任务的特定

区域为对象,以贯彻实施重大区域战略、协调解决跨行政区重大问题为重点,编制若干区域规划。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部门和相关设区市政府研究提出编制目录清单,报省政府审定后实施。(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和省政府相关部门配合)

(四)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以全省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细化落实省发展规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聚焦空间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并以此为载体统筹协调各类空间管控手段。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研究提出编制目录清单,报省政府审定后实施。(省自然资源厅牵头,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和省政府相关部门配合)

(五)编制市县规划。市县政府按照全省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组织编制本地“十四五”规划。市县规划依据省发展规划制定,既要加强与省发展规划和省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又要结合市县实际,突出当地特色。(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负责,省发展改革委协调指导)

三、工作阶段和时间安排 参照国家总体安排,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分为前期研究、形成纲要框架、起草和征求意见、论证报批四个阶段。

(一)前期研究阶段(9 2019 年 年 5 5 月--0 2020 年 年 2 2 月)。

1.动员部署。召开全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19 年 5 月底前完成)

2.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深层次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集中攻关。全局性、综合性课题采取定向委托方式,交由有关研究机构承担;应用性、对策性课题采用公开遴选方式,选择有关研究机构开展课题研究。省有关部门可结合基本思路研究和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另行组织开展课题研究。(2019 年 5 月启动,8 月提交中期成果,11 月上旬前结题)

3.提出重大事项。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设区市研究提出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的重点内容,报省发展改革委汇总。(2019年 7 月底前省发展改革委将重点内容的初步考虑报国家发展改革委;10 月底前将重点内容最终稿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4.起草规划基本思路。省政府各部门从本行业、本领域实际出发,研究提出行业(领域)“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2019 年 11 月底前报省发展改革委。省发展改革委汇总并与国家衔接后,研究提出我省“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2020 年 2 月底前完成)

(二)形成纲要框架阶段(0 2020 年 年 3 3 月--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出台前)。

1.开展规划调研。各设区市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和部门职责,可采用与课题承担单位联合调研的方式,就“十四五”规划重大目标、重大任务、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等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后报省发展改革委汇总。(2020 年 4 月底前完成)

2.开展建言献策和大数据分析。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或在新闻媒体开设活动专栏等方式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征询社会公众意见建议。利用大数据资源及手段,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重大问题开展监测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研判形势、制定重大政策提供支持。(2020年 4 月至 9 月)

3.研究论证重大工程项目。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研究提出一批新时代重大标志性工程和重点民生项目。(2020 年 4 月至 9月)

4.起草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框架。在规划基本思路的基础上,研究起草“十四五”规划纲要框架。(2020 年 4 月至 10 月)

5.召开省“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听取专家对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意见建议,讨论“十四五”规划纲要框架提纲。(2020 年 7 月底前完成)

(三)起草和征求意见阶段(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出台后--2020年 年 2 12 月)。

1.起草纲要草案。根据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对纲要框架进行完善充实,形成规划纲要草案。(2020 年 11 月底前完成)

2.征求社会各阶层、各界别人士意见。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企业家和群众团体意见建议。(2020 年 12 月中旬前完成)

3.修改完善。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并与国家规划纲要草案衔接后,对规划纲要进行修改完善。(2020 年 12 月底前完成)

(四)论证报批阶段(0 2020 年 年 2 12 月--1 2021 年全省“两会”召开前)。

1.召开省“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对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论证。(2020 年 12 月底前完成)

2.报请省委、省政府研究审议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2021年全省“两会”召开前)

3.按照省委、省政府审议意见修改完善后,经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衔接,提请省人大审议规划纲要草案。(2021 年全省“两会”召开前)

省“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原则上与规划纲要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2021 年 6 月底前全部出台。市县规划纲要编制要基本与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同步,2021年上半年报同级人大审议后发布,并报省发展改革委备案。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分工。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统筹推进全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协调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大事项及时向省政府报告。同时,具体承担省发展规划和省级区域规划编制工作。省有关部门是省级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责任主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细化落实省发展规划对重点领域和空间治理发展战略、重点任务、重大举措等要求,切实强化专项规划的支撑作用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省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紧密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市县政府是本地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抓紧启动编制工作,加强与省级各类规划的衔接,做到上下联动、左右协同。

(二)组建工作专班。

以省发展改革委为主,适当从设区市、省有关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抽调精干人员,组成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具体承担规划纲要编制任务。此外,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规划编制提供咨询、论证等智力支持。

(三)落实人员经费。

各地、各部门要相应制定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专班,组建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规划编制队伍。各级“十四五”规划(含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课题研究等工作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0 2020 年 “十四五”初步规划方案 0 3640 字文稿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经济将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各地区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的压力和面临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复杂多变。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各种问题和矛盾叠加,国际环境、国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经济转型的阵痛与新动能培育的困惑交织在一起。城投公司如何趋利避害、顺势而为,这就迫切需要有一部纲领性的文件来指导城投公司发展。“十四

五”规划可以帮助城投公司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提升服务城市发展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针对城投公司如何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本指南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方法,不足之处请业内专家批评指正。

1、认识“五年规划”

国家层面“五年规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五年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五年规划”还有更丰富的内涵。从国家到地方,“五年规划”呈现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自上而下的四个层级;从横向看,每个层级除了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以外,还有针对行业的五年专项规划,如城市园林规划、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等。除政府外,许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部分大型民营企业也纷纷制定“五年规划”。

首先,制定“五年规划”符合城投的属性诉求。城投作为一类特殊国企,受到国家宏观政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五年规划”作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规划期内对城投行业相关的产业发展、国资国企改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规划等起着引导和制约作用,制定与上位规划相匹配的“五年规划”,有利于城投找准发展方向。

其次,制定“五年规划”是城投作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没有规划引领而力求保持稳健发展

已然成为空谈。城投通过制定“五年规划”,系统研判未来将面临的发展趋势,制定明确的总体发展战略、业务发展战略和职能战略,并匹配详细的行动规划和计划,可以指导企业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提升效益和实现更好发展。

城投的“五年规划”主要包括总结回顾、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规划、规划保障措施等。

总结回顾主要是明确取得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境分析包括 PEST 分析、行业环境分析、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等;

战略制定包括总体战略、职能战略和业务战略、子公司战略;

战略规划包括目标规划、时间规划、项目规划等;

保障措施包括内部组织保障和外部政策及资源保障。

二、“ W W H ”规划编制思路

城投“五年规划”编制的核心思路简单归纳为: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去?Who am I?Where am I going?How do I get there?简称为“WWH 规划编制思路”。

“我是谁”简单说就是要充分认识并解剖作为城投企业的我,找出我存在的问题,发现我的优势、我的短板,找准确我的定位等。

针对“我是谁”,我们要用好分析工具,找出我的优势和长处、瓶颈和短板,设定出我的愿景和目标,实事求是地将企业画像描绘出来。

“我要到哪里去”简单说就是城投公司结合市委、市政府、国资委的战略意图以及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优劣势,定下我的目标和方向。

针对“我要到哪里去”,我们要建立起 1+N 的总体目标体系。首先我们要确定最核心的战略大目标“1”,围绕战略大目标“1”的实现,找出“N”个阶段性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形成战略规划总体目标和阶段性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清单。

“我如何去”即是我的经营模式,我的管控模式,我的激励机制,也就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我的战术、我的打法。

未来五年的变化会越来越快,诸如“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都有可能发生,产生变化的不确定因素会很多,因此为了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我们用何种方式方法把“我如何去”这个阶段的事情做好非常关键,也就是城投战略规划的制定显得非常重要。

三、城投“五年规划”基本编制方法

孙子兵法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城投的决策管理者不了解城投的本身,就不能做到扬长避短。要了解城投对其进行分析必不可少。分析过程必须建立在充分、扎实的企业内外部调研基础之上,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外部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趋势、区域、产

业、市场、竞争对手、对标企业等。内部调研究查涵盖业务、组织管理、人员、财务、资源等各个方面。通常可采用的方式包括资料研究、内外部访谈、实地走访和问卷统计、战略研讨等。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梳理信息,层层抽丝剥茧,为制定战略奠定基础。

武功厉不厉害看马步站得稳不稳;汽车是否跑得快,要看底盘稳不稳;企业是否能够制定好的发展战略目标要看定位准不准。不同定位的企业,战略目标设定不同。一般而言,城投企业的战略定位有三类:一是定位为公益类国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营业务,这类企业以如何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二是定位为商业类国企,这类企业要考虑如何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创造营业收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目标;三是定位区域开发或者行业类企业,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存在。现实当中,很多城投公司有着多重定位,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核心定位,选择战略规划的方向也不同。

编制规划要善于运用各种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我们如何做到专业的战略分析与规划?这就要求我们择优选择专业工具和模型,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战略。这些工具和模型通常有波特五力竞争模型、SWOT 分析模型、PEST 分析、SPACE 矩阵模型、波士顿矩阵、卓越绩效评价体系等。

在编制战略规划报告里,SWOT 分析应该算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工具。来自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 SWOT 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

因此,SWOT 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通过 SWOT 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并让企业的战略变得明朗。

编制规划要有逻辑思维和战略思考,不能拍脑袋、想一出是一出。企业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共同影响着企业发展战略,我们首先要看城投公司的外部环境,包括宏观、区域、产业、资金等维度,其中核心在于产业,我们要分析企业机会、看核心要素;其次看内部环境,包括我们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拥有的资源与能力、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等,核心是分析自身的条件,看清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结合内外部环境,抓住企业的核心能力,从而明确经营哲学、战略定位、方向、目标、模式,再进一步制定业务规划、管理保障等。

要编制高质量“十四五”规划,必须充分体现规划的高度、宽度、亮度和精度。要做到政策匹配、语言规范、层次清晰、言之有物,要具有创新开放的理念,规划文本要体现前瞻性、规范性、系统性、层次性和操作性。编制过程要以“产业为本、战略为势、创新为魂、金融为器”为原则,做到规划成果既要接地气,又要有前瞻性,既要准确把握政策又要体现先进性和实操性。

城投集团本部与子公司在“十四五”规划目标、文稿编写、产业发展、国资国企改革目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技术创新等具体规划方面要相互衔接,确保集团本部与子公司参数及目标相一致,保持高度融合。这一步可以在本部规划大致框架思路出来后,再对本部

和子公司间差异点进行调整。各子公司先期基于城投本部战略和中心任务上,牢牢抓住本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和企业核心需求,重点围绕本企业战略目标,如何发挥企业优势,聚焦企业内部资源和力量,差异化编制子公司规划。

基于前期做的各项战略研究、分析判断,要重点对其进行成果转化,最终形成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规划的最终成果是清晰完整的一套体系。发展规划首先依据城投集团本部的使命自上而下逐层展开,子公司服务于本部的发展内容和方向,从城投本部分解至子公司的规划通常分别是:事业规划(使命愿景、定位、目标)、竞争规划(产业布局、发展路径、行动计划)、职能规划(各项职能的配套,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支持,战略分解实施等)。在城投本部使命愿景之下,也可以按照横向划分为业务规划、资本规划、组织与人才规划等。实际编制过程中要根据调研情况不断总结、调整、提升,才能做到规划不成为空中楼阁、半途而废。

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预留自我调整机制,避免出现因政策变化导致无法落地的情况。“五年规划”能否落地取决于三个要素:量化的目标体系、清晰的实施路径、强力的推动执行。具体来说,目标体系要与公司的预算体系、员工的绩效考核相结合起来;实施路径要将目标细分到业务和项目、细化到时间表、落实到责任人;推动执行需要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和赏罚分明的制度保障。

国家从“十五”规划开始,发现了规划落地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开始对规划进行中期评估,即在第三年开展评估工作,评估内容

包括目标实现情况、任务推进情况、重大项目进展情况等。城投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五年规划”中期评估机制,还可以因地制宜采取一年一评估、内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规划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偏。

好的“五年规划”,既是城投公司实现五年发展目标的指南,也是激励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制度保障。

规划编制方案【篇6】

规划是导向,是龙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机关部门、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仔细研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切实做好本部门负责或参与的规划编制工作。“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校切实推进“双一流”建设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内涵,建成全国一流专科大学的重要历史阶段。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国家及xx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以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做好“十四五”时期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大力提升服务国家发展能力,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和国家、省“十四五”时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智慧,立足学校实际,着眼学校未来,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谋划好建设全国一流专科院校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定位,明确目标。科学分析总结学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果、经验以及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把握发展机遇,找准发展定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措施,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目标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

2.突出重点,深化改革。着眼于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抓住关键环节,谋划好破解深层次难题的重大改革举措,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综合改革,创造发展条件,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

3.凸显特色,服务区域。继承和弘扬学校办学经验、发展优势、凸显本学校专业特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工、文两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办学优势特色更加明显,基础学科专业得到长足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发展现状及面临趋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三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三五”初的17个发展到“十三五”末的19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9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9个,占47.4%;

文科类专业10个,占52.6%。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三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4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3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4间、座位数4400多个;

实训(实验)实17个;

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三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构建了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4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8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6个。

(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14年共培养了近9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

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条件不足不稳;

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些专业办学特色不够明显,缺乏高水平双师型的专业领头人,办学水平有待提高。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深化。一是学校作为高职第二批次招生,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

二是少数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三是人才培养中如何处理好学生就业针对性与可持续发展两者间的矛盾,需进一步探索;

四是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教学管理粗放,管理系统信息反馈和自我调节机制不够健全,响应迟缓,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评估行政强制性色彩过重,内部质量保障、质量控制及质量认证的动力不足。

规划编制方案【篇7】

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编辑:德林 时间:2010-2-25 阅读:255 次

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根据江西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人社部明电[2009]33号)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经研究,决定编制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为加强对“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指导,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全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要求,结合省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和我省发展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努力扩大和稳定就业,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努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带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推动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合力,汇集各方面力量,增强服务和保障发展大局的能力,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形成1+4规划体系。全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体系,由1个总规划,即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4个专项规划,即江西省“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江西省“十二五”就业发展规划、江西省“十二五”社会保障发展规划、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规划组成。

(二)开展重大课题的研究。从解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研究提出事业发展的政策方向和重大举措。厅里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22项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需组织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将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基础(详见附件2)。

(三)总结各地发展思路。按照省发改委的统一部署,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具体工作,总结本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成就,深入分析主要问题,谋划长远发展,提出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

(四)研究提出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全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已被列为全省“十二五”重大专项规划之一,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积极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采取边规划、边论证、边推进的方式,研究提出一批“十二五”期间关系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全局、服务全省发展重大战略、带动作用强、能有效解决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发展项目,力争取得实际成效。

三、编制进度

(一)总规划。分为筹备启动、框架形成、规划形成三个阶段。

筹备启动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3月):下发编制工作方案,组建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将工作方案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省发改委;组建专项规划小组和专项研究课题课题组;召开专题会议,对编制工作进行部署。

框架形成阶段(2010年4月—2010年8月):开展专题调研;吸收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各项成果,研究提出“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框架。

规划形成阶段(2010年9月—2011年3月):结合有关部门专项规划和研究专题,提出规

划草案,征求对《规划纲要》草案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修改。2011年3月左右,对《规划纲要》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提交审议,经研究同意后印发实施。

(二)专项规划。原则上与总规划保持同步,力争在2010年4月底形成基本思路,2010年下半年形成规划草案,2010年底论证发布。

(三)研究课题。2010年3月落实分工,4月底提出初步研究成果,6月底提交最终研究成果。

(四)发展思路。各设区市2010年3月落实分工,4月底提出初步思路,6月底将各地发展思路最终报告报省厅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详见附件4)。

四、责任分工。

(一)总体规划。厅主要领导任组长,厅有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详见附件1)。根据规划编制的目标和要求,设立若干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和专题研究小组,分别由厅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专家负责,各专项规划组和专题研究组应分别指定人员,负责具体事项。

(二)专项规划。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总规划由厅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直接负责,其他专项规划按照职责分工由由厅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编制,厅内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承担(详见附件3)。

(三)研究课题。各研究课题由由厅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厅内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或委托研究单位具体承担。

(四)重大项目工程。由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厅内部处室单位提出项目单子及方案,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汇总、平衡,形成重大项目表。

五、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随着机构改革的逐步推进,各地要认真履行机构改革后大部制职能,形成规划编制工作合力,注意做好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关专门规划的衔接。

(二)保障专项经费。编制“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总规划、专项规划、研究课题、发展思路等工作所需专项经费,应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各地应积极争取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划及重大项目纳入地区规划,积极争取支持。

各设区市可参照省厅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2010年2月31日前报送本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联系人:徐延泽

电话:0791-6386271

电子信箱:xuyz@jiangxi.

附件:

1、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2、重大研究课题目录

3、专项规划分工安排

4、发展思路分工安排

二〇一〇年二月十日

附件1:

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揭赣元

副组长:刘金炎

徐国荣

成员:厅办公室王书红

厅信访处叶志忠

厅政策法规处刘克琦

厅规划财务处姚弋霞

厅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蔡宝琦

厅人力资源市场处袁天喜

厅军官转业安置处胡水木

厅农民工服务指导处钟天卓

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张小岗 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杨经琪 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庄文玥 厅劳动关系处付任根

厅工资福利处杨胜华

厅基金监督处廖云辉

厅调解仲裁管理处万庆华

省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处谌建荣

省公务员局考核奖惩处高中尧

省公务员局培训监督处何仁缘

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养老保险处金志良

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工伤保险处杨乃昭

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医疗保险处黄小刚

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农村社会保险处章秀平

省外国专家局综合处程弋

省外国专家局引进处陈伟荣

省外国专家局培训处许建新

省社保中心万保根

省就业局万建农

省人才流动中心刘克平

厅信息中心汤立新

设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姚弋霞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2:

重大研究课题目录

1、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如何更好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对策研究

2、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

3、江西省“十二五”收入分配机制研究

4、江西省扩大和稳定就业政策研究

5、江西省人力资源市场现状及趋势研究

6、江西省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研究

7、江西省城镇养老保险机制研究

8、江西省医疗和生育保险机制研究

9、江西省工伤保险机制研究

10、江西省农村养老保险机制研究

11、江西省健全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研究

12、江西省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研究

13、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研究

14、江西省企业工资状况及正常增资机制研究

15、江西省农民工现状及对策研究

16、加强我省公务员队伍管理对策研究

17、加强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18、加强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19、江西省技工院校发展与对策研究

20、江西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21、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研究

22、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规划编制方案【篇8】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是高等教育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关键时期。全面 总结“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科学编制学校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为“十三五”规划),对于我校更好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通过改革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编制好我校“十三五”规划,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任务

围绕我校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认真分析国内外同类型高校发展格局,立足于学校“十二五”期间发展状况,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规律,坚持依法治校,夯实基础,优化结构,提升内涵,着力改革创新,突出解决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快学校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既表现在思路、方法和目标上创新,又体现在政策、项目和措施上落实,使规划成为指导学校未来五年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编制原则与要求

(一)科学定位,明确目标原则

在充分 总结“十二五”规划目标落实情况下,全面梳理近几年我校的发展思路,总结办学特色和主要成绩,发现困难,寻找差距,认真分析国家、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我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科学论证“十三五”期间我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建设重点,制定出有效的战略举措,使规划做到既立足实际又富有远见,既有科学性、前瞻性又具有可行性、可考核性。

(二)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原则

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我校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要根据发展目标找准制约学校未来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原有改革方案,抓住发展中的重点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制定出新的改革创新方案和措施,形成有利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

规划编制既要总揽全局,又要坚持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原则。要突出创新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和谐发展等重点工作,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安排、分阶段建设,整体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编制中要树立节约意识,将财政和资源因素与各项规划相结合,规划内容要充分体现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节约型大学的思想。

(四)加强调研,注重衔接原则

各单位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抓住关键问题,认真研究规划内容,把规划目标、任务、改革措施做细做实。规划要加强与国家中长期规划及XX省“十三五”规划相结合,与学校自身特色及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相结合。规划牵头单位要加强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学院之间的协调,注重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专项规划与学院规划之间的衔接。

(五)民主参与原则

科学决策规划编制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各单位、部门负责人要亲自挂帅,组建好编制团队。要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广泛凝聚学校专家、青年教师、管理干部、学生代表、校友等各方面的智慧和意见;要坚持顶层与基层相结合,通过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网上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听取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把制定规划的过程变成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集思广益、凝聚智慧的过程。通过制定规划,增强全校师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形成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局面。

三、规划体系

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体系由学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学院(部)规划、专题规划四部分组成。1.学校总体规划:《XX工业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由发展规划处牵头,会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编制总体规划。

2.学校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基本建设、后勤保障建设规划共六项,其中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包括校园硬件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后勤保障建设规划包括两型社会建设和财务保障规划。根据总体规划要求,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编制专项发展规划。

3.学院(部)规划:各二级学院(部)根据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编制学院(部)“十三五”规划。

4.专题规划:学校其它单位可结合自身发展和管理需要,编制相应的“十三五”专题规划。

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部)规划由分管校 领导及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在全校各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完成。规划时间跨度均为2016-2020年,展望到2025年。撰写格式、规划编制的任务分工见附件1-2。

四、组织机构

1.“十三五”规划编制 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规划的制定与推动工作;定期听取规划起草工作小组的 汇报,提出意见建议;对规划制定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决策,领导并推进各项任务的完成。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唐XX 成员:彭XX 唐XX

2、“十三五”规划工作小组

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责任部门和各二级学院(部)分别成立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起草工作;广泛征集师生员工对规划起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进行论证;及时发现并向领导小组汇报起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校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密切配合并积极参与相关专题的深入研究和资料提供。工作小组成员: 组 长:张XX 成 员:吕XX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发展规划处,负责处理规划编制的日常工作。

3、专家咨询组

专家咨询组由校学术委员会的成员组成,根据规划制订工作需要,还可邀请校内外专家参加,为规划编制提供咨询与指导,负责规划的全面论证。

五、时间安排及要求

(一)前期工作阶段(2015年4月~5月)

1.确定XX工业大学“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印发《关于做好XX工业大学“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2.成立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加强领导,分工负责; 3.召开动员会,指导和布置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部)规划的编制;

4.针对编制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及核心问题,由高等教育研究所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于2015年6月底提供专题研究 报告;

5.完成前期考察、调研和 材料收集工作,形成规划基本思路框架草案。

(二)文本起草阶段(2015年6月~7月)

1.在对“十二五”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开展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7月30日前形成“十三五”专项规划和学院(部)规划的文本初稿;

2.在专项规划基础上,于7月30日前形成学校总体规划文本草案;

3.各专项规划7月10日前将加盖部门公章与电子文档一起报送发展规划处。

(三)论证咨询阶段(2015年8月~9月)

1.通过各种形式,在校内外广泛征求意见,适时召开相关专家咨询会,分别审议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2.根据论证和咨询意见,对“十三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文本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规划文本完成稿;

3.学院(部)规划根据征求意见情况进行相应修改和完善。

(四)审定发布与落实方案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1.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于2015年12月提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根据代表大会意见进行进一步修改,最后提交党委会审定批准实施;

2.学院(部)规划经院(部)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3.印发《XX工业大学“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 4.制定学校“十三五”规划和专项规划及学院(部)规划落实方案。

附件:1.规划的格式与要求

2.XX工业大学“十三五”规划编制任务分工表

相信《规划编制方案八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活动方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规划编制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