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班音乐教案

12-01

推荐一篇网络文章主题是“大班音乐教案”很有启发性,我们为您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敬请参考。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案是教学手段的增强与创新。

大班音乐教案 篇1

《感谢》教案反思

近期,我使用了一份名为《感谢》的教案,在我的大班音乐课堂上展开教学。通过这个教案,我希望让孩子们了解到感谢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以下是我对这个教案的详细反思。

首先,我的教案标题选择了《感谢》。考虑到大班儿童的接受能力,我选择了一个简单明了的标题。通过这个标题,我希望能够激发孩子们对感谢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感谢的力量。在课堂开始前,我预先悬挂了一些表达感谢的图片,例如孩子们和家人一起度过快乐时光、孩子们接受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向老师表达谢意等。这些图片帮助孩子们形成了对感谢的初步了解和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感谢的含义和作用。我告诉他们,感谢是一种表达对他人帮助和支持的感激之情的方式,能够让人们感到快乐和满足。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我通过故事和视频向他们展示了感谢的例子。比如,我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帮助老奶奶过马路后,老奶奶为他送上一杯热巧克力的故事。这个故事让孩子们明白,当我们帮助别人时,他人的感激之情会让我们更加快乐。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来引导孩子们表达感谢之情。首先,我请孩子们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讨论。每个小组成员轮流表达对其他小组成员的感谢之情,他们可以感谢同学们的帮助、陪伴和友谊等。这个环节让孩子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感谢,也激发了他们表达感谢的欲望。随后,我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份感谢卡片,写下他们对不同人的感谢之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还让他们思考自己身边那些值得感谢的人。

然而,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大班儿童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管理变得困难。有时候孩子们会分心、嘈杂甚至产生争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增加互动环节、将课堂内容与孩子们的兴趣结合起来,以及提前设定规则和奖惩机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更好地管理课堂,但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其次,我发现有些孩子在表达感谢之情时遇到了困难。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或者不确定如何选择感谢的对象。为解决这个问题,我花时间与他们进行个别交流,鼓励并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我也在后续的课堂中增加了更多表达感谢的活动,并提供更多的案例和示范。这些措施有效地帮助了那些遇到困难的孩子,使他们逐渐懂得如何表达与感谢。

总结来说,这个教案《感谢》在我的大班音乐课堂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课程的设计和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感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表达感谢之情。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和个别指导,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改进和完善这个教案,使其更加贴近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帮助他们在音乐课堂中培养感恩之心。

大班音乐教案 篇2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音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意图: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音乐是人类灵魂深处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乐欣赏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历届新年音乐会中是必演曲目,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能够让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快乐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结合自己的日常经验,感受乐曲节奏的`欢快、热情。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2、能将这种感受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3、乐于运用身势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

重点难点:

感受乐曲节奏的欢快、热情。

活动过程:

一、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非常快乐的事情时,你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你的快乐?

a) 谈谈日常生活中快乐的节奏。

b) 欣赏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c) 再次倾听,并介绍音乐背景。

d) 第三遍欣赏音乐,仔细分辨。

二、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你听了以后感觉怎么样?

三、这首曲子什么地方强劲有力些?什么地方又优美柔和些?

四、幼儿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在活动区中,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音乐内容。

大班音乐教案 篇3

1.初步学习歌曲,尝试用强弱变化的歌声表现歌曲中“转”的上扬和“摇”的下落。   2.能创造性的表现树叶飞舞、旋转、飘落等姿态。   3.体验歌表演的乐趣。活动准备:   1.歌曲伴奏带、图谱   2.树叶飘落的视频活动过程:发声练习    师:孩子们,秋天到了,小树叶飘起来,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飘起来吧。(幼儿进场)

1.师:秋风一吹,小树叶就转了起来,让我们来听一听。(教师清唱)    2.出示“转”的图谱    师:树叶转的时候轻轻地从地上转上天,我们的声音也要从轻轻地然后越来越响亮,由弱到强。(预设目标:引导孩子唱“转”的时候声音由弱到强。)    3.幼儿尝试唱2-3遍。    4.师:风停了,小树叶又摇了下来,大家来听一听。    5.出示“摇”的图谱    师:树叶摇的时候是从高高的天空中然后慢慢的摇下地的,唱的时候我们的声音也要渐渐的由强变弱。

6.幼儿尝试唱2-3遍。    7.幼儿看着图谱,将这部分完整的唱一唱。二、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段:师:秋叶跟着秋风玩着好玩的游戏,真有趣,怎么玩的呢?仔细听一听。(教师清唱)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歌曲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回答,教师撕图谱)重点指出“悄悄”的唱法。悄悄就是很神秘,鬼鬼祟祟的,不能被发现,我们唱的时候,声音当然也要轻一点。    幼儿看图谱演唱第一段。

将第一段和“转摇”的部分连起来唱一唱。(师指出孩子唱的不明显得地方)   2.学唱最后一段:师:淘气的秋风跟着秋叶玩累了,想睡觉了。师边唱边撕图谱。提问:累坏了唱几次?怎么唱?幼儿尝试演唱。   3.完整演唱《秋叶》   师:这是一首完整的歌曲,名字叫秋叶,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教师完整演唱)

大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跟随老师简笔画的步骤,较合拍的演唱歌曲。

2、唱好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3、体验爱妈妈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蜡笔人手一份,白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个小朋友都很爱自己的妈妈,现在就请小朋友来说说自己的妈妈。

2、幼儿讨论。(谈妈妈的外貌特征、性格、工作单位等)

3、师:小朋友说的真好,今天我们一起把妈妈的样子唱着歌画出来好吗

(二)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边根据歌词内容朗诵儿歌边画图。(步骤如下)

(1)拿出小蜡笔点两下(唱:小蜡笔,咪里咪)

(2)画一个圆的头(唱:画呀画,咪里咪)

(3)画妈妈的头发(唱:画出我的好妈妈)

(4)画眼睛(唱:咪里,咪里,画出我的好妈妈)

(5)画耳朵(唱:好妈妈,咪里咪)

(6)画嘴(唱:笑哈哈,咪里咪)

(7)画胸前的红花(唱:胸前开朵大红花)

(8)画肩膀(咪里,咪里胸前开朵大红花)屈

2、提问帮助理解歌词。

师:我拿什么来画妈妈

3、引导幼儿跟随老师边朗诵边徒手画妈妈。(二遍)

师: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画一画妈妈。

4、教师示范演唱歌曲(有音乐伴奏)师:每个小朋友的妈妈长得都不一样,特别是头发有明显的不一样,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大班的小朋友画的妈妈。

5、幼儿跟着琴声演唱。师:我们也来画一画自己的妈妈。.教案网出处提醒幼儿注意唱好休止符和附点音符。(三遍)

(三)分角色交换演唱。

1、先请男小朋友画,女小朋友唱。再交换。

2、请个别幼儿演唱。

(四)复习歌曲:《好妈妈》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根据自己妈妈的外貌特征画妈妈。

2、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附:

歌曲《画妈妈》

1=F

3550│1330│3550│1.36

小蜡笔,咪里咪,画呀画,咪里咪,画出我的好妈妈

好妈妈,咪里咪,笑哈哈,咪里咪,胸前开朵大红花

530│530│1.133│13│6

咪里,咪里,画出我的好妈妈。

咪里,咪里,胸前开朵大红花。

大班音乐教案 篇5

目标:

1、复习歌曲《听》,知道是三拍子的歌曲,会用自己的方式拍出三拍子的节奏。

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用延长符和其他小音符改编歌曲的节拍。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准备:

1、事先幼儿学会唱歌曲《听》。

2、每张桌上四小节曲子、玩具琴一架、小音符卡片。

3、老师黑板上写出歌曲《听》,延长符号若干。

4、录音机、音乐磁带。

过程:

1、小朋友,上次我们学唱了一首歌《听》,我们一起表演给客人老师看。

过渡:风儿的歌唱得真好听。歌里的小音符也坐着音乐小火车来听风儿唱歌了。

2、复习认识小音符,能唱出来。

A、你认识他们吗?一起来唱一唱。老师指音符,幼儿唱。然后将小音符连起来唱一遍。

B、小朋友真能干,你知道每一节车厢里有什么样的小音符?它们合起来是几拍呢?每一节车厢都是几拍呢?我们把这样的音乐小火车叫做三四拍的音乐火车。(老师写在曲谱上)

C、三拍子的节拍有什么特点呢?你想怎样拍出三拍子呢?(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节拍)

D、我们一起边唱边打三拍子的节奏。

过渡:老师指谱子上的延长符号问:它是谁?老师这儿还有很多延长符号,(老师出示延长符号)它们也想坐上音乐小火车。可是音乐小火车都坐满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把音乐小火车变成四四拍的火车,就可以让延长符号坐进去了。

3、引导幼儿改编节拍。

A、延长符号有一个习惯,它喜欢跟在小音符的后面呢。这样你想让延长符号坐在哪里?请个别幼儿上来摆一摆。

B、它们都坐上了四四拍的音乐火车,我们一起把新的音乐火车来唱一唱。

C、现在字宝宝也坐上了新的四四拍的音乐小火车,应该怎么唱呢?

过渡:延长符号坐上了小火车,还有很多小音符也想坐上四四拍的音乐小火车。

4、幼儿分组活动。(出示一条谱子:现在是3/4拍的小火车,要变成4/4拍的小火车应该怎样送小音符呢?)

A、老师介绍每组准备的材料。(一组都是延长符号;一组有小音符;一组有小音符、延长符号;一组有休止符、小音符。)

B、每组5名幼儿,大家讨论后,将小音符贴在谱子上。每小节四拍,并用琴演奏一下,唱一唱。

C、老师巡回指导。

D、现在我们又造了一列新的四四拍的音乐小火车,我们来唱一唱,好听吗?

5、结束。

小朋友真能干,会改变歌曲的节拍了,你们都是了不起的小音乐家。以后我们还要编很多好听的歌,唱给客人老师听,现在,我们也乘着我们自己编的4/4拍的音乐小火车到外面听风唱歌吧!

大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能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擀面皮、包饺子、煮饺子等过程中“饺子”的不同造型。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在音乐活动中的乐趣。

重点:

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知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擀面皮、包饺子、煮饺子

难点:

在韵律活动中合拍的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

已有知识经验,图片,《喜洋洋》音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哇!是一盘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呀!”

你们吃过饺子吗?那有誰知道做饺子的过程是怎样的?

(擀饺子皮、包馅儿、煮饺子)。

二、播放音乐,让幼儿完整欣赏《喜洋洋》曲子。

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讲的就是做饺子的事情。

1,听听有几段,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

曲子是ABA的形式,第三段和哪段是一样的?

三、分别学习三段曲子的动作及创编。

1,把自己变成一个小面团,把自己身体部位和饺子一样杆的薄薄的。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幼儿集体学习。

2,饺子皮变薄了后,张开饺子要包馅儿。

(张开饺子皮,包起来)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幼儿集体学习。

多表扬,有创意的,和别人动作不一样的小朋友。

3,饺子包好了还要。。(煮)

饺子在锅里煮的时候好像在干什么呢?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游泳的饺子,幼儿集体学习。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跳舞的饺子,幼儿集体学习。

如果老师倒一碗冷水进去,会怎么样?

四、播放歌曲完整表演创编的舞蹈进行游戏。

请幼儿牵手,围成一个小锅子。

不能黏在一起,饺子会破掉、(声明纪律)

破了的饺子,老师会把它捞起来放回碗里。

五、活动延伸

回到教室和其它好朋友一起分享,如何做饺子。

大班音乐欣赏:采茶扑蝶

一、活动目标:1.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2. 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乐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情感。 二、活动准备:1. 乐曲:《采茶扑蝶》2. 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三 活动过程: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扑蝶》,说说听完之后的感觉。2.结合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4.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如蝴蝶飞得高,蝴蝶停下来,蝴蝶有飞走了等)5.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大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风格,学习用坚定、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

2、理解歌词内容,体验长大的自豪,增强自信心。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Yjs21.coM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磁带以及录音机图谱(画有阳光雨露、新树枝、小松树等)

活动过程

(一)、熟悉旋律

1、播放歌曲磁带,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歌曲旋律,说说对乐曲的初步印象(丰富:欢快、活泼等词语)

2、继续欣赏旋律(.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鼓励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打身体的各个部分。(多遍)

3、教师选取幼儿拍打动作,编成小组合,集体共同随音乐游戏。

鼓励幼儿随节奏拍打身体,拍出声音,在多次拍打中熟悉旋律,并且感受乐曲的欢快。

(二)、理解歌词

1、教师清唱歌曲多遍,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复唱该句,以表示肯定。

2、重点理解阳光雨露、哺育、新枝叶等词,并出示图谱以帮助幼儿理解。

(三)、学习歌词。

1、教师朗诵歌词,幼儿欣赏。

2、教师带领幼儿用坚定、自豪的情感跟诵歌词。

(四)、学唱歌曲

1、教师用全曲带唱的方方,带幼儿学唱歌曲二三遍。

2、幼儿自由结伴歌表演请幼儿自由找一同伴,分别扮演小松树和小朋友进行表演,然后互换角色。

喜欢《最新大班音乐教案》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音乐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