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宫教案范文12篇

12-21

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机已经到来。制作优质的教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措施,那么,如何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案课件呢?相信你会喜欢我们整理的“数学宫教案”这个网站,如果它对您有所帮助,请务必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数学宫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尺的知识,我们学过的比例尺都是用数值来标明的,如比例尺1:10000就表示图上距离是l厘米实际距离就是10000厘米,像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除了数值比例尺外,还有。什么是线段比例

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教师:是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同学们可以翻开教科书第16页.看右下角有一幅地图。地图的下面就 有一条。它上面有0、50和100几个数,还注明了长度单位千米。这些数和单位表示什么意思呢?大家量一量从0到50这段线段有多长。(1厘米。)从50到100呢?(也是1厘米。)从0到50就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从0到100就表示地图上2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100千米的实际距 离。

然后教师问:

l如果知道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图上距离,你能不能计算出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沈阳和长春这两个城市,并量出它们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再想一想:要求地面上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想:1厘米.的图上距离代表地面上多少千米的实际距离,(50千米。)我们量出沈阳到长春的图上距离是5.5厘米,就代表几个50千米的实际距离。(5.5个50千米。)怎么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505.5=275(千米)

之后,进一步提出:

你能不能把这个地图上的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怎样改写?(因为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现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50

千米等于5000000厘米。所以这条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就是1:5000000。)

教师板书出数值比例尺。

完成练习五的第49题:

1.第5题,让学生独立填表:填表前,要提醒学生图上距离的单位应用什么,实际距离的单位应用什么。

2.第8题,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后,让学生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说说拖拉机站、电影院、汽车站和供销社离学校的距离。如,电影院在学校的南面,距学校200米;拖拉机站在学校的西北面,距学校2500米。

3.第9题,让学生先求出试验田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然后画出平面图,并且要注意在平面图上注明比例尺。

数学宫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生病时不怕打针和吃药。

2、认识数字1-5,并能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药瓶若干,任务单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讨论导入

1、说说生病了怎么办。

1、生病了怎么办

提问:你生病时有没有打过针呢?打针时你怕吗?

小结:打针是有一点点痛,但忍一忍病就会好了。

2、说说自己生病的时候

提问:生病的时候你吃过药吗?药是什么味道的?为什么要吃药?

小结:吃药能治病,让你的身体快快好起来,所以生病了就要去看病,不要怕吃药,要做个勇敢的孩子。

二、第一次买药

我们小朋友都是勇敢的孩子,生病了都能不怕打针吃药。可是,娃娃家的宝宝说:我生病了,可我怕吃药!那我们一起来做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帮宝宝去医院买药。

1、认识数字

提问:看看每个药瓶上都有数字宝宝,请你根据上面的数字帮宝宝买药。

2、师生共同检验

小结:宝宝说谢谢爸爸妈妈帮我们买药。

三、第二次买药

宝宝说我们第二天吃的药没有了,请爸爸妈妈再帮忙到医院买些药。

1、请你根据医生开的单子帮宝宝领药。

2、请3名幼儿做医生,根据幼儿的任务单给相应的药,幼儿互相检查。

3、请你根据宝宝的要求,把药送给相应的宝宝吃。

小结:生病了,只有吃药才能更快的使病好起来。

数学宫教案 篇3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2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显示生活里的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物体的边线。

1、出示一面无边框圆形镜片

师:这是一面镜子,老师每天早上用它的时候都是这样拿的(演示手势)很小心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镜子是玻璃的,没有边框,易划手。)

那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解除这个麻烦呢?

我也想过给镜子镶一道金属边框,可我怎么知道这个边框倒底要多长? (可以用软尺量一下。)

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量哪里吗?

点名指一指边线,如果学生指着边线上的某一点,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师:同学们刚才所指的,其实就是这个镜面的边线。

2、(出示数学书)师:你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在哪里吗?引导学生指的方法(从某一个点出发,沿边线绕一圈,回到起点)

谁再来指一下三角尺的边线?生指,师生指。 同桌互指三角尺的边线。

3、出示想想做做2

师: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大家任意挑两幅图描出它的边线。

学生独立描出第二题图形的边线,并相互交流。

师选取两位同学的作业做对比,指出画时应贴近边线画。

二、认识周长

1、(出示例题图)

师:儿童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在哪里?谁来指给大家看。

指名上台说一说、指一指,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师:游泳池池口的边线的长也叫游泳池口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

谁再来说说什么是游泳池口的周长?指名说,互相说。

2、刚才我们所指的数学书封面的边线的长其实就是什么?(课件出示。)谁再来说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3、你还能指出这是什么的周长吗?谁来边指边说。

三、测量计算周长

1、(出示一片树叶)师:你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课件演示)树叶的周长到底有多长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想到用工具去测量,再追问:你们想用什么工具,怎样测量?

指名讲解测量方法。(用线围周长,作记号。再用尺量线的长度,就是周长。)(教师说明:选整厘米数)

分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测量。师辅助。(注意:起始点,并要贴近边线量)

指名讲解测量方法。(用线围周长,作记号。再用尺量线的长度,就是周长。)(教师说明:选整厘米数)

分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测量。师辅助。(注意:起始点,并要贴近边线量)

2、(出示试一试左边一图)师:这个图形的周长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测量工具?为什么?能一下子直接测量出周长吗?那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测量每条边的长度,课件出示每条边的长度。)

追问:知道了每条边的长度后,该怎么得出周长? 指名回答计算方法。

然后独立测量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

小结明确:一个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

四、拓展提高

1、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方法。

数学宫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镜子中的数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5—2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难点:

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师用的示范镜子,学生每人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①出示镜子,引导学生照身边的物体,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②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发现

③全班同学汇报

二、探究验证:

①用镜子完成P17“试一试”第(1)题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看和你的发现是不是一样。

②同桌互相合作,完成第(2)题,摆一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③帮助机灵狗:

在观察机灵狗的发现,看看是不是对呢?

三、巩固应用:

1、完成P18“练一练”第1题

先想想,再用镜子验证一下你的选择是否正确

2、把镜子放在图中适当的位置,使你们能看到图的全部

四、实践活动

利用周末的时间,收集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在全班交流展览。

数学宫教案 篇5

一、教材简析:

“用数学”综合练习的编排,一般都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理解题意,进行计算,或结合情境图提出问题,再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决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减法的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决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提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应用题。谁愿意来说说解答应用题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说。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导学生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二)巩固练习

1、课本21页第1题。

师:你在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把图中的兔子分一分吗?你打算从哪个方面来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左右和颜色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师:要求右边有几只兔子,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怎样列式?

师:要求白兔有几只,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怎样列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收集对解决问题有用的数学信息,以此来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

2、课本21页第2题。

师:观察图片,你能自己编出一道应用题吗?试一试?

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情境编题,增强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提问题的能力。)

指出:左边的女孩要写15个大字,还要写6个,已经写了几个?

右边的女孩要写15个大字,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

师:怎样列式?

请生独立完成。

3、课本第22页第4题。

师请全班读题,寻找数学信息和问题。

请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两题的练习,学生已经对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时让学生来解决这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运用数学的能力。)

4、课本第22页第7题。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图片编一道应用题并解决吗?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这题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完成此题。

(三)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解决问题应该更有信心了,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解决问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生说。

(设计意图:通过全课小结,让学生有反思的意思,对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和不足做到心中有数。)

七、板书设计:

用 数 学 练 习

条 件

问 题

算 式

数学宫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以往的数活动中幼儿已经能掌握一一对应的数能力,能感知5内的圆点数量,并在前期主题《春姐姐》活动中对植物、小动物产生了关爱的情感。

环境准备:布置花园场景:花园13块,每块花园有2-5朵花(有红花、黄花两色;有小花、大花不同种),小虫若干个、花瓶若干个; PPT课件;幼儿托盘人手一个、圆点数卡2-5、图片洒水壶若干;

重点难点

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能数物对应。

能听懂游戏要求参与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在照料花园游戏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能数物对应。

有兴趣参与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关注花园场景,与幼儿欣赏PPT引起游戏兴趣。

展示PPT1关键提问:

这是谁?小兔的花园很大,一人选一块小花园,看看仔细她的.花园哦。

花园里的花漂亮吗?花园里的花都一样嘛?哪里不一样?

二、照顾花园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1、 浇花,关键提问

小兔出门了,请你们帮忙给小花浇水好吗?浇花需要什么?

--展示PPT2

2、插花,关键提问

小兔谢谢你们照顾花园,送给你们美丽的花装进花瓶里带回家。记住:一人拿一个花瓶装花。

花瓶里可以装几朵花?这些花有什么不同?

展示 PPT9

验证:花瓶里的花装对了吗?

天黑了,可以带着美丽的花回家了,和小兔说再见回家吧。

活动延伸

让小朋友回家观察吃饭时每人一双筷子,一个碗,一把凳子等等。

活动评析

活动能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出发,使幼儿在情景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了幼儿观察、数数和比较的能力。

数学宫教案 篇7

设计意图: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化,它是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日常生活中对称的物体和现象非常的普遍,例如:规则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公共建筑、脸谱、风筝等,他们左右两边的图形、大小、花纹、颜色完全一样,这样的特性能够激发孩子浓厚的探索兴趣。

活动通过让孩子观察描述、概念熟悉、动手实践、理解延伸这四个环节来掌握对称的科学性的概念。同时秉承了科学活动重在让孩子动手操作、激发浓厚的探索欲望为核心的中心思想,将第三环节作为活动的重点,让孩子在猜测与验证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对称的实际含义。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感受生活当中对称物的对称美。

2、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对称性,加深对对称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教具:对称的蝴蝶示范图片、活动猜测、记录图

学具:人手一份对称图形(金鱼、风筝、建筑、京剧脸谱)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初步感知对称

1、教师出示沿对称轴折叠的半个对称的蝴蝶

------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呢?

2、教师总结对称的概念、特性。

------蝴蝶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们

把这种形式叫作对称,这条折痕叫作对称轴。

(环节分析:用隐藏一半的蝴蝶作为对称的典范,既能很好地诠释对称的概念,又能以折痕明示对称轴;而且

一半一半揭示,不仅可以激发幼儿浓厚的好奇心,又能着重比较左右两边的蝴蝶翅膀的大小、颜色、形状和

花纹,并以重叠的方式检验对称。)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对称

1、教师出示操作的材料,并介绍记录图表。

------那么….是对称图形吗?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并在这个画有问号的空格里填上你的猜测,认为对称打上

勾,认为不对称则打上叉。

2、介绍操作要求

------试着对折,看看它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是否完全一样。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寻找对称轴,并沿着对称轴对折。

4、总结

------金鱼和风筝的大小、颜色、形状、花纹完全一样,它们是对称图形,房子的窗户不一样,脸谱眼睛的

花纹不一样,它们两个不是对称图形。

------你们都猜测对了吗?很多小朋友用眼睛看和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不一样,说明只用眼睛看是很容易犯

错误的,只有动手做过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千万不可胡乱猜测。

(环节分析:通过先猜测后操作验证的方法,引导幼儿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判断,而非只用观察的盲目判断;在验证对称的操作中难度有简到难,鼓励幼儿细致观察,发现它们在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上的不同,从而进一步巩固对对称的理解。)

三、找对称,相关经验的延伸

1、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很多很多的对称图形,请你根据半边图形找出对称的另一半

2、幼儿找对称,教师引导对称的要点:大小、颜色、形状、花纹都得一样。

(环节分析:此环节是对对称的概念理解的逆向运用,通过寻找对称的翅膀,加深对称的概念。)

四、寻找生活当中的对称

------生活当中还藏着许许多多对称的秘密,请小朋友去仔细找一找。

(环节分析: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将本次活动对称的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对称美)

数学宫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20×4=800÷4=

300×2=7000÷7=

6×30=180÷2=

50×4=400÷5=

说说800÷4,你是怎么算的?算理是?800可以看做8个百÷4=2个百

2、估算并说说你的估算方法

313÷5≈727÷9≈248÷5≈

318÷8≈298÷6≈809÷9≈

说说313÷5≈727÷9≈你是怎么算的?yJS21.coM

(1)相乘算除(2)把被除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

3、写出与此算式相关联的乘法和除法算式。

(1)5×6=30

(2)10×4=40

(3)420÷6=70

观察算式,每组都是4个算式,2道乘法,2道除法。每道算式都是由同样的三个数组成。

小结:乘法和除法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利用这种转换的关系,我们可以进行乘除法验算,还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和口算。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用60个气球布置教室,每组20个气球,需要几个大组?

学生列式60÷20,为什么用除法?(求60里面有几个20)

得几?学生有两个意见3和30。、

2、应该得几,想办法证明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说说你认为得几,为什么?

教师随机板书:(1)6÷2=3,所以60÷20=3

(2)相乘算除20×(3)=60,所以60÷20=3

(3)想()个20是60

3、借助摆小棒理解,60里面有几个20?

学生自己摆,实物投影展示摆的过程,60里有3个20。所以3个20是60,30个20不对,由此得出准确结论60÷20=3。

课件展示分小棒过程,帮学生理解算理。

(二)认识升华,独立探究

1、150÷50可以怎样算?得多少?

400÷50得多少?

学生直接口算说得数,说说口算方法。将方法归纳为去0法和几个50是150,几个50是400。

2、方法迁移,自学估算

想一想:83÷20≈可以怎样算?得多少?

80÷19≈

方法总结:两位数的估算,一般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三、分层练习

1、超级点点点,说明比赛规则和奖励制度

学生口答随机出示算式的得数,选取部分说算法。

2、购物中的数学。

新学期,学校购买办公用品。

购买粉笔,每箱80元,共用240元。买了()箱。

购买了40个黑板擦,用200元。每个板擦()元。

购买了图书,用了368元买了60本,每本图书大约()元。

学生列式,并口算结果。

3、神奇的宝塔

18÷2=

180÷20=

1800÷200=

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正向观察,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扩大10倍或100倍,商不变。

反向观察被除数缩小10倍、除数缩小10倍或100倍,商不变。这就解释了同学没开始总结的算法,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可以时去掉一个0,而得数一样的原因。

数学宫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田忌赛马的故事,体会"策略"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题意帮助学生列出田忌所有可以采取的策略,通过对照找到赢齐王的唯一方法。

3、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田忌的这种策略可以在哪些地方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列举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来找出并体会田忌赢齐王的策略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扑克牌游戏,不过今天我们玩牌的规则来变一变。

二、新授

1、一起来看游戏规则(每人抽三张牌,每次各出一张,每张牌只能用一次,谁出的牌大谁就胜,三局两胜制。)

三局两胜是什么意思?(出示温馨提示)

明白了游戏规则吗?下面我们进行第一场比赛。

2、第一场

(1)随机给男生、女生各抽三张牌

(2)翻牌,说一说,谁会赢?为什么?

(3)总结:实力悬殊,胜负分明。

3、第二场

(1)男生可能不服气,再比一场,你们希望抽到什么牌?

(2)抽牌,翻牌,说一说,谁会赢?

(3)小组活动

当女生的牌固定不变都是10、7、4的时候,男生有几种应对女生的方法?填在表1中。(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指名学生来汇报,说一说他的方法好在哪里。

(5)从填表的结果当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出"在所有的应对方法中,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获胜。"

(6)说一说,这种获胜的方法有什么高明之处?

(7)归纳方法

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这种高明的方法的?而且确定只有这一种方法可以胜过女生呢?(把所有的方法一一列出来……)

(8)如果允许男生换一张牌,男生会换哪张?换成几呢?要是老师要求你将这张牌换小一些,你还有把握获胜吗?你会怎么出牌应对女生呢?(填在表2中)

汇报

(9)想:如果要确保男生在比赛中有机会获胜,男生的3张牌最小可以是什么?怎么应对女生?

(10)想:要使男生在比赛中有机会获胜,你认为要具备哪几个条件?

在想的过程中穿插师生比赛,引出"要让对手先出牌"这个条件。

(11)总结:实力稍逊,以弱胜强。

4、第三场

(1)再比一场,这一次你们希望谁会赢呢?(翻牌)男生、女生的牌皆为10、7、4。

(2)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到前台PK

师:用什么方法决定谁先出牌呢?

生:划拳……

划拳决出谁先出牌,学生大声喊出:"我出*""我出*"坐在下面的学生说出每一局谁胜,决出胜负。

再比一局,另一方先出牌。

(3)从比赛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出:后出牌的可以赢,后出牌的讲究对策可以赢,这样的能应用对策去战胜对方的人我们称它为智者。

(4)总结

实力相当,智者为王

三、在故事中巩固

师:在生活中听到过这样的智者的故事吗?

引出《田忌赛马》的故事,播放动画。

1、一开始的比赛,田忌是怎样对阵齐威王的?为什么他会输呢?

2、后来,田忌又是怎样赢的呢?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通过调换顺序,以弱胜强的策略称为"田忌赛马"。

四、总结概括

1、想一想,玩牌游戏和田忌赛马是不是有共同点?你能用一些成语或者谚语来概括一下吗?

2、像玩牌游戏、田忌赛马,都要讲究一个"对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板书课题)

3、学完这一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畅谈收获后,教师总结。

数学宫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角的度量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工具进行角的量化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对角的具体量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角度量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教学流程

1.导入

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2.新授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

(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

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①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②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

③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

④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

总结“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3.巩固练习

(1)测量课后第三题角的大小,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内外圈度数有误、0刻度线没有和角的一边完全重合)

(2)游戏:观察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师随便报出一个度数,学生利用胳膊来表现出这个角的大小。(双臂张开代表180度)

4.小结

同桌交流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说出测量角的步骤是什么?

5.作业

向家长介绍量角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测量生活中见到的角的大小。

数学宫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公分母的方法.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并说出是用什么方法求的[课件1]

8和99和275和66和812和1810和15

2,口答.[课件2]

3/4=( )/83/4=9/( )3/4=( )/243/4=( )/20

3,把1/3和1/5化成分母都是15的分数.[课件3]

习后提问:A,说一说该题中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B,分母15与原分母3和5是什么关系

C,由异分母分数到同分母分数,这个转化过程是依据什么来实现的

4,揭示课题:通分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认识公分母和通分的意义.

(1)教学P115.例3:比较3/4和5/6的大小

①提问:A,3/4和5/6能直接比它们的大小吗想想用什么办法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

B,想一想:"相同的分母"与4和6有什么关系

②试一试把它们化为同分母分数.

观察学生的几个算式,有没有达到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目的

③反馈讨论:对比一下,"相同分母"选哪个数比较好为什么

④小结:我们在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时,首先选定的"相同分母"我们称为公分母.一般我们选已知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它们的公分母.

板述: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2)我们从下面的图中看一看,通分前后的两个分数,什么发生变化了什么没有发生变化[课件4]

(通分并没有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了,这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

2,教学通分的方法.

(1)教学P116.例4:把下面每组数的两个分数通分.

2/3和5/71/6和7/12

讨论:A,想想:要把这两组分数分别通分,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B,说说公分母21是怎样确定的公分母12是怎样确定的

C,能说一说通分的一般方法吗

板书:通分的一般方法是: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把下面两组分数通分.[课件5]

9/10和8/153/8和5/12

D,请再说一说通分过程分几步每步做什么

※口答填空.[课件5]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说出下面每组分数的公分母.[课件7]

1/4和2/32/3和5/63/8和5/65/12和5/48

2,P117.1

3,P117.3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什么叫通分通分的一般方法

五,家作

P117.2,4

板书设计:通分的意义及方法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数学宫教案 篇12

活动内容:10以内的环形计数

活动目的:

对环形排列的物品感兴趣。

感知周围生活中环形数的现象,了解环形排列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尝试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数,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环形物品:如圆盘、花盆等

2、引导幼儿发现环形物品的特点。

3、盘子、自贴纸、纸、笔等。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思考:物品上面的东西有几个?要怎能数?让幼儿自由数。

展出幼儿的结果。引导幼儿思考:同样的东西,为什么大家数的结果不一样?你们是怎样数的?

请幼儿思考:怎样数才能准确地数出盘子上的图案?

请幼儿围绕“有什么标记的方法”自由探索准确的计数方法,感受环形计数的要领。

比一比、说一说什么方法又快又准确?

引导幼儿交流: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环形排列?生活中还有什么是环形排列?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最新数学宫教案范文12篇》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数学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