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观察日记(范例6篇)

10-20

周记是写作中的一种形式,很常见于我们上学时的任务。你想知道怎么写周记吗?编辑为您准备了“科学观察日记”,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浏览我们的官方网站!

科学观察日记(篇1)

今天傍晚,我向王老师要了一瓶培养过的池塘水,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显微镜观察起来。经由好长一段时间的观察,目标总算泛起了。

它在水藻中缓缓地“活动”,一看到这小家伙,我喜出望外,这不就是科学书上先容的变形虫吗?

变形虫跟草履虫一样,都是单细胞生物。变形虫糊口在淡水或泥土中。它可以变形,所以在观察时不能正确无误的找到它,以至于对它不甚了解。

变形虫在显微镜下就似一摊水在缓缓地“活动”。

实在,变形虫也没有“天大”本事,不能挣脱它的基本外形。也就是说,不能从变形虫变化到草履虫。变形虫就似一摊水,往任何地方都可以伸出伪足,而伪足的方向也就是变形虫所要前进的方向。

变形虫和草履虫一样,都对环境很敏感。爱到刺激后,也会形成一个膜壳,和草履虫一样不食不动。

在我猜想,变形虫在碰到“食品”时,可能会举起伪足,向“食品”喷射一种不明液体,从而把“食品”疑惑在原地,而自己则缓缓地前进,直到把“食品”吞进“肚子”里。而那不明液体,可能只有一会儿的时间可以疑惑住“食品”吧!但这些只是我的预测。

科学观察日记(篇2)

鸡蛋小实验

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节目,是关于鸡蛋的实验,但是我只看了后半截,只看到了鸡蛋在水里变白了,而且还很软,很有弹性。我觉得很有趣,也想做一下试试。

我准备了一个鸡蛋和一杯清水,把鸡蛋放在清水里。

一天过去了,鸡蛋没在变化;两天过去了,鸡蛋还没有变化,这是怎么回事?

妈妈说:“是不是用醋啊?”

我说:“是清水啊!”

妈妈说:“你先试试在水里加点醋。”

于是,我在水里加了点醋。两天过去了,鸡蛋还是没有变化,但是水面上有一层像油一样的漂浮物,看起来脏兮兮的,还有一股难闻的气味。

妈妈说:“是不是用的白醋啊?”

我有点不太肯定了:“我看见用的是清水啊?”

妈妈说:“白醋看起来和清水一样的。我们可以再做一个实验:用清水、加醋水和白醋分别来泡鸡蛋,看看有什么反映。”

于是,晚上7:00整,我把三个鸡蛋放在了不同的液体中,这时,奇特的现象出现了:白醋里的鸡蛋全身密密地沾满了小泡泡,还不停往上冒气(冒了几分钟之后就不再冒气,只有满身泡),并且浮到了水面上。加醋水里的鸡蛋身上也沾有泡泡,但是却比白醋里的鸡蛋少很多,而且不怎么冒泡。清水里的鸡蛋没有任何变化,它和加醋水里的鸡蛋都是沉在水底的。

过了一会儿,(大约有一个小时),我又去看,白醋杯里的水面上浮着一层泡沫,鸡蛋身上的泡泡更大了,颜色好象有点发白。加醋水里的鸡蛋还是和刚才一样。清水里的鸡蛋身上有了一层雾蒙蒙的小泡泡(可能是水里的氯气,我没跟孩子解释)。

晚了,我要去睡了,明天再看它们的变化(我实在是太兴奋了,做了几天的实验终于有了不一样的地方!)。

第二中午12:00,17个小时之后。

白醋杯里的鸡蛋身上有很多均匀的泡泡;泡在水里的部分颜色发白,并且看起来毛茸茸的像长了毛;水面上还是浮着一层泡沫,拿筷子捣了捣,有点软,拿出来摸了摸,确实能捏动,但是还不够柔软,没有弹性。加醋水里的鸡蛋上半部分有气泡。清水里的鸡蛋没有变化。

晚上7:00,24个小时过去了。

白醋里的鸡蛋沉到了水底。表面变成了白色。加醋水里的鸡蛋上半部变成了白色(原因是我先放水,再放鸡蛋,接着,把两勺醋直接浇着鸡蛋放进去了,没有把醋和水调匀)。清水里的鸡蛋没有变化。

把三个鸡蛋拿出来,白醋里的鸡蛋白白地,柔软有弹性,扔到盘子里还会弹跳,但是鸡蛋的一个头没有完全变过来,原因是它一直露在水面上没有被白醋泡到。加醋水里的鸡蛋依然是硬的,只是因为我的失误,一半变白了。清水里的鸡蛋没有变化。

这是什么原理呢?我请教了爸爸,爸爸说,是白醋里的醋酸和鸡蛋皮里的钙起了化学反应,把钙质融化掉了,只剩下了鸡蛋的内膜,所以,鸡蛋就变得很柔软,富有弹性,和电视里的一样。

科学观察日记(篇3)

今天,我放了学就在家里观察可爱的蚕宝宝。

你们不知道吧,我家养了许多蚕宝宝,可能有一千条呢,现在望上去每个大盒子里都是白茫茫的。每天我都在观察它们。比如说怎么吃,怎么爬,怎么脱皮。

今天,我先从一个大集体里抓来了几条蚕宝宝做实验。我把它们单独放到一个盒子里,喂上桑叶。它们软软的身体白白胖胖的,共有十节,前面有三对小脚是用来夹住食物,使自己好吃一些,后面有四对大脚是爬行的。只见它们身体不停的一拱一伸迅速地爬向桑叶。有一只直接在桑叶下面开始吃起来,不一会儿就开了个小天窗,有的沿着桑叶的边吃,一只吃到中心,留下桑叶的茎。有的比较厉害的连茎都吃。

我观察了一会儿正想把它们回归大集体,发现有一只小点的蚕宝宝正在脱皮,只见它先把身体紧缩,接着尾部一挺,嘴巴的壳就脱落了,它就这样不断而缓慢地做着这个奇怪的体操,啊,一对金黄色的小脚首先从肚子下露了出来,慢慢地其余的脚都露了出来,最后它尾巴一缩,终于完成了一次脱变,脱下土黄色的皮,换上嫩黄色的皮,身体也变得柔软而又有光泽了。这次脱皮大约用了4分钟呢。只见它昂头挺胸地一动不动,我想这是它正在炫耀自己吧

现在我家的蚕宝宝大多数都已经又白又胖,白的发亮。吃起桑叶来发出“沙沙”的声响。听起来还以为在下雨呢。妈妈说它们快结茧了,我真想它们快快结茧啊!

科学观察日记(篇4)

我们家有一盆正人兰,已经种了十多年了。听爸爸妈妈说,正人兰只在我出生那年开过花,后来就再也没开过了。

去年,爸爸买回来一个新盆,里面装上了营养泥,给正人兰换了一个新家。正人兰住进新家后,叶子长得碧绿碧绿的,又大又宽,像小兔子的耳朵。爸爸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按期给正人兰浇水。

有一天,我去给正人兰浇水,发现叶子中抽出了一个嫩绿的小芽,我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惊喜地说:“呀!这是正人兰的茎,可能正人兰要开花了”。我听了很兴奋,天天放学回家都去看正人兰开花了没。可是,正人兰除了茎长高了,其它却一点变化也没有。一连两个礼拜它都没什么消息。我有点失望了,心想:妈妈是不是看错了?不外,我仍是坚持按期给正人兰浇水、松土。

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发现正人兰的茎上长着许多嫩嫩的小花苞。我欣喜若狂,赶快拉着妈妈的手过来看。妈妈说:“正人兰要开花了,你可要多关心它呀!”

又过了一个礼拜,小花苞长成了卵形的黄绿色的大花苞,我数了数一共有十九个,真多呀!

过了没几天,花就开了!花朵像一个个小喇叭,一半红,一半黄,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羞羞答答……好像宣告着春来的动静,特别引人喜欢!

看来,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也要有恒心呀!

科学观察日记(篇5)

今天是我们班的一节课外观察活动课,观察地点是校园大门口的李园和桃园。跟随者科学老师来到楼下,大家便迫不及待地按组观察起来。

忽然,我看到草丛中挂着一张蜘蛛网,便好奇的观察起来。

这张蜘蛛网好像一个小“渔网”,又像一个用无数根“银线”绕城的“八卦图”。你看,那几个交叉的“银线”是这张“渔网”的基本骨架,在交叉点上,由里到外,布满了许多多边形的圈,我想数数这个网有多少圈,数着数着,忽然我发现一个现象,蜘蛛网上怎么没蜘蛛呢?后来,我发现了它,原来,它在同学们手里。

这是个非常大的蜘蛛,伸开腿有一个常见的酒杯杯口那么大。它的脸和人脸一样,有眼,有鼻。它的`腿前半部分为黑色,它那黑黝黝的嘴巴里,有一种黄棕色的液体,这可能是它用来保护自己的液体。

蜘蛛非常聪明。它知道自己被捉拿到大地上,感觉有一些危险,便躺在地上“装死”。让大家放松警惕。正当我们想弄它时,它却如“死里逃生”一般地爬上我们的小卡片,可惜,还是没得逞。

“叮叮叮”下课了,我们也都回到教室。

科学观察日记(篇6)

穿着雨鞋,伴着雨滴,踏着水洼,走在奶奶家的田埂上。我希望捉只蚱蜢。走着走着,我们在一片草丛里捉到了一只枯叶色的小东西。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蚱蜢吗?我把它装进一只罐子里,带了回家。

车停了,到家了。我迫不及待地爬上楼梯,打开家门,跑上露台,把蚱蜢放出来。爸爸找来了五个高度不一的罐子,说是要看一看蚱蜢能不能跳出这些罐子。我一听,觉得这个想法很妙,便同意了。

试验开始了,爸爸先将蚱蜢放进了第一只罐子里。这个罐子才5厘米,蚱蜢后腿一蹬,就轻易地跳出了这只罐子。第二只罐子高10厘米,蚱蜢先是在罐子里走来走去,好像在恢复体力。可就趁我不注意时,这只蚱蜢“扑通”一跳,跳出罐子,然后跳到了离起跳点相差60厘米的地方,真实出乎意料!第三只罐子高15厘米,蚱蜢也轻易地跳出了。第四只罐子高20厘米,蚱蜢后腿一蹬,马上就跳出了。第五只罐子是最高的,高30厘米,蚱蜢第一次没跳出,第二次也没跳出,第三次它鼓起勇气,跳出了这只罐子。m.YjS21.CoM

一只蚱蜢竟然能跳出比自己的身长高15倍的罐子,真实动物世界里的“弹跳冠军”!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