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红楼梦作文8篇

11-22

写作是一种能够锻炼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有效工具,通过写作我们能够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观点和态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常进行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我们动笔之前,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我们将持续不断地为您提供与此领域相关的信息。

评红楼梦作文 篇1

开始读《红楼梦》时我还有很多困惑,有很多人物事情又很繁,但是不久前我又读了一遍,感觉又有不同。这次读完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红楼中的人物在我的心中更加鲜明,仿佛他们像活生生的出现在我面前,向我诉说那古老的故事。

说到红楼梦不得不提的恐怕就是贾宝玉了,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

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贾宝玉给那个摇摇欲坠的大家族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而与宝玉息息相关的是那个像泪一般使人心碎的黛玉。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的为人处事,“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本是天外飞仙,何故凄凉如是?曹翁笔墨之神,亦在于此,一方面让黛玉“美丽”到极至,一方面又让她“凄凉”而至身死!于是乎,一个跨越无数时空的、恒久的悲剧性人物“凄美的林黛玉”至此“雕塑”而成,“活生生”站在你的面前,让人为她尽情的感痛伤心,耿耿而不能忘怀。

与宝玉和黛玉有着反封建色彩的人物不同,王熙凤则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人了吧,她用她的精明渐渐掌握了大家族的大权,王熙凤这个角色在红楼中也是十分出彩的。

王熙凤,用贾琏的跟班兴儿的话说:嘴甜心苦,两面三刀,头上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人家是醋罐子,她是醋缸醋瓮。

当然王熙凤也全不是一无是处,她也是有同情心的,如刑岫烟。虽然对于刘姥姥开始的态度是为了讨乐贾母,但难保有惜老的成分。王熙凤做人最成功的地方,也是她最聪明的地方,就是她知道怎么讨人欢心,而且是重要人物的欢心。正因为她死死抱住了贾母的腿,得到了贾母的宠爱,所以才能显现她男派的作风,和行为无拘无束的品性。她的果断,她的气魄,她对大局的驾驭能力,是好多女性甚至男人该向她学习的。

红楼的人物各具特色,他们将《红楼梦》的故事润色的更加丰满更加引人入胜,正是有了这些人物鲜明的形象,这本书才会有着被一代代人不断的去阅读去评述,这也许就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吧!每一遍的阅读总会又不同的理解,就是在一遍遍的阅读中,我总会被它所吸引,被它所折服,红楼梦中所蕴含的恐怕我只是略懂了一些皮毛,更多的东西在等待我去发现和探索。

评红楼梦作文 篇2

窗外细雨如丝般的飘洒,在幽静的夜空下,传来一曲悠扬、清丽的钢琴曲。那柔美的旋律、独特的音色早已使我陶醉。可是,这一切怎比得上我手中的《红楼梦》的魅力?

抚摸着它大海般深蓝的封面,早已感到它深邃的古典气息。翻开,微微泛黄的书页也好似历史的沉淀。当然,更吸引人的还是它的内容。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的兴衰,从侧面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不满。此外,它刻画了许多集美貌、贤淑和智慧于一身的优秀女子。香菱的苦命、袭人的贤惠、湘云的开朗、晴雯的无奈,无一不让人感叹。我最喜欢其中的白钗和黛玉这两位绝世女子,她们几乎集中了中国古代女子的所有优点,每一次读到她们,我都感慨万千。

尤其是林黛玉,我认为她是整部书的灵魂人物。她有丧失父母的悲凉,有寄人篱下的凄苦;她秉绝世容颜,连鸟兽都不忍见她落泪;她的诗文凄清缠绵,读了让人心动伤感。一曲《秋窗风雨夕》写尽了秋夜、秋雨的悲凉,一句“今日葬花人笑痴,它年葬侬知是谁”更让人断肠。她的诗文每一字每一句都让人从心底升起一种凄苦之情,久久不能疏散。加之身体虚弱,病痛缠身,让人对她有不尽的爱怜。她没有宝钗的圆滑,于是被人认为清高、刻薄。她的真性情、她的敢爱敢恨、她的勇于付出更是在对宝玉的爱情上表露无遗。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追求真爱,这一点与薛宝钗截然不同。她的柔情、她的细腻、她对宝玉的至死不渝,无一不让人心醉神痴。最后,宝玉迎娶了薛宝钗,她将一方手帕,带着自己破碎的心,投入火中,化成灰烬。林黛玉,这三字蕴涵了多少美,多少天地精华?

《红楼梦》已成为我心目中最美的东西,它的魅力,无法阻挡,余味悠长。我相信,《红楼梦》会陪我走过一生,和《红楼梦》牵手!

评红楼梦作文 篇3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作家曹雪芹呕尽心血,用了十年时间,写成了这部长篇小说。书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林黛玉就是书中的女主角。

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之首,贾母的外孙女,从小聪明清秀,与诗书为伴,父母对她爱如珍宝。

林黛玉生得倾城倾国容貌,《红楼梦》第三回中曾描述她的外貌:“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贾宝玉也做诗形容她"颦儿才貌世应稀"。

林黛玉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十三岁时,在大观园的海棠诗社比诗中,林黛玉的三首诗包揽前三,拔得头筹。在大观园,林黛玉的'才识都是非常出名的。她以花比喻自己的《葬花词》,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诗。

但是,林黛玉也是悲哀的。早年丧母丧父,伶仃一人,常住贾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还是形成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在贾府她常常一人对天哀叹,临窗流泪。生活的小心翼翼,稍有不顺,便郁郁不乐,甚至整日以泪洗面。她写的《葬花词》最能体现她的多愁善感。也正是由于这种郁郁的性格,使得林黛玉在17岁时就病死了,叫人惋惜!

这就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美丽有才,但又悲惨一生!

评红楼梦作文 篇4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无论是在以前还是在现在,外界对《红楼梦》的评价总是很高,所以当《红楼梦》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不可避免地翻开了它,我很好奇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除去它四大名著的名头之外,还有什么是让每个人都为之心动的呢?

当我读完《红楼梦》这部被公认为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时,一种对作者的敬佩便在我心中油然而生。不可否认,《红楼梦》是本奇书,它就如一场声势浩大的梦,指引着我一一次不可抗拒地走进,在它一处处典雅与美奂绝伦的场景中穿梭,以探索之眼,观看着每一丝飘过大观园的微风,以及在繁华中沉浮的男人,也怜惜每一轮皎月下的花影,每一位倾城的红颜……书中的描写很是出彩,可以说是出神入化,不仅是对场景,对情节,对人物,细节的掌握都是一般作家难以比拟的。有名的情节有很多,比如黛玉葬花,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等等,曾经对《红楼梦》的认识仅限于宝玉,黛玉和宝钗之间的爱情,也曾为过他们的爱情而叹息,可惜。现在自己读一遍,就像品尝浓郁的茶一样,觉得爱情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不能缺少的元素罢了。真正读起《红楼梦》来,才发现令人觉得爱不释手的远远不止这些。

所以我要说的,是王熙凤。无关爱情无关其他,王熙凤在其中可能是一个大多人都不喜欢的角色吧。首先我要说她的品性,她是严苛的,对待下人从来没有手软这一说,这也为她在贾府中受人讨厌铺定的一定的基础,这样不好,但在王熙凤的位置上她不得不这么做,莺莺小姐不变玉面罗刹,不杀一儆百,如何迅速安定宁国府?若不严刑峻法,怎能稳稳压制险心刁奴?这便是她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了。

除去王熙凤的严苛与狠毒之外。她还有最致命的一点就是贪婪。弄权铁槛寺、利息银子等。这两个都是为了——钱。但得钱的用途是真如凤姐所说填空补缺还是如别人嘴里的私吞抑或给到娘家也尚无定论。贾家入不敷出,如果没有资金填补必定难以维系生活,由此看来至少这钱的一部分是用来填补亏空了的。至于私吞应该不假,在王熙凤身上贪婪怕是跑不掉的,最后不也因贪婪死去了吗?

但总的来说王熙凤在已经走向衰败的贾府中,在自己根基并不稳固的前提下仍旧以其出众的个人才华和管理能力维系了贾家短暂稳定并适当延缓了贾家走向败亡。对于整个贾氏家族而言,她已当得起:巾帼英雄,女中豪杰八字。虽说有些令人生厌,但是或许放在当今职场或许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才,我们忽略她性格上的种种缺点,单从能力上去欣赏,或许,会有不同的感悟。

红楼梦,说到底,人世间浮浮沉沉到最后的归于虚无,在这里,终归只是人间一梦啊,不过是梦一场,每一个人回头看,或许都是迷茫吧,在这错综复杂的家族人生里,倒真的称得上这名字,《红楼梦》。

评红楼梦作文 篇5

读过《红楼梦》之后,我最大的感触便是曹雪芹不但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而且是一位独一无二的语言艺术家。他的文字是从日常语言中产生的,然较自然语言则更加自然,更加流畅,换言之,就是他将语言美化了。

语言的恰当运用,使小说中人物的雕塑,莫不借对话而灵活,一个个声口逼肖,以致不描摹其影面姿态,而其眼波笑影,以致一举一动,都历历在目。这几百人物的独特姿态,出身,个性,作者就让他们从所说的话中表现出来,这些人物不是琐碎的生活细节表现出来的,而是用日常语言,将个人的个性,寄予个人的言谈之中。

而这几百人物中以对话来彰显人物个性,假如要一较高低的话,恐怕最妙笔生花的便是王熙凤了。第三十回中,宝玉为“金玉良缘”一事来与黛玉和解,正到无言处,却见凤姐冲了进来:“老太太在怨天怨地,只叫我来瞧瞧你们好了没有?我说不用瞧,过不了三日,他们自然就好了。老太太骂我,说我懒,我来了果然应了我的话,也没见你们有什么可拌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孩子了,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鸡眼呢?还不跟我走,到老太太跟前,叫老人家也放些心!”真是若闻其声,如见其人,几句话把凤姐的聪明活泼都表现出来了。又轻俏,又紧张,虽然短短没有几句,却可抵一篇小品文章。

除了活灵活现的体现人物个性,此书中语言还有另一个特色,那就是书中普普通通一句话都与后来的事相呼应,有如先做预兆。二十八回,蒋玉涵在宴席上说道花气袭人的对子,就是后来袭人联姻的征兆,三十回宝玉说黛玉一死他就出家,金钏说金簪掉在井里头,这些虽各有不同,来日都一一应验,写的工巧异常。

总而言之,语言,是《红楼梦》用来体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关系,预兆人物命运的一大关键法宝,若要读懂《红楼梦》。则也必要先读懂这“红楼语言”!

评红楼梦作文 篇6

我有很多朋友,有生命的、无生命的,有声的、无声的,身边的、远方的,他们丰富着我的世界。而我最要好的朋友是《红楼梦》。每每和这位朋友在一起,我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到美好、舒适和惬意。

《红楼梦》不用介绍,大家都是知道的。最初读她的时候还很小,很多字都不认识,我翻着字典把她看完。有些地方看不懂,便重读一遍,边读边停下来理解,自己寻思。这样读读停停,停停读读,我也不知道到底将我的这个朋友读多少遍了。小小的我沉浸在大观园的故事中,也竟一起喜一起悲。时至今日,《红楼梦》成为我的最爱,时时与我相会。

每当作业写完的时候,我就和我的"朋友"在一起。我不禁为"枉凝眉"中宝黛最终没能走到一起而惋惜,为"世难容"中妙玉的悲惨下场而痛心,为"喜冤家"中迎春嫁错了人而难过,为"好事终"中秦可卿的悬梁自尽而悲切,为"聪明误"中王熙凤的贪婪导致荣国府被抄而可笑,为"留余庆"中巧姐在危难时刻被刘姥姥救出而庆幸……《红楼梦》总能左右我的情绪,她的魔力太大,对她我没有丝毫的"免疫力"。

每当心情不错的时候,我也与我的"朋友"在一起。看贾宝玉在大观众中与诸多姐妹打闹嬉戏,看海棠诗社聚会饮酒作诗,看宝玉如何向黛玉倾诉衷肠,看刘姥姥如何"食量大如牛",看众丫环们相互追逐欢笑……看《红楼梦》,她能给我带来快乐,让我躲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乐此不疲。

当然,《红楼梦》带给我的还有沉思。我时常跟着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查看"金陵十二钗"而百思不得其解,时常看苦绛珠如何魂归离恨天,看病神瑛如何泪洒相思地,看蘅芜如何强颜欢笑庆生,看中乡魁宝玉却尘缘,看贾家沐皇恩再复兴……看的多了,思的多了,自己也融入到红楼当中,不能自拨。

这就是我的朋友,我为有这样的朋友而感到幸运,她陪着我一起成长。因为有她,我看到生活的美好,看到真情的难得,看到自由的可贵。谢谢你,我的朋友《红楼梦》!

评红楼梦作文 篇7

风在很多时候响起,对于宝钗来说,没有哪一次比那一年更猛烈,她知道他会走,只是不知道这么快。她谋划多年,人事难经天命。红楼帐暖日空空,败了散了,望中犹记。

宝钗的童年结束的比任何人都早,从大家小儿女的嬉笑声色,到十三四岁的端庄可亲不失威严;从黛湘不识,却被宝钗拿去解释的账单;再到新妇夏金桂对其讨厌之因。

宝钗经历了很多。她圆滑老练,博学多才,从小离家的她,有与凤姐相似的能干,却是尽显中庸于举止,她是不断劈折自己的秀木。

她知道金玉良缘与木石之盟在府中日渐起争议,她也知道自己不再有进宫的机会,因为哥哥犯了事。黛玉和宝玉,真是天真啊,这种人生活在梦里,他们看不见贾家摇摇欲坠的险情,宝钗却是在更早时候便觉晓。

她知道王夫人同样早就决定了她,就像决定袭人一样居高临下。心中全是林妹妹的宝玉,从来不愿挖出心思来想这些。宝玉喜聚不喜散,黛玉喜散不许喜聚,他们都怕分开,宝钗却深切地知道,这人呐,终究一个个来,也必是一个个去。

“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是宝钗,宝钗也是一朵花呀,少女年华,在那个多年之前的春天,花儿开得那么好,勾动了她的心。

“宝钗扑蝶”是很生动的一幅画,作者借此拉着宝钗的手告诉我们,她不冷,她也是人,宝钗也有她的心,只是常常被现实遮盖。

“淡情冷性”的她真的是处处不滴水,时时不动情吗?大观园这个美丽的理想国真的没有更自然地体现她的青春烂漫吗?不是的,恰恰相反,她也有很喜欢的人,并且还是黛玉。

“宝钗审黛玉”之后,两人关系亲近,把宝玉都挤出去了。捏捏脸蛋,拍拍肩膀,靠在一起说闲话儿是常有,史湘云也嫉妒。

但是我们说宝钗,她真的是淡的,“事业”比情感更重要,这是宝钗的想法,因此她常常为达到目的而牺牲一些东西,这是她的冷情。宝钗是对宝玉黛玉之情看得最清的人,但她也直接促成了宝黛爱情的未得善终,黛玉的郁郁而亡。

那么,那么,宝钗她到底想的是什么呢?她为什么要如此?她还是否有相对更好的选择?答案是没有。

所以《红楼梦》真是悲凉世界,看得再透又如何?只不过在现实重压下,相互琢磨挤碾,彼此生情又如何?

评红楼梦作文 篇8

形容一个人好看,用漂亮,用沉鱼落雁。

形容一个人人很好,用好很好,忒别好,非常非常好。

这是世界上最糟糕的表达方式。

看一本书,看到窒息。那种感觉很痛。我词穷,无法去形容自己心里的感受,这种感觉很无助。因而我在发呆。是难过?

为《红搂梦》里的每个人留个纪念。让上帝知道,我曾来过这片圣地游览美丽的风景。

《红楼梦》的开头就是一个悲剧,然后慢慢领我走向快乐的领地。然后再掉眼泪,感受世事沧桑。

我想我是为文字而生,我不能说可以爱一个人一辈子,或是说爱上了可以相守一辈子。但我就这样无法自拔的爱上了文字,即使以后身边没有人陪,也会和文字相守一辈子。

我难过,因为林黛玉死了,我真的好喜欢她啊。我真的不能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她死了,虽然只是一个小说里的人物。我理解她的一举一动,因为太害怕失去她所期待的爱情,所以她不愿去相信这个世界。最后她还是得到了,最后也还是失去了,我喜欢她,因为我们很象。有人说我很象她的时候,我很忧伤。但至少有一点,我不会象她那样天天掉眼泪。我的泪是别人的珍珠。所以我不哭。

我难过,因为林黛玉死了,她永远都不知道宝玉的不得已。她在死亡的最后一刻,心中只有恨。我想她很痛苦,虽然她曾经很幸福,真的。

在不久以前,一个扮演林黛玉的人去了天堂,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林黛玉在跟我讲话,我想我是痴了,真的。她给我的感觉和在扮演中的感觉一样。是缘分吧,也是无缘。

宝玉很傻。也许这个故事只有这样写,才会让人动容,才会让人感叹,才会让人掉眼泪。

看完这本书,我一句话也没有说。看一本书,我永远都不想看到结局,忒别是一本好书。这是不是有点傻呢?不想看到结局,但又天天看,只有看到心碎了还舍不得停止,还一遍遍的想,就象思恋一个人那么痛苦。

我喜欢这本书,真的好喜欢啊,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有多喜欢,很喜欢,非常喜欢。

会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不会在接触小说了。因为在看完这本书的那一刻,我的心被彻底的冻结了。不知道该怎么呼吸了。

我想我完了,真的啊,快没有救了,该怎么办呢?

把一份感情怎么寄托才不会后悔,才会有结果?

我思恋着《红楼梦》仿佛真的只是一场梦而已。然后醒来,空气是茫然的。她都让我变得多愁善感了。但我也愿意被影响。

也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思想是游离的。为一个人写诗,那种感觉很好。

希望再看红楼的时间不会很远,带着那份忧伤,那份孤独,走向人生最高的天堂。我在想我会不会走向他们的那个警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