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母亲读后感(热门7篇)

12-30

编辑推荐你不妨阅读一下「发现母亲读后感」。阅读作品实际上就是我们与作者进行灵魂的交流。您可以通过分享读后感来表达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见解和认识。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您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欢迎热情阅读这篇文章,希望它能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知识和经验!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

“江山是银,母亲是金。”母亲不光是生育孩子的生身之源,更是人格和品质塑造的第一老师。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但号令人们关怀母亲,更要给为人之母营造做母亲的环境,让每一个母亲都成为孩子成材的推进摇篮之人。在这本书中,我深入认识到了作为母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当然,我也从这本书中学到了教育方面的一些理论。比如知识与智力的关系:智力同知识并不是完全不同的,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智力是获得知识的能力。比如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老师讲解水的知识时,孩子们接受到的程度各不相同,有的认识快,理解快,记得牢,有的接受慢,理解浅,记得少,明显地表现出智力的差异。即使记住了,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不一样,文彦博运用它去树洞取球,司马光运用它去砸缸救人,曹冲运用它去称象的重量。对水的认识属于知识,而控制和运用这种知识的能力才是智力。

知识和智力虽是不同的范围,但相互间有着不可分割的接洽:

控制知识是发展智力等必要条件,而智力的发展又能增进一个人对知识的控制。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智力则是质的问题,知识是量的问题。学生的智力教育不在于获取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思考习惯。尽管获取知识也是一种成果,但绝非是目的。

如果把知识和智力的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中,那就不只关注知识的积聚多少,更要关注学生在控制知识的同时是否发展了智力。举例来说,我在引导学生背诵精彩句段和古诗词时,往往我重视的是学生记住了多少古诗词。今天看来,如果记住了古诗词,不会运用,那等于储存了垃圾,因此,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背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积聚和运用,这才是教育目的。为此,我在引导学生记忆和背诵古诗词时,应当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表达已积聚的古诗词,同时,还要学会运用已经背诵的古诗词来自己创作诗词。这样,就会使积聚和创作相结合,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写作程度。

当然,明了了这个道理,在语文教学中,都要建立一种发展学生智力的理念。学习生字,教学目的不光是记住生字词,更重要的是学会自己认字、解字、记字;理解课文内容,不光是要会读,还要在读的过程中去思考,接洽生活实际,读出问题,读出自己。

只要心中有“高度”,学生也就必定能达到这个“高度”!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

《苹果与粉笔灰——献给老师的心灵咖啡》是美国著名的教育顾问和作家维基·卡露娜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书中的一个个充满温情、智慧和富有启发意义的小故事探讨了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内涵和教师所面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例如如何发掘学生的潜力,如何对待调皮学生,如何处理书本知识与人生道理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与学生、同事、上司和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等,并就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提供了真诚而有效的建议,从而从积极健康的心态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入手倡导了一种真正卓有成效的教育理念。

《苹果与粉笔灰:献给老师的心灵咖啡》尽管记述的是异国他乡的事,国情不同,文化背景有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有别,但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无与伦比的高尚事业,全世界的教师们在教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相似乃于相同的认识,会有种种类似的遭遇,会有不少的共同语言。

一个苹果里有多少颗种子,是可以数得出来的;可是,一颗种子可以结出多少个苹果?我们却无法预测。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去栽培和养育学生心中神奇的种子,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每一种潜能。

书中有一些很值得好好品味的语言,摘录一些与大家共享:

“因时施教,环境会帮你上好课。”

“把理解和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有天才出现。”

“有些孩子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去等待机遇,记住给他们时间,不要急于把那些本来可以自行调整的事情看做问题。”

“为学生代言是你的职责,你的沉默只会被视作默认。”

“每年都向学生家长们证明一下你的能耐,因为他们都乐于知道你可以担当起重托。”

回顾自己这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觉得这本书写出了许多教师的心里话,我们平时看似平凡的每天的工作,其实里面都有许多值得提炼的看法。但是,每天忙碌的身影,若能稍稍能停下来思考一下,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学,象这本书的作者一样,我想,我们的工作将会产生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我们的工作将不再是疲倦苦行,而是悦愉的人生旅行。

比如:赞美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对学生赞美多一些,能让学生更健康成长;对自己赞美多一些,能让自己工作生活更快乐而有意义。?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那么就要负责而完美地履行职责,其实全心全意地投入比起心不甘情不愿的付出更能让我们感到快乐,并更有可能取得成绩。就如书中举的两个例子:艾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梦想成为老师,虽然教师的待遇不高,但因为她热爱这个工作,所以总感到自己浑身是劲,上课使她由衷地高兴,因此工作干得很出色。而总是爱皱眉头的罗斯基老师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投诉,最终选择了提前退休,逃离了尴尬的处境。只有爱上教书育人这件事儿,教书育人才会成为我们真正的乐事。或许是因为学校里的一件小事,也或许是某个孩子、家长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话。他们的肯定就是我们教师最大的快乐,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快乐的环境中工作是一种享受。即便是你现在体会不到,但我相信这种快乐与享受会延续。

期望我们播下的那些“苹果种子”可以生根发芽、开花最后。这杯馨香的心灵咖啡,这份小小的礼物就像那些甜美的红苹果一样,咱喔娓述说:“谢谢你感动了我的生命。”

上好每一节课,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苹果种子”才能得到最好的灌溉,才能结成最好的苹果,反之,如果我们不能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那我们的一节课40分钟留给学生的,仅仅是那充斥着教室的粉笔灰而已。

我希望我的那些“苹果种子”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期待着那丰收的季节,而不是让我的教学生涯只留下粉笔灰。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3

天下只有不是的父母,没有不是的孩子。母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岗位,她站在整个民族的最前端。

——题记

《发现母亲》封面有这样两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如果在书中走个来回,就能感觉到它的内涵无比丰富,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这本书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

在书中,作者提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的作用要在90%以上。”“女人的名字叫母亲,母亲能顶半边天。”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作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有哪位女性能比她的工作更忙,以至于不能照顾孩子。如果因为工作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是最错误的选择,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毁掉的一生却是永远没有人能弥补的,对于母亲工作、孩子应该兼顾,如果不行,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孩子。既然生下孩子就要为孩子负责,也是为国家负责,把一个合格的人送进社会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

在今天,什么都在讲品牌,可是谁注意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谁注意到了这个世界——母亲这个本质呢?孩子是活的,教育也应该是活的,它应该同孩子一道成长,孩子成长的筝线应牢牢地捏在母亲手中。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学校学习,原来是自己没时间照顾孩子,或者说为了孩子上寄宿制学校而拼命忙于挣钱,这不仅不表明你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恰恰相反,却表明了你对孩子教育的无知。如果说自己没时间教育孩子,那就是说自己没时间做人。

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母亲要有足够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怎样重要的使命。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足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不能教育出一个聪明而具丰富精神素养的孩子的。今天的母亲在现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如果还不能为孩子的成长负起责任那就是不能原谅的错误。读到这些时,我想到了我们班级的现实,有多少家长自己图省事把孩子送来,把对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了学校,交给了老师,纵然再高明的老师也无法替代一个母亲的位置啊!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4

《发现母亲》这是当代中国最具有影响的原创著作之一!本文作者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是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

你也许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之母!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然而,现在很多家庭抱怨孩子学习不好,孩子愚蠢,孩子智力低下,家长对孩子了解多少?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傻子'吗?

孩子从小到大你们作为家长,又为他们小小的心灵填补了多少的爱呢?我们有的孩子甚至一直生活在单亲家庭里,有的是隔代教育,还有的干脆给孩子弄个周托,甚至月托,一个月来孩子不知道爸爸妈妈还认识不认识他们?一些孩子说,在他的记忆中,他对父母的印象是:

只要你听话,努力学习,爸爸妈妈就会给你买好吃的或者带你出去玩!

像这样的父母,尤其是母亲,你认为你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他们能支撑祖国的未来,能迎接明天的阳光和花蕾吗?能在知识**的时代里'鹤立鸡群'吗?

孩子的素质更多地来自家庭而不是学校。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素质的提高。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种花的人首先要懂得种花,然后才能养花;养蜂人首先要懂得养蜂,然后才能养蜜蜂。要想教育取得

真正的成功,就要从家庭做起,教育的出发点不是小学,不是幼儿园,而是家庭!

而家庭,尤其是母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依赖的部分。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做母亲要有足够的自我意识,教育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5

发现母亲读后感300字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在我奶奶去世以后,我读过一篇读者文摘上的文章,最后一句话就是这个,我哭了好几天。刚看到了这句话还是很心酸。可能我的恋母对象是我的奶奶和姑姑吧。对有妈妈的孩子来说,妈妈就是精神支柱吧。我希望自己做好我儿子的精神支柱,努力成为儿子的骄傲,也让儿子成为自己和我的骄傲。

在《发现母亲》第五章里面:教育,母亲是孩子的大老师。向“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发问:

“第一任老师”是最容易当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谁都可以胜任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有任期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可以推卸责任的吗?

“第一任老师”的职责仅仅限于“老师”吗?

“第一任老师”说不能状母亲职责之万一:母亲教的是自己的孩子,老师教的是别人的孩子──母亲是孩子的大老师。

我也会扪心自问,我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吗?人人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每当这个时候,许多人说自己运气不好没有养个好孩子。但是真的是孩子不好吗?是不是我们自己不好,把孩子教成这样得呢?为人父母的问过自己吗?我们都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习惯定终生。可是养成一个好习惯,这个习惯,是取决于孩子吗??还是取决于自己呢?在我看来,取决于父母。父母的好习惯,孩子会继承,比较容易坚持。

发现母亲读后感300字

在《发现母亲》一书里,我突然觉得很对不起儿子,在我还不懂怎样教育、开发你的潜能时生了你,让你没有那么优秀,那么完美,你会埋怨妈妈吗?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做一个合格且优秀的妈妈,让你也成为独一无二的优秀男子汉,我们共同努力吧!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我们父母可以成为孩子的伯乐吗?发现他的优点,发现他的特点,发现他的与众不同吗?我在努力的路上,您出发了吗?“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母误子半轮,子误己一生。”母亲耽误孩子6年,孩子就会耽误自己一生,这真是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童了!要怎样不耽误孩子呢?就是我们做父母应该思考的。

我想应该遵循一个标准。什么标准呢?家庭教育中的8个“优先于”:一、理念(优先于)方法。二、兴趣(优先于)知识。三、状态(优先于)能力。四、品德(优先于)分数。五、空间(优先于)帮助。六、感受(优先于)道理。七、习惯(优先于)聪明。八、关系(优先于)期望。这个标准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自己感觉应该是尊重吧。尊重孩子这个个体,他不是我们任何人的附属品,也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我们不能随便的把我们的爱好、喜好,强加给他。尊重他的喜好,尊重他的意见,尊重他的存在。我想这就是他想要的,也是我们内心深处想要的。

发现母亲读后感300字

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是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不能教育出一个聪明而具丰富精神素养的孩子的。没有母爱,孩子就像插在花瓶里的花,虽然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我很庆幸在我还未成为母亲之前能够理解“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成人,我们回报了她们什么?她们现在积累的只有白发、皱纹、驼下的背、、、

发现母亲读后感300字

读了这本书,作为一个母婴顾问,一个母婴护理培训老师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皮肤传爱、哺乳连心、母子感通、子宫心理、宫外孕育、脂肤性格”。这一系列的育儿真谛需要我们去传播、、、

从小我就一直坚信我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好的母亲,阅读过后并仔细揣摩,我懂得了: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

发现母亲读后感300字

看到《发现母亲》里的情节,很多父母的高要求,严厉,吝啬爱的付出,发生了许多悲剧。本来应该是最亲密的母子、父子,却成了死敌、成了他们手下的亡魂。我们应该反省的是什么呢?“虎毒不食子”。

为何父母会亲手杀害自己的孩子?值得我们每个为人父母者深思。哪里出了问题呢?教育?谁的教育?哪里的教育?我想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我曾看过一段演讲,说孩子上了中学,中学老师说你们小学老师是怎么教的?上了高中,高中老师说你们初中老师怎么教的?上了大学,大学老师说你们高中老师怎么教的?追本溯源,还是我们父母怎么教的?

在很小的时候,记事就听爷爷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父母在三岁前没有教好,那么就有点棘手。三到七岁还没有教好,就不好再改了。可是我们就不去纠正了吗?不,我们是父母,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我们自己的孩子改掉他的坏习惯,让他们走上正轨。这个过程,需要父母耐心、细致、智慧的应对,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待我们深爱的孩子。

发现母亲读后感300字

看《发现母亲》的时候,一开始就在找自己的影子,看到很多父母非常优秀,可是他们粗暴的对待自己的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小时候。父亲是个有名的医生,对待病人和别人家的小孩总是那么慈爱,可是对待我和姐姐却是那么残暴。可能也是从小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没有太多的感情,对我们的期望值太高了吧!

他总是说棍棒之下出孝子,可是在我们幼小的心里留下的更多的是恨吧!在那时我就想我将来不要做这样的父母。可是有时还是会有他的影子,也许这就是别人说孩子会继承父母的教育方式吧!

在我的脑海里要改变我父亲对我的教育方式。自己就要忘记很多以前在记忆深处里的记忆。忘记父亲不好的教育。但是这很难,我在这样的挣扎中摸索着我的教育方式。

我们是孩子的生命之舵,孩子是我们的生命之锚!我想我父亲不懂得这个道理吧!但我的孩子,不能让他承受和我一样的痛苦。由此想好结婚就不会离婚,好好经营家庭和家人的身体。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给他一个健康的教育。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6

我平时对这种教人成龙成风,教人在社会获取所谓成功的书籍有着潜意识里的抵触。但当我带着怀疑和不友好的心情打开这本书时,我深感震惊。更不用说作者的论据有多充分和扎实,只要作者的努力和真情实感就足以打动读者。

这本书历时十年,从文化、社会、历时、教育等学科的角度揭示了母亲角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作者不仅通过叙述赞扬和肯定了母亲的地位,而且对人类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整个人类命运的重要命题。该书通过对古今中外诸多名人学子全方位的剖析,科学论证了其母教理论,是对社会上固有观念的一次猛烈冲击(《家庭教育指南》,2008)。

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教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大、最深刻的知识,也是困扰许多家长的一大难题。《发现母亲》为困惑的父母解答了这一问题,给全天下的父母以及将成为父母的人上了一堂最重要的家教必修课。

也为还没有身为父母的人们讲述了饱含爱与感恩的母性观点,这不仅是未来的“指导书”,也是现实的“鞭策书”,更是灵魂的“自省书”。

著名评论家孟繁华对此书如此评价:“《发现母亲》不止是从一般意义上论述了母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而是从文化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现代社会演进过程中,母亲角色的悄然变易、社会观念对母性的支配以及教育制度对母性的重塑。”

书中这样说道,对于一个孩子,“所有的不幸和悲剧其实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追溯到童年的不良影响。悲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不知道在今后如何去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而这才是最可怕的”。

对于父亲母亲,作者认为:“智力教育是‘教’给孩子的,但品德教育是‘教’不给孩子的,而只能做给孩子的。一个有着明显道德缺陷的家庭里是不可能孵出金色凤凰的,而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最基本同时也是最必须的成长环境,净化我们自己就成了最主要的任务”。

对于一个家庭,书中这样说道:“在一个充满自私、卑俗、猥琐的家庭里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志气高昂的人的。这些人尽管生理健全,但是却缺乏最起码的责任心,他们的孩子生理上健全,但精神上却被他们亲手制造的一次次精神车祸致残,成为精神不协调者,成为***性的人格,成为罪犯,这些人象繁殖苍蝇老鼠一样在地球上为我们人类繁殖精神残疾者”。

关于教育,作者这样说:“孩子是活的,教育也应该是活的,它应该同孩子一道成长。教育的主动权不应该交给别人。孩子们成长的风筝线应该牢牢地握在妈妈的手里!

如果他没有时间教育孩子,他就没有时间做人。因为自己的作人正是教育孩子的教科书,正是教育孩子的课堂”。

关于教育,作者还在第三章里《让孩子过个幸福的百岁人生》中写道:“培养幸福的人应该是教育的最高准则,幸福不是寿限、不是事功,这些仅仅是其一部分;幸福不是从外部去看,而是自我的感受;立德才是幸福人生的保证,早期教育不仅仅是智力教育,而是立言、立功、立德这三者合一的教育,是保证人生幸福的教育。”

作者在第四章《母亲是孩子的纯金恋人》里引用了莫里斯的发现:“婴孩在出生的头几个月和他的同类,尤其是他的母亲发生了广泛而持久的联系,这等于经历了一个敏感的社会化阶段。与动物雕刻一样,这种联系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从母亲那里获得物质上的回报,比如吃、喝、洗等。

婴儿不能像小鸡一样靠近母亲,但他可以通过微笑来加强与母亲的关系。婴孩的微笑能够吸引母亲,让她和孩子在一起玩,这样就彼此使对方形成了印刻,在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牢固的依恋。”

在第六章《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自我教育》中作者是这样说的:“如果说自我教育也有层次的话,那么面对孩子的自我教育则是最高层次的,这时孩子不仅是被教育者,而且也是教育者,面对孩子事实上我们就是面对自己的良心、面对人类的良心,这是因为当我们将孩子作为一个监督者时,孩子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那种无私的忘我精神,对这个世界彻底地信任主义态度,给我们以机会,让我们能用孩子的观点去看待今天的世界,而没有歪曲我们那种一成不变的框框和偏见。孩子事实上一直是我们的母亲应该学习的方向,正应为这样,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才说“孩子是人类之父”,蒙台梭利才说:

“孩子为我们之师”,这些话的意义不仅在于幼儿教育,而且就是在整个人生过程中,**都可以从孩子身上学到许多东西。”

在这本书里,给我启发教育的何止这些,且不论内容如何,仅是一个个的小标题就很吸引人的眼球,并包含深刻的寓意。比如《肤爱是孩子的第二子宫》,《面对孩子,我们必须重新作人》,《母亲是孩子的纯金恋人》,《家庭是最好也是最高的学府》,《礼教是中国教育的高贵精华》,《一个慈母胜过一打特级教师》等等……这些精妙的标题简直就是一行行美丽的小诗,更像是可以隽刻在心头的座右铭。让我赞美作者雄厚的理论基础,也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豪情。

当然,《发现母亲》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对于微观的个人、家庭具有指导意义,引发母亲、父亲的思考,而作者背负着更宏大的使命感。笔者认为,这种使命感,在于作者对人类发展历程的深刻思考,在于作者个人的心路历程,在于作者对国民教育(甚至是人类教育)的期待,在于作者的道德情操和历史责任感。该书不仅提到了中国教育的落后、中国天才的缺乏、中国神童的消失以及一系列尖锐的实践教育问题,而且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书中有许多理性的问题和批评。这种带有民族色彩、忧国忧民的激情强调,让我倍感兴奋。

这种富有感**彩的风格是在以温文尔雅为主流的心灵读物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书中谈到:“对一个孩子来说,合格的爸爸妈妈很重要;对一个民族来说,合格的父亲母亲更为重要”。正如德国伟大的教育学家福禄倍尔所说:

“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

作者也不乏对于现代社会教育的批判与思考,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什么都强调学习和考核。没有人敢不经过充分的练习就走上舞台去演奏钢琴,没有谁敢不经过考核就把汽车发动后开到市区,但是人类何曾出现过为了哺育孩子而去精心设置的育儿学校呢?

我们社会对那些从事儿童工作的各种人员,如教师、医生、幼儿园里的营养师等都要进行专门而严格的训练,可是对在孩子生活及成长中担负最重要培养任务的人──母亲,却视而不见地没有给予任何专门的训练乃至最低程度上的提醒!”

王东华认为,目前,人类教育已直处于两难境地。这种困境的表现是,无论教育有多好,都救不了道德水平的下降。原因是教育的观念和方法已经走到了尽头。他认为目前所强调的教育都是“显教育”,即耳提面命、口传心授,而对于更本质更重要的“潜教育”却不加关注。道德、勇气、责任感等都不是通过教育者的“教育”就能起作用,而是通过教育者的“做”才能达到目的。

过往的教育学是“教”的教育学。在此之后的教育学将是“做”的教育学。对于这种“潜教育”,王东华不仅指出其存在及作用,而且还详细分析了其特征,即习育与化育。

习育是指行为的学习,化育为精神的学习,从而与现在的教育构成心得大教育观(《早教天地》,2010)。

不仅如此,坐在书中还提出了培养孩子诚信、精神、氛围的教育观,我非常赞同和欣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要通过阅读为孩子打下精神底子。王东华将气概视为统摄智力、意志、品德等人的成长要素的纲,纲举目张。

他说在书中谈到“气概是一种自我期待,气概越大,灵魂对肉体的支配力量就越大,成就与贡献也就越大。”宋代大文豪苏轼说:“今夫事之利害,计之得失,天下之能者,举知之而不能办。

能办其小,而不能办其大,则气有所不足也。”东坡所谓的“气”,就是“气概”。气概决定着人成才的高度,决定着他将会成为第几流人物,是“杰出的”,还是“平庸的”;是大才,还是小才。

气概是理想之基,先有气概的生成,才有相应的理想的树立和实现。

“杰出的”自我期待,也就是王东华所说的大气概如何养成?在《发现母亲》中,他提出了“化育气概”的观点。书中讲到,“精神上的成长只能靠精神上的感化,而不是靠说教就能给予的。

纵览古今中外名人伟人的成长足迹,不难发现,培育气概的最佳途径是文化熏陶、环境浸润、榜样濡沫。在书中,文化熏陶的主要方式是在作者看来就是阅读。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7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教育女性如何成为优秀母亲的书。是一本值得中国每个家庭必备之书。书中有许多呼吁,教育是整个家庭的事业,是母亲的责任。

在家庭教育中,王东华把母亲比做雌蕊和土地,具有内因作用,而父亲只是在此基础上与母亲等因素形成产后关系,属于外因!他进一步澄清,只要母亲有一点小失误,对孩子的伤害将是毁灭性的!人们常说:

好女人是高中生。同样,一个好母亲是一座明亮的宫殿。大人找到母亲,给父母安详晚年;孩子找到母亲,为自己的未来铺设绿色通道。

有人把四十岁的人比喻为:遭遇酷夏。有老人,有小人物,夹在两代人中间,只有生活的汗水。

事实上,乐观的观点认为,40岁的中年人,是沟通下两代家庭的桥梁。向上,孝顺父母,言传身教;言传身教,子女优秀,老人无忧,可逸享年。这种对生活和家庭蓝图的态度,不仅是40岁老人对家庭的贡献,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其中,母亲是整个家庭的润滑剂和调色板。

几千年来,母亲的伟大和博大包容了一切。用心发现母亲的职责和作用者屈指可数,今天,王东华作为《发现母亲》的领军者,他振臂高呼,我们当紧随其后。作为母亲,对教育子女要善于用知己的新理念影响他,用知比的新方法引导他。

现在的孩子都个性极强,惟我独尊的霸气十足,尽管如此,各有特点,母亲应该针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接受外部事物的能力,选择自己应该如何教育和帮助孩子的方法,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专家对现代父母的总结是:“爱心有余、耐心不足”。

当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如果现代做父母的仍然停留在给孩子吃饱穿暖的教养模式上,那不仅将被社会淘汰,也必将遭到孩子的鄙视。因此,作为母亲,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即使她以前不知道,从现在开始她也不能停止学习。

现代独生子女大多缺乏情感交流,我国的早期教育专著《学记》中曰:“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教育要重视情感沟通。沟通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环境的作用是探索。教育之美在于一个头脑。

做为家长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挖掘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沐浴在赞许的阳光下,给孩子创造平等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没有交流拘束和思想压力,从而开阔其思维,愉悦其心境,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合格的母亲应该有能力塑造一个健康的孩子。

在书中,作者还强调了另一点,即榜样教学优于言语教学,而比榜样教学更重要的是一个家庭的家庭作风。我们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家庭,都有自己家庭的印记。这不是一个恰当的比喻,说一个国家继承了文化,一个家庭也有家庭所珍视的价值观。在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个家庭所深深烙印。

有时从孩子的举止上就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祟尚的生活理念。有一次吃饭时,其中一人带了两个七八岁大的男孩,饭菜刚一上桌,其中一个孩子就拿起筷子把爱吃的东西夹到自己碗里,并对另一个孩子说,快吃,不吃白不吃。这样的孩子生长于什么样的家庭从此可见一斑。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扇门,只有追求同样价值观、追求同样生活的人才能同住一个屋檐下。家风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立家之本,也是家庭成员最看重的家格。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做为家长,他们有责任营造一个适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氛围。作者在书中提出,面对孩子,我们应该重新做人。还写道“母亲面对孩子不是面对一个可以随便行动的泥俑,而是面对一个神灵。

”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在人生之初给孩子的是能什么样的教育至关重要,绝不是教孩子机械的背几首诗,认几个字那么简单。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你的孩子在高中的时候和别人不一样,那是因为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这种差异就已经存在了。所以不要浪费孩子宝贵的时间,认真对待他的童年,母亲应该给他最完美的教育,这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

再次由衷的感谢王东华赠送给天下父母的精神美食《发现母亲》,他让我们懂得父母的智慧会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滋生出来,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很多东西懂得了叫知识,而真正做到了才叫智慧。让我们在育人育人、育人育人的平台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与孩子们共同努力。让我们把做一个合格家长的优良品德传给孩子们的未来!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