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读后感(范本10篇)

12-29

阅读一本书后,我们无疑会有一些心得和感悟。撰写读后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梳理文章的要点和亮点。如果您正在寻找高质量的文章,不妨看看“寂寞读后感”。希望我的经验至少能够帮到一个人,这已经足够让我感到满意!

寂寞读后感 篇1

好久没有拜读韦明铧伯伯的文章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读到了一篇《寂寞丛书楼》。我没有想到作为扬州人的我竟然不曾知晓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丛书楼。更不用说其他人了。现在的我们只关心韩国,日本等国的流行资讯,而忽略了本国的历史文化。丛书楼坐落在扬州个园的东南角,一个人迹罕至的小院里。一座貌不惊人的小楼,上下两层,左右三间,正面朝阳,背倚山石。上下都是木雕的原始结构,显得古朴而冷清。即使是这样的一座小楼,在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史上,曾经有过他的辉煌。他是小玲珑山馆十二景之一,是其灵魂所在;他经历了4位主人的转手交接;他曾是扬州八怪以及名人政客(厉鹗、郑燮……)的聚会地;他也是清时全国最有名的藏书胜地;他更是清代著名文人马氏兄弟的心血之造。历史的变迁早已将一切磨净,只剩下他一人,独自面对寂寞的永远。经过岁月洗礼的丛书楼是时间的车轮,历史的见证。他的破旧与斑迹是现代工业所模仿不来的。他见证了盐商的没落、扬州的没落、甚至大清帝国的没落。但他终究逃脱不了现代社会所附加给他的文明因素。他默默的承受着一切,曾经深藏腹中的十万卷名书,早已失去踪迹。曾经为《四库全书》的编撰而贡献过很大力的他,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他流泪了,就象一个迷路的孩子一样,他找不到自己的路,母亲已同白鹤一起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他一人独自面对下个,下下个世纪的到来。他想不通,为什么母亲不带他走?却要留下他见证沧海变桑田,人性善恶转变的悲伤。如今的他虽已面貌一新,但用失去当年的万卷藏书的代价换来的象征现代文明的小卖部和接待处,无法让他快乐。他不开心,他怀念过往的一切,珍惜岁月、历史遗留在他身上的印记。他的不开心也印证了我们的不开心。《寂寞丛书楼》一文的出现将我们内心深藏的脆落揭露的无处可躲。我们要勇于面对现实,不再刻意逃避,学会去过自己的本能生活而非时代强加给我们的所谓的快乐生活。他需要同母亲的交流,需要同时代的交流。可是现实没有赋予他这样的机会。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我们成长在世界和平,经济发达的21世纪的地球,我们喜欢边听歌边聊天的生活方式,喜欢哈韩哈日的奇装异服,喜欢KTV、网吧,喜欢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我们是这个社会上自私的一代,堕落的一代,我们没有机会和父母交流。而他们也只会一味的给予我们所想要的生活或是他们心中的幸福生活,我们学会去不断的索求,学会去不断的遗忘历史,学会去不断的接受外来国度带给我们的精神与物质上的同化。我们逆来顺受,隐藏着内心的那份脆落,心灵的空虚,寂寞。同丛书楼一样的寂寞,不,他不寂寞,因为他还有远方的我们在看着他,关心着他,还有一大批学者注视着他,研究着他。但是却没有人来了解我们,因为连我们自己都不曾真正了解过自己。走在大街上,穿的很哈,很时尚的小妹妹们眉飞色舞,她们真的开心吗?她们只是想用表面的快乐来掩饰她们真实内心的惟恐和空虚寂寞罢了。记得有人说过,我们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民族气节,可是昨天的我重新看到了我们的伟大的民族气节终于重现了。也许我们不久就可以打开心扉,畅所欲言了吧,可以过真正属于我们的幸福快乐生活了吧。可是丛书搂却没有办法畅所欲言,他只能够期待下一位名主的早日降临。他会想念他的马氏之主,我们会怀念那个曾经单纯的自己。明天,我一定要去探望他,了解他的内心,他的寂寞与痛楚,同他交流,对他倾诉,就象一对爷孙一样的亲密——心中的丛书楼,不再寂寞的丛书楼,永远的丛书楼!

寂寞读后感 篇2

父亲的去世、母亲的老去、儿子的离别,龙应台看似越来越孤独,然而,在无数次的目送中,她也变得越来越笃定,越来越豁达。一句话:寂寞,却不孤独。再用她在《寂寞》一文中的话来说: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吧。

在我看来,她把寂寞分为两类,第一种是可以排遣消减的,不如称之为孤独;而第二种则是只能一个人独自面对、体味的。而现在的龙应台显得是在第二种寂寞中,她已经悟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即便四顾苍茫,唯有目送,如今的龙应台也会勇敢面对,素颜修行。

看到这样的文字时,我先是心中酸楚,倍感凄凉,仔细揣摩一番,回过头来再看身边的人和事,却更仿佛有所释怀了:有一种寂寞,只能自己去面对,与其怨天尤人、凄凄惨惨,倒不如用一种更淡然、豁达的心态来面对。

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生命中的这种寂寞,甚至有时候只有这种寂寞才能让我们更深刻、更透彻、更豁达地去看待人生,更宽容地去面对生活。

自古圣贤皆寂寞,大凡心中有所执着的人,常会有与世俗红尘有些格格不入。

寂寞读后感 篇3

内容简介:在人生的走廊中,寂寞是一道时空的门槛,前一步是光明,后一步就是黑暗。忍受住寂寞的人,注定可以成功,而忍受不住寂寞的人,注定失败。寂寞,让一切美丽的事物有了平淡如水的定义,而你,只需要把握这点,便可以把握住你的成功。享受寂寞,甘于寂寞,放平心态,你,会得到你想要的爱,你想要的幸福。震撼亿万读者,被誉为全球畅销心灵读本“NO.1”!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翻开寂寞的书卷,寻找那曾经明媚的眼睛,英俊的面庞,青春的蓝裙子,洁白的鸽群,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湖底,和那些倏忽而过不可重来的青春,还有那些爱与温暖,如同遗落在青春湖畔的雨花石,闪烁着淡淡的光泽,将经典而古老的爱情传说深情款款地讲述。推开岁月寂寞的门,静静地观赏逝去的流年,对着天空伸出手指,让温暖的阳光从指缝间缓缓滑落。是寂寞让我们更加懂得爱,是寂寞让我们如此需要爱与被爱,是寂寞让我们的心灵如此沉稳平静,如教堂上亘古的钟声,草地上缓慢起飞的鸽群,天际边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长虹,夕阳西下轻轻甩出的粉红璀璨的霞光。寂寞是一把藤椅,让人慢慢摇出岁月的真,岁月的纯,岁月的美,摇出爱的痴,爱的迷和爱的香;寂寞是一盏明灯,在黑暗中点燃了爱的渴望,爱的执著,爱的希望:寂寞是一张船票,载着爱的希望启航,寻找远方的风景;寂寞是早春三月最明媚的阳光,把爱的光芒洒向苍茫的人间。寂寞是少女光洁的额头,是青春优雅的转身,是舞者们踮起的足尖,是小船扬起的风帆。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在寂寞中享受爱,在爱中体味寂寞,美丽的人生需要寂寞的点缀,精彩的人生,从来不拒绝爱的拥抱。让我们享受寂寞,放心去爱吧,放飞那些花朵与蝴蝶,拥有生命中一方永恒的纯净的天空! 亲情、友情、爱情、哲理,全新故事全新内容精彩收录!

寂寞读后感 篇4

《寂寞的十七岁》这本书是一本很有感触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十七岁少年的内心世界。它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十七岁少年想要被别人理解的心路历程与他渴望得到关爱的深情感受。

这本书让我联想到了我的青春岁月,当我对未来充满着疑惑和期待时,这书揭示了一些内心掌握不住的痛苦和困惑。书中主人公没有提出任何关于他内心的无助感的嗟叹,他只是静静地承受着他的不幸生活,沉默地忍受着他所经历的痛苦。在外人看来,这样真的十分的“寂寞”。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里主人公的顽强与坚强。他没有放弃自己,他深知“寻找支持”是重要的事情,因此,他在困境中寻找安慰,一直坚持不懈地继续生活。这就是他所期待的一切,他希望他的生活变得更好。

我想,这本书所传递的信息对于青春期的我是很有帮助的。我很高兴看到主人公一步一步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他很坚定地相信,人们应该更加关注别人的生活背景,认识到不同人的内心生活也是不同的。

《寂寞的十七岁》展现了一个关于生命,成长和不断追求目标的故事。读完它,让我更清楚了解奋斗与掌握生命的真谛是多么重要。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可能会偏离生命的轨道,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自己的梦想,只有一直追求,才能在人生旅途中获得成功。

总而言之,这本书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温暖。让每个人都能体会到,青春期是多么的辛酸和无助。在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一个人通过坚强和勇气克服自己的困难,走向美好未来的旅途。我也希望自己,和那位“寂寞的十七岁”一样,经历自己的孤独转折过程,然后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更加强大。

人生总有不如意的时刻,但是关键时刻还是希望我们勇往直前,不要忘记梦想,坚持走下去。这本书是一本深思而温暖的故事,值得每个青少年去读,去深入沉思。

寂寞读后感 篇5

内容简介:他是我不想承认的存在,却也是我无法否认的存在。他会为她煮最好吃的料理;会在半夜三更耐心听她在电话里胡言乱语,倾诉爱恨情伤; 他会偷偷拍下她的照片却从来不让她看到。他居然不是她的男朋友,而是她的知心“闺蜜”。她总是对他颐指气使像个女王;她曾经让他悄悄爱上了三次,还没有开口就已经结束;她总是巧妙地疏远他和他的女友,于是他也总是巧妙地和女友分手。她居然不是他的女朋友,而他居然安心做她的“闺?”。一份爱到底要走多久,才能越过那段寂寞的距离,从友人变成情人?

越爱越寂寞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 那一年如果没有橘子,我们会不会没有爱情好读?《越爱越寂寞》是台湾言情天后橘子全新畅销书系——都会爱情系列之一,席卷台湾各大书店排行榜!充满冷调时尚的洗练感,是橘子的作品特色。宛如在雪夜里高墙上轻巧游走的黑猫,极静态的对白后涌上的是令人内心翻腾的情绪起伏。橘子扬弃了千篇一律的美好童话,用她那纤细而又与众不同的双眼,仔细观察着恋人间的微妙对峙,并将之转化为有分量但又不失轻快的篇章。

越爱越寂寞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一开始想要读这本书是因为它暖黄色的封面吧,加上超宽封腰的独特的设计,让这本书有一种软软的感觉。这种柔软的感觉,是让我别样喜欢的。而橘子的文字也是这样的感觉呢。故事从一个外表坚强而内心却忐忑不安的两性专栏作郑友慈和一直事业平平超级顾家的摄影师许珑勋两个人各自的视角展开,在交替变化的叙述中,两个“好朋友”用超越友谊的方式去爱着对方,却又不感真的去爱。就像是两只刺猬,明明希望能够在一起相互取暖,却因为可能会有的刺而放弃了机会,其实却忘记了,如果他们可以拥抱在一起,可以有温暖也不会受到伤害。

寂寞读后感 篇6

前几天,同学让我准备几幅字画布置宿舍,虽然已经近三年没再碰过毛笔,怔了片刻,我还是答应了。在书房里翻箱倒柜,最后才打开了那扇闲置许久的抽屉。一样样抚过去,笔锋已钝,宣纸泛黄,镇纸、端砚、字帖,已经落满了灰尘,旧作已然褪了颜色,连墨迹也已经斑驳。

笔尖刚触及纸面,手便颤抖不听使唤,侧锋中锋,焦墨淡墨,楷体隶体,对钢笔铅笔应用自如的我已经握不惯那杆竹子。笔笔雕琢,字字补修,一番工夫下来,那幅作品依然令人不忍卒睹,横如蚯蚓弯曲,竖如风过歪斜,若有一个人这时站在我身后,定会对我的水准皱起眉头。笔蘸清水滴落下来,晕染了一片墨荷修竹,恍惚中,倒像又朦胧忆起那张微笑的唇,开开合合,轻声吟诵着丹青不知老将至。于是种种回忆如水中的墨点,层层铺展开来。

彼时,他是一个退休在家的老人,闲时无事,只会侍弄鱼鸟花草,那一手字画却是极好。我只是一个在弄堂里嬉闹的小小顽童,却在第一次见到他画的墨梅时伫了足,我惊异于三尺白宣,仅着黑白两色,却因清水调和的差异,而深浅有致,浓淡相宜,从而形成了一方奇玄莫测的砚中乾坤。于是,小小孩童着了迷,端端正正伏于案上,而他,则任我在纸上涂抹,自己心满意足地沏开一壶茶,茶香墨香,在小院里隐隐约约。附近也有孩子参加了各种兴趣小组,学钢琴的考过了级,学奥数的捧回了证书,我自诩已经小有长进,便仰起稚气的脸问:爷爷,我什么时候才能去参加比赛啊?他却似乎没料到我会这样问:参加比赛干什么?不参加比赛,别人怎么知道我画得好呢?画是画给自己看的。末了,他又轻声添上一句:如果一门心思放在怎么得奖上,又怎么静得下心画画呢?

不觉已是六年,昔时幼子于今已坐于中学课堂,却为了各种活动竞赛而没了闲憩的时间,偶有空歇,却又惦记着未做完的习题和考试的名次,墨还未研匀,便已是烦躁不堪。想来这种心态于学习也不甚相宜,无论何事,急功近利断不能成,反是静静持久,才有逐渐向前的可能,像开水沏的茶,自本无言,待茶香弥散,终会为人所察。

我将一个尘封三年的梦境拭去浮尘,重新摆上书架,愿能在书桌前偶一抬头,见杯中实现第二次绽放,也能重新找回宁谧的心境。现在的我,再次于窗前临风而坐,总期望身后有个熟悉的身影将我的笔扶正,只是,再也没有。

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敛容;梅绽严冬,不因天寒而改节。你教给我的,我记得,全都记得。

寂寞读后感 篇7

内容简介:才情女作家娓娓诉说那些爱的物语,或凛冽地表达某种愤概,或善意地编织唯美情境,或冷静地剖析残酷现实。爱,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大部分女人不是看错了男人,就是爱错了男人。因此,在爱的世界里,一定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要懂得用七分温柔,去拥抱三分清醒。寂寞,不是爱的借口;做自己,才能拥有真爱。用作者的话说就是:爱情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如昙花一般,可遇而不可求。它需要一点缘份的牵引,也需要一些时间的等待,更需要一些寂寞的煎熬……只有这样,才能酿出醉人的酒。如果你耐不住寂寞,今天给它加一朵桃花,明天给它扔一朵杏花——想想酿出来的会是怎么样一种怪味道?何谓真爱?天长地久存不存在?这是无数女人的疑问,绕枝三匝,依然困惑。但在不负我心的笔下,我们揭开了爱情的神秘面纱,找到了一些答案。爱情的真相在哪里?也许在一杯似涩还甜的蜂蜜绿茶里,也许在一碗贴心暖肺的雪花粥里,也许在她不计贫富的韭菜合子的守候里,也许在他低眉敛首细心为你剔除鱼刺的温柔里……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才地久的。王国维这么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无不经过三种之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话,用在爱情上,同样适宜。因此,作者提醒我们:要与寂寞为伍,与淡定携手,不要寂寞才说爱。

不要寂寞才说爱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从这本书里,我了解了一些,可以体谅一些,他们也许是真的太寂寞了,所以作了错的选择,但是人生的路一旦开始就很难回头了,所以他们才在这样一条寂寞路上越走越远。我也希望这些朋友可以看看这本书,希望可以帮他们领悟爱的意义,不要因为寂寞才说爱了。呵呵~看来我要多买几本送人了……

不要寂寞才说爱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和爱情有关,和寂寞有染。一打开书就看到前言这几个字,唉,社会越发展越进步,可是我们却越来越寂寞了,是谁说,孤单是一个人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我们不知怎么都进入一个越爱越寂寞的怪圈,忍不住一声长叹啊,能在此时读到不负我心的这本《不要寂寞才说爱》算是我的幸事吧。我觉得不负我心是个有故事有经历的女子,她的文章读着很有味道......

寂寞读后感 篇8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著名作家刘醒龙的散文集。这些散文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关于故乡、亲情的,如《钢构的故乡》《母亲》等;二是由史迹、名著等生发出的对历史、人生的感慨与随想,如《给少女曹娥的短信》《赤壁风骨》等;三是由去国外访问的见闻产生的全球化视野下的对中外社会状况的观照及其感触,如《性感美国》;四是对武汉这座城市的感想和思考,如《武汉的桃花劫》《楚汉思想散(论)》等;五是对人物的写真和描摹,如《有一种伟大叫巴金》……

寂寞如重金属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我们相信这就是天堂,我们也认为自己已经来到了天堂。天堂本来就是心中熟悉的美丽与灿烂。有一种伟大叫平凡,有一种不朽叫短暂,一个人的笔墨总会是万千乡情的浓缩,一个人的永恒一定是无数关爱的集成。

寂寞如重金属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刘醒龙1956年生于湖北省团风县。现为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专业作家。著有《天行者》《圣天门口》等11部长篇小说,及《凤凰琴》等中短篇小说。有多篇小说被译成英语、法语、日语和韩语出版。《圣天门口》获首届中国当代文学学院奖、第二届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大奖。中篇小说曾分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第五、六、七届《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奖,《联合文学》奖(中国台湾)。长篇小说《天行者》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寂寞读后感 篇9

我还挺喜欢乙一的短篇的。他有一些想法与我总是背道而驰,越是因此,我越是对他笔下的故事充满兴趣。我不喜欢从第一眼就能猜到的结局。四个短篇,我比较喜欢『未来预报』和『小偷抓住的手』。下面涉及剧透。

『未来预报』是写无所事事混日子的少男,被生命短暂很年轻就死去的少女鼓舞的故事。这里关于浑浑噩噩的打工族,有很多细腻的心理描写。乙一很擅长写这一类人的心理活动。我有时候不能理解这些人,怎么会有人冷漠到自己家养了多年的狗都不亲近他。

这也是一个让人感到无助的故事,里面那个预告未来的古寺同学,就好像是洞悉世事的哲人,但又有什么用呢?人的力量始终渺小,生病的人并不能因为心态坚强就战胜病魔。生离死别也很难由我们自己控制。本质来说,无论是浑噩地活着还是乐观地死去,都只不过展示了人类的脆弱一面。

『小偷抓住的手』这一篇讲因为一时邪念而去偷盗的年轻人,偷错了对象,误打误撞和女演员在黑暗中抓住了彼此的手并且交流了彼此的困顿。而故事的结局,女演员戴着年轻人的样品手表,无意中捧红了这款手表,年轻人也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得以继续生活下去。这是一个表面看起来很侥幸的故事,但其实仔细想一想觉得非常悲伤。年轻人父母早逝,不是努力工作就能出人头地,最终手表热卖也不是靠他自己的能力而是别人的无心插柳。

我们一直在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到底有多少人能真正靠自己取得成功?虽然他没有偷盗成功,也没有因此付出代价。但他内心会不会有一把枷锁,也需要一辈子内疚自己曾经做过这种事呢?悲伤的是,不是你不努力,是你身处的世界,它有时候就是荒诞无稽的。

『胶卷中的少女』以一种神奇的看似二人对话实则只有一个人的对白的形式展现了一个恐怖灵异的故事。被害死的少女,神秘的力量牵引出的冰冷恐怖的真相,结局却笔锋一转,变成少女选择原谅这个伤害她的世界,选择留下了爱。

这个故事给了我一瞬间虚假的感动,很快就被可怕而悲伤的心情打破了。因为对于死者的心态,往温柔有爱的方向揣测,并不能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就因此更加美好。不。乙一笔下的世界,总有那么一些阴暗恐怖的地方,那也是人性里肮脏的角落。即使有阳光万丈,也一定有阴沟暗渠。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去强求被害者原谅与包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真的很残忍。这个周末素媛案的凶手就要出狱了。社会应该原谅这种泯灭人性的施暴者吗?受害者应该原谅和宽容这种禽兽吗?

如果怀着一种希望受害者宽恕施暴者的心态去祈祷世界美好。那我觉得大可不必了,这美好真的很虚假。

我想要的世界是惩恶扬善的美好。人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施暴者,永远不能得到原谅,受害者,永远需要安抚和援助。犯罪成本太低了,才会有人一再挑衅法律。受害者太轻易原谅了,可能就有人会再三伤害更多的人。

最后一个故事,无尽的黑暗,叫『失去的世界』。乙一写现实的残酷真是一把好手。关于婚姻的描述,贴切又到位。志趣不合的两夫妻,结婚以后琐碎的争执。男人遇到意外成为了终生的植物人,女人抚养年幼的女儿并且坚持了好多年陪伴这个男人。故事的结局,不是男人苏醒了,不是女人守护到白头。是无尽的黑暗。无法坚持下去的妻子,被家人医生遗忘在角落的植物人,不必有什么责备。

视觉角度很好的是,从一个陷入黑暗混沌的植物人的角度出发。我很少会去体谅植物人,可能跟我的生活离得太远。浑浑噩噩地活着,和浑浑噩噩地做植物人,哪一个比较惨?我以为是后者吧,至少前者还有晒着太阳无所事事的机会。

看起来很无助的这一篇,却又时不时被妻子的坚强感动。当她在男人唯一有知觉的手上弹琴,真的觉得音乐是我们人类的最重要的治愈品啊。可是没有奇迹。这才是人生。失去的就是已失去的。我们都不能重来,植物人也不一定有治愈的可能。作文可怕的是,那男人还没有死。他还得在无尽的黑暗中,痛苦麻木得活着。

寂寞的频率是什么?是一个人看着这个世界发现自己格格不入的时候吗?是一个人终将失去一切美好而深陷孤单吗?是死亡带有生命所留下的深深伤痛吗?皆有可能,但随你心。

如果问我,我所理解的寂寞的频率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是让你在寂寞无助的时候被世界依然美好的虚幻所感动的一种频率。因为外面的世界依然美好,所以生而为人,也请你努力积极阳光乐观地面对每一天吧!管它是虚假还是真实。

寂寞读后感 篇10

作者白先勇藉由第一人稱的表述,讓人充分感受到主角的懦弱、害怕、對人生沒有方向,在當時台灣普遍的父權社會下,主角事事都要聽從父親的安排,在學業、體能、人際關係事事都不能得心應手的情況下,或許父權的壓力、同儕之間的問題,都是造成主角楊雲峰過得如此壓抑、懦弱、無能,並且孤寂的原因吧!

此外,本文對同性之間的情愛也是以第一人稱做了一些描寫,並由與年輕女性的親密接觸的害怕、難受,對比與同性男子肉體接觸的懵懂、困惑,「原來也可以這樣。」一句顯示他並非是厭惡,只是在當時同性戀並非如同現在社會普遍能接受,所以他對這突如其來的遭遇困惑了。我想,或許因為孤寂的心,或許因為他平常在學校接觸到的同年紀女性都是他所排斥的,當然,不得不猜想的一點是,或許也有他對魏伯颺的感情的這個因,總之,這種種讓他能脫離大眾的角度去面對自己的感情,而不會隨波逐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