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与合课件(精华13篇)

12-14

笔者特别为大家准备了一篇有关“分与合课件”的文章。教学计划和课件是老师们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成功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计划和课件。在这些教学材料中,创造力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需要得到充分展现。再次感谢您阅读本文的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与合课件(篇1)

说教材:

《合与分》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练习5以内数的组成这部分知识,教材首先通过做一做第(1)、(2)题让学生了解、体验合与分的方法,第(3)题设计了拿出3个蓝色花片和3个红色花片,合起来有几个花片的问题和操作要求,让学生具体了解把两个已知部分合在一起的过程和结果;接着安排了一个要求既具体又开放的活动拿出两种颜色的花片,使它们合起来事5个,通过动手摆河相互交流,使学生了解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做法,进而再讨论几和几合成5。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结合身边的事物,在动手摆的基础上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实际操作的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体会合与分的方法,经历把两部分合成一部分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老师的鼓励下,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

在动手摆的基础上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

说教学难点:

在老师的鼓励下,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

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情景的创设上我设计了大头蛙和学生一起学习,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探究发现法。

在教学5的合成方法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发现出有次序有条理的分法,自己发现出和与合的联系。从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

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习练习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在出现实物或是画面时让学生用完整的语方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观察目的明确,比如怎么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将各种可能的分法全部分到?先要观察再思考,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练习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找一找,亲身感知,巩固数的合与分,从而小结出数组成的规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引入

因为学生对合与分的知识已经接触很多,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创设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1)(2)题考查学生合或分的操作与过程。,(3)题考查学生能否按要求去取花片。

(二)探究新知

1、首先学生独立摆花片,发现5的组成会有许多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能有次序有条理的找到5的组成的方法。

3、小组自学4、3、2的组成方法,并写出来。

(三)练习与提高

通过层次练习,加深学生对合与分的理解,并进行个性化的表述。

(四)总结

师生一起回顾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

分与合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动手能力。

二、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32页例题中的空格。

2、动手操作尝试练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3、活动游戏:想想做做1-5题。①连一连。②说一说。③对口令。④吃螃蟹。

4、小结: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5、独立完成6-8题。

(三)10的分与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的组成。

二、教学过程:

1、学具操作:10个玻璃球分一分,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2、教学例题:

①观察上面画了几串珠子,数一数每串有几颗?

②检查涂色情况。

③小结。

3、巩固深化:

①做一做第1题,接受鲜花,谁对把花送给谁?

②做游戏,火车钻山洞。

③找朋友。(同桌之间开展活动)

4、练习一独立完成。

教后记:110是在5、6的分合继续深入,因为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学生能很快掌握这个内容。

2但是对于10的分合有些学生不能很快反应过来。

八加和减(一)

分与合课件(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2~33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教学难点是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学目标]

1本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狈⒄钩醪降亩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馐丁*

3碧寤岱钟牒系乃枷耄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设疑:茄子老师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同学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教师板书“6的组成”。

[评:由学生所熟悉并喜爱的气球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把三种分法按顺序排列,找到每种分法有几种说法,都是通过自主探索得出的,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很好地鼓励了学生在自我尝试中主动┭习。]

提问:茄子老师看到你们爱动脑、爱思考,每人奖7个○,你能把○分成2堆吗?有几种分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窭铩*

填完后小组互相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评:7的分与合的教学,安排在“试一试”中,体现了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分一分,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并且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指名板书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同时关注了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学习的结果。]

1 “想想做做”第1题(连一连)。

讲述:茄子老师看到大家那么聪明,高兴得不得了,他奖给大家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6,请你连┮涣。

2 “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3 “想想做做”第3题(对口令)。

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2,说:“我说2”,学生出手势4说:“我说4,6能分成2和4。”学生之间玩7的对口令。

4 “想想做做”第4题(吃螃蟹)。

提问:同学们口令对得那么好。茄子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螃蟹,看谁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谁能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把钳子上的两个数合成身上的数,那只螃蟹就归┠愠浴*

教师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最后统计谁吃得多。

[评:“想想做做”中的题是6、7分与合的巩固练习,教师把这些题以活动、游戏的形成呈现,如对口令、吃螃蟹,进一步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口令,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提问: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叙述: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茄子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能用手势在背后把6、7中的一个数分成几和几,让你同桌来猜,猜对了你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下课休息了。

[总评]

“6、7的分与合”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教材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6的分与合作为例题出现,用学生喜爱的小气球创设情境,从而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出6的组成。7的分与合放在“试一试”中作为练习的形式出现,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游戏活动、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分与合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收集有关泼水节的资料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及各民族风俗习惯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课件激趣

(课件出示傣族泼水节活动场面)

师:谁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他们在干什么?(傣族、泼水节)简介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师:你参加过泼水节吗?想亲身经历、感受泼水节吗?现在我们就去参加一次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识字。

①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借助字卡,生字条等。

②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③游戏检查识字。夺红旗──抢摘丰收果──把词语写在车票上,读对了才能上车旅游参加泼水节。

4.检查读课文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语句读得通顺。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自愿展示读。

三、再读课文,交流思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不用火红?

2.学习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来,感到特别高兴?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相关词语,理解当时人民的心情。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前几句要做好声音和感情铺垫。

四、写字练习

1.重点:思、寿、凤、凰。凤凰二字第一笔要写成竖撇。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作品,学生互评互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出示生字卡,组词。

2.摘苹果游戏,检查词语。

二、细细品读,感情升华

1.学生自由朗读四至八自然段,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品读思考,教师相机引导:

①从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他为什么穿傣族服装?表情怎样?理解笑容满面,并练习说话。

②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③你觉得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④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3.朗读指导,边读议边想象,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结尾感叹句要情绪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4.小结全文。泼水节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

三、拓展

1.将收集到的周总理的图片,故事等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2.中国民俗我知道。由学生扮演不同民族的人介绍各民族风俗习惯。

四、写字

1.出示其余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指导。

3.作品展示,学生互评互议,评小小书法家。

(民族街小学刘冬梅)

分与合课件(篇5)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生命力之所在,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而面对中外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文化,学生出现盲目认同和跟随现象。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自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依据课程标准“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的认同感,了解传统美德”的要求,我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构成、特点、影响以及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并化为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从而增加对民族文化、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和热爱。

本课重点是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和作用;

难点是提高对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并化以实际行动。

二、教法分析:

本课教学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结合多媒体的辅助,在教学中以详实的历史史实、民族文化为依据,以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础,通过感性材料的积累和历史典故的收集归纳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力量,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和实践引领,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并以实际行动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三、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今年在我国上海举办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请问同学们知道上海世博会是哪年申办成功的?之所以申办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归纳:除了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力、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等因素外,是5000多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文化魅力,让中国走向世界。让我们一同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欣赏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展示海宝和中国馆图片)这里包含着很多中华文化元素。请同学们寻找。

如果你是世博会的志愿者,在展会中你会向外来游客们介绍哪些中华文化的元素或特有形式?

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特有形式(故宫、汉字、瓷器、京剧、编钟等)

提问:⑴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师生共同总结: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播放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用世博会这个社会热点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同学们寻找其中代表中华文化的形式或内容。丰富的图片使学生们畅所欲言,老师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之博大。

二、细说中华文化

这一环节设置了活动“文化之旅问答”。学生分组根据选项答题比赛。

文化之旅第一站科技馆:通过这一站中的问题回答,引领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中的科技工艺方面内容

第二站藏书阁:这一站体现中华文化中文化典籍方面内容。

第三站艺术厅:这一站体现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方面内容。

通过活动活跃气氛,又让同学们认识了中华文化的构成方面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之精深。

三、品析中华文化

品析中华文化之力量

此处展示四大文明古国图片,通过对比四大文明古国文化的发展,引起问题:中华文明文化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的原因在哪?

结合中华文字变化、制度变革创新,节日回家场景等三个事例分析,师生共同总结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原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是本节的教学重点,通过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从而使学生自己得到感悟,品析中华文化之力量。

品析中华文化之影响

展示在城市建筑、生活思想、家庭关系方面中国人的“和”文化,让学生归纳这些图片和材料所体现的共同点,即“和”。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事物,体验情感能力。“礼之用,和为贵”、“家和万事兴”,这些无不包含着中华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的影响;播放《孔子》电影插曲,至圣先师孔子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是全世界公认的伟大导师,世界各国都有很多孔子庙宇和孔子学府。孔子思想不断地影响世界,同样中华文化也更深入地影响着世界。用材料震撼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感。

4、践行中华文化之传统美德

播放《游子吟》,和同学们共同吟唱。这首诗里我们感受到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生活中我们如何传承这一美德?

情景饰演:家庭贫困的小明看到别的同学都有mp3,也想和妈妈要钱买,当他从妈妈手中拿到钱正要出门,看到妈妈多年未换的旧鞋……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做?

在这一环节中引领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关爱父母。饰演小明的同学没有买mp3,而是给母亲买了一双鞋,感动了母亲的同时也感动了我和同学们。在情感的烘托下学生已经完全进入到情境中,我进一步让学生反思生活中“不孝”和“不道德”的做法,引导学生感受传统美德,并能在生活中践行这些美德。

三、课堂小结:几千年来,中华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开发了祖国的大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不仅对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整个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让我们共同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做中华美德的继承者、弘扬者。

分与合课件(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加深对5以内各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

2、在研究数的组成中,理解分是合的逆向关系。

3、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用数学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发现联系、寻找规律,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能有序的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并发现一些规律和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板书贴纸、学生每人小花卡片10张。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5个数字朋友,今天我们来和他们做游戏。

(1)黑板上你能看到哪个数字朋友?(2个筐和4朵花)

(2)要把这4朵花放到这2个筐里,有几种放法呢?(3种)

2、动手实践。可以用手中的花朵卡片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把想法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回归教材,放手实践,让学生在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分的过程。

3、从形象到抽象,分享研究成果,掌握4的组成。

(1)课件配合演示,展示学生摆一摆的结果。由学生介绍摆图,教师重点强调从无序的摆放到有序摆放。先在左边筐里放1朵,剩下的3朵放在右边筐里;从右边筐里拿1朵放到左边筐里,左边添上1朵变成2朵,右边少了1朵也变成了2朵;再从右边筐里拿1朵放到左边筐里,左边变成3朵,右边变成了1朵。三种方法一一呈现。

(2)展示画一画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从画花朵到画圆的抽象过程,感受替代的简洁。

(3)展示写一写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从画到写,从图到数,感受数学的简洁。

(4)展示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

重点理解符号表达的意思。从上往下看,表示把4分成两部分,1是一部分,3是另一部分。如图所示。从下往上看,表示把1和3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如图所示。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过程,理解符号化形成的过程。从上到下看是分的过程,从下向上看是合的过程。

(5)基于实践,总结方法。教师要引导进行总结。教师带着学生边拍手边说,变成顺口溜。分: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合:1和3组成4,2和2组成4,3和1组成4.分与合: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

4、梳理不同方法,找联系找规律。

分与合课件(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第一册第35页10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有序地整理并掌握10的组成,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进一步感知分与合的联系。

2.让学生在亲历分与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具准备

A~9的扑克牌,红色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星期天,天气真好!猴妈妈带它的孩子们到果园里帮它劳动,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评析:把学生从严肃的课堂气氛中带入实际生活中。]

多媒体演示,播放猴妈妈的话:孩子们站队啦!请小朋友们帮我数一数,今天到了多少猴宝宝(学生数出有10只小猴)继续播放录音:我呀,要把宝宝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摘梨,一部分摘苹果,嗯我该怎么分呢

谈话:猴妈妈该怎样分这10只猴宝宝呢同桌小朋友商量商量,帮猴妈妈出出主意。

[评析:创设了猴妈妈分宝宝的生活情境,请小朋友帮助猴妈妈出主意,充分利用了低年级同学喜欢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有极强的表现欲,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10的分与合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谈话:看!就连羊博土也忍不住要来考考我们,(多媒体演示)它给我们带来了5串智慧珠,每串有几个,你们数一数。(各有10个),第一串和其他四串有什么不同(一部分已涂色,另一部分没有涂色)下面四串你能有次序地涂一涂,把它也分成两部分吗翻开课本第35页,用红色水彩笔在书上涂一涂,分一分,把结果填在书上,比一比谁涂得有次序。

提问:谁愿意来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涂的怎么分的(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涂色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评析:通过学生自主尝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充分的探讨交流,亲身体验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

谈话:我们来看看羊博士是怎么涂的(多媒体显示结果)请五位小朋友说出不同的分法。

101010

∕\∕\∕\

□□□□□□

1010

∕\∕\

□□□□

看到10的这五种分法,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另外的四种分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10的分与合。(板书课题)你认为10的分与合只要记几个(5个)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谈话:看,春天到了,草地上的数字花都开了(多媒体演示:课本35页想想做做第一题),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10呢哪位小朋友说得正确,春姑娘将送给他两朵花,祝他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练武场:(照例题填空。)

3和(7)合起来是10;

6和()合起来是10;

5和()合起来是10;

9和()合起来是10。

2.打扑克牌游戏。讲清游戏规则: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出牌,一个出,一个对,可以把A看成1,两张牌上的数要合成10。

教师先与一位学生合作示范,再让同桌小朋友合作玩牌,(1)左边小朋友从1~9依次出牌,右边小朋友出一张与其合成10,结束后对调进行;(2)左边小朋友任意出牌,右边小朋友出一张与其合成10,结束后对调进行。

[评析: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给了学生又一次合作的机会。结束后对调练习,加快了同桌小朋友之间对牌的准确性与反应速度,有很强的挑战性。]

让小朋友说一说感受。

3.谈话:小朋友们看看,什么过来了(多媒体演示:课本35页想想做做第二题)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火车头上的数是几(10)你发现第一节车厢上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合起来是10)这辆火车是留给小朋友去北京看长城的,现在,只有将每节车厢上的两个数合成10火车才会开起来,大家想让火车开起来吗我们来比一比哪一小组说得又对又快,其他小组的同学都是小裁判。

做个大法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5和5合起来是10。()

(2)10可以分成9和1。()

(3)10可以分成1和0。()

(4)10可以分成8和2;8和2合起来是10。()

4.手指游戏。要求学生出的手指数要和老师出的手指数合成10,先师生对出,再学生之间自由练习。

派兵谴将:(把合起来是10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5.说数抢答。讲清游戏规则:四人一组,每人任意说数,其余三人抢答,并与其合成10,一组结束后对调进行。

竞技广场:(老师说数,小朋友抢答出一个数与其合成10)

1()3()5()7()9()

2()4()6()8()()7

()5()4()8()1()3

[评析:练习结合具体情境展开,生动有趣,有挑战性,几轮分层次练习下来,来到竞技广场,学生的计算速度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既注重基础,又促进了发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多媒体演示。播放猴妈妈的话:聪明的小朋友,现在你该知道我的10个宝宝怎样分成两部分了吧,欢迎你下次再来我们果园玩,小朋友们,再见。

四、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们玩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同桌小朋友相互讨论,最后集体交流。

[总评:本节课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资料和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在学生亲历分与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初步的数学意识。]

分与合课件(篇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自主发现并掌握10的分与合。

2.经历探索10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个袋子,袋子里有一些花片。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小朋友从袋子里拿出几个花片。然后告诉老师你拿出了几个花片,老师很快就能知道袋子里还有几个花片。想玩这个游戏吗?

师生一起做游戏,连续做三四次。

提问: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对又快呢?你能猜出其中的秘密吗?(袋子里一共有10个花片)

谈话:小朋友猜得对。老师知道袋子里一共有10个花片,是根据10的组成想出还有几个花片的。如果小朋友学了10的分与合,也能猜对。

[说明:猜花片的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学生从羡慕老师的高明到发现其中的秘密,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

1.初步感知。

要求:请小朋友拿出10个花片,把10个花片分成两个部分,一边分花片一边想,10可以分成几和几。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反馈:你是怎样分的?(指名到磁性黑板上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10可以分成几和几,按先无序后有序的顺序组织反馈)

揭示课题:10的分与合。

2.有序探索。

谈话:小朋友能有次序地说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真了不起!小朋友也能像这样有次序地找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吗?拿出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作业纸,看图上有5串珠,每串都有多少个珠?

要求:你能有次序地分一分、涂一涂吗?先和同桌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可以怎样涂,再涂一涂、分一分,并把分得的结果填在下面的方框里。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反馈:你是怎样涂,怎样填的?(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分的结果,师生共同评价)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提问: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中可能出现不同的涂法,如:可以从左边开始涂,也可以从右边开始涂;可以先涂1个,也可以先涂9个)

追问:你还能想到什么?(根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可以想到几和几合成10)谁能有次序地说出几和几合成10?(指定两三个学生按顺序说出几和几合成10)

谈话:你能很快记住10的分与合吗?先自己记一记,再说给同桌听。

擦去黑板上方框里的数,提问:谁能按顺序说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10,并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记的。

谈话:大家都记住了吗?(记住了)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检查,我背给你听,你再背给我听。

[说明:从自由地分花片到有序地涂算珠,学生亲历了自主探索10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了有序思考的方法。根据10可以分成几和几主动想到几和几合成10,沟通了分与合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减轻了记忆的负担。让学生交流怎样记住分与合,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记忆方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率。]

三、巩固应用

1.猜一猜。

出示10块糖,谈话:小朋友看,这里有10块糖,老师把这10块糖分在两只手里,不让大家知道每只手里有几块糖,你能猜出老师每只手里有几块糖吗?(把糖分在两只手里,握紧拳头,让学生猜)

谈话:小朋友想玩这样的游戏吗?同桌两个小朋友一起用圆片玩一玩。一个小朋友拿圆片,另一个小朋友猜,然后再交换玩一次。

学生活动。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用线连一连,再组织反馈。

3.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课件出示题目,谈话:一列火车从很远的地方开了过来,到站时,车箱上的数少掉了一些,你能把少掉的这些数填完整吗?请小朋友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练习后,指名说答案,集体校对。

4.找朋友。

谈话:我们再来做个游戏,请小朋友拿出1~9这9张数字卡片。老师拿出一张卡片,小朋友要很快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一张卡片,使你拿出的卡片上的数和老师拿的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10,并把你的卡片举起来给老师看,说出几和几合成10。看谁第一个举起卡片。

师生一起做游戏。

谈话:还想做这个游戏吗?请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做这个游戏。一个小朋友先出卡片,其他小朋友找出合适的卡片;再换一个人出卡片,像这样轮流进行。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

小组活动后,评出合作最出色的小组。

5.有几种分法。

课件出示:有10张画片,要把它们分成两堆,一共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先让学生用学具分一分,再说出分得的结果。

[说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练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促进所学知识的内化。猜一猜找朋友的游戏,以师生间、同桌间、小组内等不同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机会,提高了练习的效率;有几种分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评出合作最出色的小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和意识。]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分与合课件(篇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10的分与合,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在合作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提高有序思维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3.在活动中使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爱数学的情感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内装10个圆片的盒子,让学生从中任意取走若干个圆片,教师不用看,就能正确报出学生拿走的圆片个数。

2.鼓励学生发现老师猜数的窍门,并适时引入新课。

[说明:这一环节,教师应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就能吸引住学生。]

二、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动手分圆片。要求学生拿出10个圆片,用自己的方法,把它们分成两堆。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多。针对操作情况适当给予展示。

[说明:教师应及时评点,让学生体会到这样无序地分,效果不好。]

2.动手涂算珠。

(1)激励学生先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再自由讨论怎样有序地涂,然后独立动手涂一涂。

(2)写一写,说一说,读一读。

引导学生把10的组成情况写下来。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最后集体读一读。

(3)快速抢答。

如,老师报出10分成9和1,学生马上回答出10分成1和9,并适时补充板书。

[说明:如何有序地掌握10的组成是本课的难点。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关系,在语言上要以鼓励、表扬为主。]

三、游戏活动,应用拓展

[说明: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在这一环节,利用课件设计闯关的游戏,可以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关:芝麻开门。

通过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完成闯关任务。

第二关:快乐搭档。

同桌合作,完成拍手游戏。(如,生1:我拍3,生2:我拍7,合:3和7合成10)

第三关:学唱儿歌,谁最棒。

通过竞赛的方式,学唱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五五,合成一双手。

[说明: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适当的表演。]

第四关:商店购物,你能行。

课件呈现几种不同的玩具,标价1~9元。提出问题:如果你用10元钱,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后,还剩多少元钱?

[说明: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评价,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四、总结评价,情知共融

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如果满分是10分,你打算给自己或同桌打多少分?

[说明: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教师可以及时追问:这位同学差几分就满分了?这样,在评价中既能获取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又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树立信心。]

分与合课件(篇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4、5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在每一组分法中得出相应的数的组成,并联想出另一种法发。

四、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请大家向四周看一看:今天又有很多老师来和我们一起上课,大家欢迎吗?那么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鼓掌欢迎)

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指名示范)

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快,谁再来示范一下,要求越慢越好。

(再指名示范)

大家也照样子来做几次拍手的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现在谁来说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啊。(板书:分与合)

在数学王国里,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与合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学习4的分与合

前几天我们在农家小院里认识了1—5这几个数字,现在我们再次到农家小院里帮助老婆婆解决2个数学问题:

老婆婆想把4个向日葵放在2个筐里,要求是:每个筐子都不能空着,也就是每个筐子里都有向日葵,谁愿意帮助老婆婆分一分啊?看看谁想到的方法多。(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自己的分法,教师板书。

谈话:根据小朋友的摆法,你们能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好了,小朋友们知道了4 可以分成几和几,那么,现在老师分过来问了,几和几组成4?

2、学习5的分与合

刚才我们研究了4的分与合,同学们自己动脑筋得出了4的三种分法,并且由这些分法想到了几和几组成4。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婆婆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哦,老婆婆的问题是把5个玉米棒放在2个盘子里。小朋友们能不能一个不漏地找出 所有的分法呢?请同桌的2个小朋友一起来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一共有几种分法。老师要看一看哪桌的小朋友分得又对又快,而且要分得完整。

好了,小朋友们通过动手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注意:一共有几种分法?提问小组回答,边回答边板书,表扬分得完整的小组。

指名读5的组成,提问根据5可以分成几和几反过来怎么说?(几和几组成5)

3、比较4和5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5比4多一种分法)能不能分成2个相同的数?

(三)巩固练习

1、21页做一做1、2

2、老师说数字,同桌之间摆卡片

3、23页3、4

4、22页做一做2题 涂一涂、填一填

(四)总结

同学们学的很开心吧!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参加了活动,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谁能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分与合课件(篇11)

知识目标: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力目标:

辨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教学重点:

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

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础,防止愚孝。

教学过程:

一、爱洒心间

活动内容:出示材料:一封别样的信(见附录),引导思考:你能读懂母亲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吗?

设计意图:一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二是与教材中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效。

教师行为:引导相互交流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二、爱的回报

活动内容:小组竞赛,孝亲故事知多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孝亲”的典例中感受榜样的力量,为自己“孝亲”行为提供借鉴。

活动内容:讨论:“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把自己尽孝后的感受谈出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孝敬父母的做法和收获,达到同龄人互相教育、启发、感染的效果。

活动内容:讨论,遇到下列情形该怎么办:

⑴父母只要我读好书,我该怎么办?

⑵父母不让我做家务,该怎么办?

⑶外出时应对父母说什么?

⑷父母生病了,该怎么办?

⑸当父母劳累一天下班回家,我该做些什么?

⑹当父母烦恼时,我该怎么做?

⑺作业未完成被老师留下来而迟归,我该怎么面对父母?

⑻成绩没考时,该如何面对父母?

⑼我想买电脑,父母认为我控制能力不强而不赞成,我该怎么办?

⑽朋友来访,但父母不喜欢,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上。孝敬父母表现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在与父母交往的任何活动中,都有孝与不孝的问题。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把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意、表现与行为选择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就教材所给材料进行讨论,通过分析、选择来判断是与非,进而明确应该如何对待父母。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题目都是开放性的,有许多可以辨析之处,关键是帮助学生树立为父母着想的观念,找出孝与不孝的出发点的不同。比如,成绩要不要告诉父母,本身很复杂。就学生的权利而言,不告诉并不一定错。但如果从爱父母、孝敬父母出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与父母沟通,这对学生自己也有利。如果从怕批评、防父母出发,与父母有情感上的隔阂,就处理不好这件事。中国有句古话“百事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无孝子”。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表扬孝敬父母的好人好事。如果老师知道一些,也可以先表扬,再引导学生自己谈。其次,让学生谈自己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并注意将孝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予以归类。再次,让学生谈尽孝后的感受。尽孝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孝行,是把教育落到实处的策略。也就是说,这种道德规范不是由外界强加的,而是学生自己的主动选择。

三、爱的反思:

活动内容:仔细阅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孝子”的言行反映了什么现象?你对此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如果有,你将如何改进?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曾有过不善待父母的事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发生了怎样的后果?现在你对这件事又是怎样想的?如果你当时按你现在的想法去做,设想一下结果又会是怎样?这一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主要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反省,来体会父母对子女深沉、无私的爱,同时,意识到自己对父母付出太少,从而增强同学的责任意识,和为父母、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

四、爱的传递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回忆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粮票的故事”。

设计意图:体验孝敬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扶助,更应是精神上的关爱;不仅要孝敬我们的父母,还应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及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分与合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2-4的分与合,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重、难点)

2.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有条理地思考。

3.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培养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说生做:请第3组的7个同学举手,请第7个同学站起来。

2.师:这些同学做的非常好,让我们用掌声对他们表示鼓励。 (学生热烈鼓掌)

3.师:谢谢你们的掌声!我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师生一起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集体模仿)

4.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分与合)。在数学王国里也经常会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

二、探究展开

1.师:(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生:4个。)

2.合作学习: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同桌学生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画出手势图)

师: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没有)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教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3.指导学生读4的分与合。(4可以分成1和3,1和3合成4)…4.师: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用教室里的东西来说一说4的分与合吗?

生:教室里有4张名人画像,一边两张,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成4.

(教师打开教室里4台电扇中1台的开关。)生:4可以分成1和3,1和3合成4.也可以说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成4.

三、拓展应用

1.4朵花是怎样分的,请你读一读。

2.合作学习:同桌的同学一起拿出3支铅笔,看看可以怎样分与合。全班集体汇报交流,师板书。

3.2可以怎样分?指名说一说,师板书,生读一读。

4.独立完成“做一做”,同桌互相检查。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m.jk251.COm 教师范文大全】

分与合课件(篇13)

教学内容:分与合

教学重点:在分与合中从不同角度学习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规则:按要求凑数,独立完成。

出示卡片:(1)凑9:1、8 2、() 3、() 4、()

(2)凑10:9、1 ()、2 ()、3 ()、4 ()、5

二、学新知:

创设情境

活动一:9朵花,放在2个花瓶里,可以怎么分?实物图片

(1)生动手分,动口说。师巡视,指导生按顺序说、摆。

(2)同座相互说

(3)汇报

活动二:给图添色。两人合作,把10个 分别涂成两种颜色,可以怎样涂?你会按规律涂吗?

(1)两人分别涂色

(2)说一说

(3)分别汇报

提示:10可以分成2和8

3和7合起来是10

:你学到了那些新知识?

三、游戏

1、串手链:七个珠子,穿在蝴蝶两边,可以怎样串?

生动手画,汇报

2、把9个球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以有几种方法?

生讨论后汇报

3、比比, 里填几。

4 3 2 6 54 10

10 3

四、作业

1、向家长汇报你学到了什么。

2、P24T3

五、板书分与合

123456789

10

987654321

相信《分与合课件(精华13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分与合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