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集锦9篇

10-18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必备资料,每名教师都必须认真撰写教案课件。经过精心编制的教学教案能够有效帮助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对“小学美术教案”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并收集了相关资料,希望您能从本文中找到所需的答案!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

3.通过绘画创作,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尊敬之情。

课时1-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能对其外貌特征进行描述。

2>教师请学生欣赏几幅不同风格的肖像画作品。

通过讨论,得出谁是最受尊敬的人,为什么?

出示范作,猜猜“这是谁”?“为什么”?“他为什么受尊敬?”

得出画肖像画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的道理。

2.发展阶段

带领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要画出最受尊敬的人,可以从他的职业特点入手,并能进行描述。通过不同职业人物衣着的比较,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肖像画的风格多变,注重色彩与线条的表现力。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绘画,并能运用拼贴,拓印等多种制作方法来绘制作品。

欣赏名家的肖像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3.收拾与

4.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卫生。

三、课后拓展

1.想象一下,还可以怎样来画肖像画。

2.还有谁受尊敬,可以来画一下。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从破壳的小动物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神秘的生命世界,从感知、认知到思索、表现、创造,多层面地拓展学生创造的领域。

生命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他们想知道生命是怎样产生的,是从哪里来的。而卵生动物鸟类在孵化过程中,最容易被学生观察到。让学生了解生命在形成的时候,是需要吸收补充很多营养才能孕育生成,了解小鸡出生的时候,需要用自己的嘴巴和脚挣破蛋壳的包裹,显示生命的力量。通过观察活动,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命,捕捉感人、美丽、生动的瞬间,表现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学目标:

应知: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卵生动物的孵化过程,知道哪些动物是卵生动物。

应会:能够展开回忆和联想,自由大胆地用绘画方式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一件表现小动物破壳而出时的作品。

情感:能够体验生命诞生时的艰难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感受生命力的顽强以及获得新生的喜悦和自豪,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命。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动物出壳的生动情景,利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教学难点:

表现自由性和不同动物的特点,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材料:

1、孵化过程的图片资料、美术教具等。

2、铅笔、水彩笔、绘画纸、卡纸等。

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

1:播放歌曲《小鸡出壳》。师生跟着音乐感受小鸡出壳时欢快的节奏。

师:这首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情景呢?小鸡从哪儿出来了?

(生回答:小动物要出壳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出壳了》。师画出小鸡出壳的情景。

2:出示课题——出壳了

二、感知体验。

1、师:只有小鸡是从壳里出来的吗?

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卵生动物。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从壳里出来的小动物的图片,看看哪些是你不知道的?(课件出示出科小动物的图片2—9)

2、师:你们知道那些小动物从壳里出来后的样子吗?

生说自己见到的小动物出壳后的样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鸡出壳的情景,看看和刚才的小朋友说的一样不一样。

3、播放小鸡出壳的视频(课件10师配音)

瞧!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呀!

刚才的小鸡在出壳的时候它的爸爸妈妈帮它了吗?(生:没有)小动物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从壳里钻出来。这样它们才能独立的生活下去。(播放课件11)

同学们猜一猜小鸡从壳里出来后会说些什么,干些什么?(课件12)

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13—16)

4、师:你想不想体验一下小动物从壳里钻出来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动物出壳的游戏。(师配音,生做动作)

5、师:你是什么宝宝呀?你是用什么方法从壳里钻出来的?(生回答)

6、师:好不容易从壳里钻了出来,多么奇妙呀,如果能把这美妙的一刻画下来,那该多好啊!瞧!真有几位宝宝把它画了下来,看看他们画的是些什么小动物,又是怎样画的?

(指导从蛋壳的形状和蛋壳裂开的样子观察)

7、小组交流:你想表现小动物破壳而出的情景,还是它们见到妈妈时的画面?

(指导学生注意构图和背景的添加)课件17 8、请你们试着画一画小动物破壳而出,来到这个世界时高兴的样子,表现它们见到妈妈时的情景。(课件18)

三:指导学生创作

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创作一幅小动物破壳而出的作品。

作业要求:

1、构图完整,能够突出主要内容。

2、注意主题和背景的颜色,背景的颜色衬托突出主体。

3、画面中要注意妈妈和宝宝的关系。

小画家们,动笔吧!(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业评价。

请同学把作品张贴到前面的黑板前,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明原因和感受。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

3、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生命的奇迹,其实每个小动物的出生都需要爸爸和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所以我们都要珍惜生命,要关爱那些和我们一样有生命的小动物,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多姿多彩。

六:课后拓展。

出示图片,提问:人有可能从蛋壳里出来吗?下去以后收集人是从哪儿出来的资料。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脸谱图案和色彩的象征意义,能够根据谱式绘画一个京剧脸谱。

2.在绘制过程中,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基本特点。

3.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培养对京剧脸谱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脸谱的知识

1. 脸谱的特点:象征性、夸张性。

2. 脸谱的色彩:

红色——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黑色——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白色——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紫色——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黄色——勇猛而爆躁。

金色——神仙高人。

绿色——勇猛,莽撞。

蓝色——刚强阴险。

3. 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

① 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 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是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③ 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④ 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⑤ 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4. 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基本型。

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像真性的脸谱。

勾脸:是用毛笔蘸颜色勾画眉目面纹,填充脸膛色彩,成为五光十色的图案。有的贴金敷银,华丽耀炫,光彩夺目。

抹脸:是用毛笔蘸粉把脸的全部或一部分涂抹成白色,表示这一类人不以真面目示人,是一种饰伪性脸谱,又称粉脸。

破脸:是指左右图形不对称的脸谱,揉、勾、抹三种脸中都有破脸,是一种以贬意为主的脸谱。

二、绘画脸谱

按脸谱谱式在铅笔勾勒的图案上用水粉上色。

(强调:不能在颜色上来回涂染,以免将下面颜色带起。)

三、展示与评议

1. 依据不同谱式或色彩,分类展示学生作业。

2. 说说自己绘制的人物和绘制的感受。

3.教师点评,表扬有创意的作业,肯定学生耐心、细致的作业态度。

4. 教学拓展:

欣赏利用各种材料绘制的京剧脸谱,鼓励学生进一步尝试。

小学美术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插花》位居本单元的第二课,是在《纸花》“造型表现”之后的“设计应用”。插花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最能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很容易培养起学生对生活美、艺术美的热爱。本课选入多幅艺术插花,作品设计打破俗套,别出心裁(学生作品除外)。有的以层次取胜,典雅清纯,如“紫花水仙”;有的以野趣渐长,质朴自然,如“椅背花束”;有的幽默诙谐,耐人寻味,如“鸟窝虞美人”;还有的热烈奔放,通体灿烂,如“向日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验插花情趣,练习插花设计,了解插花的一般方法。难点是怎样使插花显得新颖,自然,有神韵。

(二)教学目标

①喜爱插花艺术,体验插花情趣。

②练习插花设计,了解插花的一般方法。

③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瓶插花练习。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①前一课纸花作业。

②搜集多种枝叶。

③准备多种器皿。

●导入:出示多种花卉,讨论怎样用它们更好地美化生活。导入插花。

●尝试:教师一定量的花卉和三个不同器皿,指名若干学生分成三组,尝试插花。

●评述:针对三组插花,师生评述,介绍插花的一般规则,如主次关系,高度比例,外轮廓线等。

●欣赏:打开教材,欣赏插花艺术,对比学生插花与专业插花的不同,进一步感受艺术美。鼓励学生自由评述,教师做生动、精当的点评,突出创意设计。

●合作:分组合作,正式进行插花练习。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创意设计。评述作业。

●欣赏:欣赏国外插花,开阔插花视野。

三、学习建议:

●是否体验到插花的乐趣。

●能否在插花设计中表现出创意。

●能否在插花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形式原理(如比例与和谐,变化与统一等)。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它与前面两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学生在了解了冷暖色和色调的基础上,体会暖色调带来的特殊感受。上一课已画了冷色调的风景画,这节课再来创作暖色调的风景画,会加深对于色彩的理解,也会加深对画面丰富的色彩层次变化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①在充分感受与认识暖色调的基础上创作暖色调风景画。

②画出暖色调中丰富的层次变化。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范图、音乐、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学具: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

●教学导入:

出示一幅暖色调的范图,请学生谈感受,由此引出课题。

●教学新授:

(1)尝试调色,请学生把图中的暖色调出来。

(2)说说在尝试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颜色,以哪些色为主。

(3)老师可演示:在红色里分别加入少量其他颜色,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红。

●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暖色调的风景画。

●作品展示:

与上节课的冷色调作品合在一起,举办一次小小的画展。

三、学习建议:

●是否调出了丰富的暖色?

●你画的暖色调风景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能否用语言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

四、教师教学随笔: 略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学习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2、设计动物的形状。

教具学具:卡纸、彩笔、剪刀、胶水、沙子,瓶子或罐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出示范作进行滚动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2)说一说这些玩具是怎样制成的。(让学生自学书上的制作示意图)

2、发展阶段:

学生制作滚动玩具

(1)设计一只熊猫形象,并注意要突出其前肢的画法。

(2)把熊猫的形象剪下。

(3)把熊猫的形象贴在圆柱上。(腿部贴住,头部竖起)

(4)往盒子里灌进一些沙子,滚动时可以听到"沙沙"的响声。(注意沙子不要灌满,否则听不到响声。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启发学生制作其它滚动玩具

1、回顾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2、学生设计其它形象(人物或动物)制作滚动玩具。

四、作业评析。评析标准: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正确,形象设计生动。

五、收拾与整理

六、课后拓展:回家后进一步提高“会滚动玩具”的设计创意。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第十五课 由小变大的画

教学目标

1.告诉儿童并使之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

2.丰富表现手段。

3.画一副较有趣味的变大的画,

4.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5.让儿童在充满情意的学习,

6.受到一次环境保护的教育。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几个拆开的小纸盒。

教学重点

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

教学难点

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

教学过程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目标

儿歌导入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认读教材中的儿歌。引导学生学唱教材中的儿歌。

请学生先读一读儿歌再请学生欢快的唱一唱儿歌。激发快乐的学习情绪和兴趣。

小组探究教授样式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书中的范画,设问“这样的画是怎样变大的呢?”并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三种样式:1.几张小纸片的拼合变大。2.将大些的画纸折小后从一小块开始画变大。3.从拆开的小纸盒反面的某一块开始变大。

请小朋友来评析一下范画: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学生小组自主观察教材中的范图。学生分析比较后汇报分析结果。

学生分组认真学习三种不同的样式并说说自己学习的感受。学习完三种样式后学生看范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了解从小画变大的方法。

了解熟悉拼合的样式。

大胆设想自主创作

教师明确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

2.用接龙的方法

3.每一位同学在纸盒上续画一幅小画

4.最后变成一幅内容有关连的大画

5.内容自定

6.要具有一定的创意和想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设想并按照要求进行活动。练习巩固由小变大的作画方法,增强拓展思维能力。

总结评价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教材中学到的方法和自己探索得到的方法。作品展示。学生总结自主创作活动探索的方法并展示自己小组完成的作品。反馈教学情况为教师教学反思作准备。

教学后记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总课时数:7.8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 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

3. 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纸版画的印制,水份、颜料厚薄程度的掌握。

教具准备:

课件、吹塑纸、铅笔、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带着记录他们快乐回忆的相片,用展示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回忆讲述。(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片断,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请大家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可别错过哦!

二、发展阶段:

欣赏版画作品。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

纸版画的表现方式。请同学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纸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效果。

技法学习:

出示制作简易纸版画的材料--吹塑纸,

启发学生思考,运用什么工具和制作方法可以制作成纸版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采用刻、划、撕等方法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制作出内容丰富、造型美观的纸版画作品。

作业设置:

在制作好纸版的基础上,思考并尝试怎样拓印出多色纸版画。

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

课后反思:

吹塑纸这种材料学生很少见到,所以课堂上我让大家用硬卡纸来代替吹塑纸进行制作,学生更容掌握。

第二节

一、情感升华阶段:

带领学生欣赏大量版画作品(课件)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求新求异,就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二、动手操作阶段:

作业要求:欣赏教材中作品,用纸版画或绘画的形式进行复制或者创作。

作业步骤:

启发学生讲解制作过程。

1.设计。

2.制版。

3. 添加背景

4.剪、刻、品、贴。

三、学生作业:放轻音乐。

两人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要有合作精神。

教师巡视指导。

四、讲评作业:

选取优秀作业,表扬造型美观、色彩鲜艳、整体看画面效果好的作业,表扬最佳搭档。

五、教师总结:

本课同学们学会版画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运用广泛,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运用这种方法,希望同学们多去发现、去探索、体会生活的乐趣。

课后反思:

课堂上学生采用了很多的绘画方式,其实只要知道这些方法就行,因为作业的形式是多元化的,可以促使学生更多的开动脑筋,寻找运用更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电视的发展,简单知道有关电视片的拍摄过程。学习如何把一个复杂的故事概括成连环画。

应会:利用废旧物设计和制作电视机外壳,会画简单的连环画,会合作完成作品、表演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渗透设计意识,合理利用材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电视机壳,学习连环画的基本绘画方法。

难点:新颖的设计,连环画的内容有趣,合作协调,表演生动。

教学准备:

废旧纸盒、纸袋、胶水,绘画用笔,彩纸。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放映电视短片。

(2)组织学和记忆叙述一个片中的内容。

(3)分小组每个人发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2.观察,感受。

(1)学生叙述连环画作品的故事内容,展示出不同的几幅。

(2)启发学生分析哪一幅画面内容简练、故事完整。

(3)由此得出连环画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4)展示分析学生的连环画作品。

3.思考,探究。

(1)提要求,指导参与小组合作分工。

(2)编故事。

(3)集体合作演电视。

(4)分工完成作业。

4.评价,延伸。 学生互相评价。

小学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画表情用简单表现人物面部五官结构及表情的方法,画表情使学生今后能初步掌握表现人物情绪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画表情,使学生理解五官中特别是眼、嘴、眉的微妙变化就可以传达到人的不同情绪。 画表情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人物面部表情变化,画表情理解世间事物都有规律性的道理。

{ 教学设想 }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面部表情变化规律的运用。

教学准备:计算机、实物投影、录音机。 画表情

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小游戏。 老师这里有四种味道的食物,我要 找四个同学到前面来品尝,请同学们根据它们作出的表情猜一猜,他们吃到的分别是什么味道的食物?”

2、(学生做游戏)“他吃的是什么味道的?”“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你能做一下这个表情吗?”

B、传授新知 画表情

(一)《表情歌》

1、通过这个游戏,我们知道在生活之中,味觉的刺激可以引表情的变化。那么,还有那些情况会影响表情的变化呢?我们先不急着回答,我们来表演一下学过的《表情歌》。”

2、学生表演《表情歌》。

3、你们表演的可真棒!

提问:现在,你又了解到表情的变化还与什么有联系?(心情的变化)

(二)学生表情图片

4、你们回答的非常精彩,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带来 了一份礼物,是我们班同学的相册,你们想看吗?”

5、(微机演示同学各种表情的照片)“这是谁呀?”“他 在干什么?” “这些表情是通过什么的变化表现出来?”

[五官的变化]

小结:对,在生活中,人的表情都是通过五官中特别是眉、眼、嘴的微妙变化表现出来的。这些表情往往也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

(三)表情的变化规律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了解了各种表情的特点呢?现在我要给你们出一个难题。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眉毛、眼睛、嘴,请各个小组同学合作,摆一摆,看一看,看哪个小组能拼出不同的表情来!

6、[学生活动] 请一个小组到前面拼摆。

7、(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同学的图片,归纳为哭、笑、 怒、愁四种表情。

8、学习学生总结哭、笑、怒、愁的五官特点。

小结:你们说的真棒,老师把同学们的这些内容组织在一起编成了一首儿歌,想听听吗?

(微机演示:表情儿歌)

儿歌:画人愁,垂眼落嘴皱眉头。

画人怒,瞪眼咬牙眉上竖。

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

画人哭:眉掉眼垂嘴角向下竖。

C、学生操作与教师辅导

根据这首儿歌,请你们画一张带有自己表情特点的自画像。

D、作业展评

E、教学小结:

关于表情的内容还有很多,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学习,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下课。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小学美术教案集锦9篇》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小学美术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