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的观后感集锦

11-03

如何使观后感体现出我们的感悟更好呢?此时,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感受整理到观后感中。我们可以通过写留言板来展现我们的写作能力。我们为您精选的“讲座的观后感”一定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希望以下整理能够为您节省时间和精力,供您参考和借鉴!

讲座的观后感 篇1

一部《论语》兴天下,耳濡目染成栋梁。这应该是台中师大教授王财贵演讲的核心,他批判了现行的教育,批判了日益西化的失败教育,倡导古文经典诵读,认为这些古文经典诸如《四书》、《五经》应为学好语文及其他科目的基石。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我对孩子的教育豁然开朗,相见恨晚之感。这是一次伟大的演讲,也是对现行教育的一次猛烈抨击,这次演讲同时也为我补上了怎样教育孩子的一课,使我倍感震撼,同时也为失去孩子教育的最佳黄金期深感自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我们却不十分重视,听完王财贵教授的演讲,想一想这是多么可怕啊!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是否也应该从《论语》、《老子》等经典之作开始呢?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件事。

《四书》、《五经》这些书是我国几千年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我们现在就应该万分重视起来,认认真真的学习这些古文经典,使人们变得更加理性,更加聪慧,愿天下的孩子真正能成为中华崛起的栋梁。

讲座的观后感 篇2

感恩是什么,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感恩是要懂得孝顺父母,感恩是要回报父母,不要惹他们生气,感恩不是在嘴上说说罢了,而是要做到。

星期五下午在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感恩教育报告会,我深受鼓舞,感恩让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美丽的国家,我们要学会感恩同学,感恩父母,报告会的老师说,今天的报告会就是要激发孩子的心灵,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报告会的老师还说:“无论你在那个角落,自信比成绩更重要,你们要学会微笑生活。人生道路有很多坎坷,有人会嘲笑你,有人会讽刺你,有人会打击你,但你要学会用微笑对待生活。人需要梦想,人更需要精神,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这种精神,这个国家就不会成熟,人若没有精神,就不会完成人生梦想。

报告会的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在马拉松比赛中,所有的人都鄙视非洲人,为了参加这个比赛,非洲的选手整整准备了5年,在比赛前,他的队员对他说:“你一定要努力,拿到冠军。”在距比赛终点还有米时,不知谁扔了一个玻璃瓶,非洲的男孩脚流血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坚持跑到最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磨难,我们都要从容面对,信息百倍坚持到最好一刻。

从这场报告会中,我知道了,我们不但要有信心、勇气,还要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我们的人生会精彩。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收看了于丹教授讲的《感恩教育》,无数发自内心的感受就都被瞬间激发出来。

节目要讲了四个方面:一、如何培养我们的孝心。二、如何培养我们的爱心。三、如何让我们建立自理、自信和自强不息。四、如何培养我们抵抗挫折的能力。于丹教授所讲的话出口成章,令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她精炼的语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使我叹为观止。

一则极其平凡的事件,却蕴含着真正的道理。生鸡蛋、胡萝卜和干茶叶,用相等的温度与相同的时间煮。过了一段时间,生鸡蛋的蛋清变软了,可蛋黄还是硬的,这就说明在社会的磨练中,虽然艰苦,可心却是坚强的。胡萝卜成了胡萝卜泥,胡萝卜是指听领导和大家的老好人。而干茶叶在水的煮下,变得特别丰美,成了一杯味道好的茶叶水。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历练下舒展着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会,这就是我们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生命呈现的结果不同。最终的成全是每个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灵。在人群中学会爱,在山水中发现永恒,在社会中勇敢承担,在这一切之中去建立人格!

有一则感人的故事,他使我懂得了感恩。这个人叫田世国,他的母亲长了重病,需要肾,田世国竟瞒着母亲偷偷为母亲捐肾。俗话说:“正为本,孝为先。”这就是孝。一声亲切的问候,一碗孝顺的水,这都是感恩。要学会感恩,来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看了这些,使我想起了我自己。和这相比,我做的太少了,我要继续努力,来孝敬我的父母,来感恩我的父母。

感恩与孝敬,并不是一种外在要求,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愿望。生命呈现的结果不同,一个孩子也可以成就不同的人生。让我们学会感恩与孝敬,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一个灿烂夺目的人生!

在黑龙江七台,由于丹老师为我们讲了《感恩教育》,它一共分为四段:第一段,培养孝心;第二段,培养爱心;第三段,培养自立、自强、自信;第四段,教育我们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

在讲座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树和男孩的故事。故事中的男孩男孩就好像我们,不断的依靠父母。大树好像不断被依赖的父母。它为男孩失去了果子和树枝,付出了所有。

我们也应该为父母付出些,就像汉文帝刘恒那样。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他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这也是感恩。

还有鸡蛋、胡萝卜、干茶叶的故事我也倍受启发。

在故事中,锅中的沸水是我们在人生中的逆境,而它们是经历挫折的人。

鸡蛋它虽然只是用了薄薄的蛋壳保护了自己,但它乐观向上,并没有被挫折打败,而是经过了受挫的过程,使自己变得强大了。

胡萝卜刚开始也坚持自己的想法,可是它并没有保持下来,直到最后,它被挫折打败了,变成了一滩软塌塌的胡萝卜泥。由于它半途而废,所以我们不能像它这样。

而干茶叶与它们都不同,它不仅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它最终改变了逆境,使沸水变成了茶水。

我们应该学习鸡蛋或干茶叶,没有被沸水改变。在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人应该坚持不懈,改变逆境。这样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这两个蕴含哲理的故事,加上于丹老师精彩的讲说,使我懂得了,人不光是要学习,也要感恩,理解他人,使自己更加充实。

早上八点,我早早的从床上爬起来,打开电视,收看于丹老师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专题讲座。

于丹老师这一堂课,分了四个部分:1、怎样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应如何引导;3、怎样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懂得感恩;4、抵抗挫折的重要意义。

在一开始,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男孩与苹果树》。虽然这已不是第一次听这个故事,可这却是第一次在听完后有如此之深的感受。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怎样,父母永远会在那里,尽一切力量为我们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却无他求,唯一的希望,就是看到我们快乐。文中的苹果树,就如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各位父母的一个化形:当我们年幼时,只喜欢和爸爸妈妈黏在一起,可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离开了父母,只在有需要或遇到麻烦时才回到他们身边,而他们则会不惜一切代价帮助我们,直至像苹果树一样,只剩下一个木桩。虽然如此,他们却也心甘情愿。

在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中,学习其实并不是重要的,在学习之上,还有人格。古人曾说过:“百善孝为先”,在众多道德品行中,我们首先要做到的便是懂得孝敬父母。

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本源,没有当年含辛茹苦将我们养大的父母,也就不会有如今的我们。俗语讲“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而我们人类呢?难道我们还不如这些自然界的动物吗?但反过来想一想,我们都做了什么?是在父母下班后泡上一杯浓浓的热茶,还是在与父母有争端时先听听他们的意见再做决定,或者是在他们生病时,如同他们照顾我们一般用自己的`心去照顾卧病在床的他们?细细回想,其实我们做到的很少很少,如今父母将我们视为掌上明珠,娇生加惯养的呵护着我们,而我们真心为父母换位思考的太少太少,以至于我们自己都难以回忆。在脑海中浮现的,只有与父母无休止的争吵,望着父母无奈眼神的快感,而这些,应该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曾经有意的顶撞,如今细品泪却千行。年少的我们未免轻狂,望着父母逐渐衰老的容颜,愧疚,以无处可藏;感恩,应由心底绽放。

“孝”只是感恩中的一小部分,这大千世界中,感恩无处不在,从感恩父母到感恩世界,我们还有很长很广的漫漫人生路要去独自品味。

今天,于丹老师无疑是给我上了一堂令我感触颇深的一课,感恩,是要从小事做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会使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看遍人间体会真情,珍惜生活。正如同那首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今天上午八点,我和孩子一同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 于丹老师的讲述有理论阐述、有故事启迪、有古语名句,旁征博引、令人深省。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

第一讲是: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首先人生目标必须是长期的,没有长期的目标,你也许就会被短期的种.种挫折所击倒。设定了长期的目标后,起初不要试图去克服所有的阻碍。其次你的目标必须是特定的。然后目标一定要远大,没有远大的目标就会被微小的成绩冲的昏昏然,不思进取最终一事无成。最后自己的的人生目标必须由自己来实践。

第二讲是: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我认为孩子的性格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生活环境、社会实践等方面息息相关。首先有认识到孩子发脾气的缘由,不外乎不受重视、不受理解、意愿得不到满足和因知识量的原因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学科的认识缺陷和片面造成的理解误区,另外家长不能以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常以自己的角度看孩子的问题并伴以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沟通出现与孩子之间的所谓“代沟”也是造成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记得有一个实例是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逛商场,孩子莫名去秒的发脾气,妈妈蹲下去哄孩子时发现孩子看到的不是色彩斑斓商品而是晃来晃去的人腿。通过该实例我们要以孩子的视角去读懂孩子的内心,再做出合适的教育方法。

第三讲讲了家长怎样教导孩子学会感恩, 记得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其中有几句印象深刻: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是一项比较困难的课题,让孩子学会感恩,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首先应该是懂得感恩的人。因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传身教”。教育孩子在学校应当感谢老师的批评,因为正是这些批评,你的人生才会减少遗憾和后悔。对于老师无私的帮助,利用点滴时间辅导你,应当用实际行动来对老师感恩,老师从早到晚,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你们身上,无非是让你们能够成人、成才,能够自立于社会,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通过自己对老师的关爱言行,在不知不觉地中慢慢影响着、感染着孩子,这些关爱的言行举止也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心灵中。

第四讲讲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义,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这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要让孩子有挫折意识和百折不挠的意识,让孩子认识到生活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会距离成功更近了一步,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有很多次的挫折作为基础的,挫折也是孩子今后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财富。

通过和孩子一同观看于丹老师的讲座我也深受教育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心灵恰似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步入快车道工具,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是给孩子最好的财富。

讲座的观后感 篇3

20-年5月31日,我十分荣幸的在贺州学院聆听了来自广西师范初等教育学院的蓝卫红老师,以及来自广西师院外国语学院院长陆云教授的精彩讲座,她们的讲课条理清晰、生动有序,时常举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浅出,渗透人心,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听起来一点累的感觉都没有,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透过学习,我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与技巧,理论水平得到了必须的提升,更使我感受颇多。

一、英语课堂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人本身获得知识、发展潜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在简单、愉快中学好英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在快乐中学习英语。我认为首先老师要有良好的情绪。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良好的情绪能够感染和引导学生。这不仅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联;更有利于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老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寓知识于娱乐中,进行愉快教学。

二、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环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这次讲座中,两位专家都提到英语课堂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既要在英语课堂中设法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环境。所谓“生活化”,不是要把英语课堂搬到社会,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言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有购物、采访、自我说、游戏(如猜谜、竞赛)、问路、新闻广播等等。“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设计,使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了真实的言语交际性质,其效果不仅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够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体验”,这种“言语体验”是培养学生英语潜质、塑造学生整体人格的切实途径。

三、英语教师要发奋提高自身英语水平。

“要给学生一滴水,我们就要有一桶水。”这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小学生刚刚开始学英语,因此教师英语的水平是十分关键的。如果自己的语音语调都说不好,那岂不是误人子弟?因此我务必发奋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水平,坚持每一天说英语,做到多读、多听、多写、多练。

听完讲座,收获很多,感悟也很多,但我们要做的更多,那些渴望求知的孜孜学子们都在等待着我们给他们注入新鲜的血液,因此,我们要把学到的东西附注于行动,不断探索,刻苦钻研,在深刻明白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教好,培养出适应改革开放,会使用英语的各种人才。

讲座的观后感 篇4

导语:于丹教授的演讲很有感染力。据记载,儒家给了我仁慈,道士给了我智慧。如果说儒家是天,道家是地。当她听着陈-军老师的二胡演奏时,联想到古人唯一的乐器——琴;联想到大自然的声音;联想到清脆委婉的鸟鸣,联想到风吹松林的声音……于丹——您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百科全书。

今天是周日,休息在家百无聊赖下了一天的国际象棋。赢了心花怒放,得意洋洋,输了垂头丧气,原本是技不如人可还是恼羞成怒,怨天尤人,为走错一步棋而懊悔不已,唉声叹气。弄得那娘俩只要我下棋就躲的远远地生怕引火烧身。

棋又下输了,休息一下。无意中发现了于丹教授讲座发现你的心灵的**,本想随便听听换换脑子,哪成想这一听真真正正震撼了我的心灵。她用现代语言将现代社会文化方式与现代人的生活观念结合起来,阐释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儒道传承我们几千年,即儒学是大地是实践;道教是天空是超越,它只与天地沟通。

儒家的论语用微言大义、言简意赅来告诉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做一个见到的儒家,道家则提醒我们在休闲中更需要随着庄子做一次天地之间的逍遥游。这就是我们中华民-主文化的精髓。

于丹教授的讲话极富感染力,所说的话记下了来就是一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

孩子们不听话,脾气暴躁。作为家长,如何正确引导教育。三。如何教会孩子理解父母,尊重老师,感恩。

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2个主题。

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的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十分爱发脾气。一天,他父亲把他带到院子里的篱笆边,对他说:

孩子,你每次发脾气,都会把钉子钉在篱笆上。这个男孩便照着爸爸说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小男孩去篱笆跟前看,他这一天就钉了30多颗钉子,()他十分惊讶,怎么自己一天中就发这么多次脾气呢?

他自己都没感觉到。这时,爸爸来到身边说:如果你想少留指甲,你只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小男孩尽力控制自己的脾气,所以每天的指甲都越来越少:十,十,五,三。终于有一天,他高兴地跑向父亲说:“爸爸,我今天没钉钉子!”!

爸爸说:那就把钉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钉子全拔了后,爸爸又对他说:

今天一颗钉子都没定这固然很好,但你有没有想到这上面的钉子孔还是会留在别人的心上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发脾气。发脾气就像在某人心里钉钉子。指甲洞将永远留在某人的身体里。

转过头来看看我,整天对家人发脾气,妈妈督促我学***嫌妈妈啰嗦,爸爸让我干什么我总是不耐烦,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内疚:我在亲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个难以磨灭的伤口啊。我想改正发脾气的坏习惯,听父母的话,做个好孩子。

晨风拂过发稍,烦闷的心似乎清爽了许多。耳畔,于丹老师的话语久久不能散去。

于老师谈到教育,像《论语》中“入则孝,岀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仁有余力‘则以学问文”,分为3部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书本教育。让我们认识到,最重要的不是书本教育,而是家庭教育。

作为独生子女,我比较孤独,有时我会以自我为中心去问别人。看完讲座,我明白了他人的给予对他们来说不是本分,而是情分,他们选择不给予,那才是本分。我们中学生应该在给予他人中获得尊重,感到快乐。

作为一位独生子女,我也比较容易发脾气。听完“钉子”的故事后,我懂得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

俞敏洪还说,生命的可能性比决定的知识更重要。想想看,这是真的。科学家不是利用生命的可能性来创新吗?他们最后不都完成了自己的发现然后功成名就?

科学家在创新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挫折。他们会避开他们吗?没有。所以他们走向了成功。

我们也应该学会勇敢地面对挫折,不逃避。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孝”的美德。古,孔子说“孝”为“色难”。如今,多数人也认为如此。

似乎父母应该为我们做事,但我们为父母做事是一种美德。有理由说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我们长大后应该心存感激。孝顺父母是很正常的。为什么这是一种美德?也许这是一种错觉,我们一出生就被父母捧在手心。

既然我们明白了,是否应该多与父母沟通?是否要多给予他们一些关爱?是否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帮帮他们?

转眼间,正午的阳光让我暖和起来——我要帮父母做饭!

讲座的观后感 篇5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全国模范教师”郭力华老师,她从教23年,严谨治学,爱岗敬业及面对病魔的威胁时的意志坚强和乐观豁达,为了实现一个儿时梦想——教育事业,郭老师用尽一生精力,无怨无悔,不论是对待学生还是自己的孩子,她都是尽心尽力尽责。“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伴随郭力华老师走完了一生。做一位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郭力华老师做到了,她崇高的品质,让我致敬,她为了教研事业,为了每一位学生,用心良苦,费尽心血,让我感动,平凡当中的坚守,真是可贵,她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应该学习华老师平凡而非凡的事迹背后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郭老师事事为别人着想,她的真诚、无私、忘我,折射出一位人民教师的高尚,郭老师的事迹。

我永远记得郭老师说过的话:兴趣和自信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也感触很多。

在高职院校,很多人认为这里的学生成绩很差。相对而言,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导致他们没有太多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想法,导致学生对自己也没信心。郭老师的话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潜力,这正是我们作为教师所要挖掘的。

每个学生都有独有的兴趣和爱好。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和自信心,在学生成长的路上及时进行科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在成长中感悟生命的价值,用心去呵护,用心去滋润,用行动去感化的。

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用什么样的精神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加强自己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做到身体力行,以人育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水平,关爱学生,胸中永远装着每一位学生,用真诚感化引导家长,用一生的心智与情感培育学生,不为别的,只为了那一个个完整的生命。作为我们职业院校教师,要逐渐形成以人为本、以德修己、以德治教、以德育人的观念,提高教师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思想认识,营造教师敬业爱生、学生亲师乐学的和-谐教育氛围。

讲座的观后感 篇6

一个幸福的教师会始终走在学习的路上

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不仅是感受幸福的过程,也是创造幸福的过程。知识和文化修养是感受和创造幸福的关键。教师是培养祖国人才的核心力量。因此,学习更为重要。终身学习应被视为生存的需要和实现幸福的重要途径。我们教师就更应该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充电”,实现“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

诚然我们的基本状态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工作和学习矛盾十分突出,但这并不应成为我们不加强学习的理由,我们应该把学习视为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天不断继续学习通过学习才能形成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对生活充满爱的心态,这样就能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幸福。

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聚合是一枚果;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那就让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吧!一个幸福的教师,是一个能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一个幸福的教师,是一个追求课堂诗意的教师;一个幸福的教师,是一个能享受教育的教师;一个幸福的教师,是一个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教师……

讲座的观后感 篇7

第二组园林学院

08环艺二班

院理论指导中心主任

高欢2011年5月21日

白岩松讲座观后感

今天,早早的来到会场,等待期盼已久的白岩松老师的讲座,他的幽默的开场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首先,他像我们介绍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或事。第一要感谢的人是他的母亲,因为是她赋予了他生命;第二感谢的是一本书,《新华字典》,看起来怪异的回答,却给了我清晰的印象,的确,如果没有字典,我们便不会认识汉字,也无法读懂书中的道理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接着,他就“行万里路与读书万卷孰轻孰重”展开了论述。首先,读书所持有的态度,老子的《道德经》里有句话,“无私为大私”,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也正是尊重了人性自私,从安徽凤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延伸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使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了。

“当杯子满了的时候,就什么也装不下了”,这句简单话点破了几年前,他毅然离开荧屏,从新探索新节目的初衷,只有重新开始,才能看到太阳第二次升起的机会。看书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解疲,而育人是最大的政治,我们最初的阅读都是被动的,而小学头两年是否能遇到“名师”却成了影响一个人日后是否爱学习的关键因素。

那么,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多重要?首先让我们一同跟随白岩松老师回到他的大学时代,85至89年,当年大学生对书籍是那么渴求,为了购买一部新书,可以通宵达旦的排队,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有时还会偷书,当然,他并不是鼓励我们去偷书,仅仅是想告诉我们当代大学生那个年代对书籍、对知识的渴求程度。饥渴时代对书籍的渴求,就像我们最饿的时候吃米饭一样甜。

究其原因,一个是那个年代好书不多,一个是那个年代心灵上纯净,不像现在的青年学生大都很浮躁。而当白老师反问我们:“当今的标题性阅读有意义吗?

”,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可不是吗?在现在的快餐式文化中,从来没有停下来好好细细的品读一部著作,最多的也就是翻阅标题而已。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每个大学生思考。

不仅要有海量式阅读,也要有深读,白岩松老师把自己的阅读归为三类,第一,工作性阅读,第二职业型阅读,第三,生命式阅读。而最为他看重的就是第三类,生命式阅读。就是读与眼前工作、生活毫无关系的,看似无关紧要的生命式的阅读。

生命是什么?人生就是一条单行线。如同工程师和诗人哪种人才是社会需要的,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然而很多优秀的创意就是当人们慢下来的时候才会出现的,这种生命式也就是非功利式的阅读对人的生命其实是很有用的。

多读一些你觉得不舒服、不同一、不推荐、不喜欢甚至反对的作品,其实对你很有启发。人们应该开放自己,接受多元化的社会,就像一个社会应该包容和宽容一样。制止任何错话的社会就一定没有真话。同时,他不推荐目前翻译的外国书籍。大多数译者都太浮躁了。

傅雷老先生的一句话“英雄不是没有脆弱的时候,只是不被脆弱征服罢了”。人要看书,要用包容的心去看书,不是所有的书都要从第一页看起,有的书很厚,其实很薄,有的书很薄,其实很厚。阅读也需要有点随意,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读自己,而不是作者,在每本书中找到自己,成为自己独有的。

阅读从来都不是一件功利性的事业。**当文字停止时,**开始,文字的**力量传递给你。在书中找到答案,让绝望有一种希望,书中有答案让你迷茫,是你焦虑不安的未来保护神。

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第二组园林学院

08环艺二班

院理论指导中心主任

高欢2011年5月21日

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在白岩松先生的演讲之后,我们**了2010年中国十大人物的演讲。

首先介绍的是清华大学的钱伟长教授。这位是我最崇敬的老先生之一。他对祖国的无私奉献深深打动了我。钱伟老人于2010年去世,他的儿子

钱元凯来替代他领奖的。当他父亲身处逆境的时候,他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这对于一个诗书人家来说,还是挺难过的一关。钱元凯说:

“这事对我父亲的打击,我觉得比他被划成右派还要大,我分到首钢当工人的时候,临走,我记得他跟我说过:人们可以剥夺你上大学的权利,但任何人都没法剥夺你受教育的权利。所以我记住他这句话。

我是拿着莫斯科大学的教材和铁锹一块去的首钢。按他的这个希望,也是我的希望,这几十年里我通过不断地自学,从一个装卸工,变成一个高级工程师,一个高科技企业的总工,就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劳动不断地完善自己,希望能给国家做更大的贡献。我认为这是我父亲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遗产。

”更重要的是做人,他希望孩子们,能够永远不论有什么多大的本事能够忠于职守淡泊名利;能够胸怀坦荡,表里如一。他在一生中证明,只要对国家有好处,人们的毅力和能力就会发挥出惊人的极致。

孙水林、孙东林的颁奖辞: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

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孙水林和孙东林兄弟俩是湖北人,20年来兄弟两人一直从事建筑工程行业,按照往年的习惯,春节前,也就是年三十之前,在孙氏兄弟手下干活的农民工兄弟都会到武汉的孙水林家中领一年的工钱,从1989年在外承包工程开始,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20多年来他们俩从没违背过这个不成文的约定。在甘南草原上,王万青不需要反复解释一个贴上了“上海男人”标签的医科大学生为什么能扎根甘南,不需要分辨从他的思乡笛声中流淌出的是江南小调还是北方民歌,他也不需要挖掘自己40余年的坚守背后的“伟大”与“艰难”。

等等事迹和人物感动着我们。

我被平凡中蕴含的无形力量所感动,它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原以为灾难过后,留下的只有伤心;原以为不幸背后,存在的只有痛苦;原以为失去后,就不能再拥有。原来,这一切都是不全面的。

无论发生何事,明天依然会到来,人依然还要向前走,只要你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向前走,正如这些获奖者,你也可以不断的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感动,激励自己,鼓舞他人。

一个人就如同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中才会永不干涸,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做不出什么对社会有巨大影响的大事来,但谁能说多和父母沟通一下,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心不是一种感动?谁能说当一个朋友需要帮助时你及时出现并不令人感动呢?谁能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绩有所提高,能力有所提高不是一种感动?

我相信,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会付出一点点,一定会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创造出更多吸引世界关注、让世界惊喜的时刻。而这,正是感动的力量!

走上这个舞台的人的事迹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国家的人民,有的是为了帮助穷人,有的是为了热爱自己的工作。我的灵魂被泪水洗礼,一次又一次的感动,这让这无言的感动温暖了我自己。

在中国共产党的进程中,有好几次,我的眼泪几乎要流出来了。他们所做的许多事情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他们做到了,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超强的能力,而是他们有一颗坚强的心、执着的心!他们中间大部分人都是那样的普通,但他们用平凡的双手,高尚的心灵,成就了伟大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位中华赤子。

这是中华民族历来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的优良传统。这也是现代社会越来越缺乏的。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从生涯角度思考人生

第二组园林学院

环艺二班

高欢院理论指导中心主任

2011年5月22日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从生涯角度思考人生

早上,我从床上起来,突然想起今天课程的题目,眼前是一句亮丽的话。禁不住早早的来到教室,开始期待今天的课程内容,一上午下来,事实证明我的期待是值得的,收获很多。

我们分成小组讨论课堂上的第一件事。老师让我们重新组合,然后一群陌生人被分成一组。老师布置的人务使我们很快就相互了解了。

课前,**的一段关于力克的**,让我深受鼓舞,一个没有双手和双脚的人,凭借自己的坚强和努力依然可以活的那么有意义和精彩,虽然每一件事情对于常人来说是那么容易,可是他却需要花费比常人多的多的时间和精力才可以完成,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说:“我不能改变现状,我也好抑郁,但生命中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不能改变和控制的,我们只能接受。

”课程以一句“人生最大的悲哀,并不在于你得不到或者失去的,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恍然发现,最近正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恍惚、迷茫。正是这门课让我清楚地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把我们的矛盾和问题看清楚,老师也给了我们一些解决办法。我真的很感谢青马班及时发现问题的机会。当问题不是很严重的时候,我可以停在悬崖边,找出问题的关键,并试图找到解决办法。

首先,老师解释说,成功不能以比尔盖茨为榜样。盖茨的曾祖父是国会议员,祖父是美国国家银行的副董事长,父亲是律师,母亲是银行家的女儿。他的母亲玛丽盖茨与ibm公司高层管理者同事一家组织的董事会成员。他的第一桶金为ibm提供dos技术正是来自母亲与ibm高层管理者的建议。

他有一个富裕家庭。初一时父母让他转学到私立学校,让他接触了第一批编程的机器。13岁时,他是世界上最早接触计算机编程的人之一。

当时大学没有他需要的计算机系,而他当时已是世界上最好的编程员之一。最关键的是,他有一个强大的家庭网络,帮助他链接上资源台。但是成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混的太惨也是。

大部分人,还是过着不太成功也不太失败的日子!然而到底什么是成功?更成功又怎样?

我们的社会是不是患了“成功综合症”?为了“成功”我们常常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和内心真正的渴望。

接下来,老师让我们通过几个游戏来认识自己。“我的生命线”、“字母记忆”“平衡轮”。在我的生命线活动中,每组派代表发言,老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了每一个人的不同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帮我们解答了我可以做什么(发现自己的能力)我喜欢什么(认识自己的兴趣)我的特点是什么(认识自己的性格)我在乎什么(自己的价值)我有什么(自己各方面的资源)等帮助认识自己的问题。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3个消失过去了,我还沉浸在对问题的思考中,课程就要结束了,短短的三个小时,我们不仅能清楚的认识自己,更重要的是发现自身存在问题,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去解决。找到最初的自己,找回自己的梦想。

最后老师以一句:“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当别人做不到什么的时候,他们就要想要告诉你,你也不能。

如果你想要些什么,就得去努力争取。就这样。”真是意犹未尽呀,真的好想再次上一堂这样的课程,让自己更多的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素质,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讲座的观后感 篇8

幼儿园园长到济南学习,带回了几位教授和专家的讲座。老师们争先恐后地把它们传来传去。我先**了南师大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教授关于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专题报告,虽然,虞教授这次讲座的主题是针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但是仔细回味,我觉得其中的理念也同样适合我们3—6岁的幼儿教育,让大家受益良多。

讲座中提出幼儿的视野应具备以下三个视角:一是专业视野,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准备,这是科学教育的出发点。二是亲情的眼光,要有慈爱、欢喜之情,有心灵的接近和契合,有一种真正的依恋。

三是发现的眼光,只“看到”幼儿,那是常人的眼光,在幼儿的表现里发现他的能力、渴望、需要,并以此作为课程的根源。这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有这样的愿景。

讲座还着重分析了三种不同的儿童观:一是缩小儿童观的范围,不能正确看待儿童的存在,忽视儿童自身的价值,不能看到儿童的神奇和伟大。第二种是普通的眼光,知道儿童的存在,看到儿童的表现,但没有在意儿童行为的意义,看不到细节。

三是扩大视野,这是对儿童教育工作者的特殊要求,关注儿童的每一个细节,关注儿童的小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作为老师一定要具有一双“慧眼”,要善于读懂孩子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眼神。他说:

“脑子里能浮现每个孩子的行动细节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虞永平教授讲座最大的感触是,我们所有的有儿园老师都应该成为对教育感兴趣的人。要集中精力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包括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课程教材和内容是否适合孩子,是否对孩子有吸引力等。我们也要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快乐成长的环境,包括一个优美实用的硬环境,也包括一个温馨温馨的软环境。

总之,只有真正爱孩子、爱幼教的老师,才能潜心于幼教,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讲座的观后感 篇9

结束了二十分钟“无效”的午写后,我坐下来听这堂关于有效课堂的报告,有效这个词又将我拉回刚才上火而无奈的午写课堂。午写内容是观察新授的拼音字母在四线三个里的位置,重复引导几遍学生还是在天马行空地描述,环顾课堂,从一部分人的眼里看出他们没有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位置观察上,只是静等答案,如同雏鹰在等着老鹰将咀嚼好的食物放进它们嘴里囫囵吞下。有效课堂的效从何处来呢?

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是有效课堂的基石。写作教学仍然是一个相对传统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展示学生的写作过程,引导学生三思而后行。通过一学年的书写教学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和体会良莠不齐,在他们眼中,书写成为一种模式化的学习,模仿亦成为最主要的学***,学老师对字的分析,学字在方格中的位置,离开了老师细致的教授学生们能够自己写出来吗?答案也是因人而异的。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是有针对性和针对性的,但在学生中却没有太乐观的反应。报告中分享了澳大利亚以**的形式学***的案例,作为老师,在我看来这样的形式确实也是新颖充满吸引力的,这样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内在需求,让他们自发自觉地去钻研学习,达成自己的目标。这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其有效内涵。具有思维价值的教学内容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如何设计有效的组织形式?

只有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在欲望,才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才能有效地激励和激励学生。

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对学生的关注是分不开的,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特点,从而将有效大而化之,转变成课堂中的一个个小环节,可以是一个小故事的应用,可以是一段小小的**,可以是一个小型角色扮演,久而久之,大概效果能自现了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