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观后感

11-25

作文是我们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会要写的,文字的魅力是我们永远无法想象的,同时作文要注意文章的思想内容健康。你在写作文时也毫无思路吗?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长征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长征观后感【篇1】

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用手指一挥,胜利了八十年。时间就像流水。年轻的红军战士大多是白发老人,他们经历了岁月的沧桑。一切的一切,都早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物似人非了。

然而今天,当我们回忆起那段红色历史,回到那段红色历史,我们仍然会感慨万千。

随着影片《长征》我仿佛又又回到了那段让人永远难以忘怀的历史,眼前出现了一支斗志激昂的队伍——红军。那是1935年6月,南方最热的时候。但是,我们勇敢的红军战士要攀登长征的第一座雪山——大金山。

红军中有许多南方士兵。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来没有见过雪山,更不用说攀登了。但困难并没有吓到我们坚强的红军战士。当他们摔到时,他们站起来继续走。没有食物,他们吃草根甚至皮带。为了党,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努力过上好日子的广大群众,有许多红军战士永远留在雪山上,他们献出了自己最绚烂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

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感人的事迹数不胜数,没有尽头。我们勇敢的红军战士总是把生命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我记得一个叫邓仕俊的红军战士,他在战斗中受伤,不幸患上伤寒。他不能走路。

面对茫茫大草地,他痛苦地流下了眼泪。杨朝礼先生得知后,决定留下四位同志照顾他。邓仕俊在战友们的悉心照料下终于赶上了大部队,但是照顾他的4个战友却到下了3个。

革命胜利后,邓仕俊同志以“生命”为题写下了这段感人的回忆。在他的记忆中,他深深怀念那些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同志。邓仕俊同志深情地说:

“想到这儿,我就越发感到我的生命不是属于自己的。”

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在长征路上还有很多很多,我不能一一叙述。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一个普通的国家,不是一个普通的政党,也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只属于我们强大的中华民族,属于我们勇敢的共产党人,属于我们勇敢的中国人民。

看完影片后,我陷入了无限的沉思中。与那些强壮的红军叔叔相比,我想我离他们很远。记得上一节体育课,体育老师说今天的800米测试是针对女生的。

体育老师还没说完,我就害怕给爸爸妈妈打**。800米对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我长这么大,爸爸妈妈还从来没让我干过一件重活,从没叫我走过一次远路,叫我跑800米不是存心为难我吗?好话说了一大堆,可体育老师楞是没有心软,硬叫我跑完那可恶的800米。

跑完之后,我只觉得两腿发软,两眼直冒金星,害得我回家大哭了一场,连邻家的小妹妹都笑我真没用。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我没用。和红军叔叔相比,我太软弱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叔叔是在上有飞敌机轰炸,下有敌兵追击的情况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但是我被这800米的小个子打败了。我真的不应该。一位伟人曾经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任何一座高峰。

”红军战士就是这样征服40多座高山险峰,先后跨越近百条江河的吧!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是建设祖国未来的生力军,我们同样需要红军叔叔的顽强拼搏精神。

我想,我以后不会这样了,我要向红军叔叔学习,学***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毅力;学***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学***为了革命事业而勇于献身的无私奉献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孩子,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继承红军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使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永垂不朽,永垂不朽。

关于红军长征观后感

电影《长征》片长三个小时,分上、下两集,向观众展示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场景。影片宏伟壮观,深入的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夹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几次较大的战役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我不会分析这部电影的艺术成就、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在**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那么一些问题:红军是凭借什么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掉围追堵截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国民党的军队,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为中国的革命保留了珍贵的火种?

是什么让一支原本进行战略转移的队伍在长征中扮演播种者的角色,把革命理论传播到千家万户?

这部电影没有解释长征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电影长度的限制。故事是从湘江河畔,红军抢渡湘江开始的。由于博古、李德对军队撤退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所以部队带着大量的缁重挤在湘江桥上,几天几夜部队也没有能完全通过湘江。

然而,时间就是生命。在红军的最高层,敌人的飞机正在遭到轰炸。在他们身后,数十万追兵正在赶来。在他们面前,蒋介石正在加紧布置几条拦截线。红军长征的第一道本来不是难关的难关就这样横在了全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面前。幸亏红军的后卫部队拼死抵挡住了国民党追兵的猛烈进攻,为**红军过河抢得了宝贵的时间,要不然,此役红军的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在渡过湘江之后,影片安排了一个特写镜头,一个红军的后卫战士在敌人蜂拥包围住他的时候,毅然拉开了胸前手榴弹的弹弦,但是没有**场面的刻画,镜头转向了印满红霞的天空,不知道这可是象征烈士流淌的鲜血?第一道本来是长征途中最容易渡过但却因为人为的策略因素而造成的难关被克服了。湘江战役后,红军连克国民党军队的四道防线,但是自身的**也非常惨重,八万之师拼得只剩了三万之士,虽然是胜利了,但按照这样的打法别说陕北会师,没到四川就得全军覆没。

即便如此,红军为什么能突破国民党的四道防线,拦截即使万军队呢?

我认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如果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集体,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先烈们。

在一个集体当中,如果战略指挥出了问题,大家都乱成一团,没有众志成城的决心,没有凝成一股劲的凝聚力,没有哪怕牺牲个人也要保全集体的信念,那么这个集体决不会走得很远,而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就具备有这些优良的素质,终于能够令决策失误的红军起死回生,创造了中华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国际形式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的人民更应该汲取和发扬,不要先自乱了自己的阵脚,大家团结一致,发扬红军精神,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强国强军,保证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之林更好的发展。

湘江战役后,红军在通道中得到了及时的修复。红军虽然没有完全摆脱李德、博古的错误军事路线,但毛泽东开始重新获得话语权。在毛泽东和很多头脑清醒的红军领导人的坚持之下,改变行军路线,四渡赤水,占领贵州,并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彻底的纠正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战略方针,重新奠定了毛泽东在军队中的指挥权。

此后的红军声东击西、指南打北完全打乱了蒋介石的军事部署,甩开围追堵截的敌人,大踏步向前。如果说“遵义会议”之前红军是有险无惊,那么“遵义会议”之后,红军更多的是有惊无险,强度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夹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更多的是向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红军自身的体能极限挑战,毛泽东军事指挥上的高明可见一斑。在和张国涛会师之后,虽然红军又经历了两条路线的选择,同时受到了张国涛**势力的威胁,但在党**的果断决策下**红军顺利的越过千里大草原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实现了长征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揭开了中国革命史上新的征程。

如果说在遵义会议之前,红军能够不畏牺牲,以勇敢的精神从围攻中脱颖而出,那么遵义会议之后的一系列胜利,的一于中国共产党正确的军事路线和政策,应该说是智慧的胜利。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是一群没有文化的土匪,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因为农民太穷了,反正也是死,所以打仗的时候玩命,让共产党拣了个大便宜,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大家知道,国民党的士兵很多也是被拉壮丁去的,家里也很穷,为什么同是穷人,在红军队伍里就能打胜仗,在白军队伍里就只能打败仗,这个事实不是胜过任何的雄辩吗?打仗讲究的是谋略,一时之勇是不能决定全局的。

在《长征》这部影片中湘江之战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要运用谋略,领导阶层没有一定深厚的文化功底是不行的。

我们看看长征中决定军队命运的领导人的文化功底吧!

李德是共产国际排来的,博古、张闻天都是苏联留学生,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都是海龟派大腕,毛泽东是湖南师范学校毕业等等,不举例那么多了,他们当时的这些学历可以说明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骄子。不可否认当时的共产党高层领导是人才济济的。正是由于这些人才的汇集出谋划策,红军才能从无到有,从有到壮大,最后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有谋无勇不行,有勇无谋也不能长久,只有智勇双全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看了《长征》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这些平凡的老百姓,也要时常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休养水平,提高自己承受失败的心里承受能力,培养自己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尽量做到智勇双全,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够更加精彩,我们也更能为祖国贡献我们更大的力量大。

红军精神永远是我们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指路明灯,《长征》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我一个普通人无法说得清楚,但愿红军的长征精神能在我们在我们的下一代世代相传!

关于红军长征观后感

“跟着走!”是我对《我的长征》这部电影的最深印象,影片从头到尾最常出现的就是这句话:

“跟着走!”

跟着什么走?记得吗?争渡湘江时虽早已破烂不堪却依然屹立不倒的一展党旗。

那一段镜头给我的唯一印象只有两个字:黑暗,昏暗的古城,拥挤的人群,血染的江水。我已不知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场面,是血腥,悲惨抑或残忍,无从形容。

回首,在混乱的记忆中只有一展红旗,迎着狼烟,飘摇。

如果说争渡湘水时为黑暗,那么争渡大渡河时只能说为悲壮了。面对国民党军的前后夹击,军长毅然决然的下达命令时,同学们鼓起了掌,我也如此,不知为什么,我身体里的血似乎一下子涌上了脑袋,就像听到国歌,或看到国际赛场升起中国国旗时的反应一样,我在发抖。

我曾问过妈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妈妈没说,只是说:“我也这样。”

我开始只以为是个人的特殊反应,但现在不了,我知道了,那是一种感动,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那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

你们是否对一个词感到麻木了:“中国人”,有人说:“我要是美国人或日本人就好了。

”这句话我不敢苟同,我认为,是一个中国人是我一生的财富、幸福。因为我有一个灿烂的历史可以夸耀,有一个飞速的发展而感到自豪,就算获得奥运金牌的人不是我,但我已满足,因为人们会说:“看,那个中国人。

”一直在想,为什么那么艰苦的环境,却没有一个人临阵脱逃,是什么力量呢?为什么呢?现在明白了,那是一种意志,是一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

硝烟弥漫,掩不住冲锋的号角;枪林弹雨,挡不住前进的步伐,永远向往着未来,光明的未来。

一部电影,一种感受,一份情怀。

关于红军长征观后感

今天,在汪老师的推荐下,我**了以革命历史中两万五千里长征为题材的巨作——《长征》。

这部电影以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主题,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因为蒋介石的围剿,被迫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震惊中外的长征。途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沪定桥,最终在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壮举。

两万五千里!这是多么长的距离啊!如果没有强大的决心,坚持不懈的毅力,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完成!

就算敌人怎么阻挡,也都挡不住我们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前进的步伐,更无法阻挡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复兴之路!这,就是坚持!

想到这里,我又回想起之前的一件事。由于语言节的要求,汪老师将我分到了英语**组中。可是第一次拍得不好,我们又重新写了一份稿子。原本我们认为只在区区

三、四个小时的时间里,要完成拍摄任务肯定是纸上谈兵之事,一定不可能完成。可是,我想起了励志大师——约翰库缇斯说过的一句话:“别对自己说不可能。

”于是,在家长的陪同、帮助下,我们一鼓作气,坚持下去,终于在五点半完成了任务。

长征观后感【篇2】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王瑞参加红军革命的情况。在渡赤水的时候,王瑞一家四口参加了红军,但在以后的革命过程中,本来的四个人却慢慢地一个一个少了,最后只留下了王瑞一个人,是毛主席一直以长辈的身份来抚慰他,才使王瑞从绝望中走出来。

在影片中,我最感触的是王瑞姐夫的英勇牺牲。红军在飞夺泸定桥时,王瑞姐夫冲在前面,当先锋开路杀敌,王瑞则在后面用枪扫射作掩护,要知道,红军先锋可是在四条铁索做成的桥上冲啊,下面就是急流,要是掉下去的话,一定会没命的!先锋们小心翼翼地要从桥的这头趴着身体爬到桥那头,一边要小心敌人的子弹,一边要小心身体下的铁索,直取敌人死守的桥那边,才能使身后的大军通过。

一些先锋被敌人的子弹击中牺牲了,余数不多的人依然勇往直前。随着“乒”的一声,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王瑞的姐夫,王瑞姐夫咬牙忍痛,用双手紧紧地抓住铁索,王瑞看到后万分焦急,想马上冲上前去拉住姐夫,因为姐夫现在是他在世上的唯一一个亲人了呀,但因为十分危险,战友们拦住了王瑞,王瑞的姐夫再也坚持不住了,双手松开一只,又松开一只,人掉入了江水之中……。影片断了一下,画面定格在王瑞姐夫掉入江水的情景处,看到这里,我心中涌起许多许多的感慨:

一瑞的姐夫刚刚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他深爱的新婚妻子王瑞的妹妹在经过彝区时被彝族人杀害。经过这么大的打击,王瑞的姐夫没有被灾难痛苦打-倒,依然一心一意地投入革命,冲锋陷阵,直到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真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跟着毛主席走!”这句话是王瑞的父亲和他最敬重的连长说的,正是因为这句话,才使失去了所有亲人的王瑞重新站了起来,是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才让红军反败为胜。王瑞,虽然他只是一个16岁的孩子,但他经历的比我们现在的同龄人多得多。16岁时,他在战场上杀敌,成为一个国家。可见他是个爱国的孩子。

比起现在,高科技时代的我们,那时的生活太苦了,但是现在的好日子都是象王瑞那样的革命先辈付出很多的牺牲才换来的,我们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现在的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只有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将来才能为国争光!

70年,两个多世纪,长征已成为历史,但精神是永恒的!我们要学习“不怕苦、不怕牺牲、热爱祖国”的革命精神!

长征观后感【篇3】

读《长征》有感

这个暑假,我看了《长征》这部电影,让我十分感动,“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让我想起了这首毛泽东的诗词。70多年前的长征,是中国人民的光荣!是震撼世界的行程!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战友们互相帮助,互相帮助。还有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关心战友、帮助穷人的故事;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感人经历。为了不让同志们饿死,毛泽东把自己的粮食给了同志们,他饿着肚子往前走!

有一天,他看到一位“干人”拿着碗,穿着破烂的衣服,向毛泽东讨钱,而毛泽东身上,只有两块银元,考虑再三,最后,全都给了那位“干人”。我十分感动!

我是一个独生子,却十分自私,不懂分享!我妈妈晚上的时候想看电视,而坐在沙发椅舒服无比的我,伸了个懒腰,做出一个“no”的表情继续在懒洋洋中。我十分惭愧!

我妈妈是为了国家的重大新闻,我是为了看那些杂七杂八的小事!同学向我借东西,我没有一次不是皱着眉,摇摇头!也许,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伟大精神,值得我去改正我那自私的坏毛病,去学习。

长征开始时,他们失败了五次。正是因为博古和李德的错误,军队瞬间从7万人变为5万人。最后,我们找到了正确的领导人——毛泽东!

长征的成功是因为什么?就是因为那互相帮忙,乐于助人,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强大的正能量!

作者:黄挥翔

班级:五年三班坑口小学

长征观后感【篇4】

读《长征》有感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阅读了《长征》这一首诗,这首诗是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写下的。

这首诗主要是以红军在长征中越过五岭山、攀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和翻越岷山的这五个事例,概括了红军在长征中体现出的不畏任何艰险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在作者的描述中,红军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文中,令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一句话的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只像翻腾着微波的细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只像脚下滚动的泥丸。这句中提到的“乌蒙”和“五岭”都是些绵延不断,气势雄壮的大山,但在红军战士眼里,这些使常人望而生畏的大山都只是那么的渺少,不起眼。我认为,这句话写得很妙。

毛主席不仅把红军高大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还把红军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英雄辈出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写了出来,还点明了中心,真是写得妙啊!

与红军的艰辛旅程相比,我们显得十分懦弱.在体育测验,老师要求我们跑400米,我们班的许多同学跑完后喘气,有的还放气不跑了,这与红军的那二万五千里相比,是多么渺小.我们跑的都是平路,而红军走的那二万五千里都是险路,有时还要在“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奔跑.

我们要真正学习红军的无畏精神。

通过对这一首诗的閲读,我对红军长征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也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鞭策着我要向红军战士那样无畏艰难险阻,勇往向前!

长征观后感【篇5】

读《长征》观后感

长征,这跨时达两年,行进距离达25000里,跨越11个省份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武装被迫进行的军事战略大转移,彻底使中国工农红军摆脱了第五次围剿的被动局面,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勇气和智慧。

第五次反围剿由于毛泽东同志被排除在**军事指挥之外,受王明和李德等左倾主义影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离开井冈山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中,纠正了左冒险主义的错误思想,毛泽东同志接管了**工农红军的军事指挥权。这才使得长征途中,**工农红军长驱二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省,躲开了天上敌人飞机轰炸,地下敌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五岭、乌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险的阻隔,红军广大指战员更是克服身体超出人类种种极限的痛苦,甚至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顺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

长征本身就是一首庄严的交响曲,一首庄严的诗,一幅庄严的图画。

革命英雄主义是克服一切困难的源泉。参加红军进行长征的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撒热血,他们不是为了自己和家庭,是为了全中国广大的人民,是为了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长征途中,从开始的8万多人到最后的不到1万人,大部分红军战士将自己的生命留在了为祖国解放的长征途中,有的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支持他们的就是革命英雄主义。

长征途中,先辈们踏上了中国的沃土,高举民族复兴的旗帜,心中怀揣着飞翔祖国的梦想。正是这种信念把他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筑起了一座不可摧毁或压碎的钢铁长城。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困难、危险、希望和蓝天。

革命的乐观主义是克服一切困难的保征。长征是工作仓促的战备转移,各种准备都不是十分充分,尤其是在转移过程中不仅是受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更是后有追兵,前有堵截,天上不仅有敌人的侦察更要不时的防止敌人的轰炸,但就是如此,中国共产党人仍然保持着乐观精神。毛泽东同志的《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在这首诗中,没有刻意描写长征经历的苦难和牺牲,而是洋溢着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无论是细浪、泥球、云崖、铁绳,都只会成为共产党人成功的基石;岷山几千里的积雪,也为红军的行动、勇气和胜利洋溢着笑容。

这是何等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啊!每个单位和每个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困难总会过去,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只要保持乐观的精神,就会战胜各种困难,取得最后胜利。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凭借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相结合的长征精神,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始了扬眉吐气的日子。长征精神神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党的十八报告,提出了中国梦,描绘出了中国人民美好生活前景,更加要求我们每个人更加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辛勤和汗水。

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虽然前面没有雪山和草原,但前面的路依然漫长而曲折。“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家业现代化)的提出,也同样是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

开展新的长征,还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种精神是我们生活的基石。

长征观后感【篇6】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事件,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长征记忆观》是一部记录长征历史的纪录片,通过展现当时的环境、人物和情景,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段艰苦而伟大的历史。我观看了《长征记忆观》后,深感这部纪录片带给我非常深刻的触动和启发。

纪录片以细腻的镜头展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红军在红军长征这段历史征程中的困难与坚毅。片中通过与幸存的老战士们的访谈,再现了那个时代的艰苦环境。我从中领略到了红军士兵们的顽强意志和忍耐力,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他们始终坚持着为人民的解放而奋斗的信念。整个过程中,他们没有半点退缩,面对敌人的炮火和自然的险恶,他们宛如一只只旗帜般高扬的红旗,象征着共产党的勇气与决心。

观看这部纪录片,不禁勾起了我对长征历史的敬仰之情。我想起了故事中的叶剑英同志,他带领红军英勇奋斗,坚定了共产党执政的信念。我想起了陈赓同志,他率领红军穿越川康边区、达到陕北地区,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英勇的战士们用鲜血和汗水铸就了长征的辉煌史诗,他们是伟大的英雄。

《长征记忆观》还展示了长征途中红军与群众的深厚感情。在思想意识形态一致的情况下,群众向红军表示出了极高的支持和热情。他们给予红军士兵温暖和善意,红军的到来给他们以安全感和希望。这种无私奉献与深情厚谊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时期人民与共产党的血肉联系。

纪录片中还抛光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长征途中,红军曾穿越台儿庄,在与国军激烈战斗后无奈放弃了收复台湾的计划。这段历史让我反思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和挑战,以及中国历史中的一些痛苦过失。这种历史触动引发了我对未来和平统一的思考和探索。

总之,观看《长征记忆观》让我在情感上得到了丰富和启发,也对长征的伟大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纪录片展现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勇往直前的信念与坚持是激励和鼓舞后人的力量。同时,纪录片也让我反思了人民与党之间的深厚情感,人民是党的力量的源泉,而党的坚定领导则是人民前进的指引。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更加深信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也更加坚定地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长征是一段艰难的历程,但正是因为这段历程,我们才有了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我相信,只要我们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坚定信仰和信念,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长征观后感【篇7】

大江流日月,岁月代古今。通过对《长征的学习》使我对长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至今那长征途中的壮丽诗篇,那雪山草地的传奇故事,在我的心中掀起层层热浪漫漫长征路,悲壮与艰辛;一支濒临灭绝的队伍,在重重的追击和阻拦下,双脚走了25000里;这是前所未见的英雄壮举。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英雄篇章!从长征的种种事迹中。

我懂了许多,我深刻的认识到我要好好的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等各种高尚品质,并从一下几方面加强对自己的锻炼:

第一,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必须鼓起勇气去面对它。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都应该学会克服困难,尽力解决。不要让它们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绊脚石。

如果你遇到困难,你就会退缩。那么想一想红军那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就会知道我们所经历的这一点点困难和挫折根本就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与他们所经历的苦难相比,我们的小挫折不值一提。因此,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有迎难而上的精神。

第二,我们要学会帮助他人。现在,有些人很自私。在生活中,他们所做的只是为了自己。

例如,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很少有人伸出援手。当看到一个弱者被欺负时,大多数人都会绕道行驶,以免卷入其中。但是再想一想我们的红军叔叔们,例如他们在踏沼泽时,有一个同伴如果掉下去了,其余红军战士们会竭尽全力去救那个人,他们全然不在意自己是否会在救人的过程中自己身陷沼泽,而只是一味地区帮助那个人。

再比如说,如果他们当中有人受伤了,他们绝不会扔下他不管,而是几个人搀扶着他,甚至背他前进。要知道,多带一个受伤的人会使整个部队受到影响,但是他们还是帮助了那个受伤的人。他们的精神使我们所有人都变得如此渺小。

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说,我们应该要向他们学习。

第三,我们要学习他们……

长征的伟大壮举,带给我们不竭的源泉,长征的辉煌胜利,注入我们无尽的动力,长征的无数牺牲,换来我们幸福美满的生活。希望在今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继承红军传统,勇往直前,弘扬长征精神。

大江流日月,岁月代古今。至今那长征途中的壮丽诗篇,那雪山草地的传奇故事,在我们的心中掀起层层热浪漫漫长征路,悲壮与艰辛,一支濒临绝境的队伍,在重兵围追堵截中,靠双脚走完二万五千里,这是前所未见的英雄壮举。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英雄篇章!我从红军的事迹中学到了很多。。。

长征观后感【篇8】

奇迹!真是从古至今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这是我看完《红选自.初中作文 军长征的故事》这本书之后,从内心发出的赞叹。它已经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让我终生难忘!

奇迹!数千人马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江河汹涌阻去路,群山险要助敌兵。他们却履险如夷,横扫千军,这难道不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吗?面对着饥寒交迫,刀山火海,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支被誉为天下无敌的队伍,就是红军!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尽后来颜。红军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赞扬和学习。要跟红军一样不怕艰难险阻!

长征观后感【篇9】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勇敢追逐梦想的民族,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怀抱伟大梦想,不断奋斗,无论是近代以来,1840年的炮火惊醒沉睡国人,还是此后的一百多年的民族解放全国运动,乃至今天为祖国建设出力的栋梁之才……无数炎黄子孙,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前仆后继,奋斗不息。

近日,我**《长征》这部影片,深深地被影片中红军战士那种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怕艰难困苦,勇于牺牲的忘我精神而感动。

雪,夜,高原寒冷,食物多么艰苦的生活!但为了民族复兴,红军战士的革命理想高于天!《长征》概括性地讲述了中共工农红军从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西、甘肃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长征伊始,由于对军事路线的错误领导,红军损失惨重。痛定思痛,红军总结了前段的错误,逐渐恢复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四渡赤水巧妙摆脱追堵,并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批评并改正了错误的政治、军事路线,确定了符合现实的、符合党和红军发展的道路,并且健全了党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原则。

但事情的发展并非从此顺利,在与四方面军会面后,又出现了张国焘企图**党、****、**红军的行为。面对这样的危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机事果断地处理和解决了危机,这机事领导人的突出体现,也是组织力量的体现。

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坚持思想统一,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爬雪山,过草地,入不毛之地,闯土匪聚居地,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开始了新的革命过程。在翻越长征途中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后,毛泽东写下了“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伟大诗句,既是豪迈的个人壮志,也是走向新征程的伟大信心。

红军长征的丰功伟绩是千古唯独,万世无双的,红军长征的壮烈和坚韧是惊天地、泣鬼神、是人神共仰的,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是凡人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红军长征的精神是举世齐颂、万国同歌、亿民共赞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伟大天兵神威,翻开了中国共产党从艰苦走向胜利,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新一页,宣告了赶走日本帝国主义、推翻蒋家王朝,中华民族不是东亚病夫,而是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之子。

在看《长征》影片时,我高兴、悲戚、感动、流泪。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一个人、一代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仍然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自己的梦想。

2013年2月19日,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揭晓,获奖者中既有人们熟悉的英模人物,也有深入基层挖掘出来的平凡楷模,新时代的长征精神在当代大放异彩:

罗阳,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空英模;

林俊德,一位毕生致力于核事业、为生命最后一刻而努力的科学家;

李文波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的海军气象工程师;

为救学生而失去双腿的张丽莉被网友誉为最美老师;

陈家顺,为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的“民工”局长:

陈斌强,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

高秉涵饱受思乡之苦,为数百名老兵带回骨灰;

高淑珍,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农家妇女。

无数的人都在为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都在为自己的中国梦而奋斗,***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是的,我们祖国新一代的人才!,需要沿着像万里长征一样的路走很久很久,长征精神是我们学***范,而真正开拓祖国的义务,就在我们手中。

长征的精神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克服生活、学***种种困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的品德,是我们学***样,如今我们生活在他们为我们创造下的和平年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m.YJS21.cOM

让我们把《长征》的精神用到学习、生活中,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用心编制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长征观后感【篇10】

长征精神——读《长征》有感

长征是什么?从最现实的角度看,长征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但历史上的战略转移多了去了,为什么长征能被举世瞩目?

为什么长征能被列入千禧年的一百件大事中?为什么毛泽东要高度评价长征?为什么王树增要专门来写长征?

对我来说长征到底是什么?看完了王树增先生的《长征》,我有了答案,长征是一种精神!

长征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对生活有坚定的信念。长征很苦,苦得让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不但天上每日有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而且地面还有几十万大军围追堵别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仅仅只靠着人的两只脚,就长驱2万五千余里,纵横11个省,那些下至十几岁的红小鬼,上至年过不惑的高级领导者,都毫无迟疑,毫无怨言,红旗指到**,就打到**。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内心有信心,他们有信心为未来的幸福生活而奋斗。这种信念就象一盏明灯,照亮他们的过去,让他们看到光明的未来。因此,他们不怕困难;因此,他们豪情万丈;因此,他们前仆后继;因此,他们视死如归。相对于他们,我们今天的生活太美好、太幸福,但是我们却缺乏一种人生的信仰,不知道为什么而活,因此反而又不如为信念而奋斗的他们幸福。

所以,我们也必须要有自己的人生信念,有自己的人生理想,给自己树立一个高远的目标,想方设法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即便我们从事的是平凡而重复的工作,所有的只是低贱而卑微的职业,只要我们有信念,有正确的方向,我们就能够从中发现意义——最平凡的颗螺丝钉,也为整个机器协调运**挥了作用。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有意义,充实和幸福。

长征告诉我们,生活必须有弹性。长征经历了两年多时间,走过了两万五千里路,一个脆弱的领导者,一支脆弱的队伍,是不可能完成这样一次艰苦卓绝的远征的,他们要么裹足不前,要么半途而废。联想到现实社会中,多少人因为没有前途而颓废消沉,多少人因为声色犬马而玩物丧志,多少人因为遭受打击而自寻短见,难道这些都该怨这个社会吗?

我们没有听到任何关于长征艰苦条件的抱怨,尽管他们没有基本的生活条件!人生虽然很短暂,但对我们自己来说,也算得上是一次远征,人生路上肯定会少不了艰难困苦,但如果我们走不到最后一步,每一次都无法称得上是“最”,更为重要的是,每一次只要我坚持下来,战胜了困难,就会发现前途一片光明,激流过后一定有浅滩。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就不迎来新局面吗?

所以,我们要认清人生路上的困难,认清人生路上的挑战,把困难当锻造,把挑战当机遇,把苦难当磨砺,拿出勇气、豪气,拿出柔劲、韧劲,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谱写我们自己的人生凯歌。

长征告诉我们,人生必须有灵活多变的策略。长征从本质上说,就是一次战略转移,说白了,就是打不赢了要跑。但为什么这次逃跑变成了一次探险?

因为他们有信念,因为他们有追求,还因为他们有灵活多变的策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把一次被迫的转移转变成了一次主动的追寻,积极寻找一处适合建立红色根据地的地方。同样的事情,从被动到主动,只有态度,这就变成了自然的变化。再联想到我们的人生,从婴儿到儿童,再到青年,到老去,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每一个阶段都有主题,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人生路上会有激流险滩般的高歌猛进,也有平流缓滩的平平淡淡,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主动应对人生的种种挑战,根据不同的形势做出不同的决策,采用不同的人生策略,我们的人生才不会陷进死胡同。

当然,这不是要我们当一条变色龙,不是要我们不择手段,而是要在确立人生大目标的前提下,要有朝着目标一往直前的猛劲儿,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同时,还要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自己手段的做出调整,采取最恰当的方法,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阅读长征,我们会知道人类精神的不屈不挠和顽强是多么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宽广,生命将会何等光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长征的精神来照亮我们的生活,过自己美好的生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