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史崇德心得体会集锦5篇

10-29

感谢您查阅我们为您推荐的“学史崇德心得体会”,为了避免遗忘,建议您记得收藏本页的网址。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有完全不同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用笔写下自己最想表达的想法。写心得体会能够更深入地表达我们对某件事的见解。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篇1)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一个⺠族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中华⺠族向来重视历史,并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作为中华⺠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历史,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的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党史观是人们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根本立场、根本观点、根本⻅解。学习党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党员干部要学好党史“必修课”,从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学史明理,增强政治觉悟。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就不会有坚强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方面我们要从党的百年理论探索史中,感悟⻢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和实践力量,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培本固元、守正创新。另一方面要坚持“百花⻬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为人⺠服务的文艺观。人⺠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文艺家要了解一切人,不是深入一部分人,要研究一切文艺的原始材料,不是研究一部分材料,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学史增信,树立理想信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钙,没有了理想信念,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学习百年党史,就是要读懂党在革命、建设等各个阶段的艰辛历程和辉煌岁月。从而忠诚于党,忠诚于人⺠。例如,多年来,乌兰牧骑始终牢记使命,扎根基层,服务最广大的农牧⺠群众,是农牧⺠的宣传工作队、文艺辅导队、生活服务队,他们不分严寒酷暑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的文艺节目。正是因为他们树立了为人⺠服务的理念,树立了理想信念才形成奋勇向前的力量。

学史崇德,坚持德才兼备。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是人的安身立身之本,学史崇德旨在立德固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需要大力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学习革命者的奋斗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党员,一方面,要善于在革命先辈、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悟道德风范,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有我的决心。另一方面,要重视艺术作品的教化作用。艺术与道德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艺术作品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同时,体现着艺术家对生活的评价和看法。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重视以美育人,将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把美术成果服务于人⺠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学史力行,知行合一。⻢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作为新时代的党员,要坚持学史力行,知行合一,内化于心。首先,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守“人⺠至上”理念,增进人⺠群众的感情,正所谓脚踩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其次,文艺和其它工作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文艺繁荣同样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察实情,做实事,讲实效。通过艺术感染力真实反映人⺠群众的心声,创作出来自生活、来自现实、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最后,要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要树立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精神,真抓实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作为一名社会主义新青年,将铭记历史,牢记使命,听从党的指挥,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篇2)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一部在伟大斗争中粹炼革命精神、构筑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构成和深刻内涵,要求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精神血脉。因此,我们要通过学习党史,从中接受精神洗礼,强化道德自律,传承红色基因,切实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下面,结合学习思考,汇报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坚定信念以“明”德,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与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无数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忠诚的品格,这也是最核心的道德操守。对于我们来讲,一要在守护信仰中坚定方向。信仰追求决定道德价值观的取舍,信仰的坚守程度不同,结局也大不一样。我们党的13名“一大”代表中,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毛泽东、董必武,有为革命理想英勇献身的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王尽美,也有误入歧途的刘仁静、包惠僧,还有投敌叛党的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因此,坚定信仰才能守住修身做人的正确方向,而信念缺失、信仰动摇,就有可能走上歪路甚至绝路。二是在铸牢魂魄中强基固本。更加坚决地强化对党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和实践认同,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三是在感悟传统中提升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讲:“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从“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毛泽东到“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无不体现了我们党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大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三严三实”要求,把立身做人、为官做事、修身养性这些传统美德,与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相融合,体现了传统与时代、传承与发展的高度统一,为我们加强道德建设昭示了方向,树立了标尺。作为党员干部,应当自觉修大爱、立大德,做优良传统的传承者,道德高地的坚守者。

二、强化践行以“育”德,锤炼坚强过硬的党性修养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必须加强党性修养,才能把对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认识和情感,转化为行为习惯。一是要强化宗旨意识。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要通过学习党史,深刻体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远意蕴,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永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二是要强化细节约束。坚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绝不能认为小事无损大碍、小节无关紧要,最终如“温水煮青蛙”无法自拔。要谨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时时反躬自省、处处谨言慎行,在“防微小之恶,做有为之事”中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三是要力求善作善成。毛泽东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崇德修身一时一事易,一生一世难;有人监督易,无人监督难,必须要有恒心、有毅力,始终一以贯之。要特别注意把住“第一次”,第一次把住了就是关口,把不住就是缺口;第一道防线突破了,就往往会兵败如山倒。要守住“每一次”,把每一次都当作第一次,这样才能敬终如始,善始善终。

三、严格约束以“律”德,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意识yJS21.COm

“有德者必先畏法,违法者必先无德”,加强道德修养必须德法并举。一是增强法纪观念。全面适应依法治国和正风肃纪的大势,不断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牢固确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特别要树立“执行制度最安全、严守纪律最幸福、维护法令最自由”的观念,不触法纪红线,守住做人底线。二是严肃组织生活。在前年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深入思想交锋,触及灵魂深处,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普遍得到净化。今年也要抓住学史学习教育契机,持续强化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接受思想改造,除去思想杂质,进一步坚强党性、升华灵魂、净化道德。三是加强执纪问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反“四风”改作风,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反映了大势所趋、体现了民心所向。作为各级组织,一定会顺势而为、趁势而上,使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对于我们个人,要主动适应这种风清气正的新常态,更加敬畏组织、敬畏纪律,更加珍惜名节、珍惜岗位,更加严格地遵章守纪、自觉批驳和远离各种不良现象。

四、律已修身以“立”德,树立干净廉洁的良好形象

积极向革命先辈、英模人物学习,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和组织群众的监督,任何时候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一是要端正价值追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思想阵地,纯正道德操守,构筑坚实壁垒,真正构建起内心的精神家园,掌握规矩尺度,树立敬畏之心,分清能与不能界线。二是要校正人生座标。摆正不平心态,珍惜组织培养,珍视工作机会,珍重家庭亲情,珍爱我们自己。三是要抵制外在诱惑。把好“三圈”:对待“娱乐圈”,不以缤纷世界遮望眼,不以个人欲望迷其心,不以各种诱惑乱其行;对待“交往圈”,不明之人不交,不妥之话不说,不白之地不去;对待“生活圈”,不义之财不取,不劳之物不获,不法之事不做,就像俗话说的“眼是黑的,心是红的;眼红了,心就变黑了”,真正做到站得直、行得正、做得好。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篇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作为预备党员,应积极响应号召,不断的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在五月这段时间中,我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第四章,本章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战胜国民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的艰苦过程。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故态复萌,将矛头对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势力。全面内战爆发,面对数量众多的国民党大军,党制定了各项方针政策,确定基本内外线战略,提出土地改革解决民生,团结所有力量,以歼灭敌人为主要目标,在艰苦的战争中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在收复城市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政策和策略,在面对新形势时,只有不断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切合实际即时制定正确对策,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稳固党的发展。

党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战争转向生产建设,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做了政治、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等多方面的充分准备,描绘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使全党在新的形势下,达到高度的团结统一,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原因,是因为方向的正确,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毛主席已经长远地看到真正的强大力量来自于人民,党有一万万六千万农民成为坚强的后盾,一切以人民为基础,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这是胜利的必然条件。除此之外,正确的战略方针、军队的扩大和后期武装的一定提升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学史崇德,百年风雨中,有着数不胜数的优秀共产党员、光辉战士,他们同人民共同推动历史的车轮,带动党和国家砥砺前行,他们是历史银河中璀璨的星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彰显着共产党人吃苦耐劳、大公无私、英勇无畏、甘于奉献的宝贵精神。在党史学习中,我们应常怀敬重之心,向历史学习、向革命先辈学习,学习红色精神,真正把初心融人血液中,高标准、严要求,在提升德行修养中继续前行。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篇4)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摸索,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为人民带来了美好生活。通过我们学校举办的党史学习教育,我不仅对党的峥嵘岁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我自身的理想信念,强化了使命担当。

我们青年是一个国家未来的主力军,尤其作为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是被社会寄托了无限的希望与期待。作为青年人,虽然没有切身经历党的历程,但要永远学习和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以坚定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解决一切困难。“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把自己融入党的伟大事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勤奋学习,带动身边人,真正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此外,仍然要进一步学习"四史"以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学史者不茫,知史者不迷,用史者不乱。党史是我们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指南针”,只有学习党史,学好党史,才能启迪智慧看清前进的方向。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篇5)

通过学习中共百年党史,从中找出规律性的、可遵循的价值观念,对于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非常深远的。这个“规律性、可遵循”的价值观念,就是这个“德”字的含义。

关于学史崇德这个主题,一是要了解这个“德”字指的是什么?二是要明白到底崇什么样的德?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到,“道生之,德畜之”。意思是说,在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之后,要靠一种正能量的素养和品行去实现它、发展它和维护它,从而来培育它、蓄养它、传承它。

先来看什么是道?《中庸》里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天命就是使命,“率”就是“沿着”的意思。简单地理解这句话,为了完成使命而坚持的真理、原则和已经走过的路、现在正走的路以及未来的路,这就是道。那么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是什么呢?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讲的很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那什么是“德”呢?我很赞同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原道》中提出的观点,“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意思是不断丰富充盈自己,提升自己的内力,而不完全依赖外界的力量。一句话,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合党史教育来讲,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找到了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条光明大道之后,面对如何来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开辟新天地,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世界的问题。

一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之德,引领着中国航船乘风破浪。两千多年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封建帝制,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轰然倒塌。但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改变不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艰难处境,因为西方列强在华势力依旧很强大,很顽固。

回首水深火热、风雨如晦的那段历史,靠谁都不行,唯一的出路就像韩愈说的“足乎己而无待于外”,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子讲,“上士闻道,先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从南陈北李相继建党的前后历史进程来看,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的这些民族“上士”们,一直在苦苦寻求着一味能够拯救中华民族和中国同胞的良药。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的那样,“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917年,当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那些“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革命先驱们,已经顾不得“有朋来不亦乐乎?”的那份文雅,而是如饥似渴般地去拥抱、去奔走、去传播,以致于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把墨汁当成了红糖水喝掉了,竟然还说那么甜。

正是南湖红船点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历史地看,1927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年份,它是一条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分水岭。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仅仅在3个多月之后,中国共产党就组织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6天之后紧接着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对革命战略及时调整。尤其令人敬佩的是毛泽东同志,他回到湖南之后,第一时间迅速落实会议精神,于9月9日就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并于9月29日-10月3日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对部队进行了改编,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这个永放光辉的建军指导思想。罗荣桓元帅后来曾这样回忆到,在四渡赤水战役那样艰难的困境中,我们的部队能够做到收放有序,忙而不乱,靠的就是“支部建在连上”这个法宝。中国共产党人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全力投身于改造旧社会和创造新社会的伟大实践。我们党从这里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二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之德,激励着中华儿女砥砺前行。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必然要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没有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我们就毅然投入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疆场将士以超乎寻常的执行力打出了军威国威,那是一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家国情怀;上世纪50年代,在苏联单方撤走专家技术的情况下,我国科学家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力,硬是实现了原子弹升空,那是一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我们以开疆拓土的创造力,取得了载人飞船、火星探测、蛟龙入海等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那是一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壮志。

以执行力、意志力和创造力为内涵的奋斗之德,正是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思想力量源泉。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坚贞不渝,依靠奋斗发展壮大的脚步从未停歇。南湖红船成为巍巍巨轮,靠的就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已经熔铸于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之中、建设年代的广阔天地之中、改革年代的风起云涌之中。正是这种奋斗精神,让中国共产党人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经考验而初心不改。

三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之德,谱写着中华大地上和合赞歌。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全体党员干部庄严的承诺。人民群众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人民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创造什么。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凡是有特殊利益的那些人,不是老虎就是苍蝇,都要一起打一起拍,毫不含糊,毫不手软。只要拍苍蝇,老百姓就给你点赞拍掌;只要打老虎,老百姓就给你叫好击鼓。

歌手吕继宏唱过一首歌,名字叫《咱老百姓》,“都说咱老百姓啊,是那满天星,群星簇拥那个月呀月光明;都说咱老百姓啊,是那黄土地,大地浑厚托起那个太呀太阳红。”这首歌就唱出了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朴素情怀和心声。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我们要敬畏历史,敬畏规律,敬畏党面临“四种危险”的忠告,在建党百年华诞之际,以学史崇德的思想自觉,为中华民族的壮丽画卷增彩上色。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最新学史崇德心得体会集锦5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学史崇德心得体会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