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的教案分享

12-12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教师通常会准备好下节课的教案,为了加强学习效率,我们一般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秋水的教案分享,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秋水的教案(篇1)

教材分析: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

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这篇文章本是作为重点篇目入选高中教材,语文版初次把它编入初中教材里面,且编排在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可见其在课本中的重要位子。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即是:能流利、准确、有节奏地朗读,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把握文意、理解主旨,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因此课程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制知识卡片积累文言字词。

2、背诵全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学生在课上自读、研讨,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疑难处,教师适当讲解、点拨。课文语脉清晰,层次清楚,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利于背诵。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和结构的特点,指点背诵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正确使用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并制作知识卡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二、介绍庄子.(师生共同完成)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

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三次诵读

第一遍齐读(要求正音、疏通句意)。

学生简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补充纠正。教师将暴露出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理解疑难词句,学生质疑,课堂讨论,教师讲解,学生制作卡片。

1.通假

不辩牛马(辩,通“辨”)

泾流之大(泾,通“径”)

2.古今异义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转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3.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用为动词,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为动词,小看;轻视。)

4.特殊句式

闻道百(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4.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貌。“望球兴叹”“望水兴叹”属生造。)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大方之家,方家。)

(三)第二次诵读,理清思路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课后练习一)

①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②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③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大意各是什么?(以下开始板书)

层意连接语

第一层:黄河的宽阔;河伯的骄傲自满于是焉

第二层:北海的壮阔;河伯自愧弗如于是焉

(2)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3)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四)、理解思想内容

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A、人贵自知之明; B、谦受益,满招损;

C、自大由于无知; D、知耻近乎勇;

E、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F、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五)、第三遍诵读、指导背诵

这篇课文结构简单,层次清楚,可采用关系法背诵。先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上有两句,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骄傲自满。两句之间的连接语是“于焉”。

第二层也是两句,第一句写北海的广阔,第二句写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组合。利用关系法把握语言结构,有利于背诵。

还可采用排词法。课文用对比方法写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可提取、排列两相对照的词语:河与海的比较,河伯认识的变化。

课后练习还介绍了问题法。所提的三个问题恰好针对三个内容要点,逻辑性强。运用此法掌握内容梗概,利于背诵。

课上背诵练习:

个人默记一两遍后,由老师带领集体背诵。集体背诵好,互相提醒,脑记耳听口诵,可加强记忆。

(六)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创造性,善用对比。

总结、扩展

《秋水》我们学的只是开头的一段。《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庄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若的对话来讨论玄妙的哲学问题。课文这一段河、海的对比,实际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贵贱之类的看法,然后一层深一层地引到漫无边际的认识海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阅读《秋水》全文。

另外,庄子作为我国古代八大笑星之一,他的很多言行都是很特立独行的,大家可以多阅读一些他的故事,这样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他的哲学思想.

四、布置作业

1.制作词语、句式卡片。

2.笔译全文。

3.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秋水

《庄子》

黄河宽阔不辨牛马北海壮阅不见水端

↓于是焉↓于是焉

河伯自大欣然自喜望洋兴叹

为尽在己――狂妄自大始吾弗信――盲目崇拜

秋水的教案(篇2)

一、设计思路

本文以河神的故事设喻,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反复诵读,疏通文意,合作讨论理解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给予适时的指导。

二、教材分析

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要骄傲自大。比喻和对比手法在本文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三、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简单了解庄子的基本思想,理解本文寓意。

四、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理解重点实词的意思以及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运用的比喻和对比的写法。

3、了解课文的写法及其中寓示的哲理。

4、熟练背诵课文。

五、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写法及其中寓示的哲理。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对全文进行翻译。

2、掌握文中注释的字词,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成语及较难翻译的句子。

(二)预习反馈

1、发放译文材料,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比,找出翻译错误的地方,并自己矫正。

2、文言常识整理:

(1)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2)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到了(古)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今)

百川灌河特指黄河(古)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今)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脸(古)相貌(今)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古)

不吝啬,自然,不拘束(今)

(3)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4)难译句子:

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等特殊句式可由教师讲解翻译一下。

(三)朗读全文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朗读全文,加深理解。

(四)研读课文

1、找一找: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2、想一想: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3、填一填:结合全文内容,在“这是一个的河伯”中填入恰当的词句。

参考:开始盲目自大,又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我批评。

(4)议一议:我们从河伯的故事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五)理解寓意

讨论后概括寓言的意思以及对自己的启示: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真有学问的人总是虚怀若谷,觉得自己有许多的不足。因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寓言的客观思想意义在于人的认识既然是有限的,人们就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满自足,而应不断开阔眼界,不停止学习。

(六)了解作者

(以教师介绍为主)

1、关于背景:庄子生活的战国时期,社会正处于剧烈的大变动之中,奴隶主统治政体已分崩离析,封建君主制度尚未建立,诸侯兼并,天下纷争,政治腐败,社会混乱。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但又无力反抗。

2、关于作者: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治者合作。《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3、关于特色:《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徒所著。《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融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词汇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庄子散文善于运用寓言来进行说理。本文虚构了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人物的对话,北海若代表庄子思想,河伯则代表庄子思想的对立面,通过两人对话展开说理,阐明主旨。用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说话,避免了呆板、抽象说理的枯燥乏味,使哲理与形象结合起来,有化抽象艰涩为具体可感的效能。

4、关于评论:

鲁迅: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刘熙载:庄子寓真于诞,寓实于玄,于此见寓言之妙,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之文,可以是评之,《庄》尤缥缈奇变,乃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也。(《艺概》)

郭沫若:庄子固然是中国有数的思想家,但也是中国有数的文艺家。他那思想的超脱和精微,文辞的清拔恣肆,实在是古今无两。他的书中有无数的寓言故事,那文学价值是超过他的哲学价值的。(《沫若文集》卷十二《今昔蒲剑今昔集》)

(七)自由背诵

背一背:个人背诵—小组背诵—班级背诵。

(八)迁移延伸

1、作业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庄惠濠梁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同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借助工具书,翻译这则短文。

(2)理解寓意,体会庄子寓言故事的特点。

2、作业二:用正楷抄写全文。

3、完成同步练习题。

附:

《秋水》同步练习

阅读《秋水》这篇文章,完成14—17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的教案(篇3)

学生活动设计

1.组识学生进行三次诵读:第一次,正音正字,疏通文句;第二次,理清思路,领会主旨;第三次,背诵,领会庄子的风格。

2.组织学生制作文言知识卡片,以养良好习惯。

3.组织学生讨论庄子形象化的比喻,分析河伯慨叹的内容,深入把握主旨。

教具准备:投影仪 课件

一、明确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

2.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3.当堂背诵,领会主旨,鉴赏语言及表达技巧

二、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语:

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二) 介绍庄子.(师生共同完成)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建议该部分换用一些感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喜爱,不要让人误以为你对庄子有厌恶之感)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

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 听录音磁带

2.组织学生诵读课文,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第一次诵读,正音正字,疏通文字。

①正音:

涘(sì) 渚(zhǔ) 少(shǎo) 殆(dài)

②制作文言知识卡片(不是完全详尽的')

卡片一: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至:动词“到”,于:介词)

望洋向若(联绵词,仰视的样子)

大方之家(修养高,明白事理)

秋水时至(时令,季节) 卡片二:通假

不辩牛马(辩,通“辨”)

泾流之大(泾,通“径”)

卡片三: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少)

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轻)

卡片四:文言句式

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若己)

我之谓也(用“之”帮助宾语前置,谓我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卡片四:一词多义

泾流之大(代词,这样)有教师对“之”的用法提出质疑,有待查实

我之谓也(结构助词,帮助宾语前置)

仲尼之闻(结构助词,的)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词,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被)

第二次诵读,理清思路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课后练习一)

①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②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③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大意各是什么? (以下开始板书)

层意 连接语

第一层: 黄河的宽阔;河伯的骄傲自满 于是焉

第二层: 北海的壮阔;河伯自愧弗如 于是焉

(2)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3)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4) 本文属于一篇寓言故事,在这则故事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对比(见板书)

(5)从这些对比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呢?(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人贵自知之明;

谦受益,满招损;

自大由于无知;

知耻者近乎勇 (知耻而后勇)

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6)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创造性,善用对比。

第三次全体同学试背《秋水》

总结、扩展

《秋水》我们学的只是开头的一段。 《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庄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若的对话来讨论玄妙的哲学问题。课文这一段河、海的对比,实际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贵贱之类的看法,然后一层深一层地引到漫无边际的认识海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阅读《秋水》全文。

另外,庄子作为我国古代八大笑星之一,他的很多言行都是很特立独行的,大家可以多阅读一些他的故事,这样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他的哲学思想.

附:板书设计

秋 水

《庄子》

黄河宽阔 不辨牛马 北海壮阅 不见水端

↓于是焉 ↓于是焉

河伯自大 欣然自喜 望洋兴叹

为尽在己——狂妄自大 始吾弗信——盲目崇拜

总体评价:

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根本——落实字词

10——15分钟的朗诵时间安排,体现文言教学的重点

研究发现,口吃者在儿童时期的心理反应与成年以后的心理反应是不同的。口吃的儿童一般不会对口吃这件事过分留意,而且在这一时期口吃的条件反射在大脑中还没有完全确立,因此是比较容易矫正的时期。 幼儿口吃有两种情况,一种即所谓由紧张类型决定的。人在感到紧张时,通常会有相应的肌肉群发生紧张,而由于基因的不同,有2%的人在心理紧张时,使喉咙部位的肌肉发生紧张,形成口吃。第二种情况是后天的影响,这种情况下的口吃病患者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其口吃是在幼年时学来的,而其学习过程则与周围环境有关。譬如家长在孩子口吃时都会”善意”地对孩子说:“怎么又结巴了,下回注意别再结巴了……”等等,这样说表面上是提醒孩子注意,实际上会使孩子在心理上留下阴影,时刻警惕口吃的出现。而这种“警惕”心理一旦发生,极易导致口吃性心理循环的发生--越是警惕,越是口吃。结果就真的形成口吃了。这种通过学习形成口吃的比例在口吃者中占的比例最大。形成口吃一般在7~8岁语言习惯形成以前,如果您的孩子发生这种情况只有一两个月,可能口吃还不严重,得到治愈的机会是很大的,但是作为家长需要注意:

1.尽量使孩子避免接触有口吃的人;

2.尽量让孩子远离紧张环境,譬如在游艺场乘坐过山车、看恐怖电影、玩电子游戏等;

3.不要因为口吃训斥孩子,也不要提醒他,在发现孩子紧张时可以轻轻抚摸他,并嘱咐他“别着急,慢慢说”,在他遇到难发的词语时,替他说出来,减少他的紧张,让他逐渐忘记口吃。

4.可以带孩子慢慢念儿歌,譬如:“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等等。让孩子养成在放松的心态下说话的习惯。 你有时间可以多去看看秋水老师的网站。

秋水的教案(篇4)

一、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二、学习对比的方法。

三、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四、背诵全文。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学生在课上自读、研讨,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疑难处

教师适当讲解、点拨。 ·

课文语脉清晰,层次清楚,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利于背诵。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课文内

容和结构的特点,指点背诵的方法。

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正确使用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正音:

2·学生简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补充纠正。教师将暴露出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理解疑难词句

学生质疑,课堂讨论,教师讲解。

梳理语言知识:

1·古今异义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或表示另提一事。

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转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

束;不俗气。

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2·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用为动词,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词,以…·

3·特殊句式

闻道百(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4·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貌。“望球兴叹”“望水兴叹”属生造。)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大方之家,方家。)

三、理解思想内容

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人贵自知之明;

谦受益,满招损;

自大由于无知;

知耻近手勇;

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四、指导背诵

这篇课文结构简单,层次清楚,可采用关系法背诵。先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上

有两句,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骄傲自满。两句之间的连接语是“于是焉”。

第二层也是两句,第一句写北海的广阔,第二句写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组合。利

用关系法把握语言结构,有利于背诵。

还可采用排词法。课文用对比方法写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可提取、排列两相对照的

词语:·

河与海的比较:

河伯认识的变化

课后练习还介绍了问题法。所提的三个问题恰好针对三个内容要点,逻辑性强。运用

此法掌握内容梗概,利于背诵。

课上背诵练习:

个人默记一两篇后,由老师带领集体背诵。集体背诵好·互相提醒·脑记耳听口诵·可

加强记忆。

五、布置作业

1·制作词语、句式卡片。

2·笔译全文。

3·写读后感。

秋水的教案(篇5)

学生活动设计

1.组识学生进行三次诵读:第一次,正音正字,疏通文句;第二次,理清思路,领会主旨;第三次,背诵,领会庄子的风格。

2.组织学生制作文言知识卡片,以养良好习惯。

3.组织学生讨论庄子形象化的比喻,分析河伯慨叹的内容,深入把握主旨。

教具准备: 投影仪 课件

一、明确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

2.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3.当堂背诵,领会主旨,鉴赏语言及表达技巧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二)介绍庄子.(师生共同完成)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建议该部分换用一些感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喜爱,不要让人误以为你对庄子有厌恶之感)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

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听录音磁带

2.组织学生诵读课文,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第一次诵读,正音正字,疏通文字。

①正音:

涘(sì) 渚(zhǔ) 少(shǎo) 殆(dài)

②制作文言知识卡片(不是完全详尽的)

卡片一: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至:动词“到”,于:介词)

望洋向若(联绵词,仰视的样子)

大方之家(修养高,明白事理)

秋水时至(时令,季节) 卡片二:通假

不辩牛马(辩,通“辨”)

泾流之大(泾,通“径”)

卡片三: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少)

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轻)

卡片四:文言句式

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若己)

我之谓也(用“之”帮助宾语前置,谓我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卡片四:一词多义

泾流之大(代词,这样)有教师对“之”的用法提出质疑,有待查实

我之谓也(结构助词,帮助宾语前置)

仲尼之闻(结构助词,的)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词,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被)

第二次诵读,理清思路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课后练习一)

①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②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③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大意各是什么?(以下开始板书)

层意 连接语

第一层:黄河的宽阔;河伯的骄傲自满 于是焉

第二层:北海的壮阔;河伯自愧弗如 于是焉

(2)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3)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4) 本文属于一篇寓言故事,在这则故事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对比(见板书)

(5)从这些对比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呢?(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人贵自知之明;谦受益,满招损;自大由于无知;知耻者近乎勇(知耻而后勇)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6)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创造性,善用对比。

第三次全体同学试背《秋水》

总结、扩展

《秋水》我们学的只是开头的一段。 《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庄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若的对话来讨论玄妙的哲学问题。课文这一段河、海的对比,实际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贵贱之类的看法,然后一层深一层地引到漫无边际的认识海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阅读《秋水》全文。

另外,庄子作为我国古代八大笑星之一,他的很多言行都是很特立独行的,大家可以多阅读一些他的故事,这样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他的哲学思想.

附:板书设计

秋 水

《庄子》

黄河宽阔 不辨牛马 北海壮阅 不见水端

↓于是焉 ↓于是焉

河伯自大 欣然自喜 望洋兴叹

为尽在己——狂妄自大 始吾弗信——盲目崇拜

总体评价:

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根本——落实字词

10——15分钟的朗诵时间安排,体现文言教学的重点

秋水的教案(篇6)

我今天所说课的题目是选自《庄子》的《秋水》,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第四篇课文。

一: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人教社的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本),打破了传统的阅读与写作、说话、听话混合编排的模式,改为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分编;各个单元的教学重点相当明确。高中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提出了“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改革旧的耗散性讲析模式,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突出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与训练,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突出学生的文化背景积淀,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熏陶”。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秋水》选自《庄子》一书,这篇文章的写法很特别,是一篇寓言式的文言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了一个河伯见海神的故事,从而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深刻的哲理。该文被安排在第一册第六单元第四课应出于以下考虑:

1、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重视诵读和背诵。这是第四篇课文,则要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文言字词、分析评价,借鉴吸收的能力。

2、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哲理的分析和借鉴,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是继第一个文言单元的“掌握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所教班级的高中学生由于社会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习惯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缺少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立思考,因而对课文的理解会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高中学生处于自身人格趋于形成的时期,又会过于盲目自大,目空一切,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文蕴含的哲理是该课应该注意的。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⑴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⑵学习文章中对比的方法。⑶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五、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强化阅读,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深入体会,正确评价”是我在该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结合朗读使学生在总体上感觉、感知作者深邃的思想,通过多媒体补充,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羽翼,领会文章中隐含的道理,达到内化的目的。运用提问法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河伯前后感情的变化。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朗读、指引、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独立思考,并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六、教学过程():

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通过自主学习,互相讨论,掌握文章中的特殊文言字词、句式;通过质疑、解疑,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中所蕴涵的哲理。

我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现实生活入手,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采用请全体同学一起填诗句作为导入,比如说:“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接下来就是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向同学展示有关作者的一些基本资料,包括庄子和他的著作《庄子》一书。

下面我先谈一下如何解决文言文中的字、词、句这一重点难点的。在此我所把握的总的方法是:通过学生的预习,以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思维上路,经过独立思考和共同讨论,得出练习的答案,最后由教师作总结。在这里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所以我决定从以下两步着手:

1、学生结合注释,再一次的自读课文思考屏幕上的练习。

从文章中选出含有特殊文言字词、句式的句式,顺序打乱,让学生给这些句子进行分类。这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让学生有了一个思维的'方向。

2、通过学生自己回答,发现其中问题,由教师归纳答案。

通过屏幕,给出归纳后的分类,比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这样,学生自己回答,自己找错,教师总结,应该能让学生更牢固的掌握这些文言知识。

接下来要解决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就是理解课文,掌握文章中蕴涵的哲理。在这里,我总的思路是:通过教师质疑,学生解疑来完成对于课文内容的分析;通过学生互相讨论来完成对于文中寓意的掌握。我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

1、河伯一开始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2、河伯后来的感情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3、河伯在见到大海前是怎样一个人?在见到大海后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里前面两个问题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最后一个问题在前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稍作分析概括,也能得出答案。这些问题由浅入深,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最后,在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基础上,我提出了课堂讨论的问题:

“你从《秋水》这篇文章中能读懂哪些道理?”

由学生讨论发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一次的发挥同学们的协作能力,共同找到丰富的答案。教师作简单归纳。在本节课结束前,布置学生的课后练习。

我想,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对一些特殊的文言字词句能有一定的掌握,也应该能从课文中领悟到一些生活中的深刻的哲理。

秋水的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

2、学会积累、归纳文言词语和文言文特殊句式。3、通过河伯认识前后变化的对比,理解本文寓意。

4、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方法。

二、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子的门徒所著。《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融于一炉;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

鲁迅先生曾称赞他的文章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不破

读,领字后有小停顿。

3.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泾:涘:渚旋:难:殆

四、再读课文-翻译句子疏通文意

(1)时:(2)灌河:(3)泾:

(4)辩:(5)美:(6)尽在己:

(7)北海:(8)东面:(9)旋其面目:

(10)望洋:(11)野语:(12)闻道百

(1)莫己若: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始吾弗信: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五、文本研习

(一)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3、河伯为何自认会“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二)探究性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①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

②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③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88教案网 jab88.COM]

①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

全文可分为两层意思。

第一层从“秋水时至”到“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②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通过开拓视野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③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1、通篇设喻说理。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巧用对比手法。如黄河的宽阔与北海的壮观的对比;河伯的“欣然自喜”与“望洋向若而叹”。

思考:

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示?

1、人贵有自知之明

2、人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有所发展

3、谦受益,满遭损

4、克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

5、自大源于无知

6、知耻而后才近乎勇

7、做事有比较才有鉴别

随堂检测:

一、根据提示,回忆课文:

1、从正面描写黄河水势浩大的句子是:

2、运用侧面描写突显黄河水势的句子是:

3、表现河伯骄傲自满的心情的句子是:

4、引用野语,说明自己狂妄自大的句子是:

5、成语“贻笑大方”的出处是: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二、选出对本文点评不够正确的一项()

A.河伯取得了一点成就就得意洋洋,狂妄自大,主要原因是他的见闻太狭窄。

B.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切忌自高自大,否则难免贻笑大方。

C.河伯前后对自身的认识发生了鲜明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可喜的,值得肯定。

D.河伯是被作者批评和嘲讽的对象,他必将被得大道的人长久耻笑。

布置作业

1、在笔记本上整理并归纳文言知识。

2、课外阅读:

李怀宁《忙里偷闲读庄子》;于丹的《庄子》心得

板书设计

百川灌河欣然自喜——骄傲自满

不辨牛马狂妄自大

至于北海望洋兴叹——自知之明

不见水端自我批评

秋水的教案(篇8)

一、文学常识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散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二、重点字词

1.通假 不辩牛马。 同“辨”,分辨 通假字

2.活用 轻伯夷之义者 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顺流而东行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3.特殊句式。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应该是“莫若己”。属于宾语前置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这一类型。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于,见,被。

状语后置:“于大方之家”后置

4.成语

①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三、道理

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自知之明;2谦受益,满招损; 3自大由于无知; 4知耻近乎勇; 5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6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秋水的教案(篇9)

学生活动设计

1.组识学生进行三次诵读:第一次,正音正字,疏通文句;第二次,理清思路,领会主旨;第三次,背诵,领会庄子的风格。

2.组织学生制作文言知识卡片,以养良好习惯。

3.组织学生讨论庄子形象化的比喻,分析河伯慨叹的内容,深入把握主旨。

教具准备:投影仪课件

一、明确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

2.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3.当堂背诵,领会主旨,鉴赏语言及表达技巧。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二)介绍庄子.(师生共同完成)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建议该部分换用一些感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喜爱,不要让人误以为你对庄子有厌恶之感)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

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听录音磁带。

2.组织学生诵读课文,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第一次诵读,正音正字,疏通文字。

①正音:

涘(sì)渚(zhǔ)少(shǎo)殆(dài)

②制作文言知识卡片(不是完全详尽的)。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大意各是什么?(以下开始板书)

层意连接语

第一层:黄河的宽阔;河伯的骄傲自满于是焉。

第二层:北海的壮阔;河伯自愧弗如于是焉。

(2)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3)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4)本文属于一篇寓言故事,在这则故事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5)从这些对比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呢?(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6)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创造性,善用对比。

第三次全体同学试背《秋水》。

幼儿园教案《秋水的教案分享》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秋水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