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三篇

12-26

写作是一种把我们的故事和感受记录下来的方式,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内心的世界。只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好的作文就能自然而然地写出来,不必为写作而烦恼。所以,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想向大家介绍一些与“民俗作文”相关的知识,以便能为您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解答您的问题和满足您的需求!

民俗作文 篇1

年初七,我和妈妈来到了湖南路的狮子桥,去体验了这里举办的民俗庙会活动,感受了荡漾在南京城的浓浓民俗风。

刚到狮子桥门口就感到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人头攒动的美食街两边搭上了长长的红色帐篷,各个民俗艺人在这里一展才艺,得意地展示着他们的“拿手绝活”。瞧,棉花糖的摊位面前围着一群小朋友,他们兴高采烈地等待着师傅做出一个个又大又软,五颜六色的棉花糖;我和妈妈来到了一个做糖艺的摊位,只见老师傅用勺子舀了一勺金黄的糖浆,娴熟地在加热的铁板上伸缩活动着手腕儿,糖浆顺着师傅的手滴到铁板上,一会绕个弯,一会果断地直伸向前,不到一分钟的功夫,铁板上就呈现出了精致可爱、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有抓耳挠腮的小猴子、展翅欲飞的仙鹤、腾空驾云的巨龙……我为自己挑选了一个小蛇图形,师傅很快就做好了给我,看着普通的糖浆瞬间变成了这精美绝伦的小动物,我都有点不忍下口吃它了。

除了各种小吃,这里还有许多琳琅满目的小工艺品,它们很多都是现场制作的。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民间的剪纸艺术。一张张普通的红纸,在师傅们的剪刀下,很快变成了一幅幅千姿百态,风格独特的窗花艺术品。

这次精彩的庙会活动,让我见识了能工巧匠的高超民间技艺,民族工艺品的精致奇妙。更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弥漫在南京城的浓浓民俗风和过年的味道!

民俗作文 篇2

我国事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其中最令我感爱好的仍是客家的风俗习惯。

客家人有个很特别的风俗叫"打吊聚?,“打吊聚”的意思是农村人闲暇时间或晚上,三、五个挚友相聚在一起,搞点什么东西吃。客家农村有句俗话:“打吊聚都要有个牵头人。”意思是说,在闲暇时间要聚在一起,弄点东西吃时,也要有一个人出来组织、计划安排。详细来说,牵头人首先要确定挚友有几个,打吊聚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地点(在谁的家里搞)、吃什么东西。到了商定的时间,三、五个挚友便可聚在一起“打吊聚”了。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客家农村人的糊口是较艰苦的。因此在那个时期,“打吊聚”时吃的东西都是比较简朴的:在靠近小溪边的乡村,白天,约好了晚上在谁家中“打吊聚”的三、五个挚友,拿着捕鱼虾的工具在小河中捕鱼、捉虾。到了晚上,三、五个挚友相聚在一起,在约好了的农户家中“打吊聚”,用白天捕获来的鱼虾,随便炒了以后放些大米,煲粥吃。固然用料简朴,但大伙吃起来仍是津津有味。在“打吊聚”吃东西的时间里,挚友们个个谈笑风生,好一派欢乐和谐的气氛。挚友们无所不谈,家事国是天下事,事事都谈,当然,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农活和家事。“打吊聚”时吃的东西有时候也会丰硕一些:还会加上一点猪肉,再加上米粉去炒米粉吃。有些时候最简朴的就是:在收成番薯的季节里,拿几条番薯洗干净后放在铁锅里,放些水进去“焖番薯”吃。

客家还有一个显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风俗。旧社会老庶民家中遇有大事,需要较多的钱开支时,国家银行一般是不贷款的。老庶民碰到娶媳妇、缴孩子读大学、建房屋、买田地、治丧等大事,只有靠民间的借贷来解决。其中有一种形式就是“凑谷会”。“凑谷会”首先由会首发起,一般凑十至十二人(户)左右参加。会首起会时,先得设盛宴招待会友。宴席请完后,每人担一石谷到会首家,这样会首就能一次得到十多石谷,要办一件大事就不成问题了。第二年夏收后,会首又设宴请会友。宴席后,除会首外,其他会友要得第二轮的,则用“标”的方法进行,以“标”得最高额的得第二轮谷会。如得“标”的为利三斗谷,除会首应交一石谷外,其他会友只交七斗谷给得会者,以后每年如斯。但得过会的,每年都要交一石谷给得会者,十多年还清。得尾会的就可在最后一年得足十多石谷。

参加“凑谷会”的一般都是亲戚、朋友,以支持的角度来凑会,大家都是取信誉的。又因时间长,缓解了还谷的压力。就是有人凑几份谷入会的,每年出三五石谷也不成问题。加上每年都是以什物来往,不怕什么贬值。但个别遇特殊情况的也有烂会现象泛起。

怎么样,你对客家的风俗是不是也很感爱好呀,那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我们的民族,了解我们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吧!M.Yjs21.coM

民俗作文 篇3

家人十分好客,每当亲朋戚友到来,他们都喜欢以家酿米酒相待,这种米酒又称“水酒”,如是初开坛提取的酒,称之为“酒娘”。这种“酒娘”好喝,度数固然不高,但后劲大,收留易醉人。他们在饮酒时,很留意礼仪。

客家人喜欢使用四方桌,俗称“八仙桌”,一种可供八个人同坐的木头桌。上座时,他们很正视席位的安排,一般按亲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坐。宴席间的大小位,是这样安排的,如正厅只排有一张桌子,这时以面对大门的左侧为首位,右侧为第二位。然后从左到右,穿插论序,面对正厅的右侧为最小。假如安排二张桌子,这时候以左边桌位为大,右边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假如安排三桌,称之为“一品席”,这种情况,以首席为尊。假如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

宴席间第一回斟酒,是按尊卑长幼次序先后斟酒,最后再给自己斟酒。酒斟好后,酒壶嘴不能对客人,要对着自己,否则就是失仪。敬酒时,敬酒者要站起来,左手摁胸,右手举杯讲几句祝颂的吉利语,并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迟到,视不同情况罚酒1—3杯,妇女半杯。如半途离席,要喝1—3杯,才能退席。

客家人饮酒时,为了增添酒兴和热闹气氛,在各种宴会场合,或俗、或雅、或简、或繁,都有猜拳助兴的习俗。猜拳时还有一些规则,好比出三时,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时,大拇指要侧向,不能往上翘。出二时,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时要侧向,不能象灯驳壳枪一样食指指向对方,以表示礼貌。

客家人酒令,具有丰硕的知识性。猜拳的数字从零到拾,如猜中双方所出的手指合计数,即为胜方。如双方同时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采取“四字式”叫法,好比猜“一”时叫“一品高升”;猜“二”时,叫“两家和好”;猜“三”时叫“三星高照”;猜“四”时叫“四季发财”;猜“五”时叫“五子登科”;猜“六”时叫“六六顺心”;猜“七”时叫“七巧成图”;猜“八”时叫“八仙庆寿”;猜“九”时叫“九久长长”;猜“十”时叫“十全十美”。所以喊的就是吉利语。

饮酒猜拳时,一般以三杯酒为一组,输拳者饮酒,三杯酒喝完就算过关。如余兴未了,可再来一组或几组。如需请人代拳、代酒,应和对方协商,征得对方同意才行。除了猜拳斗酒外,还有出手指点数字斗酒,做法是席间指定一人为首,按大家所出手指的总数,算到谁,谁就得喝一杯,例如大家所出手指是六,从为首者算起,到第六位即为饮酒者。另外也有“转汤匙”斗酒的,桌中摆一个汤匙,由一人旋转汤匙,待汤匙休止滚动时,汤匙柄指向谁,谁就得喝一杯。除外还有“猜单双”斗酒的,在手心中任意放入一枚或两枚硬币,让别人猜单、双,输者饮酒。

客家人酒令花腔多,有文化的人还喜欢“字词令”、“诗词令”,此外还有“通令”,包括猜谜等。客家人喜欢通过酒规酒令、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游戏,增添酒兴,消除寂寞困乏,直至尽欢尽醉。

其他人还在看

民俗作文5篇


撰写文章有何高效方法?文章是作者的言辞天地,也是读者的认知灯塔,撰写文章可以绽放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要打造出杰出的文章,需积累阅读,磨砺写作,多次练习。编辑为大家带来了一篇以“民俗作文”为主题的精彩文字,热烈期待您的阅读,希望此篇文字能给您的生活带来新的转变!

民俗作文 篇1

你见过“跑灯”吗?这是我老家井陉县灯会的民俗流动,灯笼像扇子合上的样子,下面有一个木棍,然后在灯笼上画上画,把里面的烛炬点上,前面有一个人先领着走一段,然后再跑,假如烛炬灭了,就算输了。

这是春节的一天晚上,村里举行跑灯比赛。我哥哥张震和两个赛手举着跑灯预备出发,他的灯笼是玉米图案的。这时四周来了许多人,老太太、老爷爷和小孩们喊着“加油!”我哥哥有些紧张,一会儿站着,一会儿又蹲着,我跟哥哥说:“只要前进,不管灭不灭,都要走。”

“准备——开始!”哥哥猛地冲出去,烛炬差点灭了,他跑得很快,大家都喊着加油……他们拐过路口不见了。大家高兴地议论着,有人说:“谁会是第一呢?”有的说:“但愿我家孩子是第一。”……

过了好半天,只见他们跑回来了,哥哥跑在最前面,面带笑脸。他跑到终点,大家都围着我哥哥,高高举起了灯笼,我心里兴奋而自豪。

别人都说:“张震赢了,恭喜恭喜!”我哥哥得了第一名,我和哥哥都得了奖品。

民俗作文 篇2

令人期盼的春节马上到,大家是不是很激动呢?由于春节好玩的'有良多。

其中,最闻名的就是味美、馅儿足、丰满的“耳朵”,那个味道可比肯德基、麦当劳好吃健康多,仍是中国的传统食物。这个“耳朵”就是驰誉中外的饺子,你猜出来吗?

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响声让我们感觉很开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节习俗。

过年玩的时候把“腰包”花扁,怎么办呢?不用担心,有压岁钱呢!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成。可是,有些家长要帮孩子保管,我觉得这样是不妥当的,压岁钱本来就是给孩子的,否则,孩子会被“岁”这个妖怪抓走。

春节还要贴春联,贴春联是为增加节日气氛。此外还要贴门神等等。但你们知道贴“福”的时候为什么要倒着贴吗?由于这个意思是福“到”。

现在春节又多一项流动,就是大名鼎鼎的春节联欢晚会。为看这项节目,经常要付出熬夜的代价。不外很值,由于春节联欢晚会可长短常出色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以前过春节的时候许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年的春节吧!

民俗作文 篇3

任何地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而在我的家乡,就要数大年三十了。大年三十,是中国人最最最……重要的传统佳节。那时,在外地工作的人都要回家,跟家人相聚,也可以说是一个团圆节。

大年三十特色的要数年夜饭了。大人从一早就开始忙,一直到傍晚,烧上一大桌菜,够吃上好几顿。餐桌上的菜平时都是见过的,并没什么特点,可放在年三十的餐桌上就蕴涵了不同的含义。比如说藕代表“路路通”,年糕代表“年年高”,团圆果代表“团团圆圆”,鱼代表“年年有余”,戒菜代表“去掉一年的晦气”……这一道道菜在人们美好的愿望中被端上了餐桌。准备吃饭了,得先把大门关严实了,可不能让人推门进来,要不然要触霉头的。开始吃了,每道菜都吃上一口,把美好的祝愿都吃到自己的肚子里。吃完了,可不能急着下桌,得等到分完压岁钱,这年夜饭才算结束。这可是我兴的事情,也是我一年中收获最丰满的时候。

吃完年夜饭,才可开门。家家户户在自家门口放上一大堆鞭炮,叫“辞旧”。大年三十晚上不能早睡,等到零点放了鞭炮“迎新”后,这个年三十才算过完,人们也渐渐地开始睡去。

民俗作文 篇4

连续几天阴雨绵绵,校外教授教养这天竟然是一个万里无云的艳阳天。一大早,我迫不及待地背起背包,带着雀跃的心情来到学校,一搭上游览车,全班简直嗨翻天。

沿路过过波光闪闪的溪流、绿油油的农田,远处的山峦有雨水的润泽津润显得特别翠绿。一小时的车程到了目的地,坐上缆车,脚下突然一片白云飘过潭水上空,与水面七彩毫光相互照映,湖光美景一览无余。

到了文化村,我们造访了石板屋,一不留神,竟有人掉进火坑里,大伙儿哄堂大笑,我们逐一走进各个民俗部落,部落建筑特色因应着当地气候的聪明,让我大开眼界。

到了游乐区,我们搭乘了爱之船,岸边有种类众多的植物,潺潺的流水声,彷彿世外桃源。紧接着的侏罗记探险,途中与暴龙擦肩而过,真是惊险!紧张害怕的情绪总算在旋转木马的优美乐声中,恢复了平静。我们又去了一趟星际旅游,模拟电动椅任着轨道剧烈晃动,刺激尖啼声连连。

时间就在欢笑声中静静地溜走,我们依依不舍地跟文化村作别,也许大家都玩累了,上了游览车没多久,马上鸦雀无声,睡着的同学嘴角还不时地漾起微笑,一脸知足的样子容貌,想必他的心还留在文化村,忘了搭车回家吧!

民俗作文 篇5

在安康有许多的民风民俗,其中特色的就是安康的春节。

安康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喝腊八粥,泡腊八蒜,腊八粥不仅味道好,而且营养也十分丰富,腊八蒜要在过年吃饺子用。

到了腊月二十四要大扫除一次,而且还要把过年要用的年货准备好,因为店铺一般都是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正月初六才开张。所以,各家各户都会上街采办年货,街上一派热闹的景象。

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放鞭炮,据说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有一种猛兽叫“年”,它以吃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它就会闯入村庄,捕捉人和牲畜,使百姓们没有安宁之日。人们和“年”斗争了许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样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每次到了冬天,人们就在自己家门口贴上对联、年画,并且还要放鞭炮,最终年被吓回了山中,再也不敢闯入村庄了。

到了初一街上则非常的安静,男人们去拜年,女人们和小孩在家中接待客人,家里因为客人的到来十分热闹,大家聚在一起高兴的谈论着今年的收获。桌上准备的饭菜可口丰富,人们边品尝着饭菜边看联欢晚会。到了十五,就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家家都要吃元宵,并且还会燃放各种花炮,花炮在天空中绚烂的开放,美丽的烟火十分好看,让人目不暇接。

这就是安康喜庆而又欢快的春节,这不仅代表了我们安康的民风民俗,还代表了我们对安康的热爱之情。

民风民俗作文十四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为您推荐一篇“民风民俗作文”的文章,作文是传播文化传承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作文我们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而推动社会进步。欣赏好的文章是欣赏一种文字艺术,还在为写出好作文而烦恼吗?

民风民俗作文 篇1

苗族、土家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是年节。节日中最富民族特色的歌舞,是舍巴日。

舍巴日舍巴,意为摆手。日,即做。苗族、土家语动宾颠倒,舍巴日,汉语直译为做摆手,意译为摆手舞。它是苗族、土家族祭奠祈祷的一种流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奠、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流动。摆手有大小之分。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的叫大摆手。大摆手规模大、套数多、时间长,历时七、八天,与集市商业、文艺体育流动一起,在摆手堂前举行。摆手堂,在土王祠。小摆手规模小,套数少,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堂举行。

苗族、土家人在摆手流动中,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苗族、土家先民的糊口场景,整个流动都着浓厚的祖先崇拜痕迹。

民风民俗作文 篇2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说起端午节,让我想起了爷爷曾对我说的故事:

据说,端午节是用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罗江,死后被蛟龙所困,世人衰之,每于此日,人们都会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从此后来逐渐发展为龙舟比赛。由于现在水污染厉害,人们通常吃粽子来度过端午节。

粽子是一种很好吃的食物。我姥姥会包粽子,听奶奶说:包粽子非常复杂,要用各种材料,叶子。我全都不明白。我只知道粽子分两种:一种是甜粽子,另一种是咸粽子。

甜粽子用的材料不多,做出来是赤红色的,如果直接吃,肯定会觉得味道不好,但如果粘点糖吃,吃起来会更美味。而咸粽子用的材料很多,有:咸蛋、黄豆、猪肉。所以吃起来会很美味,并且材料多,深受人们喜爱。我也爱吃咸粽子。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我最喜欢湖南的习俗!

民风民俗作文 篇3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仍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小扣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厚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物。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屋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由于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假如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由于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戴节日的艳服,挑着净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利、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浸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天然也少不了跳舞,孔雀舞柔美、雅致、抒怀,孔雀舞是傣族跳舞的灵魂,跳舞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饮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好像也不会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固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衣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糊口。

民风民俗作文 篇4

泱泱夏日,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那是个有趣的地方。每逢大年节早上,店铺早早的开了门,并放着喜庆的乐曲,人们也早早地出门逛街。但最有趣的仍是我们这的聚会会议,老师说我们这的聚会会议原来叫做庙会,聚会会议开3天。

在农历三月十七,聚会会议前一天。小贩们在家就把自己的商品放在车上,开到自己的指定位置,然后在旷地上搭个棚,把商品摆在棚里,再把棚的周围用布围上,这时预备工作就做好了。聚会会议前一天就在人们迫不及待的心情中过去了。

农历三月十八,聚会会议第一天,早上7点,小贩把棚上的布拉开,预备开张。半小时后,一些白叟家就来了,他们都在给自己的子女买什么。八点半了,人徐徐多了起来,那叫个人隐士海啊!我最喜欢逛聚会会议,为的是有机会买到那些八怪七喇的玩意儿。从北往南,最北边是卖各个地方的食品—香气扑鼻!往南一点,是小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游戏,再往南走,就是卖日常用品与衣服的了,最南边是卖杯子、碗的。十一点人仍是那么多,原来5分钟走的路,现在15分钟也走不完!小贩们在摊位上吆喝:“看一看了,我的锅炒菜不冒烟、不粘锅、不费油,买一个吧!”另一边就是买主与卖主为了价钱在争吵着什么。

农历十九、二十,人就没有第一天那么多了,可仍是很热闹,每逢这3天,假如是假日的话,我就会在这呆一整天,我真但愿每一天都有聚会会议。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糊口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硕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特色。

民风民俗作文 篇5

“温州迎灯三月三,湗村抬猪十五六”农历仲春十六是湗村一年一度的抢“排殿猪”的日子,天好像作美,一扫了前几天的阴霾,忽然变得晴空万里,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雪白的云儿,好像也想要来当个拉拉队呢!

今天中午11点15分左右,学校宽广的大操场,去变得分外热闹起来。从四面八方前来观看抢殿猪的大人和外埠专程赶来的游客,记者,摄影兴趣者们陆陆续续集中在这儿。同学们一吃完饭就直奔操场上,就连好学生也不会例外,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功课,早就抛在脑后了,同心专心只想观看着出色无比的比赛呢!大大小小的观众们挤满在操场上,大家摩肩相继,热闹不凡,真是特别给力啊!论最吸惹人的,莫过于那几头梳妆得花枝招展的“殿猪”了,恐怕大姑娘出嫁时,也没法与之’媲美”啊。比赛还未开始呢,几个低年级的小朋友,便围着这几只漂亮的大花猪绕来绕去,心里肯定在想:梳妆这么漂亮的猪儿,肯定是上辈子做猪时修来的福分吧!11点半,比赛正式开始,排殿猪的人各就各位,主家举着一对红烛炬,在步队的前面引路。这次的流动,共有18组介入,其中有15个村民小组和3个白叟组比赛分为每三组一次,进过层层选拔,才会选出最后获胜的一组。一声枪响之后,人声鼎沸,人群攒动,有的观众为自己中意的小组呐喊加油;有的观众去耐不住性子,就跟在旁边或者身后一起跑,为的是能更快的获得更多的小细节,一睹为快,看的更清晰一写。只见每组四位力大如牛的参赛选手,齐心合力地扛着“有福气”的小猪,向前冲去每个人都想跑的最快,但不可乱了脚步,之间某组的队员或许是一时心急,乱了步伐,一个不小心,摔在了塑胶跑道上,但更可悲的是,肩上那“重如泰山”的殿猪已是压在了他的身上。那叫一个‘惨不忍睹“,有些胆小的同学不忍心看,便捂上了双眼;有的大人则发出善意的微笑,鼓励他们赶快站起来,继承比赛。摔倒得人很快调整了一下,又站了起来,重整旗鼓,抱着’比赛第一,重在介入”的心态,又冲刺向了终点……

最后的结果,我并没有在意,只是默默觉得,这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带个大家的并不只是传统文化的继续,还有那一份难得的快乐。

民风民俗作文 篇6

今天我先容的是家乡的春节,也是小年,更是新的一个开始。

这天,是家乡过小年的日子,也是过春节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闻声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这是要吃水饺了,每一年的这天吃睡觉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烧些纸钱送灶王爷上天,干完这些才能吃水饺。这天还要把房子顿好,预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尾月三十也就是家村夫口中的大年了,这天十二点,家家户户贴对联。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整理团聚饭。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家家户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边包边看,睡觉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才行,吃完水饺以后才能睡。

一月初一早晨,人们穿上新衣,这时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由于这时要收压岁钱了,收完了压岁钱,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逛逛,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别人来拜年。

过完春节后的几天更不能闲着了,还要到别的亲戚家这样子往返走动,晚上还要请在村子里的长辈吃饭。初二晚上包好水饺,凌晨四五点钟去给死去的亲人上坟。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一月十五,这天必需要吃元宵,晚上一起放礼花,各种各样的礼花在天空中呈现出来,给蔚蓝的天空添上了几笔彩色。

春节直到一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色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民风民俗作文 篇7

每个人都有自己家乡的民俗,可以是吃的,也可以是玩的。

说到湖南,最有名的就是那儿的美食了。好比:口味虾,长沙臭豆腐,姊妹团子,糖油粑粑等。辣条也是湖南有名的特产。

正月初一的早晨,那儿必需要煎糍粑,元宵节也要吃汤圆。那儿有许多少数民族,如:苗族,土家族。他们的`服装多姿多彩,穿起来十分锦绣。那里是我国最为华丽的衣饰。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说到湖南的民居,和普通的没什么两样,住那儿的人喜欢种菜和花草树木。呈梯状色彩单调,十分素净明雅。多半为木造,石造。分主人仆人的栖身,厕所则在后院。

湖南民居分为湘北,湘中,湘西几个部门,有不一样的特色。湖南的人不怕辣,那儿的女生都有一个同一的称呼:’”辣妹子“。

这就是湖南的习俗,还不错吧!

民风民俗作文 篇8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传统文化有刺绣,观灯,技击和剪纸。

其中传统节日中的第一大节日是春节。尾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从这天起,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了,热闹起来了,年味也越来越浓了。大街上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到了大年三十,人们贴着春联,门神,对联,还在门上把福字倒着贴,表示福到的意思。出门在外的人都回来了,晚上大年节夜家人们聚在一起,兴奋的吃团聚饭,边吃边看新年晚会,当然饭桌上不可缺少的是饺子。大家在一起还要熬夜,叫守岁。当十二点新年钟声敲响时,人们兴致勃勃,欢天喜地的放烟花,迎接新年的到来。空中燃放的烟花像是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把漆黑的夜晚点亮的像晴天一样,但愿他把我们的愿望实现。

第二天大年初一,人们互相拜年,小朋友们最喜欢压岁钱。初二走亲访友,正月十五吃汤圆,预示着春节即将过完。

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还有良多良多,它既是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文化。

民风民俗作文 篇9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服装都不同,我为大家介绍傣族的服饰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他们通常把上好的门牙拔去,换上金或银做的假牙。

我再为大家介绍傣族女子的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年妇女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傣族妇女都喜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做,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据说这根银腰带十分珍贵,是由母亲一代代传下来。实际上这是一种信物,如果姑娘将银腰带交给哪个小伙子,就意味着她已爱上他了。

傣族的这种服饰,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特有的风俗。

民风民俗作文 篇10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好比: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挚友都会回家,大家团圆在一起,吃着厚味的食品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蜜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跟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与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由于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锦绣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限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民风民俗作文 篇11

令人期盼的春节马上到了,大家是不是很激动呢?由于春节好玩的有良多。

其中,最闻名的就是味美、馅儿足、丰满的“耳朵”了,那个味道可比肯德基、麦当劳好吃健康多了,仍是中国的传统食物。这个“耳朵”就是驰誉中外的饺子,你猜出来了吗?

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响声让我们感觉很开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节习俗。

过年玩的时候把“腰包”花扁了,怎么办呢?不用担心,有压岁钱呢!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成。可是,有些家长要帮孩子保管,我觉得这样是不妥当的,压岁钱本来就是给孩子的,否则,孩子会被“岁”这个妖怪抓走。

春节还要贴春联,贴春联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此外还要贴门神等等。但你们知道贴“福”的时候为什么要倒着贴吗?由于这个意思是福“到”了。

现在春节又多了一项流动,就是大名鼎鼎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了看这项节目,经常要付出熬夜的代价。不外很值,由于春节联欢晚会可长短常出色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了以前过春节的时候许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年的春节吧!

民风民俗作文 篇12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喜欢在过年时,多讨些好彩头,希望一切顺利,这其中有许多旧习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扫帚之俗,以为新年使用扫帚将会把运气扫走,扫去财运,新的一年会难交好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为使此俗流行,还定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新年也不可骂孩子,说话必须特别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饭碗,大家也绝不骂他,反而说他“岁岁平安”,因“碎”“岁”谐音冲一冲不祥的气氛。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说溜了嘴,开年讲些不太吉利的话,除了横关照竖关照,有的地方还用块红布或草纸向孩子们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当作屁股,即使说出不吉利的话来,也等于放屁。还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边,叫做“压岁果子”。橘子、荔枝谐音“吉利”,以求来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区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偷财神爷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裤裆里,以取“财神入库(裤)”这句成语的意思。在这些异想天开的趣俗之中,埋藏着历代多少劳苦百姓献媚命运之神的良苦用心。

民风民俗作文 篇13

中国是一个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传统的风俗,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中国春节的民风民俗。

民俗之一――贴春联。帖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民俗之二――帖窗花。中国剪纸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也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流传至今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民俗之三――年画。除了在门口贴春联、挂门神,在窗户上贴窗花,欣赏年画也是春节的一件大事。这一张张年画为家家户户增添了几分和谐安详的气息。

民俗之四――压岁钱。说来说去,还是得回到春节儿童们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发压岁钱了。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害人。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也有人在儿童的枕头下面放压岁钱,保护儿童。在明清时代,“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因此一些地方把给儿童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儿童,祝愿儿童“连连高升”。给压岁钱虽好,沿袭了传统,也表现了长辈们对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

这就是中国传统春节的民风民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民风民俗作文 篇14

凤眼珍珠是赣州龙南县的土特产,客家人把这道菜称为“精珠子”或“精珍珠”。几乎所有客家人都喜欢这道菜,由于凤眼珍珠既可以当菜又可以当主食。

凤眼珍珠,又称珍珠粉,珍珠米。是一种特色风味小吃,主要原材料是番薯粉。为客家人的传统名菜,出产历史悠久,每逢年过节或请嘉宾时,都是筵席上的一道主菜。

据说,“凤眼珍珠”这个名字的来由,还有个小故事呢!

后来钦差临走时,徐思庄特意送了一大袋凤眼珍珠让钦差带回京城,皇上品赏后,也爱不释口,凤眼珍珠成为历代贡品。

的确,凤眼珍珠是一道绝世的民间美食。我也尤其爱吃,煮好的凤眼珍珠热气腾腾,暗香袭人。食之口中,觉得柔中带韧,润滑可口,味美难喻,吃上几口,肠胃恬静,脑清目眀。除外,凤眼珍珠汤还有滋补,清热,降压,醒脑,眀木的作用。怎么样,口水流出来了吧!

假如你来到龙南,可千万别忘了吃一碗凤眼珍珠汤哦!

过年民俗作文


你知道好的作文该如何写吗?作文是一种真相的探寻带你挖掘世界的奥秘认识自己的内心深处,通过写作我们能够更好地沟通与交流。写好一篇作文能帮助我们提高文化素养,以求最优质的态度我强烈推荐一篇“过年民俗作文”的文章给您,我想这会对你有所启发!

过年民俗作文(篇1)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习俗,比如:德国人比赛爬高、英国人高唱《辞岁歌》、日本人敲钟108下……中国习俗之多,过年就特别讲究:贴对联、放鞭炮、挂灯笼……还有关于“年”的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个怪兽叫“年”,它头长尖角,凶猛异常,住居海底,除夕就上岸伤害人类,因此人们每到除夕上山逃脱。又到除夕,人们逃往深山,却有一位老人坚决留下。“年”像往常来作恶,突然传来爆竹声,“年”浑身颤抖,不敢向前,原来“年”一怕红色,二怕火光,三怕炸响。这时大门打开,只见穿着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惊慌失措,仓惶而逃。第二天,人们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那位老人是帮助人们驱逐“年”的神仙,?狗⑾掷先肆粝碌娜ūΑ4哟耍磕瓿Γ壹姨於粤挤疟瘢ЩУ苹鹜鳎馗辍3螅绻澳辍泵挥欣次:Π傩眨蠹揖突ハ嗨怠靶履旰谩薄P履瓴唤鲆疟瘢挂砸恍┐呈澄铩?

过年时的食物多得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看得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吃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北方人吃饺子,饺子像元宝,就代表进宝,湖南人吃年糕,表示一年比一年好,湖北人喝鸡汤,寓意清泰平安,江西人吃鱼,意为年年有余,广西人吃甜食,代表甜蜜如意,广东人吃“万年粮”,表示不愁吃喝,福建人吃面条,寓意年年长久……这些食物听起来就觉得特别好吃。

新年,就是用鞭炮炸没烦恼,拿食物祝愿未来,把快乐充满世界。过年真好啊!有美味的食物、也有漂亮的新衣服,我们生为中华子女,就应该把这些传统习俗流传下去。

过年民俗作文(篇2)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春节给盼来了。人们都把大门洗刷干净,贴上红彤彤的对联,挂上红艳艳的灯笼,家家都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最让人嘴谗的就是年夜饭了。远远的,我就闻到了一阵阵菜香,我凑到桌旁一看,哇,好丰盛的菜肴:有鱼虾,有鸡鸭,还有我最爱的牛肉……爱吃的样样俱全。全家人欢聚一堂,我们喝着饮料,品着厚味,你请我让,有说有笑,相互庆祝着新春快乐。

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围坐一起,看了中心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春晚中有唱歌、有小品、还有魔术……跟着新春钟声的敲响,门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我忍不住跑到阳台外,外面烟花早已映红了整个天空,烟花一个接一个地飞上天空,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有的像闪烁的星星;有的像含苞待放的荷花;有的像两条飘动的巨龙,直入云霄……各式各样的烟花,看得我目眩缭乱,目不暇接。

过年了!过年了!我沉醉在这鞭炮的喜悦声中。

过年民俗作文(篇3)

春节实在就是农历新年,是中华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降临之际,万象更新,象征着新的一年开始了;标志着我们人生的另一个出发点。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是由于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典礼,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聚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央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强烈热闹的庆祝这个节日。春节的庆祝流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15天。

在古代,帝王继位之时,为了显示“皇帝”的权势巨子,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同一。本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由多个朝代修定的。

历代皇室庆祝“春节”的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的强大、不乱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典礼就越隆重。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利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联在我国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祥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地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由于“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过年民俗作文(篇4)

我的家乡在郑州,在那里,有许多过春节的习俗。我来给你讲讲吧!

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也是小年。从今日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听妈妈说,这一天,大家都要拜见灶王,还要吃麻糖,这日的麻糖特别难买。

腊月二十四日是“扫房日”,大家都要彻彻底底打扫房子。妈妈还教了我一首过年的歌谣:“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馒头;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把酒打;二十九,洗头手;大年三十,包饺子,福字、对联贴上门。”

过年贴春联是我最喜欢的事情。每逢过年我都和爸爸一起贴春联。春联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意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我们还在门上倒贴一个方方正正的大“?”字,表示“福到临门”。

在我的家乡,重头戏就数放鞭炮了。每到大年三十晚饭前,还有大年初一凌晨我们都会放鞭炮。使我最开心的是大年初一凌晨的那一响。大年初一的凌晨,大家都争先恐后放响新年第一炮。每当倒计时开始的时候,我们就一个人看着电视给放炮的人数着倒计时,一个人用一根长棍子挑着炮,一个人拿着打火机,等着那千钧一发的一刻。“5、4、3、2、1”。顿时,全社区雷炮齐鸣、爆竹声声,热闹的不得了。

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习俗:饺子里包上钱,看谁来年发财,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串亲戚等等。过年好热闹啊!

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呢?

过年民俗作文(篇5)

新年是上一年完美的句号,也是下一年夸姣的开始。人们以为,这是一个吉利、重要的节日,它有各种各样的民俗。

大年三十的晚餐,被称为“年夜饭”。“年夜饭”非常丰盛,必需有鱼、年糕和圆子。鱼代表“年年有余(鱼)”,寓示饶富美满的糊口;年糕代表“年高(糕)”,但愿人们的事业、学业“年年高”,都有更大的成就;圆子代表“团团聚圆”,寓示着人们会在这一天与亲人团圆在一起,快乐无比。

一吃完年夜饭,鞭炮声便不绝于耳。“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声此起彼伏,这边还未放完,那边又响起来了。那一整晚都灯火通明,鞭炮声震耳欲聋,热闹不凡。关于三十晚上放鞭炮,有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

传说,从前,岩穴里有一只怪兽。叫“年”。它体型庞大,头上长着牛角,眼睛又圆又大,像两只大大的灯笼。血盆大口一次可以生吞一个人。每到严冬未尽、初春即来时,它便到山下的村子里肆虐,捉人吃。大家既恨它,又怕它。

据说有一天,有两个胆大的小牧童在晚冬初春时到山上放牛,忽然碰到了饥饿的“年”。当时,他们正挥动着赶牛的鞭子,发出一阵阵“噼啪”声。“年”一闻声了就逃,就这样,他们意外埠得知“年”害怕“噼噼啪啪”的响声。于是大家每到这时都会放鞭炮驱“年”,徐徐地,这成了一种民俗。

大年初一时,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会倒贴着一张红色的“福”。它代表着人人都幸福美满、快快乐乐、万事如意地糊口。可为什么要倒着贴呢?原来“倒”与“到”同音,意思是“福到了”。它寄意吉利。

你一定也还会留意到春节家家门上的对联。对联对得一定非常工整,而且一定是寄意新春快乐、新年吉利的。它们代表了人们夸姣的愿望。

“小孩盼过年。大人盼种田。”之所以这样说,是由于过年这天必不可少的就是——给小孩发压岁钱。大人要给孩子压岁钱,他们会把钱装在一个红包里,然后把它交给孩子,让孩子去数钱。那可以说是孩子们一年之中最快乐的事了。

新年,是崭新的一年。各个民族的新年风俗和习俗可是讲也讲不完。

过年民俗作文(篇6)

新年到,新年到,噼里啪啦真热闹,爸爸叫我快来贴春联,我赶快跑过去帮忙。

贴春联是我家年年不变的习俗,红红的春联映在面前,上面的金色字闪闪发光。上联写到“春风化雨山山翠,”下联写到“政策归心处处春,”横批是“四季如春。”中间是玉兔闹春,红红的春联贴好了,年的气氛更浓了。

为什么要贴春联呢?相传在良久良久以前,有一种怪兽叫做年,年在每年尾月的最后一天出来伤害人类。人们为了预防它,经由调查,得知年怕三种东西,一怕光、二怕响、三怕红颜色。所以说人们就放鞭炮、贴春联来驱逐年。后来,贴春联就成了一种民俗流传至今。

现在,春联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内涵,不中断被人们发扬光大,成为我们家乡一种亘古不变的风俗。

过年民俗作文(篇7)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习俗,比如:德国人比赛爬高、英国人高唱《辞岁歌》、日本人敲钟108下……中国习俗之多,过年就特别讲究:贴对联、放鞭炮、挂灯笼……还有关于“年”的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个怪兽叫“年”,它头长尖角,凶猛异常,住居海底,除夕就上岸伤害人类,因此人们每到除夕上山逃脱。又到除夕,人们逃往深山,却有一位老人坚决留下。“年”像往常来作恶,突然传来爆竹声,“年”浑身颤抖,不敢向前,原来“年”一怕红色,二怕火光,三怕炸响。这时大门打开,只见穿着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惊慌失措,仓惶而逃。第二天,人们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那位老人是帮助人们驱逐“年”的神仙,还发现老人留下的三样法宝。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除夕过后,如果“年”没有来危害百姓,大家就互相说“新年好”。新年不仅要放爆竹,还要吃一些传统食物。

过年时的食物多得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看得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吃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北方人吃饺子,饺子像元宝,就代表进宝,湖南人吃年糕,表示一年比一年好,湖北人喝鸡汤,寓意清泰平安,江西人吃鱼,意为年年有余,广西人吃甜食,代表甜蜜如意,广东人吃“万年粮”,表示不愁吃喝,福建人吃面条,寓意年年长久……这些食物听起来就觉得特别好吃。

新年,就是用鞭炮炸没烦恼,拿食物祝愿未来,把快乐充满世界。过年真好啊!有美味的食物、也有漂亮的新衣服,我们生为中华子女,就应该把这些传统习俗流传下去。

过年民俗作文(篇8)

春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过年,听妈妈说,农历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就要开始忙着准备过大年。年前,妈妈带着我大扫除,买了对联和挂饰,把家里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家里好吃的东西也多了起来,妈妈说这是为过年准备的,看着这么多我喜欢吃的,心里可真开心!来到大街上,看到的是行色匆匆的路人,他们的手里拎着大包小包,谈笑着朝各自的方向奔走,。街边的商店张灯结彩,挂满了琳琅满目的装饰品,店老板和顾客们在讨价还价着,一番热热闹闹的景象。来到外婆家,外婆忙着蒸馒头。热气腾腾的蒸笼里装着白白的大馒头,可真有意思。外婆让我给蒸好的馒头点上一枚红,刚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要给馒头点上红,外婆告诉我,那是意味着来年的日子能过得红红火火。听着外婆的话,我干得可起劲了,我想让大家都过得开开心心。

大年夜,和爸爸妈妈开车来到爷爷奶奶家,院子里挂满了杀好的鸡鸭,爷爷告诉我这都是为过年准备的,奶奶还买了好多花生,瓜子和糖果。最好玩的就是晚上放烟花,妈妈给我买了各种各样漂亮的烟花,我和哥哥妹妹在一起,玩得可开心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一大早就起床向大人们拜年,他们每个人都会给我一个大红包,相互之间还说着好听的话。我还要向爷爷奶奶磕头呢!磕的越多,红包可是越多喔!

过年真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过年真好,家家户户走亲访友,家人们团聚在一起;过年真好,在新年里寄托所有人的美好祝福,并为来年的幸福生活一起畅想。这就是我看到的春节,美好与祝愿相伴!我喜欢春节!

过年民俗作文(篇9)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们吧!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和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而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亦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而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然后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民风民俗作文(分享五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经过反复修改和微调为大家呈现出了精致的“民风民俗作文”。语言的精准和准确性是一篇优秀作文的基础要素,写作能够促进我们的情感成熟和人际交往能力。好的作文,不仅在考试上可以获得高分,也能提升自我价值。建议您将本页面收藏以便随时学习!

民风民俗作文【篇1】

吹糖人

民间“吹糖人”的艺人,他们将饴糖加热到适温时,揪下一团,揉成圆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压一个深坑,收紧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细度时,猛地折断糖棒,此时,糖棒犹如细管,立即用嘴吹气造型。整个操作过程必须经过苦练,手法要准确、造型要简洁生动。吹糖人的关键技术在吹和捏的功夫上。制糖人先将一小块饴糖放在手心压扁,然后握起拳头,用另一只手的手指从手心穿过,把糖块堆成管状,在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后就可以吹了。制糖人鼓起腮帮子,不一会儿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圆球状,再用灵巧多变的手法,捏出造型各异的花鸟鱼虫、人物百态等,有的还图上花花绿绿的颜色。

剪纸

在中华民族的摇篮里,孕育发展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剪纸俗称窗花,是民族文化的内容之一。剪纸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喜爱,其中陕北剪纸犹为引人注目。陕北剪纸包含秦、汉之风,风格既纤细秀美,又粗犷大方,粗中见巧工,土中观美感,曾连续数年分别在西安、北京等地展出,获得好评。

凤翔木版年画

据史料所考,迄今已有476年历史。按从事其业的一个家族一幅祖宗档案记载,明正德二年(1507)肖里村邰氏家族已有八户从事年画副业生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邰氏已开办早期年画“画局”,以后一直延续六代人190多年。凤翔木版年画从小到大,由粗到精,经过了多次起落、兴衰,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民间年画胜地。邰氏《世兴画局》在近两个世纪的进程中,立足凤翔,面向全国,打向国外,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民风民俗作文【篇2】

中国是一个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传统的风俗,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中国春节的民风民俗。

民俗之一――贴春联。帖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民俗之二――帖窗花。中国剪纸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也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流传至今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民俗之三――年画。除了在门口贴春联、挂门神,在窗户上贴窗花,欣赏年画也是春节的一件大事。这一张张年画为家家户户增添了几分和谐安详的气息。

民俗之四――压岁钱。说来说去,还是得回到春节儿童们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发压岁钱了。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害人。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也有人在儿童的枕头下面放压岁钱,保护儿童。在明清时代,“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因此一些地方把给儿童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儿童,祝愿儿童“连连高升”。给压岁钱虽好,沿袭了传统,也表现了长辈们对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

这就是中国传统春节的民风民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民风民俗作文【篇3】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就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就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就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就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民风民俗作文【篇4】

在我的家乡——常德,有着十分独特的民风民俗。

在我的家乡有着一种独特的美食——鱼糕。每逢佳节,大家总会拿出鱼糕来品尝。它在家乡人民的眼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一种象征。

家乡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在每年的十月份,村民们都会齐聚在一起,开一个小型的“跳蚤市场”,大家可以随意采购别人的农产品。整个集市活动要开展近十天左右,在此期间,大家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希望来年的时候能有个好收成。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大家也都没有在干农活了,全村人都会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来庆祝今年有了个好收成。

一年又一年,家乡变了模样,但是在游子们的心中,“家乡”的情是永远也不会变的。

民风民俗作文【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这个巨大的家庭是由56族兄弟姐妹们组成的,而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广东,下面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首先先绍的是我们广东人最爱的饮料——凉茶,我们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因为它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在广东,如果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很多人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人每年春节或开耕时节,从粤北到粤西山区广大农村,流行着一种乡土气息浓郁的春牛舞。人们满怀深情地赞颂和他们一起幸勤劳作的耕牛,充分表现了人们对这一农家宝贝的爱怜,对未来生活的祈求和期望。表演时,演员和观众同声欢呼,互相逗乐,气氛浓烈、融洽,充满着农家特殊的欢乐情趣。“春牛”一般由两个演员扮舞,一人舞牛头,一人操牛尾,牛头用木头或竹蔑扎制,外形比真的牛头大一倍,弯弯的猗角,大大的眼睛,黑黑的皮毛,牛鼻被穿着,和真的一样。牛身用布做成,遮住里边的演员,牛身和牛尾由一人操舞。表演前,“牛”先躺在一边,在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中,由一住老农打扮的角色,把“牛”牵起,绕场走几周,并对“牛”说几句打诨的话,逗引观众发笑。

有时观众也挑逗演员,唱道:“手拿红花红彤彤,红花挂在牛角中、你堂春牛唱得好,不过你牛背有只窿。”机灵的演员立即唱答:“锣鼓一打闹喳喳,老兄讲得也唔差;谁个牛仔纸扎介,背脊有窿正好拿。”

引得众人哈哈大笑,然后开始正式表演。表演时,“牛”的舞蹈动作很简单,只有随着牵牛人的唱颂,摇头摆尾,作欣喜之状,接受人们的称赞。牵牛人的动作则比较多,一边唱,一边抚摸春牛,从牛头摸到牛尾,每摸一处,都有唱词,一边还要做骑牛、驶牛、犁田耙地等动作,有的手持犁耙等农具,有的徒手,但动作都要十分逼真,稍有破绽,观众就要唱歌来讥讽:“手拿金花金黄黄,犁田大伯唔在行。丁丁园园犁紧转,样般中间唔开行?”表演者即顺便接过话头,逗趣作答:“锣鼓打来闹洋洋,老兄讲得也在行。连州学到连山样,留出中间做鱼塘。”

为使得气氛更加热烈。有的地方还有一生一旦,打扮成新郎新娘,手持洋伞,肩挑花蓝,边舞边唱相随,唱一阵,扭一阵,又敲一阵锣鼓。最能表现这种舞蹈特点的是它那纯真、深情的唱词。牵牛的演员把牛牵到场中,便开始唱道:“我条件仔好耕田,生得头大角又尖,耙田唔使用鞭打,犁田唔使用索牵。”然后充满爱怜地抚摸耕牛,从牛头摸到牛尾,一边摸,一边唱:“摸摸牛头摸牛尾,农家耕作全靠你;摸摸牛头摸牛眼,茨粟豆麦粮增产;摸摸牛头摸牛耳,发展生产走富裕;摸摸牛头摸牛嘴,耕夫步步紧相随;摸摸牛头摸牛身,风调雨顺好耕耘;摸摸牛头摸牛肚,生活改善有出路;摸摸牛头摸牛脚,唔愁吃来唔愁着。牛儿是个农家宝,爱牛如同爱父母,相依为命勤耕作,共同走向金光道。”

内容朴实,感情真挚,教育大家要爱护耕牛,勤耕勤种;曲调深沉,缠绵。由于在民间长期传唱的结果,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曲调,俗称“春牛调”。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是非常受人瞩目的;舞狮;种四方竹……

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它有它的独特风韵;它有它的热闹。祖国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风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广东的风情,却让我为之一爽!希望大家也能多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甚至了解其他民族地方的特色,让我们好好的感受中国的多姿多彩!

这篇文章开篇点题,直接点出所要描写的对象是广东人最爱的饮料——凉茶,接着对凉茶的性质等进行了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趣味性和说服力都大大的加强了。

民风民俗作文【篇6】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域,都有属于自己的民俗民风。他们可大可小,可远可近,有的在我们身边,有的就在我们自己家中。是的,民俗民风是我们一代人风土人情的展示,更是对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这是令人尊敬,令人愉悦的。

我的家乡就有这样一种民俗——猜灯谜。每年的元宵佳节,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将自己的过道里贴上许许多多的灯谜,供大家来猜测,来玩耍,这就是猜灯谜的习俗。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能更好,更快乐的度过元宵佳节。我对于几对灯谜就特别的感兴趣,比如这个灯谜:下棋,落子无俗手。谜底是什么呢?谜底就是步步高!这样的灯谜不仅令我知识得到提升,更使我的心情得到放松和愉悦,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民俗和民风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在于不同地域之间风土人情的见证,更是一种民众们自我娱乐的方式,在不同的地方采用不同的方获得自由娱乐的效果。

我的老家东赵,这里还有在炕周围墙上作画的这样一种习俗,他们有什么用呢?这些可以很好的美化自己的房间的墙壁,也可以作为一种对于装饰的意义。画作的内容可以很丰富,许多的花鸟,神话人物等等,他们不仅仅可以努力的提升房间内的美感,可以将民俗的传承,并得以发扬。

民俗风情,永远是一种不朽的留念与回忆!

民风民俗作文【篇7】

泼水节最初起源于印度,后传入到缅甸,再传到泰国、老挝和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泼水节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的一个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农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水,经过一天一夜不停地泼洒,大火被扑灭了,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

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的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用绿树搭起长500米的青棚,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的时候,众人穿行于青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泼水节。

泼水又分为文泼与武泼。文泼是对长者,泼时舀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让水顺脊梁淌下,被泼者高兴地接受祝福。武泼无固定形式青年男女互相泼水对戏。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到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全身上下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

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每逢泼水节日的到来,傣族村村寨就变成了欢乐的世界,飞洒着水的柔情和友谊。

民风民俗作文【篇8】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服装都不同,我为大家介绍傣族的服饰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他们通常把上好的门牙拔去,换上金或银做的假牙。

我再为大家介绍傣族女子的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年妇女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傣族妇女都喜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做,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据说这根银腰带十分珍贵,是由母亲一代代传下来。实际上这是一种信物,如果姑娘将银腰带交给哪个小伙子,就意味着她已爱上他了。

傣族的这种服饰,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特有的风俗。

民风民俗作文【篇9】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特色。今天,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萧山的民风民俗吧!

麻糍——俗称麻团。我和许多小朋友一样,只吃过麻糍,可没看见过麻糍是怎么做的。每年的冬至,每户人家都要做麻团,因为吃了麻团之后,就意味着我们又长了一岁。

今年冬至回到老家,我终于看见麻糍是怎么做的了。我们全家正在吃晚饭的时候,隔壁的四奶奶来串门了,告诉我们他们晚饭后要“搓麻团”。奶奶说等会儿带我们去看看,让我去见识一下麻团是怎么做的。妈妈很兴奋地说她小时候家里每到冬至前夕或者家里有喜事时,都会有“搓麻团”的风俗习惯,那时妈妈和她的姐妹一起围着大人们“搓麻团”,等待享受这糯糯的、香喷喷的麻糍,这是妈妈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我们匆匆忙忙地吃完晚饭,兴高采烈地跟着妈妈和奶奶,来到四奶奶家里,看见灶上的锅里正烧着水,不过一会儿,水就开了,只见四奶奶把半脸盆水的糯米粉全部倒了进去,用一双筷子不停的搅拌,这时锅里的粉都像橡皮泥一样一块一块的,我问奶奶这是在干吗,奶奶说:“着叫作打欠头。”奶奶说着,拿起铲子把它们捞到脸盆里,然后放上几碗粉,最后用双手不停地把它揉成团,直到粉团有点韧性为止四奶奶教我把粉团搓成长条,然后把它截成乒乓球大小的一个个球,放在手心里,用两手把它搓圆,再放到水里去煮,直到一个个圆球浮出水面为止。最后一步,在一个盆里撒上黄豆粉和白糖,把圆球捞起来放进去,然后不停的旋转,直到圆球上裹满为止,香喷喷的麻糍就新鲜出炉了。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颗就吃,好香好烫呀!

这就是我们萧山的民风民俗之一。

民俗民风作文精品


语文课上经常需要写小作文,作文可以使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加纯粹,要想写好一篇优秀的作文一定要多花一些心思,什么样的作文才是一篇好作文?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民俗民风作文精品。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民俗民风作文 篇1

当迎接新年的钟声响起,我们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我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坐在窗前,透过玻璃看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春联, 大街上热闹非凡,大年三十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屋外便响起了冲天炮的声响,新年,我们一起共度快乐!

春节的民风民俗很多:放烟花、拜年、吃分岁酒……可是,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那次和爷爷一起放百岁灯。

大家三十的晚上,我一蹦一跳地来到奶奶家,跟着爷爷一起去放百岁灯,只见爷爷走进了厨房,从冰箱里拿出了一袋胡萝卜,我好奇地问爷爷:“这是做什么?”爷爷笑着回答:“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习俗,在大年最后一天晚上,我们家家户户都要点上百岁灯”我呀,现在在制作呢!我一丝不苟地盯着爷爷,熟练的手法,爷爷切萝卜的样子,丝毫不亚于那些顶级厨师,切完了萝卜,爷爷又从大厅里拿来了一袋小蜡烛,一根蜡烛 一块胡萝卜,一一搭配。爷爷告诉我,插胡萝卜的时候可要注意了,蜡烛要插在胡萝卜的中央,要插得高,插得直。听完爷爷的叮嘱,我们开始去放灯了,爷爷拿着打火机,我呢,则负责在旁边递东西,放放灯,聊聊天,听听故事,还是蛮有趣的。新年,我期待你下一次的到来。

腊月三十的守夜,春节就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永远奏响在我的心里。

民俗民风作文 篇2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四周,孩子们放爆竹,兴奋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大年节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热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大年节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外,据旧习以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祥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样子容貌,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随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披发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祥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奠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祥方向,燃灯笼火炬,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大年节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屋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烈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上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催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白叟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试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咆哮而披发。白叟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以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人们的传统观念,老是喜欢在过年时,多讨些好彩头,但愿一切顺利,这其中有许多旧习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扫帚之俗,认为新年使用扫帚将会把命运运限扫走,扫去财运,新的一年会难交好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为使此俗流行,还定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新年也不可骂孩子,说话必需特别注意。假如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饭碗,大家也毫不骂他,反而说他“岁岁平安”,因“碎”“岁”谐音冲一冲不祥的气氛。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说溜了嘴,开年讲些不太吉祥的话,除了横关照竖关照,有的地方还用块红布或草纸向孩子们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当作屁股,即使说出不吉祥的话来,也即是放屁。还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边,叫做“压岁果子”。橘子、荔枝谐音“吉祥”,以求来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区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偷财神爷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裤裆里,以取“财神入库”这句成语的意思。在这些异想天开的趣俗之中,埋藏着历代多少劳苦庶民献媚命运之神的良苦专心。

民俗民风作文 篇3

最著名的王老吉凉茶,历来为广州人所推崇。进入80年代以后,各种凉茶冲剂及软包装凉茶应运而生,如神农凉茶、夏桑菊茶等,已成为许多家庭夏季里的一种时尚饮料。

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早上见面,往往以“饮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吗”)作为问候,可见对饮茶的喜好。饮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流传着“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习惯叫茶居)饮茶。不仅饮早茶,还要吃点心(作为早餐);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可见,广州人的饮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际的方式。

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为什么历百年而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广州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茶居。

广州的茶客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间固定的茶楼,通常是“一盅”(排骨饭)“两件”(点心),这类人以离退休老人居多;另一类是饮“礼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饮茶,不限“一盅两件”,而是品尝多款点心,从容“叹茶”。

广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为兴旺,从清晨至中午十一时许,往往座无虚席。饮夜茶也渐有兴盛之势尤其是盛夏,一边饮茶一边听戏曲演唱,还一边享受空调冷气。广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时开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时才收市。

民俗民风作文 篇4

我的的老家是浙江的临海,有许多与别的地方不同的习俗:过新年、元宵节、中秋节.

快过年了,人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回家乡过大年.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挂上了红红的灯笼,贴上了红红的春联.

大年节那夜,全家人(包括爷爷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家家户户就开始放烟花爆竹,一走出门,便闻声了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从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传来.这声音把我吓了一大跳:吓得我赶快用手捂住耳朵!这声音大得,连说话声都被沉没了,不得不让人大声地喊.之后,我看着满天迷人的烟火,每个烟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真叫人看的目眩缭乱,简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烟花节”.

在我们浙江临海春节一般都是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每天还未亮,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天刚蒙蒙亮,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插烛焚稥,用茶果祭奠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还有许多禁忌:不准扫地吧,不准将水倒出去,不准动刀······

还有,我们那儿过元宵节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过.元宵节那天你猜我们吃什么?汤圆No!No!No!不是汤圆,在我们哪儿吃的是“羹”,它是将一大堆原料搅拌成的,都是薏米浆为主,再放芥菜叶、猪肉末、豆腐干······搅合在一起,搅好了之后,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后调味出锅,由于做羹的原料良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锅,这够全家老少吃好几整理呢!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风”.各地的风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节日,各有各的过法.由于有了这样的不同,节日才会变得非常有趣.你家乡的风俗,又是怎样的呢?

民俗民风作文 篇5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锦绣的故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故乡,老是特别正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由于元宵的外形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聚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圆,天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热潮部门。要赏识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赏识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赏识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天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美丽交辉。京都奼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冷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枯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赏识着天空中锦绣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快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唯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故乡,爱家乡独占的习俗!

民俗民风作文 篇6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迎着欢声笑语,我们迎着噼里啪啦鞭炮声,我们迎着满心的期待,我们来到了想念已久的祖国大地——湖北.大年初二我们在襄阳观看了古城墙、米公祠、古隆中。现在我把它们给你们先容先容吧!

米公祠,原名宝晋斋,位于樊城内,为北宋闻名字画家米芾所建。米芾字元章,人称“米襄阳”。米芾很喜欢珍藏砚台。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深受到人们的爱戴。在他离任去世后,建米公祠以示纪念。

古城墙位于襄城区境内,原筑于汉初,略呈正方形。其东南隅有仲宣楼、夫人城等。城垣周长7.6公里,均匀高8米,宽10米左右。城北以汉水为池,东、南、西三面凿有城濠,濠宽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它宏伟壮观,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其中让我记忆最深的仍是古隆中,谈起古隆中大家肯定都想到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是三国时期的蜀国的丞相、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字孔明,他17岁-27岁在古隆中隐居。幼年失去了父母,后随叔父至荆州,17岁叔父亡,便来到襄阳隆中苦读,被称为“卧龙”。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分析了三分天下的局势,提出了一统天下的谋略,使刘备茅塞整理开。进入隆中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绿树成阴的树木,我们继承往里走,就看到了宏伟壮观的古隆中大门,这大门很独特,由三个门组成,正中间是个大门,大门上印着三个红艳艳的大字---古隆中;两旁各有一个小门,三个门中间有两根柱子,上面写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三顾频频天下计",下联是"两朝开济老臣心"。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三顾堂,这可是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地方。那里有一块浮雕:诸葛亮和刘备相对行礼,张飞却双眼圆瞪,眉毛倒竖,一副气鼓鼓的样子。疑?那边怎么有一口六角形的井?原来是诸葛亮在这打水用的,现在它仍是那么清澈见底,被光一照仍是那么波光粼粼,使人叹为观止。

实在人生下来不是什么都懂的,就像爱迪生说过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人不能没有先天的灵感,也不能没有后天的努力。让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肯下功夫,只有我们先付出,才能得到一定的收成。

民俗民风作文 篇7

苗族、土家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是年节。节日中最富民族特色的歌舞,是舍巴日。

舍巴日舍巴,意为摆手。日,即做。苗族、土家语动宾颠倒,舍巴日,汉语直译为做摆手,意译为摆手舞。它是苗族、土家族祭奠祈祷的一种流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奠、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流动。摆手有大小之分。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的叫大摆手。大摆手规模大、套数多、时间长,历时七、八天,与集市商业、文艺体育流动一起,在摆手堂前举行。摆手堂,在土王祠。小摆手规模小,套数少,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堂举行。

苗族、土家人在摆手流动中,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苗族、土家先民的糊口场景,整个流动都着浓厚的祖先崇拜痕迹。

民俗民风作文 篇8

在我的家乡——常德,有着十分独特的民风民俗。

在我的家乡有着一种独特的美食——鱼糕。每逢佳节,大家总会拿出鱼糕来品尝。它在家乡人民的眼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一种象征。

家乡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在每年的十月份,村民们都会齐聚在一起,开一个小型的“跳蚤市场”,大家可以随意采购别人的农产品。整个集市活动要开展近十天左右,在此期间,大家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希望来年的时候能有个好收成。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大家也都没有在干农活了,全村人都会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来庆祝今年有了个好收成。

一年又一年,家乡变了模样,但是在游子们的心中,“家乡”的情是永远也不会变的。

民俗民风作文 篇9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欢快、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又叫过年,含有辞旧迎新的寄意。春节的习俗良多,下面我就为你逐一先容吧。

第一大习俗应该是“春联”了。“春联”也叫“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更加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都在大门的左右吊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跟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的春联是在红色的纸上,用羊毫蘸墨,书写一些象征吉利、祝福的话语,寄托人们夸姣的心愿。现在春联已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呢。

第二大习俗就是“爆竹”了。当午夜钟声响起的时候,就会响起雷鸣般的爆竹声,为什么要燃放爆竹呢?这儿有一个传说:相传每到过年时节,年三十的晚上,出来一头叫“夕”的怪物,它经常出来吃人、吃牲口,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竹子截成一个小筒一个小筒的样子,把桶里装上炸药,把它们放在“夕”出没的地方,当“夕”出来的时候,点燃炸药,立即发出震天的巨响,“夕”听到这声音,吓得撒腿就跑,人们就平安了。所以就把这种发出巨响的东西叫做“爆竹”。

第三个比较重要的习俗就是“守岁”。我国民间在大年节有守岁的习惯。这种习俗,既有对过去一年的留恋,又有对来临的新年的夸姣但愿。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整理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傍晚开始,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古人有作诗、打麻将等风俗,而我们现在更增加了丰硕的内收留,大年节之夜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大多数人盼望的事情,连小孩子都非常喜欢。

春节的习俗还有良多,每一个习俗都有一个锦绣的传说,请大家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春节习俗吧,它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呢!

民俗作文系列


作文是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思考能力的重要工具,并且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各种文化,丰富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应该参考哪些优秀的范文呢?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一篇题为“民俗作文”的范文,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民俗作文 篇1

按照河北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

腊八这天,人们早早起来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买菜,割肉,准备各种各样的年货。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呐!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大人们要给孩子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凑在一起,下象棋,聊天等,热闹极了。

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打扫成堆的鞭炮纸。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学生们也要开学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民俗作文 篇2

今年过年,我们去了龙游外婆家。外婆准备了很多年货,样样都体现了龙游的年味民俗。

发糕是这座小城最正宗的“年味”,因为发糕代表了“年年发,步步高”的美好愿景。每逢过年,外婆就在自己家“炊糕”,还在发糕上用“洋红”点几下,喻意好彩头。

八宝菜,即用八种蔬菜混合炒在一起,红红绿绿的,看着很诱人,其实这是为了人们酒肉后清理肠胃的一道素菜。

葱花馒头的味道好极了,它的做法是先把五花肉剁碎,然后再将笋沫和葱花拌在一起,塞进馒头里,蒸熟后就是香喷喷的了。

芋头肉粽是我最爱吃的,它是用芋头和五花肉拌在一起的粽子。

大年三十这天,我和姐姐一起把大门上的旧换下,贴上新的。晚上,外婆还送我一个大公鸡灯笼,这也象征着“红红火火”吧!

过年,必然少不了鞭炮,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鞭炮声、烟花声不绝于耳。还有象征着一家人团圆的年夜饭,大家说说笑笑,温馨愉快的吃完了。

外婆家的年味很浓,这个年过的很开心!

民俗作文 篇3

《乡下纸牌》

在寂寞的日子里,忽然想起乡下纸牌来,窄窄长长的那种,只有手指那么宽,一大把拿在手里,像拿着一朵菊花。一屋子的祖母、外祖母,每人手里拿着一朵菊花,无声无息地坐在淅沥的雨声里,坐在萧瑟的秋风中,一任白露、霜降这样的节令在窗外飞逝。

很多上了年纪的乡下女人迷恋纸牌,我祖母就是其中之一。她们称之为抹纸牌,是抹,一点声音也没有。随便找一处有天井的老房子就行,就在悬着腌肉、艾叶、粽叶的天井里摆开了桌子。纸牌拿在手里,黑白两色套印着奇怪的图案,咒语似的,神秘莫测。常见一个女人隔一段时间提一只元宝篮来一次,鬼头鬼脑的,怕被人揭发贩卖赌博用品。揭开蓝布巾,才发现元宝篮里躺着一把把捆扎好的青色纸牌,像一捆捆小菜秧,也像豆腐店里的百页。我祖母其实并不清闲,乡下的祖母们都是这样:如果是春天,她要赶早踩着露水去菜园,拔几棵蒜,炒田螺或腊肉;采一把青菜苔,顺手再捋一些青白的韭菜花,好给孙子炒蛋吃。她们年年月月如此,却并不怨烦,因为有纸牌,日子便过得有滋有味,好像一上午的忙碌只不过是一个过程,只是为了下午能平心静气地坐着抹纸牌;好像年轻时生儿育女的劳顿也只是一个过程,只是为了到晚年能静静地抹纸牌。

春天,雨乱灯昏的路上,老房子里到处都有抹纸牌的女人,杏花桃花开得有些撩人,田蛙跳到后门口来了。接下来是夏天,抹纸牌不行,天热,蚊子也多。秋风一起,祖母们就笑了,六七十岁的老人唤着各自的乳名无声无息地坐在一起。房顶上大雁正在往南飞,红红黄黄的乌桕叶落满瓦沟,蜻蜓落在芝麻秸上,一只花蝴蝶飞进来,又从窗口飞出去。输和赢都是次要的,日月能这样静悄悄地过,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纸牌也有吸引我们这些孩子的时候,比如她们用季节性的乡土小吃作钱的替代品,到最后再换算成钱。春天,蚕豆上市,一颗蚕豆代表一分钱,秋天就用炒蚕豆或炒蚕豆,我有时候看到祖母面前蚕豆越来越少,替她着急,就偷吃别人的蚕豆,结果账算不对引起她们互相埋怨。我还见她们用屋外盛开的桃花或秋天金黄的乌桕叶代替钱。特别是经霜的乌桕叶子,金黄金黄的,真像金币一样。但有时候捎着黄叶的秋风会猛然破门而入,这时候牌桌往往大乱。冬天用得最多的是荸荠,紫红的长着芽嘴的荸荠在小油灯下像画家桌上的静物一样。我有时候也得到一颗,不吃,一直在手心里焐暖,然后荸荠连同我一起在祖母取暖的火桶上沉沉睡去。半夜开门回家,哇,一场雪下得好大啊!雪也是悄悄来的,雪光将我童年映照得像童话一样纯洁。

现在在江南一些乡镇上,偶尔还能看到那种乡下纸牌,和青花瓷坛、桃红纸包着的酥糖放在一起,像一些散乱的令人伤感的往事。每当我见到它们,总要想起我逝世多年的祖母,也总能闻到农耕深处散发出来的乡土芬芳。

民俗作文 篇4

嘿,你们好啊!你们有过民俗风情主题研究的活动吗?我跟你们说啊,我们班这段时间一直在弄呢。你们想知道我的感想吗?呵呵,我就不告诉你。算了,我还是跟你说一说吧。

通过这一次的'综合实际活动,我收获了很多的东西。比如说我知道了陶艺的历史、哪里的陶艺最有名、陶艺该如何做,以及陶艺有哪些名人。这一些知识,我想我哪怕老了,任然会记忆犹新。再比如说我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了团结是什么,就像课文《手指》告诉我们的一样,一根手指再强大,再厉害,也不如五根手指团结在一起更强大,更厉害,并且无人能敌,无所不能。

但是我也觉得我们处处是漏洞,一点都不完美。为什么呢?我们总是有着这事那事,压根就没有为集体着想,只想着自己,一直知道了最后,我们才像油锅里的蚂蚁一样,着急起来了。好不容易凑到了一个人的家中,但老天却故意为难我们,将他家的电脑给弄坏了。没办法,最后就到了我家。

到了我家之后,我们录了一遍,结果被一个同学给删了,于是我们就又得重新找个时间弄。我们就都责怪那个同学,其实我们也有错误,要是我们的电脑技术好一点,就可以将刚才录的视频给找出来的。

所以到了最后,我们是在学校弄完的,也就是昨天。我们给董老师看了一下,董老师说可以,我们悬着的心就落了下来。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各让一步,我相信,我们的PPT会写的更好。哎呀,不跟你说了,我得要去修改一下PPT了,再见!

民俗作文 篇5

端午节,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九顶塔民俗风情园,领略了美丽的风景、精彩的民族歌舞,还有许许多多的民族风情。

我开心极了!我看了九顶古塔,听说是隋唐时期的呢!中国古代的人们真是了不起,他们用勤劳和智慧,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可敬的历史文化……我见到了苗族、佤族、傣族、彝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还有陕北窑洞等各式各样的民居,欣赏了各个民族的歌舞,品尝了蒙古族的鲜奶酪;我记住了佤族人民“以黑为美”的审美观,还记住了陕北人民当年迎接毛主席、迎接解放军的安塞腰鼓和奔放的大秧歌。

我还看到了“秦琼大战宇文成都”的马战场面——几个身穿古代铠甲的人舞者竹节锏、蛇形枪、方天画戟等古代兵器打来打去。听爸爸妈妈说很久很久以前,古代人就是这样打仗的。妈妈还说有一本书叫做《三国演义》,我长大了一定爱看,那里面描写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哈!我居然还亲眼看到了“游击队”打“鬼子”!《地道战》情景剧演出是我最最喜欢的节目,看着“鬼子”们一个一个被“游击队员”和“老乡”们打翻在地,看着水井里、树洞里、屋顶上随时就会跳出一个游击队员,看着“鬼子”们一会儿被石头打中、一会儿掉进坑里……哈哈,真是太过瘾了!……在九顶塔,我还看到古代州官带领百姓进行的“纪念屈原”的祭祀活动的模拟情景,吃到了香甜的粽子,喝了清香微苦的艾叶水,和少数民族的叔叔阿姨们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舞……

我度过了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

民俗作文 篇6

福建民间普遍存在着对树木山石的崇拜。凡是较为古老的树木,都被看作为有灵气的神木。如枫神、榕神、樟神、松公等。其中榕树作为吉神化身而更受信奉。无论城镇乡村,大凡在浓荫蔽日的闻名古榕下,都会有人在树下敬香,祈求平安。

福州的糊口禁忌可谓无处不在。主人请吃饭是,往往将饭盛得山般高,客人尽可以表示吃不了这么多,将饭往主人饭碗里拨,但千万不要犹豫未定,更不要顺手将筷子插在饭碗上,这样极不吉祥。由于福州在供奉灵堂棺头时,有一碗装得爆满的“丧食”,上面直插一双筷子。赴结婚宴席时,不能将盘碗重叠,否则就意味着重婚,中学生作文《写民俗的作文》。说话禁忌更多,“要碗饭”应称“来碗饭”,以避要饭之意。

民俗作文 篇7

我的家乡是有“中国禅都”之称的新兴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硕多彩的民俗风情。说到家乡民俗风情,大家都会想起新兴的“雅冈走大王”“傅姓坊舞火龙”、“社圩舞火捞“、“天堂烧大炮”……而我最喜爱的是六祖镇过元宵节时的“雅冈走大王”。

早就听说“雅冈走大王”这项民间流动很有特色的,从农历的正月十三开始到正月十八结束,而正月十八是元宵节的热潮部门--“走大王”。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今年的农历正月十八,我终于有机会一睹“雅冈走大王”的全过程。这日的正午时分我和爸爸来到六祖镇的雅冈村,这里已经是人隐士海,一片锣鼓喧天、鞭炮声不中断的热闹场面,我们赶快找个位置站好。

13时左右,吃完“大王菜”后就是各坊“大王”(实在是各坊供奉的一尊神象)出发的时刻,我焦虑地期盼着。哈!主角终于出场啦!只见一大群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高高地抬着“大王”连跑带走,后面陆续走出“走大王”的步队,我数了一数共有8队,每队都有一大群人簇拥着,阵收留壮盛。每个坊的步队齐心合力、不甘落后,都想在这次“走大王”中取胜,为自己的坊拿个好兆头,我也加入了“走大王”的行列里凑热闹。“大王”要路过8个坊,在每个坊都会停留一会儿,村民们都会放鞭炮迎接“大王”。浩浩荡荡的步队绕着村子走两圈半,终点是“雅冈祠”的旧址--现在的六祖镇中央小学。每个坊的“大王”队进入小学的'体育场后,高兴地把“大王”高高举起并用力摇摆,欢呼声一浪接一浪,那种气氛比过年还热闹呢!为什么要“走大王”呢?我这个人不懂的问题老是要穷追不舍,可爸爸也是无法清楚地回答我。这时在我旁边的一位老大爷告诉我:“雅冈走大王”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人们是通过“走大王”的方式来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原来如斯!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大家“走”得这么起劲。

已经是下战书4时了,“走大王”的步队逐渐披发开,人们对这次“走大王”津津乐道。幸福祥和的气氛依然停留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家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片欣欣茂发的景象!

民俗作文 篇8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家乡的风俗是喜庆的,热闹的,但众多的风俗中,我最喜欢的还要属春节。

说起春节的来历还挺有趣味呢!小时候就听爷爷给我讲说,古时候有个名叫年的怪兽,头上有一对触角,十分凶猛,每当到了春节的大年节夜,这个怪兽便出来吞食牲口,伤害人们。大家都拿它没有办法,十分畏惧。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大年节夜,于是有一位白叟在大年节这天晚上敲锣打鼓,贴春联。年兽十分害怕,荒忙逃跑。原来,这怪兽怕红色和响声。从那以后,每年大年节夜晚人们都会在自家门口放烟花爆竹、贴春联。

春节的风俗有良多,其中一项也是最重的项,就是吃团聚饭了。每当这时,无论常年奔波在外的游子,仍是移居他乡的工人,都会赶回家,与家人团圆,吃一整理热热闹闹的团聚饭。人们举杯大笑,忘掉一年里的烦恼。

放爆竹烟花是孩子们的最爱的流动了。那"噼里啪啦"的几声,天空中便泛起几朵"花",固然没有真正的鲜花那么艳丽,但是也有绚丽与烂漫。天空中的烟花盛开了,一阵欢呼声,孩子们又蹦又跳。

家家户户门窗上这些红色的春联,为过年又增添了几分年味。

家乡的风俗,是一份暖和又持久的回忆。

民俗作文 篇9

古往今来,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的时候,老是那么期待一家人团圆在一起,谈论着一年的收成,对新的一年布满了夸姣的.憧憬。孩子们享受着假期带来的放松与欢乐。

眼看春节就快要到了,今年的对联,妈妈可是早就说过让我包下了,几家人的,这也是个不小的“工程”呀,呵呵。春节的前两天,我开始忙碌起来,小小“书法家”要着手工程了,经由我的挥毫泼墨,不到半天的功夫,家里铺满了大红的对联,“借得山川秀,迎来景象形象新”;“春降千门福,花开万户欢”,行书的,楷书的,一幅幅作品诞生了,看着满屋的对联,妈妈连连赞不绝口。

在三十的的上午,我和妈妈贴对联贴窗花罗,看着我的作品贴在大门上,红通通的,喜气洋洋;我们又带着对联去妈妈老家的新居子上贴上我的大作,看的二公公,连连说不错不错,有阿公当年的风范了。原来我的阿公书法也是很了得的,那个时候,家里所有亲戚过年的对联全是阿公给写的。最后来到阿婆家,给阿婆家也贴上,看到我的作品有了用武之地,我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今年的春节,二姨小姨,我们三家人陪着阿婆共同渡过;今年的春节,我们共同举起了羽觞,没有了爆竹的响亮,没有了烟花的闪耀,但在夸姣的祝福声中,大年节的夜晚是那么的宁静与祥和,xx年我渡过了一个别样的春节。

民俗作文 篇10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爸爸妈妈总要带我来到外婆家过节。一进门,我就看到了外婆家桌子上放了好多包好的粽子。

看到外婆包的粽子好漂亮,我整理时新血来潮,自告奋勇地跟外婆说:“外婆,我可以帮你包粽子吗?”外婆开心地说:“好的,当然可以了。”

说干就干,我洗了个手,跑到外婆身旁,先看外婆是怎么包的。只见桌子上有好几种馅料,有红豆,红枣,还我最爱的鲜肉馅料,看了都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拿起两张用水浸泡过的粽叶,放在手上转了几圈,粽叶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圆筒的外形,只见外婆用勺子放了一大勺糯米拌好的馅料,然后用手按平整,再把多余的粽叶给它包起来,最后用绳索给它系起来,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出来了。我也开始学外婆放糯米了,可是放了好多却老是放不满,这是怎么回事?我纳闷的看看外婆,外婆正在看着我笑呢,外婆说:“小冕,你看你的粽叶下面有一个洞一直在漏糯米呢。”我一看,原来我把下面口子没叠紧,所以糯米有些漏了出来。唉,我真是个马大哈,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外婆又教我怎样才能把粽叶包紧一点,再装米进去,最后再把绳索系好。我按照外婆交的方法包了好几个粽子,固然粽子外形怪异,但我却很开心,由于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

粽子包好后,外婆把粽子放入锅里开始煮了,我们耐心地等待着。过了好一会,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粽子香味。粽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让外婆赶快把我包的`粽子捞出锅,固然有些已经裂开糯米也冒了出来,但涓滴不影响它的厚味,我一下子吃了好几个。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家乡众多风俗中的一种,我的家乡还有好多别的风俗,这里我就不逐一道来了,愿我的家乡越来越好!

民俗作文 篇11

家人十分好客,每当亲朋戚友到来,他们都喜欢以家酿米酒相待,这种米酒又称“水酒”,如是初开坛提取的酒,称之为“酒娘”。这种“酒娘”好喝,度数固然不高,但后劲大,收留易醉人。他们在饮酒时,很留意礼仪。

客家人喜欢使用四方桌,俗称“八仙桌”,一种可供八个人同坐的木头桌。上座时,他们很正视席位的安排,一般按亲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坐。宴席间的大小位,是这样安排的,如正厅只排有一张桌子,这时以面对大门的左侧为首位,右侧为第二位。然后从左到右,穿插论序,面对正厅的右侧为最小。假如安排二张桌子,这时候以左边桌位为大,右边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假如安排三桌,称之为“一品席”,这种情况,以首席为尊。假如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

宴席间第一回斟酒,是按尊卑长幼次序先后斟酒,最后再给自己斟酒。酒斟好后,酒壶嘴不能对客人,要对着自己,否则就是失仪。敬酒时,敬酒者要站起来,左手摁胸,右手举杯讲几句祝颂的吉利语,并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迟到,视不同情况罚酒1—3杯,妇女半杯。如半途离席,要喝1—3杯,才能退席。

客家人饮酒时,为了增添酒兴和热闹气氛,在各种宴会场合,或俗、或雅、或简、或繁,都有猜拳助兴的习俗。猜拳时还有一些规则,好比出三时,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时,大拇指要侧向,不能往上翘。出二时,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时要侧向,不能象灯驳壳枪一样食指指向对方,以表示礼貌。

客家人酒令,具有丰硕的知识性。猜拳的数字从零到拾,如猜中双方所出的手指合计数,即为胜方。如双方同时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采取“四字式”叫法,好比猜“一”时叫“一品高升”;猜“二”时,叫“两家和好”;猜“三”时叫“三星高照”;猜“四”时叫“四季发财”;猜“五”时叫“五子登科”;猜“六”时叫“六六顺心”;猜“七”时叫“七巧成图”;猜“八”时叫“八仙庆寿”;猜“九”时叫“九久长长”;猜“十”时叫“十全十美”。所以喊的就是吉利语。

饮酒猜拳时,一般以三杯酒为一组,输拳者饮酒,三杯酒喝完就算过关。如余兴未了,可再来一组或几组。如需请人代拳、代酒,应和对方协商,征得对方同意才行。除了猜拳斗酒外,还有出手指点数字斗酒,做法是席间指定一人为首,按大家所出手指的总数,算到谁,谁就得喝一杯,例如大家所出手指是六,从为首者算起,到第六位即为饮酒者。另外也有“转汤匙”斗酒的,桌中摆一个汤匙,由一人旋转汤匙,待汤匙休止滚动时,汤匙柄指向谁,谁就得喝一杯。除外还有“猜单双”斗酒的,在手心中任意放入一枚或两枚硬币,让别人猜单、双,输者饮酒。

客家人酒令花腔多,有文化的人还喜欢“字词令”、“诗词令”,此外还有“通令”,包括猜谜等。客家人喜欢通过酒规酒令、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游戏,增添酒兴,消除寂寞困乏,直至尽欢尽醉。

民俗作文分享十五篇


写作文对于语文成绩的影响非常大,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思考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决策。为您整理以下最新的有关“民俗作文”的资料。此文观看后您的人生经验可能会更加丰富!

民俗作文【篇1】

薄如羽翼的竹蔑经过一双巧手的编织,摇身一变为夏日里给予清爽的凉帽。淡绿、米白在竹条中交织,戴在头上,是美的化身。

客家人戴凉帽的习俗,从北宋年间就有苏东坡的苏公笠记载。至今近一千年,甘坑凉帽的制作也有两百年的悠久历史。时间的沉淀在它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年夏日,顶着烈日回乡有望奶奶。当那顶凉帽躺在我头顶上阻挠热意的侵袭时,我才明白凉帽出现的意义。

回到乡下,沿街走向奶奶家。坑坑洼洼的黄土小路在脚步的摩擦下扬起阵阵士灰,路旁的许多人家门口都摆上木制板凳,手拿摇扇,头戴凉帽,悠然自得地坐着享受夏日里的一丝清凉。在老屋的屋檐下,听六月,感受热风的掠过。

一路走去,行行色色的人无一不都有一个相同点,那便是戴着惊帽。特别是妇女,头顶上的凉帽花纹图案多变,似乎成为了村里的一件时尚单品。

我的从众心理开始涌动,到奶奶家时便迫不及待地询问奶奶:奶奶,我们家有凉帽吗?我也想戴一顶。奶奶和蔼的脸上浮现出笑容,从房间里拿出一顶放在了我的头上。

不一会儿,我的身影便出现在了镜子前。镜中的我头顶凉帽。有种无法言喻的韵味,原本以为古板普通的凉帽,没想到也有自已独特的美感。

我们小滢在臭美呢,奶奶年轻时可喜欢戴凉帽了,还会给凉帽织花纹。随着奶奶的述说,我好似回到几百年前,走在夏日的黄土小路上,沿着河边,忆当时的古色古香。从奶奶的口中得知,起初凉帽是客家移民发明出来的,因其夏日里带来的凉爽和独一无二的美,使用得愈来愈广泛,久而久之,戴凉帽便成为客家人的可俗。

凉帽的出现也打破妇女不抛头露面的古中原遗风。凉帽戴在女性头上,体现出女性美感和韵味,是对封建枷锁的冲击,也是古代女性力量的体现。她们不拘泥于封建的禁锢中,敢于用自己的巧手去编织美,更将这种美代代传承,编织出悠久历史。

在蝉鸣声中,我看见大片大片的绿意肆意张扬地在夕阳的渲染下铺满整片山野,延伸到火红的天边,看见奶奶微拱的身影在门外静谧地出现。奶奶坐在家门口,手里撕着竹蔑,均匀、轻巧的竹蔑条堆成小山,在晚风的抚摸下微微卷起。将织好的雏形凉帽扫上桐油,在夕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奶奶在门前的背影在晚风里变得模糊,而手中的凉帽却是那么清晰。古代女性对美的追求,对技艺的传承在老屋里变得清晰深刻;古代女性手握解开封建禁锢的钥匙,在朴素中诉说凉帽的故事。我坐在奶奶旁,将古老技艺带往更远的地方。

民俗作文【篇2】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题记

我们家乡的新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家每户的人都忙碌起来了。

腊月二十三这天,我开始帮我妈妈大扫除。我们全家总动员,拿着鸡毛掸子把旧年灰尘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这就是辞旧迎新。把旧年所有的不好的东西都赶掉,迎接新的20xx年。

腊月二十九开始,贴对联,福字倒着贴传说是来年会有福气的,所谓福道就是这么来的。我们一家把美好寓意的对联贴好。在大门上挂上红红的灯笼,看着特别喜气洋洋。

腊月二十九晚上我们一大家人都聚集在饭桌上。年夜饭是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我们一家人都开开心心的欢聚在一起,“饺子来咯”妈妈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在饭桌上,爸爸开口说;“这饺子不但好吃,而且里面1还有很多祝福。谁如果吃到祝福,谁在下一年就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然后我们还是吃饺子了。于是,我们都开始吃饺子,都希望能得到新年的祝福。‘呀!“我吃的饺子里突然有个硬硬的东西,然后我咬开一看,原来是个硬币!我欣喜若狂对着家人说;”看我吃到有硬币的饺子了!“爸爸说;”看来你以后一定会开开心心,平安幸福。“

吃完年夜饭以后,除了很小的孩子是都要守岁的!一是为了老人增寿,二是为了辞旧迎新为年轻人添福气,这时一家人边一边看春晚,一边其乐融融的谈着一年的收获!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寂静的夜中绽放出美丽的烟花,有的如陨石直降地上。有的如火箭,直冲云霄,有的如花朵,定格在最美的样子。是那样美丽,每一个烟花在人们的笑语前划过去。

这就是我家乡的新年。

民俗作文【篇3】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丰硕多彩,有舞龙、舞狮、贴对联、剪纸……

实在我比较喜欢的是舞龙,最喜欢的是贴对联。由于每到过新年都会有贴对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往迎来的流动,热闹极了。这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但是你知道吗?过年里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

传说中,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住着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村里的人知道会来怪兽把门锁的牢牢的,可是不管怎么样年仍是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害怕极了,但是又无能为力。

第二年的大清早,人们就纷纷地收好东西预备去城里过完年才回来,这时一位仙翁走过来告诉人们说:“怪兽害怕红色和响声有。”就这样人们听了以后就回到村里买了对联贴在门上;到了晚上年又来了,它一看到红色就开始害怕了,人们见到有效果又敲起了锣鼓。这时年更害怕了吓得连忙就跑了。

从此,村庄就和平了。之后人们每逢过新年都会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色的对联,放爆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民俗作文【篇4】

我们的家乡风俗很好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是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是会回家的,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了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的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民俗作文【篇5】

关于跳大绳,是我们家过年必有的传统。

不知道是谁定下的,也许是外婆,或是妈妈的外婆,总之,我们家就是有这个传统。

我们之中,属妈妈最厉害,毕竟外公外婆年纪也大了,只能甩甩绳,计计数。我们家的绳是大红色的,外婆说,谁被打倒的次数多,谁就可以去灾辟邪,我被打倒好多次,好像鞭子抽在身上,火辣辣地疼。妈妈总是巧妙地避开,她总是跳很多,实在跳不动了才停下来。

跳大绳,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

第二次,是因为体育要测试,才又接触到了童年最喜欢的跳大绳。

现在都不叫跳大绳了,而叫跳长绳,不过我还是喜欢叫跳大绳。

那次风波,几乎每个人都买了长绳,我也不例外。每天中午,不管是烈日,还是寒风,我们都准时下楼跳大绳。这里的和我家的有些不一样,这里只有粉色,橘色,绿色,却绝没有大红,这里也没有去灾辟邪的作用,只有比谁跳得多,谁跳得好,我的心中有些失落。

这已经是五上的事了,离现在好远,不过记忆还是挺深刻的。

一年不跳了,今天,大课间,跳长绳。

刚开跳那会儿挺默契的。王老加入了男生队,misszeng加入我们女生队,有了老师的加入,我们简直如虎添翼,没多久,就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对长绳的热情与喜爱更甚从前。

但无论如何,我觉得,我家的跳大绳是最独特的。

因为我家的绳是大红的。

民俗作文【篇6】

我的家乡是在荆州,我相信每个人应该都很熟悉吧,我的家乡是一座历史悠久充满文化底蕴的古城,家乡有很多民风民俗,像关帝庙会、荆河戏、荆州花鼓 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要数 采莲船 啦。

采莲船 又称旱船,是荆州市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间习俗舞蹈,以采莲船为道具,多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表演。民间传说,采莲船是为了纪念蔡状元和观音娘娘坐船筹款的善举而表演采莲船的。

传说,有一个叫蔡状元的人,想为乡亲们做点好事。他觉得乡亲们过河没有桥,就动了修桥的念头。哪知道,桥只修了一半,蔡状元的家产就卖光了,他无可奈何,只好到处乞讨。正月初一这天,家家户户都在过年。蔡状元打着莲花闹,一边拜年,一边乞讨,想讨些钱来修桥。可是,一些有钱的人家看他像个叫花子,不想让他在自己家门前乞讨,老远就把门关上了。蔡状元一分钱也没讨到,就来到河边,望着半截桥哭了起来。一会儿,河里漂来一只花花绿绿的彩船。人们哪见过这种船,就都赶来看彩船。只见划船的是一位老汉,打着赤脚,船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姑娘。这时,老汉向围观的人边拱手,边说: 哪位公子能用银子抛中姑娘,就把她许配哪位为妻。 话音刚落,一些公子少爷就都跑回家,抱着大包小包的银子,朝姑娘身上抛。可抛了半天,谁都没有抛中。抛去的银子也都落在了船舱里,险些把船压沉了。原来,船里坐的是观音娘娘,划桨的老汉是赤脚大仙。观音娘娘看蔡状元很善良,才想这个办法帮他募捐修桥。那些公子怎么可能抛得中观音娘娘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蔡状元和观音娘娘的善举,就玩起了 采莲船 。

采莲船一般用竹篾做龙骨,扎成船状,外用各色布块和彩纸糊成,船顶犹如楼阁,底部成船形,船中可容一人站立,当锣鼓响起时,采莲船便开始舞动起来,一名漂亮的姑娘站立在船内,做出采莲船行进的各种姿态,船外,男的化装成花脸做丑角,手摇大蒲扇,扮成滑稽的样子赶艄,逗趣取乐,女的手持竹桨在旁撑船并表演各种唱词,锣歇歌起,歌词多是自己临场即兴自编的,尽是恭喜发财、心想事成、健康长寿、家庭和睦、五谷丰登和大吉大利等方面的吉庆内容,而采莲船玩到哪家,哪家就得给点东西呀!因为观音娘娘坐彩船时,为的是募捐,如果不给点东西,就会显得主人太小气!

采莲船是荆州特有的风俗,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你到荆州来,一定要好好玩一下 采莲船 哦!

民俗作文【篇7】

我的家乡在紫荆山区,那里山清水秀,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发源地。紫荆居住着汉、瑶、壮族人民,他们团结战斗,共同建设着这美丽富饶的山区。

勤劳、厚道的紫荆瑶族人民为建设美丽富饶的家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生活习惯与别的民族不同。由于山路陡峭,交通不便,瑶族男女老少人人能背很重的背鲍。他们的衣着也别具一格。妇女头戴一顶用多色棉布、毛布及几条色彩鲜艳的彩带精心制成的帽子,内圆外方,圆周直径约有共四十厘米。男的是用两条长长的黑布和白布缠着头,黑白相间,形若平顶陀螺,看起来格外醒目。

瑶族的婚姻风俗别具一格。瑶族青年到了婚配年龄,不用媒人上门提亲,而是采用对歌形式选择自己心爱的伴侣。每当传统对歌节(农历五月十三日)到来,宁静的山村就沸腾起来了,成群结队的青年男女欢聚一堂。对歌开始一群小伙子坐在南边,一群大姑娘坐在北边,东边是老年壮年人手拿民族乐器伴奏。男女青年相互对唱,你问我答,你唱我和,此起彼伏,非常热闹,直至深夜。最后,就在这赛歌台上,男女双方选定自己的心上人。

结婚仪式也非常隆重。举行婚礼那天,新娘穿上平时自己织缝得最得意的衣裳,精心打扮,迎接新郎的到来。新郎家可热闹啦!一大群瑶族姑娘围着新郎,拉拉扯扯把新郎送上路。新郎打扮得可帅啦!身穿一套丝绸做的黑袍子,胸前挂着一朵大红花,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一支送亲乐队也赶上来了,他们满脸笑容,手拿民族乐器,吹打着欢乐的曲子欢送新郎。新郎家人也挑着担子匆匆赶上来了,竹箩里装着小鸡和一些生活用品,给新郎作陪嫁礼物。到了新娘家,新郎、新娘依照瑶族传统风俗习惯拜堂,举行婚宴,招待前来贺喜的宾客。婚后男方就在女方家里落户,由女的当家作主,共同生活,共同劳动。

民俗作文【篇8】

在储物室幽静黑暗的角落里,躺着一双被厚厚的灰尘覆盖的高跷。那高跷木质的表面早已变得坑坑洼洼的,就如千年老树凹凸不平的外皮一般。在手柄上缠绕的纱布条也因摩擦而破旧不堪,它摇摇欲坠地挂在高跷头上飘荡。脚蹬好像只需轻轻一脚就会掉落。

围绕在高跷旁的箱子被吱吱呀呀地推开,从小窗散落的阳光奋力爬进箱子间的缝隙带给高跷一丝久违的亮,这才使得它有了一点生气。我小心地捧起高跷,看着它若有所思。而我的记忆早已踩着高跷穿过时空隧道,奔回了童年

小时候看着大人们的高跷表演,心里总是有点不服:不就是踩高跷嘛,有什么难的?虽然站的高,但不也是走在平地上。这种想法一直留存在我的脑海里,直到我真正开始学习高跷。看着手中的高跷,我信心十足地往脚蹬上一蹦,可我却怎么也控制不了高跷。刚刚还能一只手轻松拿起的高跷,现在却像挂了一只千斤顶似的,止不住的向内倾斜。把我的手牢牢地锁在了手柄间,我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最终,以我连人带高跷直直的倒在地上告终。看着周围的小伙伴们都能踩着高跷自由跑动,坐在角落的我不禁有些失落,无聊地抬起头看着天空发呆。

那时的阴云真是浓厚,能将太阳层层包围,一丝光也不让透出来。

失落的回到家后,一想到下一次课又要在伙伴面前出丑,只得逼着自己拿起高跷一遍遍的练习。用手扶住高跷,先踏左脚,保持平衡后再踏右脚。脑海里闪过小伙伴们玩高跷的场景,便学着样子照做,紧握住手柄将脚和高跷一起向上向前抬,一步,两步,三步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从场地的这一头走到了那一头。手磨破了,腿站酸了,也不能停!通过学习老师课上讲解的步法和课下从未停歇的练习,我终于总结出了踩高跷和表演的技巧。初次接触民俗的我品尝到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而结出的丰硕的果实。

在那时,厚重的阴云被风一点一点吹散,太阳光借着风扒开云层,发散出温暖的光。被那光照着的是一双亮丽的高跷、一个鲜活稚嫩的生命和一份传递文化遗产的责任。

这样与高跷的记忆一一浮现,不禁让我有了时隔多年重拾高跷的想法。在那段时阴时晴的岁月里,顽强勇敢不服输,是高跷带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那个曾经收到这礼物馈赠的小女孩正飞速的成长,在接下来的征程上她会将这无法用金钱换取的财富传递下去。

民俗日记(锦集十三篇)


周记写作是我们向外界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形式,说到周记,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周记有一定的深度呢?我们已经为您准备好了“民俗日记”,请您将此页面加入收藏夹以备不时之需!

民俗日记 篇1

除夕是一个热闹的节日。每当我想到除夕,我便想起今年家一起度过除夕的情景。记得那个时候妈妈正在菜市场买菜买对联。这个时候爸爸和爷爷在楼下把鞭炮摆好;奶奶正在做团圆饭,听妈妈说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而我和弟弟就在家跟表妹玩游戏,正等着爸爸叫我们呢。

过了一会儿爸爸和爷爷异口同声地叫道:海鑫你们快下来吧。我听了之后,便把弟弟和表妹穿上了衣服在我的带领下,我们终于来到了小区的花园里,爸爸和爷爷正在等我们下来,我们跑到了爷爷那,爷爷让我们捂住耳朵,只见烟花飞上了天空几十个流星样的火花,从天空划过下来,真是美极了。

到了7:30左右,我们回到了家里妈妈回来了,我们全家开始包饺子,只见妈妈把洗过的硬币,分别放进了两个饺子里,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妈妈笑嘻嘻地对我说:谁吃到有硬币的饺子,谁今年就会福气多多。

我们不一会儿就把饺子包完了,过了一会儿妈妈把美味的饺子端上了餐桌,我让妈妈给我倒一些醋,我夹了一个叠在最高处的饺子。没想到第一个带有硬币的饺子被我抓到了,然后我弟弟和妈妈也相继吃到了硬币。

吃完团圆饭大概有八点了,我们开始看春晚,同时也在守岁,老年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了延长父母的寿命。到了十一点,弟弟和表妹已经坚持不住了,他们睡着了,我终于熬到了,12:00等我刚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这就是我们家的除夕夜,除夕现在有千百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这真是一个开心,快乐的节日呀!

民俗日记 篇2

今天,我们四(2)班的快乐出发小队来到了南京的熙南里甘家大院。我们在里面看到了许多的中国民俗文化。

一进门就看到了一个大大的花园,这个花园可美了,小草长出了嫩芽,黄色的蜡梅花都开了,一个个,一朵朵,一串串,风一吹过,淡淡的香气随风飘荡,飘进了院落。再往里走,有一个水池,水池正中有一个假石山洞,我们在里面玩了好久呢!现在,我们要继续前行了。

下面,映入眼帘的是具有中国民俗特征的民间艺术,有:抖翁,陀螺,布艺,剪纸和中国结等等。我们看到了屋里一位艺人爷爷正在玩抖翁,抖翁在他的手里做出了各种造型,有照镜子,猴子爬树,吃面条等等,艺人爷爷的精彩表演把我们深深地吸引了。

接着,我们看到了挂满两面墙壁的中国结,各式各样的,非常好看,我们一行队员不由得想向艺人奶奶讨教中国结的编织方法。艺人奶奶非常和蔼可亲,她耐心地教授给我们一种最简单的中国结——“双钱结”,我们认真地听着,手里跟着奶奶的口决编织着。好不容易编好了一个,下一个又忘记了。唉,一个简单的“双钱结” 我也是三番五次地拆了编,编了拆,好不容易能熟练编成功了。想不到一个简单的绳子,在艺人奶奶灵巧的手中竟能编织出成千上万种花样来。可想我们中国的文化艺术是多么的深奥啊!

通过这次活动,我从中认识到了,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南京的民间艺人更是藏龙卧虎。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一定要将中国的文化传承下去。

民俗日记 篇3

今天上午,老妈舅舅带着我和丁丁哥哥去民俗博物馆玩。刚进门,几个福娃在那站着,老妈让我跟福娃握手,我不敢摸。然后,我傻乎乎地在那站着了。不知道怎么回事,丁丁哥哥撞了一下钟,别人问他属什么,属龙就给礼物,丁丁哥哥说属小龙,人家就没给。

老妈又带我们参观了很多地方,参观完最后一个地方,我问老妈:“滚铁环的在哪里?”老妈说:“不知道。”然后,老妈就拉着我们往回走,我提议去看看东花园吧,老妈不愿意,可是她刚进门,就兴奋地不得了,因为她听到了别人滚铁环的沙沙声。可是,我没看见有空闲的铁环,所以,就在那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滚。

看了五六分钟,看见一个人不滚了,我就飞快地跑过去抢铁环。抢了铁环,就把铁环给舅舅,让他演示给我们看。舅舅演示完,我又跑过去抢,抢到以后,我就找个空旷的地方滚。我照着舅舅的动作,先把钩子放在铁环的下面,然后往前跑,可是,几乎一步没走,铁环就赖在地上睡大觉。我滚完一次,就让丁丁哥哥滚。铁环今天好像非常想赖床,所以丁丁刚走两步,铁环又躺在地上睡大觉。我又滚了两次,一点进步都没有。丁丁哥哥又滚了两步,也是一点进步也没有。于是我们又让舅舅给我们演示看,舅舅说:“先不要把铁环放在地上,用钩子钩在它底下,然后猛地一放,跟着他的`节奏往前滚,就可以滚很长时间了。”可是,我和丁丁哥哥试了好几次,还是没滚多长时间。舅舅看了看说:“钩子不是让铁环前进的,而是让铁环不乱动。身体只要跟着铁环滚动的节奏往前走就行了。”

于是我和丁丁又练习了很长时间,每人都能走三四步了。然后,我们又玩了一会儿其他游戏,比如:斗鸡,打陀螺,跳绳……

参观完民俗博物馆,丁丁还要去我们家住一天,真开心啊!

民俗日记 篇4

民俗文化剪纸作文

剪纸,是我国春节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一把剪刀和几张纸,可以做什么呢?经过灵巧的双手,它却可以变成形象美丽生动、风格迥异幽默的精美图形、图案呢!剪纸的种类有许多,比如:动物、窗花、喜花、汉字、团花、礼花、鞋花、图画

妈妈有一盒十分美丽、宝贵的十二生肖用剪纸印成的邮票。她把盒子放在眼看不到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收藏着。我曾也看到过这十二生肖剪纸:有胆小的老鼠、可爱的小白兔,洁白的羊各种各样的邮票多得数不清,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它们是后人的珍宝,是人民的结晶,是艺术家的成果。

现在,剪纸大多数用来装饰。它可用来装饰门口、墙、柱子、灯笼、镜子也可以用来当送给人家的礼物。记得过年时,妈妈总会把摊前的剪纸一扫而空。如果剪纸做好了,奶奶就把剪纸贴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

如果让剪纸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能见到中国的剪纸是多么传神啊!

中国的剪纸,是我在传统文化当中最喜欢的一个项目。

民俗日记 篇5

国庆期间,我和妈妈一起去了锦绣中华民俗村。我和妈妈进了景区入口,拿了一张地图,租了一辆自驾游览车后,我们就开始参观游览了。

首先我们参观了锦绣中华,这里是中国各个有名景点的微缩景区,我看到了九龙壁、莫高窟、乐山大佛、黄鹤楼、世界名人植物园、很长的万里长城、布达拉宫、故宫、西湖等微型建筑,还有好多玩的。我们去看了黎族的钻木取火、如何打开椰子、和抽大陀螺表演,我们走了茶马古道,我们去玩了像海盗船一样的怒族旋转屋。

晚上的时候,我们坐了夜景游览车,夜晚加上灯光景区非常美丽。每一个微缩景点都亮着金黄色的灯光,远看像一只只闪耀着金光的萤火虫,近看亮光照出了美丽的宫门、小桥、壁画、长城等。我还喜欢看那经过的六道流光溢彩的植物门,不停变幻着五彩缤纷的璀璨灯光,美轮美奂,美极了!

游览过程中我们还听导游讲解了很多关于景点的知识,记忆最深的是说中国的万里长城有21196.18千米,我觉得好壮观呀!

这一天,我看到了中国的大好锦绣河山,体会到了各个民族的风情,还学到了一点小知识,真开心啊!

民俗日记 篇6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十分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明白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先,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此刻广州禁止燃放*,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这天我的收获太大了,明白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但是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民俗日记 篇7

我的家乡在海南xx,每当到春节的时候,都会热闹非凡。

除夕前几天,浓浓的年味早就在大街小巷里了,大人和小孩都为了能更好的.过一个愉快的春节忙得不亦乐乎,都在仔仔细细的清理房子,把不要的东西统统拒之门外,为的就是在春节前把所有的霉运统统赶出家门,引来欢悦的喜气。我们家也是一样,家里全民动员,各有各的责任-——我负责把地板扫干净,拖干净,还要把茶几里的东西整理一遍;爸爸负责把整个房间收拾得有条有理,还要再把纱窗拆出来冲洗一下;而妈妈负责把厨房和厕所擦干净。

过春节,年货是不可少的。可不是,除夕前一天,一大早,我就和妈妈高高兴兴地赶在人多之前的时候挑年货,但争先恐后的情景还是发生了,超市里挤满了人群,每个人的购物车里都装了大包小包的零食和年货。我也是一样,进了超市拿到车后,就迅速地仔细挑选,左挑一包右拿一包,几下就把购物车塞得满满当当的。

除夕当晚,吃团圆饭后,我从商铺里买来了不可计数的火柴炮,打算今天晚上过个瘾,左点一个,右扔一个,突然间就劈劈啪啪的响。12点一到,新年的钟声刚一敲响,整个xx像是活了过来一样,家外面到处都是威力十足的长炮的响声,天空上都是五颜六色的烟花,火光一亮,那姹紫嫣红的烟花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不一会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花朵。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春节,怎么样,热闹吧!

民俗日记 篇8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美丽的剪纸民俗

剪纸是我们中国的一门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面对眼前这幅精妙绝伦的剪纸,我不禁拍案叫绝,啧啧赞叹。

这幅剪纸展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身着五彩缤纷的长裙,头顶顶着三个白碗在翩翩起舞呢!

看着看着,我入神了,仿佛身临其境:晚上,新疆的大广场上正举办着篝火晚会,异常得热闹。这时,一位美丽的姑娘款款走上了舞台。她身着紫色轻纱演出服,衣服上绣着各种各样彩色的花纹,让人目不暇接。头发上挂着许多珠子,一朵鲜艳的珠花嵌在发间,着实耀眼。脖子上挂着一串小铃铛,细细的手腕上戴着许多手环儿,闪闪发光,让人感到很隆重。

正当我在思考着为什么要穿成这个样子时,耳边突然传来了一阵美妙的音乐,姑娘那轻盈的身姿也随着音乐摆动起来,脖子上的铃铛发出了清脆的响声。音乐声、铃铛声和热烈的掌声形成了最动听的天籁之音。

这时,另一位姑娘拿着几个白瓷碗走上了舞台,把一个碗抛向那个跳舞的姑娘。只见那位跳舞的姑娘灵活地把身子一扭,头正巧顶住了那只碗。就在她一扭,一顶之间,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小心呀,姑娘,别摔着,别一不小摔碎了碗,扎到脚。我还没看清怎么回事,那姑娘已经随着音乐又转了几个圈,接着那个抛碗的姑娘把碗一下子全部抛到了空中,跳舞的姑娘如旋风一般,用手和脚同时接住了碗,然后像杂技演员似的把碗全部一下子顶到了头上,开始做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她时而跳,时而连转好几个圈,时而劈叉最后收场时,她头上的碗已经有八个了。顿时,观众席上传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想到这里,我不由念起了一句俗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表演难度如此高的舞蹈,一定得下很大的功夫吧!

一张小小的剪纸竟然能让人联想出这么生动的情景,剪纸的魅力不言而喻。了不起的剪纸;了不起的人,更了不起的是创作。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