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生大事观后感精选9篇

10-27

我的朋友给了我一篇关于“人生大事观后感”的文章,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电影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会激发各种各样的想法。观后感是指在观看电视、电影等文化作品之后的感想、思考、启示、联想或决心。观后感能够清晰地描述自己在看电影时的具体感受,并得到相关的启发。请将我的建议视为一个参考而非绝对的答案!

人生大事观后感【篇1】

时光荏苒,转眼3月悄然而至,对于热衷国产电影的观众来说,2022年上半年值得期待,根据电影上映排期表,多部国产佳作将在4月清明档登陆院线,上演票房大战,包括《你是我的春天》、《最后的真相》、《被害人》,以及由实力派男演员朱一龙领衔主演的《人生大事》。

纵观百花齐放的“清明档”,《人生大事》是唯一一部“殡葬”题材影视作品,故事围绕殡葬师莫三妹(朱一龙饰)和失去外婆的孤儿武小文(杨恩又饰)展开。在一个安静的清晨,武小文大声喊着“外婆”,她发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外婆久久没有睁开眼睛,年幼的武小文并不理解“死亡”的含义,在她看来,外婆只是沉沉地睡着了。

武小文外婆去世后,身为“上天堂”殡葬店工作人员的莫三妹到场,为前者料理后事,连他都未曾想到,在武小文的眼里,自己成为了“偷走”外婆的坏人。与此同时,失去外婆的武小文沦为亲人眼中的累赘,命运将她与莫三妹捆绑到了一起,两人共同经历了一系列有喜有悲的琐事,随着接触的不断深入,武小文与莫三妹从互生敌意到相依相伴,带给观众无限感动和感触。

据制片方介绍,早已制作完成的《人生大事》定档4月2日,陪伴观众度过清明假期。按照惯例,新片上映前,制片方往往会放出全新物料预热,包括宣传海报、宣传片等等,让朱一龙倾注心血的《人生大事》也不例外。就在3月1日,一段长达1分42秒的《人生大事》宣传片上架,随后空降热搜,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

走进《人生大事》宣传片,武小文与莫三妹相遇初期,两人针锋相对,抱着满满的敌意,之后武小文与莫三妹互相温暖,后者担任起了“爸爸”的角色。此外朱一龙与杨恩又还频频上演感人至深的哭戏,当武小文询问自己是否再也不能听到外婆的声音,莫三妹不禁红了眼眶,他深知“天人永隔”有多么残酷;在绘画课上,莫三妹看到武小文为自己创作的卡通画,潸然泪下。互飙演技!两位优质演员之间的对手戏不容错过。

人生大事观后感【篇2】

前天和朋友去看了刚上映的《人生大事》,浅谈一下观后感。

买票之前粗略地看了一下简介,误以为剧情是围绕入殓师这一不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职业,深入剖析讲解这一行业内不为人知的事情。

看完之后,我对该影片的概括是:

主角莫三妹(剧中人称三哥)作为市井胡同里丧葬行“上天堂”的接班人,以及入殓师这一身份背景作为推动剧情的工具,和被他“服务”的老人家的外孙女小文之间的感情,由互相看不顺眼到情深如父女的变化过程。

电影开场,三哥和兄弟建仁为小文外婆的尸体进行软化和化妆。

小文对这两个“带走外婆的人”记忆深刻,为找回外婆,她通过手表拍下的面包车图片一路找到了上天堂。

此时失去了外婆庇佑的小文,在没有家庭话语权的舅舅的家里,成了拖油瓶。

小文舅舅家为了小表哥的前途,举家前往北京陪考,小文舅舅在妻子的催促下丢下执着于在上天堂找到外婆的小文。

临走前舅舅给了建仁一沓钞票嘱托他代为照顾小文,小文就这样阴差阳错留在了上天堂。

众所周知,我在电影院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不知道也没关系,关注我们,你很快就会知道。

影片中多处体现亲情的剧情都能使我动容落泪,但很快出现喜剧剧情让我没办法保持情绪。

人生大事观后感【篇3】

诚然煽情和搞笑的搭配可以让一部电影不那么单调沉闷,但剧情气氛转变太快,会让人的情绪还未达到顶点就强行搞笑,我是不能享受这种情绪的大起大落。

我关注到电影中出现了很多前后呼应的剧情,我印象较深的是这三个:

1。莫三妹从父亲手中获得上天堂的房本后,急着告诉女友这个好消息,在试图和女友亲热时,给他带绿帽子的老六穿着浴巾从浴室出来,说:该你进去洗了。

后来莫三妹想收养小文,但由于未婚异性之间的收养,需双方相差40岁。

于是三妹去同为上天堂合伙人的白雪家中,商量为了收养小文而结婚的事情,这时又恰巧三个合伙人之一的建仁穿着浴巾从浴室出来,说:该你进去洗了。

2。莫三妹得知被绿后从前女友的店里回到上天堂,胡乱把房本塞到上铺的床铺里。

这时给了一个特写,我当时就猜到后面会有后续。

小文被寄养在上天堂的那几天睡在上铺,晚上尿床,三哥半夜极其烦躁地把被单一股脑胡乱塞进洗衣机里,自然也包括被他塞进去的房本。

当剧情进展到莫爸让莫三妹去办理过户手续时,即使没有如我般敏锐的洞察力,也会对“三哥被绿”这一作为本片中较为经典的桥段,以及紧接着的藏房本的特写有较深的印象。

这两段情节的对比也体现了当下的社会现实,或许会有观影的有心人注意到这一点,进行一下反思可能会对自己当前的家庭形势有更加积极的影响。

人生大事观后感【篇4】

人生大事看了,感觉这两天脑袋里总会时不时响起小文哭着嗓子喊爸爸,三哥在后面追的镜头,眼睛里也都会湿润。真的后劲太大了!

电影里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殡葬师,他没有会以为的庄重,老成,沉默寡言,反倒是一口一个老子,脖戴大金链子,脚踢夹趾拖鞋,活脱脱的一个刚从大牢里出来的超社会的街溜子。影片一开头,这个男主角的形象就无声无息的立起来了。而有了这样的反差,在后面莫三妹遇到小文后的转变,才会那么的喜剧和感人。

我特别喜欢他在灯光下修理小文被折坏的木棒那一幕,一脸温柔和虔诚,谁都不会怀疑他当爸爸的称职性。而朱一龙本人真的真的五官超能打,尤其是他的眼睛,在忽明忽暗的光影下美得动人。

另一个记忆犹新的点在停尸间,吴倩饰演的熙熙哭倒在曾经的情敌老六遗体旁,三哥本是为了保护她入狱,结果出来却发现爱人和仇人在一起了,自己成了局外人。他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个自己深爱的女人,满眼都是怨憎与释然交汇的复杂情绪。虽然一句台词都没有,但是他的复杂心事却全部展现出来了。

而有人不理解甚至诟病的两个点,却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一是三哥用烟花送走父亲,当灰烬落去长江里时,何尝不是莫老爹和二哥的相聚呢。这是一场非常浪漫的葬礼啊。二是小文亲妈的回归,真的不多余。三哥以为小文是没有选择才留在他身边,他依然有很深的自卑,怕自己无法教育好小文。小文的主动回来意味着她主动做了选择,三哥才有了自信。而最后几人一起啃桃子的结尾,真的你想怎么想都可以,但小文有了两对疼爱她的父母,这不是很好的事吗?

《人生大事》不同于《入殓师》,它讲述的是“生”的故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我们活着的时候能相互取暖。在今天这个疫情时代,这样的情绪弥足珍贵,它让我们懂得要爱我们身边的人,家人,朋友,爱人……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地上爱过我们的人!

人生大事观后感【篇5】

这是2022年,我第一次走进电影院去观看电影,看到抖音上以及这部电影的评价是非常好,所以呢!也是特别好奇的并带着一些自己想法走进了电影院

整体电影下来最大的感触就是,人生除了“生和死”其余的都是小事

刚开始是小女孩从睡梦中醒来,怎么也叫不醒自己的外婆,也许对于小朋友可能是外婆睡着了还没有醒,但是并不知道外婆已经离开,其实这个点是非常感触的,但是没有感触到我,也许跟自己的成长有很大的关系,长这么大我没有见过自己的外婆长什么样子,甚至连记忆都没有,所以没有办法让自己有共鸣

其实我挺佩服三哥的爸爸,虽然说他对孩子是以严厉的,但是这也是一位父亲对自己孩子的爱,在他爸爸去世后所留下的信,挺佩服一位父亲的伟大,知道自己随时都会离开在写信的时候,那种对孩子的爱,让他的孩子去猜自己想要以那一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这一点自己是非常感触的

也许是自己活得太过于人间清醒了,有得时候自己也会在想如果那一天自己要是要离开了,会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呢!又有多少人会记得你,又有多少人会为你难过呢!又有谁会为你哭泣!

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最想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也许是自己想早了,但是人活着总有一天会离开啊!我只是以后会遇到的问题提前想了而已

最后说说小女孩吧!这么小小的年纪演技爆棚,其实这反应出有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和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大人不能因为自己所犯的错误留给一个孩子来承担,应该给一个孩子有一个爱的、健全的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人生我们是子女、未来也会是孩子的父母,更应该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爱,愿我们未来都能生活在爱里。

人生很长、好好体验,让爱充满生活。

人生大事观后感【篇6】

时光荏苒,转眼3月悄然而至,对于热衷国产电影的观众来说,20xx年上半年值得期待,根据电影上映排期表,多部国产佳作将在4月清明档登陆院线,上演票房大战,包括《你是我的春天》、《最后的真相》、《被害人》,以及由实力派男演员朱一龙领衔主演的《人生大事》。

在一个安静的清晨,武小文大声喊着“外婆”,她发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外婆久久没有睁开眼睛,年幼的武小文并不理解“死亡”的含义,在她看来,外婆只是沉沉地睡着了。

武小文外婆去世后,身为“上天堂”殡葬店工作人员的莫三妹到场,为前者料理后事,连他都未曾想到,在武小文的眼里,自己成为了“偷走”外婆的坏人。与此同时,失去外婆的武小文沦为亲人眼中的累赘,命运将她与莫三妹捆绑到了一起,两人共同经历了一系列有喜有悲的琐事,随着接触的不断深入,武小文与莫三妹从互生敌意到相依相伴,带给观众无限感动和感触。

走进《人生大事》宣传片,武小文与莫三妹相遇初期,两人针锋相对,抱着满满的敌意,之后武小文与莫三妹互相温暖,后者担任起了“爸爸”的角色。此外朱一龙与杨恩又还频频上演感人至深的哭戏,当武小文询问自己是否再也不能听到外婆的声音,莫三妹不禁红了眼眶,他深知“天人永隔”有多么残酷;在绘画课上,莫三妹看到武小文为自己创作的卡通画,潸然泪下。互飙演技!两位优质演员之间的对手戏不容错过。

在宣传片的最后,害怕失去武小文的莫三妹问道:你以后,不会把我忘记了吧!对于这个问题,倾情演绎莫三妹的朱一龙第一时间发文回应:记着你!只用了短短x个小时,朱一龙写下的三个字获赞破x万,转发量同样破x万,朱一龙的超高人气展露无遗。

人生大事观后感【篇7】

前天和朋友去看了刚上映的《人生大事》,浅谈一下观后感。

买票之前粗略地看了一下简介,误以为剧情是围绕入殓师这一不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职业,深入剖析讲解这一行业内不为人知的事情。

看完之后,我对该影片的概括是:

主角莫三妹(剧中人称三哥)作为市井胡同里丧葬行“上天堂”的接班人,以及入殓师这一身份背景作为推动剧情的工具,和被他“服务”的老人家的外孙女小文之间的感情,由互相看不顺眼到情深如父女的变化过程。

电影开场,三哥和兄弟建仁为小文外婆的尸体进行软化和化妆。

小文对这两个“带走外婆的人”记忆深刻,为找回外婆,她通过手表拍下的面包车图片一路找到了上天堂。

此时失去了外婆庇佑的小文,在没有家庭话语权的舅舅的家里,成了拖油瓶。

小文舅舅家为了小表哥的前途,举家前往北京陪考,小文舅舅在妻子的催促下丢下执着于在上天堂找到外婆的小文。

临走前舅舅给了建仁一沓钞票嘱托他代为照顾小文,小文就这样阴差阳错留在了上天堂。

众所周知,我在电影院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不知道也没关系,关注我们,你很快就会知道。

影片中多处体现亲情的剧情都能使我动容落泪,但很快出现喜剧剧情让我没办法保持情绪。

诚然煽情和搞笑的搭配可以让一部电影不那么单调沉闷,但剧情气氛转变太快,会让人的情绪还未达到顶点就强行搞笑,我是不能享受这种情绪的大起大落。

我关注到电影中出现了很多前后呼应的剧情,我印象较深的是这三个:

1。莫三妹从父亲手中获得上天堂的房本后,急着告诉女友这个好消息,在试图和女友亲热时,给他带绿帽子的老六穿着浴巾从浴室出来,说:该你进去洗了。

后来莫三妹想收养小文,但由于未婚异性之间的收养,需双方相差40岁。

于是三妹去同为上天堂合伙人的白雪家中,商量为了收养小文而结婚的事情,这时又恰巧三个合伙人之一的建仁穿着浴巾从浴室出来,说:该你进去洗了。

2。莫三妹得知被绿后从前女友的店里回到上天堂,胡乱把房本塞到上铺的床铺里。

这时给了一个特写,我当时就猜到后面会有后续。

小文被寄养在上天堂的那几天睡在上铺,晚上尿床,三哥半夜极其烦躁地把被单一股脑胡乱塞进洗衣机里,自然也包括被他塞进去的房本。

当剧情进展到莫爸让莫三妹去办理过户手续时,即使没有如我般敏锐的洞察力,也会对“三哥被绿”这一作为本片中较为经典的桥段,以及紧接着的藏房本的特写有较深的印象。

3。莫爸快不行的时候在医院讲了莫三妹二哥为了打捞掉进长江的一具尸体而丧命的故事。

剧情还是莫三妹和小文互不顺眼的时候,三哥和小文吵架的时候说她外婆被烧成烟不见了,在建仁和白雪的暗示下,三哥将话锋转至烧成烟就会飞到天上变成星星。

莫爸的遗书中写道去世后想让自己的骨灰有个不一样的处理方式。

我根据莫二哥“活人换死人”的故事猜测三妹可能会将父亲的骨灰沉至长江。

我猜对了一半,相比剧中莫三妹的方案,我的猜测确实不够特别,想知道的可以去电影院一探究竟,虽然我已经剧透很多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哥接下一单因病去世的小女孩的葬礼,死者父母要求定制一个粉红色骨灰盒,让我立刻想到了我前段时间的文章谁不想要粉红色骨灰盒?

谁见了不夸我一句营销鬼才!

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桥段是,小文外婆生前的公园舞伴,拜托三哥给他办一场生前的婚礼,我觉得超酷,虽然理由并不是很酷。

关于这部电影大量使用前后呼应的处理手法,我是比较喜欢的,能让我在剧情上找到前因后果,逻辑上的吐槽点会少很多。

就连那段最硬的广告:三哥答应帮小文恢复手表中外婆的语音信息,最后找了一家专业公司才得以完成,都在前面做了铺垫。

电影的布景和镜头效果也得到了与我同行的学过相关专业课程的朋友的赞赏,他很喜欢上天堂丧葬行和婚庆店拐角相邻的场景安排。

结婚和死亡是人生两大事,既能暗示电影名,也在严肃中透露着些许玩笑。

除此之外,还有两段关于小文去留的情节引发了我的思考。

小文被舅舅托付在上天堂的那段时间让她与三妹的感情发生了巨大变化,当舅舅一家从北京回来,没有家庭地位的舅舅依旧没办法把小文接到家中。

他也正是看出了小文和莫三妹之间的感情变化,于是委婉地询问小文的意愿,小文自然是选择了更能带给她亲情的三哥。

但是当小文的亲生母亲去找三哥表示想带走小文时,没人询问小文的意见。

小文的亲生母亲认为以自己一颗绝对全心全意爱女儿的心,怎样都要带走小文。

三妹或许也这样认为,觉得这样一位母亲可以给小文更好的。生活,反观自己的职业可能带给小文畸形的童年。

于是趁小文睡着,将她抱给了从未见过的生母。

没人询问当事人怎样更能感到幸福,都在自以为是地“为了她好”。

这两位真正爱着小文的人,反倒不如和小文没什么感情的舅舅更加尊重孩子的意愿。

这两段情节的对比也体现了当下的社会现实,或许会有观影的有心人注意到这一点,进行一下反思可能会对自己当前的家庭形势有更加积极的影响。

人生大事观后感【篇8】

9点走出电影院,和彬彬一路称赞好电影,情节紧凑,演员在线表演,主线清晰,温暖深刻,我哭笑不得,将是今年的高分电影,是的,这是看完电影后最准确的感觉!好电影总是让人们在走出电影院时思考。

下午,我在微博上热搜了一下电影介绍。人物介绍中的男主角莫三梅很快引起了我的兴趣。在此之前,我看过日本电影《殡葬师》和韩国电视剧《遗物整理师》,这些都是很棒的影视作品。因为我对殡葬行业不熟悉,我对这类题材有一种自然的探索欲望,看完电影,我会对这些职业周围的相关职业和故事产生真诚的敬意。

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至少有两个话题,一个是性,另一个是死。然而,我们最不想提到的是我们必须永远面对的。当我们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来面对这些问题时,它们可能会成为刺痛我们的剑。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位自媒体博主上次说的话:人们想用欲望来掩盖恐惧,但他们忘记了欲望只是恐惧的本体。

不小心又离开了,回到电影本身。这部电影说了什么?因为一场葬礼,男主角的第三个哥哥遇到了小女主角小文,三天的寄养变成了后来的收养,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事故实现了相互治愈。

说几部电影,我哭了好几次。(以下内容涉及剧透,想留点悬念走进电影院可以回头看,哈哈。

片段1:三哥告诉小文,奶奶死了,变成了烟,变成了天上的星星,那天晚上三哥起床发现小文不在床上,走到门口发现小文独自坐在院子里看星星,然后听着奶奶生前的声音小文,今天生日早点回来,奶奶给你准备了最喜欢的食物姐姐,今天太阳太阳,不玩很长时间,女孩晒黑不好看等等,这个声音的内容出现了几次,每次听我都忍不住湿了眼睛。想想我们的生活,忽略了最常见的关心。

片段二:三哥确认收养小文后的一天晚上,小文躺在三哥耳边说:我不怕,因为我有父亲。小文吵闹、哭闹、不听劝告,不是奶奶走后的自我保护。

片段三:三哥抱着父亲的骨灰盒,在海边以烟花的形式为父亲完成了最后的送行。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他父亲的遗书说他想要一个特别的告别仪式。没想到,他会一直盯着三哥看。烟花点燃后,停顿了几秒钟。三哥向前走了两步,然后烟花破了,从细节上可以看出,编剧和导演都很用心。盛开的烟花点燃了整个星空,在三哥的眼睛里也看到了火光。这里完成了父子之间的最后和解。除了感动,还有一种浪漫的感觉。原来,扬骨灰也可以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精彩的情节。喜剧在近两个小时的内容中也占据了很大的空间。老人办活人葬礼,小文误食弹珠,建仁从白雪浴室裹浴巾,小文和小胖的幼儿园表演等等。这些看似搞笑的内容及时缓解了一些沉重的情绪。

当然,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演员的精彩表演。在此之前,朱一龙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知不知道的公子哥身上。后面有一些作品,但似乎都在比较积极的框架内,没有给我太多惊喜。这一次,莫三姐让我又变成了粉丝。人物描绘了我的生活,我的眼睛里有很多情绪,比如短裤、花衬衫和寸头。小演员更令人惊讶,未来可期。配角对建仁(可能是名字加分,哈哈)和吴倩印象深刻。

最后,用老人在病床上说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零散的观影经历。人生除了死,没什么大不了的。

愿我们都能成为点亮星星的人!

人生大事观后感【篇9】

一场电影,五次落泪。演绎的是故事情节,看到的是生活经历。一部关于亲情和死亡的电影,让人看到了世间冷暖。

孤儿,被爱,被嫌弃,被怜悯,被折腾,最后倾尽全力找回自己想要的生活空间,多么励志又可怜的成长经历。

男主角的生活不容易,也同样经历着不被爱,不被重视,被抛弃,被嫌弃,被怀疑,被伤害,孤独且没有目标的人生,几乎谈不上有意义。

但是上天总会拯救一个善良的人,安排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小孩子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最后获得救赎的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生命。

第一次流泪【互相嫌弃,彼此治愈】

父母子女就是这样,他们都有独立的个体。电影《人生大事》一开场就上演了一场追与追不上的故事,一觉醒来,小姑娘就追不上外婆的脚步了,一不小心,小姑娘连外婆的影子都追不上了,于是小姑娘去追那个带走外婆的人。一路上那种拼命的劲儿,那种害怕失去的感受,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忘我的奔跑,我泪奔了。

没有别的,因为我也是从小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我的每一次蜕变和成长,都在外婆的眼里嘴里心里……

所以我很多年都害怕自己追不上外婆,所以拼命的靠近,竭尽所能的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距离靠近外婆,其实就是害怕有那么一天像电影里的小姑娘一样,什么都追不上。

男主角当然嫌弃这样一个惹事儿麻烦的小女孩,因为他已经看惯了生老病死,当下的一切无非就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部分,太正常不过了,习以为常就会麻木,麻木就会厌倦,厌倦就会让生活变得平平无奇,直至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

正是这样两个相互嫌弃的人,可能才是最能治愈彼此的人,大概这就是以前学习到的负负得正吧。

还是那句古话“有的童年治愈一生,有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

第二次流泪【行业歧视,亲情淡薄】

每当我介绍自己的大学专业和工作岗位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老不正经了,因为我是男的,我还是一秘书。大家听最多的就是“女秘书”,我这一男秘书是怎么会事儿?

行业歧视在这个社会依然存在,而且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千年不变。电影中男主角是殡葬行业,在现如今,这个行业依然像一盏冥灯,让几乎所有的人听到就感受到莫名其妙的距离。

男主角年纪轻轻就做这个,当然不受人待见。小女孩孤苦伶仃跟着外婆生活,无依无靠无能为力,当然不受舅舅舅妈的待见。常言道后妈难当,可又有谁知道这孤儿的亲戚更是难上加难。

看到小女孩被舅舅家如此对待的时候,我又泪奔了。

第三次流泪【抬头看星星是故事,低头讨生活是人生】

电影里好多次提到星星,还有一句台词是“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小姑娘告诉老师说爸妈是“种星星的人”,男主角告诉小女孩,外婆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关于星星,我们小时候在院子里躺在竹席子上乘凉看星星听故事的场景,应该是很多人一辈子都忘记不了的记忆吧,那种日子还有吗?那种快乐悠闲还有吗?那时候的那些人还在吗?

太让人泪奔了。

我们为了生活,为了活着,已经多久没有抬头看星空了,我们一头扎进生活的土壤里,巴不得可以立刻发芽开花结果,可当我们有朝一日抬头看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物是人非,一切都来不及了,一切都不是自己喜欢、曾经想要的样子了。

而这一切,就是最真实的生活,就是最普通的人生啊。

第四次流泪【生活的重心和生命的意义】

作为男性,有时候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重心,工作、升职、赚钱、社交到处都是重心,唯独自己不是,从来都在忙碌和奔波,从来都没有停下来想过自己,重心太多了,生命反而没有了意义。

赚了很多的钱,生命没了;工作努力做到了极致,亲情友情爱情没了;忙忙碌碌争分夺秒为他人,自己没了。

电影后半段,男主角把小女孩送走,在雨中狂追出租车的时候;男主角送完小女孩又得知父亲去世消息的时候;小女孩自己找回来,说出男主角的家庭地址的时候;好几个段落都让人泪奔,那种失去感、获得感、那种挣扎、无助、心痛、恐惧、喜悦,都让人不得不泪流满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