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囊课件(汇总8篇)

10-25

如果您需要遵循某些要求的“呼吸囊课件”建议。教案课件是教师上课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设计教案课件时需要老师用心。回顾教案是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一种方式之一。欢迎您阅读本网页,希望您喜欢这个网站!

呼吸囊课件【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呼吸”选自人教版新课程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本节内容介绍了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学习呼吸作用,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是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关于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先让学生分析相关的图片资料,说明这些事例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的原理,再让学生联想其他的实例,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认识到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ATP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等其他生命活动的规律奠定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应用。

(2)说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及适应的特性,学会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制定依据:有氧呼吸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的基础。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突破策略:

1、通过提问、读书、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出重点。

2、通过列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简明扼要的抓住要点。

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制定依据:学生的化学知识,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不足。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糖的彻底氧化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呼吸作用的过程比较抽象,现又缺乏直观的教具,是学生对其理解困难的又一原因。

突破策略:

1、利用多媒体形象的说明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思考,学会写相关的反应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和相关呼吸作用的运算法则。

二、说教法

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只在课堂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本节的教学中采用比较归纳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阅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

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像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帮助学生更好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

3、比较归纳法: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帮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说学法

呼吸作用的过程复杂抽象,学生对呼吸过程的物质能量变化理解困难,指导学生联系各种亲身体验,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充分理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联系课件,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讨论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最后联系生命活动和日常生活识记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指导学生学会形象思维,结合多媒体和“线粒体”的相关内容,形象的分析记忆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及其反应机理。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无论是聪明绝顶的人类还是肉眼难寻的细菌,如果能量供应一旦停止,生命也将结束。那么,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产生和提供能量的呢?激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入新课。提出课题:第七节细胞呼吸探究新课: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提问:细胞中与细胞呼吸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学生回忆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提问: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明确基本概念。

(二)有氧呼吸提问:有氧呼吸怎样进行?自主学习:由学生先自学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提出问题要求分析并讨论:

①有氧呼吸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分别生成了什么物质?发生的场所是什么?

②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

③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

④是不是每个阶段都需要氧气的参与?如果把O2中的O用同位素做上标记,最终在那个产物中能检测到标记?再请学生讲述,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处理发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教师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情况及反应式,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的原因,以解决学生中的疑难。展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过程图,学生思考总结后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总结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总反应式(关键词:氧气、酶、彻底、分解、大量)。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阶段项目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场所反应物生成物能量

通过以上处理,使得有氧呼吸复杂、抽象的过程变得形象、具体,既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三)无氧呼吸提问:苹果、香蕉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回答:酒味。)(转入无氧呼吸的学习)自主学习:阅读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自学无氧呼吸过程、产物、能量的释放、概念等,教师只起组织、提示、引导和归纳性总结的作用。提出问题,讨论并分析:

1、无氧呼吸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产物是什么?场所是什么?

2、为什么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3、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异同?展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请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呼吸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场所条件分解产物能量变化反应式相同点实质联系(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过渡:我们学习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那么细胞呼吸有什么意义呢?学生阅读:呼吸作用的意义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联系动植物和人体的其他代谢过程加深理解。

(五)动态生成让学生对于本节的内容进行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实现课堂的动态生成。

(六)课后探究课后探究课题:农村有家庭酿制甜酒酿的技术,请同学们组成合作小组一起探究甜酒酿的酿制过程并能提出相关问题继续探究。(如:

①加酒药前为什么先要使米饭冷却?而后为什么还要保温?

②加的酒药是什么?③既然是酒为什么会甜?

④在瓷坛内的米饭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

⑤酿制甜酒酿时,总是先来“水”,后来“酒”,为什么?

⑥可用大豆制甜酒酿吗?等等问题)

五、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1、2、3、4六、板书设计略

呼吸囊课件【篇2】

教学设计案例:新鲜的生命,生动的呼吸

一、设计突破

(一)追求课程资源开发的广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狼》,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开发出本课的课程资源。第一课时进行了简单的疏通后,笔者对第二课时的课程资源进行了广度方面的拓展:人们眼中的狼——凶残、贪婪、狡诈;艺术作品中的狼——孤独、敏感、敏捷、勇敢、坚强、坚韧、执着、团结协作;蒲松龄作品中的狼——残忍、愚蠢、狡猾、贪婪;自然中客观存在的狼——生性残忍而机警,极善奔跑。接着,精心选择课堂素材。课堂所用材料来自平时生活的积累、歌曲、影视作品等,体现了文本资源开发的广泛性与代表性。

(二)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温度

课堂上所选材料兼顾知识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本单元文章反映的主题是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理解,同时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对自身生活的思考,也引发了我们对狼的进一步思考:我们的文化对狼有一种偏见,一种成见,这难道不是事实吗?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设想:站在生命的高度去体验狼的生存能力、生活方式和内心世界。那么,对《狼》形象的解读,就不仅仅是贪婪、狡猾、自作聪明,而是不放弃、不软弱、懂策略、不盲目、不抢夺、会坚持、讲团结。这不是一种有温度而全新的体验和解读吗?

(三)追求语文提升探究能力的效度

本堂课,笔者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设计了“品”、“思”、“悟”三个教学环节。在“品”的环节,笔者从“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中的“黠”字入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出“狼”的“黠”和屠户的性格特征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在“思”的环节,通过品读、范读等活动,让学生探究出文章的主旨:我们不能像狼那样贪婪、狡猾、自作聪明,否则只能自食其果;我们面临危险时,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邪恶势力有时也是智慧的,要权衡双方实力,保全自己、巧斗智斗智取。

在“悟”的环节,引导思考末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探究出蒲松龄寫狼的意图:“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这三个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让学生明白:世上万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如此,不仅培养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辩证能力,也提升了语文探究能力的有效性。

二、创意设计

呼吸囊课件【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呼吸对人的重要性,知道与人的呼吸有关的器官的名称。

2、知道要保护人体呼吸器官,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设计意图:

天气逐渐变冷,感冒的孩子多了起来,为了让孩子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准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人的呼吸就这样产生了。

活动准备:

塑料袋、呼吸器官图片

活动提示:

一、小实验1:(目的:感知空气的存在)

1、t:今天我们来用塑料袋来做个小实验。请你们看仔细。

2、提问:塑料袋发生了什么变化?塑料袋怎么会鼓起来?

3、t:其实我们的肺就像塑料袋,有空气就会鼓起来,没有空气就瘪下去。我们可以试一试。

4、引导幼儿吸气、呼气。

5、t:那么肺里的空气是通过什么地方进去的呢?(引导幼儿闭嘴用鼻子呼吸)

6、小结:原来,我们是通过鼻子等呼吸器官来进行呼吸的。

二、小实验2:(目的:理解呼吸与人的关系)

1、出示呼吸器官图片。

t:那么我们的呼吸器官除了鼻子还有哪些呢?一起来看一看。

2、提问:这一套呼吸器官有什么用呢?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呼吸呢?(会死)

3、t:我们试一试,没有呼吸会怎么样。请幼儿捏紧鼻子,闭上嘴巴。(很闷、喘不过气来)

4、t:当我们的呼吸器官有病的时候,比如鼻子塞住了,人有什么感觉呢?

5、小结:哦,原来我们的呼吸器官这么重要啊。

三、讨论:(目的: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1、t:既然我们的呼吸器官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呢?

2、幼儿交流。

3、小结:我们可以通过锻炼身体等办法来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当然除了我们的呼吸器官需要保护,身上还有什么地方需要保护,怎么保护呢,请大家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这张调查表。

呼吸囊课件【篇4】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中的第一节。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下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的第一节。是继第一章生殖第二章消化之后对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等知识的学习,也是学习本章后两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基础。学习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之一就是增进人类的健康。本节课也是学习生物学的要实现的终极目标之一“了解自己,增进健康”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本章的具体要求是: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水平);

2、概述人体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理解水平);

上述第二个要求,既可以让学生明确呼吸作用的含义,又可以使学生在弄清呼吸作用的意义、价值的基础上,激发学好本章知识技能的兴趣和动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如何通过资料分析,想象并理解呼吸道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表现自我,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引用资料、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多联系贴近生活的实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人的生命和呼吸息息相关。

四、教学方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教程中着重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交流、讨论。

五、教学过程分析

1、教师提问: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学生动脑思考后自由发言。)

2、如果你捏鼻子,闭嘴,有什么感受?(学生实际体验,通过思考,描述感觉,回答问题。)

推进新课板书: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人的呼吸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首先,我们来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

请看书43页图Ⅳ—25,思考: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演示课件:呼吸系统的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一个通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呼吸道。

请学生谈谈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的感受。根据不同的感觉来推测呼吸道的作用。

请阅读44页资料分析,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寻找答案。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演示图片:气管呈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

学生讨论得出:骨与软骨作支架,使整个呼吸道畅通。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

情景:在冬天张大嘴巴呼吸和用鼻呼吸感觉有什么不同?

演示图片:鼻黏膜

用鼻呼吸,黏液能湿润空气,鼻毛能清洁空气。鼻黏膜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温暖的血液流经鼻腔时,散发出许多热量,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

可见,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演示图片:北欧人和赤道人的鼻子。提问:北欧人鼻子的特点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吗?

人类在长期的计划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种适应环境的特点。

3、有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谁来谈谈你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汇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尘肺、肺炎等。

学生讨论得出: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等。

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

4、痰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演示:气管壁纵切图

痰中含大量的病原体,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肺炎、麻疹、百日咳以及白喉等都可以通过痰来传播。痰干燥后,其中的细菌就会随灰尘漂浮到空气中。结合SARS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

通过资料分析,你能概括出呼吸道有什么功能?

学生讨论得出呼吸道的功能:气体进出的通道,并对进入体内的空气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

板书:吞咽与呼吸的关系:

教师出示“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和“吞咽与呼吸关系图”,引导学生叙述吞咽与呼吸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言,谈体会。

学生观察“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和吞咽与呼吸关系图。谈体会及家长对此事的看法。形成“食不言”的正确观点。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对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学生多人站起来发言,互相补充,比较完整的进行了小结。

巩固练习

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和()组成的。

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的结构和功能。

2、呼吸道不仅仅是气体的()。

它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其...... 。

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的。

板书设计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道

2、肺

二、呼吸道的作用:

1、气体进出的通道。

2、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三、吞咽与呼吸的关系:

布置作业P46第1、2。

总体设计思路: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生物”这一理念,适当借鉴了其他学科的教学长处。通过纵向横向的对比,突破教学重难点。最后,以诗一般的结束语,给学生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呼吸囊课件【篇5】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做出猜想和假设;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会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资料。

情感目标: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珍爱生命。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活动准备】

玻璃吸管、集气瓶、试管、试管夹、澄清的石灰水、水槽、保鲜袋、玻璃片、火柴等。

搜集有关呼吸器官的文字、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设计实验的提示卡。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认识呼吸的重要性

1、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人人离不了。(空气)

2、讨论:为什么人人离不了空气呢?

3、做憋气小游戏。

4、交流憋气的感受,认识呼吸的重要性。

二、认识呼吸器官

1、学生做深呼吸,思考:完成一次呼吸需要几个过程?

2、交流: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3、思考: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4、学生查阅资料,交流。

5、教师板画呼吸器官图,学生画出吸气和呼气的路线图。

三、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1、根据路线图,提出新问题: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相同吗?

2、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

3、教师补充空气的组成,让学生了解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4、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示: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氧气支持燃烧。

5、交流补充实验方案。

①往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吹气。(对比实验更明显)

②利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用燃烧的火柴验证。

③用保鲜袋收集呼出的气体,用燃烧的火柴验证。

6、学生合作完成实验,教师提示注意实验安全。

7、交流实验现象,形成自己的结论:人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是不同的,吸进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8、根据实验结论引导学生继续提出问题:我们吸进的氧气到哪里去了,那么多的二氧化碳从哪里来的?

9、学生查阅资料交流。

四、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1、交流对呼吸器官的认识。

2、讨论:呼吸器官容易的哪些病?生病的原因是什么?

3、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4、学生简单交流。

5、教师小节:建议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做成剪报,或者制作一期有关呼吸系统卫生保健的手抄报。

呼吸囊课件【篇6】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科学概念: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

2.探究能力: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语言或图画表达。

(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证据。

(2)原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的一级目标是事实与证据,本课所在的第二单元《我们怎样呼吸》是培养学生搜集事实与证据能力的第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二级目标是“能借助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搜集相关事实与证据,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本课《我们在呼吸》是该单元的第1课,通过憋气体验、测量运动前后1分钟的呼吸次数、借助简单材料认识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不同等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以下科学概念:

人离不开空气(氧气)。

人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不一样的。

三、学情分析

呼吸是动植物维持生命的必要活动。10岁左右的四年级孩子,结合生活经验,对于植物时刻不停地进行呼吸(五年上册时才学习)还几乎没有认知,对于人类、对于动物要时刻不停地进行呼吸却有着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吸入和呼出气体有什么异同就不甚清楚了。基于此,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让学生亲身感知、活动体验、分析思考、观察认知等一系列课堂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呼吸的意义,清楚吸入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1.学习目标:

(1)通过亲身体验,知道人需要时刻不停地进行呼吸。

(2)通过测量运动前后1分钟的呼吸次数,知道人在运动时需要更多的空气(氧气)。

(3)通过观察实验,知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不同。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难点:呼吸时,我们吸入的是空气,并且只利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不同。

3.教学准备:秒表(或手机秒表)、澄清的石灰水、清水、锥形瓶、橡胶塞、胶管、玻璃管、活动记录表(画到大卡纸上)、磁钉。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引入课题

(1)谈话:请大家坐端正,安安静静地看着老师。安静,安静!轻吸一口气,呼出来;再轻吸一口气,呼出来;再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屏住呼吸,屏住呼吸······呼出来吧!

(2)提问:啥感觉?

[生:憋得不行,快憋死我了······]

这说明:我们需要时刻不停地呼吸(板书:我们在呼吸)

体验憋气感受,思考、表述感受。

2.引入课题。

[达成学习目标1]

2.1分钟呼吸的次数

(1)谈话:我们吸一口气,再呼出来,就完成了一次呼吸。也就是说,一次完整的呼吸包括:一次吸气和一次呼气。

(2)谈话:试一试,完成一次完整的呼吸过程。

(3)测量平静时1分钟呼吸的次数:

①1、3、5、7、9小组的“一号”同学,请起立。你们明白怎样算完成一次完整的呼吸了吗?

②讲述: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活动,测试一下你们5个1分钟呼吸的次数。请下面的同学安安静静地坐着,我说“开始”之后,请你们5个自己默默数自己的呼吸次数。

③活动:请安静站好。(教师用手机秒表记时)“开始······”,1分钟时间到老师喊“停”。

④记录:学生报出呼吸次数,教师记录到数据记录表中。

(4)测量运动后1分钟呼吸的次数:

①谈话:请刚才这几位同学到前面来,把衣服整理好。老师说“开始”后,请你们用力原地跳高100次,下面的同学帮你们数跳高的次数。

②活动:被测试同学原地跳高100次,师生共同数跳高次数。

③讲述:请跳高结束的5位同学立即站好。(教师用手机记时)“开始······”,1分钟时间到老师喊“停”。

④记录:学生报出呼吸次数,教师记录到数据记录表中。

(3)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①提问:观察这5位同学平静时和运动后的呼吸次数,你有什么发现?(运动后呼吸次数增加)

②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运动时,我们需要更多的氧气。)

感受完成一次完整呼吸的过程。

全班参与:测量平静时1分钟呼吸的次数。

全班参与:测量运动后1分钟呼吸的次数。

观察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全班参与的对比实验,知道人在运动时需要更多的空气(氧气)。

[达成学习目标2]

3.比较吸入和呼出气体的差异

(1)提问:运动时我们的呼吸、心跳等都明显加快。那么,我们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一样吗?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2)谈话:大家的回答对不对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个小实验。但是,在做实验之前呢,我们还得学习一个小知识:(板书: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

①教师简单介绍实验材料。吸入的气体进入哪个锥形瓶,呼出的气体进入哪个锥形瓶。

②找一个学生到前台,请学生站到凳子上,以保证下面的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实验现象。

③前台的学生使用实验材料,用嘴呼吸。全体学生观察两个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颜色变化。

④得出结论:(板书:呼吸时,我们吸入空气并利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把教材P13给出的“呼吸过程”降低为学生更容易理解的“肺换气过程”。】

(4)谈话:什么?老师,难道我们吸入的不是氧气?呼出的不是二氧化碳吗?孩子们,我们都上过厕所。进入厕所后,你说:我不想闻(实际是吸)臭味,我只想吸干净的空气,能吗?(不能)还有,这几年比较严重的雾霾天气,在大街上,我们不戴口罩的情况下,你说:我不想吸入PM2.5、PM10等脏东西,我只想吸干净的空气。孩子们,老师也只想吸干净的空气,能吗?(不能)

所以,呼吸时,我们吸入的是空气(因为我们时刻都处在空气中),而且,我们的身体只能利用我们吸入的空气当中的氧气的一小部分,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相比)。

(5)记录结论。

请大家翻开书P13,从中部找到“呼吸时,我们吸进了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这句话,把它勾掉。把黑板上的这句话抄到P13的最上边。并反复读几遍。

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观看板书,阅读记忆。

观察实验,认知吸入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反复朗读,掌握结论。

抄写,再次诵读。

通过巧妙的实验,观察吸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入澄清石灰水后的现象,认知吸入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达成学习目标3]

4.拓展活动

提问:我们在时刻不停地进行着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会用完吗?

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引发思考,初步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

5.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回顾、梳理本节学习的主要知识。

回顾、梳理,增强记忆。

6.引伸思考,为下节课学习做铺垫

(1)提问:我们是用什么呼吸的?

(2)提问:鱼、青蛙、蚂蚱、蚯蚓等等小动物,又是用什么呼吸的?

(3)谈话:请大家认真思考,查阅资料,下节课我们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引发思考。

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7.下课

五、板书设计

我们在呼吸

一、1分钟呼吸资料记录表

(磁钉贴卡纸)

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呼吸时,我们吸入空气,并利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呼吸囊课件【篇7】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肺和呼吸》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M.Yjs21.Com

《肺和呼吸》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认识人的呼吸器官以及知道肺的重要作用,会简单的测量自己的肺活量。此外,《肺和呼吸》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空气、消化系统、对身体器官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通过课外书知道人需要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3、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大。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并且使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情感目标:

1、认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

2、知道吸烟有害呼吸器官的健康,能逐步养成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行为习惯。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难点: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5、教材处理及重难点突破

对于教材我先从常见的呼吸现象入手,引出课题。从问题入手,设计实验;对于简单的概念、名词放手让学生自学,最后总结学习所得,保护自己的呼吸器官。知道吸烟对人的危害,制作戒烟小报。

重点:通过演示试验呼出气体使燃烧的火柴熄灭,分组实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知道呼入呼出气体的不同,从而突出重点。

难点: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劲,肺活量大小是表明身体健康的一个指标。通过使用软尺测量气球最宽处长度的小游戏突破难点。

二、 说教法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呼吸器官及作用。

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我们每天都在呼吸,那我们呼出与呼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这就是探索式教学法。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三、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我们的呼吸器官有肺、气管、支气管,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四、说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集气瓶2个,长吸管,有水水槽,玻璃片、火柴、木条、镊子

分组实验:透明塑料袋、吸管、澄清石灰水、气球若干、软尺

上课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报告单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发现呼吸现象,提出问题

课前请同学们闭眼闭嘴,把手指放在鼻孔下面,感受人的呼吸现象。进而让学生用手堵住鼻孔,谈感受。 进一步出示问题为什么会难受?进而提出呼吸对人的意义。

(二) 设计实验,解决提出问题,探究科学概念

要想知道人为什么要呼吸,应该先研究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知道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为了准确地得到结果只能做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在讨论完善中得到两个实验1、用燃着的木条燃烧时间的长短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2、用装有澄清的石灰水的塑料袋,注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由于实验1用到火,具有安全隐患,我设计成了教师演示实验。实验2为分组实验。通过实验都可以得出: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吸进的主要是氧气。这样的结论。由此推想人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教师解释呼吸对人体的意义。

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在不停地工作,要工作就要有能量,人们消化吸收的养料必须与充足的氧气发生反应才能不断地产生能量,在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废气,也就是二氧化碳。现在你知道人为什么要不断地呼吸了吧。

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方法

我们的发现

说明了什么

用注射器注入吸进的气体

(三) 大胆放手,自主学习

进而学习人的呼吸器官。先让孩画一画呼吸器官,这样教师将从中发现学生的前概念水平以及对呼吸系统的了解。出示图片来认识呼吸器官。并且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人呼吸的过程,加深孩子的理解认识。

肺的呼吸机能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呢?引出肺活量。肺活量也是我们健康查体的必测项目。测定肺活量一般用肺活量计,这节课我们用气球、软尺来简单的度量自己的肺活量。

要求:吸一口气,然后尽你所能吹大一个气球,气球的末端用线绑好,不要漏气。

请一位同学测量气球最宽处的周长。

做好记录。

(四)学以致用,进行呼吸卫生教育

学习了呼吸器官,知道了呼吸器官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呼吸器官,顺势提出讨论题目“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小组交流,组长汇报总结。

为了达到教育孩子保护呼吸器官以及识记这部分知识的目的,我利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快板把各种保护呼吸器官的做法汇总在一起。加深孩子们的印象。

(五)、课堂小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科学课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我把课堂小结设置为“冬天来了,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学习了这节课,你有哪些知识可以用到呢?”

(六)、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如下作业:收集吸烟危害身体的资料,发挥你的特长可以画画、可以写倡议、可以编七字歌、可以编童谣、可以制作戒烟的小报,来告诫人们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同时,我利用变换板书的字体、颜色来吸引孩子的无意注意。

七、说教学效果评价

在教学评价中我采用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及积极性,尤其是对于学情进行分析后,注重学生的发展,也就是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了哪些新的处理问题的技巧,学习了这些科学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指导意义。

以上是我对《 肺和呼吸》这节课的说课。

呼吸囊课件【篇8】

《我们的呼吸》精品教学设计

一、体验活动,增强对呼吸的体验

师:呼吸虽然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但我们却很少关注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活动,请大家深深吸一口气,然后摒住呼吸——

(大概不到20秒钟,许多学生已经憋不住了,情不自禁地发出夸张的换气呼吸声和嬉笑声)

师:刚才有什么感受?

师:看来,我们确实是需要时时刻刻的呼吸。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的呼吸》(板书)。

二、观察,认识人体呼吸器官

师:你会呼吸吗?那好,伸出你的双手放在胸前,做一次深呼吸,你有什么感觉?(学生交流:胸部鼓起来,又瘪了)

师:那你知道胸腔内帮助我们呼吸的是什么吗?(肺)

师:没错,是肺,人体除了肺,还有哪些呼吸器官?(生交流)

师:我们的这些认识是不是正确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多媒体:呼吸系统图)(师边点击,边说明)

师:这下我们清楚了我们的呼吸器官到底有哪些了吧。自己说一说,指一指,摸一摸。

师:知道了我们的呼吸器官有哪些,那空气是怎样进入人体再被呼出体外的呢?(生交流)

师:我们来看一看气体是怎样在这些呼吸器官中经过的。(出示)

三、探究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师: 咱们的呼吸器官每次将空气吸入身体后,又要将它呼出去?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空气是一样的吗?

学生汇报。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吸进:空气 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氧气 )。

师:那我们要验证一下吸进和呼出的气体到底有什么不同的话,我们首先要收集一下呼出的气体,吸进的气体用不用收集呀,(不用),那有什么方法可以收集我们呼出的气体吗?(生交流)老师今天教你一种收集气体的方法:排水法。(多媒体出示,教师演示:)

A、首先将集气瓶沉入水槽中装满水。

B、然后将集气瓶倒立过来。

C、将吸管深入到集气瓶口。

D、通过吸管向集气瓶内呼出气体,将水排出。

E、将毛玻璃片放入水中,盖住集气瓶口。

F、按住毛玻璃片,拿住集气瓶,慢慢离开水。

G、将集气瓶和毛玻璃片一起正立起来,就收集到了一瓶呼出的'气体。

师:你也赶快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吧。

(学生收集气体)

师:呼出的气体已经收集好,我们如何来辨别一下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先请看提示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且它不支持燃烧,而氧气则有支持燃烧的性质。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可以怎样辨别一下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的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师:怎么样,想到了吗?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小组打算怎么做呢?

生交流实验方案

(学生分组实验)

师: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吧。

生交流。

师:其它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看来大家都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我们吸进的空气中含有氧气,而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没有氧气或少量氧气。

(出示资料卡)师:呼吸就是生物体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内“燃烧”并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四、保护呼吸器官

师:我们已经知道呼吸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健康,那我们该如何保护呼吸器官呢?(翻开书P23页,小组阅读讨论一下)

学生阅读、讨论并回答。

师生小结:为了保护呼吸器官健康,必须做到:

①注意呼吸卫生,如不随地吐痰,扫地前先洒水,用湿布擦黑板。这样可以保持空气的清洁,预防肺结核等传染病;

②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加肺活量,预防感冒和气管炎;

③不要吸烟。烟不仅刺激气管,使气管发炎,还能使人得肺癌。

五、总结与反思

师:咱们在这间教室里坐了这么长时间了,也呼吸了不少的空气,现在教室里氧气还像刚进教室时那样充足吗?

生:氧气量下降了。

师:咱们的身体离不开氧气,如果氧气下降到一定程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为了大家的健康,现在下课,走到操场上去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呼吸囊课件(汇总8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呼吸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