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观后感收藏

12-15

你是否觉得对于刚看完电影或者读完一本书之后的感受无话可说呢?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自己的心得和领悟。现在让我们专注并写下令人赞叹的观后感吧,通过观后感,我对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如果你想要一篇好的文章,不妨读一读“宋词观后感”,我推荐给你。希望大家喜欢阅读以下的参考资料,从中获取更多关于学习和思考的思路!

宋词观后感(篇1)

《纸短情长:美得窒息的宋词》读后感800字!

唐诗宋词,在宋代这样一个人文荟萃的朝代,词作为一个特殊符号,引得无数后人竞折腰。王国维特别撰写《人间词话》进行解读。

可以说,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词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解读,但所有解读的背后都能够感受到词的魅力,无论是境界还是优美程度。

《纸短情长:美得窒息的宋词》就是这样的一个解读。与以往的解读不同的是,这本解读宋词的书籍,有英文、有中文、有解释、有分析,通过对一首词的对照解读,读者可以可取所需,可以学习宋词,更是可以学习宋词的英文版。

从“棠梨煎雪”、“相思已深”、“花事懒看”“江山为聘”“夜雨陈酒”“日暮归途”几个分类出发,能够让每个读者都能够分门别类,迅速找寻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感悟宋词的无限魅力。

而那些大家的词纷纷向你袭来的时候,那些词背后的意境,也纷纷向着你铺陈开来。对于词人来说,词的出现不仅的表达心情,更是一种时代的折射,也是对人物的一种解读。就像那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面对这样的风情景致,谁人不能够读懂作者背后的心酸故事呢?或许,没有人再次走进作者,但我们却能够通过他们留下的词,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的那时那刻的感受。可能有些差距,但却能够无限接近。在词人和读者之间,在解读宋词的书籍和读者之间,理应能够形成这样的一种沟通和桥梁。在这样的桥梁上,每一首词都应该是有生命的。

所谓纸短情长,所谓日暮归途。大概也就是像这本书中的诠释那样吧!从每一首宋词的本意出发,带着读者自己的心境,或许能够渐渐领略到其中一二。

而这,也就是当我们捧着宋词,走进宋词的青纱帐内的感觉吧!

当《纸短情长》这样的书籍走进我们视野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人们对于宋词的解读有了新的阶段,无论是中文的,还是英文的,在各取所需,在个体体验中,豁然能够感悟到一种文体之所以长久不衰的真正原因:对美的无限追求,才是生命的本真所在!

宋词观后感(篇2)

导语:蒋勋﹙1947年-﹚,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福建长乐人。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

只因为平时喜欢几句宋词名句,就在众多图书中,选择了这一本。没想到一开卷就爱不释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因为“养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个多月才品读完。

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为伊消得人憔悴”。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可能是讲座稿整理而成的,非常口语化,有点罗嗦,但也体现他的细腻。就象听《百家讲坛》一样,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我们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对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讲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中,如何产生宋词,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张的情绪。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现实的美,其实人生是一场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必定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免不了风风雨雨,冷冷热热。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回避,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

人生问题也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对此,他们作出各种各样的解答。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钱穆父》的下片: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时代使苏轼成为一个令人仰望的大文豪,可是在政治上他却不是一个成功者。有人可能会说,这些都是颓废的人生观、没落的情趣。其实不然。比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苏轼追求个人生活的志向确实比较一般。但是,苏轼以此谆谆劝慰朋友:人生就像逆水行舟,我同你一样逆流而上。这些言辞,虽然不是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然而也还是积极进取,难能可贵。人生短暂,万事匆促,这是不争的事实。荣辱得失本来就是相对的,过于执着,就会走向对自己的束缚。

读了这首词,我认为,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不论受到什么委屈,都不要对人生失去希望,而应该调整心态,怀抱一种飘然自适的性情,在“逆旅”中做一个坚定的、自觉的“行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不能缩在乌龟壳里过局天促地的生活,而应该走向广阔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气,在世间寻找人生的情趣,焕发出浪漫的青春。这是人性的觉醒,欲望的复苏。()这种理念,将有力地推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成为促使人自身最佳发展的原动力。

蒋勋不仅仅讲词,还讲作者的经历,历史背景,所处环境,深入剖析作者的创作意景,以及作者与作者的比较,结合美学、书法、陶瓷等不同形态的艺术侃侃而谈,丝丝入扣,到点到位,让你赏心悦目,品尝阅读的快乐!有空你不妨读一读,对人生进行一场美的沉思。

宋词观后感(篇3)

她语出了“绿肥红瘦”的千古佳句,道出了“生当作人杰”的豪情壮语,写出了“凄凄惨惨戚戚”的离愁别绪,她的一生,注定是一场绚烂花事。今天读了《宋词是一杯清酒》这本书,别有一番感触。

黄花瘦,家园破;梧桐雨,流离苦。看遍三十三宫阙,最高不过离恨天;尝遍四百四病难,最苦不过长牵念。

闺中烂漫,如花如梦

少年的易安,生活无忧无虑,一切记忆都如温存而绮丽的梦。也正是此时,她萌发了“绿肥红瘦”的慨叹,然而这一切不过是富贵时的闲愁,更是她后期悲苦人生中的美好年华。许多年后,回首往事,如同在我们面前,才是最真实的慰藉,在无尽的荒凉岁月里。

这一刻是她生命中最灿烂的春天。

她的童年是清白的,一笔一画简洁而美好,记住的也只是单纯的快乐。她让我知道:看似完美和谐的生活,也隐藏着许多无奈。

在霞光掩映的晨晓,暮色低垂的黄昏,明月皎洁的夜晚,她让我爱上了书,爱上了淡淡的墨香,爱上了锦词丽句,还有书卷里那一枝莲荷的淡雅清幽。

离人相别,心不离

李清照和赵明诚步入美好婚姻生活不久,就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考验和磨难。党争的牵挂,毁灭了他们原本美满幸福的生活,而来的是离人相别、离怀别苦。此刻是她生命中无比灼热的夏。

她的经历告诉我:无论世界上有什么样的亲人或亲人,他们都不能代替你去摆脱病痛。心身之痛只能由一个人承受。

国破家亡,黍离之悲

靖康灾后,她经历了国家和家庭的悲痛。身世的飘零,更加衬托了这个时代的动荡不安;饱经的苦难,也更加渲染了深沉凄怆的亡国之痛。这时,一场细雨,一阵风,让她忧伤的春天忧伤的秋天,充满了忧伤。

此刻正是她生命中无比肃杀的秋。

她让我知道:人只能寂寞地坐着,可以喧noise;把悲伤过尽,才可以重见欢颜。演讲者是自由的,但生活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寸光阴都要自己经历,每一杯雨露都要自己品尝。

凄惨晚年,物是人非

彼时的易安,在经历国破、家亡后,又经历了夫死、再嫁。繁华销尽,满目疮痍,凄凉苦楚的晚年,唯有怀念痛楚相陪伴,夜阑人静时,夜阑人静时,人如残菊,凄凄冷冷,在寂寞的蹉跎中,美好的娇艳早已成明日的黄花。此刻正是她生命中无比凄冷的冬。

从少女到老妇,从海誓山盟到天人永隔,浮生若梦,飞花如愁,她的一生,注定是一场绚烂的花事,有惊艳的花开,必有华丽的花落。也许,天堂嫉妒她的财产,夺走了她的一切。然而,谁能夺走她惊人的天赋呢?

本书文字清淡华美,讲述了李清照沧桑绮丽的一生,有人有事,有词有情,唯美而极富诗意,因为这本书,我爱上了这个爱诗、爱酒、爱春花秋月的一代奇女子。

宋词观后感(篇4)

我喜欢宋词,喜欢她豪放,喜欢她哀婉,喜欢她清丽,喜欢她壮美

宋词是一杯陈年的酒,历久弥香。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李清照;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晏殊无论是词还是词人,都令人回味,有人如词、词如人、人词合一的境界,你须小酌慢饮,才能品出个中滋味。他年重读,更是回味无穷。

宋词是一盏新沏的茶,芬芳淡雅。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拂面不寒杨柳风,不仅吹皱了一池春水,也吹醒了一帘幽梦,带给人无限的憧憬与遐想。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的萧瑟又使你的心阵阵发冷,这种时候只能是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了。宋词就像是一湾清泉,她的美是淡淡的,你只有在霏霏细雨的古巷中,撑着油纸伞,满怀期待。恰在此时,逢着了一个和你一样也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她有幽怨,也有哀伤,更有丁香花一样的颜色和丁香花一样的芬芳。

宋词是一首激越的诗,雄浑大气。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岳飞,面对山河沦陷,抬望眼,仰天长啸,发出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苍凉,满腔报国之志无法施展的绝唱让你灵魂震撼、心头滴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如一山西大汉持巨爵、弹铁铮,引吭高唱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数次遭贬,一生飘零,空有满腹经纶的苏轼怎能不感慨岁月无情、人生短暂、事业无成呢?这时,词人们就像站在你的面前,随着他们的慷慨激昂,你也心情激荡,热血沸腾。

宋词是一幅秀丽的画,意境幽远。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恋,疑是湖中别有天的西湖美景;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郊外春光;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塞外秋景,哪一处不令人驻足、令人流连,纵使你是丹青圣手,也难绘出如此多姿的色彩。

宋词是一首哀婉的歌,荡气回肠。既有忧国忧民的岳飞、辛弃疾,臣子恨,何时灭!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饱含着词人的泪和血,他们的愁是悲壮的,悲壮中透出干云的豪气。也有对故国故乡的深切怀念,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思乡之切,如杜鹃啼血!此词不可念,念之人肠断!还有对自我命运的叹惋和亲人的思念: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种哀愁像绵绵的秋雨,侵入你的肌肤,深入你的骨髓,痛彻你的心扉。

宋词是良师、是益友、是恋人。她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性情。

我喜欢宋词。

宋词观后感(篇5)

宋词是宋代汉族的一种通俗文学体裁。她与唐诗争奇斗艳,元杂剧争奇斗艳。唐诗历来称之为“双绝”。我喜欢读《宋词》,喜欢它她的哀婉,喜欢她的豪放。

宋词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活,宋词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宋词的一半像海水,她蕴积深厚而又波澜壮阔;宋词的一半像火焰,她真挚勃发而又明亮昂扬古诗词;宋词也像一只嘶哑的鸟,深情的赞美这丰饶的土地;宋词更像一个前行的人,怀揣使命走向明天。阅读宋词能提高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人的修养“更上一层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让我感受到了苏轼在外出打猎时满怀的豪情。他望着月亮,思念着弟弟苏辙,于是领悟了人生的哲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登临古迹,便慨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更写出了苏轼怀念妻子的情感。

“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笔调却婉约凄美,又写出另一种哀伤的心情。“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表达出了李清照在生活中的哀愁,孤独,惆怅。

相比之下,辛弃疾的词则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他始终把清理国耻、收复失地作为毕生的事业。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他写下了时代的期待和失望,写下了民族的热情和愤慨。他用“剩山残水”“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

除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外,还有柳永、晏殊、周邦彦、秦观、李煜、欧阳修等著名诗人。无论是豪放还是婉约,他们的话语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宋词》汲取古典之精华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她能丰富知识、陶冶性情,能给人以启迪,是对我们非常有益的课外读物,我喜欢读《宋词》。

宋词观后感(篇6)

文化瑰宝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它既是词,也可以谱成曲,颇受人喜欢。本书将宋词按词名、符号进行分类整理,并将每一首雄伟的诗作进行详细翻译,使读者一目了然。

看到这个诗意的名字,我不禁激起了读这本书的欲望。的确,书中的宋词和书名一样美,每一首都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回想起。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让我流泪。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让我震撼。

书中的诗篇牵动着我的心。看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词人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豪放派”的词风粗犷豪爽,而“婉约派”的词风清秀雅致。不知不觉中,这些诗,像一个春天,已经融入了我的心。

在宋朝时期,喜欢它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上至君主,下至平民百姓,之中涌现了许多才子,南朝李后主就是这样一个爱词之人。他极具文采,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但在治国上一窍不通,是个昏君。

因为治国无方,国家灭亡,他肝肠寸断,却只能凄凄地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怀着这样忧郁的心境,却只能借酒消愁愁更愁,真是“此生错生帝王家,也······”从他的诗词中,我们更能体会到他伤心欲绝的心境。

宋词就如同一个个闪光的音符,让我在它美好的意境中,去逐字逐句地体会;久久地回味着、回味着······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