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飘香作文范例

10-29

我们会把自己的想法藏在笔尖,写进作文里。写作文可以写出自己喜欢的文字,作文考查的是我们的综合文学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需要怎么样写才可以写出好作文?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爱的飘香作文范例,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爱的飘香作文(篇1)

深秋初冬,季节还没来得及交替,城市的大街小巷,就出现了许多烤红薯的摊子。叫卖声此起彼伏,清冷的街头仿佛也被渲染得有声有色,每个角落似乎都溢着甜甜的烤红薯的味道。

每次路过烤红薯的摊子,我总是无法抵挡住她的诱惑。循着香味小跑过去,买上一个,迫不及待地撕下一块,热乎乎地咬上一口,温暖与香甜顺着舌尖直抵我的内心,慢慢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记得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种红薯。剪根秧子插在土里,浇点水就能成活,除了翻几次藤秧,基本不用费什么事,一亩地就能收上两千来斤。那时生活比较贫困,红薯成了我们一家人一年到头的主要食物,妈妈总是变着花样做各种各样的红薯餐,铁锅焖红薯,玉米红薯粥,红薯汤,还有晾晒的红薯干,让我们整天吃都不感到烦腻。

我最喜欢吃的是铁锅焖红薯。初冬,家家户户的红薯都已入窖,听妈妈说,把红薯放在窖里,主要是方便储藏和增加糖分,使红薯变得味甜可口,吃起来口感更好。因为我个子矮小,钻地窖取红薯自然成了我的差事。

每天傍晚放学后,为了尽快能吃上铁锅焖红薯,我麻利地钻进红薯窖,飞快地拾上一筐。只见妈妈先把红薯倒在一个大木桶内,加入少量的水,用秃了头的竹扫把在桶里使劲搅动,直到红薯表皮的渣土去掉后,再倒进一个大竹箩筐里,用水冲洗干净。我连忙把洗干净的红薯摆满一大锅,加上水,盖上锅盖,父亲正卖力地把灶膛柴火烧得旺旺的。待锅盖上飘出蒸气时,红薯丝丝缕缕的.香气便飘了出来,我闻到香味,馋得口水直流。再焖一会儿,红薯就熟了,妈妈猛地一揭锅盖,熟悉的红薯香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

除了铁锅焖红薯,我还喜欢挖地洞烧红薯。记得一次放学后,几个小伙伴的一个眼神,大家就能心领神会,我们提着书包一路狂奔到村外的红薯地,书包一扔,就趴在红薯地里,用小石块抠挖起红薯来。挖好后,还精心地将没了果实的红薯藤原样放在垄上,以免被人发现。接下来就是挖地洞,找来干树枝,堆成一堆,点着火后,把红薯埋在柴火里。我们围成一圈,满脸的兴奋,边添柴火,边在柴火边取暖,盼着红薯快点烤熟。当我们冰冷的小脸被火烤得暖暖和和的时候,红薯也烤熟了。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用小棍棒把柴火里的红薯拨拉出来,红薯皮又黑又硬,成了硬壳。大家顾不得烫手,剥开红薯皮,就急急地往嘴里塞,心也被烫得热乎乎的。正得意时,就听见有大人冲这边狂喊,我们来不及擦干净手上和脸上的黑灰,四处逃开,只留下欢快的笑声在空中回荡。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人们不会再把红薯当作主食,但我仍对红薯有种偏爱。早餐吃的最多的是红薯大米粥,喝起来香甜可口。中午蒸米饭,也不忘切几块红薯,放入电饭锅。待米饭蒸熟时,米香伴着薯香,让我食欲倍增。

现在吃红薯,虽然没有了儿时的那份孩子气和那急不可耐的吃相,但记忆中那诱人的红薯香总会在心中弥漫开来,久久挥之不去。

爱的飘香作文(篇2)

还记得读高中时候,时不时会收到母亲托人从乡下捎来的蚕豆酱,一罐一罐满满的,沉甸甸的,收到这些散发着浓浓酱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那时我感觉世上懂的儿子的唯有母亲,母亲知道我最喜欢吃饭时放酱,在家里吃饭,几乎每顿都离不开。多年来渐渐养成了习惯,也不知道这个嗜好是好还是坏,但母亲每次都把蚕豆酱摆在桌上,包容着我的嗜好,我能感到丝丝母爱融进了醇香浓厚的豆酱里。

每年春天刚过,麦地里的蚕豆成熟了,看着这些饱满充实的蚕豆粒,我知道母亲又要开始忙碌了。做上可口的蚕豆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程序繁多,但母亲却有她的独门秘方,将蚕豆放在大锅里炒上三五分钟后放入水缸里浸泡一到两天,蚕豆粒的表皮基本上会退去,这样刨蚕豆的时间就省了一大半。这道工序完成后,将蚕豆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密封容器,等待豆瓣发霉,发酵,这是做蚕豆酱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因为掌握不好时间和密封程度,里面的豆瓣可能会腐烂变质。母亲做事很仔细,做酱的经验老道,发酵的过程也掌握的十分到位。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晒酱,家里屋顶是平房,上面有个大大的用来晒酱的缸,小时候每次母亲每次下酱我必定会在,缸里盛上半缸水,加盐、加辣椒、加花椒等,最后再加一边搅动水缸里的水,一边放入豆瓣,总算完成了,最后就是等待,等太阳灼烈的温度蒸发多余的水分,慢慢地,缸子里蚕豆酱越来越稠,颜色越来越深,香气越来越浓。我天天缠着母亲,舀蚕豆酱来下饭。母亲当然不答应,蚕豆酱还没晒好呢!

在我眼巴巴的等待中,蚕豆酱终于做好了,她把每个瓶瓶罐罐都装满,然后,就打发我们去送豆蚕豆酱酱,大婶家一瓶、三姑家一罐,亲友们都会有,就连左邻右舍也都有。

此后的的日子里,新鲜的蚕豆酱成了家里饭桌上的必须品,因为喜欢吃酱,常常把酱盛的满满的,母亲见了,总是责备我说,省着吃,家里并没有留太多的蚕豆酱。我就跟她顶嘴,怨她送给别人太多,母亲听了并不生气,只是一味地说,独食不香,众吃有味!

如今,母亲老了,我也多年不成吃到她亲手做的蚕豆酱,但她说的那句话却深深地烙在了我心里,因了我的一个喜好,母亲亲手制作的蚕豆酱也该用吨来计算了,但我却计算不出蚕豆酱里融进了母亲对孩儿多少的爱。

爱的飘香作文(篇3)

若问:人生何时最惬意?莫过于,偷得浮生闲半日,静坐庭前细品茗。

我平生所爱,不过这悠然生活。最爱,在那清晨的微风中沉思;最爱,捧起一本小诗细细品读;最爱,泡一壶茉莉清茶,嗅那幽幽的冷香,享那片刻的清宁。

人生短短几十载,任何人都不能得到岁月的优待。许多人认为,人生应是刻苦的拼搏与奋斗,应是奔走与前进,这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我并不否认,人生确实不能缺少激情与战斗。但我更认为,人生苦短,有时我们更应放慢步伐,稍稍等待,享受一段舒缓和怡然。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这种惬意悠然的生活难道不令你神往?岁月不待人,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终日忙忙碌碌,耗尽心力,看起来生活十分充实,实则内心疲惫空虚。为何不给自己一点点时间歇息,给自己一份宁静与祥和?

我不愿恍恍终日,所以,我选择了悠然,选择了阳光,选择了小诗与茉莉。

每天清晨醒来,正是昨日的疲惫褪去、精神饱满之时,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这时候,迎着暖暖的阳光,我会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入挤满阳光的.小亭子。我深吸一口气,慢慢地闭上眼睛,张开双臂,去拥抱去感受这一片晨曦。我感觉,那微熏的清风似母亲温暖的手掌,温柔地拂过我的每一根发丝,每一寸肌肤。隐隐约约,我仿佛还嗅到了一丝茉莉的甜香。

那是盛开在院子里那一簇簇茉莉花吗?我发现并不是。那其实是光润透亮的青瓷杯里刚刚冲泡的茉莉花茶。看那一片片褶皱蜷曲的茉莉花瓣在清水中缓缓舒展,丰满地绽放,仿若一个个娇俏玲珑的少女自美梦中不情不愿地被唤醒,嘟囔着伸伸懒腰。那茶水端的是澄净无瑕,宛如美玉。我若悄悄地凑近一闻,满满的清香就扑鼻而来。

这时,我便会迫不及待地端起杯子,轻轻地抿一小口,却又不急于咽下,只含在口中细细品味,醇香满溢,回味无穷。如此陶醉的时刻,却又怎能少了那入茶的小诗呢?赶忙翻开那本小诗札,细细看那清隽的小字,低低吟诵起来。如此这般,一口茶,一首诗,不觉间我陶陶然,好似在新的世界里。我还是我,但又好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我,如同脱胎换骨。

这真真是一个极美的早晨了!小诗茉莉共飘香,我怎能不爱这生活?虽不及浮生半日的闲情,却也不差了。

我爱这闲适悠然的生活。爱这阳光,爱这小诗,爱这茉莉清茶。

我爱这小诗茉莉共飘香的清晨。

爱的飘香作文(篇4)

走过明媚的五月,转眼又到了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这是人们很注重的传统佳节之一,于是眼前尽是一幅合家团聚其乐融融的画面。自然想起小时候在农村过端午节的情景,端午那天我跟妈妈学着用红纸折纸葫芦,然后用红线将艾叶、纸葫芦串起来挂在大门口、房门口,那大红色的穗儿在风中轻轻地扬起。最温暖的时候,是妈妈为我和妹妹“赐福”,她亲手将五彩线绑在我们的手腕上,用红线拴着艾叶缝在衣服角上,一边还祝福:“艾叶青青,保佑平安!在家亲人爱,出门朋友爱……”中午的时候,各家都忙碌起来。妈妈将提前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还放上鸡蛋,加火再煮,等到锅里飘出糯米香的时候,就已经煮好了。然后,妈妈还要做些美味的菜肴,再把粽子、鸡蛋摆上餐桌,妈妈说那象征着团团圆圆。菜肴备好了,粽子又香又粘,合着菜肴和艾叶的香味,从各家的院落里飘出来,整个小村子便浸泡在端午节的浓香里了。

渐渐的长大后,知道了离骚,知道了屈原,也知道了过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那天将煮熟的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现在的生活过得都好起来,过端午节时吃东西已显得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份温馨和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其乐融融的感觉。这一天,出远门的人赶着回家,在家的父母同样也盼着儿女回家过节,那种急着往回奔的心情和老人等着孩子回来的期盼,都是亲情浓缩的珍藏底片,而我们也都珍惜这样的传统节日,因为持久的是一份亲情,留住的更是一份民族文化遗产。

过端午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记得在广州上学时,那里的粽子格外的香,其实那里面放了咸香的瘦肉,有的.还放上大枣桂园,吃上一口,粘香粘香的!这使我这个北方长大的人第一次知道了粽子原来可以这样做,可以这么香!就象是我第一次在那里喝早茶,其实就是吃早餐,每个精致的小瓷碟里面都放着一种食品,品种非常多,比如三两块小排骨,或是几个凤爪等等,再来一小盘炒米粉,真的非常美味,悠闲中吃出了一份精致的心情。当然,现在的北方,食品不象以前那么单一了,随着文明的进步,食品文化的传播也非常快,每到端午节,大商场里有各种南北风味的粽子,大可以一饱口福。

现在每到过端午节的时候,我都会到公园的角落里寻一束艾叶,回到家用红纸折上纸葫芦,再用红线将他们串到一起,挂在我家的房门口,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也有那么一股避邪的意思哪!煮上粽子、鸡蛋,这时家里也芳香四溢起来,那浓浓的亲情充满了小屋。

爱的飘香作文(篇5)

柚子,别名柚、雪柚,还俗称团圆果的柚子不仅仅是八月中秋大熟的时候,万家团圆。每年飘香四方的江永柚子又在长沙飘香的时候,师生团圆的时候也来了,曾经的优秀学生,现在任一方的民生就来了。

民生毕业已经N年了,我们学校改名又合并了,几经春秋,风雨几番了。从前的校名都不复存在了,从前的学生也基本如石入海了,唯有他还在不间断不辞辛劳地牵起逝去的时光,把师生的情谊重重地担当在岁月的'缝隙里,不肯时间的流水冲淡,不让时间的消失溜走。

民生一直是素朴着的,不高大的个子,底蕴着真情的无限。他的女儿非常优秀,凭小姑娘钢琴比赛的多次荣获大奖和考级,凭小姑娘遥遥领先的各科成绩,考到了长沙。民生知道老师是特别没有能力的老师,不擅于外交,也不擅于求人,更没有权利,从来没有开口半句麻烦事。只是每年毫无索求地为了在校时老师的好,就这么简单,一个个江永的柚,圆到了老师家,而且年年如此,从江永开车送到长沙。如果送给省府高级官员,还是工作的需要,送给无权无利的老师除了情,还是情。

最近两年他来时还问及一些对他好,那怕是赠送过几句友好言语的老师,他说他都记得。去年送柚子的时候,他还记起了我办公室一个美丽的大姐老师。有时候,老师会连他的名字也没有记在心上,可他把老师记在了心中。师生的情谊是最难忘记的。他总是很轻很轻地说,很重很重地做。

民生是谦逊的,读书读得很棒,那时候如此,现在地位变了,他依然如此,而且有能力的时候,他更加珍惜那份过往的,却是永恒的师生情。

民生当官当得非常不错,培养的孩子也非常优秀,对妻子恩深似海,对父母也孝敬十分。无疑在人生的路上他走出了平凡中的成功。尽管他平平静静地做着人做着事,但他是平凡中的杰出,如他家乡悄然耸立的小山峦。到现在,还没听他说过豪言壮语和恭维的话,甘于是平凡的那株木棉,甘于是默默的那棵小草。当官了,还是说,你们是老师,我是学生。一切淡淡然的,只是情和爱不肯不浓郁着。几个老师在一起,谈起现代社会中,人眼的势力,情感的缺失,民生便是一个奇迹,一个慰安……

江永的柚子是有名,可我们的学生民生更有名,他的名字写在了老师的心中纯美;江永的柚子是香香,可我们的学生民生,更是飘逸着真情的芬香。柚子可算是国际上大众化的果品,是普通的果实,可这种果实大家都喜欢,大家都珍爱,大家都知道他的价值。民生不正像柚子一样淳朴、重情、真挚、溢香吗?!

又是柚子飘香时,我们不是收获了柚子,我们收获的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美好……

爱的飘香作文(篇6)

罐茶飘香云南省永平县职业高级中学 李光乾故乡在滇西北的崇山峻岭中,著名的“博南古道”便从我故乡水平穿过。这是个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物产丰富,遍地是故事,处处有传说,山山岭岭是绿茶的文明古县,不仅以独特风味的“叶包素卤腐”闻名遐迩,还以香味醇厚隽永的罐罐茶饮誉四海。

罐罐茶,顾名思义,就是用茶罐在火塘边煨边饮的茶。别看那黑乎乎的茶罐不抢眼,用它煨出的茶味道却格外醇厚清香。当有客人来访时,好客的主人便将茶罐洗净放进火塘,水汽烘干后再放入茶叶不停地翻抖,待茶叶变黄,茶香扑鼻时,倒入开水便可边煨边饮了。在柴火熊熊的火塘旁,一边品尝农家自制的新茶,一边嗑着主人为你端上的瓜子唠家常,是一种享受;而在寒风凛冽的冬日围炉饮茶,则会有一种暖洋洋、乐融融的感觉。这就是故乡人喜欢罐罐茶的原因。其实,古人也是喜欢罐罐茶的,杜末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陆游的“焚香细读斜川集,候火亲烹顾渚茶”、王彦泓的“半帘蕉雨时飘砚,一砌松风静煮茶”写的便是围炉煮茶的情景。

煮茶的历史悠久,陆羽《茶经》中的《四之器》便讲了茶叶的烹煮用具,其中又专讲一套出门可以带走的全套茶具——包括煮茶的炉子,盛水的器皿,毛巾,甚至盛水的布袋等等。《五之器》讲了茶叶的煎煮方法。由此看出,煎和煮是茶道中的两道重要工艺。今人喝泡茶;大概是图方便的缘故。茶道的本义就是烧水煮茶,离开了熊熊的柴火,茶道也就名存实亡了。

故乡人很少有人研读过《茶经》,但故乡人却得了《茶经》的真传,让又煎又煮的罐罐茶代代飘香,历久不衰,为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添上了精彩的一笔。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农家小院里的罐罐茶便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坐在红红的火塘旁,一边烤火品茗,一边听老人吧嗒着旱烟讲那似梦似幻的悠悠往事,听乡场上青年男女的嬉笑打闹声,荷塘里的蛙鸣声,渠水的哗哗声,乡间小道上摩托车的轰鸣声汇成一曲欢快的乡村小夜曲,那是一天中最浪漫温馨的时光了。看着月光下朦胧的村庄,静静流淌的河水,嗅着夜来香馥郁的香味,默诵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几杯茶下肚,便会有一种身在童话中的感觉。

故乡人对罐罐茶情有独钟,不只自己喝的是罐罐茶,待客喝的是罐罐茶,就连祭祀神灵用的依然是罐罐茶。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九迎灶神送灶神时,家家户户都要在灶君神位前恭恭敬敬献上一杯芳香四溢的罐罐茶,祈求合家平安,满门顺利。

如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罐罐茶已走出蜗居,袅袅婷婷登上滇西北小镇一些古色古香的茶楼。她们正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吸引着游人。游人到此,晶茶发思古之幽情,其身心便融进滇西北这片神奇的土地了。

——选自《中学生优秀作文》

评点:

这篇文章向我们说明了罐罐茶这个历史悠久富有民族特色的茶文化。罐罐茶的"风俗来自滇西北,它的特色源于它的韵味和暖意,它特有的沏茶方式和味道赢得故乡人的喜爱。作者介绍了煮茶的历史,包括它烹煮的茶具与工艺,并通过罐罐茶在《茶经》里的历史地位突出了其经久不衰的文化底蕴。作者笔下的农家小院,尽显了独有品茗氛围和温馨;月光下的村庄,茶香四溢,暗香浮动。在祭祀神灵时用罐罐茶也表现了祖辈们对神圣的罐罐茶的敬意和爱,作者的言辞之间表达了对故乡茶文化的喜爱和自豪之感。文章构思严谨,从对罐罐茶的定义到叙述它的文化再到其发展,总分结构鲜明。本文语句赋予诗意,温暖惬意,是一篇作为介绍故乡茶文化的美文。

爱的飘香作文(篇7)

“烤红薯咯!香喷喷的烤红薯!”走在街上的我听到了小贩的叫卖声,思绪便随着飘来的香气回到了五年前,回到了奶奶的老屋中。

奶奶的老屋是一间泥瓦房,那土黄色的外墙,犹如奶奶久经风霜的脸,朴素又令人感到温暖。黑色的瓦片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又添了几张补屋顶的白色塑料布,像是奶奶一头青丝中夹杂着的几缕白发。

放学后,我总是先跑到奶奶家,在老远的地方就喊:“奶奶——”“哎——”奶奶的回应声顺着从屋顶冒出的缕缕青烟传到了我的耳中。推开那吱呀作响的木门,我一眼就看到了坐在火灶边的奶奶,灶中的炭火把奶奶的脸映得红红的'。奶奶拿着火钳在炭火中不时地翻动着,我知道奶奶又在给我烤红薯了。

在乡下,奶奶烤的红薯就是我最喜爱的零食。奶奶总是在四五月份种下一块地的红薯,等到深秋收了红薯,奶奶就会在一大筐红薯中挑出最大、最甜的一个烤给我吃。那时我特别佩服奶奶的眼力,她总是能够在一大筐红薯中,一下挑出最好吃的那一个。“奶奶,你怎么知道这个最甜?”我好奇地问。奶奶便会教我怎样挑选,但我每次都记不住,于是我往奶奶怀里钻,撒娇道:“我不学了,只要有奶奶在,我就能吃到甜甜的红薯。”

奶奶笑眯眯地说:“好,好,不学就不学,以后都由奶奶给你挑。”

红薯在奶奶的翻动下,飘出了阵阵香气,我坐在火灶边的小板凳上,双手托腮,迫不及待地询问:“好了没?好了没?”奶奶总是不急不躁地回答道:“小馋猫,再等等,红薯越烤越香呢!”我只好兩眼直勾勾地盯着炭火中被奶奶翻动着的红薯。终于,奶奶把被炭火烤得外皮焦黑的红薯从灶中小心翼翼地拿了出来。

新鲜出炉的烤红薯,香气弥漫。奶奶把红薯放在地上拍了几下,把皮上沾着的炭灰拍净后,便用她粗糙的双手把红薯焦黑的外皮剥去,冒着热气的紫色的红薯肉便露了出来,可诱人啦!奶奶把红薯吹得稍凉后,递到我的嘴边,笑眯眯地看着我大口大口地吃……

如今奶奶的老屋已不见了踪影,奶奶也与她劳动一生的土地融为一体,充满奶奶浓浓的爱的烤红薯也被封存在了我的记忆里。我只能在回忆中慢慢咀嚼,慢慢品味,品味那红薯飘香的美好时光。

爱的飘香作文(篇8)

听妈妈说,我从小就喜欢吃椹子,那时家境贫困,吃椹子也成为家中的奢侈。每当妈妈从集上花五毛钱给我买回一塑料兜椹子,我便馋猫似的,守着一大堆椹子一口气吃个精光。妈妈嗔怪道:“不要急着吃嘛,小心吃的鼻出血。”我笑嘻嘻的对妈妈说:“这椹子真是太好吃了,下次求您给我买一小推车椹子来吧;要不,您干脆把我送给卖椹子的人家得了,好让我一次吃个过瘾。”

本家的一个远房嫂子是从后屯那片的余家仓村嫁来的,因为我们两家是前后邻,所以我经常去她家玩。听嫂子说她娘家有两棵“椹树王”,是明朝洪武年间栽的,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椹树王”不但结的椹果大而多,而且据说吃了可以百病百治,益寿延年。我听了特别神往,总想见一见这“椹树王”长得啥样子,亲口尝一尝这树上结的椹果是啥滋味。

可巧这年夏天,嫂子央求我和哥哥和他一家人去她娘家下椹子,我正求之不得。以前总是吃集上买的椹子,一想到可以吃到自己亲手摘椹子,我兴奋得一宿睡不着觉。我们一行人一大早骑车向东而行,好容易到了东沙河,我顿时傻了眼,只见沙岗纵横,黄沙漫天,连太阳在阴霾中也变得黯然无光,变成了一个白白的光球。地上简直是没有路,有好几里路我们只得推着车子走。

好容易到了于家仓村,嫂子用手一指:“看见没?前面那家种着桑葚树的的就是我家。”我走近放眼看去,只见房屋顶上婆娑着两棵硕大的椹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光树干就有一搂多粗,巨大的树冠几乎遮满整个院子。嫂子的父亲热情的和我们打了招呼,听他说这两棵椹子树在方圆几十里树龄最长,长得最旺;而且已经成精,有一年夏天的一个雨夜,雷公发怒了,一个火球下来,将树劈了一下,将树妖劈死了。我看那树身,果然留有一道长长的暗褐色疤痕,心中对他的说法深信不疑。

我们便开始忙活起来。我年龄小,身子灵活,三两下便爬上了树。嶙峋的树干旁逸斜出,宽大的叶子层层叠叠,那一颗颗硕大的椹果,累累坠坠,发着紫色的毫光,恰如绿色天空上的星斗;摘一颗含在嘴里,甜津津,美滋滋,一股甜香的汁液从喉咙直达肺腑,浑身沉浸在甜蜜之中。我在上面用杆子打,下面的'人张了大包接,一阵阵椹雨落下,不一会便接了几大包。当然我的嘴也没闲着,大口的嚼吃着椹果,直吃得的小肚溜圆,可真算解了一次嘴瘾。我们回来的时候,嫂子的父亲让我们捎回来小半篓椹子,又让我好几天生活在甜蜜之中。

正在我憧憬着以后再去嫂子娘家下椹子的时候,嫂子有一天对我说她家的的椹子树刨了。她家要翻盖新房,新房比以前的屋子大出很多,椹子树碍着新房地基,再说要用椹树的木材打家具。我听了心情不禁悲伤起来,好像丢了魂一样。我常常想:“好好地椹子树怎么说刨就刨呢?那可是有灵性的啊!”

以后每到椹果飘香的时候,我就想起那两颗“椹子王”树,想起那甜润无比的椹果,想起在树上摘椹果的情景。现在,县里将后屯那一片开发成黄河古道森林公园,并且举办了五届“椹果采摘节”,我也经常去森林公园游玩。那儿修了柏油路,路边垂柳依依,河中碧水悠悠。一片片椹子树迎接着八方来客,夏津椹果美名传天下。每次到于家仓村,我就想要是那两棵“椹子王”树没刨多好啊,它们一定会成为故道风情中的又一美丽风景。

真的,直到现在,我再也没看到那样神奇的“椹子王”树,再也没有吃到那甜梦似的的椹果了。

爱的飘香作文(篇9)

秋月下,桂花树上朵朵洁白的小花,倾吐着心之芳华,清风微微吹起,那摇曳在翠叶间的青辉恰似我对伊人的牵挂,轻轻的,像秋水湖的波,波光中不时飞出银白色的浪花。

我好喜欢这明月下醉人的情致,我慢慢的放下每一个脚步,我怕那轮明月受到惊吓,我怕她哭泣流泪,我怕,我怕这美丽的景致离开,那会扰乱我飘逸的相思,那会带走我为伊人飘香的心花。

啊,我在月下向着北方遥望,那么多的灯光闪亮,我无法确定你的位置,我不知道哪一个窗口亮着你的灯光。

唉!我只好收回眼光,默默地给你祝福,祝福你家人团聚,幸福安康,愿你的女儿像你一样温柔美丽和善良,愿你的丈夫永远陪伴在你的身旁,共度余生,共度夕阳。

啊!此时的你也在想我吗,是不是和我一样的心境,一样的情怀,我知道你林黛玉一样的眼泪,我知道你七仙女姑娘一样的.感伤。

啊!我的情感动了月亮,月亮让我打开了那些珍贵的录象,我看到了那个小秋波胖乎乎的红润脸庞,我看到了那个艰难岁月里妈妈用我们采摘的草药换取的那个中秋月饼,我看到了你幸福的清泪掉在那块来之不易的月饼上;我看到了我们一起上山砍柴,一起在晨光下放羊;我看到了我钓鱼时,你用白皙的小手搬开那块青石板寻找蚯蚓的模样;我看到了那块丢在风里的手绢还在风中像白云一样飘动;我看到了我们十七岁那年的夏天秋水湖畔你那两朵灿烂的羞花。

啊!今晚的月光撒满了柔情,我思念的情丝已化作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桂花,盛开在昨天的那棵心树上,满满的开了一树,你知道吗,他只为伊人飘香。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