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幼儿的挑食现象

10-31

纠正幼儿的挑食现象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让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有益于长期的身体健康。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如何纠正幼儿的挑食现象”,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如何纠正幼儿的挑食现象

幼儿挑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但它对孩子的营养摄入和健康成长有着负面影响。为了纠正幼儿挑食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

给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食物选择,通过丰富的品种和形式,可以激发幼儿的食欲。

2. 营造愉快的用餐环境:

在家庭和幼儿园的用餐环境中,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可以放一些音乐,或者让孩子参与到准备餐桌的过程中,增加亲子互动和乐趣。

3. 以身作则:

成人在用餐时要充当榜样,充分展示对各种食物的喜爱和尝试的态度。幼儿往往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坚持提供良好的饮食习惯示范。

4. 逐步引导尝试新食物:

对于不喜欢吃的食物,可以采取逐渐引入的策略。比如,可以将新食物与幼儿喜欢的食物搭配在一起,或者通过制作有趣的造型和料理方式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5. 不强迫和惩罚:

在纠正幼儿挑食时,我们要坚持不强迫和惩罚的原则。否则,可能会引起幼儿的情绪反抗,进一步加剧挑食问题。要采取耐心、理解和鼓励的态度,给予幼儿适当的奖励和表扬。

6. 家园合作:

与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分享孩子在食物方面的喜好和挑剔习惯。鼓励家长在家中也提供多样化的食物,并与他们分享一些有效的纠正挑食的方法。

7. 健康新闻宣传:

通过健康饮食的宣传,让幼儿了解各种食物对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看图书、观看教育视频等形式向孩子传授健康饮食的知识。

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食物、营造愉快的用餐环境,以及耐心引导和逐步尝试新食物,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确保他们获得全面的营养,促进健康成长。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对幼儿挑食的正确引导


在引导幼儿挑食的过程中,家长或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积极互动,温暖鼓励,增加亲子间的沟通与理解,建立更加良好的亲子关系。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对幼儿挑食的正确引导”,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对幼儿挑食的正确引导

1. 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

- 为幼儿准备各种类型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蛋白质来源(如鱼、鸡肉、豆类)以及全谷物等。

- 提供不同的食物色彩、口味和质地,让幼儿在食物选择中体验到多样性。

2. 与幼儿一起制定饮食计划

- 让幼儿参与到选购食物和制定饮食计划的过程中,例如,一起去超市选择水果和蔬菜,或者在家中确定一周的饮食菜单。

- 在计划中留出空间让幼儿表达自己的喜好和意见,这样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尝试新食物。

3.培养幼儿食物的兴趣

- 调整食物的外观和摆盘方式,增加食物的吸引力。例如,制作有趣的造型或将蔬菜和水果切成小块状以便幼儿更易接受。

-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参与食物的制作过程,增加他们对食物的兴趣,提高他们对食物的好奇心。

4.提供积极的饮食环境

- 创建一个积极、轻松的用餐氛围,避免压力和冲突。幼儿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他们感觉到紧张或不安全,他们更有可能挑食。

- 鼓励幼儿与家人一起共进餐点,营造愉快的用餐体验,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5.设定明确的规则和限制

- 为幼儿设定明确的饮食规则,例如每天吃蔬菜和水果的份量要求等。这有助于建立饮食习惯,使幼儿更容易接受新的食物。

- 不要强迫幼儿进食,但也要设定限制,如饭桌上不允许吃零食。限制食物选择有助于幼儿更愿意尝试新的食物。

6.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奖励

- 当幼儿尝试新食物或吃下不喜欢的食物时,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奖励,如表扬、物质奖励或特殊待遇。这样可以增加幼儿尝试新食物的积极性。

7. 与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 如果幼儿的挑食问题长期存在且影响到他们的营养摄入和生活质量,建议与专业人士,如儿科医生或膳食师咨询,以获取专业建议和指导。

教师心得:如何避免小班幼儿咬人挖人现象


如何避免小班幼儿咬人挖人现象

原因:

1、表达一种情绪

一般而言,小班宝宝咬人并无恶意。由于不懂得用语言自我的生活感受,常常通过咬人来表示自己的兴奋和激动。如有时同伴间的矛盾不知如何表达就用动作代替。

2、表达一种认识

小班宝宝已有了一定的对外部世界认识和分辨的能力,但其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当他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时,有时就会急得咬人。如,有时和同伴争抢玩具,有的幼儿会用咬人来告诉同伴:这是我的!

3、表达一种愿望

由于自我意识和能力的差异,小班宝宝很多时候很难找到合作和交流的伙伴,有时遇到交往上的困难时往往也会采取咬人的方式。

4、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当宝宝开始长牙,抓到什么东西就咬,时间一长宝宝咬人就成了一种习惯。

5、是一种社会性模仿

社会性模仿是托班宝宝学习的一个重要媒介,但当他们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时,有时也会尝试着去咬别人。

小班孩子正是模仿的年龄阶段,如果到时候其他的小朋友也模仿到了这种攻击性行为该怎么办?

措施:

1、预防为首要。

根据孩子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来分析,让他知道咬人是一种错误行为,咬人会伤害别人,带给别人疼痛,不应该去模仿。这样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2、要有耐心,着重教育。

孩子发生咬人事件后,也不要过于担忧而去责怪孩子,应该认识到孩子咬人大多是属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阶段性问题,还不属于攻击性行为。所以我们要耐心对待,帮助孩子分析原因,然后进行认真的教育,以免向不良的行为习惯转化。

3、注意缓解,多关心。

其实宝宝们也很需要我们的爱,需要友谊,只是他的表达方式用错了。

4、让孩子学会使用语言。

每当发现宝宝因为心理不满而咬人时,要让他明白,当他生气和不安时,有比咬人更好的表达方式。他可以说,“我不要。”如果,他不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的话,可以向老师或爸爸妈妈求助。

幼儿园案例分析:纠正幼儿偏食的成功之路


纠正幼儿偏食的成功之路

案例描述:

镜头一:

中午进餐的时间到了,今天的午餐是白米饭、虾仁炒蚕豆和青菜豆腐汤。孩子们洗完手在自己的座位上开始吃饭,教室里一片寂静,只听到碗勺相碰的声音。看到孩子们都吃得津津有味,我心里很满意。这时,我发现洋洋小朋友在饭刚分好时他吃了一口米饭、一口虾仁,刚吃了三口,就和同桌的小朋友说起了悄悄话。发现老师在注意他,就又吃了一口饭,含在嘴里,坐着发呆,约两分钟后,再慢吞吞地喝一口汤,吃一口饭,菜几乎没动。后来我看他几乎都没吃下去就去喂他吃,可当我把青菜喂进他嘴巴的时候他好象要呕吐一样。后来急了就让他把汤倒在饭里自己吃,他连汤带水慢条斯理地吃着。这顿饭他足足吃了一个多小时才把米饭吃完,菜全剩在碗里,理由是“我不喜欢吃”。

镜头二:

今天的午餐是米饭、鸡腿和西红柿蛋汤,小朋友们依然是吃得津津有味,才一会儿,就听到一个小朋友喊:“老师,我饭还要一碗。”是洋洋的声音。只见洋洋的碗已吃得干干净净的拿到我前面要我盛饭了,我给他再盛了半碗。再一会儿洋洋已经把饭菜及水果都吃完把碗勺送回来了,他是全班吃地第三快的小朋友。

案例分析:

现在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儿的偏食现象却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摄取丰富的营养是保证身体健康发育的前提。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营养与膳食越来越重视,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进餐情况,一到放学的时候,家长问老师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今天我的孩子吃饭好不好?有没有剩饭?”不少家长在教师家访的时候也都会谈及孩子的吃饭问题,普遍反映孩子的吃饭问题是个头疼问题,有的家长采取各种物质奖励哄骗孩子吃饭,有的采取威吓打骂的方式;有的家长更有耐心,干脆追跑喂饭等等,使尽了无数招数,仍不尽人意,他们为此大伤脑筋。由此看来,不少幼儿都缺乏良好的进餐习惯,而不良的进餐习惯不利于营养的吸收,对身体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虽然是中班的孩子,但洋洋的自理能力还是不好。特别是就餐,在家几乎都是家长喂饭。偏食、剩饭现象依然存在。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时,他会吃得很快也很干净,遇到不喜欢吃的东西时,他就会一直坐着,不动一口。最重要的是吃饭的时候不专心,很容易被别的事情所吸引,注意力不集中,就餐习惯不稳定。洋洋的个子长得很大,所以他的饮食一直是他父母所担心的事情。记得刚来班级的时候,他的妈妈就说“不担心别的事情就担心他吃饭,在家时都是父母一口一口地喂才能吃得进去。所以挑食的他,妈妈总是做他喜欢吃的食物来吃。可是在幼儿园,食物是经过营养搭配来制定食谱的。所以难免会有他不爱吃的东西。他的个子长得快,这样偏食一定会对他的身体有一定影响的。这正是他的妈妈所担心的事情,每天问他的就餐情况比问别的事情都要多。我们也在积极的想办法帮助洋洋渡过这个难关。

教育对策和措施:

如何纠正洋洋偏食的不良习惯呢?针对洋洋的实际情况,我在这几方面作了尝试:

1、故事熏陶法。我首先给所有小朋友讲了一个故事《淘气的大公鸡》说的是一个小弟弟因为就餐习惯不好,被一只大公鸡啄得到处跑的故事。让小朋友们懂得就餐要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像小弟弟那样。在饭前或休息时间也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有关偏食的坏处的故事。

2、语言指导法。即用儿童化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指导和鼓励幼儿科学进餐。

如:

--米饭和青菜做朋友,放在嘴里一起嚼,味道会更好。

--你的牙齿比大老虎还要厉害。大老虎会嚼肉肉,你会不会啊?呀!你这是大狮子的牙齿,太厉害了?

--(用手轻轻抚摸幼儿嚼饭菜的脸部肌肉)来,我来给它加加油。

--(请难以下咽的幼儿张开嘴)让我看看磨碎了没有?

--你的牙齿真厉害,已经把食物磨得很碎很碎了,可以请喉咙帮忙“咕噜”咽下去了,喉咙的本领要和牙齿一样大哦?--宝宝的嘴巴里没有一颗饭粒,真棒!

--(举起空碗向众幼儿展示)他的小碗很干净,饭菜一点儿都不剩。

3、合理安排座位法。以前,为了便于管理,我把因偏食而吃得特别慢的幼儿集中在一、二张桌子上,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我改变了方法,把他和吃饭习惯好的好朋友安排在一起,这样,他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如我班的倍倍小朋友蔬菜吃得特别好,我就让洋洋坐在倍倍的旁边,在倍倍的影响下,在老师和好朋友的鼓励下,现在洋洋学会吃青菜了。

4、循序渐进法。有些孩子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于是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洋洋不吃绿色蔬菜,开始我给他少盛点,吃完给予鼓励和表扬,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地逐渐适应,不感到很痛苦。现在他已能吃很多的绿色蔬菜了,虽然吃得不多,或有时还不乐意吃。

5、转移注意力法。有的时候我发现是他不爱吃的食物时,就让他为老师做一些事情来吸引他的注意力,比如:给小朋友们发书或玩具。前提是要把这些饭菜吃完,这样他就会很自愿地吃完这些饭菜,并高兴地为老师做事。

6、鼓励督促法。平时对他多关心,多鼓励,培养其良好的进餐方式。也可以换一种途径如督促他与同伴比赛吃饭,帮助他集中注意力,以免进餐时精力分散,不专心吃饭。或采取榜样示范法,激发他的自信心,使他相信自己也很棒,从而改变其不良的进餐习惯。

效果与反思: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该名幼儿有了很大的进步。吃饭的时候偏食的现象几乎没有了,而且吃饭速度也提高了很多。每次吃完还会大声地告诉老师:“我今天都吃完了”,很自豪地样子。从这个案例中我领悟到,小朋友们的实际情况不同,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从正面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果单一地批评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效果则相反,因为有挑食习惯的幼儿吃饭时特别紧张,尤其是碰到自己不爱吃的食物时,常常边吃边想办法“消灭”它们--或扔掉或藏起来。如果成人强迫孩子吃下去,会导致孩子哭闹或呕吐。孩子紧张,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抑制肠胃蠕动,减少消化液的分泌,产生饱胀感觉。因此,幼儿进餐时,要给他们创设宽松、自然的环境。让他们在自已成功的喜悦中来把不足和毛病改掉,让他们自觉的进餐,这样的方法则会更加符合幼儿的心理和他们的发展需要,不仅孩子们吃的开心,老师也轻松很多。

案例:如何看待幼儿的表现欲


在一次幼儿自由创作中,我拿着杨鑫的“梯子”和科科的“汽车”给幼儿看。结果幼儿一下子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拿着自己的作品给我看:有飞机、花、碗,等等,我为了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于是对每个幼儿都用肯定的话:“好,真像!”,“你做的真棒!”。但我发现有的幼儿把作品拿下去之后跟其他小朋友说:“老师说我能干了!”然后就捧着作品不做了。

由以上现象,我得出:小班的幼儿虽小,但他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及希望被肯定表扬的心态。表现欲是人将自我价值在他人面前显示出来,以求得肯定和传扬的一种欲望,孩子年龄越小,其表现心理越单纯,他们还不懂表现会带来负效应,没有成人意识和面子观念,所以不怕表现不好、被笑话,也不顾及面子会损害自身形象,对于表现的失败并不感到有什么心理压力,这种心理是幼儿发展表现力的源泉和基础。同时,教师为培养幼儿的表现力,也给予肯定,但如上例中幼儿捧着作品不再做了的情况,我还是在了解幼儿情况后给予了适当的引导,比如孩子做了朵花,我就鼓励他说:“要是给你的花长上叶子,那就更漂亮了。”让孩子既得到了我的肯定,又有了新的创作欲望,这样孩子的创造力才会被激活,他们的想象空间才会不断地得到拓展。

幼儿挑食的解决方法


幼儿期是形成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解决幼儿挑食问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多样化、均衡的饮食习惯,培养对不同食物的接受能力,为长远健康打下基础。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儿挑食的解决方法”,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幼儿挑食的解决方法

1.理解孩子的挑食原因:

孩子可能出于多种原因挑食,包括口味偏好、食材敏感、咀嚼困难、厌食症等。了解孩子的挑食原因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提供健康均衡的饮食:

确保孩子获得足够的营养非常重要。争取在餐桌上提供多种多样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蛋白质来源(鱼、鸡肉、豆类等)和全谷物。逐渐引入新的食物,以扩大孩子的饮食选择。同时,限制糖分和加工食品的摄入,鼓励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3.以身作则:

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自己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并向孩子展示它们的好处。坚持有规律的用餐时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4.创造良好的餐桌环境:

在用餐时,创造一个轻松和愉快的餐桌环境。将餐桌布置得温馨有趣,为孩子提供小巧玩具或绘本,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更乐意尝试新食物。同时,避免让孩子在看电视或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下进餐,以确保他们对食物的关注和食欲。

5.让孩子参与烹饪:

让孩子参与食物的准备和烹饪过程,可以增加他们对食物的兴趣。让他们帮忙洗水果,撕叶菜,甚至可以一起制作简单的饼干或沙拉。通过亲身参与,孩子们可能更愿意尝试他们帮助制作的食物。

6.尝试新的烹饪方法:

针对某些孩子对特定食品的挑剔,可以尝试不同的烹饪方法。例如,如果孩子不喜欢生吃蔬菜,可以尝试蒸煮、炒炸或烘烤,以改变它们的质地和口感。这样,可能会使孩子对这些食物产生新的兴趣。

7.避免强迫和惩罚:

在解决幼儿挑食问题时,应避免强迫孩子吃某些食物。强迫和惩罚只会增加孩子对食物的抵触情绪,导致更多的问题。相反,采取鼓励和正面的方法,奖励孩子尝试新的食物,并提供积极的反馈。

8.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的挑食问题较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长和发展,建议寻求专业帮助。儿科医生或营养师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治疗方案,以解决孩子的挑食问题。

幼儿园教育小结:如何化解孩子间的小纠纷 教育小结:如何化解孩子间的小纠纷


教育小结:如何化解孩子间的小纠纷

在幼儿园中,每一位老师就仿佛是一颗颗不起眼的小流沙,而每一个孩子就像一枚枚姿态万千的小花。在流沙的世界里,每天洞察万千,演绎着苦辣酸甜;在花朵的天堂里,每天都在发生着或喜或忧,精彩纷呈的小故事......

记得我带中班的时候,有一天,我正在组织孩子们玩区域活动,明洋刚想到“娃娃家”里去玩,瑞瑞突然挡在门口拦住了她,蛮横地说:“这是我的家,你不能进来。”明洋是班上最小的孩子,平时就比较胆小,看到人高马大的瑞瑞,当时就“哇”的哭了起来,接着就跑到我这里来告状。看到这个情形,我有些生气,觉得瑞瑞太没礼貌了。但是转念一想,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我为什么不能因势利导用另外一种方式解决问题呢?于是,我微笑着对乘瑞说:“瑞瑞,这是你的家对不对?”瑞瑞怯怯的点了点头。我接着说:“你看,你的家多漂亮啊!明洋小朋友想来这里做客,你欢迎吗?”瑞瑞眼睛一亮,爽快的说:“好啊,跟我来吧!”接着他牵着明洋的小手走进了娃娃家,两个小家伙玩的非常开心。经历了这件事情,我一直在思考:孩子们发生矛盾的时候,老师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和立场来解决问题呢?

后来,我有幸在一位专家的讲座中观看了一段《豆豆和周周》的视频,视频中当两个孩子因为一件小事争吵时,老师并没有喝斥或者横加指责,而是在缓和矛盾的前提下引导孩子慢慢解决这个问题,整个过程是诗意的甚至是童话的,可以说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非常巧妙。我想这位老师之所以能处理的这样恰当,是因为她对儿童的性格、心理和认知特点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尊重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很多时候,孩子发生矛盾,只是一时的情绪冲动,无所谓对错。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更不宜用成人的方式去解决。

从教十几年来,我也在不断地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在处理孩子纠纷时,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耐心,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理智平静地分析事件,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温和的语言,带上春风般和煦的微笑和孩子交流,不要武断地充当“裁判”。

二、温柔安抚,第一时间平复孩子的情绪。事件的最初,孩子往往很激动,情绪不稳定,面红耳赤的争辩。老师首先要做的是平复孩子浮躁的情绪,让孩子平静下来,将矛盾的爆发点降到最低。

三、耐心倾听,为孩子创造一个宣泄和疏导的出口。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让孩子尽情地诉说,将消极、暴躁的情绪发泄出来,让孩子通过这样一个途径疏导、宣泄压抑、生气等负面情绪。孩子在这之后再来思考或者倾听,往往会更理智。

四、微笑调控,保证孩子始终处于快乐的氛围。老师要用微笑做武器,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平和、轻松的氛围,让孩子始终能开心地接受。快乐的接受不足,知道怎样改正;快乐的接受帮助,充分释放压抑情绪。

一个优秀的老师,首先应该表现在他对儿童的了解上,用孩子的眼光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去误解孩子,真正去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想法,做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指导者。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书中写道:“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要给他们做导游,给他们介绍这个世界,因为他们,是新来的”。孩子就是孩子,我坚信,对孩子真正的爱应该是走向理解的爱。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如何纠正幼儿的挑食现象》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纠正幼儿的挑食现象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