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收藏5篇)

12-27

写作是一种叙述事物和感情的方式,作文能够帮助我们理清自己的思维和逻辑,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在写作文时可以从哪些要点开始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4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收藏5篇)”,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篇1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400字

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我想了很多很多,这就是我们的党的团结。

在文中,李大钊宁死也不说出自己的同党,这是多么团结的精神啊。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也就应团结起来,不是吗不管多少件事情,不管多少个人,只要我们在一个团队,那么我们的心就就应联在一齐,用同一个目标去迎接挑战。

李大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我认为是他的沉着,不管在被捕时,还是法庭时,他始终持续冷静,一点也不慌乱。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候,我们常常会不耐烦,甚至会发脾气,其实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便是冷静。

我们就应平静地想想是哪个地方做得不对,哪个地方需要改正,怎样才能解决它而不是去烦恼,发脾气,这样只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而已。而且在任何事情面前,我们都不能显出慌张的样貌,个性是人说你犯错误,而你没犯错误的时候,而原因就是这样只会让人以为你在害怕,这件事是你错了。所以没错就是没错,我们永远都有理由,都是清白的,慌乱什么呢怕什么呢我们本身就没错。

我们就应一齐学习李大钊的精神,遇事不慌则会救己,团结则是胜利。只要对那么我们就就应挺起胸膛,不能屈服于人,要有自己的个性。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400字

今天,我怀着对革命先烈无比敬佩的心情认真学习了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辛桦写的一篇回忆录《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写的非常感人。我认真地读了一遍又一遍。

从课文中我知道了李大钊烈士在被捕前他所在的局势十分严重。被捕时他不慌不忙和在法庭上他临危不惧这三个内容。李辛桦把这三个内容写得那么清楚,那么真实,写出了她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读了这篇文章,我十分的感动,我想:李大钊烈士在被捕前他完全可以出国去避难,这样他就不会死,可他没有在被捕时他完全可以向敌人投降,这样他也不会死,可他没有在法庭上他完全可以向法庭求救,供出其他人,这样他不但不会死还会过上好日子,可他也没有。这是为了什么,这全是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全是为了人们能解放,能过上好日子。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李大钊烈士这样的人抛头颅撒热血,才会有我们今天这样美好的日子正因为有像李大钊烈士这样不怕牺牲的人,我们今天才不会受苦。我太感谢他们了。他们是最伟大的。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报答他们。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400字作文

我们伟大的革命祖先们啊。你们是多么的伟大,你们不怕外人的侵入,在一个敌人的阴谋下,存活了下来,可是,有些伟人们,在外人无情的枪口下倒下了,他们都是好样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党员们,你们高大的身躯在抵挡着敌人的炮火,你们,为了自己的国家,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你们的名字印在我们的每一个心中

自从1920xx年到1960年之间出了多少中华伟人。如一生拿着笔战斗的鲁迅,想开辟新中国的孙中山,中国共产党重要党员之一李大钊。国家总理周恩来,带领国人把罪恶的法西斯们赶出去的伟大领导人毛泽东,这些伟人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他们,是来真的,和冷酷无情的法西斯对抗,面对危险,他们毫不犹豫,国难当前,毛泽东带领着大家杀出了一片江山,把自己的家夺了回来。李星华的父亲李大钊也是共产党一个重要的党员,他的一生结束在当时腐败的警察手里,他的死是光荣的。

看到这无情的场面,我留下了泪,心里却想着:他的死是光荣的,不像那些汉奸们,出卖国家而死,他们的死是对他们的一种耻辱,可李大钊不是这样,他是国人的英雄,当时的国家很需要这样的爱国党员们,李大钊死去的是肉体,他的灵魂却还在世上,他的名字流芳千古,他的精神鼓舞着国人,他并没有死去,他的名字留在了每一个国人的心里。李大钊被敌人抓住的镇定,感动了我。令我更感动的是,在敌人的枪口下,他的工友却没有暴露出李大钊,他的精神是好样的,需要让我们这些国人好好学习。

虽然,为人们去世了,可是,他们留下的是千古流芳的感人故事。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篇2

学完了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我有许多话要说。

李大钊是一位共产党员,是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被捕前说的一句话令我至今不能忘怀:“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这句灰暗充分表现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他不会因为处境危险而离开北京,而是留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李大钊是一位对工作高度负责的革命者,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革命者!

被捕时,我被他那镇定从容的精神所佩服。敌人来时,李大钊没有逃走,也没有躲起来,而是镇定从容地面对所发生的一切。他面对敌人,不说一句话,也不说一个道理,因为他明白,对敌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李大钊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不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一切。

在法庭上,看到李大钊的摸样,显然是受过酷刑了,但他在经历磨难后却依然坚强!在他那乱蓬蓬的头发下面,却有着一张慈祥而平静的脸。我看到了他对亲人的爱。他没有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动摇,也没有在亲人的哭声、喊声下感到忧伤,而是转悲伤为力量!

李大钊,你的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篇3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学习本课7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学习本课7个生字。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抓住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一起学习第13课,(板题、读题)。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十六年前,看看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 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要求: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 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简要地复述课文以及简介作品背景。)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事,请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

4. 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示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板:坚决地说

(“轻易”看出李大钊的地位――当时他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重要”联系上下文――他要联系各成员开展革命地下党工作,为避免党组织被破坏,还要经常处理大量的书籍与文件。他完全明白形式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板:忠于革命)

被捕时:

(示句)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板:不慌不忙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板:视死如归)

被捕后:

(“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板:坚贞不屈)为什么会这样呢?(联系上下文)

导读:对,这就是他对革命事业坚决的信心,坚定的信念。你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试一试。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3课,主要抓住了李大钊的言行来体会他高尚的革命情操。

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下一课,我们开一个小故事会。

附板书: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篇4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2、“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a)对亲人充满慈爱。

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一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篇5

我们伟大的革命祖先们啊!你们是多么的伟大,你们不怕外人的侵入,在一个敌人的阴谋下,存活了下来,可是,有些伟人们,在外人无情的枪口下倒下了,他们都是好样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党员们,你们高大的身躯在抵挡着敌人的炮火,你们,为了自己的国家,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你们的名字印在我们的每一个心中

自从1900年到1960年之间出了多少中华伟人。如一生拿着笔战斗的鲁迅,想开辟新中国的孙中山,中国共产党重要党员之一李大钊。国家总理周恩来,带领国人把罪恶的法西斯们赶出去的伟大领导人毛泽东,这些伟人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他们,是来真的,和冷酷无情的法西斯对抗,面对危险,他们毫不犹豫,国难当前,毛泽东带领着大家杀出了一片江山,把自己的家夺了回来!李星华的父亲李大钊也是共产党一个重要的党员,他的一生结束在当时腐败的警察手里,他的死是光荣的。

看到这无情的场面,我留下了泪,心里却想着:他的死是光荣的,不像那些汉奸们,出卖国家而死,他们的死是对他们的一种耻辱,可李大钊不是这样,他是国人的英雄,当时的国家很需要这样的爱国党员们,李大钊死去的是肉体,他的灵魂却还在世上,他的名字流芳千古,他的精神鼓舞着国人,他并没有死去,他的名字留在了每一个国人的心里!李大钊被敌人抓住的镇定,感动了我。令我更感动的是,在敌人的枪口下,他的工友却没有暴露出李大钊,他的精神是好样的,需要让我们这些国人好好学习。

虽然,为人们去世了,可是,他们留下的是千古流芳的感人故事!

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故事,你的铿锵有力的话语,坚定的口气,一遍一遍的在我耳边响起,新中国的钟声已经响起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