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4篇

10-19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关于幼师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或许你需要"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4篇"这样的内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篇1

历史似乎已经逝去,然而,即使是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机制正在无孔不入地向各个角落和人们的骨髓里渗透的社会氛围里,红旗渠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红旗渠精神展览里的16字精神总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给了我很多感想。第一,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之一是自信。这种自信首先表现在对待大自然、特别是对待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心态方面。人定胜天是对这种心态的高度概括。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是一种敢想、敢干的精神。这种精神还表现在对自己的能力的充分肯定方面。没有这种自信精神的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就会什么也不敢想,什么也不敢干,或者是听天由命,或者是祈求救世主,或者是迷信别人,或者是相信神灵鬼怪。其实,要改变我们的命运,全靠我们自己!联想到我们今天的现实,红旗渠精神中的自信精神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红旗渠精神的力量与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观看当时的电影、图片,还是参观红旗渠的现场,我们都可以深深地体验到:红旗渠的决策者和修建者都有着基本上一致的信仰。M.YJS21.Com

第三,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红旗渠的建设者绝大多数都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人。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仅仅是死亡的人数就达到81人之多,而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尽管付出了如此大的牺牲,没有任何现代化机器设备武装、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的农民,却高效率地把红旗渠修成功了。

创新精神是干成事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一个民族就没有了活力,就会在困难面前停步不前,就会企求救世主,就会等、靠、要,就会失去自信。

从短短的参观中,我感受到了河南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干劲,团结协作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虽然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下,像过去那样艰苦的社会环境是不会再有的,人民的人生价值观也变得务实起来,所以要我们这一代勒紧裤头苦干是不会再有的了。但是正如马克斯提到,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是事物本身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虽然没有让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外部环境,但是我们仍然应该坚持这16字精神,在新的社会、新的时代中,以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红旗渠曾经是中国人的血管流淌着汗水与热血;红旗渠精神是人的第二生命;没有自信的人会恐而死,没有信仰的人会空虚而死,没有奉献的人会贪赧而死红旗渠精神不正是一套中国人能找到的最合适不过的生存法则吗?红旗渠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领导干部要做到实事求是,其最核心、最关键的是不计较个人得失,而以是否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党的事业为标准。只要有这样一种精神,就可以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因为任何真理都是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党的事业的;同样,任何错误都是不利于人民、不利于党的事业的。执行上级指示,要把坚定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观察和处理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就会无往而不胜。

红旗渠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前进。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篇2

4月15日至18日,按照县委安排县党政考察团赴河南林州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几天的参观学习,我对红旗渠修建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南省的西北角,与山西、河北接壤,境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多山少水,土薄石厚。历史上林县十年九旱,严重缺水,一盆水大人用了娃娃用,男人用了女人用,为了水林县村村集资建庙,户户烧香祈福雨,连起名字都带水。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时任县委书记的杨贵带领全县人民依靠自己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历时十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全长1500多公里红旗渠才彻底解决了水的问题。在修渠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虽然红旗渠精神与延安精神、刘志丹革命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不同,但其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财政干部学习、传承、发扬红旗渠精神对做好当前我县财政工作意义重大。

一是开拓创新。虽然资金、物资极度匮乏,但林县人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解决问题他们想出了很多土办法,自己制炸药、烧石灰、办水泥厂。不仅如此,他们在技术上也有很多创新,红旗渠总干渠和露水河西支浊河在白家庄发生了交叉矛盾,技术人员创造性的设计了一个空心坝,坝中过渠水,坝上流洪水,渠水不犯河水,后来这座坝被国家水利专家称为智慧型建筑。当前我县财政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刚性支出需求有增无减,历史欠账集中到期,新增债务难以遏制,考核任务压力巨大,风险防控任重道远,这就要求全体财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财政,跳出财政看财政,拓宽思路,放开眼见。要牢固树立“拾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思想,创新收入征管措施和手段,紧盯时间节点,全力以赴组织收入,力争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进一步加大债券置换争取力度,拉长还款期限,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防范债务风险,确保财政健康平稳发展。

二是勇于担当。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县委承受着各方面的巨大压力,除了资金压力、技术压力、舆论压力,还有政治压力,期间把“红旗渠”叫成“黑旗渠”,时任县委书记杨贵也曾被打成了走资派,还被省纪检调查组调查过,修渠工作一度中断,但他与林县县委班子铁肩担当,都扛住了,挺过来了,最终带领林县人民修成了“天河”,创造了人间奇迹。近两年,财政工作面临各方面的压力,财政领导班子更应当学习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放开手脚、主动作为,着力化解财政收支矛盾,防范债务风险,为县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勤俭节约。修建红旗渠,最先遇到的问题是经济问题,靠国家给钱国家有困难,靠上边投资上级缺款,工程启动时林县财政的全部家当只有290多万元,三千万斤粮,办那么大的事,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他们采取的办法是“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能省则省。社队采取出劳力按受益面积摊工,做活定额记工,回队参加当年分配;上工地民工各自带镢头、铁锨、抬筐,个人没有的生产队负责筹备;吃饭是民工自带口粮,不足部分集体储备粮补足,菜蔬由生产队统一送到工地,县里每个工日补2毛钱;工具修理由各公社负责,小车到工地计工分,集体补点磨损费;各队搜集废钢铁送到工地,供修理点使用;县里负责买炸药、钢钎、水泥等大件物料。靠着厉行节约他们把绝大多数资金都用在购买炸药、水泥、钢钎上,保证了修渠的基本需求。勤俭节约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大力提倡和发扬,因此各预算单位必须改变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上级财政部门要求继续压缩一般性支出,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上,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

四是廉洁自律。红旗渠的修建历时十年,如此浩大的工程未发生一起贪污或挪用修渠物资事件,没有一个干部失职渎职,连账单都有整有零、清晰可查。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报告7次出现“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凸显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财政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一环,必须进一步加强财政内控制度建设,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尤其是要加大对扶贫领域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既要保证资金安全,又要保证支出进度,还要保证资金使用效益,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可靠财力保障。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篇3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幸在党工委的组织安排下,和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分子于7月20日奔赴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

时光似箭,岁月如梭,回忆起新中国六十年的光辉历史,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修建的,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这项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岁月,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如今走进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世界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勾架桥,开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气魄,有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历时十余年,于1969年修建完成。

参观红旗渠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红旗渠的修建,迄今发挥效用造福于人类四十余年,这一工程的伟大享用于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当年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都相当落后的情形下,能够提出劈开太行引漳入林的伟大设想,体现了我们党心系群众百姓千家万户。以杨贵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为彻底改变林县人民祖祖辈辈干旱缺水的生存状况,带领林县人民以大无畏的精神和胆识,不屈不挠与天斗与地斗,历尽艰辛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建起了人工天河,是一座不朽的丰碑。红旗渠十几年的艰苦修建,体现了共产党为人民所想,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办好事的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红旗渠的修建,是林县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一个光辉典范。红旗渠的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干部作风,革命事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体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吃苦耐劳,战天斗地,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工作作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豪情壮志。红旗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事业的感召力,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力弘扬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振兴中华民族宏伟大业不可缺少的凝聚力。

身临其境参观了红旗渠,深刻领悟了红旗渠艰苦卓越的精神,红旗渠的精神使我深深的被震撼,被感动,更加坚定了共产党的信念,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抛弃不良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继续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高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积极发挥创造力。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身修养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次参观红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时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员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力,为祖国发展和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篇4

金秋十月,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集团的组织下走进红旗渠,接受再教育。我们一行来到林州,参观游览了红旗渠展览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一件件简陋的工具,一身身破旧的棉衣,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一锤、一铲,用两只手生生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林州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用拼搏向上的激情建设了今天繁华、富强美好的新林州。

此次参观红旗渠,通过认真的听取讲解员的讲解,使我感受深刻:

一、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学习林州人十年修一渠,一渠成奇迹。在资金短缺,自然条件恶劣,施工设备差,林县人没有被困难吓到,没有向大山屈服,发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那种攻克困难,解决困难的韧劲,应该把这种韧劲溶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二、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学习林州人吃苦精神、无私奉献。当听到施工民工最困难的时候,每人每天只有6两粮,为了填饱肚子挖野菜充饥,甚至下河捞水草,这种吃苦的精神令人感慨万千。红旗渠的建设者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不畏艰险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牺牲人数就达80多人,受伤者不计其数。

三、传承红旗渠精神。在当前社会中人民生活和物质都比较富有,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摒弃浮躁,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以实际行动不断把红旗渠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为恒信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


人生百态,难得一致,即便是最亲密的朋友也会对一件事产生不一样的看法,我们需要以自己的思想变化为主线,将其记录下来。我们在记录心得体会的同时,更好的也是在回顾自己的曾经,写心得体会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1

8月17日,部里组织观看了《红旗渠专题培训班汇报》,虽说未能亲身实地去感受红旗渠的宏伟壮观,但通过观看专题片仍然被修筑红旗渠的壮举所感动和震撼。无论是林县人民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战天斗地的勇敢精神,还是谷文昌等同志心系群众、廉洁为政、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楷模形象,以及不畏艰难,一线为民的扁担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良多,深受感动,对发扬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

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就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更是被称为第八大奇迹。这是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坚定信念不动摇的体现,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坚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把握好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性质和宗旨。服从和服务于为人民的事业,进一步提高党性觉悟,增强四种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不为风险所惧,不被干扰所惑。

二要强化服务意识。

红旗渠的建设实践说明,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执政为民、服务于民,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使正确的决策变成现实。今天,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期,处在决战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把抓党建工作与服务结合在一起,在日常工作中体现服务理念、展现服务热情、做出服务效果。始终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要发扬创新精神。

林县历史以来就严重干旱缺水,正是当时时任县委书记杨贵勇于创新,敢打敢拍,力排众议,做出了要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的壮举,绵延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才得以建成,彻底改变了林县人世世代代贫穷缺水的命运,也在这伟大的人造奇迹中孕育产生了红旗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奋发进取,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要靠我们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医梦。更要求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不墨守成规,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热情服务,为庆安实现跻身全省综合实力强县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7月24日,内科系统党总支党员在魏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河南林州市参观了红旗渠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每个党员都被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红旗渠”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中,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见证。“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

水是生命之源,而林州境内山多水少,居民苦极,土薄石厚,凿井无泉。每逢干旱,居民悬釜待水,有取水十余里外者。老弱妇幼抱瓮提罐,远道取水,人畜疲极。林县的史册中记录着漫长的岁月因干旱缺水而留给人们的灾难与贫穷。旧中国的林县人民面对干旱缺水的生存压力是何等之大。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历时数年,在太行山中用鲜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号称中国水长城的水利工程——红旗渠!壮志撼山岳,胆略泣鬼神!天造山,人造渠,人工天河红旗渠。

林县人民在艰苦的岁月里为了求生存引漳入林,跨越两省的崇山峻岭,利用有限的生产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这一伟大壮举,要何等的勇气和胆识,真正体现了共产党心系百姓,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福利。带领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一群最朴实的人,用最简单的工具创造出了世界奇迹。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们,打动了我们,鼓舞了我们,心灵倍受触动、情操倍受陶冶、斗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

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们将发扬红旗渠精神,踏实工作,用信念和实干精神投入到争先创优活动中,为医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2

红旗渠学习归来,有一个名字一直让我难忘,“吱吱”一个小女孩的名字,一个牺牲在引漳入林工地的小英雄。她跟随家人来到悬崖峭壁,自觉服务于工友,听到工友吃不饱,跑到山间去挖野而不幸遇难。看到话剧此景,我们一行多人潸然泪下。

一、把握红旗渠精神内涵

红旗渠现在依然在哺育着林县人民、滋养着林县大地,红旗渠的精神依然在传送、传承。杨贵书记用自己的满腔热情为林县人民开创了一个新篇章,他为了什么?依靠的是什么?通过学习,让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是因为有坚定的共产党理想信念,正是有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根基,正是有了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的决心,政治立场站得稳、革命精神传承好、基层工作做得实,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依靠自己力量的自力更生精神,战天斗地、百折不挠、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不计报酬、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杨贵书记才能带领林县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塑造了惊天伟业和世代相传的红旗渠精神。

感悟至深,红旗渠精神鼓舞了我,林县人民的斗志激励了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长起来的一名党员干部,践行着上级领导和公司班子的期望、基层员工期待。我是一名党员,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但我是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共产党员不只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责任,共产党员更要自觉主动地为党和人民作贡献,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造福,把人生的坐标构建在为党建功立业、为人民真诚奉献的基石上,不讲条件、不计得失,能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勇于为党、企业勤奋工作,在经营管理改革发展中践行初心使命。同时,做为一名党员,要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警省自己,做身边人的楷模,做群众的榜样。我是一名干部,一名战斗在一线的中层干部,为企业谋发展、为员工谋幸福是我的使命和职责。我更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以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永不懈怠,真正把党员的初心使命浸润在明责、守责、尽责中。

二、立足岗位传承好

企业在持续发展,不断地遇到各种挑战和危机,做为共产党员,一个普通的中层干部,更要立足本职工作,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困难中闯新路,时刻以长征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为思想引领,踏实进取、忠于职守、尽职尽责,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以吃苦在前和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党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使命意识,努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此刻每个细节中;以改善工作作风、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为目标,用心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实事求是勇担当。我们必须摆脱说空话、说大话、说套话的现象。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我们要善于说真话、敢于说真话,更重要的是,要创造能够让人说真话的环境。我们必须了解,敢于说真话是对事业负责,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同时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二)牢记初心敢我践行。对党、对人民、对企业忠诚。忠诚是衡量人品的一个重要标准,更是衡量一个党员对组织归属感、认同感的基本标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是每个党员在入党时的誓言,是不可动摇的行为准则。一是要勤于思考、精益求精,勇于进取、不断创新。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适应环境的变化,探索新的工作方法,顺势而为。“肯干”还要“会干”、“巧干”,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与时俱进。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学习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淘汰。学习就是竞争力,好的学习却能管用一世。优秀的学习者总是主动充电,主动钻研的,只有通过不断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充实自己,并运用到工作中,真正干得“出彩”。二是要有甘于奉献、不图名利的踏实作风。要把自己当成工作的主人,以“不缺位,做到位,不越位,能补位”四个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面对工作和任务时,要特别能自觉,不是被动应付,而是自动自发,时刻做好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洁身自好,注重修身养德,增强防腐拒变能力,做廉洁自律的模范执行者。

丰碑无语,行胜于言。我将以此次学习为起点,以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状态,牢记使命,不断超越,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实际行动为党徽添彩、党旗增色,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3

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短短几天的时间,通过现场实景教学、教授专家讲课、观看专题片等教学形式,零距离感受先辈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红旗渠精神、谷文昌精神、扁担精神,也为林州人民的这种精神所折服,应该说: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的每一天,我都被“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感动着,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很受教育和启发。

林县有上千年的荒旱史,但这里的居民仍然坚守这块阵地,不畏艰苦、不畏苦难、勇于挑战,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历经10年多时间,绝壁穿石,劈山修渠,用鲜血、汗水和生命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改变现状,让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孕育形成了红旗渠精神,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

同时,刘书记也对我们这次专题培训提出了深刻的意义,就是为了通过学习教育增强历史自觉,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深入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深刻感受林县广大党员干部带领几十万人民,在极端艰苦的自然条件和极度匮乏的物资供应下,用一双双粗糙的手和简陋的工具建造出一条人工天河的伟大壮举,砥砺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在中心发展进程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要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谷文昌精神、扁担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时刻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对党忠诚,不仅要扎根于思想上,更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握实践要求,勇于担当、有所作为,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自己的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以更高的标准、更强的担当,更多的付出为推动新发展阶段中心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4

习近平总书记说:“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6月5日至7日,我有幸参加了瀍河区“传承红旗渠精神履行新时代使命”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第二期,这三天的学习经历让我收获颇多,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教学、观看演出和主题研讨,我充分领悟了红旗渠精神蕴含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给予我奋勇争先、顽强拼搏的勇气,指引我解放思想、坚定信念、磨砺意志,推动我进一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美丽新瀍河贡献担当作为的强大动力。

学习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发扬自力更生的优秀品质。红旗渠工程动工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期,物资匮乏。但林县人民不等不靠,更没有伸手向国家要投资、要材料,而是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依靠集体力量自己筹划。林县县委明确提出:“自力更生是法宝,众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国家,全靠双手来创造。”红旗渠就是林县人民依靠集体力量、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建成的,这对我区现阶段工作很有学习借鉴意义,在全区发展的紧要关头,我们每名干部都要充分发挥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毅力,为全区发展主动谋划、集思广益、倾力奉献。

学习伟大的红旗渠精神,践行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面对粮食紧张、物资短缺、技术设备条件落后的极端艰苦情况,林县人民坚定地提出:“修自己的渠,流自己的汗,不能靠天靠神仙,渡过困难就是胜利。”为了节省来之不易的工程建设资金,林县人民在施工过程中总是精打细算,勤俭建设。非生产性费用,一钱不花;自己能制造的,坚决不买;非花不可的,也要算了又算,从上到下开展起了“以土代洋,废物利用”的勤俭办水利热潮,将艰苦创业优良传统发挥到了极致。当前,我们全区上下也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学习红旗渠的成功经验,不断开拓进取,争创一流业绩。

学习伟大的红旗渠精神,传承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在红旗渠的修建中,党员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自觉成为修渠的宣传人员、工作人员、战斗人员,成为了走在前列的带头人。正是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修渠工地上先后涌现出舍己救人的共产党员李改云、把一生奉献给水利事业的林县水利局技术人员吴祖太、带头实干的五好连长石文祝、艰苦奋斗的五好施工员路银、除险英雄任羊成、长期坚持在工地奋战的五好民工郑文锁等,他们都是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瀍河的发展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无私付出、担当奉献、攻坚克难,我们要充分发扬“三牛”精神,聚力谱写瀍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段学习的结束,伴随的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在学习过程中迸发出的思想灵感,成为了指引我办实事、开新局的动力源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学习,淬炼初心。坚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学习党规党章,学习百年党史,在学习中增强党性修养,加强党性锻炼,永葆初心使命。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应用到工作中,面对困难毫不畏惧,面对挑战勇攀高峰。二是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今年,围绕区委“123456”发展战略、“两步协同”实施方略,华林街道将集聚“四力”,构建“四维”党建体系,全力打造君河湾社区、华新社区大党建示范点;牢牢抓住“攻坚落实年”重大任务,按照坚持党建引领、尊重群众意愿、完善功能服务的原则,充分发挥老旧小区改造民情议事站、党员瞭望台的作用,努力将老旧小区改造打造成全区、全市标杆工程;同时立足实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和全区“十百千万·群众大走访”,聚焦困难群体、精准开展工作、提供精细服务,把大事小情都办好、办到百姓心坎儿上。三是立足本职,开拓创新。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首先要践行好群众路线,多到群众中去,多听群众呼声,多向群众学习,尤其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要坚持听民意、集民智,把民生工程落实好。其次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攻克难题,坚决贯彻好区委区政府的各项指示要求。最后要坚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工作中谋实事、出新招,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两抓一保”,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5

首先感谢区委组织的红旗渠干部学院读书班,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感触很多,也思考了很多;其次,感谢领导让我发言,让我有机会向各位领导汇报我的所思所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习红旗渠精神正是对总书记指示的贯彻和落实。

这次学习除去路上的时间,实际学习了有两天两夜,但短短的两天时间的学习,我已收获很多。下面,我用3个字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的学习感悟。

一是学。学习杨贵书记的为民情怀。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时刻牢记我们是谁?我们为了谁?首先,我们是谁?我们是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我们要牢记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其次,我们为了谁?为了人民。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产物。为彻底改变林县父老乡亲恶劣的生存环境,杨贵同志带领全县人民以改天换地、改变贫困面貌的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作出修建红旗渠的决定。我们区一直以来基础设施薄弱,为了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在区委的带领下,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谋发展、敢于求转变,加班干工作、保质赶进度,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好局面,这正是对红旗渠精神的最好诠释。

二是思。结合本职工作去思考反思。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盘阳会议是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在党校老师讲到盘阳会议的时候,说这是一次“自我纠错”。在听课的时候,我在本子上写了一段话,这也是我的一点思考。“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而我们需要根据事物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计划,不能因为碍于面子的自私心和迫于压力的功利心而止步不前,这样将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比如说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提质工作,从3月20号开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开工背街小巷11条、老旧小区23个,在写汇报材料的时候,数据看着上去了,但实际工作却推进缓慢、杂乱无章,大面积的开工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有效、有序推进,且出现了很多的居民投诉。5月12号,召开全区老旧小区改造提质誓师大会后,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三大战区,我个人认为,誓师大会的召开、三大战区的成立,就相当于盘阳会议的召开,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同时,在返程的路上我也对自己从去年7月到住建局工作以来的进行了反思。将近一年里,工作中存在思路不清,统筹不够,把握不住工作的中心和重点的问题。导致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当前也急需在全局召开一次“盘阳会议”,变“被动”为主动,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前进;变“瞻前顾后”为迎难而上,鼓足干劲抓落实;变“眼前之功”为立足长远,实现统筹协调可持续。

三是践。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红旗渠精神。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级带着一级干,一层做给一层看,在实干中出成绩、树威望,把履职效果体现在“干成事”上,不是“写在纸上”。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开局的关键之年,又是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瀍河已经由洛阳“东大门”变成了中心区,在这重要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瀍河人,必须抓紧机会用心干,努力提高眼力、提升能力,立足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要求,在各项民生实事的落实工作中践行红旗渠精神。在工作中不做“口号党”,增强斗争意识,做到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视野、“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概、“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血性,敢于亮剑、勇于亮剑,做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以斗争精神为实现美丽新瀍河的美好未来作出应有贡献。

最后,借用红旗渠学习时老师讲过的一句话结束我的汇报,今日之困难,是否难过当年修建红旗渠?

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6

我有幸参加了区委组织的红旗渠学习培训。前些年,我虽然也到过林县,去过红旗渠,但这种跟班学习还是第一次。短短几天的学习,课程紧凑而丰富,既有主题教学,也有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我们先后到红旗渠纪念馆参观,走过了“水长城”,也到了“青年洞”下倾听当年林县优秀青年劈山建渠,“虎口拔牙”的气吞山河之壮举,还聆听了专题讲座《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等等,这些都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和洗礼,让我对什么是“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让我树立了“传承红旗渠精神履行新时代使命”的决心。从我自身有以下三点思考:

一、传承“红旗渠”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当时的林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敢于向大自然开战,拿出“力拔山河气盖世”的气魄,凝聚起修建红旗渠的磅礴力量,众志成城,投入牺牲,劈开太行山,造成天河。而且,一干就是十年,这是多么强大的理想信念?林县人民理想信念坚定,绝对忠诚才能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畏牺牲,直面困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瀍河建设的新征程上,必然也会遇到九九八十一难,更加需要我们传承好红旗渠精神,带着林县人民“敢教天地换新颜”的豪迈气概,坚定住理想信念,迎着困难上,踏着问题走,开创属于我们瀍河的新时代,构建美丽和谐的新瀍河!

二、传承“红旗渠精神”,造福一方人民。

6月7日下午,我们观看了《巍峨山碑——杨贵篇》。《巍峨山碑——杨贵篇》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张泽群于2014年9月采访年近86岁的时任红旗渠总设计师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时录制的这部纪录片。看了这一个多小时的纪录片,我多次泪眼朦胧,潸然泪下,老泪纵横。我印象最深的是杨老书记提到的一句话:“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杨老书记他一直践行着群众路线,一直把群众最关心的事当做大事。在那个一穷二白的60年代,没有大型工程机械,纯靠人力,他带领林县人民,一干就是十年,硬是靠着一双双手,凭着自己的血肉之躯,愚公移山,一锤-钎战太行,以不畏艰难、自强不息、改天换地的气魄和精神,削平了1250多个山头,架起了152个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盘山开凿,在悬崖峭壁间成功建成了1500公里长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这令人震撼的浩大工程。在这十年奋战中,杨老书记不是没有遇到困难,在工程战线劳力跟不上、物资跟不上、技术跟不上、领导跟不上的时候,他从没有想过放弃,硬是顶着种种重压,凿出了新中国的一大奇迹。如今的林县,已然换了新颜,一辈子只洗三次脸的歌谣早已飘散,林县“一渠一馆一学院”红色研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红色教育、绿色生态、蓝天滑翔“红绿蓝”三色旅游红红火火,已然成为国内外“有山有水有精神”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胜地。当年吃不上水,洗不起脸的惨景也早已不复存在。我在想是什么支撑杨老书记坚守十年,初心不改?我想是他心里装着的林县人民,这一装,他就装了十年,装了一辈子,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兑现了爱民为民的庄严承诺,兑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兑现了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壮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战胜各种困难风险、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是啊,人民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根,丢了根,我们怎么存活?必须要对百姓好,才能守牢我们共产党人的根,让它屹立不倒,焕发新生,长成参天大树。

三、传承“红旗渠精神”,尽职尽责完成分管工作。

红旗渠的建设是杨贵书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对党对林县人民的担当体现。作为瀍河的一名干部,在提高担当意识的同时,我也要积极提高、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的可担当能力,强化自我修炼,做好分管工作,发挥自身价值,积极履职尽责,干一天就要干好一天,敢担当敢作为,不辱新时代新使命,尽职尽责完成分管的民宗、信访、消防工作,为美丽新瀍河的发展做好“后勤”保障,为建党100周年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我们瀍河,现在正处在这种急需大发展大变革的艰难时刻,我们能否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林县人民“力拔山河气盖世”的气魄,从林县搬回去,迁移到老旧小区改造、群众大走访、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为咱瀍河人民服务的工作中,这才是我要思考的问题。我将在红旗渠精神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带着红旗渠精神克服打造美丽新瀍河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敢抓敢干、善谋善干,在悬崖峭壁上凿出属于我们瀍河的“人工天河”,啃下发展这块硬骨头,让咱瀍河变得更强、更富、更美。

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7

周五,部里组织全体干部学习,观看了红旗渠电教片,通过影像深入的学习了红旗渠精神,被那种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动。

林县人民十年奋战,愚公移山,一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起了211个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盘山开凿,修建了总长近2000公里的红旗渠,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断下绝引漳河水入林县。在60年代,没有大型工程机械,纯靠人力,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工程,林县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一锤一钎战太行,体现出的这种不畏艰难、自强不息、改天换地的气魄和精神,是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的。

红旗渠工程的浩大令人震撼,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豪情令人倾倒,林县党员干部的敬业、为民、务实的精神更令人折服。敬业、为民、务实不仅仅是红旗渠精神带给当代党员干部的精神启示,也应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根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强化敬业精神,用更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权为民所用、请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念。要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百折不挠的韧劲、旺盛的工作热情,保质保量的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

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8

很早就耳闻河南红旗渠,但一直未曾实地了解,所以还是很感谢党组织给予的机会,能够切切实实地来到河南林州实地学习红旗渠精神。

无论是参观红旗渠纪念馆还是徒步沿红旗渠主渠行走,不得不承认我已被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所深深折服。虽然征服自然这种话语较为空大,但林州人民用坚韧的行动让我们相信人定胜天,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沿着红旗渠主渠行走去往青年洞,一路悬崖峭壁危险重重,当我用手触摸山石看着一块块石砖垒砌来的渠道,我不能想象在当时生产力底下缺少大型机械工具的情况下,林州人民依靠坚定信念团结一心用手凿出来七十多公里总干渠的悬崖河渠,我被这样的工程震撼到了。他们缺水他们被生存所迫,他们用最原始的生存念想战胜自然,没有什么比人的干劲更可怕了吧。每每想到几十年前他们放下自我生命安全开山劈石,只为为百姓造福,我不觉热泪盈眶,凭心而言换成是我我不能保证我也能那么做,而且又有多少当代的党员人民会和几十年前林州人民一样甘心奉献自我。想到这些我不仅思考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我们,我们还能不顾一切的团结一致克服重重困难吗。

感谢此次实地学习,让我又看到了伟大的中国人民不屈服不放弃的精神。他们艰苦奋战的行动值得现在的我们学习实践。林州县委书记以及县委领导班子和那些牺牲的党员,值得铭记,值得我们永远学习。而作为当代党员,我们更要学习这种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的精神,只有将这种精神踏实落到实处我们才会更好地建设国家,更好地为百姓谋福祉。

这次实地学习我将永远不会忘记,就像永远不会忘记感动我的红旗渠精神。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将红旗渠精神用到我的生活中,做一名合格党员。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例


这是一篇我认为非常优秀的“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文章,我觉得它值得一读。欢迎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们会喜欢并且分享。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的想法,此时,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分析事情的经过和起因,以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篇1)

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林县历史上是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区。自明朝正统元年起,到1949年全国解放这520xx年中,在林县这一小块土地上,曾发生过自然灾害100多次,因大旱绝收就有30多次,其中发生人吃人的惨境,就有5次。民国初年,任村桑耳庄有位叫桑林茂的老汉,为了全家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吃上一顿饺子,天不亮就到离家十几里的黄崖去担水,由于人多、泉水小,等了一天才接满一担水。而在腊月才刚娶进家门的新媳妇,在家等着老公公担水回来煮饺子,左等右等不回来。等到天黑才终于在半路迎到了挑满水回家的老公公,天黑山路不好走,小脚一滑,一桶水全洒在了地上。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发现了上吊自杀的新媳妇……这一桶水摧毁了这一家人对于生活的全部勇气和希望。

就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担着被撤销职受处分的风险,排除万难,下定决心要修建红旗渠。

这次我们很荣幸的请到了当年红旗渠工地上的除险队长任羊成老人,为我们讲述了当年修渠的故事。他在上工地之前,总要把自己的铺盖捆起来,他还有个小本子,把平时他借别人的东西都记在上面。有次他的这个秘密被工地总指挥长马有金发现了,问他是不是想开小车当逃兵。任羊成说:“咱干的是啥活,有多危险,万一哪一天粉身碎骨,我的东西也现成,把这四两套子,往棺材里一放就行了。”

在林州,只要是65岁以上的人,可能都修过红旗渠,大家不讲任何条件,不叫任何困难,一心一意修建红旗渠。民工们住山崖、山洞、席棚,每逢下雨,外边大下,里边小下。由于长期睡在石板上,地下潮湿而且又凉,很多人都得了关节炎,还仍然坚持在工地。民工们从家带口粮,每人每天1斤多粮食,吃不饱肚子,很多人都得了浮肿病。为了填饱肚子,只能靠上山采野菜,下河捞河草充饥。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建党日当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红旗渠最险要的路段青年洞上高唱国际歌,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红旗渠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突出地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和品格。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倡导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今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需要抵御的诱惑也非常多,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永远保持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篇2)

金秋十月,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集团的组织下走进红旗渠,接受再教育。我们一行来到林州,参观游览了红旗渠展览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一件件简陋的工具,一身身破旧的棉衣,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一锤、一铲,用两只手生生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林州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用拼搏向上的激情建设了今天繁华、富强美好的新林州。

此次参观红旗渠,通过认真的听取讲解员的讲解,使我感受深刻:

一、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学习林州人十年修一渠,一渠成奇迹。在资金短缺,自然条件恶劣,施工设备差,林县人没有被困难吓到,没有向大山屈服,发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那种攻克困难,解决困难的韧劲,应该把这种韧劲溶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二、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学习林州人吃苦精神、无私奉献。当听到施工民工最困难的时候,每人每天只有6两粮,为了填饱肚子挖野菜充饥,甚至下河捞水草,这种吃苦的精神令人感慨万千。红旗渠的建设者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不畏艰险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牺牲人数就达80多人,受伤者不计其数。

三、传承红旗渠精神。在当前社会中人民生活和物质都比较富有,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摒弃浮躁,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以实际行动不断把红旗渠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为恒信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篇3)

7月12日,队党委组织我队30余名党员同志前往有中国水长城之称的x林州红旗渠进行红色教育。

“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50多年前,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用鲜血、汗水和生命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劈开了太行山,引来了漳河水,滋养了林县大地,也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伟大的事业铸就伟大的精神。“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描述的就是林县人民自古以来的悲惨生活,但他们并没有对贫困的生活环境低头,更没有向贫瘠的自然环境屈服。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他们将看似天马行空的“引漳入林”方案付诸实施。他们住山洞,睡窝棚,吃咸菜,啃窝头,凭着不畏艰险、敢想敢干的劲头,奋战在悬崖绝壁之上,拼搏于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壑搭桥。青年洞、神工铺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就是红旗渠精神的现实体现,渠道上一块块有棱有角,裸露着道道凿痕的青石就是红旗渠精神的真实写照。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炎黄子孙开天辟地、战天斗地的豪迈壮志,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创造力量;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高尚品质,又展现了当代中国人民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学习红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来自人民,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自古以来,“十年九旱、水贵如油”,能吃上水、用上水成为了林县人民的梦想。党坚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紧紧抓住吃水用水这一主要矛盾,领导开渠挖塘,劈山饮水,解百姓之疾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强化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提升为民情怀,摒弃“官本位”特权思想,摒弃不作为的消极观念,破除束缚发展的陈规陋习、体制弊端,不断取得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胜利。

学习红旗渠精神,砥砺奋进,艰苦奋斗。修建红旗渠的条件十分艰苦,林县人民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人间天河”。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深入,思想文化交融复杂激烈,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面临的矛盾风险挑战异常严峻。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夯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矢志不渝、奋发图强的思想基础,激励党员干部迎接挑战,经受考验,战胜困难,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当前,党中央作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战略布局,红旗渠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引领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我们将伟大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红旗渠最险要的路段青年洞旁,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这是一份承诺,更是一份责任。“敬业、为民、踏实、奉献”,是此次红旗渠学习给我最深的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秉承爱岗敬业的态度、贯彻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踏实肯干的作风、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与党章对标,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

还记得红旗渠纪念馆“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的碑文,这是林州人民"敢教天地换新颜"的豪迈心声,也应当是我们用昂扬的斗志、奋进的态度去开拓创新、求实求效、构建未来美好篇章的坚定信念。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篇4)

红旗渠学习归来,有一个名字一直让我难忘,“吱吱”一个小女孩的名字,一个牺牲在引漳入林工地的小英雄。她跟随家人来到悬崖峭壁,自觉服务于工友,听到工友吃不饱,跑到山间去挖野而不幸遇难。看到话剧此景,我们一行多人潸然泪下。

一、把握红旗渠精神内涵

红旗渠现在依然在哺育着林县人民、滋养着林县大地,红旗渠的精神依然在传送、传承。杨贵书记用自己的满腔热情为林县人民开创了一个新篇章,他为了什么?依靠的是什么?通过学习,让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是因为有坚定的共产党理想信念,正是有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根基,正是有了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的决心,政治立场站得稳、革命精神传承好、基层工作做得实,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依靠自己力量的自力更生精神,战天斗地、百折不挠、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不计报酬、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杨贵书记才能带领林县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塑造了惊天伟业和世代相传的红旗渠精神。

感悟至深,红旗渠精神鼓舞了我,林县人民的斗志激励了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长起来的一名党员干部,践行着上级领导和公司班子的期望、基层员工期待。我是一名党员,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但我是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共产党员不只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责任,共产党员更要自觉主动地为党和人民作贡献,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造福,把人生的坐标构建在为党建功立业、为人民真诚奉献的基石上,不讲条件、不计得失,能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勇于为党、企业勤奋工作,在经营管理改革发展中践行初心使命。同时,做为一名党员,要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警省自己,做身边人的楷模,做群众的榜样。我是一名干部,一名战斗在一线的中层干部,为企业谋发展、为员工谋幸福是我的使命和职责。我更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以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永不懈怠,真正把党员的初心使命浸润在明责、守责、尽责中。

二、立足岗位传承好

企业在持续发展,不断地遇到各种挑战和危机,做为共产党员,一个普通的中层干部,更要立足本职工作,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困难中闯新路,时刻以长征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为思想引领,踏实进取、忠于职守、尽职尽责,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以吃苦在前和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党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使命意识,努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此刻每个细节中;以改善工作作风、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为目标,用心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实事求是勇担当。我们必须摆脱说空话、说大话、说套话的现象。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我们要善于说真话、敢于说真话,更重要的是,要创造能够让人说真话的环境。我们必须了解,敢于说真话是对事业负责,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同时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二)牢记初心敢我践行。对党、对人民、对企业忠诚。忠诚是衡量人品的一个重要标准,更是衡量一个党员对组织归属感、认同感的基本标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是每个党员在入党时的誓言,是不可动摇的行为准则。一是要勤于思考、精益求精,勇于进取、不断创新。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适应环境的变化,探索新的工作方法,顺势而为。“肯干”还要“会干”、“巧干”,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与时俱进。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学习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淘汰。学习就是竞争力,好的学习却能管用一世。优秀的学习者总是主动充电,主动钻研的,只有通过不断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充实自己,并运用到工作中,真正干得“出彩”。二是要有甘于奉献、不图名利的踏实作风。要把自己当成工作的主人,以“不缺位,做到位,不越位,能补位”四个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面对工作和任务时,要特别能自觉,不是被动应付,而是自动自发,时刻做好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洁身自好,注重修身养德,增强防腐拒变能力,做廉洁自律的模范执行者。

丰碑无语,行胜于言。我将以此次学习为起点,以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状态,牢记使命,不断超越,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实际行动为党徽添彩、党旗增色,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篇5)

红旗渠,这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上小学时,就曾看过《红旗渠》电影纪录片,翻看过红旗渠小红册子,懵懂中对那个时代人民徒手凿山的精神有着崇敬之情。从大学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参加工作后从事组织工作,随着理论学习加深、党性修养的提升,再加上经过3天亲身体验学习,对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代完成的壮举有了全面的了解。红旗渠的建成,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渠水清清,映出一颗共产党人质朴高尚的心。说起红旗渠就不能不说县委书记、领头羊杨贵。如果把缺水的林县比作一具贫血的躯体,那么红旗渠从山西为林县引来了流量丰富的浊漳河水,就是为这具躯体再造了血脉。它形态完备,从主动脉的总干渠、干渠,到毛细血管的各斗渠,枝枝蔓蔓,密密匝匝,几乎覆盖整个林县,让一脉脉水流,绿了荒山,润了旱地,涵养出一派太行春色。红旗渠奇迹般的崛起,以当时中国的环境与条件,几乎不可能实现,反倒更像是林县人世世代代做的一个白日梦,但是杨贵和55万林县人却办到了。它的修造成功,离不开杨贵的敢想敢干、敢作敢为的担当精神。红旗渠工程上马之初,正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困难的时候。上级对县里明确表示,同意引山西浊漳河水修渠,但是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资金和粮食问题。面对困难,杨贵不是只知蛮干的莽夫,而是内心缜密,深谋远虑。他把“自力更生、勤俭建渠”作为红旗渠建设的基本方针,切合实际、具体可行,正是有了一心为民、敢想巧干的带头人,才完成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工程。对领导修渠的县委书记杨贵,林县人民毫不吝啬对他的敬爱。杨贵回到阔别多年的林县时,人们奔走相告,为了看一眼老书记排起了长队,这让我想起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景象,为民办事,人民绝对不会忘了你,可见实事求是为群众办实事是最质朴的党性。

林州崛起离不开红旗渠精神滋养,历史似乎已经逝去,但红旗渠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走进林州,条条干渠布满这座充满着生机的城市。红旗渠已成为林州人的精神图腾,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渗入林州人的血脉。红旗渠的建设者绝大多数都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人。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仅仅是死亡的人数就达到81人之多,而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尽管付出了如此大的牺牲,没有任何现代化机器设备武装、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的农民,却高效率地把红旗渠修成功。这让我想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领导者的修养”一文里,习近平写道:要有气节。纵观人类历史,凡有成就者,必有高风亮节。马克思就是在他一生中最贫困潦倒的时期写成《资本论》的,我想正是这份气节使林州人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和产生的,是中国农民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的情况中锤炼而成的思想精华。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回望红旗渠,品读红旗渠,深悟红旗渠,就是要探寻和汲取实现发展和成长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领悟红旗渠艰苦卓越的精神,使我更加坚定了共产党的信念,继续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高自身战斗力和创造力,让红旗渠为自己的“赶考”路指明方向,砥砺前行。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篇6)

5月中旬,我们来到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世界瞩目的水利工程红旗渠。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参观学习红旗渠的过程中,我知道历史上林县十年九旱,水是这里每个人梦想的。在林县,走几里甚至几十里取水是每个家庭每天必须做的事情。为了一担水,有些人需要半天甚至半天的劳动力。

曾经为了争夺河水和井水而引起的武斗在这里并不少见。面对这种情况,林州人决定改变现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州的山河。但是,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中,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特别是在60年代,面临的困难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但是,英雄林州人民实现了,创造了新中国的奇迹。

在参观学习的这几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红旗渠精神,对林州人的这种精神也感到钦佩。最令人震惊的是青年洞的开凿。青年洞是600米以上的隧道,在悬崖绝壁开凿。太行山像钢一样坚硬的石英砂石,一锤子下来,只能留下一个斑点,可以想象青年洞的开凿有多困难。但林州人民做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山里挖出了总长616米、高5米、宽6.2米的隧道。

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危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队员们,在悬崖上挥舞秋千,多次挥舞,进入虎口,除了危险的石头,放置自己的生命。此外,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吴祖太母病故时,他还在施工现场。他怀了六甲的妻子,舍弃自己救人牺牲了。不久,王家庄隧道工程塌方,当时罕见的水利学校毕业生又献出了自己年仅27岁的生命,他的尸骨也永远存在于太行山。像任羊成、吴祖太这样的英雄人物还很多,也有很多英雄的红旗渠的孩子,今天可以看到被视为奇迹的红旗渠。

通过学习红旗渠精神,人总是有点干劲,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困难的事业,越是需要力量的支持,就越能磨练红旗渠精神那样顽强的红旗渠人。我们党辛苦奋斗创业,辛苦奋斗成长,成就伟业。没有艰苦的奋斗,就没有今天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局面。

身临其境地参观红旗渠,更深刻地理解红旗渠艰苦卓越的精神,使我更坚定共产党的信念,抛弃不良拜金主义和乐趣主义,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高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红旗渠精神联系自己,作为共产党员,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面对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时,面对诱惑时,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为榜样,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永远保持自我完善、勇于奋斗的精神。作为共产党员,要时刻记住党员的身份,严格控制自己,对人宽广,时刻发挥模范的领导作用,爱岗位敬业,无私奉献,使红旗渠精神永远活在心中。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篇7)

11月15日下午,我校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了《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影片再现了当年修红旗渠的艰苦景象,和现在的富美林州人在搜寻失联老人和未成年孩子时继续传承奉献和牺牲的的红旗渠精神。

60年代,林州人一声“起炮了”开始了20xx年的修渠工程。20xx年,林州人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修筑成了10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解决了林州十年九旱的面貌。80到90年代,林州人正是在红旗渠精神的引领下,建筑业百万大军出太行,在全国各地盖起了高楼大厦,如今林州人更是在红旗渠精神的引领下,引商入林,绿化环境,林州富起来,美起来,成为了全国闻名的宜居小城。红旗渠是林州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归来仍是少年,当年修渠的一代人已然老去。但精神不老,红旗渠精神将会代代相传,作为红旗渠精神的传人,我们一定传承红旗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团结合作,无私奉献,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篇8)

8月17日,部里组织观看了《红旗渠专题培训班汇报》,虽说未能亲身实地去感受红旗渠的宏伟壮观,但通过观看专题片仍然被修筑红旗渠的壮举所感动和震撼。无论是林县人民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战天斗地的勇敢精神,还是谷文昌等同志心系群众、廉洁为政、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楷模形象,以及不畏艰难,一线为民的扁担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良多,深受感动,对发扬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

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就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更是被称为第八大奇迹。这是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坚定信念不动摇的体现,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坚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把握好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性质和宗旨。服从和服务于为人民的事业,进一步提高党性觉悟,增强四种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不为风险所惧,不被干扰所惑。

二要强化服务意识。

红旗渠的建设实践说明,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执政为民、服务于民,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使正确的决策变成现实。今天,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期,处在决战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把抓党建工作与服务结合在一起,在日常工作中体现服务理念、展现服务热情、做出服务效果。始终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要发扬创新精神。

林县历史以来就严重干旱缺水,正是当时时任县委书记杨贵勇于创新,敢打敢拍,力排众议,做出了要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的壮举,绵延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才得以建成,彻底改变了林县人世世代代贫穷缺水的命运,也在这伟大的人造奇迹中孕育产生了红旗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奋发进取,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要靠我们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医梦。更要求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不墨守成规,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热情服务,为庆安实现跻身全省综合实力强县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7月24日,内科系统党总支党员在魏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河南林州市参观了红旗渠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每个党员都被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红旗渠”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中,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见证。“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

水是生命之源,而林州境内山多水少,居民苦极,土薄石厚,凿井无泉。每逢干旱,居民悬釜待水,有取水十余里外者。老弱妇幼抱瓮提罐,远道取水,人畜疲极。林县的史册中记录着漫长的岁月因干旱缺水而留给人们的灾难与贫穷。旧中国的林县人民面对干旱缺水的生存压力是何等之大。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历时数年,在太行山中用鲜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号称中国水长城的水利工程——红旗渠!壮志撼山岳,胆略泣鬼神!天造山,人造渠,人工天河红旗渠。

林县人民在艰苦的岁月里为了求生存引漳入林,跨越两省的崇山峻岭,利用有限的生产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这一伟大壮举,要何等的勇气和胆识,真正体现了共产党心系百姓,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福利。带领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一群最朴实的人,用最简单的工具创造出了世界奇迹。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们,打动了我们,鼓舞了我们,心灵倍受触动、情操倍受陶冶、斗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

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们将发扬红旗渠精神,踏实工作,用信念和实干精神投入到争先创优活动中,为医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篇9)

习近平总书记说:“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6月5日至7日,我有幸参加了瀍河区“传承红旗渠精神履行新时代使命”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第二期,这三天的学习经历让我收获颇多,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教学、观看演出和主题研讨,我充分领悟了红旗渠精神蕴含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给予我奋勇争先、顽强拼搏的勇气,指引我解放思想、坚定信念、磨砺意志,推动我进一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美丽新瀍河贡献担当作为的强大动力。

学习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发扬自力更生的优秀品质。红旗渠工程动工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期,物资匮乏。但林县人民不等不靠,更没有伸手向国家要投资、要材料,而是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依靠集体力量自己筹划。林县县委明确提出:“自力更生是法宝,众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国家,全靠双手来创造。”红旗渠就是林县人民依靠集体力量、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建成的,这对我区现阶段工作很有学习借鉴意义,在全区发展的紧要关头,我们每名干部都要充分发挥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毅力,为全区发展主动谋划、集思广益、倾力奉献。

学习伟大的红旗渠精神,践行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面对粮食紧张、物资短缺、技术设备条件落后的极端艰苦情况,林县人民坚定地提出:“修自己的渠,流自己的汗,不能靠天靠神仙,渡过困难就是胜利。”为了节省来之不易的工程建设资金,林县人民在施工过程中总是精打细算,勤俭建设。非生产性费用,一钱不花;自己能制造的,坚决不买;非花不可的,也要算了又算,从上到下开展起了“以土代洋,废物利用”的勤俭办水利热潮,将艰苦创业优良传统发挥到了极致。当前,我们全区上下也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学习红旗渠的成功经验,不断开拓进取,争创一流业绩。

学习伟大的红旗渠精神,传承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在红旗渠的修建中,党员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自觉成为修渠的宣传人员、工作人员、战斗人员,成为了走在前列的带头人。正是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修渠工地上先后涌现出舍己救人的共产党员李改云、把一生奉献给水利事业的林县水利局技术人员吴祖太、带头实干的五好连长石文祝、艰苦奋斗的五好施工员路银、除险英雄任羊成、长期坚持在工地奋战的五好民工郑文锁等,他们都是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瀍河的发展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无私付出、担当奉献、攻坚克难,我们要充分发扬“三牛”精神,聚力谱写瀍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段学习的结束,伴随的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在学习过程中迸发出的思想灵感,成为了指引我办实事、开新局的动力源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学习,淬炼初心。坚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学习党规党章,学习百年党史,在学习中增强党性修养,加强党性锻炼,永葆初心使命。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应用到工作中,面对困难毫不畏惧,面对挑战勇攀高峰。二是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今年,围绕区委“123456”发展战略、“两步协同”实施方略,华林街道将集聚“四力”,构建“四维”党建体系,全力打造君河湾社区、华新社区大党建示范点;牢牢抓住“攻坚落实年”重大任务,按照坚持党建引领、尊重群众意愿、完善功能服务的原则,充分发挥老旧小区改造民情议事站、党员瞭望台的作用,努力将老旧小区改造打造成全区、全市标杆工程;同时立足实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和全区“十百千万·群众大走访”,聚焦困难群体、精准开展工作、提供精细服务,把大事小情都办好、办到百姓心坎儿上。三是立足本职,开拓创新。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首先要践行好群众路线,多到群众中去,多听群众呼声,多向群众学习,尤其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要坚持听民意、集民智,把民生工程落实好。其次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攻克难题,坚决贯彻好区委区政府的各项指示要求。最后要坚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工作中谋实事、出新招,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两抓一保”,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篇10)

慎终追远当思今日之志。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项事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改革关键期和阵痛期。打好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搞好环境治理等各项工作,同样需要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像修渠一样,拿出应有的责任担当,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创造新的业绩,谱写灿烂的人生篇章。

一要在服务大局中锤炼党性。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到XX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中去思考、把握、谋划,主动融入大局。时时处处维护大局,正确处理全局、集体和个人关系,找准服务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实现本职工作和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二要在接受考验中锤炼党性。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危急时刻冲得上,关键时候站得出,重要时候顶得住。这是新时期对党员的新要求。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履职为民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始终致力于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始终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精准脱贫、生态环境等问题,加大监督力度,促进惠民举措落实,广泛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生动诠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机活力和巨大优越性。三要在为民服务中锤炼党性。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坚持问政于民,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坚持问需于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经常深入基层,与代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自觉把基层工作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着力点,在服务群众中锻炼党性、增长才干。四要在廉洁自律中锤炼党性。严于律己、去欲戒贪,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自重自警自省自励,慎言慎行慎独慎微,努力做组织和群众信赖的好干部!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篇11)

河南省话剧院演出的《红旗渠》,该剧取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林县人民用十年时间创造的人间奇迹——红旗渠。这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是一场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战天斗地画卷,是毛泽东时代愚公移山的当代神话。“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和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

彰武县疾控中心全体党员于20xx年6月9日下午13:30,在中心三楼会议室观看话剧《红旗渠》,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观看后大家非常感动,也备受鼓舞。特别是该剧主人公杨贵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所体现出敢于担当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引起了我的深思。

通过观看《红旗渠》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共产党人应当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真正的共产党人,心里永远装着人民。”心里装着人民的共产党人一定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有了人民群众拥护,我们的事业就会做得更扎实、更顺利。共产党人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方式很简单: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人为本。从自身出发,多与人民群众沟通,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将发挥“红旗渠精神”,以人为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更好的服务于彰武县人民

参观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到底该如何写呢?一些想法总在我们没有定数的时候出现,这时,我们应该会有很多值得记录的地方。心得体会是自我感悟发散的产物,这篇文章详细解释了“参观的心得体会”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由于此页内容丰富建议您收藏以备查阅!

参观的心得体会 篇1

大家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总有些疑惑。趁着国庆假期,我和父母验证了这个传说,去桂林游玩。虽然路途遥远,但是当我们到达桂林的时候,我们都很兴奋。

下车后,我们呼出新鲜空气,在酒店休息了一夜,然后踏上了漓江。漓江最有趣的事情是在山里游泳,乘竹筏在水里玩耍。我们租了两个竹筏,坐稳了,竹筏主人划着竹筏。我坐在竹筏上,环顾四周。河上的波浪拍打着竹筏,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我时不时让河水跳到竹筏上,有时跳到我的衣服上。我不是懊恼,而是开心。漓江里的水似乎是活的,在和游客恶作剧。一波又一波,河水不停地冲刷着岸边的岩石,把岩石刷得非常光滑干净。

在河上,踩着竹筏的渔民们正兴致勃勃地对着老鹰喊着要捕鱼。像游鱼穿梭般满载游客的竹筏,为这幅美妙的山水画带来无限生机。漓江的山有不同的'形状,有的像垂涎的苹果,有的像精致的马鞍,有的像八仙过海,有的像奔腾的骏马。河两岸的青山在山脚下排列着绿色的竹林,倒映出碧绿如玉的河水。河里,顽皮的小鱼在玩耍。有时调皮地往竹筏上泼水,有时跳下水,有时又惊又喜。

竹筏继续向前划着,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中。古人从来没有骗过我,桂林山水真的好闻!我爱这座陌生的山!我爱这个绝妙的主意——我更爱这个风景如画的桂林!

参观的心得体会 篇2

参观酒厂心得体会范文

为了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帮助员工成长,并让其能够亲自体验及感受一个全新的企业环境,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管理理念及人才观,更好的言传身教,真正体验“接地气”。

上周由易总带队,鼎信基酒全体员工分别到两个生产基地进行参观学习。首先参观的是在泸县的一车间,一到车间,董事长易总就给大家介绍了蒸馏酒的基本概况,更主要的讲解了浓香型基酒的工艺流程,随后参观和讲解了各工序的生产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概括了“制曲”、酿造、勾调“三大技术构成。以及”一窖、二曲、三操作“的重点。尤其是车间对酒库的规范管理,和对各类基酒、调味酒的储存有序,让我感受颇深。

下午我们回到了泸州,来到了二车间,由吴主任为我们讲解了从窖池到蒸酒的'工艺,并现场给我们品尝了“头酒、尾酒“以及各段酒的特点、区别和出酒率。虽然时间紧,没有详细了解到其它工序的现场操作,但仅从这一天的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以下三点:第一点:酒行业在当今形势下,如何在困难中生存,在行业中屹立不倒,怎样才立不灭信念,接受纷繁复杂的激烈竞争。我认为必须树立健全清新、超前的思路,规范和管理高素质的人才,及对路的产品体系才是根本。第二点:公司带我们到车间里参观学习、接地气,就是要求我们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并结合运用到自身的工作中,只有对员工素质和知识的提高,才能保证公司在市场中具备竞争力。第三点:公司的投入规模,软件、硬件设施已经具备挑战力,尤其是电子商务营销在我市同行更是屈指可数,名列前茅。因此能够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工作自感荣耀,同时更深知肩上责任和任务重大,唯有更努力的工作,创造佳绩,才能放眼未来。

参观的心得体会 篇3

土地调整是我乡搞设施农业中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才使设施农业顺利进行。

一、舆论先导

舆论宣传是土地流转的基矗由于广大农户一直从事传统种植经营,传统农业属于低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极易受到气候、土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减产或绝收。针对这一弊端我们主要从四方面进行宣传动员:第一,从收益上来说,同一单位面积,搞设施农业建设的收益是传统种植收益的40倍。第二,从规避风险上来说,设施农业是避灾型产业,而传统农业规避风险的能力极底,几乎是靠天吃饭。第三,从劳动强度上来说,传统农业劳动强度大,而设施农业劳动强度校第四从发展趋势上来看,设施农业是一种必然选择,目前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早已转产为设施农业。其次我们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农户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我们曾组织广大农户到内蒙宁城、凌源、喀左、北票、本县以及去年我乡取得收益的农户等参观考察1000多人次。通过参观学习使这些农户转变了观念,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对设施农业逐步的产生了兴趣,渐渐对设施农业充满了信心和决心。通过宣传参观形成了设施农业必将取代传统农业的氛围,为土地流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二、适宜地价

利益问题是土地流转的核心问题。广大农户最关心土地流转后的利益问题。党委政府考虑到发展设施农业的收益是传统农业收益的40倍,于是本着接近或多于农民纯收入的标准进行流转。经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以350——500元/亩的价格进行流转。一方面按正常每亩50——100元的租金(旱田50元/亩;水浇地100元/亩)计算,我们给出的流转费用相当于普通租金的5——7倍。另一方面从农户经营上计算,(我们给出的流转费用接近或已超出农户经营传统种植业的纯收入。农户的利益问题得到解决,对设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分类施策

分类施策是土地流转的有效手段。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土地调整亦然,不能搞一刀切,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不同的情况分类施策。农户对土地调整有两种意见:其一是同意流转。他们认为土地流转后能旱涝保收,并且能腾出时间去经营其他的土地或是外出打工,不仅不赔本而且能提高收入。其二是不同意流转,无论怎么做工作就是不认可,这样的农户只好给他调出地块,调到棚区外一些好的地块或同样地块适当的多补偿一点让他继续搞传统种植。

对于同意流转的农户我们依然分类施策,首先根据土地的不同类别,给予不同的租金。旱地一般每亩300——350元,水浇地一般每亩500元左右。其次是根据上周期结束农户对土地投入的情况给出相应的补偿。比如秋收后或散粪、旋耕、深翻的都给予了一定的补偿。

四、先行垫付

先行垫付是土地流转的催化剂。根据农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情况,乡财政先行垫付第一年租金,也就是将今年的租金在棚户没确定之前就已经将租金发放到农户手中,待棚户确定后扣回,以后租金由棚户自己承担。

先行垫付租金的作用很大,首先有利于施工方尽早进入施工现场,确保工程进度,不贻误扣棚的最佳时机。其次有利于减少农户的投入,如果政府不先行垫付租金,等棚户确定后再缴纳租金,农户就会备种,备耕,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再次,有利于降低棚户成本。当农户已经耕种完毕,就会索要赔偿。总之政府先行垫付租金对于占地农户和棚户都是非常有利的,对设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观的心得体会 篇4

经常听人说矿工所从事的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他们常年在地下深处作业,工作场所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地方。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常常使我们忘记了艰辛,20xx年8月1日,是我一生中难忘的日子,我们一行36人到井下体验一线工人的工作环境的恶劣及工作场所的艰辛。这一次是我第二次下井学习,就在去年时我曾带领20名新招工人到好一点的工作面下井

学习过一次,听说这次要到条件最艰苦的二采区去体验生活,有一种莫名的恐慌浮现在脑海中???

要下井了,我们换上厚重的工作服,头上戴着矿灯矿帽,腰带上吊着沉甸甸的自救器和矿灯,在安检站相关同志的带领下,来到井口。安全检查员在井口处给我们讲解了:在井下应该注意的事项及严禁携带危险品和爆炸品。刚才我们还热的大汗淋漓,随着罐笼的迅速下降忽然一阵凉风袭来,浑身一颤,不到2分钟的时间我们到了井下,本来想着我们会再坐人行车下井呢,没想到领队说:“你们是来体验一线工人工作条件的艰苦的,今天安排你们步行到工作面”。我们当时就傻眼了,这么远怎么走?唉,步行就步行吧,一线采煤工人每天都这么去工作面工作,我们就是来体验的,走。

经过大巷道,走到一个不起眼的小门旁边,有些同志还不知道这个就是风门,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它打开,门开了,进了几道风门后,我们的眼前猛然变黑,耳朵嗡嗡作响,这就是进入下井的通道。头顶的的矿灯只能照见不到10米的地方,一个大洞倾斜着伸向地下,矿灯光束照耀下的洞内向下延伸的台阶,这里雾气腾腾,明显可以闻到一些水气夹杂着粉尘的味道。随后沿着通道旁边的石阶一步步走下去,看到镏子上乌黑油亮的煤炭不断的往上运送,真是感觉到了井下工人的艰辛,盼望着快点下到井底。矿灯照着地下渗水沿着凹凸不平的小沟向下流淌。这实在不象是去“旅游”!

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像过了好几天,带进井里的热气已逐渐消退,身体感觉到了丝丝凉意,也终于到了井底,灯光、铁轨、矿车、管道、线路、材料、各种纷乱的声响??这真是一个黑暗的世界。脚下是几条错综有序的铁轨,终于到了采煤区,煤壁上挂着水管、电线,头顶上挂着安全防爆水槽,一排排的液压支柱支撑的顶棚??。

我们来到了二采区的一个工作面,工作面里一片漆黑,只有矿灯的亮光勉强照出脚下的路。温度也渐渐的升高,不像大巷道理那么凉爽,空气中夹带着浓重的煤尘,空气逐渐的变得稀薄起来,给人一种窒息的感觉。由于是前一天井下接到通知开始放炮,没有进行攉煤,就是想让我们来体验工作的艰辛得,我渐渐感觉到了工作面的低沉与窒息,从直立行走,弓腰,下蹲,到最后的装满煤的镏子上爬行,整个人都已经要虚脱了。每到一处有工人的地方我都忍不住问一问前方的路还有多远,工人师傅都会说:“不远了还有50米就到了”,每次问这个问题他们都会这么说。我知道他们是怕我们这些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们到这么艰苦的环境里,受不了坚持不住不能够继续走下去,前方的路到底还有多远呢。

经过了一段艰难的我们逐渐的能够站立行走,又来到另一个工作面,我们一样往复的站立爬行。最后了通过几个巷道,来到了皮带巷逐渐的路变得宽敞起来,摸一摸衣服,早已经浑身湿透了,还附粘了一身厚厚的煤泥。领队看我们这些人已经有几个要虚脱了,说让我们稍作休息一会儿坐人行车上去,我们一阵狂喜,而后清点了一下人数看看是否有掉队的同志,马上要返回地面了,我们又踏上了征程。

在井下几个小时里,伸手所及的都是黑黑的煤炭,手上脸上沾满了煤屑,一遍遍地擦汗,所带的毛巾已被乌黑的煤泥染黑,整个人都已经成为了“煤人”,坐了人行车,又上罐笼,我们终于到达了地面。由于在井下流了很多汗水,我已到井口就去喝了几大碗水,慢慢的感觉到了身体的舒展及阳光的普照,回到地面真好。

这一次的井下已经过去几天了,身上还是酸疼的不得了,可是我学到了很多。当我们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不去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嫌这嫌那嫌工资低、不求上进时,回想一下下井学习的经历,看看那些为了我们的光明和温暖“吃的是阳间的饭,干的是阴间的活”的井下工人们,我们怎么面对他们?我们只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好的服务于他们。我们应该记住每一块煤炭里都凝聚了,井下工人的血与汗,“纸上得来终为了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井下工人的吃苦耐劳精神,为了集团公司的大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观的心得体会 篇5

我最近有幸参观了一座工地,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了解建筑工程的细节和流程。通过这次参观,我受益匪浅,深深感受到建筑工程背后的不易和复杂性。下面是我的参观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来到了总部办公室。这里是建筑工程的大脑中枢,负责协调、监督、管理和监测整个项目。这里的工作人员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任务,如安排工人,订购材料,预算花费等等。在这个工地,我们看到了工作人员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感,每个人都非常认真,负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以确保项目的高效进行。

走在工地上,我们看到了工人们快速、协调地工作,为建筑工程做出贡献。我看到了钢筋工人熟练地把钢筋剪成所需的大小,水泥工人快速地铺设混凝土,搭建工人在高空上踏实地工作……他们的动作流畅而有力,看起来像是默契的交响乐,十分美妙。

除此之外,我还看到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我们全程需要佩戴安全帽、鞋套、手套和面具等安全设备,因此我们深深地意识到了在这些危险的地方工作的人们所面临的危险和压力。 工人们通过严格的训练和规章制度,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个工人都十分专业和用心。他们在建造的过程中仔细地检查每个细节,力求完美。例如,在安装门窗方面,工人使用水平仪来确保窗户的水平度和垂直度记录,期望这些门窗可以完美的嵌合在墙壁上,以便使得门窗的开关顺畅。

此外,在参观工地的过程中,我之前从未想过的细节也得到了解答。比如,为了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工人要把物料不断地运输到工地上,确保地基深度和强度。对于地基的振动也是一项重要任务,以保证建筑物不会结构不稳定而导致倒塌的危险。

最后,我们还了解到建筑工程的创新技术和保护环境的方法。例如,有一项技术叫做BIM技术, 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工程施工之前通过计算机设计出建筑模型的各种细节和问题,可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此外,也有很多注重环保的工程实践,如选择可持续性建筑材料、回收建筑废料等等。

总而言之,在这次工地参观之后,我深深地意识到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包括许多细节和专业的技能。同时,我也知道了建设一个新建筑需要迎合众多的法律法规,并遵循环境友好的设计原则。我相信这次参观对于我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我希望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工程和参与建筑事业的发展。

参观的心得体会 篇6

两天的外出实习已经结束了,我们参观了几处水库和水电站,看到了很多未来可能要接触到的东西。这次实习,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累,确实,在这么热的天戴着一个不散热的安全头盔在太阳下看这些水工建筑确实很辛苦,不够,我们更能想象,那些工作人员是何等的辛苦了,我们未来的路并不是那么一路平坦,还是要很大的付出。我们现在大二刚结束,还没有学习到什么专业方面的知识,对于本专业所涉及到的很多东西都很迷茫,也对这方面的东西感到新奇。在刚实习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实习工作要放到我们开专业课以前进行,要是学习了专业知识以后再进行那不是更好吗。经过两天的实习,我大概明白了这样做的理由,这样做可以让我们先看到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对以后学习的书本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和感知,学习起来也不再那么迷茫。

花溪水库,红枫湖电站等这些地方前段时间搞专业探索实地调查的时候,我们也去过,但是,那次去那里最多也只是和几个同学到处参观一下,拍几张相片,对于那些水利设施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认识和了解;这次就不一样,有专业的老师带队,还有厂方的工作人员作详细的解答,我们还可以参观那些内部的机器设备,大开眼界。

以前就感觉吧,素描画图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很轻松,但那也只是罩着书本上的原图跟着拷贝一遍,真正面对实物的时候,我就感觉没那么容易画出来了,复杂的厂房设施啥的不说,单单是一座立体的桥就足够摆弄很久,大家都是先画一个草图,然后拍几张相片后再回宿舍慢慢地加工。厂房图纸什么的复杂结构,那就是去参考现场的厂房平面结构。本次实习,我们主要是去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红枫湖水库。实习中了解到了大坝的一些基本类型及其特点;水工建筑物的简单构造及其作用;一些水利枢纽的名称;启闭室,厂房的布置等,可以对我们以后学习构造一个具体的模型。

对于一个基础水工建筑物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挡水建筑物,即大坝;2.取水建筑物,就是指取水口;3.发电建筑物;4.还有就是泄水建筑物,即溢洪道。对于坝体本身来说,这三个大坝坝体各不一样。松柏山水库大坝采取的是双曲拱坝,也就是指其坝体的立面和剖面都呈曲线的坝(若是仅其立面呈曲线的,则称为单曲拱坝),这样的设计可以将荷载很好的转移到周围的山体上,不过如果水库较宽的话,一般不采取这样的坝体,因为要是坝体两侧与山体的夹角太小的话,会影响到坝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这种情况一般采用重力坝;而花溪水库的就是重力坝,通过自身重力来承受水的荷载;红枫湖水库的是堆石坝,大坝整体是由石块堆砌而成,石堆砌的坝体,这在全国还是唯一一个,它的前面镶了一层木板,由于这样的结构比较复杂,在防渗时,采用的是砂浆灌注,这样的施工在全国也是首例,所以,也可以是一种成功的大胆创新。

大坝和湖水,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要是呢个合理的开发利用,那它除了防洪供水供电外还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旅游景点,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除了大坝外,最重要的水工基础设施还有厂房。我们参观的厂房,主要是红枫湖水电站的厂房。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厂房,光看厂房的外表,面积是比较小的,但是,一进入厂房内部,我就感到了很大的震撼,里面还是比较大的,这还只是两台机组而已,那大型电站里面又会是啥样子,内部设施让我最震惊的是里面机器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以前学的发电机结构图在这面前就好像是数学的1+1在复杂的高数数学微积分面前一样,我知道,要掌握这些机器得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让我们明白平时课堂基础知识学扎实了是多么的重要!厂方工作人员带我们参观了整个电站的构造,也一路作出了很详尽的解答和介绍,虽然我们不是都能理解,但是却留下了更深的印象,再以后的学习中可能会更容易一些。

这些水工设施操作不容易,但是建造也是相当困难的,这涉及到很多。

参观的心得体会 篇7

参观食堂心得体会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学校的食堂。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体验,不仅仅因为食堂提供着美味可口的食物,还因为它的设计和管理有目共见的改善。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食堂的一些思考和感受。

首先,当我走进食堂的大门时,我立刻被明亮而宽敞的环境所吸引。食堂内部的装饰简洁而精致,白色的墙壁搭配着原木色的桌椅,给人一种温馨而舒适的感觉。整个食堂设计得非常注重细节,墙上挂满了各种充满艺术氛围的画作和照片,给人一种愉悦和放松的感觉。此外,食堂还设置了宽敞的窗户,使得阳光可以自由地照射进来,给整个环境增添了一份活力和生机。

进一步观察后,我发现食堂的布局非常合理。食堂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有自助餐区、点餐区和快餐区等等。每个区域都有专门的服务人员,确保顾客能快速地获得所需的服务。此外,食堂还设置了多个餐台,给顾客提供了充足的用餐空间。每个餐台上都放置了卫生纸和餐巾纸等必要物品,让人感觉到食堂对细节的关注和顾客的关怀。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食堂的食物选择非常丰富多样。无论对于素食者还是非素食者,都能在食堂找到自己喜欢的食物。自助餐区有各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还有精心制作的传统菜肴和西式料理。此外,食堂还提供各种小吃和甜点,满足了不同人的口味需求。在食物制作过程中,我还注意到食堂的厨师们非常讲究食材的选择和烹饪的方法,确保每一道菜品的美味和营养价值。

另外,食堂在食品安全和卫生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食堂的各个工作人员都穿着专门的工作服和帽子,手套等等,以确保食物的卫生。食堂还设置了专门的洗菜区和清洗设备,保证了蔬菜和水果的洁净。此外,食堂还定期请专业机构对食品进行检测,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这种严谨的管理和细致的操作给人一种放心和信任的感觉,让顾客们可以享受美味的食物而无需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参观食堂的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因为食堂提供着美味可口的食物,更是因为它的设计和管理都非常注重顾客的需求和体验。食堂的明亮和宽敞的环境、合理的布局以及丰富多样的食物选择,让顾客可以舒适地用餐。而食堂在食品安全和卫生方面的严格管理和细致操作,更让顾客们放心享用食物。我对食堂的改善和发展感到非常欣慰,相信它将给更多人带来美好的用餐体验。

综上所述,参观食堂的心得体会使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好的食堂不仅需要提供美味的食物,还需要注重环境设计、布局合理和食品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管理。这次的参观让我对食堂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对未来的食堂改进和发展充满期待。我相信,只要不断改善和努力,我们的食堂将会变得更好,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用餐环境和更美味的食物。

参观的心得体会 篇8

参观兰考心得体会

前段时间,我有幸参观了河南省兰考县,带给我很多难忘的经历和体会。兰考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城市。这次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兰考独特的风土民情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

首先,兰考的自然风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参观了兰考的蟒山,这是一座环境幽静,山势陡峭的山脉。蟒山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山间有清澈见底的溪流缓缓流淌。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前行,不断攀登,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和锻炼。站在山顶眺望,整个兰考县的美景一览无余。同时,我还了解到兰考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农田和草原为主,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地区。在兰考的田野间行走,沐浴在阳光下,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其次,兰考的人文魅力令人向往。我们参观了兰考县的博物馆,了解到了兰考丰富的历史文化。兰考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文献,这些都见证了兰考的过去和发展。此外,兰考还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手工艺,如织布、编织、剪纸等。我们还参观了一个传统剪纸工坊,看到了工匠们熟练的手艺和精美的作品。在体验过程中,我亲手制作了一幅剪纸作品,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湛技艺。

同时,兰考县的美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兰考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当地人以饮食文化独特而闻名。我品尝了当地的特色菜肴,如兰考瓦罐鱼、兰考豆腐等,口感鲜美,让人回味无穷。在兰考县的夜市中,我还品尝了各种独特的小吃,如兰考烤土豆、冰糖苹果,满足了我的味蕾,也增添了旅行的乐趣。

除了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兰考县还给我带来了关于社会发展的思考。在兰考县参观期间,我看到了当地新建的医院、学校和体育场馆,这些设施的完善体现了兰考县对居民福利的重视。同时,我了解到兰考县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农民合作社等方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农村的生活质量。我深切感受到,一个地方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只有关注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参观兰考县,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兰考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底蕴以及积极的社会发展给我留下了独特的印象。我相信,有这样美好的环境和条件,兰考县一定会迎来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未来。期待着再次回到这个地方,感受到更多的魅力和惊喜。

参观的心得体会 篇9

参观考察心得体会精选范文【三篇】

发布参观考察心得体会精选范文【三篇】,更多参观考察心得体会精选范文【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心得体会频道。

【导语】通过去学校学习与考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下面小编为您整理的参观学校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用。

心得一:

参加“十二五”瑞安市首届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以来,我们分别去了龙港四小、新纪元学校、泰顺和温州育英等学校进行考察学习,期间我们参观了校园风貌,聆听了学校经验介绍,学习了学校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创建方面的成功经验,我切实感受到了这几所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浓厚的校园文化及丰硕的办学成果。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特色办学引发新思考。

20xx年11月24日,我们一行人赴龙港四小教育集团进行考察学习,听取了陈广东校长的报告,我深感受益匪浅,体会良多。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虽然学校有77个教学班,学生很多,但能通过坚持“特色办学”,成功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教育。龙港四小经历多年的摸索和总结,创建了经典诵读、艺术教育、英语教育等学校品牌,这所学校无疑是成功的学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打响了自己的品牌。由此我想到,学校其实只需要打造一个特色品牌就可以成就一方新天地,像我们一提“尊重教育”,马上就想到安阳实验小学;一说“寓言教学”就会想起红旗实验小学一样,它们就是有了特色,而我们众多学校其实是没有什么特色的,如何特色办学和怎样特色办学将成为今后我们思考和追求的话题。

二、校园文化感受高品位。

考察温州育英学校的时候,我们都感受到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小校园,“大文化”。学校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的不仅是校舍和教育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独特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和办学传统使这所学校处处都有教育功能,时时都有教育机会,该学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学生书吧、生化实验室、学校菜园、科学实验基地等让我们记忆犹新。李校长的《育英赋》,正副校长一个写词一个谱曲写校歌,校长如此有才,也让我印象深刻。我想,校长要成为学校文化的倡导者,要有超前的教育理念,做一个读书人,文化人;学校应打造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出名师,育名生,办名校。反观自己的学校,感觉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缺乏,这也是下阶段我要努力的目标。

虽然考察时间很短暂,然而这几所学校给我们的启发都是很大的、是长远的。感谢王老师和进修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开阔视野、转变观念、重新定位、深入思考的机会,也相信大家都会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心得二:

20xx年10月20日作为青岛市名师培养工程的一员,有幸参加了一次难忘的赴上海、南京、杭州地区的考察学习活动。其间,我们一行30余人先后参观了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和凤游寺小学,上海市浔阳路小学和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听取了华东师范大学3位教授的精彩讲座,深感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一路行程紧张而充实。所考察的这些学校都是在当地享有盛誉、各具特色的优质学校。回顾这次考察学习活动,所参观的学校的校容校貌、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师生风采、专家报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学习活动,使我有以下两方面的体会。

一、教育的精彩源自教育的细节。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优美规范的校园环境无疑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们所参观的这些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建筑设计布局合理,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名人画像、雕塑、格言警句随处可见,学生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工艺品陈列琳琅满目,非常吸引参观者的眼球。这些细微之处体现着教育者为学生才能的发挥提供广阔舞台。几所学校更是关注德育细节,把培养学生“有礼有节、知情感恩”作为德育的价值取向。从要求师生走路时脚步轻轻,吃饭时安安静静,出操时的井然有序等行为细节入手,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作法常抓不懈。这些做法对我们都是有益的启发和借鉴,他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节上较真,体现出一种高境界办学理念。

二、办学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办学效益非常突出。

我们所参观考察的学校都是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的学校,而他们的办学也是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如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是全国第一所专门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学校,也是全国第一所全面实施新班级教育管理的学校。学校布局创意新,班级管理方法新,教师工作思路新,校园生活风貌新,开放办学理念新,新的办学创意,新的班级管理的理念,现代教育技术在办学过程中的运用,无不给参观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学校开展的新班级教育,是在开展小班化教育的环境下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教育家吕型伟教授认为“新班级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教育改革中具有革命性的动作。八个转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分科教学向教师包班转变,从单独授课向教学协同转变,从单一课程向学科综合转变,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建构转变,从单纯认知向社会交往的合作学习转变,从分数至上向多元评价转变,从“黑板加粉笔”向现代教育技术转变,从“苦学”向“乐学”转变。

此次考察学习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不论是听讲座、互动交流、还是听课、参观,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的认识水平上了一个档次!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光采博纳,在反思中调整自己,在调整中提高自己,努力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是使自身提高发展的根本!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充实自己,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力争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心得三:

首先,我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校领导和教师教干外出考察学习。在历时三天的考察学习中,我们先后参观了淄博市工业学校、济南市历城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及莱芜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听讲座报告3场并参观了其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一路行程紧张而充实。所考察的这些学校都是全省职业教育领域中的佼佼者。虽然这次考察学习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所参观的学校的校容校貌、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师生风采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触颇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胸中似有千言万语,却无从下笔。疏理了自己的思绪之后,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应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素质。下面我就从以下五方面谈谈这次考察学习的一点感受和体会。

一、真正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才是教育的归宿。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主旋律,新课程的实施和教改理念的不断实践,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助推剂,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者是教育发展、学生成长的生力军。我们所参观考察的学校都是我省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属高校),这些学校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办优质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着眼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五育并举,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兼顾。大到学校的硬件设施,小到校园中的一草一木,无不展现着良好而又务实的育人氛围,无不体现着素质教育旺盛的生命力。例如:淄博市工业学校突出人本管理、“五个一”及“五导”、用系统论的观点管理学校等使学校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成绩。教育就是塑造人,让学生享受高起点、高品位的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坚强的意志,成为有人性的人。他们认为只关注分数是不行的。这所学校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管理,学生自发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及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树立爱心意识、责任意识和维护正义的精神。相比之下,我以前在潜意识之中还是只看重学生的成绩的,在育人方面缺少创新和实践,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为学生德育方面的发展创造的条件还不够。又如;济南市历城职业中专明确办学思想走“建工厂化学校、品牌化经营、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学校从教育管理者到教师实行双师教育(老师-师傅)、科学(技术)教育等等很好的实现了学校和社会的有效连接,体现着超前的办学思想。然而我深知,这些学校所形成的教育规模、管理风格和办学特色无不渗透着教育者的教育智慧,无不凝聚着他们辛勤的汗水。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这些学校将素质教育演绎的淋漓尽致,大气豪迈而又自信!

二、教育的成功源自教育细节的成功。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草率、粗放的校园环境无疑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伤害。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如果光停留在口头上而不体现在行动实践上,则无异于空中楼阁,如水中月、镜中花。我们所参观的这些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建筑设计布局合理,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名人画像、雕塑、格言警句随处可见。学生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工艺品等在细微之处体现着教育者为学生才能的展现和拓展所做的努力与良苦用心。这些做法对我们都是一种启发和提醒,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进入了一种常规教育的话,那么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才能的展现无疑是一种促进。

三、提高自身基本素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班主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自古以来就强调身教胜于言传,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班主任还要善于创新,做到以德育德、以个性育个性、以创新育创新。要想做到这些,班主任还要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实实在在的形象。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的本领。育人先育心,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所以老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多与每一个学生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切实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最信任的领路人。对学生要注意语言分寸,多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才能搞好师生关系,管理班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用爱呵护每个学生,用心去引导学生的转型。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力量。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的爱等等,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也就喜欢上你的课。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只有注入了爱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走近学生的心灵,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作为职业教育者,还要用心去引导学生的转型,足使学生由学生到技术工人的转变,使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安全教育,苦累教育等,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班主任要有责任心

教师肩负着即教书又育人的重任。首先,班主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雄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次,班主任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使命感。这样就会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就会有甘为人梯、善为人梯的精神。这几天的考察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学生老师的班主任,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出班主任的责任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教育。

总之,此次考察学习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对我来说是受了一次极好的教育,也是对我教育教学工作的鞭策!以上仅是我个人考察学习的一点体会,并不能展现此次参观考察的全貌。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班主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调整自己,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才是根本,才能不虚此行!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力争使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

参观工厂心得体会


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份关于“参观工厂心得体会”的详尽文献资料。当我们在生活中有了新的体会时,我们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能力的提升来自于对于自己的思考,这也心得体会为我们多数人带来的价值。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参观工厂心得体会 篇1

在车上我们做了大约有一个小时的时光,就看到了雄伟而壮观的xx大厦,然后看到的就是好多和我们坐的一样的写着“通勤”的客车停在了马路的旁边,我们都明白,我们的目的地到了。下车后我们两辆车的同学们在一个广场上集合,xx的接待人员给我们讲解了一些这天要参观的车间和一些要注意的事项,我们附近的车间都是做什么的,工作区和办公区都分别在哪里,以及我们当时在的那个广场的主要用途,之后我们一齐在那个广场上拍照留念后,我们又参观了一些公司摆放各式各样的样品车,小钢侠,大鼻子校车,旅游车,机场摆渡车等等。待我们看过后,我们刚才坐的那辆大巴车又停在了我们身边,我们同样是被安排在两辆车上,以不一样的世间和地点出发参观生产车间。

我们走进了底盘装配车间,在绿色通道里,看到工人师傅都在忙碌着,让人惊讶的就是里面的环境卫生,真的是个性的干净整洁,让人看上去情绪个性的愉悦。工人师傅的工具箱摆放的工具也是个性的整齐,想在里面找东西的话,一眼就能看到有没有你需要的。师傅们在底盘装配的流水线上不停地忙碌着,我们不停地向前走着,就会看到客车底盘上多出那么一些东西,当我们走到出口时,底盘上也已不再是进口时那样光秃秃的,这上方多了发动机,排线,压力罐等等,都已经成功的安装到上方。出来后,我们的那辆客车已经在出口等着我们了,我们上车后,接待人员给我们讲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好让我们更多的来了解xx,然后又给我们讲了餐厅的饮食时光和哪个餐厅买的东西更好吃一点,讲的我们这些吃货都想下去爽一下口福。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涂装车间,在那里的课程不再像上个车间的一样了,那里的课程都已经成型了。进去发现这个车间的环境卫生依旧像是上个车间一样干净,我们看了里面的英雄人物榜,xx的发展历程和举办的大型活动的一些展示。走出来,已经是一辆辆跑出车间的客车。接待人员和我们打趣道:虽然你们此刻见到的客车已经开出了生产线,但是还不能交到客户手里,因为它的安全性还不能够保证,务必还要经过一整套的检测试验,待检测全部合格后,才能把它交到客户手里。正是因为xx人的做事严谨,严格的要求自我,把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始终放在第一位,以客户为中心,以员工为中心。使得xx发展到目前的强大,铸就了此刻的xx企业文化。

在xx的半个多小时的参观里,虽然时光上并不算多长,但是他给我们留下的完美记忆却是永恒的。14点左右,我们踏上了回学校的班车,上车时看到同学们都恋恋不舍得而又心满意足的。这天回去的我们,都不会因为要继续学习而不在xx。淡忘这天的事情,我们肯定会在学校里规划者以后自我在xx的职业蓝图,让我们以后能够很快的融入xx,更好的成为一个真正的xx人而努力奋斗着。那里改用毛主席的一句话:xx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我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期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具有两点,一是朝气蓬勃,二是谦虚谨慎。就让我们这些xx的新鲜血液,去创造xx跟灿烂的明天!

参观工厂心得体会 篇2

生产实习是大学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很是重视,每年都批下大批资金安排学生到各个工厂参观实习,增长学生的见识,巩固课本知识,让我们了解工厂的一些基本运作过程,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学伊始,通过课表我就知道这学期会有两门实训:一个是数电的小学期;一个就是模电的工厂实习。这对于我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因为我是本地的学生,所以对本地的工业区分布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心里多少有点数。再加上和上一届的学长探讨过,他们之前去过哪些工厂,我就更有数了。另外我是班长,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帮助老师管好本班学生,做到一个不落的带回学校。

在出发当天,我和学委徐铭早早的就来到了集合地点,等待同学们上车。不一会儿,同学们三三两两的来了,清点人数,够了,发车。到了目的地之后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进行拍照留念,这也难怪,我一个本地人也没见过工厂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也不足为怪了

进到丹东思凯电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思凯公司),觉得真的是很气派。各种煤气表,水表,电表,还有一些居家用不上工业能用上的仪表,都特别精美,做工优良。据思凯公司副经理介绍,我们得知于92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块IC卡预付费燃气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生产出 IC卡预付费燃气表的国家。93年正式获得国家专利,并于94年首次参加国际燃气技术展览会,引起中外各界轰动。

丹东思凯电子公司自92年起至今围绕着 IC卡预付费燃气表 共获得了5项国家专利。丹东思凯电子公司为美国IGM公司及英国利时 UGI公司配套设计的第四代IC卡预付费燃气表,经过两家公司的测试对比,其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居国际领先水平,而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 接下来,副经理先生带我们来到了生产车间,这种机会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很难得,同学们更是竖起耳朵认真仔细的学习

当我们认真学习的时候,不知不觉,时间已经从早上的9点到了中午的11点半了。此时,思凯公司也参观的差不多了,于是我们就和思凯公司副经理先生告别,上车去吃饭,好准备下午的参观。

欢乐的午餐过后,我们来到了丹东国通电子元件有限公司。(这里本人帮老师摄像了,就没有过多图片展示了)。因为校方之前和公司联系好了,经理早早的就在门口等着了,老师和经理握手表示歉意之后,简单的说了几点纪律方面的要求,就进了公司的大楼了。

进楼后,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也没有华丽炫酷的海报宣传。但仍能从这座建筑中读到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经理一边给我们带路,一边给我们介绍“ 丹东国通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子元件的科研、开发、生产--国家级高新技 术企业,生产设备、检测仪器大部分为国外进口。公司拥有多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品的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企业被评为质量、信誉双保障单位。公司以科技和市场为先导,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ISO9001:20xx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产品通过国际权威“ SGS ”无害环保检测,多个系列的产品通过国家CQC产品认证、美国UL认证、欧盟TUV认证。其中启动器系列产品无论性能或是产量上均居国内首位,经鉴定其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家电子行业知名品牌,并荣获“省级科研成果”及“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本公司拥有高素质的技术开发、管理和生产队伍,拥有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 ”在经理和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有条不紊的参观了各个科室,各个车

间,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电子元器件。虽说在之前的课设中,我们见到了像类似于电阻,电容,数码管等元器件,但是那天我们看到的都是形状各异的。不知道的都以为是药片呢。因为加工这些器件需要高温炼就,所以车间的温度挺高,但同学们并没有因为这个而抱怨,纪律得以保证。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下午要参观两个工厂,所以我们就和经理快速的参观完毕之后,上车去往最后一个工厂——丹东华通测控有限公司。

不一会儿,就到了华通测控。华通测控我之前听我父亲提起过,所以上课的空余时间就上网查了一下,丹东华通测控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工仪器仪表行业的骨干企业,现为国家新标准首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AAA级信用企业、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单位,并参加了5项相关产品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怀孕六个月的人事部经理,虽说怀孕挺累人的,但是她着实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首先不能拍照,因为这可能泄露公司秘密。没办法了,又没有图了。其次,公司虽然小,但里面的工作人员都是进行高强度工作的,不能再走廊里小声嘀咕,有任何问题可以举手向她提问。只有保证这两条要求,才能进楼里。于是我们管好了自己的嘴巴进去了。和上一个公司国通电子不一样,里面大大小小各种展板无一不向我们展示着华通测控近几年来的业绩,还有获得的各项荣誉。先后获得国家10项软件著作权、24项专利。7种产品被认定为软件产品。广泛用于各行业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变/配电所,尤其是低压400V智能化配电系统,在电力、石化、国防、机场、智能建筑等诸多行业广泛应用。参观工厂心得体会在这位雷厉风行的经理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丹东华通在国内的办事处分布于西北、中南、西南、华南、华北、华东、东北七大区域,产品销售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同时部分产品已走出国门实现出口。严格的工艺管理、完善的质保体系和高效的管理体制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依托标准化、定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积极开展企业品牌建设,是赢得良好口碑的基础。

就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还碰见以为我们的直系学长,他现在在那里实习,据经理说,学长学习都还不错,工作也还可以,就是与人沟通交流这块有点欠缺,现在也在改善呢。当时我就在想,多好啊,毕业就有工作了,这不就相当于几年前的毕业包分配么。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说离别的时刻,和这位准妈妈经理辞别后,我们就踏上了回学校的路。路上,我们老师和我们说了好多好多。最后还是不得不感谢老师带我们出来,费时费力的。在此,特别感谢姜大为老师牺牲自己的时间带我们去工厂参观。

总之,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里,要想在困难中生存,并且“屹立不倒”,必须牢记在困难中求生存,在艰苦中求发展的不灭信念,用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去面对、接受和适应这纷繁复杂的新社会。社会需要前进也必定前进,历史证明了,先进的、科学的事物必将战胜陈旧与迂腐,生存与发展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参观工厂心得体会 篇3

为了使刚进公司的员工和一线的销售人员能够更好的了解产品知识及感受公司文化理念,增加我们对生产工艺的了解,公司组织了新员工、北京分公司经理陈佳卓、沈阳分公司经理梁晓辉进行参观学习,我们十分幸运的参加了这次活动,并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走进观澜工厂,整个工厂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规模大、干净、明亮、整洁,厂房具有现代气息。创新是根本,质量是生命,务实是宗旨,效益是目标的大字标语立于厂房大楼上。

我们的行程是:参观设备厂、文具生产车间----整个工厂区域及办公楼-----设备及文具产品的展厅参观----统一介绍产品功能工艺知识。

也许是我从小在工厂里面长大,对观澜厂的细节管理、职责体系和质量控制给我印象颇深,并节且周密的接待环、一丝不苟的对待产品的态度、严格的现场管理也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观澜厂的管理制度、职责体系很完善。在每一个部门或生产单位的入口位置,生产线头上,都会有一块牌子,上方写着职责人×××,还附有照片。每个单元都会有一块地方贴出当月质量检查状况、进度完成状况,并且规章制度个性多,到处都能够看到,“严禁……”、“……就是违反公司制度”的标语,着实表现出制度规范的严谨性。同时在每个生产车间里面都有一个大的条幅,不一样程度的表现经营理念: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精益求精质量取胜。

高级工程师杨工介绍产品功能及工艺知识,他们对自我产品的了解程度和宣传潜力值得我们学习,在观澜工厂的展厅,能够看到他们的产品介绍,技术指标,和其他产品的比较说明,以明显的比较反应齐心产品的高品质,使得客户更加坚定购买齐心产品的信心,更是我们能身为齐心人而骄傲。

在车间入口有这样资料的牌子“说话轻一点、脾气小一点、微笑露一点、嘴巴甜一点、心态正一点、抱怨少一点、脑筋活一点、肚量大一点,计划早一点、做事多一点、职责担一点、执行强一点、动作快一点、资源省一点、效率高一点。”工厂里面配备了供员工学习的图书,管理人员与员工通吃同住,配备供员工娱乐的台球桌及乒乓球桌、篮球场,丰富员工的娱乐活动。从中看出“以人为本”的人性管理。

参观工厂心得体会 篇4

周五下午的天气灰蒙蒙的,仿佛在预告着大雨即将来临,然而这天的天气并不像前两天那样的闷热。我们宇通班的同学在12点20分,就都来到了学校操场上的乒乓球台那里集合了,我们排列的整整齐齐的,像是刚来大学军训的时候,等候着教官检阅的样貌。每个人的脸上都露着微笑和期盼的样貌,仿佛在等待着什么,这时候,整齐的队伍里开始有了躁动,我看了一下时光:12点30分。所有人的眼睛都向着学校北门望去,来了两辆写着“通勤”的大客车。当时同学们脸上的微笑已经不再含蓄了,嘴里都在说着什么,但我们的队形持续的好像比之前更整齐,更像一个即将被检阅的队伍了。客车停在了我们的面前,老师指挥着我们上车,我们依次的坐在车上,而我坐在了一个靠近后排的位子上,同学们都已经做好后,司机师傅发动了客车,我们开始去往这天的目的地——宇通客车厂。这时的时光是12点36分,同学们都在议论着什么,无意中听到了一句:宇通人,真的很准时。这句话让我们好多的同学都不约而同的点头默认,谁都没有再说什么。

在车上我们做了大约有一个小时的时光,就看到了雄伟而壮观的宇通大厦,然后看到的就是好多和我们坐的一样的写着“通勤”的客车停在了马路的旁边,我们都明白,我们的目的地到了。下车后我们两辆车的同学们在一个广场上集合,宇通的接待人员给我们讲解了一些这天要参观的车间和一些要注意的事项,我们附近的车间都是做什么的,工作区和办公区都分别在哪里,以及我们当时在的那个广场的主要用途,之后我们一齐在那个广场上拍照留念后,我们又参观了一些公司摆放各式各样的样品车,小钢侠,大鼻子校车,旅游车,机场摆渡车等等。待我们看过后,我们刚才坐的那辆大巴车又停在了我们身边,我们同样是被安排在两辆车上,以不一样的世间和地点出发参观生产车间。

我们走进了底盘装配车间,在绿色通道里,看到工人师傅都在忙碌着,让人惊讶的就是里面的环境卫生,真的是个性的干净整洁,让人看上去情绪个性的愉悦。工人师傅的工具箱摆放的工具也是个性的整齐,想在里面找东西的话,一眼就能看到有没有你需要的。师傅们在底盘装配的流水线上不停地忙碌着,我们不停地向前走着,就会看到客车底盘上多出那么一些东西,当我们走到出口时,底盘上也已不再是进口时那样光秃秃的,这上方多了发动机,排线,压力罐等等,都已经成功的安装到上方。出来后,我们的那辆客车已经在出口等着我们了,我们上车后,接待人员给我们讲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好让我们更多的来了解宇通,然后又给我们讲了餐厅的饮食时光和哪个餐厅买的东西更好吃一点,讲的我们这些吃货都想下去爽一下口福。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涂装车间,在那里的课程不再像上个车间的一样了,那里的课程都已经成型了。进去发现这个车间的环境卫生依旧像是上个车间一样干净,我们看了里面的英雄人物榜,宇通的发展历程和举办的大型活动的一些展示。走出来,已经是一辆辆跑出车间的客车。接待人员和我们打趣道:虽然你们此刻见到的客车已经开出了生产线,但是还不能交到客户手里,因为它的安全性还不能够保证,务必还要经过一整套的检测试验,待检测全部合格后,才能把它交到客户手里。正是因为宇通人的做事严谨,严格的要求自我,把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始终放在第一位,以客户为中心,以员工为中心。使得宇通发展到目前的强大,铸就了此刻的宇通企业文化。

在宇通的半个多小时的参观里,虽然时光上并不算多长,但是他给我们留下的完美记忆却是永恒的。14点左右,我们踏上了回学校的班车,上车时看到同学们都恋恋不舍得而又心满意足的。这天回去的我们,都不会因为要继续学习而不在宇通。淡忘这天的事情,我们肯定会在学校里规划者以后自我在宇通的职业蓝图,让我们以后能够很快的融入宇通,更好的成为一个真正的宇通人而努力奋斗着。我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期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具有两点,一是朝气蓬勃,二是谦虚谨慎。就让我们这些宇通的新鲜血液,去创造宇通跟灿烂的明天!

参观工厂心得体会 篇5

首先我们在慧能职校的多功能室里进行了许多培训游戏,这些游戏让我们懂得了凝聚力对于一个团队的重要性。同时,徐校长向我们强调了“要做大树,而不要做小草”的观念。想要成为一个团结优秀的集体,“大树”就要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当然我们还要用真诚去面对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而不是斤斤计较,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彼此之间还要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微笑与泪水,这样才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接着,我们便乘着车,来到了丰富汽配有限公司。

进入丰富汽配有限公司后,在工厂总经理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工厂的培训室,由工厂的余总亲自给我们讲解了一些汽车的结构以及部分零件的作用。虽然讲得很专业,但好奇的我听完后还是觉得一头雾水。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工作人员让我们排好了队伍,带领我们来到了餐厅吃午饭。午饭过后,工作人员带着我们去参观工厂。之前余伯伯就开玩笑地跟我们说,做这一行的都称为“黑手”。然而一进入工厂。令我惊奇的是,这些工人们的制服全都是纯白色的,在工作过程中丝毫没有沾染到一丝灰尘。之后我们看到了一些汽车的排气管零件,还看到了许多千奇百怪的汽车零件,还有许许多多的大型机器……我们是按照生产线的流程来参观的。这些生产好的零件全都摆放得整整齐齐,还清楚地将个别次品分类——可修复与不可修复的。带领我们参观的叔叔向我们讲解道,在这里每一个零件的完成都需要通过复杂的工序,事后还要有精密的检查,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到了下午2:00,我们离开了丰富汽配有限公司,来到了华国光学器材有限公司。华国主要生产“镜片”。华国的主管先向我们讲解关于工厂的介绍、经营理念以及人才观,再去参观生产车间。“以人为本,以事业贡献社会”是最重要经营理念之一。还有“永绩经营,共生共荣,强化公司体制,致致力员工照顾”特别强调了“致力员工照顾”,将员工利益看作是企业利益的基础,保证员工的利益与安全,这样才会让员工更有归属感与集体荣誉感。在参观工厂的同时,随处可见在走道上张贴着公司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真诚相待”员工们做到真诚相待正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还有些提醒员工保持良好工作心态的标语,比如“在抱怨之前,先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看来正是这些细微的标语让员工更热情、愉快地工作。(心得体会)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点是华国的育人观——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看。我想:对啊,工人们埋头苦干固然好,但他们也不应满足于现状,应该要在空余时间及时充实自己。在参观的时候,我们经过了一间“阅览室”,里面摆放了数不胜数的图书,还有些闲暇的工人在这里安静地看书。看来这些“埋头苦干”后的工人想要在这里能“博览群书”,就是为了要“抬头看看”吧。

仔细一想,其实在学校的学习正像是这些工厂经营的缩影。学习,我们也要像工厂里生产零件一样分清顺序,整理好学习步骤,做到有条不紊,这样一来就会事半功倍。学习的过程是复杂的,有时也会感到乏味,但我们也要记得“在抱怨之前,先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很重要的。当然还要避免产生错误,就像生产汽车零件一样,即使前几道工序都几乎完美,但到了最后一步,哪怕只是出了一点差错,也只能被归为“次品”。然而出了错误并不可怕——在华国参观时,有一个工作室的工人们专为有瑕疵的镜片做修补,有位员工为我们讲解说,这些在镜片上的瑕疵可以通过机器磨掉,但如果瑕疵过大,在修补的同时会破坏镜片的规格,那“次品”也只能变成“废品”了。所以在学习上的错误,我们必须及时改正,而决不能让错误深化后才想到要亡羊补牢,这样即使想要修补,也会像那镜片一样,破坏了原有良好的基础,甚至带来意料之外的更大损失。

通过这次的参观企业活动,我了解到:虽然工厂与我们的学校相差甚远,但在参观过程中,只要我们细细品读,这些看似与学习毫无相关的知识——大到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小到各个生产线,生产步骤等等,将其运用到学习方法上,都能使我们受益匪浅!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4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