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课件模板

12-09

让咱们一齐来看一下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准备的“测量课件”嘛,期望这些音信能够给您供给一些设法和启示。每位教员都必须为每堂课做好教案课件,在这之前要认真细致地筹备好自个儿的教案课件。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够完全地实现预估的教育对象。

测量课件 篇1

| 教学内容

根据教材p68-69页场景图的内容,用mdcm测量长度或距离。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在校园中开展测量活动,巩固测量长度的方法,同时能灵活运用测量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求大树一周的长度,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测一测”、“问一问”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m-dm-cm测量长度或距离,以巩固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卷尺或测绳。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活动方式:教师组织活动,学生四人一组(每组准备卷尺或测绳),事先确定小组长和记录人员。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了“测量长度”,学会了测量的方法,真能干!

q: 我们在测量中需要使用什么工具?(标有刻度的尺子、卷尺、皮尺等)用什么单位量长度?(量较短的物体可用厘米作单位,有时也可以用分米;长的物体或以米为单位的距离。)

2、引导学生用手比划1厘米(1cm)、1分米(1dm)、1米(1m)的长。

3、怎样才能准确的测量呢?

2、 展示教材p68-69页场景图内容,了解本次活动的测量内容和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表,思考图表中出现了多少种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明确几种测量方法:

(1)估计或目测。如估计旗杆的高度。

(2)用自己伸平的两臂量。如测量树干一周的长。

(3)步测。如测量篮球场一周的长。

(4)用含有刻度的尺子测量。如果测量跳高的高度,固定杆上有一个刻度。

(5)用卷尺测量。如跳远的测量。

问题:用卷尺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师引导学生认识:测量时要把卷尺的0刻度对准被测距离的一端,要把卷尺拉平、拉直、看准被测距离的另一端对准卷尺的哪一条刻度线,准确地记录下测量的长度。

2、提问:图中“咱们的跳绳有多长?”“乒乓台有多长?”

引导学生讨论后,只要说得合理,学生就会给予肯定。

师:同学们真是越来越能干了,今天就让我们运用学过的测量方法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距离,来当一回“小小测量员”吧!

板书项目:教学数学实践活动(小测员)

三、动手实践探索方案

1、提出活动总要求

老师:今天,我们在学校操场上有一节数学练习课。要求学生运用测量学知识完成以下活动。

(l)用步子测出操场的长度。

(2) 利用篮球场一周的时间。

(3) 估计旗杆的高度,测量乒乓球桌的长度和宽度。

2、教师引导点拨:

用步子测出操场的长度:

(1)提出要求:你们能想办法测出操场的长度吗?让学生各抒已见。

(2) 组织讨论:让学生排除一些复杂或不切实际的想法,选择更方便实用的方法。

用步子篮球场的一周长度:

(1)提出要求:你们能想办法测出操场的长度吗?让学生各抒已见。

(2) 组织讨论:让学生排除一些复杂或不切实际的想法,选择更方便实用的方法。

(3)实际操作。

估计旗杆高度,测量乒乓球桌的长宽

(1)简介:学校操场设施,可以衡量。

(2) 要求:你能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吗?

(3)指导实践。

四、成果展示,小结评价

1检查结果:让学生在小组间交流所使用的方法和测量结果。

2提高认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知识价值的认识。

(1).小组交流。

(2).体验快乐。

五、总结回顾,继续探索。

1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在这次数学实践活动中测量的物体的长度?

2、你都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三。如果你想继续探索,你还需要帮助解决那些问题?

[设计意图]在这里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讲一讲收获、谈一谈感受,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大班爱护动物活动——家乡的珍稀动物

2013年06月

目标:1。了解我们家乡几种珍稀动物的显著特征。2、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各种常见的动物**,活动前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扬子鳄、白鹤、大鲵、穿山甲等珍稀动物**,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以及对珍稀动物的回忆。

1什么是珍稀动物?我们家乡有哪些珍稀动物?

2请根据活动前收集的信息进行沟通。

2、 展示挂图,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些动物,了解它们的显著特征。

1、出示扬子鳄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其特征和生活习性:这是什么动物,你知道它的名字吗?这是什么样子的?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2、出示大鲵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其特征和生活习性:这是什么动物?它是什么样子的?它生活在什么地方?你知道人们还叫它什么?为什么?

3、出示穿山甲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其特征和生活习性:这是什么动物?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它长得什么样子?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吗?

4、出示白鹤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其特征和生活习性:这是什么动物?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样休息的吗?

5欣赏和观察其他珍稀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惯。

3、 喜欢各种各样的动物。请找出你家乡的珍稀动物,巩固你对这些动物特征和名称的了解。

1今天我们的教室成了动物园。许多动物来参观。让我们看看谁在那里?你能找出哪些是我们家乡的珍稀动物吗?你能说出它的名字吗?

4、 了解珍稀动物的生存状况,讨论如何保护它们。

1为什么这些动物被称为珍稀动物?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讨论后孩子们会回答。

2摘要:珍稀动物是非常稀有的动物物种,其中许多濒临灭绝。导致濒危的原因有环境、人为等原因,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提倡保护、爱护动物,维护我们地球的生态平衡,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2013年06月

大班爱护动物活动——家乡的珍稀动物

目标:1。了解我们家乡几种珍稀动物的显著特征。2、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各种常见的动物**,活动前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扬子鳄、白鹤、大鲵、穿山甲等珍稀动物**,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以及对珍稀动物的回忆。

1什么是珍稀动物?我们家乡有哪些珍稀动物?

2请根据活动前收集的信息进行沟通。

2、 展示挂图,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些动物,了解它们的显著特征。

1、出示扬子鳄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其特征和生活习性:这是什么动物,你知道它的名字吗?这是什么样子的?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2、出示大鲵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其特征和生活习性:这是什么动物?它是什么样子的?它生活在什么地方?你知道人们还叫它什么?为什么?

3、出示穿山甲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其特征和生活习性:这是什么动物?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它长得什么样子?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吗?

4、出示白鹤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其特征和生活习性:这是什么动物?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样休息的吗?

5欣赏和观察其他珍稀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惯。

3、 喜欢各种各样的动物。请找出你家乡的珍稀动物,巩固你对这些动物特征和名称的了解。

1今天我们的教室成了动物园。许多动物来参观。让我们看看谁在那里?你能找出哪些是我们家乡的珍稀动物吗?你能说出它的名字吗?

4、 了解珍稀动物的生存状况,讨论如何保护它们。

1为什么这些动物被称为珍稀动物?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讨论后孩子们会回答。

2摘要:珍稀动物是非常稀有的动物物种,其中许多濒临灭绝。导致濒危的原因有环境、人为等原因,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提倡保护、爱护动物,维护我们地球的生态平衡,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大班“认识日历”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的

1让孩子们知道日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分为12个月。12个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

知道如何划分大月份和小月份,以及为什么2月只有28天(而不是leap年和leap月)。

2让孩子学会看日历,比如今年是哪一年?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明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又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一星期有多少天?

并可用于日常生活中,从而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提高认知能力,教育孩子珍惜时间。

二、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2006年全年日历一大张作为教具(要求数字尽量写大)。同时,制作并复制2006年儿童日历,每人一份。

2.抽答问题的卡片若干张。

三。动员全班同学收集各种挂历、挂历和台历。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数字1至12、1至31和序数1至12。

2.出示老师自制的2006年的整张日历,贴在黑板上,让幼儿**,并向幼儿介绍这是日历,教大家学说“ 日历”。

三。根据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在学会认数的基础上,让幼儿辨认出哪一年的历法?并向幼儿介绍每一大格内是一个月的日历,数数一共有几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几个月了。

反复让幼儿回答一年有12个月, 并告诉幼儿一年中所有的天数加起来共有365天。

4请看黑板上的大日历,问一个问题:一个大网格里有多少天(也就是说,每个月)?

(让孩子们看格子里的数字回答)奇怪,为什么有的格子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是28天?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吗?现在老师给你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很久以前,罗马帝国有一位皇帝,名叫凯撒。他规定一年365天应该分成12个月,因为他的生日是上半年的一个月。因此,规定单月为大月(31天),双月为小月(30天)。这样,一年就是366天。

多了一天,怎么办呢?当时的罗马帝国认为,一年中二月是不吉利的月份(因罗马帝国处死犯人是在二月),所以凯撒皇帝就决定从二月里减少一天,即二月本应是30天,减少一天就是29天,这样一年就是 365天了。后来凯撒死了,他的侄子奥古斯都成为了皇帝。

奥古斯的生日在八月,八月本应是小月,30天,但这个皇帝不愿自己的生日是小月,又将八月改成大月,变成31天,这样又多了一天。于是奥古斯皇帝就决定再从不吉利的二月中减少一天,所以二月就变成了28天(平月),这样全年又正好是365天了。此日历使用至今,规定为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也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 十二月大(老师一边说,一边指着日历中每一个月所示的天数给幼儿看)。

5.假如大家不看着日历,能不能将一年中的大月、小月、平月说正确呢?现在,老师教孩子们一种帮助他们记忆的好方法。

老师示范性地伸出左手,握成拳头,手背朝向全体幼儿,用右手的食指沿左手食指关节凸出处数起,凡关节凸处为月大,凡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陷处为月小,其中二月为月平。月大为31天,月小为30天,月平为28天(二月),于是有了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的口诀。要提醒孩子们,数到7月份后要回到食指关节凸出处,8、9月份再开始计数。

这样,7月和8月是连续两个月。

请小朋友模仿老师的样子来学习这种方法,一月一月地练习,学完后试试小朋友学习的效果,先由老师提问,让幼儿用左手食指指着左手背凸凹部分集体回答:一月是什么月?有多少天?

二月是……,特别要提问七月、八月各是什么月?有多少天?然后再提问九月、十月……。

第二次可以问个别能力强的孩子,也可以试着问能力差的孩子。如果没有,老师会再教一次。

5.继续教幼儿看日历,让幼儿知道,每大格内,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几,从星期日开始,接下去是星期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要求幼儿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星期几?

昨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先集体回答,请个别幼儿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然后再请个别幼儿回答,并自己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

6.给每个幼儿发一张94年全年日历,让幼儿自己练习看日历,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说出是几月几日, 星期几。然后让孩子们两人一组工作。其中一个会给出时间,另一个会在日历上找到相应的位置。报告几次后,他们将交换。

7问孩子们:你每周想上几天幼儿园?(6天)包括周日。一星期有几天?然后引导孩子看自己的日历,学会看一周,把7天明确为一周,一周共7天。

8老师解释一年的意义。例如,一年后,所有的孩子都长大了一岁。问到2000年你们有多大?那时你们想干什么事?请幼儿自由发言。

9.老师小结,并巩固提问(可集体或个别回答交替进行):

①一年有多少天?

②一年有几个月?

③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几月,有多少天?

④一星期有几天?

回答完后,让一些孩子上来,在老师手里画卡片。如果卡片上有问题,他会回答问题。如果他答对了,他将得到一朵小红花。

10.欣赏诗歌《时间伯伯》,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时间伯伯时间伯伯, 你是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停止自己的脚步, 从过去走到现在, 从昨天走到今天, 从现在走向将来。 时间伯伯, 叔叔阿姨告诉我们, “一寸光阴一寸金”, 我们一定爱惜你, 跟随你的脚步, 做时间的小主人。

11.老师摆出或挂出各种日历,进行展览,告诉幼儿,日历可做成各种形状,如挂在墙上的叫挂历,贴在墙上的单张日历叫墙历,放在桌上的叫台历,还有小日历卡,有的手表上也有日历。

最后让全体幼儿自由地参观各种漂亮的日历,评评哪一种最好看,设计得最美,自己最喜欢哪一种。全活动结束。

四、活动延伸

1在家里,让孩子从日历上找到父母的生日,每天练习看日历。

2在教室里挂一个日历,这样孩子们每天来幼儿园时,就可以轮流撕下一个日历,知道今天是星期几,星期几。

三。让每个孩子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为2007年做一个日历。

测量课件 篇2

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

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2、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3、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途。特别强调1ml=1cm3

首先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各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测出小石块质量m;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

最后老师提问:为什么先测质量,后测体积?让同学们从减小误差方面进行思考。

操作过程中的数据,需要专门的表格来记录,下面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教师巡视并提示实验时应记录:实验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中间计算量,最终计算量三方面的数据。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并纠正设计中的不足。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老师强调小组分工,有操作的,有记录的,并巡视指导。

4、教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考虑到设计该实验方案比较难,学生不易想到,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最佳实验方案。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了一套方案.

甲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乙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盐水体积,再测出余下的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学生交流,回答你觉得谁的方案更好?请说明原因。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如何使实验误差更小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2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教师巡视指导,之后让学生汇报。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实验结果。给予适当评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五、板书设计:

测量课件 篇3

第十二章第二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在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的单位换算;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

经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略估测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热爱科学的精神。

学习重点:知道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会使用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学习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学习过程: 课前检测

1、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1)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

(2)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3)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A、(1)(2)(3)

B、(3)(2)(1)

C、(2)(3)(1)

D、(1)(3)(2)

2、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学点一:长度的测量

1.完成课文35页“想想议议”,你的感受是什么?

2.阅读课文35-36页的内容。长度的单位有7个,想办法、找规律、快速记住它们的符号、读法、换算关系;哪个单位是国际单位? Km = m = dm= cm= mm= µm,国际单位是

实际观察一下你的刻度尺上的1mm、1cm、1dm、1m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用你的身体(手指、手臂等)展示出这些长度。

3.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测量长度工具?

4.观察你的刻度尺,认真思考课文37页“探究”提出的所有问题。并记录在课文对应位置。没有零刻度的尺子能测长度吗?图12.3-4中是一把厚刻度尺,使用时应怎样放置?

5.阅读课本37页“小资料”,完成下列题目:

(1)一张纸的厚度为 = mm= µm

南京长江大桥的长度为 = Km,(2)你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 cm、你的身高大约是 m,合 cm

6.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有效训练:

1.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

A、110cm B、750mm C、0.75dm 2.下列长度最接近1dm的是()A.指甲的长度 B.圆珠笔芯的长度 C.篮球的直径 D.课桌的高度

3.一名粗心的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在他的记录数据中,以下数据单位为米的是()

A.一枝新铅笔的长度为0.175 B.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为3.5 C.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为2.4 D.一名同学的高度为16.4学点二:时间的测量

阅读课文38页“时间的测量”,回答

1.时间的单位有、、。其中国际制单位是。阅读38页小资料,知道1秒的规定。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课本38页“想想做做”,分度值分别为、。表上现在的时间分别是、。

2.思考课本37页、38页“想想议议”,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当做“尺”?哪些当做“表”?我国古代人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和现代的单位的标准一样吗?我们常说的“半斤八两”本意是什么?古代和现代人怎样测时间?

有效训练二:

下列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A.通常情况下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B.普通手表的秒针转动一周

C.人步行十米所需要的时间

D.光通过3ⅹ105Km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学点三:误差

请你认真阅读课文第38-39页的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在“学点一”中,你们小组测得的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一样吗?你们的测量结果和这本物理课本的真实长度还是有差距的,你认为哪些是误差引起的?哪些是错误引起的?

课内探究学案

一、合作交流:

请学习小组交流“预习导学案”中的问题,将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在小组内汇总起来。

二、归纳总结

1.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的步骤及注意问题?(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观察你们的结果,你们小组的数据一样吗?)

2.在测量的过程中哪些因素导致误差的产生?错误和误差的区别?错误是怎样产生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三、达标检测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3)一课桌的高为0.52-----------;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4、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 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课后延伸学案

1.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

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算出

2.课文40页题3是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比一比,谁的办法多。(仪器可以任意选:刻度尺、三角板等),也可画图表示你的测量方法并善于归纳总结。

硬币(或乒乓球)直径、周长

一页纸的厚度

铜丝的直径

3.利用学校田径场的跑道和秒表,怎样测量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测出了这个速度你还能进一步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试一试。

测量课件 篇4

一、活动目标

1、讨论、分析并懂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个对象,得出的结果不同;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多种工具的测量,尝试简单记录;

3、感受测量活动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1、直尺、卷尺、皮尺、小棍、书本、橡皮、铅笔等测量工具若干。

2、幼儿用书。

3、教学PPT

三、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师:大家看黑板上的图片是什么呀?

幼:小朋友在擦桌子。

师:我们平常是完饭也经常的这样擦桌子,但是小朋友知道我们的桌子有多长吗?

2、幼儿讨论,教师帮助幼儿小结测量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如何测量我们的桌子呢? 幼:尺子、米尺、指头……

师:非常好!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来进行测量。比如说我们桌子上的书、铅笔、橡皮。下面老师告诉小朋友们如何用这些物品来进行测量,老师测量的时候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数。请看黑板。

3、指导幼儿用书、橡皮、铅笔再次测量桌子。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始测量吧!

(启示幼儿测量物体需要从物体的最头端起开始测量,测量时用手暂时记录长度,下次测量需要紧挨手部最后端起开始测量。)

4、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5、分析测量中的问题。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测一测父母和自己的腰的尺寸,并尝试记录下来。

测量课件 篇5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的新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我从小朋友的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孩子常见的东西为工具,以孩子身边的实物为对象,设计了《学测量》这个活动,让幼儿用各种测量工具来学习测量身边的事物,引导幼儿在操作中体会到数学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的尝试用各种工具学习测量。

2、认识标准与非标准的测量工具,选择适合的工具去测量不同的事物。

活动准备:

尺、回形针、牙签、毛线等人手一份,测量作业单人手一张。

重点领域:

计算

设想和意图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引出课题。

1、教师讲故事一遍,提问:我们可以想个什么办法来帮助这三兄弟呢?

二、认识测量工具,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请幼儿说说可以用哪些东西来测量?

2、教师介绍标准与非标准的测量工具、讲解测量的方法以及相对应的记录方法。

3、教师分配任务,幼儿自由操作。

4、小结。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测量什么的?用什么工具测量的?

三、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请幼儿讨论:测量到最后,不能正好量完,有的多出一点,有的不到了一点,这样该怎么来记录。

2、回到三兄弟分土地这一点。问:他们的土地是圆形的,我们应该用什么什么工具来测量?

四、活动延伸。

表扬鼓励幼儿的表现,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第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故事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是让幼儿认识各种测量工具,通过自己身边所熟悉的事物进行测量,每个幼儿都能大胆的运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

第三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知道有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通过测量三兄弟的土地,让幼儿明白在测量过程中要选择适合的工具,这样才会更方便,更有效。

测量课件 篇6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下面是小学课程《测量》说课稿,请参考!

《测量》,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第一课,实际上是《长度单位的认识》。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多种活动,把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使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长度概念。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生活中已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毫米的准确长度却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很难建立。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养估测意识,发展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经历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能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彩色笔、信用卡、吸管、米尺、直尺、课件等。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引导发现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法上,学生主要是在观察、操作活动、小组交流中进行学习。关于学法的具体指导将在教学过程中详细说明.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过程的设计尤其重要。本着关注学习起点,突出”实效”、注重“数学”操作感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几步进行:

(一)复习旧知:为了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我让学生回忆米和厘米,并用肢体表示大体长度,为学习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关系做好铺垫,有利于知识的承前启后。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处和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比一比谁的眼力好”让学生充分地估计生活中的物品如吸管、彩色笔的长度、信用卡的厚度,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估测能力。当学生估计的结果出现误差,学生就会明白后面的实际测量是相当必要的。

当学生发现彩色笔的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老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彩色笔长12厘米多一些,是多几小格?值得说明的是在一年级时, 学生是习惯把不满整厘米的,按整厘米来算,所以这边我放慢脚步,先引导多出几小格,再引出毫米这个新单位,继而过渡到几毫米,最后明确彩色笔的准确长度是几厘米几毫米。

因为毫米单位比较小,不容易体验,为此我先让学生在估计的基础上实际测量信用卡厚度、感受1毫米的长度,并找出身边1毫米长的物品,最后提出:你能记住毫米这个长度吗?通过这些细节的预设使学生能在记忆中形成毫米的表象。

因为学生在使用直尺的过程中对毫米有初步的感知,再加上学生对毫米的认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会比较困难,所以有意的设计先引导学生认识毫米,再认识分米。关于毫米和分米认识在设计上并没有平均用力。

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估计---测量---感受进率---再估计---再测量,使学生由表面到实质地体验分米这一长度单位,并进一步知道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的进率。具体的安排是这样的:

1:我先让学生估计10厘米长的吸管,然后在实际测量具体长度。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10厘米长的铅笔准备起来容易有误差,就大胆改变了教材,用精确准备的10厘米长的吸管来代替。

2、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并用手比划1分米,建立比较直观的感受和印象。

继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软尺上的1分米,知道1米=10分米。

3、学生以分米为单位先估计课桌的长度再测量验证,使学生直接地反馈出对分米的理解和初步应用。

当学生认识完毫米和分米后,我特意安排让学生根据反馈表中估计与实际测量进行对比,让学生四人一组相互评价,并对估计得最接近的学生,现场给以肯定。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要为学生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所以这一小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在课堂展现出老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重视,对生生交流的检查,防止学生估计容易留于形式,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估计习惯有一定的意义。

让学生回顾4个长度单位,并给长度按顺序排排队,把整节课的'新知作个梳理,使长度单位的学习比较有系统性。

由于考虑到时间可能不够,为此在此道题中我有意穿插了两道初步的单位换算题, 为以后的熟练掌握单位间的换算打下基础,有关单位换算的,则在以后再进行专项的练习。

2、画一画。

请学生分别画出长30mm、2cm5mm、1dm的线段。一方面,在画的过程中强化分米、毫米的表象;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用直尺画线段的能力。

3、 让学生选择米尺、1分米的吸管、直尺或者信用卡,自主测量班级物体的长度,先估计有多长,再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好数据进行汇报。通过此测量活动,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米、分米、厘米、毫米这4个长度单位的表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展示几位同学的记录表,了解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反馈情况,及在实际的测量中选用的单位是否合适;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表格回收,因为表格中有学生的姓名,课后也可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纵观整节课,我的教学预设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本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理念,设计简单可行的操作活动,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测量课件 篇7

1.中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 阚枫 曾鼐)记者从北京市环保局获悉,当前北京正遭遇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过程。从27日开始,北京的重污染天气已经持续4天,PM2.5浓度在12小时内一度激增近10倍,部分监测站点出现超过900微克/立方米的极端峰值污染浓度。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μm=2.5μm×10-6m B.2.5μm=2.5×10-5dm

C.2.5μm=2.5×10-5cm D.2.5μm=2.5×10-9m

2. 一同学想测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应该如何测量?

。某学生测得100页书的厚度为10.5px,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完成课本P108页的“做一做”;该同学的实验结果绝对准确吗?

3.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________叫做测量误差。阅读课本P108页的“信息快递”。误差只能想办法减小,而不能绝对避免。即无论使用何种测量工具,采用什么测量方法,误差总是______的。但是,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均可使误差______。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4.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309.5px,309px, 309.5px, 308.5px,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

A.309.5px B.309.125px C.309px D.309.25px

5.用一把学生的三角尺,测得一个物体的高度,共得五组数据如下:

(1)114.25px;(2)113.99999999999999px; (3)111.00000000000001px; (4)114.5px;(6)114.75px.其中有问题的数据是哪个? 。该物体高度比较正确的值应为多大? 。

测量课件 篇8

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师:一天小东和小明比谁家离学校近。放学后他们各自回家,一边走一边数步子,小东走了452步,小明只走了448步,小明家离学校近吗?

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某个物体几长,这也是不准确的。

师:如何准确地进行测量呢?我们通过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来详细的了解下。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比如说,买多长的电线,赶集时,买几尺的布,同学跳橡皮筋,去商店也说买多长的橡皮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测量。

师:大家看一看课本上想想议。帽檐直径AB和帽子高度哪个更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更大?

请一位同学看看表,自己闭上眼睛,估计30秒再睁开,我们对时间的感觉总是可靠的吗?

根据感觉来估测一个物体的大小并不准确。

师:要对物体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

师:要科学地测量长度,就需要给长度定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师:丈、尺、英尺、英寸等都是我们生活中所了解的长度的单位,我们所说的电视机大小习惯用的是英寸,如果你用这个单位,我用这个单位,用产单位不一样,那么交流起来就很不方便。为了有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 System of Units),简称SI,是国际计量大会于1960年通过的。我国在1984年采用。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re),符号为m。(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并介绍1米是如何规定的。)

B.比米小的单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nm=0.000000001m=10-9m (头发的直径约0.04mm,合40000nm)

师:我们简单了解下生活在一些物体的长度。看课本第22页。

例2.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1.50_____,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_____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_____。

师:某同学多高,干电池长度是多少,都可以用测量工具测量出来。

师:如何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呢?使用前要怎样?使用中要怎样?

③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师:首先请同学们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在测量过程中总结一下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或者通过伴你学上的一些错误测量方法来反证正确的测量方法。)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在小黑板上画一个刻度尺的图)见新教材全解21页。

a.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C,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师:在刚才的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家的测量结果有稍微的差别,但是我们的测量方法却都是正确的。之所以有差别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最后需要进行估读,估读就难免有大有小。这就形成了误差。

①减少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3.时间的测量:

师:同学们通过看课本了解一下时间测量的相关知识。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相信《测量课件模板》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测量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