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课件通用

10-26

为了推动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在编写教案课件时,教师还需要下一番功夫。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确保按照预期的教学目标高质量地教学。在编写教案课件时,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虑:一是明确教学目标,具体规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二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知识点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结构;三是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合作学习;四是合理准备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具、实验器材等,以便提升教学效果;五是兼顾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差异化教学;六是评估和反馈,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经过严格的筛选,栏目小编为您准备了“语文教学课件”,请收藏此网页以便日后查看。

语文教学课件 篇1

一、学生简介作者,明确识记内容

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

1、抹{槛{绿{模{

2、幢瞅瞥昵(黑板出示,在学生完成多音字时提问,两者同时进行,节时;纠错,)

三、学生自由读:

注意文中词语;思考,文中人物生活都很窘困,哪些语句或语段能体现出来,请在文中做一下标记。

四、下面我们先检测一下对文中词语的掌握

1、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暴躁

A账款昵称苔藓错综复杂

B倾泻扯淡口哨一筹莫展

C一幢暴燥窗槛唠唠叨叨

D纳闷颤抖数落转弯抹角

2、下面请同学们就各自找出的表现文中人物生活窘困的语句或语段进行讨论(可以分组)然后我将找同学回答。

明确:

a用具:“她躺在一张油漆过的旧铁床上……”;“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推测他没有雨具,一个“透”字表现了出来;这一点可以不作讨论,看情况而定)

b外貌:“……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

c经济苏艾靠画一些插图来生活,薪水少且不稳定;老贝儿曼主要靠做模特生活

d生活环境:文章的第一节表现了他们住所在偏僻的杂乱无章的华盛顿的一个小街道。(这一点较难,但也最重要因为这牵扯到文章的布局问题,这一节看上去可有可无,但实际上它给人物的出场以及人物的生存境况作了铺垫和交代,应多引导多启发。)

3、生活在下层的贫苦之人自身能够生存下去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自顾不暇,很多人往往会自扫门前雪。欧亨利的文章中的人物是不是这样呢?那么他们之间的情谊又体现在哪里呢?同学们请在文中标出。

明确:

a苏艾与琼珊:她们5月相识直到琼珊得病的11月间相处融洽;琼珊得病苏艾对她的照顾(学生找到相应文句)

b老贝儿曼对她们的帮助,尤其是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画作所蕴涵的浓郁情谊。(可以让学生叙述,培养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4、本文的中文译名有三个《最后一片叶子》《最后一片藤叶》《最后的常春藤叶》请结合自身理解谈一谈哪一个更好,简要说出你的理由。(题目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分析最后一个:“常春”使人产生明丽光辉的联想,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暗示性、蕴涵力更强,能更充分地表现文章的主旨。)

5、主旨: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失业后,心情糟透了。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找到了镇上的牧师。

牧师听完了他的诉说,把他带进一个古旧的小屋,屋子里惟一的一张桌上放着一杯水。牧师微笑着说:“看这只杯子,它已经放在这儿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他认真思索,像是要看穿这杯子。他忽然说:“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杯子底了。”

牧师赞同地点点头:“年轻人,生活中烦心的事很多,有些你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那就记住它好了。就像这杯水,如果你厌恶地振荡自己,会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而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了。”我们可以通过沉淀自己使我们的胸怀更加宽广,走出困境创造辉煌。在物欲横流、人情冷漠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沉淀自己使我们像文中的苏艾和老贝儿曼一样用心去关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么人类的福音将真正的到来了!

6、总结:回扣这节课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小说三要素:人物:

环境(自然):

情节:

7、作业(看情形选则)

a、苏艾与琼珊从5月相识直到琼珊得病的11月间相处融洽,发挥联想与想象,写一篇约200字的短文

b、假设琼珊在弥留之际让你带她给她的好友苏珊写一封感谢苏珊的信,请发挥想象写一封300字左右的信。

C、苏珊与琼珊参加了老贝儿曼的葬礼并写了一篇悼词,请想象它的内容,200字左右。

语文教学课件 篇2

一、分析对话,理解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之后,重点引导学生对文中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进行细读分析,理解这些话的含义,读懂文本。多媒体课件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画面。

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活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引出小男孩的话)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说话时的心理活动)小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了呢?(引出列宁自言自语的话)想象一下列宁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一种什么情感?(引导学生真切体会列宁对鸟的“真爱”。)

二、情景对话。深入感悟

教师导读,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景对话,深入感悟人物心理。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生1读列宁的话“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小男孩吞吞吐吐地说——(生2接读小男孩的话“没看见,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心地说——(生l读列宁的话“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的爱鸟情触动了孩子的心。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生1读列宁自言自语的话“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的爱鸟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生2读小男孩的话“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生l读“会飞回来?”)

师:列宁的爱鸟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生2读“一定会飞回来∽以上情景对话,教师可进行朗读指导,多叫几组同学表演读。

三、研读对话。深化感悟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是怎样一步一步教育小男孩知错就改的,这一育人过程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教学时抓住对话,引导学生精读研读,进行深人探究,顺利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就会得到进一步深化。

师:列宁知不知道灰雀是被小男孩捉走的?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为什么不直接说穿呢?他又是怎样一步一步让小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呢?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人物对话部分,进行研读探究和集体讨论,体会列宁的育人过程和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

语文教学课件 篇3

一、 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本、专科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为了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本课程在学生经过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经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使之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成为极有专长,又有多方面才能的新型人才。

一、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1. 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是了解并集成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2. 能准确的阅读理解当代作品,能读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结识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 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类融合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作品分析能力。

4. 掌握记叙文、议论文等常用问题的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表达能力。写出的文章应在肢体、内容、层次、结构、行款、书写等方面合乎要求。

5. 提倡善于诱导、善于启发思考、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方法。

二、 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的课内学时数为4学时,共3学分,一个学期开设。

三、 课程教学媒体设计

1. 文字教材

基本教材《大学语文》适用本。全书选文36篇,其中必读课文26篇,课外阅读课文10篇(注★为课外阅读课文),书末附录语文基础知识,基础知识部分可纳入必读课文讲析中。

辅助教材《大学语文》学习指导书。学习指导书由26篇必读课文的题解、课文分析、古文今译、思考练习答案等内容,同基本教材配合使用,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课程内容。

2. 音像教材

录像课(3盘,每盘30分钟)

四、 作业练习

可闻富有“思考与联系”,以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字词知识。可视情况分别必作和选作,也可作必要的补充,针对实际效果灵活掌握。

作文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全学期布置2至4篇。要重视对学生课外写作的指导,提倡学生写日记、读书笔记,办墙报,举行作文比赛、书法比赛。要使学生养成讲普通话和使

用一般字典的习惯。

五、 关于考试

1. 本课程为省开课,有省校教学处命题,闭卷考试。

2. 考试范围及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26篇必读课文包括题解、课文分析内容、原文、注释都在考试范围之内。

3. 考试题型有(1)填空(20%);

(2)选择(10%);

(3)解释词语(10%);

(4)古文今译(20%);

(5)简答题(20%);

(6)分析题(20%)。

语文教学课件 篇4

一、导入

欣赏老人与海鸥的照片。

二、初读说心情(整体感知还不够)

三、精读

1、朋友告诉我。

2、褪色。

什么褪色了?

老人真的褪色了?

没有褪色的是什么?

3、老人把饼干丁。

4、海鸥的心打动了,立刻便有。

5、乐谱。

鸥群和乐谱哪些地方是一样?

读出乐谱。

说自己看到的画面,这乐谱是谁写下的?

这样的乐谱还有吗?

第11自然段写海鸥重情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还有重情意,对于全文还有什么作用。

6、看着这样的老人,海鸥,乐谱,作者会有怎样的心声?写一写

把学生的所写好的句子,让学生写在黑板,发现像一首诗。

引出白鸥飞处带诗来,这首诗的题目就是----爱。

反思:对于工具性,课堂扎实还要加强,过渡要更为自然,以更有效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课件 篇5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上发生了一次什么?(大旱灾)

2、那么请大家打开课本,课文第一自然段那些地方说明了旱灾的情况?谁来读读课文?

3、请大家用笔画出那些词语说明当时缺水严重?(干涸干枯焦渴)

4、是呀,所有的河流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听老师读课文,看看谁能听出什么?(教师作词语交换对比练习)

5、请几个同学回答这样行吗?为什么?[笔稿范文网 m.biJIaoGAo.COm]

6、那么,请大家正确地读读这段话》

1、在这种情况下,能找到水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呀!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空木罐去找水了。(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空木罐)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二到五自然段,找出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画出相关的语句。

2、先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空木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假如你是那个小姑娘,一睁眼有满满的一罐水,你的心情怎样?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来形容?除了高兴,你还想怎样?而文中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她真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有孝心)

4、这么有孝心的小姑娘,你们喜欢她吗?那就来读读这段吧。

5、接着水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6、读到这儿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谁来帮她解决。

7、是呀,真个善良的姑娘!大家来读读。

8、小姑娘捧着银水罐,在一瞬间又变成金的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9、病中的母亲把水罐递给了女儿,谁来有感情地读读母亲说的那句话。

10、谁来夸夸这位母亲?

11、后来进水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谁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12、说说进水罐里跳出七颗大钻石,涌出水流这是为什么?小姑娘这是自己也特别想喝水,从这段的那些地方看出来?

13、而小姑娘却把水让给了过路人,你觉得她是一位怎样的人?来一起读读这段。

1、老师范读:“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你们对故事的结尾有什么疑问?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2、老师讲述:“故事的结局象征着崇高之爱升上天空,照耀人类,使普天下的人都沐浴在爱的暖流中,那世界一定回变得更美好。

学完这节课,我作了认真地反思,为什么学生在课上个个表现得积极主动,思维活跃?以前不爱读书的都争着读书;以前不爱发言的却多次举手发言;以前表达层次不清的却说得有条有理。其原因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立足于对学生的解放,努力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自主,实践,探究的活动中,从而,使学生

1、在求异思维中解放了大脑;

2、在操作活动中解放了双手;

3、在亲自观察中解放了眼睛;

4、在读书,质疑,交流,表达中解放了嘴巴;

5、在课外延伸与拓展中解放了时间和空间。

另外,展青老师指出,板书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黑板上画着五个变化的水罐,围成一个心形,象征着爱心永恒。

总之,一堂有趣的神话故事,孩子们的收获还不少,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了一种“爱”,这种爱如阳光和雨露沁入孩子们的心田,滋润着他们健康成长!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语文教学课件通用》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语文教学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