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文学影视作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成一篇观后感。为此需要好好认真的写观后感,观后感可以让作品对我们的影响更加深刻,你知道一份标准的观后感需要有哪些方面吗?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家庭教育小学生简短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从有了娃,听到最多的就是给孩子立规矩,这方面有专门的书籍,有专家的讲解,还有过来人父母的许多经验之谈。而给父母立规矩,却没怎么听说。当然,也有许多书籍、文章,告诉我们怎样去做一名合格的父母,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愿意去学、都能学会。
昨晚,听了我们学校徐晓彤老师关于《家庭教育促进法》解读的讲座,一个小时的时间,干货满满。徐老师从法律条文的重点,到多年经验的分享,将枯燥难理解的内容娓娓道来。其间穿插着我校学生的日常照片,网络视频案例,让我作为一名普通家长能够听得入神、听得明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xx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在本法中明确了父母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九种方法和六项内容更是直观具体,徐老师在讲座中逐条解读,供渴望成为合格家长的父母们学习品味。这部法律,就像是给我们做家长的立下规矩,在教育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本职是什么,父母又有哪些行为规范。
只有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回过头看,才会发现作为家长,自己是不合格的。想想看,家长平时的工作重心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还是纠正不良习惯呢?现在有很多家长的主要精力是用在与孩子的不良习惯做斗争上。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给了孩子许多不良的影响,使得孩子走了许许多多的弯路,而任何弯路都会影响孩子的顺利成长,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中留下一些痕迹。如果家长能够提前学习,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会少走一些弯路。
从这个角度来讲,并不是每个家长天生就是合格的。正如讲座中徐老师提到的,不合格的家长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懂得家庭教育的人。通过这次学习,我感慨颇深,为人父母之路确需这样坚实的理论指导及行为准则,这既是给父母立下的规矩,也是帮助父母事半功倍的家教良方。我觉得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认真学习,细细品味。
今天我认真聆听了关于《家庭环境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认识青少年抑郁,学会与孩子沟通》的视频课程,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我们的孩子,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塑造了孩子的心理素质水平,因此家庭在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要承担重要责任,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我们要充满爱、包容与欣赏,让孩子们喜欢与我们在一起。让孩子在最困难、绝望时,有值得向往的.、留恋的东西;让孩子在最困难、绝望的时候,知道我们家长会和他们在一起;和孩子们一起去面对压力,不抱怨,不逃避;让孩子们在绝望的时候,知道我们愿意帮助他们,学会向我们家长求助,或者向专业机构求助。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对孩子的最大保护作用,提高家庭凝聚力,同时和孩子们一起去面对压力,提高孩子的心理弹性。
而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是有技巧的,如变命令为商量、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不要总是帮孩子做主、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和做事方法、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兴趣和欣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要在公共场合指责孩子、尽量不要用否定的语气、说话要注意场合和方式等。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同,基础也不同,所以我们要给我们的孩子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的波动要理性。批评孩子要注意不要超过限度,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话。这样容易引发孩子的反感,反而激发逆反心理。我们要给孩子属于自己的空间,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和父母必有一战,如果孩子赢了,是喜剧。如果父母赢了,是悲剧。我们千万不要和困难站在一起,打败自己的孩子。注视孩子的心理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成才。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支撑。好的家庭环境让我们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更有信心,也更有力量去面对不可预期未来。
庞教授从心理健康特征和压力模型两方面分析了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成长重要性。提出家庭需要为似乎已经长大但心理还未成熟的孩子提供身体和心理保护;家庭要有强凝聚力,压力与保护同行和孩子一起面对,让孩子在最困难、绝望时,有值得向往、留恋的东西。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与孩子沟通时不可传导焦虑情绪、孩子情感支持给予满足、创造孩子需要安全环境。并提出了四种方法。
一、多陪伴,多理解;
二、多沟通,少说教;
三、制定规则,管理手机和读物;
四、一起面对压力。
综上所述孩子学业压力大,发展通道小,缺少陪伴、玩伴,心理脆弱缺挫折体验。他们更需要理解、陪伴、和谐家庭来面对将来不可预期。
今天应学校要求,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讲解的直播课程,通过今天的学习,感触颇多,虽然一段课程解决不了整体的教育问题,但从中也让我认识了自己众多在家庭教育上的不足,希望“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作为家长在“补牢”之前,我得先自我检讨,这样才能更好地认真学习,细细品味。
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
亲子陪伴非常非常的重要,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和妈妈工作比较忙,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渐渐的孩子也习惯了我们不在家的日子,她很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也不愿意跟我们分享了,甚至有时候都不怎么愿意跟我们讲话了,所以不论多忙,一定一定要抽时间陪陪孩子。当然这个陪伴不是她在玩你在旁边玩手机的陪伴,而是进入孩子世界的一种高效的陪伴。
二、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
一味地父慈子孝、母慈子孝不行,完全营造“没有任何负面情绪”的家庭养育环境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偶尔、适度地“发火”,也能够让孩子知道行为边界和做事的界限。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些话都没毛病,但也不绝对,只有父母对承诺的执行才能影响孩子对承诺的执行,这样等孩子走入社会了,他也会对自己的承诺一言九鼎。
三、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育儿育己。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所以首先必须自己做到持续成长,才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国家教给我们的育儿指南,要求很高、要求很多,做到非常不容易。但,对于我们多少都是一些教育要点的提醒。亲自陪伴、父母合力、融入日常、言传身教、严慈相济、尊重差异、平等交流、共同成长。
最后希望我们家长都能向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要求努力。
首先感谢学校为我们家长精心安排的这次家庭教育讲座,感谢谢飞校长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让家长提高和进步的平台。
听了北京大学的'学生家长、中学高级教师、首批朔州名师、朔州十佳班主任、全国优秀作文指导教师张宏伟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张老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故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传授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教育方法,让我感慨颇深,深刻领悟到了一朝为父母,终身为老师,认识到了家长所承载的责任有多么大。
张老师首先讲了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一个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上,从小事做起,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以纠正和引导,对孩子生活中的好多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之成为习惯,让孩子在好习惯的陪伴下学习、生活,在幸福中前行。
张老师还讲到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要多鼓励、多赏识,不要一味的批评,但也不能不切实际的表扬。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苛责孩子,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并加以指导,同时要积极和老师沟通,和老师一起鼓励孩子,彻底卸掉孩子心理上自卑的巨石,这样的孩子潜能就能爆发。
同时讲到要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不要盲目跟风,把孩子送出去住校,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增进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解除相互的误解,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以及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有利于培养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
听了张老师的讲座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我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力争做到张老师所期望我们的:要赏识孩子、包容孩子,引导孩子学会小步快走,不忘初心,助力孩子在健康快乐中幸福成长!
再次感谢学校、张老师给了我这一次成长的机会,我将把张老师的家庭教育理念贯穿到我的实际生活中,并渗透贯彻到今后对孩子的教育当中。
3月6日晚,有幸通过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让我学习和领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包括一条“主线”,两重“属性”,三个“注重”,四类“惩戒”,五项“要求”,六大“内容”,七种“责任”,八类“协同”,九种“方法”和十大“支持”在内的主要精神。作为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我,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国家对未来、对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关心!
国家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国家和社会则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从此,家庭教育已不再单纯只是家庭的责任,它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该法的制定已从“家事”上升为了“国事”,从而全面动员和推动全社会力量来共同加强家庭作用。
我们都知道,家长和家庭在孩子的未来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要知道,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导师。如果我们说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则是复印件。只有原件和复印机都完好,复印件才不会走偏,所以,解决小孩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我们自已的问题,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没有一个有问题的家长,就不存在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一个小孩只是家庭和社会之树上的一枝花朵。如果一棵树上长的花朵有了毛病,我们通常就要深入树根去治疗,而不仅仅停留在花朵本身。
正因为家庭和社会是根源,所以我们家长更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努力正身,立德,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为他们创造营养健康的成长土壤,科学引导孩子,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和孩子一起相互促进,共同健康成长。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家庭教育》这部专题片。里面的一段内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段内容主要讲了一位爸爸用五个问号教孩子养成规划习惯。他家孩子,做什么都是慢条斯理的, 他做作业也很慢,并且拖拖拉拉的,不能合理规划时间。一问是假期有什么计划?二问是想去哪里放松一下?三问是那可能要占用一天半的时间,你觉得够吗?四问是那你制定时间表吧,怎样才能休息好又能提高?五问是如果没有完成,你觉得需要多久时间弥补?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是位有智慧、耐心的爸爸,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规划态度方面依照这样一个规律:询问并引导计划——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监督检查——修正改善。在上次计划落实的基础上,下次适当的延长时间,逐步锻炼孩子的规划能力 。
通过学习觉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方法,好方法事半功倍。
在人生的旅途上,有相当多值得欣赏的优秀影视作品,观赏作品的同时总会因一些经典情节而受益匪浅。为了充分增进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就需要赶紧认真的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锻炼逻辑化的思维能力,你是否在搜索作品名观后感范文?下面,我们为你推荐家庭教育简短观后感,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随着实验小学大会议室里一阵阵掌声的响起,我知道这次的讲座让到场的家长们都受益匪浅。当然我也觉得收获颇多,我很荣幸作为五三班家长参加张老师的讲座,很早就知道张老师在社会享有很高的声誉,亲身经历才知道果然名不虚传。接来下我从下面几点谈下心得吧!
在“该不该打孩子”方面,家长们都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有些认为犯错误就该打,有些人为不该打,在张老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循序渐进的分析下,我明白了可以打孩子也是有前提的:第一,在不生气的时候打;第二,必须让周围的环境保持统一;第三打完后要及时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犯了错误是要承担后果的。我深深的知道以前在管教孩子方面自己做的是多么的不好,总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我是家长,孩子要无条件的听话,最后是孩子害怕了,而不是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也知道了,孩子的话要积极的回应,回应代表了对孩子的关注,而不是想理就理他,不感兴趣就不回应那,那样会伤害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夙愿,都想把自认为最好的爱给与孩子,但很多时候我们的爱成了偏激的爱,成了孩子成长路上的枷锁。孩子不爱吃青菜的时候我就会吼孩子,“你要补充维生素啊,吃青菜皮肤变白啊”通过张老师的讲解我知道0~6岁孩子要多吃些粗纤维的食物,孩子通过咀嚼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对于偏食不必太放心上。我们都希望孩子长大“孝顺”,张老师告诉我们“孝道”更是我们在孩子身上应该灌输的思想,他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说明了什么是“孝”,“孝”的本质是让父母不能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接受,要想尽办法让父母放心!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现在的孩子普遍学习压力大,任务重,家长们也是想尽一切办法督促孩子学习,孩子写作业家长在一边看着,表面上是重视孩子学习,岂不知道孩子对家长的这种行为很抵触的`,我们只用给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即可。孩子的心里是纯洁美好的,我们尽可能在孩子面前多说些美好和善的东西,不能把自己心中的负面信息带给孩子,在家庭成员中,我们要把家里每人对孩子的爱传递给孩子,在老师那里,我们要把老师对孩子的喜爱和无私传递给孩子。“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不是我们带孩子出去玩了一天,自己在扣手机孩子在玩就是陪伴,不是父母躺在病床上,自己在跟前坐了片刻,有事了就走就是陪伴,真正的陪伴是“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做同一件事”,我们要懂得孩子的需求,要理解孩子的心声,才能把最合适的爱带给他。
“改变就在一瞬间,成功就在一眨眼”回想起以往的自己觉得愧对孩子的太多,孩子不听话时总是拿攻击性的语言批评他,今天才知道那不是批评,而是伤害,攻击性的语言带给孩子的不是满满的能量,积极性的爆发,而是负面的毁灭打击。比如“这道题不是练好几遍,你笨哦”,何尝不颠倒下顺序换成“你不笨,是这道题得练好几遍”“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有用啊”何尝不换成“没有谁能像你一样啊!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同样的一群数字带给孩子的一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最棒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样孩子才有动力去学习去生活。
“把受伤的权利还给孩子”未来的社会升学就业压力更大,不是孩子掌握了一技之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系统,要给孩子一颗受挫的心,要让孩子在困难环境中知道如何去挑战自己,迎难而上,如何用一颗积极阳光的心态在社会上立足。
让自己快乐是一种美德,让别人快乐是一种功德,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很多,唯愿我们都做一个正能量的家长,在家长成长之路上,我们永不掉队!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第一期刚出版时,我就有幸拜读了。中间的几期却错过了,3月份在小一班家长会上又很荣幸的见到了它,便毫不犹豫地把它带回了家,真是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从出生便要接受的。孩子三岁以前所接受的教育都来在自己的父母,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但是父母却是所有职业中唯一没有经过培训直接上岗的,育儿经验的缺乏是所有父母的共性,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和教育着孩子。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问题也随之增多,好多时候我们都变得举足无措。《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中很多案例几乎都在我们身上发生着,面对专家的分析,我们仿佛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专家的出招、专家的指导不禁让我看得心服口服,我不禁试着去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育儿观念。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爱也是一门艺术。爱也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和正确的方法。愿每位父母都能够选择科学的、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去爱孩子,让孩子真正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1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上各个方面都强,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有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学生,当人若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能够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理由,当苗头越来越大的时候,就会忘记自己的责任。学生也是一样,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同样也能够为自己找到适当的理由,有社会因素,有家庭因素,有个人因素,也有智力因素。一旦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当及时的找到学生进行谈心,告知学生,不比家庭比自己,当个人存在差异的时候,就应当穷则思变,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力气来换取平衡,因为家庭是无法改变的,环境同样也是无法改变的,所能够改变的仅仅是我们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魏书生举了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如丁玉娟,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病故,但是丁玉娟在班内当着班长,考试还是全班第一;又如刘岩松,父亲有病,母亲智力发育不正常,刘岩送在家里洗衣做饭,家务活全都干,他又是学校号队的主号手,在班内是班长,在市运动会拿第四名,而且在学习上也不落后,是三年组的前5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洪占辉等等等等,他们的家庭很一般,但是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家庭的态度都很好,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庭而自暴自弃。
现在的孩子多是娇生惯养,我们要培养孩子勤劳的品质,多让学生参与一些义务劳动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要让学生学会宽容,培养学生多做自我批评,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少了一些“杂事”,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利用起来。当学生的德育培养好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同学的态度就会相应的好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与学生的距离才会拉的更近,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就会更加的得心应手。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的成熟,同时给孩子一个改变的机会。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2
现在的家长都曾经是孩子,现在的孩子未来大多可能会成为家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接受或良好或不尽人意的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是社会的焦点,对于个人的行为习惯甚至三观的形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我看到这本书名时,我是排斥的,家庭教育本来就是焦点还聚什么焦,这不是废话吗?再一看目录"谁是家长谁是孩子,谁的年龄大"这么弱智的问题也能提出来,气得我差点把书摔在地上。网络的发展,让信息的传播泛滥成灾。如果你敢搜关键词"家庭教育",成千上万条信息将把你湮没。而这些信息中不是励志鸡汤文就是一些专家所谓的家庭教育秘诀,我早就对这些正确的废话深恶痛绝。看上去"聚焦家庭教育"也是这样一本书,但是我知道本书的作者很厉害,就硬着头皮往下看。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然而本书的作者王文忠在家庭教育领域整整磨了二十多年。读完前言的第一段,就让我对作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一直对家庭教育感兴趣,从1994年承担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庭环境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开始,到后来进行少年犯教育转化,灾后心理援助,动力沟通理论与技术体系的构建,都围绕着家庭教育做工作,20多年过去了,不改初衷,算是聚焦家庭教育吧。"
如今有太多的家长打着爱的旗号进行着伤害而不自知,正好像通往地狱的路上铺满了善意。一边期待自己孩子飞翔,一边却剪断孩子的翅膀。一边想放手一边抓狂,一边假装淡定,一边焦虑紧张。这时所谓的教育专家出现了,无奈专家太多,众说纷纭,有的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有的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一时间家长们陷入前所未有的彷徨,变得更加焦虑。而家长的使命这段话很好的指明了家庭教育的方向。
"家长的使命,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在离开家长后能够独立生活,能够从周围人那儿学习,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
家长要完成好这个的使命,必须要自己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自立的人,能够时时处处地向周围人学习的人。
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生下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家长(当然,现在剖腹产可能第一眼见到的时候医生和护士,但是孩子主要还是跟着家长成长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家长的素质,家长的为人处事风格,自然会默默地影响正在如饥似渴的从周围吸取信息的婴儿。"
当我读到这一段文字时,真的很庆幸自己有幸读了这本书。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很少有人愿意翻开一本相对严肃的书籍了。所以,在您能够耐心的翻到这里的时候,作为作者,我们非常真诚地祝贺您!由于您是一个愿意学习的人,坚持下去,您和您的家人与孩子,必将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此时,作为作者,我们又想问读者您一个问题:读书,费时间,费脑子,费精力,费了这么多,得到了啥?
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读书,只是为了得到一点思想的撞击!作为成年人,我们对于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读书,就是要费力不讨好地,去用作者的思想,来撞击我们的自己的思想!
此刻,自然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读书,这么费时间、费精力地读书,得到这种思想的撞击,有什么好处呢?
对此,本书给的参考答案是:
彼此思想的撞击,可以让我们各自的思想变得更开阔,更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或者让我们已有的想法变得更开放,变得更丰富!
所以祝贺您,打开了这本书,同时也打开了自己的心胸,来关注、审视或或批评或接受书中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至少作者提供了一个角度)观察家庭教育,观察我们自己,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更丰富多彩,亲子关系,更和谐融洽。"
这本书看完了,但是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本书虽谈不上字字珠玑,但是却没有一句废话,甚至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自古就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本书既有拳又有功。道法术器四个层面的东西都有,可以说是家庭教育大百科工具书。
这本书还有两个特点:一,可以重复多遍阅读,你会发现常读常新。二,小孩子也可以阅读,亲子共读更佳。
最后奉劝你在看本书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你时不时就有"当头一棒""醍醐灌顶"的感觉,不由得使人茅塞顿开。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3
“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陶行知
引言:一本书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也许我们无法做出回答,但是《家庭教育》这本书却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学前家庭教育……
正文:以前很少接触教育理论类的书籍,因为觉得此类书大多是很枯燥的,但是读了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代表作《家庭教育》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一本充斥着条条框框的教育理论的书也是可以有着如此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这本书是以作者的孩子陈一鸣为主要记录对象的,从1920年12月26日,一鸣出生起,陈鹤琴就开始记录,记录陈一鸣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笑,什么时候小便,什么时候会顽皮了。把陈一鸣身心的发展都作了全面的研究,一共连着808天。808天的连续跟踪观察﹑文字摄影记录及实验对比,创中国研究儿童之先风,后来也就有了这本在中家庭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家庭教育》。
在读这书的过程中,每位读者都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以及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书里作者用自己的观察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教育原则切实的实践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作者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以此在逐渐观察和总结基础上提炼出家庭教育的101条原则。我们都够清楚的看到,这每一条原则都是作者的心血所凝聚而成的,也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读者相信并付诸于自己的教育实践的。我看了书之后就在想,如果我们现在的家长也能像作者一样关注自己孩子成长的的每一个瞬间,真正的去了解孩子,那么中国的家庭教育便会更加科学合理,中国的孩子也便能更加健康和快乐的成长了。
在书中我体会最深刻的莫过于作者对孩子行为的思考和对孩子心理的分析,我们无法否认,这种深刻的思考和分析是作为一名教育家应有的,但是这种敏感度更是一名父亲多特有的。其实,教育孩子和与他人相处也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的,这都是要建立在对对方了解的基础上的。在这本书上第一章首先谈“儿童的心理”。作者提炼出7条原则:小孩子是好游戏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欢成功的、是喜欢野外生活的、是喜欢合群的、是喜欢称赞的。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首相要充分的了解了孩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加有针对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经典的案例,对于有孩子的父母而言,这些到现在还都是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小的案例折射出很多的正确的教育理论,而这些理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大有帮助的。
这是一本正真经典的教育书籍。正如陶行知先生说,作者是“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的。
这是一本实践与理论完美融合的家教全书。在书中几乎每一条理论框架背后都会有一个具体而生动的实例,实践与理论相互佐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这是一本雅俗共赏的教育典藏。如郑宗海先生在序言中说:“这本书事实具体、文辞浅显,可期家喻户晓。”
总之,这是一本我们可以信赖的好书,读书的真正乐趣就在于你能够与作者发生共鸣,把自己融入书中,融入到作者的思想中。而我相信读过《家庭教育》这本书的读者,尤其是家里有幼童的父母,定会觉得自己的精神得到了一次洗礼。也许您正在众里寻书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4
这本书严格来说我不能称之为读后感,因为压根没有仔细读完整本。
这本书是别人送的,推荐给我,说不错,而家有宝宝,对儿童教育非常关注,自然也高兴的收下了,也满怀期待。
但是这本书真的不适合我,我实在没有耐性仔细去阅读这种种类的书,书里没有我期望的实在的有效的指引,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是浓烈的营销的影子,而在我的概念里,儿童教育是一项严肃的学术,是必须专业、严谨、有内容的。
整本书我看到的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其实很简单,就是:对孩子轻轻说“是的”,分解开就是孩子天生有自己的天赋,父母要尊重这种天赋去培养孩子,要重视孩子,多肯定他。这个思想原本也被大多数人认可,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观念,就整出一本书,我总觉得实在是太单薄了,不要说这个观念还是已经泛滥成灾的存在,很多父母也已经有这方面的意识,而在作者的叙述里,好像九成九的父母都是漠视孩子的,都是不懂得重视孩子的,这实在是一种过于自负、自恋的想法。
尤其在整本书里,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推介自己,讲自己成长的了不起,是最让人反感的地方。
在这个全民营销得有点过了的年代,看到这样的书,实在让人厌烦,尤其是在育儿教育这样的领域。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5
读了这本书,我真的百感交集,每天我们都在为孩子的成长而操心。当父母的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长中能够一帆风顺。健康快乐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么优秀,我的女儿也是一般,在生活中,打、骂、冷嘲热讽。有的时候,我们利用母亲的权利情不自禁的就把这些都用上了。看了这本书,我深深的觉的我们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应该放在一边,彻底的改变一下了,这样的方式达不到想要的预期效果。仅此而已,我不会再用这样的方式。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育不能尊重孩子的天性。这样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残酷的、是违背人性。因此,我们教育起孩子也是困难重重,让他玩了,学习不进步,不让玩,还在脸上灿烂花朵般的笑容没了,真是矛盾的很,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我觉的孩子的童年时快乐无忧无虑的。所以没怎么在学习方面管他。结果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落后,玩与不让玩做到适度真的很难。
教育孩子有的时候会很生气,有的时候孩子进步了,也感觉很享受。和孩子一起生活是一种快乐。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真是一种无法言表的快乐。一种美好的享受。希望我们都在快乐中教育孩子,为了孩子父母都乐此不疲。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6
读了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触。作为家长的我们,责任是多么的重大。不仅要在平时做到言传身教,而且在学习上也要帮助她,鼓励她,和她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孩子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孩子自身的探索,教师的辅导,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比任何人都了解孩子的兴趣与个性,更有可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在帮助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另外,在生活上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坏毛病。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现在正是孩子的关键时刻,我要克服一切困难,帮助孩子度过重要的六年级。我的女儿,你也要多争气一点,勤奋再勤奋,妈妈和你一起加油!加油!
简短的家庭教育观后感模板篇7
我是一个急性子,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妈妈。我儿子可能遗传了我的基因,是一个特别皮,特别待不住的“小祖宗”!所以大多数时候的教育方式就是先吼,再威胁,最后还不行就是动手。渐渐的我儿子会学我说“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妈妈”,“我要把我妈妈扔掉”之类的话(这些话也是我平时会对他说的话),自己说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当我儿子对我说时,我却感觉好伤心。
孩子倔的时候,还是要让他自己静一静,在脾气暴躁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对孩子做出过分的举动。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有他自己的世界,我们还是要尊重他们。每次我儿子对我提出需要做的事情时,我都是很没耐心的敷衍他,渐渐的他自己玩自己的了,不与我分享。所以我们还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聆听,去照顾他们。虽然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没成熟,有时在表达一件事情时,不够清楚,导致总是错误的理解着他的话,最后不被理解的他只能“倔”在那,我想以后我需要“耐心”!
读了这篇文章后,对我启发很大。以后我一定要多读书多理解,减少错误的家庭教育细节,希望我们父母与子女能一同成长。
当然,我生性乖张,对事物有时过于主观,这种观后感也仅是一种个人体会而已。
《家庭教育》读书笔记之教导原则
1、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
2、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3、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
4、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小孩子。
5、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就禁止他行。
6、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以辞色来表示赞许或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听,给小孩子看。
7、我们应当按照小孩子的年龄、知识予以适当的作事动机。
8、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
9、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
10、做父母的应当同小孩子作伴侣。
11、游戏式的教育法。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有一词“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引起了我的深思,“合格”一词很难下定义,母亲对孩子的品格形成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还没有确凿的数据,加以判定,但是我们可以从伟人的言辞中感受点什么,拿破仑说:“一个孩子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他的母亲他认为他自己在人生中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母亲对自己的意志、力量、自制等多方面的磨练,他母亲是通过诸多的温柔、严厉又极有分寸的方法,让他热爱、尊敬和服从自己,从母亲那里,拿破仑学会了顺从。”
歌德也把自己的爱好和品格的.形成归功于他母亲,他们说他的母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人,他生性活泼,洋溢着母爱的智慧,她具有激发孩子形成积极上进的精神和力量,所以我想,母亲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她赋予了孩子的生命,更在于她对生命的培育与呵护,在于她尽心尽力寻找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做母亲难,做一个好母亲更难,如今衡量一个母亲是不是一个好母亲,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给的太多也不好,给的太少也不好,又有给到足够好才是最好的,你所给予的都是孩子能够完全自愿接受的一切。”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好妈妈呢?
首先我认为应该理解多一点,要求少一点,理解必须在了解的基础上,母亲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所以我更应该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了解他的学习状况,了解他的与人交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我们应像教育家魏书生所倡导的那样“让自己高兴地活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样的心态,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都大有益处。
其次是表扬多一点,批评少一点,说到表扬,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陪孩子一起长大,感受孩子的点滴变化,这应该是母亲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所以做母亲的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及时鼓励和更多的表扬,其实,不管是我们做教师的还是做其他行业的妈妈对孩子要求大都严格过度,批评过多,殊不知毁灭一个人自信的武器就是不断批评,不断地挑错,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得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自强自立的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家长对于自己儿女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人之所有会犯罪,就是因为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教育的家庭。我们教导孩子不能够用武力。而是要用理智来教育孩子。
在家庭中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和复杂的问题。俗话说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那么家庭教育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它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孩子聪明,活泼,大方,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但是她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也不听别人的劝告。而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就会变成溺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没什么好处。假期里,针对家庭如何教育孩子,我阅读了一本《家庭教育》,下面是我的读书心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无限存在的永恒课题。她延续至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日,仍是我们无法回避。异常重视的问题。
“人生如梦,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应完成的任务,总结起来不过区区两件,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续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立体。全方位式的教育,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想为孩子好,就要培养他各方面的能力,例如让孩子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首先应尽量做到使孩子在合理范围内有充分表达情绪的权利,因为孩于能够充分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正是孩子心理发育基本健康的标志。但毕竟是孩子,他的情绪表达方式难免会有偏颇,有时会发生对己和他人都不利的情绪过激现象。
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不应视而不见,而要采取一致意见进行严厉制止,让孩子知道发泄情绪也应有一定的界限,自己发泄情绪不应损害别人的利益和损害物品。孩子长大一些时,则尽量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他遇到问题时要讲道理,说原由,而不要动不动就乱闹、发脾气。
作为一名学生,懂得写好作文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文可以练习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有时好作文灵感是说来就来了,一篇优秀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观后感简短,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今天通过两位专家的启发,我真正认识到教育是在为人父母之后,从送去幼儿园的第一天到现在成为一名小学生,可谓是一直在孩的成长道路上摸索前进。
虽然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我的孩子性格非常活泼调皮,他的好动我生怕他在学校中影响到其他同学和老师。在家常常对他的坐立非常严格。专家有提到“严”可以分为很多种,对孩子不好的行为一定要做出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而不是让他继续错下去,专家还提到关爱孩子分为三种方法,第一种:正确的行为,第二种:正确的思想,第三种:正确的方法,一定把教育放在生活中,结合事、结合的困难中的帮助,这才是爱他的含义。
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家长的言语举止要得体,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孩子成长影响深远,情感和理性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桥梁作用,把学校力量和家庭力量进行整合,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有灵魂的教育,达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的目标。
总之,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健康健全学生的必然途径。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让我们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相互配合,真正达到促进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现在的家长都曾经是孩子,现在的孩子未来大多可能会成为家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接受或良好或不尽人意的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是社会的焦点,对于个人的行为习惯甚至三观的形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我看到这本书名时,我是排斥的,家庭教育本来就是焦点还聚什么焦,这不是废话吗?再一看目录谁是家长谁是孩子,谁的年龄大这么弱智的问题也能提出来,气得我差点把书摔在地上。网络的发展,让信息的传播泛滥成灾。如果你敢搜关键词家庭教育,成千上万条信息将把你湮没。而这些信息中不是励志鸡汤文就是一些专家所谓的家庭教育秘诀,我早就对这些正确的废话深恶痛绝。看上去聚焦家庭教育也是这样一本书,但是我知道本书的作者很厉害,就硬着头皮往下看。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然而本书的作者王文忠在家庭教育领域整整磨了二十多年。读完前言的第一段,就让我对作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一直对家庭教育感兴趣,从1994年承担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庭环境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开始,到后来进行少年犯教育转化,灾后心理援助,动力沟通理论与技术体系的构建,都围绕着家庭教育做工作,20多年过去了,不改初衷,算是聚焦家庭教育吧。
如今有太多的家长打着爱的旗号进行着伤害而不自知,正好像通往地狱的路上铺满了善意。一边期待自己孩子飞翔,一边却剪断孩子的翅膀。一边想放手一边抓狂,一边假装淡定,一边焦虑紧张。这时所谓的教育专家出现了,无奈专家太多,众说纷纭,有的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有的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一时间家长们陷入前所未有的彷徨,变得更加焦虑。而家长的使命这段话很好的指明了家庭教育的方向。
家长的使命,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在离开家长后能够独立生活,能够从周围人那儿学习,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
家长要完成好这个的使命,必须要自己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自立的人,能够时时处处地向周围人学习的人。
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生下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家长(当然,现在剖腹产可能第一眼见到的时候医生和护士,但是孩子主要还是跟着家长成长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家长的素质,家长的为人处事风格,自然会默默地影响正在如饥似渴的从周围吸取信息的婴儿。
当我读到这一段文字时,真的很庆幸自己有幸读了这本书。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很少有人愿意翻开一本相对严肃的书籍了。所以,在您能够耐心的翻到这里的时候,作为作者,我们非常真诚地祝贺您!由于您是一个愿意学习的人,坚持下去,您和您的家人与孩子,必将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此时,作为作者,我们又想问读者您一个问题:读书,费时间,费脑子,费精力,费了这么多,得到了啥?
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读书,只是为了得到一点思想的撞击!作为成年人,我们对于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读书,就是要费力不讨好地,去用作者的思想,来撞击我们的自己的思想!
此刻,自然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读书,这么费时间、费精力地读书,得到这种思想的撞击,有什么好处呢?
对此,本书给的参考答案是:
彼此思想的撞击,可以让我们各自的思想变得更开阔,更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或者让我们已有的想法变得更开放,变得更丰富!
所以祝贺您,打开了这本书,同时也打开了自己的心胸,来关注、审视或或批评或接受书中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至少作者提供了一个角度)观察家庭教育,观察我们自己,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更丰富多彩,亲子关系,更和谐融洽。
这本书看完了,但是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本书虽谈不上字字珠玑,但是却没有一句废话,甚至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自古就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本书既有拳又有功。道法术器四个层面的东西都有,可以说是家庭教育大百科工具书。
这本书还有两个特点:一,可以重复多遍阅读,你会发现常读常新。二,小孩子也可以阅读,亲子共读更佳。
最后奉劝你在看本书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你时不时就有当头一棒醍醐灌顶的感觉,不由得使人茅塞顿开。
我观看了了《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直播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父母把孩子养育成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做父母的全部希望。但教育孩子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父母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对父母不满。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导视为罗嗦。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啦?难道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吗?
通过观看《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之后,才感受到家庭教育的博大。从中我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教育方法和自身所欠缺的家庭教育素养。学习家庭教育不但带给我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且增强了我教育好孩子的信心。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它并不意味就没有一套科学方法。
查一查这本书,不管孩子出现怎样的问题,从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想要解决的方法和相同案例。我们就能更好地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观看《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会帮助他、鼓励他、赞赏他,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我的诚恳。通过不断地学习家庭教育,提高自身素养,经常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改掉自身的坏习惯。学习《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不断地成长,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我觉的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应该本着孩子的兴趣而让他去学习,现在有些大人认为孩子应该学什么,就让孩子去学什么,却从来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这样孩子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务而已,学习的动力是什么,是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孩子才有长期学下去的动力。当然不是孩子所有的兴趣我们都满足,我想在我们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性的满足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做父母应该作的。
那一天,收到学校的推荐与分享,我们和孩子一起观看了这期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五期“让音乐陪伴孩子成长”。
本期的视频公开课是以访谈的形式展开,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原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老师和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天彤老师共同为家长朋友们带来的精彩课程!
在本期视频当中,两位教授指出:人的感性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童年,孩子的童年一定要接受充分的艺术教育审美教育,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站”,通过学习热爱音乐、通过音乐热爱艺术、通过艺术热爱生活、通过生活体验幸福。
是的,音乐是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学音乐能启发儿童的心智。我不禁想起我们家韵茹的学习音乐之路。在幼儿园的时候,韵茹就对着电视的舞蹈节目手舞足蹈、也会在家模仿音乐节目里的架子鼓用筷子敲起鼓来!这时候,我们夫妻就觉得应该让孩子培养一些在学习之外的兴趣爱好,应该培养孩子的审美素质。于是,我们把韵茹送到了青少年宫学习艺术课程。根据孩子日常表现出来的兴趣,我们给她选择了中国舞课程、架子鼓课程,后来还参加了合唱团训练课程。
两位教授在节目里还谈到:在孩子学音乐的过程中,要防止孩子“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良好的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为核心,以快乐为抓手,让孩子的童年与艺术的美相伴。在孩子学音乐的时候,作为家长,第一要引导他,把学音乐作为一种素质教育来引导;第二要陪伴他;第三要鼓励他;第四要评价他,避免用负面情绪和语言去评价孩子,要从正面的角度出发,先肯定,再谈问题。
节目中两位教授谈到的考级问题,我们夫妻非常认同。作为家长,在保证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前提下,对于艺术课程尤其是音乐课程,并没有给孩子施加什么压力!都是顺其自然的让她学习,让她养成习惯。比如,学习架子鼓课程,在少年宫是每周末去上一节课。我们则是让孩子每天放学保证20分钟的训练,每年都鼓励参加器乐考级活动。在五年级的时候,就通过了架子鼓九级的等级考试。韵茹也大胆地报名参加如第六小学举办的书香读书节活动、才艺比赛等等。
学习和快乐,并不对立。学习文化课和业余兴趣培养,并不冲突。在孩子的成长当中,我们希望音乐可以陪伴她成长,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孩子一生的印记。
今天下午,我观看了教育部关工委发布的“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五课,两位专家深入的阐述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意识到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的不足,以下是我的见解,与大家共勉。
首先,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地位上和孩子平等,然后尊重孩子,以及尊重他的隐私等,然后在尊重的前提下去教育孩子,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决定的权利。同时我们也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思维模式来考虑问题,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式教育。
其次,我们要把严格和爱相结合,做到严慈相济,因为在家庭教育当中,作为我们家长也很迷茫,不知道是严格一点好,还是爱多一点好,因为严格和爱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我们严格过了就变成严厉粗暴,爱过了就变成溺爱了,所以我们要把严格和溺爱紧密结合在一起,严格要求孩子也是一种爱,例如给孩子建立规矩和秩序,这也是一种爱孩子的责任感的体现,严格不是使劲的严格,打骂那种,实际上是有爱的,因为我们爱孩子,我们严格要求孩子,我们希望他能成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能成为社会受欢迎的人,我们必须要有爱的因素在里面。
第三,良好的家庭,家教和家风,对孩子影响很大,因为家庭成员家庭生活本身就是一本书,给孩子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孩子会学到很多东西,那我们应该做这样的一个好的榜样,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那我们一定要把孩子当成家庭成员,要当成一个平等的个体,尊重孩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参与可以参与家庭的一些事情,要让他体会体会感受感受感父母做饭,和工作,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原来父母这么辛苦。所以从现在起要给孩子建立规矩,培养他独立面对社会的能力。
最后,希望在家校共同的努力下,让孩子能够茁壮健康快乐的成长,真正能成为我们国家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才,我们说,孩子不只是家庭的孩子,他也是社会的孩子,我们有着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明天我们就有什么样的一个未来,希望这样一个原则,严慈相济,关心和爱护和严格要求的行之下,未来我们的孩子都能够成为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全素质人才。
听完这堂教育课,使我深深得体会到: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它是一门学问,它要求家长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更好的和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观看这个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受得很多启发:
一、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摹仿能力强,时常受周围环境,人或事物的影响,我们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空间,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家长要言传身教,不要一味的指责孩子“不要玩手机。”“把电视关了”“别再看电脑,平板啦”反思一下,我们家长又在做什么?因此,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一言一行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并严格要求从小做起。
要给孩于动手劳动的机会,要创造动手的做事的机会,家长不要一味的包办,怕孩子做不了,做不好,怕孩子做事弄得到处都乱,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鼓励,要相信,要表扬,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形成,需要家长的提醒和引导,必须持之以恒。也要不断创造机会并赋手激励和表扬。
三、多和老师沟通,探讨;多和周围的家长交流
孩子在读书期间,要经常和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和老师探讨如何教导孩子克服不良的习惯,使其错误能够及时的纠正,进一步从孩子的个性出发,查找一种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四、父母与孩子要做知心朋友,要多倾听
生活中要尊重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完孩子要诉说的一切,用爱心去培养孩子的行为,要关爱他们,但也不是一味的溺爱他们。
总结归纳:家长对孩子的爱既无私又要有原则,教会孩子爱父母,爱自己,爱他人,爱国家,在家庭教育中,要做到严慈相济,关爱。不要一味的溺爱,是严格要求不是严格过分的要求。
今天晚上,我听了第五期家庭教育公开课——《让音乐陪伴孩子成长》,专家的观点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一直被我忽视的音乐,对于孩子的成长竟是如此重要。本节课,让我体会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1、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音乐,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欣赏能力要从娃娃开始。周海宏老师指出人的两个思维领域:理性和感性。理性代表科学,感性代表艺术。科学征服世界,艺术美化世界。缺少感性素质的人幸福少,成功难,破坏大。由此可见,音乐在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性。
2、让快乐成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孩子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家长要引导、陪伴、鼓励孩子。当然,艺术是神奇的,在家长老师的引领下还是要取决于孩子对它感觉,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对孩子的目的要求。
3、把音乐教育列入日常生活中。比如:听经典音乐,演出等。音乐是有灵性的,它能进入到孩子的内心,丰富孩子的世界,使孩子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孩子的生活中,应该有音乐、有艺术相伴,作为家长,应该将艺术等同主科数学、语文的重要性对待,让孩子的童年不再是只有主科,还会有音乐美。
听完这堂课,我受益匪浅,以后,我会更多地与孩子平等交流,为孩子创设富于音乐的环境,让孩子爱上音乐,爱上学习,爱上艺术,让生活更富有诗意。
怎样搞好小学生的教育呢?关键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征对症下药。小学生象春天的花朵,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真无瑕,分辩是非能力差,同时有极强的好奇心及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对小学生施教,作为家长绝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为家长要放下架子,善于和孩子们交朋友,平时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语言,比如可以说来,爸爸跟你一起想看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来一起画画好不好!等等。因为孩子胆小,如果家长经常教训孩子,势必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不敢亲近你,同时还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爱听你的话,就连学校也怕去了。
其次,做为家长,平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举止不能随便乱来,因为小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时分辩是非能力差,在家里,家长们都教育孩子,到学校后要听教师的话,所以孩子们都认为老师的话永远是对的,老师做的永远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无形已经树立了伟大的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们模仿学习的榜样,所以在孩子们面前,家长要像教师一样,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家长在平时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对孩子今后人生道路的成长影响深远。
再次,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要想方设法善于引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动、贪玩,正如教育专家所言,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他才会真正认真去学,认真去做,自觉地做。否则,对他们不感趣的事,他们死活都不愿去做,赶鸭子上架在孩子们身上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导孩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们学得更多,平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游戏等,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作为一名家长,我觉得要有极大的忍耐力和足够的耐心对待孩子。切莫把工作生活当中遭遇到的烦恼向孩子倾诉,甚至把孩子当成发泄桶,人们常说六月的天气,孩子的脸说明孩子们的表情变化无常,经常说变就变,一会儿笑哈哈,一会儿又哭又闹,刚刚还是很乘很听话的,一下子就调皮起来,说什么也不听了。常常让家长无名火生,恨不能伸手就给两巴掌。当然,这时做为家长是不能乱发脾气的,只能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温柔的说一声你再这样,我真的生气了,然后还是耐心地引导,说服。
总之,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要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即要耐心细致,又要灵活多样,只要我们都成了孩子的好朋友,还怕教不好他们吗?
1、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一生都在学习。所以,家庭教育并不等同于父母如何教育子女,而是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如何在这个家庭当中自我去学习、终身去学习。
2、很多家长认为此刻让孩子辛苦一点,牺牲眼前的幸福能够换得未来的幸福。人生的幸福是完整的,你牺牲了他花季时代的幸福,就谈不上他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并且成人没有权力替代孩子作出这种选择,牺牲他青少年时代的幸福。
3、不以自我的水准要求孩子。有两个资料,一是你是个成功者,那么不能硬性要求孩子必须到达和超过自我的水平。二是假设你的人生还存在必须的缺陷,你不能把孩子当成弥补自我人生缺陷的替补品。这是中国教育一个最大的问题,核心是没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主体,一个有健全人格的完整人。
4、成绩只可是是虚荣的人用以吹嘘和慵懒的人所恐惧的无聊数字而已,而你既不虚荣也不慵懒。
5、不砸破核桃壳吃不到核桃仁,要让孩子适当吃苦受罪。
6、玩游戏不坏,关键是怎样玩。孩子在学校教师说了算,在家里家长说了算,仅有在游戏里他说了算,所以他有进取性。游戏精神就是3个东西:活力、规则、创新,我们要培养这种游戏精神。
7、我也很热情地盼望将来我的孩子当副市长或者当市长,但事实上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十分小,因为要走到这个岗位除了需要努力,也需要机遇,所以我要求我的孩子有一颗平常心。此刻家长往往有一种想法,我自我在一个平台上十分好,我的孩子必须要超越我。这样的定位有的时候是很难到达的,这样对于家长、对于孩子都十分痛苦。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