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细心筛选,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名为“梯形面积教案”的文章。学生们能够在有趣生动的课堂上学习,这离不开老师们辛勤准备的教案和课件。编写每一份教案课件需要大家的认真投入。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的体现。如果您需要,希望我的经验和知识能够帮助您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5页主题图、96页例3、第96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进一步体会利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多样化,体会转化的思想。
考点分析:
会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游戏引入新知讲授巩固总结练习提高
教学用具:
课件、多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的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在图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车窗玻璃的形状是梯形。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
二、通过旧知迁移引出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怎么求吗?
1、指名能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及三角形面积公式。并能简要说出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师揭示转化方法:拼合法、割补法
3、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三、揭示课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梯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四、新知探究
1、师: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就能找到求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梯形面积,可以怎样转化呢?下面我们就来实践操作一下吧。
2、请同学们打开学具袋,看看里面的梯形有什么特点?
教学设计
蒲场镇大溪小学 杨文勇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
这是一个三角形,怎样求它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3)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推导公式(1)操作学具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梯形(重叠)旋转平移平形四边形。(2)观察思考
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反馈交流,推导公式。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③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第二层次,深化认识。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①提问: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 ②学生回答,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2)引导操作。
①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能否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②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教师作适当指导。(3)信息反馈,扩展思路。
说一说你是怎样割补的?教师展示各种割补方法。第三层次,公式应用。
(1)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题,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2)学生尝试解答。
(3)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4)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3.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七第1、2和3题。(2)讨论完成练习十七第4和6题。4.全课小结。(略)
说课稿
蒲场镇大溪小学 杨文勇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P74~75页“梯形面积的计算”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面积的含义、梯形的图形特征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以及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即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组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将为学习丈量土地、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梯坝土石方等知识做准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我确定本课时的“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如下: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的旋转、平移,使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组合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学重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教学难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关键: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梯形的上、下底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发现—应用”的模式,坚持启发式,主要以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讨论等活动把抽象思维过程具体化、形象化。让每个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
教具:平行四边形一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梯形各三个,水渠模型。
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梯形。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
为了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我设置了3道复习题,第一题口答:已知底和高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求面积;第二题操作:要求边操作边叙述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回忆定点、旋转、平移 的操作技能;第三题,说出梯形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正确分清梯形的各部分名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导入新课 采用启发谈话,揭示并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有效地启发和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知识的心向。
(三)进行新课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多种感官并用,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归纳,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创设操作情境,以动启思
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本P74前三自然段。其次,让学生动手拼摆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最后,指名边摆边说步骤,即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定点、旋转、平移把它们转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
2、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导思
引导学生观察拼组后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梯形面积和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2)要求这个梯形的面积,只要知道什么的面积就可以?这样设计为学生思考指导方向,同时为综合概括梯形的面积公式积累了感性材料。
3、创设讨论情境,以辩促思
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指导,讨论时扣住知识的关键,也就是梯形上、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正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面积正好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既抓住重点,又使学生明确了知识间的联系,促进主动发展,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4、创设演讲情境,以说理思
让小组代表汇报推导过程,概括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再抽象成字母公式:
S=(a+b)h÷2
(四)巩固练习
1、出示例1,生尝试练习后校对、讲评。
2、完成课本P75做一做。
3、完成课本P76页2、3。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回忆拼摆方法、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公式,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六)布置作业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设置了必做题P76页
1、选做题:想一想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说课稿
蒲场镇大溪小学 杨文勇
在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体验基础上,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并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验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堂生动活泼,效果显著。具体情况如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我先出示了一个梯形,引导学生简要复习梯形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然后直接抛出探究任务: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呢?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
学生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还是有很高的兴趣的,所以马上就自发组合成探究小组。
二、注重合作,促进交流
学生在前面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最容易想到的是模仿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进行转化,所以很快从书上的129页找到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开始做起来。
这时,我提醒他们:“小组的同学可以相互配合呀!每人做一组,然后一起讨论:梯形的上底、下底、高与拼成的图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就容易发现梯形的面积公式了!”
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探究任务,自豪写在脸上。因为是自己探究完成得出的结论,所以他们有话可说,我就让学生充分交流,让他们多说,并引导他们说准确,说具体,还建议他们利用学具进行演示,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感受着成功。
三、思维拓展,能力提升
新课的探究活动进行到这里,似乎该结束了,可我却抓住这时学生探究的热情继续拓展:你们能试着用其他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吗?
开始时,学生显得毫无头绪,我偶然发现一个学生在折手中的梯形,就不失时机地提醒他:“你看你把梯形分成两个部分了,你能分别表示出两个部分的面积吗?”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表示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即:上底×高÷2、下底×高÷2,于是引导学生把两个算式加起来,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便成为可能,因为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学过类似的乘法分配率的知识,所以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还是理解了。
很多学生是理解了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来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而受此启发,又有学生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此时,教室里自发地形成讨论小组作进一步的推理论证,教学活动到这时达到一个高潮。由于这节课花了较多的时间带领学生们探究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特别是从不同的视角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探究机会,使教学活动不局限于课本,不拘泥于教材,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拓展空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升,但教学中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巩固练习了。遗憾吗?不,我觉得这样经常把探究活动更深入地开展下去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为我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比结果应该更重要一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发现的科学研究过程,探索并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剪下6个梯形。
教学过程:
一、认知准备:知识、策略,双管齐下
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我们是怎样找到它们的计算方法的?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转化)
出示梯形图,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关于梯形,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那么,关于梯形,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提问:是啊,梯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你有办法来找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同桌商量一下。(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组织班内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板书:梯形转化成旧图形?)
[设计意图:梯形的面积是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之后教学的,因此,迁移是本课设计的核心。课始从知识和策略两方面为学生迁移旧知、探索新知作好铺垫:其一、回忆梯形的相关知识;其二、回忆两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并适当提炼转化思想。这样的准备,紧扣新知,直指要害,为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探索空间,简洁而有效。]
二、探索公式:猜想、验证、发现
1、动手操作,尝试转化
提问:你们是怎么想到用转化的方法来寻找梯形的面积呢?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能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提出这样的猜想(板书:猜想),可这个想法能实现吗?还得怎么办?(板书:验证)
小组活动:挑选梯形尝试转化。
交流,演示,多媒体出示拼成的三种情况。
明确:任何两个一样的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板书),猜想得到证实。
2、讨论关系
师:仔细观察一下,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每个梯形有怎样的关系?
出示讨论题,同桌商量,交流汇报,最后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之前已亲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对转化思想在推导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中的作用已有了较深的感受,也积累了一些转化的经验(剪移拼和转移拼)和观察的经验(从底、高、面积三方面找关系)。因此,今天的转化梯形和寻找关系早已成了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正是尊重学生数学现实的务实之举,如此创设出的较大探索空间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3、应用关系,体验方法
在3个拼成平行四边形中的梯形上标出上底、下底、高的数据。
师:如果知道了梯形的上底、下底、高,你能利用刚才发现的关系计算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吗?
学生任选一个梯形独立求出它的面积。
交流汇报:
(6+10)42
(3+7)32
(3+6)62
谈话:老师发现同学们求梯形面积用的方法竟然完全一样!谁来告诉我,你们这部分算的是什么啊?(划出(6+10))再乘上4呢?
提问:我明白了,这里算的是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
那为什么还要除以2呀?
4、想象延伸,发现方法
出示独立的梯形(标有数据)
提问:你能求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吗?
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下算式。
提问:(3+5)4算的是什么?
你能想象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样子吗?用手书空画一画。
为什么要除以2?
归纳:现在你知道该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了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发现(上底+下底)高2
[设计意图:一般的教学,在找出拼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关系后,就利用这3条关系通过适当的板书顺理成章地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了。但事实是,这看似顺理成章的几句推导之词,其中却是浓缩了一系列的逻辑推理,甚至还融合了等量代换的思想。因此,直接利用关系推导公式对学生来说是有相当的思维难度的,课后我对部分学生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很多学生感觉晕晕乎乎就得出了公式,对推理的过程仅停留在几句顺口溜的字面上,真正能说清楚地没几个。那么,该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体悟到公式得出过程呢?我增设了计算一环:让学生观察拼合图,利用发现的关系计算拼成平行四边形中梯形的面积。这一计算面积的过程能促使学生主动的应用关系寻求计算方法,加深对3条关系的理解;同时,计算的过程其实正是原来抽象推理的外显和物化,这样通过计算这一形式就把纯推理巧妙地加以直观化,给学生理解公式架起了一座思维的桥梁。最后通过适当的说理、想象、归纳,梯形面积公式的得出就瓜熟蒂落了。]
5、回顾过程,感受策略
师:同学们,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生齐说)。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刚才的探索之旅:根据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方法的寻找过程,我们大胆的猜测:
三、应用公式:紧扣主线,不拘一格,技能与发散并重
1、直接应用,熟练公式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题。
2、活用公式,体会梯形公式的实质
(1)梯形的上下底的和是12厘米,高是4厘米,求它的面积。
(2)练一练第1题
3、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完成试一试。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面积,并运用到生活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同时渗透“重合、旋转、平移”等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
梯形面积的计算,关键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利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关键是运用学生操作拼图和课件所提供的直观形象的动态变化过程调动学生积极性,探索、归纳公式。教学设计
一、复习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你会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吗?
2、梯形的面积你们会计算吗?想知道怎样计算吗?(引出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推导
1、同学们还记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吗?共同回忆,电脑演示。
2、你能仿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 学过的图形,得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吗?用课前准备的梯形,拼拼看吧。(自主学习)
3、你是怎样拼摆的?与小组同学交流。(合作学习)每组选出代表,为大家演示。师电脑演示。
4、观察拼成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呢?请大家分组研究研究。交流后完成填空(书中推导过程)。
5、回顾拼摆过程,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计算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师板演)。
6、我们已经会求梯形的面积了,你能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求梯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指名回答)
7、梯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表示。
S=(a+b)h÷2
你能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吗?试一试,出示课件。
三、应用
1、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件出示例题。
指名读题,理解“横截面”。演示渠口宽就是梯形的上底,渠底宽就是梯形的下底,渠深就是梯形的高,明确求横截面的面积就是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2、学生试做后集体订正。
四、练习
1、判断:检验推导过程,要求说明理由。
2、练一练:明确为什么除以2。
3、智力闯关:
第一关:求拦河坝横截面的面积,生独立解答。
第二关:求飞机两侧机翼的面积,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第三关:求圆木的根数,明确这道题是根据什么算的。
第四关:求梯形鱼塘的高,通过课件演示,利用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分析。
五、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3、自己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高兴吗?经常动手操作、动脑分析,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六、作业
1、个人作业:量出你手中梯形的上、下底和高,并求出它的面积。
2、小组作业;如果你手中只有一个梯形,请你剪一剪,拼一 拼,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重新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本节课我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主要是利用课件演示,启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动脑、动手、动口。
1、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注意力特点,整合课程资源,使课件演示基本贯穿整个课堂,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既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又是对学生条理的整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相互合作,主动探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同时不完全依赖电脑,如让学生亲自动手拼摆,突破难点。通过课件完成例题,解决生活中的面积计算,练习有层次、有梯度、有趣味,突出重点,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与教法相结合,以旧引新,新知、旧知有机的融为一体,通过动手操作,对课件的直观演示进行观察、比较、推理、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我只是组织者、指导者,起到了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的目的。
4、不足之处:
练习题的设计缺少难度,学生很轻松就完成了,尤其是优等生,没有吃饱。如果将作业题中的第二题放到练习题中,这样既提高了难度,满足优等生的需求,又让学生体验到了灵活多样的解题方法,效果会更好。
教学内容:p.21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2,培养灵活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梯形面积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画图(图:一直角)
问:你看到什么两条边上分别标上长度:4厘米,2厘米
你能联想到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
(1)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42=8平方厘米
(2)三角形,底4厘米,高2厘米,面积:422=4平方厘米
(3)梯形,补充算式(4+3)22,指名画完该图形.
关注细节:(1)在计算时,最后的单位名称不要漏写
(2)画图时,要把关键长度的数据标出来.
(3)题目中,最后问题带的要写答句.
二,检查预习作业:
1,看图计算梯形的面积.要让学生明确互相平行的两条边分别为上底和下底,并不是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确定了上底和下底之后再确定高.
2,学生有困难的题:用58米长的篱笆,在靠墙的地方围一块菜地(图略),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指名说说梯形的面积,师板书.
对照公式,找已知条件和所缺条件.
明确:还缺上底和下底的和,通常可以用上底加下底,但这题中要用三条边的长度减去高.
算式:(58-10)102=240平方米
三,完成书上的练习四: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每个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拼成的三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指名读题,比画该题.学生列式交流.
2,下面图中哪几个梯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观察,问:这些梯形有什么共同点(高相等)
利用这个特点,你觉得可以怎么找面积相等的梯形为什么
(方法一:分别算出四个梯形的面积.
方法二:只要看上底与下底的和是否相等.)
学生数一数,算一算,交流最后结果.
3,量出下面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银苏号滑翔机模型的尾翼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组成的,它的面积是多少
观察图后说说自己准备怎么算
交流方法:方法一,梯形面积乘2.方法二,移动后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第5题,学生读题后解决.讲评时要注意(1)计算方法的指导;(2)单位的转换.
6,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校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2.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现在我就想考考同学到底掌握得怎么样?谁能够快速准确地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呢?
你能说你的这个方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吗?(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再把它从一边移动另一边,这样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你能说你的这个方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吗?(将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沿一个顶点旋转180?,再沿边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5.出示转化过程并小结: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出它们的面积的!
二.新课传授。
(一)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1.今天我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图形,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图形?(出示梯形)
2.提出质疑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我们是否可以仿照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和剪刀,看看你能不能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梯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将一个一模一样的梯形沿一个顶点旋转180?,再沿腰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没有变,面积是梯形的两倍。)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将梯形上底和下底对折,再沿折线剪开,将上面的一半沿腰上的中点旋转180?,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是原来梯形面积的一半,面积没有变。)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沿梯形一腰中点和对角顶点对折,再折线剪开,将上面的一半沿腰上的中点旋转180?,这样就拼成了一个三角形。)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三角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是没有变,面积也没有变。)
4.我们用很多方法计算出了梯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象钢板等等是不能这样剪开来拼拼的,所以我们就需要知道计算梯形的面积规律。请同学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你能从你的方法中得出什么计算的规律吗?
5.你是怎么得出这个规律的?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填表、讨论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迁移前面学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学习重点:
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梯形推导公式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
■先学提纲(另见《补充习题》、《当堂反馈》相关练习,有记号标明)
1、按算式画出相应的图形,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说说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学情预判:学生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上可能会困惑不解,要加强引道。
■后教预设:充分利用图形的可视化特性,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梯形有什么特点?
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并填表。
(3)如何计算一个梯形的面积?
从表中可以看出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小组交流)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的梯形,无论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还是一般的梯形,都可以拼
所以梯形的面积=
1、试一试:一块梯形的麦田,上底是36米,下底是54米,高是40米。求这块麦田的面积。
一个梯形的面积与整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四、总结回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梯形面积教案集合七篇》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梯形面积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