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观后感系列

12-18

幼儿教师教育网在您关注的问题上为您找到了相关的资料:“岳阳楼观后感”。一部电影对我们的情绪和思维常常有着巨大的影响,每次观看完一部作品后,我们往往对其中的情节难以忘怀。在这种情况下,写一篇观后感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建议您将本页的网址记录在收藏夹中,以免遗漏。

岳阳楼观后感(篇1)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们作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一员,就要从小树立远大的梦想和抱负,努力学习,以天下民族和国家利益为己任,等将来长大后回报社会,以人民的欢乐为自我的最大欢乐。这才是一种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目标。

岳阳楼记读后感(十一):

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它们的出名,都与题咏它们的诗文有关。而岳阳楼则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由参知政事被贬为邓州知州,正当他郁闷之极时,接到好友藤子京为岳阳楼作记的请求,于是便借题发挥,抒发了自我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与朋友共勉。千古名篇便所以而诞生。

提到岳阳楼,就离不开洞庭湖。正因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这样一座名楼。范文正认识到,巴陵的完美风光都集中在洞庭湖,所以他说: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尽这一句,就可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的诗句相媲美,活现了洞庭之水的浩淼壮阔,可见作者恢弘的气度,不凡的才识。不是大手笔是写不出这势极雄豪的句子来的。

然后,作者经过迁客骚人在**两幅迥异的景象时产生的两种迥异的心境,证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本来是人之常情。然而,笔者驳斥了古代仁人志士的不同心境。他们不会因为外界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悲伤或快乐。

这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名利,超越荣辱得失,不为贫穷所苦恼,不为财富所吸收。他们却进取入世,在他们心里装着国家的兴亡和老百姓的苦乐。

《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范仲淹当时正被贬官处江湖之远,本来能够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自在,可他没有像许多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任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我和朋友。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当一个先忧之士建立了功勋之后还能后乐,更加难能可贵。

岳阳楼观后感(篇2)

5月19日晚风轻拂,华灯初上,在丰顺县潮客汇二楼宾客云集,红酒飘香、水果满盘,和着美妙的古筝名曲,人们在此共享文化盛宴。原来今晚是丰顺县第二期悦读会活动:《美哉!岳阳楼记!》

主讲人朱明海先生重点从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语言美、性情美、内涵美三方面进行深入的赏析。其间运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白居易的《琵琶行》进行对比阅读,拓宽了听者的视野。再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听者更深刻地领悟到面对人生的风雨要“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为人处世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明白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主讲人的精彩赏析让听者无不产生深深的共鸣。在讨论环节,大家纷纷踊跃举手发言。有对主讲人进行点评的;有谈对《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印象和句子质疑的;有结合自经历谈体会的…。现场氛围积极热烈,高潮不断。受现场热烈氛围影响,来自丰顺县集瑞博物馆的馆主黄和祥先生主动提出要承办第二期的悦读会,来自梅州的文化传媒的嘉宾则主动提出要当总策划,还有主动提出要朗诵的……大家畅所欲言,兴致勃勃,超出了预期的效果。其间穿插的朗诵环节也是本场活动的一大亮点。丰良中心小学何望贤校长的《岳阳楼记》、北斗镇政府的张双喜先生的《醉翁亭记》、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张玉老师的《琵琶行》、汤坑中学五位初二级同学组成的小组诵读《岳阳楼记》,一次又一次让听者品味到了悦读带来的美妙心境。

由汤坑中学三位学生带来的琵琶与杨琴合奏《金蛇狂舞》让在场的宾客们被中国的古典乐器带来的美妙视听享受所陶醉。汤坑中学黄粉兰老师演唱的由范仲淹的词创作的《范仲淹的忧伤》则让人感受到了他婉约多情的一面。悦读会负责人罗琼女士接受了由原县卫生局副局长谢永波先生赠送的书法作品:“先忧后乐”和梅州日报传媒书画院院长精心准备的礼物:长篇书法作品《岳阳楼记》,再一次让人们感受到了书法与悦读带来愉悦气氛。最后由梅州日期报副刊梅花版编辑朱红娜女士和县宣传部副部长彭汉如先生的压轴讲话更是拔高了在座听众们的思想境界和阅读高度,让大家深深感受到参与悦读活动的意义。

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大家在意犹未尽中纷纷表示下次有机会的话还要再来陶冶自己,多读好书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本期悦读会的参与者从老中青少各个年龄层,从企业家、传媒人、公务员、教师、学生等各个行业,丰富的活动形式和轻松愉悦的氛围,推进了社会各阶层人士对阅读的喜爱,为精神文明建设书写了最美的一笔!

岳阳楼记读后感

《岳阳楼记》读后感

岳阳楼记三百字读后感

岳阳楼记读后感

岳阳楼记读后感合集8篇

岳阳楼观后感(篇3)

《岳阳楼记》中第一段主要叙说本文写作的`原因和当时的背景,

第二,三,四段多为写景,从中渗透出作者的情感。第五段是最为打动我的一段,它多为议论,其中表现作者的思想和远大的报负。第五段中,作者揣思“古仁人”的思想,从他们身上借鉴出一些思想和理论。我从中感悟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是否应该学习“古仁人”一样,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前面保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良好心态,

在今日的中国,我们是否也应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这种“忠君”思想,在今日有些不太适用,有一定的历史局限。但是现在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心态去看待国家,所以我们无论身在何方,身处何种地位,都应心系天下,关心国事,以国家只是为己任。

如果,每个人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中国将永盛不衰,繁荣延绵,雄伟高傲地屹立在世界东方。如果这样,又何问“微斯人,吾谁与归?”呢?到时,天下人皆为一道,共奔繁荣富强。

我在寒假期间背诵了《岳阳楼记》这篇有名的古文。范仲淹在文中对岳阳楼、洞庭湖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他用优美的文笔为人们展示了壮丽的美景,而他在描写美景的同时抒发出的忧国忧民情感,更是令我深深敬佩。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就朋友滕子京之邀所写。当时滕子京被贬职到巴陵做郡守,他意气消沉、心灰意懒,思想很是消极。这时候他的好友范仲淹也被贬谪,当他邀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范仲淹通过这篇文章奉劝滕子京,也是奉劝天下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这种力透纸背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情怀成为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这篇文章有许多流芳百世的千古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取得一些小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裹足不前。而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正是拥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和现在祖国的繁荣富强。

岳阳楼观后感(篇4)

从如风时代文学沙龙到丰顺悦都俱乐部的成立,历时三年。我有幸成为一名目击者,并与丰顺的朋友一起参加了许多活动。一次又一次,我充满了喜悦、惊喜和情感,获得了知识、又一和成长。当月日当晚成功举办了丰顺悦读会第一次品读《红楼梦》活动后,我就知道,自己一定会成为悦读会忠实的小粉丝。

果不其然,一个月后,第二期品读《岳阳楼记》活动重磅推出,我欣然前往。朱台长用真挚的语言,饱含深情的回忆让我们所有人回到了纯洁无暇的学生时代。这可是当年被要求通篇背诵的经典古文啊,这可是考试必出的重中之重啊!

老师的教诲,教师的场景,朗朗的读书声,一时间,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寻找心中遗忘的美。不仅如此,此次品读的这篇《岳阳楼记》,通篇气势磅礴,壮丽恢弘,看似写山水,实则却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从而将全文重心放到了纵谈政治理想的远大方向,扩大了文章的意境。文中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襟和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不仅自勉,也与友人相互共勉,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为世人千古传颂。

时至今日,这种伟大的感觉,依然作为一句名言给人心灵鸡汤的感觉。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当我们遭遇了挫折与困难的时候,是逃避如鸵鸟,还是勇做迎难而上者,是浑浑噩噩,还是坚守信条。如果是前者,那请读一遍《岳阳楼记》吧,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多少给人以激励;如果本就是后者,那么恭喜,作为生活的强者,更加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你走下去,不如再读一遍《岳阳楼记》吧,你会发现,充满波折的道路上,你并不孤独!

丰顺悦读会继第一期《我读红楼》后,第二期活动美哉!《岳阳楼记》在潮客会如期举行。通过赏析,深深受到启发、感染、励志,总结有三个大。

一是主持人主持活跃互动大。主持人端庄、秀丽,在整个过程中主持风格清新典雅、声音甜美、落落大方,全场互动活泼,让整个悦读会氛围一次次高潮迭起。

二是主讲人气场大。演讲者英俊典雅,瘦高的身躯里透着一种王者风范。主讲人朱明海台长从“文字美、性情美、境界美”三个美来去谈自已对《岳阳楼记》的感受,再通过结合自已的生活实际,从横向到纵向,从广度到深度阐述了《岳阳楼记》的写作背景和文中的语句描写,讲解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我深深地被带入到那意境中,之前虽未到过岳阳楼,但听后犹如亲临岳阳楼,领略岳阳楼及洞庭湖的美景,同时他的幽默风趣的讲解得到了现场文友的阵阵掌声,得到在场的嘉宾、朋友的点赞、喝彩。

三是赏析后启发大。我通过聆听朱明海台长对《岳阳楼记》的讲解,再加上看《岳阳楼记》短片介绍,以及文友们各抒己见,对悦读会的点评,此次悦读让我更受启发。同时,**节上的朗诵、琵琶扬琴演奏、歌曲演唱也让我的眼睛充满了幸福。红酒的点缀让整个节日不庸俗,反而更加优雅。这是一场高雅文学的盛宴。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再一次加深对《岳阳楼记》全文内涵的掌握,更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更加知道了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描写景色是次,规劝朋友藤子京是主。同时体现他思君忧民的情怀和追求远大的政治抱负。让我励志,使我勉励自己,告诫自己,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有旷达的胸襟,要心怀感恩,要心怀大爱,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活一切的一切,都会更加美好!

岳阳楼观后感(篇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是源于宋朝王安石作品《岳阳楼记》的一句名言,意为“在世人焦虑以前先焦虑,在世人开心以后才开心”。王安石贬官出京,应对万倾洞庭,把本人“宠辱偕忘”,它是是多少爱国志士无私激吊的感叹,是以天下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的政冶理想的反映,也主要表现出他崇高的热爱祖国品性。

苏武牧羊,历经历尽艰辛。委曲求全为何?还并不是由于苏武胸襟为国分忧、为国持节的信心,才不管不顾本人凄惨的处境。他那类博大胸怀非常值得世世代代弘扬众多。

社会经济发展了,时代背景不一样了,但“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为人们美好理想在先,以苦为乐”的人生价值观,仍是大家中华民族的基调,也仍是大家青年一代的理想化。

一代伟人周总理在国家大事危殆,外侮日亟的状况下,自小就塑造了“为中华崛起而念书”的理想,他以天下为己任,甘愿为“面壁十年图破壁料理机”,把自己的的发展前途运势牢牢地联络在—起,无私无畏拼搏—生,获得了老百姓的景仰和拥戴。

今日,中华民族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智能化的幸福生活向大家每一个人挥手,而孔繁森却决然撇开繁荣都市,赶赴中华民族那块贫乏的农田,甘心情愿地为这方面农田洒去一腔热血,他是大家新时期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楷模。以便藏族同胞,他能够撤销回家了探亲访友,能够把自己的'薪水赠给藏族老大娘,其至能够不管不顾自身的病苦,以便那一方水土,为那边的同胞们,他把比较有限的性命化作无尽的精神实质驱动力。生命不息,作战不仅,大公无私,死而无憾。

今日,大家诵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性之乐而乐”这句话千载至理名言,便是要以天地为本,以老百姓为本,不以一点考试成绩而得意忘形,不以一点挫败而灰心丧气,大家仅有英勇地担负起中华民族转型发展的重担,才无愧历史时间,无愧革命先烈,无愧明日!

岳阳楼观后感(篇6)

《岳阳楼记》无愧一篇名作。篇幅不长,文字凝练,写景浩然大器,抒情荡人心魄。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自白则更为历代仁人志士所尊崇。不过我更为喜欢的则是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那“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宏大气势,让人顿然激情澎湃,心志飞扬;而读罢“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你又不能不思绪绵绵,浮想连篇;“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真能令你义气风发,恨不能立即至身其境,把酒临风,畅舒情怀。真可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但真正让我有感而发的尚不在此,而在作者对这不同的情景引人产生的不同感受所发出的嗟叹:“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其实,人本就是在性情的起伏动荡中不断成长的,这一点连上帝都无可奈何。创立这个世界时,上帝把一切都给人类安排好了,但就是不赋予人类性情。但亚当和夏娃还是在上帝的无奈之中,偷吃了伊甸园的“分辩善恶果”,而使人有了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本性。这是一个神话。但人类情感的多样性却是不可否认的,而触景生情是人类丰富情感的最基本的体现,这一点确是客观的。朋友说我是一个性情中人,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丝毫都不否认,或一时的心烦郁闷,或一事的洋洋自得,又或常常发出的激愤,再或时而生出的踌躇谩志,就像我在我的博文中所表现出的一样。因此,我不倾向作者所谓的“古仁人之心,”而更希望做一个随性人,何苦要“进亦忧,退亦忧”。

当然,这并不是说作者的人生自白不适于现实环境。人自然是要有理想、有信仰的,特别是我们的领导干部确实需要文中所表的要能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要忧国、忧民、忧天下。但理想和信仰,并不仿碍人的性情的发泄。

而作为一个普通人,则更不能非要强求自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仁人之心,胸怀远大,非常人能有。非要去强求,就不能不生出这样那样的毛病来。当喜则喜,当怒则怒,有感就发,有忧就泄,天下之忧非汝能解,而天下之乐汝当可尽享。但随性不等于无度,越界了,倒反会为己招忧。

说来说去,似乎还是没有说清。但这事本来就不太好说清楚,有时想来,做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人,整日里“鸡犬相闻,往来种作,怡然自乐”,倒也不失为一种享受。但现今这事,已无此境界可寻。因此,何仿就去做个随性人,似乎更加丰富一些。

岳阳楼观后感(篇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自幼年就已丧父,生活十分贫苦,但他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他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为宗旨。他积极进取,不为其他事所动。无论是阴暗的自然还是社会环境,都是容易和困难的,他动摇不了内心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的政治抱负。

岳阳楼是湖南省岳阳市西门楼,是江南三大著名建筑之一。另外的两座名楼是武汉的黄鹤楼和南昌的滕王阁。岳阳楼由滕子京重建。他周围的景色非同寻常,无与伦比。

范仲淹在文中写道:迁客骚人为物喜,为己悲。但是,古代仁人志士不喜欢物质,也不为自己悲伤,范仲淹就跟古代仁人志士一样。

虽然他被贬官,但是他没有感到郁闷,没有自暴自弃。并且他还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种坚贞不渝,忧国忧民的心,使他成为千古传颂的伟人。即使在逆境中,也始终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会怀着一颗古仁人之心,去对待天下人,天下事。这也让我知道,人生的道路充满荆棘。你能否到达理想的高地,取决于你是否有勇气跨越过去。勇气最重要的因素是自信。

你尽可以先别想着前面的路有多难走,而要相信:我一定能走过去!那就鼓起勇气,大步向前,不要脸红害羞地自言自语:

我不行。所以,不要害怕挫折,学会走自己的路,勇敢地走下去,前方有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王安石也像范仲淹一样,虽然仕途受挫,但他还是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来自勉。

贝多芬,在他与成功近在咫尺的时候,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的双耳失聪了,从那时起,他时时刻刻生活在噩梦中,寂寞,黑暗,痛苦围绕着他,但他没有像那些迁客骚人一样意志消沉,而是成为了范仲淹那样的古仁人,他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更是奋发进取,成为了历史上一代天骄的音乐家。这也让我感叹:生命是最可怕的对手。当你快乐的时候,你不知道它有多凶。当你遇到困难时,你知道它擅长的只是让事情变得更糟,让困难接踵而至。

在你以为自己够惨的时候,忽然又伸出拳头直打过来,让你鼻青脸肿,再也无法站起。有人曾说: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

因此,越是困难,就越不能低头,敢于战斗,敢于挑战,敢于坚持,永不放弃。

如果地球上没有人类,就不会如此的喧嚣;如果大海没有汹涌的巨浪,就不会如此的雄浑;如果沙漠没有狂沙的飞舞,就不会如此的壮观;如果范仲淹没有博大的胸襟,就不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他没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就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的政治抱负。

因此,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古代仁人之士的心,先苦后乐的精神。凡事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以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坚持不懈,直到抵达成功的彼岸。

岳阳楼观后感(篇8)

《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为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约,为重修岳阳楼作的一片文章。文章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绝唱篇章,尤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确实是后人学习的楷模,充分反映了范仲淹在人生见解的独到之处。

高山无语、深水无波,绚烂之极总归平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充分反映了平平淡淡是真,宁宁静静是福。这是古代哲人提倡的慎独的境界,更是人生之路的终极领悟。

“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荣辱不惊,望庭前花开花落。”原本看来平平淡淡的世间万物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相对于宇宙的空阔深邃,生命只不过是生死两极之间短暂的一瞬。假如把地球的存在比作一天,人类诞生在这一天的最后一秒。然而世人却忙碌着追逐名利地位,奢求豪华的物质生活以及活在意别人的看法之中。诚然,不懈奋斗者可敬,勇于进取者可钦,开创壮举者可佩,但从容自如、淡定恬静者才能达到生活的极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人生的一大境界,更是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分秒必争、举重若轻、超凡脱俗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伟大诗人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成为当今众多年轻人很时髦的口头禅。然而,此路并非身着奇装异服、性格怪僻、做事特立独行之路,而是摆脱世俗的浮华烦燥之风,褪去自身的趋炎附势、好大喜功之气,从而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寻得真理之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静”。它要求我们积极而又平静地面对生活。遇事冷静清醒,三思而后行。肖伯纳说:“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白

事理的人想使世界适应自己。”无论遇到何事,我们都应该坦然地面对已经发生的一切,平静自己的心情,既不能将错就错,也不能乐极生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福”。它要求我们调整心态,真正做到知足常乐。古代哲人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于欲得。”大诗人李白说:“人若不知足,得陇又望蜀。”当代诗人泰戈尔说:“当鸟翼系上了黄金,就飞不动了。”作家莫泊桑也说:“生活永远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可见,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得失,做到知足常乐,是我们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美”。它要求我们轻松惬意的生活,在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中发现自然之美、和谐之美。“松间明月照,清泉石上流。”“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争无泥。”古代诗人无不借助自然界平淡至极的事物来寄寓生活之美。罗丹也曾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发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