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教学计划(优选5篇)

10-26

是否最近一直在为学科教学计划而苦恼呢?时间过得飞快,随着新学期即将到来,想要写出一个好的教学计划,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这篇网络上的“中职护理教学计划”文章非常出色,我们十分推荐大家读一读。建议将这个链接加入你的浏览器收藏夹,以备不时之需!

中职护理教学计划 篇1

中职护理学导论教学计划

一、课程名称:中职护理学导论

二、课程编号:NUR 001

三、课程学分:3

四、开课单位:护理学院

五、授课教师:XXX

六、课程教学目的

中职护理学导论课程主要教授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医疗常识和基本诊疗技能,了解医疗保健制度和卫生法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监护技能和护理操作,提高护理素质,为将来从事护理专业打好基础。

七、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教学内容

1. 护理学基础理论概述

2. 护理学的发展历程

3.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4. 护理学的职能和特点

5. 生命过程和健康

6. 人体结构和功能

7. 预防保健

8. 急救与抢救

9. 医疗安全

(二)教学要求

1.认真听课,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及练习;

2.熟悉掌握课本的有关知识点和配合老师完成练习;

3.掌握医学基础、医学术语和急救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备遵从医疗常规、遵守职业道德及要求;

5.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并要求逐步提高与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八、课堂教学方式

1.讲授

2.案例分析m.yJS21.com

3.小组讨论

4.观摩实训

九、教材

《中职护理学导论》(2008年版),张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十、考核方式

(一)平时成绩

1.出勤率占20分;

2.课堂表现占30分,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

3.课堂纪律占10分,包括准时、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等。

(二)期末考试

1.闭卷考试,占40分;

2.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占20分;

3.成绩分数及评定标准:

A:90-100分 优秀

B:80-89分 良好

C:70-79分 中等

D:60-69分 及格

E:0-59分 不及格

十一、教学与学习的保障措施

学校设有配备齐全的生命情景教学模拟室,供学生在上课和课后选择性学习,开放课题的学习模型以及特定的课程安排,保障学习与教学的质量。同时,有相关职业领域的专业教师参与到课程教学和学习方面,提供一对一指导和辅导。此外,学校还设立了护理指导中心和急诊护理室,来保障在教学和实践中的需要,以协助学生确保他们的最佳学术表现。

中职护理教学计划 篇2

中职护理学导论教学计划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介绍护理学科领域知识的导论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背景、基本概念、专业特点、学科体系、护理实践、法律伦理等相关内容,为后续深入学习护理学科课程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背景和重要里程碑。

2.掌握护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专业特点。

3.初步了解护理学科的学科体系和相关专业。

4.认识护理实践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技能。

5.了解法律伦理在护理实践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6.能够批判性地思考护理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三、教学内容

1.护理学科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护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专业特点。

3.护理学科的学科体系和相关专业。

4.护理实践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技能。

5.法律伦理在护理实践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6.护理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通过学生参与、讨论、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护理学科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批判性思考和分析实际护理案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护理实践。

3.课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讲解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4.课后作业:通过作业设计,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

1.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发言次数等)。

2.学生课堂作业(包括考勤、作业本等)。

3.期末考试(包括笔试和口试)。

六、教学资源

1.教材:《中职护理学导论》。

2.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

3.实验室。

七、课程安排

共计48学时,按照以下进度展开:

第一周:护理学科的概念和发展历程(4学时)。

第二周:护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专业特点(8学时)。

第三周:护理学科的学科体系和相关专业(8学时)。

第四周:护理实践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技能(12学时)。

第五周:法律伦理在护理实践中的作用和重要性(8学时)。

第六周:护理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8学时)。

八、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护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课程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课程也促进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艺术修养,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基础保障。

中职护理教学计划 篇3

中职护理学导论教学计划

一、教学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中职护理学导论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护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基础,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

1.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护理学的基本理论

3. 护理学的基本知识

4. 护理学的基本技能

5. 护理伦理及职业道德

6. 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护理学的基本理论

3. 护理学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

1. 护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 护理伦理及职业道德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3. 护理实践中问题的规避和解决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经验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参与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评价

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论文撰写、小组讨论等评分项,期末考核主要包括笔试、论文和实践技能考核。

七、参考教材

1. 梁维兵. 护理学导论.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2. 王静. 护理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8

3. 张宝俊. 西方护理学导论.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八、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第二周: 护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周: 护理学的基本知识

第四周: 护理学的基本技能

第五周: 护理伦理及职业道德

第六周: 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以上为《中职护理学导论教学计划》范文,旨在帮助护理学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及从事护理工作的个人更好的了解该领域的教学和学习计划。

中职护理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计划概述

《中职护理学导论》是专门针对中职护理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介绍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护理职业的特点、工作内容、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提高护理专业的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护理专业奠定基础。

本教学计划总体设计基于以下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创新思维,强化团队协作,建立全面评价体系。本课程应在一学期(18周)内完成。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1. 教学内容:

(1)护理基本概念

(2)护理职业的基本特点

(3)护理伦理与道德

(4)护理实践

(5)护理知识和技能

(6)护理文献和信息检索

2. 教学目标:

(1)了解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职业特点和职业发展前景;

(2)了解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护理实践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

(4)掌握护理伦理与道德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5)掌握文献和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6)提高护理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素养,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技能和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实践法——组织学生到医院进行护理实习,提高护理实践能力;

(4)情景模拟法——模拟实际护理情景,培养应对突发事件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5)策略游戏法——设计乐于参与的策略游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护理技能;

2. 教学手段:

(1)教学PPT——通过图表、图片、文字、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达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模拟操作视频等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熟悉护理实践的操作流程;

(3)护理模型——利用护理模型进行情境模拟,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护理技能的能力;

(4)互动游戏——设计生动有趣的互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四、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

1. 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40%: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

(2)期末考试占60%:闭卷考试,测试学生的综合护理知识和技能。

2. 评价标准:

(1)平时成绩评价标准:

出勤达到80%以上,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课堂作业按时完成,能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积极交流思想。

(2)期末考试评价标准:

考试内容覆盖教学内容全部,考察学生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试题设置合理、公正,得分合理反映学生实际水平。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 护理学基本概念

第3-4周 护理职业的基本特点

第5-6周 护理伦理与道德

第7-12周 护理实践和护理知识、技能

第13-14周 护理文献和信息检索

第15-16周 教学复习

第17周 教学总结与讲评

第18周 期末考试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

1. 教材:

《中职护理学导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 参考书目:

《护理学入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版)

《现代护理学基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版)

七、教学总结

护理学作为一门以人为本的科学,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极高。而《中职护理学导论》课程则为中职护理专业的同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教学计划按照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护理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职业特点,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教学评价体系健全,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教学总体效果良好,是一套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的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方案。

中职护理教学计划 篇5

中职护理学导论教学计划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介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基本的护理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为进一步学习护理学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见疾病护理知识,护理实践技能等内容。

1.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a.护理学的定义和内容

b.护理学的发展历程

c.护理学的特点和意义

2.护理学的基本理论

a.人体构造与生理功能

b.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预防

c.护理过程与护理方法

3.常见疾病护理知识

a.心血管疾病护理

b.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c.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

d.消化系统疾病护理

e.泌尿系统疾病护理

f.神经系统疾病护理

4.护理实践技能

a.常规护理常识

b.基本护理技能

c.护理器材使用与维护

d.护理记录与信息交流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案例分析、观摩实践、模拟操作、技能演示等形式进行教学。同时,重视实践操作环节,注重学生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四、评价方式

本课程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占50%,考试成绩占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和实践操作表现等评价项。

五、参考教材

1.《护理学导论》 赵爱英,高婕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2.《护理学概论》 许岚峰,贺小华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版。

3.《护理学基础》 顾明华,杨倩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版。

六、课程安排

第一周 护理学概述及介绍

第二周 人体构造与生理功能

第三周 常见疾病护理知识1(心血管疾病护理)

第四周 常见疾病护理知识2(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第五周 常见疾病护理知识3(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

第六周 常见疾病护理知识4(消化系统疾病护理)

第七周 常见疾病护理知识5(泌尿系统疾病护理)

第八周 常见疾病护理知识6(神经系统疾病护理)

第九周 护理过程与护理方法

第十周 护理实践技能1(常规护理常识)

第十一周 护理实践技能2(基本护理技能)

第十二周 护理实践技能3(护理器材使用与维护)

第十三周 护理实践技能4(护理记录与信息交流)

第十四周 期末考试

七、总结

本课程是中职护理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培养护理学基本素养和护理实践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因此,本课程应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创造性教学方法和多元评价方式的使用,营造积极、和谐、富有活力的教学氛围,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中职护理教学计划(优选5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职护理教学计划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