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观后感锦集

12-06

想必您一定在思考着如何写出一篇出色的观后感作品名。写作能力的提升往往在写周记时可以得到体现,而“弟子规观后感”的独特之处将在本文中展现出来,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弟子规观后感 篇1

上一年级了,王老师让我们学背《弟子规》。让我们从《弟子规》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妈妈帮我一起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让我更懂礼貌

我从小就腼腆,妈妈让我和叔叔阿姨打招呼我总是做不到,妈妈很生气。我也很不开心,因为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老是逼我去做我不喜欢做的事。后来学了《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明白了要听妈妈的话,做个孝順听话的孩子;要学会孝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喜欢你。现在在家,妈妈一叫我,我马上就答应;妈妈让我帮她去买东西,我也不磨蹭,高高兴兴帮妈妈的忙;见了妈妈的同事还有小区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我主动打招呼。妈妈可高兴了,说我学了《弟子规》更懂事了。

《弟子规》让我更自律

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在教室里,同学们的橡皮掉到地上,我看见好的就拣起来带回家。妈妈怕我偷小朋友的东西,告诉我“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妈妈还说,弟子规里有“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的道理。现在,我再也不拿别人的东西了。

妈妈说,《弟子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经典,我以后不光要背会,还要按照上面讲的道理去做事,争取当一个三好学生。

弟子规观后感 篇2

今年寒假,我被一本薄薄的《弟子规另解》所吸引,这册小小的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我急忙查了《弟子规另解》的原著:《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的资料,翻开他的的创作目录,竟有数十册之多,什么《学庸发明》,《四书正伪》,《水仙百咏》等,可是其中流传最广,名声最大的就是《弟子规》。

《弟子规》全文仅仅1080个字。为什么它能使我百读不厌呢?是它,教会我如何尊重别人———要孝悌;是它,帮我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要信;是它,让我学会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问题———要谨。

记得第一次打开《弟子规》扉页,我便被“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惊呆了,原来我国古代早已把这种行为作为第一规范了,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我也一样,比如在看电视时看到精彩片段,就会激动不已,不能自已﹗常常妈妈叫我下楼吃饭时,我只是嘴里应并没关上电视,继续津津有味地看那精彩的内容和那动人的画面,直到妈妈拿着衣架上楼催我,我才关上电视,和心爱的动画片依依不舍的告别。不过现在爸爸妈妈叫我,我都有听话说做就做。想想过去和现在,你会惊奇的发现:其实只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你就会得到两份乐:你乐父母也乐﹗

继续往后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现在大多数家庭和我一样只有一个孩子,平常自己总是独霸一方。一旦放假,问题就来了,我和表哥无论大小事务互不相让,吵架、打架变成了家常便饭,妈妈、姥姥对此头痛不已,读了这句话我才懂得我们两人“兄道敌,妹道凶,兄妹争”就是不孝的表现埃是啊,我俩吵架、打架的时候,妈妈、姥姥都不得不停下手上的活来劝架,这不是给大人添麻烦吗?从此我就尽量克制自己了。比如前几天哥哥骂我很难听的话,我本来准备马上回击,可还是忍住了。事后我跟哥哥讲他说的不对,他也向我道了歉,避免了一次吵架。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条读书学习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读书时眼在书上,嘴也在念,可心经常飞到九霄云外。自从读了这句话,我就开始在学习时尽量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而是专心致志地学习,读书,写字。说来也奇怪,我的学习效率竟然大大提高,以前做作业总是需要半天甚至还得熬夜,现在只要不到半个小时就够了,剩余的时间我就可以快乐地玩了。

《弟子规》教会我的东西太多了,每当我读起它,就会想起卫老师课堂上讲过的话“现在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结果孩子们成了龙也成了凤,却没有成人。”既不孝顺,也不与他人好好相处。我相信,我读了《弟子规》,肯定在成人成才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捷径。我同样相信,每个读《弟子规》的孩子,都能成人成才。

弟子规观后感 篇3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的大道当中。

《弟子规》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弟子规》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该做些什么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如果一个人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弟子规》还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老师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学习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学习了《弟子规》,我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

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弟子规观后感 篇4

m.YJs21.cOM

我读了《弟子规》(节选)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这段的意思是用人家的物品,需要跟那个人说清,如果不问的话,就算是偷他的东西了。借人家的东西,要及时归还,这样的话,以后要借就不难了。

读完这一段,我不禁想起了听过的一个小故事。明朝有个叫宋濂的人,很爱看书,可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有一次,他到一家富户借书,他们讲明十天之内一定要还。到了第十天,外面下着大雪,可他还是去还书了。主人很感动,告诉他,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也不限定归还时间了。我也有这样的经历呢!有一次,我的橡皮不知掉到哪儿去了,就问王启周借了一块。可刚借来不久,我又把我的橡皮找到了。看到我找到的人应该都在想:吴凯熠到底是把橡皮还给王启周呢还是继续用他的橡皮?谁知他们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已经毫不犹豫地把橡皮还给王启周了。打这以后,看见这场景的人都很放心地借给我东西了。

读了这段话,我觉得交朋友也要相互帮助,这样就会越来越好。比如我和同桌邵宇澄常常相互帮助,所以就越来越好,现在我们连旅游也经常一起去了。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这里面还有不少道理!

弟子规观后感 篇5

今年,学校掀起了学习《弟子规》的高潮,其中“入则孝”的内容使我收到了很大的启示。

俗话说得好:百孝善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入则孝”这部分的意思是:大家要讲“孝”,如果家中没有“孝”,就缺乏祥和安乐的气氛,即使财富累积如山,名声如雷贯耳,家人的心灵总是无法得到温暖。

读了“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使我想起一件事,不禁脸红了。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地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地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才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经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地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地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读了《弟子规》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感恩父母,他们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要你在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的基本准则——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吧!

弟子规观后感 篇6

炎炎夏日,在阳光的照耀下,我拿着《弟子规》津津有味的读起来,这本原名《训蒙文》,它以三字可以一句,两句一韵编纂工作而成的,分为以下七个重要部分学生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一些为人农民子弟学校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需要讲求一个家庭环境教育与生活进行教育。

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你必须有纪律,有礼貌,有礼貌,有礼貌,遵纪守法,守信。

第一个是“入孝”。“进”是在家,“孝”是好父母,是好父母在家。铭记父母为我们养育子女付出的时间,照顾他们的父母。只是所谓的“百善孝为先”。我们的父母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应该听从他们的指示。因此,我们应该,首先,“父母,不要慢;父母,不要懒惰。父母教导,必须倾听。父母必须遵守家长打电话来,及时回答,长时间不要吞下你的话。如果你的父母有话要说,立刻开始,不要拖延,不要拖延。父母教我们如何举止得体,我们应该尊重地倾听。当你做错事的时候,当你的父母责备你的时候,你应该尽力去纠正它。不要反驳你的父母,让他们生气和难过。

其次是“出来的兄弟,”教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也就是说,生命服从长上,封氏兄弟。“各位兄弟,哥弟穆骷嗯路,孝”就是告诉我们:当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爱,兄妹写作是明智的国王兄弟姐妹,兄弟姐妹能够和睦相处,一男人快乐,喜悦亲生父母,孝在其中。

《谨》是指我们学习行为要谨慎,不可进行放纵。我们应“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早晨可以起床后,务必自己洗脸,刷牙,漱口使面貌更加整洁,精神具有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及时洗手,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工作习惯,才能有效确保幼儿身体心理健康。要注重对于服装以及仪容要求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没有扣子要扣好,鞋袜穿整洁,鞋带应系紧,一切都是穿着以稳重风格端庄为宜。

“信任”是诚信的含义守信是人的根本基础。“人而无信,不知,可能吧。”没有信用,又有多少通过在这个世界上年龄的人不是土地的行为。

《弟子规》这本书对我们可以一生发展都会有帮助,让我们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学生自己的言谈举止。人生在世。品行问题不是一种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需要培养。《弟子规》中要求就是我们先端正品德一孝,悌.礼.仁.忠等。再学习,不但要认真研究学习过程中还要不断实践,这样企业才能实现真正地读好书,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读完这本书,我真的受益匪浅!想到我的性格,我又感到羞愧。每天我的父母都对我听话,我不满意,总是抱怨我的父母。我只想快乐而不进取,但读了这本书后,我决心成为一个好学生,一个好孩子。

弟子规观后感 篇7

今天早上我背诵了弟子规的总叙和入则孝,虽背的滚瓜烂熟,但其中的意思一点也不理解,经过访问同学,使我明白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他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生活中小心谨慎。读完后是我非常震惊,又非常羞耻,因为自己以前总以为父母把自己生下来不是上天的安排,父母理应对自己好,父母关心自己是理所应当的,现在大彻大悟,自己的所作所为全是不对的,真是对不起父母的大恩大德呀!以后一定要好好的感恩父母,要坐在行动上。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一句话是说:“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以前自己非常自私,对谁都不好,别人一对不起自己,就憎恨他,甚至从不再搭理他,自己还总是自以为是,有一点成绩就不知自己是谁了,只知道自己今天学了,就不学了。尽管没学会仍装着学会了,当别人来帮自己时,自己却自学非学,有人请叫自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真是没法说。以后一定改这些臭毛病,一定让好的习惯代替他。

弟子规真是博大精深,他不仅时一本好书,而且教育了炎黄后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