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读后感十篇

11-14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陈情表》读后感”的情况吗?相信在阅读作者的作品后,您一定会对此有所感悟。现在,我们可以将阅读感受写成读书笔记,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的事业和学习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陈情表》读后感 篇1

从我们呱呱落地之后,我们便沐浴在幸福之中,有父母的疼爱,有爷爷奶奶的宠爱,有朋友的关爱……然而《陈情表》中的李密从小便遭遇了诸多不幸,父死母嫁,大小和祖母相依为命。祖母长期卧病在床,李密端茶匙药从来没有停止过,面对新朝的优厚待遇,他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他选择继续的侍奉祖母,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从而放弃了高官厚禄。自古以来,圣人提出“忠孝”为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对待国家要忠心,对待长辈要尽孝道。所以“忠孝”不能两全,自古始终是“忠”在前,而李密却选择了“孝”。“忠”是对一个人的高标准要求:“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李密能以“乌鸦反哺”精神引导自己做一个尽孝之人,对年老多病的祖母不离不弃实为可贵。

其实仔细想想,人这一生当中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在”了吧?!李密是幸运的,毕竟在他想一尽孝道的时候,还有一个祖母可以让他去孝顺。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不忘根本,报答亲情。不禁让我深思,我带着父母的关心、爱护走过了16个春夏秋冬,在带走父母爱意的时候,我是不是该留下一份孝心?

《陈情表》读后感 篇2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熟悉的旋律回响在耳畔,我不由地思索,何为孝也?

汉文帝亲尝汤药是孝心使然,老莱子戏彩娱亲是孝心使然,庾黔娄尝粪忧心是孝心使然,黄庭坚涤亲溺器是孝心使然,朱寿昌弃官寻母是孝心使然……

古往今来,从帝王到臣子,从臣子到百姓,并不缺乏孝顺父母之人。可对父母之外的人仍能保持一颗真挚孝心之人,屈指可数。我想,晋朝的李密,应是此寥寥数人中之一。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为了给祖母养老送终,他屡次辞官不去任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此时,面对如此浩荡皇恩,他冒着人头落地的危险,依旧辞官不去就职。“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寥寥数语,道出了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一国帝王晋武帝读后动情地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人言:

《陈情表》读后感 篇3

刚听说李密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脑中冒出了另一个李密——《隋唐英雄传》里那个一开始拒绝当瓦岗寨皇帝,后来抢了程咬金混世魔王宝座又用一座城池换美女的那个李密。虽说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我在他们身上却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读书人的矜持。

李密拒绝做官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口中的“终祖母刘之年”,也就是我们说的“至孝”。然后在这里我要钻一个牛角尖,就是字典里对“孝”的解释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注意,是父母。因而我们心中的大孝子貌似就跟我们观念上的孝有所不同。他的孝只是报恩,只是报答祖母刘的抚养之情。而且文中还描述了作者自身幼年的悲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老师说这是反衬出祖母刘的善良,但是我不这么想。我就不信“舅夺母志”里能没她这个做祖母的参与。而作者特别纠结他自己悲惨的出身,对这个在他丧父后强嫁他母亲的祖母心里怎么能没有怨言!

而作者不止一次提到祖母刘病情危机,命在旦夕。第一段: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刘病日笃。第三段的比较长: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第四段说的更直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说到这里,要是还死心塌地的认为李密真的无心仕途只为祖母那是在是强人所难了。要我说,他对于祖母的百般只是个借口,或者说,是一个缓冲垫,是一个挡箭牌。挡谁?挡世人的流言蜚语。古者贤不侍二主,李密作为前蜀旧臣,国破家亡,理应以死殉国,即便不死苟活,也至少对西晋斜个白眼,批评两句。但是晋武帝的糖果政策一下把他心中的所谓忠义洗得一干二净。在他心中,前蜀成了“伪朝”,为官前朝也成了“不矜名节”之事。他一边极力撇清与前朝的一切关系,极力讨好晋武帝,一边推辞不仕,婉言拒绝,还打出祖母刘这一张亲情牌以封住世人之嘴。好一出欲擒故纵!而我开始怀疑他对祖母刘一系列的病危描写是怕晋武帝是文盲,不能理解他的言外之意,急切的想要告诉皇上:皇上你有点耐心,我需要点舆论优势。这老太太马上就挺不住了,到时候才能名正言顺的做你大晋朝的官,为你效力。

这篇传世的“至孝之作”,记载的竟是如此一出现实的闹剧。瓦岗寨的李密之所以被推举做皇帝,因为他是前隋旧臣。而西晋的李密之所以被提拔做洗马,也是因为他是前蜀旧臣。因此这两场闹剧的始作俑者——瓦岗寨集团和晋武帝,才是真正的主角。晋武帝之所以向李密抛出糖果政策,无非是想用任用前朝老将的行为来创造他任用人才的舆论假象。但时间久了,人们也就忘了这茬,因此作为棋子的李密由中央被外放、免官、直至孤死家中的悲惨命运也就被注定了。

其实李密也挺不容易的,如果他所述属实的话,一个没爹没娘,单由祖母,也就是奶奶抚养长大的孩子是很可怜的。或许他小时候被人耻笑,不屑,忽视,所以他对于所谓传统道德的概念淡漠,甚至,是仇恨的。他向往权利,却始终被当作棋子,终其一生,郁郁不得志。虽然不认同他的行为,但是对对他的命运深表同情。历史便是如此无情,却也有他自己独特的公平。

《陈情表》读后感 篇4

陈情表翻译,陈情表原文,陈情表读后感

《陈情表》简介: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陈情表》作品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xn),夙(s)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o)多疾病,九岁不行(x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薄(b),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ng),茕茕(qing)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yǔn)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宠命优渥(w),岂敢盘桓(hun),有所希冀(j)!但以刘日薄(b)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u)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y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mǐn)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全文翻译: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有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有权势的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用生命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我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很短。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陈情表》读后感: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题记

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亲情更能给人长久的抚慰和想念。从降生到离去,从婴儿到老人,亲情始终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远无法摆脱的情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父母即使有一天不在了,他们还会长久地占据在儿女的记忆里。但这种同在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寻无觅处的黯然神伤:还有谁会呼唤你的乳名,牵挂你的冷暖,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人间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值得我们回味、留恋,让我们懂得感恩

《陈情表》读后感 篇5

《陈情表》读后感:真实的谎言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苏轼如是说。

那么,我就很惭愧了,我的学生更是无可救药了。因为我们看完后没有哭,连痛苦的表情都没有。这样一篇被称为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的佳作,我们没有被感动得泣涕零如雨,真是暴殄天物。

这能怪谁呢?读得痛了,痛得哭了,哭得死去活来就孝了?如果这样就太简单了。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为国家提供国民道德素质的评价标准,只要三条就够了。《出师表》、《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谁读此三篇文章不落泪,谁道德素质不及格,别说升官,做人都无望。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可我实在是没有兴趣读千遍。如不是要求背诵,可能读一遍就够了。我不想再看一遍的原因是孝道不是本文的核心。孝顺是借口。这是一个避难的好借口,或者是一个在时机不成熟时不轻举妄动的好借口。

《陈情表》陈什么情,你要明白,不只是尽孝之情,还有凄苦之情、感激之情、恐惧之情、狼狈之情、报效之情。而这众多纠结在一起的情感,又真假难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假作真来真亦假,真作假来假亦真。如果说,李密以奉养祖母刘为理由拒不为官,似乎说得通,因为李密在当时的确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并曾经被举为孝廉。如果只是为了这个,那就有点牵强了。我以为李密在蜀汉当官多年,一直在郎府。

当初能奉养,现如今怎么就不行了呢?李密的身世的确很惨,父母早早离他而去,或辞世,或改嫁,父爱母爱严重缺失。九岁不行,身体严重先天不足。

无兄弟,甚至想有一位能走动的亲戚都是奢侈的。真是惨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外无极功强近之亲也就罢了,内无五尺应门之童就不免有些夸张。

李密是做过官的人,还不是一般的小官,郎署至少也是省级干部。连服侍生活起居的小童都没有,这官做得也太寒碜了吧。之所以这么说,大概意图是,我都惨成这样了,你就放过我吧!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话不仅仅是溢美之词,我怀疑说的是反语。晋武帝司马炎在政治上,基本上可以算作一个昏君。

罢废州郡武装、大肆分封宗室,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生活上,荒淫无度,宫内罗致宫女万人以上,造成社会荒淫奢侈,给西晋王朝的短命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孟子老早就教导我们要伸之以孝悌之义。我们又知道,统治者让自己的百姓都做孝子,孝子的成色越足,忠臣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他们的后院却常常**,为了争夺皇位,杀父弑君,手足相残,清洗要臣的事屡见不鲜,家常便饭。

以孝治天下,本来是只允许国家**放火,禁止人民点灯的事。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知识分子在乱世当中如果说还能有一点值得夸耀的话,那就是名节。士可杀不可辱,李密自轻自贱到如此地步,是让我大跌眼镜的。

当真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识时务者为俊杰。李密好像在说我不是一个无耻的人。给我时间和空间。如果我丈夫死后急于再婚,别人会怎么看我。

我根本不想要贞节牌坊,但时机还不成熟。你急什么?一次又一次。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这让我很难做。

哎!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真,谁解其中味?

《陈情表》中,处处表现着李密先生的无奈--在强权面前,作为微小个人的无奈。做官么?不想。

给现代民主社会,一个不想做官的人,很简单,不报名参加竞选即可,没人会把你绑架到竞选现场强迫你做**的。可当时不同。朱棣“篡位”后,为了让世界各地的学者和人民认识到其“合法性”,大儒家方孝孺被迫为自己起草了一封“致全国人民的信”。

方孝孺不干,于是恼羞成怒的朱棣便灭了他的十族。有人劝方孝孺不要被杀,给帝国留下一些“士人的种子”。朱棣坚拒,杀之。

司马炎征召李密,并非朝中无人做那个太子洗马,抑或没其他人乐意做,想做的人海了去了。很简明的目的,他以及他的政权,需要树立一个标志--不只残酷打击,还可放下身段礼贤下士的,只要你不瞎捣乱。因此,不给王子的马洗身洗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密要以如此隆重的形式表达对新政权的承诺。

司马炎平定蜀汉以后,为了赢的支识分子的支持,巩固自己的政权,他实行了孝治国方略。而要推行这一策略就要树典型。树谁呢?

当然是李密。因为李密不仅是蜀汉的老大臣,也是中国著名的孝子。树李密可以一箭双雕,既可以推行治国策略,表明皇帝的英明,又可以笼络以李密为代表的蜀汉旧臣。

李密不是一般的学者,而是蜀汉“立史郎府”的高级知识分子,蜀汉**的高级**。皇帝几次三番的下诏督促李密到朝廷就职,然而,李密也是几次三番的抗旨不遵。要知道,违抗圣旨,对抗朝廷,那可是天大的罪过,是要掉脑袋的。

李密是要以命抗争吗?我们不必强求李密先生向方孝孺同志学习,也大义凛然一把,连累"祖母刘"老人,耄耋之年惨遭牢狱之灾,甚至血染夕阳红。生活中,更多的是需要妥协。

每个人都有根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需求,来决定自己生活的走向的自由。因此,我个人对李密先生的选择理解有限。对李密先生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虽然,只是有限坚持--表示有限的敬意。

同时,对李密先生在"严峻的政治形式下"找到充分借口的能耐,以及忍痛挥洒华言丽辞的能力,表示有限的佩服。李密,只能那样选择,他有他选择的自由。《陈情表》只能那样写,没有别的更好的写法。

要谴责,也只能谴责"不顾他人感受"的暴君司马炎,逼得李密先生这样的好人不得不说假话。非但要说,还要说得漂亮,漂亮得一塌糊涂。呜呼!

所谓社会的人道与进步,落到最终处,不就是维护每一个公民的"个人感受"么?而所有残酷**的起点,也往往从剥夺普通人的正常感受开始。

《陈情表》读后感 篇6

《陈情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的表白文,也是一篇极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感情文章。这篇文章是由南宋文学家文天祥所写,与其生命中不幸的命运相呼应,妙笔生辉,形成了一篇感人肺腑的作品。

命运不幸而感情依然坚定,正是《陈情表》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宋朝末年,国家大权被元朝奴役,忠于大宋的陈友谅被元军所杀,文天祥被捕,将被处死。在关键的时刻,文天祥用这篇表白文向忠诚于大宋的人民表达了他的一份挚爱和坚定信念,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智慧。

在《陈情表》中,文天祥所表现出来的内心世界彰显出了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精神。他坚信自己的努力能够让大宋重振雄风。他深深地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对于自己和对于这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正是因为这份爱国情怀,让文天祥在最黑暗的时刻依然充满了希望和决心。

除了强烈的爱国信念之外,《陈情表》的创作还充满了许多情感元素。文天祥在文中对自己的命运命脉不屈不挠,依然坚韧不拔。他们坚信自己的信念能够给大家带来指引。表白的人物陈友谅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感激之情,他听到文天祥写下的这篇表白文之后,感慨良多,决定尽快回去,为大事尽心竭力。

正是由于这份坚定的信仰和强烈的情感,让文天祥的《陈情表》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感人肺腑的爱国表白文之一。这样一篇文章不仅被广泛传播,并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陈情表》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仍然在现代的中国文化中被广泛地运用和传承。

总之,在《陈情表》的背后,是文天祥深沉的爱国心和对于命运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是一种对于人生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的力量没有边界,不论是在何时何地,都能唤起人心中的感受。同时,他也告诉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可以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将坚定的信念传递给每一个人,共同铸造美好的未来。

《陈情表》读后感 篇7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下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就应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能够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陈情表》读后感 篇8

汉文帝亲尝汤药是孝心使然,老莱子戏彩娱亲是孝心使然,庾黔娄尝粪忧心是孝心使然,黄庭坚涤亲溺器是孝心使然,朱寿昌弃官寻母是孝心使然……

古往今来,从帝王到臣子,从臣子到百姓,并不缺乏孝顺父母之人。可对父母之外的人仍能保持一颗真挚孝心之人,屈指可数。我想,晋朝的李密,应是此寥寥数人中之一!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为了给祖母养老送终,他屡次辞官不去任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此时,面对如此浩荡皇恩,他冒着人头落地的危险,依旧辞官不去就职。“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寥寥数语,道出了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一国帝王晋武帝读后动情地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确,如此感人肺腑,怎不催人泪下?

然而,又有多少游子,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他们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衣锦还乡之时,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他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的脆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量的程度。但父母以子女为圆心而转动,失去了圆心,他们的轨迹将寂寞且不完整。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链接。今日事,今日毕,何必要将孝心藏到明天?当然,“孝”也绝不止于父母。

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处豪华的别墅,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片坚固的砖瓦。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桌美味的佳肴,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只可口的野果。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袭盛世的华衣,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你无法给他们数以万计的金钱,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含着体温的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梁继章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少,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既然与亲人之间的缘分如此珍贵,我们何不好好珍惜呢?为你的亲人尽一份孝心,趁他们健在的光阴!

李密拒绝做官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口中的“终祖母刘之年”,也就是我们说的“至孝”。然后在这里我要钻一个牛角尖,就是字典里对“孝”的解释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注意,是父母。因而我们心中的大孝子貌似就跟我们观念上的孝有所不同。他的孝只是报恩,只是报答祖母刘的抚养之情。而且文中还描述了作者自身幼年的悲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老师说这是反衬出祖母刘的善良,但是我不这么想。我就不信“舅夺母志”里能没她这个做祖母的参与。而作者特别纠结他自己悲惨的出身,对这个在他丧父后强嫁他母亲的祖母心里怎么能没有怨言!

而作者不止一次提到祖母刘病情危机,命在旦夕。第一段: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刘病日笃。第三段的比较长: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第四段说的更直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说到这里,要是还死心塌地的认为李密真的无心仕途只为祖母那是在是强人所难了。要我说,他对于祖母的百般只是个借口,或者说,是一个缓冲垫,是一个挡箭牌。挡谁?挡世人的流言蜚语。古者贤不侍二主,李密作为前蜀旧臣,国破家亡,理应以死殉国,即便不死苟活,也至少对西晋斜个白眼,批评两句。但是晋武帝的糖果政策一下把他心中的所谓忠义洗得一干二净。在他心中,前蜀成了“伪朝”,为官前朝也成了“不矜名节”之事。他一边极力撇清与前朝的一切关系,极力讨好晋武帝,一边推辞不仕,婉言拒绝,还打出祖母刘这一张亲情牌以封住世人之嘴。好一出欲擒故纵!而我开始怀疑他对祖母刘一系列的病危描写是怕晋武帝是文盲,不能理解他的言外之意,急切的想要告诉皇上:皇上你有点耐心,我需要点舆论优势。这老太太马上就挺不住了,到时候才能名正言顺的做你大晋朝的官,为你效力。

这篇传世的“至孝之作”,记载的竟是如此一出现实的闹剧。瓦岗寨的李密之所以被推举做皇帝,因为他是前隋旧臣。而西晋的李密之所以被提拔做洗马,也是因为他是前蜀旧臣。因此这两场闹剧的始作俑者——瓦岗寨集团和晋武帝,才是真正的主角。晋武帝之所以向李密抛出糖果政策,无非是想用任用前朝老将的行为来创造他任用人才的舆论假象。但时间久了,人们也就忘了这茬,因此作为棋子的李密由中央被外放、免官、直至孤死家中的悲惨命运也就被注定了。

其实李密也挺不容易的,如果他所述属实的话,一个没爹没娘,单由祖母,也就是奶奶抚养长大的孩子是很可怜的。或许他小时候被人耻笑,不屑,忽视,所以他对于所谓传统道德的概念淡漠,甚至,是仇恨的。他向往权利,却始终被当作棋子,终其一生,郁郁不得志。虽然不认同他的行为,但是对对他的命运深表同情。历史便是如此无情,却也有他自己独特的公平。

陈情表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说陌生,是因为此前从未阅读过;说熟悉,是因为一读它,便有某些记忆和联想,与之产生了共鸣。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为文人墨客称颂的有两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古时才子大多浮沉于宦海,所呈奏表理应不少,为何只这两篇为众人推崇呢?究其原因,我以为是二者紧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恒久不变地推崇的两种品格:出师表之忠,陈情表之孝。

忠之古义与今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们对孝的定义与理解却大致未改。因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陈情表无疑是当得起“万表之首”的称号的。

古时许多朝代规定官员要守孝,即双亲逝世,官员必须辞官归家,着素服守孝三年。明朝时对内阁学士给予“夺情”之权,即在皇帝允许的情况下,因公事繁忙可不辞官守孝。可是整个明朝,将其付诸行动者不足十人,士大夫们对孝道之重视可见一斑。

李密所处的时代,孝道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已经被高度弘扬,可在三国那样一个兵荒马乱、人命如草菅的乱世,李密这种安于贫穷、辞官不仕、躬亲侍祖的行为就显得独特而令人称道了。

古代臣僚最看重忠义二字,李密少时仕于蜀汉,再效力于晋,弃暗投明也好,随波逐流也罢,对饱读经书、熟习古贤之语的李密来说?忠义不能两全,内心的抑郁和痛苦定是不少的,可他为照顾祖母,不惜放弃名节,忍辱负重,即便可能前途尽失也要向皇帝“陈情”。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他将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摆在最重要的地位上;也因此,他与他的陈情表,在历代文人的赞叹品读下得以升华,成为中国至孝的化身。

反观现在,物质条件优越,可当人们在重视享受时,孝道与亲情被丢到了何处?暂不提大批蛀虫般的“啃老族”,只看敬老院里孤苦无依的老人,低保房里独居的白发,当年他们将子女抚养成人、教导成才,可时至今日却只能在寂寞和孤独中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

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多少人记得两千年前李密在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希冀?

当往昔游子们守孝返乡的官道被钢筋水泥覆盖,人心不应失去它濡养千年的光泽。那些碌碌于红尘的人们,请别丢失了孝亲的传统美德,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这个时代普遍的悲哀。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臣子给皇帝的奏章,以情真意切、倾诉肺腑感人的,我个人认为当属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所作的《陈情表》了;但要以其实现的难度和效率来谈论的话,那就应该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李密的《陈情表》两篇可谓并驾齐驱了。

《谏逐客书》所写的是向秦王谏国家大事,《陈情表》所写的则是个人的私事。两者从表面来看似乎好象找不到什么相通之处。但实际上,两篇文章均是属于抗皇命、逆圣旨的同一种类型。所以两人在历经危险的程度和处境也颇为相似。不同的是:李斯上书的对象秦始皇,一个中国封建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暴君。而李密陈表的目标则是晋武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众所周知的恶王。

当时在秦王政元年的时候(公元前246年),秦王为郑国渠一事,受了很多秦国贵族的挑拨,便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的其中。于是上书给秦王而写下的这篇《谏逐客书》。后来,李斯还是成功了,秦王不仅收回了成命,最后还重用了李斯。

李密虽然和李斯的情况不大相同,但所在的危险的处境是一样的。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自己新建立不久晋代江山,一边肃除敌对余党,一边笼络前朝旧臣。李密为了在家侍奉年迈的老祖母不能入朝为官而向晋武帝上表的这篇千古传诵的《陈情表》。最后他也成功了,一篇字字见真情的文章感动了皇帝,从而恩准了他。李斯,只是一个面临着将要被放逐的客卿,要是触犯了秦王,随时可能会被斩首。李密,乃是前朝蜀国的旧臣,假如迁怒了当朝的帝王,也面临着随时被杀头的危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的举动都会让人有些担心。

然而,由于文章中所要表达内容的不同,因此他们在辞章也就各有千秋。李斯在文章中,全文贯穿的是一个“理”字。他采用一个“制高点”,晓之以理的处处为秦王阐述了一个“跨海内,制诸侯,统一天下”的制国大计,完全不涉及到自己,因此得以成功使秦王收回成命。而李密的文章,全文则是围绕的一个“情”字。动之以情的诉说自己艰难的境遇,以及祖孙相依为命的情谊。虽然违抗了圣命,但在朝廷的紧急召逼之下,不得不诉说衷情。最后感动了皇帝,他也因此成功了。不但不被杀头,反而还得到赏赐两女仆服侍祖母的皇恩。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李密之所以采用表的形式上书给晋武帝,应该可能也是有此依据。足可见,汉魏晋时臣子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

李密的《陈情表》,在内容上不足称道。但其表情达意的辞章艺术和表述技巧,确有精妙之处,值得借鉴。全文围绕一个“孝”字,以“愿乞终老,肆不赴命”为主旨,凄恻婉转。溢情于词,表现了一个孝孙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行文落墨就痛陈悲惨遭遇和凄苦家境,用“臣以险畔,夙遭闵凶”勾起,诉说命途多舛、罪孽深重的苦衷。“零丁孤苦”一语,概括了自幼而孤。早失母爱,“少多疾病”,内外无亲的“门衰祚薄”不幸。岁月凄楚,幸有祖母“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才能存人世至今日。臣得幸存,但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如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责无旁贷,义不客辞。这里用事实倾诉往日臣不可无祖母,祖母对臣恩重如山;今日祖母不可无臣,臣对祖母尽孝道是天理良心所在。字字哀痛,声声落泪,叙事与抒情水乳文融。

接着,表文追述辞谢拜官的境况和进退两难的心情。为了使皇上不致对臣的“辞不赴命”、“辞不就职”产生误解。一方面诉说“臣以供养无主”,确有特殊图难;另一方面,以退为进、久颂皇恩浩荡,以表臣深明皇上宠幸之恩德。表文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等词句,表述对皇上的无限感敢之情,并诉说臣乃卑贱之人,能得到如此荫赐,“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

在一番歌功颂德之后,又回转笔锋,述说臣之艰难苦况,并未能得到皇上的体谅,因朝廷责备、诏召,地方官上门逼迫驱赶。“责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词句,点染了十万火急的形势。但表文至此,又巧妙地迂回婉曲,申述臣未敢违逆君命,确有“欲奉诏奔驰”之心志,奈何“刘病日笃”、皇上又不许“苟徇私情”,如此进不得,退不能,左右为难,心情矛盾,处境尴尬,实在不知道如何处置啊!表文委婉渲泄了忠孝不能双全的思绪。

窘境摆出来了,何去何从,矛盾该怎么合理解决,表文扣住晋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幌子,恣意颂扬,然后把自己摆了进去。陈说应该得到怜悯、抚育的理由。但据此来请求皇上施思免召,似嫌理由尚不完备,于是又以个人的经历、遭遇,从两方面诉说效忠朝廷的心志。其一是为了消除皇上对臣“矜名节”自命清高的怀疑,追述少年时期就已任职前朝,本来就是希望求官职显发达的,但是并没有什么夸耀自己名声节操的意思。其二是为了表白臣确有奉诏之愿,并不是对朝廷有异心,自述臣为亡国贱俘,身份卑微,能蒙受恩德显达升官,确是感激不尽,哪还敢犹豫迟疑,或另有他求。这样晋武帝的猜疑与戒心便消除了。如此说来,是应该奉诏赴命了,但表文并没有借势直下。而是峰回路转,叙写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凄苦危殆,抒发与祖母“更相为命”,必须对祖母奉养终老的孝顺衷情。这里写得缠绵婉恻,情意深重,感人至深。

可能有些历史对李密当时不愿入朝为官另有所评议,认为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矛盾错综复杂,李密作为亡国旧臣,对卷入当时的政治漩涡不免有所顾虑和警戒,供奉祖母虽是实况,也是推托借口。但妙在不露痕迹,利用普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恳诉臣必须尽孝祖母不能赴召之情。

再从年龄计议,述说“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拿鸟兽对比,述说鸟尚有反哺之情,臣怎能可不伏乞终养,实在只能先尽孝,后尽忠了。最后几乎是对天盟誓,连州官和天地鬼神都要请来作为“臣之辛苦”的证人了。文章终了,李密确是到了掏出心肝、沥血陈情的境地,决心要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报答皇恩。晋武帝虽然残暴不堪,但也不得不被李密先孝后忠的恩情挚意所深深的打动了。

李密所作《陈情表》,不事雕琢,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感情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虽然淡语浅言,但句句真情,皆为肺腑之言。再加上行文简练畅达,因此经久不衰,光彩照人,才被后世的人们不断的千古传诵。

百善孝为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往往又被人忽视。

也许你忙于工作,学习而忘了给父母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已许久没有牵他们那干枯的手;更没有注意他们头上又增加了几根白发。可是,当你出门在外时他们的心却时时牵挂着你,真不愧“儿行千里母担忧”。

从你出身的那刻起,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把心思投入到这个小生命身上。小时候为了不让你哭,他们想办法哄你开心,因为你的哭声会挂动他们每一根心弦,他们心疼。等你稍微大点了进入校门他们怕你受同学欺负总教你怎样相处。每天接你上下学便成了他们的工作。你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了,开始变得有些嫌弃他们了,可他们不介意依然以微笑面对你。你可曾想过这一切是他们爱你!

父母是你心灵的依靠,精神上的依托。他们总给你力量,让你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生活。在你受挫时鼓励你继续努力不要放弃。也许你不知道当你有自信或者取得好成绩时他们有多么的开心。即使不笑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幸福快乐。

孝敬父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趁他们还在珍惜他们,闲暇时给他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感觉微不足道,但这足以让他们回味好久。抽出时间陪他们说说话,他们都会感到莫大的幸福。放下你手中的工作学习,去多陪陪他们吧!让孝心绽放,让幸福绽放,让爱绽放!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人的生活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不变的是亲情,是孝心。一颗孝心,平平常常,不需要浓妆淡抹只须本色,这会让你的父母回味无穷。人生短暂,你能孝顺他们的时间不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传递你的孝心吧!读《陈情表》不哭则不孝。他教会你孝心的重要性,让你再次领悟“百善孝为先”。读过它我想你应感慨颇深。给你莫大启迪。及时尽孝吧!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的光阴。让孝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陈情表》读后感 篇9

险衅(xiǎnxìn):凶险祸患(这里指命运不好)。 险,艰难,坎坷;衅,灾祸

见背:背离我,离我而去。这是死的委婉说法。见,由被动句发展而来,但这里已不再用作被动,类似结构为见谅,译为“我”的意思

儿息:同子息、生子;息:亲生子女。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服丧九月为大功,服丧五月为小功。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伏惟:表示恭维地伏在地上去思忖、心想、认识,是古时下对上陈述己见时的谦敬之辞。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拔擢(zhuó):提拔

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古今异义);另一说指”我“,自称的谦词

二州:指梁州(在今陕西省汉中地区)、益州(在今四川省) 牧:古代称州的长管;伯:长

结草:典故,出自《左传》。见成语“结草衔环”,表示死后也会像结草老人一样来报答恩情.

闻:使动用法,使…知道。y上文“具以表闻”的“闻”用法相同。

《陈情表》读后感 篇10

陈情表读后感(一)陈情表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说陌生,是因为此前从未阅读过;说熟悉,是因为一读它,便有某些记忆和联想,与之产生了共鸣。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为文人墨客称颂的有两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古时才子大多浮沉于宦海,所呈奏表理应不少,为何只这两篇为众人推崇呢?

究其原因,我以为是二者紧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恒久不变地推崇的两种品格:出师表之忠,陈情表之孝。

忠之古义与今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们对孝的定义与理解却大致未改。因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陈情表无疑是当得起“万表之首”的称号的。

古时许多朝代规定**要守孝,即双亲逝世,**必须辞官归家,着素服守孝三年。明朝时对内阁学士给予“夺情”之权,即在皇帝允许的情况下,因公事繁忙可不辞官守孝。可是整个明朝,将其付诸行动者不足十人,士大夫们对孝道之重视可见一斑。

李密所处的时代,孝道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已经被高度弘扬,可在三国那样一个兵荒马乱、人命如草菅的乱世,李密这种安于贫穷、辞官不仕、躬亲侍祖的行为就显得独特而令人称道了。

古代臣僚最看重忠义二字,李密少时仕于蜀汉,再效力于晋,弃暗投明也好,随波逐流也罢,对饱读经书、熟***之语的李密来说?忠义不能两全,内心的抑郁和痛苦定是不少的,可他为照顾祖母,不惜放弃名节,忍辱负重,即便可能前途尽失也要向皇帝“陈情”。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他将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摆在最重要的地位上;也因此,他与他的陈情表,在历代文人的赞叹品读下得以升华,成为中国至孝的化身。

反观现在,物质条件优越,可当人们在重视享受时,孝道与亲情被丢到了何处?暂不提大批蛀虫般的“啃老族”,只看敬老院里孤苦无依的老人,低保房里独居的白发,当年他们将子女抚养**、教导成才,可时至今日却只能在寂寞和孤独中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

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多少人记得两千年前李密在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希冀?

当往昔游子们守孝返乡的官道被钢筋水泥覆盖,人心不应失去它濡养千年的光泽。那些碌碌于红尘的人们,请别丢失了孝亲的传统美德,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这个时代普遍的悲哀。

陈情表读后感(二)“百善孝为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往往又被人忽视。

也许你忙着工作,学着向父母问好;也许你很久没握住他们干枯的手;也许你没注意到他们头上还有几根白发。可是,当你出门在外时他们的心却时时牵挂着你,真不愧“儿行千里母担忧”。

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把心思投入到这个小生命身上。小时候为了不让你哭,他们想办法哄你开心,因为你的哭声会挂动他们每一根心弦,他们心疼。

等你稍微大点了进入校门他们怕你受同学欺负总教你怎样相处。每天接你上下学便成了他们的工作。你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了,开始变得有些嫌弃他们了,可他们不介意依然以微笑面对你。

你可曾想过这一切是他们爱你!

父母是你心灵的依靠,精神上的依托。他们总是给你力量和信心去面对生活。在你受挫时鼓励你继续努力不要放弃。

也许你不知道当你有信信或取得好成绩时他们有多高兴。即使不笑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幸福快乐。

孝顺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当他们还在珍惜他们的时候,在他们空闲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温馨的问候,也许你觉得微不足道,但这足以让他们回味无穷。花点时间和他们交谈,他们会感到非常幸福。

放下你手中的工作学习,去多陪陪他们吧!让孝心绽放,让幸福绽放,让爱绽放!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人的生活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不变的是亲情,是孝心。一句孝心,平淡常常,不需要只补上颜色,这会让你的父母难忘。人生苦短,你能孝顺自己的时间不是无止境的,所以把你的孝顺传下去吧!

读《陈情表》不哭则不孝。他教会你孝心的重要性,让你再次领悟“百善孝为先”。读过它我想你应感慨颇深。

给你莫大启迪。及时尽孝吧!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的光阴。

让孝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陈情表读后感(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题记

友谊是燃烧孤独灵魂的光芒,亲情可以给人长久的慰藉和思念。从出生到死亡,从婴儿到老人,家人永远陪伴着你。这是你一生中无法摆脱的情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的。

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

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

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做了一个陈述,说明了他不能回答这道诏书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她年老体弱的时候,我不能抛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

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感恩的情感,散发着永恒而温暖的人类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我们是否意识到了银丝和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就是磨砺尘封的心灵而不麻木,学会感恩,就是在心里白白付出。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感人的感恩之情。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

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父母即使有一天不在了,他们还会长久地占据在儿女的记忆里。但这种同在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寻无觅处的黯然神伤:还有谁会呼唤你的乳名,牵挂你的冷暖,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人间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值得我们回味、留恋,让我们懂得感恩……

陈情表读后感(四)友谊是燃烧孤独灵魂的光芒,亲情可以给人长久的慰藉和思念。从出生到死亡,从婴儿到老人,家人永远陪伴着你。这是你一生中无法摆脱的情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的。

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

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

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做了一个陈述,说明了他不能回答这道诏书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她年老体弱的时候,我不能抛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

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感恩的情感,散发着永恒而温暖的人类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我们是否意识到了银丝和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就是磨砺尘封的心灵而不麻木,学会感恩,就是在心里白白付出。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感人的感恩之情。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

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父母即使有一天不在了,他们还会长久地占据在儿女的记忆里。但这种同在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寻无觅处的黯然神伤:还有谁会呼唤你的乳名,牵挂你的冷暖,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人间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值得我们回味、留恋,让我们懂得感恩……

陈情表读后感(五)一边是气息奄奄的祖母,一边是愤怒严厉的帝王。李密困窘两难,只得用两行辛酸泪写下一张《陈情表》。常卧病榻的祖母老泪纵横,被疾病折磨得痛苦呻吟。

李密只能在一旁忍泪,端药送水,恨不能为祖母分担一些病痛。他还记得自己年幼丧父,生母改嫁,是瘦弱的的祖母为他撑起一方天空;他还记得自己年幼多病,九岁不会行走时,祖母的关切与辛劳;他还记得自己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时,祖母的呵护与陪伴。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