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幸福读后感八篇

11-16

我们应该如何撰写一篇出色的读后感呢?读完作者的作品后,我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记录下了各种感知和思考,根据您的要求,我找到了以下内容:“真实的幸福读后感”。如果您认为这个想法值得推广,请随意在您的社交圈分享!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 篇1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500字:

很惭愧,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才读了《真实的幸福》的一半。到底什么是幸福?马丁?塞利格曼说幸福是有章可循的,幸福是可以评估的,幸福是可以养成的。

塞式幸福法则之一: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对事物的认知有所差别,对幸福的要求也会不一样,有的人睡一个懒觉、买一块面包就会幸福感爆棚,可有的人即使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也没有太多的幸福感。每个人的道路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幸,所以我们能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应对不幸的能力。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只能是积极面对未来。我们都有过快乐与幸福,也有过悲伤与痛苦,这些每个人都可以切身感受到。事实上,我们这样的感受,总有一天会成为过去,既然已经感受过、拥有过,你就必须要承认它的出现与存在,并且接受它,容忍它,让它在你的生命里轻轻地滑过,自然会收获到一种坦然、诚实、豁达,这样才会得到升华、美化。

塞式幸福法则之二:未来不全像你想象。

当面临同一选择时,不同的人想象的未来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会把问题复杂化,将事情灾难化,我好像就是这样的人。记得中学时代,要走进一间教室做什么,记不清楚了,我说我不敢进去,怕没有座位,我的老师对我说:你不进去,你怎么知道没有座位呢?走进去是不是才知道呢?我犹豫了犹豫,还是他的话让我鼓起勇气走进了教室,这是我记忆很深刻的事情,这就是把未来想象成灾难的思想的自我约束,从而导致了行为的自我约束。

所以换个思维思考问题吧,希望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只有永远心怀希望,才会拼尽全力去实现。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 篇2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500字: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忘记自我的存在。

真正的幸福感来自于自己的努力,而不是感官刺激和享受。来源于用自己的能力和美德去解决一个问题一个挑战时带来的狂喜,它是一种忘我的,完全投入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仿佛在那一刻时间静止了一样。心理学的作用就是把人放对位置,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

有哪几种人生模式?第一种是快乐的生活,听了一个笑话觉得很开心,中了世界杯彩票很开心,这是简单的快乐。第二种是投入的生活,全身心沉浸在一件事情中,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世界,也就是我们上文谈到的心流。第三种是有意义的生活,你觉得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事情,你看到它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产生正面的影响。

学习能力与幸福的关系是什么呢?对于上面3类的情感体验,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快乐的影响:是的,你可以学习各种技能,变得更快乐。例如,我学会了如何夸奖他人,看见别人开心自己也是开心的。对投入的影响:心流的定义就是“高技能高挑战”,拥有一流的学习力意味着你有无数的机会去突破你的技能,从而迎接高挑战。对意义的影响:意义取决于产生真正有成果有影响的事情,这需要能力,也就意味着你需要学习。

所以最幸福的生活不仅仅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美德,还要和周围的环境发生有意义的联结。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 篇3

目不转睛的盯着书上的文字,心里一遍一遍的过着杂七杂八的烦心事,这个时候幸福的确和我无关。我迫切的希望赶紧进入寒假,没有哪一刻比此时更希望解脱自己,或许那一刻是幸福的。

今年,有关幸福的话题很多,央视幸福一问成为了谈笑热点,我倒觉得能把真实播放给大家,这背后就挺让人幸福。因为真实本身就是幸福。这是读了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一书最大的感受。

真要遥望过去的岁月,提炼出幸福的时光,的确有点模糊,或者说,那些被现在概括起来称为幸福的感觉,和现在相比是幸福的,当时意识中却并无幸福二字。只是被充实、踏实的心情所笼罩。简短说,此时有幸福的概念,停在口上,落在追逐的脚步中。彼时有幸福的感受,存在心中,丢在奔跑的时光里。哪个更幸福,一目了然,哪个更实在,也是心中了然。细想,最幸福的时光便是工作最初的几年,班主任加上两个班的语文课,踏实、积极的工作状态。几个铁杆好友,充满温情的关切和交流,乐观而快乐的生活。每天都很充实,无欲无求,学生的进步是最大的渴望,而学生成长规律总能让渴望的心获得必要的满足。想来,那不是努力的结果,是时间推移的必然。现在,许多事不在掌控之中,后悔揽了这么个瓷器活,不是没这个钻,而是活的性质变了,随之不幸福了。之所以这样,是欲望更多了,让欲望从淡定的心中脱缰而出,追随着这个社会欲望之流,不停的疾奔,偶发现,停下来是需要修炼的。我清醒的意识到,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对于事业和成长都极为重要。最重要的是修心,而心态的修炼不易。

我们极易被“根都烂掉”的情绪所感染,总是想修炼自己,打败自己的冲动,其实,积极的情绪、特质和积极组织系统才是积极心态的有效组成。而在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等方面修炼,路漫漫其修远,需不断进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从点滴做,一件件可以带来幸福感的事,连点成线,可以连成真实而幸福的感受,真实的存在,长久的幸福。这种满足感,来源于我们的工作和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教学中,在我们教养孩子中都可以做到,哪怕是微不足道,这种真实的幸福感和丰富的满足感,必会袭身。这本身就是一种修炼,对心态的一种提升,也是获取幸福的源泉。

这个时代的人,在追逐幸福感时极易走捷径,用短暂的愉悦获取幸福感受,如没有乐观的、积极的心态也不易长久,即便锦衣加身、腰缠万贯也不会幸福。尤其,当负面情绪袭来,便很难操控,幸福感会被瞬间偷袭,须臾间丧失。如何做,书中倒给了我不少启示,只不过还需慢慢学来,过程漫长而艰辛,书中“幸福可以学来,幸福可以到永远”的观点倒是激励我们,追逐幸福,永不止步,因为那才是生命真正价值所在。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 篇4

幸福是发现自己擅长什么,并且实现它。本文对愉悦,幸福,都有涉猎。更讲了如何培养子女的幸福感。

另外一个特点,是讲明白了悲观,乐观是什么,并且如何使用。幸福与否,某种程度是基因决定论,而非童年决定论。荣格那套不可信。

悲观:好的是短期的,坏的是长期的。

乐观:反之。儿童教育到底能决定什么?很难讲。混沌,但重要。我自己的体验,思考的习惯。对人的信赖。

健康的重要,因为其他很多东西都被证伪。比如钱,不是越多越好,你会习惯。悲观,乐观。两种心态,各有其用武之地。别用反了就好。美好回忆和心态的力量???如何把握自己的悲观和乐观???

幸福tips:细细品味,专注当下。回忆,沉浸,想象。愉悦,在于偶尔为之。刺激的坏处是,麻木。孩子的心流——一时的愉快和正确的事???捷径,不知道做什么,就是抑郁症???什么是幸福的生活——找到你擅长的事,并且实现它。

工作有很多符合心流出现的条件——专心,目标,反馈——所以要给自己创造这样的条件——要让自己有工作。这是辞职后的关键。

merrage:需要花时间,需要乐观,需要幻觉,始终有浪漫的关系。最后这句是目标也似手段,说得非常好。为什么我不喜欢fight,因为是悲观心态。终于明白fight是不好的心态了。被动休息(放松)和主动休息(心流,满足感,幸福感)。

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和幸福感:发现孩子的优势并鼓励强化。订立积极的计划,而不是消极的。睡前分享好事和好情绪。不要无原则的称赞。

陪伴,回应,尽量少拒绝。总之就是个正常和健康的环境。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 篇5

你幸福吗?——真实的幸福读后感

如果我问你,你幸福吗?

我想大多数人都回答不上来吧,幸福这个词太过宽泛,一时之间找不到什么词语来形容他。

幸福是什么?

你可能会说一些生活上的“小确幸”,草莓的甜甜味道、灿烂的阳光、马路上捡到一分钱等等这些都是暂时增加了此刻的愉悦感受,也就是暂时的愉悦,而不是永远的幸福。或者你也会说,我现在不幸福,是因为我现在没钱没房没车,等到我一夜暴富我就会幸福了。其实道理并不是这样的,当你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你想得到的,这只会增加你的幸福的阀值,你的欲望越来越大。赛丁格曼教授说,人的幸福感是有恒定值,你不会因为突然的事件而让你变的永远幸福起来,时间越长,幸福感越会趋向恒值,就跟价值曲线是一个道理。

所以,幸福跟金钱、环境无关,但是幸福跟自身满意度有关,由此引出幸福就是发挥你自身的优势,在十二种美德的基础上,用积极的方式去获得自身的满意度。

怎么才能幸福?

找到自己的优势并发挥它。

从工作方面来说,干自己擅长的工作,并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奋斗,才能获得稳定的心流,你才能真正的抓住自己的时间。突然想到,为什么现在人们沉迷于抖音快手王者荣耀这类的娱乐软件,这些软件抓住了人们及时行乐的心理,15秒的时间机制让人们获得及时奖励,体会到了暂时的愉悦感;也让我们走进了时间黑洞,怎么时间过这么快,从而有一种空虚悔恨感,让我们越来越远离永久的满意。

从人与人的关系方面来讲,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幸福的婚姻都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感。这些方面的处理都需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解决。赛丁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理论说,消极情绪让你处于一种输与赢的状态中,让你明白自己的劣势,时刻关注竞争;而积极情绪则会让你处于双赢的状态,将好事想成永远的,将坏事想成暂时的。但是这不是一味地空喊乐观的口号,这是没用的,而是从一件一件成功的事情中找到自信,这才是根本。

从自身发展方面来看,我们很多人都陷入一种误区,认为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缺点之后才能获得永久的幸福。积极心理学却让你关注自身的优势,因为没有人愿意时时刻刻面对自己的缺点,这也让当下处于一种紧张逃避的状态,也就丢失了现在的幸福。人的性格一半由基因决定,一半由后天环境决定。你所能改变的就是后天环境对你造成的影响。所以原生家庭不是个人不幸福的罪魁榜首。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只有现在才能决定未来,立足于现在,把握未来。yjs21.COM

最后,幸福的最终定义是美好的生活来自于每一天都应用你的突出优势,有意义的生活还要加上一个条件--将这些优势用于增加知识、力量和美德上。如果你想围绕着增加知识来生活,那你就应该多读书多学习;如果你想围绕着增加力量来生活,那你应该多运动,多参加户外活动。总之,找到自身的优势去发挥它。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 篇6

花了两周的时间断断续续终于看完这本书,在职场心理与企业EAP服务的课程中,老师强烈推荐塞利格曼的书,积极心理学和传统的心理学不同,他不认为你应该花太多时间去改正自己的弱点;相反,他认为生命最大的成功在于建立及发挥你的优势。幸福感来自于自己的优势及美德,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幸福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受。一直以来我想知道的是我们对那些永恒的问题——我们该如何生活的有意义?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往何处去的答案。这本马丁·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的第一本书,竟在结尾也给了我比较收获的解释。

上帝存在吗?这种神现在无法存在,因为我们又会再碰到两个相同的问题:假如现存的神是无所不知、善良正直的话,那为什么世界上还会有邪恶存在?如果现在的神是万能和全知的,人类怎么会有自由意志?所以过去没有神,现在也没有神。但问题仍在那儿,从长远来看,这个双赢的原则将把我们带到哪里?给我们带来一个非超自然的神,一个需要通过自然的双赢法则才能得到万能、全知和美德的神。或许,神就是我们的终点。

一个不断选择复杂的过程最后一定会止于万能、全知和美德。当然,这个目的不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完成,甚至无法再人类有生之年实现。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自己成为这个历程中的一分子,使他前进一步。这是进入有意义的生活的门,有意义的生活必须与比我们自身更宏大的东西连接上,这也将使你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你的生活取向,你可以选择走向这个目的,或选择与这个目的完全无关的生活;你甚至可以选择故意妨碍它。你可以选择以增加知识为中心的生活:学习、教书、教育你的孩子,或从事科学、文学、新闻学等许多类似的行业;你也可以选择一增加力量为中心的生活,通过技术、工程、建筑、医疗服务或制造业来达到这个目的;你还可以选择以增加美德为中心的生活,通过法律、宗教、道德、政治等途径,或通过当警察、救火队员或从事慈善事业来达成你的目的。

美好的生活来自每一天都应用你的突出优势,有意义的生活还要加上一个条件——将这些优势用于增加知识、力量和美德上。这样的生活一定是孕育着意义的生活,如果神是生命的终点,那么这种生活必定是神圣的。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 篇7

《真实的幸福》这本书用简单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怎样才能变得更幸福。基于作者同时教授哈佛大学的幸福学课程,全书通俗易懂的同时也不缺乏严谨的逻辑结构,全本书共12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7章讲述了什么是幸福;第二部分89章讲述了幸福在哪里;第三部分1012章讲述了用幸福斟满人生。这本书涉及到的幸福范围很广,从事业、家庭、婚姻等多角度多层次教会人们如何更幸福。书中将幸福理论定义成这样:生活的品质等于幸福的时光减去不幸福的时光。如果想要提升生活的品质那么我们就需要增加幸福的时光。同时,书中还给出了幸福的持久度=幸福的范围+生活环境+自己可以操控的因素的计算公式。并总结了拉近幸福的六种美德和获得幸福的24个优势。

作者在书中指出:相对于乐观的人来说,他们更具有幸福的特质,乐观的人把目前的困难解释成暂时性的,自己具有主控权。相反,悲观的人则认为他们的困难是一辈子也逃不掉,倒霉的事情一桩接一桩并且是自己无法操控的。乐观的人更容易感觉到幸福,而悲观的人则常常感到不幸,这主要取决于他们对困难的态度。另外一个特质是优势和美德,常常感受到幸福的人,他们做到了每一天用自己的优势去创造真实的幸福和丰富的满足感。而大多数幸福的人都具备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这六种美德,并具备以下二十四项优势:实现智慧与知识美德的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社会智慧和洞察力;实现勇气美德的勇敢、毅力和正直;实现仁爱美德仁慈与爱;实现正义美德公民精神、公平和领导力;实现节制美德自我控制、谨慎和谦虚;实现精神卓越美德的美感、感恩、希望、灵性、宽恕、幽默和热忱。

纵览全书,关于幸福不免有了几点自己的基本认识:①幸福是主体的一种生存状态。②幸福是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感受。③幸福是主体的一种心性能力。④幸福是主体达至完善的一种能量。记得前不久,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一个问题。央视记者问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你幸福吗时,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在他看来,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什么压力。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莫言说,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这是莫言的问答,他也道出了我们许多百姓的心声。

现如今,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有压力、抑郁的时代。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已跻身于世界的前列,很多指标更是独领风骚。来自于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让我们变得浮躁、变得冷漠,变得疯狂。压力的负面效应不仅作用在我们身上,更可怕的我们日常的行为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是我们的下一代变得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作为教育人,我在困惑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的同时更在思考该如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告诉他现实的黑暗还是教育他应该多点阿q的精神。诚然人是感性的动物,当然也是理性的物种,一种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对待这个复杂的世界所必须的,现实之所以不同于理想,是因为现实不是自我的。但个人认为一直以来被人摒弃的阿q精神并不意味着他一无是处,至少他可以让自己生活得很乐活。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曾经问一个和尚说:和尚修行,还用功否?和尚回答说:用功。那个人又问道:如何用功?和尚回答:饥则食,困即眠。那人非常奇怪地说:为什么我和你一样就不算用功呢?和尚笑着回答:你和我当然不一样了,你该吃饭时不好好吃饭,该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整天千重计较,万般思量,心不宁静,怎么叫做用功?如何算得修行?

常常傻傻的在想:幸福难吗?人到底还想变成什么呢?小草只做小草,树木只做树木,鸟儿只做鸟儿,所有的生物都在做自己,只有人类不做自己。想成为什么而不能如愿,便烦恼失望。原始人大概不会失眠,思想原始嘛!猪也不会忧心,更不会想及好坏,天天问自己:我是只好猪还是坏猪?人类怎么看猪,老虎怎么看猪,猪才不理呢!动物吃饱了肚子便悠然自得,想睡便睡去。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 篇8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800字:

断断续续地把《真实的幸福》看完了,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什么是幸福。它与我之前的理解有一点偏差,我一直都觉得幸福就在身边,只是一种感觉,看完马丁·塞里格曼的书之后,发现幸福是有注解的、有章可循的,是可以评估且可以养成的。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幸福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谁会当真呢?一个拙劣的比喻,引人笑笑而已。还有比这更高级的隐喻,也终究不过是讲述了幸福丰富内涵的一个方面,想准确解释“幸福”这个词,还没有哪种说法能够单独胜任。马丁·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专家,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曾以最高票当选为美国心理协会主席。他说“定义幸福的字句比定义任何一个哲学问题的都多,幸福是被误用、滥用最多的词之一”,由此可见,对于什么是幸福还是不要去管的好。

塞利格曼也认为,他只关心幸福的成分,基于科学上的发现,就可以增加幸福感。弄不清楚什么是幸福,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没有办法增加幸福呢?也不是,就像饥饿难耐的时候吃上一顿大餐,酒足饭饱之余,心满意足,情绪极佳,我们大约知道此时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小撮人之一。这种幸福可能非常短命,因为吃坏肚子的概率总是存在的,但比起饥饿时的痛苦,饱餐之后的幸福感是大大的增加了。塞利格曼也认为,他只关心幸福的成分,基于科学上的发现,就可以增加幸福感。可不可以这样说:幸福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幸福的成分。

“当一个人沮丧的时候,他比较容易唤起悲伤的记忆,而不会想起幸福的往昔”。对过往美好的时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赏,对过去的不幸夸大其词、念念不忘,这两种行为是我们得不到平静、满足和满意的罪魁祸首”,塞利格曼还说,“只要知道一个事实---早期的事件对成人生活没有或者只有一点点影响就足以解放很多人的心灵”。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过去发生的一切呢?首先要学会感恩,过去发生的一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如果我们试着抱以感恩之情,就会赋予这些事件非同一般的意义,更何况有些事情本身就值得感谢,例如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往往被视作理所当然。过去还有很多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好的记忆,对这些不好的记忆,我们没有好的办法做到直接忘却或压抑记忆,外显的压抑反而会导致反作用。唯一能够改变这些消极情绪的办法是宽恕,“只有宽恕可以在不改变记忆的情况下,转换、去除伤痛与仇恨”。塞利格曼作了精辟的总结:感恩和宽恕能改变你的记忆,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而宽恕则将痛苦记忆的保险丝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这样你会更幸福。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过去就让它过去,只要让过去的悲伤随他而去,对现在的幸福好好珍惜、对将来的问题坦然面对,我想,你就是最幸福的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