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读后感

12-14

根据小编的观察,“地震读后感”在众多文章中显得独具优势,我建议您将此页收藏好,以备将来使用。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当我们读完作者的作品时,里面的故事情节真的非常精彩。我们可以通过读后感来记录从作品中领悟到的人生奥妙。

地震读后感 篇1

xx是不寻常的一年,xx我们成长的路上充满荆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有信心,众志成城,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惊天动地的巨响,地动山摇的震动,把正在看书的我吓了一跳,莫非地震了?

猛然听得爸爸那惊惶的声音:“地震了。”山间掀起一股红尘,狼狗也在哀嚎,天地仿佛被黑暗笼罩着,空气中全是悲惨的'气息,人们的惊叫声一浪高于一浪,刚出生的小婴儿也吓的嚎啕大哭。爸爸冲出卧室,抱起我就往外跑,爷爷奶奶紧跟其后。在那短暂的一分钟里,我的耳朵似乎被次声波扰聋了,连眼睛也看不清任何东西,就像正在睡觉一样。当爸爸带我逃到桥头时,我突然意识到:糟了,由于太急,把妈妈给忘了。我眼里的“泪豆豆”差点滚出来。经过“漫长”的等待(其实只有两三分钟),妈妈终于在奔跑的人群中出现了,她的“打扮”别有一番与众不同:穿着睡衣,用一条毛巾被围住,打着光脚,眉间显露出焦急的神情。“妈妈!”我想跑过去,但被爸爸拉住了。地还在动,电线不停的“跳”,所有的居民住宅下都围满了人,人们还惊魂未定。过了十多分钟,地总算平静了下来,我听到有人说自己家很贵的大摆钟摔成了碎片,还有人说自己家的电视坏了,更多人议论的是,小区的路灯有几个掉了下来,地震的损害怎么那么大呀?这已是我有生以来第二次经历地震了。

很快我从收音机里知道了本次地震的发源地在阿坝州汶川县,那里的房屋大量倒塌,人们死的死,伤的伤,那场面,让谁看了都禁不住落泪。我知道,他们这样被埋在下面一定呼吸不了,如果没有水喝,那只能活三天,即使有水喝,也最多只能活七天,不被饿死或压死,也会窒息而亡,灾区的人们是多么可怜呀!不仅如此,还有房屋再次倒塌的可能,电视上播放着一位牺牲的战士,在发生强烈余震时,一位老大爷不知所措地站着,那位战士猛冲过去,把老大爷往旁边一推,就在老大爷脱离危险的瞬间,房屋轰然倒地,把那位战士压在了下面---还有更严重的呢,一些地方发生山体滑坡,加上雨水的冲击已经汇成了一潭湖水,如果再次下雨或再次山体滑坡,那下游的人便会被冲走,情况十分危急。还有的人被压在房屋下已136个小时,再活着的可能已经很小---我特别同情他们,比起他们来,我们幸福多了。

看着那些学生哥哥姐姐成片成片的被压在废墟中的画面,我至今还觉得是一场噩梦,没想到世界性的灾难就发生在我身边!

地震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为文中父亲的所作所为肃然起敬,不由自主地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这篇文章讲19xx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他人劝阻,历尽艰辛,经过艰难而又漫长的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执照而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次地震来得快,波及至的人数多。阿曼达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阿曼达的父亲看到废墟,眼前一片漆黑,仿佛掉进了万丈深渊。他大哭了一阵后,想起自己对儿子的承诺,便坚定地站起身,挖掘起来。在那期间,不断有家长急匆匆赶来。大哭一阵后,便绝望地离开了。尤其当我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时,我心中充满了一股热流,不禁热泪盈眶。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呀!文中的父亲不怕余震给他带来的危险,不顾他人劝阻,坚持挖,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8小时,他不吃,不喝,不睡,这是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呀!这是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呀!他伟大的父爱,使我感动。

在生活中,我的父亲也是这样。有一次,我发高烧,嘴里还溃疡好几处。爸爸为了照顾我,请了一个星期的假。有时侯我晚上发烧醒来,爸爸还在床前守着??那一段时间,爸爸每天都为我准备可口的菜,为我买药??我的病好了,爸爸也操劳了许多??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我为我有一位为我操劳的父亲感到自豪,也为文中父亲坚忍不拔,有责任心,遵守诺言的品质感到敬佩。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一位对儿子有着执着而伟大的父爱的父亲。

地震读后感 篇3

xx年5月12日,新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哀悼日――汶川地震诞生了。

这一天,我们在学校里举行了哀悼仪式。这天天色格外阴冷凄凉,花草好像也失去了活力,路出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我的心情也难以平静。

哀悼仪式过后,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捐款,老师也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了出来,我也加入了这支爱的队伍,尽了一丝自己的绵薄之力。

捐款活动过后,我回家了,心里无限伤感,想说什么却无从说起,在家里打开电视就看见汶川大地震后留下的废墟,看到昔日一幢幢房屋如今化为尘土,我的心里难受极了。突然,电视里出现了一个画面,一个母亲和她的孩子被救援人员救起,当救援人员把那位母亲从废墟中救起时,这位母亲已奄奄一息了,但口中却仍喊着:“宝宝,你没事吧,宝宝。”看到这里,我留下了眼泪,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没完没了。

此时,另一幕又展现到我眼前,擦了擦眼泪,只见一个女孩被救援人员救了出来,她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头发又黑又长,嘴唇因长时间没有喝水而干裂,但她却向救援人员露出了微笑,嘴里发出沙哑的声音:“叔叔,谢谢你。”那时我分明看见救援人员留下了眼泪,那是感动的眼泪啊。救援人员将自己的水壶递给小女孩,虽然小女孩内心十分渴望喝水,但是她却只抿了一小口就还给了救援人员,嘴里勉强发出了甜美的声音:“叔叔谢谢你,我不渴了。”可实际上小女孩的嘴唇仍然干裂着。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女孩啊!

当问到小女孩的父母时,小女孩哭了,她抽泣着说:“我爸爸和妈妈在地震中牺牲了。”救援人员觉得自己的话伤害了小女孩,安慰她说:“小姑娘,别太伤心,我们一定会照顾好你的。相信你的父母一定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不快乐,你一定要振作啊。”

小女孩停止哭泣,眼神里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微笑着说;“谢谢叔叔,我会振作的,我会每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让父母以我为骄傲的。”这又是多么坚强的女孩啊。

地震读后感 篇4

今天我们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它讲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与他儿子的故事。父亲跑到儿子上学的学校,看到一片废墟时,仍要救自己的孩子。而别的孩子的父母来到这都悲观失望的走了,路过的人见到他在废墟中不停地挖,都以为他疯了,所以没有帮助他,最后经过他坚持不懈地挖,终于救出了儿子。读完这篇文章,我懂得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是一种伟大而无私的爱。”

文中讲到父亲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和你在一起。”就因为父亲对儿子说了这句话才使父子重逢。它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也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种承诺:我总会和儿子在一起。当他面对一片废墟,在所有人都选择放弃时,这句话使父亲想起了自己的承诺,于是他坚持挖,最后终于救出了儿子。在废墟中,儿子一点儿也不害怕,还鼓励同学要勇敢、要坚持,也是因为有这句话,才使儿子有这样坚定的信心!

这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有一次,我身患重感冒,父亲冒着瓢泼大雨,把我送到急诊所。我好了,父亲却病到了,可父亲却说:“我没事,你好了就行。”

看,这就是父亲!

地震读后感 篇5

这么远的2008年5月汶川地震,那么近的2015年1月杨桥4.8级地震,都在警示着地震离我们并不遥远。“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这是金社初中行政班子的高度共识。

继上学期学校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了地震逃生疏散演练,12月15日,学校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室的优势资源,通过视频对全校师生普及了地震逃生及自救知识。视频中汶川地震山崩地裂的惨烈的情形,撕肝裂肺的悲怆场景,无不深深震憾着学生,在介绍地震逃生自救知识时,学生或专注地观看,或认真做着笔记。

会后的反馈,学生大都掌握了地震逃生及自救的相关知识,学校及时要求班主任在接下来的班会中要加大宣讲的力度,务必使每个学生都记住,都会做。并且布置学生写观后感,交学校进行评选,以完成对知识的巩固。

学生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暑期该校校园加固工程业已完成,校园监控系统期初安装到位,严防学生乘坐无牌无证三车的工作正如火如荼的进行……这次地震逃生及自救知识的普及,使全校师生掌握了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了应急疏散的程序。能快速、高效、有序地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自救自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

地震读后感 篇6

1、引起动物反常的因素也很多,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

2、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内部缓慢累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3、地电磁异常等,主要靠高精度科学仪器探测。

4、喷气又发响,翻花冒气泡

5、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6、9级地震属于有感地震,由于震级相对较小,一般不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只是有轻微的晃动感

7、扩展资料

8、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9、这是地下水中井水的宏观前兆现象。

10、地震是有大小的。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震级越大。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11、猪不吃食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跳

12、第二部分地震宏观前兆现象

13、历史上很多大地震前,许多动物表现出程度不一的“异常行为”。所以,老百姓把动物称作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

14、地震时,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个点叫震中。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地面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15、下雨、山崩、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16、太平洋、印度洋、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板块学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学说的综合与延伸,它虽不能解决地壳运动的所有问题,却为地震成因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17、震级每相差一级,它们的能量相差30多倍,也就是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将近1000个5级地震所产生的能力。

18、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

19、冬眠麻蛇早出洞,老鼠成群满街跑

20、5级以下地震,这类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全球每年大约发生3级以上地震5万余次。

21、变浑浊、有异味等现象时,就可能是地震前的异常反映。当然,很多原因都能引起地下水的异常,地下水也可能受到其它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22、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要发生地震500多万次,其中只有5万多次左右人们能感觉得到,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能造成破坏,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类型?我们该怎样面对地震?下面我们向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23、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动。比如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或者矿山采空区的塌陷,都会引起小范围的地面振动。这种地震一般破坏程度不大。

24、就跟坐车翻过陡坡的那种感觉一样吧,还是有感觉只是不是大地震罢了

25、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

26、严重破坏型地震:指7级以上地震。全球每年要发生这样的地震10到20次,不过大多数发生在海洋和荒芜人烟的地方。

27、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

28、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29、动植物异常和地声、地光等异常。

30、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

31、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人们感觉到的振动是由于地震波传播造成的。

32、从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可以知道,我国地震分布很广,全国约有20多条主要地震带。

33、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累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

34、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35、骡马牛驴不进圈,挣脱缰绳往外逃

36、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37、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级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

38、横波等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但比较弱,使人有上下颠簸的感觉;横波传播速度略慢,但比较强,能造成巨大的摇晃,给地表建筑带来严重破坏。

39、井水变化

40、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41、无雨水变浑,变色变味又难闻

42、晴蜓结队迁飞去,蜜蜂惊巢螫人畜

43、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非一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

44、9级地震有震感,

45、地震局地震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46、地震科普知识资料

47、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48、动物异常

49、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类型呢?

50、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51、地震是地壳的一种运动形式

52、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53、微感地震、破坏地震、毁坏地震与毁灭地震。

54、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门道

55、地震的原因: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挤压或者拉伸,当挤压力或者拉伸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力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从而把岩层中集聚的能量释放出来,就形成了地面的震地,简称地震。

56、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千米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千米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63年发生的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北部海域的

57、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到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

58、第一部分地震基础知识

59、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喷发,使岩浆冲击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地震影响范围比较小,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

60、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

61、泥鳅蚂蝗上下窜,鱼浮水面又打旋

62、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作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63、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千米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千米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称为远震,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64、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

65、震中距、地震波的传播等因素有关。我们把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严重,烈度最高。从震中向四周扩散,烈度逐渐减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烈度区。

66、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67、老百姓把这些异常编成谚语:

68、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得到。

69、鸭不下水鸡上树,鸽子惊飞不回巢

70、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地震前兆异常有微观异常和宏观异常。

71、欧亚大陆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上。

72、9级地震的感觉是稍微有一点点油轻微有一黄东一般的是有黄东的轻微的没有打洞没有一般的时候感觉不出黄灯的轻微的颤动,颤动感觉不出来,有震动轻微的轻微的小小的颤动感觉不是有太大的黄东轻微的有震动感觉不出有大的动作

73、有感地震、严重破坏型地震。

74、破裂所造成的。这类地震大约占到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而且振动的强度大,影响的范围广,所以对人类的威胁也就最大。

75、地震烈度是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主要是说明已经发生的地震影响的程度。划分烈度有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

地震读后感 篇7

在那里,我学到的科学学问还真不少。首先,我懂得了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是固体外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它的平均厚度约33千米,在它以下2900米的深度范围被称为地幔,地幔以下直至地心的部分被称为地核。当我了解了地球的构造后,心想:啊!原来地球有这么大呀!这时,我的心中立即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当我望见下一段文字的时候,我心中的疑云忽然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原来,地球内部物质不停地运动,会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力气,当这股力气累积到岩层承受不了的时候,岩层便会发生急剧的裂开、错动,产生剧烈振动,这就是地震。

其次,我又明白了地震的发生和种类。地震分为两大类:自然和人工,自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构造地震约占全世界地震总量90%以上;火山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总量7%左右;陷落地震次数很少,接着,我知道了什么是震级、烈度,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次就只有一个,依据地震释放的能量来划分,用“级”表示;烈度指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最终,我又懂得了人类要如何预防地震,削减灾难,为了防震减灾,我们人类在楼房里“造”上了抗震元素,就连中国古代都懂得如何抗震:如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巅峰之作:应县木塔,我想:要是我们住在像应县木塔那样结构的水泥楼房里该多好呀!原来该木塔经验过大震30余次,甚至被军阀用炮轰过还照旧巍然矗立着,假如你室外,可地震突然暴发,那你要立刻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要避开人多的地方,高大的建筑物如楼房、水塔等,高耸支撑物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等。

参观了“防震减灾”科普展览,让我懂得了很多有关于地震和防震的学问,我真希望下次还能再参观这样的科普展览。

地震读后感 篇8

今天,我们学校放电影,几个年级挤在一起,观看了一部短片——《地震逃生》。看过之后,感觉自己学到了许多知识与本领。

这部短片共分为三个部分:震前准备,震中逃生,震后救援。在震前准备中,讲了学校这一方要多给学生讲怎么在地震中逃生的知识与方法,并且不定时的对学生进行地震来时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另外还要不定时的对学校的建筑物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在震中逃生这部分,讲的是如果地震真的来了,我们学生不要慌乱,要迅速地有序地按老师的按排进行疏散;如果不能及时逃出去,要速度的躲到墙角或躲在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使自己能在地震中得到一点点生存的机会。在震后救援这部分,讲了学校要马上组织人与外界联系,并在安全地带清点人数,及时发现失踪学生,并通过问别的学生来确定失踪学生的大概位置;要求低年级学生不进行救援,高年级学生在安全地带附近进行救援,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在自救的同时,与家长联系,安全逃离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离开,并进行登记……

通过看这部短片,我新收获了许多自救逃生的知识。平时老师在班上没少给我们讲安全知识,以前总认为我们是平原地带,遇到地震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就不愿听,可是在汶川地震后,我认识到了,这里虽是平原,可是也有发生地震的可能,如果真的发生了地震,没有这些知识,怎么能保证让自己从危险中逃离,让自己的生命不受伤害呢?

地震读后感 篇9

我们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个感人心扉的故事。讲述了194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我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我的儿子以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在生活中,父母的爱无处不在,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每一天劳累的工作着,为我们铺好未来的路,不求回报,让我们在好的环境下成长。读完文章后,我想到我和爸爸虽然没有遇到过类似文中所说的危险,可是爸爸对我的爱却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他对我的爱表此刻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关心。

我原先钢笔字写得十分难看,爸爸发现我的字很差劲儿,心里十分着急。就跑到书店买了小学生字帖,让我天天练字,可是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认真练。爸爸明白后,为了督促我,每一天坚持和我一齐练字,可这离不开爸爸的帮忙呀!你说,这难道不是爸爸对我的爱

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彼岸,是爱的动力,是爱的决心,是爱的毅力,是爱的自信,才使我到达彼岸,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是高尚的,爱是崇高的!

爱的力量高于一切!

地震读后感 篇10

2008年,注定着是伟大的,注定着是不朽的,注定着是激情的。回顾这不平凡的一年,最让人感动的恐怕就是汶川的大地震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该咒骂的时间,地动山摇,天崩地裂,多少鲜活的生命在此刻消逝,多少个宝贵的青春在此时陨灭……大难唤醒了我们心中的大爱,捐钱、献血,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灾区人民。在那一次次泪湿青衫的初夏,我们心中的大爱互相传递着,感染着,感动着,甚至是一个乞讨者﹗他是一个重症残疾人,平时靠这两只变形的手将一双瘫痪扭曲的残腿麻花一样地缠绕在胳臂上,这样支撑着身子,用臀部在地上磨着,沿街“行走”着乞讨。他矮小的身子不到60厘米,身上散发的怪味和那张污垢纵横的面孔令人鄙视厌恶。

有一天,他从路人的言语中听到汶川地震的消息,看到街道出现的募捐活动,他忘了今天还没有吃一顿正经的饭,双手撑着身子,向捐款箱挪去。人们以为他是来乞讨的,有人要把他撵开,也有人给他一些钱让她到别处去,他高高昂起污秽的.脸,大声而清楚地喊道:“我来捐款,请让我捐款!”所有人震撼了,人们眼中闪烁着尊重与感动……在那场轰轰烈烈的抗震救灾行动中,无数次感动,无数次落泪。

地震无情,大爱无边。爱与被爱在每个人心中传递。在这次轰动世界的地震中,我懂得了很多,一颗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会变成爱的海洋,一次很大的灾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可以承担。中国人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芒令人感动,令人折服,令人震撼!地震无情,大爱无边!汶川地震,让我懂得了爱,懂得了给予!地震中,我懂得了爱。

地震读后感 篇11

阅读着,我一次次泪如雨下,感悟着,我一次次思绪万千。《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给了我无限的心灵震撼。

文章讲的是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个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其他同学的故事。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在困难面前,父亲没有一丝抱怨,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退缩,终于用自己的毅力换来了儿子的生命,迎来了生的希望。

我不禁想到2008年发生在祖国四川汶川的大地震,在那场惊天动地的灾难中,也出现了许多英勇的父亲,记得有一位父亲,他为了救助自己年幼的女儿,整整三天三夜没合眼,一声声呼唤,一次次挖掘让他昏了过去,可醒来后还是继续挖掘埋在女儿身上的瓦砾,直到父女相见的那一刻为止。

我不禁还想到自己的爸爸对我的那些点点滴滴无限的爱:我生病时爸爸焦灼的眼神,放学回家晚时爸爸焦急地等待,雨中为了不让我淋湿把我揽入宽阔的胸膛前,每次出差为我带回的美味巧克力和一摞摞的精美书籍……

通常人们总是赞颂母爱,其实父爱没有母爱那么温柔,但是更加博大与深沉,这就是父爱的力量。爱会创造奇迹,阿曼达父子用伟大的父爱让我们见证了爱的奇迹。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