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规矩的作文热门9篇

12-07

写作是一项有益于提升我们文化修养和审美素养的活动,它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速度。为了写好一篇作文,借鉴优秀作文是绝对正确的选择,但如何撰写一篇令自己满意的作文呢?期望这些软件能够帮助你更轻松地完成这项任务。

写规矩的作文【篇1】

我们家,规矩很多,每一条规矩都不可以违反,所以我都很有压力,就怕自己犯规,让大人抓狂,我就惨了。

其中一条家规,是爸爸订给我的:没有写完功课,就不能看电视,更不可以打计算机。可是,我却无法抗拒我爱看电视和爱玩计算机的热忱,常常偷看、偷玩。所以,爸爸又订了一条:只能星期六和星期天才能玩计算机。这一条,我总算可以勉强完成了,虽然我努力的很辛苦。

因为我是纸片人,爸妈老担心我发育不好,所以我们家有一条规矩,就是不可以挑食,这对我而言,实在是难如登天,我就是这么偏食,怎么办呀?

家里的规矩,搞的我头昏眼花,因为我知道大人都是为了我好,才会有这些条例,我会努力完成这些家规,请大家不要再生气了。

写规矩的作文【篇2】

孟子说过,不成规矩,不能成方圆。天然,不懂文明礼貌的人就不是有涵养的人。

我们从小就应该做一个懂规矩讲文明的好孩子。俗话说:“正人成人之善行,不成人之恶习。”就是说,有涵养的人,总会尽可能地玉成别人的美事。助人为乐,不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更不能落井下石,坑害别人。我们还要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不说别人的是非和事非。要以自己的天职为要,尊重别人的糊口习惯,处处为别人着想,不做对不起别人和有害别人利益的事。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讲规矩呢?如到他人房间要先敲门,经答应再进入;到别人家做客时,不要乱翻别人的东西。无论你到什么地方去,都要遵守那儿的规矩;尊重别人的风俗、民俗;尊重大天然中的万物平衡……

俗话说:“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光明磊落胸襟阔,心底无私天地宽。四海之内皆兄弟,常存感恩之心,面对我们的天然万物吧!我们糊口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兴盛时代,那么幸福,那么快乐,我们要为这个时代争光添彩,要锦上添花,不要模模糊糊地荒度光阴,不要规矩和涵养。我觉得这样做,人才是最有价值的。

写规矩的作文【篇3】

有各种各样的规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闯红灯在规矩面前,我选择遵守,使我永远记在心里。

那一天,我拿着一元钱去小店买吃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慈祥地说:你要什么?我一边把钱递给老奶奶一边说:给我一个五毛钱的糖果!老奶奶眯着眼睛接过我的钱,拿了一个五毛钱的糖果以及找我的零钱。我接过糖果和那张褶皱的零钱一看,哇!竟然是一张十元钱耶!真是天上掉馅饼啊!我怕老奶奶发现,就迅速地把钱塞进口袋,离开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甜滋滋地想:这回可发大财了!一元钱拿去就找了个十元钱,是买饼呢,还是买米米卡呢,还是我想着想着,突然小店里那位老奶奶微微驮着的背脊浮现在我眼前,我想:老人生活很困苦,没了十元钱,她一定很着急吧!于是,我返回了小店

老奶奶,您刚刚找错钱了,把十元钱当成五毛钱找给我啦!我说道。是吗?老奶奶眯着眼睛接过我的钱看了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真是个好孩子!

虽然那十元钱没留住,但是这件事却印在了我的心里。

写规矩的作文【篇4】

母亲为我定下许多规则,譬如尊老爱幼、努力学习。它们琐碎而全面,有时我会抱怨这限制了我的自由,像个牢笼。但大部分时光,我都享受着这约束营造出来的幸福氛围。

落日余下的红霞化作一缕缕纱,铺洒在阳台绿莹莹的多肉上。我提起小花洒,细细密密的水珠湿了它们一身,还有圆润的水珠轻巧地在展开的叶子上滚动,甚是可爱。我笑了,我想我是应该感谢母亲的,如果不是她定下由我照顾花草的规则,这样美好的画面,怕是与我无缘了。厨房里传来浓郁的菜香,我从书堆中抬起头来,伸个懒腰。抬头看看表钟,快到六点了,母亲一般作文总是这个时候做饭,她会给我们饭后休息的时间。我自觉的去帮忙,望见刚进门的哥哥姐姐,笑着招呼。离家归家都要打招呼,这也是妈妈的规定。餐桌上,安安静静的,母亲体贴地摆出碗筷,姐姐盛好饭。然后,大家一起享受妈妈的手艺。这样温馨的时刻,让人倍觉幸福。傍晚,一家人散步回家,我们三人回房做作业。客厅开着电视,母亲悠闲地时不时瞄一眼,又低头绣十字绣。晚些时候,母亲给我们泡上一杯牛奶,温温的,暖到心底。

这一帧帧幸福的照片,是由母亲约束我们的规矩勾勒出来的,这是幸福的约束,引领我们踏上光明的路途。

写规矩的作文【篇5】

岁月流转,我们进入了青春年华。

青春是火热的岁月,它比烈火更让人热血沸腾;青春是多梦的季节,它比诗文更让人富于幻想。它闪烁着七彩光华,焕发着勃勃生机。在这多彩的世界里,志气的我们追求着成熟。

青春没有规矩。不在《神话世界》里神游,却陶醉于《红楼梦》的缠绵;不再演绎《笑傲江湖》的英雄故事,却钦慕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透出的坚韧意志。

青春没有规矩。不再疯疯癫癫地做游戏,却喜欢静静地观察世界;不再沉浸在儿时的乐趣中,却热闹地探讨人生的哲理;不再偎依在妈妈的怀抱里听故事,却渴望凌空展翅。太多太多的思绪飘进我们心灵深处--我们壮志凌云。

青春没有规矩。我们可以在街上无拘无束地开怀大笑或泪流满面,而不必在意别人惊愕的表情;可以跌倒后顽强地爬起,不必在乎别人怎么说;可以尽情歌唱,不必约束自己,一切的一切都那么自然,大方,没有丝毫的做作。

青春没有规矩。我们会露出自信的微笑,潇洒地走过;会议长着执著的追求,踏出一串串闪亮的感叹号;会带着金色的梦想,不懈地扬帆于知识的海洋;会抖擞精神迎接着火热的骄阳,站在明天的起跑线上。所有的日子都那么充足,没有片刻的虚度光阴。

青春没有规矩。在这里,通过现实的门可以捕捉成熟的气息,透过畅想的窗户可以看到未来的辉煌。

也许,这一切看来不可理喻,但,请注意,这就是青春--青春没有规矩!

写规矩的作文【篇6】

苛刻的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规矩就在你我身边。大到国家法律,小到交通规则,一个“苛刻的规矩”让我记忆犹新,永远也忘不了。

在我上一、二年级时,由于作业少,每天很快就能完成,自然很早就能睡觉,早上起得也早。可到了三年级,作业越来越多,可我的速度没有一点提高,每天都很晚睡觉,早上总是起不来。

有一天早上,当我还做着美梦时,悦耳的闹铃响了起来,我揉揉惺忪的眼睛,心想:还早着呢,再睡几分钟吧!我按了一下闹钟,又沉沉睡去。不知过了多久,等我再次睁开眼睛时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现在一定很晚了!我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跳起来,一看闹钟,呀!太晚了,我要迟到了!我急急忙忙穿好衣服,吃了两口早饭喊妈妈送我去学校。到了学校,早自习已经开始,那天我迟到了。回家后,我十分生气地问妈妈:“你早上为什么不喊我?”妈妈严厉地说:“你自己听到闹钟不起床还怪别人?如果你昨天晚上早点写完作业,今天会迟到吗?”听了这话,我很生气。妈妈接着说:“如果你以后还是起不来,那我就去上班,你自己去上学!”从此,我们家又多了一项规矩:早睡早起。

为了不再迟到,我每天在学校里抓紧课余时间,尽可能地完成当天的作业,这样回家就可以干更多的事啦。一开始,我觉得这项规矩十分苛刻,要遵守很困难。可时间长了,经过每天的坚持,这项苛刻的规矩已变为一个习惯。我每天都早睡早起,完成作业的效率大大高于以前。

这看似苛刻的规矩要遵守也是容易的,不知不觉中,我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我真想对她说一声:“谢谢您!”

写规矩的作文【篇7】

听老人们讲,槐树冲这地方,是个有规矩的地方,不少的规矩,还是老规矩,几辈人传下来的。

神栏肚里贴“福神”,就是老规矩之一。

谁家盖了新房,得请人手写“福神”,张贴在堂屋的神栏里。新屋如果不贴“福神”,似乎少了些许灵气。写“福神”的活,是个有讲究的活,不是谁都可以写的,得在地方上有点名气的读书人才能写。在槐树冲这地方,若说写“福神”,就是三叔公的“专利”了。

三叔公的祖上,读了两年私塾,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为地方上写了一辈子的“福神”,到老了,就把这写“福神”的衣钵传给了三叔公。三叔公祖上的眼光,是不错的,三叔公确实是一块料。

早年读书,就刻苦,练就了一身本事。那时节,不像现在,有好的读书条件。照明不便,就在桐油灯下做作业,交通不便,只能走路去上学。早晨,没有吃过热饭热菜,都是先天晚上煮熟炒好,第二天清早随便扒几口就去读书,远离家里读书,一个星期,带一菜食筒腌菜子、萝卜米,要吃六天,二五八月的天气,倒还好,一到六月天,吃到后面两天,菜起了霉,变了质,还得吃,从不乱花一分钱。寒假暑假回到家里,笔不离身,书不离手,连看牛都要带本书读,带本字帖临摹;从小开始练习毛笔字,临摹练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久而久之,毛笔字也写得有模有样。

三叔公写“福神”,是讲究规矩的,他自己得沐浴更衣,衣服得穿得周正;一张八仙桌摆在堂屋当中,磨好墨,摆好纸,端端正正坐了,提气凝神,一气呵成;“天地國親師位”这几个字,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的,有规矩,听三叔公自己说,要求“天不离人,地不开叉,國不封口,親不闭目,師不斜撇,位不移立……”啥意思,三叔公没有细说,别人也不好细问,大家只是觉得,字写得有水平,话讲得有道理。在这几个字的旁边,还有一副联语,主人家的姓氏不同,住的地方不同,内容有些区别,例如住在安化梅城一带的胡姓人家,是这样写的:“安定堂上宗祖,梅城福德正神”。

写“福神”,主人家得封一个红包,多与少,视主人家的经济状况,或对此事的重视程度,由主家自己确定,这谓之“喜钱”。于三叔公而言,多封不退,少封也可以不补,封在包封里的就接啦。有时,遇上贫寒人家,打发一碟“旱茶”也好,捎上几个鸡蛋也行;实在困难的,恭恭敬敬递上一杯茶水,也会照写不误。三叔公看重的,不是利,而是尊重。

因为看重尊重二字,三叔公是不会主动到主人家要求写“福神”的,哪怕是自己的崽人媳妇家里,都得主人家诚心实意请才行。三叔公说,尊重的不是写“福神”的人,尊重的是“天地国亲师”位。

这年,三叔公的三小子,从老屋搬出,另选屋场盖了新房,盖的那个气派哦。三叔公想,得配上一副好的“福神”才行,纸,得用上好的红纸,墨,得墨浓一点,笔,得用那支宝贝狼毫……三叔公在心里酝酿了好几回,甚至得意了好几回,可就是不见三小子来请,到快要办乔迁喜酒了,还没有来请三叔公写“福神”。

三叔公纳闷了,莫非这三小子嫌自己老了,已经请人写好了“福神”?莫非这三小子不讲规矩,不贴“福神”了?遇见了三小子,三叔公还是忍不住,问起写“福神”的事。三小子笑着说:“爹,这就不用您老操心啦。”

听了这话,三叔公窝了一肚子的火,却又不好发作。唉,真是崽大不由爷。

到了进新屋这天,三小子恭恭敬敬来接三叔公,三叔公呢,因为“福神”的事,气还没有消,人虽然去了,却没有好脸色。

进了堂屋一看,三叔公傻眼啦:“福神”已经贴好了,似乎与瓷砖融为了一体,字迹,还蛮眼熟的……这三小子,搞的是什么鬼?

三小子笑着说:“爹,福神,要贴,不过,还贴着您老手写的“福神”,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啦,字,还是您老的字,只是我到瓷砖厂用您老写的“福神”定做的……”

三叔公的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啥滋味。

从此,三叔公闲了,地方上盖了新房,用不着请人写“福神”了,直接到瓷砖厂定做了瓷板“福神”了事。

闲来无事的三叔公,遇上大晴天,把他那些心肝宝贝——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拿出来瞧一瞧,摸一摸这相伴一生的朋友……

唉,当老规矩遇上了瓷板砖,三叔公的这些个宝贝,也如三叔公一般,英雄没有了用武之地,终有一天,会成为老古董,没人认识了。

三叔公的眼神投向了远方,是充满了回忆,还是充满了憧憬?只有三叔公自己知道……

写规矩的作文【篇8】

今天,学完了这个单元的课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放学路上,我看着路边的车辆,眼前总是浮现出课文《美丽的规矩》中所描写的场景。我现在还能背诵那句话: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平衡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马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这的确是一种最美丽的景观,我不禁为那些遵守规矩的人而感动。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这样,世界不就会变得更美好吗?

你看,在荒凉的澳大利亚的最南端--非律普岛,那里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条白线,一条看起来似乎毫无约束力的白线,人们都能遵守交通规矩,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学习人家这种精神呢?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在监视器中才能遵守交通规矩呢?甚至闯红灯。

你们知道吗?这样很有可能又增加一起车祸,增加一具尸体。中国汽车数量占全世界的1.9%,而汽车死亡交通事故占全球的15%,一年车祸死亡人数超过十万人。这样令人毛骨悚然的数字必须改变了,让它变小。

只要我们一起严格遵守交通规矩,就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写规矩的作文【篇9】

我家楼下的李爷爷家,门前有间小院,掩映在夏季的绿荫里,清凉而可爱。若是屋子的主人是个爱打扮的姑娘,她定会在院子里种植几株斑斓多姿的牵牛花,顺着木栅栏爬上去,向着蓝天,多么惬意啊。李爷爷的小孙女也这么提议。可李爷爷却摇摇头,不急不缓地说:“种花不好,夏天嘛,要种就种西瓜。”家里人总是顺着李爷爷古怪的脾气,便任由他躬耕于小院吧。

李爷爷种瓜,好一番辛勤栽培。终于到了盛夏,小瓜渐渐圆润和墨绿起来了。李爷爷立了个规矩:自第一个西瓜成熟以后,每天都去摘瓜,并且每天只摘一个。

这规矩看似奇妙,李爷爷却倔强地恪守着。

李爷爷每天都去摘瓜。炎热的艳阳天,李爷爷去摘瓜,灼烈的阳光晒得他眯起眼,大汗淋湿他弯弯的脊背。他女儿劝说:“夏天温度这么高,怎么又去摘瓜呢?”李爷爷笑着说:“老天怎么能时时造福于人呢?难道天气热,人就非休息不可?天不遂愿,人也要甘于受命吗?”仍去摘瓜。有时,天上的黑云摇一摇肥硕的身子,倾泻下瓢泼大雨,像瀑布从天际垂了下来。李爷爷便换上凉拖,撑一把掉漆的老伞,依旧悠闲地哼唱着小曲走到院中去摘瓜,听着雨声的合鸣,李爷爷和西瓜藤上的硕果都快活极了。

李爷爷每天都摘一个瓜,不多不少。隔壁的张大爷来做客那天,瓜藤上的瓜正巧都还青涩,李爷爷也执意要摘一个。张大爷咧着嘴笑他:“李大伯也真是,瓜还没熟,怎么这么性急,何不再等上几天呢?”李爷爷便轻靠在藤椅上,扇着蒲扇,抿一口茶:“可别小看这瓜。摘下来,搁上一时,就熟了。若是晚些摘,别看表皮标致,内中果肉却早已腐烂了――重要的是看未来的眼光!”――可是,当藤上的许多瓜已熟透,泛着鲜美的黄色光泽时,李爷爷每天也只摘一个。他说:“瓜是熟了,可是明明只能吃完一个却摘了三个,另两个就要白白烂掉,岂不可惜了?倒不如把受用不起的那两个暂且留在瓜田。人总是太贪婪,见到一时利益便想要全都据为己有,殊不知此时输掉的总比拿来的更多,何不静下心来思考片刻呢?”

我想:李爷爷摘瓜的规矩,平淡而不乏智慧。每天摘瓜,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执着;风雨无阻,是一种波澜不惊的从容。每天都不多不少只摘一个瓜,是一种中庸的胸襟:不像不摘瓜的碌碌无为,也不像摘多个瓜的鲁莽贪婪,一个瓜,这个分寸刚刚好,是心灵与自然的微妙平衡。人生处世,最费心机而又最要紧的便是把握住恰好的分寸。李爷爷的分寸实在难得!那些为生计而繁忙奔走者,倒不妨去菜园瓜田里去寻些启示。

可有一天,李爷爷的规矩被打破了。他晌午已摘过瓜,傍晚时来了个问路的唇焦口燥的外乡人,李爷爷便又为他摘了一个瓜。大家听到这件事后都笑道:“李爷爷今天摘了两个瓜,规矩怎么被打破了呢?”李爷爷也呵呵乐起来:“所谓规矩,不能服务于人便不是好规矩。我摘瓜的规矩是一天一个,可是做人的规矩却是人有急事当相助,这一次两个规矩相撞,应当用善良来指引,当然要遵循做人的规矩了。”这次以后,李爷爷仍每天只摘一个瓜,再没改变过。

其实,李爷爷摘瓜的规矩并不与做人的规矩相悖谬,而是早就融在一起了。旁人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李爷爷种瓜摘瓜,不仅得瓜,也体现了人生的智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